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教学总结范文

时间:2024-02-19 18:00:4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思想品德教学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思想品德教学总结

篇1

一、深入钻研教材,认真备课,精心选择教法。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保证。为此,本人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堂教学,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在深入钻研教材和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认真写出了切实可行的教案,使每一节课都能做到“有备而上”。本学期学校建立了多媒体教室、电脑室,开通本地教学资源,利用这一优势,本有精心组织和充分利用这些教学资源,下载和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教学课件,使现代教学技术走进课堂,使学生乐学,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达到愉快教学的目的。在教学中注重学生活动,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良好。

二、精心组织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上好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课堂教学中本人尽量讲解做到清晰化、条理化;课堂语言力求准确化、情感化和生动化;教学思路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多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些,学生活动尽量多些;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努力实现思想品德课的趣味化。思想品德课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紧密,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与实际紧密联系,切实解决学生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正义感。学生在日常行为、思想素质等方面有了较大改变。

三、加强课后辅导,提高教学质量。

篇2

本人承担了三年级思想品德课的教育教学工作,现对一学年来的教学工作做如下总结:

在这一学年中,在教育教学任务中,本人尽职尽责。按照大纲要求制定并实施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做到开学有计划,学期末有总结,质量分析。

教学中论题钻研教材,探索性的尝试设计种种教学方式,以新教材理念为指导,不断反思积累经验,寻找效的教学途径。所任科目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成绩良好,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

教学中把思品与生活课的教学同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是非评价标准,懂得何谓善、恶、美、丑,提高他们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自觉性和安全意识,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

在课堂上,关注言行不良表现的学生,及时调动班级和教师的力量帮助他们认识错误,认识错误造成的严重后果,从而校正自己的言行。平时注重培养他们养成俭朴,文明礼貌,尊老爱幼,遵纪守法,保护环境的道德行为习惯,个性心理方面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总之,通过一学年的品德课教学,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篇3

认真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精神,依据《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精神,围绕着德育教育主题,坚持正确思想方向的引导,遵循课程改革的方向,关注学生的成长需要与生活体验,体现评价的导向作用,有利于推进思想品德课的教育教学改革。

二、试卷特点

1、体现课改理念,突显“以人为本”的思想。

在试卷形式设计上,试卷以中考为模型,26题选择题包含5道时事题和20道基础知识题,非选择题中每道题配以突出的主题,并以人为本的设计风格进行"你"做答题。在改变传统试卷的刻板印象给试卷增添活力的同时,体现了对学生的关怀,降低学生应考时的紧张与厌烦情绪。

在试卷难度设计上,难易适中,符合“8:1:1”的基本要求。通过考核力图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体现了课标评价原则中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进取意识”的理念。

2、立足双基,面向全体,突出重点。本学期的重要知识点,几乎都有涉及,对学生的阶段学习结果进行了有效的巩固与强化。

3、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体现学科特色。

开放性试题的设计,既检验学生对课本基础知识的掌握,又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检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开始形成好公民所应有的态度、能力、价值观和行为,通过评价促进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

三、我校各班级成绩一览表

XXXXX

四、卷面情况分析

试卷结构参照中考试卷,由单项选择题25题和非选择题三大题5小题两大部分组成。

单项选择题部分共25题,每小题2分,由时事选择题和课本基础知识两大部分组成。其中纯时事考查5题,其余20题或是根据时政、或是根据发生在学生身边的现象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掌握情况。答题情况比较理想,也存在一些最基本的题目失分。高居失分榜首的是第2道纯时事选择题,第15题平均得分为1.2,考查的知识点是人生需要自立,现在我们可在父母的帮助下ABCD四个选项中ABC都是课文里面的知识,有点难以把握,象这样的题目还有一些题,失分较多的题目是第10、18、22等题。主要原因是:

(1)审题能力弱。

(2)基础知识薄弱,知识点混淆。

(3)选择题的关键词没有把握好。

非选择题部分共三大题5小题共10问。围绕着学生成长中的各种体验设置背景材料,评价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材料的阅读量比较大。从总体上,我校学生答题情况不错

失分主要原因是:

(1)学生的审题能力弱,答题角度发生偏差;

(2)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弱,知识转换能力差。

(3)部分学生答题不完整,答题角度错误,由于选取的材料贴近学生的实际,学生比较容易在已习得的生活经验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4)有很多学生答题不够规范、全面,不是照抄课本知识就是只有具体意见而没有理论知识的支撑。

(5)也有许多学生只知道照抄课本知识点而不懂得结合材料提出具体的意见。

五、今后教学建议

1、认真研读、学习《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教师教学的主要依据,准确地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开展教学。

2、加强时政教学,将时事渗透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国内外的重大,加深学生对时政的理解。

3、加强对学生答题技巧的指导。指导学生认真审题,懂得寻找关键词;帮助学生懂得提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提高分析材料能力;指导学生怎样结合教材基本观点,有针对性答题。此外,教师还要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效率,在精讲精练中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和答题技巧。

篇4

教学就是教与学,两者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的,有教者就必然有学者。教师是引导者,学生是被教的主体。因此,了解和分析学生情况,有针对性地教对教学成功与否至关重要。最初接触这个班的教学的时候,我还不懂得了解学生对教学的重要性,只是专心研究书本,教材,想方设法令课堂生动,学生易接受。但是,从作业、练习、考试反应来看教学的效果并不好。 后来,通过不断地总结,我就发现:一方面,差班的学生听课,理解的能力相对较弱,课堂纪律也差。另一方面,有的同学比较活跃,上课气氛积极,但基础差的学生占大多数,因此,讲得太深太多,没有照顾到整体,我备课时也没有注意到这点,因此教学效果不理想。从此可以看出,了解及分析学生实际情 况,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因材施教,对授课效果有直接影响。这就是教育学中提到的“备教法的同时要备学生”。这一理论在我的教学实践中得到了 验证。

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 节,备学生,又要备教法。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积极性,备课备不好,倒不如不上课,否则就是白费心机。我明白到备课的重要性,因此,每天我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之上,认认真真钻研教材和教法,不满意就不收工。虽然辛苦,但事实证明是值得的。一堂准备充分的课,会令学生和老师都获 益不浅。相反,我没有认真备课的时候,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果不好,与此相比可见,认真备课对教学十分重要。

备课充分,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上课效果就好。但同时又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因为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都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因此上课一定要设法令学生投入,不让其分心,这就很讲究方法了。上课内容丰富,现实。教态自然,讲课生动,难易适中照顾全部,就自然能够吸引住学生。所以,老师每天都要有充足的精神,让学生感受到一种自然气氛。这样,授课就事半功 倍。回看自己的授课,我感到有点愧疚,因为有时我并不能很好地做到这点。当学生在课堂上无心向学,违反纪律时,我的情绪就受到影响,并且把这带到教学中,让原本正常的讲课受到冲击,发挥不到应有的水平,以致影响教学效果。我以后必须努力克服,研究方法,采取有利方法解决当中困难。

政治是一门理论学科,新的课改对政治科的课本 进行了改编之后,增加了课本内容的生活化使政治这门学科更贴近了学生的生活,但相对的知识的逻辑性就有没有了,这对学生而言,既熟悉又困难,在这样一种情 况之下,要教好政治,就要让学生喜爱政治,让他们对政治产生兴趣,否则学生对这门学科产生畏难情绪,不愿学,也无法学下去。为此,我采取了一些方法,就是尽量多讲一些社会时事和身边的事,让他们更多地了解社会和联系自己,更喜欢学习生活化的政治。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他们对政治理论,政治原理的理解能 力,特别是对成绩优秀的同学很有好处。

学生在不断学习中,会出现好差分化现象,差生面扩大,会严重影响班内的学习风气。因此,绝对不能忽视。为此,我制定了具体的计划和目标。对这部分同学进行有计划的辅导,耐心教导,尊重他们,鼓励他们慢慢提高政治自己的成绩,不能操之过急,且要多鼓励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只要他们肯努力,成绩就有望提高,以 后授课的效果就会更好。

政治是文科。因此,学生从初一直以来都是认为 政治好学,即要考得高分就是在考试前下点苦功夫背书就得了。所以上政治课可以睡觉,或者做一些与政治科无关的东西。为了转变他们这种观点我就让他们做一些开放性较强的题型,或者是一些材料分析题,通过他们自己做题他们就体会到,上了初三学习政治再也不是象初一那样只要能背课本就能学好政治,初三政治的学习 更加强调政治能力的培养,而这种能力是要通过做题,看书不断的思考来培养和提高的,使他们明确了初三政治学习的要求,增加了他们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学生明白了除了课堂效果之外,还需要多了解时事多关心社会,增加政治敏锐性,并且也要多练。为此,在平时,我坚持课后发现学生作业问题就及时解决,及时讲清楚,让学生即时消化。

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期末考就是一种考验。无论成绩高低,都体现了我在这学期的教学成果。我明白到这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在本学期后如何自我提高,如何共同提高学生的政治知识水平。因此,无论怎样辛苦,我都会继续努力,多问,多想,多学习,争取进步。

篇5

关键词:思想品德教学课堂;现状分析;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5-0172-02

一、引言

对于学生而言,思想品德课堂是一门枯燥无味的学科,并且还是一门需要死记硬背进行学习的学科,现如今的思想品德教师面对思想品德课堂中的种种问题分析,分别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分析了如今思想品德教学课堂中的现状以及采取的措施。

二、思想品德教学课堂的问题分析

1.教学内容和社会脱节,教学目的过于理想。在最新一次的教育改革中重点强调了“改革课程的内容的严谨性、强调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老师是为了教而教的,在表面教学中为了完成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计划而教,对于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通常以灌输式教学,因而实现不了真正的教学目的。

思想品德教学目的过于理想化,表现在情感教学、能力教学以及知识传授中,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等同的,缺一不可,但是在实际的思想品德教学中,情感教学的目的与学生能力的培养得不到教师的重视。

2.教学模式的传统化。传统的思想品德教学模式中,课堂沉闷,学生思维能力差,教师只注意教学目的的教学,却忽视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意识。

3.评价方法单一。多数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观念还存在以往为了“考试”而教学,思想品德教学是德育育人的主要途径,多数教师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将衡量学生的好坏停留在考试的分数上,对于学生的素质、身心的健康发展关注不够。在思想品德课堂中对于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观念不够。

4.教材掌握不够。新一轮的教材改革以后,许多教师都存在对于新的课堂教材不适应,不能够很好地掌握,所以对于教师来说也是一个具大的挑战,新课改中教师以前的教学知识、教学经验大多数需要重新编排和总结。所以教师只靠以前的经验积累进行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而且现在好多思想品德老师都身兼几个课目,可以很好掌握数个学科教材的老师很少,大部分老师都不能很好掌握数个教材。

三、针对以上思想品德教学中问题的分析研究

1.活用教材,使思想品德教学内容生活化。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教学内容一定要和生活息息相关,必须以学生的生活内容为基准,才可以对学生有足够的吸引力。对教学内容生活化,第一要提高思想品德教材的利用价值,使教材可以更好地发挥作用。[1]教师要充分地利用思想品德教材中的各种插图以及事例。将教材中的思想品德理论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对于,教师要将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这一内容好好地利用到思想品德教学内容中。举例:在思想品德课“同学?摇朋友”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书本上的内容以及教材的内容,再结合学生的兴趣入手。通过让学生从自己的朋友、同学间的有关问题提问,让学生总结出自己的生活圈中都有哪些人、多少人,对这些人是不是很满意,相处的怎么样等一系列的问题。通过这一节的教学内容,学生表现得异常兴奋,积极思考问题。教师既可以有效地抓住学生的兴趣特点,又可以让学生自己体会深刻,还可以提高教学效果。

2.教学模式。在思想品德教学模式中,突出主题探究的学习方式,能使学生的行为和思想得到表现。在新思想品德课程改革中,教学内容的每个单元都有连接课堂教学的主题思想,在现实教学工作中,教师在思想品德教学的过程中通常对探究主题忽略不讲,却不知道这样无形之中就错过了对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2]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应当开展主题探究活动,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发挥分析、想象能力,使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得到充分发挥。举例:在思想品德课“相亲相爱是一家人”,给学生提前预习课堂内容的时间,向学生提出问题,以“我和兄弟姐妹之间的相处”为讨论话题。首先要求学生自己回想,然后进行总结,将自己回想的点滴与自己的总结全用文字记录下来。最后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使学生在情感上可以得到体验,帮助学生正确地分析问题,建立正确的亲情观念以及一个良好的学习观念。

3.教学评价的转变。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对于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必须从各个角度了解与评价,以学生的发展和本身为基础,避免只对学习成绩好的评价,忽略学困生的评价。[3]在对学生的评价中,以关心学生的未来,提高学生的整体发展为基础,做到对学生评价的有效性,从而达到激励教学的效果。

在新思想品德课程改革中,初中思想品德课是一门必修课,学生知识上的评价重要,学习能力、生活中情感方面以及价值观方面的评价也一样很重要,对于学生应该要求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对学生的评价方法要采取分层式地评价,对于每个学生的潜能都可以得到有效地发挥,帮助学生建立学习的自信心。

4.改变育人环境。社会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思想品德的教学环境,其中包括文化环境、学校学习环境、家庭环境,都是影响思想品德的主要因素。从社会上讲,应该加大力度宣传,例如,好人好事使学生可以感受到道德风尚的重要性,产生正确的道德认知。要为学习思想品德课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利用各种资源,改变学校的教学环境,将家长的态度转变以及学生兴趣的提高有效地结合到一起,为思想品德课堂创造一个充满道德修养的氛围。

四、提高教学效果

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转变和教学实践中摸索及改进,实现教师整体的转变、教材的合理运用以及对学生评价方法的转变,只有在这些前提下,才可以使思想品德课堂的教学效果得到一个预期的状态。

五、总结

在一个多元化的社会中,要重视思想品德的课堂教学,让思想品德教学走进生活化,积极有效地开展主题式探究教学模式。通过对思想品德的教学方法、模式以及观念的转变,使思想品德课程适应学生的身心发展,适应如今社会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苏秋华.思品教学生活化的策略[J].河北教育(综合版),2007,(Z1).

篇6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新课标理念;提升;教学水平

【中图分类号】G633.2

1、引言

思想品德课程是确保初中生的思想品德建设发展的一门重要的必修课。初中生一般都处于青春期,此时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正在慢慢形成,也是学做人、健康成长的关键时期,因此教师要有效的教育引导,紧紧围绕初中学生成长过程中遇到的思想品德问题进行教育指导,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建立良好的品质行为。

2.当前思想品德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

2.1 教师、学生对思想品德教育课程的忽视

现阶段,仍有很多教师没有将思想品德教育课程当成学科的重点,认为思想品德教育只属于辅修课程,只要简单地看看就可以,没必要花太多时间精力去学习,这样必然导致了教学质量的下降。很多学生也对思想品德教育课程不感兴趣,认为枯燥无味,理论性太强,离自己的实际生活相差太远,只是对教材内容死记硬背应付考试,加上教师对该课程的不重视,学生也产生了逆反心理。

2.2 思想品德课堂教育形式过于单一

当前思想品德课教学仍然延续了传统教学的一些弊端,有些教师重视单向的知识灌输,只是讲授课本知识,而对于其他参考资料和相关的时展新动向结合使用较少,导致思想品德课教学内容枯燥,课程缺少与时代相适应的的特色,且与学生缺乏有效的互动,更轻视了学生思维和能力的培养,因此,学生对于思想品德课程教学内容很难接受理解,也难以结合实际生活产生自己的认识。

3.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水平提升对策

3.1 学校、教师首先要全面认识思想品德教育课程,由此引导学生重视

首先学校可以在课程设置上进行必要的调整,适当增加思想品德教育课程的课时,再者教师必须认真研读《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和教材,了解把握好课程的总体要求,充分运用教材实现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重视思想品德教育课以及深刻认识到思想品德教育课对学生的重要性,转变备课思路,为思想品德课程教学改革提供良好的环境,将传统的教案思路向学案思路转变,学案导学是指以学案为载体,采用导学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指导作用,以学生为主体,全面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只有教师真正重视起来,花精力去备好案,教好学,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与积极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自会重视,学生在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的同时,也能全面提高自己的各种能力。

3.2 课堂教学形式要创新

由于思想品德教育课程内容比较抽象,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学生学习的理解和掌握难度较大,再加上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过分强调接受,很多教师教学就是理论的灌输,学生学习也只是死记硬背,不重视学生是否真正理解。在很大程度上,这种教学模式抹杀了学生自我发展的积极性,成为知识的被动接受者。然而根据新课程的标准,我们应该摒弃这种教学模式,要有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重视学生思维、情感的培养。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初中生的学习特点,丰富教学方法,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我们可以适当开展一些比较新奇的课程,以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教育课的学习热情,达到提高学习效果的目的。比如在课堂上可以针对课堂需要阐述的知识,我们开设一些时政演讲;或者设定某一辩题,将学生分为正方、反方、评委方、观众方等进行主体辩论;或者设置情景模式,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充分体验文章的寓意及思想感情;再者,选择合适经典的、具有教育意义的影片在教室中播放,加深对教材的理解等等。在课堂外,教师可以根据生活实际,适当展开一些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体验与课堂完全不同的社会环境,这样学生自己对于思想品德的理解会更加深刻,收获感触也更多。如:组织学生展开专题调查,要求学生全程自行策划分工实施总结报告;利用一定课时或者寒暑假带学生到相关社区开展一些社区服务活动,如去养老院看望老人等,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爱心。如此,将学生置于广阔的社会现实中学习思想品德教育课,推广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是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而不仅仅理论知识的接受者,根据课堂内容,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更自主地去体验现实的生活,提高各方面的能力。

3.3 拓展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学习范围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课改的不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内容也处在不断变化更新过程中。因此,开展思想品德教育也不应当仅仅局限于教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不断拓展思想品德教学内容,以使教学与社会生活相衔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多找找教材外的与内容相近且实用性强的其他参考资料,结合起来教学,还可以选择一些反映社会热点问题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来扩大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的学习范围,如此,不仅学到了比教材内容更多的知识,而且还能提高知识的掌握能力。

4.总结

学校和教师要全面理解初中思想品德的真正意义,坚持让学生进行全面发展及其个性的发展统一,教师要把握正确的教材观,在备课过程中要吃透教学课标,牢固树立新课标意识,将新课程理论应用于教学实践,促使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根本变化。在创新教学形式的同时,要正确处理好教材和活动的比例,切不可顾此失彼,适得其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起到主导作用,对自己的教学方式要及时作出反思,不断总结,增强教学针对性,使得教学内容更全面,教学设计更加合理,提高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钟世军,雷新菊.浅谈中学的“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科技创新导报,2009年(11)

篇7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 课堂教学 有效性探讨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21-0121-01

一 当前初中思想品德课堂的教学现状

1.教师教学方式过于传统

首先是功利性过强,教师所选择的教学内容一般都是教学大纲中明确要求的,而教学大纲中没有提到的内容就不进行教授;其次是灌输教学的方法,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并不能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而是按照书本上的内容照本宣科,根据自己的教学思路灌输式地进行教学;最后是课堂教学一味地进行知识点的教授而忽略了课堂练习,另外教学评价体系也有待进一步完善。

2.教学内容与主题偏离太远

思想品德课属于一门独立的学科,但它又是和初中的其他课程有一定联系。但现阶段很多思想品德教师对于教学资料的挖掘程度还不够,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容易导致教学内容空洞无趣。如无法突出思想品德课程的自身特点、不注重教材内容、课程价值不能被有效挖掘、课堂练习和延伸性学习的力度不够、不能将课堂教学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等。

3.上课前不进行充分准备

新课程教学大纲中明确提出了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鼓励学生自己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对于教师而言,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还不能完全理解新课程改革的实际要求,课堂教学的主观性太强,很多教师在上课之前没有仔细分析教学内容,甚至有些教师根本不进行教学备案,在授课的过程中想到哪说到哪,这样极大地影响了思想品德课堂的有效性提升。

二 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有效性的途径

1.努力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

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亲身参与学习,同时还应该注重认知参与和情感参与的把握。对思想品德教师来说,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参与与以及认知参与性,能让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质量得到切实的提高。

在教学“珍惜生命”这一部分内容的过程中,本人先借助了多媒体手段(或工具)为学生们播放了救火英雄赖宁的故事,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一下就集中了起来,观看之后都非常感动。这时再讲述生命的可贵并问大家,同学们觉得赖宁是英雄吗?他珍惜自己的生命吗?他为什么要去救火?学生通过讨论都觉得生命只有一次,应该要珍惜自己的生命,但是赖宁的行为也是值得大家尊敬的。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仅让课堂更加生动,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理解所教授的内容,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采取小组合作式的教学手段

笔者认为,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科学地选择教学手段,才能够更好地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小组合作教学方式是笔者在教学时常常采取的一种教学手段。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能让学生更好地进行主动性的学习,不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还可以让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更加充满魅力,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在教学“防范侵害,保护自己”这一内容的过程中,本人事先把全班同学分成几个小组,然后向同学们提出这样的问题:在大家的生活中常常会看到或者亲身遇到一些意外危险,大家知道在这些危险发生后怎样保护自己吗?请同学们简要阅读课本之后,各个小组进行讨论,最后派出一名代表回答老师的问题。学生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最后回答了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从过去的被动接受到主动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在小组合作教学模式中培养他们的自主探究能力,提高了课堂学习的质量。

3.不断进行总结和反思

当课堂教学结束之后,教师应该进行总结和反思,这样的总结与反思是教师教学意识的一种良好体现。通过对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反思,教师可以对自己在本堂课中的教学方法、教学活动、教学效果等有一个重新的认识,从而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运用更加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活动,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步伐逐渐加快,对于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不断研究创新的教学方法的过程中,还必须要对自己在新课程改革中的一些缺陷和不足进行反思,对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实践等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同时寻找可行的解决方案,通过这样的教学反思活动来让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效果得以不断的优化与提升。

三 结束语

总之,要让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效果得到真正的提升,教师除了要运用创新的教学方法之外,还应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不断的总结和反思,对于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进行归纳和解决,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这才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前提条件,从而为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有效性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篇8

在课程改革的今天,实施有效教学已成为改变当前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现实的迫切要求,也是实践课改新理念的强烈呼唤。那么,在新形势下,如何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果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初中思想品德课如何实施有效教学作些初步探讨,以求抛砖引玉。

一、科学的教学设计是实现思想品德课有效教学的前提

充足的准备意味着效率,任何有效教学总是想方设法地让学生在单位时间里获得有效的发展,为此教师需要在上课之前作好准备。这种准备活动就是“教学设计”,要实现思想品德课的有效教学,科学的教学设计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阅读和分析教材

教材是实施课堂教学的文本资源。思想品德课教师分析教材的依据是该学科的课程标准,在解读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确定课程教学的三维目标,继而深研教材,吃透教材,确定教学的重难点,理顺教学思路,实现用好教材的目的。

(二)进行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是一种教学策略,从学生的学情出发选择适当的学习方式和教学策略,能为我们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创设良好的条件,能更好地为我们的教学服务。

“学情分析”, 即在进行学习设计之前,用一定的方法了解班级的整体情况、学生的学习能力、已有的知识经验、思想品德课素养以及兴趣爱好等,并作出相应的分析与判断,对使用的教材进行针对性的分析和处理,对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学策略进行恰当的选择。课前进行适当的“学情分析”,将有助于增强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因此,思想品德课教师的教学设计中必须做好“学情分析”这一块。

(三)开发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是一个宽泛的范畴,思想品德课有效教学视野中的课程资源,首先是教材资源的“再度开发”,以实现“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其次是教材外教学资源的整合,其中包括学生的知识经验、相关的社会现象、社区资源以及网络资源。

二、构筑高效课堂是实现思想品德课有效教学的关键

科学的教学设计需要通过课堂才能得以生成,课堂是实现学生有效学习的主渠道;思想品德课教师要实现有效教学,要致力于构筑高效课堂。

(一)激趣导入,明确教学目的

高效课堂要求一开始就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如何找准切入点,导入新知便显得相当重要。根据思想品德课新课程紧密联系社会,贴近学生实际的特点,教师激趣导入的方法也可以灵活选择,如小故事、课本剧、案例视频、新闻和图片等。

(二)呈现问题,开展活动

高效课堂必须是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开放的课堂,教师作为引领者,必须要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创造机会。问题的及时呈现,成为构筑有效课堂的重要环节,教师及时呈现问题,保证了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目的性和方向性,才能在教学中尽量减少教与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保证了课堂的效率。在接下来学生为解决问题而进行的探究活动中,教师应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但亦不能不管不问,教师作为组织者,应给以及时的启发、引导和点拨,让课堂在师生交流中焕发出师生民主、平等对话的光彩,让活跃的气氛始终充盈其间,始终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致力有效讲授、有效提问和有效激励

有效课堂离不开教师的有效讲授和有效提问,在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的活动中,教师的有效讲授和有效提问应该贯穿始终。

有效的课堂教学以师生的交流和对话为常态,而教学能否出现和维持一种对话式的、互动式的状态,往往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够有效地提问。有效提问意味着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能引起学生回应,引领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的过程,可以使课堂教学关注的焦点从教师转移到学生的身上,问题设计得好,可以引导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的学习。有效的课堂教学应具有良好的激励机制,这充分体现在思品课教师的人文关怀的人格魅力中。教师从事教学的热情、教师对学生的期待,无歧视的赞赏、教师对学生的无私的信任感,无疑会唤起学生学习的动力,激起学生交流探究的欲望,这是构建互动式课堂的一种无形的力量。

(四)归纳总结,形成新知

学生进行探究活动的目的是获得结论,因此,归纳总结有利于新知的形成,只是思想品德课教师在这一环节可以采取灵活的方式。可以是教师总结,也可以是学生自己总结,后者更有助于提高效率。

(五)适时训练,巩固新知

适时的知识训练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功能不应该被遗忘,关键是在习题的设计上。思想品德课课堂训练的习题一要有针对性,紧扣所学内容;二是题量适度,难易适度;三是案例的呈现题干不宜过长,训练以巩固新知为目的。

三、及时的教学反思是实现思想品德课有效教学的保证

在实施课程改革的今天,反思教学作为一种教学行为已成为共识。对教师而言,能否以反思教学的方式化解教学中发生的教学事件,这是判别教师专业化程度的一个标志。这也意味着,反思教学品质与行为的形成与培养,对教师的专业成长意义重大。

反思教学也就是教师在自己的教学中观察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事件和教学效果并及时地对自己的教学做适宜的调整和修改。反思教学也可以理解为一种“研究性教学”,是教师以研究的心态和研究的策略展开自己的教学活动,是教师在自己的教学中不断地回顾、审视、批判和创造。

篇9

关健词:任务驱动 思想品德 积极性 教学质量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内涵及其重要性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一种教学方法,是建构主义理论在教育教学中的一种具体应用。它强调让学生在密切联系学习、生活和社会实际的有意义的“任务”情景中,通过完成任务来学习知识、获得技能、形成能力、内化伦理。中职思想品德课教学在以往的教学中,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模式导致学生感觉该课乏味无趣,学习积极性很差。而在中职思想品德课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因此,研究任务教学法在中职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职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为了让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职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得到较好的应用,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营造良好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通过任务的驱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任务驱动教学需要对教学的内容进行更进一步的探究;重视任务完成后的进一步评价。

1.营造良好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任务驱动教学法改变了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采取以任务为驱动,学生为主体的方式。所以良好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是非常关键的。这需要教师和学生通过努力,来改变以往的老师讲学生听的“安静”课堂教学模式。让课堂氛围更加活跃,任务驱动教学需要学生之间多进行交流,教师和学生之间多进行交流,教师做好课堂的掌控。所以,只有真正实现协调、平等的学习关系,才能为学生在思想品德课堂中进行探究性学习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2.通过任务的驱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任务驱动教学目的就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积极性,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需要做好以下几点:教师首先自己应刻意求新,努力形成有利于培养具有探究性人才的独特的教学风格。其次,教师对思想品德教材内容进行探究性的发现和探究性的发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再次,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活动的过程,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要把看书权、思考权、讨论权还给学生,提倡在看、思、说中质疑和提高。

3.任务驱动教学需要对教学的内容进行更进一步的探究。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有效突破课堂的地域限制,对学生加以引导,让他们真生参与到丰富多彩的探究性思想品德活动当中。例如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参观博物馆社会性的公益活动以及资料研究等。这样,通过多种社会活动的参与,就可以很好地锻炼和培养学生敢于创新的精神,并且通过这个过程的锻炼学习,学生不仅可以掌握更多的知识,而且还能够对自己多个方面的能力有综合性的锻炼,从而有效打破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地域限制,让老师和学生树立合理、科学的教学观念,一同在探究性的快乐课堂学习中进步和发展,实现双赢的局面。

4.重视任务完成后的进一步评价。在中职思想品德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不能在完成任务驱动教学后就结束,而是要做好任务完成后的进一步评价。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新颖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采用该教学法后,不能仅仅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活跃,个性充分展示,而更要注重结果即知识的接受程度,所以加强评价是非常关键的。可以采用适合课堂的各种有效的评价方式,如个人评价,组间组内评价,教师评价等等。通过评价的方式,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同时学习别人的优点。最后教师可以将任务完成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来,做好总结,避免以后的教学中出现,让下一次任务驱动教学更加有效,更加有利于提升教学质量。

三.总结

总之,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非常适合中职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教学方法,在以后的教学中必须高度重视其使用,总结在任务驱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并努力尝试更加细致有效的方式,对教学方式深入研究,更加细致的用于教学中。目的就是通过任务驱动教学法,让学生的创新能力,独立思考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思想品德课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李玉良.中职思想品德教学中对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探析[J].考试周刊 2015.55.

[2]梁成浩.论职业学校思想品德教学实效性提高[J].文理导航(中旬)2013.06.

[3]周沛江.高职院校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动行为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2.21.

[4]李青春.对中专思想品德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思考[J].电子制作2014.01.

篇10

关键词: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12-0023

对生活化的教学活动忽略是现代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常出F的问题,在传统教学模式中的思想品德教育是被单一定义的,对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全面发展是极为不利的,要想促进思想品德教育的全面发展,就要把生活实际和思想品德教育相联系,让学生在生活中对社会进行观察,有效地结合生活和思想品德教育,能够极大地提高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质量。本文从以下几方面对思想品德生活化进行探讨。

一、基于实际情况,了解初中思想品德生活化理念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是初中思想品德课堂首先要完成的任务,要求教育从课堂和书本中走出来是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生活教育理论中提出来的,还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书本知识和社会生活进行关注。在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关注生活,这种方式有利于变活枯燥的书本知识,把师生的视野有效的开阔,还能够通过联系生活获得知识,从而把自己的思想和精神力量进行提高。要求教师把教育工作和生活实际相联系是生活化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要求,通过这种课堂教学,把生活实际和书本知识有效地进行结合,从而把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有效地激发出来,就是我们常说的“思品教学生活化,生活处处有思品”。

除此之外,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也是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所要求的,要注重对学生的生活体验进行关照。学习对人来说,是一种主观的行动,教师要把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地位来让学生对知识进行获取,对“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的方法进行探讨,要对学科的深层内涵进行探索,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要注意联系新旧知识,利用生活中的事例,让学生进行研究探索,教师要通过让学生对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行创造性地解决,对学生的认知特点要注意,从而有效地优化学习过程。

二、立足理论依据,探讨初中思想品德生活化目标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教学要注意生活化,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学生的生活体验,对传统教学中单一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构建关注学生生活的框架,激发课堂教学的生气和活力。“课程不再是跑道,而是跑的过程本身”这是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应该强调的理念,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对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生活意义积极地进行构建,从而较好的实现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其实,学生生命成长需要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让每个学生通过学习从“自然人”转化为“社会人”是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落脚点,这种方式能够让学生对个人和社会、国家、集体、他人之间的关系能够正确地进行处理,可是由于应试教育的弊端,家长们对学生学习的认知过于片面性,对子女的全面发展不那么重视,让一些满腹知识的学生对生活基本问题不能进行解决,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注重学生生存能力的培养,让学生通过学习知识和掌握技能的同时对道德品质进行建设。

综合课程的特点需要生活化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来体现,初中思想品德的基础是逐步扩展初中学生的生活,让学生通过对我、我和他人、我和集体、国家和社会等关系的围绕来对道德、心理、法律和国情等内容进行整合。综合课程设计的特点是教学内容标准所体现的,这种方式能够对学生认识社会的整体视野有一个认识,还能够把生活和知识相联系,让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对“个人意义”有深刻的感受。

三、科学实施策略,实现初中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可以创设问题情境来对各种生活化的问题进行创设,来把学生的思维进行创设,从而对学生的观察、思考、归纳问题的能力进行培养,让学生在设置问题的过程中对注意力的集中进行锻炼,从而把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热情激发出来,把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培养,从而推动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例如,教师对八年级上册《网络交往新空间》的相关内容进行讲解时,可以通过询问学生有多少同学在上网、有QQ的同学有多少、你们在网上如何和陌生人交谈等关于生活的问题来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在学生进行讨论之后,教师再进行合适的引导教学,让学生对网络交际中应注意的问题、网络交际的优缺点、如何提高网络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等知识进行了解,学生通过这种方法进行知识的学习,能够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通过生活化的引导对自身的道德素养进行培养。

思想道德品质的教材是统一进行编制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教学需求对教材内容和生活实际进行联系,让学生在适应自己生活的教学过程中,对自己的人生进行思考,总结学习经验。这种教学方式和教师照本宣科的教学方法相比,能够把学生在思想品德学习中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激发出来,从而把教学效果提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打破传统教学的束缚,对学生美好心灵进行塑造。例如,教师对《维护消费者权益》一课的讲解中,让学生对生活中的情况进行分析,比如“为什么不能在学校周边的路边摊购买东西?”,学生通过对这种生活中的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索,可以通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的参与意识,使教育工作顺利完成。

总而言之,思想品德和生活实际密切相关,却又比生活更加高尚,这是我们人类通过几千年的反思和提炼所总结的优良品质,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是初中思想道德品质生活化的最终目的,让学生通过学习把思想品德变成自己所拥有的美德和内涵。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自己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特点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选择,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实现道德品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邱文海.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堂生活化教学中的认识和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