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创新的内容范文

时间:2024-02-19 18:00:5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知识创新的内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知识创新的内容

篇1

关键词:知识产权;会计假设;会计管理机制;创新

一、知识产权地位的确立,必将引起会计制度的创新

首先,随着知识资本成为企业发展的首要资本,企业无形资产的比重将明显上升并最终超过有形资产。在这样的情况下,对无形资产核算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到会计信息的可靠性、相关性和有用性。但由于无形资产主要面向未来,存在着许多不确定因素,传统会计模式无法对其准确地加以计量和反映。因此,为了提高无形资产会计信息披露的充分性,必须对传统的资产定义、历史成本原则、货币计量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以及财务报告的结构和内容等进行创新,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反映无形资产在企业价值创造方面的突出地位和作用。其次,知识经济注重人的因素及其素质的不断改进,学习将成为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活动之一,相应地,对员工的不断培训和对知识的不断开发创新也将成为企业管理的主要内容。在这样的背景下,人力资源会计管理将占据会计管理系统的核心地位,并将作为会计的一门独立的分支学科发挥作用。再次,随着知识资本超过物质资本,原有物质资本所有者的地位日益下降,知识资本在企业新创价值中分割的比重明显提高,这导致公司利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下降。以美国为例,20世纪60年代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1.7%,到20世纪80年代只占5.3%。事实上,利润率的下降并不意味着生产率的下降,只不过是给物质资本所有者的报酬减少罢了。因为在利润分配之前,企业新创价值越来越多被知识资本的所有者以工资或其他报酬的形式拿出。这也就是为什么企业总成本中人的成本――尤其是知识成本的比重不断上升的原因,这也从另一方面说明了人力资源会计管理的日趋重要性。

二、现行的会计基本假设必须重新设计

在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体系中,信息对企业的经营方式和组织结构的影响日益明显。对会计持续经营假设发起挑战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会计主体面临的经济环境更加复杂、动荡。在工业时代,企业所面临的经济环境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结构(排除政治因素),变化平缓,风险较小。在这种环境下,只要企业在设立时能周密规划,其经营一定能实现,这是持续经营假设很重要的外部环境条件。然而,在知识经济时代,会计主体面临的竞争日趋激烈、风险日益增大的经济环境,具体表现为:商品价格、利率和汇率变动剧烈,反复无常;知识和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产品和设备会很快过时,走向知识经济时代的会计创新或边际利润会在顷刻间被竞争对手抢走,产品寿命周期大大缩短;各种复杂的金融业务和金融创新工具的大量涌现,使金融市场更加变幻莫测,波动频繁;而电子货币的广泛使用使资金流动轻型化,交易手段多样化,电子贸易更使买卖双方足不出户就可以顺利交易;一个企业瞬间成立,也可以瞬间解散,在这样的风险环境下,企业随时都有被清算、终止的可能。现实中的巴林银行倒闭案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因此,在知识经济条件下,如何完善“持续经营假设”,充分研究其存在的前提和必要的外部环境,对加强会计风险管理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三、会计管理机制必须创新

企业组织结构的“横向革命”的实质,是以知识为基础的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导致组织内部信息交流的成本大大降低,促使纵向官僚机制开始崩溃,使企业组织结构趋向扁平化、小型化、个性化、综合化,这必将促使会计管理体制的创新。具体表现为:

第一,财会部门作为独立的职能部门,其权限和作用日趋缩小,财会专家将走出会计部、财务部,与设计师、工程师、营销人员等其他专业人员紧密合作,共同为知识创新和利润创造作贡献。

第二,会计信息的披露将由原来单纯的财务信息转向复合型信息。即企业不仅要披露财务信息,还要披露非财务信息(如经营业绩信息);不仅要披露定量信息,还要更多地披露定性信息(如财务和主要经营数据变动的原因);不仅要披露确定性信息,还要更多地披露不确定信息(如有关知识创新的风险信息);不仅要披露历史性信息(即沉没信息),还要更多地披露前瞻性信息、未来信息和预测信息;不仅要披露企业的整体信息,还要更多地披露分部信息,特别是新型的创新小组的创新信息。一句话,会计信息将成为以财务信息为主的综合性信息。

第三,会计报告将以提供原始信息为主。现行的会计信息系统提供的信息实质上是经过会计人员加工处理后形成的。它是会计人员遵循公认的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政策,以有利于某些利益集团的会计方法为手段,挑选一些所谓的最有用的数据加工处理而成的。

篇2

[关键词]《财务会计》教学 行动导向教学法 《小企业会计准则》

一、课程改革方案的设计

“行动导向”理论在教学实践中体现为项目教学、案例分析、角色扮演、模拟教学等。本人对教学方案进行了如下设计。

(1)模块设计。在方案设计之前,我们首先深入企业,进行了会计岗位工作分析,全面了解就业岗位对毕业生能力的要求,保证教学内容的适用性和项目设计的针对性。通过企业调研,最终将会计岗位的日常工作分解成若干并联的教学模块来安排课程的内容,即:出纳岗位核算、往来结算岗位核算、财产物资岗位核算、职工薪酬岗位核算、投资和融资岗位核算、财务成果岗位核算、总账报表岗位核算,同时将相关的税务核算穿插到各模块中。

(2)情境设计。在情境设计上,基本思路是以我们会计专业深度合作的企业为背景,根据其提供的企业真实业务进行挑选整理,以选择岗位业务——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为主线,以项目的操练为主要方式开展教学。 教学过程中,以能力目标的培养为主线,同时实现知识目标和素质拓展目标。

(3)角色设计。在角色设计中将一个班的学生分为若干个财务部,每个财务部4个财务人员,分别担任业务员、出纳、记账会计和主管的角色,并按照任务定期轮换。学生按照获得的企业经济业务进行操作,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

(4)项目设计。在教学项目的设计上,采用双线并行(即 A、B 项目)的方式开展,课内在教师指导下完成的 A 线项目,学生在课外自主完成 B 线项目。

在A 线项目中, 以我校会计专业深度合作的工业企业为主体,选取了企业岗位核算的典型业务,在不同的岗位模块下设置了不同的并行项目,为了便于项目的组织实施,在每一个项目下又设置若干个串联任务和子任务,这些任务和子任务是以工作过程为基础串联起来的,A线项目的核算标准主要以《企业会计准则》为主;而B线项目选取了不同类型的企业,一方面拓展学生的知识,另一方面便于学生比较不同行业会计核算的差别,B线项目的核算标准主要以《小企业会计准则》为主。

二、行动导向教学的实施

本课程行动导向项目化教学过程的实施具体分为下面几个环节:

(1)任务布置。在每次课结束前,教师提前布置下次课的任务(A 线项目的任务)。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各种途径查阅或到企业收集所需要的资料,经过小组集体讨论,进行会计操作,制作汇报材料;与此同时,教师随时接受学生的咨询,协助学生进行会计处理,当学生遇到困难时,引导学生寻找相应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成果汇报。每次课开始前,要求学生将汇报材料上交,教师首先了解各组学生的操作情况,根据各组特点组织几组学生进行报告展示及汇报工作,各个小组阐述任务完成的过程以及依据的理论,其他小组对其进行提问和评价。

(3)教师点评。教师对各小组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点评,并针对较难理解的知识点进行讲解。可以帮助学生构建一个较完整的知识和技能体系。

(4)修改完善。 根据教师的点评,修改完善自己的会计处理。 进一步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5)归纳总结。进行项目操作的总结,在评价的基础上,教师、小组和小组成员各自进行总结,提出改进方法。

(6)下次任务布置。布置课外完成项目(B 线项目)和下一次课的A线任务。

三、考核方案的改革设计

本门课程的考核方式包括过程性考核(80%)和终结性考核(20%)两种方式。在过程考核中,包括(70%)A项目成绩和(30%)B项目成绩,同时根据各项目的大小,给出相应的分值比例。其中A线项目具体的考核内容包括成果的汇报,问题的回答,凭证、账簿和报表的正确性、规范性以及学习态度、团队合作等素质考核,考核形式由30%的组内、组外成绩以及70%的教师评定成绩组成;B线项目主要根据学生提交凭证、账簿和报表等成果,由教师评分得到。终结性考核的成绩核定将通过期末考试方式,采用闭卷、笔试的形式进行。

通过近一年的项目化行动导向教学实践,我发现这些做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促进课堂学习和企业实务的零距离,学生不仅对知识掌握得效果更好,而且自主学习能力确实获得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改善,社会交往能力、组织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也得到了训练。

参考文献:

[1]梁建民.财务会计实务[M].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

[2] 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篇3

关键词:图书馆;知识创新;形势

1知识创新的概念和内涵

知识创新,是指通过科学研究,获得新的基础科学知识和技术科学知识的过程,其目的是追求新的发展。探索新的规律、创立新的学说。其最大特点就是知识的继承性和创造性,继承性可使人类知识最大限度地进行科学储备。创造性可使知识创新不断发展。图书馆知识创新的内涵可界定为图书馆通过知识创造、生产、加工、传播和应用,以引起和推动图书馆文化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于一体的系统工程。

2图书馆知识创新的必要性

2.1知识创新可以提升图书馆的竞争实力

在激烈竞争的信息环境下,谁拥有知识创新能力。谁就拥有在知识经济时展的优势。图书馆保存着丰富的文献资料,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依托这些优势。将知识创新作为图书馆基本的工作任务,倡导“创新兴馆、创新求变”,不断研制、开发出读者所需要的信息产品。满足广大读者的信息需求,才能保持强劲的竞争实力,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2知识创新是图书馆核心竞争力持续发展的动力源

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要素包括资源(文献和人力资源)、管理和服务等,提升核心竞争力,必须从这些要素出发,寻求新的突破。实行知识创新,将给图书馆内部管理和对外竞争带来新的管理观念,更加重视知识创新在资源配置、人力资源开发业务流程等方面的应用,提升服务价值和效益,建设具有竞争能力的知识资源体系,以超前的意识果断决策,维持竞争优势。

2.3知识创新是图书馆实行个性化服务的需要

图书馆有着特定的读者群以及特定的信息需求。只有进行知识创新,才能根据读者自身的兴趣、爱好和需求定制其所需的重要资源、信息和服务,创建个性化的信息环境,才能针对读者信息需求多的特点,主动为用户搜索、组织、选择并传递有针对性的资源和服务,并根据读者需求变化,动态地改变所提供的信息。

3图书馆知识创新的内容

3.1图书馆资源创新

馆藏资源是知识创新的物质基础,是开展各种服务的前提。根据图书馆自身的功能、定位、基础、本馆优势和特点等,并根据特定读者的信息需求,选择具有自身特色的、有重点的特色馆藏和特色资源,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有重点的文献保障体系;合理确定本馆实体馆藏和虚拟馆藏的比例和结构,开发“虚拟馆藏”,提升图书馆知识创新能力。

3.2图书馆文化创新

文化创新是知识创新的基础,它对整个创新体系起着导向、激励、媒介和催化功能。要牢固树立“以用户为中心,让每位用户满意”的服务理念,追求开拓、变革、高效和卓越文化,培养爱岗、敬业、勤奋的工作作风,营造一种有利于创新奉献、知识共享的文化氛围和创新出成果、出人才的良好政策、学术和人文环境:不断丰富馆员职业内涵和特色,树立开拓、创新、冒险和团队精神,构建指导思想明确、内容完备、制度健全、职工自觉实践的创新服务体系,凝练和弘扬“甘当人梯、勇于奉献”的图书馆精神。

3.3图书馆制度创新

制度创新是知识创新的前提,包括管理制度、服务制度等多方面创新。应科学划分图书馆各机构的职能,形成符合现代化图书馆管理要求的职能体系,建立新的业务工作规范,打破条块分割的人为壁垒,通过业务重组和机制创新,建立起支持科技创新、符合图书馆发展规律的现代图书馆管理制度;建立一整套创新服务机制,将创新服务体现于创新制度当中,更好地发挥全体馆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努力建设一支优秀服务队伍。

3.4图书馆管理创新

管理创新是知识创新的重要保障。在管理创新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法治馆、健全机制、群众路线”的基本原则。“以人为本”即要求管理者在思想上和行动上要明确抓住调动人的积极性这个核心,把队伍建设作为图书馆的根本性工作,为人才创新营造良好的内部环境;“以法治馆”,即建立对图书馆的信息服务以及图书馆的生存、运转、发展密切相关的所有方面的具有高效能、全方位、综合性保障功能的法律体系;“健全机制”就是指建立合理的竞争激励机制、人才聘任机制、业务和管理评价机制:“群众路线”就是要求图书馆实行开发式管理,在坚持馆长负责制的前提下,强化全体馆员的监督审议功能。讲科学、顺民心、重民意,实行民主化、科学化决策。严格按照科学决策的程序和方法办事,努力达到管理创新的预期目的。

3.5图书馆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是知识创新的核心内容和具体实践环节,是推动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通过引进新的技术和工艺、开发新的信息产品、开拓新的信息市场、获取信息素材的新供给;通过拓展服务领域和服务功能。提供个性化信息定制和推送、交互式多媒体信息服务、馆际互借与原文传递、分布式网络参考咨询及知识管理服务,开展知识导航,促进和加快知识的生产与创新,实现从信息管理服务到知识管理服务的转变;通过应用最先进的网络管理设备和技术,构建一个超时空限制、具有高效协调能力、存储资源丰富、服务模式先进、行动反应迅速的数字化信息资源虚拟中心和网络化服务平台,真正实现图书馆服务的职能。

篇4

【关键词】课程内容 改革 探索

无论多么完善的人才模式、多么合理的课程结构,如果没有先进的、科学的课程内容作为媒介,课程改革也不会有什么成效。适应信息化条件下创新教育的新要求,课程内容的改革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课程内容精练化

信息化条件下的创新教育,只有以知识教育为依托、为底蕴,才能永葆旺盛的生命力。在浩如烟海的知识中,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必须精简内容,学习知识中的精华,才能提高教育效果。那么究竟学习哪些精华知识呢?简单地说,就是宜于创新的知识。此种知识的获取要考虑以下两个因素:一是知识可迁移的程度和范围。应注意多选取那些最基本的、能够以不变应万变的、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原理。要逐步克服原来仅从学科系统性的角度筛选课程内容的倾向。二是知识在未来的利用率。信息时代的知识总量日益激增,陈旧速度加快,必须考虑所要获取知识在未来的可利用率,选择那些利用率高的知识,以便为进行新的创造奠定一个坚实的知识基础。

二、课程内容背景化

要培养创新人才,就需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创新”课程。创新并非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生产”出人类尚未取得的最新知识,其最基本的特征在于学生在课业学习中的创新意识、态度以及创造性地掌握与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课程内容作为人类科研成果、文化遗产的浓缩和精华,它的产生与一定的历史背景、社会背景、政治背景、科技背景等紧密相关的。将这些制约课程内容的各种因素及理论来源融汇、加工、升华为复合化的指标规范,使科学与人文、社会与个体、认知因素与非认知因素等指标之间形成具有内在关联性的知识结构,这种“整合化”的知识使学生能够真正了解课程内容的各个方面,而不仅仅是课程内容本身,这正是培养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所必需的。

三、课程内容过程化

课程内容过程化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在课程内容实施过程中尽可能让学生历经知识和“真理”的探究过程,把学生的科研能力培养作为课程的重要内容,使学生懂得如何获得充分的事实依据,如何预言可能的结果和结论,如何形成合理的逻辑结构等等;另一方面就是在课程内容实施过程中,渗透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教育。人类社会的科学发展史就是一部创新史,教师在与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过程中,可通过科技工作者创新活动过程的复演,让学生感受和体验其在科学创新过程中的喜怒哀乐,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并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

四、课程内容新颖化

课程内容体系是一个系统,只有保持动态的平衡,保持开放性,才能充满活力。随着知识的不断增长,课程内容需要不断更新。课程内容的改革既要有对原有内容的继承,更要注重反映信息时代科技发展的最新成果,注重与现实世界的紧密结合。对于基础课教学要在经典内容“少而精”的基础上溶入信息化的最新成果,用新的理论、新的观点去解释原有的现象和问题,解决基础课教学内容中明显存在的先进科学前沿与陈泪内容体系的矛盾;对于专业课,要时刻跟踪本学科领域的难点、重点和未解决的问题,同时让学生了解一些相关学科、特别是新兴学科和边缘学科。

五、课程内容综合化

课程内容的综合化,可分为三种模式。第一种称为科际模式:这是课程综合化的初级模式,是指在组织教学时,注重学科之间的联系,并在某些教学内容上组织共同的教学单元。改革初期,可多尝试这一模式,最终使学生能够做到跨学科和跨课程规定的内容去自学,从而内化为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第二种模式称为课题式模式:它是以学习、研究主题或其他内容与形式为焦点将各领域或学科的相关内容有机组织起来,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学习或探索,集中指向特定课题的全面认识或解决,内容不再局限某学科,在实施上则包括课堂学习、集体讨论、实地考察或实际操作等所有可行的手段和方式。这种模式有利于形成学生多学科、多视角的创新思维方式和能力;第三种模式即建立综合性课程:综合性课程将众多学科的思想、观点和方法融汇于一门课程中,有利于打破传统专业教育模式所造成的“隔行如隔山”的封闭状态,有利于学生通过比较学习开拓视野,有利于学生异向、综合和发展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综合性课程知识容量大,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形成创造性知识结构。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图书馆;服务;创新;举措

日新月异的信息化时代,世界范围内的图书馆服务与管理正向着电子数字化,虚拟多样化和全球网络化迈进,传统的图书馆服务理念,管理方法,服务手段受到了全新挑战,图书馆只有不断创新,与时俱进,才能在数字化,网络化,电子化时代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 图书馆服务存在的问题

1、 图书馆资金短缺问题

2、 服务手段落后问题

3、 服务对象减少问题

4、 网上信息资源的开发还不能满足用户需求的问题

5、 网络信息基础设施薄弱问题

6、 各图书馆之间信息交流不畅问题

二、 图书馆服务创新的意义

对图书馆来说,创新就是前所未有的推陈出新,就是不断淘汰落后,守旧的管理和服务模式,就是循序渐进,持续不断地赋予它新的内容,不创新图书馆将失去存在的意义。

创新是图书馆发展的内在要求。图书馆的发展需要创新。创新是突破有限发展与无限变化的矛盾,为实现图书馆的社会价值寻求最佳途径。图书馆创新作为一项重要的管理原则,其目的在于提高,拓展,增强图书馆功能,图书馆必须在一定功能目标指导下才能搞好创新。

三、 图书馆创新的终极目标是服务创新

1、 创新服务内容

2、 创新服务手段

3、 创新服务功能

4、 创新服务对策

四、 图书馆服务创新的基本内容

1、 服务理念创新。一是改变“以我为主“的服务观念,树立”以读者为中心“的服务观念。二是改变“静态僵化”的服务观念,树立“搞活创新”的服务观念。三是改变“重藏轻用”的服务观念,树立“服务第一”的服务观念。四是改变“坐等上门”的接纳式服务观念。改变过去与市场经济发展不适应的服务观念,使服务意识不断变化的需求合折甚至超前。

2、 服务内容创新。全新的服务内容是创新的主体。在知识经济时代,读者已不再满足于一般性的文献提供服务,而是转向知识,信息需求的获取,图书馆的服务内容应以用户需求为导向,进行文献信息的深化服务,从文献传递的提供式服务向知识,信息资源重组的创新式服务转变。要了解并掌握读者知识,信息需求特点,提供个性化服务,个性化服务是广大读者对图书馆服务提出的新的要求,也国图书馆吸引读者的关键和图书馆工作的发展方向。

3、 创新咨询模式。图书馆应将本地区独特的特色资源数据化,网络化,发挥图书资源的整体优势,更好地为广大群众服务,把图书馆的现代化建设推向新的水平。在建设数据库系统方面,图书馆可以采取,自建与联建,引进相结合,同时,图书馆之间也要加强合作,互通有无,资源共享。

4、 创新信息服务。要充分利用图书馆的网站来展示本馆的信息资源和服务功能。通过收集、整理、传播一体化的途径来完善电子信息资源的辐射功能,让读者在网站的任何一台电脑上都可以享受到图书馆为读者提供的馆藏书目数据,馆藏报刊,多媒体资料,网络信息资源等服务。

5、 开发有针对性的特色服务,提供网络信息资源链接。要使读者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丰富,最有价值的网络信息资源。网络信息时效性强,更新快,分布广,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可以给读者提供更多的检索途径,图书馆可以利用馆里的人力和信息资源,为重点学科和课题设立网络信息专题导航,把搜集的信息经过反复的甄别,筛选,提供给读者。

6、 创新传播渠道。图书馆要有效,快捷地,大范围地为读者利用。图书馆应供助公共传媒包括互联网,声讯台,电视台,电台,报纸,期刊等媒体和渠道,利用这些现代化传递手段和庞大的用户队伍进行优势联合,实现优势互补,就会产生优势的合力。

7、 服务方法创新。全方位的服务方法是创新的手段,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提高及文献载体的多元化,促进了图书馆的服务方式进一步向多样化方向发展。图书馆服务方法的创新就是要改变以往的传统服务模式,利用现代网络平台,为读者提供诸如数据库查询,在线咨询,网络传输,离线信息提供等服务模式。

五、 合作是图书馆服务创新的新形式

(一) 信息资源共享,推动知识联盟的发展。

图书馆动态的联盟机制创建,即知识联盟,是提升图书馆服务能力的重要形式,知识联盟是图书馆合作的高级形式,在图书馆和科研院所,情报部门之间,通过互联网,实现知识传递,知识分享,知识整合的互动共享,促进信息的流动和知识创新。图书馆个体来说,加入到联盟中,可以充分利用外部文献信息资源,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真正实现图书馆个体与整体的资源共享的双赢。

(二) 人力资源合作,开展联合服务

首先通过网络,其次是会议文本,最后才是传统的印刷文本。图书馆应改革传统的以收藏为主的被动文献咨询服务模式,充分了解文献信息市场环境,为了解用户需求,包括现实和潜在的需求,特别要了解用户的期望值,需要图书馆为他们提供什么样的信息服务和信息产品。同时帮助用户从庞大,杂乱无章的网络信息中提取知识,情报,有用的信息,这就要求图书馆加大力度,开展网上参考咨询,参考咨询员与行业专家共同在线服务,图书馆员与行业专家联手,共同在具有优势的领域中,做大做强图书馆的创新服务。

(三) 延伸主题服务,求活力和实效

主题文献服务和延伸的主题活动相结合,即文献服务和专题讲座统一起来,在同一主题脉络下,实现一脉相承的主题服务的立体化,多样化。

(四) 重视服务品牌的宣传,加强与大众传媒的联系

品牌服务的宣传包括报纸、电视的新闻宣传。图书馆应加强与媒体的联系,可以通过冠名的方式,以公益的形象宣传图书馆的品牌服务,同时大众媒介也在公益的平台上宣传了自己。图书馆的品牌服务,如果与传媒联手,能够吸引更多人的眼球,使图书馆服务真正让更多的人受益,使更多人能够共享文化建设的成果。

创新是当今时展的鲜明特征,也是图书馆发展的源动力,而服务是图书馆生存的根本,图书馆在创新中,加强各方联盟合作,优势互补,共享资源,是延伸服务功能,增强新活力的法宝,在蕴育着巨大变革的新世纪,图书馆(下转第224页)(上接第223页)要更好地生存与发展,就要全面树立创新意识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与时俱时实现图书馆的社会价值。

【参考文献】

[1]张蕾,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服务理念及服务方式的创新[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1)。

[2]徐瑞霞,公共图书馆服务创新方法探索[J],图书馆杂志,2007(6)

篇6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模式

一、当代社会对电气自动化人才需求的特点

(一)扎实的基础知识

电气自动化专业的特点要求毕业生拥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完整的理论体系,对于知识点有着准确的掌握,对工作原理有着清晰的认识[2],且掌握的基础知识要贴近生产实际,突出实用性。

(二)持续的创新能力

持续的设计与不断更新的产品才能赢得更多的客户。电气自动化人才的创新能力是企业的活力源泉,是生存发展的基石。自动化人才应始终拥有创新的意识,在日常的生产管理、产品设计时不断产生新的成果,帮助企业提高产品原有的品级,改革现有的生产流程,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从当前的人才需求实际上看,创新特点的人才非常受企业的欢迎。

(三)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

电气自动化行业的技术日新月异,不断有新的技术,新的知识内容,新的设备介入[3]。只有拥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工作中继续完善知识体系,接受新的知识内容,才能跟上技术发展的步伐,保证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自主学习的能力要突出对于技术发展的认识,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自身的岗位需求,选择学习的方向和实际内容。

二、面对人才需求的教学创新能力培养方案

(一)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

创新是解放人的思想意识,开放性的态度理解世界,提倡个性发展。把创新的意识培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当中。知识体系的形成,正是不断突破前人的创新所形成的。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鼓励其提出问题,利用他们认为可行的思路去理解问题,解决问题。创新首先从教师开始,他们的身体力行对于学生的影响是直接的、根本性的,整个教学的展开都牢牢的体现这一基本点,把最新的发展动态,取得的学术成果,理论突破在教学中都应有所体现。创新的意识培养不能一蹴而就,而应根据客观发展规律,循序渐进,根据学生的年级逐渐养成。大一介绍自动化发展历史重要的人物,重要设备、主要理论创始人的名字、学历,职业经历等基本内容。大二时介绍当前研究领域的难点,近些年的突破点,研究的方向,学校专业的带头人,取得的成果等。大三则鼓励学生亲自动手,以兴趣小组、社团、创新实验课题参与等多种方式亲自参与到创新实践当中。大四为分水岭,就业的面向企业的生产实际,通过实习的途径了解企业需要的改进和创新的方向,继续深造的同学则在导师的指导下,阅读科技文献,亲自参与科研项目。在实践条件不能充分满足时,理论研究、分析和讨论是有效的方式。邀请学校知名专业老师、企业的突出技术人才,甚至还可以邀请创新实践中表现优异的学生以学术讲座的形式,分享经验,介绍他们在创新过程中的心得体会,灵感的源泉,困难的解决思路等。讲座时,给予学生提问的机会,把已有的科研项目、创新计划,与学生们分享,从新的思路分析探讨,最后由指导教师总结评定,进一步提高对创新的认识。

(二)重视自主学习能力

大学时期的学习本身上就是“自主的学习”,虽然有教师教学指导,但是大部分时间却由学生自己来把握。这段学习时间利用率高低,直接影响学生知识体系建立,关键知识内容的储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工作后的适应性,职业的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并不是单纯意义的学生“独立”学习,而是在教师指导下的有步骤的能力形成。安排学习主线,现在的课堂教学体系已经非常完善。需要补充的只是课堂外的内容,充实学生的知识面,加大宽度,对于兴趣点加深深度。成立若干个自学小组,由能力突出的学生担任组长,力争在组内解决问题。当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时,反馈到教师。利用课堂教学答疑,或者电子邮件等多种方式解答。对学生多给予鼓励,即使出现失败的情况,分析失败的原因,经过多次的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然会明显地提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更应强调课堂的主体地位。课堂教学时,强调知识点的理解,发展性的分析和记忆,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心理活动。及时跟进学生的学习现状,层层推进,对于存在的知识掌握不清,理论混乱的情况,选择突出的问题利用答疑时间处理。还可以抽出少量的课时,让学生以教师的身份去讲解,增强他们的认识,进一步提高他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三、高校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创新方式与思路

(一)专业教学方向的创新

1.创新方向确定的方法教学创新和改革首要任务就是明确创新方向,只有方向符合社会发展需求,才能够进一步的促进专业教学模式的创新。电子自动化专业的就业前景广泛,在明确创新改革方向时,首先需要对社会上各大电力企业进行调研,明确市场需求,通过分析市场数据,从而制定出教学改革的方向。其次需要对历年学生毕业就业状况进行分析,然后通过分析就业形势,从而制定详细的改革措施。最后,要明确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应用范围,通过调研发现,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范围主要包括电机电气维修、电气自动化控制、自动装置的安装以及电气设计等领域,结合不同的领域要求和规范,需要明确各个领域的侧重点,从而明确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的方向。2.培养目标的确定高校教育培养的最终目的是为社会输送合格的专业型人才,所以,在进行高校教育时必须立足于社会市场的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培养计划,其中培养目标的确立尤为重要。电气自动化专业是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在培养过程中,必须符合市场需求,按照市场需求规律进行培养。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的培养需要依据社会发展,进行针对性的教育,而且要兼顾其他领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提高,既要培养专业性的技术人才,也要培养生产、服务型人才,因为电气行业不仅涉及到电气设计和电气制造领域,而且还有电气产品的销售领域,所以在进行专业培养过程中就需要注重侧重点。

(二)教学体系的改革和创新

1.专业课程内容的创新电气自动化专业的专业性强、实践性高,大部分岗位要求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所以,在进行专业课程改革和创新时必须依据理论实践双向发展的原则进行。目前,电气自动化专业的教材内容理论知识占据绝大部分,所以,在创新中应该加强实践内容的比例。高等教育过程中,学生需要学习的内容很多,这样分配到每科的学习时间就会相对减少,教师很难讲系统的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即使全部讲完,学生要完全理解吸收也非常困难,这就需要在教材中加入实例分析进行辅助教学。在教材内容改革中,首先,应该以基础知识为框架,然后加入实例分析,从而让学生通过分析案例来掌握所学的专业知识。其次,要结合社会发展方向,将社会生产中新的技术、工艺和方法引进教材当中,拓宽学生知识面,从而使学生的培养符合社会发展潮流。最后,在课后作业题中加入对工程技术领域的探索问题,引导和激发学生对专业发展与进步方向的探索,从而提升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的能力。2.专业课教学理念的创新大学课堂教学的主要模式是课堂教学,这一现状由于受到传统教学理念以及教育发展的限制,无法从根本上做出改变,但是,就课堂教学的理念却是可以得到创新。首先,电气工程专业的教师应该将学生作为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重点培养学生学习专业课的兴趣,提高其学习积极性和自主学习能力。高等教育不同于初高中教育,应该将重点放在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上。其次,善于利用现达的通信网络技术,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课堂能容,适当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例如,电子图书、音像、模拟软件等的利用。再次,教师应该注重实验课程的学习,对于电气专业课程而言,实验课程是重要的一环,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巩固学生课堂所学的知识。最后,教师的考核观念要改变,在制定考核计划是,不仅仅是为了考核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应该将重点放在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上。3.专业教学方式的创新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方式的创新应该将重点放在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方向上。首先,建立双向教学模式,一方面是对学生进行专业理论知识的教育,另一方面是对学生进行实践教育。整个高等教育过程中,应该将其分为两个阶段,分别是学校教育和在岗实习。在学校学习阶段主要是进行专业课理论的学习和实验的学习,在岗实习主要是学习时间技能。两个阶段侧重点不同,所以对教师的要求也不同。其次,在进行实验过程中,要扩大创新型实验的比例,降低验证型实验的比例,重点培养学生自己动手和自主思维的能力。最后,加强研究型学习,在本科阶段就应该培养学生研究型的思维,增强学研究能力,发展研究式的学习方式。

(三)实习阶段的模式创新

首先,学校所选择的实习单位应该是电力行业的单位,要严格按照专业培训的要求进行选择,并且要考虑实习单位是否有足够的实力来培养学生。其次,要创新实习模式,要充分尊重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让学生自己选择和专业相关的职位进行实习。最后,要在最后毕业考核中加重实习成绩的考核,可以和单位签订合同形式的实习方式,如果用人单位和学生意向在毕业后在实习单位就业,可以免除用人单位的考核期。

四、结束语

加强高校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模式的创新是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产学结合,既符合社会需求,也符合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通过模式创新,为社会提供合适的电气专业人才,也能促进社会电气行业的进步和发展,从而形成一种良性循环的趋势。

参考文献

[1]解大,贾玉健,刘东,等.“电力系统自动化”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33(10):78-82.

[2]陈海霞,王锁萍,熊田忠.面向企业需求的电气控制类课程设计创新教学模式[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33(2):190-193.

篇7

一、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特征

(一)知识服务是以用户需求为目标的服务。知识服务一改过去传统的那种信息服务基点、重点和终点都是信息资源的获取这个目标,它通过信息的获取、组织、开发,最大限度地创造知识效益和实现知识创新,为用户提供便于知识应用和知识创新的服务,从而解决用户所面临的实际问题,知识服务关注的焦点和最后的评价不是“我是否提供了您需要的信息”,而是“通过我的服务是否解决了您的问题”。

(二)知识服务是面向知识内容的服务。知识服务非常重视用户需求分析,根据问题和问题环境确定用户需求,通过对浩瀚的知识信息的析取和重组把大量的原始信息转化为少量可以读懂的、精炼的概括性知识,形成符合用户需要的知识产品,并能够对知识产品的质量进行评价。

(三)知识服务的方式是个性化的、专业化的服务。不同的用户需要解决的问题不同,即使同一类或同一专题的用户因内外因素及环境的变化,也有不同的知识需求,用户对信息的需求将更具针对性,更为个性化。知识服务借助信息化手段针对用户的高效性要求,对大量的、变化的知识信息进行分析、整理和加工,按用户需求量身定造,满足用户的个性化、专业化需求。

二、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存在的不足

(一)知识服务资源达不到普遍共享。知识服务资源的数字化、共享化是知识服务的前提,它需要信息机构间优势互补、平等互利、协调合作,走合理布局、联合建库的道路。但是,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基本上是各自为政、规模小,而且大部分数据库不能共享或只在有限范围内共享。高校图书馆与数据库开发机构在编码、分类、元数据、数据格式等方面标准不一、各行其是,成为知识服务资源整合、共享的障碍。

(二)知识服务内容的知识化、创新化不足。目前,高校图书馆乃至全国还处在低水平的初级阶段,对知识的挖掘深度不够、内容重复、缺乏特色,许多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所开发的知识资源,本质上还是一本一本“堆积”起来的数字化图书、期刊、各类论文等,面向知识内容的服务不足。其次,知识服务内容的创新化不足。知识服务内容的创新化是指不断创造新的知识内容以满足用户不断增长变化的新的知识需求。各高校都建有多种数据库,但大多是引进成型的数据库或是共建项目,没有特色,缺乏创新,能提供其它特色自建数据库服务的高校图书馆并不多。

(三)知识服务资源杂乱,获取所需知识难度大。提供知识服务要依托互联网,通常需要对互联网上海量信息进行信息采集,信息过滤,信息分类,信息摘要,精华萃取等处理。现今,虽然高度发达的网络、信息技术使人们获取信息变得更加迅速、便捷,但如何在海量信息中迅速发现、采集自己所需要的信息,仍然是一个令人困扰的问题,有时甚至找不到真正需要的知识信息,获取知识难度大。

三、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对策

(一)建立协作机制,实现知识资源共享。鉴于知识共享牵涉到图书情报领域、网络服务业、数据库供应商、信息服务业、著作权人等在内的各方,并且各方还存在竞争与利益冲突。因此实现知识资源的共享,需要国家文化管理部门、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对各方利益进行协调,本着“互惠互利、共同发展”原则,建立相应的共享机制,实现知识共享的目标。对于高校图书馆而言,就是要加强馆际间协作共享。各高校图书馆通过科学的制度设计,建立各方利益平衡与共享机制,在馆际互借、联合编目、合作参考咨询、联合知识导航等方面的加强馆际合作,弥补单个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技术条件、知识资源结构等的局限和不足。

篇8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5-0400-01

对于小学数学教学而言,教学创新不但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满足教学需要的重要措施。基于小学数学教学需要,教学创新要想取得积极效果,就要从教学目标创新、数学课堂导入创新、教材挖掘创新和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创新等方面入手,保证小学数学教学创新能够在整体性和实效性方面有较大提高。为此,我们不但要对小学数学教学创新的必要性有全新的认识,还要从教学实践角度,重点做好教学创新工作,使小学数学教学创新能够取得积极效果,促进小学数学教学发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水平。

1.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

小学数学教学是促进学生整体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培养学生进行初步的观察与操作、猜测分析、综合抽象概念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使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因此确定目标时,不仅要明确具体的操作知识技能,而且要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考虑到小学数学教学实际,教学目标的制定关系到教学活动的开展,对整体教学效果有着直接的决定作用。基于这一认识,在教学创新中,应从教学目标的制定入手,具体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1改变传统的教学目标制定规则。为了保证教学目的制定能够得到全面创新,我们应改变传统的教学目标制定规则,采用先深入调研,后制定教学目标的方法,保证教学目标的准确性。

1.2教学目标的制定应贴近教学实际。考虑到教学目标是指导教学实践的重要手段,基于这一认识,教学目标的制定应贴近教学实际,在制定过程中应把握教学目标制定原则,提高教学目标的指导性。

1.3教学目标的制定应以满足教学需要为主。教学目标制定过程中,其创新应以满足教学需要为主,只有对实际教学形成有力的促进,才能保证教学目标的制定能够具有实效性。

2.创新和完善小学数学课堂导入

导入工作对小学数学教学而言意义重大,在教学创新过程中,课堂导入是重要的创新环节,为了保证小学数学教学创新取得积极效果,在课堂导入中我们应注重贴切而精炼的导入,这样做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发散思维,而且可以先声夺人,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为整节课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课堂导入对上一节课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主要从以下四方面入手。

2.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在课堂导入环节中,要想保证课堂导入取得积极效果,我们就要结合课堂教学内容,积极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数学教学枯燥的局面。

2.2操作演示初步感知。考虑到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课堂导入过程中老师的操作演示能够起到积极的培训效果,对提高学生的接受程度和学习兴趣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2.3以旧引新。在课堂教学中,利用旧定理和旧知识引入新概念和新知识是比较常见的办法,其效果也比较理想。因此,以旧引新是提高课堂导入效果的重要方法。

2.4设疑提问。适当的设置提问环节,是提高课堂导入效果的重要手段,在课堂导入环节中也能够进行积极应用,以此来满足课堂导入教学需要。

3.充分挖掘教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师应该以学生现有的思维发展水平为依据选择学习材料,为学生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对新知识进行充分的思维加工,通过新知识与原有知识之间的相互作用使新知识同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除了要根据教学大纲合理选择教材之外,在教材的侧重点上也要有所创新,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3.1小学数学教材应包含思维培养方面的内容。在教学创新中,教材的选择也是教学创新的重要内容。基于这一认识,在小学数学教材选择中,需要保证教材中包含思维培养的内容,以此满足培养学生思维方式教学的目的。

3.2小学数学教材应具有提高计算能力的内容。计算能力对小学生而言至关重要,计算能力的培养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为此,在小学数学教学创新中,应保证教材内容中含有计算能力培养等相关内容。

3.3小学数学教材应含有新旧知识接续的内容。小学数学教学创新,新知识和旧知识要做好相互衔接。为此,在教材选择中,应含有新旧知识接续的内容,保证小学数学教学创新能够在形式和内容上得到统一。

4.注重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

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创新的实际开展,以及小学数学教学现状,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创新效果的重要手段。为此,我们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4.1立足教学实际,研究现有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弊端。从小学数学教学现状来看,现有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教学需要,其对教学活动的促进作用已经非常有限,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十分必要。

4.2以实效性为目的,实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在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创新中,应重视教学创新的效果,主要应衡量其对教学实效性提高的贡献,确保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创新达到预期要求。

4.3积极开展教学实践,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创新的效果进行验证。教学创新之后,要想将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创新经验进行推广,就要对其创新成果进行全面验证,确保其创新成果满足实际需求。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学创新是十分必要的,要想做好教学创新工作,就要从教学目标创新、数学课堂导入创新、教材挖掘创新和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创新等方面入手,提高教学创新的整体效果。

参考文献:

[1]杨庆余.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马云鹏.小学数学教学论. 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篇9

[关键词]知识经济企业管理创新对策

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作为资本,从根本上改变传统农业和工业经济的产业结构,把知识作为生产要素应用于生产过程中,使知识成为一种现实生产力,推动经济全面增长的新型经济。知识经济的到来无疑既给企业的生存带来更加严峻的挑战,也给企业加快创新从而快速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同志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论文百事通创新是知识经济的灵魂。管理创新即把新的管理要素列入现代企业的管理体系,管理创新涉及面广。在知识经济新形势下,一个企业只有通过创新才能拥有自己的比较优势,才能持续健康发展。

一、知识经济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影晌

在知识经济时代,由于知识已成为企业的最重要的资源,管理要对知识有效的识别、获取、开发、分解、使用、存储和共享,运用智慧提高竞争力。知识管理将成为推动知识经济时代前进的重要动力,提高知识的生产力和创新能力将成为企业管理的核心。

1.知识经济对企业管理观念的挑战。知识经济时代经济的增长不再过分依赖于传统型的经济资源,而更加取决于知识资源。在传统管理中,基本上是人异化为物的管理,对活生生的人是一种压力,人的主动性遭到压制。知识经济条件下,非一线作业的一些管理企业对工作时间和地点的要求可能不再那么统一,工作中的弹性加大。现代企业管理者必须营造一种使企业员工自愿地交流与共享知识的意识,结合现代企业自身特点,开发利用企业的知识资源去创造新环境。

2.现代企业生产方式的变化。现代企业不再把传统工业经济时代沿袭下来的速度、数量、产值作为追求的惟一目标,在注重以往的流水线、节拍等严密的分工组织形式和工艺流程的同时,更加重视人的主观能动性、独立性、创造性。虚拟企业、网上经营等新的组织及管理模式正在冲击着传统的企业生产管理方式。

3.经营方式的转变。Internet浪潮冲击着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由于它使用的广泛性及信息传输的方便快捷等优点,在现代企业经营上具有巨大应用价值。特别是电子商务的发展将形成新的交换体制,冲破时空的限制,构架新的市场规则。在互联网这个全新的平台上如何开展企业经营活动,已成为现代企业面临的重大课题。

二、企业管理内容的创新

随着生产、科学、技术的发展,知识经济时代由于知识、技术、信息等无形要素流居于主导地位,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管理现代化的思想、理论、组织、技术、方法、方式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现代企业管理的内容。

1.管理思想的系统化。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更新速度极快,知识的传播速度以秒计,在复杂多变的系统中,广泛吸纳国内外一切管理新思想,并进行有效综合,形成居于管理前沿的、具有先进性与指导性的思想,如战略思想、创新思想、系统集成思想等,这样才能从总体上把握未来。

2.管理理论的知识化。知识经济是一种智力型经济和创新型经济,与此相适应的理论应是知识管理理论与创新集成理论,加强知识管理与创新集成的研究是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

3.管理组织的智能化。管理组织呈现智能化的趋势,在一方面表现为组织是一个学习型组织,能不断地更新知识,创造出有利于组织发展的新知识;另一方面,管理组织的成员,尤其是董事会成员,“权利知识化”已经成为国外著名大公司的重要发展趋势。

4.管理技术的信息化。知识经济时代,由于信息量剧增,对于信息处理的速度及准确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提高管理技术的信息化与集成化程度。

5.管理方式的多样化。知识经济时代资本密集型组织让位于技术、知识、智力密集型组织,这就要求管理方式由控制型、专制型管理向协调型、参与型、自主型管理转变。三、企业管理创新的对策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企业管理创新的外部环境会逐渐改善,企业也会采取相应的措施,积极推进管理创新。

1.提高企业对管理创新的认识。管理是科学,管理是生产力。企业的管理创新,是生产力源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面对21世纪的知识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是创新能力,而管理创新是创新的核心内容,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主旋律。同时,优良的管理是企业技术创新的基础,只有抓住并搞好企业的管理创新,才能保证企业技术创新的持续、稳定、快速发展。

2.尊重企业管理创新的特点,重视创新成果。企业管理创新的综合性、复杂性、持续性和长期性往往使管理创新成果更多的是由“群体”经过长期的实践来完成而不像其它创新那样清晰、明确,管理创新成果所体现的价值也是间接的。企业管理创新过程和创新结果的“模糊”性,往往造成对管理创新的特点认识不足,重视不够。这样势必影响企业的管理创新。要搞好管理创新,必须尊重企业管理创新的特点,重视创新成果。

3.营造企业管理创新的文化氛围,建立学习型组织。随着人类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个人和组织的学习速度和能力已成为可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企业应成为学习型组织,永不满足于现状,不断汲取新的知识,充实自身,超越自我。

4.建立完善的企业创新激励机制,激发员工的创新能力。企业要进行创新,要激发员工的创新能力,就必须有相应的激励机制。管理核心是人本化管理,人本化的含义是把人视为生产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通过关心和激励,最大程度地发挥职工的积极性。知识经济时代,管理的中心由物转向了人,人成了管理的主体,而这种转变是和知识经济的特点分不开的。知识经济以花形化的知识和技术为核心,它一方面要求员工不仅要县有良好的知识结构和知识背景,更重要的是必须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和创造力,不断地进行创新;另一方面,它又要求管理者不仅要具备一定的专业技术水平和宏观决策能力,而且要把开发人的潜能、调动人的积极性、激发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作为管理的中心主题。

5.要求企业家成为创新的管理者。企业家是创新者,这是企业家特征的重要表现。熊彼特认为,经理不能都有资格被称为企业家,只有他对经济环境能做出创造性的或创新的反应,推动生产的增长,才能够被称为企业家。严格地讲,管理的职能是由经理来承担的,管理创新是由企业家来承担的,管理创新是企业家创新职能中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和内容。

知识经济时代是一个充满激情与机遇、富有诱惑力又具有挑战性的时代,我们只有搏击进取,开拓创新,凭借对知识、技术、信息、人才的高度重视,有效地运用各种措施与手段,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国内外竞争中获取竞争优势,持续、协调、快速的发展轨道。

参考文献:

篇10

一、围绕复习目标

复习目标是复习课的指挥棒,起着导向、激励、调节、评价作用。围绕复习目标进行复习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依标扣本。抓住课程标准,既要考虑到阶段目标,又要考虑到每一章节内容的具体目标。紧扣课本就要从教材的整体出发,按知识体系或按章节单元,抓住重点与难点,来考虑复习目标,使学生能初步对知识的整体性进行把握,进一步对重点与难点知识加深与拓宽,从多层次、多角度认识重点与难点知识,以求解题时不会遇到大的障碍。

2.立足实际,因人而异。所谓学生实际就是对学生的认识和能力要了解,对学生的求知心理特点要掌握,既要研究学生的群体,又要研究学生的个体,尤其要对基础好的和基础差的学生要有不同的目标要求,要因材施教,使他们各有所得。

二、复习课教学的原则

1.自主性原则。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复习的全过程,特别是要让学生参与归纳整理的过程,不要用教师的归纳代替学生的整理。在复习中要体现:知识让学生疏理;规律让学生寻找;错误让学生判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针对性原则。复习必须突出重点,针对性强,注重实效。在复习过程中,一是要注意全班学生的薄弱环节,二是要针对个别学生存在的问题。要紧扣知识的易混点、易错点设计复习内容,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3.系统性原则。在复习过程中,必须根据知识间的纵横联系,系统规划复习和训练内容,使学生所学的分散知识系统化。

三、复习课的操作程序

1.忆。让学生回忆所学的主要内容,并让学生进行讨论口述。回忆就是学生将过去学过的旧知识不断提取而再现的过程。回忆是复习课不可缺少的环节,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看课题回忆所学的知识,看课本目录回忆单元知识。复习开始时,先向学生说明复习的内容和要求,然后引导学生回忆。

2.清。清是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梳理总结归纳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线,分清解题思路,弄清各种解题方法联系的过程。要根据学生的回忆,进行从点线到面的总结,做到以一点或一题串一线联一面,特别是要注意知识间纵横向的联系和比较,构建知识网络。

3.析。对单元中的重点内容和学生中的疑难作进一步的分析,帮助学生解决重点难点和疑点,从而使学生全面 准确地掌握教材内容,加深理解。

4.练。选择有针对性、典型性、启发性和系统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练习,通过练习,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练习时,可通过题组的形式呈现练习内容,内容要注意算理、规律或知识技能、知识的纵横联系,抓一题多练或一题多变,做到举一反三,使学生通过典型练习不断受到启发,在练习中进一步形成知识结构。

5.评。让学生对复习的结果进行评价与反馈。教育心理学十分重视教学评价与反馈,认为通过教学评价给予学生一种成功的体验和紧迫感,从而强化或激励学生好好学习,并进行及时的反馈和调控,改进学习方法。复习完成时,可选取数量适当的题目进行当堂检测。

四、在复习中给学生创新的时间和空间

任何知识均来源于生活,数学知识也不例外。数学复习中如何将人类认识知识的过程简约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亲自感悟到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是学生牢固掌握知识的前提条件。同时学生在感悟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进行着积极的探索思考,有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1.精心设计问题,给学生创新的机遇。问题是思维的核心。只有提出了一定的深度的问题,才能引发学生的积极的思维,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所以教师备复习课的重点就是设计好有效的问题,起到纲举目张的效果。学生在积极探索的过程中,不仅基础知识得到了应用,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培养,更主要的是摆脱了长期依赖教师传授知识的学习模式,自主学习、积极探索、不断创新的精神得到充分的培养,从而渐渐形成了创新的能力。

2.提供充分的时间,给学生创新的机会。人类社会的创新发明,大凡不是某一个科学家凭空想象得到的,而是要进行不断的实践。所以,在复习的过程中给学生创新的时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

3.给予空间,让学生自由地活动。创新需要时间,创新更需要空间。无论是新课还是复习课,学生只有在活动的过程中才能感悟出数学的真谛,才能养成创新的习惯,才能培养创新的意识和能力。离开了空间,离开了学生的活动,创新能力的培养就成了无根之木、无源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