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职业计划范文
时间:2024-02-19 18:00:4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护士职业计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济宁市传染病医院护理部,山东济宁 272031
[摘要] 该文概述了传染科低年资护士的工作和思想现状,以及对他们进行护理培训的目的、原则和方法,并对护理培训后的效果及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进行了探讨。
[
关键词 ] 护理培训;传染科 低年资护士;价值观及职业规划
[中图分类号] R4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5)01(a)-0045-02
[作者简介] 李(1967-),女,山东曲阜人,大学本科,副主任护师,护理部主任,主要从事护理管理工作。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政府对传染病防控和救治体系加大了投入,肺结核、肾病综合征、出血热(流行性出血热)等发病率的上升,艾滋病、非典型肺炎等新发传染病的增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关系民生的重大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目标,医学模式的转变和护理学科的发展,优质护理服务的实施,对护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病人为中心”提供优质服务、提高护理质量是全社会对护理人员的要求,更是护理管理者的追求目标。而护理质量的高低取决于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及专业技术水平。
传染科护士是一个特殊的职业群体,她们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更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1],还要有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根据岗位工作需要以及职业生涯发展,制定、实施本医院护士在职培训计划,加强护士的继续教育,注重新知识、新技术的培训和应用[2],也是护理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护理管理者应注重低年资护士的规范化培训,通过加强护理培训,提高护士的积极性及专业技术水平,稳定护士队伍,提高护士的整体素质,使她们以自身能力赢得患者和其他医务人员的尊重,从而实现在工作中的期望[3] 。勇敢面对工作中的困难和挫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对自己从事的职业进行重新认识定位和规划,增加职业自豪感。
1 研究目标
护理质量是医院整体服务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医院的生存和发展。传染科护士是一个特殊的职业群体,她们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更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的精神,还要有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而面对工作中的种种压力,如受感染的危险、社会对传染病的认识局限、病人的误解和责难、大强度的劳动量、从业待遇的低下以及专业的关注程度较低等等,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对低年资传染科护士都是严峻的考验。虽然低年资护士初步具有了自己的护理职业价值观,然而现实工作中,专业和组织方面因素不断地影响着她们的价值观。
护理管理者应注重低年资护士的规范化培训,通过护理培训,使她们以自身能力赢得患者和其他医务人员的尊重,从而实现在工作中的期望。
2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传染病发病率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关注程度增加,政府对传染病防控和救治体系的投入不断加大,加入传染科护理队伍的护理人员逐年增多,她们刚步入社会,满怀对理想和职业的向往走向工作岗位,面对来自病人、工作等等各方面的压力和各种诱惑,如果不及时给予纠正和化解,容易产生抵触、倦怠,对前途感到迷茫。不能安心工作,甚至产生厌倦、放弃或者重新选择职业的念头。甚至她们对自己的价值观和所从事的职业产生了怀疑。
通过多种形式的护理培训,帮助年轻护理人员适应角色,尽快融入新的集体,弥补在本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方面的不足,缩短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
3 资料与方法
3.1一般资料
培训对象为参加工作1~5年的传染科护士81名。文化程度:中专8名,专科 67名,本科 6名,其中女77名,男4名。年龄19~29岁。
3.2研究方法
通过查阅文献、咨询专家、问卷调查等方法收集资料,同时采取张爱卿编制的职业价值观测试问卷进行调查,包括利他主义、审美主义、智力刺激、成就感、独立性、社会地位、权力控制、经济报酬、社会定位、安全稳定、轻松舒适、人际关系、追求新意13个维度,每个维度4个条目,共52个条目,每个条目采用从5(非常重要)至1(很不重要)5分计分。根据调查问卷整理结果,了解低年资传染科护士的价值观和职业规划,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确立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
3.2.1培训原则 注重临床实用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基础开始、循序渐进[4]。
3.2.2培训方式 培训对象为参加工作1~5年的传染科护士。同时对工作1~2年的护士采用科室之间轮转,每个科室3个月,出科室时书写小结,由带教老师和护士长签字,培训时间为6个月。
为了保证培训质量,采取边考试边培训的方式。即将第1、2周培训内容,第3周进行考试,以此类推,最后考全部培训内容。护理质量检查时还要实地查看操作并进行提问(培训内容)。培训6个月后采用问卷调查一次,通过归纳整理问卷信息,将护理培训前后的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得出结论,用以指导今后的工作。
3.2.3培训内容 护士行为规范及护理礼仪、护士素质、护理核心制度、护理应急预案、高年资优秀护士长的专题报告、外出学习见闻、隔离防护及医院感染知识、各岗位工作职责、护理文书书写规范、急救器械的保养与使用、常用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将题目分到每个科室,由护士长和高年资的护师进行培训,科室内和护理部考试)。
3.2.4 培训要求及培训效果跟踪调查 集中培训时,每个科室除留下值班人员之外,其余人员均要参加。培训老师认真备课,将课件上传到院内网站,方便大家学习。为了保证培训质量和效果,采取闭卷考试、抽查和临床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对培训效果跟踪调查。
3.2.5 计划进度 院方为传染病专科医院,护士长共同参与培训内容、培训项目及培训工作程序的制订,解决了科室之间协调配合及沟通方面存在的问题,培训场地、培训内容、师资力量及培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够及时解决。本课题具备人员、技术方面的优势,不需要刻意准备物品设施,需要的条件少,投入少,见效快,产效比高,便于实施操作。
①2013年8月,筹备计划阶段;②2013年9月,发放问卷,整理归纳,制订培训计划,确立实施时间和方法步骤;③2013年10月—2014年3月,培训考试;④2014年4月,第二次发放问卷,整理归纳;⑤2014年5月,进行数据统计,总结。
4 讨论
2012年1月6日,卫生部了《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其中明确提出:“开展对临床专科护士的规范化培训,加大重症监护、急诊急救、血液净化、肿瘤、手术室等领域专科护士的培养;到‘十二五’末,建立和完善护士队伍准入、执业管理、培训、考核、晋升和职业发展的基本制度框架,为稳定和发展护士队伍提供保障;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实施专科护理岗位护士的规范化培训工作”[5]。中国医院协会会长曹荣桂曾代表中国医院协会发出倡议:护士要加强学习,不断扩大专科领域的培训,适应医学科学和护理专业的发展。要加强医院文化建设,加大护理资金投入,做好护士职业生涯设计,调动广大护士工作积极性,稳定护士队伍,确保患者安全和护理质量[6]。
4.1低年资护士培训效果
低年资护士思想活跃,精力旺盛,学习能力和可塑性强,但自我约束能力差,临床经验和专业知识缺乏,专业思想不稳定。她们还要面对传染科护士受歧视,工作强度大,待遇低下,同时还有被感染的危险,传染科专业发展相对滞后,专业受关注程度低、以及重医轻护等等这一系列的问题。让她们感到职业前景渺茫、缺乏专业自豪感。通过开展护理培训,提高年轻护士的整体素质。
4.2提高了社会效益
4.2.1增强了科室协作 对低年资护士实施全面培训,进行职业规划,我院从主要领导到护理部主任都高度重视这项研究工作,并成立了领导小组,各临床科室积极配合,很好的完成了对低年资护士的培训。
4.2.2低年资护士观念转变 现代护理要求护士对病人实施生理心理的双重护理,护理培训后,低年资护士从病人入院的入院宣教,健康宣教,制定护理计划,到实施整体护理措施,护理效果评价及出院指导等等整个护理程序,有了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较高的心理素质以及娴熟的护理操作技术,并能将其很好地运用于护理实践之中。
4.2.3收集反馈信息,保证低年资护士培训的有效实施,提高病陪人满意率 低年资护士培训作为该次研究项目,采取多种形式,根据各大医院经验结合我院服务对象的实际状态,挖掘潜力增加每个低年资护士的信心和勇气,向社会显示护士在健康服务体系中的作用,表现出护理专业水平。大家通过制定有关措施方案,明确了工作职责及规范,同时收集医生病人及陪护人员的反馈信息对日常工作不断改进。近年来,病人的满意率达95%以上。
4.2.4提高医院知名度,加强院校合作 通过近两年对低年资护士的塑造,医院服务水平及整体工作大幅度提升,许多病人慕名而来,提高了医院知名度。很多医学院校争相与医院合作,把当年的优秀毕业生送到医院参与工作应聘。
4.3 提高了经济效益
低年资护士整体素质的提高相应带动了医院经济效益的提高。低年资护士培训方案实施后,降低了医疗成本,减少了人力和物力的消耗,提高了工作效率。由于护理管理的细化和优化,病人医疗费用也有下降。并且,降低了陪护率,增加了出勤率,减少了对日常护理工作的影响。减轻或避免了病人躯体和精神上的痛苦,增强了康复后带来的舒适和愉快。
根据以上讨论,护理培训有利于稳定护理队伍,为她们提高自身价值和今后的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探索规范化护理培训模式积累宝贵的经验。这种方式无疑是现阶段投资少,见效快的一项方便可行措施,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
参考文献]
[1] 张荣清.影响护士职业心态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中国医疗前沿,2011,6(13):66.
[2] 卫生部关于实施医院护士岗位管理的指导意见.卫医政发[2012]30号.
[3] 张爱卿.人才测评(第二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01.01印制,职业价值观测试问卷.
[4] 程良,安凤荣.精神科护士的规范化培训与职业生涯规划[J].中国护理管理,2012,12(4):13.
篇2
关建词:知识产权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专利专利申请
0引言
知识产权对我们来说并不是一个陌生的词汇,现也是各种媒体上频繁出现的字眼,自从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企业参于国际市场竞争后,知识产权的保护更显得重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的飞速发展,入世这些年来我国因知识产权保护而出现的各类问题层出不穷。可以说我国在这方面由于经济体制的原因,以前对知识产权工作的保护并不是很重视,导致现在知识产权保护上的一些领域中处于非常不利的局面,致使我国在国际贸易及政治交往中吃了不少的亏,很多方面如电子产品、汽车、纺织等行业由于专利权的问题往往受制于人限制了自身的发展。更有甚者原为企业自身或首先研发出的技术成果,由于缺乏产权保护意识未进行专利申请及采取其他的保护措施,被国外或别的竞争对手抢注而成为别人的知识产权的事件在我国是屡见不鲜的,在市场经济洪流的冲击下知识产权的保护已刻不容缓,特别是在中小企业中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已成为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重点。
中小企业多是一些以生产各种各样产生活用品、备品备件、中小型机电设备、中小型构件等的生产单元,往往在这些产品的生产中凝聚着企业老板、技术人员以及员工的工作智慧,而这些智慧的结晶却又是企业里有形或无形的财产,在这些中小企业里这样的有形或无形的财产又是企业中最宝贵的,一但它们受到侵犯企业就有面临倒闭的危险,其实这就是企业的知识产权,中小企业怎样对自己的知识产权进行保护呢?首先我们要认识一下什么叫知识产权:知识产权是法律赋予民事主体对自己创造性活动产生的智力成果所享有的专有权。知识产权具有人身权和财产权双重属性,即权利人在享有对自己的智力成果的署名权、获得荣誉权等的同时,还可以因使用或转让智力成果而获得经济利益。因为知识产权是脑力劳动的成果,创造出来非常困难,而使用起来又比较容易,所以法律对知识产权给予特殊的保护。知识产权的权利人对知识产权享有独占或垄断的权利,其他任何人不得干涉、侵犯和随意使用。
1知识产权有以下几个特征
1.1无形财产权。
1.2确认或授予必须经国家专门立法直接规定。
1.3双重性:既有某种人身权(如签名权)的性质,又包含财产权的内容。但商标权是一个例外,它只保护财产权,不保护人身权。
1.4专有性:知识产权为权利主体所专有。权利人以外的任何人,未经权利人同意或者法律的特别规定,都不能享有或者使用这种权利。
1.5地域性:某一国法律所确认和保护的知识产权,只在该国领域内发生法律效力。
1.6时间性:法律对知识产权的保护规定一定保护期限,知识产权只在法定期限内才是有效的知识产权。
企业的知识产权是指在生产劳动中对生产技术、工艺发明、改造及科研的一种肯定并以法律形式确认的具有不可侵犯、盗用的一种属于企业、个人或企业与个人共同拥有的类似财产性质的权利。在我们的中小企业中几乎汇集了机械工业中所有的技术工种,生产方式是在一定人为技术指导下的操作行为,他们在进行产品的生产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和技术,也开拓创新了不少的实用技术成果,由于我们的很多中小企业在建厂初期也是我国的改革开放初期,那时候我们国内还没有完全走上市场化经济,大多数的经营活动中并没有融入市场经济的潮流,也基本没有面临一种你死我活的残酷的市场竞争状态,是以一种计划性质的生产经营方式来满足分国内各种产品的需求。
知识产权的保护工作基本是一项几乎没必要的工作,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和发展以及经济结构的变化,市场竞争的残酷性慢慢突现,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也才开始呈现出来,在知识产权保护这一点上在改革开放的最前沿广东、江浙一带的一些效益好企业就做得很不错,他们对自己的核心技术进行了严格保密的同时还通过各种渠道对其进行法律上的保护,如通过专利申请及商标注册的手段等,他们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是相当强的。
但就目前来讲很多中小企业其实有很多技术成果,却没有申请过一项专利,也没有对在生产中比较重要的核心技术进行有效的保护。因此我们大多数中小企业在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上是非常薄弱的。
从战略的高度上来看这样一种状态对我们中小企业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也将渗透至企业的每一个角落,到时由于市场经济的冲击,面对越来越激烈和残酷的市场竞争,如果不做好知识产权保护的准备工作,增强保护意识,在未来的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国际市场竞争中将会处于一个不利的境地,甚至会出现由于知识产权的保护不当的而使企业面临崩溃的局面。这种情况在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是时有发生的。因此中小企业必须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增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为即将到来的我国完全的市场经济做好充足的准备。
2专利申请是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手段
作为中小企业来说怎样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与开展专利申请的工作呢?以下提出几点看法。
2.1在企业范围内大力宣传知识产权的重要性。要覆盖到班组,要通过各种手段让每一位员工都认识到知识产权的重要性。如对现场作业中的发明创造给予充分肯定,让职工同志们充分认识这样的发明创造就是知识成果,是可以通过申请专利来获得企业和国家的肯定的,从而提高职工同志们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大专利申请力度。对在企业范围内的合理化建议、技改、科研及其他技术成果和发明创造,对具备专利申请条件的要积极申请。
2.3建立和完善对发明创造的奖励机制。在作业过程中对工艺、设备、技术进行改造而达到提高生产效率和改善员劳动强度、改善作业环境等的发明创造视其效果的大小给予不同程度的精神和物质上的奖励。
2.4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和专利申请的制度和体系。设专积或兼职的专利申请联络员。由联络员对本单位不同时期的各种技术成果进行收集、整理。对具备专利申请条件的技术成果上报有关部门进行专利申请。对于工作出色专利申请优秀联络员,要给予一定的精神及物质上的鼓励以促进这方面工作的开展。
2.5定期或不定期开展知识产权保护和专利申请的培训和组织开展相关的活动。让广大企业员工充分的掌握更多的知识产权保护和专利申请的知识进一步的了解和深化知识产权保护和专利申请的实质及目的。
在企业中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及专利申请的力度的同时时还可以加快科技创新的脚步,刺激企业员工创新的动力和激情。在现阶段我国科教兴国的浓烈氛围中,中小企业通过知识产权的保护而让员工们更加重视工作中的技改、科研、技术创新及合理化建议的申报,为企业创造出更多的技术成果。作为企业的管理层对员工这种发明创造的精神坚决的给予鼓励及宏扬对其产生的价值予充分的奖励,进一步促进员工科技创新的积极性,总之在知识经济时代及全球化市场经济进一步的深入的背景下,在我国大力宣扬科技创新及自主创新的新型社会里,高度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及专利申请已成为中小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必不可少的工作内容。
参考文献:
篇3
Abstract: When the support is maintained out of the well after working for a period of time, the pin shaft between the front beam and top beam needs changing to transportation pin shaft connection. Because of the limited bottom mine space and equipment, the operation is extremely inconvenient. Moreover, the lifting jack in the front beam is stressed by the pin shaft, the support working time is long and the underground conditions are terrible, so there appears the phenomena such as deformation and rust in the pin shaft, which caused the difficulty to dismantle the pin shaft.
关键词: 运输销轴;空间;不易拆卸
Key words: transportation pin shaft;space;difficult to dismantle
中图分类号:TD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32-0067-02
0 引言
2013年,山东泰安煤矿机械有限公司接到了王楼煤矿80台ZY5000/15/32掩护式液压支架的生产任务,要求制作工期为三个月。在本次设备制作中,矿方提出原有支架使用中进、出井维护比较麻烦,费时费力,同时伴有安全隐患,要求本次设计对ZY5000/15/32支架的前梁、顶梁进行改造,以达到其最佳使用要求。
1 液压支架的工作原理
液压支架在工作过程,必须具备升、降、推、移四个基本动作,这些动作是利用泵站提供的高压乳化液通过工作性质不同的几个液压缸来完成的。升柱:当需要液压支架上升支护顶板时,高压乳化液进入立柱的下活塞腔,另一腔回液,推动活塞上升,是与活塞杆相连的顶梁紧紧接触顶板。降柱:当需要降柱时,高压乳化液进入立柱的上活塞腔,另一腔回液,推动活塞下降,顶梁脱离接触接触顶板。支架和输送机前移:支架和输送机的前移都是由底座上的推移千斤顶来完成。当需要支架前移时,先降柱卸载,然后高压液进入推移千斤顶的活塞杆腔,另一腔回液,以输送机为支点,缸体前移,把整个支架拉向煤壁。
2 设计思路
ZY5000/15/32型掩护式液压支架由前梁、顶梁、掩护梁、底座、前后连杆、推移机构、防护装置及液压系统等组成,本次技术优化主要是针对前梁与顶梁之间的连接关系。在支架原设计中,前梁与顶梁之间有两处连接位置:支架在运输过程中的连接、支架正常工作时的连接,在设计优化后只需一处连接位置就能完全实现支架在运输及正常工作两种状态。如图1所示。
在优化前,支架从制造完成到井底正常工作需经过以下过程:支架各零部件制作完成后进行组装打压试验,串联保压,要求动作灵活自如,工作准确可靠,不得有蹩卡和渗漏现象。试验完毕后将支架缩至最小尺寸,这时前梁不能降到与顶梁成90°位置,导致前梁伸出部分较大,不便于运输,需拆下前梁与顶梁之间的正常工作连接销轴,将前梁与顶梁用运输销轴连接,这样前梁就能完全降下,减少支架占有空间,顺利经罐笼运输到井底,到达工作面后,安装人员再将运输销轴拆下,改换成正常工作销轴连接。而在设计优化后,前梁与顶梁只需一种销轴连接(取消运输销轴),支架就可以实现前梁与顶梁成90°关系,支架从安装到运输到井底也不需重复拆卸,减少了安装人员的工作量及安全隐患,提高了支架安装的效率,从而提高了煤矿的经济效益。
3 本次优化设计的关键技术、工艺
①优化前梁、顶梁的结构设计,减少销轴连接孔的数量,使前梁直接降到与顶梁成垂直位置,便于运输。
②在不改变原前梁千斤顶的基础上改变千斤顶在前梁、顶梁上的连接座的位置,从而保证前梁在千斤顶伸长、收缩后所能达到正常工作位置。
③前梁千斤顶与前梁的连接销轴由原来的两根销轴改为一根销轴连接。
④将前梁千斤顶的头部由方形改为球面型、连接座改为球面窝状,同时将连接销轴直径减小,使支架正常工作时由原来的销轴受力变为千斤顶头部球面接触受力,从而增强受力效果,减少了销轴损坏的频率。
4 结束语
优化后的ZY5000/15/32型掩护式液压支架在实际应用中,运行稳定,安装方便、安全,大大减少了使用方的困难,为使用方节约了大量的时间,从而增加了经济效益。如果支架需要出井维修,再也不用把前梁千斤顶销轴卸下,直接就能把前梁落下,原来前梁千斤顶是靠销轴受力,销轴直径与连接孔直径几乎一般大,销轴在井下时间长了容易变形、生锈,销轴很难拆除,就需要使用气割割掉销轴,由于井底是个危险环境,如果动火,容易造成严重事故;而现在前梁千斤顶不需要销轴受力,销轴直径小于连接孔的直径(相差较大),支架应用一段时间后再也不会出现销轴弯曲变形的事情了,同时也减少了工人的工作量,避免了安全隐患。
参考文献:
[1]宋磊,宋方立.液压支架电液控制系统技术的发展与现状分析[J].液压气动与密封,2012(02).
篇4
关键词:信息时代 产业化视角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策略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7)05-0296-01
引言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历史与文化的浓缩和体现,是人们在长期生产生活过程中形成的一种与精神、文化相关的财富,由于保存载体的限制,导致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保存过程中面临丢失的风险。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由于各种新型媒介形式的产生,各种信息技术的应用也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了必要的支持,例如可以借助互联网、多媒体等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容进行存储,减少纸质载体带来的风险。我国历来都很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作为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取得的成就越来越多,被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越来越多,从事非物质维护遗产保护工作的人员越来越多,民众的保护意识也不断增强,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水平的提升,可以从产业化视角着手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进行创新,使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可以逐渐成为一种产业,不断壮大,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水平。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述
文化遗产是人类在长期生产生活 过程中形成的各种精神文化财富,形式多种多样,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遗产的一种,指的是人们在长期生产生活过程中所形成的社会实践、观念表达、知识、技能以及与此相关的手工艺品、文化场所等。随着我国对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受到的重视程度也逐渐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是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途径。具体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口头传说和表达,也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第二,表演艺术,例如戏曲、歌曲、舞蹈等;第三,社会风俗、礼仪、节庆;第四,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第五,传统的手工艺技能。随着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也越来越细致,从当前情况来看,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限于文学和艺术的领域。
二、产业化视角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产业化”原意是指国民经济的各种生产部门,有的时候也专门代指工业,随着产业革命和第三产业的兴起,产业的概念越来越广泛,提供物质产品、流通手段、服务劳动的企业或者组织也可以被称为产业,某项活动也可以被称为产业,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讲,产业是一个有着十分明显的市场属性的词语。
产业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也有紧密练习,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通过市场化和产业化途径,可以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系统地综合起来,从而使得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水平不断提升。产业化是一个动态过程,简单来讲就是要实现市场化,即要用市场化经济理念形式对某项产业进行管理,使得产业发展规模不断壮大,同时要以营利为目的。就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而言,从产业化角度来讲,当前我国已经初具规模的文化产业就可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产业化发展提供支持,传统的文化产业指的是对各种艺术进行市场化管理,从而获得利润,例如小说、影视作品等,是最常见的文化产业形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产业化发展,也可以对这些文化产业的经验进行借鉴,要认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不仅是对其艺术价值进行保护的过程,更是要挖掘其艺术价值,将其转化为产品,通过产品再产生经济效益,并且结合产品流通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文化内涵进行弘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产业化视角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与市场结合起来,从而使得遗产保护可以形成产业化、规模化,并且能够对各种文化遗产进行统一,对资源进行整合,真正挖掘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核心价值。
三、产业化视角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1.把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产业化之间的关系
产业化是从市场经济中产生的一个概念,从本质上来讲,产业化就是市场化,是追求利润的过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利润空间十分巨大,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产业化发展过程中,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过度关注利益和利润,从而忽视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持续性和长远性。因此,在产业化理念基础上,必须要把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产业化之间的平衡关系,从产业化角度来看,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开发利用,可以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从实践来看,有的_发商只注重经济效益,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认知程度不够深,因此导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滞后于产业化设计,过度开发利用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导致遗产受到损坏。对此,政府必须要发挥主导作用,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产业化综合起来,以保护为先,在实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基础上才能进行各种产业的开发。例如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过程中最常见的形式就是旅游业,通过对一些具有民俗风情的地区进行旅游开发,带动当地的经济水平增长,在这个过程中,各地的文化馆非物质文化遗产部门必须要起到主导作用,设定文化遗产保护策略用于产业化和市场化指导,在确保不会对各种文化遗产产生危害和破坏的前提下才能进行旅游开发,并且在旅游管理过程中也要加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
2.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市场化评估监测机制
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和市场开发工作的不断深入推进,为了实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应该要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市场化评估监测机制的完善,从而使得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市场化开发过程中也能得到相应保护。当前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市场化评估监测的任务主要是由政府承担的,在管理过程中很容易出现疏忽现象,所以导致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市场化开发过程中被过度开发和利用,这种做法会导致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损坏,甚至可能会永久消失,是一种巨大的损失。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过程中,文化部门要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市场化后的评估、监测以及规范化管理过程中,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文化部门可以及时与要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过程中的所有层次的利益相关者进行沟通和交流,召开会议,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一些影响文化遗产价值的问题进行讨论,做出评估,并且对开发过程进行监督,对于过度开发行为要及时制止,如果由于开发商的随意开发导致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破坏,还应该要追究其责任。
3.寻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与发展空间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产业化发展,必须要坚持整体保护的理念和原则,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的前提下,还应该要探索更多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单纯地利用各种档案信息并不能实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只有真正让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市场,成为市场的一部分,才可能会让更多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所了解。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包括生态环境、传承谱系的有机文化整体,因此在对其进行保护和开发的时候要培养全局意识,不能人为地割裂文化遗产与其生态环境以及与文化整体的关系,要看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想要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则必须要在市场化过程中结合当前的市场经济环境和时代背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者可以实现对遗产传承方式的创新,追求“本真性”和“创新性”。
结语
综上所述,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社会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精神文化财富,在新时期必须要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从产业化角度着手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开发和利用,可以实现对文化遗产的充分利用,并且有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弘扬,但需要注意的是,必须要把握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市场化开发之间的关系,以保护和传承为目的进行市场化开发,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水平。
参考文献
[1]陈玲.产业化视角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J].南风,2016(23)
篇5
[关键词] 互联网;企业多元化经营;财务风险;控制措施
[中图分类号] F420 [文献标识码] B
目前互联网已经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推动力,同时渗透至日常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当中。近年来,我国互联网行业得到快速发展并取得了突破性成就,但在发展壮大的同时也受到了许多挑战,其中最为显著的就是互联网企业多元化经营中的财务风险,必须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对财务风险进行防范。
一、企业多元化经营概述
受内外部环境的共同限制,我国学术界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才开始研究关于风险管理控制理论,目前尚处于初步探索阶段。近年来尽管国内也相继出现了一些实证研究文献,但多数都是基于国外研究产生,并没有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缺乏一定的针对性。此外,国内外由于市场经济政策和环境的不同,研究成果存在较大的差异,不能应用于我国企业多元化经营财务风险控制当中。
企业多元化经营又称多样化经营,主要是指企业同时经营多种产品或行业,开展跨产品、跨行业的经营活动。企业多元化经营一般出现于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以后,在原产品基础之上开发不同种类的产品,以达到进军新市场的目的。因此,企业多元化经营是一种典型的经营扩张模式,能有利于企业占领更大的市场,保证企业长期稳定发展。
互联网企业属于资本密集型产业,其研发成本和研发风险都较高,但投资成功率却很低,企业通过多元化经营的方式一定程度上可以分散经营风险,实现理想的经济效益。但风险回报和风险呈正比关系,致使互联网行业有着较高的回报和利润率,较大的盈利空间为互联网企业经营领域的拓展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我国互联网企业多元化经营的现状及特点
首先,互联网企业多元化经营能实现产业链上下游的连通,互联网企业可以通过并购、业务合作等多种形式打破上下游之间的壁垒,形成一体化的服务系统,共同谋取互联网行业的利益。例如阿里巴巴入股新浪微博、百度并购PPS等都是互联网企业打通产业链的佐证,通过上下游整合的方式占领更大的市场,追求更大的话语权。其次,互联网企业多元化产业边界日益模糊,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互联网企业将经营领域逐渐扩张至传媒、零售以及腾讯等行业,尤其是金融服务领域相继推出了多个金融产品。第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信息化的发展,传统行业认识到了互联网的重要性,纷纷借助互联网开展经营活动,极大地推动了网络零售业的发展。
三、互联网企业多元化经营的财务风险
(一)业务风险
一般而言企业的资源有限,互联网企业要想实现多元化经营就需要多种资源,对资源有了更多的需求,因此一定程度上就会减少对其他企业的投资,使得互联网企业对其他行业的资金管理将会大大减少。一个企业一旦缺乏有效的资金和管理支持,则很难保证持续稳定发展。如果原来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减弱,则不利于企业多元化经营,丧失了企业原有的核心竞争力。
(二)财务风险
互联网企业要想多元化经营势必会采取并购或扩张的方式,使企业的财务结构变得复杂,无形中加大了财务管理的难度,对财务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能会带来财务风险,目前财务风险一般表现为融资风险、投资风险和收益分配风险三种。多元化经营长出现于大型企业,为了保障企业正常运行和发展就需要筹措更多的资金,因此会向金融机构借钱,但承担的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十分巨大。互联网企业在开展多元化经营的过程中会在不同行业寻找投资,挖掘行业的市场前景以合理分配现有的企业资源,一旦企业投资发生一些不利情况,则会对企业造成严重的影响,加大了投资的财务风险。
(三)内部整合风险
互联网企业要将经营范围拓展至其他领域就会给现有的工业企业或其他企业市场模式带来巨大的冲击,不同企业之间的业务流程、管理机制具有较大的差异,要想实现多元化经营就必须对行业进行整合。但不同行业之间有着不同的经营目标,资源也会产生一定的冲突,难以实现资源的协调统一,而要想实现精细化、深度化的管理难度更大。多元化经营模式下一般需要增加子公司数量或管理公司,容易出现浮肿的问题,降低管理效率。决策者和管理人员在对不同行业管理时由于内外部环境的限制,难以做出最为明智的决策,加大内部整合的风险,抑制互联网企业的发展。
四、多元化经营财务风险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管理决策缺乏科学依据
主观决策和经验决策目前广泛存在于我国财务决策当中,大多数情况下容易出现决策判断错误的问题,从而加大了企业经营的风险,不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同时,由于我国针对企业多元化经营财务风险的研究较少,不能进行科学的借鉴,致使财务管理决策缺乏科学的依据。例如互联网企业在对固定资产投资进行决策时对项目缺乏系统的可行性分析,导致决策失误,不能实现预期的经济效益,给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二)多元化经营财务管理体制比较落后
目前多数企业多元化经营仍然采用传统的经营模式,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企业的管理模式和财务管理模式需要加以转变才能顺应社会的发展,满足现代化企业的需求。另一方面,我国企业缺乏科学的概念,多元化企业只是单纯的拓展了经营领域,但财务管理观念并没有发生转变。许多企业没有建立科学有效的财务管理系统,管理体系落后于思想,长期被传统管理理念束缚,不能进行有效创新。此外,企业多元化经营过程中还缺乏对时间价值、机会成本和边际成本的认识,对资源、成本以及现金流没有进行科学的管理和分析,致使投资和回报不成正比,增大了企业多元化经营的风险。
(三)业务分散,竞争力弱
我国企业目前广泛存在人员配置不合理,管理混乱等问题,不少企业为了谋取更大的经济效益纷纷设置了多个子公司,但子公司在经营时往往只关注自身的发展,并未从整体上进行布局。子公司还存在多样化经营的特征,导致子公司数量虽多但缺乏竞争力的问题,相对优势不显著。同时子公司之间的业务较为分散,甚至出现子公司为了争取业务而恶性竞争的情况,严重阻碍了子公司的发展,也不利于企业之间的整合。
(四)财务人员缺乏风险意识
我国企业面对财务风险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无法从根本上杜绝风险。企业现实工作当中财务管理人员意识淡薄,不能充分认识到多元化经营过程中存在的财务风险。就我国实际情况而言,国内市场已经形成了买方市场,普遍存在产品滞销的情况,不少企业为了卖出产品纷纷采取赊销的方式,以达到减少库存扩大市场占有率的目的,但直接导致企业应收账款增加。由于财务人员缺乏财务风险的意识,同时素质又较为偏低,在赊销时没有对客户的信用等级进行科学评估,这种盲目赊销造成大量应收账款无法收回,严重威胁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和安全性,甚至造成企业破产等严重后果。
五、多元化经营财务风险的相关控制措施
(一)提高多元化经营财务风险控制意识
我国企业在多元化经营中普遍缺乏财务风险控制意识,难以形成财务风险控制体系。在不断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要想得到长远发展,企业就必须将财务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保证企业资金健康循环。财务风险最重要的就是资金流通的风险,如果企业的资产都是应收账款或应收票据的形式,企业只有通过举债的方式进行下一环节的经营,举债经营不但有成本,而且对企业资金的变现能力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帮助,最终会使企业资金变现能力不断下降。多元化的经营中,企业必须明确经营的目的性,在交易中务必做好合同签订工作,如果资金难以收回,积极用法律形式保护本企业的经济利益。企业应当逐渐建立和完善财务风险控制体系,根据企业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融资方式,降低财务成本,选择合适的资产负债率,在控制经营成本的前提下提高资产的流动性和现金的充裕性,既能降低财务风险,又能帮助企业灵活应对突况。
(二)加强企业财务控制的监督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现代化的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主要是针对财务人员的风险管理。为有效地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企业应当招聘或者培养专业的人员进行财务风险管理。一般而言,只有确保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人员对财务风险拥有良好的把控能力和识别能力,企业财务风险问题才会得到领导层的足够重视。财务管理人员的能力直接影响到企业潜在财务风险的识别和判断,更影响着应对财务风险而采取的措施是否合理。财务人员的道德素养和知识水平直接影响着企业整个财务体系的运行。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大多来源于招聘,要想做好财务管理工作,企业应当对财务人员进行企业文化的培训,让员工真正了解本企业,以健康的心态为企业效力。为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水平,企业应定期开展培训活动,组织部分或全部财务人员学习新知识、新理念,不断更新观念以适应多变的市场环境。财务工作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企业应通过多种方式对财务人员的工作进行监督,必要时执行审计程序检验财务人员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成果。企业应当通过培养和招聘的形式来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知识水平,以更专业的视角分析风险,通过提高财务人员理解市场的水平来确保对财务风险的控制能力。
(三)完善企业内部财务制度控制
为保证企业财务系统的运作,许多工业企业有必要制定一个统一的财务管理制度,协调各部门、各层级的财务管理工作。多元化经营下,企业的内部结构日益复杂,要想提高财务风险管理水平,就要规整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工作的秩序,规定财务信息流通的范围,重视财务信息的商业价值。内部控制实质上是对各决策层的控制,保证各级财务人员遵守职责,安守本分,让拥有决策权的人员在制度的约束中制定和执行决策。要想建立内部财务制度控制,企业必须对财务工作有一定的认识,能主动认识到财务工作的重要性,对本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和水平有清晰的判断。建立内部财务制度控制需要企业通过制度来规范投资、融资和经营的各个方面,确保经营合理有序,结合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将内部控制推行到各层级,规范决策制定程序,使企业各部门的工作有章可循,通过建立统一的财务管理制度来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效率,确保财务管理工作合理有序地进行。
(四)完善多元化经营下激励约束机制
在多元化的经营中,企业经营决策者受各种条件的影响,在制定决策时难免会产生道德问题,甚至会出现逆向决策的现象。为保证经营者决策的合理性,企业应当建立具有可行性的激励约束机制,提高多元化战略下决策的正确率,在决策层降低财务风险。多元化战略在企业经营中的应用效果不能简单地用短期效益来衡量,而应当关注多元战略的长期发展价值。完善多元化经营下的激励约束机制拥有长远的效益,只有经过一定经营时间才能真正体现出其价值。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文化也在逐渐建立,企业的管理应当更加人性化,在建立激励约束机制时也应当充分结合员工的需求,了解哪些措施对员工更具吸引力,哪些惩罚措施最能起到惩戒作用。企业经营者应当在激励约束机制的制定上将其与员工的绩效、工资等直接利益联系到一起,真正起到激励约束的作用。
(五)加强业务资源整合,降低整体财务风险
企业在多元化经营中必然存在着财务协同,因此企业应当根据具体情况适当整合资源,调整业务范围。资源整合对企业财务工作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当前我国的财务管理模式主要有分权式、集权式和分权集权结合式,结合外国发展经验,集权式在多元化经营中更有利于企业的发展,降低发生重大财务风险的可能性。集权式财务管理模式要求企业集中管理资金,在采购、生产、销售等环节也采取整合推进的方式,通过有效的资源整合能大大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提高资金的灵活性和利用率。在资源整合过程中,企业可能发现以往经营中忽视的风险因素,让财务风险管理人员对企业的整体情况有更清晰的认识,不断完善风险管理和预警机制,促进企业长远发展。加强业务资源整合能帮助企业降低经营成本,全方位、综合性地了解企业发展状况,帮助企业降低整体财务风险。
五、结束语
从以往经验中不难看出互联网企业多元化经营具有多个优点,但同时也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财务风险。因此,互联网企业要加大对多元化经营财务风险的重视力度,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技术和管理经验,降低财务风险给企业带来的损失。同时还要加大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的支持力度,让互联网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仍然具有竞争力,促进企业稳定发展。
[参 考 文 献]
[1]潘万渠.关于企业多元化经营的财务风险控制分析及思考[J].消费导刊,2014,9(3):102-103
篇6
关键词:文化产业;互联网;文化价值;供应链;电子商务
中图分类号:G1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6)08-43 -03
一、研究综述
文化是个宽泛的概念,文化产业的内涵也因国家发展状况和实际需要不同而不同。国际上还没有统一的文化产业定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关贸总协定关于文化产业的定义为:文化产业是从事具有文化属性的产品与服务的创造、生产和分销的行业(1998年),是将文化产业视为版权产业、创意产业、内容产业和休闲产业等的集合,是以企业组织方式从事有形和无形的文化产品(涵盖艺术、设计在内的意识形态等)的生产和服务活动。
现有研究文化价值实现的方法大多是从投入产出角度进行研究,普遍采用了DEA评价方法。徐文燕依据近年投入产出数据对江苏文化产业发展的效率趋势进行了分析测算,得出不仅需要增加要素投入,还应该在增加产业投入的同时优化资源配置的结论;于泽依据投入产出表计算出江苏省42个部门的感应力系数和影响力系数,对江苏省文化产业部门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以及前向关联和后向关联作出分析,倪蓉以2013年江苏省13市文化产业相关数据为样本,对其投入产出进行排名,阐述了经济发展对文化产业的重要支撑;黄志峰对文化创意产业的价值实现进行了分析,指出特定的外部市场条件和市场架构是文化价值实现的关键,差异化竞争和价格歧视是价值增值的主要因素;夏蓓蓓对江苏文化产业竞争力的指标体系和综合排名进行了分析。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与应用,对网络文化的价值也有相关研究,但专家更多侧重于政策和建议层面研究,对互联网应用产生的文化价值的定量描述还缺乏足够研究。王娜归纳了网络文化的正面价值和负面价值,研究了网络文化价值实现的问题和路径;苏宏元由赛伯空间为起点,研究了网络文化的多元性、多面性以及技术支持和新的文化存在形式;蒋婉洁对江苏网络文化产业的现状和问题进行了分析。目前国内从供应链视角研究文化产业才刚刚起步,现有研究大多是从供应链视角研究企业文化。赵世钊基于贵州安顺“三个一”空间战略布局,研究了区域文化旅游产业供应链机制构建;王影从供应链优化视角研究了景德镇陶瓷创意文化集群成长路径;唐中君设计了中国文化创意产业供应链协调性评价量表,并得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供应链协调性还处于中等水平的结论。因此,从供应链视角研究文化产业互联网应用的政策、方法、途径以及由此产生的文化价值提升具必要性和现实意义。
二、江苏省文化产业供应链总体现状分析
近年来文化产业面临加快发展的机遇、转型以及升级换代的挑战,也为江苏省经济发展提供了动力源泉。2015年底,江苏省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3167亿元,列居全国第二,占GDP比重超过5%,具备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业态。不断的创新、科技双轮驱动使文化产业结构得到优化,成为江苏经济最抢眼的增长极。采取了创新驱动、嫁接科技、借力金融以及拥抱国际市场等政策和方法,文化产业创新成为江苏省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
互联网颠覆了经济,也颠覆了文化产业。江苏省以智慧江苏建设为引领,全面提升经济社会信息化水平。截至2015年底,江苏省网民总数为4416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55.5%。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到2813万人,网购使用率为63.7 %,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3.7个百分点。江苏光缆线路总长度、互联网省际出口宽带、移动电话基站数、宽带用户数等多项指标均居全国前列。江苏青少年初次接触互联网的平均年龄为7.5岁,使用手机上网频率不断增加,保持每天都上网的青少年比例达56.6%。近年来,也涌现出了如苏宁易购、同程、途牛等一系列引领市场占有率和文化旅游的标杆企业,起到了积极的示范作用。2014年江苏省信息化发展水平指数为82.49,从2010年的全国第六位跃升至全国第四位、各省区第二位。互联网正以各种方式渗透到人们生活中,并对经济、政治、文化、体育、教育等产业产生重大影响。
互联网的应用,可以促进文化消费需求,推动文化产品的供给。文化产业具有低碳、绿色、可持续的明显特征,是调结构、转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前景广阔。同时,江苏省内文化领域也存在供给总量相对不足、供给结构不够合理的问题,需要加强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对接,推动文化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
江苏省内各地文化、经济发展不平衡,差距较大。针对地方传统文化特色,线上展示与线下O2O体验相结合的文化资源服务模式,也有待创新,将传统传承文化数字化、网络化还需进一步发展,力争实现文化传播的高质量网络化和集成化。
三、江苏省文化产业互联网应用及文化价值实现机理
(一)供应链视角下文化价值实现的框架
互联网应用,激发了消费者的文化需求,又反作用于文化供给。文化产品价值实现,在交易市场中实现其价值及价值水平的评价,与该产业所处的市场条件和环境密切相关,在文化产业传播技术中起着某种决定性的作用。互联网不仅极大地推进了文化传播的深度、广度和速度,且创造出了新的文化存在形式,但在互联网技术应用下的有生命力的文化产品发展并不是乌托邦世界,而是现实世界的拓展和延伸。
江苏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产业发展目标是到2020年,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增加值占文化产业增加值比重超过25%,成为经济转型发展、绿色发展的新引擎。由江苏省统计局数据可知,2012、2013、2014年江苏市场经营单位机构个数分别为16583、16323、15630个,从事市场经营单位的从业人数为90743、95594、86299人,文化科研的机构数量为10、10、9个。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江苏省近年从事市场经营单位的机构在减少,从业人数也出现先增后减的现象,文化科研的机构数量变化不明显。
图1 供应链视角下文化价值实现框架
图1显示,不同于普通商品的交易平台,文化产品的交易平台的产品创新性、综合性更为突出,且以虚拟产品为主,文化产品的交易平台交易额近年来增长迅速,呈现出定价方式多样,交易方式多样化。且文化产品交易平台可以集投资方、管理、推广、交易、渠道、服务为一身,显示出与一般供应链不同的特性。南京市文化艺术产权交易所(以下简称“南京文交所”)作为江苏备受关注的一个综合性文化金融平台,对丰富江苏文化金融合作载体建设、活跃江苏文化金融发展氛围、开拓江苏文化金融新领域做出了巨大贡献。至2014年,南京文交所累计交易额547亿元,2015年,南京文交所累计全年交易额7830亿元,实现了巨大的飞跃,成为江苏省文化产品交易平台的标杆企业。
(二)供应链视角下文化价值实现的动力
在互联网广泛应用下,文化产品呈现多样化趋势。文化产品的可重构、多重价值等特性激发了文化产品生产者的文化创造力,也改变了文化产品消费者的兴趣,借助互联网思维实现了文化产品爆发性的增长。图2显示,文化产业通过四通八达、网状的信息通道,打通了文化领域产业链,为文化产业供应链上各行业跨界和融合提供了接入可能。众多实体采用整合资源,集中优势、互相协作、风险分担且共同受益方式,多家实体共同成为供应链的链主,呈现出了“互联网+文化+科技+金融”等业态,将有投资价值的文化企业、文化产品、文化资源,设计成投资者需要的产品。如近期在南京文交所一级市场挂牌和二级市场交易,利用科技手段开发的交易平台通过互联网技术使文化产品和金融资本直接对接的创新交易业务,推动文化实体经济的发展。
图2中显示动力源之一的跨界打造影视、文学、动漫、音乐、游戏等多领域的全方位业务。腾讯公司最早提出的“泛娱乐”战略融合的概念,是以网络平台为基础,展开电影、音乐、动漫等多领域、跨平台的商业拓展,满足市场需求。从产业链上、下游纵向看,它们贯通资金、内容制作、宣传推广、演艺明星、发行销售、衍生产品等多个环节,把文化企业和文化消费者的隔阂逐步消融,减少文化产品生产和消费的交易成本,并通过大数据的采集和分析,量化精确的市场定位技术,推动文化产业对客户的精准营销及服务,满足市场多种需求,创新市场需求。融合的过程中,既是自发的,也需要政府推动,要在深度融合中强化新的核心竞争力。通过国内外文化企业收购、合作等方式开展境外文化领域投资合作,形成的新实体对于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特别是发展文化服务贸易提供了强大动力,因此对于拓展国际业务需要给予政策支持和技术支持。
图2显示的动力源之二是通过鼓励文化创意企业上市,引导各类投资机构投资创意设计领域,鼓励保险公司开发创意设计保险产品,拓展创意设计的企业贷款抵(质)押等多衍生业务,拓展文化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探索文化金融试验及试点。近年来江苏省扶持高新技术文化产业的资金达3亿元,带动社会投资24.8亿元,极大地促进了文化产业的发展,为文化产业发展注入了大量新鲜血液。
文化和金融的融合会产生双赢,会促进文化产业,提高质量、传播效率以及提高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完善金融资产的支持和金融资本的优化,也为金融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新的空间和渠道,为金融机构开拓市场和业务范围,培育新盈利增长点以及差异化、特色化经营提供了条件。
四、江苏省文化产业互联网应用及文化价值实现的路径分析
(一)完善跨界融合通道
互联网对于文化产品商业模式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互联网以其传播优势,改变了传统文化产业的营销渠道。在多实体、多行业的融合中,首要是完善公共服务平台,诸如鼓励支持建立小微文化企业的“孵化服务平台”、“新媒体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动漫游戏版权交易公共服务平台”等建设,形成一批有实力、有法律监督的平台型企业和平台经济群体。
互联网平台颠覆了传统资讯生产的组织形式、传播途径和商业模式,借助互联网将资讯传递成本变得非常低廉,降低了交易成本,减少传播费用。江苏省将继续发挥优势,打造旅游、影视、数码、游戏等新实业,同时将一些“准经营性的文化”行业纳入文化产业的范围,鼓励形成新实业。支持企业与互联网技术、电商企业结合,对接线下营销,进行线上线下的合作,充分发挥江苏省电子商务优势。加快推动影视美术、动漫游戏、书籍报刊、建筑设计等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数字化、网络化进程,依托“紫金奖”文化创意设计大赛等多项奖项,推动优秀作品成果转化与产业对接。全面推进三网融合,促进网络视听产业链发展,进一步推动和完善江苏国家版权贸易基地以及江苏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建设。
(二)利用现有优势,打造文化产业集群
我国动漫产业经过了十余年的积累,形成了以江苏、广东、北京为主的国内动漫产业生产地的格局。在2004年,江苏已建立了常州、无锡、苏州三大“国家动画产业基地”,在人才、技术领域也有不错的积累。因此打造动漫企业创作生产的高地将成为江苏省今后的发展目标,进一步发挥动漫产业优势,弘扬文化遗产,同时打造动漫产业集群,带动地区经济发展。依托数字化技术、互联网技术,丰富、夯实文化产业链。
伴随着全球新技术革命的兴起,物质财富生产已逐渐显现出相对过剩的状态,知识产品生产和再生产以及数据产品的规模将不断扩大,并将吸引更多的资源流向。以知识文化、数字文化生产为龙头的新兴产业,如影视、动漫、网游等逐渐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江苏省作为经济大省、文化大省,要进一步强化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传承及普及,弘扬传统文化。不断推进大众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实现地区均衡发展。支持文化产业发展主体,鼓励骨干文化企业兼并重组和交叉持股等多种形式,力争形成一批大中型文化产业战略投资者,共同打造航母性文化企业。
参考文献:
[1]徐文燕,张玉兰.基于DEA的文化产业投入与产出效率趋势实证研究[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13,(05):51-55.
[2]于泽,朱学义,魏娟.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的文化产业波及效应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4,(06):234-239.
[3]倪蓉.江苏省文化产业投入产出绩效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35):5-7.
[4]卢兵霞.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价值表现及其实现途径[J].理论观察,2015,(09):40-42.
[5]苏宏元,郭莹莹.网络文化的内在价值及其呈现[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2):113-115.
[6]金民卿.全球化的文化效应与民族文化的发展前景[J].学术探索,2011,(02):106-112.
[7]黄志峰.文化创意产业的价值实现初探[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6):32-38.
[8]赵世钊,杜成材.区域文化旅游产业供应链机制构建[J].人民论坛,2016,(08):78-80.
[9]夏蓓蓓.江苏省文化产业竞争力比较研究[J].商业现代化,2010,(11):62-63.
篇7
【关键词】职业教育集团;中高职院校;合作育人;模式
当前,我省职业教育已经由规模发展转向了内涵建设,提升质量和体系建设是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重心所在。随着我省经济“转方式、调结构”步伐的加快和“四化两型”战略的实施,经济社会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层次和规格不断提高。同时,顺应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要求,打通中高职人才成长渠道,实现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的协调发展已经职业教育内涵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中高职衔接发展,就必须研究和探索适应湖南职业教育发展要求的中高职合作育人的有效模式。近年来,我省按照“以优势产业为依托,以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以具备条件的高职院校为龙头,以产业领域内的规模企业、高中职院校为主体、以专业群建设为纽带,以自愿和互利共赢为原则,努力构建产学研共生发展的深度协作机制”模式,稳步推进集团化办学。2010年,全省成立了23家职教集团。这些集团基本对接了湖南主要优势产业、支柱产业、特色产业和新兴产业,也涵盖了基础产业和重要经济区域。职教集团加盟合作单位已达1893家,其中省内外规模企业1093家,高中职院校408所,行业协会和其它科研机构392个。目前,全省职业教育集团积极开展订单培养、企业员工培训、学生顶岗实习、教师下企业锻炼、生产技术项目公关和实习实训条件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同时在中高职合作育人方面也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但是总体规模不大,融合度不高。依托职业教育集团开展中高职合作育人是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重要价值取向。因此,本课题对湖南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背景下中高职合作育人模式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针对性。
一、构建湖南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背景下中高职合作育人模式,切实解决我省职业教育体系与现代产业体系对接度不高的问题
实行中高职合作育人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主要内涵,也是适应现代产业发展需要的重要举措。目前,湖南招生的高职高专学校有71所,中职学校有552所,技工学校有100所,学历教育规模虽然较大,但是很难满足我省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需要。我省高技能人才总量相对不足,人才结构与分布还不够合理,人才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不相适应。70%左右的专业技术人员集中在教育、卫生领域,企业人才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人才比较缺乏;大中城市、经济发达地区人才相对集中,农村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县以下基层单位人才缺乏。在一些行业由于多年缺乏对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和考核,高技能人才已出现断档、断层,而且已有的高技能人才有的布局不合理,年龄偏大,知识结构陈旧,实际能力弱化,难以适应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需要。中高职院校之间基本上是各自为政、互不衔接,造成了教育资源不必要的浪费。因此,积极探索湖南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背景下中高职合作育人模式,有利于创新我省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理念、机制和方式,提高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利益联接关系,提高职业教育对接区域产业发展的有效性和吻合度。
第一,以产业需求为依据调整专业布局。对接产业是职业院校深度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所在。针对专业布局分散、专业设置重复、专业变化频繁等问题,中高院校要依托区域或行业职业教育集团,加强校际的沟通与协调,联合行业企业对区域重点产业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需求进行深度调查和分析,并以此为依据,充分考虑学生的职业需求和自身的办学能力,以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切实加强专业设置的管理,建设与产业链接相对应的专业群落,形成职业教育发展的集成效应,切实提高专业布局的适应性。
第二,以产业要求为依据提升专业内涵。提升内涵是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心所在。针对专业内涵薄弱、服务能力不强、就业质量不高等问题,中高职院校要依托区域或行业职业教育集团,加强与集团内行业企业的联系,充分发挥行业企业中高职院校专业建设中的指导作用,准确把握区域产业发展的新趋势、新特点和新要求,及时把产业优化升级过程中采用的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融入到自身的人才培养当中,调整人才培养目标,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切实提高专业建设的适应性。
第三,以产业文化为依据建设专业文化。以文化人是职业院校专业建设的根本所在。针对专业文化内涵不足、功能不强、平台不多的等问题,中高职院校要依托区域或行业职业教育集团,把产业文化与职业教育的深层次对接作为人才培养目标和过程设计的重要内容,使文化对接成为实现培养目标的有力措施、创新人才模式的突破口、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和强化办学特色的重要载体。要开设职业规范之类的课程或讲座,通过多种渠道,将先进的产业文化和价值观融入专业文化,培养学生良好的专业素养,切实提高人才培养的适应性。
二、构建湖南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背景下中高职合作育人模式,切实解决我省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资源不共享的问题
实行中高职合作育人模式是提高中职教育吸引力的现实需要,也是促进高职教育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随着我省中等教育阶段生源总数的急剧下降,高等职业教育也开始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极其严峻的考验。湖南高考报考人数在2009年首次出现回落,比2008年减少了2.6万人。2010年全省共有41.3万人报名参加高考,比2009年减少9.5万人,降幅高达18.7%。2011年湖南省高考报名人数37.2万人,较去年减少4.1万人,降幅达9.9%,相对生源最高峰的2008年减少近17万人。据麦可思-高考生源变化趋势的调查报告,高考人数的下降趋势将持续到2018年。从湖南各地市的高职院校招生情况来看,到2010年大部分院校的招生数都开始减少,而长株潭地区之外的地方高职院校的招生数减幅达到14.28%。我省职业教育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统筹中高职的发展,把高职作为中职办学层次的延伸,把中职作为高职生源的阵地。因此,积极探索湖南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背景下中高职合作育人模式,有利于扩大高职教育的生源空间,稳定高职教育的生源规模;有利于在源头上解决中职教育教学质量不高、就业质量不高、就业稳定性不高等问题,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有利于区域职业教育资源的整合与利用,形成目标一致、功能各异、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格局,促进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
第一,生源共享。在当前生源整体下降的环境下,中高职院校要依托区域或行业内的职业教育集团,充分发挥各自的办学优势,创新中高职一体化招生模式,实行“3+2”捆绑式招生,从而提高中高学校招生的吸引力,扩大生源的招收比例,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不同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这一模式是在职业教育集团一体化办学背景下进行的,同一职教集团内的中高职院校依托集团,共享招生资源,前两年在中职学校完成课程教学,后三年在高职院校完成课程教学。
第二,条件共用。基于当前职业教育办学条件不足的现实,中高职院校要依托依托行业或区域职业教育集团,按照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特点,系统设计实训基地建设。要联合职业教育集团内的企业,按照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加强共享型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探索建立厂中校实践教学基地,完善校外实训基地功能。同时加强共享型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探索建立校中厂实践教学基地,完善校内实训基地功能。要通过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密切校校之间的联系,充分发挥合力育人的优势。
第三,人员互聘。针对当前职业教育师资力量薄弱的问题,中高职院校要依托行业或区域职业教育集团,按照双师素质和双师结构的要求,加强专业教学团队的建设。在高职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过程中,要适当地吸纳中职学校的专业教师参与其中,以提高高职专业建设的层次性。在中职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过程中,要适当地吸纳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师参与其中,以提高中职专业建设的有效性。只有加强专业教师之间的沟通与协调,中高职学校才能在专业建设中实现衔接。
三、构建湖南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背景下中高职合作育人模式,切实解决我省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衔接不紧密的问题
实行中高职合作育人模式是破解中高职协调发展难题的根本所在,也是实现职业教育系统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关键之举。目前,我省高等职业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基本上采取的是一种终极教育模式,在制定培养目标时没有统一的依据,缺乏协调统一的渠道和机制,直接影响到中高职的衔接发展。具体表现在:职业教育管理的多部门分割,导致不同类型和层级职业教育之间的协调性差,不利于中高职的统筹衔接,不利于对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课程、教材进行统一设置;中等职业教育存在二年制、三年制等多种形式,其中三年制是中职学制的主体,学制的多样化提高了中高职衔接的学制设计难度;中高职专业契合度差,课程衔接难以实现。据我省的有关统计,中高职院校同一专业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重复率达到了30%。因此,积极探索湖南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背景下中高职合作育人模式,有利于从专业布局、人才培养体系、运行保障等层面形成系统化的人才培养机制,切实解决高职教育与中职教育的有效衔接问题,为职业院校开展一体化培养提供对策参考。
第一,培养目标衔接。中高职院校要围绕区域发展总体规划和主体功能定位对不同层次、类型人才的需求,合理确定各自的人才培养规格,注重在培养目标上进行衔接,形成适应区域经济结构布局和产业升级需要的,优势互补、分工协作的职业教育格局。在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过程当中,突出学生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要求各专业从职业岗位分析入手,在充分调研分析本专业所针对的职业岗位(群)需求的基础上,形成人才培养规格要求和知识、能力、素质分解图表,为人才培养目标的衔接提供重要依据。
第二,专业设置衔接。中高职院校要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需要和不同职业对高素质技能人才成长的特定要求,合理确定校际之间相互衔接的专业,做好专业设置的衔接,切实优化区域内专业的布局、类型和层次结构。在专业设置的衔接过程当中,要依托行业或区域职业教育集团,建立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信息平台,紧跟人才需求信息和企业用人要求的变化,编制中高职紧密衔接的层次定位清晰、能力定位准确的专业教学标准,为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提供基本规范。
第三,课程体系衔接。中高职院校要根据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衔接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系统设计和开发专业课程体系,明确各自的教学重点,制定课程标准,调整课程结构和内容,完善教学管理与评价,推进专业课程体系的有机衔接。在课程体系的衔接过程中,要与行业、企业合作共同开发专业课程。由行业企业专家和专业教师组成的课程建设团队,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全面分析中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所需要的知识、技能、素质要求,构建以能力递进为主线的专业课程体系。
篇8
关键词:叫卖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文章编号:978-7-5369-4434-3(2011)05-052-02
一、老北京叫卖艺术的由来
老北京叫卖艺术缘起自老北京南城胡同里人们的吆喝声,吆喝声集说、唱、表演等技艺于一身,因为植根于老北京文化,因而具有浓郁的京味、京腔、京风、京韵,它集多种艺术表演形式于一身,不仅于人们的生产生活有益,更是老北京文化艺术的瑰宝。
关于叫卖吆喝的历史,古已有之,最早的记载是姜太公在肆里做屠夫的时候“鼓刀扬声”;到了宋代,在开封集市上有“喝估衣”者、有“卖药及饮食者,吟叫百端”;到了明代,老北京就有吆喝着卖花的;再到清代,老北京的吆喝声就更加绘声绘色,五行八作都有吆喝声。老北京叫卖艺术发展到今天,内容日益丰富多彩,五行八作的叫卖声在一天之中,一月之中,一年之中都不绝于耳。
那么叫卖是如何形成的呢?从商品经济学意义上讲,旧时经济生活,为了把东西挑到顾客家门口,让顾客出门自选,也把小商贩自己的东西推销出去,而老北京都是深宅大院,过去的市场经济没在现在这样繁荣,因而就只能靠着吆喝,伴着一声吆喝声,顾客就出门来了,可以从小商贩的摊位上买东西。叫卖是一种活广告,因而汇总起来,就形成了这种叫卖艺术。
二、老北京叫卖艺术的发展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一)发展现状
作为老北京传统优秀文化的叫卖艺术是过去老北京走街串巷的一种做买卖的广告形式,历经百年,在建国后由于受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冲击而逐渐消逝。据调查,目前在北京的大街小巷,甚至老胡同里,很难听到这种传统的吆喝叫卖声,而精通这些传统叫卖艺术的人更是屈指可数,以前这些老艺人都是专心精研于自己的技艺绝活儿,在行为上基本上是以个体独立表演为主,由此形成了一些“个体王”,如“香烟叫卖王”、“水果叫卖王”等。
目前有些人意识到这一问题,从2005年开始,张振元、臧鸿、张桂兰、卢志冬等一批民间艺人就开始以团队合作形式,恢复老北京叫卖这种表演形式,并逐渐组织了一些叫卖表演团队,宣传老北京叫卖艺术。
(二)面临的问题
老北京叫卖艺术能够被保存下来,并艰难地发展到今天,其成就是来之不易的,但是它面临着自身传承发展的诸多问题,结合笔者的调查归纳如下:
1.城市经济社会地发展与文化语境的移位。城市经济的发展使整个社会面貌、人们的行为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老北京”很少,真正地懂老北京叫卖艺术的更是屈指可数。不理解、不支持,认为老北京叫卖艺术是市井文化的现象和说法也不绝于耳。
2.政府精力有限,扶持力度有待加强。由于文化部门本身的职能限制和所起的作用有限,仅靠其一家并不能做好相关民间文化的保护工作,政府应当于学界、社会三方共建,三方共管,齐心协力地做好这项工作。
3.优秀传承人的缺失与资源整合。目前,已知的老北京叫卖艺术的传承人已不多,除了张振元、臧鸿、张桂兰、卢志冬、孟雅男等一批民间艺人外,再也没有谁能当众表演老北京叫卖艺术了,并且前文已经提到,在2005年之前,老北京叫卖艺术界的艺人还没有形成有效的资源整合,多数是在自己的视野范围内做叫卖艺术的传承,这也无形的造成资源不整齐。
4.老北京叫卖艺术后继者的缺失问题。老一辈的逐渐离开,年轻一辈又无法很快地学会老北京的京腔、京味和京韵,形成了人才的断层,必然会影响到老北京叫卖剧的传承。后继者的培养似乎是老者们的一个重要任务,也必然需要老者们呕心沥血地付出。
三、老北京叫卖艺术的保护
老北京叫卖艺术作为原生态地展现老北京市井生活风俗的一种口头民俗文化,同样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要重点保护的对象。它作为北京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瑰宝,是对历史的积淀,更有鲜明的老北京文化渗透其中,基于此,对老北京叫卖剧进行深入挖掘和保护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1.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野下的老北京叫卖艺术保护
笔者以为,保护老北京叫卖艺术,应从如下几个方面如手:
(1)树立正确的保护意识,保护好老北京叫卖艺术的“生态环境”。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同时也存在很多问题,比如一些地方政府提出了“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口号。为此在保护老北京叫卖艺术的过程中,应该避免其过度开发利用和商业化操作倾向,在叫卖艺术整合,技艺传承上多下功夫,把叫卖艺术和时代风气结合出来,创作出一批新的叫卖艺术作品。
(2)注重保护发掘“本体风格”。对于老北京叫卖艺术来说,需要保护和传承的不仅仅是外在的表现形式,而更应该注重这种叫卖艺术本身所具有的“本体风格”。“本体风格”就是不同的叫卖吆喝需要由不同的行为主体来完成,例如剔头一类的活儿需要男性来完成,而卖菜、卖水果一类的吆喝叫卖则以女性居多;同时在叫卖用语上、发音方法上、配合的乐器上,都有很多的不同。因而在传承过程中应当注意这方面的问题。
(3)大力保护和发展优秀传承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传承人的存在为前提而存在的。笔者在这次田野调查中发现这些传承人或年老多病,或疲于应对各种事务,或贫病交加,再有一些会此项技艺的人只是把其当作一种平时的爱好或是谋生手段,长此以往很容易造成传承人的缺失。再有大部分年轻人受新潮社会思想的影响,都不太愿意学习传承老北京叫卖艺术,目前已知的年轻代传人只有上文提到的孟雅男,还有臧鸿老人23岁的孙子臧志彪。
(4)营造有利于老北京叫卖艺术发展的文化语境。老北京叫卖艺术不只是会几句简单的吆喝,而是要从这种吆喝声背后本身挖掘出老北京原生态的文化。可以借助政府、社会受众、高校等力量,不断深入推广普及老北京叫卖艺术,让它走出胡同,走出小巷,真正进入到人们的现实生活中,以一种全新的姿态去唤起人们对于老北京风土人情的回忆和眷恋。
2.基于文化创意产业背景下的老北京叫卖艺术保护
文化创意产业是指依靠创意人的智慧、技能和天赋,借助于高科技对文化资源进行创造与提升,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产生出高附加值产品,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产业。城市经济的高度发展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准备了土壤,同时全球一体化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再有如经济结构转型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机会。
结合老北京叫卖艺术,笔者认为,可以采取如下方式更好地发展老北京叫卖艺术:
(1)在充分挖掘老北京叫卖艺术的基础上,打造出一批精品节目。据笔者调查时发现,在所有老北京叫卖艺术展示现场,几乎场场爆满,大部分观众是地道的老北京,也有很多外来游客,他们听到几十年前的声音,倍感亲切,有回到过去的感觉。
(2)资助艺术家创业,促进文化产业化。笔者在调查中也发现,老北京民间艺术团和优秀传承人孟雅男在将老北京叫卖艺术市场化的过程中作了大量富有成效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如成功地将老北京叫卖艺术搬上了舞台,搬上了荧幕,让老北京叫卖艺术走进了校园。
(3)举办各类文化活动,为老北京叫卖艺术构筑多层次的发展平台。老北京叫卖艺术完全可以在前期充分准备的基础上,适时召开区域性或全国性的论坛,以各种形式充实论坛内容,唤醒各界对于这一传统技艺的重视,为老北京叫卖艺术的发展营利良好的外部环境。
3.基于影视人类学视野下的老北京叫卖艺术保护
影视人类学是人类学的分支学科,建立在人类学和影视学两者结合的基础上。在改革开放以来的近三十年中,中国的影视人类学发展很快,取得了大量成果,同时,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在发展过程中也凸现出一些认识和实践方面的问题。
当下民俗志记录书写方式发生了很大的转变,通过数字化手段记录民俗志内容越来越受到认可,这种记录方式有着直观生动的展示方式,并且具有很强的应用价值,通过数字化记录可以将其纳入数据库范畴;但是在具体记录方式上,一定要坚持有着民俗学学科的框架视野下,坚持民俗学的记录意识;同时在记录过程中要保持其真实性、完整性、艺术性,以其通过照片、影像、调研报告、数据库等数字化方式再现还原最真实的民俗现象。结合笔者本次调研的老北京叫卖艺术,笔者以为在记录时要做到直观形象、科学真实、信息完整性等几个方面。
综上,以影视人类学视角来记录老北京叫卖艺术、以文化创意产业来发展老北京叫卖艺术、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来保护老北京叫卖艺术,三者结合,在保护和发展这种叫卖艺术的时候为它赋予全新的艺术生命力,让它走出低谷,重新绽放。
参考文献:
[1]钟敬文.民俗学概论[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
[2]杨.社会学与民俗学[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1997.
[3]孟慧英.西方民俗学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4]乔玉光.发展与危机:国外民族传统文化保护经验的启示与思考[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6,(3).
篇9
Abstract: Through questionnaires, this paper got the enterprise's requirements for talents, analyze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enterprise culture and campus culture to promote school-enterprise docking and cultural interaction, so that the graduates can adapt to the changes from campus culture to corporate culture.
关键词: 中职生;企业;素质要求;校企文化互动
Key words: vocational students; enterprise;quality requirements;school-enterprise cultural interaction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32-0180-03
作者简介:郭顺清(1968-),女,湖南益阳人,高级讲师。
0 引言
中职生初次就业容易,但是就业质量并不高。即使他们找到了工作,也是以一线服务业为主,真正专业对口的很少,而且就业后马上失业的情况也不少见。出现这种情况,我们认为追求利益最大化为主的就业方向和就业目标是其表面原因,而学生不适应企业,不能认清自身的发展情况以及缺乏必要的自我发展和生存的技能是其更深层次的原因,同时这也是目前学校就业指导和学生基本技能训练的缺失所在。由于中职学生对于企业了解特别少缺乏感性的认识,从而缺乏对企业的适应性。本研究为了能够提高就业的质量,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企业对所需人才的要求以及毕业生对自身素质的评价方式,了解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之间的差异从而促进校企文化的对接和互动,从而初步形成两者之间的过渡带,使得中职毕业生尽快适应从校园文化到企业文化的转变。
1 企业对需求人才的素质要求
通过给企业负责人发放问卷,并对问卷加以统计和分析,是我们本次研究中了解企业文化的重要方式,而我们了解企业文化的目的是要通过调查和研究明确企业文化对其所需人才的要求,从而为我们学校在培养和管理学生方面做出调整,主要是通过促使校园文化符合企业文化要求从而让在这种校园文化熏陶中成长起来的毕业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能更好地适应企业环境和要求。在问卷中,对企业文化的了解主要是通过设置五方面的问题来了解企业对所需人才的要求,具体问卷调查情况如下:
1.1 人才市场需求情况的调查 了解用人单位是否需要中职毕业生以及中职毕业生在人才市场的就业空间是本次人才市场需求情况调查的主要目的。我们在对企业的调查问卷中设计了“企业用调查问卷”Q2——“贵单位需要什么类型的人才”和“贵单位需要中职学校的毕业生吗?”,结果如下:(见图1)。
通过图1可以看出,排在第一位的是“专业技术人员”,大约占76.19%,可见当前的用人单位需要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而中职院校培养人才的目标就是培养一线专业技术人才,这恰巧符合社会的这一需求。社会比较喜欢具有一定技术特长又具有一定文化素养的人才,即中职院校培养的中职毕业生比较符合要求。而需求“高学历研发型人才”仅占9.52%,这说明用人单位在招聘人才的时候不再仅仅看重学历了。我们在与企业老总的访谈过程中,几乎所有的企业都谈到“企业不一定选择最完美的职员,但一定会选择最合适的”。社会为中职毕业生提供了较多的就业机会,从企业用调查问卷Q3就可以看出,“贵单位需要中职学校的毕业生吗?”一题的调查结果也证明了这一结论,有80.1%的企业选择了“需要”。
1.2 企业优先考虑哪类应聘者
在众多的应聘者中,哪一类应聘者将成为用人单位的首选呢?通过图2可以看出,具有一定的工作经验者、专业成绩较好者以及语言能力表达较好者排在前三位。由于具有工作经验的应聘者适应期短、工作容易上手并且有利于用人单位节约培训成本,因此,73.8%的用人单位会优先录用具有一定工作经验的应聘者。42.85%的用人单位认为容易与具有较好表达能力的应聘者沟通,并且可以与其他员工在生产一线进行较好的合作和学习。由于专业成绩较好的应聘者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悟性高并且容易接受新事物,因此,35.71%的用人单位会优先录用成绩较好的应聘者。相对而言,用人单位在招聘中对于外表气质、学生会干部、学生党员以及是否毕业于高校的取舍因素并不是非常明显。对于用人单位而言,则更加看重应聘者的适应能力、沟通能力、学习能力以及实际工作能力,更关心的是能否为用人单位创造价值以及如何节约用人单位的成本,而不是外在的个人长相、高校名气以及曾经担任的职务头衔等。
1.3 企业招聘中职毕业生,最看重的5项基本素质 通过与部分企业人力资源领导的访谈可以看出,企业更加看重应聘者具有悟性高、具有过硬的专业技能、能较快的适应工作岗位、学习能力强、脚踏实地、吃苦耐劳以及具有较强的责任心等。但是最为关键的是哪些呢?在对企业的问卷中,我们设计了用人单位最看重的5个素质,依次见表1。
通过分析表1可以看出,从总体的综合素质来看,大部分用人单位还是比较认可中职毕业生的,一般认为是“很好”或“较好”,而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是用人单位最为看重的基本因素,占据了83.33%。其次是团队精神(与他人合作、帮助他人、听从意见),为71.42%,第三是适应能力(钻研业务、胜任岗位、接受新知识、新技术)为66.67%,40.48%的企业选择沟通能力(资料阅读、文件读写、口头表达、人际交往),这说明,企业更加注重应聘者是否具有有效与他人合作共事的能力,是否能够快速适应用人单位的环境和工作特点,并且迅速学习以及掌握新技术。
1.4 企业最反感的中职毕业生 那么用人单位最不喜欢哪类应聘者呢?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见图3所示),用人单位最反感的因素排在前四位的分别是:心浮气躁,不踏实工作(90.48%)、纪律观念差(88.10%)、缺乏吃苦耐劳精神(73.81%)、举止行为不礼貌(66.67%)。心浮气躁,不踏实工作的最大的表现为员工的跳槽,员工从自身的利益出发,员工会一有机会就去各方面待遇都更好的单位求职,这样以来,除了影响企业的生产效率以外,还会冲击其他员工的心理而造成人心不稳,从而破坏一个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最终导致泄露商业机密、加大培训成本以及流失单位客源等后果。因此,用人单位最反感的就是人心浮躁以及不能踏实工作的应聘者。
1.5 企业认为中职学生求职过程中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什么 企业认为中职学生求职过程中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什么?从图4中可以看出,排在前面的2项分别是就业心态不好(54.76%)对用人单位岗位专业知识缺乏了解(33.33%)。由于很多中职毕业生存在盲目攀比的心理,因此不安心从基层做起,从而会为了更好的薪酬待遇选择盲目跳槽。由于没有很好的了解用人单位的岗位知识,中职毕业生的岗位技能不能很快的适应用人单位的需要,并且中职毕业生不能很好的了解用人单位的实际情况,通常根据自己的主观想象而提出一些不切合实际的要求。
2 促进校企文化互动的途径与方法
深入了解学生以及企业需求,面向学生开展系列优秀企业文化素养提升活动,区域内推进校企文化互动实践。整合校内外资源,成立校企文化领导小组与工作小组,探索并建立校企文化互动长效保障机制。
2.1 加强外聘专家指导,增强教师对企业文化的了解 教师了解先进企业文化精神,主动转变人才培养模式,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鼓励专业教师下企业,坚持聘用有实践经验和技能的专、兼职企业人士;进一步规范完善“专业教师下企业”评价考核机制,外聘企业教师占教师比例逐年增加,拓宽教师与企业交流渠道,增强教师对企业文化的了解,提升教师综合素养,为其课堂教学、实习实训有机渗透企业文化奠定良好基础。
2.2 营造具有职业学校特色的校园环境 根据专业的实际情况,在教室、寝室以及食堂等公共区域悬挂行业、国内外或本地知名企业家、优秀毕业生以及劳动模范的寄语。为了加大宣传与本校开设专业联系紧密知名企业的管理理念、管理规范以及行业质量标准,以达到潜移默化熏陶学生企业文化的目的,应当在学校的实训车间、楼道以及教学楼墙壁建设“企业文化长廊”。
2.3 将企业精神融入班级寝室环境管理与精神文化建设 研究企业9S管理模式(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co)、清洁(seiketsu)、节约(save)、安全(safe)、服务(service)、学习(study)、素养(shitsuke)),利用温馨教室建设的有利契机,对照班级寝室文化理念、班级寝室公约、班级口号等把企业文化理念对照各专业特色移植到班级寝室管理中;将“绿色、服务”理念融入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训练,引导学生学习先进企业文化,主动提升企业文化素养,提高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创造优良学风,提高办事效率,减少各种浪费,增加安全保障的目的。
2.4 实践与企业文化的互动交流,系列主题教育活动 围绕“走近企业文化、了解知名企业家”,开展主题班会、征文、演讲等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中外知名企业家创业与发展历史、国内外知名企业文化,开拓学生视野,激励学生进取,引导学生不断提升企业文化素养,真正发挥“榜样示范,文化熏陶”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林凌斌.以“校企文化互动”提高高职学生培养质量[D].华东师范大学,2007.
篇10
Abstract: professional training education quality evaluation and market feedback and interaction mechanism, is a kind of government, schools, enterprises, social participation, evalu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improvement of the formative assessment, evaluation and monitoring the unity of scientific system, full range, polymorphous type, it reflects the whole process training in the professional talents. Characteristics of Higher Occupation Education decided "occupation" is the core of its teaching quality, strengthen the analysis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eaching quality evaluation, process based on talent cultivation,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s forward some methods to solve the problem, for education and market feedback mechanism of interaction,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achievements reached three meet: meet with people units of personnel requirements, to meet the basic requirements of the teaching of education especially the higher occupation education, meet the students' self improvement and development requirements.
Keywords: personnel training interactive mechanism of higher occupation education evaluation Market
中图分类号:H19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学教育质量评价与市场反馈互动机制,应是一种政府、学校、企业、社会等多方共同参与,鉴定性评价与过程改进的形成性评价相结合,评价与监控相统一,全方位、多形式的科学体系,它体现在专业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教育是以满足多样化的社会需要来实现其价值的,并以社会需要参照来构建自己的目标体系。因而,教育与社会需要之间形成了一种互动发展的关系。教育培养出高素质的现代人才,来满足社会发展的各种需要。所以,研究人才培养的教学教育质量评价与市场反馈互动机制,将是摆在人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城镇规划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学教育质量评价分析
1.人才培养方案的质量评价分析
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工作的总体设计,是学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指导性文件,是学校组织教学和进行教学管理的主要依据,是学校对教学教育质量进行监控和评价的基础性文件。区域性是高职教育的显著特点之一,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学校应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构建起具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办出特色,高职教育才能树立特色化的办学目标,主动适应区域性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而现状问题是人才培养方案是在调整、是在改革,但是大家都没有注意到突出区域性特点,不能更好地服务于区域经济。
2.专业课程标准的质量评价分析
⑴校企合作,共同协商制订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课程分析、课程设计、课程实施基本思想及做法的载体,是一门课程最基本的教学文件,其基本内容包括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主要任务描述、课程学习目标描述、课程能力标准要求、课程主要内容、学习者能力测试指导、教学资源配置等。
3.课程设计质量评价分析------要有高职特色,重点放在“职”上
⑴把课程从知识讲授型为主,变成知识应用型为主。
⑵把课程从以理论为主,变成以能力训练为主。
⑶把课程从学生被动听讲,变成学生主动参与操作,积极参与新知识探索为主。
⑷把课程从教师讲解为主,变成由教师积极引导、创造学习的环境条件为主。
⑸把课程评价标准从教师讲好为准,变成以学生学好(有兴趣、能力有明显提高)为标准。
4.课程考核质量评价分析--注重考核方式改革
4.1 考核标准与内容
(1)建立以体现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考核标准;
(2)按课程模块考核,内容包括学生的知识、技能与态度等。
(3)考核结果达到知识点达标率85%;技能达标率100%;态度达标率100%。
4.2考核方式与主体
(1)采用笔试+口试、真题设计+答辩等多样考核评价方式,开卷、闭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2)根据课程特点,采用校内教师、现场专家、学生考核评价相结合,也可以是学校、企业与社会考核评价相结合等多种评价方式,各种评价主体有明确合理的比例分配。
二、市场反馈运行机制分析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高职学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和高职教育市场之间会形成一个循环的流动体,高职学校的毕业生进入劳动力市场谋职,劳动力市场根据供求实现人力资源在社会生产和服务的各行各业中的配置。高职教育对劳动力市场需求能够准确预测、灵敏适应,使受过高职教育者完成学业后都能够找到适当的工作岗位,这是高职教育与劳动力市场关系的理想状态。然而,现实中高职教育与劳动力市场的现实关系和这种理想状态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偏差。社会的人才需求,与高职教育之间严重脱节,目前城镇规划专业大多数课程的教材不是高职专用教材,培养出来的学生的知识到企业也脱节。同时由于教育培训年限的存在,教育系统对信号做出的反应总滞后于劳动力市场的变化,目前我们还没有成熟的市场反馈机制,造成培养与就业之间巨大矛盾。
强化人才培养过程的教学教育质量评价和市场反馈互动机制建议
高职教育同社会需要、市场需求的结合程度直接关系到高职教育的生命力,它的教育质量如何要接受社会的评价,特别是用人单位的评价。以市场标准取向的前提下,实现高职教育质量的鉴定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的互动统一。内部评价是由高职院校自己为主导进行的评价,学校根据自己设定的人才培养目标,评价质量目标的适合度。外部评价是指政府、社会评估机构和用人单位等对学校的评价行为,其评价内容主要是办学目标定位、人才培养的质量、办学条件、办学特色等。
1、建立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
建立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引入第三方独立机构,评价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等。成立由校内非就业工作部门、人员组成的第三方机构,对学校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认真开展校内第三方评价,自我杜绝就业造假,提高毕业生就业工作水平和就业数据质量。同时,要自行引进得到政府、学术界、商业机构和社会公众共同认可的、有良好公信力的第三方专业教育测量评估机构,对本校毕业生的社会需求、就业率、就业质量和就业结果等情况进行第三方评价,将第三方评价结果上报相关行政部门,并向社会公布。
2、建立为毕业生择业服务的社会化服务体系----网络化平台
建立毕业生就业的网络化平台。主要是由高校收集、存储、查询毕业生择业信息与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信息,并且适时地将二者沟通,以帮助人才市场上两个主体,即毕业生与用人单位见面,实现毕业生与人才市场“对接”。其实,人才市场既不缺人才,也不缺岗位,缺的是引导。解决的办法一是进一步加强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的建设,为广大劳动者提供便捷、高效的就业信息服务,促进求职者跨区域流动。二是高校应该发挥服务功能,摈弃毕业生就业信息化建设中信息分散、网络脱节等现象,加强就业指导。因为很多用人单位是通过私人关系等非正式渠道来招聘所需人才的,显然,这种聘用方式对于没有或很少社会关系的大学毕业生来说是很不公平的。因此建立网络平台,工作招聘和求职的信息免费对所有的招聘者和求职者开放,双方都可以在其中各取所需。该区建立既可以促进效率,大大降低工作搜寻成本,使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双方得到更好的匹配,也可以促进公平。
3.建立需求导向型的高等教育体制
从教育系统与劳动力市场互动的机制来看,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供给导向型的高等教育体制是阻碍学校与劳动力市场互动,造成双方信息不对称的根本原因。随着高等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大学生人数增加,学而无以致用矛盾的暴露,出现了劳动力市场上大学生就业的结构性困难。因此,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关键在于利用劳动力市场提供的信号,也就是说,社会上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不需要什么样的人才,首先通过劳动力市场的供求信号反映出来,进而教育部门按照这种信号进行学科、专业和教学内容的调整,以适应市场的需要,建立这样一种市场信号生成机制、传导机制和调整机制,就是建立需求导向型的高等教育体制。这种体制为高等院校与劳动力市场进行信息沟通提供了前提条件。高校在这样的体制运行下必然会主动与劳动力市场取得联系,它们在获取市场信息的同时也向市场传达着自己的信息,如此良性的信息传送终究会改变因信息不对称引起的人才结构失衡。
总之,教育培养出高素质的现代人才,劳动力市场的供求信号反映出社会上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不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研究人才培养的教学教育质量评价与市场反馈互动机制,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有效促进高职教育的发展和进步。
[1]《基于人才培养过程的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探讨》 吴家礼2011
[2]《素质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的互动机制研究》王耀詹克波 荀振芳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