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营销推广方案范文

时间:2024-02-18 17:59:1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产品营销推广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农产品营销推广方案

篇1

   市场营销方案汇总2022

   一、 目标

   1、助力各区域完成销售任务

   2、提升终端覆盖率,力争达到50%。

   3、提升品牌知名度、美誉度。

   二、 年度规划

   1、SP活动:

   活动主题:换个角度看自己

   活动时间:20xx年3月-5月

   活动类型:

   1) 小型促销- 品牌展示+售卖(两节柜台+导购员2名)

   2) 中型促销-品牌展示+售卖+互动(1个背柜+4节低柜+导购员4名)

   3) 大型促销路演-舞台+游戏互动+销售+品展示

   4) 店中店推广-店面专区包装+特卖

   2、品牌路演(事件营销)

   活动主题:时尚秀场 尽在SILU太阳镜

   活动时间:20xx年3月-4月

   场次规模:12场(华东 3场、华中3场、华北2场、东北1场、西南、西北 3场) 活动方式:一个全国性事件+品牌展示+售卖+互动+T台秀

   3、节事点促销

   活动主题:根据各节日拟定

   营销策略

   活动时间:节日期间

   活动规划:创意策划+设计+部分物料制作 输出

   4、渠道促销(TP活动)

   1) 商订货会

   时间:20xx年11月-12月

   规模:10场/全国

   支持:礼品/物料/折扣

   2) 销奖

   时间:20xx年2月-9月

   参与方式:积分/吊牌兑换

   参与对象:商区域门店

   兑换金额:15元/副

   3) 签量返利活动

   时间:20xx年3月-4月

   规模:50家/商

   支持:返利+VMD(店中店推广)

   5、终端培训

   时间:3月-4月

   规模:100人/场/大区

   对象:店员、店长、店经理

   内容:产品卖点、产品推销、店铺管理

   营销策略

   三、 实施步骤

   1、 关于SP活动

   10月-11月:完成执行方案(活动方式、活动内容、效果图等)

   11月-12月:准备供应商、礼品采购、公司内部宣导

   01月-02月:各区域洽谈,提报活动申请。

   03月-06月:活动推广、活动执行、活动总结

   2、关于品牌路演(事件营销)

   10月-12月:完成执行方案(活动方式、活动内容、效果图等),执行公司提案,达成合作。 01月-02月:各区域洽谈,提报活动申请。

   03月-05月:活动推广、活动执行、活动总结

   3、关于节事点促销

   11月-12月:准备相关相关海报、方案、设计效果图等

   2月-9月:单独执行活动配合SP活动、品牌路演、店中店推广

   4、 关于渠道促销活动(TP活动)

   1)积分、吊牌兑换

   11月-12月:20xx年度积分操作方案完成、内部宣导、通知下达

   12月-01月:系统调试,各项准备工作落实。

   02月-09月:活动执行

   2)商订货会

   10月-11月:方案拟定

   12月-01月:跟进执行

   3)签量返利活动

   01月02月:各区域提报活动方案

   营销策略

   02月-03月:市场部拟定签量返利方案

   5、 关于终端培训

   10月-11月:准备业务员及专员的培训准备 11月-12月:营销大会召开

   12月-02月:准备终端培训的相关事宜

   03月-04月:组织举行终端培训会,并进行总结。

   市场营销方案汇总2022

   在新的形势下,为进一步提高我市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发展现代高效农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持续打造蔬菜品牌,强化市场营销,根据省、市政府有关要求,结合我市蔬菜产业发展的实际,结合“十二五”我市蔬菜产业发展规划,特制定本营销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和保障市场有效供给为目标,统筹推进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依靠科技进步,优化品种结构,努力提高蔬菜生产区域化、规模化、标准化和产业化水平,构建现代蔬菜产业体系,积极与市场对接,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

   二、工作目标

   全市蔬菜种植面积达到万亩,蔬菜总产量万吨,产值元以上;创建个全市现代农业蔬菜示范区,良种覆盖率达%以上,培训蔬菜种植和营销人员人次。

   经过3年努力,使我市蔬菜品牌成为知名品牌,走向市场,走向全省、全国。疏通渠道,搭建平台,形成纵横交织、四通八达的蔬菜营销网络。

   三、工作措施

   (一)强化基地建设,扩大蔬菜生产能力

   1、科学规划布局

   各县(区)蔬菜基地要按照集中连片,规模种植的原则,优先安排有一定种植基础、交通方便、基础条件较好的乡镇作为基地乡镇,每个基地面积不少于亩。要通过引进业主开发,推进土地流转,实现蔬菜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无公害化生产。特别是长江大地蔬菜,江阳区有机蔬菜基地建设,要在标准,规模,面积技术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各县(区)政府要统筹以工代赈、扶贫开发、农村公路建设、新农村建设等项目和资金,向常年蔬菜生产基地倾斜,优先安排用于基地沟、渠、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菜地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加强土地平整,调整地型,培肥地力和以坡面水系综合治理、防止水土流失为重点的蔬菜基地改造提升建设。加强以排灌、蓄水、提灌设施等为重点的蔬菜基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以运输道路、菜园耕作道路、人行便道为重点的路网建设。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抗御自然灾害能力,降低自然灾害的成灾率,提高农民的经营收入。

   3、推进标准园建设,强化质量安全

   以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巩固建设工作为契机,抓好全市万亩蔬菜示范区和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今年将新建个全市亩蔬菜示范区,全面带动蔬菜基地建设向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围绕“三节一增”(节水、节肥、节药、增效),重点推广膜下微滴灌、防虫网、粘虫板、绿色防控、低毒低残留农药、高效安全肥料、测土配方施肥等关键技术,全市蔬菜基地无公害生产技术普及率达到100%,蔬菜基地产品质量检测合格率达95%。

   (二)加大营销力度,努力拓展市场空间

   1、批发交易市场建设

   创造条件,为蔬菜产品提供更多的销售平台。以市场交易为主,在全市余家批发交易市场的基础上,再扩建家真正上规模、上档次的常年性蔬菜批发市场,加强蔬菜市场的改造和建设。支持生产基地、专业合作社等发展产地批发市场和一体化冷链物流体系。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重点支持蔬菜批发市场进行标准化改造,进一步扩大规模,完善市场基础设施,增强服务功能。同时,提高和完善服务功能,规范交易行为,扩大市场覆盖面和知名度。抓好蔬菜优势产区重点镇产地批发交易市场、各县城农贸市场、配送中心、连锁超市建设,加快改扩建步伐,力争全市主要蔬菜生产镇及主要批发交易市场全部实现信息联网。在市场建设上,市、县、镇三级按各自的管辖范围,结合蔬菜发展,分别抓好典型批发交易市场建设。

   2、快蔬菜销售体系建设。

   推进“农超对接”、“农校对接”、“农社对接”等,完善信息服务平台,探索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创新流通方式,完善流通体系,合理规划布局城乡社区菜市场。增加蔬菜直销网点建设,开设蔬菜种植大户直销专区,减少流通环节,降低交易成本,方便居民购买,提高菜农收入。开通蔬菜运输“绿色通道”,对于出入我市的蔬菜运输车辆全部免征道路通行费,减少运输成本,保证蔬菜运输畅通。

   (三)以培育市场竞争主体为重点,大力推进产业化经营

   培育蔬菜合作经济组织和相关行业协会,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各类合作经济组织要充分发挥其联系农民和企业的“二传手”作用,形成“公司+合作组织+农户”等多种形式的产业化经营机制,逐步推行订单生产,使企业与农户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同担”的利益共同体。加快培育蔬菜专业合作社。按照组织运行规范化、生产技术标准化、经营销售品牌化、社员技能职业化、产品质量安全化的要求,建设规范化蔬菜专业合作社个。

   同时,培育和扶持蔬菜营销大户和经纪人。专业营销大户和经纪人仍将是“十一五”期间我市蔬菜产品销售的中坚力量,各地应继续加以培育和扶持,引导他们加强联合,引入现代企业经营方式,逐步做大做强。

   第三、打造蔬菜知名品牌。突出我市蔬菜生态、安全和“一早一晚”优势,整合、培育、创立以菜为主的一批蔬菜知名品牌。抓好蔬菜产品无公害、绿色、有机认证,打造个省级知名农产品品牌。

   (四)建立三大保障体系,加快蔬菜产业发展,

   1、建立蔬菜产业科技体系。积极探索科技发展新机制,促进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不断提高花卉产业的科技水平。引进人才、借助“外脑”,加快关键技术攻关和自有知识产权的花卉新品种的开发力度,发挥各级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的职能作用,加强技术培训和技术咨询服务,形成“研发中心+推广机构+龙头企业+农户”的花卉科技推广体系。

   2、建立灵活有效的市场营销体系。一是巩固和完善现有营销网络,培育专业销售龙头公司,建立多渠道、灵活有效的流通机制,形成适应市场特点的流通体系。二是加快培养蔬菜市场推广经纪人。广泛吸纳跨行业、跨地区的社会力量来加强纵横联系与沟通,形成产供销一条龙体系,加快产业化进程。全方位捕捉信息,形成完善的市场信息服务体系,以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和提高规避市场风险能力。

   3、建立政策和资金扶持体系。认真落实国家和省扶持蔬菜产业发展的有关政策,制定吸引调动外资、社会闲散资金投入蔬菜产业的优惠政策,扩大信贷资金投入力度。财政应每年安排一定专项资金,用于扶持蔬菜科技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及对产业发展做出贡献的'奖励等。

   (五)加强蔬菜技术和营销知识培训

   加强蔬菜技术培训,提升种植者从业技术水平。聘请蔬菜创新团队专家、教授,组织市、区县蔬菜主管部门人员、重点乡镇农技人员、加工企业、种植大户等进行集中培训,各区县举办期以上的技术培训班,更新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全年培训蔬菜种植人员不少于人次。同时,外地聘请营销专家,来我我是传经送宝,给我市的营销管理人员、基本营销员授课,为全市蔬菜产业发展和人才培养提供有效支撑服务。

   四、强化组织保障,促进产业健康发展

   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菜篮子”行政首长负责制,把蔬菜产业发展列入市政府目标考核体系,实行奖惩制度。各相关部门要结合职能实际,全力为蔬菜产业发展提供支持,创造条件,形成合力。市政府将常年蔬菜生产基地建设纳入政府目标考核范畴。常年蔬菜生产基地县(区)政府与常年蔬菜生产基地乡(镇)签订目标责任书,进行硬考核奖惩。

   市场营销方案汇总2022

   农产品市场营销就是指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和欲望而实现农产品潜在交换的一个过程。农产品营销是农产品生产者与经营者个人与群体在农产品从农户到消费者的流通过程中,实现个人和社会需求目标的各种产品创造和产品交易的一系列活动。农产品市场营销的主体是从事农产品生产和经营的个人和群体。农产品营销活动贯穿于农产品生产和流通、交易的全过程。农产品市场营销概念体现了一定的社会价值或社会属性,其最终目标是满足社会和人们对农产品的需求和欲望。

   我国农产品市场营销方案

   一、我国农产品市场营销的现状

   1.1农产品市场建设发展迅速

   我国农产品市场发展迅速,类别繁多,包括粮油市场、蔬菜市场、水产品市场、肉食禽蛋市场、干鲜果品市场等。农产品市场数目基本稳定,交易额稳步上升,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农产品交易市场在经历了几十年高速增长和规模扩张后,现正逐步实现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流通规模上台阶,市场硬件设施明显改善,商品档次日益提高,市场运行质量日趋看好。

   1.2农产品批发市场成为农产品流通的主渠道农产品市场覆盖了几乎所有的大、中、小城市和农产品集中产区,基本形成了以城乡集贸市场和农产品批发市场为主导的农产品营销渠道体系,构筑了贯通全国城乡的农产品流通大动脉。目前大、中、小城市消费的生鲜农产品80%~90%是通过批发市场提供的,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大力发展,对于搞活农产品流通、增加农民收入、满足城镇居民农产品消费需求发挥着积极作用。

   1.3以配送、超市、大卖场等为主的现代流通方式发展势头迅猛

   超市作为一种新型现代营销业态在近几年也逐步涉足农产品销售领域,成为农产品营销渠道体系里的新成员,并与传统的集贸市场在零售终端展开了激烈的竞争,传统农贸市场的市场地位正在受挑战。另一方面,南京、广州、武汉、上海等地政府在大力推行“农改超”工程,旨在打造高效安全的农产品营销网络,使之与城市经济发展相适应。

   二、市场分析

   1、顾客来源

   作为农村,以前的顾客也就局限于当地小市场以及家人自己享用,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的扩大,城市以及其他一些地方的农产品需求量不断增大,但是农村越来越少,所以我们农村的顾客就越来越多,包括城区家庭、餐营业、副食业等。所以从顾客方面来说,我们的发展前景是可观的。

   2、面临的竞争对手

   目前面临的主要竞争对手就是很多地方在运用先进科学技术进行农产品的培育,在城市也有很多的地方有这样的场地。现在看来这是市场发展趋势,科学地运用技术来服务生活,但是,即便技术再好也没有农村天然的农产品营养来得好,而且现在的农村也在接受新技术,更科学的方法加上原始的天然性种植,将是更好的农产品。

   此外,现在的各大超市也在开始售卖农产品,在一定程度上与我们形成了竞争关系,但从另一方面来说,他们也是我们的顾客之一。

   3、营销优势与劣势以及解决措施

   优势:天然与科学的种植方法;新农村的发展带来农村的发展;农民认识与技术的发展;农村与城市结合的发展趋势;人们对生活品质与健康饮食的渴望与需求量增大;等等。

   劣势以及解决措施:

   1)、农村与城市距离远,不便于货物运输;措施:现在我们农村自己出钱出力,修起了自己的公路,与城市连接更加紧密,便于货物运输。

   2)、有些货物保存时间有限,以前农村保存措施虽然可以,但如果长时间没有商家订货,将导致货物囤积而坏;措施:现在农村在接受新技术,当然也包含了一些存货措施,加上农民也懂得想办法来保障自己的利益不受损害。

   3)、品种多但是不奇,农村以前有的都是一些很平常的农产品,不能很好的满足城市人的需求;措施:多于城市接触,了解城市人对农产品的需求,从而增加农村的种植范围与品种。

   4)、与企业联手。达到双赢局面。

   三、经营策略

   1、农产品市场经营观念创新经营

   农产品营销创新的先导为了实现诸如利润、销售增长率等目标,农产品经营者必须进行市场调研、产品开发与农产品储运、销售等一系列与市场有关的经营活动。在从事这些活动时,应当以什么样的理念为指南,应当如何处理企业、顾客、社会之间的利益关系,就成为任何企业或生产经营者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对于这一问题的回答,就构成一个企业的市场经营观念,也称营销治理观或市场营销观。它是决定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方向的指南,也是为经营者在组织和谋划企业的市场营销时的指导思想和行为准则,概括了企业的经营态度和思维方式,贯彻于企业市场营销活动的全过程之中。

   2、农产品营销战略与策略创新经营(即营销组合的创新

   在传统的农产品运销观念指导下,农产品生产经营主要依靠农产品的储存与运输、推销与促销等手段来实现扩大销售。农产品市场营销观念则通过协调市场营销即围绕目标市场需求的变化,综合地运用各种营销战略与策略,并加以优化组合,不断创新,通过比竞争对手更加有效地满足目标市场的需求来实现企业增长和利润的实现。

   第一,应该充分重视战略性营销,用好“市场探查”、“市场分割”、“市场优先”、“市场定位”等战略性4组合。农业产业化经营必须源于对农产品消费需求的深入探查和仔细研究,通过市场研究,寻找潜在需求,捕捉市场机会。根据一些细分变量来分割市场,进行比较、评价,选择其中一部分作为自己为之服务的目标市场,针对它的需求特点开发适宜的产品,制订合适的价格、渠道、促销策略,实现产品的既定目标。

   第二,充分利用好“产品策略”、“价格策略”、“渠道策略”、“促销策略”等战术性“4组合。,高绩效的市场营销活动不仅在于这四大策略的灵活运用和不断创新,而且在于灵活运用和有效组合每一个组合策略,形成动态优化组合,协调一致为顾客需求服务。

   第三,要积极应用“政治权利”和“公共关系”。由于农业是弱质产业,比较利益低下,资金紧张,农业产业化经营系统一般难以进行广泛的宣传和促销,往往要充分依靠“政治权利”和“公共关系”这两个策略。一方面,积极利用政府力量,获得宣传支持,引导百姓和城市人消费,扩大有效需求。另一方面,农业产业化经营系统应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改善与社会各界的关系,树立良好的形象,获得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通过公共关系达到宣传促销目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系统可以利用报纸、电视台等大众媒体以及其他社会机构为农产品营销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

   具体营销策略如下(从企业销售农产品出发):

   ㈠农产品营销的新产品开发策略

   农产品和任何事物一样,有着出生、成长、成熟以至衰亡的生命周期。因此,企业不能只顾经营现有的产品,而必须防患于蔚然,采取适当步骤和措施开发新产品。它是企业提高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也是企业市场营销活动的主要任务。新产品开发过程一般包括新产品构想的形成、新产品构想的筛选、概念产品的形成与检验、经营分析、制出样品、市场试销、正式生产投放市场。新产品开发成功以后,还需上市成功,这意味着新产品被消费者采用并不断扩散。

   新产品开发是从营销观念出发所采取的行动,因此首先必须是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试销对路的产品。没有市场的产品,对企业而言再新也没有意义。消费者对奇形异彩农产品需求,使一个产品多种式样,成了新的消费动向,如乌骨鸡、黑小麦等农产品虽分别属鸡、麦类,但因为其颜色非凡,药用价值较高,不仅市场销路好,而且经济效益高。因此,新产品要有自己的特色适应和满足消费者需求的新变化。

   ㈡农产品营销价格策略

   农产品价格的制定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政府定价,另一类是农产品经营者定价,依据农产品质量、市场供求状况等因素决定其价格。农产品定价目标与程序以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对其产品是否具备定价权力为前提条件。在市场经济下,为了刺激顾客的消费行为,通常要对基本价格作适当的调整。如价格折扣与折让,即实行让利。抓住顾客的心理进行促销定价。

   ㈢农产品营销品牌化策略

   品牌是由名称、术语、标记、符号或图案等要素组合而成的,用于体现某个销售者或某钟产品或服务的独特性,并使之与其他销售者的产品和服务相区别,借以促进销售的记号。品牌在市场竞争中的作用并不仅仅表现在农产品的识别功能上,虽然农产品的质量性能和企业的市场信誉能够首先通过品牌传导给消费者,但品牌尤其是品牌的功能,更多的是它的市场影响力,是它带给消费者以信心,它在带给消费者物质享受的同时,还带给消费者一定的精神享受。品牌的这种非凡功能构成了品牌农产品所特有的市场竞争力。任何农产品加工企业都不能忽视品牌战略的重要性。创驰名品牌是解决农产品卖难和提高农民收入的根本途径品牌是高价格的基础,驰名品牌会给企业带来高额利润;品牌是产品竞争优势的基础,驰名品牌具有强大的竞争力;品牌是吸引新消费者,留住老消费者的有利武器;品牌能够提高企业营销计划的执行效率;品牌是促进产品扩张,促进贸易的有力杠杆。

   ⒈以名创牌。对市场竞争力强的优势产品实行商标注册。创牌既是为了宣传,扩大影响,同时也是为了保护品牌。

   ⒉以质创牌。严格按照质量标准生产、提高产品品位。

   ⒊包装创牌。美化农产品外表。

   ⒋加大创牌宣传力度,树立良好品牌形象

   ⒌做好名牌保护工作

   ㈣农产品加工化策略

   农产品加工是指以农业生产中植物性产品和动物性产品为原料,通过一定的工程技术处理,使其改变外观形态或内在属性的物理及化学过程;同时也是通过一定的治理技术处理,使其由初级产品转变为制成品,连接农业生产与居民消费的经营过程。目前,农产品中直接能够进入生活消费及工业生产的种类并不多,因此,农产品加工是不可或缺的产业。

   ㈤农产品促销策略

   农产品促销是指农业生产经营者运用各种方式方法,传递产品信息,帮助与说服顾客购买本企业的产品,或使顾客对企业产生好感和信任,以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促进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从而有利于扩大农产品的销售。农产品促销有广告推广、人员推销、关系营销、营业推广四种形式。在进行农产品营销的时候要把促销策略灵活运用,与顾客建立长期关系,培养一批忠诚的顾客群。

   ㈥农产品营销渠道策略

   ⒈农产品批发市场的价值链有待延伸,走垂直一体化道路。一方面有助于寻找到新的利润点,开拓发展空间,快速做大做强。另一方面也可以有效减少渠道环节,通过内部关联交易降低流通成本,稳定并降低市场价格,有助于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对于保护生产者利益和消费者福利也有着积极意义。

   2.改造升级原有的渠道组织,提高流通效率。主要是要对当前农产品流通的主要载体——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进行改造。批发市场在交易方式、治理模式、服务功能等方面要进行完善和发展,提高流通效率,扩大流通半径,使之满足地区间农产品大规模流通的需要。

篇2

关键词:电子商务;网络营销;农产品;销售模式

在我国一些农业大省的特色产品销售过程中,由于产品本身的优良特性,使得实际的销售量收入相当可观。不同农产品的来源产地不同,在成本投资及保养措施方面,存在着一些突出的问题。农业市场机制的不完善,导致农产品在销售的过程中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主要包括:销售路径的繁琐;销售方式的单一;运输过程的困难;产品信息流通效率的偏低等。这些问题的出现,造成了农产品整体的销售工作无法持续地进行,对相关的投资者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互联网的迅速崛起,间接地为农产品的销售工作提供了更多可靠的思路。其中,网络营销模式的出现,使得相关的企业在农产品销售的过程中拥有更多选择。

一、网络营销的相关概念综述

网络营销是互联网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新型的销售模式。它主要是指利用互联网的技术优势,将产品的信息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发送到网络平台上,吸引消费者购买的过程。网络营销相对与传统的销售模式具有很多的优势,主要表现为:(1)信息传播速度快,产品信息资源丰富;(2)销售成本降低,减少了不必要的成本开支:(3)扩大的产品的经营范围,有利于形成品牌效应;(4)利用计算机的技术优势,丰富了销售手段;(5)减少了人员配置,提高了销售过程中整体的工作效率。

二、利用网络营销促进农产品销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农民对于网络营销信息量掌握太少

网络技术的推广,主要针对的消费群体是知识量掌握相对较多的网名。作为农产品销售的相关人员,由于文化程度的制约,导致其在实际的销售过程中只能依靠传统的销售模式,自身产品在具体的推广过程中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对于农民来说,网络营销类似于一种想象中的概念。其中涉及到的最基本的网络知识甚至是技术操作,他们都无法理解。这种客观的现状使得农产品销售的整体工作效率普遍偏低,无法实现效益最大化的最终目标。因此,对于一些从事农产品生产销售的农民,对其开展基本的计算机知识普及培训活动显得尤为重要。

(二)农村网络基础设施不健全

计算机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巨大的消费市场,刺激了各行业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但是,农村的网络建设步伐依然缓慢,相关的基础设施也没有达到科学的要求。尤其是一些偏远的山区,基本无法接触到计算机的相关知识。这也造成了网络营销对于农村无法实现快速地推广,相关的农产品销售工作也就无法正常地开展。

(三)生产规模化较小

当农产品的生产加工达到一定的规模后,利用网络营销手段,可以使产品在一定的时间内快速地占领市场,形成一定的品牌效应。但是,当前形势下由于受到国家政策及不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农产品的生产加工过于分散。即使利用网络营销的技术手段推广自己的产品,有时也无法满足客户的实际需要,导致农产品的销售工作停滞不前。

(四)专业人才的匮乏

这主要是针对农产品销售的相关工作者整体的工作能力。针对网络营销的实际工作,要求相关的技术人员做好专业网站的建设工作,能够利用技术手段对农产品相关的信息进行一定地丰富和优化,进而吸引更多消费者的关注。但是,农村整体的信息化水平较低,相关的销售人员也不具备专业的网站建设管理能力,导致网络营销无法进行有效地推广。

三、解决网络营销在农产品销售过程中存在问题的方法

(一)加快农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网络营销主要依靠的是计算机强大的技术优势。因此,对于农产品进行推广和销售的相关工作,要做好网络营销,就必须加快农村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工作。针对农村实际的地理环境和整体的发展水平,做出一定的网络规划设计方案,从而使更多的农民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快速地销售自己的产品。

(二)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

提高网络管理的综合水平,丰富农产品的相关信息,是做好网络营销工作的关键所在。农村整体文化水平较低,相关的农产品种植销售人员,对于网络营销手段认识的不足,导致自身农产品销售始终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必须对相关的农产品从业人员进行专业的网络知识的宣传和专业技术的培训,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农产品销售不利的局面。

(三)建立先进的农产品示范基地

为了使更多的农产品能够形成一定的品牌效应,创造更大的市场价值,就应该通过相关部门与农产品销售人员的共同合作,建立先进的农产品示范基地,扩大农产品的影响范围。建立农产品示范基地是目前国际社会普遍采用的方式,这对农产品销售工作有着积极地推动作用。

(四)完善物流配送体系

农产品销售常见的问题就是保质期过短,在规定的时间内无法及时地将产品运送出去,很容易造成成本费用的加大。因此,在农产品生产加工的周边区域,及时地建立和完善相关的物流配送体系,对于农产品的销售具有重要的影响。同时,这也会直接加大网络营销的应用范围。

结束语:

网络营销作为一种新型的销售方式,对于农产品的推广具有积极的意义。但是,网络营销在农产品销售的过程中依然存在着许多不利的影响。这些客观因素的存在,导致农产品整体的销售工作无法取得实际的效果。因此,解决好网络营销在农产品销售过程中的相关问题,对于农产品销售相关的企业具有重大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王燕.以网络营销促进农产品销售的难题探析[J].农业经济,2014(,02).

篇3

一、特色农产品何以必须强化品牌营销

(一)品牌营销本身有利于更好地实现农产品的市场价值

品牌包含名称、标识、内涵、目标、理念五个基本要素。品牌建设的目的在于将产品变为名牌,因此必须以提高产品质量为基础,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品牌能够成为企业的无形资产,提升产品的附加值。消费者更加注重某一品牌的功能与质量,品牌能够帮助消费者对同类型的产品进行区分。品牌具有专有性和扩张性的特点,一个好品牌能够让消费者保持对产品的忠诚和信心。品牌不仅能够给企业带来附加值,同时能够起到约束企业行为的作用。一个成功的品牌应符合市场需求,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不断创新的能力以及较高的美誉度和普及度。品牌具有识别功能,是消费者将同类产品加以区分的标志,一旦消费者对某一品牌产生好感,便容易形成对该品牌的依赖,从而有利于品牌产品的销售。农产品品牌是指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综合分析当地的自然、经济、社会、文化资源优势,通过加工与包装体现农产品的个性特征,发展具有当地特色的产品。农产品品牌营销是指农业生产经营者借助良好的产品和企业形象运用一定的经营方式和手段,通过制定总体的营销计划与目标,开展营销活动的长期行为。品牌知名度在农产品营销中起到关键作用,国外在设计营销规划时,注重品牌经营,并有计划地制定营销方案,从而赢得丰厚的利润。因此,农产品营销中必须树立品牌战略观念,发展优质农产品,创造农产品品牌,搞好农产品的市场营销。

(二)特色农业必须具有相应的品牌

一个成功的品牌必须符合市场需求,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一定的形象美誉度以及不断创新的能力,因而,也就理所当然地必须有自身的特色。而反过来讲,一定的特色产品,当然也就必须以自己的特色形成相应的品牌,没有相应的品牌,也就无所谓特色。特色农业顾名思义是指将具有区域特征的农业资源转化为特色商品的农业形式。特色农业的发展目标在于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优化。我国幅员辽阔,地方性差异较大,各区域之间可根据自身地域特点,结合市场需求,发展与本地区自然条件等相适应的特色农业。从当前我国农产品资源的发展现状来看,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被认为属于特色农产品的资源比较丰富,且种类多样,但是,由于多数所谓的特色农产品缺少个性化特征,品牌意识不足,竞争优势不明显,因而,所谓的特色当然也就大打折扣,很难在市场上获得最大化收益。就此而言,特色农产品的品牌显然已经成为了制约我国特色农产品,特色农业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树立品牌意识,发展品牌战略,使得传统意义上的特色农业成为具有相应品牌的特色农业并形成相应的市场价值无疑已经成为我国特色农产品发展的必然选择。

(三)强化农产品品牌营销具有直接的现实意义

推进农产品品牌建设并开展品牌营销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首先,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有利于企业维持稳定的价格,防御农产品需求导致的市场风险,从而保证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其次,农产品与其他工业产品不同,农产品之间的差异性较小,为与其他同类产品相区分,品牌成为消费者识别农产品的重要因素,同时消费者也可从品牌的包装等方面进行识别。农产品品牌建设不仅有助于消费者进一步了解商品,同时对于维持稳定的消费群体,建立品牌忠诚度有一定的助推作用;再次,从当前农产品市场发展的形式来看,我国传统农业的优势已不存在,为增强与国外农产品的竞争实力,必须注重农产品的质量、包装、营养等方面的提升。在严峻的竞争环境下,我国农产品必须推进品牌建设,重视品牌营销,提高市场竞争力。

二、特色农产品品牌营销面临着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

随着现代农业的开展,我国特色农产品营销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国的农业发展历史悠久,目前已经建立了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区域性品牌,现有的许多特色农产品就是很好的说明。随着科学技术等的应用和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多数特色农产品能够满足市场的需求。近年来,随着国家一系列政策等的出台,对整合特色农产品以及做大做强提出了新的要求。各级政府将推进农业品牌营销作为提升农业效益的重要突破口,政府提供的政策、资金、技术等的支持为特色农产品的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有助于特色农产品品牌战略的推行和实施。我国特色农产品营销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面临一些问题,尤其体现在农产品的品牌建设问题上,例如品牌意识淡薄、综合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品牌建设资金投入不足、科技含量低、品牌建设主体实力不强等问题。

(一)品牌意识薄弱

从特色农产品的经营主体来看,品牌意识薄弱。主要表现在两方面:第一,市场营销观念不足,品牌意识差。农业生产者作为生产经营的主体,其思想意识对农产品品牌战略的开展有直接影响。由于我国初级农产品的生产主要是小规模经营,其经营主体为分散的农户,这些农户普遍文化程度不高,再加上受传统小农意识观念的束缚,经营意识和观念难以满足品牌建设的需要。再加上有些地区由于信息闭塞,与市场联系不紧密等因素导致农业生产者的经营理念落后,难以满足市场需要,在进行产品生产过程中很难保证产品质量。部分农业生产者还对特色农产品的品牌营销存在认识误区,认为企业创建品牌是费时费力之举,没有认识到品牌营销的重要价值。第二,主体经营者品牌建设实力不强。及时有些生产者意识到特色农产品品牌营销的重要性,但由于自身在技术、管理、营销技能等方面的缺乏,导致力不从心。生产经营者缺少品牌形象的营造能力,因而影响了品牌经营的有效开展。事实上,造成经营主体品牌意识淡薄的主要原因在于,除了受农民自身素质不高的影响,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农村信息技术相对薄弱,基础设施等条件缺乏,再加上交通运输等条件的限制导致农民生产者和经营者对市场信息的把握不足。

(二)品牌内涵不深

从特色农产品本身特点来看,品牌内涵不深。主要面临特色农产品的综合质量不高、科技含量不足、文化融入欠缺的问题。首先,农产品质量良莠不齐。我国农业产业在布局上并不合理,各区域之间的种植结构等较为相似,特色却分并不明显。且专业化水平有待提高,特色农产品的地区特色不明显。尤其忽视了特色农产品的地区适宜性,导致农产品失去了原有的“特色”。此外,农产品的深加力度欠缺,产品增值小。质量是特色农产品品牌的生命,农产品品牌之路的发展离不开对产品的高质量要求。其次,产品科技支持不足。农业科技水平直接制约着农产品质量的提升。科技支持包含农产品生产、加工、包装、销售各个环节,目前,我国农产品的科技含量仍处于较低水平。造成农产品科技水平不高的主要原因在于农业科研资金的投入不足,技术设备等不能满足深加工的需求。从而制约了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发展。再次,我国一些地区在开发特色农产品时,缺少当地特色文化的融入,忽视了品牌内涵的提升。特色农产品与普通农产品的区别在于其中蕴含的深刻文化内涵,文化底蕴的融入是特色农产品品牌提升的重要构成。忽视地方文化特色便会导致特色农产品的品牌内涵不足,从而影响品牌推广营销。

(三)品牌推广不足

从特色农产品的销售过程来看,品牌推广不足。主要表现在三方面:首先,特色农产品包装形象差。产品的包装是消费者接触产品的第一印象,是品牌宣传的第一要素。树立良好形象是品牌推广的重要环节,然而特色农产品包装往往被经营者忽略。当前许多农产品包装简陋,文字说明较简单,不能向消费者传递产品品质等信息。包装上传递的信息量过少,不仅不能说明特色产品的质量和功能,长远看不利于品牌的营销推广。其次,品牌传播力度不够。宣传是任何产品营销的必要环节,特色农产品品牌效能的提升仅仅依靠产品的品质与形象还远远不够,还需要通过大量的宣传不断扩大产品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我国农产品在品牌推广中不善于运用媒介,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网路信息技术的普及,现代化的媒介宣传方式不应该被忽视。充分利用新型媒介提升产品的知名度应是最好的选择。除了宣传力度不够以外,在营销推广过程中还应加大品牌的促销力度。从战略的高度去吸引资金、扩大规模、拓展市场。再次,物流体系不完善。当前特色农产品营销已经进入网络营销与实体营销的双重营销模式。无论是网络营销还是超市营销,都需要完整的物流体系作保障。当前,我国农产品销售主要由三渠道模式为主,因而造成成本高、效率低的局面。农产品本身受季节和区域等的局限,流通环节的成本增加导致产品价格的提高。流通环节的优化有助于降低产品经营成本,但当前我国农产品营销过程中由于流通环节较为复杂,导致每个环节产生的费用和成本增加,拉升了终端农产品的销售价格。

三、特色农产品品牌营销的对策

(一)坚持政府引导,提高品牌意识,增强经营主体实力

特色农产品营销的重中之重就是增强品牌意识,农产品品牌意识的提高以及经营主体实力的增强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尤其离不开政府的引导与扶持。农产品品牌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特色农产品品牌的建立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需要发挥政府的先导作用,需要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与农民共同参与的“三位一体”联合模式。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政府要以身作则,转变观念认识到品牌意识对特色农产品发展的重要作用。政府应增强品牌意识,并将其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点工作。二是,不断对农户进行引导,帮助农户改变陈旧落后的思想观念。利用媒体宣传,树立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品牌意识。充分认识到品牌对于特色农产品开发的重要作用。各级村、镇等相关部门可以组织农产品营销等相关的知识讲座,组织培训班等活动,加强农民对产品营销等知识的学习,逐步提高认识。让农民了解到品牌建设是增加收入的保障,改变先前的认识误区。同时,鼓励农户积极投身特色农产品的品牌建设中去。三是,加强对农产品加工等环节的引导,在政策上给予一定的支持,由于对企业来说,为企业提供优惠措施,鼓励企业发展农产品品牌,自觉走品牌发展之路。总而言之,特色农产品品牌营销的第一关键环节需要政府、企业、农户的联合推进,政府在其中应充分发挥引导作用,调动企业、农户发展品牌的积极性。同时,通过开展系列讲座、培训班等活动培养品牌观念和管理技能,不断增强经营主体实力,为特色农产品的品牌营销奠定基础。

(二)增加投入和监督,推进产品深加工,提升品牌内涵

面对特色农产品营销中出现的质量不过关和科技含量低的问题,首先,政府应增加资金投入,通过银行贷款、财政补贴、减免税收等手段扶持特色农产品的品牌建设。地方政府也要加强惠农力度,适当采取倾斜政策。同时帮助整合农业地域优势资源,打造品牌建设主体。其次,应逐渐完善农产品质量监管服务,制定明确的质量管理规则,在执行过程中严格监控,把好特色农产品生产的质量关。同时加大对虚假广告、假冒伪劣产品等的执法力度,完善品牌保护等的相关法律法规,保障特色农产品营销秩序化、规范化进行。然后,提高特色农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产品品质,注重产品品质效益的发挥和挖掘。通过科技创新等手段,培养优良品种,改善现有的农产品品质。增加科技含量的同时不仅有助于农产品产量的提升,同时有助于提升产品的品质,树立更好的品牌形象。开发农产品的深加工技术,增加产品的附加值。最后,特色农产品的品牌营销需注入文化内涵,善于利用当地的文化特色,着重发展具有民族特色的品牌农业。通过将农产品与当地丰厚的人文乡土气息相结合,与消费者的文化品位与审美情趣相结合,达到激起消费者购买欲望的目的。总之,为提升特色农产品的品牌形象,需要在产品的品质、科技、品味等方面全面提升。

(三)扩大产品宣传,完善物流体系,加强品牌传播力度

改进产品包装,辅以丰富的文字说明的同时,做到精细包装,提升产品的美观程度以吸引消费者的眼球。同时加大特色农产品的品牌宣传和促销力度,通过广告、网络营销、关系营销等手段,以及采取独特的促销手段等加强产品的推广与销售。在推广特色品牌的同时注重消费者需求的变化,例如人们对生态食品、绿色食品的需求不断增加,在推广品牌时可以融入绿色产品的概念。除此之外,由于近年来网络营销的推广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特色农产品在营销推广过程中还应注重物流体系的完善,通过推行产地直购,优化产品流通环节,降低成本等一系列手段不断提升特色农产品的品牌形象,开拓新的销售渠道。

四、结语

篇4

关键词:吐鲁番地区;农产品;品牌营销

一、吐鲁番地区农产品品牌营销现状

农产品品牌营销即农业生产经营者以优良的产品和良好的企业形象并运用有效的经营方式集信息、资金、生产、销售、服务等功能为一体,制定总体营销计划,规划统一营销方案,开展整体营销活动等一系列有效手段的一项战略性长期行为吐鲁番应以当地得天独厚的气候、地理及物产资源为依托,发挥地域优势,创造属于自己的名优传统农产品,成为农产品品牌营销的资源依托。全区可分为吐鲁番、鄯善、托克逊3大种植区,根据市场行情,形成了葡萄制干、鲜食、酿酒、制汁的高效种植格局,围绕葡萄产业已形成了楼兰酒业、红柳河园艺场等一批自治区级龙头企业,推出了红柳、楼兰、驼铃等一批名牌产品。但是,也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缺乏农业品牌的经营与运作当前,吐鲁番地区农业和农村经济面临着新的困惑,农产品结构不合理、标准不符合市场需求、销路不畅等矛盾日渐突出,这本质上都是缺少农业品牌经营运作的结果。虽然葡萄、哈蜜瓜等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具有一定的竞争能力,但这些特色产品目前大多仍处于”有名品无名牌”的窘境中,大多数农业产品是没有品牌商标的初加工产品,根本就没有体现当地农业产品的优势和特点。

2.农产品品牌价值没有得到合理提升吐鲁番是我国葡萄干的主产区,当地生产的葡萄干优势明显,但是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产业优势没有得到完全发挥,品牌价值提升的潜力仍然很大。限制其品牌价值提升的因素主要在于主体的意识、产品的档次、产品的质量、供应数量的均衡和供应商的规模这五个方面,因此提升品牌价值的途径和策略主要应从以上方面入手。

3.农产品品牌建设速度缓慢吐鲁番地区农民的设施农业主体建设的积极性不够高,主要是农民思想观念不够解放,”小富即安”思想严重,更愿意依赖传统的技术,实行”春种夏管秋收”的种植模式,而不愿接受新的费工、费力、费心的种植技术。

二、吐鲁番地区农产品品牌营销的可行性

1.吐鲁番地区丰富的农产品资源是实施农产品品牌营销的基础:吐鲁番地区有丰富的热量与光照资源,它独特的盆地自然条件有利于农产品生长,自然资源丰富,品种繁多,全区各地大多都有以自身地域优势为依托的特色农产品,许多地方都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产业,如葡萄、哈密瓜、小白杏、红枣、葡萄干等等。

2.当地农民有实施农产品品牌营销的现实需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大家对健康越来越重视,看重商品质量,喜欢用品牌的商品,宁愿少买点,也要买好的,特别是农产品。

3.各级政府的支持是吐鲁番地区实施农产品品牌营销的有力保障:吐鲁番地区各级政府多年来一直高度重视农产品品牌的培育和发展,提出一县市一品牌的发展思路和产品定位中高端市场,主要面向集团采购、礼品和高端消费群体的销售策略。

三、吐鲁番地区农产品品牌营销的必要性

1.吐鲁番地区农民增收致富需要实施农产品品牌营销在吐鲁番地区对农产品实施品牌营销,将会提高当地特色农产品附加值,使品牌农产品的销售价格高于普通农产品销售价格。

2.积极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需要实施农产品品牌营销实施农产品品牌营销战略可以挖掘国内各地对品牌农产品的消费潜力,提高对本国农产品的消费水平,拉动消费需求。

3.提高吐鲁番地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应对外来农产品的冲击需要实施农产品品牌营销品牌农产品一般都经过严格筛选,种植,加工和包装,最终产品必须通过多重程序检验,产品质量可以得到很好的保障;同时通过品牌营销推广,极大地提高其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对于提高本地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更好地应对外地农产品对本地市场的影响,将会起到非常有效的积极作用。

四、吐鲁番地区农产品品牌营销战略的具体实施策略

在吐鲁番地区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是促进当地农业产业向更高层次发展,形成资源优势,增强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措施。笔者建议:

1.进行科学规划正确引领农产品品牌建设吐鲁番地区各有关部门要专注于当地的主导产业和区域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的需要,着眼长远,立足当前,推进农产品品牌建设。一要搞好规划布局农业,科学规划发展农产品品牌建设;二是品牌创建要分步分层推动,建立梯次推进的品牌培育机制;三要加强引导扶持,引导支持企业按产业带培育品牌,跨区域整合农产品品牌,力争一个产业形成一个主打品牌,做到培育”优”,扶持”强”,防止”乱”,突出”好”,使产业品牌、区域品牌、企业品牌之间相互促进,上拉下推,共同提升品牌核心竞争力。

2.强化品牌培育工作,加快农产品品牌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加强政府的指导和支持,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着力培育一批市场占有率高,经济效益好、辐射力强的吐鲁番地区优势特色农产品名牌,促进现代农业产业核心竞争力和综合效益,促进吐鲁番地区特色农业大区面积的增加

3.对品牌农产品质量进行全程监管,帮助农产品品牌建设对品牌农产品进行跟踪监管,做好品牌农产品商标、标识、域名的监督管理和依法保护工作,开展地理标志农产品的开发和保护工作。

4.建立健全农产品品牌动态管理机制不断完善品牌推荐申报机制以及自治区级品牌评定管理办法,形成政府、行政部门、社会组织和协会参与的品牌识别与评价机制。

5.为品牌建设提共配套服务,支撑农产品品牌建设完善品牌建设服务系统,建立品牌建设公共服务平台,鼓励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为品牌创建企业提供信息咨询、认证咨询、品牌推广、人才培训、贸易和中介评估服务标记。

参考文献:

篇5

绿色农产品是指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认证,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

绿色农产品要实现真正产业化,首先要清楚三件事情:(1)绿色农产品是一项综合性课题,区域性发展解决不了根本,地域间只有互通互补,统筹规划,规模化集约化才能形成可持续发展;(2)绿色农产品生产是一项长期工程,短平快只能是饮鸩止渴。只有三产有机结合,绿色农产品产业化才会成为可能;(3)绿色农产品产业化是一项系统工程,种子生产营销环环相扣,终端餐桌上才会有绿色农产品。绿色种子是根本,标准化生产是基础,多渠道营销是保障。

1 保证种子绿色纯度,正本清源

高品质的种子是绿色产品的关键,这就对于育种家和育种单位提出非常高的要求。以蔬菜育种为例,国内育种单位非常重视培育适用于不同生态区主栽的优质、丰产、多抗性品种,在品种的商品性、耐贮运和内在品质方面也有非常大的突破,1980年至2012年,国家及各省(市、区)审定蔬菜新品种3500多个,其中不乏具有优质高产复合抗性高的品种。

只有从种子的选育、生产、推广入手,才能从源头上保证绿色产品的真实性。培育优质种子,建立有机种子繁育基地,利用农技推广部门、种子经营企业多渠道全方位把高科技品种及其配套技术转化成生产力。

2 生产高标准,严要求

2.1 生产基地建设

基地建设标准化,生产地的环境质量要符合《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生产基地无公害也要摆脱一些认识上的误区:(1)并不是只有偏远的、无污染的地区才能从事绿色无公害食品生产,即使在封闭、落后、偏远的山区及没受人类活动污染的地区等地方生产出来的食品也不一定是绿色无公害食品,有时候这些地区的大气、土壤或河流中含有天然的有害物,在大城市郊区,只要环境中的污染物不超过标准规定的范围,也能够进行绿色无公害食品生产,从经济、便捷等方面考虑,在发达地区生产绿色农产品更有重要意义;(2)野生的、天然的食品,如野菜、野果等也不能算作真正的绿色农产品,有时这些野生食品或者它们的生存环境中含有过量的污染物,是不是绿色农产品还要经过专门机构认证;(3)无污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食品中所含物质是否有害也是相对的,要有一个量的概念,只有某种物质达到一定的量才会有害,才会对食品造成污染,只要有害物含量控制在标准规定的范围之内就有可能成为绿色农产品。

建设绿色农产品基地要因地制宜做好规划建设,形成农林牧副渔综合生产的生态农业模式,要生态系统的整体、协调、循环、再生得到充分应用,实现经济、环境、社会三大效益有机结合相辅相成可持续发展。

2.2 科学管理

2.2.1 制定标准化方案

依据绿色农产品生产原理和生产标准要求,制定一套可操作性强的生产技术和生产管理方案,有针对性的提出一些防治措施,做出预防方案。技术方案内容要具体,实施要落实到人,做到可查、可用、可控,建立田间到餐桌的全程质量控制模式。

2.2.2 科学施肥,综防病虫害

有资料表明,我国每年的农田化肥利用率并不高,氮肥的利用率仅为30~35%,磷肥利用率仅为10~20%,钾肥利用率仅为35~50%,剩余的养分通过各种途径,如径流、淋溶、反硝化、吸附和侵蚀等进入环境。这些过量的使用的化肥对生态循环体系中水体、土壤、农作物和人体都会造成一定的伤害。

目前,我国现有农药6000多种,常用的300多种,高效低毒的农药只占15%。粉剂农药10%吸附在植物体上,液体20%农药的1~4%接触到目标害虫,40~60%降落到地表,5~30%飘游于空中。

因此在绿色农产品生产管理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系统自身力量获得土壤肥料,建立尽可能完整的营养物质循环体系,利用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机制来防治病虫草害的发生。生产过程中严格按绿色食品生产资料使用准则和生产操作规程要求,限量使用限定的化学合成生产资料,并积极通过使用有机肥、种植绿肥、作物轮作、生物或物理方法等技术,培肥土壤、控制病虫草害、保护或提高产品品质,保证产品质量符合绿色食品产品标准要求。

2.2.3 做好人员培训

绿色农产品是知识技术密集型农业,涉及技术面广,生产者要有绿色生产意识,了解绿色农产品原理和充分掌握相应的生产技术,规范化操作。单位要重视人员培训和领军人才的培训,到高校科学院所学习,多研究生产实际案例,不断提高人员素质和生产技能。

2.3 延伸优质农产品价值链

绿色农产品要避免结构雷同,初级生产附加值低,造成“发散式蛛网循环”,出现有价无市等问题,要在其附加值上做文章,延伸其价值链。

农产品的保鲜、加工和贸易是核心环节,利用现代化物理化学技术延长并保持农产品原有的色香味。

绿色农产品不能局限数量,更应追求价值的增加,农产品价值链是增值链,实现从初级绿色农产品生产、初级绿色农产品加工、绿色农产品的深加工、产品多样化生产到创新产品的研发、技术指导、运输等配套服务以及生态农业观光等多功能开发全方位立体式发展。

3 多渠道营销

3.1 订单农业

绿色农产品销售的最为认可的一条通道就是“订单农业”,但是面对复杂的市场,农户面对的企业因市场行情变化而降低收购价格,减少收购量等违约行为;而企业面对农户有选择性出售绿色农产品,擅自提供出售价格,甚至违约转手卖给别人。为完善订单农业的措施:(1)发挥政府职能,出台相应政策扶持和服务平台,为订单农业提供重要保障,发挥规划、组织和协调作用,协调好农户与企业之间的关系,规范双方经营行为,加大财政扶持力度,鼓励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订单农业的支持力度,确保市场有序运转,维护市场公平、公正交易,为订单农业发展创建良好环境;(2)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制度,订单农业法制化和规范化,增强法制观念,加大执法力度,强化订单合同的严肃性,提高订单农业合同履约率;(3)建立订单农业风险基金,加快发展农业保险。鼓励商业性保险公司开展订单农业保险,发挥保险公司对购销双方的有效监督功能,促使双方按合同完成交易,大幅度降低订单农业的违约风险,建立健全订单农业的风险分担转移机制。

3.2 专业合作社

创新农业组织形式,要完善以农业专业合作社为核心,行业协会、龙头企业、经纪人为依托,涵盖农业生产、加工制造及流通各环节的多层次农业组织体系。通过组建各种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增强谈判能力,体现农民的主体地位。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与农业龙头企业结成利益共同体,共同参与农业园区、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建设,让农民在土地经营和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等增值环节获得更多的收益。逐步建立某些环节由某一主体独资、控股或参股的形式参与农产品价值链各环节的投资经营,而又与其他主体在某些功能环节相联结的“混合纵向一体化”的连接机制。

3.3 专业化营销模式

绿色农产品定位是中高端产品,现有的超市对接等模式还不足以体现其自身价值,如何进入其应有的客户群,就需有专业的营销团队打造全新的商业模式,比如绿色农产品专营店,现在许多城市也有了这样的店面,但是规模小、专业性差是其发展的瓶颈,只有专业性机构利用专业特长,构建新的商业模式才是绿色农产品未来发展趋势

篇6

总体目标

针对我镇风险监测中发现的蔬菜质量安全风险点,集中开展重点专项整治工作,强化专项执法检查和日常监管。通过整治,有效提高相关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抽检合格率,降低质量安全风险,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水平,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整治的任务

蔬菜、茶叶农药残留超标专项治理,针对蔬菜、茶叶生产基地开展生产经营销售农资大排查,严格检查高毒农药及25种限用农药的使用范围、毒性标识、使用方法、安全间隔期等标签内容,严禁“非标”农药上市,依法严厉查处非法经营高毒农药及限用农药等违法行为。茶叶农药残留重点围绕茶叶中禁止使用的三氯杀螨醇、氰戊菊酯和氟虫腈等违法违规使用问题,对查出违规使用农药的依法严厉查处。加强农药使用技术指导,引导生产者科学用药,严格执行技术规程、农药使用记录、安全间隔期等规定,大力推广病虫害防控新技术。

整治期限

本次专项整治从2013年2月至6月。6月中旬,市农业局将开展专项抽检,检验专项整治成果,为巩固专项整治工作成效,整治期满后,应对整治工作进行总结,好的措施应转化为日常监管措施,持续实施。对治理成效不明显的,重新制定专项整治实施方案,加大整治力度,直至消除风险。

工作要求

(一)强化普法宣传。深入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和相关管理制度,增强生产经营主体的责任意识,根据有关部署,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月活动,普及质量安全相关知识,引导群众安全消费、理性消费,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篇7

2013年全区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安全生产监管工作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严格对照“平安”创建要求,围绕“两个确保”目标,按照“强意识、重基础,严监管、建机制”的工作思路,加快农业标准化应用,强化生产主体责任落实,进一步夯实农业安全生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基础;健全监管网络,强化监管责任,进一步增强基层监管能力;严厉打击不法行为,强化查处力度,进一步提升执法监管能力;创新全程监管模式,构建长效监管机制,大力推广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强化农业投入品质量监管,狠抓农产品质量监督抽检,积极开展各项专项整治行动,着力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安全生产监管力度,进一步提高农业安全生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水平。

二、主要目标

在全面完成上级业务部门下达的各项任务,全面落实区平安办、区安委办、区食安办交办的各项要求的基础上,确保完成以下重点工作目标:

1、全面完成上级下达的抽检任务,确保全区农畜水产品检测合格率稳定控制在98.5%以上,确保全年无重大农业安全生产及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发生。

2、继续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点创建工作,巩固提升上年50个点,今年再增加30个以上的创建点;进一步完善评优方式,建立较为科学的评分制度。

3、全面推进以“我诚信、我发展”为主题的“安保诚信”工程,全区农资营销单位和规模以上农产品生产销售单位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承诺书签订率达到100%。

4、努力扩大主要农产品的监测面,各镇农产品检测实验室全面运行,重点对辖区内主要农产品开展上市前农药残留等快速检测,全年监测数量达到5000份以上。

5、着力推进“三品一标”培育工作,确保新增无公害农产品7只、绿色食品3只、无公害农产品产地面积2万亩以上。

6、探索开展农产品产地准出制度和可追溯制度建设,确保全区试点单位达到10家以上。

7、探索建立农业投入品联合监管机制,与公安、工商等部门共同实行重大行动联合检查、信息线索互通、重大案件移交和建立定期会商制度,进一步强化源头监管,加大大案要案的查处力度。

三、主要措施

(一)加快农业标准化建设,着力规范三品认证管理

1、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实施。加快实施蔬菜、水果和畜禽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场、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建设;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示范推广项目建设;加大农业标准化宣传培训力度,指导农业生产者合理使用农药、兽药、肥料、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等农业投入品。

2、强化“三品一标”认证管理。严格规范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程序,严把认证质量审核关,提高认证产品信誉度,进一步加强和完善证后监管工作。

3、示范点创建工作扩面提质。继续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点创建工作,在巩固提升上年50个点的基础上,今年再增加30个以上的创建点,树立更多的典型标杆,扩大辐射带动面。进一步改进创建要求,在继续要求完成上年提出的创建要素基础上,重点在指导每个创建单位建立主要产品标准化生产模式图等方面,作进一步规范提升;进一步完善评优方式,建立较为科学的评分制度。

(二)强化主体责任落实,着力推进“安保诚信”工程

1、积极培育企业自律诚信。举行以“我诚信、我发展”为主题的农产品“安保诚信”工程启动仪式,全区农资营销单位和规模以上农产品生产销售单位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承诺实现全覆盖。建立全区重点食用农产品生产主体信息库,推进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企业内部检查员队伍的培训培养工作;加强生产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的质量安全管理的指导与服务,推进企业质量信用体系建设。

2、开展农产品产地准出示范。制定工作方案,针对性地开展培训,从农业龙头企业、专业生产合作社、“菜篮子”产品入手,先行试点、逐步扩大,指导企业实施以“产地编码”、“二维码”、“三品一标”证书、产地准出凭证为主内容的追溯模式,实现“生产有记录、流向可追踪、质量可追溯、责任可界定”,不断完善农产品产地准出制度和可追溯制度。

(三)健全基层监管网络,着力推进监管责任层层落实

1、健全基层监管网络。结合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中心建设,重点构建和完善区、镇(开发区)、行政村三级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络,进一步明确各级监管机构、职责和人员,做到职能、责任“双落实”,人员、经费“双保障”。

2、加强培训指导。实行基层监管人员有计划分级培训,重点组织乡镇监管站长和检测员等集中业务培训;指导镇(开发区)、村建立监管和协助监管的运行机制,提高监管效率。

(四)深入开展专项整治,着力解决突出问题

1、开展种植业产品专项整治。以蔬菜、葡萄、草莓等为重点,强化农药监督管理,严查、严打在用药中非法添加高毒农药行为;加强农药使用管理和技术指导,严防超范围使用农药,落实安全间隔期、台账记录制度,推广专业化统防统治。

2、开展畜产品专项整治。以生猪、家禽、湖羊为重点,严厉打击违规添加“瘦肉精”等非法投入品行为,加强抗生素和饲料安全问题隐患排查整治,加大兽药和饲料生产使用环节监管力度,认真落实养殖档案记录和休药期制度。

3、开展水产品整治。以温室龟鳖、鳜鱼、黑鱼等特种水产及饵料鱼为重点,完善渔用药物、饲料使用管理规范,强化用药执法检查,严格查处使用孔雀石绿、硝基呋喃、氯霉素等国家明令禁用药物行为。积极推广先进养殖技术和生态模式,调整养殖密度。

4、开展农资打假行动。联合工商、公安等部门开展“绿剑”专项系列执法行动,深入推进放心农资下乡进村活动,畅通农资经营主渠道,切实把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源头关,确保农业投入品监督抽检合格率稳定控制在90%以上。

(五)规范安全风险监测,着力强化监测结果应用

1、完善监测制度。履行《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确立的监测法定职责,着力构建起部、省、市、区、镇(开发区)五级联动、定量定性相结合的监测机制。各镇农产品检测实验室全面运行,对辖区内规模生产基地主要产品开展上市前农药残留等快速检测,检测结果可作为企业自检结果。

2、加大抽检力度。继续以风险高、隐患大的初级食用农产品,以及日常消费的大宗农产品、地方特色农产品和省名牌农产品等为重点,以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的生产基地和“三品一标”生产单位、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为主要对象,配合市级以上业务部门开展产品抽检。

篇8

关键词:短视频;互联网平台;直播助农;营销方案

1直播助农的优势

1.1直播容易引发关注

如今,快手、抖音等平台所提供的农业产品直播最为明显的优势便是主播可以进行现场演示,观众得以直接确认商品的外观形态。经营者甚至可以在直播期间直接试吃或是试用,以令观众能够对产品的实用性有更为全面的了解。主播通过该方式可以激发观众的消费欲望。以各个水果产地直播为例,经营者可以通过试吃的方式,向观众展示水果的口感;还可对水果安全进行基本的检测,使得观众认可食品的安全性;也可为观众展示精美的外观包装等,引起观众的购买热情。在直播助农的帮助下,我国各个地方的水果开始销往各个地方。

1.2便于品牌效应的形成

直播更为容易产生品牌效应,以知名主播薇娅为例,薇娅是主播中的代表人物,历经数年的经营逐渐形成了上亿的粉丝群体,每次直播带货,仅需要数个小时便可创造数千万元的销售额度。故而,农业产品直播带货也可通过经营不断培养粉丝群体,保证诚信经营,逐渐累积知名度,进而形成品牌效应,一旦构成品牌效应,并拥有忠诚的消费群体,销售量自然可以得到显著的提高。这种直播号培养所需要的时间长度相较于实体店知名度培养时长而言更短,这也是短视频直播品牌最为显著的优势。

1.3政府提供支持

直播助农离不开政府方面的支持。由于2020年疫情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各个地区农产品销售也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打击,在此情况下,各个级别政府均在积极倡导农村开展直播带货活动,乃至许多地区县长以及镇长亲自作出示范。而政府的大力支持也令农产品直播带货的账号数量不断增加。直播带货的具体内容也有明显的不同,例如吃播、创意短视频等,部分地区甚至引入高水准的影视制作公司,以保证短视频直播整体质量。

1.4成本低廉

直播助农最为显著的优势便是帮助农民节省了大量的成本,不需要农民支付实体店的租赁费用,仅需要在智能手机中开通账号便可进行直播或是上传短视频。对大部分农产品而言,实体店租赁成本费用往往占成本中的主体,每年需要支付的成本费用多达数万,乃至数十万,农民将所节省的费用直接投入在成本开发以及包装之中,针对品牌效应的提高而言具有积极意义。

2短视频平台直播助农营销方面存在的问题

2.1直播助农营销团队不能充分应用平台优势

相较于传统电商直播平台而言,主播在短视频平台之中开展直播带货的主要优势体现在能够充分应用平台之中上传短视频的功能,第一时间告知观众直播时间、直播内容以及直播之后精彩的片段,以最大限度吸收观众的关注度,同时积极开发潜在的消费群众以及用户黏度。然而,就目前而言,我国许多主营农业产品的营销号中,仅部分高质量营销号强调该方面内容,并愿意投入成本提高短视频内容质量,许多农业营销号往往不会应用短视频在直播之前先进性预热或是针对直播期间的精彩片段予以剪辑、。即便部分营销号进行,但是因为缺少专业性的视频拍摄、剪辑以及制作团队,导致该类型短视频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例如视频清晰度较差、拍摄技巧简单、剪辑混乱以及内容简单等,往往不能激发消费者的关注度以及购买欲望,对直播热度的帮助较为有限,不利于直播的推广与品牌效应的形成。

2.2视频缺乏观众的吸引力

短视频直播平台的使用者基本可以区分为两个群体:第一,开展直播营销的主体,即在直播平台开展生产以及营销活动的使用者,该类型群体也是直播的经营者。第二,直播销售的主要目标,拥有购买意向或是潜藏的购买意向的群体,即消费者。如今,直播助农的热度处于不断上升的状态,然而就目前我国短视频平台农业商品销售情况而言,我国在短视频直播平台之中开展直播带货的经营人员总量依旧较少,在我国许多农业销售人员之中,占比依旧为少数。即大规模的农业生产者以及经营者尚未将短视频直播平台视为营销的主要渠道之一。不仅如此,虽然如今短视频平台用户规模明显上升,然而大部分用户依旧仅重视平台之中的短视频功能,一般仅在碎片化时间中使用软件,作为放松个人压力、娱乐休闲以及一种求知渠道,而并非是购物平台,也没有足够的时间观看整个直播活动。尤其是针对农业产品而言,大部分消费者更倾向于在线下购买或是前往专业的电商平台进行采购。故而,农业的生产者以及经营者还需要进一步开发通过短视频平台观看直播采购农业商品的市场。

2.3直播助农营销队伍宣传质量不高

针对直播带货的农民而言,其对直播营销这一新兴模式知之甚少,可能仅了解短视频平台直播带货的基础操作,但如何进一步扩大自身的影响力以及知名度,使得自己的直播得到更多人的认可,都是农民所不了解的内容。如今,社交媒体平台总量不断增加,然而许多农民因为受教育程度不足以及对直播平台的缺乏了解,不具备多媒体平台基础操作能力,也不了解怎样借由商业化方式经营一个乃至数个营销账号。

2.4商品质量难以保障

以次充好是直播平台带货最为常见也难以解决的问题,在视频之中,为观众展示的优质产品,以吸引更多的用户。但是在发货时间,却采用劣质商品作为替代,导致用户个人经济利益受到严重的损害。部分商品已经过期或是变质,消费者在食用之后,身体将受到严重的损害。如今,质量难以得到保障,也成为许多网民在直播平台采购时最为担忧的问题。另外,许多用户在采购商品之后发现出现追责困难的问题。原因在于我国目前并未于农业领域全方位建立责任追溯体系。

3短视频平台直播助农营销的问题解决方案

3.1明确平台宣传方向

短视频平台发展的初期阶段,较为常见的运营方法是经营者上传短视频,而直播营销仅仅是一种衍生物。不仅如此,伴随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人们关于农业产品的要求更为苛刻,在挑选时考虑的内容也更为全面。一些传统、大规模且专业开展电商的直播平台趋势已经累积了十分良好口碑,所以民众在挑选以及采购农业产品时,普遍是选择大规模专业电商平台。因此,为了有效破除这一刻板的印象,短视频平台必须强化电商化直播能力,以此改变民众针对平台的认识。例如,政府可以联合平台共同建立农业有关的话题活动,以此引发民众的网络讨论与关注,借此提高热度,引导更多平台用户参与其中,强化消费者的粘性。此外,企业可以接住合理的宣传方式,向受众传输更为正积极的信息,即处于当前平台严苛的审核制度之下,保证直播营销的农业商品拥有较高的质量,或是保证价格更为实惠。

3.2提高用户吸引力

用户吸引力的提高主要集中在如下两个方面。3.2.1提高直播内容的多样性,以保证用户多样化需要得到满足丰富的直播能够令观众更为方便地获得直播所具有的增值服务。不仅限于对商品的基础介绍,同时能够令消费者的求知欲等各种需要得到满足。如今,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与普及,使得人们对信息的需求也呈现多样化,仅仅重视与强调产品的介绍,由于没有创新,往往不能吸引更多消费者群体,所以必须尝试在直播内容之中融进更多元化的元素。使得直播能够最大程度展现农产品所具有的优势,例如主播在介绍产品期间,也可同时教授消费者该类型商品的烹饪技巧,以满足部分对烹饪技能有需求的消费者;或是在介绍产品的同时,也向消费者介绍农产品或是品牌背后的故事,不仅可以增加民众对商品有关内容的了解,同时也实现了品牌文化内涵的传播,容易引起消费者情感的公民,并有效增加了农产品的知名度。例如抖音某一直播号在直播期间,同时讲述了仙女献瓜的传说,以此介绍蜜瓜背后的故事,内容更为新颖,且视角也十分独特,也令观众对蜜瓜传说的求知欲得到满足。3.2.2积极开发不同平台营销渠道在新媒体环境现,媒体社交平台也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各个平台的属性与传播效果之间都有明显的差异,所以经营者在不同的平台需要运用不同的营销方案,使得营销效果达到最佳。针对农业商品的宣传也需要尝试依赖不同的媒体,例如依靠微博以及微信号开展宣传,构建独特的品牌形象,同时经过设计优秀的农产品外观包装或是邀请知名度较高的人担任品牌代言人,以提高直播间的流量,增加品牌在市场的知名度。

3.3建立专业的视频团队

短视频直播的存在也是对人类视觉、听觉以及触觉能力的一种引申,画质高、画面优美以及音效优秀的直播自然可以得到观众的认可,逐渐累积大量消费者。所以,短视频制作质量十分重要。经营者理应引入专业化的团队或是针对直播助农团队予以培养,以达到专业化运营的水准,要求从事直播助农的人员开展技术方面的学习,包括录制技巧以及各种设备的应用方式。直播策划方面,也需要采用合理的营销方案,例如怎样借助买赠、抢单等方法刺激消费者的消费欲望。另外,在沟通与交流方面,经营者也需要积极学怎样和受众开展沟通,以争取受众的信任以及青睐。

3.4构建农业商品质量追溯体系

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实则是将农业商品生产基地、商品营销网络以及最后的销售点均归入监管范围之列,接住信息技术予以全方位监督以及控制。需要短视频平台驻站经营者在销售的商品之上粘贴质量二维码标识,否则不能发货,借此从根源上避免假冒伪劣商品的出现。同时,短视频平台也必须承担一定的审核责任,需要承担全部用户销售商品的认证工作,凡是无法供应质量凭证的产品,均驳回对方的申请,或是在审核过程中发觉存在质量问题,即便仅一次也必须列入黑名单之中,并采用代为赔偿制度,即从经营者提交的保证金之中划转部分资金赔付消费者。另外,为了确保所有商品的质量,应确保全部的农产品均包装上柜,且所有包装之上粘贴质量追溯标识码,保证通过扫码能够追溯至产地,如果消费者发现质量问题,可以直接与产地进行协商调换,以此避免传统直播平台之中难以调换的问题。

4结束语

短视频直播助农营销如今依旧热度不减,但是在质量、内容以及支付方面等问题尚未得到有效的解决,而诱发上述问题的原因也多种多样,例如缺少监管法律以及国家行业监管不足等。故而,从事直播助农的经营者不仅需要了解直播助农的优势,同时也需要明确当前存在的问题,并通过明确平台宣传方向以及提高用户吸引力等具体方案,以期推动我国农业经营模式的改变,进一步提高农村经济水平。

参考文献:

[1]王玮珵.网络直播在农产品销售领域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经济学,2021,4(03):67-69.

[2]陈蓉.“直播+电商+短视频”精准扶贫——东方卫视《我们在行动》第五季从“心”出发[J].传媒,2020,334(17):26-28.

[3]李凯雯.外贸企业采用“网红经济”营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营销(下旬刊),2020(08):166-167.

[4]周浩.社交电商时代邮轮旅游短视频营销问题和对策研究[J].电子商务,2020,246(06):66-67.

[5]陈莹莹.抓住直播机遇提升主流媒体影响力——经济日报“触电”卖货带来的启示[J].新闻战线,2020(10):14-17.

[6]唐弋.抗疫,“城市IP化”,助农——贝壳视频今年的3条赛道[J].中国广播影视,2020,698(08):52-54.

篇9

1、编制规划,强化监管。围绕生态示范区建设,结合我区农业的产业发展特点,我们先后编制完成了《县区优势农产品发展规划》、《农药投入、病虫害综防规划》、《农用薄膜使用回收规划》、《县区畜禽禁养区划分方案》和《县区畜禽养殖园区建设规划》,这些规划或方案的出台,为我区的生态高效农业发展指明了发展目标及空间布局。同时,加快实施《特色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和《无公害农产品发展规划》,加强对各类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的监测,保证农产品的优质安全。

2、加强宣传,强化意识。利用网络、《农家报》、广播、电视等媒介,加强对绿色生态农业的宣传,使发展生态产业、促进社会协调发展成为各级领导、所有企业和广大群众的共识;以万名农民素质培训为载体,加大对“两高”农药危害性的宣传力度;认真组织参加农业部、省、市开展的“生态衢州上海推介会”、浙江农业博览会、浙江(上海)名特优新农产品展销会等绿色农产品推介活动,通过展示展销,不老神鸡、一品红、阮小二香鸭等一大批绿色品牌脱颖而出,并已在省内乃至国内享有一定的知名度。

3、抓好示范,分步推进。以保护农业生态,控制环境污染,改善农田质量,确保生产安全为重点,通过实施“811”养殖污染治理工程、测土配方施肥工程、农田氮肥减量增效工程和沃土工程等四大农业生态环保工程,农业生产实现可持续发展。目前,已对135家规模生猪养殖场进行排泄物治理,建成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示范点5个、畜禽粪便集中处理中心3个;规模畜禽养殖场的排污已基本达到排放标准,粪尿综合利用率达100%,农村清洁能源率达43.9%。努力提高秸秆综合利用,全面禁止,秸秆利用量达20.8万吨,秸秆利用率达到93.57%;推广平衡配方施肥30万亩次,全区化肥使用强度265公斤/公顷;农药使用量2.98公斤/每公顷;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面积37467万公顷,综合防治率达74.10%。

4、依托优势,创优品牌。立足当地资源和市场优势,通过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指标体系和无公害生产技术规范,积极开展农业新品种、无公害农业新技术的引进推广普及工作,在全区建立了一品红椪柑、三元猪、营养稻米、茶叶等绿色无公害基地,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以柑桔、粮食、畜禽、毛竹、茶叶、蔬菜、瓜果等特色优势产业为重点,加快实施农业品牌战略,积极引导和组织农业企业申报无公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提高我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5、加强治理,改善环境。努力探索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与合理排放途径,实施畜禽饲养场排污申报和许可证制度,积极开展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指导工作。指导各乡镇开展清洁能源利用工作,农村清洁能源率达43.9%;加强部门间协作,做好乌溪江饮用水源保护工作。对湖南镇畜禽养殖污染情况作了进一步调查,摸清了全镇畜禽养殖数量,为污染整治工作提供依据;协助乡镇做好养殖业主及群众思想工作,重点抓好规模3000头以上的养殖大户的异地搬迁。

二、存在问题

虽然,我区在治理农业环境,发展绿色农业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如配套法规措施还不健全,资金投入还不足,保障机制还不完善等,具体表现在以上几方面。

1、农业面源污染不能有效控制.农药、化肥、农膜等农业投入品,特别是高毒农药在蔬菜、果树、农作物上,不能全面禁用,控制面源污染形势严峻。

2、动物饲料、兽药使用不合理。兽药超量使用,以及违规使用禁用药品、添加剂,导致动物产品污染加剧。

3、农村生态环境不容乐观。我区畜禽养殖大多集中在村庄内部,由于排污设施建设滞后,畜禽粪尿横流的现象在我区农村随处可见,畜禽养殖污染也进一步恶化了我区农村生态环境。

4、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规模及“三品”档次不高,还没有形成品牌效应。

5、拉动生态农业发展的绿色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数量及规模不能适应生态农业进一步发展的需求。

6、农业科技开发与推广体系、农业信息网体系和农业产业化服务体系有待进一步健全和完善。

三、对策建议

虽然,我区在治理农业环境,发展绿色农业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如配套法规措施还不健全,资金投入还不足,保障机制还不完善等,必须采取措施予以改进。为此,我们要进一步提高对生态环境建设保护和农村环保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加强部门协作,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第一,注重产业提升,推动农业发展生态化。要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重点抓好高毒高残留农药的检查管理,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建立产业化与标准化互促互动机制,强化检测体系建设,加强对农业投入品、市场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督管理,实现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质量监控;借助丰富的生态资源和旅游资源优势,努力找准农业经济、旅游经济的结合点与突破口,大力推进休闲观光农业和“农家乐”旅游业;围绕城郊农业发展,培植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强绿色营销,培育绿色农产品市场,推动绿色消费,形成消费环节对农业生态环境建设的促进机制;加快绿色农产品基地建设,积极开展绿色农产品和无公害农产品基地的认定、申报工作,打响绿色生态品牌。

篇10

“五一”黄金周即将来临,根据省政府和省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的要求,为贯彻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切实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保证上市食用农产品数量充足、品种丰富、放心消费,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加强源头控制,把好产地准出。各地要严把农业投入品生产、经营和使用三个关口,深入开展农药、兽药、饲料及饲料添加剂专项整治工作。进一步健全重要农业投入品质量监管制度,对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农业投入品坚决不允许使用,对限用的根据限用范围合理使用。同时要加大对农产品的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使用等关键环节的监管,强化环境监测与治理,推广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推行农产品生产记录档案制度,建设安全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对基地上市前农产品要加强监测,防止有毒有害物质残留超标产品进入市场。

二、突出重点环节,严格市场准入。各地要按照农业部《关于贯彻〈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意见》(农市发[*]7号)精神,在农产品批发市场深入开展农产品市场质量安全准入工作。要加强扶持与监督,帮助农产品批发市场设立或委托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对进场销售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进行抽查检测。对发现不符合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应要求销售者立即停止销售,并向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各市场要明确负责产品质量的市场领导与工作联系人,建立农产品市场准入工作的组织管理与运行制度。

三、强化例行监测,严格信息。各地要实行例行监测与监督抽查相结合,日常监管与专项检测相结合,进一步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制度。要确定重点监测品种和区域,加大对农产品生产基地、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和超市的监测力度。对经检测(检疫)不合格的农(畜)产品,一律不得上市销售。特别是在近几次我厅组织的例行监测中,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突出的地区或品种,要加大跟踪督查力度,消除质量安全隐患。要严格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开展多种形式的信息活动,确保公众充分享有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知情权、监督权。

四、建立预警制度,加强应急管理。根据农业部《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农业部门操作手册》和我厅《关于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应急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要结合实际,制定应急工作方案,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应急工作快速、高效、有序开展。一旦出现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要快速反应,果断处置,有关情况要及时报告同级人民政府和上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涉及跨区域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各地要及时沟通,加强协调,保证事件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