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统计分析范文

时间:2024-02-18 17:58:3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护理统计分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护理统计分析

篇1

1设计与应用

1.1护理安全事件信息系统的设计

1.1.1具体内容表单内容根据我院近10年的临床实践运用基础,由12名高级职称护理专家讨论后,进行再修订后确认。共分为7类9张表单,分别为:护理不良事件上报表、杜绝不良事件记录单、临床突发事件报告单、跌倒事件报告单、非计划拔管报告单(血管通路、气道、其他管路)、压疮报表、压疮预警报表。每张表单除了都有基本的5W1H(what、where、when、who、why、how)信息外,根据事件性质,细化表单的要素内容。如压疮报表,上报要素还包括:患者压疮评分(Norton、Braden)、APACHEn评分,压疮发生部位及范围,压疮等级,压疮发生地、发生原因、当前处理、转归等。杜绝不良事件上报要素包括:杜绝事件的分类、杜绝人、所在科室、发生时间、被杜绝人、杜绝事件经过、奖励情况等。

1.1.2设计思路

1.1.2.1表单节点设计表单节点设计分2类:一类是直接发生在单例患者身上的事件,设计时表单放在患者节点下,新增表单填写时,此患者的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病区、床号、住院号、诊断、等级护理等)直接带入表单,减少护士再录入填写时间,避免转抄错误;另一类是与患者不相关或间接相关的事件,如发生在患者家属身上的意外事件,发生在其他工作人员身上的医疗隐患,设计此类表单时放在病区节点下,自动带入填写人、填写病区等信息。该架构按每起事件工作流程为轴线,将该事件在每个步骤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分类、罗列,然后让填报者以选择和文字描述的方式进行相关内容的录入,操作简单、方便。

1.1.2.2权限设计根据我院护理管理三级体系,体现“非惩罚性上报”的精神,鼓励临床护士主动上报,权限设计中考虑到逐级审签上报流程,并注重填报人隐私的保护。护士(填报人)通过用户名及密码登录系统填报表单,仅本单元护士长可见,护士长审核(可修改、保存)后签名,科护士长方可见该表单;科护士长仅可见管辖区内各类表单和汇总表,科护士长审核(可修改、保存)后签名,护理部主任方可见表单;护理部可查看、编辑全院各单元所有的表单和各类汇总表。科护士长仅有辖区内汇总表权限,护理部有全院汇总表权限,均可导出为Excel分析。

1.1.3系统环境

1.1.3.1系统的架构基于B/S(Browser/Server,浏览器/服务器模式)架构的平台。

1.1.3.2服务器环境程序服务器系统:操作系统是WindowsServer2003,运行环境是Tomcat6.0+jdk1.6;数据库服务器系统:操作系统是WindowsServer2003,运行环境是DB2数据库。

1.1.3.3客户端运行环境软件所要求的硬件设备的最小配置为:处理器:PIII800MHz;内存:512M;硬盘空间:1G;操作系统:Windows2000、WindowsXP。客户端网络浏览器要求为InternetExplorer6.0版本以上。

1.1.4系统功能

1.1.4.1查询功能汇总表默认排序为按最新填报时间倒排,管理者打开页面即可看到最新填报的安全(不良)事件上报表。也可根据事件类别、填报单元、时间段、填报人等信息进行查询统计。可以选中任意一条安全(不良)事件,双击进入该事件所有上报内容的查看界面。通过高级查询功能,可选择其中的任意字段进行查看、排序,也可进行该事件部分内容的查阅。

1.1.4.2分析功能系统自动统计上报不良事件的例数,所有安全事件上报内容可全部字段导入Excel数据库,可根据事件录入字段实现统计分析,自定义导出报表。也可导入SPSS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或相关性分析。

1.2应用

1.2.1应用前培训系统开发完成通过测试后,首先在1个大科7个病区试点使用,半年后推广至全院41个病区。在应用前,一方面组织集中面对面培训,由专业工程师承担培训师方面制作护理安全信息系统教学PPT给各个单元。上线初期2个月内,24h安排专职工程师电话答疑或现场指导。

1.2.2数据分析及质量持续改进各级护理管理者及时审阅护理安全上报单完成逐级网报。普通不良事件24h内完成逐级审阅至护理部,紧急事件先通过电话口头上报,随之进行网报,6h内上报至护理部。对每例事件护理管理者及时分析原因,最大化减少对患者造成的伤害,并提出改进措施。每月汇总全院的安全(不良)事件报表,经院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讨论分析,改进相应与工作流程、工作制度有关的运行机制。

2结果

7个病区试用半年期间,共上报护理安全事件12例。自2012年1月1日全院启用,至6月10日,目前网报护理安全事件749例,其中护理不良事件7例、杜绝不良事件14例、突发事件1例、跌倒事件9例、非计划拔管4例、压疮105例(其中带入76例,新发29例)、压疮预警609例。随机调查100名临床护士、12名护理管理者,对该系统的好评率分别达95.0%、91.7%。

3讨论

3.1提高上报效率,减少延迟报告、瞒报和漏报医院应用护理安全(不良)事件信息系统后,由于省去了繁琐的文字材料上报,采用计算机带入基本信息、快捷选项形式录入各类不同护理不良事件的要素,方便护士操作,缩短了护理安全事件的上报时间,节约了纸张消耗,节约院内文本运输的人力成本。发生不良事件时,当班护士立即报告护士长,并在班内完成网络直报,避免了夜间或节假日期间不良事件延迟上报,或因遗忘而漏报的情况。护理部也不再需要逐份手工录入计算机所有不良事件表信息,大大减少工作量,系统自动生成的汇总表,方便管理者进行统计分析。

3.2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护理安全文化氛围系统的权限管理设计,充分体现了“非惩罚原则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的精神。有研究表明:建立无惩罚性的、方便的、保密性强的护理安全事件管理体系,积极鼓励护理差错事件的报告,才能使护理安全管理系统化,构建良好的护理安全文化08。护士填报的资料,其他护士、护士长不能看到,仅其直线上级逐层审阅后可见,这样保证了填报护士的个人隐私,达到鼓励护士主动上报的目的。多年来我院精心打造护理安全管理文化,院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每月针对事件本身进行讨论,保护事件当事人的隐私,分析原因,提出针对流程、制度而不针对个人的改进建议。当前临床护士和护士长已认识到:护理安全事件上报不是个人的“家丑”而是为了避免同类差错的再次发生。对杜绝不良事件的奖励进一步提升护士对护理安全文化的重视。

3.3有利于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网报系统实现了对不良事件信息及时准确的采集、传输、加工、保存、维护的计算机网络化管理。通过该系统各级护理管理者可迅速知晓事件发生的人员、频率、类型、时间、地点、性质、后果和原因等情况,从中发现医院护理安全系统存在的不足,制订应急预案和处理措施,提高预警行动,为不良事件管理提供了前瞻性的准确数据,为护理管理部门决策提供理论依据。管理部门通过数据的统计分析,找准事件发生的源头,强化重点环节及人群的监控和管理,使修订的护理制度、工作流程更加合理和科学。医院将计算机网络技术与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相结合,使护理质量控制和管理更加规范和科学,有效地提高了护理质量,同时及时纠正质量偏差,促进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3.4改进方向经过11个月的实践,我们发现系统还有许多待改进之处:如护理安全事件的分类需进一步细化;数据的在线检索速度慢;护理事件分析改进建议只能单个查询,尚不能系统汇总;系统尚不能对事件的类别、例数、后果等重要信息绘制成直观的图表等,这是我们以后努力的方向。

篇2

【关键词】 沟通技巧;健康体检护理;应用

DOI:10.14163/ki.11-5547/r.2015.12.200

随着物质生活的满足, 人们开始注重精神生活, 健康意识逐渐增强, 对医疗护理质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如何协调医患和护患间的矛盾也就越来越重要。健康体检人员个人素质不同, 要提高体检人员满意度, 要求医护人员要具备极强的沟通能力, 才能满足体检人员的需求。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5月~2014年10月本院参与体检的280例人员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160例, 女120例;年龄18~80岁, 平均年龄(41.5±3.2)岁。将280例体检人员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140例, 两组体检人员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体检方法

1. 2. 1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体检方法, 为体检人员安排血常规、心电图等体检项目。

1. 2. 2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了沟通技巧。具体如下。

1. 2. 2. 1 了解体检人员需求 健康体检护理时, 医护人员要注意与体检人员的沟通技巧, 协调和体检人员间的关系, 医护人员要做到主动与体检人员沟通, 能够更多的了解体检人员内心需求。大多体检人员内心都是希望医护人员能够对自己提供多一些的鼓励与安慰。医护人员只有掌握良好的沟通技巧, 才能增加体检人员的信任, 对体检人员更多的体贴和呵护, 使体检人员了解更多的疾病知识, 对疾病可以有正确了解和认识, 从而建立起和谐的医患关系, 使体检人员治疗满意度得到提高, 也能大大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 使医患双方可以取得共赢的结果。

1. 2. 2. 2 掌握沟通技巧 ①语言:人与人沟通主要是借助于语言, 而且语言也是沟通最直接的方法, 语言同时也是一门艺术, 能够正确的掌握和利用语言, 才能实现最理想的沟通效果。医护人员和体检人员沟通过程中, 护理人员要对体检人员有更深入的了解, 对不同体检人员, 采取不同的沟通方式。护理人员对不同体检人员要做到察言观色, 灵活应用。体检人员对护理人员有时会发泄过激的情绪, 这时, 护理人员一定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 站在体检人员角度来理解患者, 适当时机, 去安慰体检人员以此获得其信任。护理人员对待体检人员一定要做到文明用语, 使体检人员感受到被尊重。护理人员与体检人员沟通的过程中要避免过于随意的、直接的用语, 避免刺激体检人员伤痛, 也要避免干涉体检人员隐私。护理人员与体检人员沟通时, 要随机应变, 通过巧妙语言来耐心沟通, 通过不同表达方式与语言来了解体检人员需求, 同时, 使体检人员了解疾病知识与治疗情况, 提高体检人员治疗满意度[1]。②仪容仪表:医护人员既要注意语言的沟通技巧, 也要注意仪容仪表, 医护人员衣着一定要简单整洁, 因为浓妆艳抹会使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专业性打折, 医护人员对待体检人员举止动作也要符合医院相关的规范, 在走路、操作等方面都要做到轻, 保持安静良好氛围, 使体检人员更乐于接受医护人员的接触和沟通。

医护人员的行为都要将为体检人员考虑作为出发点, 对体检人员治疗和护理工作一定要小心呵护, 当体检人员有不适时, 要尽全力帮助, 例如:对待年纪小或老年人体验人员, 要帮助倒水和安抚情绪, 取得体检人员的信任后, 对体检人员以微笑和倾听的态度来沟通, 才能实现最佳的沟通效果。

1. 2. 2. 3 体检前、中、后沟通 体检人员对体检的流程缺乏基本的认识, 所以, 护理人员要详细了解体检人员重要信息, 掌握体检人员需要检查的项目, 才能为体检人员讲解体检流程、体检中需要注意事项, 护理人员可以帮助体检人员确定好体检的日期和体检量, 使体检人员能够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护理人员要与体检人员认真沟通, 做好每一项体检, 使体检人员满意。这些体检前的沟通准备工作能够使体检工作更顺利的完成, 通过体检人员的配合, 实现最佳的合作结果。

护理人员要帮助行动不方便体检人员, 鼓励缺乏治疗信心的患者, 寒冷天气要适当为体检人员增加衣物, 使体检人员产生信任感, 实现真正的满意度。护理人员要主动帮助体检人员解决疑难问题, 和体检人员沟通时一定要保持亲切的微笑, 使体检流程始终在愉快氛围中来完成[2]。

体检完成后, 医护人员一定要及时通知体检人员的体检结果。如果体检查出病情, 需要入院接受治疗, 护理人员要为患者提前安排好床位。需要复查的体检人员, 护理人员也要及时通知, 预约好时间和专家, 为体检人员尽可能的提供方便。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观察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综上所述, 和谐的医患关系会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 使患者治疗依从性得到保证。沟通方式正确可以使体检程序进一步优化, 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

医院体检部门要定期开展健康知识类的讲座, 提高知识宣传的力度, 使人们增强体检意识, 做到定期体检和复查。护理人员要了解体检人员的身体状况, 必要时采取一定的指导, 使体检人员感受到关怀和温暖。

参考文献

[1] 杨梅, 孙亚丽.护理健康宣教指导在健康体检中的作用.吉林医学, 2011, 31(26):4575.

篇3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5.10.174

本文旨在探讨分析舒适护理对缓解急诊胆石症患者负性情绪及疼痛的影响, 以期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 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科2013年1~12月收治的86例急诊胆石症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每组43例。对照组男15例, 女28例。年龄25~66岁, 平均年龄(43.0±6.7)岁。观察组男16例, 女27例。年龄24~67岁, 平均年龄(44.0±6.8)岁。两组患者均意识情醒, 未有精神障碍, 能够对心理、生理感受进行描述。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1. 2. 2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舒适护理, 具体包括:①环境提供:保持留观室环境安静整洁、温湿度适宜、空气清新、光线柔和, 给患者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就医环境。②急症护理:对影响患者舒适度的因素进行分析, 针对患者恶心、呕吐、疼痛等症状, 制定相应干预措施。对于恶心、呕吐患者, 严格遵医嘱使用胃动力药、止呕药, 及时清理患者呕吐物。在清理过程中转移、遮挡患者的视线, 避免产生视觉不适。对于疼痛患者, 严格遵医嘱使用解痉止痛药, 同时给予精神分散法、皮肤牵引术等非药物疗法来缓解疼痛, 指导患者变换、慢节律深呼吸来缓解疼痛[1]。③操作护理:尽量集中护理操作, 在输液前向患者说明本次输液目的、注意事项、不良反应等。在静脉穿刺前, 应协助患者保持舒适, 要求动作娴熟、轻柔、准确。主动和患者进行沟通交流, 缓解患者抑郁、焦虑情绪, 使其积极配合治疗[2]。④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对患者的抑郁、焦虑程度及负性心理影响因素进行评估, 制定、积极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措施。护理人员应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护理, 减轻患者的孤独感, 认真倾听患者的主诉, 以言语进行安慰、支持、鼓励, 使患者感受到安全感、情切感[3]。⑤术前护理:对于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 术前多因害怕手术操作、担心生活恢复而出现负面情绪。所以护理人员应向患者详细讲解手术治疗方法、操作过程、治疗效果、预后情况、安全性, 缓解患者的紧张、恐惧情绪, 增强患者治疗信心, 积极配合治疗。

1. 3 疗效评定标准[4] 于患者入科1 h内和干预结束后以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评估两组患者负性情绪并进行比较;以数字分级法评估疼痛程度, 无痛(0), 轻度(1~4), 中度(5~6), 重度(7~10), 无痛、轻度为疼痛耐受良好;以里克特量表评价护理满意度。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干预前后抑郁自评分、焦虑自评分比较 观察组干预后在抑郁自评分、焦虑自评分方面都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 2 两组疼痛耐受情况比较 对照组无痛10例, 轻度16例, 中度10例, 重度7例, 疼痛耐受良好率为60.47?(26/43)。观察组无痛15例, 轻度20例, 中度5例, 重度3例, 疼痛耐受良好率为81.40?(35/43)。观察组在疼痛耐受良好率方面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 3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3.72?(36/43),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67?(42/43), 在护理满意度方面与对照组比较, 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篇4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5.17.170癌痛规范化护理对癌痛患者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主要分析癌痛规范化护理前后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 具体内容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从本院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癌症患者中抽取100例作为研究对象, 对其进行癌痛规范化的护理。其中男49例, 女51例, 年龄18~70岁, 平均年龄(39.78±8.85)岁。其中肺癌患者17例, 胃癌患者29例, 直肠癌患者14例, 肾癌患者20例, 肝癌患者20例。参与研究的100例患者均符合癌性疼痛的诊断标准[1], 均为恶性肿瘤患者, 不存在语言沟通障碍与智力障碍, 生存期均在1个月以上, 并且住院时间>2周。研究排除了血液系统疾病的患者, 排除了因其他疾病、治疗或者是手术后产生疼痛的患者。

1. 2 方法 规范化护理措施实施之前, 仅对患者进行传统的护理, 例如要求患者遵照医嘱按时服用止疼的药物, 同时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和常规的护理措施, 并分析其效果同时对患者及家属的满意程度进行调查。患者入院3周后, 对患者进行规范化的护理措施, 具体包括:①成立经过专业规范化护理培训的护理小组, 要求小组护理成员能够按照规范的操作流程实施各项护理工作。所有参与研究的护理人员必须有一定的疼痛护理经验;同时能够掌握各种疼痛评估的方法, 了解各种止痛药的性质、用法和副作用及应急处理措施;掌握肿瘤科的护理技能和疼痛科的护理技能。②医院健全关于癌痛治疗的规范化制度。③对所有癌痛的患者进行疼痛评估, 从开始实行规范化护理之后, 每周都对患者进行1次疼痛评估。④在进行疼痛评估的过程中, 为患者制定独立的疼痛档案, 填写评估单, 给予相对应的护理措施, 同时也做好相应的记录。依据患者的疼痛情况为患者进行用药, 然后对用药的效果进行评价, 同时记录评价的结果。⑤疼痛的护理方法主要有药物镇痛和非药物镇痛, 药物镇痛主要是常规的止痛药;非药物则主要是指护理人员给予患者一定的心理慰藉, 给予患者心理支持, 帮助患者做适量的运动, 同时结合中医的针灸、按摩以及理疗等方法为患者进行镇痛护理。⑥在整个过程中, 均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让患者了解愉悦的身心条件对疼痛的作用, 同时让患者配合疼痛评估, 了解疼痛评估对患者疼痛护理的帮助。⑦出院后, 对患者进行3个月的随访, 内容包括患者疼痛的部位、疼痛评分以及使用止痛药的剂量、不良反应、患者的心理状态。护理前后均对患者以及家属进行满意程度的调查。

1. 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在接受规范化护理前后, 患者以及其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进行调查。满意度问卷调查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四项, 满意率=(非常满意+满意+基本满意)/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经过规范化护理, 患者以及其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明显要高于护理实施之前, 护理前后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本次研究表明, 对癌痛患者进行癌痛规范化护理前与进行癌痛规范化护理后, 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有很大的差别, 护理后, 患者及家属的满意程度显著高于护理前(P

篇5

关键词: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运行维护;措施

近年来,我国电力系统快速发展,电网规模不断扩大,设置了很多继电保护装置,继电保护装置是一种重要的保护设备,在电力系统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是继电保护装置在实际应用中很容易发生绝缘损坏,导致发生短路事故或者运行异常问题,因此应高度重视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运行维护,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电力事故或者故障进一步扩大,保障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1 继电保护运行要求

1.1 灵敏性

电力系统中的继电保护装置运行必须满足灵敏性要求,继电保护装置在特定的保护范围内必须能够对于电力系统故障或者不正常的运行状态做出快速反应,确保继电保护装置的灵敏性。

1.2 可靠性

当电力系统发生问题或者故障,继电保护装置必须能够在规定保护范围内可以可靠、稳定地发生动作,在不能发生动作时,继电保护严禁发生误动作。

1.3 选择性

继电保护装置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继电保护装置必须根据电力系统故障,快速、有选择、可靠地切除电力系统故障,快速断开距离电力系统故障最近的开关设备或者断路器,有效控制电力系统故障范围,防止电力系统发生大范围停电事故[1],保障电力系统其他线路可以稳定、可靠、安全的运行。

1.4 快速性

一旦电力系统线路出现问题或者发生故障,继电保护装置必须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快速发出动作,使断路器跳闸,严格控制电力系统运行故障和异常运行范围,快速性要求继电保护装置必须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快速、自动地进行重合闸,最大程度地减轻电力设备的故障损坏,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2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运行维护措施

2.1 运行维护原则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装置运行维护应坚持以下两方面原则:一方面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在对继电保护装置进行维护检修时,必须确保其不受损坏,分析继电保护装置的实际运行状态,加强状态监测,适当调整继电保护装置的检修维护周期,制定科学合理的运行管理制度,加强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维护检修管理;另一方面,做好继电保护装置运行维护的宏观规划[2],由于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运行维护是一项非常复杂、专业的系统工作,特别是继电保护装置运行维护管理体系还不完善,应做好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运行维护的宏观规划,从整体的角度,分步推进维护检修过程,稳妥、合理地实施继电保护维护检修。

2.2 定期检查和检验

电力系统运行维护人员应仔细检查和定期巡视继电保护装置运行状态,检查继电保护装置是否存在异常声响、发热冒烟以及是否烧焦,压板和站换开关位置是否满足电力系统运行要求,检查保护装置、测控装置等设备的电源、指示灯情况,是否存在接点卡住、倾斜、烧伤、脱轴、脱焊等情况[3]。为了保障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能够处于安全、稳定的运行状态,应仔细检查继电保护装置的运行状态,定期进行校验,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装置安装设置时,若继电保护装置的一次回路和二次回路是同期建设或者同期改造,继电保护装置运行一年以后,应全面检查继电保护装置的线路状态,一旦发现运行状态不好或者存在运行缺陷,应结合继电保护装置的实际运行情况,可以缩短继电保护装置的检验周期,有目的、有重点地检查继电保护装置运行情况,若电力系统需要更换继电保护装置,使用光纤线路替代载波线路,应全面检查和校验,然后结合电力系统运行需求,科学制定继电保护装置的检验周期,在实际的检验过程中,应做好继电保护装置的电气特性检测、二次回路绝缘性和就那分闸电压检测、通电试验、动作检验等。

2.3 加强运行维护管理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运行过程中,必须加强运行维护管理。首先,密切关注监测继电保护装置的运行状态,及时发现异常或者故障,相关主管部门应全面了解继电保护装置的运行情况,在进行维护检修时,运行维护人员应和电力系统负责人进行协调协商,在必要条件下对电力系统分合开关进行操作,防止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而发生故障,确保继电保护运行维护水平。其次,仔细分析继电保护装置跳闸原因,全面了解保护动作情况,排除继电保护装置故障以后,对掉牌信号进行复归,实时记录继电保护装置故障原因、故障情况、排除措施等,结合继电保护装置的运行要求和操作权限,管理人员应严格按照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运行要求,规范自己的操作,如保险卸装、压板断开或者接通、开关转换或者切换等,严禁进行违规操作,一旦电力系统出现一些异常情况,管理人员应及时联系相关责任人,快速断开电气设备开关。最后,结合《电气安装设计要求》,按照电力系统的电力设备设计图纸,分析继电保护装置二次回路情况,根据电力系统运行要求,定期进行维护检修,确保继电保护装置的线路和各个零器件完好。

2.4 提高运行维护水平

2.4.1 加大资金和技术的投入

随着现代化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力系统的新设备、新技术不断涌现,为了进一步提高继电保护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应加大资金、技术的投入,重视继电保护装置投入运行以后的维护检修,选择最合适的继电保护装置,在电力系统中尽量应用新型、技术含量高的继电保护装置,使继电保护装置和电气设备配合起来,有效提升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装置的稳定性。

2.4.2 加强日常运行维护

由于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发生故障往往比较随机,一旦发生故障,会直接影响电力系统的运行状态,因此应加强日常的运行维护,做好继电保护装置状态监测,及时发现继电保护的故障隐患和异常情况,采取有效措施,快速恢复电力系统正常运行状态,提高日常的运行维护水平。

2.4.3 做好检修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

检修人员是继电保护运行维护的主体,其专业技术对于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运行水平有着直接的影响,检修人员不仅要全面了解继电保护装置的内部结构和运行原理,还需积累丰富的运行维护经验,能够根据继电保护装置的运行情况,准确分析和判断,科学评价继电保护的状态,制定科学合理的维护检修计划。电力单位应加强对运行维护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开办讲座和技能比赛,强化维护检修人员的责任意识和安全意识,定期进行考核,对检修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全面掌握继电保护装置的检修规整制度,深入了解继电保护装置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并且在日常工作中落实岗位责任制度和激励奖罚制度,明确各个岗位和工作人员的职责,提高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运行水平。

3 结束语

继电保护装置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运行维护水平关系着电力系统的高效、安全、稳定运行,根据继电保护装置运行要求,加强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运行维护管理,严格把关各个环节和各项内容,消除继电保护装置运行故障,采取科学有效的运行维护措施,保障继电保护装置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参考文献

[1]唐文.对当前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运行维护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7:140-141.

篇6

[关键词] 急性左心衰竭;无创呼吸机;疗效

[中图分类号] R541.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3(b)-0170-03

急性左心衰竭是心血管内科的一种常见疾病,是由于急性心脏功能异常引起心排血量急剧下降,导致器官灌注不足和急性淤血的综合征,病情发展迅速,死亡率高。及时救治和正确处理能降低患者死亡率。常规治疗一般包括氧疗、强心、利尿、扩血管、镇静等,大部分患者常规治疗后好转,但亦有少部分患者对常规治疗反应欠佳。早期给予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从而使症状得到有效控制,对提高抢救急性左心衰患者的成功率有重要价值。本院在给予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同时采用无创呼吸机机械通气为主抢救治疗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1年9月~2013年3月收治的急性左心衰竭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38例,女性22例,年龄40~78岁,平均(65.44±6.68)岁,心功能Ⅱ~Ⅳ级,其中原有急性左心衰竭患者45例,慢性左心衰竭病情突发加重患者15例。所有患者神志清楚,能够实施无创呼吸机通气治疗。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症状、病情、心功能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1.2 入选标准

患者均符合急性左心衰竭的诊断标准:神志清楚,有严重的呼吸困难,不能平卧,端坐呼吸,甚至咳粉红色泡沫痰;听诊时双肺满布湿性啰音和哮鸣音;胸片显示肺水肿。血压>90/60 mm Hg,SaO2

1.3 方法

对照组仅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入院后立即让患者半卧位,鼻导管吸氧,流量4~8 L/min,给予利尿、强心、扩血管、氨茶碱、小剂量激素,必要时给予吗啡注射镇静等;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BiPAP无创呼吸机正压加压通气进行治疗。呼吸机采用美国伟康公司生产的BiPAP呼吸机,通气模式设为S/T模式,设氧流量为4~8 L/min,呼吸频率为10~14次/min,吸气压(IPAP)8~14 cm H2O,呼气压(EPAP)4~8 cm H2O,患者取半卧位,选择大小合适的口鼻面罩,用头带固定。头带要松紧合适,要求头带下可插入一个手指为宜。开始经口鼻面罩辅助通气治疗时,初始参数IPAP为8 cm H2O,EPAP为4 cm H2O,根据患者病情及血气分析结果调整呼吸机参数,通气时间依病情而定,直至满足撤机条件时方可撤机。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

1.4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治疗72 h内临床症状及肺部啰音情况;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呼吸频率(RR)、心率(HR);监测呼吸机治疗前后动脉血气指标(PaO2)的变化。

1.5 疗效判定

患者胸痛、胸闷、呼吸困难、咳嗽、憋气症状完全缓解,平卧肺部无明显啰音,呼吸、HR、血压恢复正常,则判定为显效;患者胸痛、胸闷、呼吸困难、咳嗽、憋气症状症状改善,平卧肺部啰音等得到缓解,呼吸、HR、血压得到改善,则判定为有效;呼吸困难、咳嗽、憋气症状无好转甚至病情加重,则判定为无效[1]。

1.6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相关指标的比较

两组的MAP、RR、HR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而PaO2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相关指标的比较(x±s)

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

2.2 两组治疗效果的比较

治疗组显效16例,有效11例,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显效11例,有效10例,总有效率为70.00%,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表2 两组治疗效果的比较[n(%)]

与对照组比较,*P

3 讨论

急性左心衰竭是由于急性发作或加重,使心肌收缩力明显降低、心脏负荷过重,造成急性心排血量骤降,肺循环压力突然升高,周围循环阻力增加,出现急性肺淤血、肺水肿,并可伴组织器官灌注不足和心源性休克的临床综合征[2],多是由于心脏瓣膜疾病、心律失常、心肌损害、左室前后负荷过重引起。临床表现为烦躁不安、呼吸困难、端坐呼吸、频繁咳嗽伴有大量粉红色泡沫痰,肺部满布湿性啰音和哮鸣音等。急性左心衰是内科急重症,其主要症状是缺氧,迅速有效地纠正缺氧是抢救治疗急性左心衰的关键。近年来,呼吸机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尤其是无创通气技术的不断发展,无创通气治疗急性左心衰竭得到广泛地推广,其疗效也得到肯定[3]。合理应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的SaO2,从而有力地纠正低氧血症,大大减少气管插管的机会,缩短住院时间,更可进一步降低心力衰竭的病死率[4-5]。

无创正压通气是指无需气管插管或切开,通过罩或接口器连接患者与呼吸机的正压通气方法。无创正压通气可减少患者的呼吸肌做功,增加肺泡内压以防肺泡萎缩,减少肺水肿时的液体外渗,使肺泡内的渗出液较少,有利于肺泡氧穿过肺泡毛细血管膜进入毛细血管,改善通气血流比,减少肺内分流,提高了动脉SaO2,增加心肌供养[6],它不仅可以早期应用,减少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从而减少了人工气道的并发症,而且提供了过渡性的辅助通气选择[7]。

BiPAP无创呼吸机具有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方式,设定IPAP、EPAP即可,操作简便、同步性能好且有自动漏气补偿功能,自主调节,控制呼吸频率,吸入氧浓度可控制,安全、舒适、方便、疗效肯定。无创机械通气治疗过程中需要患者高度配合,使用呼吸机前必须做好细致耐心的解释工作,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争取配合,提高患者的依从性[8]。无创通气不会影响患者的自主进食及咳嗽功能,而且可与患者交流,利于患者的心理护理治疗,减少了人工气道的出血、肺部感染、喉头水肿、气管坏死等并发症。

本研究结果表明,患者使用无创呼吸机正压通气结合常规药物治疗与单纯性药物治疗比较,改善效果较为显著。这与以往研究结果一致[9]。无创通气的早期使用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病情的加重,减少了有创呼吸机的使用,减少了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缩短了病程,降低了住院费用。无创呼吸机治疗急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确切,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应用推广,但在治疗过程中必须熟练掌握BiPAP呼吸机的使用方法,密切观察人机是否同步,保持呼吸道通畅,严密监测各项指标和动脉血气指标,做好对患者的心理护理,消除其紧张、恐惧心理,指导患者正确的呼吸方法,减少胃肠胀气,对无创通气初期血气无改善者也要尽快进行有创通气。

[参考文献]

[1] 程小兵.无创呼吸机在抢救急性左心衰中的临床分析[J].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2011,4(5):405-407.

[2] 葛均波,徐永健.内科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74-175.

[3] 朱可云,梁转合,陈华发,等.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左心衰血流动力学与临床疗效的相关研究[J].中国基层医药,2004,11(5):533-534.

[4] 吕斌.无创正压通气抢救急性左心衰竭16例的临床疗效观察[J].内科,2010,5(1):33-34.

[5] 胡春娇.无创呼吸机在抢救急性左心衰中的临床应用[J].亚太传统医药,2011,7(6):136.

[6] 丁震,李秀,周炳风.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心源性肺水肿[J].临床肺科杂志,2008,13(11):1390-1392.

[7] 钟南山,刘又宁.呼吸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350-351.

[8] 张秋月.48例急性左心衰竭无创辅助通气失败原因分析[J].现代医学,2011,39(1):87-88.

篇7

【关键词】肿瘤 心理问题 护理对策

泌尿系统各部位均可发生肿瘤,大多数为恶性,最常见的是膀胱癌,其次是肾癌。泌尿肿瘤大多会出现血尿,患者易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出现恐惧,绝望,焦虑等心理,影响治疗效果。在临床护理中,掌握患者的心理变化规律,做好心理护理非常重要。现对2007年6月―2010年12月我科32例泌尿肿瘤患者的心理特点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

1 临床质料

本组32例,其中男性26例,占81.2%,女性6例,占18.8%。疾病种类肾癌11例,膀胱癌21例。全部病例均经影像学,病理学确诊。

2 临床心理问题分析

2.1 恐惧与焦虑心理 : 表现为紧张不安、忧心忡忡、坐卧不宁、失眠多梦。认为癌症是不治之症,时日不多,存在惧怕,排斥的心理。

2.2 否认心理 : 在明确诊断的初期,患者否认,怀疑医生的诊断及检查结果。反复找医生咨询,去多家医院做检查,想诊断结果。

2.3 悲观绝望心理 : 确诊后患者丧失希望,对疾病及生活失去信心,抱怨自己、他人、社会,意志消沉,使自身抵抗力进一步下降,身体状况日趋恶化,甚至产生轻生念头。

2.4 开朗稳定心理: 此类患者为少数,他们有着机强的心理素质及文化素养,能够积极配合并参与治疗、护理的工作。

3 护理对策

3.1 鼓励与支持 : 肿瘤患者由于对疾病的恐惧、悲观,医护人员的鼓励、支持尤为重要。耐心做患者的心理疏导,介绍疾病的相关知识及泌尿肿瘤治疗的最新进展信息,介绍由于健康心理,积极配合治疗的成功病例。并可介绍患者相互认识,使他们便于沟通,相互鼓励,振作精神,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

3. 2 尊重与理解: 泌尿肿瘤患者可能会采取输尿管皮肤造口,切除等手术。我们要尊重患者,不歧视病人,以认真的服务态度多问候,多关心,多从患者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取得病人的信任,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真实感受,积极乐观地面对疾病,使其心情舒畅。 3.3 争取配合 : 在疾病的治疗中,除了病人的配合,家属、朋友、同事的配合同样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社会人群的配合,可以使患者尽快面对现实,保持良好的心态,更好地配合治疗,增强机体抵抗力。

3.4 做好健康教育 : 肿瘤患者的治疗是长期的,不仅要在住院期间做好护理工作,健康教育工作同样必不可少。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与家属介绍术后的饮食、活动、预防、定期复查、自我护理等知识。指导其形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发挥患者在疾病过程中的积极主动性。

4 护理体会

篇8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该院在2014年10月成立疼痛护理小组,其中包括主任1名,医生3名,护理部门主任1名,护士长1名,护理成员2名,以此开展疼痛管理工作。对该科室在2010—2012年的护理管理效果进行调查,在培训学习之后对该科室在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期间前来该科室治疗的四肢单处骨折106例患者进行调查问卷,对患者根骨骨折术后疼痛评分、掌骨、下肢、上肢的评分进行记录。将106例患者平均分为研究组(n=53)和对照组(n=53),年龄区间为31~62岁;研究组患者男26例,女27例,对照组患者男19例,女34例,年龄区间为28~59岁,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数据,发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对比。

1.2方法

护理小组理论授课内容为:了解骨折患者疼痛的特点与性质以及疼痛评估常用工具与方法;疼痛非药物治疗的方法与重要性;培养爱伤观念。106例四肢骨折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53例,研究组53例),对照组采用小组成立前实施的护理管理措施(健康教育),主要包括: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有关疾病的知识,轻度或是中度患者服用阿片类药物,重度患者服用西乐葆,2次/d,1粒/次,患者在手术后应该立刻送回病房,术后按照医嘱肌内注射特耐40mg,用药后进行评分,密切观察患者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并且对患者的镇痛效果进行评估。研究组患者通过责任护士对患者与家属实施的“一对二”个性化疼痛教育模式,主要包括:患者入院后,由责任护士按照自行设计的表格内容对患者的疼痛进行评估,了解患者对疼痛的认知程度[3-4],加强疼痛知识的宣教,包括疼痛的概念与评估方法等,护理小组应该将宣教内容统一制作成册发放至患者,在手术前巩固疼痛教育内容,手术前1周对患者进行回访,术后责任护士应该对镇痛泵的治疗进行追踪和随访,每次宣教时,家属应该和患者同时宣教,并且应该主动与患者和家属进行沟通,了解患者对疼痛治疗效果是否满意,若存在不满意现象,应该及时告知医生,以便做出调整。药物使用方面与对照组患者相同,在患者用药后进行评分,严密监测患者用药后的不良反应[5-6],对患者的镇痛效果进行评估。

1.3观察指标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对疼痛控制的满意度以及术后24、48、72h的疼痛度评分。

1.4统计方法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所有患者的临床数据进行分析,患者疼痛控制满意度用率(%)的形式表示,组间比较用χ2检验,术后24、48、72h的疼痛度评分用(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患者术后

24、48、72h的疼痛度评分比较研究组患者术后24、48、72h的疼痛度评分分别为:(4.67±1.23)分、(3.34±1.18)分、(2.05±0.78)分;对照组患者术后24、48、72小时的疼痛度评分分别为:(6.28±1.17)分、(4.27±1.57)分、(2.71±1.30)分;对比分析两组疼痛度评分,经t检验后(t=6.9044,3.4473,3.1693,P=0.0000,0.0008,0.0020)。

2.2疼痛控制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患者非常满意29例,一般满意21例,不满意3例,疼痛控制满意度为94.34%;对照组患者非常满意23例,一般满意19例,不满意11例,疼痛控制满意度为79.25%,经χ2检验,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671,P=0.0217)。

3讨论

目前,我国疼痛专科护士的培养处于起步阶段,采用疼痛护理小组的模式能够有效推动专科护理的发展。护理小组的成立在疼痛管理中起着关键的作用,能够有效提高护理的疼痛管理水平[7],并且在提高护士对疼痛知识的知晓率与控制疼痛技能方面存在明显优势。临床护理工作中应该多鼓励患者进行疼痛的自我管理,以此为患者营造一种保持疼痛自我管理行为的氛围[8],在积极健康教育下,使得护患双方建立良好的互动沟通,增加患者的安全感和舒适度。研究组患者在护理模式的基础上对患者行药物治疗,患者术后24、48、72h的疼痛度评分[(4.67±1.23)分、(3.34±1.18)分、(2.05±0.78)]分显著低于对照组[(6.28±1.17)分、(4.27±1.57)分、(2.71±1.30)分],研究组疼痛控制满意度(94.34%)显著高于对照组(79.25%),两组之间差异明显,由此可见,“一对二”个性化疼痛教育模式的护理管理措施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疼痛,增加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使骨折患者的疼痛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和探索。

作者:张春红 单位:高密市中医院骨二科

[参考文献]

[1]胡三莲,何丹,钱会娟,等.四肢创伤骨折患者急性疼痛的护理管理[J].中国护理管理,2013,13(3):77-79.

[2]阮洁鸿.四肢创伤骨折患者急性疼痛的护理管理相关对策[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12):2380.

[3]李艳,荆珂,刘蕊,等.四肢创伤骨折患者急性疼痛的护理管理[J].饮食保健,2016,3(13):150-151.

[4]陈琳,刘小兰.四肢创伤骨折患者疼痛的相关护理对策[J].医药前沿,2016,6(10):246-247.

[5]蒋娟.疼痛护理小组在四肢创伤骨折病人急性疼痛护理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5(22):2171-2172.

[6]李红莲.疼痛护理小组在四肢创伤骨折病人急性疼痛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饮食保健,2016,3(13):149-150.

篇9

关键词:DCS集散控制系统;故障;维护;解决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09-0000-02

通常来说,集散控制系统(DCS)是以微处理器为基础的集中分散控制系统,它对生产工艺过程进行集中的监控、操作、管理和分散控制,简称DCS系统。DCS的核心部分元件是微型处理器,在DCS系统中主要使用的技术类型包括:电脑技术、网络通信技术、阴极射线管技术、控制监视测量技术、微信号处理技术、人机接口等技术。这种新型的控制系统与传统的半自动化或自动化控制系统相比,DCS在控制、操作指导、安全操作、数据的处理等各个方面的所体现出来的性能均较为优越,特别适合于大中型工矿企事业单位的自动化生产体系的构建或者重新改造。集散控制系统在生产中的广泛应用,大大有效地提高了生产以及管理的效率,并且从根本上推动了国内生产自动化水平的发展,所以在DCS系统的日常运行以及管理中,管理人员或者使用人员一定要加强DCS系统的故障分析和维护管理能力,进而才能保证其安全、平稳运行。

一、集散控制系统(DCS)的常见故障

目前,在国内使用的DCS系统中,系统管理人员或者系统的维护人员必须对该系统各种类型的故障特点进行深入的了解,才能在实际应用中对DCS系统故障分析方法的合理选择,从而控制DCS系统故障的发生率到最低范围。常见的故障表现主要包括软件使用故障、网络传输故障、操作性能故障、电源使用故障以及外界对系统的干扰故障等,笔者就这几方面的故障分述如下。

(一)软件方面的使用故障

DCS系统所应用到的软件复杂而繁多,这些软件共同构成了DCS集散控制系统的软件操作系统,其中应用到的软件主要包括有服务器软件、操作员站软件、工程师使用软件、组态软件等,在实际建构中由于系统中各部分软件的供应商等级不一,使得系统各结构单元的质量不一,同时其兼容性也不一,这可能导致DCS系统的整体运行中会出现不同的软件发生冲突的现象,进而导致整个DCS系统的整体运行会受到严重的影响。

(二)网络数据传输故障

DCS控制系统自己本身就是一个微型的局域网络系统,所以在系统实际操作以及运行中可能出现网络数据传输故障的概率也相对比较大。目前为止,在国内应用的大多数DCS系统都是使用工业以太网,系统运行在实际引发网络故障的原因表现为网络关卡故障、网络线路的接触不良、协议的地址标识错误、软件的故障以及通信设备技术故障等。

(三)操作性能故障

DCS集散控制系统的主要的操作性能故障大多数原因是由于人为的因素造成的,具体表现为系统过程通道硬件自身故障、操作员站软件存在缺陷或设备负荷过重,导致不响应以及系统的负荷率过高,从而导致整个DCS系统不能正常工作。

(四)电源使用故障

DCS集散控制系统的电源使用故障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安全保险装置的配置不合理或者没有电压的输出,备用的DCS系统电源不能无扰切换。电源性能使用故障的诊断情况主要是根据系统状态灯的亮灭情况以及输出的电压的稳定性能。

(五)外界对系统的干扰故障

外界信息对系统的干扰是导致DCS集散控制系统出现故障的最主要因素,特别是针对大型电力设备以及其他的电子设备的信号干扰过于严重。另外,大功率的手机以及其它通信设备对DCS系统造成的干扰也不容小视。

二、DCS系统的故障判别分析方法及处理方法

随着现代企业生产的自动化水平的逐步提高,DCS集散控制系统在很多企业都慢慢代替了常规的仪器以及检测装置,这些优越性能已经被广大的操作人员或者管理人员所广泛接受。但是在DCS系统发生故障时必须要及时地发现。如果当DCS系统出现不能够正常运行的现象时,系统管理人员以及维护人员就应该及时用科学适当的方法对故障进行分析,以便于及时的通知专业技术人员对系统的故障进行维修。目前,在我国国内的集散控制系统的运行管理经验中,比较常见的故障分析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一)离线系统法

离线法就是指通过分离出DCS集散控制系统的某个被怀疑有故障的元件查找分析故障原因的方法,这种离线的分析方法操作比较简单明了,主要适合用于拥有总线结构的DCS系统。当DCS集散控制系统报警出现诸如“钳死”等异常现象时,系统的管理或操作人员可以依次从总线上拔出各个元件板,并且在每拔出一块元件板时认真的观察并记录DCS集散控制系统的运行状态是否正常,当某个元件系统的报警信息或异常现象被消除的时候,就可以判断出故障的具置在哪里了。

(二)系统的在线测试法

在系统静止停运的状态时,DCS集散控制系统各个元件板上的性能故障并不会集中表现出来,除非是使用专业的检测仪器设备进行相关参数的测量,系统在静止状态下的故障类型或者具置才能被检查出来。DCS控制系统故障的在线测试法正是基于各分部元件的动态性能,通过动态的在线分析方法来找寻故障的发生原因,不过在进行故障分析之前,操作人员必须能够保证DCS系统各元件在静态状态下面能够正常工作。

(三)操作人员的直接观察法

对DCS系统的各个表征进行观察以确定系统故障分析是最为简洁的一种方法,操作管理人员可以利用眼、耳、手、鼻等感官的器官来直接观察所检修的元件器具模块。可以查看监控画面的数据变化情况,如果经常变化的数据长时间不变,控制分组画面中手动无法自动切换转变或无法手动修改原来的数据等。查看操作站的工作情况,如果及时的发现某个操作工作站出现死机、监控画面数据更新不及时等情况时要及时检查是什么原因,确定是某一个工作站还是相关局域网的几个工作站。然后维修。系统管理或者维护人可以利用眼睛直接观察元件有无发烫而发生变色或者烧坏的现象;用耳朵听系统运行时是否有异常的声响,用鼻子闻是否有无元件烧焦糊的异常气味;同时用手触摸元件表面的温度,判断是否有过热或者松动等不正常的现象。但是观察法的缺点是它只适用于比较简单的DCS集散控制系统故障分析,并且其所判定的故障结果不能作为最终的分析判断结果。

(四)参数相同元件的系统代入法

在诸多DCS集散控制系统的故障分析方法中,参数的代入法的应用比较多,它最主要的操作程序是在寻找到故障的原因以后但是一时之间又没有原装同型号的组件时,就可以采用参数满足使用要求的其余型号的组件暂时代替使用。但是在代替使用前要由专业技术人员做风险评估,以确定在该元件带入系统中不会出现任何安全事故或者信息的错误传递等。同时要注意参数相同元件的系统代入法的应用只能保证DCS集散控制系统的短期内的正常运行,在能够找到原来相同型号组件后要及时更换掉代用的元件,以免出现严重的系统故障或者安全事件。

三、DCS控制系统的维护管理制度措施

DCS集散控制系统的成本造价普遍较为昂贵,并且其精密度、灵敏度的要求也相对的比较高。所以在DCS系统运行中,加强系统日常的维护管理是十分重要的并必要的,而且有利于及时排除故障,有效地降低DCS系统的故障发生率,从而更好地发挥系统的实用性和安全性。

1.DCS集散控制系统的软件的备份是整个系统日常使用过程中不可忽视的维护管理手段之一,应用软件的程序必须要随时及时的备份,对数据库进行的修改同时也有必要保存到工程师站,还必须应该保存到软盘或其它的存储介质上。但千万要注意备份用的磁盘不应当超期使用,以防止数据的丢失。并且要加强软件的检查和软件功能的试验,按照电脑设备的通用方法进行检查。

2.应随时保持DCS集散控制系统运行的外界环境的可靠性,定期对相关的仪器设备,元件进行除尘清洁处理,否则可能会由于元器件的散热不良问题而导致设备出现故障,引发仪表的信号接触不良,从而影响企事业单位的正常安全生产。同时要控制好系统工作时环境的温度变化,一般要控制在±5℃以内,避免温度过高而引起设备发生故障,而最终导致系统的不可逆损坏。

四、结论

DCS系统在发生故障时,操作管理人员有必要掌握一定的判断方法,并要及早的发现问题,进行适当的处理,以避免或者减少故障对工艺控制的影响。总而言之,在DCS集散控制系统的故障分析与维护管理中,系统管理和维护人员需要加强自身技术学习和研究,并必须全面了解DCS集散控制系统运行的原理和软件管理规范,才能够较好地开展工作,从而保障DCS集散控制系统的安全高效有序运行。

参考文献:

[1]王常力.分布式控制系统设计与应用实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篇10

[关键词] 呼吸道异物;误诊;分析;观察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72 [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4-4721(2011)03(c)-131-02

呼吸道异物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的危及生命的急症之一,尤其1~3岁的小儿发病率较高,本院2005~2008年呼吸道异物误诊32例,其原因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32例患者中,男23例,女9例;3岁以内者26例,占81.25%,4~9岁者6例,占18.75%。误诊持续时间4~240 d,平均18 d。异物种类:花生米、豆类、瓜子、苹果、葡萄等植物性异物28例,占87.5%;其他有塑料笔套、塑料子弹、大头针、乳胶薄膜碎片等。异物停留部位:支气管25例,气管5例,声门下2例。误诊病种主要为肺炎、支气管炎、肺部感染、肺不张、呼吸循环衰竭等。本组死亡1例,治愈31例。

2 误诊原因分析

2.1 过分依赖异物吸入史

呼吸道异物患者一般有明显异物吸入史。32例中,吸入异物史不清者4例(占12.5%),这部分患儿幼小,不能准确叙述异物吸入史,或在异物吸入时未被其父母及他人目睹,因此,未考虑呼吸道异物,直至咳嗽久治不愈或伴发热、气急等症状,临床误诊多以肺炎、支气管炎诊治于本院儿科。因病情反复发作,最后经支气管镜检查而得以证实。

2.2 忽略异物吸入史

本组有22例,占68.75%,患者因咳喘、发热诊治于儿科,这种情况多发生于基层医院,由于接诊医师对本病及异物吸入史的忽视,仅对其引起的并发症进行治疗,使异物长期滞留,尤其含有游离脂酸的植物性异物,可刺激吸道黏膜引起炎症反应,产生下呼吸道症状,易误诊为肺炎、支气管炎、哮喘等。如1个9岁患儿误食自动铅笔笔头。因发热初诊,自述食入异物,儿科大夫以为进入消化道排出体外,再加上胸片报告是肺炎,遂以肺炎治疗。但8个月内,病情反复发作,高热达39℃以上,WBC 40×109/L,肺内感染严重。再次胸片报告是一很小金属异物影,如线形,很类似炎症影,后经支气管镜检查,取出一塑料自动铅笔头,内有一个小金属条0.5 mm×8.0 mm,异物取出后,患儿治愈出院。

2.3 误吸窒息引起误诊

将异物性呼吸道梗阻引起的窒息误诊为呼吸循环衰竭。误吸异物较大,卡于声门或进入总气管内梗阻呼吸道,引起窒息,若诊断正确,抢救及时,迅速取出异物,则多能转危为安。本组1例患儿误吸花生米后呼吸困难,面色发绀,儿科接诊医院不熟悉呼吸道异物诊治措施,而误诊为呼吸循环衰竭,耽误了抢救,造成患者死亡。

2.4 X线检查误诊

对非金属异物的诊断,其准确性与放射科医师的专业水平、异物的位置、大小及阻塞气道的程度密切相关,即使X线检查无异物征象,仍不能轻易排除异物存在的可能,应结合临床综合分析,以确诊。本组患者胸透阴性12例,胸片阴性5例,但经支气管镜检查均有异物存在。

3 减少误诊的措施

3.1 详细询问病史

对于肺炎、支气管炎等疾病治疗效果不理想,病情反复发作者,应考虑到下呼吸道异物可能。主动询问有无口内含物后突然起病的可疑异物吸入史,尤其对无哮喘史的患儿出现持续性的格鲁布性咳嗽或喘鸣,对症治疗无效时,应怀疑有异物吸入。

3.2 X线检查

呼吸道异物多为透光性。气管内异物常在气管内上下活动,X线检查多数患者有阴性结果。有研究指出在非好发上呼吸道感染的季节[1],患者若出现咳嗽、喘鸣及肺不张时须排除下呼吸道异物。X线征象必须与临床结合,详细询问异物吸入史。

3.3 支气管镜检查

此是临床确诊方法。对于异物吸入史不明确,X线检查阴性,呼吸道感染久治不愈,视患者一般情况,酌情行支气管镜检查术,以确诊是否有异物存在。

4 观察护理

4.1 术前护理

4.1.1 早期诊断:呼吸道异物是危及生命的急症,应及时诊断,尽早取出,以保持呼吸道通畅[2]。植物性异物易发生局部炎症而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而易误诊为肺炎,特别是异物吸入时间较长的患者,无明显异物吸入史,但长期咳嗽抗感染治疗效果不佳,经常反复咳嗽或发热,应考虑支气管异物可能。

4.1.2 精心护理,稳定患儿及家属情绪。在积极做好各种抢救工作的同时,耐心细致地向家属交待病情,安定情绪,以取得家属的配合。对患儿要精心护理,任何一项操作都要轻柔、熟练。哭闹易引起异物上下活动,堵塞支气管或气管,还易引起支气管痉挛,加重呼吸困难。因此,应避免一切引起患儿哭闹的不良因素。

4.1.3 判断异物的位置及活动情况:如异物进入喉部及声门下时,患儿出现剧咳,面色青紫,呼吸困难加重,甚至窒息,此时就地抢救,或急去手术室用喉镜取出异物。

4.1.4 术前准备:患儿入院后,即通知禁饮食,准备手术。一般禁饮食6 h以上(病情危急者除外),以防在麻醉过程中引起呕吐,或在手术过程中因气管镜刺激咽喉部而出现反射性呕吐,造成误吸。若异物在气管内时间较长,已有感染,体温在39℃以上时,如无严重呼吸困难,在严密观察呼吸的情况下,应先采取降温措施及应用抗生素,使体温控制在38℃以下,然后再行异物取出术。因高热时呼吸、心率加快,在全麻时易引起喉痉挛及心肌耗氧量增加,加重心脏负担而出现麻醉意外。

4.2 术后护理

4.2.1 由于手术时气管镜的刺激,术后往往出现不同程度的喉头水肿,在患者回病房后及早应用类固醇激素防治喉水肿,术后第2天可开始雾化吸入,每天2次,每次20~30 min。

4.2.2 抗感染治疗:由于异物在气管或支气管内的刺激,特别是异物存留时间较长的患者,术后会有不同程度的吸入性肺炎,术后应继续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

4.2.3 观察有无血性痰液,特别是急危患儿在无麻醉下行异物取出时,患儿不能很好地配合,易造成支气管镜对气管壁的损伤,术后2 d内可能会出现血性痰液。若咯出量较多,颜色鲜红时,要考虑有中、小血管的损伤。此时应卧床休息,应用止血剂等。严密观察痰液的性质及量,以便了解出血是否好转。

4.2.4 注意观察呼吸,异物是否取净,对有异物碎粒者,虽然在支气管镜下已取出,但仍要观察是否有残存异物。一旦发现有细小碎粒的存在,要鼓励患儿咳嗽,并加强患侧拍背和引流,使残存的细小异物随痰液排出体外。

5 知识宣教

5.1避免给3~5岁及以下的儿童吃花生、豆类、瓜子等食物

避免给3~5岁及以下的儿童吃花生、豆类、瓜子等食物。因小儿牙齿发育不完善,喉的防御反射功能不健全易发生误吸。

5.2 进食时保持安静

进食时不要笑、哭闹,打骂儿童或使儿童受惊吓,以免深吸气时将异物吸入呼吸道。

5.3 禁将小物品放入口内玩耍

禁将小的物品放入口内玩耍,若发现儿童口内含有细小物品时,应耐心劝其自动吐出,绝不能强行取出。平时应注意改掉儿童口中含物的不良习惯[5]。

[参考文献]

[1]黄选兆.耳鼻咽喉科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179-182.

[2]迟立萍.眼耳鼻咽侯口腔科护理学[M].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07:174-177.

[3] 王军,韩德民,叶宗英,等.肺段支气管异物八例治疗分析[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6,4(4):255-257.

[4]刘大波,曾其毅,罗仁忠,等.儿童塑形性支气管炎内临床特征及手术治疗[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6,9(9):683-6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