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研总结范文
时间:2024-02-18 18:01:0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语文教研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5月23日上午,xxx第二中学、xxx中学、xxx中学、xxx中学组成的“四校联合体”区域教研活动在xxx第二中学召开。参加教研活动的有xxx教师培训中心主任xx,副主任xx、教研室语文教研员王x、此次活动负责人xxx中学副校长宋xx以及相关学校的主管业务副校长和教师,共三十余人。
整个教研活动分为两个部分:一是课堂展示,二是课后研讨。四所学校分别选派一位教师做针对《伟大的悲剧》进行同课异构、长文短教的精彩展示。4位做课教师,精心备课,充分利用教学资源,面向全体学生,达到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灵活,注重实效,课堂教学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为大家展现出了独具特色的生动课堂。
课后研讨会上,首先由做课教师说课,然后由听课的领导和教师对每堂课做出评价,大家畅所欲言,气氛十分热烈。经过近两个小时的研讨,大家,中肯评价,总结出了许多值得借鉴的做法。最后语文教研员王鑫对4位做课教师的优点给予表扬,不足予以诚恳的指出,同时也对长文如何短教进行指导。听课的教师受益匪浅,做课的教师得到了点拨和提高。
本次区域联合体教研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促进了本区域校际间教师的交流,达到了互相学习教学经验、分享教学成果之目的。
篇2
在当今数字化信息社会中,英语是重要的国民素质之一。因此,如今在我国中学校园里,英语学科被列为三门基础课程之一,受到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重视。这给予我们每位英语教师以压力,同时也成为我们设法搞好教研、教学工作的动力。总结本学期外语教研组的工作,我们一直朝着以下几个方面努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强化观念更新,创新英语教学
英语新课程标准对英语学科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要认真学习理论,更新教学观念和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才能符合时代潮流的发展要求。在教学中,我们要求每位教师努力做到“三创新”——创新课堂教学设计,主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创新教学方法,使教学活动由“教”向“学”转变,真正提高45分钟的课堂教学效率;创新教学手段,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是创新外语教学的重要途径。
二、抓好教学业务工作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
1.加强备课的规范性,集体备课与个人备课相结合
备课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和前提。我们采取集体备课与个人备课相结合的办法。集体备课主要以各年级备课组为单位,由各个备课组长负责,隔周有1----2小时为集体备课时间。每次备课由1—2名教师选定一个单元并主讲,明确本单元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疑点,基本习题,参考教法等。然后,同年级备课组教师进行讨论,最后达成共识,之后形成文字形式的教案。充分发挥备课组的力量,做到了教学资源共享。
2.组织示范课、公开课,开展听课、评课活动
每一位教师的授课都向全组教师开放,教师可以任意随机听课。这学期安排了除XX外9位教师上校内新课改探究公开课。每一位开课教师都必须以说课的形式,结合教学理论,讲述教学流程安排的理由和想法;全体教师都参与评课并由一位教师主评。XX,XX两位老师在城市级课堂大赛中分获一,二等奖的好成绩。XX,XX,XX老师在期末作复习引领课。教研组还在校领导的参与下组织全体英语教师举行了气氛轻松的教研茶话座谈交流会,交流新课改的经验或困惑,取长补短,互通有无,并结合本学年实际情况提出教学调整方案。
三、积极进取,无私奉献
英语组教师有5人担任班主任,工作负担很重。但是,全组教师以学校大局为重,克服困难,积极进取,发扬了无私奉献的精神,高质高效地完成了学校交给的各项任务。全组教师互相鼓励,积极配合,充分体现了团结协作、共同发展的良好团队精神,提升了我们学校的知名度和办学实力。
四、开展课外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课外活动是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有利于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有目的、有组织地开展各种适合学生语言水平和年龄特点的课外活动,可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培养兴趣。我们准备根据不同年级掌握的知识水平,组织一些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初一的单词竟赛,初三课改年级的英语才艺表演,初四的英语演讲充分调动了孩子们的学习热情。
五、落实各项教学常规检查工作
本学期检查教案、学生作业的批阅情况两次,并及时作好评课,反思等反馈工作。
六、存在的问题:
篇3
关键词:农村初中 语文教学 现状 改革出路
近些年来,随着国家素质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对于农村教育基础设施的改善,农村初中语文教育所存在的矛盾进一步得到缓解,对于促进农村初中语文教育整体水平,提高农村学生语文基本素质都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从总体上来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但是相比于城市初中生语文教育水平来看,还存在着许多差距,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了素质教育改革的普及与推进,不符合当前语文教育需求。
一、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的现状
1. 初中语文教学观念滞后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恢复高考制度以来,我们一直强调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强调语文是一门基础课程,是学习文化科学知识应掌握的一门工具。语文学好了,就掌握了打开文化科学知识宝藏的钥匙。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局限在识字、阅读、理解层面上,而没有把重点放在学生智力的开发、想象力的培养、人文素质的提高上。目前在初中语文教师中,中文专业本科
毕业的教师很少,许多非师范专业毕业的大学生走上讲台,从事语文教学。目前许多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只教学生识字、解词、语法修辞、总结主题思想、写作特点,而不注意探究课文蕴含的深刻的思想意义、人文素养。这样的语文教学不利于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熏陶学生的情操。
2.师资力量不充足
虽然,我国一直大力提纲到西部贫困地区支教,这一举措对我国贫困地区,尤其是西部偏远山区的师资力量有所缓和,但是总体看来,其发挥的效应远远不能解决当前农村中学多存在的师资矛盾。而相当与初中语文教师而言,许多支教的农村语文教师专业水平不足,师资力量欠缺,而另外一方面师资人才的流失也是一大矛盾,许多城市单位高薪聘请具有一定教学能力的初中语文教师,使得许多本具有一定教学水平的农村初中语文教师流失,这两方面的原因导致当前农村初中语文教师师资力量不充足。
3.学生整体语文素养不高
语文素养一词的正式提出主要是在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下所提出来的。概括的讲它主要是针对语文教学的目标与新课程教学理念所提出,符合当前教学形式的发展,具有指导意义。初中生的语文素养是要求他们具备一定的语文能力,即写作能力、自我表达能力,对问题的分析判断能力等等,这些都是除语文课本知识需要具备的能力。当前,农村初中语文教学所面临的问题主要是教师的教学层面往往提留在课本教学知识上,教学内容和策略往往局限于书本,局限与背诵、熟记等。
4.教师对素质教育改革并不了解
虽然我国整体上素质教育改革已趋于成熟,得当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与实施。但是相对于较为落后的农村初中来讲,其普及力度和普及面都还不够。许多初中语文教师仍然沿用老套的教学思路去开展教学教学活动。新思维、新理念都很难渗透到教学中。这致使我国农村素质教学改革步伐很难跟进,形成了恶性弊端。
二、农村初中语文教学改进措施
要推进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整体步伐,提高我国中学生的整体教育水平,就必须立足当前我国教育发展现状,进一步推进改革措施,以提高我国农村初中生的语文学习能力,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和方式,增强我国农村初中语文教学发展水平,以适应新时期时代的发展。
1.加强初中教育资源的整合,充实初中语文教学师资力量
在初中校舍调整布局的过程中,要整合语文教师资源,尽量将中文专业毕业的教师回归到语文教学中来,充实初中语文教学的师资力量,加强语文教研室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教研活动,提高初中语文教师的教研水平和业务水平。
2.加强语文教师的培训
依据《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对现有的初中语文教师进行教学理念和业务能力的培训,使语文教学回归到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轨道上来。针对目前初中语文教师年龄结构不合理,教学观念陈旧,中文专业本科毕业的教师过少的现状,要进一步加强农村初中语文教师的业务知识培训提高,加强农村初中语文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
3.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开展多元化教学方式
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创新,给予学生给多自主性的空间,使其在教学中能得以施展自身的才华,是当前农村语文教学中应当解决的问题。初中生正处理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在这一关键时期引导学生正确学习习惯十分必要,同时教师还要针对学生的个人喜欢,进行个性化的针对培养,多鼓励学生观察、思考、总结、渐而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思维,通过一系列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使得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良好的体验,逐渐培养他们语文运用能力、思维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他们整体语文学习素养。
4.开展读书活动,不断充实初中
篇4
关键词:“导研”;学科教研;校本教研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3-0100
不论做什么研究,一定是有明确的方向和目的的,语文教学研究也是如此。前些时间,我们更多地将目光关注于课本与课堂。从教师个体与教学课堂教学方面来说,的确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我们的课堂从单一性向多样性方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与此同时,我们发现,如此的教学形式与研讨方式,认真参与的教师无疑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不是所有的教师都能全神贯注投入其中,从而导致另一些教师积极性不高,不能达到推动所有教师一起进步的目的。为了能让所有教师都能投身初中语文教学研究,为此,我们从成为流行原素的“导学案”中得到启示,推出能让教师全员参与的“导研”式初中语文学科教研,目的就是让所有的语文教师能主动积极地参与和投身教学研究,让教师有内容可研有话可说,从而推动初中语文教育教学发展,深化初中语文教学改革。
一、厘清概念:什么是“导研”式学科教研
所谓“导研”式学科教研,就是在研修进行的过程中以教师的实际需求或遇到的问题为导向而创生的研修方式。“导研”式学科教研一般包含四个要素:第一,预告研修目的、主题,让教师带着问题、任务参与研修;第二,提示教师在现场活动、交流中需要引起思考的关注点;第三,列出需要思考的问题,让教师在讨论时,对照自身的经历,反思自身的行为,提升自身的经验;第四,给教师一个任务,即“把想法变为行动”,敦促教师在自身的实践中将“学到的东西做出来”。简单地说,“导研”式学科教研就是用“导研稿”来引导教师开展教学问题研究的一个过程。“导研稿”将研究的主题、目标、形式、过程以方案的形式具体化,“导研稿”使每位参与研修的教师成为活动的知情者、做到有准备地介入,从而提高活动的有效性,使教师在问题解决中增长实践智慧,从而全面地提升教师的教研水平。
二、实践研究:怎样开展“导研”式学科教研
从上面的阐述可以看出,“导研”式学科教研并不是一种全新的教研方式,只是对以前传统教研活动中主题不明、参与主体性不高、研究过程缺乏程序规范、活动后续缺少行为跟进这些弊端的一种改进。为了使学校语文教研组会使用“导研”式学科教研,我们的做法是开展“导研”式语文学科教研的培训,在学科教研员的指导下,选择教研基础较好的学校尝试“导研”式学科教研,并对外公开展示,吸收区域内的初中语文教研组长和骨干教师观摩学习,以点带面,积累经验,培育典型,以此来提升语文教研组长的教研策划能力,从而达到全面推进“导研”式学科教研、有效地提升语文教师教育教学的能力。
1. 因“师”制宜,分阶段开展“导研”式学科教研
开展“导研”式学科教研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设计者要明确导研的意义,它是给予参与研修的及教师预告研修的目标、主题,目的是在活动前提示教师在现场活动、交流中需要引起思考的关注点,让教师对照理论,理性思考具体的教学问题。“导研稿”的这部分设计可使教师明确任务、带着问题,做到知情参与、学思结合。针对这些特点,导研稿设计者要依据教研情况和教师个人研读的特点,设计出合理而有针对性的“导研稿”。在教师个人完成了相关研读后,活动组织者对下一步的研修活动进行关注和思考,并对问题进行梳理,从而并设计好第二阶段的“导研稿”。
第二阶段:本阶段的“导研稿”是第一阶段研修的延续与深入,在活动前,活动组织者必须安排好人员分工,明确各人的职责。这个环节要体现的是集体研修,要做到与以往有不同的效果,显然活动前教师的“备课”是关键,让每位教师都能带着事先准备好的对具体的教学问题的改进策略来提出自己的想法,其重点是观点的交流与智慧的分享。因此,“导研稿”的重点是要提醒教师在现场活动、交流时对照思考的关注点和所列出的问题,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开展交流,反思自身的行为,与同伴互助合作,在研讨中学习增长自身的实践智慧。
这部分“导研稿”中关注点和问题的设计特别重要,这个环节最好有教研员等学科专家的专业引领,这样可使问题设置得更有针对性、更有价值。另外,活动主持人也很重要,他必须引领话题的走向,引导活动参与者搜索目标,寻找路径,并做好观点的筛选与提炼,形成有理论支撑让大家共同分享。
实践时,活动组织者必须把研讨、交流活动组织好,做到人人参与,并做好观点记录,根据大家提出的意见建议帮助授课者优化教学设计。接下来便是教学实践环节,将理论运用到实践,检验效果。
第三阶段:这个阶段是对前两个阶段研修成果的展示与检验,是通过授课人来检验“想法变为行动”后的效果,在实践中把“学到的东西做出来”,可以让每位参与者对照自身的经验思辨得失,在此基础上提出后续行为跟进的新建议。这时,“导研”的关键是课堂观察后的讨论,必须是用事实说话,理性分析得失,反思并提出改进策略,重新修正效果不理想的设计。
第四阶段:这个阶段也属于总结升华阶段。在这阶段,如果没有明确的任务要求,那么又会如以往的教研活动那样如蜻蜓点水、浮光掠影,从而失去教研的深度与厚度。所以,一定需要有后续行为跟进,让参加教研的教师像学生完成作业巩固知识一样,安排具体的任务,通过每位教师各自通过设计、授课、总结提升,进一步把理念与行动结合起来,从而真正达到通过研修提升自我更提升教研水平的目的。
2. 导向创新:把握好学科教研活动的三方面工作
(1)组织与对话:确保让所有教师知情参与并负责任地交流
因为活动的对象与目标是先于活动本身而存在的,也就是说活动的参与者不一定都清楚活动的主题和活动的目标,这就有可能使部分教师不知情地参与。所以,在实际操作中,组织者必须让参与活动的教师事先知情并做好相应的准备。要做到这一点,组织者要并以书面的形式将研修活动的目的、步骤清晰地预告给教师,使教师在研修活动开始之前就清楚地知道研修的整个过程,做到任务分工明确,提醒做好相应的交流话题准备,督促他们要进行负责任地交流。
(2)材料的准备:设计一定的任务作介质,使每位教师的思想动起来
思想上动起来才是真正的融入。材料上教师活动的参与点是调动思想的抓手,而参与点的设计是很有技术性的。比如,设置哪些与活动主题有关的学习资料,提供哪些思维方向,怎样提示教师在各个阶段研修的关注点,预留哪些空白给教师思考记录,如何让教师学习后留下痕迹,在现场交流的流程和观点的记载,用哪些教学理论作为教研的支撑点等。所以,“导研稿”应该像一份使用“说明书”,使活动参与者提前知道自己的任务,便于他们适时也适当并较有深度地介入活动;也像一面“聚光镜”,在复杂的课堂面前,聚焦主题,避免活动过程中主题的流散与中心的转移。当然,材料设计应考虑不同层次教师都有参与的可能,要考虑参与程度的递进性、参与方式的多样化,还要巧妙利用参与者生成的资源。
(3)行为的跟进:把学到的东西做出来
教研活动的收获与成效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是认识上的提升,二是行为上的改进,不论是哪一种行为,都是让教师们在教研中提升了自己。许多教研活动比较重视过程的整理与小结,虽然也有思考研究之后的认识上提高,但很少有行为上的跟进,在“理念转化为行动上”的脱节,光说不练不是有效的教研。所以,安排“请你来做做看”的环节是一种有效的手段。带着与同伴研修学到的成果,让每位教师都能将事先的设想、对照课堂的实际,反思自身的行为,提升自身的经验,想想今后自己在开展课堂教学时可以借鉴哪些成功经验,然后在自身的实践中将“学到的东西做出来”,为教师的行动研究提供支撑。
3. 研之有效:积极调动参与者的主观能动性
在使用“导研稿”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导研”在教研活动中,确实起到了人人参与、将教研向纵深方向推进的作用。
(1)“导研稿”的使用打破了“话语霸权”
在以往的语文教研活动中,发言的要么是活动组织者指定的教师,要么平常喜欢说话善于参与的教师,更多的只是漠然地做观众当看客,无法达到推动教师教学行为改进的功效。“导研稿”的使用,理所当然地打破重点人物的“话语霸权”与“观点霸权”的模式,形成了“人人都是主角”、“人人都是思想者”的研讨形式,营造了一个“开放、民主、争鸣、碰撞”的教研氛围,让每一位教师都在研讨中生成了属于自己的观点和问题,并积极地发表自己的观点与感受。这样的教研活动,无疑更贴近教师,更符合教师教学发展的需要,达到切实地提升教学能力的目的。
(2)“导研稿”的使用,让教师有话可说
以往的语文教研活动,更多的教师为什么只能充当看客?有些教师,拥有一定的理论基础,而另外许多教师,因为阅读不多所以缺乏理论基础,每到研讨时,他们肚里没货,不敢表明自己的观点,生怕研得不深,怕人笑话。有了导研稿,教师们就可以提前做准备。
(3)“导研稿”的使用促进了教研活动的深化
导研稿通过问题的设置与教学问题的探讨,有效地促进了教研活动的深化。比如,2012年,我们拟开展一次“中小学语文同课异构课堂教学衔接”教研活动,初步的想法是通过研讨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来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力”。如何让本次活动得以深入开展?我们采用了“导研稿”的方式,事先发了教材及教师的教学设计及本次导研稿。让与会教师讨论:针对本次活动的主题,你觉得应该从哪些角度去观察研讨?中小学语文教学有哪些异同?事先发给教师,有针对性地“备课”,最后明确:以中小学两节不同的课为关注点,从目标确定、对教材的处理、学生的参与状态、学生的达成状态、对学生“学习力”提高的帮助五个方面落实了活动主题的支架――突破点、挂钩点、支撑点、生长点,这对接下来的要做的工作――落实主题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在实际教研过程中,参与研讨的教师,不仅非常有条理地评点了课堂,还分析这两节课存在的问题和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更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这样的教研,促使了教研活动向纵深方向发展,有力地促进了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和教育行为的转变,促使教师向“反思――学者型”转变。
篇5
一 在阅读中丰富知识储备,提升思想境界
阅读是丰富教师知识储备的最基本、最重要、最常见、最有效的手段。初中语文教师阅读的书籍大致可分为以下四类:(1)哲学类书籍。哲学充满真知灼见,闪耀着人类智慧的结晶,读起来让人领悟生命的真谛和生活的意义。哲学能让人透过表面现象,看清事物的本质;能让人看透错综复杂的假象,认清事物的本来面目;能让人明辨是非曲直,坚持正确的人生路线;能让人大彻大悟,把人的思想境界上升到一个他人无法触及的高度。(2)中国古代思想大家的书籍。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其思想文化光辉灿烂,蕴含着无穷魅力,是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读古代思想大家的书籍不仅能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和思想境界,而且还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厚重与力量。(3)文学作品。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具备一定的文学素养,多读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4)有关语文教师成长的书籍。这类书籍可有选择性地进行阅读,应选择有利于自己专业化成长的书籍。
二 多途径、多层面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第一,在赛课活动中,提升教学能力。语文教师要大胆地参加教研课、展示课、竞教课、骨干教师课等赛课活动,要在赛课活动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在赛课中,不要怕出错,不要担心技不如人,要精心策划、认真准备、勇于表现,力求让每一次赛课都是一场提高自己课堂教学能力的实战演练。只有把自己置于竞争环境,努力挑战极限,达到最佳效果,才能在赛课活动中磨炼自己、提高自己。功夫不负有心人,相信通过长期的赛课活动对自己教学能力的提升是有很大帮助的。敢于赛课、敢于亮剑、敢于进取,是教师提高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第二,在交流中,提升教学能力。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学习别人的优点,有助于语文教师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语文教师要学会交流,要善于寻找机会,找准切入点与本校同学科教师、校外同学科教师进行交流。交流的方式可以是在闲暇聊天中进行、在工作之余进行、在QQ群中进行、在赛课评课中进行;交流的对象可以是老教师、名师、语文教研组长、比自己年轻的教师等;交流的内容可以是探讨某篇课文的教学、某篇作文的评析、某个文学常识的解读、某个古汉语的解释等。在交流中要善于发现对方的闪光点和可取之处,并汲取他人之长处,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第三,在业务培训中,提升教学能力。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把业务培训看成是一种提升业务水平、搞好课堂教学的有效载体之一。我们应当积极争取机会,创造条件参加各种类型的培训。无论是校内培训,还是县级、市级、省级培训,每一次机会都不要轻易放弃。在培训中,可以发现自身知识储备不够,语文素养的欠缺,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有了不足和缺陷,就有了改进和提高的源泉与动力。每参加一次培训,我们都应当认真听讲、认真做笔记,大胆与其他教师共同探讨有关语文教学、教师素养提升等大家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重点的话题。把培训接触到的先进教学理念、语文课改成功做法等,进行梳理和归纳,并在教学实践中进行创造性的运用。
第四,在教研科研活动中,提升教学能力。教研科研活动的开展是为教学一线服务的。作为语文教师,要主动参加课题研究活动,在研究过程中反思教学,在反思中提升自身修养,从而使自己站在一个较高的高度来审视语文教学。课题研究的成果又能更好地指导教学,从而帮助教师搞好课堂教学工作。同时,科研水平又是评价研究型教师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每一位语文教师都要主动参加科研课题研究,让研究成果转化成提高教学水平的助推器。教师在抓课题研究时,要做到先易后难,先县级课题后市级、省级课题,一次申报的课题数量不宜超过两个,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逐步提高自身的教育科研能力。
三 在总结教学经验教训中,提升专业化水平
第一,及时总结教学经验。在教学实践中,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及时将教学中好的做法、好的经验、好的思路,形成经验成果,并在以后的教学中加以运用,使教学效果有明显的提升。
第二,吸取教训,提升能力。教师不仅要吸收经验,还要学会吸取教训,少走弯路,尽量避免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犯类似的错误。语文教师要懂得教训也是教师成长过程中的宝贵财富。用代价换来的教训也值得每一名教师进行反思。
篇6
【关键词】校本教研;理念;特征;要求
新一轮课程改革带来了许多新的教育理念,其中体现地域特色、体现学校之长的校本教研逐渐成为广大初中语文教师研究与实践的新领域。校本教研作为提升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首选策略,其重要性正日益突出。语文校本教研是指以学校为基地,以学校内部语文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为研究内容,以语文教师为研究主体,以促进师生共同发展为研究目所开展的语文教学行动研究活动。如何保障校本语文教研科学有效地运行,充分发挥其对语文教学改革和发展的支撑作用,是一个需要在理论上不断总结和实践中深入探索的问题。
校本语文教学研究,无论是作为一种教学研究活动,还是作为一种教学研究机制,其直接目的都是为了改善学校教育教学实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师生共同发展。其核心是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身心健全发展,这是体现学校办学水平的主要内容。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全校教师的理论水平和综合素质,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及教育观念的转变,激发教师的学习热情和参与研究的兴趣,增强教师驾驭教材的能力和运用现代教育理论的意识,使教师能充分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和课堂教学的优化。下面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认识。
一、明确语文校本教研的理念
著名语文教育改革家魏书生曾说:“说千道万,思想转变。”只有学校里从管理者到全体语文教师,真正牢固形成了正确的校本教研观,深刻认识其概念含义、基本特性、价值意义之后,才能形成学校整体发展需要、学科研究需要、学生发展需要与教师专业成长需要有机结合的良性循环,使语文校本教研逐渐成为一种内在需要,而不是额外的负担。
1、确信初中语文校本教研是时势所趋的。顺应社会发展形势和实际,教育管理体制和办学自主性逐渐加强。《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教材要有开放性和弹性。在合理安排基本课程内容的基础上,给地方、学校和教师留有开发、选择的空间,也为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以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在教育思想日渐科学务实、素质教育理念日益深入人心、越发注重师资优势整合的大背景下,以“为了学校,基于学校,以校为本”为基本特征的语文校本教研能在无须更多投入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提升本校语文教师的业务素养,改进语文教育的全过程,改善学生语文学习效果,最终有效地提高本校语文教育的质量。
2、确信初中语文校本教研是切实有效的。与传统的研究方式相比,它具有如下特性:一是校本性,因为是从本校的学情实际出发,以解决本校面临的实际问题为目的,由本校语文教师为研究主体,研究可以长期经常性的进行;二是科研性,一旦找准本校语文教学研究的定位,选好课题和切入点,拟订出近、中、远期规划,并持之以恒地开展科研活动,应当有较显著的收效;三是人本性,因为校本教研是以人本、生本为基础的,把学生和教师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放在首位,这与师生自我发展的内在需要不谋而合;四是牵引性,以教学研究为主的校本教研必然涉及语文教学的各种因素的研究,逐渐解决本校语文教育发展的障碍,有效地改善语文教学现状;五是依托性,省、市、区各级专业教研员在教育教学理论的掌握上、教科研操作的基本规范上、学科教学的把握上拥有优势,而基层语文教师在教学经验上具有优势,优势互补必将很好地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二、掌握语文校本教研的基本特征
首先,语文校本教学研究必须立足课堂。问题源自鲜活的课堂教学实践,问题的探析融合于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问题的化解也归宿于教学目标的达成与提升。 其次,语文校本教学研究必须面向学生。即研究每个学生在语文学科学习乃至教育活动中的特殊形态,研究其参与深度、参与质量和人格品质的发展状态,研究学生如何“建构”知识而不是知识如何去“整合”学生。 最后,语文校本教学研究必须珍视经验、注重反思。教师在课堂教学特殊情境中所积累起来的感性经验,往往包蕴着值得回味的教研价值,需要教研主体梳理、分析、感悟、升华。这中间,教师自身多层面、多角度的“反思”,是开掘研究资源的主要和重要方式。
三、体现语文校本教研的特色
1、抓住一个重点。即聚焦课堂教学,研究、解决课堂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课堂教学既是校本教研的出发点,也是生长点和落脚点。全校语文组上下要始终把课堂教学作为核心和关键,多形式多层次组织开展校本教研,使之鲜活生动,不仅能吸引教师积极参与,而且使教师在课题研究中真正得到“实惠”。
2、落实三个着力点。组织好每一次校本教研活动,把着力点放在生动灵活的教研活动质量上,以好的效果吸引教师积极参与;其次要把着力点放在组织引领教师及时发现教学问题,和同伴在积极互动中解决问题,提高教师解决问题的能力上;三要把每一次活动取得的研究成果及时转化并服务于课堂教学。
篇7
尊敬的各位领导,优秀的各位同仁:
教师节刚刚过去,我还沉浸于自己荣获XX市师德标兵的喜悦中,今天又迎来了名师工作室正式挂牌的日子,人逢喜事精神爽,作为一名名师工作室的主持人,我倍感振奋。
自2012年幸运地入选第二期XX名师人选以来,我响应名师办领导的安排,在"XX教育体育信息网"上建立了"刘峰工作室",围绕研究初中语文教学,发博文近四百篇,分为读书笔记,中考语文试卷,随笔,中考专项复习,中考作文专项,中考复习策略,作业练习,随册专项复习,计划反思总结论文,教学案例及设计 ,课题研究,下水文 ,名师工作室,课堂教学参考等十多个目录。 成立工作室三年以来,我像一位辛勤的老农,不辞劳苦的精心侍弄着自己的这一亩三分地,可以说,"刘峰工作室"现在已经成为我们章丘市乃至济南市初中语文教师,尤其是初三语文教师经常光顾的一个教学平台,现在博客访问量已达XX万之多。
作为一名XX市名师建设人选及名师工作室的主持人,我提醒自己必须更多地发挥带头辐射作用。暑假期间,我圆满完成了2014年XX省远程研修初中语文指导教师的培训任务,并参与了XX市教研室初中语文导学案的编写。我想着重跟大家汇报一下我参加语文导学案编写的一些感想。 2013年的春天,我们初中语文教研交流中心的12名语文骨干教师在教研员马XX老师的带领下,开始了艰苦的语文导学案编写工作。我们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一遍又一遍地研读教材,不厌其烦地查阅各种相关资料,常常为编写中的某一问题未得解决废寝忘食;编写组成员们凑在一起的时候,也是常常为编写中的某一问题商讨得热火朝天。多少个节假日,多少个夜晚,我们都在编写导学案中度过,兀兀穷年,深宵灯火是我们的伴侣,任它漂白了四壁。2014年9月2日,新学期开学了。随之飘然而至地还有一本金黄封面、美观大气的精编语文教辅——《语文导学案》。摩挲着它,自豪、喜悦、欣慰、激动…… 真是难以言表,可谓百感交集。因为我们所参与的这项导学案编写工作,是我们XX市教体局领导为全面落实"优质教育均衡发展、城乡教育一体化"的两化战略,大力推进高效课堂建设的高瞻远瞩、深思熟虑的教育惠民工程。作为一名骨干教师,能参与这么一本富有深刻含义的语文导学案的编写,真是个人工作生涯中的一件幸事。畅想着:当千名章丘教师因我们的辛勤付出而使课堂教学变得高效,当三万多名XX学子因我们的辛勤付出而让学习变得快乐,作为一名热爱语文教育教学的教师,的确是人生至乐。
篇8
关键词:情感教育 初中语文 课堂教学 方法 作用
1、 1、前言
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积极作用显而易见,但需要采用合理适当的方法,教师需要根据教育的目标和要求,策划适当的教学活动,实现促使学生情感领域积极变化的目的,可以说这是初中语文教学的生命线,并以此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情感是一种内心的感受,而初中阶段更是学生成长的重要阶段,是形成价值观、世界观的关键时期,此时学生接受的情感教育的影响会贯穿一生,也是形成良好性格的关键方式。教师需要在概念上阐释并让学生产生共鸣,这就要求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情感的共识。
2、 2、初中语文情感教育的方法
2.1表演法
初中语文情感教育的表演法是指以艺术形式表象教学内容,这种方法的好处是可以充分地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并通过学生角色的融入来体味人物典型的情感、语言和性格,这是初中语文情感教育不可缺少的一种形式。表演法发挥作用的关键是让学生将课程内容用表演形式准确地表现出来,这就要求学生在上课之前自读、研讨,找到课文的关键词语和主题,并对表演情节进行构思,变被动的听讲为主动的参与。教学实践表明,表演法在语文教学情感教育中的效果很好,让学生的听课热情更高,学习效果自然更好。
2.2分析法
初中语文课堂情感教育的分析法是对课文的理解分析上更加重视,将教材汇总内容丰富的情感教育内容进行剖析,从而将这种对学生情感成长具有极大影响的内容来更好地传达给学生。对于一些非常感人的内容,作者采用的往往是抒情的写作手法,通过笔触来抒发诸如爱国主义精神或者崇高的思想境界的赞同。通过分析法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中的内在联系,理解行为的思想基础——崇高的境界和美丽的心灵。当教师通过细节描写的详细分析后,学生能够更好地体会文章中透露出来的诊治的感情,从而为之动情并产生共鸣。
2.3朗诵法
初中语文课堂情感教育的朗读法是教育的一种好形式,可以陶冶学生的心情,增强艺术的没干,特别是是个朗诵可以让学生捕捉到作者的思想感情,调动学生学习诗歌的动力和情绪,更是能够进入高层次情感享受的必要环节。朗诵法的关键在于对世人心声的了解,需要借助丰富的想象力来加强艺术感受,把握诗歌内涵。要把握诗歌的教育内涵,必须注重朗读法在教学中的使用,知道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诠释,寻找诗中作者附加在其中的深厚的感情。朗诵还可以借助丰富的想象来加强艺术感受,并进入是作者创造的意境中,与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
3、 3、情感教育对初中语文课堂的作用
3.1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课堂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这与传统的语文教学不同,不是仅仅注重学生的认知层面,停留在分析文章的篇章结构和字词句含义上,而让学生觉得整个课堂索然无味,甚至让整个课堂的气氛都是死气沉沉的。情感教育的宗旨是调动学生的每一个情感因子,并让其不知不觉中投入到课堂上来,真正通过语文教学体会到人生的种种喜怒哀乐。对于文言文的教学,传统的方式是要求学生背诵课文、理解重要字词并能够翻译成现代文就可以了,情感教育则是从文章内涵出发,解释文章的真谛,让学生通过古文了解古人的思想精髓。
3.2有利于学生学会感恩,学会坚强
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课堂应用有利于让学生学会感恩,学会坚强,这是弥补这个社会中一些不足的主要措施之一。现代生活更加安定和富足,孩子都是在家长的细心呵护下成长的,他们对于苦难的理解缺乏真切的感受,对逆境的承担能力不够。另一方面,过于安逸的生活环境让他们认为接受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关爱是理所当然,因而缺乏一种感恩之心。初中阶段的孩子又处在青春期的逆反阶段,特别对父母的教育往往会反其道而行之,因而在语文课堂上采用情感教育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措施,提高他们的坚强意志和感恩能力。
3.3有利于营造师生共同的情感舞台
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课堂的应用有利于营造师生共同的情感舞台,比如采用表演法进行情感教育的开展,教师也可以扮演其中一个角色,通过师生对表演内容的商讨和演习,可以大大地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传统教育中往往强调教师在学生面前的威严形象,因而大部分老师都要保持严肃的态度、庄重的仪态来维护教师的威严,但实际上这是有悖于教育理念的,特别在现在思想解放的新时期,更加是需要改善的地方。情感教育的出现解决了这一问题,它为师生交流提供了一个大平台,也让他们在这个舞台上更加融洽,教学效率更高。
4、 4、总结
综上所述,情感教育是初中语文课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加强情感教育并将其贯彻到课堂的每个环节中。教师在设计教学方式上要依据作者的思路、情感来设立情感教育目标,积极地设计活泼有趣的活动,促成一种是与学生情感发展的文化氛围,使学生身心得到完胜和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春颖.实施情感教育,激活语文课堂[D].华东师范大学,2010.
[2]郑三中.浅议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
[3]毛小全.浅谈新课程改革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4]朱爱华.试论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才智
篇9
[关键词]语言艺术 初中语文 渠道
一名优秀、尽职的初中语文教师要致力于将课堂教好,提高语言艺术将是必经之路。初中生尤其有特点和个性,语文教师要从学生身心具体情况出发,走近他们,了解他们,适时调整自己的课堂教学语言,不断运用恰当有效的语言将学生带入奇妙浩瀚的语文世界中。初中语文教师应该从思想、行动上训练和提升语言艺术。掌握语言艺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尝试和实践,在课后不断思考和总结,一步步慢慢摸索出来的。
一、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教师观和学生观,形成正确的教育思想
语文教师在初中生面前是一个榜样、前辈,其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教师观和学生观,形成正确的教育思想,以不断促进自己的教育事业在正确轨道上顺利前行。语文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师观与学生观,尊重学生个性体现,从“教书匠”转变为学生的陪伴者、引导者、缔造者,履行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语文学习是一个纷繁复杂、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要做到因材施教、长善救失,首先就应该给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与价值观,让学生摆脱应试教育的阴影,在学习过程中注重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和谐发展。初中生的个性心理、特点比较突出,他们易于接受新鲜事物,教师要本着“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来审视学生,不能总搞老一套,走老一步;要善于化解学生厌学的情绪,逐步引导他们将心思放在学习上,以一名长者的身份去接近学生,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二、营造良好教学氛围,以幽默、精辟的语言对学生循循善诱
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需要多方面的配合、协调,教师在课堂上循循善诱,学生在下面认真倾听,师生之间教学相长,这才得以形成良好、和谐的教学氛围。初中生容易对某一单一的事物厌烦甚至厌恶,在教学过程中也是如此,但凡教师只顾教学内容的灌输,在课堂上喋喋不休,更加达不到应有的效果。教师要改变以往陈旧的教学模式,不要总是依教材上有什么就念什么,要更新教学方法,明确教学目标,突出重难点,改变学生在课堂上一味被动接受的模式,形成良好的教学环境,这样不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更提高了课堂效率。课堂一开始,正是学生精力最集中、情绪最高涨的时候,教师应该把握好这个有效教学的时机,逐步将学生带进课堂活动中。例如,教学朱自清的《背影》时,教师从身边的生活切入,举例说明自己买橘子、搭火车的经历,以生活中的事例来导入,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学生在这时兴趣随之而来,精力就会放在语文学习上。
三、运用书面语言做好板书工作,呈现精华内容
篇10
一、实验课题的提出
长期以来,中学语文教学一直存在着脱离实际的偏向。教学中过多的架空分析和为应付考试而进行的五花八门的练习,挤占了学生语文学习的大部分时间,而写字、说话、应用文写作等最基本的语文实用能力却往往被忽视。汉字书写基本功差,口语表达能力差,应用文写作不过关等问题,在初高中毕业生中都表现得相当普遍。当今时代,市场经济日益发展,信息交流日趋频繁,写字、说话、应用文写作等语文实用能力几乎随时随地都要应用,而我们培养的学生却恰恰在这些方面捉襟见肘。
我们深切感到,尽快纠正上述偏向,加强语文实用能力培养,提高语文教学的社会效益,造就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需要相适应的新型人才,应该作为一个重要课题去研究。1990年10月,山东省教研室在《关于改进中学语文教学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加强写字、口语、应用文等实用性语文能力的训练,力争在初中阶段达到基本过关的要求”,并提出了每周用一课时,初一进行写字训练,初二进行说话训练,初三进行应用文写作训练的初步设想。在学习讨论省教研室的意见时,我们进一步明确了以下两点:第一,初中是义务教育的最后阶段,其毕业生除少部分升学外,大部分将直接进入社会,在初中阶段使学生的写字、说话、应用文写作达到基本过关的要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第二,初中学生仍具有很大的可塑性,以小学训练为基础,在初中各年级每周用一课时分项进行集中训练,既不至于加重学生的负担,又有利于学生系统掌握相关知识,既可行又容易见效。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于1991年上半年建立了实验组织,印发了实验方案,下半年已将这项实验在全市推开。
二、基本做法
1.保证课时,落实实验教师。我们首先强调,语文实用能力培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课程方案中活动课的重要内容之一。要求各校从各年级的语文课或活动课中每周拿出一节,分别为初一、初二、初三安排写字、说话、应用文写作训练课,列入课程表中,以保证时间落实。实验教师尽量由各班语文教师兼任,有些学校语文教师写字、说话基本功参差不齐,我们便要求他们依据专长挑选胜任者为专职教师,以保证训练质量。
2.设计训练程序,用好训练材料。任何能力的形成与训练,都应有个序列,这个序列应该体现由易到难,由低到高,由单一到复合的基本原则。根据这一原则,从实验一开始,我们便着力研究和解决训练程序问题。通过广泛摸底调查,分析学生的基础状况和能力形成的因素与过程,在多次会商之后,为三项训练确定了以下程序:
写字,先进行硬笔书法训练,再进行软笔书法训练,以硬笔为主。在训练过程中,先进行用笔要领的指导,再摹写基本笔画、偏旁部首,然后再临写基本笔顺、基本结构,最后集中一段时间进行背帖练习,鼓励学生形成自己的书写个性。
说话,先以排除学生惧怕当众开口讲话的心理障碍为重点,鼓起勇气,激起兴趣;然后在说的练习中依次突出发音、吐字、语速、语调、把握中心、分清条理、表意准确、礼貌得体等说话基本功训练;在此基础上再指导学生掌握口头答问、复述、解说、即席发言、交谈采访、讨论、辩论等各种说话形式的基本要求。
应用文写作,先练习那些在初中教材中已有的、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格式和内容较为简单的文体,再练习学生较陌生但社会生活中又经常用到的、内容较为复杂的文体。每种文体按先研究格式结构,再研究内容语言的顺序,以后者为重点进行训练。
我们选用的训练材料是山东省教研室组织编写的《初中写字训练指导》、《初中说话训练指导》、《初中应用文训练指导》,在使用时根据已确定的训练程序进行了适当的调整补充,这样既保证了训练有据,又突出了训练重点。
3.坚持以练为主,改进教学方法。能力培养必须突出一个“练”字。从实验一开始,我们就特别强调训练课要以练为主,要尽量让学生多动脑、动口、动手,切忌上成单纯的知识传授课。为提高课堂训练效率,我们在改进教学方法上下了很大功夫。
总结了一些有效的做法,如写字课上的“讲解示范与定量练习相结合”、“小组矫正与板演评析相结合”、“写字训练与课文字词教学相结合”;说话课上的“放开说与放开评”、“阅读吸收即知即传”、“设置情境竞赛发言”;应用文写作的“掌握格式,规范训练,联系实际,用于生活”等。在积累了一定经验的基础上,从1993年春季开始,我们便着重探索写字、说话、应用文写作的课堂教学基本模式,以进一步增强教学效果。写字课我们总结推广的基本模式是:“讲解示范--领写练习--自练自悟--讲评矫正”;说话课的基本模式是:“朗读课文--讲解要领--组织练说--评价指导”;应用文写作的基本模式有两种:一种是“试写--讲评--矫正--成型”,另一种是“集中讲解--分项突破--组合成文”,前者适用于学生较熟悉的文体,后者适用于学生较生疏的文体。根据“教学有路,教无定法”的原则,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灵活变通,把课上得生动活泼。
4.将训练向课外延伸。学生写字、说话、应用文写作能力的提高,单靠每周一课时的训练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是开通多种渠道,尽量向课外延伸。
一是向各科教学延伸。要求各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意说话能力的检查指导,在作业批改与讲评中注重写字的规范要求与评价。二是向课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延伸。如在写字课后开展每天练百字,一周一展评活动;在说话课后开展每天三分钟,同桌讲新闻活动。有些实验教师还采取让学生自愿报名、自由结合的方法,开展出报刊、办专栏、轮流主持校广播室组稿、编稿和播音等竞赛活动。有的班级还与车站、商场、展览馆建立了联系,利用星期天、节假日开展语文实用能力观摩实习活动。此外,学校和市里还经常组织书法比赛展览、口头作文和专题演讲比赛、设置情境变换角色写应用文竞赛等大型活动。
5.以鼓励为主,搞好教与学的评价。为鼓励教师积极搞好实验,我们设立了“初中语文实用能力培养奖励基金”,每年用本人总结、学校推荐、教研室现场考核的办法,评出一大批成绩优秀者给予表彰奖励,并记入教师业务档案。对学生的学习评价,采取评议与考试相结合的办法,每学期搞两次。评议包括自评、小组互评和教师意见三部分,重在评价努力程度和提高幅度;考试包括单独安排的写字、说话技能测试和纳入语文命题中的应用文写作测试,主要评价这三项能力达到的实际水平。评议与考试结果综合考虑,划出等次,填入成绩单。对成绩优异的学生各校也给予专门奖励。
三、实验效果
通过三年的实验,我市初中语文实用能力培养实验取得了明显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