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物循环利用范文

时间:2024-02-19 18:00:1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废物循环利用,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废物循环利用

篇1

关键词:固体废物;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V444.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V1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固体废物的产量也呈现不断增多的趋势,固体废物污染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性决不容忽视,它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活,严重影响环境和人体健康。从我国面临的经济高速增长、环境状况严峻、资源相对缺乏的形势出发,要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发展循环经济是重要的战略选择。以循环经济理念为指导,在固体废物的污染治理工作中实现固体废物的循环利用,提高固体废弃物资源化、能源化综合利用比例,能够有效解决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问题,并支持未来经济高速可持续发展。

2 固体废物的现状

我国固体废物的产量很大,而且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对物质生活需求的不断提高,固体废物的产量也呈现不断增多的趋势。据统计,2002 年我国工业固体废物的产量为9.5 亿t,2005 年为13.4亿t,而2007 年这一数字则变为17.6 亿t。由此可见,我国的固体废物产量正在逐年增加。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能力虽比以前有很大的提高,但由于生活垃圾产生量急剧增加,处理方式又大都采用卫生填埋,年复一年,土地资源不堪重负。农村固体废物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对农村固体废物的处理,大多数地区还没有提上日程。由于农业生产的集约化,畜禽粪便未经有效处理直接排入环境,严重污染空气和水体。农村的大量生活垃圾基本没有得到合理处置。面对这些日益严重的污染问题,应以循环经济理念为

指导,综合运用法律、经济和行政的手段,加大处理处置固体废物污染环境治理力度,使得固体废物污染的治理能够和经济建设同步,从而减少固体废物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3 循环经济在固体废物治理中的应用

循环经济是一种将经济体系与环境资源紧密结合的生态经济模式,它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的基础上,要求经济运行遵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的环境友好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循环经济主张“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的经济活动原则。固体废物循环利用是循环经济的一种具体体现形式,本质上也是一种生态经济,是按照生态规律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实现固体废物的生态化转向,可以有效地减少固体废物的产生量、排放量,使其成为一种原料资源从而创造新的经济价值。对于固体废物,可通过回收可再生资源、各行

业自行处理及垃圾综合利用来实现部分固体废弃物向有用资源的转化。

循环经济在粉煤灰治理中已得到了较成功的应用。我国燃烧用煤含灰分较高,所以排出的粉煤灰量很大,大量的粉煤灰如不加以处理,会产生扬尘,污

染大气,对人体健康危害很大。粉煤灰综合利用,其效益非常明显,每利用1 万t 粉煤灰,可为火力发电厂节约征地200 m2,减少灰场投资运行费2 万—8万元,节约运灰费2 万—5 万元。粉煤灰的利用主要是代替黏土制作水泥、制作墙体材料、充当筑路材料等。目前,哈尔滨市已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合作建立起东北三省首家粉煤灰综合利用试验基地。投产后,将以粉煤灰为主要原料,生产出可替代水泥的粉煤灰干拌砂浆、粉煤灰砂浆粉等绿色建筑材料。该基地首个示范项目是以50%以上的粉煤灰为原料,加入哈尔滨工业大学最新研制的一种可极大发挥粉煤灰潜在活力的激发剂,生产用于建筑工地砌筑、抹灰的粉煤灰干拌砂浆、粉煤灰砂浆粉和粉煤灰稠化剂。这些产品问世后,可实现建筑用砂浆集中生产和商

品化供应,并使市内建筑工地告别传统的现场拌制砂浆施工方式,避免破坏环境、浪费材料和工程质量不稳定等弊端。不仅使粉煤灰变废为宝、化害为利,还可减少因生产水泥造成的石灰石等自然资源的消耗,在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方面探索出一条新路。

目前,在一些行业中由于各种原因,循环经济在固体废物治理中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以葡萄酒酿造中产生的皮渣、酒泥沉淀等的处理为例,近几年来,随着国内葡萄酒市场呈现持续快速增长的势头,葡萄酒行业处于高速成长期,但副产固废也在逐年增加。2005 年,皮渣产量达11 250 t,葡萄子产量7 500 t,其中大多数的副产固废集中在葡萄酒规模化产地。葡萄酒生产过程中副产固废都能得到综合利用:葡萄子可以提取葡萄子油和原花青素;葡萄果梗和葡萄子壳中含有相当多的丹宁可以提纯得到丹宁;葡萄的皮渣还可生产活性炭,由此生产的活性炭质量高、无异味;葡萄酒糟、皮渣、葡萄子也可做饲料。到目前为止,我国对葡萄酒固废的利用率不是很高,生产高端产品的厂家更是少之又少。比如,我国目前葡萄子提取物厂家(包括拟建的厂家)只有近50 家,全国年产原花青素仅80 t 左右,国内外市场产品供不应求。针对国内外市场对从葡萄酒生产过

程中产生的副产物中提取高品位的具有医用和商业价值的高端产品需求紧俏、原料资源远远过剩的现状,应该在全国范围内特别是葡萄酒规模产地加强政府的引导和扶持,提供经济上的支持和技术上的帮助,建设综合利用这些葡萄酒副产固废的工厂,利用葡萄酒工业固废生产具有医用和商业价值的产品,以实现资源再利用。充分开发利用葡萄废弃物,既能够使葡萄资源全部得到循环利用,也不会造成环境污染,从而实现葡萄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此外还要加强固体废物资源化再循环技术的开发研究,以实现资源能源的双重回收。

4 固体废物循环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固体废物种类较多,在目前情况下,还不能全面控制、处理和利用所有的废物。我国固体废物循环利用亟待解决如下几个问题。

4.1 资源回收率低

在固废的循环利用中,不少问题仍然十分突出,比如固体废物的分类回收体系和分类回收机制尚未建立和完善,很多可以循环利用的固体废物没有得到充分回收和利用,一些不易回收利用的再生资源丢弃现象严重,资源的回收多为低级的材料回收,如废纸、废玻璃、废钢铁等。

4.2 经济上受到制约

虽然实施循环经济在理论上会带来长远的和宏观上的经济效益增长,但在近期必然要求环境保护方面增大投入。以垃圾处理为例,非循环的填埋处理成本大大低于分类处理和购入焚烧设备进行处理的成本。成本的增大,对于我国经济发达地区一般是可以承受的,但对于欠发达地区却是难以承受的。我国最需要实施循环经济的地区,恰恰是那些经济欠发达、环保成本高、环保水平很低的地区,所以,国家在制订相关政策法规时,应在财政上适度倾斜。

4.3 技术工艺相对落后

对于一些行业,产品回收利用技术开发投入严重不足,技术与装备水平不高,如葡萄酒酿造中产生的葡萄果梗、葡萄子和皮渣等固废的回收产品大多数由规模较小的企业甚至是小作坊企业生产,由于回收工艺技术的制约,导致了回收再造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低,葡萄酒酿造中产生的固废利用率不高。

5 开展固体废物循环利用的建议

(1)加强政府的引导和扶持。加强政府的引导和扶持是对固体废弃物进行循环利用的必要条件。政府要转变职能,为发展循环经济做好指导和服务工作,在编制各类专项规划、区域规划以及城市规划时,都要考虑到固体废物循环利用工作,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推进循环经济中的作用,在固体废物循环利用上提供经济上支持和技术上的帮助。

(2)综合利用。综合利用是实现工业固体废物资源化和减量化,解决环境污染及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统一的最重要手段之一。在废物进

入环境之前,对其加以回收利用,可大大减轻后续处理处置的负荷。因此,在固体废物处理处置技术体系的建立过程中,应把综合利用技术放在首要位置。

(3)广泛开展循环利用的宣传教育。在组织开展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等一系列宣传活动中,把推动循环利用作为重要内容,进一步加大宣传教育力度,转变观念,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消费观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责任意识。

6 结语

固体废物是一种放错地方的资源,具有十分明显的循环经济价值,由于我国目前工业基础相对薄弱,现有的再生资源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且废旧物资的产量还在迅速增加,因此应借鉴发达国家工业固体废物循环利用的经验,结合我国现有情况,积极推行先进的工业固体废物处理技术,鼓励固体废物循环利用,减少固体废物的产生量和危害性,推进固体废物的无害化处置,促进循环经济发展,使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篇2

关键词: 电子废弃物; 再生利用; 政策; 绿色回收; 湿法化学

Abstract: In the present paper, the authors study the status of the importance of electronic waste disposal and treatment methods at home and abroad, analyze the efficiency and cost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various physical crushing methods, wet chemical processing methods of electronic waste as well as discuss the prospect of new methods for recycling electronic waste in the future. It is pointed out that recycling of electronic waste will provide a new "green" efficient way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ircular economy in China and in order to speed up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electronic waste disposal capacity, we must solve several key issues.

Key words: Electronic Waste; Regeneration and utilization; Physical crushing; Green recovery; Wet Chemical Processing.

目前,我资源消耗量庞大,每年可达100亿吨量级,占到全球总资源消耗量的30%以上,是美国4倍,名副其实的是全球第一“资源消耗超级大国”[1]。资源紧缺和环境污染已日益成为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健康稳定发展的瓶颈。这其中,尤其以爆发性增长的电子废弃物为环境污染物的典型代表。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给出的数据表明[2],全世界每年电子垃圾的产量大约是2000万顿-5000万吨,美国约占其中的30%、欧盟则约占其中的25%,且每年以3%-5%的速度迅猛增加。而目前我国每年报废的主要电子电器产品量也都超过两亿台,是世界第一大电子废弃物产生国。但相对报废电子产品的数量,合理再生利用的电子废弃物则仅仅只有1/10。在这种状况下,电子废弃物中包含的多种有害元素,如铅、砷、汞、镉、多溴联苯(PBB)、多溴二苯醚(PBDE)等有机污染物正在日益成为我国真正的环境杀手。

但从另一方面看,电子废弃物又可以说是“城市金矿”,它其中含有大量的贵金属(如稀土、金、铜、铁等)、塑料和玻璃等[3],经过无害化处理后,都可做成再生资源。一般来讲,1000kg原矿石里含有约5g黄金就可称为富矿,但在相同重量的电子废弃物,如电视机主板中,黄金的含量就在80克左右,而且还有铜等可再生金属,价值至少是富矿的16倍。再例如,废旧手机电池中Co的含量高达20%,对废旧手机电池的集中回收处理,就等于开采稀缺的钴精矿资源。而且,手机电路板中的含金量可达280g/t,含银量则为2000g/t,分别相当于原生矿床的60倍和13倍,对其回收利用,成本将大大低于从原矿石冶炼加工获得相应资源的成本,其中蕴含着巨大的经济价值。但目前,如何在废弃电子电器产品中高效提取稀贵金属和塑料等高附加值产品,同时又不对环境产生二次污染,是全世界电子废弃物处理领域的一大挑战[4]。

为此,我国从2009年起就在政策层面上对电子废弃物的回收处置进行了扶持。如当年制定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就明确指出,国家鼓励和支持电子废弃物产品的科学处理、技术研发及相关行业标准的制定等等;2012年,环保部等六部委又联合颁布《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基金征收使用管理办法》,标志着国家对电子废弃物处理企业开始实质性的资金支持;2013年,国务院又印发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明确了电子废弃物的重点处置领域,加快发展报废汽车和废旧电器破碎分选技术,提高稀贵金属分离提纯的效率,发展高效分拣塑料和混合废塑料的方法及装备。2016年11月,在国务院颁布的《“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中又指出,加快“城市矿产”开发和废弃物的再利用,提升电子废弃物产品、报废汽车的拆解技术和装备水平,促进废弃稀贵金属、塑料的二次加工利用规模化发展,完善再生资源利用基础设施建设等等。但尽管国家在电子废弃物产业政策、投资等方面的力度逐年加大,我国目前电子废弃物再生利用仍面临着许多挑战。

这主要是源于电子废弃物的回收处置具有非常强的专业性,需要大量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装备,低水平的处置电子废弃物容易对环境造成巨大的二次污染,给生态环境带来不可修复的影响。在这种背景下,各国科技界和工业界都对电子废弃物的资源化处理提出了极大的需求。目前国内外对电子废弃物处理方法大致可分为[5-11]:填埋法、热处理法、物理法、湿法、生物法和超临界水氧化法等等。其中,湿法中的氰化法可实现经济化和工业化,但达不到绿色化要求,脲硫法、多硫化物法和碘化法虽可以实现绿色化和工业化,但经济效益过低,生产成本较高,而超临界水氧化法和生物法是一种极高的绿色标准,其投入的经济成本高、生产周期长,也难以实现工业化生产。因此,同时具备经济化、工业化和绿色化的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工艺仍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目前,我国在电子废弃物循环利用产业技术、装备上还与国外存在较大的差距,体现在回收效率低,资源化水平差,专门人才缺失,大量企业普遍小而散,而且采用的还是传统垃圾处理模式,工程化水平很低,相关大型装备完全依赖进口。

为了加快发展我国电子废弃物处置能力,我们必须要处理好几个关键技术问题:首先要建立完善的电子废弃物回收系统。改变以往仅仅依靠个体回收、生产商换购回收的回收模式。建立大型电子废弃物回收企业,利用高科技网络平台实现针对电子废弃物高效回收的模式。其次,要大力发展电子废弃物高效科学处理、深加工等工程科学和技术,不断提升子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产品附加值,提升其产业利润值。第三,解决电子废弃物的高效拆解和分类的关键技术,将人工智能技术引入电子废弃物拆分破碎领域,并开发出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自动化拆分新装备。第四,开发电子废弃物中金属与塑料、玻璃等材料的高效分离技术,如低温破碎分离技术,不断提高金属的回收利用率,并拓展塑料等高分子材料的综合应用领域。最后,要解决好电子废弃物再生利用成本高且易对环境二次污染的问题。我国现有的技术水平还不能对电子废弃物中的每一种物质都做到环保处理,往往会造成电子废弃物对环境的二次污染。因此,研究电子废弃物处置过程中的用水减量化技术,以及废水循环利用并达到零排放技术;研究电子废弃物处置后二次废渣综合利用技术;研究二次废气的达标排放等等技术显得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 刘波. 中国废弃电子电器回收技术的应用研究[D]. 北京工业大学, 2011.

[2] 方伟成, 杜欢政. 构建"个体回收者+公司+园区"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体系[J]. 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 2010, 03(5):19-21.

[3] 曾志伟, 胡明哲, 龙江莉. 六盘水市电子废物回收与再生利用对策研究[J]. 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 2016, 28(3):16-19.

[4] Jr D L S, Daley J C, Stephens R L. Processing of Televisions by Mechanical Separation Techniques Implications for Future Work in Product Design and Recycling[M]// Recycling of Metals and Engineered Materials. John Wiley & Sons, Inc. 2013:47-59.

[5] 王红梅, 于云江, 刘茜. 国外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系统及相关法律法规建设对中国的启示[J]. 环境科学与管理, 2010, 35(9):1-5.

[6] 王占华, 周兵. 适合我国的电子废物回收模式[J]. 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 2010, 3(4):20-23.

[7] 周全法. 国内外电子废弃物处置现状与发展趋势[J]. 江苏理工学院学报, 2006, 12(2):4-9.

[8] 郭学益, 田庆华. 有色金属资源循环[C] 中国有色金属学会学术年会. 2005.

[9] Boghe D. Electronic Scrap: A Growing Resource [J]. Precious Metals, 2001, 7: 21-24.

[10] Rnss. Ready for Recycling[J]. Electronic Business, 1997, 26(12): 108-115.

篇3

关键词:循环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生物质能源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农林种植业废弃物包括农业产生的秸秆,经济作物生产和利用利用过程产生的固废;林业产生的树叶、树枝、树头等等,如处理不当本来的“资源”变为“污染源”,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农林种植业固体废弃物产生和处理现状问题

湛江市地处热带、亚热带地区,人口密集,农林种植业规模化发展迅速,每年生产大量农作物秆秸和林业产生的树叶、树枝、树头等农林种植业废弃物,随着农林种植业的发展以及农业生产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原来用作燃料和肥料的农业废弃物的利用越来越少,农业废弃物越来越多。目前农作物秸秆或加工利用后固体废物以及林业产生的树叶、树枝、树头等有60%未被有效利用,随处堆放或就地焚烧,不仅浪费资源,还严重污染了环境。

农林种植业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农作物秆秸和林业产生的树叶、树枝、树头等农林种植业废弃物含有大量的有机物,据测定,很多农作物的副产品的化学能不亚于其主产品。因此,农林种植业废弃物利用蕴藏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农业废弃物是数量巨大的可再生资源,发展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装备,科学开发利用农业废弃物,生物质资源开发利用,将废弃秸秆等变废为宝,成为生产资源,既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改善生态环境、发展循环农业经济、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循环再生”是农业废弃物利用的必然选择

3.1 循环农业在我国生态农业建设中的需求。农业发展方式的改革与升级已成为必然。循环农业广泛吸收国内外可持续农业的成功经验,把农业经济活动与自然生态循环融为一体,注重农业清洁生产和废弃物综合利用,通过物质能量的多级循环利用达到节约资源与减轻污染的目的,促使农业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逐渐向良性循环方向转变,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3.2循环农业技术已日臻成熟。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技术就是通过物质能量的多级循环利用达到节约资源与减轻污染的目的,促使农业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逐渐向良性循环方向转变。由于农业生产方式与生产环境的改善,农业成本大幅度下降而生产力显著提高,农民收入稳步增长,同时农村剩余劳动力得以充分利用。由此可以看出,废弃物循环利用技术是一种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的新型农业技术,有利于解决目前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中出现的诸多问题,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我市文明生态村建设的必然选择。例如本地区主要经济农作物甘蔗的生产及其废物综合利用模式及经济林桉树的固体废物的利用模式。

发展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模式

抓好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应主要从农林种植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来发展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装备。现代能源化、资源化利用模式

(1)生物质能源利用已成为我国解决能源短缺问题的重要举措之一。而随着生物质能源利用技术装备的发展,秸秆发电技术装备也日趋成熟,积极引导生物质发电企业发展,提高农林种植业固体废弃物利用率。湛江市遂溪县于2011年底建成了生物质发电项目,主要收集整个湛江及周边地区农林种植业固体废弃物加以发电利用。同时,农作物固体废弃物经破碎后发展沼气技术,积极研发与示范推广农村沼气利用模式。

(2)利用微生物以纤维素为基质生产单细胞蛋白质是当今利用纤维素的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利用农业废弃物栽培食用菌,可改变资源浪费型传统农业,实现“点草成金、化害为利、变废为宝、无废生产”,是农业废弃物的综合开发利用一条最为有效、持久的捷径。沼气在我国的推广和使用已经有了丰富的经验和技术。以食用菌工程技术、沼气工程技术为纽带,按照“循环再生”理论,连接种植业和养殖业,形成种植业-养殖业-食用菌—沼气—种植业循环链,是农业废弃资源多层次环保循环利用的有效途径。

总之,农林种植业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是发展循环农业,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运用可持续发展思想和循环经济理论与生态工程学的方法,提高农业综合利用率,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地方政府应当给予农民示范引导,并加大宣传力度与财政扶持力度,调整和优化农业生态系统内部结构和产业结构,提高农业系统物质能量的多级循环利用,严格控制外部有害物质的投入和农业废弃物的产生,最大程度地减轻环境污染,把农业生产经济活动真正纳入到农业生态系统循环中,实现生态的良性循环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参考文献

张颖,王晓辉.农业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任仲杰,顾孟迪.我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与循环经济[J].安徽农业科学,2005,33(11):2105-2106

篇4

关键词:园林绿化;废弃物利用;循环经济;探讨

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园林绿化工作能够从根本上提高城市发展的水平。园林绿化工作既要求从宏观上进行设计,又要求从微观上进行推进。园林绿化工作具有一定的优势,同时也会带来一些问题。城市园林绿化过程中对于废弃物的处理问题始终存在一定的矛盾,在推进园林绿化废弃物循环再利用的理念下,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和园林绿化事业要想获得可持续发展,就要求城市园林绿化废弃物的处理要符合经济发展的规律,也要符合园林管理的相关要求。园林绿化废弃物循环再利用思路的提出,能够从根本上促进绿化工作,从操作上减少了绿化带来的资源损害,也有利于突出园林绿化管理的重要作用。

1园林绿化废弃物循环再利用的重要价值

1.1有利于生态效益的提升

园林绿化工作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在城市园林绿化管理过程中,植物的补肥、施肥和土壤的整理都要求符合园林管理的要求。园林绿化工作对生态环境有一定的影响,园林绿化废弃物经过技术处理之后,可以重返大自然。园林绿化废弃物的重新利用能够使土壤结构更加丰富,也可以加强土壤微生物系统的生态平衡。将绿化废弃物重新投入到园林绿化的管理中,可以实现城市生态系统自我修复和良性循环的能力[1]。园林绿化本身就是为了生态发展服务,采用废弃物的循环再利用能够让生态效益逐步提高,园林绿化废弃物并非是有害的物质,经过科学处理之后重新投入到土壤结构中,以肥料的形式出现,就能够从根本上提高园林绿化物的养分,实现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整体水平提升。

1.2有利于提高园林绿化的经济效益

我国正处于经济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城市发展要求生态环境要达到一定的要求。每年政府对于城市园林绿化都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在园林绿化方面,要结合我国国情和当前社会发展的理念。自循环经济理念提出以后循环再利用产业开始了新的发展,绿化废弃物能够有效地提高园林绿化的经济效益,园林绿化废弃物再利用可以提高经济效益,使城市园林绿化工作减少一定的资金投入。在循环经济发展的理念下运用技术处理,使城市园林绿化废弃物能够为园林绿化工作提供一定的帮助,园林绿化工作才能够真正落到实处[2]。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步发展是新时期园林绿化工作的总体目标。

1.3有利于构建园林发展的可持续效果建设

美丽中国和倡导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重要思想。园林绿化废弃物循环再利用科学地解决了城市绿化垃圾的问题。在我国大力发展城市园林建设的过程中,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就要求循环再利用产业能够具有不竭的动力。绿化经济采用循环发展的战略模式,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的重要实践。城市园林绿化废弃物是实现园林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充分利用废弃物使废弃物发挥其优势化作用是新时期园林绿化建设的重要思想。

2园林绿化废弃物循环再利用的主要举措

2.1明确园林绿化废弃物的应用优势

在园林绿化废弃物的循环利用过程中,要提高认识,明确优势,确定研究推广重要价值。园林绿化物可以优化绿地生产生态结构,变废为宝,降低污染物的排放[3]。城市在垃圾处理压力下显示出生态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同步发展的状态,就要求城市园林绿化进行转型。例如150km2的园林绿化中就有20%的面积可以铺设有机覆盖物,在大力提高应用该项技术的认识上,学习借鉴国外的先进技术,加大城市绿化废弃物循环再利用的技术推广,使园林绿化废弃物更好地应用于农业林业和绿化事业,使城市的生态环境建设能够为百姓造福。绿化废弃物可以为制造有机肥提供原材料。园林绿化废弃物通常是树叶、枝干和植物的根茎等,这些废弃物经过机器粉碎自然堆置,在一定时间内进行发酵,混合物就变成了腐植质,这种有机肥解决了作物补肥的问题,也改良了土壤的结构和成分,这些养分可以重新投入到园林中,使园林的施肥效果明显。绿化废弃物来源造价低,这些废弃物进行发酵之后,能够为植物提供良好的有机肥资源,除此之外还可以运用工业处理方式,采用生物发酵和工业生产技术处理方式,实现工程化生产有机肥的处理,解决城市园林绿化废弃物处理难的问题。在制作肥料的过程中,城市绿化废弃物可以得到充分利用。

2.2突出园林绿化废弃物循环利用技术操作

我国在园林绿化工作中重视环保技术的推进,近年来园林绿化工作采用了国内国外的先进技术。充分利用科学技术能够使园林绿化废弃物的循环再利用上升到一个新的发展水平。在园林绿化废弃物的循环处理过程中,采用先进的技术能够从根本上提高生产效率,实现经济效益的不断提升。例如园林绿化废弃物可以压制板材或者生产原木浆纸。园林绿化物都是植物,这些废弃物在经过处理之后按照不同树种和规格进行分类,根据不同的材质运往不同的工厂[4]。有的直接制成板材,有的压成板材,对不成材的枝干可以用作造纸或者提取化学原料。园林废弃的树枝进行粉碎之后,经过高压处理可以成为原木浆纸,可以提高造纸的利用率。园林绿化废弃物实际上并非是真正的废弃物,在利用方面采取直接利用和间接利用的方式,都可以更好地发挥园林绿化物的作用。特别是在工艺生产中,园林绿化物往往可以制作出更多的物品,在进行分类处理中,就要求工厂能够对园林绿化物进行甄别,根据不同的材质进行不同的设计,使园林绿化物能够真正为社会生产和生活服务。。园林废弃物技术利用生物处理后可以进行食用菌培养,菌渣中含有大量的营养元素,可以作为堆肥的原料。

2.3建立健全基础保障性措施

园林绿化工作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对于绿化废弃物的循环再利用,要建立健全基础保障性措施才能够使纳入到系统化的构建中。相关部门要制定政策法规解决城市绿化费用问题。建立城市绿化废弃物的处理中心,在执行过程中要实现循环再利用,就要求相关部门要严格执行绿化废弃物的处理要求,建立城市绿化废弃物管理循环利用制度,将废弃物纳入到系统化管理中,形成产业链的高度覆盖,将技术推进和管理纳入到城市绿化规划环节中。施工管理的各个环节都要求符合绿化废弃物的要求,绿化物废弃物的应用要更加符合现实性要求,加大产业扶持力度。利用技术优势做好绿化废弃物的循环处理和应用。绿化废弃物的处理要依靠社会多方面的力量。例如公益机构的资金支持,政府政策的扶持和资金保障等。对园林项目予以支持,将绿化废弃物纳入到城市有机废弃物管理过程中,给予绿化部门政策补贴,保障经费应用到位,进行技术推广等[5]。系统性的工作要进行设备的研究和创新,企业科研院所以及高等院校对产品设计方面进行参与,逐步形成市场和技术共同参与的状态,使园林绿化废弃物产业能够在国家生态建设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篇5

PDCA循环又叫戴明环,是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首先提出的,它是全面质量管理所应遵循的科学程序,也是医院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之一[1]。全面质量管理活动的整个过程,就是计划的制订和组织实现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按照PDCA循环,不停顿地周而复始运转。PDCA循环是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我院在一次性医疗废物处置中通过运用PDCA循环管理给予规范化后,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计划阶段

1.1 发现问题

2005年底,市卫生局在对我院一次性医疗废品规范处理中,发现一次性输液皮条毁形不一致,有的剪,有的未剪,有的浸泡消毒,有的未浸泡消毒;盛装废物袋也不统一,有的用标准废物袋,有的为节省开支用使用过的普通塑料袋。使用过的针尖,有些科室因为用量少未做到日产日清,少量的一次性医疗废物混入生活垃圾中。

1.2 查找原因

① 医院管理者重视不够,认为医院工作主要是以医疗、护理工作为重点,以医疗质量、服务态度、医疗技术指标、经济指标为主。医疗废弃物的管理处置既耗资金又耗人力,不能给医院带来经济效益。因此,处置医疗废弃物工作管理单由后勤科负责。

② 医疗废弃物暂存地的工作人员以及后勤人员对规范处置医疗废弃物的知识欠缺,少部分医务人员对规范处置医疗废弃物的意义认识不足,忽视医疗废弃物的处置工作。

1.3 制订整改措施

①领导重视,完善制度,重新成立以院长负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相关科室负责的医疗废物管理领导小组。由感染科、护理部、医务科负责督查全院医疗废弃物管理处置工作,改变以往由后勤科单独负责的局面。详细制订医疗废弃物管理制度,明确岗位职责,做到全院各科有人负责,各科有人管理,实行定期与不定期检查,把医疗废弃物管理纳入每月综合考评,奖惩兑现,检查结果实行公示。

②处置规范,流程明确。全院各科严格执行《医疗废弃物管理办法》。生活垃圾使用黑色垃圾袋,医疗废弃物使用标有感染性、损伤性、病理性、药物性、化学性的黄色垃圾袋,并且将按5类分类盛装、收集。对未被病人血液、体液污染的输液器统一剪三段,对未被病人血液、体液污染的注射器统一将内蕊凹槽处折断,然后浸泡在含氯1000 mg/L的“84”消毒溶液中,时间不少于30 min捞起滤干,装入贴有绿色警示标签的双层塑料袋中,每天由主班护士下午4∶00负责收集。做到日产日清,每天下午后勤科由专职人员到各科回收。各科室负责人与后勤科专职人员交接签字,后勤科与清运人员交接签字,并且核对数量、严防流失。每周1次将医疗废物专车送往市政府指定的废物焚烧厂,并且填好废物转移单一式3份,留存3年。回收运送的器具每次均要规范消毒,回收的工作人员穿工作服、防渗漏围裙、袖套、胶鞋,戴手套、口罩、帽子。

2 执行阶段

将2006年1至6月份作为第1轮执行阶段,由各科主任根据上述规定在晨会上传达到每位员工,然后进行本科室一次性医疗废物规范处置的知识培训考试,处置程序在科室人员面前示范,一一过关,并且将一次性医疗废物规范处置的一系列制度与新规定书写成册,发给每位工作人员。每个科室备一份小册子,放在规定的位置,以保证新来的同志以及实习生、各科室休假回来的成员,均知晓一次性医疗废物规范处置新规定。并将上述规定,作各科室常规质控检查的项目之一。

3 检查阶段

①每日上午各临床科室科主任深入本科室检查一次性医疗废物处置分类是否正确,毁形是否规范,盛装垃圾袋是否标准,并且提问有关人员医疗废物处置各项制度新规定等,查看小册子是否人人均有,检查“84”消毒液浓度,并把检查结果上报给院内感染科。

②每日下午4∶00,后勤科科长查看各科室医疗废物袋是否规范,废物回收时将袋口是否封扎紧密,标签是否齐全,数量登记是否正确,回收人员着装是否规范,回收路径是否正确,查看生活垃圾是否混有一次性医疗垃圾。院内感染科每月抽查1次,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把检查结果作为该科当月质控检查得分之一。

4 处理阶段

在2006年1至6月份执行阶段,全体工作人员明确了一次性医疗废物分类,对未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皮条、注射器均规范毁形后浸泡消毒滤干,盛装在双层防渗漏的医用垃圾袋中。但仔细检查皮条消毒处理过程中发现,皮条投入消毒液前,未把皮条内液体滤干,这样直接影响桶内的消毒液浓度;另外皮条多时,未把皮条全部浸泡在消毒液中,这样达不到消毒效果。个别科室由于一次性医疗废物用量少,为节约废物袋,未做到日产日清。门诊输液室人多时,输液后,护理人员嘱病人自己用棉签按压静脉穿刺点,病人按压完毕,随手把沾有少量血液的棉签随手丢在生活垃圾中。

针对上述情况,制定下列措施:①在输液皮条消毒时,先把皮条内少量余液滴干再毁形,然后放入消毒液中,如果量多时,另加一只消毒桶,必须把皮条全部浸没在消毒液中。②针对用量少的科室制作相应小的垃圾袋发放,一定要日产日清,防止科内污染。③嘱病人输液完毕,按压用的棉签交当班护士回收。

2006年7至12月份作为第2轮执行阶段,杜绝了以上情况,但出现了浪费消毒液的事情,有些科室不管皮条多少,泡了一大桶消毒液。

针对上述情况,每只消毒大桶内贴上浸泡10根、20根等所需相应消毒液量的标记,用多少配多少,以免浪费消毒液。

2007年以来,继续对一次性医疗废物规范处置进行检查督导,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年终市卫生局、省环保局联合抽查中均取得满意效果。4个时段抽查结果见表1。

表1联合检查结果(%)

2006以来,运用PDCA循环管理,通过周密制订计划,认真实施检查和处理,形成环环相扣。在不断循环往复中,每次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促进一次性医疗废物处置质量逐步提高。由于2年来对此项工作常抓不懈,给全体员工影响深刻,取得满意效果。

5 参考文献

篇6

        1.法律措施

    德国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发展循环经济,并制定出相关法律的国家.上个世纪70年代,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导致垃圾的大量排放,使垃圾的处理问题日益突出.1972年,德国联邦政府颁布了《联邦废物管理法》,将各种废物的收集和处置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该项法律的颁布改变了西德人的生活习惯,一般生活垃圾,塑料容器以及纸类等开始被分门别类地回收。随着西德公众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1986年联邦政府制定了“避免产生废物、废物再利用及安全处理原则”,并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对废物的认识从“怎样处理”上升到了“怎样避免产生”的高度。德国循环经济理念的导人体现在1991年颁布的包装废物管理条例》中,该条例根据“污染者负担原则”,明确了商品生产和流通业对包装废物回收和循环利用的义务。

1992年德国通过了(限制废车条例》,规定汽车制造商有义务回收废旧车;1994年颁布了(循环经济与废物清除法》,后经过数次修改,于1996年10月以((循环经济·废物管理法》正式生效。该法使世界环境保护运动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即由过去的末端治理转向全过程控制;提出“本法律的目的是促进循环经济,保护自然资源,确保废物按有利于环境的方式进行清除”;确立了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要求,即任何生产过程首先要尽量避免或减少废物的产生,对于无法避免而产生的废物,包括生活垃圾和废纸、旧电池、旧汽车等,要求尽量采取循环利用的措施,以减少资源消耗和污染;规定了产品制造者在产品生命周期管理过程中的责任,对于某些特定的产品,只有明确了回收的可能性后,才允许投放市场。

    日本是循环经济立法最全面的国家,也是国际上较早建立循环经济法律体系的发达国家之一。其所有的相关法律文件,集中体现为“三个要素、一个目标”,即减少废物,旧物品再使用,资源再利用,最终实现资源循环型社会的目标。日本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比较健全,可以分成三个层面,基础层面是《推进形成循环型社会基本法》;第二层面是《废物处理法》和《资源有效利用促进法》这两部综合性法律;第三层面是(《容器包装再利用法》、((家用电器再利用法》、建筑材料循环利用法》、食品循环再利用法》及((绿色采购法》五部专业性法规。1991年制订的资源有效利用促进法》完善了汽车及家电循环利用的判定标准以及事先评估、信息交流等体系。1993年颁布的环境基本法》中增加了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循环利用等内容,并将此作为国民的义务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

1994年政府又根据该基本法制定了(环境基本计划》,决定将建设循环型社会作为环境政策的长期目标之一来实施,并把实现低环境负荷的可持续发展经济社会体系作为目标。日本把2000年定义为“循环型社会元年”,不仅新制订了基于“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的《推进形成循环型社会基本法》、((建筑材料循环利用法》、《食品循环再利用法》、《绿色采购法》,还修订了《再生资源利用促进法))并更名为《资源有效利用促进法》I修订了1970年制定的(《废物处理法》,加强了控制废物产生和不正当处理的措施.?,002年制定了《汽车循环利用法》,在此基础上,又于2003年3月制定了建设循环型社会的长期指导方针《推进形成循环型社会基本计划》。

        2.}济指施

    税收创度。日本的“再循环利用设备特别补偿办法”规定:对废纸和废饮料瓶类制品再商品化设备制造业、生态水泥制造设备、废家电再生处理设备除按一般规定给予退税之外,还按商品价格的25%进行特别退税。对废塑料制品再商品化设备制造业、建筑废物再生处理装置、废木材破碎及再生处理装置,除按一般规定给予退税之外,还按商品价格的14%进行特别退税。美国亚利桑纳州规定,企业分期付款购买再生资源及环保设施可减税(销售税)10%;在美国康奈狄克州,再生资源加工利用企业除可获得低息风险资本小额商业贷款以外,州级企业所得税、设备销售税及财产税也可相应减免.荷兰政府的目标是在10年内把全国废物产生量减少90%,其措施除了提高公民的环境意识外,对产生废物的人和企业都要征税,采用清洁生产或建立污染控制设备的企业,其投资可按1年折旧(通常折旧期限为10年).丹麦率先实行了“绿色税”制度,对生产原材料征收材料税以促进少用原生材料、多利用再生资源。德国已经开始征收生态税,对除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以外的能源都要征收生态税,间接产品也不例外,例如1升汽油的价格为1.7马克,再加6芬尼的生态税。

    共瓜侧度。美国于1995年设立了“总统绿色化学挑战奖”,对那些把绿色化学原理与化学品的设计、制造、使用相结合的突出化学技术进行奖励,充分体现了美国对环境保护方面创新性工业研究成果的重视。日本的许多城市实行了资源回收奖励制度,对社区、学校集体回收旧报纸、旧包装箱的行为给予一定的奖励,以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回收可再利用的资源。近年来,欧洲不少城市采取了付费交投包装废物的办法,这是按照“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办事,受环境意识和经济利益的双重驱使,许多消费者乐于这样做。

篇7

        1.法律措施

    德国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发展循环经济,并制定出相关法律的国家.上个世纪70年代,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导致垃圾的大量排放,使垃圾的处理问题日益突出.1972年,德国联邦政府颁布了《联邦废物管理法》,将各种废物的收集和处置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该项法律的颁布改变了西德人的生活习惯,一般生活垃圾,塑料容器以及纸类等开始被分门别类地回收。随着西德公众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1986年联邦政府制定了“避免产生废物、废物再利用及安全处理原则”,并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对废物的认识从“怎样处理”上升到了“怎样避免产生”的高度。德国循环经济理念的导人体现在1991年颁布的包装废物管理条例》中,该条例根据“污染者负担原则”,明确了商品生产和流通业对包装废物回收和循环利用的义务。

1992年德国通过了(限制废车条例》,规定汽车制造商有义务回收废旧车;1994年颁布了(循环经济与废物清除法》,后经过数次修改,于1996年10月以((循环经济·废物管理法》正式生效。该法使世界环境保护运动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即由过去的末端治理转向全过程控制;提出“本法律的目的是促进循环经济,保护自然资源,确保废物按有利于环境的方式进行清除”;确立了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要求,即任何生产过程首先要尽量避免或减少废物的产生,对于无法避免而产生的废物,包括生活垃圾和废纸、旧电池、旧汽车等,要求尽量采取循环利用的措施,以减少资源消耗和污染;规定了产品制造者在产品生命周期管理过程中的责任,对于某些特定的产品,只有明确了回收的可能性后,才允许投放市场。

    日本是循环经济立法最全面的国家,也是国际上较早建立循环经济法律体系的发达国家之一。其所有的相关法律文件,集中体现为“三个要素、一个目标”,即减少废物,旧物品再使用,资源再利用,最终实现资源循环型社会的目标。日本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比较健全,可以分成三个层面,基础层面是《推进形成循环型社会基本法》;第二层面是《废物处理法》和《资源有效利用促进法》这两部综合性法律;第三层面是(《容器包装再利用法》、((家用电器再利用法》、建筑材料循环利用法》、食品循环再利用法》及((绿色采购法》五部专业性法规。1991年制订的资源有效利用促进法》完善了汽车及家电循环利用的判定标准以及事先评估、信息交流等体系。1993年颁布的环境基本法》中增加了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循环利用等内容,并将此作为国民的义务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

1994年政府又根据该基本法制定了(环境基本计划》,决定将建设循环型社会作为环境政策的长期目标之一来实施,并把实现低环境负荷的可持续发展经济社会体系作为目标。日本把2000年定义为“循环型社会元年”,不仅新制订了基于“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的《推进形成循环型社会基本法》、((建筑材料循环利用法》、《食品循环再利用法》、《绿色采购法》,还修订了《再生资源利用促进法))并更名为《资源有效利用促进法》i修订了1970年制定的(《废物处理法》,加强了控制废物产生和不正当处理的措施.?,002年制定了《汽车循环利用法》,在此基础上,又于2003年3月制定了建设循环型社会的长期指导方针《推进形成循环型社会基本计划》。

        2.}济指施

    税收创度。日本的“再循环利用设备特别补偿办法”规定:对废纸和废饮料瓶类制品再商品化设备制造业、生态水泥制造设备、废家电再生处理设备除按一般规定给予退税之外,还按商品价格的25%进行特别退税。对废塑料制品再商品化设备制造业、建筑废物再生处理装置、废木材破碎及再生处理装置,除按一般规定给予退税之外,还按商品价格的14%进行特别退税。美国亚利桑纳州规定,企业分期付款购买再生资源及环保设施可减税(销售税)10%;在美国康奈狄克州,再生资源加工利用企业除可获得低息风险资本小额商业贷款以外,州级企业所得税、设备销售税及财产税也可相应减免.荷兰政府的目标是在10年内把全国废物产生量减少90%,其措施除了提高公民的环境意识外,对产生废物的人和企业都要征税,采用清洁生产或建立污染控制设备的企业,其投资可按1年折旧(通常折旧期限为10年).丹麦率先实行了“绿色税”制度,对生产原材料征收材料税以促进少用原生材料、多利用再生资源。德国已经开始征收生态税,对除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以外的能源都要征收生态税,间接产品也不例外,例如1升汽油的价格为1.7马克,再加6芬尼的生态税。

    共瓜侧度。美国于1995年设立了“总统绿色化学挑战奖”,对那些把绿色化学原理与化学品的设计、制造、使用相结合的突出化学技术进行奖励,充分体现了美国对环境保护方面创新性工业研究成果的重视。日本的许多城市实行了资源回收奖励制度,对社区、学校集体回收旧报纸、旧包装箱的行为给予一定的奖励,以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回收可再利用的资源。近年来,欧洲不少城市采取了付费交投包装废物的办法,这是按照“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办事,受环境意识和经济利益的双重驱使,许多消费者乐于这样做。

    绿色采劝翻度。日本的《绿色采购法》规定,国家机关必须率先采购环境负荷小的产品。其目的是通过不断扩大对环保产品的需求来提高资源再生产品企业的知名度,以促进企业扩大生产量,降低成本、降低价格、最终形成资源再生产品的良性循环。现在日本各行政机关纷纷制定了绿色采购方针,有166种物品被定为政府优先选择购买物品,其中以100%废纸为原料、白色度不足70%的复印纸被定为最优先购买物品,到2001年,政府特定购买物品的采购比例已达到了92.6%。美国各州也陆续制定了再生资源产品政府优先购买的有关政策法规,通过行政干预各级政府的购买行为,促进政府优先采购再生资源产品,同时规定审计机关有权对政府各部门购买再生产品情况进行检查,对未能按规定购买的行为将处以罚金。

转贴于中国

  收费侧度。日本颁布的《家用电器再利用法》规定,制造商和进口商对制造、进口的家用电器有回收、再商品化的义务,并规定了4种废旧家电的处理费,其中每台电冰箱为4600日元,每台空调器为3500日元,每台洗衣机为2400日元。生活垃圾收费是减少城市生活垃圾数量的最有效措施之一,对每袋生活垃圾的收费增加1.5美元,城市垃圾总量可减少18%.现在,日本的3250个市、区、村中收取生活垃圾处理费的为2535个,收取工业废物处理费的为2833个,有效改善了日本的生产和生活环境。中国

 德国的《包装废物管理条例》颁布以后,从1991年到1995年,制造商们为了减少处理包装废物所付的费用,纷纷将包装减少到最低限度,全国包装废物的总产生量减少了12%0 1991年,德国成立了进行资源回收和循环利用的dsd有限责任公司,该公司在1997年的包装废物回收率为89%,循环利用率高达86%。相当于从每一个德国公民手中回收废物73.7公斤。循环经济使德国在gdp增长两倍的情况下,主要污染物排放减少了近75%0

        3.教育措施

    教育措施主要包括理念的确立、研究人员的培养、各类人群的教育等。生态环境理念的确立和带有创新意识的专业人才培养是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近几年来,日本政府积极开展对基础研究人员的培养和教育,促成各学术团体和研究型机构业务的开展,并从科学技术研究基金中拨出专项基金鼓励科研机构进行废物处理及3r化应用技术的开发研究。

    各类人群的宣传教育重点是充分发挥社团法人机构和非政府组织的作用,通过广泛的宜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参与的积极性和生态环境意识,改变传统的消费观念,推动绿色消费的进行。从20世纪60年代的环境运动到21世纪的循环经济,世界上的环境与发展政策已经经历了三个历祖第一是以政府命令为主导,通过行政手段的方式来实现污染控制;第二是基于市场手段的经济刺激作用,注重发挥企业的主观能动性和技术创造力来实现废物的处惫第三是在进一步完善政府和企业作用的基础上要求实行信息公开,其实质是实现了公众监督和全社会共同努力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生态文明思想。

    日本特别注重公众的参与。1998年笔者曾在大宫市参加过一次由非政府组织发起,东京大学小林教授做的市民环境家计薄讲座。讲座强调了家庭参与环境保护和资源再利用禽要做到的几个方面:有计划的购买食品,在食品有效期内用完,适量烹饪,不剩饭。自备购物袋,利用简易包装,购买简易包装产品;协助地方公共团体和商店、回收团体进行资源性废物的分类回收,争取每人每天从家庭排放的垃圾且比上一年度减少15%。名古屋市的非政府组织还发动市民开展义务收集公共垃圾活动,并发放介绍垃圾分类处理和再生利用的宣传小册子,鼓励市民积极参与废旧资源回收和垃圾减量工作。

   加拿大蒙特利尔市特别注重将正确处理垃圾的知识纳人各级学校教育中,从学生抓起,让每个人从小就充分意识到正确处理垃圾的重要性。作为一个移民城市,蒙特利尔市特别注意制作多国文字并适应不同阶层人员的宣传材料。所制作的宣传品既有趣味性,又有持久性,宣传品的载体形式多样,使人每天看得见记得住。

        4.技术措施

    循环经济主要是通过采用高新技术引导各行业推广3r技术、清洁生产和废物资源化。日本北九州市的生态型城市建设所取得的显著效果得益于3r化新技术的不断发展,短短的二十几年时间,通过高新技术引导产业结构的调整,实施清洁生产运动,在经济活动的源头就注意节约资源和减少污染,从而更有效地实现了经济利润和环境改善的双重目标。企业进行清洁生产四年后不仅减少了84%的污染物排放,还取得了2125亿日元的经济效益。现在北九州市不仅摘掉了闻名于世的重污染工业区的帽子,而且城市的工业生产总值增长了6倍。

    日本东京电力株式会社和财团法人千叶县都市公社联合在千叶县的幕张新都心高新技术开发区投资约69亿日元,建成了地表水水源热泵中央空调系统并于1990年4月开始投人使用。该技术利用污水处理厂排水水温夏季约为2 5 0c、冬季约为17℃且比较稳定的特点,将污水处理厂排水中蓄积的热能通过蓄热式热泵系统为49万平方米的区域提供了一个稳定的空调源。在每年提供1290亿大卡热量、取得显著经济效益的同时,减排了6800吨二氧化碳、2.9吨氮氧化物。作为一种高效节能、符合循环经济3r原则并能充分利用可再生资源的热泵空调技术在建设日本的循环型社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环境产业化”提供了一种新型的绿色高新技术支持。

        5.市场措施

    市场措施主要是通过健全可循环利用资源的交换、收集及回收利用市场来完成。日本的废物交换情报网络系统非常发达。在日本既有社团法人机构的“循环经济研究会”每周定期发表有关循环经济方面的信息,同时各地的有关部门也相继建立起废物交换情报网络系统,日本的各市区村几乎都有专门发行二手货信息的报纸及时向市民信息并组织旧货调剂交易,以利于市民进行资源循环再利用。这样的社会中介机构可以使市民、企业、政府形成一体,通过沟通信息、调剂余缺,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

    德国的dsd公司是由产品生产厂家、包装物生产厂家、商业企业以及垃圾回收部门联合组成的。政府除规定回收利用任务指标并对其进行法律监控外,其它方面均按市场机制进行。其本身不是一个垃圾处理企业而是一个组织机构,它把有委托回收包装废物意愿的企业组织成为网络,在需要回收的包装物上贴上绿色标签,然后进行回收处理。

篇8

构建循环经济已成为我国践行科学发展观,推进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举措,废弃物循环利用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虽然废弃物循环利用能减少废弃物弃置与增加资源供给的收益,但过程中需要投入资金、劳动力、资源等成本,其边际成本一般随着废弃物循环利用程度的提高而加大,因此废弃物的循环利用程度并不是越大越好,废弃物的过度循环利用可能导致社会整体福利水平的降低。因此,废弃物循环利用的适度水平成为需要研究的重要问题,本文以废纸为例探讨废弃物循环利用的适度水平。

随着森林资源日益减少,废纸循环利用开始得到世界范围内的普遍重视,废纸循环利用水平不断提高,如美国的废纸回收率从1990年的33.5%提高到了2008年的58.3%。我国的废纸循环利用水平也逐年提高,废纸回收率从1980年的16.4%提高到2008年的39.5%[1]。

废纸循环利用虽然可以减少废纸处置量和木材等自然资源消耗,但同时需要成本支出,例如废纸收运、分类、运输、利用过程中的资源消耗、劳动力和资本投入等。早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不少学者已对废纸循环利用的资源与环境净效益提出了质疑。奈杰尔等[2]认为,由于废纸回收、分类、利用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并且废纸循环利用也带来不可忽视的污染排放问题,综合来说废纸循环利用对环境的负面影响甚至大于原生纤维的利用。国际应用系统分析学会森林资源项目负责人斯特恩教授也指出,“废纸循环利用显然是有利的,但应该有一个限度”[3]。关于废纸循环利用的成本与效益,学术界已经进行了一些探索。芬恩韦登和艾克瓦尔[4]对废旧纸包装材料的循环利用与焚烧处理进行了生命周期分析比较研究,发现循环利用过程的能耗较小。卢志玉[5]采用生命周期分析方法分析了废纸不同处理方法的温室效应,指出与焚烧处理相比,废纸填埋处理产生的温室效应较大。赵会芳等[6]发现与木材制浆造纸相比,废纸再生利用在原材料消耗、能源消耗、环境污染排放等方面具有较大优势。经济评价方面,亚瑟[7]对美国、日本、英国、德国等国家的废纸制浆造纸与木材制浆造纸的企业成本进行了比较,认为废纸制浆造纸最高可节约生产成本110美元/吨。可见,当前围绕废纸循环利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比较废纸的循环利用与其他处理方式之间的环境影响的不同和企业成本的不同,对废纸循环利用适度水平的研究较少。本文基于生命周期分析方法,识别并量化废纸循环利用各个环节的实物收益与成本,进一步通过环境价值评估方法得到货币化度量的边际社会效益和边际社会成本,探究社会最优标准下的废纸循环利用水平。

2 废纸循环利用的社会成本与社会效益界定

废弃物循环利用的适度水平是社会福利最大化标准下的循环水平,此时废弃物循环利用的边际社会成本和边际社会效益相等。社会成本与社会效益的识别与货币化度量,是研究废弃物循环利用适度水平的基础。关于废纸循环利用的社会成本与社会效益,首先构建与废纸循环利用系统基本功能相同的传统系统作为参照系统,然后以参照系统为对照基于生命周期分析方法识别出废纸循环利用各个环节的社会效益和社会成本。概括来讲,废纸循环利用的社会成本与社会效益分别指与参照系统相比,废纸循环利用系统多消耗或者节约的环境资源、资本和劳动力的价值。

2.1 参照系统的选择

废纸循环利用系统具有处理废纸和生成造纸纤维两项基本功能,此处选择具有这两项基本功能的传统系统作为参照系统。结合实际情况,可以假定废纸循环利用替代的纤维原料类型为木浆(国内外学者在分析废纸循环利用的资源环境效益时,通常对废纸循环利用与木浆造纸进行比较,如芬恩韦登、艾克瓦尔、赵会芳、方程冉、张建英),替代的废纸处理方式为填埋,即设定参照系统由废纸填埋子系统与木浆造纸子系统共同构成。根据我国普遍采用的工艺流程,将两个系统的工艺环节细化为:

(1)废纸循环利用系统[8]:“废纸分类收集(或收集分类)→运输→碎浆、疏解→筛选、净化→打浆→抄纸→涂布→成纸”;

(2)参照系统:由废纸填埋子系统与木浆造纸子系统构成,其中:

①废纸填埋子系统[9]:“生活垃圾收集(含未回收废纸)→运输→填埋”;②木浆造纸子系统[8]:“木材采伐→运输→备料→蒸煮→漂白→抄纸→涂布→成纸”。

从工艺流程和物料平衡的角度来看,废纸制浆造纸与木浆造纸的差别主要在于制浆过程,之后的“抄纸→涂布→成纸”过程基本一致,为简化分析将这些基本相同的环节划在分析系统之外。经过简化、合并后的两个系统对照如图1所示。

图1 废纸循环利用系统与参照系统的主要环节比较

2.2 废纸循环利用的社会效益与社会成本

基于生命周期分析方法,以参照系统为基准,从各个环节入手识别废纸循环利用的社会效益和社会成本。废纸循环利用的社会效益,是指因改变废纸处置方式(以填埋为对照)以及替代某些类型的原生纤维(以木材为对照)而减少的资源使用及其价值;而社会成本则是相对于废纸的填埋处理方式而言,为实现废纸循环利用需要额外增加的资源使用及其价值。具体来说,社会效益与社会成本主要来自于三个环节的对比:(1)废纸收运环节:对比参照系统,废纸循环利用系统增加了废纸分类工作,从而增加了资本和劳动力的使用。但在废纸收运环节,循环利用与填埋两种方式的自然资源消耗与污染排放大体相同[10],可以认为该环节废纸循环利用的环境资源影响保持不变。(2)制浆环节:对比参照系统,废纸循环利用系统节约了环境资源和资本的使用。(3)木材采运环节与废纸填埋环节:这两个环节仅存在于参照系统,因此,废纸循环利用系统可以节约资源的使用。同时,由于废纸运输与木材运输对环境资源使用差别不大[11],因此可以假定木材采运环节废纸循环利用的环境资源影响保持不变。废纸循环利用在各个环节对三类资源使用的影响见表1。

此外,废纸循环利用系统在木材采运环节节省的资源主要包括资本与劳动力。由于在分析废纸循环利用系统在制浆环节节省的木材成本时,可以认为木材的市场价格包括了采运环节的资本与劳动力投入,因此木材采运环节节省成本的效益不再单独分析。

通过合并处理后,废纸循环利用的社会效益与社会成本进一步确定为:社会效益包括 制浆环节与废纸填埋环节节约的三类资源使用的价值;社会成本则包括废纸收运环节增加的资本和劳动力的价值。

3 我国废纸循环利用适度水平的实证分析

3.1 废纸循环利用边际社会效益的定量分析

在废纸循环利用的过程中,处理的废纸量与生成的纤维量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一般地,消耗废纸1.25吨可生成1吨废纸浆[12]。废纸循环利用的边际社会效益即生成1吨纸浆带来的社会效益增加。一般地,废纸循环利用边际社会效益随着废纸循环利用量的上升而下降,但是由于数据资料限制难以得到这一函数关系,因此假定废纸循环利用边际社会效益不随废纸循环利用量的变化而变化,即边际社会效益固定。从环境资源、资本和劳动力三方面定量分析废纸循环利用的边际社会效益。

3.1.1 环境资源影响及其货币化度量

运用生命周期分析方法识别并量化废纸循环利用系统各个环节对环境资源使用的实物影响,主要包括:(1)废纸收集与运输阶段,包括能源的利用和的排放;(2)木材获取阶段,包括能源的利用和的排放;(3)制浆阶段,包括纤维原料、各种化学药品、水、能源的使用及废水、废气等污染物的排放;(4)废纸填埋阶段,包括和的排放。根据前文界定,此处仅分析制浆环节与填埋环节的环境影响,分原材料、能源和污染排放三类进行计算。进一步地运用环境影响经济评估方法将废纸循环利用对环境资源使用的实物影响进行货币化度量。下文各种资源使用的经济评价均以2008年价格为核算基准。

(1)原材料消耗

与木材制浆相比,废纸制浆少了蒸煮、漂白等工序,进而减少了木材、水和化学药品等材料消耗,所节约的材料分为可再生资源与不可再生资源两类。

可再生资源方面,废纸循环利用节约的可再生资源主要包括森林与水资源。对于森林资源,除可以提供木材和各种林副产品等直接使用价值外,还具有涵养水源、净化空气、休憩与审美等间接使用价值,此处借鉴徐嵩龄[13]对两种价值量比例的估算方法。对于节省的水资源而言,考虑到Ⅳ类水可达到工业用水的要求,此处以Ⅳ类水的价值作为废纸循环利用节约水资源价值的核算单位,此处借鉴王基建等[14]采用恢复支出法对水资源价值量的评估结果。

不可再生资源方面,烧碱、硫化钠、芒硝等化学品均来自于不可再生资源,对这些项目的环境价值评估比较复杂,此处用其市场价格替代其影子价格。

(2)能源利用

造纸对于电能和热能的需求都很大。我国大部分电能和热能来自燃煤发电,可以近似地认为废纸循环利用系统和参照系统利用的能源均来自于煤炭。在制浆阶段,与参照系统相比,废纸循环利用系统单位功能可节省电耗350度,汽耗1吨,相当于节省电力444度。在计算过程中将以能源的市场价格近似地代替其影子价格。

(3)污染排放

制浆环节:产生的水体污染物包括无机污染物和有机污染物。其中,无机污染物主要是酸或碱,有机污染物主要是木素、纤维素及半纤维素的降解物等(以SS、COD、BOD等指标表征)。大气污染物主要是蒸煮工段产生的烟尘和含硫气体(主要包括等)。除此之外,由于在此工段使用的主要能源是煤炭,还会导致、等大气污染物的产生。固体废物主要包括备料工段的树皮、锯末,蒸煮后筛出的木节、浆渣,漂白工段废水二级和三级处理所形成的污泥等。

填埋环节:主要环境影响是温室气体排放,在我国1吨废纸若被填埋处理,进行厌氧降解可产生730kg和270kg[5]。那么废纸循环利用系统“处理1.25吨废纸”可减少912.5kg和337.5kg温室气体排放。

①水体污染物。造纸工业是导致水污染的主要行业之一。据估算,1998年和2000年我国水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分别为2 475亿元和2 323亿元[15],假定水污染经济损失与废水排放量成正比,那么1998年和2000年平均每吨工业废水污染的经济损失分别为14.71元/吨和14.43元/吨,此处取均值(14.57元/吨)表示国内单位造纸工业废水排放导致的经济损失。

②大气污染物。与参照系统相比,废纸循环利用减少的大气污染物主要包括可导致大气酸化的氮氧化物、硫化氢、二氧化硫以及温室气体。

采用防护支出法来评价废纸循环利用避免大气酸化的经济价值。首先,根据当量因子[16]将对象系统单位功能大气酸化气体的减排量折算为当量;其次,以脱硫成本作为经济评估依据。不同脱硫技术成本存在一定差异[17],采用各种技术脱硫成本的平均值956.90元/吨作为影子价格。

关于温室气体减排的经济价值,首先将温室气体的减排量均折算为当量。参考世界银行的报告,在清洁发展机制(CDM)推动下形成的国际碳交易市场中,2008年每吨减排量的价格为116.39元,以此作为影子价格。

③固体废物填埋。与参照系统相比,废纸循环利用所节省的土地占用主要包括林地和垃圾填埋空间。林地占用土地的经济价值实际上已包含在森林生态价值当中,这里不再讨论。选取不包含发电项目垃圾填埋场的全生命周期垃圾处理成本52.04元/吨[18]作为垃圾填埋处理的成本。这里的成本不仅包括土地占用成本,还包括垃圾填埋消耗的资本和劳动力的成本。

综上,分项核算我国废纸循环利用制成1吨纸浆因减少环境资源消耗带来的社会效益,结果见表2。可见,与参照系统相比,我国废纸循环利用系统生成1吨纸浆所节约的环境资源的社会效益约为13 999元,其中直接经济效益约为5 185元,占总社会效益的37%。图2反映了各项目社会效益占总社会效益的比例。从图中可以看出,废纸循环利用因节约可再生资源产生的社会效益最高,占总社会效益的65.65%;其次是因减少水体污染物产生的效益,占12.49%;因减少固体废物填埋产生的效益最少,仅占0.65%。

图2 各项目社会效益占总社会效益的比例比较

3.1.2 资本与劳动力价值的经济评价

定量分析废纸循环利用系统在制浆、填埋环节所节约的资本和劳动力。填埋环节节约的资本和劳动力的价值,已经包含在上文的垃圾填埋成本中,故不再讨论。制浆环节减少或者增加的劳动力投入,由于情况比较复杂且无数据支持,这里主要分析废纸循环利用系统在制浆环节节约的资本的市场价值。

废纸循环利用由于生产流程较简单而降低了投资费用[6],其节约的资本主要表现为减少的投资设备折旧数量。以新闻纸为例,在不包括固定设备折旧的前提下,国内新闻纸厂的平均成本为3 910元/吨[22],同时根据陈立等人[23]的研究,折旧费在单位浆纸产品的成本构成中的比例约为2.38%,据此 估算单位新闻纸产品中设备折旧费约为95元/吨。由于废纸制浆的投资约为同等规模木材制浆厂的50%~70%,那么废纸替代木材生产1吨纸浆可以节约的资本量约为29~48元/吨,此处取中值38元/吨。

综上,我国用1.25吨废纸替代木材生产1吨纸浆的社会效益为14 037元,直接经济效益为5 223元。

3.2 废纸循环利用边际社会成本的定量分析

废纸循环利用的社会成本,主要包括废纸收运环节增加的资本与劳动力资源使用的价值,考虑采用基于不同回收率的回收成本的函数进行表征。关于废旧物资回收对城市固体废物收运成本的影响国外学者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史蒂文斯[24]基于生态数据对美国60个城市随机抽取调研的结果,对废物总收运成本(即回收物资收运成本与普通废物收运成本之和)的影响进行了估计,如表3所示。

因各种废弃物的收运成本函数形式基本相似,此处借用美国普通废弃物收运成本的定量函数形式,调整以得到我国废纸循环利用的边际社会成本。由于本文界定的废纸循环利用社会成本是相对参照系统而言的,因此需要研究“废纸循环利用收运成本与参照系统收运成本之差”与循环利用率的函数关系。类似地,基于美国废旧物资回收成本调查资料,研究“因回收产生的平均成本增量”与回收率的函数关系。考虑到边际成本递增的经济学假设,这里采用指数函数拟合二者之间的函数关系,结果如下:

其中,c为城市固体废弃物总体平均收运成本增量,RR为垃圾回收率(%)。同时有:

MC的涵义是,每增加1单位的固体废弃物回收量所带来的城市固体废弃物收运总成本增量的增加量。

其次,设定废纸回收边际成本的一般函数形式。基于前文假定,相对于参照系统的废纸回收边际成本具有与城市固体废弃物收运边际成本相同的函数形式,各自的特征以函数的系数表征。以待定系数A代替式(4)中常数,得到废纸回收边际成本函数的一般形式:

式中,MCP为废纸回收的边际成本,RRP为废纸回收率(%),暂不考虑废纸循环利用率为零的情况,即RRP为正;A为地区特征参数,并且满足A≥0①。

由式(5)可见,每回收一单位废纸带来的废纸收运总成本增量随着回收率的提高而增加。

再次,假定现实中废纸回收利用已达市场均衡,即废纸回收利用的边际直接效益与边际直接成本相等,以此求得参数A。根据上文计算,我国废纸循环利用的边际直接效益为5 223(元/1.25吨废纸)(或元/吨纸浆),而边际直接成本的量纲是“元/吨废纸”,对量纲进行统一后,将边际直接效益与2008年我国废纸回收率(39.5%)代入式(5)可确定系数A,从而得到边际成本与废纸回收率的函数关系:

3.3 我国废纸循环利用的适度水平

根据社会福利最大化时边际社会成本与边际社会效益相等得到我国废纸循环利用的适度水平。2008年,我国废纸循环利用的边际社会效益为14 037(元/1.25吨废纸),废纸循环利用的边际社会成本(函数)为(元/1.25吨废纸)。据此得到我国2008年废纸循环利用的适度水平(以废纸回收率表征)RRP*=60.1%。

相比之下,我国2008年实际废纸回收率为39.5%。可见,2008年我国废纸循环利用的水平低于社会最优水平,适当提高我国废纸循环利用水平,可以增加整个社会的福利。

4 结语

废纸循环利用的适度水平是社会福利最大化下的循环水平。本文首先基于功能相同原则设定了由废纸填埋子系统与木浆造纸子系统构成的参照系统,据此界定废纸循环利用的社会效益与社会成本。然后运用生命周期分析方法,识别并货币化度量废纸循环利用的边际社会效益与直接经济效益,得到我国用1.25吨废纸替代木材生产1吨纸浆的社会效益为14 037元,相应地,废纸循环利用的边际直接经济效益为5 223元;并结合发达国家废弃物收运成本与回收率之间的函数关系构建了我国废纸循环利用的边际成本函数(元/1.25吨废纸)。最后,基于社会福利最大化时边际等值原理,得到我国2008年废纸循环利用的适度水平为60.1%,高于同期国内废纸循环利用的实际水平39.5%。因此,适当提高现阶段我国废纸循环利用水平可以增加整个社会的福利。

需要说明的是,从整个社会福利最大化的角度出发,研究废纸循环利用的适度水平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现实中废纸循环利用系统与参照系统采用的生产工艺多种多样,每个工艺流程的资源、资本与劳动力投入各不相同,进一步的研究需要更加深入地分析不同工艺的技术水平。本文仅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生产工艺进行规律性研究,未来可结合具体的案例开展进一步研究。

篇9

论文关键词:循环经济法制建设经验启示

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是新型丁业化道路的最高形式,也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全新的经济运行模式。一些发达国家把循环经济确定为国家的发展战略,并在立法上加以确认、保护和促进。我国政府也提出,要尽快建立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因此,对我国循环经济法制建设问题进行理论思考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发达国家循环经济法制建设的经验

世界上最早对循环经济进行立法的国家是德国,早在1978年,德国就推m了“蓝色天使”计划,制定了《废物处理法》和《电子产品的拿回制度》。1994年,德国制定了在世界上产生广泛影响的《循环经济和废物清除法》,该法于1998年重新修订。1998年以后.德国政府根据《循环经济和废物清除法》又先后制定了《垃圾法》(1999年)、《联邦水土保持与旧废弃物法令》(1999年)、(2OO1年森林经济年合法伐木限制命令》(2000年)、《社区垃圾合乎环保放置及垃圾处理场令》(2001年)、《持续推动生态税改革法》(2002年)、《森林繁殖材料法》(2002年)、《再生能源法》(2003年)等一系列法律法规,从而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关于循环经济的法律体系。另外,其他欧洲国家也制定或修正了自己的废物管理法,如丹麦制定了《废弃物处理法》;挪威政府于2003年修订了《废电子电机产品管理法》,扩大了有关主体的循环经济责任;瑞典于1994年通过了关于包装、轮胎和废纸的“生产者责任制”法律,并先后制定了关于汽车和电子电器的生产者责任制的法律法规。

其他许多周家也不同程度地制定了相关的环境立法,充实了循环经济法律制度。例如,美国1965年的《固体废弃物处理法》,先后经过1976年、1980年、1984年、1988年、1996年的五次修订,完善了包括信息公开、报告、资源再生、再生示范、科技发展、循环标准、经济刺激与使用优先、职业保护、公民诉讼等固体废物循环利用的法律制度。又如,日本是一个资源比较贫乏的国家,长期以来,其资源主要依赖从国外进口。因此,日本特别重视资源的节约使用,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旨在节约资源的循环经济的法律法规,从而构建比较完善的循环经济法律制度。日本于1991年制定了《回收条例》,1992年制定了《废弃物清除条件修正案》,2000年通过了《循环型社会形成推进的基本法》、《促进资源有效利用法》、《家用电器再生利用法》、《环保食品购买法》、《食品循环资源再生利用促进法》、《建筑工程资材再资源化法》、《容器包装循环法》、《绿色采购法》、《废弃物处理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

二、建立和完善我国循环经济法律制度的基本原则

环境安全和资源效率是各国循环经济法的共同价值。环境安全和资源效率价值主要借助于预防优先原则、循环利用原则、合理处置原则、适当分责原则渗透于循环经济法规范之中。预防优先原则强调废物的事前控制,体现的是积极防控的资源环境思维;作为循环经济法基本原则的核心,循环利用原则的实质在于“物尽其用”;合理处置原则要求采取适当措施减少无法通过循环方法予以消除的废物的环境危害;适当分责原则旨在使不同的循环经济参与主体承担与其身份相适应的法律义务。

1、预防优先原则。在生产、服务、消费中充分利用原料、能源和产品,尽量减少弃用物、副产品的产生,以从源头控制资源环境问题。预防优先原则要求法律规则的设计有助于促进产品体积的小型化、产品质量的轻型化、产品功能的增大化及产品包装的简化,以减少废物的排放。环境法的预防优先原则表明,环境法不仅限于抗拒对环境具有威胁性之危害及排除已产生之损害,而是预先防止其对环境及人类危害的产生;对具体产生的危险立即做出反应不是该原则的主要目的,其首要功能为,在根本无危险出现或有出现可能时预防性地对“人”加以保护或对生态环境加以美化。这种理念同样适用于循环经济法。现代资源环境问题凸现以前,就存在各种降耗、抑废的理念和实践,不过,其主要着眼于资源和产品的经济效用,而现代法律制度同时也突出环境安全。设备内物质循环、生产少废产品和引导消费少废、少害产品是贯彻预防优先原则的重要途径。预防优先是将危险控制于未来、并创造规划和保存未来世代的环境空间及资源的原则,它是循环经济法实现环境安全和资源效率价值的首要依托。

预防优先原则蕴涵有积极实现环境安全和资源效率价值的理念。与事后处置相对应,预防优先原则强调废弃物的事前控制,是一种积极防控的资源环境思维。初形成时,环境法突出污染的治理和生态破坏的恢复;而现代环境法,特别是循环经济法,不仅观念上而且制度上已发生根本性转变。

2、循环利用原则。对于在生产、服务、消费过程中形成的废物要尽可能地继续予以使用,直至失去利用价值。“3R”和“4R"原则中的“再利用、再循环、再回收、资源化、无害化、重组化”体现的正是循环利用原则。作为循环经济法基本原则的核心,循环利用原则要求循环经济法的制度安排应有利于“物尽其用”,特别是能使原料和产品在反复利用中实现功用最大化。

3、合理处置原则。采取适当措施减少无法通过循环方法予以消除的废弃物的环境危害。废弃物的利用优先于处置,但是,当某些废弃物无法进行再利用、再生利用、热回收时,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就必须采取适当措施弱化、甚至去除其不利影响,或者进一步挖掘其利用价值。合理处置原则是指循环经济法的制定和实施应有助于及时、恰当处置废弃物。环境安全兼顾资源效率是废物处置应遵循的基本准则。

4、适当分责原则。循环经济法环境安全和资源效率价值的实现依托于循环经济法的实施,而其有效实施离不开各类主体的积极参与。参与循环经济法实施的主体可分为政府、经营者(包括代表性组织)、公众(包括代表性组织),但不同的循环经济参与主体承担的法律义务应当合理区分,此即适当分责原则。该原则体现于各国的法律安排中。日本法强调,“为了建立循环型社会,必须使国家、地方政府、企业和公众在合理承担各自责任的前提下采取必要的措施,并使其公平合理地负担采取措施所需的费用”;而且,还具体划分了政府、企业和公众的责任。循环经济法既然是各国政府促进本国循环经济法发展的法律规范体系,那么,其相应的制度安排就要遵循这一精神,把政府、经营者、消费者的行为限定于适当的范围,使其互相配合,互不干扰。

三、构建我国循环经济法律制度的对策

1.绿色GDP核算制度。绿色GDP是在传统GDP核算中扣除包括城市大气污染引起的健康损害、室内空气污染造成的健康损害、水污染、铅等重金属和有毒物质造成的污染损失、酸雨损失等。由于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资源浪费的货币折算在世界上还没有公认的方法,因而绿色GDP等指标的核算存在难以克服的技术困难。但仍然可以从比较的角度,在每项经济活动的经济增长数值后面列上该项经济活动所造成的环境质量升降、生物多样性增减、资源开采或消耗总量、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防治投资额度等事项。

2.计划、规划和布局制度。一般来说,循环经济发展计划应以国家环境保护计划为基础,包括循环经济的发展方针、分期目标、考核目标、计划性对策和重大项目等事项。在国家计划的指导下,各地方要针对区域的环境资源情况和外来资源的实际,对地区产业结构体系的功能进行重新定位,调整地区内的产业结构和企业空间布局,明确循环经济的目标、任务以及要采取的政策措施,确定重点行业、重点区域和重点企业的名单,保证循环经济战略的顺利实施。如对于生态脆弱区、生态功能保护区和自然保护区,在加强政府财政补贴的前提下,应规划为保护性有限开发的区域;在一些资源枯竭型城市,可以把伴生矿和废弃物的综合利用规划为接续产业。

3.有效管理和监督制度。具体措施主要有:一是建立循环经济的综合指导、协调、监督和专门监督管理相结合的行政监督管理体制;二是有效改革行政管理体制,加强市级环境资源保护垂直管理改革的力度,试行大区环境保护和国土资源巡视员制度,提高环境资源监督管理的权威性和效率;三是施行全新的政绩考核标准,排除地方保护主义在资源节约和合理利用方面的干扰,确保循环经济的模式的实施能落到实处。

4.法律义务和责任制度。为了全面明确消费者、企业和各级政府在循环经济方面的义务和责任,国际上除了坚持“污染者付费、利用者补偿、开发者养护、破坏者恢复”原则外,还逐渐发展了“消费者最终承担、收益者负担”和电子产品的生产、经销者负责回收等原则。如日本2001年的《循环型社会形成推进的基本法》把义务主体划分为国家、地方公共团体、经营者和国民。英国1995年《环境法》规定了国务大臣的条例制定义务、义务者类型、企业回收符合标准的义务、经济代价义务等。一些国际条约甚至明确了成员国政府的义务和责任。对于这些义务与责任机制,我国有必要借鉴、吸收或完善,尽快建立相应的法律义务和责任制度。

篇10

【摘 要】本文通过对循环经济理念在生态设计中的应用分析,阐述了循环经济理念在生态设计中应用的原则和重要意义。

【关键词】循环经济 生态设计 应用

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以“资源-产品-废物”为特点,经济发展速度越快,付出的资源环境代价就越大,最终将丧失其发展的基础和后劲。人类面临资源、环境的制约,为实现可持续发展而提出了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呈现“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技术特征,即以最小的资源环境成本,取得最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一、循环经济理念在生态设计中应用的重要意义

循环经济理念要求按照生态规律组织整个生产、消费和废物处理过程。生态设计的目的是在保护环境、促进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充分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实现良性循环,增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循环经济理念只有运用和体现到生态设计之中,才能在生态保护设计过程中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1.循环经济理念运用到生态设计之中,可以充分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率,最大限度地减少废物排放,保护生态环境。传统经济发展模式是由“资源-产品-污染排放”所构成的单向物质流动的经济,在这种经济中,人们最大限度地将自然资源和能源开采出来,在生产加工和消费过程中又把污染物和废物大量地排放到环境中去,对资源的利用常常是粗放的和一次性的。这与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是相违背的。为了搞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按照循环经济理念的要求,在生产和消费系统中引入生态保护环节,使工农业生产、消费系统中产生的废弃物和污染物,作为所引入的生态环节的资源加以再利用,实现物质的良性循环,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资源的投入量和污染物的排放量,切实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

2.将循环经济理念运用到生态设计中,能够实现社会、环境、经济的共赢。传统经济发展模式通过把资源持续不断地变成废物来实现经济增长,忽视了经济结构内部各产业之间的有机联系和共生关系,忽视了社会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之间的物质、能量和信息传递、迁移、循环等规律,形成高开采、高能耗、高排放、低利用“三高一低”的线性经济发展模式。导致许多自然资源的短缺与枯竭,产生严重的环境污染,给社会、经济、环境造成重大损害。将循环经济理念应用到对生产和消费系统的生态设计中,以协调人与自然关系为准则,模拟自然生态系统运行方式和规律,引入生态保护环节,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使社会生产从数量型物质增长,转变为质量型的服务增长。通过生态设计,拉长生态产业链条。推动环保产业和其他新型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例如,德国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始终走在世界前列。早在2000年德国废物循环利用率已为50%,废物回收利用年产值约400亿欧元,就业人数24万,成为德国经济新的增长点和扩大就业的新动力。

3.循环经济理念在生态设计中的应用,可以在不同层面将生产和消费纳入到可持续发展的框架中。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将物质生产和消费割裂开来,形成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和大量废弃的恶性循环。目前,循环经济理念在生态设计中的应用实践已在三个层面上将产生(包括资源消耗)和消费(包括废物排放)这两个环节有机的联系起来:一是企业内部的清洁生产和资源循环利用;二是共生企业间或产业间的生态工业网络;三是区域和整个社会的废物回收和再利用体系。

循环经济理念在生态设计的应用,就是用新的思路去调整产业结构,用新的机制激励企业和社会追求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通过生态设计,在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线形技术范式基础上,增加反馈机制。在微观上,要求生产、消费系统纵向延长产业链条,从生产产品延伸到废旧产品回收处理和再生;横向体系拓宽,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进行回收利用和处理。在宏观层次上要求整个社会技术体系实现网络化,使资源跨产业循环利用。在提高物质循环利用率的同时,减少资源的消耗量和污染物的排放量,促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循环经济理念在生态设计中所遵循的原则

1.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的原则

物资条件是生态设计的基础和依据。在生态设计过程中依据物质条件本身的特性,结合现有的经济、技术条件,提出合理的再利用途径促进物质的良性循环。遵循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的原则是循环经济理念在生态设计中的必然要求。在生态环境保护的设计过程中,紧密结合系统内部各要素的实际,促进各要素和子系统之间协调发展,使资源以及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副产品和废弃物得以多层次、多途径的合理利用,最终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鲁北企业集团的成功,正是以石膏制硫酸联产水泥产业为基础,依拖当地的资源优势,通过科技公关,在系统内引入生态环境保护环节,而形成了三条独具特色而又相互联系的生态产业链。

2.减量化原则

减量化原则要求消耗较少的原料和能源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实施减量化原则是从源头预防和减少环境污染与破坏,通过以较少的投入获得同样或者更多的产出,可以避免对资源特别是不可更新资源的开采利用,从而减轻和防止环境破坏。通过以较少的废弃物排放来获得同样的产品,可以减少环境污染。

3.再使用的原则

再使用的原则要求产品和包装容器能够以初始形式被多次使用,而非一次性用品。再使用原则是循环经济理念的必然选择,是生态设计的方向所在。通过对生产、消费系统的生态设计,使生产、消费系统中的产品、副产品等延长使用时间,减缓产品转化为废弃物的速度,降低消费过程中对该类产品的消耗量。从而减少因消耗而带来的资源和能源等的重复投入,达到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4.再循环的原则

再循环的原则要求生产出来的物品经过消费(生产性消费和生活性消费)后,能重新转化为可利用的资源和能源而不是垃圾废物。再循环原则是生态设计过程中对物质循环的必然要求,是生态环境保护设计优化的最终体现。在对生产、消费系统的生态设计过程中,通过再循环原则,使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转化为另一个生产系统的资源,生产出可再生的产品。即形成“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再生产品”的闭环循环的生产模式,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从而达到以尽可能小的投入生产尽可能多的产品的目的。在减少环境污染的同时,拉长产业链条,推动相关产业和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学敏.论循环经济.北京:中国社科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