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环境规划范文

时间:2024-02-18 17:58:3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幼儿园环境规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幼儿园环境规划

篇1

【关键词】户外环境 规划 设计

幼儿园户外环境是一种隐形的语言,能通过布局、造型、色彩、设施等方面,直观地反映幼儿园的办园理念和文化内涵,使之成为外界了解幼儿园的一个重要窗口。它也是儿童开展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的主要场所,是幼儿感知自然和社会的窗口,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有着室内环境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目前新建与改建幼儿园大量涌现,但在幼儿园户外环境整体规划和建设中还存在许多问题。本文以第三三医院幼儿园(以下简称“我园”)为例,探讨幼儿园户外环境的规划与设计。

一、创设亲切宜人的整体环境

幼儿园户外环境应有一个总体的规划,避免东拼西凑杂乱无章的做法,因地制宜地创设一个自然、多元、和谐、安全、动态的幼儿户外活动的空间,彰显出幼儿园的办园理念与特色。如幼儿园大门既不要像机关、工厂大门那样呆板沉闷,也应有别于儿童游乐场大门的艳丽夺目。活泼中不失大气,质朴中不失童趣,看似简单却富于美感与内涵,与周围建筑及园内景观和谐。我园的大门有一个形象而简单的名字――“大树门”。采用树木造型,点缀立体的彩色果实,色彩协调,生动活泼,童趣性与艺术性共存,寓意幼儿园教育是树人的事业,并将硕果累累。“大树门”舒展的树枝犹如一位热情好客的主人,正张开双臂欢迎四方的来客呢!与“大树门”相连的是一圈高约1.5米的通透的玻璃围墙。围墙主体是白色树枝形,镶嵌彩色的“果实”,里外扣压透明钢化玻璃,与“大树门”协调统一,与园外医院生活区的景色相得益彰,形成院中有园、园在院中的和美景象,呈现幼儿园开放办园的理念,让孩子和家长都能感受到轻松、愉快和舒适,可以有效地减轻或消除刚入园幼儿“被关进幼儿园”的焦虑感。

另外,户外应设置一些舒适休闲的小尺度空间。如小凉亭,围着树根的一圈木凳子,草地上的蘑菇凳,运动场边的露出地面半截的轮胎等。适度设置一些半封闭式的私密小空间。这些小空间可以是土坡上的小山洞、隧道、沟渠、假山,也可以是利用灌木丛等围合出来的小迷宫,还可以是花栏、藤架等组合而成的自然景观等等。

我园的整个户外场地称为“乐园”,采用“一纵一横”中轴线对称的布局方式。平面布置主要由一个中心园与六个主题区域组成。空间层次上错落有致,丘陵与平地结合,构筑物与园林小品相结合,高大乔木与低矮灌木结合,硬地与软地结合,固定与流动结合,点线与块面结合。各区域既相对独立又紧密联系,区域间由纵横道路以及蜿蜒曲折的小道和溪流相连,使整个园区不同功能、不同特点的区域得到协调和统一,营造出融锻炼、发现、探索、挑战、休闲和观赏为一体的整体环境。

二、营造清新自然的环境氛围

自然环境对生活在水泥森林中的当今孩子显得尤为重要。幼儿园应尽可能地为幼儿创造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空间。首先考虑适宜的花草树木。不要栽植有毒的植物,例如夹竹桃、变叶木等;不要栽植有枝刺或者叶刺的植物,如玫瑰,黄刺玫等。植物种类可多一些,乔木、灌木以及攀爬类植物相结合,如玉兰类植物、香樟等乔木;又如叶子花、小叶黄杨、大叶黄杨等灌木;再如八角金盘、爬山虎等攀爬类植物。另外选种一些季节性落叶的植物,如柳树、枫树、鸡蛋花等;此外还可以栽植些果树,增加体验、感受、认识自然的机会。

除了有丰富的植物外,还有昆虫、鸟及小动物的栖息。可以在园区的一角饲养小动物,如小兔子、鸡、鸭、鸽子等。小动物的栏舍应该做到能够自由围合,为管理、饲养以及孩子们观察提供方便的条件。水、砂、土等自然要素也是不可缺少的。沙池与戏水池的设置以及各种大小、形状、样式不同的挖掘工具与戏水玩具可以让孩子感受玩沙和戏水的乐趣。

我园设置的“探索旅程”主题区主要运用回归自然的设计理念,营造出起伏的山坡绿地,淙淙流水的小溪(小溪中不时有鱼儿来回游动),碧绿的菜园,神秘的小隧道,多种材质的小路,不同造型和质地的小桥等等。由于没有太多约束羁绊,幼儿随意“撒野”,奔跑追逐,亲近自然,探索自然的奥秘,让自己的心灵和四肢获得充分的舒展。与“探索旅程”一道之隔的“阳光海岸”区域中,白色的沙池与蓝色的游泳池相邻,加上沙池中央的“岩石”,池边的热带植物,给孩子营造了一个欢乐的充满遐想的海边世界。沿着围墙每班设置了一块种植园地,让孩子参与种植劳动,观察植物生长过程,从小培养爱劳动和尊敬劳动人民的优良品德。

三、建造开阔多用的运动场所

为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增强幼儿体质,培养他们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幼儿园的户外场地应设置一块较安全、开阔且平坦的空间作为幼儿运动的场所。地面最好采用不同的材质,水泥、地砖、塑胶、泥地、自然草坪或人工草坪等等。这个公共的开放式的场地可以举办全园性的大型活动,也可以做早操,上体育课,开展集体游戏以及自选体育器械活动,尤其是小型自制玩具的游戏,如玩轮胎、玩球、玩脚踏车、玩风车、玩沙包、玩飞碟、走梅花桩等。场地周边最好设置一些储藏器械的架子,用来放置一些不能直接放置在场地上的小型体育器械,特别是一些自制的体育玩具。

我园在大门正对的相对开阔的场地设置了“趣味广场”。把空间最大限度地用于幼儿活动和探索,并为他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运动器械和玩具。自选活动时间他们可以随心所欲地选择自己喜爱的材料和活动方式自由活动,有效地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他们变得很有创造性,能够主动去寻找新鲜有趣的活动材料,在活动中乐此不疲地创造各种玩法。

四、设置适合不同年龄幼儿的游戏空g

不同年龄层孩子的户外活动的需要是不一样的。这就要求户外活动的创设要充分考虑孩子的年龄特征。所提供的活动设施与内容应与孩子的成长阶段相适应。理想的设置是按不同年龄阶段划分不同的活动区域。这些区域在界限上相对分开但在视觉上应保持相互的联系。比如二三岁的小小班和小班幼儿,肢体动作发育尚不完善,容易摔跤,可以为他们设计一个专门的软游戏区,铺设软垫、塑胶地面或人造草坪,幼儿既可以跑跑跳跳,也可以爬爬、坐坐,适当投放一些小型玩具如木马、羊角球、小汽车、藤球等,该区域可以是半开放式的,既可让小年龄孩子安全地游戏,也能让他们和哥哥姐姐一起感受户外活动的乐趣。

另一方面,可以在各个区域的设施中考虑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需要。如我园“挑战天地”中平衡桥,有长条式和木桩式,高度也有所不同,可以扶绳子通过,也可以选择直接通过;小溪上的几座小桥有的坚固有的摇晃,有的是较宽的板式桥梁,有的是较窄的独木式桥梁,架设的梯子有较陡的也有较平缓的,有长的也有短的;投掷的圈以及蓝框等的高度、大小都有所不同。

五、提供富于挑战性的游戏环境

幼儿的好奇心与探索欲望几乎是与生俱来的。户外环境的刺激性和挑战性是室内环境无法替代的。一些富有挑战性的游戏器械,对儿童有很强的吸引力, 如滑梯、攀登架、跷跷板、秋千、转椅等,是孩子们百玩不厌的。如果户外空间较大,可以把它们放置任一空间,如果幼儿园户外空间不足,可以考虑把几种功能的玩具集于一体,并和沙池组合在一起,节省空间和成本。也可以因地制宜地设置一些桥索、山坡、山洞等,幼儿在种种挑战性的活动中发展肢体动作,感受自己能力带来的自信,享受户外活动的“野趣”,培养勇敢的意志品质。

我园在运动场一侧因地制宜地设计了一个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以原木、麻绳及伪装网等材料组合而成的“挑战天地”主题区域,相对来说比一般的组合式大型玩具更具挑战性,涉及了走、跑、钻、爬、荡、吊、平衡等运动。幼儿在种种挑战性的活动中,发展肢体动作,感受各种体验,挑战自己胆量和能力,挖掘自我潜能,享受自己能力带来的自信与快乐。

六、创建安全可靠的活动空间

安全性是幼儿园户外环境中至关重要的,这方面把握不好易出现两种极端做法,一是极端保护,二是过于放任。第一种情况如所有的地面都做软化处理;所有的地平都是一个水平线上,无坡、无坎、无障碍;所有场地边角、器械边缘都做软化处理……幼儿长期在这样的环境中活动,会使他们的防御能力下降,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也得不到应有的锻炼,而且当他们旺盛的精力无处发泄时,他们就会去寻找更大的刺激,这样反而会带来更大的伤害。第二种情况则是无视户外环境的安全性,如区域规划不科学易导致幼儿活动起冲突;大型器械放置在水泥地面上;器械间的距离过于密集;器械没有很好固定易松动脱落;缺乏应有的安全标示……以上种种情况使得整个户外游戏环境存在较多的安全隐患,幼儿户外活动时面临各种潜在的危险。

较为科学的做法是避免以上两种极端,正确处理冒险与安全的关系。既要为幼儿创设富于自然性、探索性和刺激性的环境,也要保证幼儿活动的基本安全。户外各区域的布置应作整体规划,避免区域间的活动相互冲突和干扰。游戏器械放置不要过于紧密,要有一定的缓冲空间,并根据场地大小合理投放活动器械。小年龄的软游戏区以及大中型组合式的玩具放置处的地面应该软化处理,避免幼儿落地时受到伤害,树林、山坡、草坪等则应尽可能保留其土质地面。其次场地上的一些坚硬的材质如大理石、金属等应作边角的圆滑处理,游戏设施中一些锋利的表面应作软化处理,不要让其在外。还有就是应选择安全耐用的器材,经常检查并及时维修。

【参考文献】

[1]南希・舒尔曼,艾伦・伯恩鲍姆.寻找合适的幼儿园:好妈妈的第一步教养计划[M].潘兰兰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姜雪.决定开幼儿园成败的10个关键[M].北京: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8.

[3]于爱江.P于幼儿园户外环境创设[J].学前教育,2003(11):14-15.

篇2

 

户外环境规划的原则

 

安全性原则。由于幼儿在户外动作幅度较大且运动较为激烈,发生意外伤害的频率较高。因此,保障幼儿安全,是户外环境创设需要考虑的首要因素。

 

保障幼儿安全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户外游戏场地的设施器材、玩具、绿化等,都要保证无毒无害、无尖锐突出物,坚固结实,不存在安全隐患,攀爬类设施下应铺设一定厚度的具有柔软性和弹性的材料,例如,沙、碎木头、胶垫、木屑等;二是幼儿在进行游戏时需要有成人在场进行督导,指导幼儿正确使用设施器材;三是对游戏设备进行定时维修与清洁。

 

多样性原则。幼儿户外游戏活动形式与内容的多样性,需要多样性的户外环境支撑,而户外游戏环境的多样性又反过来激发了幼儿多样的玩法,有利于丰富幼儿的学习经验,并为幼儿提供更多的条件来对周围环境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索。

 

一是创造不同的游戏场地。户外游戏活动场地应规划为不同类型的活动区域。以活动性质划分,可以分为静态游戏区与动态游戏区;以场地功能划分,可以分为跳落区、游戏区、通道区、转换区、服务区;以游戏用具划分,可以分为沙水区、装扮游戏区、大型器械游戏区。二是游戏器材应多种多样,兼有简单、可运输的、固定的和复杂的设备,支持幼儿多样化的游戏活动。三是应考虑幼儿性别差异,使得游戏场地与游戏器材可以兼顾男孩与女孩的需要,使幼儿都能成为游戏场的主人。

 

适宜性原则。户外游戏场设计的适宜性原则,一方面是对幼儿年龄的适宜性,另一方面是对环境的因地制宜性。

 

户外游戏场的设施设备应当适合于幼儿的年龄、身材、活动能力的特点,具有发展适宜性,并让幼儿容易接近、乐于接近。户外游戏场的设计应注意与自然环境相和谐,应当重视对场地自然环境的利用,能够就地取材,例如盛产竹子的地区,可以尝试利用竹子作为游戏场的主要材料,这不仅能让幼儿感受到当地自然环境的特点,也符合经济性原则。还应注意与人文环境相和谐,游戏场的创设要注意与当地社会文化背景相和谐,吸收当地传统文化,尤其是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游戏也可吸收到户外游戏场的设计中来,不要盲目求新求异。

 

生态性原则。人造的攀登架形成不了适应自然所需要的“真正”的攀登能力,沙坑和沙箱无法比拟真正的海滩、河滩所能带来的快乐,现代城市生活方式使儿童远离了大自然,丧失了在野外自由嬉戏的乐趣。

 

美国德克萨斯大学教授弗罗斯特说:“提供一个创造性游戏场的最经济标准,乃在于保留其最原始自然的特点。”因此,专为幼儿设计的户外游戏场地应坚持生态性原则,注意保持与自然界的和谐。应选取空气清新、阳光充足的场所,充分利用好土壤、自然通风、日光、降水,配以良好的植物配置,使得户外游戏场地可以形成—个稳定的生态植物群落,且在设计中加强对泥沙、石头、鱼虫、花草等自然元素的应用。这样的环境不仅可以调节幼儿园户外场地的小气候,如降低风速、减少辐射热、降低噪声等,更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大有裨益。

 

无障碍设计原则。户外游戏场地的设置要充分考虑到在智力或身体上有残障的幼儿,帮助幼儿克服交通、技巧和信息障碍,保证场地环境及设施器材具有良好的接近性以及适宜的尺度,使这些幼儿可以无障碍地参与到游戏活动之中。

 

具体来说,对盲童来讲,游戏场地中要具备多样材质,加强肌理感的游戏设施以及有悦耳声响的设施,以便于他们在游戏中通过触摸、嗅、听等来感知。地面要绝对安全、平整,没有障碍物,游戏设施边缘材料要连续地微变、有节奏的凹或凸以有效暗示。对于听力有障碍的幼儿,应在游戏空间中设置显示媒体以及指示系统,以此来提高安全性和空间识别性。

 

户外环境创设的方法

 

首先,要有大小合适的空间。一般意义上来说,户外游戏空间越大越有助于幼儿充分地施展与活动。我国规定幼儿园每班的游戏场地面积不应小于60平方米。场地狭小的幼儿园,可以充分开发利用屋顶与走廊等区域。

 

其次,要对空间进行科学的分区。一是表现性活动区。表现性活动区可以允许幼儿充分发挥其想象力与创造力,在环境创设中,可以在户外为幼儿开设角色区、表演区,提供多种多样的道具服装。在户外建构区,有更大的空间允许幼儿进行建构,因此可以投放数量更多、体积更大的玩具,使幼儿获得与室内不同的体验。户外美工区既可以将室内的材料投放到户外,也可以就地取材。比如,幼儿园的沙地、土地,幼儿可以直接用木棍作画,树叶也可成为幼儿的美工材料。

 

二是探索性活动区。玩沙玩水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之一,玩沙可以将绘画、建筑、塑型与娱乐活动融为一体。户外玩沙区应设置在幼儿园的一个角落,这样不会影响到其他区域的活动,或者与水区相连,也可以扩展幼儿的玩法。在沙区配备沙铲、筛子、沙锄、小桶和一些小型的玩偶。水区的设计应以蓝色为底并配上一些海洋动物的图片。与此同时,为了支持幼儿的游戏,应为幼儿提供各种容器、导管以及沉浮物品等。种植养殖区是较为受孩子欢迎的户外区域,在这个区域,幼儿通过照顾植物动物,既得到了一些关于自然常识性的知识,也可以培养观察能力与责任意识。在此区域需为幼儿提供专门的服装、手套以及清洗用品。

 

三是运动性活动区。运动性活动区是户外占地面积最大,使用程度最高的区域。固定运动器械区是活动范围较大且幼儿活动较为激烈的区域,该区域的场地一定要松软,不能够设置在水泥地上,应设置在草坪、塑胶或者软性材料上,并与其他区域隔开一定的距离。固定运动器械区宜为幼儿提供多功能式的复合型设施,满足幼儿钻、爬、滑、攀等多项活动的需求。可移动运动器材区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准备多种多样、多种玩法的运动器材,并在器材的存放处放置器材玩法与收整的方法,引导幼儿玩完之后收整。自然游戏区则要保障幼儿不被植物挂划或绊倒。

 

第三,户外绿化带。绿化带是户外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既美化了幼儿园环境,也为幼儿提供了一个安全活动的小天地。与此同时,绿化带也成为户外游戏区域的自然划分物。

 

幼儿园的绿化物应高低错落、轮廓多变、色彩多样,能够体现四季不同的特点。户外低矮植物要定期裁剪、合理布局,有造型的变化与美感。树木宜高低疏密、错落有致,既能提供阴凉,又不会影响建筑物的采光。户外的盆栽花卉应放置在幼儿容易欣赏与观察的地方,要四季有变化,时刻有新意。

篇3

一、成人眼光,审美偏差

具体表现:A园为了激发教师创设班级环境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常会采取“环境评比”的形式。为了在“环境创设”中获得优胜,教师担心幼儿年龄小、动作技能差,参与环境创设的效果不理想,因而普遍选择刻意“模仿幼儿手法”进行环境创设,使创设的环境成为“伪环境”。而且,教师在设计校园环境或班级环境的时候,高度注重环境饰物的美观和精致程度,希望能够较好地体现装饰、美化环境的目的,忽略了校园环境的教育意义和隐性价值。与此同时,担任幼儿园“环境评比”活动的评委基本上都是本园教师或幼儿家长,他们的审美角度很难脱离“成人眼光”,按照这样的评比标准进行的环境创设与评比活动,难免会陷入“审美偏差”的尴尬局面。

改善策略:基于“儿童审美”视野

瑞吉欧教育强调活动室环境要“表现出儿童的身份和形象”,处处都要努力传达出积极主动的儿童形象。基于“儿童审美”视野,笔者提出建议:首先,将“班级环境创设与评比”活动,调整为“班级环境亮点推介”活动。每班邀请2~3名“小小推介员”组团介绍、推荐自己班级内某一个最有趣、小朋友最喜欢的亮点环境,归还幼儿“小主人翁”的角色身份;其次,在创设班级环境、区域环境的时候,教师可以组织全班幼儿共同参与,如讨论活动区域的适宜选址和功能定位,集体商议并分工完成室内环境的布置与美化任务。建议教师在辅助幼儿进行环境创设的过程中尽量削减成品材料,多提供半成品材料或自然环保材料;提醒家长“放心、放手”让幼儿独立完成各类家庭小制作,并将其合理布置在班级环境内,由此萌发幼儿的自豪感和成功感,有效杜绝“班级伪环境、幼儿伪审美”所产生的负面效应,让每一个幼儿的生活、学习和游戏环境变得更加真实,更为稚拙,更富有童趣。

二、过度装饰,缺少留白

具体表现:随着“课程游戏化”建设项目的整体推进,A园热火朝天地进行环境创设。为了迎接上级领导的检查、幼教同行的参观,园级领导和教师们绞尽脑汁、煞费苦心,将班级区角、公共走廊、户外活动区等校园环境布置得琳琅满目,视线所到之处不是悬挂装饰物品就是进行美化处理,甚至在作为区域隔断的小篱笆、大厅楼梯栏杆、体育区平衡木桩、围墙铁制栅栏等地方都进行了各式装扮,整个幼儿园变成了“装饰的天地、色彩的海洋”。过度装饰、毫无留白的校园环境反而会成为幼儿学习或游戏活动的视觉刺激和色彩干扰,幼儿很难在这样“喧闹”的环境之中集中注意力,安静地进行各类学习或游戏活动。

改善策略:立足“整体布局”基础

幼儿园环境的创设应以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为旨归,为此必须注意环境规划的整体性和可持续性,体现环境的生态价值和人文价值,延展环境的教育功能目前,A园缺少的不是丰富的色彩,而是能够让幼儿静心进行学习和游戏活动的优质环境。针对上述问题现状,笔者建议A园将校园环境进行整体调整与局部改善,促使整个校园环境布局合理、匠心独具,给予幼儿恬静和舒适的美感。首先,建议教师将“悬挂饰物”适当布置在户外体育区域,并排列成1~5个不同的高低层次,便于不同年龄班的幼儿根据自己的跳跃能力进行“纵跳触物”游戏;其次,可以将各个班级内的操作橱柜、幼儿桌椅、游戏区家具全部调整为原木、本色,尽可能地减少强烈色彩对于幼儿的视觉刺激和干扰;再次,集中核查幼儿园内的人工环境或人工材料,尽量弃用或减少“人工草坪、塑料地垫、塑制玩具、合成橡胶饰品”等物品,选择并投放无毒且无害的半成品材料、废旧材料、自然材料等,分类布置在幼儿“视线等高、取放便捷”的空间位置,由此满足幼儿自由选择的个性需要和视觉审美的共性需求。最后,幼儿园大厅或长廊空间的悬挂物品尽量简约、大气,以能够让幼儿感受到视觉美感为佳,不需要过分追求精致或精细,避免幼儿因长时间仰头欣赏而产生头晕、目眩、不舒服等视觉审美疲劳。同时,建议班级主题墙面或游戏区域空间也适当留白,一则给予班级环境一点“呼吸的空间”,二则便于幼儿和教师在实施园本课程的过程中将产生的新构思、生成的新内容,随时布置在留白的主题墙上,丰富班级的主题活动内容。

三、显性分区,层次不足

具体表现:A园为了营造多样的区域活动,将活动室布局成多个相对封闭和隔断的单体空间,共享空间和公共空间比较少,给予幼儿的自主选择权不高,环境空间的延展性不够;室内的区域环境设置基本上由教师一手包办,幼儿的共同参与只是起到象征性的点缀作用。考虑到单体空间的位置和功能,教师往往会在“视觉审美、安全细节”等方面比较重视,同一区域内所提供的活动材料层次性不足,导致幼儿的操作活动参与度和价值度不高,失去了区域活动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个别化学习和个性化发展的价值。

改善策略:契合“错落有致”理念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所好的学校连墙壁也能说话。针对上述问题现状,笔者提出针对性建议:首先,帮助教师理清“校园环境创设为了谁?校园环境创设的目的是什么?”这两个思路性问题,正确认识校园环境的本质、意义和价值,归还幼儿在校园环境创设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其次,班级内创设每一个“区域环境”教师都要征求幼儿的意见,包括区域活动的取名、功能定位、材料投放等。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讨论,或者发动幼儿家长一起来出谋划策,最大限度地吸纳集体的力量和智慧,最终由教师、幼儿、家长共同完成区域环境的设计和创设任务;再次,班级内的所有区域空间需要进行整体规划,尽量采取“半围合、半开放”的形式进行科学布局。例如,将四方形封闭区域的两条边利用橱柜或墙面进行固定,另外两条边利用可移动的小篱笆、小围墙进行暂时固定(预留出入门),尽量避免将某个区域单独围合、封闭布局,以免影响幼儿自主选择和自由出入。与此同时,两个相邻区域可以共用不足1米高的弹性墙面,幼儿入区之后既可以静享独立空间,又能够在产生特殊游戏需求的时候,隔墙互借替代材料,丰富、补充自己所处区域的游戏情节或内容,甚至可以在产生突发奇想的时候拆墙合并,成为一个空间更大、游戏内容更丰富的“前店、后厂”区域。最后,要求教师在进行校园环境创设的时候,要契合层次分明、错落有致的设计理念。家具橱柜可以进行高低不同、造型各异等层次性搭配,种植园地的农作物选择需要兼顾季节交替、色彩互搭、单棵植株和爬蔓植物错落布局的层次性种植,大厅或公共长廊的悬挂饰物同样需要大小交错、高低分层、材质多元等层次性布局,从而为幼儿营造出“大气、大美、大爱”的校园环境。

四、忽略安全,本末倒置

具体表现:A园的大厅和走廊等公共区域比较宽阔,幼儿园将其作为展示幼儿作品的欣赏空间,班级游戏区域的配套空间,甚至用小栅栏封闭、堵塞次要通道走廊,拓展成为美术室、科发室、儿童博物馆等专用区域,并投放大量的展示支架、家具橱柜、操作桌椅或者丰富的操作材料。殊不知,幼儿园大厅、走廊等公共空间承担着特殊的作用和价值。大厅空间兼具人流集中、风雨操场的双重价值,长廊空间能够满足幼儿和教职员工紧急疏散的作用,楼梯低矮扶手具有帮助幼儿安全、有序通行的特殊用途,活动室门口或专用室门口需要保持开阔、畅通,确保幼儿或教师能够在校园火灾、防暴等安全事件突发的时候排队快速、无障碍疏散。因此,教师对于环境空间的“高效利用”和环境空间固有的“特殊作用”产生了强烈的冲突,存在着不容忽视、不可规避的安全隐患。

改善策略:遵循“安全第一”原则

篇4

在这20条建议中,对一个人的一日生活,从早上起床后洗漱如何节水,离家时别忘带上环保购物袋,在单位不要用一次性塑料杯,直到漫长的一天过去后回到家中,如何在使用电器、烧饭、洗衣服过程中尽量减少能耗,都有明确而具体的提示。

作为主管全球环保事务的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管得如此之细,似乎有点婆婆妈妈了。但细想起来,它实际上告诉了人们一个简单的道理,那就是环保和每一个地球人息息相关,保护环境,可以从我们身边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而且很多只是举手之劳。

但说起来脸红,有许多举手之劳的事,我们却没有做到。比如,洗手打肥皂时,洗澡抹浴液时,还有洗碗时,总是把水龙头一直开着。又比如,现在喝水自带杯子的越来越少了,要么是喝矿泉水,要么是用一次性杯,用完一扔了事。再比如,现在用的电器多了,电脑、电视、电热水器乃至各种充电器,用完了不拔插头不关机,已司空见惯。

有人算过一笔账:一户人家的电器即使关了但未拔插头,一天至少要消耗一度电;而只要稍微注意一下控制水量,及时关上水龙头,每天就可节水20%。一家一户是如此,千家万户就了不得了。这个账,大家都会算,但就是不经意,不在乎。明摆着利己利人利国的好事,就是不屑去做,人的习惯和惰性有时就是这么可怕。

不由得想到改革开放初期,国人有三大陋习在国际上被人诟病:一是随手扔废弃物,二是随地吐痰,三是大声喧哗。经过多年的努力,除了第三项外,前两项已改得差不多了,但仍未绝迹。现在走在马路上随地吐痰的人很少见了,但可气的是,在行车的马路上,时而冷不防会有人从车窗探出头来,“呸”地飞出一口痰,待你发现,车早一溜烟儿地跑了。

由此可见,恶习一旦养成,确实难改。但回过头来想想,坏习惯真的就这么难改,好习惯就这么难养成吗?其实也不然,不就是把痰吐在手帕或者纸巾里,水龙头尽量开小些并随时关上,电器不用了随手关上并拔掉电源……这些不是举手之劳就可以完成的事吗?只要我们稍微上点心,不怕麻烦,就很容易做到。久而久之,形成习惯了,也就不麻烦了。

俗话说,习惯成自然,坏习惯是如此,好习惯也是如此。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提出的20条“每日环保多一点”建议做起,让环保成为习惯,我们国家、我们民族的环保水平就不难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

(《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6月27日)

【阅读训练】

1.结合语境理解加点词语的含义。

举手之劳:

司空见惯:

2.作者在本文中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3.文中画线句中的“似乎”一词能否删去?请说说你的理解。

4.第五段介绍了“有人算过一笔账”的内容,这对表达文章的主题有什么作用?

5.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阅读本文后的体会。

篇5

[关键词]专科学校 学前教育 幼儿园政策法规 课程建设

[作者简介]沈跃珊(1967- ),男,黑龙江林口人,黑龙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授,研究方向为学前教育。(黑龙江 牡丹江 157011)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1年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一般项目“幼专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园政策法规》课程建设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155121)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33-0150-02

一、改革“幼儿园政策法规”课程的必要性

专科层次的幼儿教师是介于本科以上层次的研究型与中等专业层次的技能型教师之间,兼具研究能力与较强从教技能的幼儿园教师。而培养专科层次幼儿教师的学校大多又是近几年在原有的中等幼儿师范学校基础上升格而成的,这些院校在课程建设上还不够成熟,学科建设还不够完整。在已开设的各门课程中,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问题。作为专科学前教育专业中的“幼儿园政策法规”课程也应该重新审视,加以完善。对“幼儿园政策法规”课程建设与改革的理由主要有如下三个方面:

1.当前课程建设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主要包括课程选择内容相对滞后、课程实施方法缺少创新、课程评价方式单一等诸多问题。目前,课程教学的普遍情况是:遵循着固定的教材和确定的教学内容,难以让学生在第一时间了解最新的相关政策法规;学校一般都将其作为典型的理论课进行组织教学;课时分配相对较少;评价方式或采用笔答考试,或采用简单的考查方式,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2.提高幼儿园教师学前教育政策法规水平是《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的要求。国家制定的幼儿教师62条专业标准中,有关政策法规的要求就有2条,它们分别是:《专业标准》第二部分基本内容“职业理解与认识”领域中的“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遵守教育法律法规”;“幼儿发展知识”领域中的“了解关于幼儿生存、发展和保护的有关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

3.幼儿园教师的政策法规水平不高、法律意识淡漠导致幼儿教育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因幼儿园教师法律意识的淡漠导致教师暴力对待幼儿事件屡次发生;因教师政策法规水平低和自身业务素质差导致对幼儿教育政策的基本思想理解偏颇,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严重,甚至于教育活动不仅不利于幼儿的发展,却是有害于其健康发展。

基于以上三个理由,对现行的“幼儿园政策法规”课程必须从课程目标的确定、课程内容的选择、课程实施的模式、课程效果的评价等方面进行必要的改革,将其建设成目标更准确、内容更全新、方法更科学、评价更有效的一门课程。

二、课程目标的确定:彰显培养法治意识与对未来工作的指导性

课程目标要体现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要求,针对学生的特点与个性发展、社会需求、科学发展而制定。新课程改革又将课程目标确定为“三维目标”。第一维目标(知识与技能)意指人类生存所不可或缺的核心知识和基本技能;第二维目标(过程与方法)的“过程”指应答性学习环境与交往体验,“方法”指基本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第三维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指学习兴趣、学习态度、人生态度以及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学前专业课程采用以上三个维度确定课程目标,对于学生未来从事学前教育工作更好地把握三个维度目标具有前瞻与引导意义。

“幼儿园政策法规”是一门帮助学生形成依法治教意识和指导学生未来工作的兼具理论性与实践性的课程。课程具体目标确定为:(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了解与掌握有关幼儿园的举办、工作人员、经费、教育、卫生保健、园舍与设备、家庭与社区工作、管理等方面的政策、法律与法规方面的知识。能运用国家的政策、法律与法规指导自己的幼儿教育工作,运用相关知识正确处理幼儿园出现的有关教育、安全、健康、经费、用人、法律纠纷等方面的问题。(2)过程与方法目标:正确理解幼儿园教育工作中存在的典型案例,并学会通过合作、研讨等方式,运用幼儿园政策法规知识去分析、解决案例中的问题;善于多渠道收集有关幼儿园的政策法规。(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国家政策、法规习惯的养成;具有较强的法律意识,做一个知法、守法、用法的合格幼儿教师。

三、课程内容的选择:突出实用与适时更新的特点

经验中心课程理论认为课程内容应该以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为基础编制,课程的核心不应是学科内容和结构,而应体现学生的发展;课程的内容不应是完全预定的,而应随着学生变化而改变。幼儿师范专科学校“幼儿园政策法规”课程的核心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政策意识和法律观念,掌握有利于指导未来幼儿教育工作的相关政策法规知识,使学生发展成为政策水平高、法律意识强、依法施教的幼儿教师。依据这一核心思想,该课程内容的选择,应突出如下特点:

1.选择对未来工作最具指导性的内容。我国当前乃至今后更长一段时间内,政府与社会力量共同办幼儿教育的形势不会改变,因此,幼儿师范专科学校培养出来的幼儿教师必将会成为社会力量办园的主力军。本课程内容的选择是把学生放在未来普通幼儿教师和幼儿园举办者双重位置上来考虑的,为了让学生将来能够依政策、按法律要求去做好幼儿教师、办好幼儿园,课程相关政策法规知识的选择更加突出对未来工作的指导性,主要选择幼儿园的举办、工作人员、经费与资产、教育工作、卫生保健工作、园舍与设备、家庭与社区工作、管理工作等多方面内容。

2.设置开放性的课程内容体系架构。从上面选择的基本内容可以看出,课程不是以某一部或某几部、或全部政策法规文件为课程内容,而是将幼儿园的举办、工作人员、经费与资产、教育工作、卫生保健工作、园舍与设备、家庭与社区工作、管理工作这八个方面作为基本的知识架构。具体的国家政策、法律、法规内容可根据知识架构的需要作必要的充实与删减,不追求每部政策法规文件的完整性。

3.适时更新课程内容。国家政策、法律、法规的建立是一个动态的、变化与发展的过程,新的内容不断出台,按照政策法规课程开放的知识体系架构可适时将新的政策、法律、法规内容补充进来。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等最新出台的政策、法规都可以及时补充到课程之中。

四、课程实施的模式:体现知识运用、探究与合作学习的理念

本课程采用课上课下相结合、突出运用与探究的“六步合作学习模式”。

1.典型案例引入。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具有典型意义幼儿园教育、管理等方面的案例,设计能够突出本教学内容的认知、应用与探究的问题,指导学生本堂课学习活动。通过典型案例的选择、恰当问题的设计指导学生学习,来体现教师与全体学生的首次合作。

2.提供学习材料或材料获取途径。教师通过与学生的首次合作,让学生了解学习任务,明确将要解决的实际问题。为了帮助学生顺利解决问题,完成学习任务,教师要通过指明本堂课学习的教材内容或讲义内容,为学生提供较完整的学习材料,亦或提供能够获取相关内容的网络环境、图书资料等途径,实现与全体学生的第二次合作。

3.阅读、分析学习材料,解决案例中的问题。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对教师提供的学习材料进行分工阅读(为提高学习效率),通过讨论分析找出能够解决案例中问题的答案,解决问题。教师在此环节要深入各小组中,做个别指导,来体现教师与个别学生的合作学习。

4.交流、评价、考核。各小组指定发言人代表小组汇报学习成果,其他小组成员对汇报的答案进行评价,指出优缺点,并做考核评分。教师在学生评价的基础上,根据问题解决的具体情况,给予指导,并作评价与考核。

5.新案例分析。教师给学生提供更多案例,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学习材料去分析案例,促进知识进一步的运用,以巩固知识,发展能力。

6.课下形成案例分析材料。学生利用业余时间,结合本堂课学习的政策法规知识,深入地讨论、分析案例,撰写出案例分析材料,为课程结业考核做好准备。

五、课程评价的方法:凸显过程性与多元化结合的特征

“幼儿园政策法规”课的主要教育目的是让学生能够运用国家有关政策、法律、法规指导今后的学前教育工作,依法正确处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因此,教学中要在“运用”上下功夫。评价方法是教师教育目的的直接反映,采用过程性评价和多元评价的方式是促进学生运用政策法规的重要手段。

1.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课堂上,各学习小组通过阅读学习材料、研究讨论等形式对教师提供的案例进行分析,并派专人汇报,其他小组成员对该组的汇报进行评价,指出优点和不足。教师对各小组汇报情况给予口头评价并记分;部分考核形式,各小组可参与评分,如模拟法庭。

2.课上评价与作业评价相结合。教师可通过对各小组或每个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表现进行考核,给予一定分值的考核评价成绩。作业成绩是教师平时成绩最重要的一部分,教师通过检查学生的案例分析作业,采集平时成绩。

3.过程评价与终结评价相结合。由于本门课程强调政策法规知识的运用,因此,应重视日常学习中的考核评价,使期末考试成绩与平时成绩的比例各占50%。

4.考核形式的多样化。一是要组织多次考试。因为“幼儿园政策法规”课程中的八个方面的内容都是相对独立的,有些内容彼此联系不大,所以在不同内容结束后进行一次考核比较合适。二是要采取多种形式的考核。例如,以小组为单位的“模拟法庭”:小组成员扮演原告、被告、辩护律师、法官、证人等,模拟审理有关幼儿园的案件;用案例分析题编制试卷考试;编写幼儿园的申办报告;给幼儿园绘制一个室外环境规划图等。

[参考文献]

[1]冯晓霞.幼儿园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教育部.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征求意见稿)[Z]. 2011-12-12.

[3]林雪卿.幼儿教育法规[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4]王民.地理课程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

[5]钟启泉.“三维目标”论[J].教育研究,2011(9).

[6]周天枢.老师和家长需要知道的100个幼儿园法律问题[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5.

篇6

   幼儿园世界地球日活动策划方案1

   每年的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在全球灾难不断的大背景下,通过地球日宣传活动,让大家牢记“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在我们寄予厚望、无限憧憬、尽情享受的生活的同时,更应以感恩之心负起保护的责任,才会使其更加美好,更适合我们生存。

   活动目的:

   1、知道世界地球日,了解和感受地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现象。

   2、知道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地方,我们要和动物、植物做朋友,共同来保护地球。

   3、培养幼儿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萌发保护环境、爱护环境做文明小朋友的意识。

   活动流程:

   1、开展“爸爸妈妈我们走路去上学”倡议活动;

   2、“我为地球添色彩”捡拾垃圾义务劳动;

   3、一周环保主题教育活动(包括儿歌、科普知识的学习):环保教育图片展

   4、“善待地球,从节约资源做起”社区宣传等活动,提高家长和社会公众对环保问题的认识。倡导大家节约一张纸、一粒粮、一滴水,减少一次性木质筷子、塑料袋的使用,多乘坐公共汽车出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5、和家长一起收集有关“救救地球妈妈的图片”,布置主题墙,进行展出;

   6、寻找自己或者家人的旧T恤和爸爸妈妈一起制作漂亮的环保袋;

   7、学念一首环保儿歌,开展“环保儿歌大家诵”活动。

   你拍一,我拍一,环境保护是第一;你拍二,我拍二,爱护小草和花儿;你拍三,我拍三,别让垃圾堆成山;你拍四,我拍四,墙上不能乱写字;你拍五,我拍五,江湖河流要保护;地球妈妈我的家,争做环保小卫士。

   各年龄段活动:

   中班:

   1、“地球真美”:通过观看地球的美丽河山,让幼儿拥抱地球,表达保护地球的'决心。

   2、请幼儿参与布置墙饰“地球妈妈我爱你”、“把你捧在手心,用我的双手保护你!”等活动。

   3、幼儿利用废旧材料自制服装,开展“环保时装秀”。

   大班:每班一张世界地图(或者自绘、打印地球图),开展打扮地球妈妈活动。如:搜集破坏地球的图片张贴在地图周围,提醒大家要爱护地球;给地球妈妈穿上绿裙子、戴上美丽的小花;按下一个个小小的手印,代表我们做环保小卫士的决心;画小动物将小动物送回家;

   为沙漠种树……通过擦、画、剪、贴等形式,围绕地图开展宣传教育。个人行为:简单生活是一种高尚人生态度、是一种纯真的生活方式,是一种处理好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智慧的做法,简单生活是心灵的一道风景线,他让向往着有追求,让参与者幸福快乐,让持续实施者一生富有。简单生活需要我们从身边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我们的简单生活的约定如下,让我们共同遵守。

   1、遵从自然规律、早睡早起。

   2、穿着清洁整齐、简单朴素。

   3、注意饮食健康,科学合理。

   4、节约纸张,尽量两面使用。

   5、节约水、电、煤气,养成用完关闭能源开关的习惯。

   6、自带杯子,餐具,尽量不使用一次性的杯子、筷子等用品。

   7、白天室内阳光充足时,不随便开灯,夏天把空调调至26度。

   8、在洗东西时,用容器盛适量的水,不边洗东西边开着水龙头,让水白白留走。

   9、学会简单修理家庭用具;多看书、看好书,让精神富足。学会与人平静交谈。

   10、采用简单的出行方式,能走路去尽量不骑车,能骑车去尽量不坐汽车,能坐公交车去尽量不坐私家车,节省能源。

         幼儿园世界地球日活动策划方案2    一、活动的背景

   上下班时拥堵的马路、车辆经过时扬起的尘土、刺鼻的汽车尾气随着经济的发展、居民收入的提高,区内机动车的数量也在飞速上升。快速增加的机动车在方便人们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了交通拥堵、空气及嗓音污染等,面对现如今出现的种种问题,随着市民环保意识的增强,骑自行车、乘坐公交车、步行等绿色、健康、环保的出行方式正慢慢得到老百姓的认可。短程健康跑依旧成为时尚的生活方式。

   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这是保护环境的基本要求。这次倡议健康跑活动,关键是要人们的节能习惯,强调每个人对节能的贡献,让大家觉得自己在从事一项很有意义的活动,在为社会做贡献。这样,才能推动环保环保低碳生活行动的开展。这样的自觉行为既是每个公民的责任,也是每个人应尽的义务。

   二、主题:

   迎世界地球日健康跑

   三、主办单位:

   上海珠街阁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四、指导单位:

   朱家角镇政府文化体育指导中心

   五、承办单位:

   上海风格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六、活动时间:

   20xx年4月22日x:00———x:00

   七、活动地点:

   朱家角镇大淀湖西侧大草坪(珠湖路511号)

   八、参加人员:

   各参与单位爱跑者和社会自愿参与者主、承办方单位全部员工

   青浦区地区爱跑者

   九、活动内容:

   由以上全体参加者聚集到珠湖路511号对面大草坪起跑线,按顺时针方向,环大淀湖人行道健康跑二圈(单程4km,共计8km),也可视参加者的体能自主加程。(见地形图附件)

   十、活动目的:

   进行媒体预热,吸引媒体的关注,为创造美丽、环保、生态的家园做贡献!

   十一、活动媒体:

   青浦主流媒体、各参赛单位网站。

   最初的地球日选择在春分节气,这一天在全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昼夜时长均相等,阳光可以同时照耀在南极点和北极点上,这代表了世界的平等,同时也象征着人类要抛开彼此间的`争议和不同,和谐共存。传统上在很多国家都有庆祝春分节气的传统。早期联合国也在每年的春分举行世界地球日的活动。

   1969年美国参议员盖洛德·尼尔森在美国各大学举行演讲会,筹划在次年的4月22日组织以反对越战为主题的校园运动,但是在1969年西雅图召开的筹备会议上,活动的组织者之一,哈佛大学法学院学生丹尼斯·海斯提出将运动定位在于全美国的,以环境保护为主题的草根运动。

   1970年4月22日在美国各地总共有超过2000万人参与了环境保护运动,这次运动的成功使得在每年4月22日组织环保活动成为一种惯例,在美国地球日这个名号也随之从春分日移动到了4月22日,地球日的主题也转而更加趋向于环境保护。

   现在人们普遍认为1970年4月22日在美国发生的第一届地球日活动是世界上最早的大规模群众性环境保护运动,这次运动催化了人类现代环境保护运动的发展,促进了发达国家环境保护立法的进程,并且直接催生了1972年联合国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而1970年活动的组织者丹尼斯·海斯也被人们称为地球日之父。

        幼儿园世界地球日活动策划方案3    一、活动名称

   以废换绿,变废为宝

   二、活动时间

   20__年4月21日

   三、活动地点

   学校操场

   四、活动对象

   全班学生

   五、活动目的

   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学生意识到可回收垃圾的价值,使之价值得到充分的利用和发挥。装点环境,美化校园,让大家在参与的同时认识环保,从而更好的关注环保。

   六、活动背景

   20__年4月22日为第__个世界地球日,1970年4月22日,由美国哈佛大学学生丹尼斯海斯发起并组织的环境保护活动,犹如星火燎原。全美国共有2000多万人参加,约1万所中小学,2000所高等院校和全国的各大团体参加这次活动这一天就成了第一个地球日。

   1972年全国人类环境会议在斯德哥尔摩召开,1973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成立,此后保护环境的政府机构和组织在世界范围内不断增加,地球日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地球日也成为了全球性的活动,我国从1990年开始,每年都举行地球日的纪念宣传活动。

   由于自然地址作用和认为地址作用,地球生态环境遭受破坏,从而把导致人类生命、物质财富损失的灾害事件,统称为地质灾害。我国是世界上地质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防治地质灾害,被我国确定为1999年地球日,也就是第三十个地球日的主题。

   世界地球日,是人类对地球母亲的忏悔日。中国,历最脆弱的生态系统,正在承受着历最多的人口和的发展压力。爱家的人们,让我们从爱护民族赖以生存的根基做吧!让我们在世界地球日里作一次深刻的反思。

   七、活动内容及安排

   宣传绿色环保,把大家平时丢弃的塑料瓶、易拉罐、废报纸等收集起来,进行分类。真正实现“变废为宝”,一方面锻炼了大家参加劳动的能力;另一方面美化了校园。以班为单位把收集到的废弃物品送往废品收购站,换取绿色花卉,实现以废换绿,同时在无形之中培养了同学们的环保意识。

   八、活动要求

   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制定方案,积极动员,精心组织,务求这项活动取得实效,同时要注重宣传,营造积极向上的舆论氛围,使这项活动发挥长效作用。

            幼儿园世界地球日活动策划方案4    一活动背景

   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然而随着人类的进步,地球母亲也面临着变暖、能源等很多环境问题,这些问题也已经极大的威胁到地球上的人类生存。尤其是地球气候持续变暖已成为一个非常严峻的事实。2017年末,联合国粮农组织在一份题为《牲畜的巨大阴影:环境问题与选择》的报告中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动物产品对生态环境的巨大破坏。粮农组织最新也发表一份报告认为,畜牧生产加剧了世界紧迫的环境问题,这些问题包括全球变暖、土地退化、空气和水污染以及生物多样性的丧失。通过采用将整条商品链纳入考虑范围的方法,粮农组织统计,家畜应对18%的温室气体排放承担责任。其比例超过运输业所承担的责任,包括汽车、飞机和船只等。在4·22世界地球日之际,让我们川师的全体师生一起行动起来,素食一天,关爱环境,珍爱地球。

   二活动意义

   1在地球日,以倡议师生素食一天的方式,呼吁大家关爱环境、珍爱地球。

   2通过活动树立师生环保意识,从而建设“绿色”校园,进而影响到全社会。

   三活动名称

   “4·22真爱地球——师生总动员,快乐素食一天”

   四活动具体实施方式

   1、拟倡议书,宣传落实到各个学院、班级、宿舍楼以及校内各单位;

   2、与后勤方协商,在4月22日,学校各食堂开设一个窗口提供素食;

   3、出展板、横幅宣传畜牧业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后果,倡议大家关爱地球母亲;

   4、招募志愿者,于4月22日在指定地点(各食堂门口、生态广场)宣传并倡议。

   五活动主题

   珍爱地球——关注畜牧业对气候的影响

篇7

生态城市是一种以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住区为目标,从生态学角度研究城市结构、功能、协调度,促进城市的社会、经济和环境实现生态良性循环的城市发展模式。德国对生态城市的理论研究起步较早,已日趋完善。不少城市如斯图加特、弗莱堡等在生态城市建设方面也已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其成功经验对我国的生态城市建设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二、德国斯图加特市生态城市建设的实践

斯图加特市是德国南部巴登-符腾堡州的首府,城市用地面积约207平方公里,人口58.9万,是欧洲工业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以汽车工业为主导的发达的工业体系在给斯图加特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大量就业岗位的同时,却也成为导致环境恶化的根源之一;加之该市地处局促的盆地空间,风力不足,使得空气中的污染物更易于沉积并长时间覆盖在城市上空,给城市环境带来很大的危害。这些都促使斯图加特成为德国乃至欧洲最早开始生态城市建设的探索和实践城市之一,并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了成功的探索:

1.创建“绿色城市”。创建“绿色城市”始终是斯图加特城市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早在1978年斯图加特绿化委员会就成为德国第一个在州议会中占有一席的绿化环保机构,这就从政策和管理层面上保障了绿地规划建设和自然环境保护在城市和区域发展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八十年代初斯图加特就率先在德国提倡和推广屋顶绿化技术,从而有效地增加了城市绿化面积。

据统计,在斯图加特市总用地中,建成区只占了40%,其余约120 平方公里的土地全部被森林、公园及葡萄园等绿地所覆盖。广袤的森林绿野、舒适宜人的生态环境和独具特色的城市景观使斯图加特获得了“德国最绿的城市”的美誉,并因此成为德国最著名的旅游城市之一。

斯图加特城市绿化系统建设的另一主要目标就是恢复自然生态。内卡河是贯穿城市南北的一条河道,和欧洲许多流经城市的河流一样,在上世纪的二十年代也曾被改直和渠化,这种做法直接导致了自然生态的破坏;1992 年斯图加特市在德国大城市中率先开始了河道的整治工程,通过降低堤岸、拓宽滨水区、种植各类植物等手段使该地区回归自然面貌,现在许多的动植物又重返内卡河,这里已成为市民散步、健身的好去处。

2.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系统,改善城市大气环境。由于地处狭窄的山谷地带,城市人口密度高,工业密集,加之微弱的风力不利于驱散污染物,使得斯图加特的大气环境保护问题显得尤为突出。为了改善城市小气候,市政府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在城市不同区域设立了监控点,每天定点报告空气质量和相关气候数据,还制定了改善大气环境规划,该规划通过改善公共交通系统、限制机动车车速、更新取暖设备、禁止使用燃煤作为取暖燃料等措施,有效地降低空气污染,净化大气环境。

城市机动车交通是大气环境污染的主要根源之一。为此斯图加特市从整个区域着眼,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在城市和周边区域内建成纵横交错、快捷高效的轨道交通和公共汽车网络,将斯图加特市的5个内城区、18个外城区以及周边25公里范围内的一系列中小城镇联系在一起。市内公交线路70条,其中轻轨6条,地铁16条,公交汽车48条,停靠站点805个,行驶路程541km。斯图加特中心城区与四周的卫星城市均有轨道交通连接。整个区域交通网覆盖的范围内设置了97个转换点,共16052个汽车停车位,其中有13597个与有轨电车或地铁站毗连,以便市民从私人汽车换乘公交时使用。

斯图加特市还鼓励市民使用自行车作为代步工具,过去的二十年里这方面的投资在交通建设总投资中所占的比重翻了一番;1990 年全市仅有68公里自行车专用道,到2002年已增加到125公里;并在所有地铁和火车站及大多数有轨电车站点附近共安排了11807个自行车停车位,方便骑车人换乘公交。

3.发展绿色建筑,有效降低建筑能耗。从80年代起斯图加特市就开始研究制定相关的建筑法规和条例,从降低能耗和使用环保型建材等方面引导绿色建筑的设计和建造。

在公共建筑方面,80年代初斯图加特建设了近30 座小学、幼儿园和体育建筑,这些建筑从规划设计、建筑材料、建筑技术等多方面对绿色建筑的设计作了有益的尝试。它们大都采用了环保型建筑材料和装修材料,如利用天然木材、砖等材料作屋顶、墙体、门窗和梁柱等建筑构件;利用漆布和无溶剂涂料等进行室内装修;外部环境和园林绿化也做了精心设计;还在屋顶安装了雨水收集装置,并把收集到的雨水用于浇灌花园。

伯格霍茨村是斯图加特1996年开始建造的一个居住区,这个占地10.5公顷的住区容纳了600户单元住宅、60户供青年家庭购买的廉价住宅和195户社会福利住宅,还建有幼儿园、小学、体操馆以及商店等其他配套公共服务设施。该住区的建设试图通过有效利用太阳能、建造低能耗建筑、住区绿化等措施,探索建设生态住区的可行之路。居住区中部三栋住宅的南向坡屋顶上安装了面积达1750平方米的太阳能光电池板,可满足全区50%的热水供应和每年约720兆瓦的用电需求,该区也因此成为90年代末全德最大的节能住区。为了创造一个真正的绿色住区,规划要求每个地块都必须按比例预留种植面积,停车场要用植草砖铺砌,屋顶平台进行绿化,整个住区内机动车车速限制在30公里/小时。对该区7栋住宅的造价分析结果表明,在节能方面的投资占其总造价的2.7%,其中1.7%用于土建方面,如:加强墙体的保温性能等;1%则用于安装节能设备,如:安装太阳能电池板、节热式通风设备等;而这部分投资很快就通过这些节能措施所降低的能耗费用平衡了。

4.建立适用的项目实施策略。尽管许多城市都将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作为建设原则和目标,但财政上的困难、各个部门条块分割式的管理模式却常常会阻碍这一目标的实现,致使许多合理设想无法落实。面对这些矛盾,斯图加特提出了被称为“斯图加特模式”的解决方式,其基本思想是:由环保局以向建设方提供无息贷款的方式资助节能型城建项目,在投资全部收回之前,节能所获得的全部利润归投资方所有。这样,无论大型建设计划还是小型的改造工程都能在短期内启动。1995年以来这一模式已在斯图加特城市建设中发挥了显著的作用。

5.提高市民的环境保护意识,鼓励公众参与城市建设决策。建设生态城市离不开广大市民的参与和配合。为此斯图加特市政府和有关团体通过发放各种宣传小册子、设置热线电话、组织各类公益活动等手段充分调动了市民的参与意识,提高公共政策的透明度,鼓励市民美化自家花园、参加爱护公共环境的活动以及参与制定和环保有关的政策。近年来,一些大型城建项目,例如斯图加特21工程,也引入了公众参与机制,市民可以就该项目对城市的经济、生态、文化等各方面的影响提出看法,规划方案还在主火车站内长期展出以供市民参观评论。

三、几点启示

正是在政府、投资方、专业人员和市民的共同努力下,斯图加特市的生态城市建设才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从斯图加特的城市建设实践中我们可以获得以下几点启示:

1.城市发展必须要结合自己的地理环境、气候特点、经济结构、人口规模、战略目标等多方面条件,因地制宜选择适宜的城市发展模式,才能走出适合自己的生态可持续发展之路。斯图加特根据自身条件,选择了以内城为核心、18个外城和周边小城镇散布周围的组团式城市布局结构,各城镇之间用绿地分隔,以轨道交通联系,在城市发展上既相互协作又各具特色,形成了一个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有机结合的城市群。斯图加特在发展绿色城市时还将城市绿化与生态农业经济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当地自然条件发展葡萄种植这类既有经济效益,又有景观生态效益的农业经济,从而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也有效地促进了整个城市地区的经济发展。

2.建筑的节能问题对城市的生态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据了解,截至2007年底,我国城乡即有建筑约有400多亿m2,其中约95%属于高耗能建筑,约有1/3需要进行节能改造。同时,我国每年新建房屋面积约20亿m2。有学者统计,和建筑相关的各类能耗占到社会总能耗的46.7%。因此,对建筑节能设计的研究不仅包括新建建筑,还包括大量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德国对于建筑节能改造活动进行得很早,建筑节能体系及技术在欧洲以至全世界都处于领先地位,其建筑节能技术,包括建筑物布局调整、构造节能设计、利用太阳能技术、废水净化后循环使用和雨水收集利用技术、环保建材的开发与利用等诸多方面的研究与应用,不仅出于经济利益上的考虑,也是为了从根本上减少二氧化碳等气体排放,减少全球范围内的温室效应。此外,政府出台的一系列鼓励政策也有效推动了这一领域的实践。

3.生态城市的建设要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一方面在环境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各种人群的需求。如:斯图加特在发展公共交通时,为了吸引更多的人选择公交出行,候车空间和设施的规划设计深入考虑了无障碍设计,所有的站点都建有上行和下行自动扶梯和电梯,有高差的地方都设有坡道,地铁车厢与站台的地坪一致,轮椅或童车不需要他人的帮助就能方便地上下。另一方面,要提高城市建设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在政府、开发商、技术人员和市民之间形成平等、有效的沟通渠道,让公众能真正参与到城市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活动中。

参考文献:

[1]Dominique Gauzin-Müller,Nachhaltigkeit in Arc-hitektur und St?dtebau-Konzepte, Technologien, Beispiele, Basel:Birkh?user,2002.

篇8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我市电镀生产的污染防治和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凡在福州市行政区域内从事电镀生产的任何单位和个人,均应遵守本规定。

第三条本规定所称电镀是指在金属制品与零件表面上,形成铜、镍、铬、锌、金(仿金)、银、锡等金属或各种合金的金属层,包括电镀前后处理等作业。

第四条福州市环境保护局是我市电镀生产环境保护监督管理的主管部门;县(市)、区环境保护局根据分级管理、严格控制的原则,对本辖区所属电镀生产厂(点)的环境保护实施监督管理。

各级计委、经委、公安、工商、司法、城管及企业主管部门都应协同环境保护部门开展电镀生产的环境保护监督管理。

第五条电镀生产厂(点)的规划布局应本着有利于促进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原则,由市环境保护局会同市计委、市经委共同制定。

风景名胜区、水资源保护区、温泉疗养区、自然保护区、文教区、居民区和其他需要特殊保护的区域内不准设立电镀生产厂(点)。

凡在上述区域内检查的电镀生产厂(点)应限期搬迁或关闭,其中水资源保护区和文教区(含大、中、小院校、幼儿园)内的,环境保护部门应立即通知其关闭,不得继续生产。

第六条申请设立电镀生产厂(点),由福州市环境保护局根据生产厂(点)规划布局统一审定,并实行环境保护许可证(以下简称《许可证》)制度。凡未取得《许可证》的电镀生产项目,主管部门不得批准立项,工商管理部门不得发给营业执照,银行不予开户。

《许可证》由福州市环境保护局统一审批核发。

第七条申请设立电镀生产厂(点)必须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1.对本地经济发展和污染集中控制有推动和促进作用;

2.电镀生产品种规格、工艺过程、加工数量以及其它特殊要求,必须独立生产;

3.厂(点)选址符合环境规划要求;

4.生产技术及工艺设备先进;

5.具备完善的污染防治设施,污染物排放达到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标准。

第八条申请《许可证》须提供下列文件资料:

1.项目主管或行业主管部门审查意见;

2.厂(点)选址地理位置图和工厂平面布局图;

3.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标)及污染防治设计图;

4.污染物排放监测报告或污染防治资金落实的有关资信证明;

5.许可证申请表。

福州市环境保护局应在收到所有文件七日内予以批复。

第九条电镀生产厂(点)必须严格按《许可证》规定的镀种、生产规模和业务范围进行生产。如有变更应提前十五日向原发证机关申报,申请重新核发《许可证》。

第十条生产厂(点)应采用电镀生产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种类、数量和浓度,每季度必须向环境保护部门申报一次污染物排放情况。

第十一条生产厂(点)排放的污染物必须达到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超过排放标准的应限期治理。

第十二条电镀生产污染治理设施,须经同级环境保护部门验收合格后,主体工程方可投入生产。

验收申请报告应包括:污染治理工程总结,污染物排放监测报告及施工图纸一套等。

第十三条污染治理设施的管理应纳入企业设备管理体系,设置专职的操作和管理人员,配备必要的监测仪器,并建立岗位职责、操作规程、运行记录、监测等各项规章制度。

第十四条污染治理设施应保证正常运行,未经环境保护部门批准,不得擅自拆除、闲置、停用或变更处理工艺。

第十五条环境保护部门有权对管理范围内的生产厂(点)进行现场检查,被检查生产厂(点)必须如实反映情况,提供必要资料。环境保护部门有责任为被检查生产厂(点)保守技术和业务秘密。

第十六条生产使用的化学物品,剧毒物品及其废弃物应加强管理,严防在使用、储存、运输等过程中造成泄漏。

第十七条生产车间地面、污水排放沟渠、管道及储存污水的池坑等都必须具备防渗漏措施。

第十八条无《许可证》的电镀生产厂(点)不受法律保护,一经发现,环境保护部门可会同有关部门予以取缔。情节严重,可处以罚款和或没收造成污染危害的设施和生产原料。

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向无《许可证》的电镀生产厂(点)提供加工业务。

第十九条对擅自拆除、闲置、停用污染治理设施或不按规定工艺操作,造成环境污染的,由环境保护部门根据《福州市污染治理设施管理办法》第十一条规定处罚。

第二十条违反本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环境保护部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第三十一条有关规定处罚:

㈠拒报或谎报污染物排放情况的;

㈡未采取防渗漏措施,造成环境污染的;

㈢拒绝环境保护部门现场检查,或者弄虚作假的;

㈣化学物品、剧毒物品及其废弃物保管、使用不当,造成环境污染危害的。

第二十一条电镀生产污染治理设施未经环境保护部门验收或验收不合格,主体工程强行投入生产的,由环境保护部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第三十一条第二款规定处罚,并可责令限期治理或停业。

第二十二条对经限期治理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务的,除按规定加倍征收超标排污费外,由环境保护部门根据所造成的危害和损失依法处以罚款;情节较重的,对有关责任人员,由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

第二十四条限期治理由同级人民政府或福州市环境保护局决定。责令企业停业或关闭由同级人民政府决定。

篇9

关键词:澳大利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启示

中图分类号:G53/5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50-0086-02

澳大利亚是一个自然环境优美、生态环境优质的国家,被誉为全球最宜居的国家之一。澳大利亚有良好的生态环境的客观原因是澳洲地广人稀,环境自净能力很强,环境容量很大,但其环境的可持续性更得益于澳大利亚把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渗透在中小学、高校、公园、自然保护区、企业和社区教育中,形成了完善的、全方位的、全社会的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体系,这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一、澳大利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渗透在中、小学生的课程教学中

澳大利亚于1989年了幼儿园至12年级环境教育课程声明,所有公立学校必须使用该声明作为指导文件进行环境教育,并将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渗透到中、小学生的课程教学及大纲中。如科学课的内容都与可持续发展联系在一起,教育学生了解维持生命的过程,并以尊重的态度看待大气、海洋、土壤、农业、林业、城市等;地理课教给学生理解自然方面的知识及价值观,包括自然结构,土地结构特征,全球及各地区系统、自然变化规律,以及这些方面如何互相作用形成了地球及我们生活的地区。地理课还能让学生了解为什么某种族生活在某一地区并繁荣发展,而有些种族生活在某地区却生活困苦,甚至面临灭绝;数学课教给学生各种量度,数学模型,收集数据,表示法及分析能力,学会审计,度量,使用测量仪器,理解收据及帐单上的数字(如电费单),数学能帮助学生解释并表示各种模式,各种数字之间的关系及其展现的图象;文艺是人类进行反思的镜子,使人类思考自我,自身的行为,行为的原因,富有创造力的文艺表现方式也同时给人类极大的精神及情绪的愉悦和满足。许多艺术家都从自然中得到灵感,许许多多自然的画面出现在绘画、音乐、舞蹈及戏剧作品中,所有的环境,无论是自然的,人为的还是想象的,都是人类灵感的来源,以展示艺术家对于所处世界的想法和感受。在学校的课堂教学中,更是通过演讲、调查实践等形式进行环境教育,如通过学校和家庭用水、用电调查,让学生懂得节水节能的重要性,通过学生亲手种植植物和调查动物种类的实践,让学生了解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同时,澳大利亚的中学环境教育还强调人类对大自然所承担的保护责任,环境教育的目标拓展到国际化和全球化的环境保护问题上,不单单限于本国的水危机、森林大火、物种的减少这样的环境危机。

二、高校课程中渗透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

澳大利亚大学高校把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相关内容课程纳入了学生必选课或选修课程中。悉尼大学就开设了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类选修课,比如自然环境方面的课程有气候与环境、农业经济环境、发展中国家的农业生态系统、植物及环境、环境水质量等;生物学方面的课程有保护生物学及应用生态学、环境科学家生态原则、生态系统方法等。悉尼大学还有环境教育研究生课程:如环境研究项目、环境化学入门、环境的社会科学、环境模拟模式等。此外,悉尼大学还有可持续发展硕士学位课程,该课程是由悉尼大学可持续发展解决方案学院及业内专业人士共同合作设置,内容包括能源、金融、规划、法律及卫生等。澳大利亚的墨尔本大学、迪肯大学还有环境与科学工程学院。墨尔本大学的环境工程专业的课程分为环境模型、环境监测和环境评价三个模块,这三个模块循序渐进,不同方向的学生一方面需要学习某些基础课程,另一方面又可以结合自身的兴趣爱好,在某一模块中深入钻研某一模块。此外,澳大利亚的许多高校加入多个大型的国内、国际宣言项目,如托罗瑞思(Talloires)宣言、哈利发克斯(Halifax)宣言等。

三、澳大利亚的户外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

澳大利亚不仅重视学校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更注重学生进行户外体验。在澳大利亚,几乎每个公园、植物园、动物园、自然保护区、水处理厂等都有环境教育基地。这些基地会根据学校的教学大纲组织各种各样的野外活动,例如,废品回收、垃圾分类、雨水收集利用、无脊椎动物的认识、生物多样性调查等等,让学生直接参与环境保护过程,体验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强化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意识。澳大利亚中、小学教学大纲规定学生每年要到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的教育中心实习至少两个星期。教育中心组织户外活动的同时,会通过电影、幻灯、标本、模型、挂图、讲课、游戏、实验等直观形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学习环保知识的乐趣,从各方面激发对环保的情感和责任感。同时,环境教育基地还经常组织学校教师培训,让教师学习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如植物园教育基地培训教师种植植物的技能,自然保护区教育基地培训教师物种保护和生物多样性的知识,教师再在课堂和实践中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

四、澳大利亚的社区及非政府组织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的作用

澳大利亚社区也积极参与到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中来。例如,社区会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植树活动、灌木林复垦、社区自行车棚建造、雨水和生物多样性参观、回买冰箱项目等,还会对可持续性的热点问题展开研讨,如雨水污染、雨水收集、水资源管理、湿地保护、盐碱滩修复土生土长的灌木林和生物栖息地调查等,通过参观、讨论和讲解提高公众环保意识以及找到解决方案。非政府组织在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也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如成立于1975的“保持美丽的澳大利亚”就是一个非政府环境组织,该组织致力于保护完善新州独特及多样化的环境,定期进行清洁城镇、清理沙滩、清除涂鸦行动日、废弃物监督者等活动,活动中通过讨论、海报分析、角色扮演、填词练习、对错小测验等形式进行环境保护宣传,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五、澳大利亚政府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澳大利亚环境的可持续性还得益于澳洲有健全的环保机构和法规政策,合理的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方式及政府、企业、公民较强的环境保护意识。澳大利亚生态环境建设属于政府主导型模式,澳大利亚是世界上最早设立政府环保部门的国家之一。澳大利亚在联邦政府、州政府、地方政府三个层次都设有专门的环保机构。联邦政府与州政府之间通过协商和合作方式来实现国家环境发展规划,州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则主要采取直接干预方式使州环境规划得以实施。各级政府都直接主导相应层次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工作的运行,绝大部分环保工作由政府直接参与完成。1999年澳大利亚政府就在题为《现在塑造将来》的官方报告中提出:环境教育要使全居民关心了解和关心经济、社会、政治和生态环境的相互依赖性;环境教育要使每个人有机会学习环保所需的知识和技能;环境教育要培养每个人、每个团体和全社会要有爱护和改善环境的态度和行为模式。正是在政府的主导和推动下,澳大利亚的全方位的环境教育体系得以有效实施。澳大利亚环境保护法律健全、环保执法十分严格。在澳大利亚,只要违反了环保法律法规,不论是个人、企业,还是政府机构,都要受到严肃查处。澳大利亚是一个缺水型的国家,许多城市都出台了严厉的节水措施,在时间上严格限制洗车、浇草坪等耗水性活动,任何人违反,都要受到处罚。健全的法律约束是培养公众环境意识的重要手段。

六、澳大利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对中国环境教育的启示

澳大利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给我们的启示:第一,要将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始终贯穿于课程教学和大纲中,将基础环保教育的系统性和生态理念列入中国中小学环境教育的教学体系中,组织形式多样的环境教学和户外实践活动。不仅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更要重视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情感,以尊重的态度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第二,在高等院校的环境教育的课程中建构系统和完整的环境知识系统性和框架,在环境有关的专业开设必修课程,与地方联合开进行环保项目研究;在全校开设环境保护的选修课程,同时在高校组织形式多样的环保社团,定期或不定期地对社会宣传环保知识和理念。第三,我们的政府改变教育理念,建立相应机构负责环境教育的推行,主导建立多种多样的校外教育基地,让公园、自然保护区甚至企业都具有教育功能,让学生走出教室,与大自然亲密接触,更深刻地体会到人类与环境的依存关系。第四,加强环境执法、强化全民环境意识,强化环境制约措施,用法律法规严格约束每个人的环境行为,以此增强全社会的环境意识和责任。虽然我国已制定了一系列有关的环保法律,如1989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对环境教育做了原则上的规定,但全民环境意识不强,政府仍需学习和借鉴澳大利亚环境教育的立法模式,结合我国国情制定一个全方位的环境教育法律体系,真正从法律上保证环境教育的贯彻落实。第五,非政府组织、企业应转变观念,顺应绿色营销观的时代潮流,参与环境教育,提供教育基地,在我国环境教育方面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我国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环境资源大量需求的时期,环境的保护格外重要。这就要学习澳大利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先进经验,要有确立环境优先的现展理念,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立资源节约型的国民经济体系,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综合决策机制和协调管理机制。经济增长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不能走“先开发、后保护,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环境教育的成功与否关系到中国未来环境状况的优劣,关系到中国未来经济的发展,关系到中国人口素质的提高。环境教育蕴涵着全新的教育思想观念,必将成为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基点和依据。

参考文献:

篇10

我乡的教育事业在乡党委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乡近300名教师的辛勤努力下,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近年来,我乡教育事业发生了很大变化,我们为此感到自豪;想到了教师地位的不断提高,我们为此感到欣慰;想到教育工作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和欣欣向荣的发展前景,为此,我们感到鼓舞;想到了各个学校经过不懈努力,教学条件得到了较快的改善和提高,我们为此感到激动;想到全体老师精诚团结、凝心聚力抓教育,我们为此感到荣幸;想到了学校素质教育、特色教育不断喜结硕果,我们为此感到充实;想到了在教育教学中有一大批不计名、不图利的忠诚的同志默默无闻地贡献着自己的聪明才智,我们为此感到敬佩;想到了我乡教育工作在新的时期任务更光荣,但我们的教师精神更饱满。我们取得的成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办学条件大为改善。为了提升办学品位,优化育人环境。我们大力推进了学校软硬件环境的改善,抢时间、抓进度、保质量,以花官初中餐厅建设为契机,全乡教育工程建设投入达余万元,新建中心幼儿园1处,改建农村幼儿园6处。班班通工程教育设备投入近万元,极大的优化了教育资源,使教育资源发挥了最大效益。二是办学质量有了很大提高。教师们以饱满的热情投身于教学教研工作,学习新理论,接受新理念、新思想,运用新方法培育一代新人,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师资队伍建设稳步提高,形成了一支素质高、业务精、能吃苦、乐奉献的教师队伍,培养和锻炼出了一大批教学骨干和学科带头人。他们用辛勤的汗水浇灌着幼苗,汗洒桃李园,情系花果苗,老师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辛勤工作,桃李满园是他们最大的乐趣。各学校坚持以品德教育为主,增强学生德育意识。广大教师用师德来感化学生,影响社会,既教学生知识,又教学生做人,学校把教书育人工作落到了实处。同时,加强教科研工作,走出了一条“科研兴校、科研强师”的发展之路。广大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热情高、信心足,通过课题研究不断提升自身业务水平和科研能力,教育教学质量也得到了稳步提高、飞速发展。三是桃李满园大有收获。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职业崇高而神圣的。古往今来,人们把教师比作蜡烛,比作春蚕,还有人把教师比作人梯、铺路石、园丁等等。在今天这次会议上,受到表彰的名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是全乡教职工的优秀代表。在受表彰的这些优秀教师中,既有忠于职守、勇于开拓,治校有方的学校领导,又有倾尽爱心、精心育人、教育教学成果显著的普通老师;既有埋头苦干、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几十年如一日、无私奉献的老同志;又有初登讲台、脚踏实地、谦虚好学、实绩优异的教育新兵。正是有了这样一支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的优秀教职员工队伍和这样一种优秀教育团队精神,我乡的教育事业才会有今天的兴旺和辉煌。

二、新学期对我乡教育的展望

(一)要创新机制,创建品牌,把大兴打造成教育强乡、教育名乡。

教育是一项基础性、战略性产业,是科教兴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教育事业的兴衰,事关全乡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新形势下的经济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人才的竞争就是教育质量的竞争。我们花官拥有一支近300人的强大的教师队伍,拥有数量庞大的中小学生,拥有良好的教学设施和基础条件,但我乡的教育水平距离建设教育强乡乡还有很大差距。因此,我们必须以提高全民素质为重点,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振兴花官教育事业,努力把教育大乡打造成名校辈出、名师辈出、人才辈出的教育强乡、教育名乡。要建设教育强乡、教育名乡必须做到四点:一是要把教育摆到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我们花官乡的历届党委政府历来十分重视教育工作。全乡上下、各级各部门一定要把推进素质教育、加快教育事业的发展作为自己的重要职责,对教育工作高看一眼、厚爱一层,摆上重要议程。真正做到认识到位、领导到位、投入到位。

二是要加快教育体制改革。要积极改革现有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手段,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进一步完善学校计算机网络,建立新型的教学模式;要善于吸取借鉴外地先进的办学经验、管理经验和教学经验,促进我乡教学水平的提高。要创新办学方式,加快推进办学体制改革,尽快建立起教育发展基金,在不断加大财政投入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支持和投入办学,逐步完善以政府投入为主、各种形式投入并存的新格局。三是加大名师名校长的培养力度。一位名师往往能带出一大批好学生,一位名校长往往能带出一个好学校。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通过改革,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评价机制、竞争机制和淘汰机制,形成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局面,培养出一批在全县乃至全市有影响力、有号召力的名师、名校长,带动全乡整体教育水平的提高。四是要多出人才、多出高质量人才。教育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各个层次的人才,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要把花官打造成教育强乡、教育名乡不仅要在培养人才的总量上实现重大突破,而且还要在培养人才的质量上有明显提高。要从小学基础教育抓起,从小就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为重点、名牌大学输送人才,多培养优秀人才,多为国家和社会造就栋梁之才。

(二)依德治教、典范引导,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今后,乡党委政府决心进一步加大对学校投入、扶持的力度,将进一步提高对教育的服务水平,时刻为学校着想,时刻为老师着想,时刻为学生着想,时刻为家长着想。要千方百计加大对学校的投入,千方百计为学校、为老师解决难题,千方百计把校园的硬环境规划好、建设好。同时,要大力度抓好特色教育,丰富校园文化,树立良好的校风,推进依法治教、依法治校,加强法治教育、品德教育,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工作,崇高而伟大。教师队伍是教育发展之基,竞争之本,提高之源。建设一支思想政治过硬、业务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是加快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大计。为此,我提四点希望:一是要加强学习、提高素质。当今时代,新知识层出不穷,知识更新周期不断缩短。每个人都需要加强学习、终身学习。尤其是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和创造者,更应该与时俱进,不断充实自己,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综合素质。学校要成为学习型团体,教育要争当学习的典范。大家都要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既要学好专业知识,实现知识更新,跟上时代步伐,又要学好其它知识,不断拓宽知识面,做热爱学习、学会学习、终身学习的楷模。同时,还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相得益彰。

二是要与时俱进,锐意创新。教师在教育创新中承担着重要使命。只有教师富有创新精神,才能培养出创新人才。要把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作为教育工作的紧迫任务,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要树立新的教育观念,培养并不断强化创新意识,在教法上推进改革和创新,努力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多出优秀人才。三是要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人民教师的神圣职责,就是传授知识,传承民族精神,弘扬爱国主义。为经济发展培养合格人才。要积极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努力培养造就更多更好的“四有”新人。要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牢固树立为教育事业献身的精神,立足岗位,忠于职守,淡泊名利,甘为人梯。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要把学校建成为精神文明的一块净土,努力抵制各种不良思想的侵蚀和诱惑,使教师真正成为无愧于党和人民的人类灵魂工程师。四是要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书必先强己,育人必先律己。讲究师德是党和人民对广大教师的基本要求,是教师队伍素质的重要方面,也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条件。教师的道德、品质和人格,对学生具有重要的影响,我们不仅要注重教书,更重要注重育人,不仅要注重言传,更要注重身教,要坚持以法立身,自觉加强师德修养,不断提高师德水平。要自尊自律,为人师表,真正成为青少年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品德高尚的合格教师,成为受全社会尊敬的人。

(三)加强领导,全民参与,要在全社会营造尊师重教的深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