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环境卫生建议范文

时间:2024-02-18 17:57:5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村环境卫生建议,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农村环境卫生建议

篇1

为深入开展农村垃圾集中处理,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镇党委、政府决定在全镇范围内开展农村环境卫生专项整治。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要求,突出重点,进一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构建环境整洁、生态优良、民风文明、社会和谐的新农村。

二、工作目标

通过在全镇范围内推行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工作,逐步提高农村垃圾收集处理的基础设施和装备水平,逐步引导农民养成良好的生产生活习惯,逐步建立城乡一体的农村环境卫生长效保洁机制。保证20*年10月底前全镇实施生活垃圾集中处理,使全镇农村环境卫生面貌得到明显改观。

三、实施时间和步骤

专项活动从8月10日开始至10月底结束,具体分三个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宣传发动,硬件设施建设阶段(8月10日-9月15日)。主要任务是制定方案,成立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明确工作职责和要求。广泛宣传发动,召开工作会议进行部署。各村要在这一阶段完成垃圾收集房建设、露天粪坑的清理和垃圾桶设置工作。

1、村垃圾收集房建设应根据以下原则:

(1)每个行政村只能设置一个垃圾收集房,鼓励几个村合建垃圾收集房。

(2)垃圾收集房应建设在交通便利的公路边,以便于清运。

(3)垃圾收集房建设大小在不改变宽度(3.1米)、高度(2.5米)的前提下,可以根据人口多少适当变化。建造规模:400人口以上的行政村应达到14㎡以上;400人口以下行政村可适当缩小规模。

(4)为便于清运,建议采用人工装车清运方式的村,垃圾收集房在遵循上述建设原则的前提下,应选址到有坡度的地方,并尽量建造成翻斗式垃圾收集房。

2、清理露天粪坑:

要求全镇各行政村进行全面清理,清理原则:

(1)经过清理后村庄内及周边不得有露天粪坑。

(2)粪坑外移至田畈时其上沿应与地面相平,并进行遮盖。

第二阶段:环境卫生大整治阶段(9月16日-10月10日)。主要任务是全镇开展环境卫生大整治,各村要广泛发动党员、干部、群众对村内道路、广场、绿地、房屋周围沟渠、池塘的水体水面进行彻底清除,使各村的环境卫生状况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善。

第三阶段:督查落实,总结提高阶段(10月11日-10月底)。主要任务是建立长效卫生管理机制。各村要建立环境卫生长效管理制度,建立村民卫生公约,建立卫生监督制度,在村两委班子中确定专人负责环境卫生工作,确定一名环境卫生监督员,根据需要确定若干名保洁人员,切实开展环境卫生日常保洁工作。

四、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处理运行模式

我镇将实行"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理"的运行模式。

1、户集。即由农户负责自家房前屋后的卫生保洁,并将垃圾收集后送到村垃圾收集房或投放到指定的垃圾容器内。提倡垃圾分类处理,农户应将秸杆、动物粪便等可以利用的有机物就地分拣,进行无害化处理和综合利用。

2、村收。即由各村的保洁员将职责范围内的村庄道路、绿地、池塘等公共场所及农户、企事业单位的垃圾收集到本村的垃圾收集房。

3、镇运。镇负责全镇各村垃圾收集房内的垃圾清运到垃圾中转站。清运采用两种方式,一是铲车装车清运(下列村拟采用:*、*),二是采用人工装车清运(下列村拟采用:*)。*与里*村采用就地填埋处理方式。

4、县处理。由县环卫所负责将各中转站的垃圾清运至县垃圾填埋场作无害化集中处理。

五、组织保障

1、加强组织协调。实施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工作是深入实施"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的一个有力抓手和新农村建设的一项基础工程;是针对当前农村环境的突出问题,着眼于改善村容村貌、促进乡风文明所实施的一项民心工程。各村党支部、村委会要加强组织协调,落实工作责任,加大工作力度,务必抓出成效。各村要成立相应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做好村庄保洁员选聘;搞好卫生保洁情况督查,确保工作落到实处。

篇2

关键词: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农民;生活品质提升

一、开展农村环境治理工作的重要性

党的十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了突出地位,并首次提出建设美丽中国,要求将其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美丽中国是环境之美、时代之美、生活之美、社会之美、百姓之美的总和[1],环境之美首当其冲。也多次指出,要努力建设美丽中国,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清的生产生活环境。近年来,随着农村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农民群众对生活环境越来越关注,对创造清洁、整齐、优美城乡环境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农村环境综合治理是改善发展环境的重要条件,是顺应群众期盼、践行群众路线的民心工程,对提升农民生活品质具有重要意义。实践表明,一个地方城乡环境的优劣,不仅影响群众的生活品质,还直接影响到招商引资的成效,关乎对外形象。

二、当前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存在的问题

1.村民环境保护意识差。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民物质生活得到极大改善,但伴随着的是垃圾数量日益增多,由于部分群众自觉收集垃圾的意识尚未养成,对于生活垃圾的处置,往往是道路沿线村民随意丢弃在路边,等着公路养护人员、卫生保洁员上门清理;河、溪沿岸村民将垃圾随意堆放江边;住在村中的村民则将垃圾倾倒在房前屋后,等着天长日久自行腐化[2]。群众环境保护意识不强,卫生意识欠缺,导致政府垃圾集中收集处理无法实现,进而影响农村环境。

2.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近年来,虽然各级政府日益重视农村垃圾收集处理,先后建设和购置了一批基础设施,但是客观上仍然存在数量不够、覆盖面不广等现象[3]。同时,由于乡镇清运力量薄弱,部分偏远村庄垃圾清运几乎处于真空状态。许多垃圾卫生死角由于农村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农业生产垃圾等互相混杂,加上人力、财力和精力等因素制约,造成垃圾无法转运,影响群众生活品质。

3.财政支持保障不到位。由于多数农村地区经济发展落后,卫生保洁经费来源渠道单一,目前多数主要靠上级拨款。但是考虑到农村地区广大的面积和人口,考虑物价上涨和用工成本增加等因素,仅靠财政补助的经费,远远无法应付卫生保洁开支,垃圾收集清运工作资金压力很大[4],无法做到全域保洁,客观上导致了农村环境差。

4.监督管理考核有待增强。三分靠建、七分靠管。监督管理考核机制是推动农村环境卫生工作的基础。但是,目前很多乡镇一级政府忽视监督管理考核,在督促、激发保洁队伍方面力度不大;考核中对模式化的常规内容较为重视,在以村为主的保洁模式下,管理和监督力度不够,往往以集中整治应付突击检查,环境卫生管理不够常态化、精细化。

三、农村环境治理工作建议

1.要深化宣传增强群众参与意识。农村环境治理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他们的热情,要通过行政化的推动,充分调动广大人们群众参与农村环境治理,要通过宣传标语、墙体广告、倡议书、广播等方式,对环境整治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动态式宣传,让广大群众知晓整治、关心整治、融入整治,做到全民发动、全民参与。要充分发挥党员志愿者模范带头作用,不等不靠,攻坚克难。要全面开展“十星级文明户”、卫生户的评选表彰,引导和支持农户开展“改水、改厨、改厕、改圈”,要充分发挥农村基层组织作用,通过制定村规民约、组规民约,加强农村环境卫生群众自治,细分卫生责任区,规范和约束群众行为,巩固农村环境治理成效。

2.要在市场化运作上想办法。每个乡镇要制定规划,科学选址,建设、添置垃圾收集设施,延伸收集终端覆盖范围,真正建立起“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置”运行体制,实现增点扩面。要结合各乡镇特点因地制宜开展工作,积极探索市场化工作新机制,鼓励通过政府花钱买服务的形式实现服务外包,使得环境卫生工作业务上更专业,责任上更明确,管理上更有效[5]。

3.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农村环境治理是一项综合性工程,需要大量资金支持。建议采用县财政补一点、乡镇财政出一点、村出一点、村民自己出一点“四结合”的资金筹集方式,实现运行经费的正常保障[3]。同时,还应激发和提高保洁人员工作热情,适当提高保洁报酬,结合相关优惠政策,支持更多有劳动能力的低收入群众克服“难为情”思想,积极参与卫生保洁工作。乡镇要加大环卫设施投入,为改善农村环境卫生面貌打实基础,要集中整合其他项目资金,鼓励引导民营企业家、外出务工经商成功人士、爱心人士等通过投资、捐助、认建等方式,参与农村环境治理。

4.要健全制度强化督查。各级政府要明确责任主体,分阶段开展环境卫生集中整治;要强化环境卫生管理机构作用,重视常态化、目标化管理,彻底走出抓一阵好一阵、松一阵坏一阵的怪圈,实现“建一片、成一片,管一片、美一片”的效果;要坚持疏堵并重,引导居民守法经营、规范经营,对乱摆乱卖、占道经营、出店经营等问题进行综合治理,引摊入市,还路于民[6]。同时,还要加大督查力度,采取日常巡查、专项督查、舆论监督等形式,严格按照目标、任务和时限要求,对整治的每一阶段、每一项工作进行督促检查。要建立常态化督查通报机制,定期通报各地进展情况,对督查中发现的问题,要严格督办、限期整改,督促工作落实。要充分发挥考核的“指挥棒”作用,将农村环境整治专项行动开展情况作为奖补资金、年度综合考核的重要依据,以此来激励先进、鞭策后进,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参考文献:

[1]张文斌,颜毓洁 《从“美丽中国”的视角论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与策略》生态经济(中文版),2013 (4) :184- 188

[2]邱福文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 自然科学:文摘版, 2016 (6) :00115-00115

[3]浦江新闻网 《整治农村环境卫生 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2013年5月20日

[4]史小娟《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财政思路与对策》《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 2013 ,33 (7) :21-24

篇3

关键词:农村环境卫生;卫生整治;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R821.7+1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全民致富奔小康的步伐加快,人们偏重经济效益,忽视环境卫生问题,一些地方的环境污染严重,已经极大地影响到人们的身心健康,束缚了我国的经济建设和发展。环境是人们赖以生存的重要组成部分,环境污染问题与人们自身的生存发展息息相关,已越来越引起有识之士的重视。农村环境卫生更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且是环境整治中举足轻重的一大部分。

一、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当前农村的环境卫生状况令人堪忧,已经严重影响到人们的生活,直接威胁和影响到村民的身心健康,对水土资源和空气形成污染,从而也影响到农产品的质量。在农村的广袤土地上,一些水土的污染造成了饮用水的洁净状况令人堪忧,甚至土地上生产出的农副产品也遭受了污染,一些地区由于树木的减少而土壤沙化严重,空气质量下降,环境卫生的恶化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我们必须下大力度整治,且迫在眉睫。

二、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的典型问题

1、长期以来缺乏科学的规划设计

绝大多数农民固有的习惯春季多是开工建设的爆发期,农村新建房屋不少,但都缺乏统一规划,零星分散、杂乱无序,私划宅基地、乱搭乱建现象十分严重,与其配套的村间道路、排水、厕所、公共场所、市场及公益设施等极其缺乏,影响整个农村后序建设与发展,影响村容村貌的整洁与美观长期以来,农村村一级的建设都呈现放任发展的态势;基础条件较好的村虽能认识到规划的重要性,有局部的规划,但未能形成科学严谨的规划体系,以致于目前还没有具有可操作性的村级建设规划范本;众多自然村小而分散,改水、改厕、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任务琐碎、战线冗长而繁重,有限的建设资金很难充分发挥效能,难以形成整体的配套功能,无法发挥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从基础上束缚了农村环境卫生整体工作的开展,极大的增加了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的难度。

2、农村环卫基础设施建设严重缺失

长期以来,城区的市政建设均由财政投人,而农村除了部分主要道路由财政拨款建设之外,其余基础设施建设均由农村自负,特别是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如地下排污管网建设,垃圾他、垃圾“中转站”、垃圾填埋场建设,各种卫生容器设置等虽然我国各地制定了环境卫生专业规划,但在管理职能上没有延伸,规划的制定上对乡镇、农村的环境卫生专业编的不是很细致和透彻按照国家环保的要求,在农村垃圾的运转处理上,应实行城乡一体化,即:组保洁,村收集,镇清运,区填埋或资源化处理;由于垃圾资源化处理和垃圾收运体系在阎良区没有正式立项,待运行还需时日;目前,农村垃圾处理处于各自为战的状况,甚至一些行政村,生产生活垃圾无人问津,全部依靠乡镇政府予以解决由于农村环卫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农村环境“脏、乱、差”的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城乡环卫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影响城乡统筹发展的主要矛盾之一目前,农村垃圾处理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集镇办所在地和部分村组的垃圾,在辖区乡镇政府的努力下,被收集后运到其建设或租赁的垃圾填埋场,这方面处理的垃圾仅占农村垃圾总数的50%左右二是大部分农村垃圾仍处于乱倾倒状态,垃圾一般散落于公路边、河道、村组周边、高架桥下等,严重污染了周边生产生活环境,威胁着农村居民的身体健康。

3、村民环境卫生意识较差

由于村民们多年形成的生活习惯,垃圾乱倒、废水无组织排放的现象依然存在。就形成了“倒了清理,清理了再倒”这种卫生整治反反复复的现象,严重影响环境卫生效果的长期保持。目前村民的环境保护态度依然是被动接受村委会的管理,而不是积极的参与——群策群力。村民尚未意识到环境卫生的整洁对自身生活品质、身体健康的意义与重要性,依旧延续着随地丢弃、方便为主的生活方式。

4、经费投入不足

经费投入不足给目前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带来很多现实困难,如环卫设施不够、设置不合理,保洁人员的配置数量少、待遇低。目前各村保洁员月工资都非常低,其工作量却很繁重,超出保洁员的工作能力,因此村民从事保洁员工作的积极性较小。这些问题不解决将严重阻碍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的长期开展。

搞好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的几点对策

1、切实加强农村环境卫生工作

农村环境卫生工作仅靠农民的自觉性显然不够,只有基层党政领导重视农村环境卫生工作,并将此列人重要的议事日程,做好组织和协调工作,加大行政推动力度,才能形成改善农村环境卫生的合力,为农村环境卫生工作顺利开展打好坚实的基础从大多卫生条件较好的村可以看出,乡镇领导高度重视、村两委狠抓不懈是搞好农村环境卫生工作的主要推力。

2、加快农村建设

规划农村环境卫生要改变,科学规划要先行高瞻远瞩,制定和出台村级建设的中长期规划,从农村实际出发,合理规划、总体布局,因地制宜、科学决策,从根本上遏制村级建设随心所欲的状态,有效领导农村科学发展;突出发展中心村,明确中心村的定位与功能,科学规划道路、绿化、供排水、公厕、垃圾填埋处理等必需的配套设施,坚决杜绝农村圈地建房行为,严格控制土地,建议通过合并自然村,逐步回收宅基地,化零为整、建设上规模的中心村,使中心村成为农村发展的趋势,城镇的补充与延伸,全面小康社会的人居载体,为彻底改变农村环境卫生状况创造先期条件。

以村民为主体

村民是环境整治工作得以保持的根本,只有村民卫生意识提高了,行为习惯改善了,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才算是做到了实处,效果才有可能长期保持。因此,要加大宣传力度,向村民讲解环境卫生知识,宣传传统陋习和不良卫生习惯的危害性,想方设法提高村民环境卫生意识,改变村民多年的生活陋习。例如,开展评比活动,调动村民参与热情,让讲文明、讲卫生成为村民的自觉行动。

4、以资金为保障

财政拨款、企业捐助、村民缴费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筹集资金。市、乡镇、村各级财政应设立环境整治专项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奖励、补贴,等等。同时,鼓励当地农村的企业大户捐助一部分资金。可实行村民收费制度,如村民每人每月1元,门市20元/月,不仅能够减轻村委经费压力,更有助于激发村民的自觉意识。

5、加强环境卫生整治宣传力度

教育积极做好宣传发动工作要把优化整合各方面资源、发挥各方面优势、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作为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开展的重要保证充分利用农村宣传阵地,使之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以多样的宣传方式,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积极参与的形式,引导广大群众克服陈旧的生活习惯,逐步提高群众的自觉性。

深人开展12个“爱卫月”活动,要加大环境卫生宣传教育的力度可以采取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如电视、广播、宣传卡册等,对农村中小学生加强卫生和健康知识教育,通过广大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引导和带动学生家庭成员的卫生行为,以此提高全民爱护环境的自觉性对一些条件具备的村,还可制定出台有针对性的村规民约,对乱倒垃圾等不文明行为采取一定的处罚措施,以引导和规范个人行为,不断提高农民的环境卫生意识和行为水准。

结束语

综上所述,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是一项极其重要而又繁琐的的工作,因此应必须从各个方面找出其存在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并采取相对应的解决措施,以此来提高农村环境卫生的基本整治工作,通过多方努力,共同加快农村环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

参考文献[1]李万松.衡水农村环境卫生整治调查研究[J].现代交际.2013年

篇4

一、指导思想

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村容整洁”为目标,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参与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的积极性,从根本上治理农村的“脏、乱、差”现象,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的生活素质,努力实现农村整体面貌有大的改观。

二、主要措施

(一)加强宣传,提高思想认识。

针对目前我镇农村环境卫生状况普遍不理想、群众的卫生意识不强、环境卫生设施落后等现象,在五月份围绕“村容整洁”这个目标和创建“洁净家园”的要求,将整治农村环境卫生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突破口和切入点,掀起全镇环境卫生宣传月活动。具体做法有:1、在墟镇综合宣传栏中出一期关于环境卫生知识方面的宣传,在环镇路的灯杆上悬挂23幅彩色喷画的农村环境整治宣传标语;2、在镇广播站播出两个星期有关环境卫生方面的口号或图片;3、在各村委会、社区宣传栏张贴环境卫生方面的宣传画,悬挂宣传标语;4、向广大农民群众派发环境卫生知识方面的宣传资料;5、利用学校的宣传阵地进行环境卫生知识宣传,发动学校学生清洗墟镇乱张贴的广告,营造爱国卫生的氛围;6、发放致居民商户的一封信,宣传环境卫生和健康方面知识;7、组织村委会及村民小组干部到市先进村参观学习,吸收经验。

(二)加强领导,明确职责,成立工作机构。

1、为加强该项工作的领导,成立新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梁伟业

副组长:李志良、李敏英、罗柱荣

成员:李月送、麦文生、梁衍恒、梁洪盛、李炳培、梁海波、胡志灵、文晓青、各村(社区)支部书记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党政办,办公室主任由麦文生同志兼任。

2、明确职责,镇新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全镇环境卫生,垃圾清运,以及与市政局、爱卫办等上级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镇新农村办要将全镇环境卫生整治作为今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工作去抓,积极协调、沟通有关单位、部门和各村委(社区)。驻队领导,各村(社区)支部书记、村委会(社区)主任是落实环境卫生整治的责任人;驻队干部、村干部、自然村村长是具体措施落实的执行者。

(三)加大投入,以点带面,力促全镇环境卫生整治有大改观。

1、经过实地的考察,我镇确定本次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示范村,分别是靖村的羊眠山村;堂马的塔岗村;上沙的欧村;下沙的榄根村;漱云的塘湖村;泗云的云独村;荷村的荷南村;双龙的隆田村;选田的贵子村;白水带的红环村。其中双龙的隆田村是镇的示范村。

2、在去年基础上进一步整治墟镇的环境卫生,特别要对“一河两岸”区域进行大整治,创建良好的居住环境。镇环卫所今年新增加环卫工人,对墟镇实行12小时保洁制。原有环卫工人每人每月增加50元。

3、镇政府今年将安排专项的启动资金,用于各村委会(社区)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及卫生环境的整治(例如:建垃圾池、买垃圾桶、垃圾斗车、垃圾清扫工具、修建公厕、修理污水排放设施等等)。

具体要求如下:

(1)各示范村要求建垃圾池1个以上或设置垃圾桶若干个,对有条件的自然村生活垃圾进行集中收集清运;

(2)各示范村配保洁员一名,负责对本村范围内的公共场所、道路实行12小时保洁,并负责清理垃圾池(垃圾桶)周边的垃圾,及时处理填埋本村的垃圾;

(3)经费来源:以各家各户和在本村所办企业收取清洁费为主,镇府作适当补助,补助标准为每个保洁员每月150元(补两年)。镇府补助的条件为:已建垃圾池、设置垃圾桶并已落实保洁员和垃圾处理的自然村。

4、进一步加大农村改水、改厕的力度,今年将大力开展建公厕、户厕活动,对农村新建卫生户厕和卫生公厕继续实施市、镇二级补贴的办法。通过各种形式筹集资金对农村自来水管网进行更新改造。协同有关部门对农村“人畜没有分离,家禽没有圈养”的情况进行整治,实施死亡禽畜无害化处理制度,坚持组织开展除“四害”活动。

5、各自然村要做好村庄整治的长远规划,特别是宅基地、电网、电视线路、供排水设施等要统一规划,对违反规划乱建乱搭的建筑物,镇政府将依法进行拆除。

6、检查验收。各示范村确定后,以环境整治、村容整洁为重点进行新农村建设,年底镇政府进行检查验收。

全民参与共创美好家园——宅梧镇双龙隆田村环境卫生整治主要做法

宅梧镇双龙隆田村有180户600多人。近年以“洁净家园”为主题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今年着手对村容村貌进行新一轮的整治,创建美好家园。

一、强化领导班子,树立实干作风

隆田村借村(居)两委换届选举之机,对村干部进行调整,选出了一批年青、有能力的村民当村干部。新当选的村干部以务实、实干的精神迅速投入村的各项工作中,主动配合镇委镇政府工作,积极带动村民开展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将本村需要建设的项目及规划及时向镇的新农村办、村建办汇报,听取镇有关部门的意见和建议,并及时进行调整,力求尽善尽美。

二、完善基础设施,改善生活条件

在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隆田村进行了一系列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村民的生活环境。一是对牌坊前1500多平方米的沼泽地进行填土工程,铺设石粉,并在村前公路旁建花圃,种上花草树木,绿化美化环境。二是兴建文化室及篮球场。在村内的空地上填土800多平方米,建一幢占地160平方米文化室和篮球场。三是巷道、下水道全面水泥硬底化。以上几项建设共投入30多万元。

三、完善村规民约,大力开展环境卫生整治

篇5

今天,市政府召开全市农村、城中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推进会,会议的目的一是通过现场观摩和先进区县介绍经验,推进各区县之间的经验交流;二是通报全市整治工作进展情况,通过互相比较,找出各自工作开展中的差距。下面,受陈宝根市长委托,我代表市政府讲几点意见:

一、认真学习典型经验

今天我们把这个会议放在长安区和户县开,就是要让大家看一看长安、户县的整治工作开展情况。我相信,通过观摩的四个村,还有沿途所看到的省道、县道、乡道、河道,以及乡镇政府所在地的环境卫生,大家应该有了一个直观感受。刚才,两个区县又介绍了他们的做法,相信大家对他们的工作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我认为他们之所以走在全市前列,归纳起来,有以下原因:

一是认识到位。这是干好工作的前提。从长安和户县的发言中,特别是张永潮县长总结的六点体会,大家能感受到,这两个区县确确实实对开展整治的必要性认识到位。因为认识到位,所以他们把这项工作摆在了党委和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长安区从去年10月份就开始部署,成立机构,拨付经费,层层落实;户县召开了5000人的动员大会。这种精神决定了他们的整治工作能够做出成绩,能够取得实效。

二是投入到位。因为有了认识,所以这两个区县虽然在全市的整个财政排名中不是最好的,但是他们在这件事情上的投入占他们整个的财力比重,应该是排在前边的。长安先后投入了2000多万元,户县尽管财力状况有限,但是也投入了近1000万元。干事情没有一定的经费保障是干不了的。

三是落实到位。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不是说钱到位了事情就能推动,这两个区县都是区县委书记或区县长亲自包村、亲自动员、亲自检查,同时,相关的职能部门,特别是各个街道办事处、乡镇积极组织实施。长安区不但配备了保洁员,进行统一培训,还给保洁员买了保险。从刚才参观来看,两个区县保洁员的三轮车、扫把、每一户的垃圾桶、村上的垃圾箱都到位了,说明他们的组织严密,工作抓得实。

四是机制健全。长安和户县把这件事情没有作为一项短期的、突击性的工作,而是作为一件重要的事情长抓不懈。不但是今年抓,对明年、后年乃至以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都提前谋划,都有机制、制度来保障。长安区和户县的经验有很多,主要的就是这四条,值得大家学习、思考和借鉴。

二、着力解决存在的问题

刚才,高社同志和钢胜同志分别对我市城中村和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情况进行了通报,各个区县的进展还不是很平衡。目前来看,主要存在以下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一些区县、开发区工作启动慢。我们这次开展的农村城中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分为两大块,一是城市管理工作向城中村延伸,二是市容环卫管理工作向农村延伸,简称“双延伸”。这是今年环境卫生管理上一个大的突破和转变,是市委、市政府的一项重要决策。市政府常务会议还就相关投入、机制作了专题研究,会上陈宝根市长也作了明确要求,什么时候压缩站要建成,什么时候人员配置要到位,政府常务会都有一个确定的指标。但有些区县行为迟缓,表现在有些地方连最基本的垃圾集中收集现在还没有进行,村边、路边、河边、田间地头原来积存的垃圾到现在还没有清理。这是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

第二个问题是部分区县、开发区的经费还没有完全到位。这是一个大问题。在这项工作开展之初,有些同志就提出,要形成长期的工作机制,经费是基础。这个建议很有道理,市委、市政府专门研究出台了两个《意见》。一个是关于把城中村纳入城市管理体系的文件,另一个是关于解决农村环境卫生问题的文件,里面都有经费投入的相关要求。市财政每年要投入4000万元,按农村人口每人每年补助10元钱,要求区县财政配套10元。不要小看这20元钱,它可以基本解决各个乡镇、各个村配备的保洁员的工资,区县、乡镇再把一些基本的设施配备一下,这项工作就可以长期坚持下去。但是现在有些区县该配套的经费,特别是有些财政状况还比较好的区县,都还没有到位。经费没有到位,人员就不可能到位,设施也就配备不到位,长效管理机制就无法建立。这是目前存在的两个突出问题。

各个区县在整治中间存在的问题,会议通报中都有反映。希望大家认真对照一下,对自己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地研究做好下一步工作。

三、扎实做好下一步工作

钢胜同志和高社同志在情况通报中,就下一步工作都提出了很好的意见,我希望大家回去以后认真地抓好落实。我强调几点:

(一)要进一步深化认识

第一,农村环境卫生是当前农村文明的软肋,是城乡二元结构明显的一个节点。改革开放以前,在农村,大家整天为吃饱肚子而努力,我们没有能力,也没有可能去解决环境问题。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对农村的扶持力度逐步加大,特别是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的吃饭问题基本解决。近年又餔,不但免征农业税,而且种田有补贴,农民生活水平极大改善;第二,农村的住房问题基本解决,个别的困难户国家还有政策;第三,农村的出行问题基本解决,县道、乡道、包括村子里面的路面都已硬化。吃饭、住房、出行问题都得到解决。现在困扰农村发展的最主要的问题就是环境卫生管理问题,我们现在抓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就是在农村践行科学发展观的一个很好的抓手和突破口。这是深化认识的关键。

第二,城乡环境面貌是一个地区工作水平、工作状态和领导班子精神面貌的直接反映。一个家庭、一个企业、一个地区,不管多有实力,如果说环境“脏、乱、差”,人们不会有好印象。同时,今天在座的有区县长,有乡镇、街道的负责同志,大家算一算,农村环境卫生牵扯到多少部门?多少项工作?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化,农村环境卫生工作是必不可少的;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城乡结合部和农村环境卫生也是重点;示范镇建设、新农村建设,都和农村环境息息相关。所以在当前抓农村工作,这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焦点和节点。反过来说,连环境卫生都抓不好,还怎么做其它工作,怎么发展经济?

第三,农村环境卫生整治也是今年市委、市政府重点抓的一项工作。我刚才讲城乡结合部和农村环境卫生的整治,市政府专门出台了两个文件,从人员、机构包括经费上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市财政每年安排4000万元的资金作为支持,说明市委、市政府对这项工作态度是明确的,就是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环境“脏、乱、差”的问题,而不是突击。前一段时间,市市容园林局和市四城联创办分别对全市247个城中村、2000多个农村行政村,逐村进行了检查。对所有的村子逐村过,也反映出市委、市政府抓好这项工作的决心。我想大家深化认识,要从这几个方面认真考虑。

(二)要抓住关键环节

不管是城中村的整治,还是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目标是什么?最简单的概括,就是“道路有人扫、垃圾有处倒”。目标很简单,但是要真正达到这样一个目标,有几个关键点,希望大家把握住。

首先,经费要到位。市级财政每年按农村人口安排的10元钱,必须到位;区县财政配套的10元钱,必须到位。这“两个”一到位,保洁员的工资就有保障,长效问题就有了基础。

其次,设施要到位。每户要有垃圾桶,村内要有垃圾箱,保洁员要有三轮车。特别是按照乡镇转运、区县处理模式,运作的区县还要买一些清运车,建一些垃圾压缩站。这些都是长效机制建立必不可少的设施。

第三,垃圾填埋场要到位。现在之所以出现“垃圾围村、垃圾围镇、垃圾围河、垃圾围路”现象,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垃圾没地方倒,或者是大家没有垃圾集中处理的意识。按照国家环保部要求,农村的垃圾要逐步实现集中处理。现在要求各区县都要建垃圾处理场,要么是焚烧厂、要么是填埋场,总之必须要有一个集中的垃圾处理场所,这是方向,也是我们工作的目标。要求各乡镇建立垃圾压缩站的目的也就是朝这个方向去努力。实事求是地讲,现阶段,部分区县的财力还达不到这个标准。所以经过反复征求大家意见,这次我们提出,达不到上述标准的,每个村必须要有一个临时的垃圾处理点、填埋点,各村可以利用废弃的砖瓦窑,利用群众盖房挖出的土壕,甚至自己挖掘一个地方,分散处理整个村的垃圾。今天也让大家专门到村子去看了垃圾集中处理的办法,很简单但管用!尽管从严格意义上讲不符合国家标准,但就目前来讲是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手段和办法,这个事情大家必须要做好。当然,高陵、长安和阎良的有些地方,他们的水平更高一些,直接压缩以后统一处理,这种办法更好。解决了“倒”的问题就不会乱倒,所以这个问题务必引起大家的重视。我说的关键环节,就是必须做到这三个要求。

(三)要加大宣传力度

进行农村环境卫生整治,老百姓肯定是拥护和支持的,宣传动员群众参与也是有基础的。我在这里要强调的是今天来的媒体在这一方面要鼓与呼,一方面正面报道,一方面对一些工作进展慢或没有进展的要曝光,特别是市级新闻媒体,从今天开始,每周最少有三次关于城中村和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的正面或者曝光的内容。对于有些区县、有些乡镇、有些村好的经验、好的做法,可以深入采访报道、正面宣传;对于一些整治工作推进不力、问题严重的要进行曝光。电视台可以更直观一些,从今天开始,电视台要每周定期对存在问题进行曝光,直接明确是属于哪个区县或开发区的哪个乡镇、哪个村。同时对今天会议通报的各个区县目前工作进展情况,媒体上也要追踪反映。总之,从现在开始,要集中一段时间,宣传“两个延伸”,宣传农村、城中村环境卫生整治。

篇6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jasonanger”为你整理了这篇关于我县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情况的视察报告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关于我县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情况的视察报告

为进一步巩固提升脱贫成果,助力乡村振兴,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指数。4月23日,县政协主席鲁晓芳带领部分县政协委员深入西岔河村、谭家河村、十亩地村、五四村、郭家坝村和龙寺村,对我县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进行了专题视察。现将视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县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推进情况

通过视察,委员们认为,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各镇办和县直相关职能部门共同发力,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促使我县农村人居环境持续向好,乡容村貌明显改观。

(一)加强领导、明确职责,建立健全工作体系。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为第一组长,县委副书记、县长为组长,县委副书记及县委常委、县政府副县长为副组长,县委办、组织部、住建局、环保局等23个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清洁行动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并先后制定印发了《佛坪县人居环境综合整治2018—2020年三年行动方案》《佛坪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清洁行动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夯实工作职责。同时各镇办及各村也分别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形成了县、镇、村三级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格局,为保障整治工作顺利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多措并举、抓点示范,充分发挥样板作用。各镇办因地制宜,因村施策,按照“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统筹推进”的原则,均选择1—2个条件相对较好的村作为整治工作推进示范村,不断创新工作举措,确保整治活动取得实效。如,袁家庄街道办成立了检查组,定期检查,发现问题立即指出,责令限期整改;西岔河镇建立了农村环境卫生月检查、月评比制度,实行流动红旗管理制度;陈家坝镇实行“门前卫生”三包制度,明确了村民的责任义务;大河坝镇、石墩河镇制定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标准,实行“红黑榜”动态管理。通过抓点示范,为全面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发挥了带动作用。

(三)加大投入、突出重点,整治工作扎实推进。一是加大环保项目建设投入力度。近两年来,县委、县政府整合力量,累计投资7278万元,新建垃圾中转站、垃圾填埋场、垃圾热解气化站等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167个,积极为各镇村配备垃圾车、垃圾箱,为各户配发垃圾桶等垃圾处理设施,垃圾基本实现了户分类、村收集、镇办转运、县处理模式。二是不断强化环境卫生管理。积极探索制定卫生保洁等制度,各村均配备了2—3名保洁员,建立了日常保洁机制,农村环境卫生管理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三是突出重点集中整治。各镇办紧盯农村集镇、移民小区、交通要道和人口集居区域,通过扎实抓好“八清一改”、切实做到“八不八保”,利用“清明”“五一”“端午”等节假日和旅游旺季,积极组织开展“村庄清洁攻坚战”“生活垃圾歼灭战”“庭院卫生保洁战”“乱贴乱画乱搭乱建清理战”等特色活动。同时,县农业农村局等职能部门通过通报曝光、建立红黑榜、下发督办单等方式,定期对全县7个镇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进行专项检查,进一步激发了各镇办、各村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积极性。通过集中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四)广泛宣传、正面引导,积极营造良好氛围。自整治工作开展以来,相关职能部门和各镇办利用电子显示屏、悬挂横幅、张贴标语、召开群众会议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开展环境卫生整治的重要意义及有关环境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引导群众主动参与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截至目前全县44个行政村累计悬挂张贴标语98条,召开群众会议53场次,通过移动公司群发短信10万余条,我县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做法和工作亮点先后被《陕西农村报》《汉中日报》省市媒体刊载,营造了良好工作氛围。

二、存在问题和不足

虽然我县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总体向好,但与新农村建设及推进乡村振兴发展的要求相比,仍然面临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资金投入不足,渠道单一。一方面,由于自然条件制约,我县农村居民居住分散,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点多面广,生活垃圾、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造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涉及范围广、所需投入大、运行成本高,且仅仅来源于财政资金的投入,难以满足各方面的需求;另一方面,镇村受制于某些客观因素的制约,引进社会资本投入农村环境整治难度较大,目前全县各村不同程度存在主导产业弱、村集体经济积累不足等问题,致使各村自筹资金整治环境卫生的能力不足。

(二)工作推进不均衡,环境整治不彻底。一是部门、镇村之间工作进展不均衡。个别部门和镇村对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重视程度不高,没有从巩固脱贫成果、提升群众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的高度去认识和站位,存在等待、观望心态,整治工作仅停留在应付性、临时性的层面。二是部分镇村农户房前屋后乱堆乱放、乱搭乱建、乱排乱倒现象仍比较严重。三是部分移民集中安置点绿化率低,质量不高,环境美化不够。

(三)协调配合不紧密,作用发挥不够充分。一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农业、环保、住建、水利、林业、旅游等多个政府职能部门,具体工作开展过程中,各职能部门协作配合不够,没有形成“一盘棋”的思想。二是缺乏有效考评奖惩机制。目前,各镇村还缺乏长效管理、监督和奖罚机制,存在时松时紧的现象。三是大部分村聘用的保洁员来自建档立卡贫困户,管理相对松散,缺少考核、监督、激励等一整套机制。

(四)宣传教育氛围不浓,群众积极性不高。由于受传统习惯和落后观念的影响,部分农村群众的公共卫生意识和环保意识差;加之宣传教育的氛围还不够浓厚,对于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意义认识不足,配合参与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意识不强,等、靠、思想严重,主体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影响了整治活动的深入开展。

三、几点建议

(一)统筹资金、拓宽渠道,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一是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整合各类相关资金投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使财政资金的引导、支撑和保障作用,得到充分显现。同时各职能部门要加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资金的争跑力度,进一步完善农村道路、垃圾处理、污水管网等基础设施,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硬件基础。二是积极探索建立多元化资金筹措机制,探索通过村企协作共建、金融资本参与等方式,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进一步拓宽投融资渠道,并积极探索政府直接购买服务的模式,委托专业公司参与环保设施管理维护工作。三是按照县委、县政府《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规划(2019-2022年)》的通知要求,探索建立垃圾污水处理农户付费制度,通过“一事一议”和以免代奖的办法,向村民适当收取垃圾污水治理费用,由村级集中管理使用。四是正确处理发展和治理的关系,充分认识农村环境改善和产业发展的相互促进作用,栽好“梧桐树”,引来“金凤凰”,通过良好的生态环境、整洁的村容村貌,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振兴发展,积极发展养老养生、休闲观光等产业,进一步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实现乡村振兴与人居环境改善的良性发展。

(二)明确重点、厘清责任,确保整治工作统筹推进。一是将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纳入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规划,重点围绕整治环境污染、完善基础建设、提升村容村貌等方面做出详细规划,并综合考虑各村地域分布、基础条件、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合理设定整治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分阶段、分层次推进。要进一步细化各镇办、各职能部门及各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任务和责任,重点围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目标任务,以“清洁村庄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扎实开展“八清一改”,做到“八不八保”,着力解决全县村庄环境脏乱差问题。二是加强环保基础设施的管理维护。制定管理制度、落实责任人,切实解决农村环保设施重建轻管的问题,确保各类环保设施正常运行,充分发挥作用。三是加快农业生产生活方式转变,提倡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分类处理,促进农业绿色循环发展,资源持续利用。四是严格按照《陕西省异地扶贫搬迁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及县委、政府要求,积极推进旧房拆除、旧宅腾退、土地复垦工作,拆除闲置破旧房屋,进一步提升村庄整体面貌。同时加强对群众集中居住点公共绿化的建设力度及农户庭院绿化美化的指导,切实改善人居环境。

篇7

今年,我镇坚持以人为本,认真贯彻党和国家一系列关于农村卫生工作的方针政策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农村卫生工作,建立健全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农村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主要情况

(一)卫生工作得到加强。

今年以来,县政府把卫生工作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我镇也加大了对公共卫生和医疗事业的投入力度,积极开展卫生有关政策法律法规和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重视卫生工作,明确分管领导,建立工作机制,强化工作落实,抓好本区域内的农村卫生及公共卫生工作。

(二)公共卫生工作扎实推进。

1、居民健康档案建立和管理。从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工作以来,搞好综合协调,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加强人员培训、强化服务意识,采取多种方式开展建档工作,使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和体检工作得以全面落实。

2、重大传染性疾病的预防控制。加强门诊登记日志和传染病报告管理,每月按时开展自查,严格执行传染病预诊分诊制度,认真做好传染病监测报告,近年来无疫情暴发流行。建立肠道专科门诊,坚持24小时疫情值班制度,无霍乱疫情发生。全年设立发热门诊,加强发热病人、“不明原因肺炎”和“流感样病例”疫情监测。广泛宣传狂犬病防治知识,对全院职工和乡村医生进行多次培训,使之掌握犬咬伤伤口的正确处理和狂犬疫苗接种等知识。

3、妇幼卫生工作。强化产科质量建设及孕产妇和儿童系统管理,大力实施各种妇幼卫生项目,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进一步巩固爱婴成果,进一步实施降消新项目工作方案,提倡住院分娩,倡行母乳喂养,对住院分娩孕产妇由工作人员全权负责,将母乳喂养的相关知识、方法遇到困难、解决办法告诉孕产妇,使他们掌握母乳喂养知识。

4、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我镇积极组织力量全面开展结核病防治、农村妇女两癌筛查、叶酸发放及相关动员和宣传工作,取得预期效果。

5、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通过几年的努力,加大合作医疗政策的宣传,农户从不理解政策到逐步理解政策,到今年年底,全镇有16873人参加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110.5%。要合作医疗中要求卫生院,一是加强参合人员的住院管理,杜绝冒名顶替,坚持每天查房制度,认真核对病人信息;二是开展诚信服务和优质服务活动,实行政务公开,报帐透明化。设置了公示栏,将每个月县内外住院获得补偿的具体情况张贴公示。向参合农民郑重承诺“出院当日即可兑现补偿”。三是严格执行合作医疗各项政策,严格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严格掌握住院特征,无挂床住院。

6、大力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活动。今年,我镇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的通知》重点改善农村环境卫生。

7、无偿献血工作成绩突出。今年,全镇完成了县下达的无偿献血人数任务。

(三)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逐步完善。

一是建立健全镇、村二级卫生服务网络。二是全力抓好医疗质量建设。开展了相关活动,提高医院的管理层次和服务水平。切实加强医疗安全教育,实行医疗质量责任追究制度,增强医务人员的责任意识和安全意识。二是卫生监督工作不断加强。认真贯彻《食品卫生法》和《职业病防治法》,抓好食品安全、卫生许可、职业卫生等专项整治,加大公共卫生综合执法力度,促进食品卫生和用药安全。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村卫生工作的氛围还不浓。社会发展以人为本,人的发展以健康为本的意识及大卫生理念还不强,未形成农村卫生工作合力。卫生法律法规政策及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还不够,广大群众卫生主体意识不强,缺乏保健康的理念和基本卫生保健知识,预防为主的思想还没有形成共识,重治疗轻预防的观念仍然没有改变。

(二)农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还不够强。一是医疗机构基础建设滞后。规划修建的综合办公楼还未动工,职工及医院办公室房紧张。二是医疗技术人员队伍建设与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不相适应。医疗卫生人才缺乏,特别是高学历和高职称人才缺少。三是医疗质量仍需提高,医疗秩序有待规范。医务人员服务意识不够强,病人外流现象不少;个体医疗单位和游医数量多,管理较难,打击非法行医难度大。四是村级卫生服务网络薄弱。

(三)公共卫生安全监管薄弱。一是食品安全隐患和药品监管问题面广、难度大,特别是农村宴席的管理。二是农村环境卫生整治任务艰巨。农村饮用水水质安全问题较为突出,饮水安全问题突出;三是垃圾处理厂和污水处理场建设进展缓慢,城镇、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运作机制缺乏,垃圾处理问题突出,排污设施没有配套。

三、建议

(一)进一步加强镇、村医疗卫生建设,提高医疗技术服务水平。一要加强医疗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县卫局要作出统筹 规划,明确发展规模。要高度重视农村医疗机构建设,科学确定建设方案,积极组织实施。二要加强医疗技术人员队伍建设。医疗机构的生存与发展,关键取决于医疗技术水平,医疗技术人才决定着医疗技术水平。因此,要加大医疗技术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建立和完善人才引进机制,改进人才引进和考录政策,合理配置人才。三要加强医疗质量建设,规范医疗秩序。镇卫生院要加强医疗能力建设,不断提高全科医术水平。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要加强医疗卫生行风建设,抓好医德医风,增强医务人员服务意识和职业自律意识。加强对个体医疗单位管理,发挥个体医疗单位方便农村群众就医的积极作用,坚决打击各类危害农民群众健康的非法行医行为,规范医疗秩序。

(二)进一步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建设,为农民健康提供基本保障。公共卫生是人民健康的源头。

篇8

一是生活垃圾增多 随着农村人口的不断增多,加上农民生活的多样化,生活垃圾产生量逐年增加,但绝大多数村、镇都未建无害化处理的垃圾填埋场。一些村镇的农民感叹:“垃圾成堆随风刮,污水遍地靠蒸发,屋内电器现代化,屋外到处脏乱差。”

二是建筑垃圾增多 现在许多农民手头有了钱,第一桩大事就是大兴土木,建房造屋,而且不少盖的是二、三层楼房。特别是近几年广泛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到处都在盖新房、修村路,造成建筑垃圾、装修废料大量增多。

三是难分解废料增多 与改革开放前相比,现在农村垃圾的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原来,多是一些可分解、可利用腐物,如今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大都变成了塑料袋、玻璃、金属、陶器、碎木、妇女儿童卫生用品等难烂、难降解物品,这也加大了治理难度。

四是禽畜粪便增多 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调整的不断深入,发展规模养殖的农户越来越多,产生的大量禽畜粪便由于缺乏科学清理途径,也成为农村重要的污染源之一。

五是工业“三废”增多 工业项目落户乡镇,加上环境治理不配套,产生的大量“三废”(废水、废气、废渣)污染了农村环境。

造成上述垃圾污染增多的主要原因,一是群众环境保护意识差;二是乡镇管理部门对农村垃圾治理力度不足;三是农村垃圾问题无专门的部门管理,缺乏垃圾转运站、填埋场、焚烧炉、污水处理等专门设施;四是缺乏对乡镇地区工业企业“三废”监管。

加强农村垃圾收集治理,整治好农村环境,既是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也是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一要发挥政府部门的主导作用 各地政府应按比例投入农村环境专项治理资金,持续加强农村环境整治,尽快建立一套农村垃圾收集处理运作体系,出台有关政策,支持镇、村建设垃圾处理和污水处理设施,逐步建立“户收集、村清运、镇处理”的垃圾收运处理模式。

二要加强对群众的宣传教育 充分利用广播、报纸、电视、宣传栏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环境卫生知识进农家”活动,大力宣传环境保护的现实意义、垃圾污染的危害性及垃圾处理的相关政策法规。引导广大农民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主动减少垃圾产生量,自觉投身村组卫生保洁工作。

篇9

【关键词】环境卫生,农村,中心村,现状调查

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都十分重视农村人居环境建设问题。2013至2016年中央1号文件连续四年提出要加强农村生态建设、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开展美丽乡村示范。为更好的掌握农村环境卫生的现状,本课题组利用2015年暑期对河北省保定地区共185个村的村干部进行调研座谈,重点了解当地市农村环境卫生状况以及制约因素。

1 保定市村庄环境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

根据185个有效调查样本显示1,被调查对象对本村的环境卫生状况总体上并不十分满意,满意率为45.67%,具体各个环节的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1.1饮水方式

有效问卷结果显示,被调查村庄的自来水管网建设覆盖比例较大,达到86.26%,自家打井的村庄占比为9.92%,其它饮水方式采用很少,如表1。

1.2道路交通

村内街道。有效问卷结果显示,村内道路硬化情况较好(占比93.79%),但部分道路需要维修。12.99%的村庄内部街道全部硬化,45.76%的村庄主干道已经硬化,35.04%的村庄内部道路硬化了但需要维修,只有6.21%的村庄内部道路没有硬化。

对外交通。有效问卷结果显示,绝大多数被调查村庄对外交通较为便利(占比72.88%),有48个村庄出行道路不方便。导致出行不便的主要问题集中在以下三点:一是出村道路破损严重,年久失修;二是位置偏远,远离主干道,缺少公交线路,通行不便;三是出村道路少、道窄,影响出行。

1.3垃圾处理情况

有效问卷结果显示,建有垃圾转运站的村庄比例为15.22%,采用垃圾池的方式储运垃圾的村庄比例为43.05%,采用垃圾箱的村庄比例为16.56%;有25.17%的村庄还没有建设相关的垃圾储运设施,如表2所示。

在建有垃圾储运设施的92个村庄中,有64个村庄聘用了专业的保洁人员,占比69.57%。有116个村庄负责人认为垃圾处理费用对村集体经济造成很大负担,占比88.55%。

在问及是否考虑由村民承担一部分垃圾处理费用时,55.12%的村干部持否定态度。主要原因在于:村民有抵触心理,不愿意缴纳和当地农户收入低,无法缴纳。

1.4村庄绿化

有效问卷结果显示,村庄绿化情况并不乐观。41.41%的村庄有绿化,且配备专人管理;有54.69%的村庄没有绿化;其它情况较少,见表3。另外,有66.13%的村庄没有建设环村林带。

1.5用电情况

有效问卷结果显示,大多数村庄居民用电情况较好,居民用电基本不停的村庄占比65.87%;停电次数较少的村庄占比32.97%;经常停电的只占1.17%。

1.6污水排放情况

被调查村庄污水排放管道建设比较滞后。超过一半(占比64.16%)的村庄没有任何排水设施,雨水和污水外排管道都没建设;只建有雨水管道的村庄占比16.67%;只建有污水管道的村庄占比5%;全部建成的村庄占比14.17%,如表5。

1.7污染情况

有效问卷结果显示,被调查村庄的主要污染来自空气污染,占比48.36%;其次是水污染和土壤污染,分别占比22.95%和14.75%,如图1。另外,生活垃圾也是村庄污染的一个重要来源。

通过进一步分析各污染形成的原因发现,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有四个方面:一是冬季取暖燃煤造成的污染;二是周边工业企业的排放,以钢铁厂和水泥厂最为明显;再有就是秸秆焚烧和周边养殖场带来的污染。

造成水污染的主要原因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是村庄周边有河道,其污染来源主要集中在上游污染企业的排放和本村生活垃圾倾倒;二是村庄周边没有河道,其污染主要集中在:村庄没有污染外排处理设施,生活污水随意排放,另外就是村庄周边畜禽养殖污水外排造成的污染。

土壤污染的主要来源集中在化肥农药的残留。

1.8村民中心建设情况

有效问卷结果显示,有60.8%被调查村庄已经建成村民娱乐健身中心;大部分村庄(77.24%)没有建立互助幸福院(养老院),22.76%的村庄在本村建有互助幸福院,邻村和镇里有的分别占比5.69%和9.76%。

只有15.57%的村庄没有建设文化活动室,36.53%的村庄虽然建了活动室但活动室太小,不能满足需要,另外有35.93%的村庄虽然建了活动室但没人使用,真正使用率很高的只占11.97%。

绝大多数村庄都建有卫生室(96.9%),但村庄卫生室设施建设和治疗效果上有待进一步提高。

2 对“美丽乡村”建设的认识

在问及“哪些要素对构成美丽乡村起重要作用”时,有30人首选“产业特色明显、产品优质安全、资源生态和谐(产业)”;有43人首选“规划布局合理、基础设施完善、自然环境和谐(环境)”;有16人首选“生活宽裕、社会保障有力、邻里亲朋和谐(生活)”;有17人首选“乡风朴实文明、地方文化鲜明、人文传统和谐(人文)”,具体情况如下图2所示。

在问及“最能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效果的条件”时,有35人选择了生态旅游,有65人选择了环境保护,有47人选择了特色产业,有46人选择的是居家环境,具体情况如下图3所示。(本题可多选,各选项之和可以超过总样本数量,下同)。

在问及“把贵村财力用于村庄面貌改善能否承受时”,绝大多数村干部持否定意见,占比97.5%。而由村民自筹部分资金用于农村面貌提升难度也很大,只有30.43%的村干部认为可行。

调查结果表明:村干部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更重视环境和谐的作用,同时村干部也认识到美丽乡村建设离不开产业的支持,缺乏产业支撑,村集体自身财力很难承担建设费用。

3 保定市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对策及建议

从上述的现状分析可以看出,保定市美丽乡村建设情况已经有了很大改善,但在某些领域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应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财政资金要分出“轻重缓急”。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如自来水管网建设、道路交通建设、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很大一部分属于公共设施范畴,从经济学的角度考虑,这些问题应该由政府负责建设和维护。

但由于我国“二元结构”的存在,政府对农村领域的公共设施投入相对较少,调研结果也表明,单纯依靠当地村集体和农户的力量很难改善村庄环境条件。因此,财政资金在支持“美丽乡村”建设时应分出“轻重缓急”,把最重要、最紧急的需求放在支持的第一位,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乡村最紧迫、最需要的领域。

美丽乡村建设要因地制宜。保定市地域特色多样,各地区的地理环境和经济条件不尽相同,很难以一种方式解决所有问题。比如山区自来水管网建设难度大,平原地区难度相对较小;经济较发达村庄的道路建设好,经济条件差的村庄其道路建设就滞后。如果在全市范围内实行一套单一标准来改善村庄环境状况可能会受到一定的阻力,这种阻力涉及地域环境、当地文化习俗、生活生产习惯等,所以建议在不同地区进行试点,试点之后推行适合当地需求的美丽乡村建设方案。

加大宣传力度。走访中,村干部和农户对目前推进的“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总体认可度非常高,为“美丽乡村”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前期基础。但在某些具体的环节认可度较低。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同时,要加大宣传力度,普及相关的专业知识,让农户认识到做这件事的好处。只有农户认可了,美丽乡村建设才能真正有效的满足农户所需所想。

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在调查过程中,村干部和基层同志反映这几年的政策推行不统一,“一会一变”。前期项目刚做到一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政策一变,后面的工作就无法持续下去,不仅造成了浪费,而且前期答应农户的条件也无法兑现,丧失了农户对政府的信任感。因此,可持续的政策是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成败的基石。只要政策能保证持续连贯,稍加时日,保定市的美丽乡村建设情况必将面貌一新。

基金项目:2015保定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编号201501019;2015年度河北省社科联民生调研课题,编号201501802;河北“三农”问题研究基地成果;河北省农业经济发展战略研究基地成果;河北省现代农业发展研究基地成果;河北农业经济协同创新中心研究成果。

篇10

关键词:湘西北 生态文明建设 研究

中图分类号:Q14 文献标识码: A

0 序言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农村生态环境却不容乐观,存在着很多问题,我们必须加快建设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步伐。一切要从问题根源入手,我国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所要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主要有一下几点:

(1)农民自身生态观念与生态建设生态保护意识薄弱

(2)农村生态环境基础设施不足和设施建设投入不够

(3)工业生产污染和农业生产污染日益突出

(4)农村环境保护资源分配不均匀

本次调查选取了常德市鼎城去石公桥镇作为调查对象,通过访谈和实地考察等形式,对石公桥镇的生态环境进行全面调查,了解到目前石公桥镇生态文明建设现状,以及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取得的成就和不足,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1 乡域的基本概况

石公桥镇距常德城区30公里,地处洞庭湖西滨,太阳山东麓,西接大龙站镇,东抵西洞庭管理区,北靠周家店镇,南临镇德桥镇。全境西北山丘起伏,中部平坦,东部低洼。全镇管辖26个行政村,4个居委会,1个渔场。土地面积约为97.6平方公里,其中旱地3958亩,水田39477亩。乡镇人口约3.8万人。

据史志记载,南宋抗金名将岳飞当年“经张公渡过柳堤至周家店,弃程而率之”。张公渡, 即石公桥,柳堤即石公桥东柳堤。桥西的“神仙观” 、桥东的“龙子岗”、桥南的“卧龙岗”、桥北的“仙人庵”与“白云阁”等名胜古迹迄今仍有遗址可寻。《杨氏族谱》一书中有记载杨氏普通公夫人朱妣之墓也是葬于此镇。

2 乡域内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成就

2.1 绿化建设方面:打造“绿色长廊”

2012年3月27日,石公桥镇召开全镇党员干部大会,号召全镇大兴植树造林之风,打造湖区樟树之乡,建设生态环保镇。石公桥镇依托冲柳垸环垸治理综合工程项目,在公路硬化的基础上,利用路边、沟边、坎边、田边、湖边等小块地形植树造林,全镇300公里樟树长廊建设完善。进一步改善土壤情况,加固路基,而且美化家园、净化空气,创造经济和生态效益。

2.2 生态建设方面:形成生态农业多样化

各种植业面积所占比例可以看出,该镇2012-2012年,主要以水田种植为主,且为棉花、柑橘、湘莲等种植业各占有一定的比列。结合表1的数据统计了解到该镇的种植业中水田的种植带来了主要的经济效益,棉花紧随其后,湘莲与柑橘也产生了不俗的经济效益。水田、棉花、柑橘等的种植,形成该镇生态农业多样化,必定会为村镇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推动村镇经济的快速发展。形成生态-经济一体化的模式,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表1 石公桥镇2010-2012年生态农业情况统计

2.3 环境卫生建设方面:改善环境、卫生、景观三方面

2012年4月,该镇开始对环境整治进行改造,指出集镇环境存在的突出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一一提出解决方案。对集镇的环境卫生进行整顿,从解决环境、卫生、美观三方面问题出发,积极改造,以下就是其整治内容:

3 乡域内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3.1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上滞后

乡域内随着近年工业生产的不断加大,工业废水污染物排放量持续增加,生活污水污染物排放量也是并驾齐驱。乡镇生活垃圾污染和生活废水污染物排放已经逐渐阻碍了乡镇生态环境的建设。到目前仅县城建成了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填埋场,而其余的乡镇并没有完善的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厂。

3.2 生态文明价值观上缺失

调研时,不难发现该乡域的马路边上、水域内都扔了许多垃圾,市场管理不够完善,整洁度不够。居民们没有意识到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缺乏一种生态文明的价值观。建设生态文明的关键是生态文明价值观的树立,人们对待自然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也是由它直接决定着。生态文明价值观还只是点燃在社会精英群体中的星星之火,而未能在广大民众中形成燎原之势。

3.3 规划管理上较薄弱

农村生态规划管理薄弱的主要原因是环境管理机构、环境立法缺位匮乏。除了政府相应的法律规章外,石公桥镇地区很少有针对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由于很多农村地区缺乏环境保护机构,基层政府方面也没有明确的分管生态环境的领导,但是农村地区的很多生产活动又和环境密切相关的,这使得整个乡域内生态环境建设工程的管理与规划十分滞后。

产生问题的原因:

(1)环境立法不够完善是农村环境问题形成的根本原因 。

(2)财政渠道的资金来源不够,导致污染治理不力。

(3)农村人口压力过大,导致了人口、环境与经济之间的恶性循环。

(4)农村聚居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管理滞后产生的生活污染。

(5)对农村环境问题宣传上的不足,导致农民环境意识淡薄。

4 解决新农村生态环境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4.1 对面源污染进行控制并坚持走生态农业发展之路。生态农业是继传统农业、石油农业之后,在我国背景条件下产生的一种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新型农业模式,它不仅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使生态系统持续正常的能流通量和物质循环强度,高效益、高产出、少污染;并且强调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综合发展,从而使我国农村、农业进入稳定、协调、持续发展的轨道。

4.2 完善法律保障体系。目前,我国仍然未颁布专门针对农村环境问题的立法法规。日益严重的农村环境问题,仅根据现有的环境立法难以解决。因此,制定出台一系列针对农村环境问题的法律法规是刻不容缓的。

4.3 政府要加大对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资金的投入。各级政府应确保环保部门行政开支有稳定来源,加大力度对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事业的支持,才能从本质上解决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4.4 控制农村人口数量,提高农村人口质量。计划生育政策要全面落实农村,如果人口得到控制,人口的总需求量减少,自然生态环境压力自然而然的也会相应减少。同时,农村的教育方面也不容忽视,在农村贯彻落实九年制义务教育以及环境意识教育、科学文化素质教育。要使农民意识到我国农村生态的不足之处,要有紧迫感,危机感和责任心。促使农村人口、经济与环境全面协调的发展。

4.5 走城镇化发展之路,对农村环境保护进行大力宣传,使农村环保意识深入人心。 必须在农村进行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充分发挥公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立足于广大公众的参与,唤醒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创造出一个人人时时注意环境保护、关心生态环境的新局面,并进一步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

【参考文献】

[1]孙杰,浅谈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价值探析[J],法治与经济(下旬刊),2013(10):112-113

[2]路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J],理论导刊,2010(9):65-66

[3]陆新元,农村环境保护与“三农“问题[J],生态环境与保护,2006(3):30-32

第一作者(通讯作者)简介:张诗倩(1995―),女(汉族),湖南常德人,湖南文理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学生,主要从事城市规划、城镇景观规划方面的学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