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科普背景范文
时间:2024-02-18 17:57:5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医疗科普背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互联网 科普类健康期刊 危机转型
市场上的健康期刊大致分为两类:一种是面向普通大众的科普类健康期刊。一种是面向白领或更高端阶层的时尚类健康期刊。本文将阐述科普类健康期刊在互联网冲击下的危机化生存方式。
上个世纪80-90年代,是我国科普类健康期刊创刊的高峰期。粗略统计,至少有超过30种健康科普杂志在这期间诞生,比如《大众医学》、《家庭医生》、《健康向导》、《大众健康》、《生活与健康》、《健康天地》、《健康世界》等。这些杂志名称大同小异。读者定位也基本是中老年人。它们或是依托卫生厅、健康教育所、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疾控中心等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发行,或有着医学院校、中华医学会等专业人才做采编支撑。一时间,在中国掀起了创办健康期刊的热潮,几乎每个省都至少拥有一份本土化的健康科普期刊。
不过。时至今日,这类期刊仍活跃于市场的,只有《家庭医生》、《大众医学》等寥寥可数的几张面孔了,绝大多数杂志在名存实亡或奄奄一息中挣扎,有些则早已销声匿迹。
这些杂志没有发展起来的原因。除了体制束缚难以施展拳脚、同质化竞争导致读者心理厌倦、医学类编辑人才的局限让科普期刊在风格上过于严肃之外,新世纪互联网络的发展,也加速了健康期刊被淘汰的速度。
“百度”信息带来的威胁
在网络不发达时,人们身体出现了某种不适症状。或者想打听某些药物的适应症和治疗效果。只能求助于医生、有经验的家人朋友,或者各种书籍、资料,知识的获得既费力,又不全面。如今,随着网络技术的日益成熟,信息搜索引擎的功能日益强大,人们要获得某一类的健康知识,可谓不费吹灰之力。
比如。在百度搜索引擎上随便输入一个医疗关键词,就可获得数十万条相关信息。互联网以这种类似轰炸的方式,使人们获得医疗信息极度便捷、丰富。传统的健康期刊难以与之抗衡。
健康网站还直接抢占纸质传媒的读者。多次获得“互联网产业健康第一名”称号的“39健康网”,本身就是功能强大且内容丰富的健康传媒。人们在上面不仅可得到更新很快的健康知识(多数为该网站的专稿),还可直接在网上跟医生进行互动交流,甚至可根据自己的相应症状,对照人体三维图进行自诊自查。
至于网络上所开辟的各种医疗论坛,则部分满足了读者“求医问药”需要。一些热门的求医问药帖,被关注和回复的人数竟然超过十万,且每时每分都在不断刷新记录。就此而言,网络媒体和受众的互动热情程度,任何一种健康期刊都难以望其项背。
在庆祝报纸存在400周年的世界编辑年会上的《2005年世界编辑趋势》调查报告显示:18-54岁的人阅读取向中排名最前的媒体是互联网和电视,其中45.6%的人首选互联网,34.6%的人首选电视。接下来的媒体是书籍,占7.5%;电台,3.2%;报纸,3.2%;视频/DVD,2.8%;视频/电脑游戏,2.1%;杂志,O.9%。2005年6月,我国网民的数量才刚突破1亿,而到去年年底,网民规模已有2.98亿。其中,大多数15岁到35岁的年轻人,获取信息的途径并非报纸、电视。而是互联网。
与此相对应的,在互联网受众数量稳步上升的同时,是传统期刊读者的日益衰减。比如,《家庭医生》的发行量全盛时期200多万份,目前的发行量据官方说法减至90万册。而发行量曾同样超过200万的杂志《家庭》,现在下挫过半。另外,发行量一度过百万册的《大众医学》,目前的发行量官方说法也仅为30万册。在这种情况下,甚至有读者提出这样的疑问:“有了网络,还要纸媒干什么?”这些健康传媒的现状,不得不让人顿生唇亡齿寒之感。
应对危机的思考和尝试
危机既是挑战,也是使自己成长的契机。在危机的鞭策和虎视眈眈下,要想不被吞没,唯有转型和变革,为自己铸造出更多网络所不具备的优势,将自己的触角更深地植根于土地,更牢固地和读者黏合在一起,让读者无法舍弃,无法离开。
1 顺应医学模式转型,转变传播方式。
现代医学正处在从生物医学模式到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型期。随之也带来了医学科普知识传播模式的变化。纸质的健康科普期刊,其传播内容和方式更能适应这种转型。
生物医学模式,指的是人们认为健康是宿主(人体)、环境与病因三者之间动态平衡。这种平衡被破坏便发生疾病。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则认为,导致人类疾病的不只是生物因素,而且还有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因而治疗方法除了传统的生物学方法以外,还应当包括社会科学法和心理学方法。这种转变是一种医学观念的进步。这意味着开始重视疾病的社会属性和心理成因。也就是说,治病防病,不仅仅再是协调人体器官和疾病的关系,还涉及到与人相关的社会背景、个体特性、个人经历、心理成因等诸多内容。一句话:改变人的生存状态才是治病的根本途径。
网络的健康信息,多是各种疾病知识的无序散乱堆积和复制。其传播内容主要仍是解读某种疾病。比如网络解读高血压。主要是“什么是高血压”、“高血压的症状”、“高血压的药物和饮食治疗”、“治疗高血压的合理用药方式”等。这些信息都是就疾病本身谈疾病,纯粹客观知识的介绍和就事论事。
《家庭保健》每期也有一个重点策划栏目,着重阐述与疾病相关的方方面面。
比如,去年我们做了主题策划《给“夫妻病”开张处方》。组合文章中,不仅系统地列出了五类“夫妻病”的“黑名单”,详细解析每种夫妻病的形成过程和防范对策;还揭示了“夫妻相”和“夫妻病”的关系;夫妻间彼此性格的差异所导致的心理问题;在卷首语上,又以《携手趟过生命急流》来诠释夫妻关系:共同生活除了共享幸福。还可能会互传疾病。只有休戚与共的爱情,才有力量与时间抗衡,经受住岁月的考验。这一系列文章,旨在调整“夫妻之间的生存状态”,而并非单纯地防病治病。我们将人和疾病放人更大的背景中,去反映,去观照,去考察,去映射。这样的健康信息,是网络遍寻不见的,也是读者所看重的,能真正对治病防病有着深刻启示。
从另一个角度说,疾病是带有恐惧色彩的。网络上关于疾病的治疗信息是冰冷的,没有情感的,弥漫着药水的味道。而杂志所关注的是每一个健康的人或者患者。所以,《家庭保健》要做的,是淡化药水味,消除人们对疾病的恐惧心理,以更轻松更有信心的状态去看待疾病。科学早已证明。快乐就是最好的良药。以乐观和阳光的面貌来影响读者。
达到心灵抚慰和心灵治疗的效果,杂志所体现的人文关怀精神,就是对现代医学模式转型的呼应。
2 不可被复制的新闻性和思想性。
网络信息虽然足够丰富,却缺乏引导性,阅读容易陷入无主题状态,滑到哪里是哪里,不能让读者在最快的时间内获得最有效的认知。而健康类期刊《家庭保健》则在编辑方针上与网络“错位经营”。
《家庭保健》杂志原则是“卖信息。更卖思想”。作为一份被新闻传媒集团改造重生的杂志,《家庭保健》采编人员多为卫生战线记者出身,他们“用做新闻的方法来做杂志,以期传递的信息具有原创和不可复制性。”
比如,2008年相继推出了关于《拯救我们的睡眠》、《“亲子鉴定”一柄双刃剑》、《生命的接力――器官移植》、《医学进步,改判多少疾病》、《水――不能被忽略的营养素》等策划,从多角度多侧面来解读一个个备受关注的健康热点问题。
主题策划《医学进步。改判多少疾病》。网络上只有零碎的信息,称“某某疾病的治愈率提升了”。这些信息不仅未经整合,更不具备新闻性――疾病的治愈率本来就是在提高的,但是,究竟有多少曾被判“死刑”的疾病得到了“改判”呢?改判的结果如何呢?杂志从横向剖析了曾被人们谈之色变的系列疾病,如癌症、艾滋病、红斑狼疮以及白血病等疾病是如何具体被“特赦”的,很多早已转化成了慢性病:另一个方面,又从纵向来解析疾病被改判的幕后“主使”,即当今医学技术的发展变化;同时从宏观角度来简述人类疾病史的变化,疾病治病,这场“道与魔”的战争是如何交错纠缠的。这一系列的稿件,既传播了具体的服务信息。又提炼归纳出我们独特的思想和结论,给人以启发和思考。
由此,我们所传递的,不仅仅是被挤掉了水分和泡沫的实在信息,更是打上了《家庭保健》独特标签的不可被复制的新闻性和思想性。
3 打造科普的公信力。
网络信息的优势是快捷海量,然而。海量信息难以回避的问题就是良莠不齐,鱼龙混杂。首先,网络信息的者没有门槛和资格限制,任何人都可以成为作者。比如,个人博客、私人诊所、民间游医或者是任何一个懂医或不懂医的人。都可以发表文章。这给了形形的医骗以大好机会;在商业利益的驱动下。即便是拥有足够医疗知识的人,也会因经济利益而不实消息。这两点原因,导致网络医疗信息遍布“伪科学”和信息误导。
谷歌(google)和百度(baidu)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搜索工具,比如输入“糖尿病”三个字,第一页出现的信息,都是各类医院的广告。后面没有任何广告标记。而实际上。这些网页链接都是根据商家所出的价格而进行先后排序的。简而言之,这些多是广告。由于网络广告的审查和监管相对困难,人们几乎难以辨别真伪。
篇2
【关键词】身体检查;常见疾患;体检结果
【中图分类号】R1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4-0584-01
由于老年人这一群体的身体机能水平较低,而且饮食结构等已经是长期形成的难以在短期内进行改善,因此对老年人身体进行定期检查是十分必要的。同时,社区需要对老年人进行相关疾患的科普工作,以达到早发现,早治疗的效果。针对这一背景,对2012年我社区老年人身体检查的相关数据整理如下:
1、资料与方法
3、讨论
3.1 结果与分析:通过分析整理得出的表格相关数据,得出如下结论:对该社区老年人而言,主要的疾患为心脑血管疾病,少部分有肾功肝功异常等。这和已有的统计结论是相对吻合的。而且通过计算相关数据,卡方值均已达到了满足统计学意义的具体值,因此具有统计学意义。限于篇幅,笔者在此略去了卡方的计算过程[1]。
心脑血管疾病是全球范围内的老年人易患疾病,主要包括了心脏病,高血压,高血脂等。由于这些疾病的发病部位往往是心脏和大脑,并且与血液相关,因此对人体健康会造成极大的影响。据世界卫生组织(WTO)的相关统计数据表明,2010年和2011年,世界范围内因心脑血管疾病直接导致死亡的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40%左右,而由心脑血管疾病引发的疾病导致死亡的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60%左右,甚至有部分国家和地区达到了80%,因此,心脑血管疾病是人类,尤其是老年人健康的重要威胁。通过整理得到的数据分析,说明对于我国老年人而言,心脑血管疾病也是一个重要的健康威胁。因此社区要加大对心脑血管疾病预防的科普工作,并及时提供医疗辅助以避免患者病情加重。
肝功和肾功异常也会对老年人身体健康引起不良后果,尤其是常见的脂肪肝会对心脑血管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严重的会导致肝肾功能衰竭,进而危及生命。糖尿病是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引发症,而且糖尿病患者还会患有其他肝肾功能疾病。
综上所述,该社区65岁以上居民的身体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基于这一背景,将在下面分析患病原因,并针对性地给出相关的解决方案:
3.2 原因与对策。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水平的进步,我国居民整体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有很大的提高,生活质量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不符合的是,居民的生活方式没有跟上生活质量的变化脚步,普遍存在营养过剩,运动量不足和烟酒消费过度等现象。
针对上述原因,笔者给出适当的建议
首先,老年人要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并保持适当的运动。俗话说:生命在于运动,只有进行适度的运动,才能保证血液的正常流动,提高心脏的机能,避免出现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例如脑血栓,高血压,高血脂等。而运动也是因人而异的,老年人要根据自身条件制定运动计划,并及时根据自身条件进行调整。同时要适度控制烟和酒,要改变自己原有的不良生活习惯。
再有,社区要对老年人进行定期的体检,通过社区板报,社区宣传栏等方式进行加强对疾患的科普活动;或者组织老年人进行体育活动,以达到身心和锻炼身体的双重目的。
最后,政府应当加大对社区医疗体系建设的力度,加快该体系建设步伐,使社区医疗真正落实到位,并达到对老年人病患的早发现和早治疗效果[2]。
参考文献:
篇3
创新健康传播形式
民生频率开播时,确定了以中老年受众为主、主要提供医疗健康服务的节目定位。由于健康传播的专业性较强,往往不易为受众所接受。为了增强节目的可听性,提高传播效果,五年来,民生频率在节目宣传上进行了很多尝试和创新,取得明显效果。
《健康直通车》是民生频率重点打造的一档医疗科普导医热线节目。为了使《健康直通车》所传播的医疗科普知识能让更多的听众接受,增加听众对《健康直通车》节目的认可度,总监温燕霞利用她在广播剧创作方面积累下来的丰富经验,带领频率编辑、主持人,将《家庭医生报》的专栏《陆医生手记》改编成广播情景剧《康医生故事》。每集5到10分钟,通过讲故事的形式,将医生在接诊中遇到的各种情况、疑难杂症以及基本的医学常识等医疗科普知识,用非常浅显的情节和对白,融汇于广播情景剧中,从而起到寓教于乐的作用。
在此基础上,频率在日常宣传中,创作了大量的医疗科普广播小品、科普广播剧。这些小品和广播剧不但受到了听众的欢迎,而且获得了专家的认可。2007年,频率创作的广播科普小品《对话――可防可治话艾滋》,荣获中国广播电视协会科教广播专家奖一等奖。2008年创作的防治结核病知识的广播科普剧《阿明的担心》,被中国疾病控制中心评为专题二等奖。2008年,在总监温燕霞的创意下,频率首次在广播节目中对一位主持人的分娩过程进行了直播,创作了直播节目《见证新生命的诞生》。因其创意大胆,形式新颖,获得第六届“东方畅想”广播创新节目擂台赛优秀节目奖。2009年,甲型H1N1流感大暴发,中国采取措施积极应对,甲流疫苗的研制成功和投入使用,是一个最为有效的措施。但是,由于研制和投入使用的时间较短,很多群众对接种甲流疫苗抱有怀疑的态度,认为会带来严重的副作用。为了加强对群众的舆论引导,频率制作了情景广播剧《甲流疫苗诞生记》,将甲流疫苗生产的背景、过程及疫苗如何起作用等内容,采取情景广播剧的方式,向听众进行解析。起到了良好的疏导作用,打消了人们对甲流疫苗的顾虑,有效推动了我省甲流疫苗的接种工作。
为了使医疗科普知识更加通俗易懂、深入人心,频率创新广播节目传播形式,将《健康直通车》节目的直播间设置到了各大医院门诊大楼和社区广场,拉近了广播媒体与受众之间的距离,提高了节目传播效果。从2006年开始,频率联合江西省卫生厅医政处、南昌健康传媒协会,在《健康直通车》节目中推出了《直播医院》现场直播热线节目,将《健康直通车》节目直播现场设置到全省各地正规的品牌医院的门诊大楼里,每个星期一次对各大医院医务工作进行全面直播。邀请医院各方面的负责人做客节目直播室,并开通现场热线电话和短信平台。就诊的患者在现场可以直接咨询,而收音机前的听众朋友则可以通过热线电话和短信与医院负责人进行直接的沟通。这个直播节目的推出,充分有效地利用了广播便捷、机动灵活的传播特点,为广大患者和医疗卫生部门架起了直接沟通的桥梁。权威的医疗信息服务不但引来了收音机前的听众,更吸引了在各大医院就诊的现场观众们,使频率权威、公正的形象更加深入人心。
为了延伸频率健康节目的服务领域和范围,频率创新性地派出专职记者作为导医天使,往来于江西省属各大医院之间,利用广播反应快捷、及时的特点,由导医天使将各大医院的医疗卫生服务信息、医院发生的重大医疗卫生事件、各地发生的重大疾病控制事件进行及时报道和反映。与此同时,导医天使还来往各大医院及疾病控制中心,随时随地地利用电话线路,邀请这些机构的医疗卫生专家及疾病控制专家,做客频率的节目中,对听众提出的各种问题给予快捷和及时的答复,不但为听众传播健康理念和疾病预防知识提供了及时、有效的疑难问题解答,而且确立了频率节目在健康传播方面的正规、权威的形象。
作为一家以健康传播为主的广播频率,为听众做好健康服务,是频率最根本的宗旨和最终的目的,也只有做好服务,才能使频率得到听众认可,从而得到社会认可。因此,无论是节目本身,还是在节目之外,频率始终把做好为听众服务的工作作为频率节目运作的一项基本而又重要的工作来抓。2008年,频率开通了24小时健康服务热线,使听众无论在什么时候遇到了健康问题都可以打电话进行咨询,受到了听众朋友的欢迎。两年来。频率共接到5000多位听众的求助电话,频率主持人都给予了热情的解答。
创新频率活动宣传
民生频率开播以来,遵循“开门办广播”的原则,拓宽广播内容产业的外延,在创收上尝试多条腿走路,将广播传播与文艺演出结合起来,开创了长时间的广场文艺演出活动形式,先后组织实施了四届江西省文明健康艺术活动周、连续五年的江西老年节活动和一系列的预防艾滋病、结核病知识的文艺演出活动,深入社区、企业、学校、工地开展了400多场活动,极大地提高了频率的社会影响力,为频率广告经营创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省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和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要求日益提高。为了探索一条既能促进我省精神文明建设,又能满足群众休闲娱乐、陶冶情操强烈愿望的新路子,江西省文明办和江西人民广播电台,从2007年起连续四年在南昌市八一广场、八一公园和人民公园,推出了别具特色的广场群众文化活动――江西省文明健康艺术活动周,使之成为我省持续时间最长、最具影响力的广场文艺活动之一。作为承办单位的江西民生广播,联合省文明委成员单位、各设区市文明办以及各级文明单位,用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文艺形式,向广大群众宣传文明的生活理念、健康的生活方式、科学的生活习惯,倡导了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有力地推动了我省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
完善的运行机制、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和深入持久的文化影响,把江西省文明健康艺术活动周打造成了我省精神文明创建和群众文化建设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得到了中央文明办的肯定,被作为一项创新成果向全国文明办系统推广。据不完全统计,在四届文明健康艺术活动周里,30多家省文明委成员单位和各级文明单位的近300名文艺工作者参加了演出,演出节目400多个;40余万市民到现场观看了文艺演出活动,1000多名群众参加了文明知识互动问答和游戏活动;全省约有50多万名群众通过现场彩虹门、大型展板、江西民生广播专题宣传等渠道了解到我省精神文明建设成果。
篇4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从2012年11月至2014年11月我院80例急症留观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其中观察组有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9例,年龄范围是17至78岁,平均(55.6±4.2)岁;对照组有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20例,年龄范围是19至80岁,平均(56.2±4.3)岁。两组患者在一般临床资料的对比上无明显差异(P>0.05),因此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护理,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异常情况给予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强健康教育,在患者入院后详细了解其健康问题和身心状况,以及病历、生活习惯、社会背景和经济状况等,结合这些资料为患者制定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护理方案。健康教育需要采取多种方式进行,主要包括两大类:常规教育、科普教育,其中常规教育是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口头的健康教育,告知其病因、疾病机理、药物的名称和效果,帮助其加强自我保健意识[2]。科普教育是指向患者发放健康教育的宣传册、放映科普短片等。
健康教育护理的具体内容如下:首先通过常规教育向患者传递基本的健康常识,包括医院须知、疾病相关的内容以及日常生活的注意事项等。其中医院须知包括病房环境、安全制度、作息时间、陪护制度、医护人员的称呼、医疗保险制度和一些便民措施等;疾病相关内容包括疾病的诱因、机理、临床症状、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日常生活注意事项包括饮食、运动、休息、简单的急救措施等。在口头宣讲中注意使用简单易懂的语言,护理人员要善于倾听患者的心声,解除患者的疑虑,为有效的健康教育提供良好的基础。
在科普教育中,为患者及其家属发放我院的就医指南、急救手册,在留观室布置疾病相关知识的黑板报,放映科普知识录像,指导患者如何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向患者家属示范一些正确的护理操作,如为咳痰患者拍胸和叩背等,促进其痰液的顺利排出。此外,需要告知患者家属如何采取急救措施,包括包扎、心肺复苏,呼叫救护车等。充分利用当今的网络渠道,可以建立我院的急诊患者群,通过观察患者的留言掌握其心理、生理上的变化,详细解答所有患者的疑虑,同时也可分享我院的学科新进展和健康知识等。
1.3疗效判定
治愈:治疗后患者的症状完全消失,可以出院进行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好转:患者的各种症状有明显减轻;无效: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没有改善,或者加重[3]。治疗总有效率是治愈和好转的百分数和。
在患者出院时,使用我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统计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情况,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一般和不满意,总满意率是非常满意和满意的百分数和。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以 (X±s)的形式表示,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X2检验,P
2.结果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如表一所示,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0%,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
表一: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n(%)]
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情况比较如表二所示,观察组的满意率为9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P<0.05)。
表二: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情况比较
篇5
【关键词】农药;大学生;风险意识
[Abstract] A questionnaire survey is implemented to 250 students of 2 colleges in Pu’er city of Yunnan province, so as to figure out situations of students’ pesticide awareness and agriculture participation. 210 valid questionnaires were collected. Analyze indicates: 91%students come from rural areas and the family income mainly depend on agriculture. More than half of students intensively or occasionally attend farming practices in home. 91.4% have limited pesticide risk knowledge, 85.2%haven’t ever attend relevant training other than school. Therefore, there is practical importance to publicize knowledge to college students about pesticide risk, regulation and risk reduction.
[Key words] pesticide;college student;risk awareness
1.调查背景
农药是一种重要的生产资料,在农业生产、卫生害虫控制等领域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大量使用农药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负面影响[1]。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和欧盟委员会公布的高危害农药标准,目前已有400多种农药被确定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具有较高风险[2]。为促进环境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联合国粮农组织率先发起号召,倡议各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关注高危害农药并采取措施普及相关风险知识及降低风险的原则及方法。
中国是农药生产和使用大国,农药产量已占全球三分之一[3]。随着农药用量的增加,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在现有劳动生产条件下,农民的农药暴露风险较高;农药残留已成为餐桌安全的重要隐患之一;科学家发现,亚洲地区常用的90多种农药存在诱发乳腺癌的风险[4]。
虽然发达国家对农药风险已开展了几十年的研究,但中国的农药风险研究工作才刚刚起步。受经济和文化等多种因素制约,人们的农药风险意识较薄弱,农业劳动条件、医疗卫生条件还相对有限。由于农药风险意识缺失和经济文化因素制约,因不当使用、误服误用、保存不当造成的农药中毒事故甚至死亡事故屡屡发生。
高校作为教育和知识传播的主体之一,在传播生态农业技术、普及环境与健康教育基本知识等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条件以及现实的社会意义。普洱市地处西南“桥头堡”建设的前沿阵地,区位优势很明显,具有“桥头堡”对外开放的前沿性、带动性及示范性等特点。为了解普洱市在校大学生的生源背景、农事活动经验、农药风险意识以及开展相关活动的条件等,2011年6月至7月分别在普洱学院(即思茅师专)和云南热带作物职业学院开展了学生问卷调查活动。
2.调查方法
根据调查目的设计结构式调查问卷,由教师随机选取班级和专业,并向学生实施问卷调查。共发出调查问卷250份,收回有效问卷210份。参加调查的男女生分别为64人和145人,男女比例13:29 。
3.调查结果分析
3.1 学生家庭背景
在被调查的210名学生中,共190名来自农村,占总人数91%。这部分学生当中,家庭经济收入以农业种养殖为主的占92.1%,以打工为主的占21.1%。对学生家庭主要劳动力进行分析后发现,以父母双亲为主要农业劳动力的家庭占68.4%。可见,思茅地区高校学生主要来自农村,并且家庭成员对农业生产的依赖较强。
3.2 参与农业生产活动
来自农村的学生中,大部分参与家庭农业生产劳动,其中50.5%经常参加,33.2%偶尔协助父母进行农业生产活动。仅15.3%的学生几乎不参与或完全不参与农业生产活动。各项农业生产劳动中,学生参加最多的是栽种、日常管理、收割、配置饲料。(见表1)
3.3 农药风险认知
表1:学生在家庭农业劳动中所占比例
曾经系统学习过农药风险知识和从未学习过的学生分别占45.7%和54.3%。然而,仅有2.4%的学生认为自己已经比较了解农药风险,其余绝大多数人仅有简单认识(91.4%)或完全不了解(6.2%)。另外,自己和家人曾经参加过村里组织的农药风险培训的同学仅31人(14.8%),其余179人(85.2%)从未参加过。
3.4 对开展农药风险培训的看法
除11人表示不清楚是否有必要在农村开展农药风险科普宣传、1人持反对意见外,其余198人(94.3%)均持赞成态度。另外,87.1%的同学认为有必要在学校教学中加入农药风险相关知识,11.0%对此不置可否。
绝大多学生对参与农药风险宣传表现出较高的积极性和浓厚的兴趣:83.8%愿意参加学校开展的相关培训和活动,92.4%愿意向自己的父母亲友宣传农药风险相关知识。
4.讨论
统计210份有效问卷后发现,学生的父母双亲是主要的家庭农业劳动力。学生主要参与的家庭农事活动以较耗费工时和体力的收割、插秧、日常管理、配置牲畜饲料为主,部分学生也会参与或直接负责喷洒农药、清洗喷药器等工作,因此也存在接触农药健康造成危害的风险,而主要负责农业生产的父母则是农药危害的高危群体。
然而,85.2%的学生家庭从未参加过村里组织的农药风险培训,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基层农药风险宣传工作亟待加强。
另一方面,虽然高校涉农专业的个别课程中会涉及安全使用农药知识,但91.4%的学生认为仅有简单了解,并有87.1%的同学认为有必要在高校教育中,针对学生背景给与相应培训或宣传,也有必要在农村进行相关科普(94.3%)。
普洱市两所高校的学生生源中大部分来自农村。农业生产是学生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而且大部分学生自己也需要参加家庭农业生产,甚至直接喷洒农药。因此,在学生群体中开展农业相关科普宣传或培训活动,尤其是常用农药的风险、管理规定和风险减量知识宣传教育,不仅切合学生自身背景与家庭实际需要,而且也有利于通过学校教育向农村地区普及相关农业知识。在农业区域高校开展相关工作,具有实用价值和社会意义。
参考文献:
[1] 况荣平, 向荣炯, 涂婉丽等.《中国农药发展报告》.(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5年
[2] Pesticide Action Network International. PAN International List of Highly Hazardous Pesticides (PAN List of HHP) (Januray 2011). http:///sites/default/files/PAN_HHP-List_1101.pdf
[3] 钱伯章.我国农药产量跃居世界第一.《农药研究与应用》2008年,第2期:33
[4] Meriel Watts, 纪敏(译).农药与乳腺癌.(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09年7月.
篇6
医学教学视频在医学教育各种课件中占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由于临床医学,如外科手术、诊疗手法、操作规范、症状的行为表现、医疗设备和器械的使用方法等,具有鲜活的镜头语言和画面的直观性,适合编写各种视频课件,用于课堂教学。
常规的视频课件制作,参照的是教科书编写方式,由点及面或由面到点,条分缕析,按序展开,再配上解说、音乐,形成几乎标准的课件样式。虽然能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但制作过于程式化,知识点集中且一过性强,课堂教学显得刻板、沉闷。
为了克服视频课件存在的上述缺点,我们在制作过程中往往采取控制视频课件的长度,一般单个课件以不超过二十分钟为宜;注意增加拍摄角度和景别的切换;适时转换场景并使之流畅;强化背景音乐的愉悦感、兴奋感等手法,目的都是为了增强视频课件的观赏性,激发受众的兴奋阈,使之能“看得下去”。
然而,尽管采取各种补偿措施,在以往的实践中也出现过不少优秀作品,但终究还是延续“格式”思维,没有摆脱常规制作模式的束缚。
2010年起,复旦大学内分泌糖尿病研究所、华山医院内分泌科,联合华山医院教育处,拍摄制作了六集大型糖尿病科普教育电视剧《抗糖路上爱相伴》,历时一年,于2011年世界糖尿病日之前完成,全剧DVD光碟由复旦大学音像出版社向社会公开出版发行。
该片由复旦大学内分泌糖尿病研究所所长、著名的糖尿病专家胡仁明教授领导的课题组策划,并由胡仁明教授亲自执导。
为了强化该片的科普性、大众性、观赏性,寓教于乐,该片摒弃常规的视频课件制作模式,别开生面地借用电视剧创作手法,大胆地虚构了一个委婉的爱情故事,贯穿始终作为全剧的“壳”,还插入了原创主题歌曲《因为你》。大量的糖尿病科学防治知识和适宜技术,则根据2010版中国糖尿病学会的《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精神,融入剧情的“戏眼”中。演
员阵容全部来自临床一线的医护人员、专家教授、糖尿病患者及家属,本色出演,真实可信,各具精彩。许多场景则选用大型超市、餐馆,病房、社区运动场所及家庭,贴近生活,原汁原味,形象真实生动。特别是在第五集中,巧妙地接入开拍前已制作完成的教学视频《糖尿病足》,成为“戏中戏”,也是该片的一个编创亮点。由上海市科技查新委员会出具的查新报告表明:“该课题组于国内外首创了糖尿病电视剧模式。”
当然,这种电视剧拍摄制作方式,对于一个非影视专业的医疗单位来说,在现场拍摄、音效控制、场面调度和后期制作上均产生许多困难,成片后在视频技术上也存在一些瑕疵。
但是,瑕不掩瑜,人们对于学习糖尿病防治知识的渴望,喜闻乐见的电视剧形式,还是得到广大群众和专业人士的肯定和好评,本市多家主流媒体和电视台在第一时间予以报道。自以来,由复旦大学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DVD光盘四万多套,全剧上传公共视频网站,点击量超过八十多万人次。
我们注意到,该片在基层医院、居民社区组织放映时,观众都能自始至终看完两个小时的剧集,并不时发出会意的笑声。从观众来信和现场观众座谈会上了解到,许多观众以不同视角表达他们的观后感:内容丰富多彩,形象生动活泼;实景实物拍摄,画面直观易懂;看后深受教育,获益匪浅。
该片于2014年分别获得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科普类)和上海市科普创新奖二等奖。同样是医学教育视频,《抗糖路上爱相伴》创作的成功,留给我们诸多的启示。
医学教育视频从本质上讲是用来学习的,作为教材的组成部分,更多的是考量它的内容和学习价值。但内容离不开形式,形式又反作用于内容,它们互为依存,相得益彰。好的作品一定是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就医学教育视频而言,它汇集了多种创作手段和艺术语汇,如摄影、构图、音响、色彩、语言等,极具艺术表现力。
我们完全可以突破常规模式的制约,改变固有创作思维,充分调动各种艺术表现手段,多角度、多层次地挖掘和表现它们的审美因素,提升医学教育视频的审美价值,使之尽善尽美。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审美情趣。
《抗糖路上爱相伴》的成功经验在于大胆地引入“故事”和“人物”,设置戏剧场景,增加“人物”的矛盾冲突,用叙事的结构,亦庄亦谐的描述方式吸引观众眼球。这是值得我们今后学习和借鉴。
实际上,我们从国外制作的医学教育视频中看到这种具有“剧情”效果的创作手法,如CPR(心肺复苏)培训教材,营造急救场面,出现有人突然昏迷倒地和众人呼救的情景,当学习者产生“该如何施救”的“悬念”时,自然而然地切入实施CPR操作的学习环节,其学习效果更胜于单纯地讲授CPR操作。
当然,“醉翁之意不在酒”,这种创作手法的运用,目的是“引子”、“铺垫”,起到“引人入胜”的效果。在实际创作中,还是要把握好主次关系,突出主题的鲜明和学习的有效性,让形式更好地为内容服务。
医学教育在许多方面蕴藏着丰富的美学元素,如何去发现它、表现它,使之为医学教育增光添彩,犹如红花与绿叶的关系,或许更能体现医学的人文精神和高雅品质,这是一条值得我们今后去学习和探索的道路。
篇7
关键词 医学科普期刊;健康增值服务;数字出版;网络服务平台
中图分类号G2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96-0032-02
健康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国家关于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明确指出,要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普及性,有效减轻居民就医费用负担,切实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保健与生活》杂志作为大众健康责任媒体,在知名度、美誉度、市场占有率方面在同类期刊中已经遥遥领先。数字媒体时代,期刊社积极探索数字出版,开办电子期刊,依托期刊资源创建大众健康网络服务平台,依靠纸质版本的内容资源,以网站为中心,结合系列手机报、博客和微博等新媒体工具。读者既可以通过某一特定的信息渠道获取保健知识,也可以综合利用该杂志数字健康服务平台提供的全部信息渠道,从而满足了不同读者差异化的内容产品消费方式,同时该平台还提供健康管理、就医指导等综合服务。
1健康数字产业发展的背景和基础
1.1健康服务与现代科技相结合
当前,在充满不确定性、快节奏、高压力的现代社会,亚健康、老龄化、慢病人群剧增且呈现年轻化趋势、政府与个人的医疗费用支出不断攀升等问题已经非常突出地摆在我们的面前。研究表明,人的健康8%取决于医疗条件,60%取决于生活方式。据悉,美国超过9500万人参加了健康管理服务,其中90%的人医疗费用降到了原来的10%,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发病率也下降了30%。健康管理与服务在中国是朝阳产业,其中数字化健康管理与服务是今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阅读方式的转变,传统纸质医学科普期刊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人生活的需要,构建多元立体的健康服务数字平台势在必行。
1.2云计算和健康云的兴起
基于互联网服务的增加、使用模式的丰富,通过互联网来提供动态易扩展且经常是虚拟化的资源,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服务。这种服务可以是IT和软件、互联网相关,也可是其他服务。云其实是网络、互联网的一种比喻说法。云计算出现的时间虽然较短,但发展非常迅速,其应用在医疗健康领域名为“健康云”计划,未来健康云能够覆盖到每个家庭,让老百姓足不出户就能查看相关养生保健信息、进行疾病咨询等。
2.建立基于Web的健康咨询与就医指导服务平台
作为在全国美誉度和影响力较高的健康类期刊,《保健与生活》依托各种丰富的资源,建立一个以网络平台为主,Wap网、手机报、电子期刊为辅的全方位健康服务系统。帮助用户实现医药保健资讯阅读、在线疾病咨询、健康信息的监测和管理、就医指导等服务。该网络平台的建成和使用将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健康服务。社区内实行会员制,依托健康数据库和社区平台品牌进行整体营销,赢利模式既有广告、电子商城、搜索竞价排名、也有与三甲医疗机构开展的合作医疗服务。
3 健康服务数字平台的基本功能
3.1医药保健资讯服务
通过在线阅读,用户不仅可以学到养生保健知识,同时还可以与其他朋友互相交流,探询健康之道。搜索,用户可以在线通过疾病症状、疾病分类资料库内搜索疾病相关知识。
3.2健康增值服务
以手机、电脑、电视为载体,通过电信网、计算机网、电视网,三网合一,传播健康。形成全方位、立体覆盖,满足人们的健康需要。
3.3健康管理
要建立健康服务管理机构,首先要有自己的“健康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可以自主研发,也可以向专业公司定制购买。这套“健康信息管理系统”要体现以下内容:
1)健康信息采集:问卷调查和体检结果;
2)健康评估:健康评估、体检评估、疾病风险评估;
3)健康监测:慢性疾病管理、健康咨询、健康短信、健康讲座、私人医生。
3.4就医指导服务
与三甲医院合作成立以大城市为中心的数字健康中心服务网络,建立寻医导航(包括挂号,远程挂号,预约专家等)。
4 技术可行性
网络开拓了销售渠道在现有的网站基础上开拓全国销售网络,将《保健与生活》杂志社的多元化产品销售到中国乃至世界每一个角落,甚至可透过海外市场部的力量引进更多商机,全面实现《保健与生活》杂志社企业产品国际化的目标。
基于以上需求,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具体实现网站的架构:在设计思想方面,从传统的面向业务的设计转向面向用户的设计,即将设计的着眼点放在用户对象身上,设计视角范围是整个的网络环境,在此基础之上将面向对象的思想引入到系统设计中去。
1)在实现方法方面,从传统的结构化设计转向采用复杂适用系统理论进行实现,即从一般的业务需求中抽象出关键的复杂适应系统,该系统能够适应环境变化,系统使用越久,积累的有价值的东西就越多;
2)在技术方向方面,采用INTERNET结构体系,共享资源,统一管理,用户维护使用界面统一为浏览器,应用系统全部在服务器端,系统负载轻,开放性好,系统维护升级方便,同时,利用移动互联技术,开发手机APP,方便用户浏览;
3)在组织实施方面,从传统的工业项目管理体制转向专业化和产品化实施体制,确保系统的运行维护和系统持续的升级;
4)基于软投入为主的原则,网站的建设强调充分利用已有的设备资源,在投资结构中以软投入为主。即除少量的必不可少的信息处理设备和网络服务设备外,资金的投放以运行、开发、维护、培训等类型的软经费为主。
5系统安全问题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中国大陆地区互联网用户数量急剧增加。最新统计报告显示,2012年底我国互联网网民数量达到5.65亿,手机上网用户达7.5亿。然而各种操作系统及应用程序的漏洞不断出现,相比西方发达国家,我国互联网用户安全的防范意识又非常薄弱。因此,极易成为黑客攻击利用的首选目标。跟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相比,可以说,目前我国的互联网安全形势非常严峻,中国已成为网络攻击最大的受害国。如何保障网络服务平台的安全运行将是我单位在进行网站设计的一个重要考虑方面,它不仅关系到企业自身形象的树立,更关系到单位自身业务的开展,广大消费者利益的保障另外,随着刊社业务不断发展,网络流量将会呈几何数递增,如何保障网站的突发流量,预防网络攻击,保障网站的QoS(服务质量)显得尤为关键。
6结论
随着人们阅读方式的改变和互联网的普及,健康传播的方式也在不断地变化,呈现出多元化、便捷化、功能化的趋势,显然,传统的纸质媒介已不能满足读者的需求。《保健与生活》健康服务数字平台的建设是一次有益的初探,通过该平台的服务用户可以获取健康和疾病防治知识,实现自我健康管理,就医指导服务等多项诉求,从而提升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同时该平台将针对不同类型的需求者,以深度介入家庭和社区的方式,重点开发个人健康服务,为用户提供个性化、高品质的健康解决方案。远期将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黄孝章,张志林.数字出版产业发展模式研究.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2.
篇8
我区是国务院确定的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历史上曾经发生的4次中强级以上地震,都是发生在本行政区域内。同时,我辖区内4条主要地震构造断裂带纵横交错,具有发生中强级以上地震的地质构造背景。为了应对复杂而严峻的地震形势,全面提升我区抵御地震灾害的能力,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和《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意见》(政〔〕11号)精神,结合我区实际,就全面加强防震减灾工作提出以下实施意见,请认真贯彻执行。
一、全面开展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教育
要健全防震减灾宣传教育网络,大力培育防震减灾科普队伍,充分发挥文化艺术、科普基地和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等宣传教育作用,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牢固树立全面预防观,不断提升全区社会公众的防震减灾综合素质。
(一)建立防震减灾宣传长效机制。各乡镇和区有关部门要充分利用专栏、网站等各种宣传形式,在每年“防灾减灾日”等重要时段定期开展防震减灾集中强化宣传;要组织开展防震减灾知识“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乡村”活动,进一步加强对机关、企事业单位、中小学以及农村民众的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教育,提高地震科普知识宣传普及的力度,做到防震减灾知识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区委党校和区教师进修学校要开设地震灾害应急处置讲座,以提高领导干部和校长危机管理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
(二)要将防震减灾教育纳入中小学安全教育内容。每年9月1日开学后,各中小学要认真开展“区教育系统防震减灾宣传周”活动,做到每个班级有一幅防震减灾知识挂图、两套防震减灾科普宣传书籍和音像资料,每所学校开展一次应急避险演练,举办一次防震减灾知识竞赛活动。全区中小学地震安全教育使用教育部统一的有关教材,课时要有保证,演练要有落实,增强广大学生防震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同时,各中小学要积极创建各级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全面推进中小学校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注意培养中小学生向社会开展防震减灾科普知识“二次宣传”的能力。
(三)认真学习贯彻《防震减灾法》。各乡镇、各单位要做好《防震减灾法》的宣传和实施,按照职责分工,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做好本乡镇、本部门的防震减灾工作。同时,区有关部门要加大行政执法力度,不断提高全民防震减灾法制观念。
二、全面提升地震监测和预报能力
要牢固树立“震情第一”观念,加强全区震情跟踪分析,努力捕捉地震前兆信息,协助上级地震部门提高对破坏性地震的预测预报水平;要不断增加财政投入,依托6·18等平台,积极推进地震预警、烈度速报等先进技术的引进,提高监测预报的整体水平,为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做好服务。
(一)提高地震监测预测能力。要密切关注地震重点危险区的震情动态,充分发挥地震监测信息网络资源优势和综合效益。区地震办要确保十一中数字化地下流体前兆综合观测站、南日岛数字遥测地震台和湄洲湾数字遥测强震动观测台的正常运转,充分发挥其地震监测作用,准确连续地为上级地震部门提供地震前兆监测观测资料(地震活跃期要注意做好加密监测工作)。同时,要大力加强地震群测群防工作。区后海管理处水生动物观测站、鸿达牧业有限公司动物观测站、南日岛福金养殖场水生动物观测站等3个地震前兆异常宏观观测站要加强宏观异常观测,发现异常情况要立即报告区地震办。区地震办要指导乡镇因地制宜地开展地下水、气体、动物、气象气候等地震宏观异常观察。各乡镇和区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地震宏观观测网、地震灾情速报网、地震知识宣传网和防震减灾助理员(联络员)队伍建设,因人员调动或工作岗位调整的单位,应及时补充并书面报告区地震办。区地震办要进一步加大“三网一员”的培训力度,完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防震减灾工作网络体系。
(二)健全地震灾害信息报送机制。通信部门要尽快为区地震办建设“区地震信息公益平台”,畅通信息报送及渠道,及时将震情、灾情信息通过正常渠道向社会公开,确保人心安定。区地震办对群众报告的宏观异常,要在第一时间内深入实地调查核实,并及时报告上级地震部门,预防地震谣传发生,保持社会稳定。
(三)加强地震监测基础设施建设。东庄镇和埭头镇要积极配合上级地震部门保质保量地完成2个地震烈度速报台建设任务。水库重大建设工程要建立专用地震监测台网和强震动观测台网,确保地震观测系统正常运行。要依法加强对地震监测设施和观测环境的保护,全力保障全区地震监测台网和前兆观测台网的正常运转。
(四)加快地震信息网络和数据库建设。区地震办要按照省地震局《关于推广应用防震减灾信息化管理系统的通知》(震〔〕58号)要求,6月底前完成我区防震减灾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实现与省、市地震局防震减灾信息化管理系统、地震监测网和地震灾情速报网信息的实时传输,确保地震速报和地震灾情信息报送的及时、畅通,为抗震救灾和社会稳定提供第一手资料。并于2010年底基本完成我区地震应急数据库建设任务。
三、全面提升共同抵御地震灾害的能力
防震减灾是一项综合性的社会管理工作,涉及方方面面,要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重视和支持防震减灾工作、积极参与防震减灾工作,使防震减灾逐步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
(一)认真修订地震应急预案。各乡镇政府、区人民政府抗震救灾指挥部成员单位要制定本单位的地震应急预案。交通、铁路、水利、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和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的经营管理单位,以及可能发生次生灾害的矿山、危险物品等生产经营单位,都要制定地震应急预案。同时要根据实际情况,适时做好预案的修订和完善。上述个别尚未制订地震应急预案的单位,务必于6月10日前完成制订并报送区地震办备案。
(二)加强地震应急演练。各乡镇和区有关部门要根据地震应急预案,适时组织开展相应规模的地震应急演练,不断增强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提高部门协同配合、有序应对突发性地震灾害的能力。交通、铁路、水利、电力、通信等基础实施和大型企业以及流动人员相对集中的学校、医院、影院、商场等单位,区有关部门应加强指导,每年适时开展一次以上的地震应急演练,提高民众防震避险和自救互救能力。
(三)加快地震应急志愿者队伍建设。5月底前,区地震办和团区委、区红十字会等要成立“区地震救援志愿服务大队”;6月底前,团区委和各乡镇团委要按照《关于印发省地震救援志愿者行动实施意见的通知》(震〔〕71号)要求,负责本行政区内各机关、学校、团体、企业、事业单位以及社区、村(居)等地震救援志愿服务队的组建,建立震时迅速调集和组织动员地震志愿者队伍的机制。区有关部门要利用医疗急救、卫生防疫、心理干预、建筑工程、电力通信等专业领域人才资源,逐步开展兼职志愿者准入登记制,实施动态管理,加强相关技能培训,培养一批具有不同专业救援技能、能够在专业技术人员指导下高效率开展救援行动的兼职志愿者。
(四)加快推进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各乡镇和区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农村建房抗震设防的政策引导和技术指导。开展农村民居地震安全示范点建设,推广应用村镇建设抗震设计规范,加强村镇建设管理,建立健全村镇建设抗震技术服务体系,引导和鼓励农民在新建住宅特别是石结构房时采取抗震措施,对达不到抗震要求的住宅要采取必要的加固措施,不断提高农村防震保安能力。
四、全面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组织领导
防震减灾工作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大局。要高度重视防震减灾工作,形成单位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的防震减灾工作格局。要认真落实《省“十一五”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提出的任务,加强防震减灾队伍建设,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检查指导,完善地震应急指挥的组织体系和技术系统,确保在突发破坏性地震时,震情灾情信息能够及时准确上报,应急救援队伍能够迅速派出,交通和通讯能够尽快保持畅通,灾民能够尽快得到妥善安置,社会能够尽快恢复稳定。
(一)提高地震灾害紧急救援能力。要汲取汶川特大地震应急救援的经验教训,区消防大队要切实加强救援力量的建设,十月底前完成组建“市区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配备基本的搜救装备。区地震灾害紧急救援能力建设的具体意见待上级文件下发后参照执行。
(二)提高公共建筑物抗震设防能力。区有关部门要认真做好已建的重大工程、生命线工程、关键工业设施、学校、医院、文化体育场馆等建(构)筑物的抗震性能普查和鉴定工作,尤其是年以前建设的多层砖房、预制板房等建筑物要进行抗震性能普查或抽样调查,达不到抗震设防标准的,要加快实施加固或改造。新建交通、能源、水利等重大建设工程和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必须按照国家和我省的有关规定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并严格按照抗震设防要求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进行工程的抗震设计、施工。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的建设工程,要严格按照中国地震局《关于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确定原则的通知》(中震防发〔〕49号)要求或按照高于当地房屋建筑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设计和施工。同时,区发改局要把好抗震设防审批关口,按照《关于将工程建设项目抗震设防要求管理和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纳入基本建设管理程序的通知》(计基〔〕468号)要求,在进行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对没有附带地震部门出具《工程建设项目抗震设防要求审批意见书》的工程建设项目,一律不予审批,坚决杜绝不符合抗震设防标准要求的工程建设项目落地。
(三)加强地震应急保障体系建设。区建设、规划、文体、教育、水务、供电等有关部门要在现有广场(公园)、体育馆、学校等设施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开展城市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和临时疏散场地的规划,统筹安排地震应急避难所必需的交通、供水、供电、排污等设施建设,并建立应急管理机制。同时,区民政、经贸等有关主管部门要建立应急救灾物资储备机制,特别是地震应急救援的帐篷、衣被、药品、设备等专用物资储备。食品、医疗等物资应建立平战结合的流动共享机制,有效利用各种应急物资资源。区地震办要在10月前配备卫星电话、手持GPS定位仪、无线笔记本电脑、应急灯、应急包等基本必备的地震应急工作设备,确保破坏性地震发生后保持与外界的联系,尽快地向全社会震情信息和震灾、救灾信息,指挥全区应急救助工作。
篇9
【关键词】英语 阅读理解 词汇量 语法知识 知识面
阅读理解部分的短文内容非常广泛,包含人物传记、政治经济、天文史地、社会文化、科普小品、风土人情、幽默故事及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试题往往就短文中容易误解和忽略之处灵活地提出问题,所用的句型和词语也往往不同于短文中相应部分的句型和词语。掌握丰富的词汇及必要的语法知识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先决条件,而了解文化差异及历史背景常常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学生们应该多了解英语国家的风土人情及历史发展,同时对科普、科幻、天文、地理等都要有所了解,还必须经常进行大量的各种体裁、各种风格的课外阅读,逐步加快阅读速度,不断提升阅读技巧。
那么,作为一名中学生如何在考试中做好阅读理解呢?我认为做好以下几点很重要:
一、掌握一定的词汇量,同时提高识别单词和理解单词的能力
具备一定的词汇量是阅读理解的基础,没有一定的词汇量就很难读懂文章,获取信息也就无从谈起。而背单词又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也是大家认为最难、最枯燥的事情。基础好的学生可以通过阅读学习单词,但是对于基础不好的学生来说,这点根本行不通。整篇文章都看不太明白,还谈什么学习单词?所以我采取的方法就是在每天定量反复背诵课本要求识记的单词之外,把近期要做的阅读理解中出现的生单词以介绍、教发音的方式每天讲两个,第二天提示英语说汉语,或反之,慢慢积累。这种做法使学生拿到阅读理解题后,觉得刚记过不久的单词就在文章中,这样一来,学生的记忆就比较深刻了;再者就是通过构词法来记单词,从而达到扩大词汇量的目的。
二、要具备一定的语法知识
许多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有些文章生词量并不大,有的句子甚至连一个生词都没有,但都不能正确读懂其中的含义,这就是语法问题了。如在阅读中遇到令人费解的长句、难句,就可以借助语法对句子进行适当的分析,搞清各部分的关系,即:缩句去找主句,然后找从句及其他修饰成分,分清是什么样的从句,并列的还是从属的,和谁并列,修饰谁,结合上下文语境,就可以对其含义做出准确判断。
三、知识面
试题中的阅读文章题材多样,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风俗习惯、历史、地理、科学技术等各个方面;体裁形式丰富,包括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以及新闻报道、广告、通知、操作说明、表格等。这就需要考生在平时对各方面的知识都有所积累。所以增加一些题材广泛的泛读,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多掌握一些文化背景知识,了解当今英语国家历史文化、人物传记、科技教育等方面的社会知识对提高阅读速度是极其重要的,即便是增加非英语阅读也有助于英语阅读速度的提高。另外,还要鼓励学生多读英语报纸杂志。
四、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
猜测词义也是一种英语阅读能力。任何一个实词,只有在一定的上下文中才能表示一个确定的词义。所谓上下文(context),正如英语辞典中所解释的,其作用就是帮助确定上下文中的词、短语或句子的意义。据此,我们可以尽可能地利用上下文来猜测词义,即从已知推求未知,也就是用我们所熟悉的词或短语来猜测我们不熟悉的词的词义。猜测词义时,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考虑:根据上下文已知部分进行逻辑上的推理;运用语法知识进行语法分析;依靠常识和经验做出判断。
五、掌握一定的阅读技能、解题步骤和方法
做阅读理解仅有英语基础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要熟练地掌握阅读技巧。恰当的解题程序是:
(一)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阅读内容更趋向于信息化、时代化,涉及新闻、广告、科普、医疗、教育等方面。文章的体裁也从记叙扩大到产品说明、逻辑推理及实际应用等,五花八门。不同的文体阅读要求与方法不尽相同。记叙文阅读主要抓四大要素:when ,where, who, how,这类文章有时会要求你就所发生事件的先后排序;议论文是阐明作者对人或事的好坏的立场观点,因此阅读时要正确把握文章的论点、论据,理清论证思路及得出的结论。
(二)照题查阅法。就是根据问题去找答案,也就是说,不必按顺序从头到尾地通读下去,而只是读与问题有关的段落或句子。
照题阅读法的步骤:1.先读问题,一定搞清楚问的是什么;2.根据问题提供的线索,回到文章中去,寻找和问题有关的地方;3.找到问题有关的地方后,仔细阅读前后的句子;4.再回到试题,比较问题下面的四个选择项,确定哪一个和文章中的信息是一致的。一般说来,照题阅读法对于细节题型和词汇型效果最好。运用照题查阅法,寻找正确答案的根据。做题最忌讳的是凭空印象,一般说来都需要根据问题再读文章的过程,当然,这个再读,不是通读,而是有重点的查读。做题目,找答案,在某种意义上就好像办案抓坏人,要凭证据,而不是凭印象。读了一遍,就凭印象作选择,很容易出错。要对自己的选择答案有信心,就要根据问题或选项提供的线索,在文章中找到问题和答案的地方仔细读一下,找到正确答案的根据,再凭这一根据回过头来选答案。可依据三种线索找根据或证据:一是问题中的线索;二是选项中的线索;三是文章中的线索。
当然,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非一日之功。扎实的语言基础来自平时严格的基本功训练和长期的知识积累。只要平时刻苦用功,打下扎实的英语知识基础,又掌握了较科学的解题方法,阅读理解题自会迎刃而解。
【参考文献】
[1]石红霞.中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有效词汇教学的研究[J].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2(02).
篇10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医学图书馆;健康信息服务
[中图分类号] G252.0;R-058 [文献标志码] A
在老龄人口比例快速增长的形势下,满足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其生活质量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医学院校图书馆在为老年人提供健康信息服务方面的优势,可满足老年读者的健康信息需求。
1.图书馆为老年读者提供信息服务的现状
随着时间的推移,20世纪中叶出生的人已逐渐步入“银发时代” 。为顺应全球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各国图书馆纷纷开展了以满足老年人“精神需求” 为目的服务。西方等发达国家的图书馆在为老年人服务中起着带头作用,制定了图书馆为老年人提供信息服务的指南等。我国图书馆界起步晚,现阶段的老年读者服务主要集中在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上,而对老年人的健康信息需求关注不够。一般老年读者都患有这样或那样的慢性疾病,对健康信息的需求比较强烈,所以,医学图书馆通过向老年人提供健康信息服务,提高其自我保健能力和生活质量。
2.医学图书馆为老年读者服务的优势
2.1丰富的医学文献资源
医学院校图书馆馆藏是保障临床、教学和科研的医学专业图书,也有介绍医学基础知识的教材和养生保健、用药常识的科普读物。医学图书馆应积极利用这一有利条件,为老年人提供卫生保健、疾病预防等信息。
2.2专业的信息咨询人员
医学图书馆馆员大都具有医学背景和丰富的学科知识服务经验,能够快速、 准确地理解和分析老年人的健康信息需求,并提供专业的健康信息服务。
3.医学图书馆为老年读者服务的途径
3.1基础服务
3.1.1开放医学文献资源
医学图书馆应积极开放其医学信息资源,医院图书馆则应发挥地理环境优势和拥有大量老年患者基本信息的优势,为老年患者及其家人提供医疗保健、 康复等知识,满足他们对医学知识的需求,帮助其正确认识疾病,提高防范疾病和应急处理能力,实现阅读辅助治疗的目的,最终提高老年患者生活质量。医学院校图书馆则可以借鉴公共图书馆的一些做法,积极向社会公众开放馆藏医学文献资源,使老年人在阅读中提高健康信息素养。
3.1.2提供健康信息咨询服务
医学图书馆可以利用学科馆员的专业优势,帮助老年人准确搜集、学习和理解其获取的健康信息,满足老年人的健康信息需求。
医学信息资源丰富,更新快,但一些老年人获取信息的途径和能力有限。因此,医学图书馆可根据老年人的信息需求,分专题搜集整理相关信息,如对老年人高发疾病、慢性病的预防保健、急救技术、健康饮食、合理用药、医疗机构等,编辑成知识小册子,向老年人普及健康知识。医学图书馆还可以根据近些年传染病频频暴发、食品安全屡屡出现问题的情况,适时编撰、印发专题教育小册子,提高自我防卫意识和能力,避免出现恐慌。
3.2.2开展健康信息素养培训
国际上有人提出,现代人应具备一定的健康信息素养的目标,而很多老年人对大量纷杂的健康信息的选择、理解和评估能力不高,经常导致错误的健康行为。医学图书馆可通过举办健康信息素养讲座,传授、搜集、 甄别和利用健康信息的能力;通过邀请专家教授举办健康知识讲座,或录制在线健康教育节目等形式,提高老年人健康信息素养。
3.2.3开发健康信息服务系统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外图书情报研究机构信息研究学会等进行用户健康信息系统研究和建设,为用户提供健康信息服务。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健康系统实验和分析中心开发的系统不仅具有一般的信息服务功能,还有交流服务和分析服务,请相关专家解答用户的提问,甚至跟踪用户的健康状态并辅助进行医疗决策。我国医学图书馆也可以设计和开发与此类似的医学信息服务系统让更多的老年人享受到方便快捷的健康信息服务。
3.3加强与社会机构的合作,拓展服务范围
3.3.1与社区工作站合作
老年人需要了解与自身健康相关的医学知识,但又没有能力去图书馆。针对这一人群,医院图书馆可以与社区合作,从社区或医院了解其健康信息需求,上门提供健康信息服务。
3.3.2与通讯公司的合作
由于手机的普及,医学图书馆可以和通讯商合作,为老年人提供养生保健、合理用药等方面信息。
3.3.3.与老年组织合作
目前,为老年人服务的社会组织逐渐健全,如老年大学、 老干部局、 老年协会、 养老机构等。这些老年组织在老年人心中比较亲近,医学图书馆可以跟这些组织建立合作关系,以便更好地为老年人提供健康信息服务。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医疗安全管理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