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金融文化范文

时间:2024-02-18 17:57:3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传统金融文化,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传统金融文化

篇1

“互联网金融的春天已经到来了!”作为互联网金融的创业者,信和惠民投资管理(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信和)总裁夏靖如此描述行业的状况。

“改革开放30年了,金融也在改革,给老百姓带来了很多的便利,但是为老百姓提供的金融服务和金融产品不够,老百姓的金融消费需求得不到满足。”夏靖认为,这正是互联网金融的机会所在,互联网金融已经展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

互联网金融使边远贫困地区、小微企业和社会低收入人群可以获得价格合理、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务,让人人都享有平等的融资权,实现了普惠金融的价值。夏靖表示自己能站在金融创新的前沿成为普惠金融的探索者是件幸福的事。“之前对互联网金融行业没有明确的定位,整个行业都在摸索着做,这次金融改革对互联网金融做出了明确定位,包容、支持、鼓励互联网金融发展。我很幸运赶上了这样的好机遇,进入互联网金融领域。”

夏靖进入互联网金融行业的时间并不久,但他见证和感受到了整个互联网金融行业和信和的快速发展。夏靖2013年担任信和总裁,最初他对公司的整体发展进行了规划。经历短短一年半的时间,信和迅速发展成为行业的排头兵。“目前,信和的业务已覆盖了东北、华北、华东、华中、华南以及西南重点区域的全国22个省50多个城市。”夏靖表示,到今年年底,信和的产值可突破100个亿。

在见证信和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夏靖也感受到了整个行业的迅速发展所带动的从业者的浮躁。“互联网金融行业的从业者如何沉下心来踏实做事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夏靖认为,这个时候需要用中华传统文化来让员工的内心沉静下来。传统文化是我们心灵的根基,它能让我们的内心安定平静。

身为公司的负责人,夏靖主张将企业文化植根于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的优秀因子融入公司的血液,为企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精神动力。而弘扬传统文化这一理念也延伸到了信和践行企业社会责任的实践中。今年2月25日,信和在中国华夏遗产基金会举行百万捐赠仪式。谈起捐赠的初衷,夏靖说:“保护并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让中华文化的精华得以传承并融入到社会的各个方面,融通普惠百姓,是互联网金融行业本身要承担的社会责任。”

这次捐赠活动是信和企业文化理念的延伸,也是信和践行普惠金融理念,回馈社会的开端。“通过互联网金融新兴经济的发展,促进中华传统文化发扬光大,这两者之间并不矛盾,是互相促进的。”夏靖表示,信和在未来的发展中还会继续携手民间力量,弘扬民族文化。

通过传统文化的熏陶,让员工的内心真正安静下来,踏实地工作,这样的理念仅仅是为信和的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身处P2P行业创新发展的前沿,夏靖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有更深刻的思索。夏靖认为P2P企业需要踏踏实实地做好普惠金融,P2P平台要真正进入稳定发展的快车道,必须要坚持自己的行业底线,坚持完善平台的安全系统。谈到信和的发展,夏靖说:“信和准备加入行业小贷联盟和自律协会,严格遵守行业要求,减少客户风险,给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把公司的发展及时回馈社会、回馈员工。”

让每个普通人都能理财

P2P网络借贷依托互联网的创新技术,让民间资本和互联网有效结合。P2P网贷平台的普惠金融凭借从客户需求出发的服务理念,灵活、可持续的商业模式以及与互联网技术的有效结合受到了广泛青睐。

中国信息化周报:自2012年成立以来,信和迅速发展成为P2P行业的知名企业。请您谈一下公司的创业历史及发展历程?

夏靖:2012年,信和处于学习的过程。作为小微借款中介平台,信和最初创业的时候,参考了国外的一些P2P商业模式,综合国内的实际情况,业务主要包括信用风险、评估、数据分析、财富管理。信和真正发展是从2013年4月开始的,当时我加入信和,对互联网金融进行了重新理解和重新定位,制定了公司的发展计划。通过2013年的发展,我们的中介平台扩展为大金融融合平台,把原来的P2P这种个人对个人的中介平台,重新定位为金融融合平台。整合后这个平台主要做财富管理、股权投资、信用评级、公司数据分析整合,还包括国家对普惠金融倡导后我们做的小微企业、个人信用借款。

中国信息化周报:2012年,信和成立了4家公司,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夏靖:2012年我们成立了4家公司来融合理财和信贷两项业务的P2P小额信贷服务。这4家公司分别是:信和财富投资管理(北京)有限公司、信和惠民投资管理(北京)有限公司、信和汇诚信用管理(北京)有限公司和信和汇金信息咨询(北京)有限公司。同时成立4家公司,主要是为了我们能够在中国市场合规经营,更好地发展。通过成立这4家公司,一是满足我们公司平台业务发展的需要,二是规避法律上的风险,三是给投资人的资金提供安全保障,四是帮助有资金需求的人提供融资性需求服务平台。

中国信息化周报:目前信和主要为哪些人群提供服务?

夏靖:我们的P2P网贷平台针对的客户群主要是银行所忽视的“草根人群”。目前,市场上真正的、低端的草根金融服务还很少,我们把小微金融服务作为立足点,我们的P2P普惠金融就是要做小微借款,满足几万元,甚至几千元的金融需求。我们的具体服务人群主要是小企业主和创业型公司。此外,还有一些个人的消费形态,比如需要买房、买车、结婚,或者一些临时性的资金周转需求。

中国信息化周报:信和的主打产品是什么?

夏靖:我们综合考虑客户所能承担的风险以及资金利用率等因素进行产品设计,这些产品也针对不同的客户群。目前,从年化收益率5.8%到年化收益率14%的产品有七、八种,这些产品根据客户的资金和时间配比收益进行设计,时间越长收益率越高,时间越短收益率越低。信和宝是我们在全行业内独有的,2013年下半年开始推出,年化收益率是14%,远远超过信托的收益率。

中国信息化周报:信和的P2P业务经历了一年多的发展,P2P业务发挥了哪些社会作用?

夏靖:信和服务于小微行业,主要是解决了金融市场服务的一种断层,特别是在中国信用体系不健全的情况下,小微企业、个人缺少金融服务和金融产品。针对于他们的金融需求,我们通过P2P平台提供“透明、公开、直接、安全”的专业服务。信和的产品主要针对金融市场理财端的老百姓,针对他们的小微款我们可以提供平台,满足他们的理财需求。

中国信息化周报:您认为P2P模式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具有哪些作用?

夏靖:国内P2P网贷公司的主要服务人群是有小额资金需求的高成长型人群,包括小微企业主、兼职创业的工薪阶层以及农村的贫困农户、大学生等不能被传统金融服务所覆盖的群体。P2P模式更好地帮助这些人群建立信用和筹措资金。从互联网金融角度讲,这些小微企业包括在起步阶段的创业群体,他们缺少的就是几万元钱,但这些资金传统金融行业服务覆盖不到。我们开展信用借款,你有好的项目,好的工作经历,诚信度高,我们可以通过信用调查评估给你提供金融服务。

风控是最大的立足点

P2P公司风险管理的实力直接决定网贷平台的成败。运营过程中确保健康发展、避免骗贷、降低坏账率、保护投资者的资金安全,加强风险控制和管理尤为重要。

中国信息化周报:对于P2P公司而言,风控是重要的问题,信和在风险控制和信用审核机制方面有哪些做法?

夏靖:信和的最大立足点就是风控。对于风险,并不是任何单独的环节可以防范的,从产品设计,到审核,再到借款后管理,三者有机结合,才能把风控做到位。信和的风控在这个行业是最严的,我们的主要做法是:第一,信用筛选。通过信用调查为小微人群提供服务,我们的线下信用调查很细致。第二,透明。我们也要求我们所提供服务的人群做到透明,把真实的情况反映给我们,通过我们专业的评估分析提供服务。第三,为了保证投资人的资金安全,我们做风险分散。第四,我们的P2P模式门槛低。我们的融资成本不高,对投资方的投资回报比市场上的理财产品高。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金融中介平台为需要钱的人提供服务。

中国信息化周报:目前,信和的坏账率和逾期率控制在怎样的水平?

夏靖:在行业内,信和的风险和逾期是最低的。行业的逾期率4%到6%是正常的,我们的逾期率2013年全年是0.9%,超过90天以上等同于坏账率,所以我们的坏账率才0.07%。我们为理财客户的资金安全做了很多保障,因为只有坏账和逾期率低,理财客户的资金才更安全。

中国信息化周报:信和通过哪些手段锁定逾期和坏账?

夏靖:我们每放一笔款都有2%到4%的风险补备金。我们公司一年期放款的风险补备是2%,一年半期放款的风险补备是3%,两年期放款的风险补备是4%,这远远大于公司所产生的坏账和逾期。另外,我们对于借款客户的线下信用调查非常严格。从国内的实际情况看,中国老百姓的信用信息来源点非常少,目前还有很多人在银行没贷过款,很多人没有信用卡,因此在人民银行的征信系统体现不到他们的信用。结合中国的实际,我们的放款做到百分之百的线下实地考察,深入借款人的家庭和单位,包括通过电话了解借款人的朋友和同事。我们也有一套自己的审核标准和打分体系,根据客户的打分值,我们为他们提供不同的信用借款额度,包括时间我们都有要求。

这也是目前我们的风控在全行业做得最好的原因,我们的风控水平、坏账和逾期比银行做得还好。

中国信息化周报:您认为P2P公司在构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方面应该有哪些理念和做法?

夏靖:根据公司的数据分析,我们感觉中国的老百姓是讲信誉、讲诚信的。但是从国内的实际情况看,国内的信用体系还不健全,与国外比仍有差距,因此需要通过P2P从业公司努力实践。首先要积攒老百姓的消费心理、消费习惯,帮助他们规范自己的消费行为,帮助他们建立信用。同时,P2P公司在发展过程中也应该建立大数据数据库,通过各种客户的行为习惯包括还款习惯,可以针对国情建立信用数据模型。现在信和与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和上海资讯都有接口,我们把数据定期传给他们。如果我们整个行业的所有数据都传给他们,我们慢慢地便会形成中国老百姓的信用大数据。中国现在在这方面做得不足,这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来慢慢搜集数据,慢慢规范老百姓的信用。

中国信息化周报:目前,在信用管理、风险控制方面,信和是否应用了大数据技术?您认为大数据在互联网金融中有怎样的作用?

夏靖:目前,很多公司都在用大数据技术,但每个公司所抓的数据点和出发方向不一样。我们不要人云亦云,还是要立足P2P小微的特点来抓取我们的数据,通过我们的数据指引公司的发展。信和也在跟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来推进P2P业务的发展,我们在应用大数据技术,包括数据安全、云存储服务。

大数据的作用:第一是帮助企业管控风险;第二是让企业找到未来的发展方向;第三是为产品的多样性提供很好的帮助;第四是提供快捷的手段。

中国信息化周报:目前,信和的信息系统建设情况如何?

夏靖:信和在2013年快速发展,主要是因为从2012年筹建开始我们就开发了公司的信息系统。2013年5月2日,系统正式测试上线。2014年,我们开始对公司的IT系统进行升级,对系统的投入非常大。2014年,我们将以信息技术为引擎引领公司发展,在行业内信和对信息系统建设的投入非常大。

将传统文化融入互联网金融

“信和是一个金融融合大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有产品,更重要的是这个平台由人组成,而每个人需要回归到中国传统文化中。”夏靖认为,通过感受几千年的文明,可以找寻到内心沉下来的方法和途径。

中国信息化周报:作为普惠金融服务,信和与传统银行比较有哪些差异和创新点?

夏靖:我觉得创新并不是改变过去,在原来的基础上提高就是创新。P2P这种模式在中国原来没有,这个行业就是创新。另外,通过互联网技术我们做到公开,公开就是把以前个人对个人的民间借款包括个人给企业的民间借款阳光化。第三是P2P通过互联网技术做到金融服务无区域化。打破区域限制做服务也是创新。第四是P2P行业的发展促进传统银行业开始做信用贷款。互联网金融创新促进传统银行进行金融体制改革和金融服务创新,继而更好地关注需要服务的小微人群。

中国信息化周报:与国内已有的模式比较,信和有哪些创新模式?

夏靖:发展到今天,信和始终创新、始终在加速。和国内的其他公司比,我们的创新模式就是把我们的平台扩展为金融大融合交易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有传统的P2P、债权理财产品,包括公司的投资资管计划。

中国信息化周报:您认为创新对P2P公司具有怎样的作用?

夏靖:一是满足市场的需求,只有创新才会保持企业的生命力。二是创新也能让整个P2P行业走得更远,为了行业的发展大家都在摸索。三是能更好的满足客户需求。四是有利于行业从业者的职业能力提升和职业发展。

中国信息化周报:您主张把传统文化融入企业文化,作为一个刚刚发展的企业为什么这样重视文化建设,您认为传统文化对信和的发展能发挥怎样的作用?

夏靖:作为快速成长的创新金融企业,通过文化的宣导,能够让我们每个员工包括管理层把浮躁的心平静下来,踏踏实实做好企业的事、做好行业的事,服务好客户。

通过文化宣导有两条主线――经济发展的主线和中国文化的主线。这两条线并行,让员工在工作之余学到新知识,在收入增长的同时精神也有所提升,对公司的下一步发展有更好的帮助。文化建设能发挥稳定剂作用。现在员工大多数是80后和90后,他们关注外来的东西更多,往往忽视了传统文化。我觉得外来的东西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捷性,但是我们还是要立足于五千年的传统文化,它能让我们沉下心来思考,第一是思考如何让传统文化更好的延续,第二是思考如何促进我们社会更好的发展。

中国信息化周报:信和成立的时间仅有两年,作为扎根于草根的金融创新模式,我们在发展的同时想到了及时回馈社会。而在肩负社会责任的时候,信和为什么要选择弘扬传统文化?

夏靖:通过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和新兴经济的发展促进中华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并走向世界,这是互相促进的,并不矛盾。改革开放以来传统文化丢失的太多了,而新兴的东西也还要有根,这就需要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需要人去传承。这些要靠人去体会和学习,参与的人越多对我们文化的保护就越好。

记者手记

篇2

关键词:茶文化背景;现代金融人才培养;高校金融教育;创新

茶文化背景下的现代金融人才培养与高校金融教学改革工作,需要遵循以下的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观点,进而才能达到茶文化与人才培养工作有机结合发展的目标。比如尊重客观规律、追求中庸和谐美等,还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落实茶文化在金融人才培养中的应用工作目标。

1茶文化视角下现代金融人才培养与高校金融教育改革理念

第一,坚持尊重客观规律的发展理念。茶叶在生长与发展的过程中,不仅遵循着自然环境和气候变化的规律,还从种植到成熟的过程中,根据自身客观环境变化的应对能力,提升良好的发展效果。人们在饮茶期间也会感受到茶叶本身的脱俗和清香。在茶文化背景下,我国现代金融人才培养和金融教育的改革工作,必须结合茶文化思想中论证客观规律的理论,提升人才培养和教育的发展效果。目前,许多学派的得道高人和文人墨客都非常喜欢和喜爱茶文化。现代金融培养工作和教育改革工作,可以充分挖掘茶文化中的内涵和思想,加大茶文化的应用和借鉴力度。从而才能以遵守客观规律为前提,将现代金融人才培养和金融教育的改革工作落实。人才培养工作和高校金融教育改革工作中,还要以客观存在的事实现象为根据,结合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和特点,加大教学设计的创新和改革工作力度,这样也能推动教学改革工作的合理开展。另外,一些学校为了提升现代金融人才培养和高校教育工作改革发展水平,没有加入事实依据的茶文化思想和遵守客观规律的发展理念,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不仅会降低现代金融人才培养的质量,也违背客观规律的做法,影响人才培养和教育改革工作的与时俱进发展。第二,追求中庸的和谐美理念。中庸理念是唯心主义哲学思想观的一种,强调在为人处事和看待事物的过程中,要具有折中、不偏不倚的态度。茶文化中,包含丰富多样的思想内涵和中庸之道以及茶道精神。在高校金融教育改革和金融人才的培养中,需要结合茶文化中的中庸思想,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茶文化中的中庸理论强调,现代人才培养工作和金融教育改革工作,无论何时都要保持一种和平的心境,还要培养学生一种处事不惊的态度,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当然在学生行为能力培养方面也需要坚持适度的原则,进而才能推动自身的全面发展。现代金融人才培养工作和金融教育改革工作在发展中,其教学目的应该是纯粹的,其主要目的是为了传授知识、授业解惑,而不是其他功利原因。同时,所选择的教学内容不必刻意追求面面俱到,只要做好相关理论得深入挖掘和分析工作即可,过多的进行探究导致时间浪费的情况发生。同时,学生的理解能力是有限的,金融教学工作要与学生实际生活和学习理念之间有机结合,从学生的本性出发,理解和尊重学生的个性思维方式,充分发挥量力而行的教学作用和价值。

2茶文化视角下现代金融人才培养与高校金融教育改革现状

2.1教学资源单一

任何一种学科都不可能单独存在,一些学科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之间存在一定关联。在高校金融教育改革工作中需要加强金融与文化之间的有机结合,其中的文化还涉及到很多历史知识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因此,现代金融人才培养和金融教育改革工作需要充分挖掘经济行为背后的文化和思想道德理念。目前还存在金融人才培养和金融教育改革工作资源单一的情况。许多高校的金融课程教学将金融当作一门纯经济类学科,过于注重经济相关知识的讲解,未能结合拓展知识的发展理念,让金融课程教学与其他文化和知识之间有机融合。这种单一的教学内容还会导致学生对于金融学习的兴趣降低,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学资源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会给教学质量带来影响,所以还需要加强对课程教学资源的完善,提升其教学工作效果。

2.2教学方式落后

现代金融人才培养中还存在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其教育方式相对落后,部分学校为了追求教学的高质量,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和实践技能的培养,忽略对学生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和讲解。同时还存在学生缺乏对茶文化学习认知和理解的情况。教师没有结合多元化的教育方式、现代化教育理念,加强茶文化与现代金融人才培养和金融教育改革工作之间的有效融合,进而使很多学生在金融语言学习方面存在文化障碍的难题,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传统单一和落后的教育模式,还很难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缺乏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和实践的机会,从而导致学生学来的理论很容易被忘记,降低金融教学的发展水平和人才培养效果。

2.3教学目标模糊

茶文化背景下,现代金融人才培养和课程教学改革工作,还存在目标模糊的情况。所树立的课程教学目标,还是以培养学生的金融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为主,缺乏对学生文化意识和综合素养的培育,进而使高校现代金融人才培养工作不能更好满足社会对于综合性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如果缺乏针对学生文化意识、文化能力培养的教学目标,也会导致课程教学工作效果不理想,影响学生对茶文化或者优秀传统文化的正确了解。

3茶文化视角下现代金融人才培养与高校金融教育改革策略

3.1优化教育教学资源

茶文化中,不仅包含丰富的理论知识和教育内涵,还能增强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正确认知和了解。在茶文化背景下,现代金融人才培养和金融教育教学改革工作,需要优化教育教学的资源,结合茶文化中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加强金融教育与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哲学之间的有效结合,提升学生的文化学习能力和文化素养。金融课程教学也是一门与文化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在现代金融人才培养中,可以通过理论知识联系实践的方式,充分挖掘金融教育背后的文化内涵、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采用加大茶文化宣传力度,提升学生对茶文化正确认知和理解等形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优化教育教学资源中,现代金融人才培养工作还需要充分挖掘茶历史文化、茶道精神、茶理论内涵等,加强高校与茶文化发展机构之间的合作,从而给予学生更多了解和学习茶文化的机会,增加学生对于茶文化的认知和理解能力。

3.2创新金融教育方式

在茶叶和茶树的种植与栽培中,不仅尊重自然规律和客观条件,还强调茶文化的发展工作要和谐、统一。目前茶文化背景下,现代金融人才培养和金融教育改革工作可以结合茶叶、茶树以及茶文化尊重自然条件和客观条件的原则,坚持尊重和遵循客观规律的发展启示,提升人才培养效果和教育的质量。在传统的金融教学当中,通常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向学生灌输相关知识,这种教学方式抑制了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和学习兴趣。并且这种教学方式也与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相违背。为增加学生对于金融知识的学习兴趣,教师需要尊重学生学习的客观规律,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创新金融教育方式,强化教育效果。现代金融人才培养还要结合学生记忆规律,具有针对性地向学生传递教育内容,这样才能让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师也可以结合学生学习的客观规律展开教学,比如很多学生都喜欢通过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方式进行学习,教师就可以利用这些现代化的教学方式,向学生展示和金融相关的教学短视频、图片等,增加学生对于知识的感官认知和理解,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和水平的发展。

篇3

8月29日,证监会再次更新IPO待上会企业名单,江苏省广电有线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江苏有线)、幸福蓝海影视文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幸福蓝海)依然在排队大名单之中。翻阅资料显示,江苏高投对上述两家均有投资。

时至今日,江苏高投在文化产业已投项目包括江苏有线、幸福蓝海、时代传媒、好享购物、中文在线、CC视频、书香酒店、常州恐龙园等20多个项目。

产业链排兵布阵

“江苏高投紧紧围绕文化产业发展的三大趋势展开投资布局。”江苏高科技投资集团总裁张伟在接受《融资中国》记者采访时表示。

张伟所讲的三大趋势,包含了传统文化事业单位产业化改造,或者说传统文化事业的转型、传统文化产业和新技术相融合所形成的新文化业态,以及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传统文化产品消费升级。

他表示,政府大力推动文化产业体制改革,催生了国有文化传媒企业的投资机会。其中事改企、制播分离、采编与发行分离,其实质就是将事业单位或政府体制内的数量达上万亿的国有文化产业核心资产推入市场并成为市场竞争主体。目前国有传统文化传媒行业已经由增量增长发展到了存量整合的阶段,国内市场继续扩大的空间有限,行业内的并购整合与向区域外发展成为主题,二者都需要大量资金的支持,而上市融资是实现业内并购和区域发展的重要手段。

以江苏省为例,国有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作为文化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大力培育自主经营的文化市场主体,按照“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壮大实力”的要求,充分发挥市场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鼓励有条件的文化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联合重组,支持企业上市融资,实现低成本扩张,做大做强文化企业,以骨干企业的发展推动文化产业的壮大。

“出于竞争的压力和自身发展的需要,兼并、重组、融资、上市必将成为今后一段时间里的工作重点。”张伟认为这为投资基金创造了第一个机会。

第二个机会则是,新技术推动下,以民营资本为主导的数字传媒等新兴文化产业开始萌芽和兴起,其中越来越多的新兴文化产业已经找到盈利模式并具有一定的市场规模,可以说机会无限,其未来发展具有一定的想象空间。

此外,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传统文化产品消费升级,如旅游、演艺、电影等,促发了文化产业日益繁荣,也即带来新的市场空间。

江苏高投正是围绕文化产业发展趋势展开投资布局。

“一是传统传媒企业改制,这类项目是文化基金过去三年的主要投资方向,由于较好地抓住了时机,取得了显著成效,未来机会则较少了;二是抓住传统文化产品消费升级的机会布局新模式企业;三是IT、通信、互联网等新技术推动下新兴文化产业的萌芽与发展,这是文化基金未来投资工作的重点,也是基金打造品牌和影响力的根本所在。”张伟向《融资中国》记者介绍。

时至今日,江苏高投在以上三个方向均有布局,已投项目包括江苏有线、幸福蓝海、时代传媒、好享购物、中文在线、CC视频、书香酒店、常州恐龙园等20多个项目。这些项目中,既有传统转型企业、完全新型企业,也有将创新嫁接到传统业态上的企业。

“文化产品属于消费类产品,我们更青睐用户规模较大、商业模式较清晰、品牌影响力较大的文化企业。”张伟说。

文化金融最活跃要素

“在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中,VC/PE是最核心、最活跃的要素。”在阐述目前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建设时,张伟向《融资中国》记者表示。

张伟认为,“产业为本,金融为器,金融不能游离于产业之外,投资机构应当为产业与金融的对接充当桥梁和纽带。”创业投资区别于其他资金的本质是携带了人力资本,合格的机构必须能够依托专业能力为企业发展的各个阶段提供针对性、贴近式增值服务。反之,投资机构如果不根植于产业发展之中,那么将彻底失去生存的土壤。

从江苏高投近几来的投资实践看,文化企业很多是无形的、轻资产的、以知识产权为主的企业,和传统金融体系支持的多是有形的、固定资产类型的企业有很大不同,很多时候没有什么实物可供担保,估值和处置时不好操作,客观给推进文化金融工作带来困难。但VC和PE这类金融工具,可以把文化创业企业中的各种资源――资本、人才、技术、机制、管理等要素有机地整合起来,通过提供贴近式增值服务,让创业企业快速实现产业化和规模化,进而促进产业的发展壮大。这一独特的作用是信贷、保险、担保、信托、租赁等金融支持手段和各种形式的政府补贴所不可替代的,但又可以与他们形成互补。

当前,不管是银行信贷、投资基金、保险,还是上市融资,文化企业可选择的融资渠道越来越多,银行、信托、保险、创投和私募股权投资、金融租赁、担保、再担保等金融机构也以开放合作的态度不断创新文化金融服务。在政府部门、金融机构、文化企业的共同努力下,目前,多层次、多渠道、多元化的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初步建立,文化产业发展资金瓶颈得到初步缓解。

“在整个金融体系中,和实体经济最水融的金融工具是股权投资和创业投资,因此,只有完全生长于产业,服务于产业,才能得到双赢的结果。”张伟认为,中国金融体系和产业体系相互融合得并不够充分。在定位于产业融合不变的前提下,股权投资和创业投资行业不仅要会打枪,还要会打仗,完善并发展自身的专业能力。

对此,江苏高投对所投文化企业的增值效应在以下四个方面做出努力。

一是帮助创造――创造腾飞机会。资本是文化企业发展的“血液”,投融资机构投资文化企业,就是要通过其发展壮大带动投资权益的升值,自身在追逐利益的同时,客观上促进了文化企业的改革发展,推动了社会进步。

二是推动创业――提升企业价值。在中国,大量的文化企业尤其是有成长潜力的新型业态的文化企业,就是因为没有资金,做不大、做不强,体现不出应有价值。VC/PE可以带来资本、带来增值服务,推动文化企业做强做大,提升价值。

三是整合创优――帮助整合资源。文化产业、企业发展壮大,是企业自身、人、资本、管理等综合因素共同努力、相互作用的结果。一般来讲,创业者既是业界专家、又是管理高手、还会资本运作,也不现实。而专业创投由于整天跟各种各样的企业打交道,整合优化企业资源的经验相对丰富,对创业企业的状况能够相对科学地判断和把握。他们能够通过专业知识,以资本为纽带,把创业企业的人才、技术、管理等各个资源有机整合、优化,保证其创业活动顺利进行。

四是协同创富――融合提升财富。新浪、搜狐、百度等,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与数额可观的创业风险投资大有关系。故而有人把VC/PE机构形象地比喻为“魔术箱”,扔进去一批创业者,就能变出一批批百万,千万乃至亿万富翁。成功的文化企业之所以能够带来财富效应,是与这些机构以创业企业的成功为成功、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同进同退,紧紧地融合在一起发展紧密相关的。

国有VC/PE现阶段或有更多施展空间

在愈发变得炙手可热的文化产业投资中,“国字头”、“民字头”的文化产业投资基金争相落地。

“政府大力推动文化产业体制改革,催生了国有文化传媒企业的投资机会。考虑到中国的国情,在相当长时间内,文化产业仍具有一定的意识形态的烙印,一些细分领域对外资、民营是禁入的,或者讲他们不能控股。国有投资机构势必在这一轮的整合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甚至可能是主导作用。”张伟表示,限于文化产业受政策管制的特殊性,民营文化产业基金很难整合文化产业链,无法在体制下获取规模优势,导致文化竞争氛围不足。

“一些国有背景的企业必须要求同样有国有背景的基金才能参与,这是中国文化领域独特的政策。”在张伟看来,文化产业作为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以紫金文化产业发展基金为代表的一些国有文化基金是政府引导组建的专业基金,具有半官方半市场化特点,肩负扶持文化产业早期发展的职责,同时采取市场化的运作手段,既有专业性又能够整合各类资源,或将大有作为。

《融资中国》记者了解,紫金文化产业发展基金是高投集团负责管理运作的基金之一,成立于2010年4月,初始规模为20亿元。基金主要投资文化创意、影视创作、出版发行、演艺娱乐、有线网络、数字内容和动漫等产业中具有高成长潜力的优秀企业和优质项目;重点支持江苏文化企业做大做强、跨区域兼并重组和跨越式发展。

公开资料显示,2010年7月,紫金文化产业发展基金与南京时代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签署投资协议,由紫金文化基金对时代传媒公司进行股权投资,增资1200万股,这是紫金文化基金注册登记后完成的投资第一单。

张伟表示:“现阶段,国有背景的VC/PE可能会有更大作为,但是前提是必须要走专业化、市场化、品牌化、规模化道路,没有专业能力、不实行市场化管理运作,否则承载不了更大责任。”

改革创新,才能走出一片新天地

改革创新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本质特征。中国的文化市场发展潜力巨大,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文化产业整体看小、散、弱,龙头企业少,坚持国际化视野、走出去发展力度不够。“传统发展思维不改变,不创新,改革无法走出深水区。”张伟认为。

毋庸置疑,文化产业发展尚处于早期阶段,文化企业以轻资产类型为主,文化消费领域的企业财务运作不够规范,所以与传统的生产制造业的投资相比,文化领域的投资与退出,都是新课题。

“文化企业产品主要是版权、著作权等无形产品,价值评估比较困难,但与传统VC/PE投资的基本理念和价值评估要素是相通的,主要包括行业前景和市场规模、企业的商业模式和成长性、团队的组合和创新能力等基本要素。”张伟向《融资中国》记者介绍。

篇4

一场和福文化有关的金融创新

汉・刘向在《说苑・警慎》中有云:福生于隐约。意思是,幸福产生于小心恭谨,意深言简。当信用卡涌起文化热潮之时,光大信用卡引领的福文化已成为行业风向标。

“光大福卡的设计内涵比较符合中国消费者。卡面用喜庆的红色作为底色,而形态各异的小福字在卡面上若隐若现,最大的一个福字清晰明了,从视觉效果上很有特色。我之所以用这张福卡消费,是代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每次消费时都能看到福文化,也希望能为自己带来好运。其实每个人都希望幸福、平安、健康,我用这张信用卡也是希望能表达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想法。”来自北京的李先生说。

在消费时感受传统文化的力量,让消费者对福卡归属感增强,因而福卡问世以来,得到了消费者的普遍共鸣。

从无到有,光大信用卡引发的一场和福有关的文化,成为时尚。把传统文化与现代金融消费结合起来,在创新中传承文化,把传统文化与金融创新结合在一起,光大信用卡的福卡得到了业内和消费者的首肯。

一场和福文化有关的惠民工程

做一个幸福的消费者,福卡的惠民工程精彩纷呈。针对消费者的诉求,福卡送去的不仅仅是幸福,还有关爱。

据悉,使用光大福信用卡活动期间人民币可计积分交易满888元及以上,通过VISA渠道进行的境外美元交易,不限金额,均可获赠一次精彩权益。使用信用卡10积分抢兑彩票大礼包,共送出10万份。

另外,使用光大福信用卡人民币可计积分交易满3888元及以上,通过VISA渠道进行境外交易满888美元及以上,均可获赠一次升级权益。使用信用卡10 积分抢兑500元加油卡, 共送出1776张。

衣食住行,和消费有关的一切活动,福卡都可能会带给消费者意外的惊喜。用户参与上述两项活动,获得的无论是彩票大礼包精彩权益还是500元加油卡升级权益都是一次“无本万利”买卖。

“无本”意味着用户无需任何其他额外条件,福卡用户仅需达到一定可计积分消费金额或有相应的境外美元交易后即可参与。“万利”意味着活动奉送给客户的是实实在在的彩票大礼包和500元加油卡的礼遇,是光大银行信用卡给用户的额外权益,客户使用上述权益登陆光大网站即可参加礼品抢兑。

篇5

关键词:小微文化企业;金融支持;河南

本文系2016年河南省社科联课题:“河南省小微文化企业金融支持体系优化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SKL-2016-851)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6年6月20日

一、河南省小微文化企业融资需求分析

(一)基于文化及相关产业发展视角下小微文化企业融资需求分析。近年来,河南文化产业较快发展,但全省资本总额100万元以下的文化创意企业占文化创意企业总量的近7成,文化产业整体规模普遍偏小,处于初级阶段。一方面文化产业在规模、资本总额等方面发展较快。从文化及其相关产业中企业增长数量看,2013年文化创意产业企业数为50,051户,同比增长了15.6%;2014年文化产业的子行业文化艺术业1,539户,同比增长了69.30%;2015年为2,718户,同比增长了79.50%。从资本总额增长看,2013年全省实有文化创意产业资本总额1084.03亿元,同比增长18.8%;2014年文化产业的子行业文化艺术业资本总额68.26亿元,同比增长150.90%;2015年文化艺术业资本总额122.66亿元,同比增长了69.70%;另一方面小微文化企业的发展后劲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文化产业的发展规模和增长潜力。截至2015年6月底,河南省实有小微企业共有68.5万户,占全省企业实有数量的90.6%,但由于受到河南省文化产业初级阶段及河南省在文化产业发展政策支持力度的约束,2014~2015年新增小微企业中,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中小微企业数量仅占到河南省商事改革后小微企业总数的1%。文化、娱乐业中的小微企业在各行业中的相对优势系数低于0.5,处于发展弱势。因此,无论是从文化及相关产业发展的资本需求角度,还是提高文化产业发展后劲和促进小微文化企业的成长角度,未来较长一段时期扩大文化产业的融资规模,特别是满足小微文化企业成长中较大规模的融资需求将是河南省文化金融供给的主题。

(二)基于小微文化企业生命周期阶段视角下小微文化企业融资需求分析。根据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结合河南省2014~2015年工商统计实际分析,河南省小微企业超过60%年龄在5年以下,近20%的小微企业年龄在6~10年,河南大多数小微企业处于生命周期阶段的初创期或成长期的前期阶段,这一时期正好是企业生存发展的瓶颈期。通过企业生存时间分析,河南省小微企业平均年龄4.3年,而文体娱乐业小微企业平均年龄仅3.9年,据此看出小微文化企业平均年龄低于小微企业平均年龄,处于弱势。初创危险期的小微文化企业初始投资少,经营现金流不稳定,很难从银行得到信用贷款,资金来源主要来自自筹资金,较其他行业小微企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更为突出。从金融需求角度看,初创危险期的小微文化企业难以负担高额成本的负债筹资,资金需求以短、平、快的流动资金补充为主,渴望金融咨询服务;站在小微文化企业成长角度,关键是如何获得融资成本低、时间短、速度快、金额小的贷款来满足流动资金需求,顺利度过危险期;站在政府角度,对于如何帮助这一时期小微文化企业度过难关,需针对小微文化企业提供政府主导下的信用担保服务、建立风险分担机制,为小微文化企业提供多渠道、多层次的金融支持。

二、河南省金融支持小微文化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金融供给规模和渠道难以满足小微文化企业融资需求。当前,河南省小微文化企业的资金以自有资金和经营积累的内源性融资为主。从直接融资渠道看:首先,在VC/PE等风险投资方面,2015年全省创业企业中,超九成为小微企业,引入VC/PE等风险投资的企业主要集中在制造业、房地产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而文化业由于自身经营的不确定性、高风险等原因难以获得VC/PE等风险投资青睐;其次,资本市场方面,截至2015年河南省在新三板上市的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中的中小企业仅有一家,且文化企业债券的发行尚处于探索试行阶段;最后,文化产业股权基金方面,起步晚、发展缓,2015年9月才成立了第一只文化股权基金“河南中原文化股权投资基金”。从间接融资渠道看:河南省商业银行对小微文化企业的支持以传统信贷为主,总体贷款规模小。2013~2015年银行业贷向小微企业的贷款总额占河南省全部贷款总额的比例为26.65%、28.12%、29.30%,平均不足三成,总体规模较小。小微文化企业由于无形资产评估难,可抵押、担保实物资产少,信息不对称,信用信息不完整等原因难以获得银行贷款。但在当前我国以银行为主的间接融资体系下,小微文化企业对从银行等主要金融机构获取贷款的期望仍然较高。从民间借贷融资渠道看:省内文化企业类的小额贷款公司尚未建立,小额贷款惠及小微文化企业面窄,且源自小额贷款公司的融资成本高。河南省2015年小额贷款公司在中部六省中以316家位居第三位,但贷款余额却只有228.49亿元,在中部六省中位居第四位,处于劣势。近年来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也成为大多数小微文化企业在流动资金短缺时的一种主要融资渠道。根据上述分析,总体看河南小微文化企业的直接和间接融资渠道不畅,金融供给规模小,难以满足小微文化企业融资需求,需大力拓宽融资渠道和扩大金融供给规模。

(二)金融产品及服务难以适应小微文化企业特点。首先,河南省各大商业银行在省级政策引导下,纷纷面向小微企业推出了适合小微企业的金融产品及服务,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但适合小微文化企业特点的金融产品仍有待创新;其次,很多金融产品与服务的实施效果有待检验。如:租金贷、“政银担”风险共担、小企业账户卡循环贷款、“债、货、物、股、智”五权担保等金融产品及服务新模式,小微文化企业惠及效果尚难明确;再次,中原银行、郑州银行、工行河南分行、中行河南分行、建行河南省分行均推出了“循环贷”、“续贷宝”、“接着贷”、小企业账户卡循环贷款等相同及近似金融产品,但是这些相同或近似的金融产品却缺乏统一的行业监管质量标准,小微文化企业受益有限;最后,针对小微文化企业圈层的金融服务缺乏,难以满足文化企业行业跨度大,“小、弱、低、散”的特点,难以适应小微文化企业初创危险期的金融需求,金融支持效果不明显。

(三)契合小微文化企业的金融支持政策体系不健全。近年来,国务院各部委相继了《关于深入推进文化金融合作的意见》、《关于支持小微文化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2015年扶持成长型小微文化企业工作方案》等一系列支持小微文化企业发展的政策文件,河南省内金融支持的政策文件主要针对小微企业。但总体来讲针对小微文化企业的金融支持政策体系不健全,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小微文化企业的信用信息库尚未建立,信息不对称制约融资来源;第二,文化金融中介服务体系尚未建立,风险分担机制缺失;第三,针对小微文化企业的评估机构、标准、规范缺乏。小微文化企业的资产多以专利权、专有技术、特许权、版权等无形资产为主,在评估标准中各种不确定因素的权重难以准确划定,文化企业的资产评估问题已成为公认的难题。

三、解决河南省小微文化企业金融支持问题的对策

(一)建立统一的小微文化企业信用信息服务平台。解决银企间信息不对称这一难题的重要路径就是在政府主导下搭建小微文化企业信用信息平台,改善信用环境,与银行征信体系对接。信用信息平台的搭建应围绕“三台一库”去构建。“三台”是指信用信息平台所属的三个子平台,主要包括征信服务子平台、价值评估服务子平台、统借统贷子平台;一库是指小微文化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由于当前小微文化企业的信息分布在工商、税务、水电、社保、行业协会等多头机构,信息的分散降低了信息的可用性和价值性,建立征信服务子平台,有利于集合小微企业信息,提高信息价值。征信服务子平台是价值评估服务子平台、统借统贷子平台两个子平台的基础。价值评估服务子平台主要解决小微文化企业资产价值难以评估的难题,通过政府联合资产评估机构、融资担保机构、商业银行、小微文化企业建立价值评估服务平台,通过线上和线下服务相结合,为小微文化企业提供价值评估服务的同时,也有利于融资担保机构降低风险,助力小微文化企业融资;统借统贷平台是建立在前两个平台基础上的,由信用信息平台运作方与相关国家政策性银行合作,平台从政策银行统一借入贷款,分散贷给平台上符合授信条件的小微文化企业,最后再由平台公司按期统一还贷。小微文化企业信用信息服务平台集信用、价值评估、融资、数据库等于一体,有利于进一步拓宽小微文化企业融资渠道。

(二)优化投融资主体,引导民间资本进行直投。由于初创期小微文化企业信用信息不健全,小微文化企业很难从传统商业银行获取贷款,因此优化投融资主体,对于扩大小微文化企业的金融供给规模或渠道有着重要作用。第一,建设小微文化企业投资银行,通过直接投资拓宽小微文化企业融资渠道。较大型商业银行可以设立专门的小微文化企业直投基金,对小微文化企业进行项目直投;第二,成立专门小额文化类贷款公司,引导小额贷款公司认识文化企业特点,鼓励资金贷向小微文化企业;第三,加大金融机构开放力度,降低准入门槛,成立民间资本参与的社区银行、小型股份制城镇银行等中小型民营银行,拓宽小微文化企业的融资渠道;第四,引导民间资本、VC\PE等风险投资基金对小微文化企业直接进行股权投资或成立小微文化股权投资基金。当然,扩大金融供给规模的同时仍需强化监管,赋予地方政府对上述金融机构的一定监管权限,明确监管职责,使对小微文化企业的金融支持形成合力。

(三)建立小微文化金融风险分担机制。在传统的小微企业银行信贷模式中主要涉及银行、信用担保机构、企业三方。按照传统的信贷模式,在信用担保环节小微文化企业由于信用信息的缺失即会受阻,而这一环节政府的介入有助于企业获得贷款。因此,政府在吸收民间资本的基础上可以以政府信用为基础设立小微文化企业担保公司,为小微文化企业进行信用担保;之后,政府借助于保险机构对小微文化企业的大额担保款项进行再保险。如果部分小微文化企业到期无法还款,那么担保公司就可以从政府的保险库里获得小微文化企业贷款金额的大部分贷款损失补偿。因此,创新小微文化金融担保服务模式本质上就是要为小微文化企业担保设计一种风险转移机制,最终的风险损失由政府承担,以此促进小微文化企业的发展。

(四)完善小微文化企业金融支持政策细则。当前,国家层面已经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支持小微文化企业发展的政策文件,其中不乏金融措施和手段。但小微文化企业的金融支持效果仍然不够理想,究其原因是政策文件的针对性不强,特别是省级政府及相关部门针对小微文化企业金融支持政策仍然不够完善。因此,政府应积极联合银行、工商、文化、税务、行业协会、评估、担保等中介机构制定适合本省小微文化企业发展现状的金融支持细则,有针对性地丰富金融支持的措施和手段,形成完善的政策环境,促进小微文化企业迅速成长。

主要参考文献:

[1]河南省小微企业发展分析报告[R].河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2015.11.

[2]2013-2015年河南省市场主体发展分析报告[R].河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

[3]2015年河南大众创业情况分析报告[R].河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2016.1.

篇6

关键词:金融危机;文化观;根源

中图分类号:F831.5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4392(2009)04-0039-02

2008年对于整个世界来说是个不平凡的一年。始于2007年4月爆发的美国次贷危机,以惊人的速度蔓延,对全球的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造成极大的冲击,最终演变为全球金融大地震。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大量银行或被政府收购,或被收购或破产破产,全球股市受美股拖累剧烈震荡。全球金融陷入一片恐慌。对于这次金融海啸产生的原因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认为,除了众位经济专家所分析的市场规则失效、银行错误、监管失误,金融体系内在的脆弱性等原因外,还隐藏着深刻的社会背景和文化原因。正如刘遵义教授所认为的:经济行为很大部分取决于以前的历史和文化因素。因此,本文旨在从文化价值观的角度,探讨金融危机爆发的根源和后果,指出金融危机在美国爆发的必然性。

一、金融危机的爆发与根源

全球性金融危机的爆发始于美国的次贷危机。次贷危机(sub-prime mortgage crisis)又称次级房贷危机,也译为次债危机。是指由于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借款人违约增加,进而影响与次贷有关的金融资产价格大幅下跌导致的全球金融市场的动荡和流动性危机。与传统意义的标准抵押贷款相比,它有“高风险,高收益”的特征,即它的对象通常是那些信用记录不好,偿还能力较弱的贷款者;但是贷款利率相应地比一般抵押贷款高2%―3%。在房价上涨时,次级抵押贷款生意兴隆。即使贷款人现金流并不足以偿还贷款,他们也可以通过房产增值获得再贷款来填补缺口。但当房价持平或下跌时,抵押品的价值缩水,按揭人的还款能力又很弱,所以只能违约,就会出现资金缺口而形成坏账,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风险增加。在1994年―2006年间,超过900万户美国家庭购买了新住房,其中大约20%的家庭借助于次级贷款。房地产泡沫逐渐放大,政府也在逐渐加息。结果使那些本来还款能力差的次级房贷者负担加重,违约率迅速上升,使那些次级抵押贷款机构因资金严重不足而倒闭,进一步波及到更多的金融机构出现财务危机,甚至破产。次贷危机由此爆发。

关于次贷危机爆发的原因,大多数研究归咎于美国房地产和金融市场方面。他们认为发生危机“在于次级抵押贷款市场的扭曲繁荣”,因为“……随着房屋市场出现降温迹象,……整个市场的资金链出现问题,……放贷机构违规操作……,华尔街的“创新”活动……,监管部门监管不严。”主要是“……美国放松金融管制、金融产品创新、政府住房政策、税收政策和住宅抵押信贷经营方式变化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也有个别学者看到“储蓄率太低”并认为“造成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危机深层次的根本性的原因,是长期以来一直存在且仍在不断下降的低储蓄率……”。从表面看,事实确实如此。次级抵押贷款机构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膨胀野心和房贷者无视自身经济能力的超前消费点燃了危机爆发的导火索。但本质上,上述因素只是危机爆发的表面因素。究其根源,则是西方文化价值观影响下的思维方式和行为能力的最好体现。高消费,高借贷,已成为美国人治家理念和生活方式。美国的房贷者,看似是这场危机的受害者,实质上是自食恶果。

二、文化价值观与危机的发生

一直以来,文化被认为是无所不在,无所不包的人类知识总体和行为总和。从社会学的角度看,托马斯(W.I.Thomas)给出了如下定义,“文化是指无论任何野蛮人还是文明的人群所拥有的物质和价值观(他们的制度,风俗,态度和行为反应)”,它强调历史所选择的传统观念,尤其是世界观,价值观是文化的本质核心。它会像电脑一样编制人的思维和行为。 在不同的自然环境下,不同的民族创造了自己特有的文化,同时也被自己的文化价值观所塑造。

众所周知,美国的文化价值观深受西方哲学的影响。西方的哲学家认为万物都是对立的,一分为二的。人与自然,物质与精神都是一分为二的。自然界是由原子组成的,他们对自然界进行定量描述。由此引申出来的思维方式是:任何用以指导“自然的”经济力量的社会企图,都是有损于效益的。它们坚信人类抽象思考及量化。在这种思维方式里,自然界的万物是由众多分离的、独立的物件或质体组成的。这些物件或质体都是相互没有关联的、对立的自由单元。那么延伸至人类社会,人是构成社会的基础,“社会制度产生于社会秩序建立之前的为个人利益而行动的个体之间的交往中。”结果形成了“个体本位”的价值观。即:自然,人类社会之所以有价值,在于能满足人的需要,即能被人认识、改造、征服、利用。这一思想对美国的经济发展影响很大。例如深刻影响现代美国经济的亚当・斯密曾在《国富论》中指出,人类活动的基点是物质的利益,而效益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至尊信条。

这种哲学观在构造美国人思维方式和民族性格方面几乎起了决定作用,其中最具有特征的是个人主义至上,追求个人享受,自由发展,不仅包括精神上的自由,更重要的是物质上的自我实现和满足。他们认为如果得不到他所想要的东西,他会认为这不是天命,是个人懒惰和缺乏斗争创新精神所致。甚至认为“上帝帮助自助者”(God help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因此,在现实生活中,美国人追求变化,强调做事。“求变”即:不断的创新,不断的打破常规,勇于尝试新事物,动手改变自己的生活。即使是这种“变化”可能会带来坏的方面,也乐此不疲。他们认为这是创造性的破坏,会给他们带来更多的机会,更多的财富。跟中国传统的“不做非分之想”、“安分守己”、“安居乐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做事”即进取,要铤而走险,快速行动,讲求效率,并有所成就。“求变“和“做事”使美国人养成了活泼外向的性格和对外索取的精神。他们好动,喜欢冒险和竞争,通过自己的行动来最大化的满足自己的物质精神需求。

从这次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分析,从本质上来讲,正是这种以个人本位、功利至上、重欲轻理、贵利贱义、享乐幸福等为特征的价值观的现代化产物。在这种文化价值观的指导下,充满暴利的华尔街已不满足中介服务、风险经营,开始涉足于设计和制造金融产品、包括金融衍生品。这些产品披着绚丽的外衣,包裹着贪欲和盲目的自信和乐观,通过借贷杠杆使金融市场风险成倍放大,并脱离实体经济成为风险制造业。金融投机者不安心已有的高工资、高福利,从高估的资产中收取相当名义价值2%的管理费,另加资产增值部分20%的巨额分红。然而,好景不常在,房地产价格暴跌,还贷能力很弱的次级房贷者大范围的违约,被过分高估的资产严重缩水,彻底击碎了这个虚幻的黄金梦。美国大量金融机构负债累累,或重组或被迫关闭,华尔街的金融家们最终为自己的冒险、贪婪买单。

作为个体的美国消费者,在这种文化价值观的影响下,人们喜欢通过金钱来表达爱和其他情感,所有的价值都需要用金钱来衡量,促使每个家庭背负高额债务,时时挣扎在欲望的深渊。追求以豪华房子,汽车为代表的奢华生活,他们忽视自身的经济能力,习惯于刷卡消费,甚至不惜承担高额的债务和支付巨额的利息。据统计,“1979年家庭债务占个人可支配收入的比例大约是71.2%,而在2004年该比例是117.4% 到了2005年已达到126%。”美国的消费者更是具(下转63页)(上接40页)有靠着借贷把前辈认为奢侈的商品迅速转化为广泛普及的必需品的超强能力。以信用卡为例,大多数的美国家庭,已经习惯用信用卡贷款,每个持卡人平均拥有6.5张信用卡。美国家庭的信用卡持有率从94年的16%上升到目前的73%。消费者盲目追求奢侈品,冲动消费,远远超出了他们的支付能力。在美国,借贷消费、超前消费、过度消费成为一种时尚文化,进一步误导消费者混淆欲望与需求的界限,成为金融机构捕获的猎物。结果过度的物质欲为自己种下了无法挽回的恶果。

三、危机带来的思考

此次危机使世界经济的损失无法预估。美国历史学家斯蒂夫・弗瑞瑟对这场金融危机评价到:“一个炫耀财富的时代已经结束”。虽然这场危机还没有结束,但是世界各国在这次危机中已经得到了深刻的教训。有的国家甚至已经提出了今后金融结构改革的方案。然而,与此同时我们是否更应深层次的反思自身的文化价值导向?那种西方文化中的利益之上,信奉享乐的价值观念能否在强调团结合作的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走得更远?

篇7

摘要:我国文化产业面临着加快发展的新机遇,通过对文化产业发展与金融关系的合理分析,明确指出了文化产业的发展能够带动金融的发展、金融支持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最终实现金融与文化产业的有机融合,并提出促进金融与文化产业逐步融合的方法以适应当今全球经济的大发展。

关键词 :文化产业;金融支持;融合

文化产业是一种新兴产业,为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带来积极影响。当国内人民的物质生活在不断得到满足的同时,精神文化需求也会随之扩大,此时,文化产业的发展潜力将会越来越凸显,文化产业能够反映一国的综合实力,它的发展与金融有着密切的关系。当今,推动文化产业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文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的鼎力支持,两者是密不可分的。两者之间的关系主要为以下几方面:

一、文化产业———新的国际经济竞争的主要引擎

五大重要效应:内需导向效应,具有改变消费观念、创造消费供给、刺激消费升级和扩大内需空间的作用;产业升级效应,加强了文化产业与传统产业的关联作用,生产性的功能开始发挥作用;产业关联效应,文化产业的发展能够带动信息,旅游,体育等产业的发展,文化产业与网络技术的结合也衍生出许多与传统文化产业完全不同的“新文化产业”;就业孵化效应,由于现代文化产业的门类较多,产业链较长,能够适合多种类型的企业和人群的加入,这样既能为高端人才搭建展现自我的平台,又能接受民间具有一技之长的草根艺人和普通高校的毕业生,甚至是本土农民;文化图强效应,文化产业的发展通过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间接影响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提升全民的文化素质和道德境界,从而推动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乃至生态效益的多层叠加。文化产业正逐步成为国民经济中支柱性产业。不仅对经济的发展产生综合性的联动效应,也对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和扩大就业产生有利的作用。

所以说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是经济与文化的相互融合,文化产业的上升和发展必将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

二、文化产业———以金融行业为基础支持动力

随着经济转型升级需要,我国文化产业融资需求日益扩大。由于文化产业自身具有知识和资本密集的特点,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进行更多的创意和研发工作,要求大量的资金投入。因此金融需要从提高其经营管理能力和资金运营的规范化水平来引导文化企业。然而,金融投资文化产业的比率并不高,金融投资的企业存在结构不平衡现象,只看重大企业集团的获得银行贷款。在创新信贷产品、完善金融服务和创新、扩大直接间接融资规模、培育文化产业保险市场,建立和完善配套机制等方面未做出明确规定和政策突破。

随着以信用交易为主要内容的金融业迅猛发展,文化企业的发展既可以通过发行股票、债券或者进行社会集资等直接融资方式来获取资金;也可以通过流动资金贷款、固定资产贷款、项目贷款等间接融资方式,来解决资金短缺的问题。另外,一些文化企业无论是采用注资式的增量调整,还是通过兼并、购并、联合等方式进行存量重组,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都应该有金融部门来参与,通过金融市场来实现。

三、金融和文化产业———共同发展实现有机融合

近期的金融与文化产业水平对接涉及到金融服务业和文化产业两个部门,仅仅依靠单一领域的功能提升和拓展无法实现二者的有效对接,只有二者有机结合,才能达到融合发展的目的。

资金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资源,文化产业基础设施的建设、文化产业资源的挖掘等都离不开资金的支持。然而,文化产业的主体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主体,在其发展过程中必然要求进行必要的资产兼并和重组。事实证明,在这个发展过程中,单独靠文化企业的力量是难以完成的,必然要有金融系统的参与和保障。

四、金融———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支持力度

我国文化产业的有序发展,必须加大金融的支持力度,如果离开金融业的全方位支持,文化产业就难以真正形成其产业规模。优良的金融环境是我国文化产业加速发展的基石。但就当前情况来看,由于文化产业和文化产品的特殊性,使金融业在文化产业的投融资问题上举步艰难,文化产业的发展缺乏全方位的金融扶持。这是影响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鼓励金融业介入文化产业,加强金融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对我国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起着重大的作用。

拓宽金融业的投融资路径,探索建立银行业对我国文化产业投资的信贷机制,是实现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的必然要求。充分利用证券市场进行融资,也是金融业对文化产业投资的主要途径,因为金融在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之间,不同的经济主体和不同的经济活动之间,以及不同经济过程、不同经济环节之间,都形成了比较稳定的制约机制和渗透渠道。

金融机构要加强金融产品创新,提供金融支持。文化企业有形资产少,无形资产多的特点需要银行等金融机构针对不同的企业类型、发展阶段,积极探索适合的信贷产品和贷款模式。

五、文化产业———更融洽的对接金融

1.培育合格的文化产业融资主体

文化企业要获得金融机构的扶持,必须采取积极措施促进文化企业自身的有序发展。文化企业要认真贯彻落实分类改革的相关精神,不断推进经营性文化企业的改制,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明晰产权关系,加速完善公司的治理结构。

2.重新塑造优化的、合理的文化产业结构

要改变我国文化产业目前规模较大、结构不合理的状况,就必须加快我国文化产业的现有存量改造和升级。积极拓宽我国文化实体的重组引资的空间,要积极吸引外部增量资本进入文化产业。

3.整体提高我国文化产业的现代化水平

不断深化文化体制的改革,建立起全国统一的文化市场,培育健康的文化市场竞争机制,进而提升我国文化产业整体市场化的水平。

文化产业在传输文化、拉动消费和促进经济增长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是党和国家近年来日益关注的问题。在经济不断增长的态势下,文化产业呈现出一个快速发展的趋势。但由于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特殊性,在其拓展的过程中,资金问题是阻碍其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金融对文化产业的支持力度的加大,不仅能拉动自身经济增长,还能够拥护国家政策方针,促进文化产业迅猛发展,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基金项目:

2013年唐山市科学技术局项目(编号:2013CX—5)。

参考文献:

[1]刘索华.基于金融支持视角的小微文化企业发展研究[J].农村金融研究,2012(1),58-63.

[2]匡导球.公共财政支持文他建设:动因、机制与路径[J].新视野.2012(6),36-40.

篇8

62岁的何永智从没想到,2015年,她突然有了三个时髦的头衔:“创客”、“领筹人”和“世界众筹小镇镇长”。

在此之前,她被人们称为“中国火锅皇后”。从路边的小店,做到全国拥有近300家加盟店、97家直营店的餐饮公司,何永智用33年打造出“小天鹅火锅”的品牌。

可是,一直在传统餐饮行业摸爬滚打的她,突然变身“网络达人”,摇一摇、发红包、刷朋友圈,还与时俱进地玩起了众筹。何永智说,这是因为她尝到了“互联网+美食”的甜头。

今年春节期间,小天鹅在春晚微信红包摇一摇活动中发放了500万张优惠券,结果一不到一个月,300家实体店新增营业额就过5000万元。

何永智说,春晚摇一摇让自己产生很多思考,传统行业要做寻求新的增长点,必须与互联网结合起来。8月,受“水饺皇后”、山东朱老大水饺董事长朱呈F的邀请,何永智到上海做演讲。听说朱老大水饺正在筹备全国开店,她冒出了一个点子:北方水饺与重庆小面“联姻”,传统餐饮与众筹金融结合,小天鹅与朱老大携手,三年内在全国布局1万家店。

9月4日,朱老大团队来到贵阳实地考察,第二天就决定将其全国运营公司从上海搬来贵阳。9月9日,何永智从重庆调来产品研发团队,自己也成了“贵漂”一族。

两位餐饮界的“皇后”从此顶上了“创客”的头衔。

“众筹,关键是筹钱和筹人。”何永智算了一笔账,开一个门店,大约需要30万元,每人每笔投资按5000元计算,60位投资人就能开一家店。而这些投资人,花5000元认筹,不仅能获得价值5000元的通用消费券,还能持有入股店面的股权,根据营业情况和持股比例得到分红。

“既能助力实体经济的发展,又能让普通投资者获益,这是双赢。”何永智说。

9月17日,首家旗舰店项目在贵阳众筹金融交易所挂牌,两天就完成了100万元的认筹。店面选址在贵阳观山湖区的互联网金融特区,预计11月即可开门营业。

第一次做“创客”,推出的项目就取得了成功,何永智看到了众筹的巨大力量。于是,她又欣然接受了第二个头衔――“领筹人”,与全聚德老总姜俊贤共同领筹贵阳众筹金融交易所的“美食金融”跑道。

目前,她已为世界众筹大会引进了100多家知名企业,既包括多家中国烹饪协会餐饮百强企业,还带来了“传统企业互联网+孵化平台”云意科技、“中国商界第一高端人脉与网络社交平台”正和岛等行业“大咖”。

“我要带着这些企业入驻贵阳,在世界众筹小镇扎根。”何永智最看重的,其实是“世界众筹金融小镇镇长”的头衔。

篇9

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起步比较晚,目前存在很多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有很多事情要做,业内已达成共识的是,大家都认为文化产业和金融需要高度融合。

文化与金融的融合已成为业内共同的话题。根据我多年在文化领域的投资经验来看,要实现文化产业和金融的高度融合,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有一件事情特别重要,这就是创新。

这个创新不是简单的文化产业自身的创新,也不是简单的金融工具的创新,而是指在金融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上面,需要有高度密集的、全方位的创新。目前,要解决文化产业和金融产业的融合,创新是一个核心问题、关键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不好,金融与文化的融合也不会太好,最终的结果是文化产业发展也不会太给力。

创新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本质要求?

创新是文化产业的内在需求和本质属性。文化产业有两个主要特点:其一,它本身的创意性。所有的文化产业到最后都是依赖于有形的资产,给人创造出满足文化需求的产品,这个是带有非常大创新性的。第二,我们谈文化产业,而不是单纯地讲文化事业,这个特性决定了必须要创新。没有文化,就谈不上有内涵,没有金融,就谈不上有产业。在这个基础上,文化产业吸引了很多私募股权基金投资于其中。

文化产业过去五到十年的发展,有三个特点非常值得一提:

第一是产业链形态多样化。如果去看生产制造行业,它可能会在几十年之后才出现变化,但是文化产业的变化特别快。比如,以互联网为典型代表的横向产业;以艺术品等为代表的纵向产业。这几种模式下看到的产业,不是大家熟悉的,很简单就能够梳理出来的,这是一个产业链,这个产业链的状况决定了产业的前景。

国家鼓励有实力的企业以资本为纽带,形成以点带面的连同效应。中国文化产业发展起步较晚,协调创新是实现新形势下文化产业转型时期的需要。文化产业是高度复杂、高度变化的,所以中间创新要求特别多,这不是我们以前所说的生产制造行业的特点,与服务业的典型特点非常相似。

第二,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具有兼容性与渗透性。任何产业形态都可以有文化内涵,如餐饮文化、汽车文化、家具文化。随着经济与文化的发展,文化领域的扩展空间就会变得很大。在推动文化发展过程中,科技是不可或缺的核心要素。如果说创意的创新是文化产业的自身驱动,那么科技的创新就是助推文化产业的载体的驱动。以数字技术为例,数字技术的进入,已成为推动文化产业整体升级的强大力量。文化产业跟其他的行业、其他的产业都有高度的融合。

最后,文化产业是具有高度风险的投资。一枚硬币永远会有两面,有巨大机会的同时,永远有巨大的挑战,这个巨大的挑战就是风险。有学者认为,文化产业是具有高度风险性的一个特色产业,该风险集中体现在是否能被大众接受。任何文化产品都可能在一夜之间成名,比如大家玩“愤怒的小鸟”这个游戏,没有人想到它会流传这么广;反之文化产品也可能在一夜之间消失。任何以创意创新为发展内涵的产业都有这个特点。我想强调的是,这个风险意味着变化,意味着机会,也意味着要创新,要面对挑战,这是文化产业的一个典型特点。与传统产业相比,文化产业有更高的风险,也有更高的回报,正因为这些特点导致有投资意向的投资主体都是处在观望状态,社会资本进入程度还比较低,没有建立起市场化、多元化,使企业能够真正规避风险的投融资机制。

所以,我认为解决目前所有的问题,促进文化产业共同的发展,抓住文化产业和金融高度的融合最需要创新。

创新发展到底需要什么

怎么创新?创新需要什么?创新的基础是金融产业与文化产业真正的融合。

我想分享三个观点:

第一,要在产业链中切入资本面。中国文化产业目前总体看偏小、偏弱,龙头企业小,因为没有资金做不大,做不强。文化产业还有自身的特点,不少文化产业是少抵押,高风险,各种担保公司对它的支持目前也是比较弱的。现在整个金融工具和文化产业的融合并不是太好。而如果熟悉中国的私募股权投资行业的人士会发现,这个行业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在达到一定高点后,整个行业开始做一件事情,就是深度融入产业的发展。金融的毛和产业的皮开始黏在一起,不再是两张皮了,这是业态发生的最重要的变化,也是文化产业未来发生、发展、存在的基础。

第二,创投等新型金融工具要全面提升其介入整合文化产业的能力。创意投资也好,私募股权投资也好,区别于其他的金融工具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其一,它跟企业的捆绑最紧密,企业的好坏、企业的生死、企业的未来跟它直接相关。其二,它的方式有高度的灵活性,因为灵活的安排就可能适合企业发展,可能找到更贴近企业发展的解决方案,这是它最主要的特点。私募股权投资在拥有这些特点的基础上,还要全面提升介入及整合文化产业的能力,这决定了它是否能和文化产业高度融合。其中,三个能力是最重要的:较强的行业研究能力;增值服务的能力;资源整合能力。只有拥有这三种能力,才能为进一步做强做大做好准备。

第三,关于怎么做到融合?私募股权机构自身也要创新,才能推进文化企业的发展。刚才讲到了文化产业的特点,有形的少,无形的多,怎么设计出来拥有很好的灵活性,且能够符合这一特点的金融工具,来真正解决问题,就是私募股权机构要做的一件事。

这里面有一个典型的例子,大家知道私募股权机构发展的都很快,谁都不能否认,突然有一天大家发现基金做得很大时,能退出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现在对文化产业的投资,在退出方面就要求把文化企业的业务模式做好。

篇10

论文关键词:金融危机,新闻传媒,文化产业

由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已经渡过爆发期,全球经济从2010年第一季度开始明显复苏,进入后危机时代。此次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造成重创,经济下滑、失业率上升、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下降,众多企业破产。虽然金融危机对新闻传媒等文化产业的影响有限,在传导上也具有滞后性,但其消极影响也已显现:媒体广告收入普遍下滑,生存维艰,《芝加哥论坛报》等百年老报甚至申请了破产保护。在遭遇经济寒冬的同时,金融危机也给新闻文化产业带来发展机遇。借鉴美国、日本、韩国等文化产业强国应对金融危机的成功经验,趋利避害,抢抓机遇,适时调整战略,对于发展我国新闻文化产业具有重要启示作用。

一、金融危机对新闻文化产业的影响

1、“口红效应”及历次金融危机中的文化产业

历史上,每一次经济危机都蕴含机遇,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会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尤其是对包括新闻业在内的文化产业来说,由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较小,加之居民消费结构和消费心理的变化会产生良性效应,这些产业在经济萧条时期往往会逆势上扬,经济学上称之为“口红效应”。

“口红效应”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经济危机时期诞生的经济理论,认为在经济萧条时期,消费者因收入下降会减少大额消费,通过购买如口红之类的廉价化妆品和文化产品来缓解压力,获得购物的愉悦感。美国、日本、韩国的新闻业等文化产业在历次经济危机中的表现,都是“口红效应”的生动印证。

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经济危机成就了美国广播业的鼎盛时代。罗斯福的“炉边谈话”通过电波传遍美国,给公众带去温暖和信心。广播信息传播的真实、亲切赢得了公众的信任与欢迎。1932-1939年间,美国公众通过收音机接收的消息量几乎翻了一倍,1940年初,2 800万个家庭(占总人口的86% )总共有4400万台收音机,这一时期还产生了娱乐和益智类的广播节目,出现了此后盛行不衰的“肥皂剧”。随着广播听众规模的大幅增加,电台广告收入也逐年上升,1941年达到2亿美元,[1]形成与报纸、杂志三足鼎立的局面。

日本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中,众多行业遭受重创,文化产业却独领,增速迅猛。为了促进新闻业发展,1997年11月日本政府公布了振兴经济方案,决定“将企业和个人对广播电视等媒体的出资比例最高限额从原来的10%提高到1/3”[2]。与此同时,日本政府把动漫产业作为文化产业的主导,以青少年和家庭为主要消费对象,大力开发动漫产品,逐步形成了完备的产业链。HelloKitty 、奥特曼等动漫形象深入人心,不仅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还宣传了日本的文化和国家形象。目前,动漫产业已经成为日本第三大产业,占据全球市场领先地位。

为了应对亚洲金融危机,韩国以文化产业作为经济复苏的拉动力量,于1998年正式提出“文化立国”的方针。除了加强相关立法,健全文化产业的管理体制外,2001年8月,韩国政府还成立了专门的国家机构——文化产业振兴院,全面支援和培育文化产业,并从资金供给、市场开发、人才培养和建立奖励机制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虽然广播电视、报纸等传媒产业在这次金融危机中受到影响,但影视业却获得长足发展。韩国政府将影视业作为文化产业的核心,给予重点扶持。韩国影视剧没有宏大的叙事主题,关注平凡人、小人物的生活与情感,并将韩国传统文化、饮食、服饰、旅游等融入其中,制作精美、感情细腻,富有生活气息和亲和力。这种差异化的定位让韩剧迅速成为一股强势潮流,占领了中国、日本等亚洲市场,并由此带动旅游、服装、日用品等相关产品的出口贸易,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目前,影视业已经成为韩国经济的主导产业。韩国也于2004年跃升为世界第五大文化产业强国。到2007年,韩文化产业产值约为650亿美元,连续5年年均增长达到9%以上,文化产业占GDP的比重近7%[3]。

通过对美日韩等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历史考查,我们可以看出,在“口红效应”的作用下,每次金融危机都会成为文化产业逆势发展的机遇期。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和低碳经济的发展,文化产业正在迅速崛起并逐步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2、此次金融危机后国际新闻传媒业现状

由于各国传媒业的经营模式、与资本市场的关联度不尽相同,受金融危险的影响也存在差异。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传媒业与金融投资关系密切,受危机影响较大。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新闻业的市场化程度相对较低,受危机的影响较为间接和滞后。

(1)美国传媒业遭遇寒冬,破产裁员

此次金融危机爆发于美国,对美国新闻业的影响也是首当其冲。论坛报报业集团申请破产保护,《西雅图邮报》、《基督教科学箴言报》等百年老报纷纷停刊或取消印刷版。报纸发行量下降,广告收入大量流失。据美国产业集团统计,2008年美国全国性报业的广告收入下降了17%。传媒业为减少开支,纷纷裁员。如美国传媒巨头维亚康姆裁员7%,《洛杉矶时报》裁员10%;除了公布裁员计划外,维亚康姆还冻结了公司高级管理人员2009年的薪水。[4]与此同时,很多传媒集团削减预算开支,节俭度日。美国电视巨头NBC环球公司2009年的预算开支减少3%——约五亿美元。CBS电视台和传媒巨头维亚康姆也调低了盈利预期。

虽然新闻传媒业在经济寒冬中瑟瑟发抖,但“口红效应”也带来了些许暖意。尼尔森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2008年第三季度,美国家庭平均每天在电视机前消耗的时间长达8小时18分钟,打破了尼尔森自上世纪50年代开始统计的收视时间纪录。危机时期,人们对经济信息的关注推动了财经媒体的发展,《华尔街日报》在金融危机中逆势上扬,广告收入和销售量双重增长。美国传媒业长期以来积累了雄厚的发展实力,即使在金融危机时期,新闻传媒业对经济直接或间接的贡献率仍达到7%。[5]

(2)日本报业雪上加霜,经历“史上最严峻阶段”

金融危机对日本新闻业的影响在报业中表现明显。《读卖新闻》、《产经新闻》、《每日新闻》、《朝日新闻》、《日本经济新闻》等五大报中,除《日本经济新闻》外,其余报纸在2008年财报中均出现赤字。世界第二大报《朝日新闻》为创办130年来首次经历财政赤字,并且赤字高达100亿日元;《日本经济新闻》虽未出现赤字,但2008年度营业利润比上年度暴跌61.5%,[6]2009年广告收入同比减少30%[7]。与此同时,网络等新媒体也在很大程度上挤压了报纸的发行收入。众所周知,日本是世界上报纸发行量最大的国家,日本人从小接受良好的媒介素养,一直保持着阅读报纸的习惯。与一些国家报业主要依靠广告收入的经营机制不同,日本报业的发行收入占到总收入的50%以上,最高能达到70%。由于新媒体影响,报纸的年轻读者大量流失,而在金融危机时期,民众为了减少订报支出,更是纷纷选择免费的网络信息。日本最大的日报《读卖新闻》两年间日发行量已经下降400多万份,《产经新闻》2009年的发行量更是跌破200万份大关。[8]面临金融危机和新媒体双重威胁,今年3.15特大地震和海啸又使日本经济遭受致命打击,日本报业可谓雪上加霜,正经历前所未有的严峻阶段。

(3)广告锐减、投资匮乏,“韩剧”瘦身转型应对寒流

金融危机后,韩国影视业投资萎缩,电视台广告收入锐减。 KBS、MBC和SBS三大电视台2008年11月的广告收入同比减少24.6%。为了控制电视剧制作成本,三家电视台决定将电视剧单集长度由80分钟缩短至72分钟,并降低演员薪酬,同时减少播出数量。 KBS不仅取消播出KBS二台的每日连续剧,还决定今后每年只播出一部长篇历史剧;MBC已停播周末连续剧,增加重播节目时间;SBS不但已停播每周五晚上的连续剧,还计划缩减每日连续剧的拍摄数量论文格式范文。[9]

二、后危机时代各国发展新闻传媒业的经验启示

1、宏观导向上的政策支持

新闻业等文化产业相对于实体经济而言,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小,在危机的传导上也有滞后效应。文化产业在带动经济增长、创造财富、扩大就业、提高国家软实力等方面具有突出的贡献与潜力,这些独有优势使很多国家纷纷将文化产业作为后金融危机时期振兴国民经济的战略性产业金融危机,从宏观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

虽然在危机中遭遇寒流,2009年韩国政府仍指定文化产业为绿色增长产业。2010年,政府投入2000亿韩币支持文化产业振兴院完成200个项目。继“韩流世界化”之后,韩国提出“打造亚洲文化”的概念,目前正在建设“亚洲文化殿堂”大型文化产业园,这是韩国建国以来最大的文化项目。为了适应新媒体环境的变化,促进传媒业的自由开放式发展, 2009年7月22日韩国通过了《媒体法》,逐步废除广播电视的垄断体制。美国政府历来被视为是管的最少的政府,但在这次金融危机中,也加大了对新闻传媒业的支持力度。2009年3月11日,美国众议院通过了一项报业减税法案。根据这项法案,直到2015年,报纸和报纸出版业将少缴40%的营业税。[10]

启示:目前,文化产业因其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等优势已经悄然成为扩大内需、推动就业、促进产业升级、加强社会凝聚力的主导力量。2009年7月,我国出台了首个《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将文化产业从战略层面纳入国家产业振兴规划的序列。通常认为,国家对文化产业的投入达到1%,文化产业才能获得充分发展。虽然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对文化产业的资金支持,但是,文化产业投入仅占财政总支出的0.39%左右,与文化建设的实际需要相比,财政投入还远远不足。与欧美、日韩等文化产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强对外文化贸易、提高文化产品国际竞争力等方面也存在较大差距,需从资金、人才、政策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

2、加强与新媒体合作,开拓发展空间

传统的新闻传媒业高度依赖广告,而广告又对经济变动极其敏感,所以传媒经济是一种典型的外向型经济,与经济发展形势正向相关。因而,金融危机使传统媒体感受到阵阵寒意,但是对于数字化的新兴媒体,却是一个发展的良机。网络、手机、移动IP电视等新媒体具有传播快、伴随性强,互动便捷等传播特点,能够满足危机时期人们对于各类信息的即时接收,目前已经成为最具影响和发展潜力的传播媒体,受众群体仍不断增大。同时,由于新兴媒体运行成本较低,广告价位低,在金融危机时期,广告主广告投入减少,将广告市场从传统媒体转向低廉的新媒体。

国外很多主流媒体看到了这一商机,纷纷转战新媒体。美国《西雅图邮讯报》、《落基山新闻》和《督教教科学箴言报》等百年老报停止出版实体报纸,全力投身网络版经营。SNS社交网站的兴起开启了新媒体发展的一段新里程。针对当前很多人习惯于在社交网站获取新闻信息,美国四大电视台,ABC(美国广播公司)、FOX(福克斯广播公司)、CBS(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和NBC(全国广播公司)纷纷进行Facebook的网页改版,推出新服务加入新功能,以提升在SNS用户中的影响力进而吸引用户购买频道收看。[11]

日本报业加快了向新媒体的转型。《日本经济新闻》专门设立了电子媒体局,利用已有的网站平台,提供音频、视频等新闻服务,开发针对手机用户的新闻产品。在企业利润萎缩,广告市场低迷的不利条件下,《朝日新闻》和《日本经济新闻》等报纸将多年存储的新闻报道及专业信息等数据资源建成网络数据库,提供收费商业信息服务,探索出新的赢利模式。

启示:目前,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关系已经从竞争转向合作。我国的网络、手机等新媒体在此次金融危机中迎来难得的发展良机。腾讯2009年财报数据显示,2009年腾讯互联网增值服务收入为人民币95.307亿元(13.958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93.9%。目前,传统媒体大多建立起自己的网站,开通了手机版,但如何利用自己的优势,在原有内容基础上创新形式、突出特色,实现与新媒体的融合互动,创造更为有效的赢利模式,仍需我们思考和探索。

3、加大技术创新,实现传媒产品多样化

新闻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技术创新。加强技术研发与应用,开发新型传媒产品是媒体应对金融危机的有效途径。很多传统媒体加强了内容产品的开发转型,大力开发面向新用户、具有市场发展潜力的新闻产品。2009年4月,《华尔街日报》推出针对iPhone手机的新闻阅读客户端,《纽约时报》推出一款名为Times Wire的网络新闻阅读产品,以类似于博客传播的形式来实时推荐新闻。时代华纳公司从2010年开始正在致力于推出一项“电视无处不在”(TV Everywhere)的服务,有线电视的付费用户可以通过互联网或手机等终端来欣赏有线电视公司提供的视频内容。

继数字电视转型后,2010年韩国政府投入17亿韩元进行数字广播、三维立体节目广播、新一代DMB(视频传输速率提高两倍的新一代地面波)的现场试验,通过开发新型广播节目,使韩国广播业迎来新转机。2011年4月,韩国政府又出台“智能电视三大政策”——提高智能电视核心技术、丰富智能电视内容和加强基础公共设施建设,借此巩固韩国在智能电视市场的领先地位。[12]

启示:我国目前已经进入媒介融合时代,受众信息需求、传播生态环境、传媒经济发展模式等都发生了明显变化。传统主流媒体要想在竞争中生存发展,必须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借助技术进步与创新,实现采编流程的数字化、传播平台的互动化、新闻产品的多样化、信息服务的人性化,加快转型升级步伐。

4、降低成本,走资源共享,低投入、高产出的道路

目前,世界各国对发展低碳经济达成共识,这不仅是一场大规模的环境保护革命,更是经济社会领域的深刻变革。在后危机时代,低碳经济成为推动各经济体转变经济结构、调整发展战略的重要力量。

为了适应低碳经济的发展要求,提高资金产出效益,新闻媒体之间开始了多种形式的广泛合作,通过共享资源,降低成本。如美国《华盛顿邮报》和《巴尔的摩太阳报》两大报在2008年底就达成协议共享新闻资源,《达拉斯晨报》和《沃思堡明星电讯报》则互为发行业务,并共享图片和部分新闻产品的资源。福克斯电视台和NBC电视台也在酝酿共享视频资源。[13]

面对日益艰难的生存环境,日本报业巨头也开始抱团取暖,加强合作以提高整体竞争力和影响力。《读卖新闻》与美国《华尔街日报》牵手合作,从2009年3月起,《读卖新闻》每周两天在其国际版刊登《华尔街日报》解读性报道的日文译文,《华尔街日报》则依托《读卖新闻》进行其亚洲版的印刷和发行。《读卖新闻》、《朝日新闻》和《日本经济新闻》三大报还共同组建了一个新闻导航网站,将三家报纸新闻报道的部分内容放在一起,供读者进行比较阅读。读者点击感兴趣的内容即可进入各报独立网站查阅详细报道。这种联合导航的方式既融合了新闻资源,又能使各报保持自己的特色,形成差异化竞争。除此之外,为了减少生产成本,三大报还在信息、发行等方面联合互助。在偏远地区实行联合送报,当灾害发生时,为受灾方提供内容制作、印刷、发送等帮助。

启示:每一次金融危机都会推动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升级。此次金融危机催生了低碳经济。文化产业由于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低污染、吸纳就业能力强等特点,非常契合低碳经济的要求,面临宝贵的发展机遇。目前,由于竞争剧烈,我国新闻业面临内容资源紧缺的发展瓶颈。实现新闻文化产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必须打破地区、行业界限,变各自为战为联合作战,最大程度实现资源的整合与共享,在合作中求得共赢。

结 语

金融危机后,由于外需急剧萎缩,我国长期以来依靠出口的经济发展模式优势不再。为了扩大内需,2009年我国政府投入了4万亿的救市资金,对拉动经济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复杂的国际经济形势和近期日本大地震对经济复苏的消极影响,我国通货膨胀和汇率升值的压力不断增大,“促消费、调结构、保增长稳通货”的经济政策实施起来仍面临很多困难。在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的经济形势依然严峻。“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推动文化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新闻业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充分利用良好的发展契机,加快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为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发挥积极作用。

(作者单位:河北省社科院新闻所)

注:本文系2010年度河北省科技计划项目(软科学)“金融危机对我省新闻文化产业的影响及发展对策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0457206D-16)

参考文献

①王家新《文化产业在经济萧条时期的独特作用》,《光明日报》2009.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