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推广范文

时间:2023-04-08 19:42:2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校园推广,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校园推广

篇1

关键词:电子商务;最后一百米;共同配送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9-0035-02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O2O商业模式使现实世界(线下)和虚拟世界(线上)紧密联系起来,越来越多的APP软件诞生,如美团外卖,淘宝,快车等。我们发现这些APP的共同特点就是建立了线上线下融合的运营体系,使得社会产业链形成了专业分工合作,而最大的特点就是“便利”,这也是吸引顾客最大的杀手锏。这些APP的诞生,使手机用户足不出户即可解决所有问题。在众多O2O商业模式中,阿里巴巴的O2O商业模式运行得最为成功,“双十一”721亿的销量又创高峰,在惊叹阿里巴巴业绩的同时,我们不得不承认其为我们带来了便利,也带来了“快递收货”问题,电子商务物流“最后一百米”问题是眼下物流行业急需解决的难题,同时也是制约电子商务长久发展的瓶颈。对高校而言,“高校”是快递公司的“”,如何解决“快递最后一百米”的问题,让大学生在校园内真正享受到电子商务的便利显得尤为重要,校园“小邮局”模式因此应运而生。

一、高校“小邮局”开设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一)校园小邮局建立的可行性

在当今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校园小邮局的开设成为各方的期盼,而且小邮局的开设从多方面综合考虑可行性很高。

1.小邮局的开设符合学校的要求。小邮局为大学生提供了创业的机会,符合国家的方针政策,而且学校鼓励学生创业,为创业者提供实践基地,为小邮局的开展提供了场地。小邮局的开设既为学生提供了创业实践平台,也解决了学校物流秩序规范问题,校方的支持将对小邮局的大力发展提供坚强的后盾。

2.小邮局的开设在师生圈中很受欢迎。小邮局的开设将解决师生“取件难”的困扰,为师生寄件、取件创造便利。师生的支持是小邮局运营的保障。小邮局的建立符合校园市场的需求,而且同类竞争小,盈利空间大。下面是小邮局的收入预测(包含各项支出)。

3.小邮局的建立将很好地解决物流公司末端配送的短板问题,这正是物流公司的强烈意愿。而且学校为小邮局的运营提供了大量人才资源,校园创新色彩浓厚,管理专业、物流专业等人才的加入也为小邮局的运营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校园小邮局建立的必要性

1.解决了学校物流秩序规范问题。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包裹越来越多,产生了很多接收上的不便,尤其是对高校这个小商圈来说,大学生是网购的主力军,校园快递也无疑成为了各大物流公司的关注重点,而“高校”却是快递公司的“”,随着快递件数的增多,在校方看来,校园内的快递秩序也越来越混乱。同时,对于学生来讲,由于平时课业负担也比较繁重,在取件时间上可能与快递派送员的派送时间存在冲突,导致不能及时收取快件,造成了“取件难”。而对于快递公司来说,快递员进高校收发快递也有一定难度。

2.缓和了物流公司的成本压力和人力压力。校园小邮局的建立使多方物流在校园实现了共同配送。快递公司通过一个校园小邮局来提供配送服务,将需要配送的货物送到校园小邮局,由小邮局完成货物的配送。校园小邮局的建立可以为快递公司节约人力资源,提高派送和收件的效率,从而减少了物流成本,这些成本的节约又反过来可以使公司实施更加优惠的低价政策。同时,也解决了目前“快递难进校园门”的现象。

3.弥补了校园市场需求空缺。校园小邮局的建立,首先解决了困扰学生的“取快递难”问题,真正使学生享受到了物流的方便。更为重要的是,校园小邮局的建立一方面为大学生社会实践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平台,学生通过运营小邮局,提高了实践能力、创业能力,从而有利于毕业后与社会接轨,适应社会需求;另一方面,校园小邮局的建立使学生以企业员工的角色参与运营管理,更好的将平时所学理论知识运营到实践中去,也使参与该项目的学生在实践中锻炼了思维能力、独立能力、沟通能力以及社会企业看中的团队协作能力、执行力等。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大学生校园生活也得到了丰富。由此可见,校园小邮局的建立使快递公司、校方、学生三方都能受益。

二、校园小邮局一体化模式的构建

校园小邮局,主要是采用O2O模式对快递进行管理,便于工作人员对快件物品的管理以及数据的统计,从而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通过这个平台,工作人员可以清楚地查到快件状态(快件是否被取走)、存放位置以及可以自动提醒取件人员取件等,学生也可以通过这个平台方便得知快件是否到达服务站、寄件物流信息等。快递物流服务站同时也是学生购物的平台,专一化的目标人群,旨在为大学生提供服务和便利。

小邮局运营模式有以下亮点。

1.快递查询。用户在登录页面中点击快递查询即可查询任何物流公司的快件物流信息,包含快件查询(主要是便于用户查询自己的快件是否已到服务站、查询快件的物流信息)。

2.货架设置。货架设置模块主要是能够让用户提前维护管理物品放置的位置,便于仓管人员提货。在货架设置列表中,用户可查看到货架位置信息、格子数量,以及存放至该货架的货物数量。对快件进行放置便于提高工作效率,减少顾客取件等候时间。

3.运费设置。用户可对常用物流公司的运费进行设置,便于用户在添加寄件时系统可根据已设置的运费自动显示相应的费用。在列表中,用户可查看物流公司相对应的收费说明,同时顾客也可以对寄件价格一目了然。

4.短信设置。用户可在短信规则文本框中输入短信内容,即系统自动发送快件到站提醒的短信给收件人。这样大大减少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收件人凭短信便可知道快件到达情况。

5.收件流程。工作人员在接收快件物品之后,对快件进行编号,按照编号将快件放入对应货架,扫描入库,录入系统,系统自动将取件信息发给收件人,取件人凭短信验证码,工作人员通过输入验证码,系统自动打印取件小票,凭小票迅速找到快件位置,收件人取走快递,快件状态变为“已取走”。

6.寄件流程。工作人员确认寄件物品符合寄件规定,寄件人选择物流公司,工作人员称重并计费,填写金额,学生填写快递单后,工作人员录入管理系统,当工作人员将快件交给物流公司,即表示已寄出,更改寄件快件的状态。寄出后的快件,用户可查看其物流详情。

7.付费。学生可通过此平台根据所选物流公司、寄送地点、寄送物品重量范围得出寄件费用,可选择在线支付。在方便学生的同时,也让同学对寄件价格一目了然,增加了学生与此平台的黏合度。

三、校园小邮局推广对策和建议

1.校园小邮局作为服务大学生的平台,服务不应只专注于零散快递的揽件,还应在此平台上自营学生服务超市,销售学生所需商品。学生借助这个平台可以选购自己所需商品,相比淘宝等网上平台更加方便快捷,使校园小邮局真正地做到为大学生服务,使电子商务的便利渗入校园生活,从而扩大校园小邮局在高校的影响力,增加学生对小邮局的黏合度。

2.校园小邮局在建立初期,由于资金有限,影响力不高,在学生圈中的黏合度和依赖度并不高。因此,在开展初期,小邮局可以通过折扣活动、送货上门等服务来扩大知名度,同时更应注重学生各方面的需求,做到“服务至上,便利到家”,让小邮局真正切合学生的需求,提高学生的满意度,增加小邮局这个平台的黏合度。

3.校园小邮局建立稳定后,小邮局可以增加额外服务,学生只需额外付小额费用,便可享受“送件到床”的服务。在方便学生的同时,也为部分学生提供了勤工俭学的机会,使小邮局这个平台进一步将“服务”落实到位。

4.为了能更好地在学生圈中推广,小邮局在销售渠道上应有所创新,开展“线上+线下”模式。在线下模式中仍保留传统渠道,客户可以自行到小邮局校园点进行收寄件服务;在线上模式中可以创建小邮局手机app、微信公众号这两个线上平台对小邮局进行推广,学生可以通过小邮局app或微信公众号了解物流状态和小邮局动态,与小邮局的传统渠道形成互补,从而更有效地管理客户,挖掘客户需求,推广产品和服务,利用互联网强大的传播力,提升小邮局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参考文献:

[1]刘伟.基于电子商务下的物流配送分析[J].商品储运与养护,2007,(08).

篇2

关键词:京剧;戏曲;校园戏剧;文化推广

作为中华“国粹”和古典艺术与美学传承的“活化石”,京剧艺术的保护和发展,无论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还是对戏曲艺术的振兴,都具有非凡意义。为达此目标,除专业京剧院团和文化管理部门的努力外,学校――尤其是高等院校的积极参与,无疑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就实际情况地看,目前京剧在高校的推广情况却并不很理想。究其原因,主要是我们开展此项活动时的观念滞后和视野狭窄。长期以来,在专业戏曲院校之外的普通高校的教育工作者心目中,京剧乃至整个戏曲艺术的文化推广,仅仅是大学教育的一个无关宏旨、可有可无陪衬或点缀。高校学生京剧社团或协会大多由一些有热情的师生戏迷、票友组成,其活动的开展,类似戏曲的“自乐班”或“票房”,流于自发性,至于业余性。简言之,京剧在高等院校的文化推广,明显外在于高校教育的教学体系之外。

作为中华戏曲的典范,京剧的唱、念、做、打有高度的专业性、综合性和复杂性。这无疑对京剧进校园、京剧在高校的推广构成很大障碍。在高等院校,推广京剧不可能像话剧那样简单――只要有学生社团作为阵地,活动就可以自主开展。较之于表演相对简单、便捷的话剧而言,京剧的普及教育和文化推广,不仅需要更多的经费投入和实践耐心,而且需要更多的热情关注和理论思考。眼下的当务之急,我们必须首先转换思维,把高校京剧推广视为校园戏剧的有机组成部分,内置于高等教育的教学体系之内,从校园戏剧的新视野进行必要理论审视和实践探索。惟其如此,高校京剧推广活动才能获得飞跃性发展。

校园戏剧是随着话剧由西方传入中国而出现的。中国话剧,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校园戏剧的产物。由此,在许多戏剧专业人士和教育工作者的眼中,校园戏剧几乎成了话剧的专利。就实践而言,纵观中国校园戏剧节各届参赛作品,戏曲作品可谓凤毛麟角。从理论层面说,就连校园戏剧的忠实践行者也认为,“话剧与戏曲形式上的不同特征,也决定了话剧比戏曲更能适应校园的土壤”。然而,从笔者2010年10月参加全国高校京剧演唱研讨会的经历和体验看,高校校园并不缺少戏曲爱好者,也并非没有戏曲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的土壤。只是目前高校京剧活动的开展,大多局限于票友“票戏”的传统路数,漠视了戏曲作为整体的校园戏剧的综合功能与价值。其结果,割裂了戏剧的娱乐审美和教育认知功能。重前者而轻后者,最终导致了戏曲在校园戏剧不受重视的局面。

在校园戏剧大视野的观照下,我们从大戏剧、大教育、大文化三个层面对高校京剧的文化推广活动做具体的分析,提出些许管见和建议。

在目前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公布的学科目录中,戏剧与戏曲并列合成的“戏剧戏曲学”,是艺术学门类下的一个一级学科。以此为基础,当前高等院校教学的学科建制和科研的项目管理都是将戏剧和戏曲视为两个平行并列结构。其潜台词,即认为戏曲是不同于西方话剧、舞剧、歌剧、音乐剧等戏剧样式的一种独特艺术。这种结构,表面上似乎强调了戏曲的独立地位,凸显了戏曲研究和教学的重要性,但实际上,它不仅强化了戏剧和戏曲之间的隔阂、对立,而且加重了戏曲研究和教育的故步自封。对此,学界不少专家也提出异议。南京大学董健教授、上海戏剧学院叶长海教授等人都认为,“戏曲’只是‘戏剧’的一个种类、一种样式,将其与‘戏剧’并称,不仅说明在分类上的混乱,而且意味着研究视野古今对立、中外分别的狭隘性”。为了突破这种狭隘的对立,中国传媒大学周华斌教授创造性地提出了“大戏剧”观念。他以“叙事性表演”为内核,力图把话剧、歌剧、舞剧、戏曲,甚至电视剧、广播剧等诸多艺术形式都统摄于戏剧的大旗之下。王廷信评价说:“‘大戏剧’概念所体现的包容,不仅是对多形态戏剧的包容、对戏剧新型形式的包容,更是对人的个性的包容、对艺术的自由精神的包容”。

其实,戏剧原本就是一个足够囊括多种“叙事性表演艺术”的大概念,然而周华斌教授之所以不厌其烦,还要在戏剧前再加一个“大”字,可能是出于“矫枉必须过正”的考虑。长期以来,戏剧(其实主要是以话剧小概念来僭越的戏剧大概念)和戏曲的对立不仅体现于高校教育的学科建制中,同时也渗透到专业研究的学术意识甚至潜意识里。例如,就是反对戏剧和戏曲并列平行结构的董健教授,在他编著的《戏剧艺术十五讲》一书中论及“校园戏剧”时,概念的内涵及外延,也全部指向了话剧。浙江大学桂迎教授在她的《校园戏剧》一书中,开篇第一章就把戏曲排除在戏剧之外。她认为,“戏剧是以舞台的演出形式而存在,以演员的动作和对话为主要手段,为观众当场表演故事的艺术形式”。在迄今举办的历届中国大学生戏剧节、校园戏剧节中,参赛的剧目几乎全是话剧,戏曲全然与之绝缘。

虽然在实践中大学校园不乏京剧乃至各种戏曲的戏迷、票友和戏曲社团――全国高校京剧委员会及其举办的各种活动就是有力的证明。但由于活动组织、承办者观念的陈旧和视野的狭窄,大学校园里京剧社团往往和以话剧为主的校园戏剧之间不可通约:既缺乏应有的沟通、交流,也缺少相互的补充和支持。由此形成的狭隘格局,在无意识中又加深了戏剧和戏曲的二元对立,使二者严重割裂,难以形成有效互动和借鉴提高。这无疑对京剧在高校的文化推广和艺术普及构成了不小的负面影响。

在许多人心目中,校园戏剧(其实是话剧)是文化现代性的产物,着眼于未来,“在中国‘人的现代化’进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而校园戏曲则相反,其视线似乎是投向过去,主要意义在于传承传统文化、弘扬民族艺术。相比较而言,校园话剧重点在于通过原创剧目表达年轻人的社会思考,而校园戏曲则在于通过学唱经典唱段来体味民族古典艺术和传统文化的魅力。狭隘视野和封闭戏剧观念导致的这种二元对立,使得高校京剧的推广之路越走越窄。历史地看,中国现代戏剧的发展历程中,既不乏话剧艺术追求民族风格、民族气派以及传统情韵和古典美学的实践,又不缺少戏曲艺术追求改革创新和现代性解放的努力。前一方面有《茶馆》《蔡文姬》《天下第一楼》等,后一方面则有辛亥初年陕西易俗社的“文化新秦腔”运动、当代新编京剧《曹操与杨修》《宰相刘罗锅》、新编川剧《巴山秀才》和《潘金莲》等。在戏曲革新和新编戏创作中,现代性思考和人性呼吁,鲜活地体现了戏曲在促进中国人在实现“人的现代化”方面巨大的文化潜能与艺术魅力。由此我们呼吁,京剧的文化推广一定要立足于开阔的“大戏剧”观念,把自身

纳入到校园戏剧的视野之内。不要把京剧的定位仅仅局限于继承传统和大众娱乐。而要进一步挖掘京剧和戏曲面向现代、关照现实和思考人性的潜力,同时加强京剧及戏曲和话剧的互动交流、借鉴补充。一方面,校园话剧可以大胆吸收戏曲的艺术元素、表现手段和美学特征,通过综艺性的开拓,不断丰富校园话剧的艺术形式和表现空间;另一方面,校园戏曲的推广活动也不能仅仅局限于戏曲唱段的学唱,而应把继承和创新结合起来,把学生剧社研习传统经典和专业剧团来校表演新创剧目结合起来。近年来,北京京剧院先后推出了《马前泼水》《玉簪记》《浮生六记》《昭王渡》多部“小剧场京剧”。这种新颖的戏剧形式以大学生为目标观众,借鉴西方小剧场话剧的人文精神和现代思维,在与戏曲艺术的融合、沟通中迸发出创意的火花,受到了大学生观众的广泛认同和热烈欢迎。

简言之,从“大戏剧”观念下的校园戏剧视野来观照高校京剧文化推广,我们不仅要重视纯艺术层面单向度、传承性的京剧学唱和演唱,还要重视京剧在文化精神层面和青年人之间的双向对话和思想激荡,鼓励专业剧团创意新剧目的编排创作和来校演出。通过现代精神和传统形式的巧妙融合,以类似“小剧场京剧”的新颖戏曲模式,来不断扩大京剧在大学校园里的戏迷群体。通过不断的培养,逐步在当代青年中构建一般戏迷、资深戏迷和高级票友――三级递进的金字塔结构。借助这一稳固结构,高校京剧学唱的质量、规模以及演唱水平的提高,一定会跃上一个新台阶。

当然,从“大戏剧”观念来看,中国戏曲百花园也并非京剧一枝独秀。江南塞北,东部西部,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地方戏曲丰富多彩,竞相争妍。因而全国高校也不必“一刀切”地全部学唱京剧。优美动听、各具特色的地方戏曲也可以进入高校,根据自身情况与条件,因地制宜,相机实施。如果条件允许,一所高校甚至也可以创建多个戏曲研习社,百花齐放地和话剧社等其他艺术社团互相滋养,共同繁荣。有鉴于此,中国戏曲表演学会也可以成立全国或地域性的高校越剧、高校黄梅戏、高校豫剧、高校秦腔等委员会。地方戏的百花齐放、遍布校园带来戏曲整体的繁荣,对于高校京剧的推广不仅不会构成障碍,而只能“水涨船高”地推动它向更高水准迈进。

校园戏剧是戏剧艺术和学校教育的有机结合。由于戏剧艺术高度的综合性、实践性、情感体验性和集体协作性,因而戏剧融入教育,往往能比其他教育方式或手段产生更全面、更持久、更深入的效果。周光凡指出:“校园戏剧不仅培养参与者的审美鉴赏能力,还可以使他们体验到集体创造的艰辛,感悟团队精神的可贵。通过对作品的反复打磨到最终亮相,更会使参与者神奇感受到自我价值得以实现的满足”。简言之,校园戏剧对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如果说以各类知识灌输为主体的应试教育是一种冷冰冰、硬邦邦的“硬教育”的话,那么以文化艺术熏陶为主导的人文素质教育,则是一种凸显柔性和感性的“软教育”。“知识是外在于人的工具,只有当知识渗透到灵魂和人格,才能称之为素养”。在现代化追求和现代性体验主宰当代生活中,也许只有人文素养和艺术素养才能让人摆脱工具理性和技术逻辑的束缚,回归人之所以为人的温暖、柔软的灵性与肉身。而且,在影像电子传媒控制人类传播、交往的当代大众传媒社会里,广大青年、青少年往往沉溺于虚拟直观的仿真图像和便捷互动的赛博空间不能自拔,极大地忽略、排斥着人与人之间真实的切身交往。电影、电视、网络,虽可以和文化艺术结盟,但技术工具和媒介界面却严重阻碍了社会成员之间真实的人际互动和生活交往。相比之下,戏剧艺术真切、现实的实践交往以及回归人自身柔性和感性的“软教育”功能,在当代社会就显得弥足珍贵。

从“软教育”的角度看,校园戏剧的特别意义在于,它突破了应试教育的狭小天地,拓展为一种面向全人、融会贯通的“大教育”。在此背景中,高校京剧推广活动也必须努力突破过去狭隘的视野。首先,从国民教育体系的整体性和关联性而言,高校京剧推广离不开中小学里京剧教育、普及活动的开展,反之亦然。遗憾的是,由于戏剧教育在当代中国国民艺术教育体系中的整体缺失,因而京剧在大学和中小学的推广、普及,在机制上就缺少了起码的平台。在笔者看来,眼下的当务之急,一是要尽快构建包括戏曲在内的、科学合理的国民戏剧教育体系,二是深入研究和阐发戏剧教育的“软教育”性质及其相应功能。具体地说,首先要以明确的教育法规的制约性,把戏剧课像音乐、美术课一样,也纳入到中小学的艺术课程体系和高校的艺术通识选修课目录里去。前两年教育部推行的“京剧进课堂”,虽然在具体实施办法上存在一些问题,但其总方向无疑是正确的,标志着时代的进步。从软教育角度而言,戏剧教育不该像应试教育那样,以标准化的分数来一刀切地考核学生在戏剧方面知识多少和技能高低。中小学戏剧课程开设的目的,并不在于培养戏剧编剧、导演、演员等专业艺术创作者。由此其考试完全可以取消分数制考核标准,突破课堂的狭小天地,以兴趣小组或戏剧社团为中心,在专业戏剧课老师的带领下,讲戏、说戏、排戏、看戏,让学生在戏剧排演中按自己的兴趣来选择饰演角色和工作侧重,最终在游戏体验式的生动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多方面的综合素质。

从小学到中学,戏剧艺术课程的开设,为学生了解戏剧、亲近戏剧、热爱戏剧打下了坚实基础,这无疑为大学校园戏剧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就京剧而言,由于中小学戏剧教育的缺失,学生大多数被剥夺了听京剧、看京剧、学京剧的机会。由此,要这样的学生在进入大学后,喜爱京剧、研习京剧、成立京剧学生社团,就只能是一种凭空的奢望。简言之,中小学京剧普及教学的缺失,使得高校京剧文化推广既缺乏“专业”依托,又缺乏“群众”基础。目前学生在戏曲方面产生兴趣爱好或拥有一定的才艺,几乎全部来自于他们的戏迷家长的影响和培养,一般都与学校教育关系不大。

大学的京剧推广,离不开中小学戏剧课中京剧活动开展的支撑。反之,中小学戏剧课的全面开设和教学实施,也离不开大学戏剧教育的支持。在当前高校的艺术教育体系中,编剧、导演、演员等艺术专业人才培养的机制都很健全。但在艺术师资培养方面,师范大学或相关专业艺术院校有美术教育、音乐教育、舞蹈教育等专业。唯独戏剧教育专业,却至今还是一个空白。从中国戏剧艺术和戏剧教育现实的长远发展看,“戏剧艺术教育”的专业亟待设立,专为中小学培养专业性、综合性与实践性兼备的戏剧艺术师资队伍培养势在必行。当然这里一个大前提,就是教育部必须从国民戏剧教育体系构建的宏观背景中,贯通大、中、小学的戏剧艺术教学,首先在中小学的教学大纲中增设以素养提升为宗旨的戏剧艺术课程,在中小学师资编制中增设戏剧课的教师岗位。在此“大教育”的视野中,京剧的艺术普及和文化推广就可以不仅在大学,而且在包括中、小学在内的整个国民艺术教育体系中全面铺开,实现飞跃式发展。

无论是戏曲还是教育,从根本上说,都是文化的具体表现。所谓文化,静态地看指人类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动态地看则指不同民族的生存方式、行为模式和价值系统。从关乎人类生存方式及其价值追求的大文化视野来观照校园戏剧和京剧在高校的文化推广,可以很好地避免浮躁、肤浅的功利主义倾向,从而在人本意义上实现活动价值的最大化。

著名作家、文化学者汪曾祺在谈及京剧时有一个有趣的说法。他称京剧是一种“没文化的文化”。这种观念,其实也是学界一个普遍的看法,即中国戏曲是一种偏重娱乐、没有深刻的思想的大众“俗”文化。这里,先避开戏曲身份的雅俗高低之争不论,权且承认它是一种大众的俗文化。但从作为人类生存状态、价值追求和生活方式的大视野来看,即便是俗文化,其意义也不可小觑,不容漠视。从笔者的切身经验来说,最早产生中小学应该开设戏剧课的想法,就是受电视上一则文化报道的感悟与启示。那是在外国留学生汉语大赛的才艺展示中,一位酷爱中国戏曲的留学生,扮上了孙悟空的行头、勾上了喜气的猴脸,伴着京剧的锣鼓点,把一根金箍棒舞得真如天女散花一般精彩绝伦、酣畅淋漓。当时我深受感动也深为震撼,不禁慨叹,如此充沛而光彩的生命状态,为什么不能成为中国校园里莘莘学子的常态呢?如此魅力无限的国粹精华,为什么不能直接纳入到现行艺术课程体系中去呢?

篇3

【关键词】 校园电子商务 运营模式 市场定位

一、引言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电子商务日益深入到我们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它改变了企业的经营模式和大众的消费方式,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动力。艾瑞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12.3万亿元,增长21.3%,预计未来几年将保持平稳快速增长,2018年电子商务市场规模将达到24.2万亿元。随着传统电子商务的发展,校园电子商务这一在传统电子商务中细分出来的新兴市场也将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在校园范围内电子商务的发展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其一,完善稳定的校园内部网络环境和高个人电脑拥有率,目前国内校园基本都已经建立起自己的校园网,校园网的覆盖率高且使用费低为校园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了网络保障。其二,稳定高素质的消费群体,校园电子商务面对的主要消费对象是在校师生,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资料,2014中国在校大学生有2468.1万人。大学生作为高素质人群,拥有良好的信用,勇于开拓和创新,更容易接受新事物。

在校园开展电子商务虽然有着无法比拟的优势,但是它自身同样存在着固有的弱点。首先,校园作为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与社会环境差异大,校园的商业氛围远没有社会商业氛围浓厚。其次,无规模优势,利润空间小。高校学生毕竟人数有限,就算全员参与,需求量也不会形成太大规模,商品缺乏价格优势,在校学生处于求学阶段,没有固定的收入来源,收入基本来源于父母补贴,消费依附于学生的家庭状况,导致校园电子商务盈利空间小。最后,由于国内校园电子商务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缺乏完善的理论体系和专业的校园电子商务团队也制约着校园电子商务的发展。

二、校园电子商务平台的运营

1、平台运营的模式

当前市场上出现校园电子商务模式大都是借鉴传统的电子商务模式,如B2C(Business-to-Customer)和C2C(customer to customer)模式。校园电子商务虽然是传统电子商务的一个细分市场,但是校园电子商务也有它自身的特殊所在。如果一味的把传统的电子商务模式照搬到校园电子商务市场中,那么很难取得成功。所以必须要寻求新的校园电子商务发展模式。

在校园的特殊环境下要实现校园电子商务的健康发展笔者认为我们可以在借鉴B2C和C2C模式的基础上,将B2C和C2C模式相结合打造网上店铺,引进商家,建立校园商家店铺,和校园品牌专卖店,建立二手物品交易板块,实现线上与线下二手交易平台一体化,符合O2O(Online To Offline)模式。也可反向O2O的模式(反向O2O,即线下到线上(Offine To online)主要核心是利用线下的信息展示渠道(包括二维码等)及各种线下推广活动等,将用户引导至线上,促进线下销售。)同时也可以基于易物的思想,在平台中打造一个易物板块,学生可以将闲置的资源到平台上,也可以通过平台寻找想获得的资源,在易物的模式中,物品的价值取决于需求价值而非它本身的价值,交易能否实现完全取决于易物双方的意愿。

2、市场定位

校园电子商务要想保证长久可持续发展,必须要有它的盈利方式。校园电子商务与传统的电子商务模式相比不具备规模优势,不能有效控制成本,价格竞争力弱,同时它所面对的特殊消费群体和校园内商业气息不浓,校园电子商务的市场定位就成为其能否发展壮大的关键。

校园电子商务所面对的消费群体主要以学生为主,他们的需求没有一般电子商务市场上的参与者那么个性显著,校园电子商务市场上的参与者数量稳定,且消费需求相对单一,校园电子商务的市场定位应该与学生这一群体的需求密切结合,比如网上订餐、网上超市、图书出租、二手交易、闲置资源网上易物以及与教育资源相关的衍生品市场。考研、考公务员信息、教学资源、就业与兼职信息等。

校园电子商务与一般电子商务相比在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上更加的单一,但同时它更加具有针对性,更加专业,对学生这一群体的偏好把握的更好。很好的弥补了校园市场空白同时也降低了它的经营风险并为自身的发展增添动力。

3、支付安全与支付模式

支付安全和支付模式也是传统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安全保障是电子商务的基础,传统电子商务已经很好地解决了支付安全,比如安装数字证书、投保支付安全保险、进行人机交互多重认证。

校园电子商务和传统的电子商务相比它的交易金额不可能达到像传统电子商务一样的规模,所以如果照搬传统的支付模式必然将引起支付成本的上升。然而在校园电子商务中实现在线支付它也有它的特殊优势,随着校园一卡通的推广与发展,我们在校园电子商务中可以将“一卡通”作为在线支付的载体,不再单独同银行等金融机构联系,校园一卡通管理中心专门处理与金融机构的业务,精减了业务流程,同时也最大限度的保障了支付安全。一卡通支付也可以保证用户信息的完整性,便于校园内的使用和资金的管理。

4、团队建设

校园电子商务作为一个新兴的市场,它立足于校园,服务校园。必须要有一个有能力、有激情、有经验的团队才能保证它健康的发展。

在团队建设中,高校可以发挥自身的优势,就地取材,充分利用学生的力量,这样不仅可以促进校园电子商务的发展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让计算机专业的同学参与到平台的建设和维护中,让电子商务的同学参与到平台的管理和推广中,让物流专业的同学参与到商品的配送中。同时可以聘请企业导师或者是经验丰富的老师作为指导老师,来弥补学生专业知识的不足和经验的欠缺。

5、用户习惯和信用问题

在校园商业中,校园实体店已经深入到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那么如何改变用户习惯,把学生的消费习惯从校园实体店转移到校园电子商务平台上也成为校园电子商务发展必须要解决的问题。要改变用户习惯必须要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加强线下的宣传,提高网站在学生中的影响力,也需要校方的大力支持,比如在校园网站中加入校园电子商务平台的链接。

大多数人在网购时最关心的是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大学生作为高素质群体,拥有较高的信用,在网站上实现校园实名注册和一卡通相联系也将最大限度提高信用等级。平台的管理者也要对校园电子商务平台上的信息进行监控,对商家的信用进行评级。

三、校园电子商务平台的推广

校园电子商务作为一个新兴的事物,平台的推广对它的发展也举足轻重,校园电子商务的推广可以部分借鉴传统电子商务的推广,校园电子商务面对的市场范围大多集中在学校范围内及周边,这也降低了它的推广难度。我们可以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推广方式,在校园内张贴海报和横幅。也可以做展板来提高在学生中间的知名度,同时在线上利用校园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做广告宣传。

在校园电子商务发展的这个特殊环境下,盈利空间小,如果花大量资金做推广那是不可能实现的,学校要在电子商务平台的推广中占主导地位,学校利用它自身的影响力扩大电子商务平台在学生中的影响力,同时做大做强再推广到周边其他高校,扩大影响力和业务范围。

做好校园电子商务平台自身的建设,提供优质的服务和好的产品,给顾客良好的用户体验。提高用户口碑,口口相传,同时还培养了用户的忠诚度。

四、对校园电子商务发展的建议

首先,学校要在校园电子商务平台建设中占主导地位,校园电子商务平台的建设需要耗费大量资金但是在校园这个商业氛围不浓厚的环境中,盈利空间小,如果依靠商家和第三方来提供平台显然是不现实的。校园电子商务的开展主要目的是服务师生,其发展将推动学校后勤服务水平的提升,为学校这个市场注入新的动力,所以校园电子商务的发展区别于传统的电子商务,它有一定的公益性在里面,不是单纯为了盈利,它立足于校园,服务于师生。

其次,市场定位准确,校园电子商务的市场定位应该与学生这一群体的需求密切结合,提供专门针对学生的产品与服务,并且密切关注市场动向实时更新产品与服务。

五、结语

随着电子商务市场的发展,校园电子商务这一新开辟的市场也将迎来它的发展机遇,但是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只有紧跟市场的步伐,密切关注市场动向,充分发挥它自身的优势和特点,规避经营风险。校园电子商务的发展也离不开校方和相关部门的政策支持。从校园出发,立足于校园,校园电子商务必将迎来它的春天。

(基金项目:本项目受到国家大创基金立项支持,项目编号:201410656039;项目名称:校园电子商务背景下学生会及社团等学生组织设备资源整合创新模式探讨――以双流地区为例。项目级别:国家级。项目负责人:王青怡。中央财政专项项目经费卡号:83046302。)

【参考文献】

[1] 艾瑞网:数据报告:艾瑞:2014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保持平稳快速增长[EB/OL].http:///html/20150201/

245910.shtml.2015-02-01.

[2] 方兴林:校园电子商务SWOT分析[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2(12).

[3] 方兴林:国内校园电子商务研究述评[J].聊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

[4] 张洁、赵英、余红:B2C电子商务网站用户体验评价研究[J].情报科学,2013(12).

篇4

1.使学生明确推广普通话的重要性。

2.教育学生要积极主动地坚持讲普通话。

3.希望学生能互相督促、互相鼓励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对不讲普通话的现象勇于指正。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主题。

1.我国是多民族,多语言,多方言的人口大国,语言不通,方言隔阂阻碍着社会交际,现代化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项事业也难以顺利进行.因此推广普及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如果你想与人交流,你应该说普通话;如果你想做国际人,你必须学会说普通话!

2.讲故事。

讲不好普通话很容易闹笑话,请看一下这些 笑话。例一:广西某高校新来一位口音很重的校长。一天,他走进办公室严肃地对秘书说:“我要杀一个人!”话音刚落,旁边一宁夏籍的女助手被吓得花容失色。弄了半天,原来校长“杀”(sha)“查”(cha)不分,其实是想说“我要查一个人”。. 例二: 与闹笑话相比,林先生可为普通话说不好付出了惨重代价。林先生在南宁某建筑公司工作,讲一口“粤味普通话”。201X年,林先生承接了一个企业建筑工程。企业的老总是天津人,普 通话非常“正”。结果两人上桌一谈,林先生错漏百出的普通话说得对方一愣一愣的,老听不清楚,林先生自己也急出了一身大汗。最后,对方老总“忍无可忍”,提前退席,建筑工程的事情也随之泡汤。

让学生自由发言,谈谈自己对于说好普通话有什么看法。同学们,听了这个故事,你想到了什么?

二、小小论坛。(大家举例讲讲说普通话的好处)

为了大家都能听懂对方讲什么,我们都请讲普通话。而普通话是全国通用的,故而在不久的将来,为了能与更多的人交流沟通,我们更应该学好普通话。

三 大家齐读推广普通话宣传口号:

说好普通话,方便你我他。 说普通话,从我做起。

说好普通话,朋友遍天下。 我是中国娃,爱说普通话 。

四、顺口溜朗诵。

1.四是四,十是十,十四是十四,四十是四十, 谁能说准四十,十四,四十四,谁来试一试,

谁说十四是四十,就打谁十四, 谁说四十是细席,就打谁四十 。

2.板凳宽,扁担长, 板凳比扁担宽, 扁担比板凳长, 扁担要绑在板凳上, 板凳不让扁担绑在板凳上, 扁担偏要板凳让扁担绑在板凳上。

五、小组讨论:怎样推广普通话?

六、语言美是文明礼貌的一个重要标志。

作为新世纪的中学生,我们不仅要说好普通话,还要能够正确使用礼貌用语, 比如,“请” “谢谢”“对不起”等。

七、普通话是我们的国语,作为一个中国人,连基本的国语都讲不好,又如何在现代社会中立足,又如何把普通话推广为世界通用语 言之一。

篇5

优质成果转化推广的主要条件

理论性的学报优质成果应该提出新理论、新观点,结论严谨科学,能够有效地指导实践。外部条件与环境是决定转化推广可能性的关键。学报优质成果要顺利转化推广,学报编辑工作者、优质成果作者、成果推广单位、政府相关部门等各方要主动参与、相互配合。学报编辑不仅应具有编辑专业素质,而且要积极研究与实践科研工作,了解区域经济发展、技术革新等领域的新动向,优先刊发有实际应用价值的新选题。地方高校学报在推动学报优质成果转化推广中要充分发挥平台作用,学报编辑要当好优质成果作者、成果推广单位之间的媒介,将学报与社会、作者、读者对接,深度开发学报的社会效能[3]。优质成果作者要把促进成果转化推广作为科学研究的应有之义,在学报优质成果转化推广中认真履行好指导、传播、解释等职责。推广单位的领导、政府有关部门应尊重学报优质成果作者及重视学报优质成果的转化推广,对应用学报成果取得成效的个人或部门,应给予必要的物质与精神激励。学报优质成果的直接关系人和使用者乐意接受学报优质成果,是实现优质成果最终在实践中转化推广的直接动力。学报编辑部门要完善工作职能,实现学报成果转化工作的常态化,应将学报成果转化工作纳入学报工作的“议事日程”,使编辑出版工作与成果转化工作紧密联系,互为一体,真正提高地方高校学报的应用价值。

优质成果转化的途径

地方高等院校的教师,更应充分利用高校学报这一平台,认真学习、理性思索其中反映教育认识和指导教育实践方面的优质成果,并系统地归纳、整理、提炼,在备课资料、教材编写、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课堂建设等领域中推广应用学报优质成果,使之不断地影响和改变教育教学方式、改进教育方法、革新教育理念、理清教学思路,使自己的教育活动不断焕发生机与活力,在学习与推广应用学报优质成果中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与教育效益。学报优质成果向区域经济建设第一线转化。学报优质成果在区域经济社会建设中转化并广泛应用,是地方高校学报与区域经济社会建设深度融合的重要途径。首先,地方高校的相关教师及科研人员应根据实际情况,主动地坚持以区域经济建设中的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加强对实用性、前瞻性问题的研究,并尽快将成果在地方高校学报上发表,扩大成果地交流、应用范围。其次,地方高校学报应力争多刊发选题来自区域经济建设第一线的稿件。学报编辑应尽量引导来自生产一线的作者将其成果有价值的部分提炼、整理、总结,让研究成果及时在学报上发表,通过学报的传播、读者的阅读等手段扩大成果的应用范围,使之直接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建设。再次,要实现地方高校学报优质成果转化与区域生产技术人员成长互动。当地的生产技术人员在阅读、学习地方高校学报中获得新成果、新技术,切实提高自己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学报优质成果向社会管理及创新、决策咨询等领域转化。提到成果转化与应用,人们很容易想到自然科学方面成果的转化,其实,政府的科学决策、社会管理及其创新离不开社会科学的参与。地方高校学报社会科学方面的优质成果向管理等一线转化,可提升社会管理水平、决策能力与人民的文化素养。地方高校学报的社会科学工作者和相关专业教师,要充分发挥理论优势,增强主动意识和针对意识,对实践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多视角、深层次的开发探讨,提出科学的观点、有价值且可操作的对策建议,并及时在地方高校学报发表,扩大成果的交流范围和受益面。

作者:刘康民 单位:娄底职业技术学院

篇6

【关键词】校园足球 初中体育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185-01

我国足球运动发展的时间较短,尤其在青少年群体中,足球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没有被当做体育教学的主要内容而推广起来,因此造成我国足球人才的急缺。目前,校园足球活动在国家和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得到明显的发展,而探讨学校体育教学中足球运动教学的策略,则是推广校园足球的必经之途。

1.校园足球活动推广现状

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于2009 年4 月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的通知》,并共同制定了《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实施方案》。苏州市体育局、教育局在2012年联合出台了《关于苏州市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的实施意见》,对开展苏州市校园足球活动进行了全面的部署,积极鼓励全市中小学充分利用体育课、大课间、课外体育活动时间和节假日,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校园足球活动和竞赛。活动开展以来,我校在学生足球教学和专业队伍训练方面取得了值得肯定的成绩,校队在市青少年足球比赛中获得优异的成绩,学生参与足球运动的热情也在不断提升。然而,足球活动推广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值得初中体育教师进行思考和探索。

2.本校足球推广中存在的问题

2.1教育主体对足球推广活动的认知问题

校园足球的开展主要是一种推动学生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参加体育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手段和教育方式,初中学生是足球教育中最主要的参与者,同时,学校、体育教师和足球教练、家长也是足球教育中的教育主体。目前我校足球推广活动虽然已经全面展开,然而,支持学生参与足球运动的家长仅有不到50%,很多班主任教师也认为足球运动“耽误学习”,还有一些体育教师对全面推行足球教育持否定态度,认为是在“浪费时间”,造成我校足球运动发展不均衡。

2.2 学生对足球运动的兴趣问题

中学生对足球运动的兴趣是足球推广活动中最主要的动力,然而,我校初中生中对足球感兴趣的学生并不是很多,参与校队训练的学生多是自身对足球运动感兴趣并经过各种体育测试选的,其他学生则对足球敬而远之。学生并没有将足球视为日常体育运动中的必备项目,尤其是女同学,对足球运动的兴趣更贫乏,这成为足球运动推广中的主要阻力。

2.3 足球教学中的偏差

我校足球教学本身也存在一定的偏差,校队足球训练以培养足球人才为目标,日常训练的也是为了参加比赛做准备,这使得整个校园足球活动表现出了“功利性”的一面;而对于日常体育教学,则很少有体育教师对足球运动进行系统性地教学,导致大部分学生对足球运动的知识不足,使这项运动的推广效果并不明显。

3.解决足球推广活动问题的对策

3.1 在教育过程中引入对足球活动的正面宣传

“学训矛盾”、“精英训练”的观念已成为固有思维,影响着家长、学生对参与足球运动以及学校、教练对组织足球活动的理解。让学生、家长、学校、教练员和社会各界充分认识和理解这一观念是校园足球向前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因此,我校足球运动的一系列活动应该以教育主体全面参与的形式展开,除了参与校队的学生之外,建议以学校为主体邀请学生家长、其余同学以及除足球教练之外的体育教师和其他科目的教师,都参与到足球活动中来,建立足球拉拉队、观赛亲友团等,使我校足球运动成为一种“校园文化”,使学校教师、学生家长都重视足球活动,能够深刻理解足球运动对学生身心发展的积极作用。

3.2以足球娱乐活动激发学生对足球的兴趣

青少年对足球活动的兴趣不足,主要是因为学校足球活动过分重视技巧和比赛,而忽视了足球的趣味性。因此,建议体育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多开发一些与足球活动有关的趣味性体育活动。例如,在200米接力跑中加入“足球问答”环节,参与接力跑的学生获得一个问题,然后在跑步过程中寻求“场外帮助”回答出问题,使枯燥的跑步和足球知识结合起来,提升体育运动本身的乐趣;又如,在足球的射门教学中,加入小组合作对抗活动,请学生分组在固定时间内想办法“进球”,使学生体会到足球活动中的团队精神和运动本身的“挑战性”。

3.3构建多层次的足球教育体系

为了打破校园足球活动中人才培养与日常教学之间的偏差,应该构建多层次的足球教育体系,进行多样化的足球教育。例如,根据初中三个年级学生体力不同设定足球体能练习、技巧练习和团队练习三层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性别和爱好的不同设定“足球小教练”、“足球宝贝训练”、“我是解说员”等教学内容,使各年级的男生和女生都能在足球活动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以此扩大校园足球教学的覆盖率,实现足球活动的全面推广。

本文认为,提高家长和学生对足球活动的认知,从兴趣教育入手推广足球活动并建立多层次的足球教育体系,是解决目前初中足球教育问题的根本措施,希望本文能够为校园足球活动的发展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孔斌.校园足球活动推广过程中问题的探析[D].武汉体育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2年5月:10-12.

篇7

摘 要 本文主要对新疆目前各级中学引进气排球运动的可行性进行了走访研究,通过调查,发现新疆各级中学学生开展的体育项目存在校园体育竞赛活动少、校园文化氛围较单一、形式比较单一、学生参与性受限制等特点,针对这一情况分析在新疆各级中学引进气排球运动的可行性,得出新疆目前具备开展气排球运动的条件,并且探讨出了具体的措施,希望通过开展气排球运动满足中学生的生理成长要求,和丰富校园文化建设,以及为解决中学生心理问题提供有效的途径。

关键词 气排球 新疆各级中学 学校体育

气排球起源于我国至今已有二十多年的发展历史,目前,气排球在我国的南方较盛行,在其他地区也逐步开始引进推广普及,目前新疆尤其是南疆各级中学气排球运动仍然是一片空白,气排球集聚健身性、趣味性、娱乐性等优点,如果气排球可以引进到南疆贫困四地州各级中学推广普及,它不仅会丰富南疆校园文化的建设、促进民族团结,同时还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参与锻炼增进健康并促进6人制排球运动的快速发展。

一、研究的背景、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从1984年气排球运动诞生至今,只有短短25年的时间,如今已经被中国老年人体育协会作为重点扶持和推荐的对象,最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体育局,排球协会与国家体育总局排球协会联合,在新疆多数地区基层、中小学、社区、军营、矿产企业等部门进行了,通过一带一路大走访,宣传大美新疆和大众系列排球运动,使广大新疆各族人民,得到了现实意义的重大宣传教育,特别是气排球走进校园后,在校园受到了广大师生员工们的,热烈欢迎,同时此项运动在中小学播下了种子,吸引和启发了更多的中小学生,目前气排球在新疆南疆贫困四地州开始萌芽慢慢生长。我区学校还属于气排球运动的空白地区,响应气排球运动适宜在中学推广的号召,因此学校领导都建议通过加强宣传、同时明确此项运动的健身价值以及社会价值,充分发挥中小学校的广大学生组织气排球队的带领作用,同时组织相关的气排球活动等方法,合理利用我学校现有场地条件,将此项运动成功引入学校课堂,进而更好地推动气排球运动在我区校的发展和壮大。在各级学校中普及和推广气排球运动,不仅可以推动青少年,儿童人群中的气排球运动开展,同时也贯彻了“快乐体育和终身体育” 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精神的教育思想。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气排球选项课总体情况现状及分析

在我区中小学范围中,只有个别学校属于气排球运动开展较好的学校,他们把气排球课设置成为了学生的选修课和课外体育项目,但这些学校仅仅占了所调查中学总数的很小一部分,在剩下的中小学中,均没有开设任何形式的气排球课程。

通过访谈以及调查的情况来看,在被调查的中小学里,气排球教学课的模式单一。

只是把气排球列为体育课的选修内容,教学的内容比较简单,考核的要求也比^简单。这样学时时间少,还不能站稳的情况下,气排球根本就不能推广普及。2、 (二)新疆中小学开设气排球选项课的决定因素

首先,学校领导对于在学校开设某一门课程或者开展某一项运动都具有政策上的决定权。学校领导们的认可,对于气排球运动在学校体育运动中的开展是至关重要的,只有获得政策扶持,气排球运动在各级学校中才有可能站稳脚跟,这也是今后在新疆各级学校中气排球运动获得更好发展的前提条件。

其次,体育老师作为承上启下的沟通桥梁,对上要向学校领导推荐和介绍气排球的运动,让教育局,整个社会,学校领导尽可能地了解气排球运动,以便获得他们对气排球运动在学校的推广首肯,同时对下要针对小学生们传授大量气排球运动的基本技能以及相关的理论知识,起到激发其学习动力和参与热情的作业。因此,这就不得不要求学校的体育教师,不仅要了解到气排球运动的相关理论知识,同时还要掌握一定的气排球运动技能,更重要的是同时具有在学校推广以及普及气排球运动的强烈激情、愿望和能力。

最后,学生作为气排球运动的主要参与者,在各级学校对于气排球运动的发展走势起着极其重要的决定性作用。气排球运动课程的对象主要是小学生和中学女生,学生们的态度是非常客观和纯粹的:认可的都会积极参与,并且大力推广。

(三)充分利用室内外塑胶场地和小型场馆设施

目前新疆绝大部分学校,为了提高和加强两基教育条件,教学场地器材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气排球运动总体投资不大、对场地要求也不高、作为室内排球运动的衍生项目,气排球目前可以充分的利用各级学校现有室内外200米塑胶场地,和各类小型场地,并且不必单独新建专属场地,同时适合在各个学校内广泛开展。只要合理的安排与调度,那么气排球可以和其他体育运动“和平共处”的。

三、结论与建议

总之,目前传统排球普及呈现下滑趋势的同时,如果各级中小学不积极引进和推广普及气排球,那么中小学排球运动会走向士气低落,开展下滑的情景。

建议:各级教育部门首先要从思想上,高度认识气排球的发展和推广普及前景,对学校体育师资进行有力的培训措施,通过各种渠道尽快配备好气排球场地器材条件,引进专业的人员来介绍气排球知识,加大培训力度,建立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气排球运动队,确保提高气排球项目的推广普及。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高职院校 阅读推广 长效机制 策略

高职院校图书馆是面向高职学生开展阅读推广活动的重要阵地,承担着文化传承与推广的重任,是高职学生获取知识的第二课堂。建立完善的大学生阅读推广长效机制,对于增强大学生素质培养、综合能力提高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有着重要意义。

一、高职院校学生课外阅读及利用图书馆现状

高职院校是实施高等职业教育的普通高校。招生对象是普通高中毕业生和具有与高中同等学历的学生,基本学制为三年。高等职业教育是在专科教育阶段进行的职业教育,其知识的讲授是以能用为度,实用为本。现阶段高职院校课程安排紧凑,高职学生在三年的学制中既要学量的专业理论知识,同时还要完成大量的实训与操作课程,一旦升入三年级就要面对择业或专升本考试的压力,因此用于课外阅读的时间不够充裕。另一方面,大部分高职院校学生在阅读时缺乏计划性与目的性,仅凭个人兴致选择一些娱乐性的快餐式书籍,不能进行深度性、经典性阅读。在利用图书馆方面,大部分学生具有借阅的意识,每到寒暑假开始前及新学期开学后一段时间,图书馆借还处都会呈现较以往更繁忙的景象。然而许多学生借书比较盲目,借回后阅读效果也不理想。据统计,学生在放假回家后大部分时间用于休闲娱乐及打工,只有很少一部分的时间是用来阅读学习的。这就使图书馆的作用仅仅停止在了日常的借借还还,没有发挥到其更深层次的阅读推广与指导作用。

二、高职院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各高职院校图书馆开展了形式多样的阅读推广活动。但就整体状况来看,各馆开展的阅读推广活动还存在不少问题:一是现有的阅读推广活动在形式与内容方面创新不足,相似度、重合度太高,缺乏精品,加之活动宣传力度不够,因此在大学生中引起的反响较小,激发不了他们更多的参与热情。二是阅读推广活动缺乏整体的长远规划,呈现明显的阶段性,往往以“读书月”或“读书节”的形式集中在一年中的某月或某个时间段开展,不能持续有效开展、教师参与度低、受众面窄等问题。三是高职院校图书馆往往把阅读活动的开展与否与学校、国家的政策导向联系在一起,何时开展阅读推广活动,做多大规模,花多少钱,意图达到什么效果,全听行政指令,即便是相对固定的读书月活动,也会根据上级指令力度和投入力度的变化而在规模和形式上不断变化。四是在图书馆的阅读推广服务工作实践中,普遍存在居高临下,忽视读者的阅读倾向,使得图书馆的阅读推广服务工作不够理想,对阅读推广工作缺乏足够的重视,没有专门人员负责,难以持之以恒和形成长效的阅读推广工作等。五是无阅读推广长久机制,阅读推广理论研究不足,由于对阅读推广工作认识不足,在高职院校图书馆的工作中,阅读推广始终作为辅工作,把阅读推广作为临时性工作来抓,没有建立一个长久的推广活动机制,由于重视不够,认识不足,不注意收集效果和读者的反馈信息和研究,阅读推广缺乏理念指导,容易使阅读推广变成可有可无的工作。

三、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建立阅读推广长效机制的方法和策略

1.建立有效的阅读推广服务机制

作为学校的文献信息资源中心,高校图书馆是阅读推广活动的主要力量,要开展类型多样、卓有成效的阅读推广活动,需要一定的人力、财力支持。因此,图书馆应走出去,积极联合校团委、学生处、教务处等部门以及学生会、学生社团,充分发挥全校的力量来为全校的读者服务。应多方协调,积极组织,成立以图书馆为主要部门的学校阅读推广委员会,联合学校其他部门,使每次活动能让更多的读者受益。在阅读推广委员会指导下,定期开展阅读推广活动,借助校内各院系专业资源力量,加强与系部合作,分析专业培养目标和学生职业需求,厘清相关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分析学生就业岗位及其职业素质、职业能力,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开展阅读推广活动,建立有效的阅读推广服务机制,增强阅读推广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优化馆藏资源,狠抓阅读源头

图书馆的馆藏质量直接决定着高职生的阅读内容,左右着学生是否可以进行健康阅读,唯有从源头上为学生提供优质的读物,才能为学生的优质阅读保驾护航,为图书馆的阅读推广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在目前高职院校图书馆普遍经费短缺的条件下,图书馆更应严把图书的采购关,高校图书馆首先要保证经典图书文献的品种和复本。其次,对畅销书,要针对大学生的需求特点进行甄别。再次,对于校园文学、网络文学等要择其精华加以采集。最后,对于休闲、娱乐、图文书的选择,则要慎之又慎。主动研究高职生的阅读心理、阅读需求,以便在采书中做到有的放矢; 主动与系部联系,结合学院专业动态尤其是重点专业的设置与资源需求,使馆藏文献相对科学合理; 对于鱼龙混杂的图书出版销售市场以及所谓的畅销书等,图书馆更应从学术性、思想性、专业性、艺术性、经典性等角度着眼,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确保优秀图书进入馆内。

3.优化图书馆专业队伍结构,加强团队建设,提高全员的服务意识与团队精神

目前高职院校图书馆队伍结构不合理,无论是年龄结构,男女比例,专业结构、职称结构等都与本科院校有较大的差距,主动服务意识不强。对此应有清醒的认识,改变这种状况,首先是院级领导和院人事部门要重视,在引进与调配人才中,让图书馆有发言权;其次是馆领导重视,培养图书馆服务骨干,为青年馆员提供交流学习和深造机会,搭建平等竞争的平台,给骨干和青年馆员压担子,规定相应的工作任务,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其三要给予骨干与青年馆员更多的关爱,指导他们的工作,使他们工作有干劲、事业有希望、待遇有改善。

4.建立阅读社团、读者协会等组织,架起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桥梁

独自阅读、孤立思考不再是当今大学生的阅读形式,他们更愿意在浓郁的文化氛围中互动交流自己的阅读心得、分享阅读体验,从而获得更全面丰富的知识。图书馆的阅读推广是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的形式之一,馆员要与各院系的辅导员保持密切联系,引导阅读积极分子参与读书沙龙活动,以读者为主导进行交流,让书迷们在一个轻松、惬意的环境里,畅谈读书心得体会,结识志同道合的朋友,让喜爱读书的朋友借助读书沙龙的平台,分享阅读的快乐,扩展读书群体。

5.举办文化讲座,激发学习兴趣

高职高专图书馆是大学生的第二课堂,讲座对于校园文化建设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定期邀请专家、学者举办经典系列讲座,既能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也能吸引读者开阔视野,展现哲学、历史、文学、艺术、科技、军事等多个领域的魅力;让读者通过人文讲座了解社会,对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起到促进作用;通过专业讲座了解专业领域的最新信息、科技动态,扩大知识范围,激发学习兴趣;力求真正成就“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引导学生以平衡的心态、历史的眼光和哲学的视角启迪思想,感悟人生。

6. 开展爱心图书漂流活动

开展爱心图书漂流活动能让读者共享读书乐趣, 很好地把读书和道德修养结合起来。因为漂流的图书来自他人的无偿捐赠,每一个放漂人在放漂图书,给心爱的图书以自由的时,都会给下一位阅读者带来信任感并让互不相识而志趣相投者彼此联系,这无形中增加了沟通和心灵的撞击,有助于培养人们的和谐、诚信和文明意识与举止,也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了更为融洽的氛围。分享知识,增加信任,爱心图书漂流可以为同学们提供一个以书为媒介、传播爱心、传播诚信的交流平台。

7.加强制度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阅读推广活动要作为高校图书馆的常规性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为了确保持续有效的开展阅读推广活动,高校图书馆必须建立和完善相应制度体系,将阅读推广制度化和规范化,并纳入高校图书馆年度工作安排,从制度层面保证阅读推广工作的规范性和连续性。图书馆可以进一步制定和细化各种规章制度、服务内容、工作人员岗位职责等; 图书馆的资源建设、基本服务、日常管理、教育培训等工作都是阅读推广长效机制的组成部分。

总而言之,阅读推广活动是一项长期而又复杂、对人才培养非常有意义的工作,只有通过持久的的引导和弥漫的文化氛围,给予读者以感染和熏陶,才会使读者的阅读行为得以延续和升华。我们需要采取多种方式、多种途径、全方位地开展推广工作,建立完善的阅读推广长效机制、可持续发展机制,确保活动具有发展性、创造性和实效性,才能建立阅读校园、书香校园。

参考文献

[1]袁家莉.既要授鱼,更要授渔―谈高职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3(2)

[2]殷婷婷,李继存.高职院校图书馆阅读推广研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3(3)

篇9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图书馆 阅读推广现状 信息化服务 实践活动

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校园文化传承往往通过图书馆体现出来。图书馆作为校园文化的传递使者,如何让更多的学生走进图书馆,提高自身修养,增长知识,开拓思维,谈吐得体,在未来社会工作中体现出一种职业素养、专业成效,这是图书馆员应该思考的问题。

1.高职院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的定义和目的

“阅读推广”也可以称为“阅读促进”,是在“阅读辅导”“导读”“读书指导”“读书宣传”等概念的基础上演变发展而来的。探讨阅读推广的定义关键在于人们对此的认知。随着全民阅读热潮的兴起,相关领域对“阅读推广”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不少学者对这个新概念做出了精辟的解释。归纳起来,阅读推广的定义是:组织或个人为促进人们阅读而开展的相关活动,并推而广之地延续下去,使更多的人有意愿、有条件参与到阅读文化活动中。而高职院校图书馆开展这项活动的目的在于①让越来越多的学生热爱校园文化。通过组织的活动,引领学生达成和校园文化高度契合的思想,弘扬校园文化的传承和建设。②树立科学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具有重要而深远的远意义。③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应用能力。通过阅读能带动学生在其他学科的应用技能,如与人交往的口才技能、创作能力、朗诵能力等,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④让青年一代弘扬传统的中华文化。让读者通过阅读文化古籍、历史名著,从中领略中华传统文化经过五千多年的锤炼,已成为中华民族兴国安邦、炎黄子孙安身立命的文化根本,成为支撑中华文化的精神脊梁,是推动中华民族绵延不断、生生不息的力量之源。特别是传统文化的理念对身边人、身边事所发挥的指导作用和积极影响,传达出当今社会对传统经典文化的迫切呼唤。⑤在阅读积淀中提升个人修养。梁实秋先生说过:最简便的修养方法就是读书。在如今各行各业面临巨大压力的复杂环境下,如何静下心来做好每一件事情,如何在各种工作环境中平心静气地对待每一个人,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风尚,保持个人良好的修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通过书中的一些名人名言或深刻哲理或经典故事展现给读者的宝贵财富,边读边思考边体会,从而提高个人修养和高尚情操,为学生未来踏上社会指引方向。

2.高职院校阅读推广的发展现状和举措

2.1高职院校阅读推广的发展现状。

2.1.1部分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近几年,由于高考生源下降,导致部分高职院校在招生不利的情况下,以低分招进学生。某些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很少进入图书馆甚至不清楚图书馆的作用。

2.1.2高职院校学生在n程安排上具有特殊性。由于高职院校学生强调学生技能锻炼和社会实践,在校学习时间只有2年左右,有近一年的时间去企业实训,而课时计划又必须按教学规定完成,因此课程和班级活动都安排得较满,造成新生入馆率较高,老生入馆率低下的现象。

2.1.3一些高职院校学生缺乏阅读的兴趣。阅读习惯的养成非一朝一夕,是在长期的学习生活过程中,在学校家庭的引导下逐渐形成的。一些高职院校学生阅读习惯较差,阅读能力和自我规划能力比较欠缺,导致阅读兴趣不高。

2.1.4阅读质量不高,缺乏人文社科类经典阅读。据观察,学生借阅的大多与课程考试有关的工具书,如资格考试、等级考试、求职培训类,具有较明显的目的性和功利性。一些学生热衷借阅娱乐性较强的言情、侦探、武侠类的小说及科幻类书籍,而借阅历史人文、科技、古典名著等方面的书籍比较少。

2.1.5缺乏有效的阅读推广指引。高职院校学生阅读能力有限,且存在个体差异,因此引导学生科学阅读尤显重要。一方面任课老师在课程中可以给予相应的指引,引导学生根据社会需求、自身需求选择好书。另一方面图书馆员应做好资源建设工作,尤其做好信息化资源建设。主要表现在书籍资源分类导航、新书介绍、文献导读、阅读指引等信息咨询教育工作,让学生学会使用数字图书馆,掌握检索技能,获得有效的信息资源,让学生的阅读不再局限在图书馆内,而能随时随地享受网上图书馆资源。

2.2高职院校阅读推广的传统举措。

目前各高校阅读推广方式的主题与内容各有异同,但大致可以划分为以下类别:(1)征文大赛;(2)社团文艺沙龙;(3)书评比赛;(4)世界读书日活动;(5)专家讲座;(6)摄影大赛;(7)文化艺术活动等。主要通过组织与读书相关的活动,宣展图书馆的资源与服务,倡导读书风尚,展现校园文化。但其中存在一些问题,如主题虽好,但有的内容简单,偏重于活动形式。比赛也好,文化活动也好,要在前期做好大量的准备工作,单纯突击式的活动,达不到长期阅读推广的效果。此外,推广的内容较单一,侧重于本馆纸质书刊的宣传,而对于数字化阅读的推广很少涉及。信息化时代,学生的阅读方式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阅读推广应当呈现多元立体模式,加强基于微信、微博、网站、移动数据平台的信息推广,这种数字化阅读集便利性、内容丰富性、形式生动性于一体,集图文、音频、视频于一体,立体感强,形象生动。利用这些电子媒介作为推广,对广大师生读者将具有更大的吸引力。

3.高职院校如何开展信息化服务

信息化服务是通过信息技术与高科技手段,提出或设计出一个优质阅读方案,解决生产或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或对未来有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评估、预测与防范的服务。《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着力强调提升图书馆服务能力。其中明确指出:“图书馆应不断提高文献服务水平,采用现代化技术改进服务方式,优化服务空间,注重用户体验,提高馆藏利用率和服务效率,图书馆应当积极拓展信息服务领域,提供数字信息服务,嵌入教学和科研过程,开展学科化服务,根据需求积极探索,开展新服务。”而随着科技的进步,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飞速发展,高职院校图书馆的传统服务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需要,满足广大师生的需求,应当依据《规程》的精神结合信息化技术手段,通过多种渠道传播文化、引导大众。

3.1建设好校园图书馆网站,提供广泛的信息化阅读资源。

高职院校都建有自己的图书馆网站,但怎样使版面更新颖,内容更丰富,师生点击率高,符合师生需求,值得我们思考。应在主页书刊导读版块进行图书推介、导读、书评,建立读书分享交流方式。还应当利用数据来分析,如网站访问统计、点击量,设定读者排行榜,观察师生最感兴趣的阅读方向和书籍,从而使采编工作更精准及时。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为例,其图书馆网站首页查找馆藏、电子资源、读者服务、读者指南、互动空间、教学研究、讲座培训,版面简明、内容丰富,其专栏新书掠影、好书点评、影音速递,重点推荐时下最新的一些时尚、文学、生活、健康类书籍及影音视频资料,每周及时更新约十部左右,紧跟社会前沿资讯,为学生的阅读推广提供了良好的信息资源。

3.2搭建阅读推广立体化框架,做好宣传导向工作。

可在微信公众平台云阅读板块进行好书、热门图书及杂志精选推荐;利用新浪微博图书馆推荐新书好书。图书馆员要发挥“阅读推广人”的作用加强与读者的交流,对读者进行科学引导,让其选择适合自己的书籍,满足不同读者对阅读的需求。信息交流可以图书馆官方e-mail、QQ群、读者留言、官方微博、话题论坛、官方微信等沟通渠道,如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设置的微信公众号,内容包括影音图片欣赏、读书分享、话题讨论、阅读轶事、图书馆新消息等;深圳职院图书馆官网的好书点评,都是读者之间信息交流的平台,既分享了自己阅读的感受和思考,又向他人推荐了自己读过的好书。

3.3利用校企合作,构建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体系。

高职院校图书馆由于受人员、经费、技术力量的影响,信息化建设较为滞后,因此,除加强馆内自身信息化建设外,应主动与一些知名数据出版商合作,建设好数字图书馆。主动推荐数字化资源、推荐图书和学生必读书目,为院校的教学、科研、信息化建设、网络安全和日常维护提供服务和保障,确保阅读推广活动顺利开展。

3.4开发图书信息资源,让广大师生充分参与。

利用大数据技术深度挖掘现有文献,将现有图书做好书目、提要、索引、文摘、馆藏目录、专题汇编,方便用户检索查询,制作历史或古籍、文化区专栏,可设定动态手册、指南、专题述评等栏目,便于读者用户了解最新的资讯信息。

3.5互联网+时代下提供基于移动终端的信息服务。

据统计,2016年上半年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比例比2015年有了明显提升,达到92.5%,使用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上网使用比例分别为64%、48%、31%;而网络文学用户规模更是达到了3.08亿,比去年增加了1085万,占网民总体的43%,其中手机网络文学用户规模为2.81亿,占手机网民的42.8%。这充分说明只要有良好的移动数据平台,开展阅读推广,广大师生读者可以不受时间、环境、方式的影响,使阅读无所不在,这种基于信息化的便捷服战一步扩大了群体阅读的范围。

4.我院图书馆信息化服务的阅读推广

目前通过对职业院校的数据分析调查,大部分院校图书馆都逐渐开发馆内信息资源产品服务。如用户信息查询、藏书目录检索、电子期刊、数据库等资源等,但如何利用好这些电子资源,在阅读推广中更好地开展信息化服务,值得进一步探讨交流。在此以笔者所在单位武汉民政职业学院图书馆为例谈谈今年阅读推广方面的信息化服务。

4.1实施移动基础工程建设,吸引师生免费上网。

我院从中专学校升格为高职院校不久,学校图书馆在软硬件设施的配置上比较薄弱,目前全方位不断改善。为了顺应科技发展,加强信息化数字化建设,我院图书馆是从2014年起建立起图书馆信息化服务平台,提高图书馆现代化服务质量,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经过试用调整阶段,最终由中国电信武汉分公司为我校图书馆铺设了无线Wifi网络,于2014年正式面向全校师生免费开放使用。尔后又先后与超星数图电子公司、中国知网等知名公司合作,出资启动网络资源服务,提供广大师生“超星读秀学术搜索”数据库平台、中国知网数据库、DFINDER数据发现平台、EPS数据平台和超星移动图书馆、歌德电子借阅机等,为大家学习生活带来了便利和快乐。经统计发现,有了这些信息化服务后,来阅览室、书库、自习室读书上网的师生明显增多。其中通过网络浏览自然科学、文学作品、时尚资讯、毕业论文等内容的同学居多,老师则侧重于专业领域教学科研成果查阅和研究。

4.2积极组织参与知识技能大赛,调动师生阅读兴趣。

今年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持续推进民生改善和社会建设”中明确提出:“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在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依托图书馆“读秀学术搜索”资源,由我校与省高职图协、超星公司联合组织了“读秀杯”知识搜索技能大赛。大赛经过初赛和决赛两个阶段。初赛阶段先后以院系为代表推荐学生踊跃报名参加培训,并设立了相应的奖项。初赛前三名参加了在武汉职业技术学院进行的全省高职图协主办的决赛,结果我院教师荣获个人三等奖,由经管学院和社管学院的学生组成的三人组,荣获团体优秀奖。这些活动的参与充分调动了广大师生的阅读积极性,为阅读爱好者提供了展示自己、互动交流的平台。

4.3开展校企合作,加强信息技能培训。

5月底,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和广大师生,增强我院师生对图书馆数字资源的关注和运用,图书馆与几家电子数字公司合作,特邀请中国知网、读秀搜索和蔚秀报告厅的几位专家到我院进行了专题培训。我院几百名师生参加了这一有关图书馆数字资源运用方法的培训。几位专家分别详细介绍了中国知网、读秀搜索和蔚秀报告厅的特点和使用方式,为读者用户在海量的知识及信息中快捷高效地发现和获取所需信息,帮助用户快速准确地定位目标文献,进一步强化师生运用数字化学习与研究平台起到了积极作用。

4.4校企联谊配合时事热点举办活动,促进师生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在党的生日来临之际,在全面阅读,书香社会的号召下,图书馆依托“读秀学术搜索、移动图书馆”等数字资源及平台,让老师、学生全面感受图书馆服务的全面及创新,获取更多知识与资源,提高个人素养。根据湖北省职教院校图书馆协作委员会《关于开展湖北省高职院校“超星杯”移动阅读大赛的通知》精神,我院图书馆举办了“超星杯”移动阅读大赛,并开通读秀学术搜索、移动图书馆平台。通过图书馆、各院系的宣传,要求参赛选手参加手机移动图书馆app比赛模块答题,并分别设置了个人及团体一、二、三等奖和组织奖等奖项。图书馆在前期宣传阶段联合各二级学院对学生进行了宣讲,并在校园内广泛宣传,充分调动广大师生的参与积极性,近300名学生踊跃报名并参加了相关培训。经过初赛复赛近二十天的艰苦奋战,我校在省属44所高职院校参与的比赛中脱颖而出,荣获集体三等奖,康复学院康复1402班桂程玉同学荣获全省优秀奖。这一成绩再次激励了大家继续前行。

4.5打造移动数字图书馆,让校园充满书香。

我院图书馆今年九月份与北京中文在线数字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引进“书香校园互联网数字图书馆”的数字阅读服务平台。“书香武汉民政职业学院”互联网数字图书馆包括10万余册电子图书、3万余集“有声图书”、3000余种电子期刊、100余门清华慕课资源(学生在线学习视频)等。突破校园IP限制,实现24小时无障碍无边界阅读,学生读者获得账号后就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不限于校园范围)通过任何方式(手机、脑、平板等)访问数字图书馆,最大限度地方便了读者的使用。并可为每一位师生提供一个网上个人“终身书房”。下载的图书、听书等资源可永久保留,成为人生的一笔宝贵财富。学生毕业后可保留账号,免费终身使用。提供PC电脑客户端和手机客户端,支持移动阅读,读者可以将图书、有声图书免费下载到手机上阅读、收听,使每一位师生都拥有一个随身携带的个人数字图书馆。“书香武汉民政职业学院”互联网数字图书馆提供校内新闻和组织活动、书评、书友相互交流互动、推荐图书等功能,具备“豆瓣”读书网站的大部分功能。学校可以很方便地组织全校性的读书活动,以及互动交流活动,营造和谐健康的读书文化氛围。

另外,我院图书馆已报名参加11月份在武汉职业技术学院举办的“共享全民阅读重温中国历史”阅读推广活动。以知识竞赛的方式呈现推广方案。这次活动将再次兴起校内的“阅读风”,促进学生积极创新、不断进取的精神。让精神在一次次的阅读活动中得到升华。

参考文献:

[1]韦宁.高职院校图书馆大学生阅读服务实践活动探索[J].重庆图情研究,2014(1).

[2]肖萌.高职院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实践探索[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院学报,2016(2).

篇10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模拟法庭实践教学; 推广

中图分类号: G642.0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1)08-0103-01

所谓模拟法庭(Moot court)一词,起源于美国的法学院中通常设置的moot court课程。在我国,模拟法庭亦称模拟审判或假设法庭,主要是指在法学教学活动中,在教师的指导下,由不同的学生扮演法官、检察官、当事人、律师以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等不同诉讼角色,在模拟法官的主持下,由模拟法官按照严格的法定程序在虚拟的法庭对真实或者虚拟的刑事案件、民事案件或行政案件进行模拟审判的一种实践性教学活动。[1]目前,模拟法庭已成为高职院校法律专业实践教学中的重要组中部分,是每个高职法科生必修课程之一。银川科技职业学院作为高职院校下设法学系,将模拟法庭作为法律专业学生最重要的一门实训课程列入历届高职法科生人才培养计划中。模拟法庭实践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分析案例,并从中发掘和理解法律的基本原理,巩固学生所学到的法学理论知识,启发学生将所学的法学理论知识运用到司法实践,做到法学理论同司法实践的有机结合。但仅仅将模拟法庭实践教学局限在法律专业教育教学之中,对模拟法庭实践教学来说未免大材小用了。根据模拟法庭实践教学的特点和作用,将模拟法庭实践教学向其他课程和非法律专业学生推广值得探索和研究。

一、模拟法庭实践教学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的推广探索

2005年,高职院校开始执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新方案,将原来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合并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的第五章至第八章主要涉及到公共生活中的相关法律规范;职业活动中的法律知识;社会主义法律精神、法治观念;宪法规定的基本制度、重要的实体法律制度和程序法律制度。高校开设这门课,并不是希望每位大学生都成为法律专家,而是国家要建立法治社会,每个公民,特别是大学生,要有起码的法律知识和较强的法律意识,并在实践中养成遵纪守法的习惯,增强维护法律尊严的责任感。这些内容对于大学生们增强法制观念,扩大有序的政治参与,促进自身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如何在实践中养成遵纪守法的习惯,已成为思政课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

作为模拟法庭实践教学是在仿真的状态下,通过对所选择案件的演练,使学生熟悉司法审判的实际过程,熟悉与案件相关的实体法和程序法;通过“亲身经历”参与模拟法庭活动,培养和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根据这一特点,银川科技职业学院法学系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于2010年11月开始,联合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推广模拟法庭实践教学,有效的解决了“法律基础教学内容实践难”的问题。通过开展模拟法庭实训教学,改变了原来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唱独角戏,学生被动听课的局面。在模拟法庭实践教学中,学生成为“主角”,这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由原来的“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推广模拟法庭实践教学,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法律意识、责任意识、维权意识,还对教师教学效果进行了检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模拟法庭实践教学在普法宣传活动中的推广探索

普法宣传进高校,主要是以讲座和宣传展板为主要形式。普法讲座往往由法律专业人士主讲,讲座效果与主讲人的专业素养,口头表达能力有着直接的关系。有的主讲人口头表达能力强、法律业务水平高,学生教师比较喜欢听,反之则不然。宣传展板也往往不能吸引学生,效果欠佳。从总体上来讲,传统普法宣传活动较为枯燥、乏味、呆板,而且仅仅靠讲座、说教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以实际的法律运作使学生懂得法律对于维护自身权利的重要性,以及法律对于治理国家、管理社会的重要性。运用“模拟法庭”这种学生教师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普法宣传,更有利于达到普法宣传的目的。

运用模拟法庭进行普法宣传较之其他普法宣传形式具有明显的优势,这主要是由模拟法庭的特点决定的。模拟法庭具有活动的实践性、诉讼角色的扮演性、庭审过程的表演性、法庭场景的模仿性,形式生动活泼,喜闻乐见,更容易吸引大学生和教师。而且模拟法庭活动对于高职院校学生来说不仅仅是传播基本法律知识和现代法治理念的的普法宣传活动,更是培养守法精神和法律信仰的主要手段之一。从2010年10月―2011年11月,银川科技职业学院法学系配合学院党委组宣部先后面向2010级、2011级各专业学生,组织刑事、民事模拟法庭12场,普法宣传惠及3600余人,受到全院师生的好评。通过模拟法庭活动,激发了学生更广泛的学法兴趣, 形成了学法、知法、守法的良好局面,并且模拟法庭活动还促使部分高职学生开始辅修法学本科专业。

三、将模拟法庭实践教学向学生社团延伸的探索

高校学生社团是由大学生依据兴趣爱好自愿组成,为实现成员共同意愿,按照章程自主开展活动的学生组织。[3]学生社团组织和活动的目的是活跃学校的学习空气,提高学生自己管理自己的能力,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目前,高职院校内部法律类的学生社团很少见,法律专业学生和非法律专业的“法律爱好者”没有学生社团可以活动。作为法学专业教师应当引导或者帮助有意愿的法律专业学生和“法律爱好者”组建“法学社团”,并指导“法学社团”开展模拟法庭实践活动以及其他法学研讨活动。法学专业教师指导学生社团开展模拟法庭活动是模拟法庭实践教学的延伸。

2011年9月,银川科技职业学院法学系2010级法律专业学生在法学教研室老师的引导下,开始筹建由法律专业学生为主体的,非法律专业学生参加的“银科法学社”。学生参加“银科法学社”,开展模拟法庭实践活动,不仅仅能够丰富大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和促进校园普法教育工作的开展,还可以提高社团成员的综合能力。综合能力包括:(1)在模拟法庭过程中,对案例要有分析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模拟法庭辩论,提交法律文书,有利于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3)组织模拟法庭涉及道具、服装、场地等诸多问题,需要参加模拟法庭的学生要有团队活动的组织协调能力;(4)模拟庭审过程中,应对突发事件和剖析解决疑难复杂问题能力;(5)围绕案例查找法律依据的自学能力;(6)自我管理和约束的能力;(7)创新能力。

高职院校将模拟法庭实践教学向《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普法宣传活动、学生社团进行推广,不仅有利于增强高职学生的法律意识,有效促进普法宣传目的的实现,还有利于丰富高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和综合能力的培养。银川科技职业学院通过模拟法庭实践教学推广的探索与实践,实现了“模拟法庭教学具有普法教育和丰富校园文化的功能”[4],真正发挥出了模拟法庭实践教学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申君贵.模拟法庭教科书[M].湖南:湘潭大学出版社,2007.

[2] 朱俊林.“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应如何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2011-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