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市场信息范文

时间:2024-02-19 18:00: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物流市场信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物流市场信息

篇1

[关键词] 长三角 物流 信息化

物流信息化对提高物流的效率,降低物流的成本,保障物流的安全,提升物流的服务品质,加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都具有特殊的支撑和保障作用。从世界上发达国家走过的历程来看,在工业化发展到一定的阶段,都要向物流信息化的方向发展,长三角地域的工业化已经基本上到了一个高级的阶段,向物流信息化发展,也是其未来发展的一个方向。长三角地域物流信息化必须走信息资源共享化、信息网络一体化的发展之路。

一、长三角物流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1.物流信息化发展不平衡。长三角大部分地区虽然已具备较好的信息化基础设施,通讯基础设施较为完善,但是在公共物流信息服务领域的应用开发方面的发展不平衡,不同物流企业之间的信息化建设也不平衡,多数物流企业没有建立物流信息管理系统,未采用电子数据交换技术或货物跟踪系统,货物查询困难,货物到期不准的情况比较普遍,造成物流成本高、效率低,难以适应当前的国际竞争和未来电子商务发展的需要。

2.信息“孤岛”化现象严重。一方面在不同的行政区域和城市物流信息化建设中,缺乏相互协调和统一规划,与网络经济的统一性、开放性、交互性和规模性要求相去甚远,影响信息一体化的进程。另一方面,按照封闭模式建立的信息系统难以与其他系统互联互通,形成信息孤岛,难以发挥信息化的整体效能。由于长三角物流规划和布局存在地区分割、部门分割的问题,各地物流资源难以有效整合,区域内各地之间物流信息资源不能共享,信息资源配置也不尽合理,大量的物流资源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效用。

3.缺乏统一的标准和权威的CA认证中心。标准化是实现信息化的规模生产、信息资源共享和系统兼容的前提条件。而目前在条块分割、彼此封闭的情况下,缺乏统一的数据标准、接口标准和应用标准,阻碍了互联互通。目前,依托各行业、两省一市政府部门建立的CA机构和按企业运营模式的商业性第三方CA认证机构并存。而物流信息化涉及部门多、行业多、企事业单位多,缺乏权威、统一的CA认证中心,不同CA之间难以实现交叉认证,互联互通可靠性难以保障。

4.物流信息应用程度低。目前较低的信息化应用水平已经成为制约长三角现代物流发展的重要因素。尽管长三角地区物流信息化发展较快,但是不得不承认,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整体水平尚处于较低层次,特别是中小物流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很低。一方面,先进的信息技术应用较少,应用范围有限。特别是在国外物流企业得到广泛实用的条码技术、RFID、GPS/GIS和EDI技术的应用不够理想。同时,立体仓库、条码自动识别系统、自动导向车辆系统、货物自动跟踪系统等物流自动化设施应用不多。另一方面,信息化对企业运营生产环节的渗入层次较低。在信息化水平较高的大中型物流企业,其企业网站的功能仍然以企业形象宣传等基础应用为主,作为电子商务平台的比例相对较少。同时,已建信息化系统的功能主要集中在仓储管理、财务管理、运输管理和订单管理,而关系到物流企业生存发展的有关客户关系管理的应用所占比例却很小。

5.缺少物流信息化发展战略、信息化规划能力低。长三角区域物流基础设施的规划布局存在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等问题。上海、浙江、江苏的物流规划之间没有充分协调,有明显的行政区域痕迹,不利于物流资源的充分利用,以及货物的高效率、低成本流动。 省一级物流规划与地市级规划之间相互冲突,集中表现在地市级层次的规划在物流发展定位、战略目标及物流大型设施的选址、数量上与上一级规划存在冲突,对基础设施的规划,重点在物流园区、物流中心的新建规划,而对区域物流需求的分析、功能定位、规模研究、既有设施的整合,以及物流设施之间的互动、协调发展问题等缺乏慎重的考虑。

6.缺乏混合型的物流人才。由于物流在我国刚刚兴起,我国在物流方面的人才缺乏,尤其是混合型人才更是缺乏,这对于推进物流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虽然近年来SAP等软件飞速发展,但是至今一直没有找到一个非常适合中国的第三方物流软件,主要是因为熟悉计算机的人不懂物流,懂物流的人又不熟悉计算机,软件开发者很难将流程表达出来,以至于我国物流信息化尚处于一个艰难的摸索期。

二、长三角物流信息化的切入点

长三角物流过程的综合成本大大高于发达国家,其主要原因,就是物流各环节信息化程度低,信息沟通不畅,造成库存大,运力浪费。我们必须大力发展现代物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让“信息流”主导“物品流”,通过信息化来实现“物流”的准确配置,让物的流动具有最佳的目的性和经济性,将生产地和流通过程中的库存降到最低。

1.实现物流信息资源共享化和物流信息网络一体化。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竞争环境的日益严峻,要大幅度降低长三角企业的物流成本,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就必须以信息技术和信息化管理来带动物流行业的全面发展,构建长三角的“大物流”系统。这就迫切需要物流信息化在信息资源上实现共享化、在信息网络上实现一体化。(1)物流信息资源共享化。随着企业发展的需要,信息资源的整合开发日显重要。事实上,开发物流信息资源既是物流信息化的出发点,又是物流信息化的归宿,同时,信息整合也会推动物流行业相关资源和市场的整合。我们要抓住全球化和信息化带来的发展机遇,加强物流信息资源整合,大力推进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建立健全电子商务认证体系、网上支付系统和物流配送管理系统,促进信息资源的共享。(2)物流信息网络一体化。随着经济全球化以及国际贸易的发展,一些国际大型物流企业开始大力拓展国际物流市场。而物流全球化的发展走势,又必然要求跨国公司及时准确地掌握全球的物流动态信息,调动自己在世界各地的物流网点,构筑起全球一体化的物流信息网络,为客户提供更为优质和完善的服务。通过一体化的网络,物流企业可以产生特殊的规模经济效应,更有利于吸引用户、降低成本。

2.建设物流信息系统的开发应用平台和物流信息服务平台。在长三角区域进行物流信息平台的互联应互通,能满足长三角城市之间、企业与政府、企业与企业、不同政府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通过平台互联将地区性信息系统的业务延伸到了更广泛的区域,增加了信息系统的覆盖率,同时也使物流的渠道更加通畅,对跨区域的货物跟踪,业务拓展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平台的运用还为物流企业提供了更加便利的信息传递通道,为政府提供了更加严密的监管手段,对政府监管、决策及企业制定发展战略具有重大的意义。(1)物流信息系统的开发应用平台。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的本质在于为企业提供单个企业无法完成的基础资料收集,并对其进行加工处理;为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公共信息的流动提供支撑环境。一个有效集成的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应可以为物流服务提供商、货主、制造商及政府相关部门提供一个统一高效的沟通界面,为客户提供供应链综合解决方案。因此,区域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的功能定位应该为综合信息服务、异构数据交换、物流业务交易支持、货物跟踪、行业应用托管服务。特别是要做好物流信息数据交换平台、物流业务交易支持平台、货物跟踪平台的建设。(2)物流信息服务平台。综合信息服务平台连接了区域物流企业、物流运作设施,以及政府管理部门与相关职能部门的信息系统,是区域物流信息资源的汇集中心,也是国内外了解区域物流资源的窗口。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应具有信息和查询功能,要满足不同物流信息需求主体的信息需求和功能需求。

为此,长三角地区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加紧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第一步要建立好政府、物流、产业、市场、文化等方面的网络化信息平台,为长三角各城市的信息沟通提供便捷的通道。同时,要加快长三角地理信息系统和GPS应用系统的建设进程。二是重点开发两大信息消费市场。在电子政务市场方面,联合推进长三角各城市政府信息化,并形成一个长三角全区域的”电子网络政府”;在电子大商务市场方面,联合推进建设长三角共同大市场,最终形成遵守公共信息协议的电子交换平台。三是积极开发其他信息消费市场,尤其要发展商用信息内容产业以及多媒体、流媒体等文化传媒信息消费市场。四是进一步推进与扩大长三角各城市之间的交通卡互联互通、社会保障卡及医疗保险等信息系统合作和互联互通、社会诚信体系建设,以及信息技术管理职业资格认证合作和信息安全测评合作等。

三、长三角物流信息化的实施途径

1.制定明确的物流信息化发展战略,大力推进物流标准化工作。长三角物流信息化发展的不平衡和内在差异要求物流信息规划能着眼于长三角物流信息系统的整体优化,能正视不同地区间物流条件的差异和内在联系,而且能重视区域物流发展的特色和支撑条件,并能实现长三角区域内物流信息资源的整合,最终建立层次化的物流信息系统结构和差异化的物流信息发展战略。针对当前物流标准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国际物流标准化的发展方向,长三角地区要高度重视物流标准化工作。一方面要在物流用语、计量标准、技术标准、数据传输标准、物流作业和服务标准等方面做好基础工作;另一方面,也是更为重要的,要加强标准化工作的协调和组织工作,对国家已经颁布的各种与物流活动相关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进行深入研究,对已经落后于经济技术发展水平的标准应尽快淘汰,并代之以新型标准;对托盘、集装箱、各种物流搬运和装卸设施、物流中心、条形码等通用性较强的物流设施和装备的标准进行全面梳理,并进行适当的修订和完善,以使各种相关的技术标准协调一致,提高物流产业中货物和相关信息的流转实现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使网络的设计与优化也有基础理论的指导。

2.整合现有物流信息资源,完善物流信息平台的功能。长三角区域物流信息化的现状是各自为政,缺乏统一规划,其结果造成各物流信息系统建设“大而全,小而全”的局面,很多单位开发的物流信息系统功能上相互重叠,数据格式不规范,无法互联互通,浪费了大量的资源。围绕长三角物流信息一体化,两省一市政府应突破原有体制的限制,从区域整体的角度整合本地区的信息资源,排除信息一体化应用方面的体制障碍,营造良好的信息一体化环境。统一规划区域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的功能和建设架构,整合现有各种物流信息资源,从根本上改善区域物流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以节省投资和加快建设进度,有利于发挥区域物流系统的整体优势,加强物流各环节的联系,打破物流管理条块分割所产生的屏障,为区域物流业的快速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同时,完善物流信息平台的功能是现代物流发展的核心,下一步,应重点加大物流信息化平台的建设,推进在长三角地区的推广普及力度,让更多的政府职能部门,工商企业了解和掌握,并熟练的运用现代的物流系统,不断地提升区域内物流运用的水平。

3.大力培养物流管理人才,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物流信息技术队伍。信息化人才不足是制约物流信息化建设的关键因素,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中所采用的系统模式都是人机系统模式,需要既懂信息技术又懂物流的复合型信息化人才,而在我国物流企业这种复合型信息化人才奇缺,随着许多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广泛应用和物流企业信息密集程度的提高,物流企业对复合型信息化人才的需求更加突出,因此,加强企业信息化人才的培养成为改变物流信息化落后的关键。建议两省一市有关部门应高度重视对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可采取两条腿走路的办法:一是加强高校培养物流信息化人才的力度,加强现代物流学科建设,完善物流信息化人才的培养体系,多出高质量的物流信息化人才;二是拓宽教育培训渠道,鼓励行业协会、物流企业开展多方面、多层次的教育培训, 通过技术交流与合作等方式来造就一大批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精通物流专业知识、具有强烈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层次专门人才,以满足企业信息化对物流信息化人才的急需。

4.推动物流相关政府职能部门间协同工作机制的建立。物流业务的运作涉及与众多部门的协调,如银行、税务、保险、海关、检验检疫、交通、交管、外贸等政府职能部门。目前这些部门的信息无法共享,每个部门都是从各自的利益出发考虑问题,甚至各自出台的政策常有冲突和矛盾的地方,造成办公效率低下,这与一体化的物流运作趋势严重不相适应。通过规划区域公共物流信息平台,提供不同政府职能部门间的信息共享和交换机制,有利于推动电子政务的发展,促进政府职能部门间建立协同的工作机制,从而提高区域整个物流系统的运作效率。

篇2

大山,小镇。红色为主色调。

封闭式长廊型的批发市场,两旁一色的小楼。火红的辣椒随处可见,一堆人在剪把、分类、打包、过秤,数十辆挂着渝、川、桂、豫牌号的货车进进出出。此刻,电子显示屏上正滚动播放着全国各地辣椒市场的价格和供需信息。

在看到红色财富熙来攘往的同时,人们也看到了专业、规范与秩序。这里是“中国辣椒城”――虾子镇辣椒批发市场。

2006年,经过调查和评估,贵州省3家农产品流通企业和2家农产品批发市场被纳入商务部“双百市场工程”规划支持名单,其中包括遵义虾子镇辣椒批发市场。

“双百市场工程”是商务部于2006年启动的民心工程,一是重点改造100家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二是着力培育100家大型农产品流通企业。这项工程,对于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以及保障农产品消费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正如虾子镇副镇长李金洋所说,“双百工程的建立,增加了虾子镇辣椒经营者的信心,从此他们了解信息更准确,货运也更便捷。”

规模、规范、信息畅通,让这座大山里的辣椒市场日趋专业化、现代化。如今,在这座拥有6万余人的小镇,辣椒产业收入已占农民人均收入的40%,辣椒的直接和间接税收占了当地财政收入的50%。与此同时,虾子辣椒市场还吸引了湄潭、绥阳、仁怀、凤冈、大方、毕节、瓮安等地的辣椒到此交易,成为贵州省辣椒交易的集散地,并且远销全国各地几乎所有省份,出口美国、墨西哥、韩国、日本以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2006年,虾子辣椒市场交易量5.1万吨,交易额6.5亿元,已然成为全国最大的辣椒专业市场,居西南地区之首。

2007年,贵阳春梅酿造有限公司纳入“双百市场工程”,建设了冷库,并配备了柴油发电机组、制冷系统、冷藏车等系列设备。此项目建成后,大大增强了公司的原材料储备能力,一年就减少原料废品费用90万元,减少租赁费用60万元,同时还减少了农民在供货上的损失100万元。一方面为公司节省了开支,增加了企业竞争力,另一方面一定程度保障了食品安全,同时也带动了当地农户增加种植经济收入。

双百市场工程的背后,是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和城乡商务信息体系的建立。

以虾子辣椒市场为例,其物流运输极为便捷。专业运输公司“遵义东路仓储辣椒运输公司”就开在“中国辣椒城”里,有400多辆大货车,将这里的辣椒运到全国各地。快运公司“黔汇物流”还把办公室设在了市场内。据了解,贵州省将规划建设一批物流园区和物流中心,培育和发展规模化、网络化的现代物流企业,建立物畅其流、快捷高效、经济合理、安全方便的现代物流体系。

目前,贵州省已完成“双百市场工程”项目14个,争取到商务部资金支持1968万元,带动企业投资6983万元,企业年新增效益5.6亿元,带动农户78.4万户,农民新增收入4.9亿元,在完善贵州省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产品流通企业基础设施,扩大农产品流通,解决农民“卖难”问题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篇3

关键词:物流信息服务平台;双边市场理论;定价策略;注册费

中图分类号:F253.9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为提高北京市物流服务水平,降低北京市物流服务成本,推进物流信息的标准化,带动北京市经济发展,北京市建立了目前区域唯一的综合性物流信息平台——北京市物流信息服务平台。为保证平台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平台必须注重其服务管理,包括平台的服务定价管理、运营计费管理、客户关系管理。本文以北京市物流信息服务平台为研究主体,重点分析平台的服务定价管理,通过对第三方B2B平台收费定价的研究,基于双边市场理论构建平台只收取注册费的收费形式的模型,探讨了平台的收费定价问题。

1 理论分析

1.1 第三方B2B平台分析

第三方B2B平台是由买卖双方之外的第三方中立企业建立的电子商务系统。它为买卖双方提供了一个交易的平台,已经成为B2B电子商务发展的方向。对于交易双方它有三大优势:第一,使交易方不需要直接连接多个被交易方界面,只需访问第三方界面,节省大量费用;第二,大量卖方通过第三方平台信息,可以吸引更多的买方访问平台,从而增加卖方的商业机会;第三,第三方平台可以使买方搜寻需要的产品和服务,买方不限于和特定的卖方交易,这使买方可以获得更好的产品和服务。

第三方B2B平台的盈利方式一般有:广告费、风险投资、会员费和交易费。其中广告费和风险投资是主营业务收入的补充,注册费和交易费是主要的盈利方式。由于交易的不可检测性,第三方B2B平台往往采用注册费方式。收费的多少不但决定了买卖双方参与平台的数量,而且关系到平台的自身利润。

1.2 双边市场理论简析

对于双边市场的概念,至今还没有一个公认的清晰的严格定义。Rochet和Tirole(2004)提出了用价格结构非中性来判定双边市场的原则,这一观点正逐渐被该领域学者(有限度地)接受。Rochet和Tirole(2005)更是在自己和其他学者前期研究的基础上,试图从价格结构和网络外部性两个角度对双边市场进行界定。大体上看,所有的学者都认为,所谓双边市场应包括以下几个特征:一是存在一个双边或多边的平台结构,即有一个平台运营商提供有形或无形的平台服务,同时存在两类或更多类的终端用户通过这个平台服务发生交易或相互影响。二是不同类型的终端用户之间存在着显著的交叉网络外部性,这种外部性效应可以通过平台服务得以有效实现。三是平台企业定价时存在着价格结构非中性,即不仅双边市场的价格总水平,而且双边市场上价格结构也会影响平台的交易量。

通过上述定义可以发现,在不考虑价格影响的情况下,从交易双方看,供给方的数量越多,买方用更低价格获得商品的机会越大,就会有更多的买方加入平台。买方数量越多供给方以高价出售产品的机会越大,就会有更多的供给方加入。这就是双边市场中的正交叉网络外部性。从交易一方看,平台中供给方越多,由于竞争关系供给方卖出产品的机会就要下降,供给方即不愿加入,这就是负直接网络外部性。

北京市物流信息服务平台不但向交易双方提供交易服务,还提供信息服务(如相关产业信息服务、咨询服务等)。在不考虑网络外部性情况下,交易双方对平台的服务是很看重的。因此,平台就可以通过信息服务去绑定交易双方,这就与双边市场中的客户十分相似。下面我们采用双边市场理论来探讨一下北京市物流信息平台的收费定价问题。

2 北京市物流信息服务平台注册收费定价模型构建

4 结论

本文从市场的实际情况出发,关注北京市物流信息服务平台会涉及到的仅仅收取注册费的收费形式,通过构建不同收费形式的垄断模型,探讨了仅仅收取注册费的收费形式下北京市物流信息服务平台的最优定价策略问题,得出了几点主要结论:

当平台采用注册费收费方式时,平台对买方和卖方采取相同的收费标准,且对买卖双方的最优收费水平分别为:

此收费模式下,平台的最优收费水平的高低分别与平台两边的交叉网络外部性及平台向买卖双方(客户)提供的服务有关。

参考文献:

[1] K Bhargava, V Choudhary. Analysis of an intermediary''s strategies in electronic markets for decision technologies[J].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Systems, Charlotte, North Carolina, 1999(2):82—92.

[2] Byungjoon Yoo. Ownership structure and business model of electronic marketplaces[J]. Handbook of Telecommunications Economics, 2002(1):209—227.

[3] Armstrong M. Competition in Two—sided Market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lectronic Commerce, 2000(5):37—40.

[4] Rochet, Jean—Charles and Jean Tirole. Two—sided Markets: An Overview[J]. Information Economics and Policy, 2003(15):425—442.

篇4

一是强化农产品批发市场规范运行指导。组织开展农产品批发市场规划研究,会同发改委、商务部等部门把好市场建设规划准入关。积极争取国家优惠政策,加快物流能力建设,规范交易秩序,缩短流通时间。指导、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改造升级,完善市场功能;组织交流市场建设与管理经验,督促搞好行业自律;调研反映行业发展中的重要问题,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二是建立符合品种特点鲜活农产品储藏保鲜体系。研究蔬菜、水果生产布局和品质特性,支持主产区依托规模化生产基地,加快建设田头预冷保鲜设施,提高采后商品化处理和预冷保鲜能力。针对鲜肉、鲜蛋、鲜奶的运销特点和保鲜要求,支持在优势主产区建设一批大型冷冻冷藏中心,提高吞吐调节供求的能力。针对活鱼和冰鲜水产品的保鲜特点要求,支持在沿海、沿江、沿湖依托渔港码头和批发市场建立水产品冷冻保鲜中心,提高水产品稳定供应能力。

三是积极培育农产品市场流通主体。加强对农产品批发市场总经理(董事长)、农产品经销商、经纪人队伍的培训,着力提高整体素质和能力。定期表彰农产品市场流通领域的优秀人物,总结宣传先进人物和感人事迹,营造尊重、关心和支持各类农产品市场流通主体健康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

四是培育保护发展农产品品牌。建立健全地方名牌农产品推选认定机制,加强对农业品牌的市场推介,利用网站、博览会、交易会及电视报纸等多种形式宣传促销,帮助扩大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加强规范管理,严禁借品牌培育之名的各种乱评奖和乱收费行为,配合工商部门严厉查处仿冒名牌农产品的行为,保护品牌资源。

五是强化市场信息采集分析与制度建设。县(市)级农业部门要建立健全农产品收获上市预供货信息收集制度,提前半月以上组织采集预供货信息,提早做好产销衔接。省级农业部门要建立健全重点批发市场信息收集制度,加强产销情况调度分析,对市场异常波动及时发出预警,积极发挥市场信息对农产品物流的引导作用。

六是调研反映“绿色通道”政策落实情况与问题。与交通部门建立工作协调机制,及时通报“绿色通道”政策执行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组织开展情况调研,推动落实好“绿色通道”政策,研究提出政策措施建议,有条件的地方要协调争取扩大享受“绿色通道”政策的品种范围,为农产品物流运输创造更宽松的环境。

七是探索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总结宣传农产品电子商务典型事例,支持现有农业网站拓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功能,帮助制订上网交易农产品的标准规格,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利用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开拓市场销路,加强对农产品电子商务企业的市场信息服务。宣传一批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成效显著的典型,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篇5

关键词:“四流”协同理念;新型农产品流通模式;对策

作者简介:丁华(1969-),女,河南信阳人,河南工业大学经济贸易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经济学系主任,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三农发展战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F71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096(2007)03-0123-03 收稿日期:2007-03-15

农产品流通过程是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四流”的协同过程。虽然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各有独立的运动形式,并各有自身的运行规律,但是,“四流”是一个协同支撑流通活动的整体。“四流”相辅相成、优势互补,推动流通整体效益最大化。

一、传统农产品流通模式中“四流”协同的制约因素

我国传统农产品流通模式形成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主要特征是以农产品批发市场为中心。改革开放以后国家为了提高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贡献率,推行了农业规模化和产业化经营,为了更好地满足农产品大生产与大流通的需求,恢复了以农产品集贸市场为主体的农村集贸市场,并且以城市为中心建立了各种形式的农产品批发市场,于是形成了以农产品批发市场为中心的农产品流通模式(见图1)。目前这种流通模式仍占主流,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突破了5000个,年交易量突破4219万元。传统农产品流通模式对于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统筹城乡经济发展起到巨大作用。但是由于该模式中批发市场、系统环节等的原因,制约了“四流”的协同作用。

1.农产品批发市场对“四流”协同的制约

农产品批发市场布局缺乏统一规划,致使“四流”无序,减弱了“四流”协同作用的效应。有的城市相距不远的范围内批发市场达七八个之多,出现了有场无市的现象;而有些地方,则存在数量不足、有市无场的现象。

农产品批发市场管理制度不健全,影响了“四流”协同作用。近几年传统的条块分割、地区封锁、长途运输中的乱收费仍然不时阻碍农产品的正常流通;自发形成的批发市场既无明显的地域界限,也无统一的管理组织,进场交易无需经过资格审查,是一种纯粹的场所名称,而由国家开办的批发市场在经营中却形成了重场地建设、重收费,轻市场培育、轻服务的观念;缺乏有关农产品批发市场的法律法规;有些采用粗放式管理,批发市场上欺行霸市、哄抬物价、强买强卖等大量违法现象时有发生。

农产品批发市场交易设施简陋,不利于“四流”合力。我国大多数农产品批发市场仍是露天市场,有的甚至地面都没有全部硬化,市场设施不完备,分拣、保管、包装、加工、运输、仓储等基本配套设施严重不足;其统一结算、信息传递、价格形成等各种辅助很薄弱。

农产品批发市场网络建设落后,不利于“四流”协同功能的发挥。我国大约59%的农产品批发市场没有起到物流信息枢纽的作用;提供的一部分农产品供求与价格信息,对于全国大市场来说,信息量远远不够,许多地区的农业生产还不能得到信息的指导;信息渠道不畅通,有的到不了乡村基层,使众多的龙头企业、种植户和运销大户对农业信息网不甚了解;信息质量不高,信息包含的要素不全、不准确;信息滞后,即时信息十分短缺,网络利用率低。

2.农产品流通系统环节对“四流”协同的制约

传统农产品流通模式中系统环节多,“四流”协同成本高。大宗农产品流通要经过众多的环节:农产品生产者――产地集货批发市场――运销批发行――销地专业批发市场――零售商――消费者;在物流众多环节上,流通时间长,流通效率低。很多鲜活农产品经过漫长流通到上市时,出现不合时宜、供不应求或供过于求。

传统农产品流通模式中系统运作主体层次多,“四流”协同规模效益低。在农产品流通过程中,虽然运作主体数量绝对值大,但是运作主体层次较多、离散性强、联合性差;既有力量比较强大的产地批发商、销地批发商、农业合作组织、流通加工企业、大型零售商、农庄等,也有力量比较弱小的农民、个体运输户、个体摊贩、小商店等,致使农产品流通规模效益低效。

传统农产品流通模式中物流技术落后,钳制了“四流”协同的整体效率发挥。大部分农产品物流缺乏先进专业的物流技术与装备,农产品加工处理能力低下,分级粗糙,包装简陋;农产品以原始形态和自然温度物流,使得农产品保鲜时间短,无法适应远程物流,现有的物流保鲜手段达不到农产品鲜销的要求;农产品物流损失严重,根据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统计,每年粮食流通中的损失达6.91%,果蔬产品每年物流量5亿吨左右,物流环节的损失率在30%左右,而发达国家的这类产品的流通损耗只有2%以下。

传统农产品流通模式中系统环节信息处理功能不全,不适应“四流”协同的形势。农产品流通从生产者到消费者,众多环节缺少完善的农产品信息收集、处理、、反馈等手段和机制,农产品生产者对市场供求信息获取不完全而且滞后;农产品供给、流向与流量常常带有盲目性,赶不上市场变化。

二、“四流”协同理念对新型农产品流通模式的要求

农产品流通中的“四流”协同理念要求新型农产品流通模式必须具有以下特点:

1.商物分流

“四流”协同理念要求新型农产品流通商流与物流分离。农产品流通中,进行农产品交易活动的地点,往往不是农产品实物流通的最佳路线必经之处。如果农产品的交易过程和实物的运动过程路线完全一致,往往会发生实物流路线的迂回、倒流、重复等不合理现象,造成资源和运力的浪费。商流一般要经过一定的经营环节来进行业务活动;而物流则不受经营环节的限制,它可以根据农产品的种类、数量、交货要求、运输条件等,使农产品尽可能由产地通过最少环节,以最短的物流路线,按时保质地送到用户手中,以达到降低物流费用、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从微观经济学角度看,专业化有利于降低经营成本。农产品流通“商物分离”后,商流和物流专业化程度加大,各自经营效率提高,有利于提高“四流”协同效率。

2.三化突出

“四流”协同理念要求新型农产品流通批发市场中心化、物流配送中心化、第三方化。基于产业分工理论和规模经济原理,借鉴农业发达国家农产品流通模式,全方位对农产品供应链进行整合,建立基于批发市场中心、物流配送中心为核心,以第三方流通组织为辅助的农产品流通模式;在此基础

上,形成信息化、现代化的农产品流通服务体系,极大地理顺农产品流通过程的“四流”关系,充分发挥批发市场中心、物流配送中心、第三方物流组织的专门化、集约化、规模化作用,实现流通环节良好的经济效率。

3.合作博弈

“四流”协同理念要求新型农产品流通运作主体合作博弈。合作博弈的收益矩阵显示: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最大化长期持续的前提是博弈寡头之间协同合作。农产品流通是一个整体,流通中众多环节的运作主体均为博弈中的寡头,流通系统的竞争优势主要取决于它的协同化程度;需要各个主体的相互合作、协调和信任,才能达到最好的运作效果;因此农产品流通中生产者、加工者、配送者、分销者、零售者等寡头,必须经过资源共享、策略联盟、分工协作实现集体和个体利益可持续获取。

4.信息快递

“四流”协同理念要求新型农产品流通环节信息网络快速共享。农产品流通供应者与零售者之间、不同供应者之间、零售者与最终客户之间等等,各环节都拥有自身的生产计划、产品需求、库存状态、营销渠道、订单数量等重要信息,需要通过现代化信息网络快速在各个环节传递和共享,规避供应者、分销者、零售者、配送者需要了解用户的需求信息时往往得到延迟信息和不充分信息,避免各环节对市场需求反映的敏感度减弱甚至失灵。

三、“四流”协同理念下新型农产品流通模式的框架

基于“四流”理念下新型农产品流通模式中商物分流、三化突出、合作博弈、信息快递的特点,新型农产品流通模式可以如图2所示。

四、“四流”协同理念下打造新型农产品流通模式的对策

1.打造农产品批发市场中心

因为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数量较多,层次不一,加之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有异,从“四流”协同对批发市场中心化要求的角度,可以把农产品批发市场改造为产销集散中心、远期和电子交易中心。

产销集散中心是农产品批发市场作为大量农产品集中交易的有形市场。要完善批发市场的基础设施,包括仓储设施、配送系统、通讯、信息网络、电脑结算系统、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系统等设施建设,尤其要对比较薄弱的市场信息服务加大投入;建立和完善批发市场制度,促进其通过协商、拍卖、等交易方式,实现农产品大量、快速交易;并创建独立于批发市场的配货中心、仓储中心,全面提高交易效率;农产品批发市场实行电脑统一结算,这将有利于规范市场交易活动,革除现金对手交易不安全、扯皮纠纷、滋生腐败等诸多弊端,从根本上杜绝欺行霸市、强买强卖和假币流通,提高交易效率,提升市场管理的层次;逐步试验推广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分级分类与规格化包装,与农产品市场国际化接轨;促其形成公开、合理的价格,并通过对市场供求信息、交易信息、价格信息等数据的采集、整理和传递,成为指导和调控农产品流通的中心之一。

远期和电子交易中心是农产品批发市场作为大量农产品集中交易的无形市场。通过引进合约交易和网络平台,将农产品贫乏市场转型为虚拟的远期和电子交易中心,避免即期交割引发的农产价格波动风险;通过在批发市场全面推行信息应用技术,突破有形批发市场现货交易的时空限制,扩大农产品交割的活动半径;发展远程和远期交易,促使农产品批发价格成为大宗交易的价格和众多寡头竞争后的均衡价格,对农产品市场价格产生引导效应。

2.打造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

根据我国农业经济区划、农产品流量与流向、农产品物流交通条件,建设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一是建设从事农产品流通专业的大型产供销一体化的专项多品种配送中心,一些大中型批发企业、储运企业、中转库都可以发挥场地、设施、组织网络等优势,利用批发市场或物流中心的聚焦与辐射能力,进一步扩大规模,拓展和整合收购、仓储、运输、加工、包装、配送等功能,与上下线的农产品生产、加工单位及零售商建立稳定的订单购销和配送业务关系,实行共同配送;二是以农产品流通业务为主、并利用其剩余生产能力其他业务的社会化的综合性多品种配送中心;三是在交通比较便利的枢纽城市、口岸,重点建设高水平的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四是引导交通枢纽货运站、批发市场中心、集货中心、加工配送中心、物流基地、物流园区等与物流配送中心分工协作,形成具有较强区域辐射功能的农产品物流网络体系。

3.打造第三方农产品流通组织

根据农产品流通需要,打造第三方农产品流通组织:一是整合原有农产品流通系统资源,要进一步加大改造力度,促进传统的农产品运输、仓储、港口、批发等企业加快向第三方流通组织转变;二是鼓励外资和民营资本对第三方农产品流通组织的支持;三是提升第三方农产品流通组织核心能力,引导其知识技能的积累、技术体系的完善、组织管理体系的建设、信息体系的培育和企业文化的建设等;四是与加强第三方农产品流通组织与劳务的供需双方形成紧密的战略合作,确立竞争优势。

4.打造农产品流通信息平台

篇6

关键词:农产品;物流;对策

中图分类号:F3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309(2009)05-0008-03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西部大开发的推进,新疆经济的增长势头迅猛,农业和农村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农产品全面短缺的时代已经结束,并出现了区域性、结构性过剩,农民增收困难。而农产品流通不畅日益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大力发展农产品物流迫在眉睫。

一、新疆农产品物流发展现状

农产品物流不仅能使农产品实现其价值与使用价值,而且可以使农产品在物流过程中增值,还能降低农产品生产与流通成本,提高农业的整体效益。然而,现阶段,新疆农产品物流经济发展成为制约农产品的瓶颈,农产品不能做到货畅其流,及时高效地进入市场,难以实现农产品生产与市场的对接,完成由商品到货币的“惊险跳跃”,进而难以保证再生产的正常进行,农民和消费者利益受到极大损害,农民收入难以提高,消费者无法实现效用最大化。其具体表现为:

(一)农产品市场主体多元化,但发育程度低

在销售系统中,农业供应物流和农业销售物流的主体较多,农民理应是农产品市场经济发展的主体,然而,目前农民却很难真正承担起农产品市场经济发展主体的角色。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分散、细小的生产经营方式限制了农民的交易方式。大部分中介组织依赖性比较强,流通和信息功能比较弱,面临集中农产品和提升市场力量的问题。同时,在获取准确的市场信息,采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标准并获得相应的指导等方面也存在一系列难题。

(二)农产品标准化程度低

如棉花这样的不少农产品的分类、分级等大都是凭人工感觉,误差过大,产品包装从材料质检、定级、打包、仓储、装卸、销售和配送等诸多节点没有系列化、一体化的严格管理,没有统一标准。这给农产品的储存、运输和加工造成一定困难。尤其应值得注意的是,农产品批发和零售市场上普遍缺少安全检验检测设备,农药残留和有毒有害成分超标等问题严重。

(三)运输线长,运力滞后

新疆位于亚欧两大洲腹心,远离海岸线,没有海运和江运优势,铁路运力非常紧张。例如,新疆植棉团遍布天山南北,无论是短途集散和长途外运,合计数量在百万吨以上,在棉花外运高峰期,棉商和棉农常因车皮紧张而失去商机。

(四)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落后

首先,农村道路建设滞后。新疆的许多公路、铁路、机场、港口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还比较滞后,还没有形成一个现代交通运输体系,不能充分满足农产品的外运。其次,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建设、农产品仓储、运输条件和工具、信息网络平台等公共设施仍然落后。再次,现代化冷藏储运基础设施严重滞后,交通运力不足,致使农产品运输成本过高。

(五)农产品物流信息化建设滞后

同工业品物流相比,由于起步较晚,农产品物流的总体信息化程度滞后,农业信息化网络不健全,农村的信息队伍并未真正建立起来,无法实现生产者、销售者计算机联网,资源供销、信息共用,对物流各环节不能实时跟踪、有效控制与全程管理,的产品市场信息时效性差,信息质量低。无法真正起到市场信息的指导服务功能,使农民获取信息难度加大,成本过高,效果降低。

(六)物流专业技术设备落后

物流专业技术设备落后导致农产品物流仍然以常温物流或自然物流为主,在整个物流链条上,未经加工的鲜销农产品占了绝大部分,而这些农产品大多数因运价、运力、交通基础状况和产品保鲜技术造成腐烂、变质,损失巨大。因此,物流技术落后的薄弱状况造成了农产品在物流过程中的浪费。

(七)农业物流专业人才缺乏

农产品物流的发展主要是为增加农产品附加值,节约农产品流通费用,提高农产品流动效率,降低损耗,规避一些市场风险。而要解决这些问题不仅要对农产品物流进行合理规划、设计、管理和有效控制以及成本核算,这些工作的实现最终还需专业的物流人员运用自身必备的专业知识和一定的物流实践经验来完成。而新疆目前农产品物流发展较为落后,专业人员还未成长起来,严重阻碍了农产品物流业发展。

二、加快农产品物流发展的对策

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仓储、货运和信息等行业的综合产业,涉及领域广,吸纳就业人数多,促进生产、拉动消费作用大。但是,我国物流业总体水平较低,严重制约着经济效益的提高。下面结合新疆的具体情况,就加快发展新疆农产品物流业提出以下对策:

(一)增强现代农业物流意识

现代农业物流涉及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效率与运行质量,涉及农业的现代化进程与农民的根本利益,要充分认识到现代农业“供应链”管理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模式,在提高市场反应速度、降低成本、增加附加值、提高效率、增强农业产业链整体效益、提升竞争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只有这样,才能使农业、加工业、流通业相互分离的局面得以改观,从而促进农业、农产品加工业和流通业的相互协调,以寻求最佳的产业效益。

(二)重视农产品流通市场的培育

合理布局农产品市场,完善农产品批发市场功能,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完善农产品批发市场功能,充分发挥农产品批发市场在农产品仓储、运输、配送、结算、信息服务及农业生产资料供应等方面的作用。强化市场管理,规范市场运作,提高优势农产品流通效率。健全和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提高农产品批发市场档次。围绕推进农产品市场建设与管理的现代化,提高流通效率,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交易条件和手段,进一步加强有关部门在农产品市场体系规划、管理方面的协调一致,克服政出多门现象。

(三)制定标准体系,打造绿色农产品物流

现代农业物流的各项建设,应按照标准化的要求组织实施,把农业物流的全过程纳入规范化、标准化的轨道。逐步建立起严格的、科学合理的质量标准,实现分级收购、包装、销售,促进农业产业化进程。进入批发市场的农产品应逐步实现质量等级标准化、重量标准化、包装规格标准化。通过科学化的物流设计、管理和实施,使农产品运输、包装和分销方案合理化、最优化,运输包装重复利用,销售包装无害、易处理,减少空载,提高效率,降低对农产品污染以及对环境的污染。大力推进农业物流设施和装备的标准化建设,加紧对农业物流用语、技术标准、计量标准、数据传输标准、作业和服务标准等的研究,尽快形成统一的农业物流国家或行业标准,并积极与国际市场接轨。

(四)加大对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农产品物流业是固定资产投入相对较大的产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发展物流业的基本要求。物流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涉及面广,主要包括交通、通讯、道路、储运工具、仓储设施等,在加强农产品开发生产的同时,要重视规划和发展农业物流基地、物流园区、物流中心、农产品批发市场、集贸市场、配送中心、连锁超市的建设。

(五)加快物流信息化建设

物流的灵魂是信息,农产品物流信息化的目的就是把农产品信息收集起来,进行加工整理、分析,并及时传递给农民,引导他们按照市场的需求从事生产经营,避免因信息不灵而导致农产品市场大起大落。加强市场信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农产品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实现生产者、销售者计算机联网,对物流各环节进行实时跟踪、有效控制与全程管理。

(六)提高农业物流的技术水平

技术水平始终是制约新疆农业物流发展的重要因素。物流技术是物流各项功能实现和完善的手段,我们不但要借鉴国外在物流研究方面的经验、技术和成果,而且要加强国内物流人才的培养,结合新疆实际情况,着力开发和研究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不断完善市场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对物流各环节进行适时跟踪、有效控制与全程管理,以增强农业物流供应链的透明度和控制力,提高农业物流信息化水平。

(七)强化政府对农业物流的调控和服务职能

政府要全面统筹,整体布局,设计既符合现代物流要求,又能充分利用和整合各种存量资源,优化增量配置的全疆物流产业发展规划,按照规划构建新疆运输大通道,合理设立综合物流中心或物流基地。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与政策,约束农业物流组织者、参与者的行为,规范和监督运作过程,协调和处理所发生的农业物流纠纷。为农业物流提供信息服务和政策指导,以减少和避免实际工作中的盲目性。

(八)加强对现代农业物流的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

现代农业物流是一个涉及多学科、多领域的行业,科学研究的水平和从业人员的能力对其发展有着直接影响。新疆各重点院校应密切关注现代农业物流的发展动态,增设相关课程和专业,加强市场调查,整合教育资源,规范专业要求,重点培养物流技术、物流企业管理、策划以及物流信息系统开发方面的人才,可以运用学校培养和在职培训结合起来,把长期培养和短期培训结合起来等多种教育形式,培养具有跨学科综合能力的,能够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高素质物流人才。同时,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促进新疆物流产业的发展。

(九)培育与壮大第三方农产品物流

大力发展现代物流,关键是提高服务水平。物流业作为服务性行业,关键要体现“服务”二字。目前,新疆区内提供全程物流服务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只有中铁物流公司新疆分公司、新疆邮政局物流公司等少数几家,大型的专业化配送中心多在建设中。许多传统的运输、仓储等服务性企业和大型生产企业的物流部门正处于向现代第三方物流转变的过程中,它们的服务功能还比较单一,难以提供综合的一站式服务。因此,通过发展第三方农产品物流服务,让第三方物流服务商完成农产品在零售商和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之间的流通任务,其效果是非常积极的。

三、结论

新疆农业的基础地位仍十分重要。要建设新农村,新疆必须首先发展农业,提高农民的收入,而发展农产品物流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但制约新疆农产品物流发展的因素还很多: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农产品物流人才、农产品信息化程度、农产品的质量、农产品标准化程度、农产品物流技术等因素都是影响新疆农产品物流发展的重要因素。要解决这些问题,政府必须从宏观政策、流通体制等方面入手,为农产品物流的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

参考文献:

[1] 丁俊发.大力发展农产品物流[J].中国供销合作经济,2002,(06) :19.

[2] 张文松、王树祥.我国农产品现代物流模式分析及选择[J].物流技术,2006,(03):37-39.

[3] 张亚.我国农业物流发展的对策建议[J].中国流通经济,2006,(01):20-23.

[4] 赵敏.农产品物流[M].中国物资出版社,2007,(01):20-24.

[5] 杜俊慧.中国现代物流发展报告[I].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6] 朱爱武.发展第三方物流,提升新疆棉花竞争力[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7,(06):100-101.

篇7

电子商务的发展已经深刻改变了中国的各个产业,那么最传统的农业是否也有机会趁着这个变革焕发出新的生机和商业想象空间呢?

答案是肯定的,在长尾聚集效应、农村标准化物流建设、农村服务式市场营销、B2B体系创新等方面,农业电子商务将存在巨大的市场机遇和发展空间。

农业电子商务正在改变着农户、农业

从农户层面来看,虽然电子商务没有像城市居民那样与生活密不可分,但随着中国新城镇化的发展也在深刻的改变着农户的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据统计,在2012年刚开始上网的新网民中,农村网民比例达到51.8%。同时,农产品网上交易持续火爆,阿里集团年初数据显示,2012年阿里旗下各平台农产品交易额将近200亿,预计2013年将达500亿。养殖行业门户网站猪e网定位为服务中小养殖户,其注册用户数量已经超过30万,日均UV近6万,通过在线的报价使得养殖户能时刻把握市场行情,有效地解决了农村生产与市场信息严重脱轨的问题,提高了养殖的生产效率,为农户降低了养殖风险。

从涉农企业的角度来看,电子商务也是企业转型,拓展增量市场,节支增效的有效手段和方式,电子商务对涉农企业主要发挥的作用有:

减少农业生产的盲目性。农业产业链长而且复杂,有效准确的市场信息会被人为或客观的因素屏蔽和中断,这就给涉农企业的生产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而通过电子商务的桥梁掌握第一手的市场信息可能是目前对于涉农企业最有效快速的解决方法。

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在农业产业化中导入电子商务,企业通过网络信息、处理订单、安排生产、分配资源,供应链中的所有组织几乎可以在“第一时间”内从互联网上获得所需信息,减少了中间商环节,缩短了小农户与大市场之间的距离,与传统的营销手段相比,成本降低、环节减少,交易速度加快,从而节省费用,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同时,电子商务疏通了信息的传输,既提高了信息传输的速度,又拓宽了信息的传输范围,便于买卖双方联系,降低了买卖双方的搜寻费用。

打破区域和时间的限制。农业电子商务打破了传统交易中信息传递与交流的时空限制,依赖互联网的交易网络,使农业企业冲破条块分割的市场格局,摆脱区域性市场的限制,进入跨地区乃至跨国的网络销售,有利于形成统一有序的大市场,使交易双方的选择性扩展到最大。

实现农产品流通的规模化。在农业电子商务中采用网络交易平台,能够将少量的、单独的农产品交易规模化、组织化。农民可能并不是以单个农户或合作社出现,而是将农产品委托给配送中心而由其统一组织销售,交易的一方是农民群体,另一方是企业,双方的地位平等,各自的利益都能够得到充分保证。配送中心对农产品进行统一的质检、分级,采取明码标价,保证了流通规模化过程中农产品的质量。

从政府层面来看,政府也逐渐意识到电子商务对于农业改革的正面积极意义,全面鼓励涉农电子商务的发展与建设。农业问题一直是我国历届政府最重视的问题,而电子商务也是为解决三农问题进行的有效探索和创新。商务部于2012年12月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鲜活农产品流通创新的指导意见》,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强交易创新,引导鲜活农产品经销商转变交易习惯,鼓励利用互联网、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鲜活农产品网上批发和网上零售,发挥网上交易少环节、低成本、高效率的优势,激发传统农产品流通企业创新转型,形成以农批对接为主体、农超对接为方向、直销直供为补充、网上交易为探索的多种产销衔接的流通格局。

与众不同的农业电子商务

由于农业产业自身的特点,农业电子商务发展也呈现与其他行业电子商务与众不同的特点,主要表现在:首先,产业集中化低,目前我国的农业经济主力仍是中小农户,并且将在相当长的时间保持这种产业形态;其次,农村物流体系仍不健全,没有标准化的村镇级物流系统;再次,农户的传统观念和习惯更强,新的商业形态和模式接受和理解起来相对较慢,传统采销模式很难轻易改变;最后,农户不是单纯的消费者形态存在,更是生产单位甚至生产企业的形式存在,所以简单的B2C电子商务模式不能满足农业或农户的全部需求。

产业集中化低。以贵州为例,1000万亩马铃薯,虽然种植面积在国内数一数二,但却分散在全省88个县。大部分马铃薯被农民用来自食,或用来喂猪喂牛,加上交通条件不好,形不成产品集散地,所以省内大多数的马铃薯并没有参与市场竞争,规模优势带来的低成本效应没有发挥出来。

农村物流体系仍不健全。当前,在大部分农村地区,分散的、实力较小的、素质不高的个体商业组成了农村流通体系的最主要的部分。据中国消费者协会的调查显示,31.3%的农民认为购买生活资料不方便,37.2%的农民认为购买生产资料不方便。据测算,目前农村居民人均固定商业面积不足0.1平方米,仅为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十分之一。

农户的传统观念和习惯性较强。“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传统观念已经在我国农民心中存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虽然随着”农二代“的信息化水平和知识水平的提高慢慢开始接受电子商务的交易模式,但过程仍然较漫长。另外,同村、亲属关系的供销合作模式也将是农村发展电子商务所需要解决的问题。

农户拥有企业和消费者双重属性。农户作为消费者的同时,更重要的身份是生产者,而往往这种生产与消费又紧密的结合在一起,这也是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又一特点。

农业电子商务趋势

结合农业产业的特点,长尾聚集、与物流体系结合、农村市场营销、B2B体系创新将是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的趋势和重点。

长尾聚集效应。互联网以其平面化信息聚集特点能有效地将零散信息和需求加以汇聚,形成巨大的影响力,这就是长尾效应。而分散度较高的小散农业格局,正好符合了长尾效应发挥的基础,通过电子商务的集约采购、新型合作社等模式都将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物流体系的电子商务化。从我国整体物流行业发展来看,电子商务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是支撑部分。而农村标准化物流体系的建设如果完善也将和电子商务形成互相促进,所以如何将两者更好的结合,是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的问题也是巨大的机会所在。

农村市场营销。农村市场营销将不仅仅局限于宣传,更多的将定位在服务。市场信息的不畅通,农业技术的落后,产品质量的不确定等现实存在的问题都为农村服务式营销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将营销结合在服务中,来赢得农户心中的信任和支持,会形成长久而稳固的营销体系。这不仅仅对于电子商务的发展,甚至整个农业产业的发展都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篇8

论文关键词:医药;市场营销;医药市场营销;营销战略计划;营销渠道

1.营销战略计划与实施

随着我国经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市场营销观念的确立,医药营销方式也发生了由计划产销到根据市场需求产销的根本性改变。然而,大多数企业尚处于市场营销活动无战略阶段,或者仅仅局限于广告策划和促销策划,没有一套系统的市场营销战略。

首先,由于我们的新药创新能力弱,使大部分企业依靠仿制开发新产品,加以新药审批制度中存在的漏洞造成了新药开发中的“高水平重复”现象,同一个产品最多有上百家企业生产销售,这是目前市场混乱恶性竞争的重要原因。第二,渠道建设混乱。当前我国大部分医药企业还在应用依靠广告建网络、不规范的买断经营,这些方式虽然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在当前经济现状下已逐渐暴露出其自身的弊端。不规范的买断经营给企业造成大量的应收账款、使企业造成不该有的市场空白等等。第三,营销手段简单且不规范,靠大做广告甚至是高额回扣促销等营销方法打市场。广告的“恶补”造成很多企业的知名度与美誉度反向移动。国家对药品广告的规范性措施的出台进一步限制了广告的,其对医药市场的影响将大大降低。带金促销不仅违反了法律法规而且严重降低了医学及药业的社会信誉度,给相关行业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总之,没有必要的市场调研、缺乏创新的产品、没有正规的品牌宣传、混乱的销售通路管理,因此可以说当前相当厂商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医药营销战略。

2.营销渠道狭窄

国际营销渠道主要由国内中间商和国外中间商构成,生产企业可根据国外市场情况来选择长渠道还是短渠道、直接渠道还是间接渠道,但传统的贸易体制使得我国制药企业难以对渠道(国内外中间商)进行评价、选择、调整和管理。药品生产企业的国际市场信息除了靠分销渠道反馈和政府信息部门提供,更多地是靠自身的调研机构或委托目标市场国的调研机构。多年来由于我国制药企业对市场营销的忽视及误解,因而对市场信息在现代市场营销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普遍认识不足,更不用说国际市场信息。我国绝大多数制药企业没有设立专门的市场调研机构,按理来讲,企业的销售部门应该通过其销售网来获取市场信息,事实上并不完全如此,即使是销售部门,也只是从事销售业务,主要是完成预定的销售额指标。相当部分药品生产企业的决策者仍习惯于凭经验和感觉办事,常常因判断失误导致营销失败。这类事情在国内时有发生,在国际营销中更是不胜枚举。市场调研已成为国外大型跨国制药公司一种不可缺少的有效竞争武器,他们不仅委托市场调研公司负责调查,自设市场调研机构体制和运作机制也十分完善。我国制药企业在对国际市场及营销环境不甚了解的情况下,更应该重视和加强市场调研工作,这是打开国际市场的一把“金钥匙”。

3.物流服务和管理

物流服务和管理包括几方面:即物流管理、销售服务、营销制度和内部管理。现代的市场竞争已经不只限于市场开发方面的竞争,也体现在物流快捷和售后服务完善等方面。物流管理就是在客户需求时如何快捷安全的将商品送到客户手中,这需要企业在内部机制和网络等方面完善,以满足客户的需求。

售后服务的完善是稳固客户的法宝,这需要营销员及时了解客户是否需要企业配合做什么工作,提供充足的资料准备客户随时的需求,营销经理也要进行定期的拜访,进一步加强相互之间的业务联系。

营销制度必须适应市场发展规律,能更好地开发和操作市场;内部管理要完善、顺畅和严格,以便保障市场开发成果。这两个方面的好坏决定了企业能否持续稳定的发展,也是企业留住优秀营销人才的关键。

篇9

【关键词】铁路运输;整车物流;发展模式

经济建设的发展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人居汽车拥有比率也随之上升。我国的汽车生产数量庞大,已经超过了日本,成为汽车大国之一。所以,要想利用好良好的市场动力,就需要及时解决整车物流发展中的问题,优化其发展模式。

1国内外基于铁路运输的整车物流发展模式的现状分析

1.1国内的整车物流发展模式现状分析

由于国内的汽车行业起步晚,在时间上就已经落后一些国家。因此,我国相比一些工业经济较发达的国家,我国整个汽车物流发展的水平较低,并且很少以铁路运输为基础,而是采用公路物流为主,导致花费的成本较高,除此之外,运输的效率也不高。最终导致了整个整车物流的整合度不高,反复进行再建设。而且,通过空中运输、公路运输以及铁路运输的运输数量调查结果表明,我国现在的整车物流发展模式仍旧是以公路运输为重心,然后才是铁路运输。

1.2国外的整车物流发展模式现状分析

国外的汽车行业主要以垄断的形式展现出来,有几家汽车巨头公司控制了整个汽车物流行业。他们所提供的物流服务质量高,展现出的特点则是高效率、服务多样化以及专业化。除此之外,不少企业为了减少和控制成本,采用了服务外包的形式。降低空中和公路物流比例的主要方法之一是提高铁路运输的利用率。例如,在美国的物流市场中,有名的通用公司以及福特公司,他们都是以铁路运输为基础,和铁路运输公司合作,不仅降低了成本和提高了运输效率,还促进了双层火车铁路的建设,发挥以铁路运输为基础的整车物流的优势。

2我国汽车物流发展中的问题

许多经营汽车运输的公司,往往将“物流”局限于货物的移动和运输上。较为传统和落后的经营观念,加上不少第三方物流企业是由汽车生产企业出资创立的,他们仅仅负责的是自身公司或者企业的品牌,在运营的整合力上较差,难以对网络资源进行整理和整合,难以发挥规模效应,物流运输成本也是居高不下。这也就是我国汽车物流发展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而在欧美一些较为发达的国家,他们的物流成本基本都是控制在整个销售额的百分之八左右,而我国则是在百分之十五左右,基本上是他们的一倍。除此之外,我国汽车物流发展中还面临着其他问题,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①国内基础设施的建设没有统一的标准;②企业没有充足的市场信息资源。这就导致了企业的分支公司和制造厂进行盲目的投资,在没有充足市场信息的条件下,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不断进行再建设;③信息化程度低。在软件和通讯技术方面,我国在汽车物流中的应用率很低,整车物流更多的是靠人工操作,机械化水平低,精准度也不高,经常会产生错误。软件和通讯技术的特点就是传输信息的速度快,信息化程度低产生的结果就是物流信息传递慢,管理起来也较为复杂;④对于整车物流的管理模式的理念认知有偏差。整车物流的提供商大都来自企业的分支公司,很难够直接和其他的整车物流公司进行合作,难以对于成本的控制、信息透明度的把控、运输过程中产生的货损和货缺这些问题进行准确的判断。

3对整车物流模式发展的分析

通过调查,得出我国的整车物流数据:到2017年年底,我国铁路的总营业路程达到了亚洲第一。尤其是东北经济区、中部五省经济区、长三角、长江沿岸经济区以及东南沿海经济区,对于汽车都有着日益增长的需求量。中部五省经济区中主要分布了整车的生产城市,整车城市圈有长三角、珠三角、东北以及川渝。但是在我国的西南地区和华南地区,由于经济水平发展程度不如一些沿海地区,或者在一些西北以及中部地区,偏僻地理位置的限制,整个铁路运输的基础建设发展和技术发展也较为落后,导致了汽车需求量和汽车的生产量不能够对等起来,缺乏技术的支持。通过上文对于我国物流发展模式的具体地区分析,本文将提出相应的基于铁路运输的整车物流发展模式:①建立铁路配送枢纽。在大型和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建立主要的铁路配送枢纽,在其他中小型或者地理位置较为偏远的城市建立次要铁路配送枢纽。将主要和次要铁路配送枢纽合作联系起来,再加上公路运输的配合,建立起整车物流发展网络;②降低物流的空载率。铁路运输的特点和优点是适应性强,能够运输多种货物,并且能够有效返程。通过这样的整车物流模式,就能够有效降低空车率,同时能够根据城市的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水平以及需求量,进行灵活的调整。由此,还需要完善物流装置和设备,才能够进一步有效控制住最终的物流成本。

4基于此发展模式上还需解决的问题

为了能够有效发展基于铁路运输的整车物流模式,还需要解决一些问题,主要总结为以下几点:①统一和标准化的运输容器;②组织培训,培养和强化工作人员的现代物流意识;③国家应该强化法律法规,加强对于整车物流业发展的保护;④引入软件和信息技术,构建信息系统和进行信息共享,拓宽信息资源的渠道;⑤加强整车物流行业和政府的合作交流。

5优化基于铁路运输的整车物流发展模式措施

根据上文对于现今整车物流发展模式的现状、国内外市场对比以及前景探索,接下来将提出相应的、优化该种发展模式的措施:

5.1提供“一条龙”式物流服务

传统的铁路运输物流采取的模式是站与站,但是面对多样的商品以及多样的服务需求,就不能够满足一些汽车主机厂需要全程“一条龙”的服务要求。而基于铁路运输的整车物流,主要就是面临汽车企业这一行业,由此要优化该种模式,首先需要采取的措施就是提供“一条龙”式物流服务,全程一体化的进行物流服务。具体的措施则是,签订合同之后,整个服务过程中包括了公路运输物流管理和铁路运输物流管理,并且针对运输期间的物流管理建立起信息交换平台,及时对物流信息进行更新,出现问题及时解决。

5.2打造企业形象,提高服务质量

铁路运输基础上的整车物流模式发展中遇到的主要困难就是不同端的配送。铁路运输在程序上,相对于公路运输更加复杂,需要进行两次的货物装卸,在装卸的过程中很容易造成货物的损坏,所以,要对货物的装卸环节进行严格把关,建立起严格的监测体制,提高服务质量。除此之外,还可以建立单独的配送部门,分工更加明确和清晰,提高运输速度,这也是提高整个服务质量的措施。并且还应该打造企业形象,树立良好的企业口碑,加快国际ISO9000行业标准的认证。

5.3重视市场营销,掌握和更新市场信息

由于我国基于铁路运输的整车物流模式起步晚,发展时间较短,要想融入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就需要重视市场的营销,提高整个行业在市场中的占有率,采用最新的市场物流概念,跟上市场的脚步。同时,建立信息平台,及时更新和掌握市场信息,了解客户的需求走向。还要加强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国外此发展模式相比我国发展更完善,还可以借鉴国外整车物流的管理和发展模式和机制,再根据自身所处的市场情况进行调整。

6结语

本文对于基于铁路运输的整车物流发展模式进行了分析,探讨了现状、问题以及发展趋势,由此可见优化该发展模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对于社会资源的节约,社会服务质量的提高,优化市场结构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魏伟.我国汽车业整车物流的分析[J].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2006(09).

[2]鲁楠.我国汽车物流业发展趋势分析[J].商业时代,2009(30).

篇10

关键词:农产品网络营销 电子商务

随着网络和通讯技术不断提高, 互联网络迅速向商业化、社会化发展, 从事网络商贸活动已成为潮流,迎来了全球电子商务时代。而我国农产品市场大多数却处于初级现货市场阶段,农产品营销的渠道和时机不够畅通。其次,农产品市场信息服务差,信息的传递效率和共享度低,对信息的搜集、加工、处理、能力低下,容易造成信息的扭曲和失真。特别是近年来,人们对农产品的需求呈现出大量化、多样化、优质化和动态化的趋势,这与我国目前农产品生产规模小,生产有季节性、区域性、分散性等特点产生必然的供求矛盾。传统农产品营销管理体制越来越难以适应新的市场发展形势,农产品营销管理必须有效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手段,才能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敏锐地捕捉到消费者的需求信息,以恰当的方式为消费者提供合适的农产品,在满足农产品消费者需求的同时实现自身的发展。

一、农产品网络营销及其发展必然性

农产品网络营销是指在农产品销售过程中全面导入电子商务系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需求、价格等与收集,以网络为媒介,依托农产品生产基地与物流配送系统,为地方农产品提高品牌形象、增进顾客关系、改善顾客服务、开拓网上销售渠道并最终扩大销售。

(一)有利于获取市场信息,扩大市场时空范围

农业是季节性、时效性较强的行业,农产品市场的货源随农业生产季节而变动,特别是一些鲜活农产品,出现卖难现象,阶段性买方市场明显,许多地区存在着产量大与市场狭窄的尖锐矛盾。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而信息不灵、渠道不宽、流通不畅是主要原因。农产品产业开展网络营销可以扩大市场时空范围,打破传统营销活动的地域局限,使农民不再只为一个地区或一群人而生产,而使农产品销售成为一种全球性活动,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信息互动,每一个网民都可以成为目标顾客,扩大农产品市场空间。

(二)有利于分析市场需求,决定生产方向,化解交易风险

农产品生产周期长,但是农产品市场供求关系瞬息万变。传统农业下,农产品的品种、产量的决策具有一定的盲目性与滞后性。而因特网销售市场几乎是一个完全竞争市场,信息的实时性和买卖双方之间的透明性,大大降低了经济主体之间信息不对称的程度。农产品生产商和销售商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信息,如农产品的品种、价格等,同时也可以通互联网了解世界各地的市场信息和客户需求,根据市场信息和客户的需求情况来需生产,制定种植、生产加工、销售等计划,为解决供求矛盾提供了依据。

(三)有利于降低农产品市场交易成本

由于行业特性,农业信息具有分散性、复杂性、综合性的特点。基于网络信息和销售商品不需要投资大额的固定资产,可利用“信息高速公路”, 及时、准确、经济、全面地收集、相关信息,从而找准市场、降低成本、促使经济效益的提高。通过互联网,生产者能直接和消费者进行交流,自主地进行交易,可以减少中介环节及附加成本。此外,由于供求双方信息透明、实时和高度的互动性,使得农产品营销过程中信息搜寻、条件谈判(议价) 与监督交易实施等各方面成本显著降低。

(四)有利于打造农产品品牌

网络媒体的制作速度、覆盖能力、动感效果和宣传成本上均优于传统方式,尤其是网络环境下信息传递、沟通和利用网络展示商品形象的快捷都有利于产品品牌声誉的建立。

(五)有利于客户关系管理

互联网的出现和大规模应用,使经营管理模式开始了从以产品为核心向以客户为核心的重大转变。对现代农产品营销者来说,已有的顾客数据库加上顾客服务环节中形成的数据是取得卓越和高效顾客服务的关键资源。这些数据为有效的售前、售中和售后服务,高效地帮助每个顾客解决问题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援,并使农产品营销者能与其顾客建立一种特殊的关系纽带。

二、影响农产品网络营销的因素

(一)农村、农业网络基础设施薄弱

我国城乡之间的“信息不平等”和“数字鸿沟”非常明显,这几年农村的信息网络基础尽管有较大发展,但仍很薄弱,大多数农户甚至农业龙头企业在计算机和网络的配备水平上,跟农产品网络营销的顺畅实施有一定差距。

(二)信息化建设的专门人才和农业产业信息领头人队伍尚未形成

目前,农户信息意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不高,缺乏信息化建设的高级人才,农户的生活习惯、工作方式、价值观念未能跟上全球信息化发展的趋势,对电脑、高科技通讯、网络的应用也十分有限,真正懂信息、懂科技和高水平应用能力的人并不多。

(三)在网络营销领域人们存在安全性的质疑

一方面是技术安全质疑,如网上交易中的支付问题,有1/3 的企业对网上交易的安全性表示担心。同样,消费者也面临着网络欺诈的危险。另一方面是信用安全问题,目前我国的信用体系还不健全,在商品交易过程中假冒伪劣屡禁不止, 商业欺诈行为时有发生。这些也给农产品网络营销带来障碍。

(四)农产品标准化程度不高

研究表明,有标准规格、易配送、为消费者所熟知的产品,在网络进行宣传和销售的效果会更明显,但我国农业生产和农产品的标准化程度都不高,在品质、无公害、绿色化和品牌化方面有待提高。

(五)网络定单与产品配送问题

互联网在连接生产与消费方面有快捷、方便的优点,但在农产品网络营销中也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即受众在地域上的无边界性对产品配送带来了不便。一是农产品生产分散在千家万户,农业生产组织规模较小,不利于农产品的迅速集中;二是农产品大多具有生鲜的特点,尤其是鲜活农产品含水量高,保鲜期短,极易腐烂变质,因此对运输效率和流通保鲜条件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此外,在配送中不可避免地产生较多的附加成本,使得消费者既要承担产品本身的价格,还要支付一定数额的分摊费用,这可能使消费者丧失在网上购买的信心。

(六)农产品网络营销站点质量不高

目前国内农产品网络营销站点总体来看站点质量不高,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农业信息资源内容缺乏,重复信息较多,有用的、针对性较强的特色信息少,信息质量难以保证且时效性差,网站设计不够精细和规范,缺乏个性和专业特色。而网站的质量与提供的信息服务将直接影响到网站的声誉和访问量。

三、提高农产品网络营销的措施

(一)加强农业网络工程建设

这是一项浩大的工程。一方面,政府应该有所作为,为农民上网创造条件。农产品市场信息网络应视为公共产品,让用户免费入网。另一方面,作为农产品交易主体之一的农户,也应该积极参与网络建设。

(二)提高农户信息意识

进行网络化农产品营销, 提高农户信息意识和信息获取、分析和使用的能力尤为重要。针对这方面存在的问题,要积极采取有效的对策:一是积极开展网络信息知识的培训,采取网络信息科技入村教育、入户教育等形式,逐步在农户中形成信息第一位的意识,避免生产的盲目性。二是要尽快解决农村和农业生产、销售中关键信息技术队伍建设问题,培养高级农业信息化建设人才。

(三)加强网络信息市场的监督管理

对信息市场特别是网络信息市场的监督管理无疑是保障农户和农产品消费者权益的必要举措。国家要尽快制定和逐步完善对信息市场管理的相关法律规范, 坚决打击网络信息欺诈、诱骗等行为。

(四)加快制定鲜活农产品标准体系

加快制定鲜活农产品相关标准,推动绿色鲜活农产品认证、HACCP(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认证,促进标准化生产和实施品牌战略,主要品种逐步实现从鲜活农产品种植到包装的标准化,着力改善网络营销的环境。

(五)完善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

物流配送是网络营销的“后半截”, 直接联系着客户。它的效率高低和安全与否,关系到农产品网络营销的成败。当前农产品物流服务可考虑三种实现方式:由第三方物流公司完成。此外,物流配送还要重视农产品本身的特点,使用保鲜等新技术,对农产品妥善储运, 做到物流及时、顺畅,保证农产品新鲜上市。

(六)提高农产品网络营销站点质量

农业电子商务网站首先要及时更新信息,注重信息的增值服务,对信息进行深层次挖掘和加工;其次要不断提高网站制作水平,完善信息搜索功能,从而增加网站的吸引力;最后网站应该具有个性和行业特色。

四、实施农产品网络营销的策略

(一)农产品网络调研

网络调研主要是指在互联网上针对特定营销环境进行调查设计、收集资料和分析的活动。农民可以通过网络调研系统了解相关农产品的各地市场信息、供需情况、价格走势,以便于制定种植、生产加工、销售等计划。其次,通过网络市场调研系统可辨识潜在需求群体,通过顾客反馈信息了解其对农产品的满意程度、消费偏好、对新产品的反应等,与顾客建立起“一对一”的亲密关系。

(二)农产品网上直销

农产品网上直接销售的途径很多,既可以在自己的站点上直接销售,也可以加入电脑网络广场和虚拟电子商场,让顾客访问时在页面上任意挑选,当他决定购买时可以在线完成订购过程。

(三)农产品信息

在公众面前树立良好形象,为公众提品信息,既是传统营销同时也是网上营销的重要内容。农产品营销者可以将农产品信息和服务在公司页面上,以这种方式提供给客户;或者在重要会议、公众信息、政府和非盈利活动中广告赞助页面。例如:赞助运动会、赞助绿色和平运动等,赞助商在这些页面上通过一个超级链接指向自己的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农产品信息应该具有全面和实时的特点,信息不仅包括农产品的品种、数量、价格、规格、品质产地等信息,还应包括农民合作组织、农产品经纪人、农事企业和广大种养殖大户等的详细信息,而且保持实时更新,从而便于需求者获得农产品的供应信息和订购。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