企业管理意见范文

时间:2024-02-19 18:01:0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企业管理意见,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企业管理意见

篇1

一、实现年内无多经企业拟采取的措施

1、提高认识

根据国家电网公司和省电力公司规范多经产业管理的要求,我们将相关文件精神在公司中层干部会议上和多经从业员工中作了传达和学习。公司领导班子结合实际进行了多次深入调查研究,充分认识到做好这项工作,转变观念是第一位的。剖析公司多经企业发展和管理的现状,认识到客观上存在的一些问题已经严重制约了企业发展。一是管理体制上的问题,没有形成明晰的责、权、利相对应的组织和管理形式,干部任免、员工调配、规章制度的建立尚未自成体系,主业和多经企业的干部及员工均习惯于过去那种行政隶属的管理方式;二是多经企业长期依附主业生存,经营业务很大程度上靠主业提供,主多关联交易不够规范,已经引起社会多方关注;三是多经企业管理粗放,内部管理不规范,总公司与下属子公司、分公司之间、子公司、分公司之间存在相互拆借资金和无偿占用资产的现象,财务约束机制相对滞后;四是用工不规范,存在主多混岗,分配上吃大锅饭的问题,员工上进心较差。这些问题不尽快解决,势必影响供电企业形象,影响依法经营,影响多经企业持续发展。解决的办法,首先就必须通过政策宣传和做细致的思想工作,把现状、困难、弊端和电力体制深化改革的必然性给广大员工讲清楚,使全体员工的思想统一到国家电网公司、省电力公司规范管理的要求上来,只有这样才能具备顺利开展工作的前提。

2、加强领导

按照省公司《关于进一步规范对多经企业管理的若干意见》的要求,公司成立了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工作小组及办公室。为确保多经产业规范管理工作有序进行,公司领导班子成员做到“三个到位”,即组织领导到位、研究部署到位、督促检查到位。各职能部室各负其责,密切配合,严格按照省公司的要求整体推进。为强化工作责任,提高执行力,公司将这项工作纳入正常的工作考核和年度业绩考核。

3、稳妥推进

国家电网公司的“三清理一规范”和省公司的“三退出、两规范、一分开”,是规范管理、强化监督、堵塞漏洞的重大措施,是关系企业发展和员工利益长远大计。由于推行这项工作涉及各方利益调整,我们要求员工强化大局意识,坚持下级服从上级,个人服从组织,局部服从全局的原则。同时坚持公平、合法原则,严格按照国家政策和上级有关的规定执行,保证规范管理工作依法合规办事。另一方面,多经产业规范管理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尤其是涉及多经产业从业人员的切身利益。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将按照实事求是、积极稳妥的原则精心安排,对多经从业人员做好深入细致的宣传教育和政策解释工作。同时,坚持从维护从业人员根本利益出发,正确处理好改革和稳定的关系。

4、突出重点

按照省电力公司“三退出、两规范、一分开、年内到位”即多经企业退出主业、退出供电区和营业区,规范业扩报装业务和员工持股行为,真正实现主业和多经完全意义上的分开的精神,我们以多经企业与主业“资产分开、人事分开、管理分开”为规范重点,处理好主业与多经企业的产权关系、业务关系、劳动关系、管理关系等问题。按照上级有关文件的要求:资产分开,重点是明晰和理顺资产的产权、资金的占用及借贷、固定资产和设备的租赁关系;人事分开,重点解决主多混岗、员工调配、劳动工资及社会保险分开的问题;管理分开,重点是依照《公司法》的规定,严格按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进行管理。凡涉及干部任免、重大经营决策,利益分配等问题均由多经企业自己决定。

5、规范整改的措施

根据省公司《关于进一步规范对多经企业管理的若干意见》的要求,公司党政主要负责人已退出赣州江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会和辞去了赣南电力实业总公司董事的职务、在十月底前,主业领导干部和主业岗位上的工作人员全部退出在多经企业兼任的董事、监事和经营班子成员等职务;按省公司的部署,成立赣州供电公司人才交流中心。人才交流中心已与赣南电力实业总公司和赣州江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就从业的全民职工办理用公协议;抄表收费工作,除城区部分一户一表的抄表工作委托抄表公司完成外,收费、核算和用电检查诸多环节的职责都在主业。主业与多产企业就相互借用的房产、车辆、设备等都已签订租用合同并按合理价格收取费用。

按照省公司“关于信息、通讯、自动化、设备检修试验、输配电线路和物资管理划回主业管理”以及对现有多经企业采取“留、走、卖”方式处理的原则。我们的措施是,留:信息(计算机)已划回主业;通信、自动化运行的维护、检修工作将按定员定岗的要求,年内划回主业;在主业试验分公司的基础上,成立试验检修分公司,准备充实部分检修人员,承担公司变电一次、二次设备的检修、维护、试验和大修工作;输配电线路的大修工作全部由主业承担;成立了物资管理部,负责主业的物资管理工作和设备招投标工作。走:已着手开始清理部分多经产业公司,其中:注销赣州宏远运输有限公司、赣州宏远用电服务公司二个子公司;注销送电、变电、用电、电通四个分公司的工商登记和税务登记。卖:对赣州装饰工程公司将采取对外挂牌拍卖方式处理;对赣电大厦,因主业投资近2000万元,目前多经产业资金困难,拟先保持租赁经营方式过渡,视今后的情况再考虑具体方案处理。

在对多经产业规范管理的同时,我们也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听取各方意见,几易其稿出台了《赣州供电公司多经产业规范管理实施方案》和《赣南电力实业总公司业务整合实施方案》。为了提高业务整合方案的可操作性,赣南电力实业总公司配套下发了“分公司财务集中核算管理办法”、“物资管理办法”、“工程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保证各项工作有序进行。总公司还对内部资产往来进行清理,对总公司下属其他子公司加强了财务监督,将所有子公司的银行帐号集中到总公司指定的银行;并由计算机联网实时监控;对物资公司进行整合;多经产业还将对集体职工的工资标准将遵循市场价格进行制定,并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积极探索进行集体职工身份置换的工作。

篇2

积极推动内陆开放高地和两江新区建设,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利用外资工作的若干意见》国发〔〕9号)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关于充分发挥工商行政管理职能作用进一步做好服务外商投资企业发展工作的若干意见》工商外企字〔〕94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就发挥工商行政管理职能,进一步促进外商投资企业发展提出以下意见:

一、鼓励外商投资者来渝投资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条件。

不限于外商独资企业或外方控股企业。一)允许外商投资企业将名称中的行政区划放置在字号之后、组织形式之前。

且与同辖区内已登记企业字号不相同、不近似的允许在名称中使用不反映行业特点的字词。二)凡注册资本达到3000万元人民币(含30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经营范围跨国民经济行业两个大类。

使用表明其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的各类新兴行业用语、行业字词作为企业名称中的行业表述。如“采购中心”结算中心”营销中心”研发中心”现代物流”物流配送”创意设计”商务会展”等。三)允许跨国公司、世界500强企业、境外知名企业等在渝设立的服务业企业。

商(字)号预保护的有效期为3年,四)外国(地区)企业可直接或通过其在中国境内设立的常驻代表机构、投资性公司申请商(字)号预保护。3年之内,人不得申请与其相同或近似的商(字)号。

允许中国大陆自然人、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个体工商户与外国(地区)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或个人在渝共同投资设立合资、合作企业,五)经审批机关批准。积极支持外国(地区)投资者与我市企业和个人共同举办外商投资合伙企业。

只需提交原登记机关“已收取主体资格(身份)证明原件”证明复印件(由原登记机关盖章确认)无需再次办理相关公证认证或者转递手续。六)对在市内已设立外商投资企业的外国(地区)投资者来渝进行再投资的其有效期内的主体资格(身份)证明在公证认证或签章转递文件出具之日起1年之内。

无需提交当地公证文件或签章转递文件。七)港澳台地区自然人来渝投资的持近期有入境记录的相关来往通行证、台胞证等有关身份证明经登记机关核对后可直接办理登记。

除涉及危险化学品、客货运输等高危行业外,八)经营范围涉及前置审批且筹建期较长的外商投资企业。可以实行主体资格与经营资格适当分离的登记制度,核发标注有“经营筹备”字样的营业执照。

暂不能提供住所或营业场所房屋产权证的可提交保税区、开发区、工业园区管委会加盖印章的住所或营业场所证明,九)简化住所证明手续。凡入驻各类保税区、市级或国家级开发区、工业园区的外商投资企业。办理注册登记。

作为其对所投资公司的出资;经外汇管理部门核准和审批部门批准,十)允许外商投资者将其持有的高新技术成果、驰名商标、著名商标等无形资产进行评估。境外投资者可以其对所投资公司的债权转增为注册资本。

原内资企业自然人股东可继续保留股东身份。十一)积极支持外资以参股、并购等方式参与国有企业改组改造和兼并重组;积极支持外资并购内资企业。

市内直接核准登记的其母公司注册资达到3000万元以上人民币,十二)外商投资企业申请组建集团。母子公司注册资本达到5000万元以上人民币,且拥有3个以上控股子公司的其母公司名称可直接变更为“XX集团)有限公司”或“XX集团有限公司”

二、提高外资登记工作效率进一步简化审批环节。

由企业所在地的被授权局或远程登记工作站负责登记或核准。十三)加大对各被授权局和远程登记工作站局的授权力度。原则上住所在当地的外商投资企业。

根据需要市局增设远程登记工作站,十四)支持符合条件的区县局争取国家工商总局直接授权登记。实现外商投资企业就近登记注册。

简化审批环节。坚持外商投资企业登记工作的一审一核”制度,十五)进一步完善外商投资企业登记程序。试行外商投资企业简易登记事项的审核合一”制度。

凡申请材料齐备、符合法定形式的由外商投资企业登记工作人员直接行使初审、核准职权,以下外商投资企业登记注册的简易登记事项。一人办结。

1.外商投资的公司名称、住所变更登记;

2.外商投资的公司备案登记;

3.外商投资的公司分公司变更、注销登记;

4.外国(地区)企业常驻代表机构的变更(备案)注销登记;

5.外国(地区)企业在中国境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变更(备案)登记;

6.外商投资企业分支机构当年度年检。

三、提高服务外资企业水平,进一步改进服务方式。

十六)积极服务外商投资企业调整产业结构。鼓励外资对落后企业兼并重组和优势企业强强联合;支持发展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配合有关部门做好“两高一资”和低水平、过剩产能扩张类外商投资企业的变更登记、注销登记和吊销营业执照工作,提高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

无违法记录,十七)积极帮助外商投资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引导和帮助外商投资企业通过动产抵押、股权出质、商标权质押等方式进行融资;对己缴付首期注册资本。因资金暂时紧张无法按时出资的外商投资企业申请延长出资期限的经审批部门批准,及时为其办理出资期限变更登记。

开展全程跟踪服务。十八)建立重点外商投资企业和重大外资项目联系制度。对重点外商投资企业和重大外资项目要确定专人负责。

就近开展登记服务工作。十九)支持和指导各级工商部门进入各类保税区、开发区、工业园区设立外资登记服务窗口。

开展企业工商联络员培训工作。加强与外商投资企业的联系沟通,二十)建立外商投资企业工商联络员制度。全力推进外商投资企业免费培训计划。对联络员反映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困难,提供法律和政策咨询,给予有效帮助和指导。

不定期召开联席会议,二十一)建立部门协调机制。加强与发改委、经信委、外经委、国资委、外汇局、海关等部门的沟通协调。通报外商投资企业登记情况,交流相关信息,解决相关问题。

推动外资登记窗口前移;逐步推行“网上申请”网上预审”等工作方式,二十二)进一步提高外商投资企业登记信息化水平。不断完善“市局登记+授权登记+远程核准”登记模式。进一步提高外资登记工作效率。

建立外资登记管理数据综合利用和机制,二十三)切实提高外商投资企业登记管理数据监测分析质量和水平。努力提高外资登记管理数据质量。强化公共服务效能,为各级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督促出资人落实出资责任、履行出资义务、提高出资信用。二十四)加强对外商投资企业股东出资行为的规范管理。建立出资提示、出资催缴、出资公示制度。

对重热点行业以及信用等级较低的外商投资企业加强审查,二十五)推行外商投资企业网上年检和分类年检制度。全面实现“网上年检”对守法经营、无不良记录的外商投资企业简化年检手续。建立守法经营奖励机制和违法经营惩戒机制。

由登记机关或辖区工商所向外商投资企业预约后上门听取企业的需求,二十六)建立定期回访制度。对设立后的外商投资企业实行定期回访。解企业的经营情况,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的难题。

四、促进外商投资企业健康发展进一步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二十七)强化竞争执法。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积极开展打假维权专项执法行动,二十八)营造和谐消费环境。强化消保维权工作。依法查处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的违法行为,切实保护消费者和外商投资企业合法权益。

加大对外商投资企业“中国驰名商标”市著名商标”和区县“知名商标”推荐和认定力度,二十九)加大商标专用权的保护力度。有效保护外商投资企业商标权。严厉打击侵犯涉外高知名度商标专用权行为,营造良好知识产权保护环境。

促进广告业健康发展。积极支持外商投资广告企业发展,三十)加强广告监管。深入开展广告市场整治工作,加大对损害外商投资企业合法权益的虚假违法广告的查处力度,切实维护文明诚信的广告市场秩序。

篇3

为加快推进“科技兴安”战略,切实提高化工生产过程本质安全水平,有效控制化工企业事故的发生,逐步实现化工生产过程安全自动化控制,确保我市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形势根本好转,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浙江省安全生产条例》等法律法规和浙江省人民政府批转省安委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作的指导意见》【浙政发(2009)27号】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就推行化工生产过程自动化安全控制系统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充分认识自动化安全控制系统在化工生产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化工生产过程大多涉及高温高压、易燃易爆和有毒有害,一些化工反应工艺过程复杂且蕴含着巨大的能量,一旦生产过程出现异常且控制不当,将会给人身和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后果。安全科技是安全生产的重要基础和技术保障,自动化安全控制系统能对化工生产装置和设备可能发生的危险或措施不当行为致使继续恶化的状态进行及时响应和保护,使生产装置和设备进入一个预定义的安全停车工况,从而使风险降低到可以接受的最低程度,保障人员、设备和生产装置的安全。这类安全控制系统以其可靠适用的设备和先进的控制技术已被发达国家石油和化工企业普遍采用,为此,在化工相关行业中推行自动化安全控制系统对有效控制事故的发生,对我市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形势根本好转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二、推行自动化安全控制系统的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一)总体要求

对自动化安全控制系统总体要求为,一要具有很高的可靠性和灵敏度,当生产装置出现紧急情况时,安全控制系统能在允许的时间内作出响应,及时发出保护联锁信号,对现场设备及装置区域进行安全保护;二是根据不同装置工艺安全等级的保护需要,选择相应安全等级的安全控制系统;三是不管是独立设置还是混合设置的安全控制系统,其安全联锁保护功能模块在生产过程中始终处于静态,不需要人工动态操作。

(二)主要目标

到2010年末,全市已建或新建、改建和扩建化工生产项目涉及硝化、氯化、氟化、磺化、加氢、重氮化、过氧化以及聚合、裂解等且有高温高压、放热或深冷等工艺过程的;对其它装置或项目工艺过程,采用道化学公司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法(第七版)评价,经现有的安全措施补偿后,其危险等级仍在很大及以上(火灾爆炸指数≥128)的;对不适用道化学法评价的项目可采用危险度评价法,其危险等级在高度及以上(危险度分值≥16)的,要根据安全风险程度等级选择安装不同类型的安全控制系统。

到2013年末,其他项目或装置特别是涉及易燃易爆介质、剧毒、高毒和极度危害介质,或构成重大危险源的生产储存设施,其危险等级为中等程度及以上(火灾爆炸指数≥97),或其危险度评价法危险等级为中度及以上(危险度分值≥11)的,均要安装相应的自动化安全控制系统。对项目工艺(装置)确实安全、稳定等特殊情况不需要安装的,须经设计单位或安全评价机构出具不需要安装的技术报告。

涉及上述情况的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必须同时设计、安装相应的自动化安全控制系统。

三、加快化工生产自动化安全控制系统推行步伐的工作措施

(一)新建、改建、扩建化工建设项目,其设立评价报告应对建设项目工艺及装置进行安全风险等级评价划分,对符合化工生产自动化安全控制系统安装要求的,项目建设单位在委托安全设施设计时应同时进行生产过程自动化安全控制系统的设计。

设计单位在编制《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专篇》时,要根据建设项目设立评价报告对项目工艺及装置的安全风险分析、风险级别和安装自动化安全控制系统的技术建议,设计中要充分体现重要参数的测量、报警、自动联锁保护及事故状态下的紧急停车等自动化安全控制措施。

(二)进入施工和试生产阶段的新建、改建、扩建化工建设项目,建设单位要委托相关技术机构在《项目设立安全评价报告》和《安全设施设计专篇》中补充有关自动化安全控制系统方面的专项评价报告和专项设计专篇,并在本《意见》规定的期限内作出安装自动化安全控制系统的承诺。

(三)对已建成项目工艺及装置的企业应对对照本《意见》,对安装装置、工艺和依据安评机构按照道化学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法或危险度评价法得出的结果进行自评自报,并须经安评机构和设计单位确认,报当地安全生产监管部门。符合安装要求的,当地安全生产监管部门要按照本《意见》要求督促企业限期完成安装。

(四)2009年12月底后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许可证到期的企业,符合化工生产自动化安全控制系统安装要求的,换发许可证前必须安装自动化安全控制系统。

(五)本《意见》下发之日起,生产装置发生化学品爆炸、火灾、泄漏,致使人员伤亡事故的化工企业,且符合化工生产自动化安全控制系统安装要求的,必须安装自动化安全控制系统。

(六)在本《意见》规定的期限内符合安装自动化安全控制系统要求的而未安装的所有化工企业,规定期满后,视为安全设施配置不符合安全生产要求。

(七)自动化安全控制系统安装完成后,安装业务技术机构要向建设单位提交自动化安全控制系统安装技术报告书,内容主要为:设计和安装期限、该企业的生产工艺、安全工艺控制参数及控制点、安全控制工作原理、采用的逻辑控制单元、检测变送单元等、能达到何种生产安全控制要求、安全质量保证责任范围以及系统日常维护要求等。为便于对自动化安全控制系统推行工作的管理,报告书同时报送当地安全监管部门。

(八)2009年后受理的危险化学品安全行政许可申请,其安全评价报告必须有专题内容对其项目工艺及装置开展自动化安全控制系统安装方面的评价。

1.新改扩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设立评价报告,要对项目工艺及装置的安全风险进行分析,采用道化学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法或危险度评价法评估其风险级别,按照本《意见》提出是否需要安装自动化安全控制系统的技术建议。

2.新改扩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竣工验收评价报告,要对建设项目是否按建设项目设立评价和安全设施设计专篇的要求安装自动化安全控制系统作出评价。内容包括:安全工艺控制参数及控制点、安全控制工作原理、采用的逻辑控制单元、检测变送单元等;其设计、安装单位名称及资质,并分析评价控制系统在试生产期间的调试、运行情况等。

篇4

【关键词】企业 文化建设 创新管理

以企业“顺”字文化建设推动企业创新管理,是冶金企业炼铁系统企业文化建设和企业管理的一大特点和创新。其核心思想就是;以企业“顺”字文化为载体,在全面提升员工文化素养和素质的基础上,提高冶金企业的创新管理水平,通过“心顺”“气顺”保“炉顺”,促使炼铁系统大型高炉稳定顺行和高产低耗,高效节能的科学发展。

1.诚心――诚心诚意善待员工

美国管理学家惠特曼和彼得斯对全美历史最好的60家大公司的调查研究发现,它们能保持经久不衰的秘密就是“把员工当作重要的资产”来善待。我们一贯认为:善待员工就是善待企业,而且是企业管理和发展壮大的根本所在。冶金企业炼铁系统,高温,高压,高强度的冶炼,尤其需要企业自始至终都把善待员工,视为企业履行各项职能和管理的第一要务,在企业文化的理念里甚至要从“善待员工”提升到“厚待员工”,再提升到“优待员工”的境界。才能从根本上调动员工自觉参与企业管理的积极性。

1.1“善待员工”就要用情。冶金企业炼铁系统特别要坚持“善待员工”的理念,把全体员工,视同自己的兄弟姐妹,自觉承担起创建“员工之家”的责任,用情呵护每一位员工,为他们营造理想的工作环境,给他们构建和谐的企业“顺”字文化氛围。在员工工作条件方面,不仅要使大型高炉主控室中央空调、电子化操作、自动控制系统等现代化设施一应俱全,而且区域大环境也必须实现和保持,健康和绿色的要求。

1.2“厚待员工”就要用心。要深刻认识企业发展和善待员工的辩证关系问题,明确当今社会是人才竞争的社会,企业必须吸引并留住大量优秀人才,才能长盛不衰。“厚待员工”,不仅是对员工的“饭碗”负责,而且是对员工的职业生涯和事业上的发展以及员工长远需求负责。这也是凝聚人心、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切入点。只要条件成熟,就要及时的把“善待员工”的理念提升到“厚待员工”的高度,用心打造有利员工创造发展、良好成长的环境。

2.虚心――虚心听取员工的意见和建议,集思广益,同甘共苦,同心共进

冶金企业炼铁系统要紧紧围绕企业“十二五”转型发展大局,面对市场经济各种不利因素和挑战,深入细致的做好员工的思想工作。广泛听取员工的意见和建议,发动员工凝心聚力、集思广益,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以促进生产经营工作向更高的目标迈进,并在发展中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竞争实力。

虚心听取员工意见和建议,重要的是以解决生产技术重点、难点问题为出发点,以提高员工素质和提升企业竞争力为目的。并结合开展形式多样,充分发挥员工潜能的劳动竞赛和岗位技能大赛。总结推广员工先进技术操作法,有效地促进安全生产、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等方面的工作开展。特别要结合全员岗位职业技能大练兵,和各类技术比武,在员工中掀起学习技术、钻研业务的热潮。

3.关心――关心员工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急员工群众之所急,想员工群众之所想,解员工群众之所难

冶金企业炼铁系统要结合炼铁生产的特点,不断扩大工会工作的内涵,提升工会工作的层次,通过创建“模范员工之家”,加强员工民主管理的主人翁意识,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在冶金企业建立起民主管理的新形式,以切实维护企业和员工的合法权益,营造企业内部的和谐劳动关系,关心和改善员工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急员工群众之所急,想员工群众之所想,解员工群众之所难。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员工真正感受到“事业诱人、文化感人、待遇留人”的企业“顺”字文化的魅力,因而自觉把个人的职业生涯和事业发展与企业的发展紧密融合在一起。

所谓“气顺”讲得就是“三气”的顺畅和集聚。

(1)积聚“正气”,使之浩然顺畅。正气,当然指的是光明正大的风气,就是做事情、干事业堂堂正正,阳光操作。在员工的眼里,企业管理者手中握着权利,不仅能够影响员工的职业生涯和命运,甚至还能决定着干部的晋升、发展。为此,很多关键岗位的管理工作者屁股坐的正不正,身子摆的端不端,直接牵涉到各项工作的公正和诚信,以及工作质量的优劣。冶金企业的特殊环境,就要求各级管理者必须要做到一身正气,始终秉公办事。还要求各级管理工作者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在秉公办事的同时,坚持始终不懈地不断提升各级管理工作者的正气观,使正气在冶金企业内不断得以集聚。

其主要的做法有;不断加强对管理工作者的道德修养教育。在企业里要始终坚持职业操守,在企业组织内要坚守职业道德和诚信风范。对职责范围内的事情,严格按照原则办事;对超出本职范围的事情,坚持请求汇报,绝不擅自做主,拿权利和人情做交易;对那些违反厂规厂纪的事情,能够自觉抵制,绝不碰政策法规的高压线。真正树立敬畏意识和责任意识,认清手中的权利总是一把双刃剑,义务和责任始终都是形影相随的。有了敬畏意识,就会事事谨小慎微;有了责任心,就会牢记“公正”,时刻不忘基层员工群众的期盼和需求。

(2)涵养静气,可使冶金企业管理人员提高素养,扎实基本功。

静气:指的是从容不迫以及泰然自若的修为或气度。静气的修养,历来为有识之士所推崇。儒家传统思想认为“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一个知识分子实现一生政治抱负的必由之路。这“正心”和“修身”指的就是涵养静气。今天我们虽然不再把儒家思想奉为圭臬,但是传统思想的精髓应该继承和发扬。能不能静下心来,排除外界的干扰,是能否治理好冶金企业的思想精髓,也是强化冶金企业内部精细化管理工作的真谛和规范行为的前提。

第一,只有气定神闲,心静自然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于凌乱和纷繁中找到工作线索,理清思路头绪。管理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而且是比较重要的人的工作,尤其是在企业这个市场经济的经营单元中,企业中的每一个人都无时无刻不在受着客观环境的影响,如果心静不下来,凡事风风火火,追求轰轰烈烈,实际毛毛草草,如何能从纷繁的局面中找出工作重点和破解线索,还原事务的本来面目?何况,现在的管理工作还必须随着企业生产经营的发展与时俱进,紧紧围绕生产经营效益中心精细化开展,如果不会心无旁骛的认真分析,如何能找出最准确的最佳的工作思路来?因此,只有气定神闲,心静自然才有希望找出事情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第二,只有气定神闲,心静自然才能正确的评价自己和别人,有人说,给自己下评语,做结论是最难的。的确如此,往往我们了解破析别人容易,但是看待自己的时候,就会有失公允,并不是我们不具备分析和评价的能力,而是我们往往丢失了客观评价的心态。这个客观评价的心态来自于一颗平静的实事求是的心,有了平静从容的心态,才能正确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3)保持锐气:保持旺盛的锐气和一往无前的气概,是冶金企业搞好各项管理工作的精神动力。冶金企业管理者是冶金企业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和发动者,也是策划者和指挥者。管理的严谨和精细程度,决定了冶金企业各项工作优劣。因此,在冶金企业的繁重的管理工作中,管理者不仅需要认真务实的态度,而且需要始终保持一股闯劲和锐气。

1)始终保持勇往直前的锐气,敢于直面困难和危机。如果说人的性格和气质是天生的因素为主,而锐气则完全是由后天形成的,是需要从困难艰辛中历练出来的。冶金企业现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但困难同时也正是检验一个管理工作者有无锐气的最好的试金石,没有锐气的人,遇到小困难时,就会躲躲闪闪,遮遮掩掩。稍微遇到大一点的困难,就会茫然无措,缩手缩脚。有锐气的管理工作者,遇到困难以后,都会非常镇定,制定计划,既不会急于求成,也不会盲目下手,而是按照事物发展的本来规律,循序渐进地解决问题。

2)勇于创新是保持锐气的最显著体现。企业管理工作的基本套路,早已经多年积累而约定俗成,对实践工作有着很强的指导意义,其基本原则是固然不可随意变动的。但是,为什么有人运用自如?有人就束手无策呢?一方面在具体的环境中,在对待具体人、事的特殊情况下,要会灵活运用这些套路和原则;另一方面,就看你有没有立足传统套路勇于创新的精神。这就需要管理工作者具备一股勇往直前的锐气。否则就会办事畏手畏脚墨守成规,就会处于工作打不开局面的窘境。

冶金企业创造性地开展,以“顺”字为核心的企业文化,思想政治工作,通过诚心诚意的善待员工,全心全意依靠员工办企业;虚心听取员工的意见和建议,集思广益,同甘共苦,同心共进;关心员工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急员工群众之所急,想员工群众之所想,解员工群众之所难,使“三心”顺畅与和谐;通过积聚正气,涵养静气,保持锐气,使“三气”顺畅与积聚。最终达到“心顺,气顺,炉顺”,企业降本增益,核心竞争力增强与科学发展的目的。

“心顺”带来了“气顺”,“心顺,气顺”带来了冶金企业大型高炉的稳定顺行――炉顺,带来了冶金企业生产经营任务和挖潜增益任务的完成,技经指标的不断提高,科学发展与核心竞争能力的不断提升。

篇5

【关键词】 企业管理;民主管理;车间;工会

1 车间管理难点及成因分析

1.1 收入分配中职工个人认知的偏差

职工的劳动报酬,牵涉职工利益,职工反应很敏感。表面上看只是收入问题,深层次分析,职工的劳动报酬,实际是对职工工作业绩的认可与肯定,体现职工的成就感、公平感、以及职工寻求尊重的需要。但在自我认知上,职工往往存在放大自己的付出、缩小自己的所得的倾向;在跟周围的同事的比较(横向比较)上,往往又有缩小别人的付出、放大别人所得的倾向;此外,在现实中还夹杂着“领导整人”、“被穿小鞋”等认知错误所带来的矛盾。所以收入分配问题,历来都是重点、难点问题,没有人人满意的办法,特别是在基层车间一级的部门,奖惩考核效果亟待提高。

1.2 制度刚性管理与情感管理要求的矛盾

制度管理是实行科学化管理的前提,但制度化是一种严肃、刚性的管理,用制度管人表面上可以把众人团结成一个整体,但是人是有情感的,要实现职工与企业的和谐相处就需要情感管人来辅助。如果将企业比喻成一只装水的木桶,制度管人就是使构成木桶的每一块板子整齐划一,情感管人则是使不同的板子之间紧密无缝隙,这样制度管人为刚,情感管人为柔,刚柔相济,木桶才能无缝而盛满水。现实工作中,要实现制度与情感管理的有机结合还存在较大难度。

1.3 思想多元化与统一思想的冲突

企业管理中要求以顾客为关注焦点,以顾客满意为第一目标,始终要坚持“高效、快捷、安全、效益”的服务理念,“5+2”、“白加黑”的全天候工作,优质的服务态度和方式要变成常态。这些要求与职工按部就班、休闲、福利的诉求相距甚远。一些职工不适应新的经营业务、工作岗位和管理要求, 思想呈现多元化,职工队伍出现了对企业发展前景心存疑虑、作风不实、工作效率低下等消极因素。

2 民主管理在车间管理的具体应用

建立车间民主管理机制,搭建一个全新、开放、民主的管理平台,组织职工参与管理,是实现统一职工思想认识、理顺分配关系、形成发展合力的有力保障。

2.1 完善制度和议事流程

建立车间民主管理制度;成立车间民主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民管会);明确民主管理议事内容:包括经营决策、规章制度、工作调配、奖金分配、职工诉求、业绩考核等职工普遍关心、关注的热点、重点问题;确定表决办法:提交民管会讨论表决的议案,经过与会人员充分民主讨论后,采取书面无记名投票、举手或逐人表达意见等方式进行表决,与会人员超过半数以上同意的视为通过,被否决的议案不能实行;公布表决结果,对重要事项的表决结果,及时在车间班组公布,确保职工的知情权,如奖金分配是职工关心的问题,通过民管会集体讨论并公开奖金分配方案,促成奖金分配结果公开向奖金分配过程公开,减少了人为矛盾的产生;每月至少由车间工会主席或支部书记主持召开一次民管会,会议也可由部门经理提议召开,如遇到在职工中影响较大、反映强烈、涉及面广、关注度较高的问题,也可以由职工代表建议随时召开。

2.2 强化职工参与和监督

一是通过民主管理中的职工参与制定制度方式,培养职工对制度的情感,制度虽然重要,但关键是执行制度,这除管理者的责任外,还要有职工的积极配合。如果职工对企业的制度都能产生一种诸如法治社会的公民之于法制的情感,那么他们不但会主动自觉的执行,而且将努力地为制度的完善积极建言献策。

二是通过民主管理中的重要事项共议方式,培养职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培养职工对企业的情感则可以消解单纯制度管理带给员工的压抑感,同时弥补单纯靠制度管理来维护企业利益的不足。制度管人的目的固然在于提升企业组织的效率,但制度管人却不是万能的,它如同其他一切管理方式一样,都有着一个边际效率递减的问题,超出了某个限度,太多太细,制度管人不但烦琐累赘,而且成本高昂且低效无用,而民主管理则是解决上述问题的良药。试想员工一朝拥有了对企业的深情厚谊,他就会自觉的、主动的、默默无闻的为企业节约每一滴水、每一滴油、每一颗螺丝钉等。

三是努力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特别是要对严重侵害职工合法权益的现象进行舆论批评,对一些典型案例,要敢于通过工会的报刊、杂志等予以“曝光”,促使问题尽快解决。利用好“厂务公开”平台,强化群众监督,确保真公开。厂务公开的实质是加强职工群众的民主监督,即把权力运作的过程公开化,置于职工群众的面前,让职工群众行使自下而上的监督,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增强企业凝聚力。因此,只有强化群众的民主监督,确保真公开,厂务公开才能收到应有的效果,避免流于形式。

2.3 改进车间领导方式

管理学界划分出七种主要的领导模式[1]:一是领导作出决策并宣布实施;二是领导者说服下属执行决策;三是领导者提出计划并征求下属的意见;四是领导者提出可修改的计划;五是领导者提出问题,征求意见作决策;六是领导者界定问题范围,下属集体作出决策;七是领导者允许下属在上司规定的范围内发挥作用。车间领导的领导方式与车间民主管理的顺利开展关系密切,管理者需要合理把握民主管理的维度,不能走民主管理的极端,在管理工作中,领导者使用的权威和下属拥有的自由度之间是一方扩大另一方缩小的关系,成功的领导者应该是在一定的具体条件下,善于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如领导者自身的能力、下属的能力及工作环境、工作性质、工作时间、工作地点等),采取最恰当的行动,当需要果断指挥时,应善于指挥;需要员工参与决策时,能适当放权。

3 小结

实践证明,发挥基层工会作用,让职工群众参与企业民主管理,是加强企业车间管理的有效途径,因此,我们必须在企业管理制度化、民主化、科学化方面做实实在在的努力,积极探索企业民主管理新途径,使民主管理成为构建和谐企业的有力保证。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企业管理系统;内部控制环境;外部经营活动;企业运营结构;核心竞争力

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是与我国的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趋势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尤其是在当前国家宏观市场经济为主体的发展背景下,企业自身的发展更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有了发展与前景的危机和挑战。对此,必须做好企业系统管理,对企业内部实行理论与实践的双向控制管理,才能对企业的整体组织架构以及生产运营的模式框架进行更加周密且符合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发展目标的制定,并结合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实力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做好对企业内部管理系统的不断优化,才能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某种意义上存在共性和可借鉴性,从而更好的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一、企业管理系统内涵的解析

对于企业管理系统的优化工作,其根本要从当前我国面临的经济发展时代的大背景为基础来进行。企业要从更加客观、立体以及全面的视角和立场来对企业整个管理系统的结构进行考虑和分析,从而使得企业的管理系统能够在正常有效的运作下促进企业的各部门职能和作用的发挥。另外作为进行企业管理系统的优化提升所涉及的企业内部与外部的内容较为广泛,企业不能仅仅将这种管理系统的工作集中凝聚在企业某一项管理中,例如避免将所有管理提升优化的作用和职能的发挥集中在人力资源或者单一的财务管理这一方面,但如果企业的财务管理的信息直接源于业务本身,在某种程度上会有助于提高财务管理的工作效率,但反过来讲,如果企业仅仅把管理系统的作用发挥在采购管理上,那么只能实现企业采购管理信息化和提升企业采购团队的整体业务水平;另外如果企业只是把管理系统应用在生产管理上,那么只能对企业分析市场行情和缩短产品生产周期产生一定的积极作用;如果企业只是把企业管理系统的作用发挥在销售管理上,那么就只能单纯对销售管控起到一定的作用;通过以上说明,如果企业只是把企业的管理系统做在企业发展的某一项单一的管理项目中,则从总体而言不会给企业带来强大的竞争力,必须通过协调企业中各方面、各部门的管理内容,并将这些协调统一起来,才能实现对整个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管理效果的增强,也只有这样,企业所能周转的资金流动量才足够充分,并减少库存的积压,降低产品生产成本、缩短产品生产周期、提高产品生产质量等目标。

二、对企业管理系统进行优化提升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企业也随之得到了发展的动力和机遇,所以企业的业务也开始日益广泛和复杂,在当前为了应对这种企业发展的需要,必须对管理系统进行优化和提升才能适应和满足当前企业发展的需要。尤其是当前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给企业的生产和业务发展都带来了改革和变化,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对整个管理系统进行重新规划和升级优化,规划设计出更加能够促进企业管理和发展的业务流程,以此达到对企业在生产、业务发展及业务流程重组、组织结构等方面满足企业对外发展的需要。而其中所涉及到的企业业务流程重组包括对企业在业务流程上的完善和改进,这将直接关系到企业业务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只有对企业这些内容进行管理的优化和改革,才能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发展和突破的优势和地位,并不断给企业在未来业务发展中降低可能发生的发展风险,因为在科学技术和社会趋势的不断变化和进步过程中,企业发展中的多项内容都在不断的进行改革和优化升级,如果企业原有的组织架构和内部管理制度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步伐,那么就会对企业整体运营发展造成风险。所以企业要重视管理系统的优化和改革的工作,并根据实际发展的需要对各部门、各人员以及业务发展结构进行重组和资源配置的重新升级优化,并重视人的权利,才能更好的使得企业得到一个更加稳定和可靠的可持续发展。

三、优化企业管理系统

(一)做好企业内部控制环境与外部经营活动的协调统一管理

企业的内部运营体系是一个动静结合的过程和状态。这是因为企业本身的发展是需要通过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的完成并最终接受企业运营结果的评估和检验,然后通过实施者加以修正和完善,再进行新一轮的运转和循环才能实现,所以这就体现了企业的动态性;而这种动态性的企业运营是需要制造一个企业发展的环境和条件才能实现,这即是企业的静态性表现。这两者之间的互相存在并相互作用才使得企业的发展运营得以开展。而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效果如何,则是直接关系到企业运营活动控制的实施效果,所以这种动态性是静态所直接关联着的关键。如果企业忽略了对企业控制环境的管理优化,只是对具体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管控,那么就会产生不相协调的管理问题,也就无法从根本上达到有效防范风险和提升经营效率。所以作为企业,要从静态和动态的协调性出发进行管理,做好组织架构的调整和企业文化氛围的培养,从而使两者得到协调优化和改善,在此基础上,并针对企业的核心生产经营活动设计相应的内部控制措施,另外则是根据制度规范要求构建内部控制流程体系。

(二)结合实际情况对企现内部管理系统进行合理评估

任何企业的运营与发展都必须有规矩和管理制度才可得到稳定发展。因此,企业要建立管理系统的制度和规范,并针对原有的制度和体系进行更进一步的完善,来促进企业的发展,这就要求通过企业当前运行的情况来制定相对应的规章制度,选择恰当的管理人员来对当前公司的运营结构进行管理和补充完善,并基于已有的制度和体系,建立更加有利于当前激烈竞争的环境下企业的运行模式。并对当前企业发展存在的管理系统方面的疏漏和不足进行修正和弥补。同时要充分做好员工的思想统一工作,让他们意识到企业业务和内部结构管理规划的重要性,并激发和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让涉及企业管理系统的每个员工都能按照制度和规范制度形式,从而达到企业整体管理系统更加健全和完善,促进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三)加强生产运营结构的实施管理和应用管理

在企业的不断改革发展中,要主动针对企业发展的现状进行调整,企业上级领导也要与各部门进行联合商讨,并在集合各部门意见的基础上,做好整体企业管理系统的规划和设计,并形成最终的统一意见。此外,对于企业在发展中在业务和生产方面的任何变动,也要上下级进行有效沟通,并对这个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变动和整体影响进行反思和分析,而且企业管理人员须对企业新的合作和项目进行密切跟踪,及早发现问题、及早提出问题解决的方案。

(四)从实际出发,注重企业运营结构和管理制度的健全完善

在企业的业务发展中,如果在企业的组织架构和内部管理制度的运行下,开始对企业整个生产、运营和业务的发展造成一定影响时,就要采取重视和慎重的态度,一方面要对企业运作的效率性以及实际经济效益的收益性进行考虑,同时更为重要的是对内部管理体系重新进行评估和完善。对于一个规模较大的改动,为了检验新系统的有效性,事先进行模拟运行和测试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步骤。另外,对于企业的商业模式发展也要在管理系统的基础上进行相应的改变和优化,达到内部管理系统的协调、统一。

(五)重视人在管理系统中的核心作用力

通过对企业进行管理系统的优化,其方式必须是在当前已有的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背景下来进行科学合理的系统管理,其管理的根本核心目标是以人为本,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从实际出发,并落实贯彻我国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另外,企业的管理系统要做到统筹兼顾,从全局出发,然后做出科学的判断和结论。例如在企业进行管理系统的优化过程中,对企业中采购部分的管理内容,要从企业采购管理链的全局出发,不能片面的看待。而这种采购供应链的管理又要归根到采购的原材料开始,然后进入到中间过程中所生产出来的产品以及最终通过原材料完成的产品,以此来连接生产完成后的产品通过销售平台来送到消费者手中的一个管理过程。这个过程的采购管理是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客户贯通连接起来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然后再通过对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合理统筹调配实现客户对产品的满足。在这条采购供应链的过程中,其实也即是一个增值企业经济效益的过程,给这条链上的相关企业带来了丰厚的收益,实现企业经济效益,这也是企业的根本目标,同时也是维系这条供应链赖以生存的基础,并以此来不断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发展的实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管理系统是利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实现对企业资源的统一科学调配的有效方式。企业要从多方面进行协调综合考虑,并结合当前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来进行管理系统的优化完善,从而真正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裴斐.关于企业管理系统的优化建议[J].环境经济,2011,(1):97-98.

篇7

论文关键词:企业管理;以人为本;激励与约束机制;人力资源

当代企业管理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一人力资源是当代企业最宝贵的资源,人力资源所具有的创造性和可持续利用性,是世界上任何一种物质资源所无法比拟和替代的。通用汽车公司前总裁史龙·亚佛德说过,“你可以拿走我全部的资产,但是你只要把我的组织人员留下来给我,5年内我就能够把所有失去的资产赚回来。”这深刻地说明了物质资产易得,人力资源难求的道理。因而,如何尊重人、爱惜人,发挥人的潜力,是每个企业家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

1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尊重员工的主体意识

尊重员工的主体意识,就是充分肯定员工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主体作用。企业要努力创造条件,既能使员工们自我意识到其工作的结果对自身有意义,值得为之奋斗;同时又能意识到其奋斗对社会或企业有一定的意义,应该为之效力。让每个员工都感到主体意识得到了尊重,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并实现自己的价值。

尊重员工的主体意识就要满足员工的合理需求。心理学家认为,所有人的行为,都是打算达到一定的目的和目标的,这个一定的目的或目标作为导向行为又总是围绕着满足需求的欲望进行的。人的需求是多方面的、多层次的,而其最基本的需求是物质需求。

按照唯物史观,觉悟是以利益为基础的。改革开放的政策,之所以深得民心,根本原因就在于它客观上发展了社会生产力,使广大人民群众得到了实惠。一个企业的发展壮大,须靠广大员工的觉悟和努力。为此,企业家必须关心员工的物质利益,努力帮助员工解决好分配、住宿、食堂、医疗、劳动条件以及婚姻等方面的实际问题。人作为一种利益主体,受经济条件、社会地位、教育程度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在利益追求上必然会呈现出层次性和多样性。当物质利益得到基本满足以后,相对于物质待遇,员工们尤其是员工中的白领阶层更看重的是精神上的尊严和自我价值的实现。而精神需求往往又是无形的、微妙的,因为人的心理活动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不同的信息会导致人们不同的心理反应,同样的信息对不同的个体或对同一个体在不同时空,也会产生不同的心理反应,这就需要企业家和企业管理者察人人微。一个微笑,会给人带来莫大的喜悦;一声问候,会驱散他人心头积压的愁云;一句话语,会解开对方百思不得其解的陈谜……现代心理学和行为科学的研究成果表明,人的最殷切的精神需求是渴望工作上和事业上被公众肯定和尊重,从而获得心理上的成功感和满足感。为此,企业家和企业管理者要有意识地为员工提供条件,创造机会,保证人人有用武之地,个个能人尽其才。可通过摄影、美术、书法、各种比赛、展览、联欢等丰富多彩的有益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以提高员工的生活情趣,陶冶员工的精神情操,增进员工的感情交流。员工的合理需要在企业越是得到满足,就越会把企业的事业当作自己的事业,从而产生难舍难分的归属感和同化感,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也就会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2要着力培育员工的献身精神

企业员工是企业生产力的能动因素,是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主体,是企业创造财富的财富。企业要有效地开发人力资源,就必须注重从人性的特点出发,研究和探讨员工的行为,以铸造员工对企业的献身精神,增进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

在以市场为导向的生产经营活动中,企业家不仅要知道用人,更重要的是要懂得怎样才能使人为你所用。这就要求去研究和探讨企业员工在其思想和心理因素支配下所表现出来的外在行为。为此,作为企业家,必须树立现代“双赢”的价值观。不可否认,企业家与企业员工的关系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劳资关系,获得利润仍然是企业家投资的直接动机和目的。从企业员工的角度说,只有自身的权益在企业中得到体现和保障,才能对企业产生向心力和忠诚度才会从根本上意识到自身的业绩和企业的效益与前途是直接相关、紧密相联的,企业的前途是自身在现在和将来获得稳定的经济收入、企业才会有凝聚力,才能团结一致抵御经营风波和风险。

企业家在制订企业发展目标时,也要努力构造一种公平、透明、参与的机制,要让每个员工了解并认同企业的发展目标,从而自觉地将企业目标化为自己的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同心协力,自觉奋斗。企业的管理者还应通过一定的方式及时让员工们知道企业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以及相应的对策,并广泛组织员工们参与企业决策的讨论,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这样做既可兼收集思广益的效果,又可以刺激员工们增强对企业的归属感。只要员工们真切体会到企业的兴衰成败与自己息息相关,离开企业自己将难以发展,就会形成对企业的深刻依附感,井在潜移默化中内化为自己的价值观,实现与企业目标的一体化。

3要不断激发员工的创新精神

一部人类文明史,就是一部不断创新的历史。企业员工的创新精神,是推动企业追求新产品,开拓新市场,实现新价值,不断发展壮大的内因所在。激发员工的创新精神,就必须对沉淀在员工心灵深处的传统文化影响,加以分析甄别,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基础上,更新员工的思想观念。

面对人世,企业家对进入中国的国际垄断公司在资金、技术、产品上对民族实业带来的压力忧心忡忡,但对人才这一关键性资源的争夺却普遍认识不足。

因而,在企业内部对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上存在的问题相当突出。为此,企业要注重科学分工,改变“老板说了算”的作坊管理方式,按照分工履行职责;要建立科学的人才选拔机制,打破家族界限,给人才以平等的竞争机会,真正让懂管理、善经营的人才担任企业要职;要依法建立劳动用工制度,改变依靠家族的道德规范制约管理企业人员的做法,应通过签订劳动合同,规范劳资双方的权利、义务,明确劳动职责、劳动时间和基本报酬标准,依法落实员工的社会保险;要尊重和满足下属的自尊心,建立与员工的对话制度,改善沟通,及时听取员工对企业提出的意见与建议;要建立科学的业绩考核体系,强化管理,控制成本,提高效益,充分调动员工参与企业管理的积极性,努力培育团队精神。

4要为精英人才构筑施展才华的舞台

企业的经理层是企业的精英人才,在一定程度上主宰着企业的兴衰。企业家一定要摆正自我与精英人才的位置关系,要把精英人才看成是与自己(物质资本所有者)地位对等的智力资本所有者,自己与精英人才之间不仅仅是雇佣、使用关系,更是平等的出资与出智的资本所有者之间平等的合作关系。企业家应该懂得当优秀人才晋升到一定的企业管理岗位时,相应的权力就成为他们最大的苛求,能不能满足他们的“权欲”,授予相应的权力就成为一个关键砝码。要知道没有一个精英人才在企业中是甘愿成为局外人的,他们都渴望真正站在企业经营第一线,能够在第一间段精确地了解企业的经营动向和董事会决策,以便及时进行自主经营决策。这就要求企业家必须向通用电气的韦尔奇那样当个开明的企业家,着力抓好企业的发展战略规划和人才培养,而把企业的经营权切实交给经理层。韦尔奇那种选择优秀人才,为他们构筑施展才华的舞台,给予他们足够的施展个人才智的空间与权力,放手用人,让精英人才的自我价值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得以实现,以此来满足精英人才的自豪感与成就感,培育经理层对企业忠诚的做法在实践中是非常有效的。事实表明,授权是企业家重视和信任精英人才的最佳表现,也是企业有效地留住精英人才的关键举措。

构筑精英人才施展才华的舞台,还要重视人才的教育培训,积极帮助他们自我成长。知识经济时代是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无论什么样的人才都有一种充实自我,迎接挑战,跟上时展步伐的欲望。进行有效的教育培训,积极帮助人才进行自我完善是提升精英人才企业忠诚度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

美国新经济的实践证明,人才的教育培训是最有效的企业投资,不仅可以使企业以极小的投入换来无尽的收益,更为重要的是通过人才的能力提升让他们感觉到自我发展有奔头,有所贡献也有及时补充,从而更加忠实于企业。企业还应注重建立学习型组织,让学习成为连接企业与人才相互沟通、彼此促进的工具。应建立鼓励集体学习的制度,努力培育精英团队,使学习成为每个人才的自觉行为,主动地按照企业发展需求进行相应的自我提高,让每个人才都能感受到自己在精英团队中通过与同事的交流就可以收益更多,进步更快,从而产生工作的自豪感、快乐感,在不知不觉中形成凝聚人才的企业磁场。

5构造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篇8

(一)财务风险认识浅弱和财务管理方面不足

有些粮食企业的管理人员与财务人员对财务风险的表面性意识薄,缺少风险意识,在筹资决策方面、投资决策方面与收益分配决策方面的时候,缺少科学的分析及周密的研究。而有些粮食企业还是习惯利用经验与主观意识来判断经营管理活动,从而缺少科学的管理技术和科学的办法。还有的粮食企业在财务制度方面的不全面,平常会计的底子工作比较差。比如科目的设置、财务的计算、财务方面的处理程序不健全,会计计算手法与计算所使用的工具非常落后。甚至有的粮食企业现在还在用人工手记的方法,财务软件和其它的计算工具还没有得到全面的使用,这样就不会达到目前现代粮食企业财务管理发展所要的要求。

(二)财务管理的方式方法比较落后

现代化的企业管理当中,财务管理除了是传统的管理职能还是分析、预测、决策和监督等财务管理方面的主要职能。可是现在的有的粮食企业,在思想方面、经营方面、管理的方法及监督的办法等等方面都不能完全达到这种要求,这样就会导致在财务方面的工作依旧停在计算补贴、计算资金、管理经费的表面工作上。而相应的财务方面的工作人员主要的工作就是计算账目,帮企业报税跑银行,财务管理当中的预算、决策和参加管理等等的重要工作并不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这就与现代化粮食企业发展所要的要求存在比较大差距。

(三)粮食企业内部控制不到位

有些粮食企业的监管控制力度不够主要的原因有几方面,第一方面是由于有一部分粮食企业管理层对于财务监管的主要意义和认识不够,不在企业内部设立相应的监管机制,所以对资金流动的各种环节缺少主要的监管。第二方面是有的粮食企业是有监管机构 也有制定好的监管控制制度,可是因为管理层只看重结果忽视监管,导致监控工作应该做到的工作没有得到有力的发挥,致使成本高、浪费比较多、管理不统一等等现象出现。

(四)资金来源和流动资金少

目前有些国营的粮食企业的资金来源主要是靠农业发展银行的贷款,企业想要扩大发展业务的范围资金就会缺少,然而资金的多少直接会影响到粮食企业在业务上的发展和企业自身的发展。与此同时粮食企业的资金流动缓慢使用起来效率不快。主要表现有应收账款额度大、账期时间长、缺少控制,存货周期转出效率低,大量的资金被长期的占用,支付保管费用和贷款的利息,这就很大一部分是资金的使用率降低,从而是粮食企业的经济效益降低。

二、加强粮食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完善粮食企业财务管理制度

一方面组建全面的粮食企业内部监管和控制力度。粮食企业要跟随业务的需求,科学的设置财务职位,制定出职位操作规范制度,把工作的范围和工作的权限明确,就是记账人员、出纳人员、财务主管人员和经济业?沼牖峒剖孪钪械纳笈?员、经办员、实物保管人员事务职能权限。另一方面是组建企业财务严格清查制度。经过定期开展或者不定期及群面和部分财务清查活动,对于全部企业财产和物资进行全面盘查,把库存现金账目、存款账目、债权债务进行盘查审对,方便找寻粮食企业在资金管理上所遗漏的问题,防止企业资金流失,以确保资产进行合理、节约和高效的利用。而主管管理层要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对粮食企业财产清查进行严格监管,对于在检查过程当中所发现的问题要进行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以便确保粮食企业资产安全和有效的运营。

(二)落实费用管理制度,有效控制费用的管理和使用

把费用严格的落实到用于审批权限和大数额的开支以及集体决策制度的规定,必须杜绝越权审批,超标准、超范围列支和合理的控制费用支出,把费用最大化的保持在合理使用上。再一方面就是完善绩效考核制度,应建立现代化粮食企业管理制度的要求,组建与完善企业责任人经营业绩考核制度。组建财务公开制度,粮食企业运营的现况、盈利的情况、费用的支出等等财务指标定期进行公开,把职工民主监督、民主管理的作用充分的发挥利用。

篇9

【关键词】中航油;内部控制;公司治理;风险防范

随着全球经济飞速发展,我国经济也迅猛提升,在这样的背景下对于一个企业来说要想长足发展,企业内控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内控管理理论在相应的环境下产生、发展,是一个逐步演变的过程,大致经历了内部牵制、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结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及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五个阶段。

内部控制是企业正常运作的重要手段,它能够使企业降低风险,减少损失,这样才能使企业源远流长。2008年颁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下称《基本规范》)规定上市公司按规范施行内部控制,并鼓励非上市的大中型企业执行。但是,由于成本方面的原因,仍然有许多企业在内部控制方面没有实施到位使制度成空话,实际上还是“内部人控制”。其中,中航油事件就是“内部人控制”的一个例子。

一、内部控制理论概述

在COSO《内部控制整合框架》中,内部控制划分为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五个相互关联的要素,每个要素都包含着三个目标,分别是经营目标、财务报告目标、合规性目标。

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财政部会同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制定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自2009年7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为2010年我国颁布《配套指引》奠定了理论与内容基础。《基本规范》中有五个目标,包括战略目标、经营目标、报告目标、合规目标、安全目标。确保企业实现发展战略目标是内控的最终目标,而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和效果是其手段,财务报表则是企业经营的反映,企业经营管理的合法合规是企业存在的保证,而实现所有目标的前提就是确保企业资产的安全。

《基本规范》构建了以内部环境为基础、以风险评估为依据、以控制活动为手段、以信息与沟通为载体、以内部监督为保证的五要素内部控制框架。

2010年财政部会同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再次颁布了《配套指引》。《配套指引》由21号“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评价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组成,三部分均以企业内控五要素为基础但又相互独立。“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主要对如何评价内部控制做出指引。“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则主要针对注册会计师执行内部控制审计业务时应当遵循的相关规范。

二、以中航油事件为例结合《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分析

中国航油集团(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航油”),是中国航油集团公司的海外控股子公司,其总裁陈久霖,兼任集团公司副总经理。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新加坡公司自2003年开始做油品套期保值业务。陈久霖擅自扩大业务范围,进行投机活动,从事石油衍生品期权交易。2004年起,陈久霖购买了石油看跌期权,赌注每桶38美元,没想到国际油价一路攀升。2004年10月以后,中航油所持石油衍生品已远远低过市场价格。根据合同,继续持有这些期货,中航油需向交易对方支付保证金,每桶油价每上涨1美元,中航油要向这些银行支付5000万美元的保证金。此时,中航油不但没有果断斩仓,而且还不断加大交易量并延迟交割时间,其结果导致中航油现金流量枯竭,实际亏损和潜在损失总计约5.5亿美元。

内部控制分为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尤为重要,因为一个有效的内控是全面的。

(一)事前控制方面

没有对卖方期权做出正确风险评估。首先,中航油本来是一个专门进口石油的公司,自己并不产油,卖方期权到期时,只能从外部购进石油,因此卖方期权承担的风险非常重大。其次,期权卖方的风险是潜在无限的,而期权买方的风险则仅限于权利金成本。

(二)事中控制方面

1.漠视法律法规

中航油从2003年开始做石油套期保值业务,以后擅自扩大了业务范围,从事石油期权交易,这种投机交易,其母公司中航油集团公司是明令禁止的。国务院1998年8月1日《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整顿和规范期货市场的通知》、2001年10月11日证监会的《国有企业境外期货套期保值业务管理制度指导意见》都明确规定了取得境外期货业务许可证的企业,在境外市场只能进行套期保值,不能进行投机业务。中航油没有通过内部控制制度来制止不合法不合规的投机交易行为。

2.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缺乏权力制衡

中航油拥有一个由部门领导、风险管理委员会和审计委员会组成的三层“内部控制监督结构”并且其对董事会负责。

陈久霖以集团副总经理的身份兼任中航油董事和执行总裁,中航油本质上是其一个人的“天下”。整个期权投机交易都由陈久霖一人任意操作,本该发挥控制作用的授权审批等牵制制度以及风险止损制度都形同虚设,这意味着风险管理委员会不能起到其应起的作用。

董事会作为监督内部控制执行的最高层次,应该始终保持着独立的地位并起着监督作用。然而,董事长与总裁两职合一,董事会似乎只是扮演着花瓶摆设的角色,丝毫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由此可见,不论是在经营层面还是在监督层面,都没有很好的形成实质上的权力制衡。无法形成有效的内部控制管理。

3.资金运作中的控制缺失

《配套指引》第6号第十二条规定:企业选择投资项目应当突出主业,谨慎从事股票投资或衍生金融产品投资。

根据中航油2003年的年度报告,中航油的风险投资收益曾占了其总利润的50%以上。正常而言,除了金融行业以外,企业风险投资收益占总利润过高可能是以下原因之一:(1)主业产品利润萎缩,凸显投资利润过高。(2)将大量资金及精力投入金融市场。(3)虽然投入的资金量处于安全线内,但投资的产品风险过高,从而获得的报酬丰厚。以上三个原因都可以说明中航油需要控制其衍生产品投资风险,但2004年中航油的投入量不减反增。

《配套指引》第6号第十九条规定:企业应当充分发挥全面预算管理在资金综合平衡中的作用,严格按照预算要求组织协调资金调度,确保资金及时收付,实现资金的合理占用和营运良性循环。

对于早应斩仓止损的期权交易,陈久霖依旧试图通过不断补交保证金得以展期的办法,延迟实际的交割时间。其行为导致资金的不合理占用,严重影响正常的生产营运活动。

(三)事后控制方面

缺乏内控失效的及时补救措施。中航油曾聘请安永会计师事务所制定了《风险管理手册》和《财务管理手册》,在《风险管理手册》中规定:损失超过500万美元,必须报告董事会,并立即采取止损措施。在2004年第一季度的时候中航油的危机初次出现,亏损超过警戒线500万美元,但管理层却没有上报集团,而是选择将期权展期。直到第三季度面临严重资金周转问题的中航油才首次向集团呈报交易和账面亏损。那为什么管理层没有及时上报亏损并任由亏损扩大?一方面,管理层存在赌博的心态,期盼在期权到期前石油价格能下跌至交易价格,避免影响管理层声誉。并且从中航油最终不能补加合同保证金可以看出,随着石油价格的持续上升,斩仓带来的损失已经不是集团能够承受。另一方面,存在委托问题,国有股处于绝对控股地位,产权拥有者和经营者分离,导致企业内部各方都不愿为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做出努力,所以才会出现管理层的赌博心态。同时,存在所有者缺位现象,造成管理层的行为无人监管。

综上,空有完善的制度,而执行力度不足。倘若内部控制足够健全,各种制衡牵制制度得以完善落实,即使管理层希望舞弊,但内部控制的存在足以使其没有机会也不能舞弊。

三、结论

中航油事件虽然是发生在2004年至2005年,但其表现出来的问题在上市公司中至今仍存在。根据《基本规范》的要求,上市公司应该在2009年7月1日起施行,而德勤会计师事务所在2010年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调查分析报告中发现,在受访调查的215家上司公司中,18%的企业认为内部控制制度形同虚设,执行程序尚不规范;仅有7%的企业认为内部控制制度虽然得到执行,但财务报表数据依然存在错报情况,而内部控制在运行中未能发现该错报,类似的,2009年的调查中约59%的参与调查公司认为内部控制虽然执行,但其效果未能达到预期。37%的企业反映公司层面控制不足,并且管理层对此缺乏足够的重视度。可见,控制执行力度不足仍旧存在。

为了解决内部控制执行不足的问题,下面提出三点建议:

1.从外部治理着手,以提高企业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部分企业认为实施内部控制增加了员工的工作量,提高了成本和费用。这从侧面说明一个问题,即多数企业的内部控制很可能只是在形式上满足了监管的要求,对内控的重视程度不足,而非在实质上真正的融入企业的日常运营。因此,立法监管及加大监管力度,让企业认清内控的必要性,此外,将内控审计纳入年报范围,也是提高企业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的途径。

篇10

绩效管理是落实企业管理的重要措施,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本文选取某省的地市供电企业绩效考核的结果,通过绩效经理人评分的标准差的定量分析,提出地市供电企业绩效考核中存在的履职不到位问题,提出了有效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

地市供电企业;绩效管理;现状;改进措施

1背景

某省地市供电公司绩效管理从2008年开始试点,经过分期逐步推广,2013年底全员覆盖其所有地市供电公司。公司采用的是绩效经理人制度,即公司主要负责人是同级副职的绩效经理人,分管领导是助理总师、部门负责人的绩效经理人;部门负责人、专业室负责人和一线班组长是所属员工的绩效经理人。季度考核实行百分制,年度考核考虑综合加分,并进行年度等级评定,按年度考核得分顺序从高到低确定为A、B、C、D四个等级。原则上,A级不超过25%、B级不超过40%、D级不超过5%,并按照年度绩效等级进行累计积分,即A级计2分,B级计1.5分,C级计1分,D级计0分,年度绩效等级与员工职业发展、教育培训计划、评先评优、待岗培训或调整工作岗位挂钩。该省公司所属的地市供电公司已经采用了岗位绩效工资制度,绩效考核的结果已经在薪酬管理的季度和年度进行有效兑现。

2现状分析

2.1地市供电企业绩效考核数据分析本次抽取某省所属地市公司4528位绩效经理人2014年3季度至2015年2季度绩效管理信息系统考核的数据进行分析其分数的人均分、标准差分为0分分差、0~1分分差等8个区间进行绩效经理人打分统计结果如表1。

2.2数据反映出来的问题:绩效经理人履责不到位当前地市供电企业在实施绩效管理的过程中,0分分差占比为13.78%,说明绩效经理人没有严格进行绩效考核;分差在5分以内的达到92.07%,员工的真实情况在这考核中不能充分体现。说明绩效经理人对员工的检查和监督不够。

2.3绩效经理人履职不到位的主要原因

2.3.1绩效管理面临阻力较大绩效管理制度在实施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复杂多样,并且来自方方面面。主要来自于三方面的阻力:①既得利益者。企业在推行绩效管理制度中,最强烈的反对来自既得利益集团或既得利益者。②官僚集团。官僚不同于既得利益者,他们不反对绩效改革,但是使绩效管理的推行速度和效果大打折扣。为了照顾自己和本部门的利益,他们会表面应付,以维持自己的领导者形象。③员工保守倾向。绩效管理把员工的贡献与报酬紧密联系起来,一些员工认为管理会更加严格,收入会相应减少,他们对绩效管理持拒绝的态度。

2.3.2绩效办公室分析不到位绩效管理委员会下设绩效管理办公室(简称“绩效办公室”),主要职责是负责贯彻落实公司绩效管理委员会的决策部署;负责拟定绩效考核管理办法、拟定负责人年度关键业绩指标及目标值和考核评价标准,报公司绩效管理委员会审定后下发;负责分析绩效考核数据,发现绩效管理中的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负责绩效管理的日常事务性工作。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上一级的绩效管理办公室对下级的绩效考核的质量分析不够、监督不够、指导不够。

2.3.3监督机构监督不到位地市公司的运营监测(控)中心、监察部(纪委办公室)、审计部是监督部门,对绩效经理人所考核的真实性应进行全面的监督,对于上述绩效管理中存在的绩效经理人履职情况进行有效监督,才能够及时的对绩效经理人的行为进行纠偏。

2.3.4绩效管理结果应用不到位①许多单位制定了岗位绩效工资实施细则,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绩效工资没有与绩效工资挂钩,或者由于领导班子认为绩效考核的结果差异过大会导致自己不好安排工作,自己也没有光彩。②在年度等级评定的时候出现较多的轮流坐庄或论资排辈,采取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③在干部的提拔任用中考虑绩效等级因素较小,提拔后试用期的要求也没有做出明显的规定。

3改进措施

3.1提高理念认识和管理技能培训各地市要加大对各级绩效经理人和员工绩效管理理念、政策和方法的宣贯培训,使得全体员工充分认识绩效管理对落实公司战略目标、培育持续高绩效的核心组织能力的重要意义,帮助各级绩效经理人掌握绩效管理的方法和技能,有效提升绩效管理水平。

3.2落实全员绩效管理责任各单位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绩效管理第一责任人,要高度重视绩效管理工作,定期主持绩效管理协调会,研究讨论绩效管理工作方案和重大问题,支持和推动绩效管理工作的开展。人力资源部是绩效管理工作的组织和推动部门,负责设计绩效管理体系、制定管理制度,为绩效经理人和员工提供管理理论、方法的培训和服务,定期诊断分析绩效管理问题,制定改进措施。各级绩效经理人是绩效管理工作的主体,负责制定员工的关键绩效指标,进行绩效沟通辅导、绩效考评、绩效结果反馈等工作。运营监测(控)中心、监察部(纪委办公室)、审计部等是绩效管理数据真实性、守住党内纪律、守住法律制度底线的监督部门,对于企业管理中的不正当的行为和结果提议进入团队的业绩考核和个人的绩效考核。员工自身应主动学习理解绩效管理政策、指标体系内涵,主动改进工作,提升工作能力和绩效。

3.3保障绩效考核的公平性企业绩效考核的制定应该面向全体员工,让员工积极地参与到公平公正的考核中,所有的员工都要熟知考核的内容,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跟企业签订合理的个人绩效承诺。企业对员工考核的结果要公开公示,接受全体员工的监督和审查,还要给与被考核者适当的申诉权,使每一位参与考核的员工都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从而可以严格地按照考核规则完成考核,保障企业绩效考核的公平性,提高企业员工的凝聚力和竞争力,进而使企业的经济效益得到提升。

4结语

在地市供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员工的绩效考核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内容,其不仅能够促进员工的进步,而且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而言也十分有利。但是,从目前地市供电企业绩效管理的现状来看,其存在着不少的问题,究其根本原因,就是绩效管理的贯彻落实,考核结果没有得到充分的应用,没有实现从绩效计划制定、绩效沟通与辅导、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和改进提高的PDCA的闭环管理。通过绩效管理的思想认识提高,到绩效管理中的监督实施,及最终的考核结果应用,检验绩效管理体系的其它环节是否合理,更有效发挥绩效管理的激励、约束作用。

参考文献

[1]高军娟,封蔚钢.浅谈电力企业绩效管理[J].经营者,2015(03).

[2]韦奔,刘莉莹,黄国雄.电力企业绩效管理的现状及完善[J].人力资源管理,20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