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支付概念范文

时间:2024-02-18 17:57:3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移动支付概念,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移动支付概念

篇1

分析人士表示,微信支付作为一个独立的支付产品,不仅能实现微信公众账号内的支付功能,比如话费充值、火车票和飞机票购买、数字内容或虚拟物品消费等,还可以让用户在其它应用中或者在线下产生购买行为时利用微信完成支付。微信支付将推动移动支付行业发展,涉及移动支付的相关上市公司或将再次迎来发展良机。

从市场表现看,卫士通(3.87%)、国民技术(2.29%)、东信和平(1.03%)等多只移动支付概念股昨日上涨。

随着移动互联技术与智能移动终端设备的广泛应用,全球移动支付产业迅猛发展。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网购用户规模达2.47亿人,较2011年数据2.03亿人,同比增长21.7%。预计今年年底中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将达到3.1亿人。与此同时2013年中国移动支付用户将达到1.36亿人,市场规模将超过1500亿元。

而据支付清算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第三方支付市场规模超过10万亿元,其中支付机构互联网支付业务快速增长,处理互联网支付业务104.56亿笔,金额6.89万亿元。移动支付业务处于蓄力发展阶段,处理移动支付业务21.13亿笔,金额1811.94亿元。

移动支付主要分为远程支付和近场支付两种,其中近场支付是手机与受理端通过非接触式近距离通讯技术进行通信实现的,其应用技术主要有SIMpass和NFC。东方证券表示,近场支付应用领域的发展空间更为广阔,NFC-SWP方案将有望成为国内主流。远程支付主要由网购需求产生,年交易额已达千亿元级别,近场支付定位于替代现金,应用场景要丰富得多,但由于涉及产业链较长,协调成本较高,近年来发展较为缓慢,目前近场支付年交易额尚在百亿级别,目前近场支付发展已经进入新阶段,预计后续有百倍成长空间。中移动和银联移动支付最终选择NFC-SWP移动支付解决方案,协调了产业链各方利益,将有望成为国内移动近场支付主流解决方案。

篇2

[关键词]3G 移动支付 移动运营商 第三方支付服务提供商

1 引言

移动支付业务在中国开展已经不是近两年的事情了。但是一直以来,由于政府监管滞后、技术安全问题以及商业模式不清晰。使得移动支付业务一直未有大的发展。随着第三代移动通信(3G)时代的带来,带宽的扩展和安全技术的提高将使移动数据(增值)业务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移动手机业务有望拓展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从全球移动通信市场看,移动支付业务将成为各通信运营商十分看好的业务增长点。

自从移动支付业务引入我国,移动运营商、网络公司、银行、软件商、设备商等都加入到了移动支付市场的竞争。由于没有清晰的商业模式,移动支付产业链虽然初步形成但并不成熟,各参与方在整个产业链上的位置都没有最终确定。而移动支付产业是一种技术驱动型产业,它成功的基础首先是要建立一个成熟合理的产业链。只有建立并不断完善产业链,移动支付产业才能健康发展,产业链中的各成员才能具备生存的空间。实现共赢。

2 移动支付的概念

对于移动支付的概念。由于其内容在不断丰富,各专业组织和学者给出了不同的定义。移动支付论坛(Mobile Payment Forum)认为,移动支付是支付方以一定信用额度或一定金额的存款,为了某种货物或业务,通过移动设备从移动支付服务商处兑换得到代表相同金额的数据,以移动终端为媒介将该数据转移给支付对象,从而清偿消费费用而进行商业交易的支付方式;有学者认为移动支付业务是一项跨行业的服务,是电子货币与移动通信业务相结合的产物;百度百科上将移动支付定义为手机支付,就是允许用户使用其移动终端(通常是手机)对所消费的商品或服务进行账务支付的一种服务方式。

从本质上说,移动支付就是将网络与金融网络系统相结合,利用移动通信网络的快捷、迅速,用户分布范围广、数量众多的特点来实现一系列金融服务。移动支付可以提供的金融业务种类繁多,包括商品交易、缴费、银行账户管理等,使用的终端可以是手机、具有无线功能的PDA、移动POS机或者笔记本电脑等设备。

3 移动支付流程

根据移动支付不同的业务种类及其实现方式,支付的流程也不尽相同。总结起来,大致涉及到消费者、商家、支付平台、移动网络运营商、第三方信用机构和设备制造商,大体的流程如图1所示:

整个支付流程基本上由9个步骤构成,根据支付流程参与方的多少而略有增减。首先,由消费者向商家提出购买请求,商家再向支付平台提出收费请求;其次,支付平台与第三方信用机构对商家和消费者的身份进行认证;再次,支付平台向消费者提出支付的授权申请。得到确认授权之后向商家支付费用,并通知消费者支付完成;最后,商家将商品交付消费者。

4 移动支付产业链的构成

我国移动支付产业链主要由移动运营商、金融机构、移动设备提供商、移动支付服务提供商、商家、用户等多个环节构成,如图2所示。我国移动支付业务具有自身的特性,只有建立并不断完善产业链。移动支付业务才能获得健康的发展。

其中,移动通信运营商的主要角色是搭建移动支付平台,为移动支付提供通信渠道。银行等金融机构作为与用户手机号码关联的银行账户管理者,需要为移动支付平台建立一套完整、灵活的安全体系,从而保证用户支付过程的安全通畅。设备制造商为移动运营商提供移动通信系统,为用户提供支持移动支付的终端设备,并且同时提供移动支付业务的解决方案。移动支付服务提供商是银行和运营商之间沟通的桥梁。商家在移动支付产业链中基本上属于从属地位,它提供相同于传统支付的产品和服务。用户是移动支付服务的最终使用者。

5 目前国内外移动支付产业链运营模式

5.1以移动运营商为运营主体

当移动运营商作为移动支付平台的运营主体时,它会以用户的手机话费账户或专门的小额账户作为移动支付账户,用户所发生的移动支付交易费用全部从用户的话费账户或小额账户中扣除。因此,用户每月的手机话费和移动支付费用很难区分,而且通过这种方式进行的交易也仅限于100元以下。当前,中国移动与新浪、搜狐等网站联合推出的短信、点歌服务以及与中国少年儿童基金会等福利机构联合推出的募捐服务。都是由移动公司从用户的话费当中扣除费用的方式来实现的。

5.2以银行等金融机构为运营主体

银行通过专线与移动通信网络实现互联,将银行账户与手机账户绑定,用户通过银行卡账户进行移动支付。银行为用户提供交易平台和付款途径,移动运营商只为银行和用户提供消息通道,不参与支付过程。当前我国大部分提供手机银行业务的银行(如招商银行、广发银行、工商银行等)都由自己运营移动支付平台。

5.3以第三方服务提供商为运营主体

移动支付服务提供商(或移动支付平台运营商)是独立于银行和移动运营商的第三方经济实体,同时也是连接移动运营商、银行和商家的桥梁和纽带。通过支付平台运营商,用户可以轻松实现跨银行的移动支付服务。比如北京泰康亚洲科技有限公司的“万信通”平台、广州金中华通讯公司的“金钱包”等,就是由独立的平台运营商运营的移动支付平台。

5.4以移动运营商和银行为运营主体

由于认识到各自在移动支付领域中的优势和不足,移动运营商同银行合作,开创出新的商业模式。相对于第三方移动支付服务提供商,移动运营商与银行(金融机构)的合作优势明显。目前国内外很多公司采用这种合作模式。中国移动与中国联通、国有及商业股份制银行联合推出的“手机钱包”就是这种商业模式的案例。

6 适合我国的移动支付产业链模式

我国移动支付产业要想发展,就,必须找到适合自己的一种商业模式。根据我国的特定国情,总结国外移动支付产业的发展历程,我国移动支付产业链模式应该是以银行和移动运营商紧密合作为基础,以第三方的协助支持为推动力的整合商业模式,如图3所示:

对于移动支付产业链上各方来说,不论是移动运营商还是金融机构,还是第三方,都应该清楚看到,单个主体不可能成就消费者支付手段的革命。

首先,垄断金融资源的银行业不会同意中国移动运营商为主体经营移动支付业务。其次,中国的信用体制还不健全,移动运营商在经营类似支付金融业务时为用户提供的信用度明显不如银行;同时,类似预付费的移动支付行为还需要金融监管。再次,移动支付最大的特点是小额支付,而目前国内移动用户中使用移动支付业务的人数很少,如果银行独立经营移动支付业务,就需要投资购买运营商的通信服务以及加密措施等诸多额外服务,赚到的钱可能还不足以支付购买费用。因此,在未能看到明显利润回报之前,银行独立运营方式仍不可取。

目前我国比较流行的是移动运营商与银行合作的商业模式。由于一部手机只能绑定某一个银行的一个信用卡账号,无法实现跨行移动支付,以及各个银行不同接口的标准不同而使得运营商成本上升等原因,引入一个第三方移动支付服务提供商来承担协调和整合就显得非常重要。这个第三方移动支付服务提供商既是移动运营商和银行联盟关系的桥梁,也是协调各个银行之间不同标准、实现跨行支付的主要技术力量。

综上所述,由于各自的局限和核心优势的不同,我国移动支付产业链中的主要环节――银行、移动运营商和第三方支付服务提供商――都无法独立开展移动支付业务,目前最合适我国移动支付产业发展的商业模式将是以银行和移动运营商紧密合作为基础,以第三方的协助支持为推动力的整台产业链模式。合作将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促进价值链的高效运转。

篇3

关键词:NFC;移动支付;安全

中图分类号:F626;TN92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4) 12-0000-01

一、移动支付概念

(一)概念。移动支付,即用户通过移动终端(如手机、PDA、上网本等)可以方便连接无线网络进行通信的设备)进行的电子商务活动,由于手机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因而也被称作手机支付。与传统的支付手段相比,移动支付可以实现无地域限制地进行付款,便利快捷。

(二)移动支付的发展。在日本和韩国,手机购物早已发展成为一种成熟的习惯。在其他国家,如马来西亚人均多款设备持有率最高,47%的消费者人均持有多台移动设备。这已成为整个亚太地区的智能手机发展趋势。随着移动互联网以及智能手机价格越来越平民化,人们越来越倾向于移动支付。其中76%的城市智能手机用户每天都会使用智能手机访问互联网,而在美国,只有36%的用户愿意这样做。支持NFC功能的设备在2013年的出货量达到2.85亿部,预计2014年还将翻番。保守估计,2015年国内NFC手机设备占比预计将接近50%。iPhone6的NFC技术也已落定,或将引爆移动支付市场。

移动支付在世界范围内迅猛发展,但各国的技术实现方式各不相同,日本流行的是索尼公司开发的FeliCa IC技术,韩国采用的是红外线技术,而非洲部分国家采用SMS技术等。目前国内手机支付主要集中在二维码支付和NFC支付,在腾讯的积极推动下,二维码大面积应用超过NFC支付,不过随着央行紧急叫停二维码支付,NFC势头猛进。

(三)基于NFC的移动支付。与RFID技术类似,NFC技术也是通过频谱中无线频率的电磁感应耦合方式进行传递信息的。NFC作为短程通信技术,其无线连接技术比RFID更为安全迅速。NFC技术可以与目前的非接触智能卡技术兼容,从而被各大厂商支持。

NFC属于非接触式移动支付,该支付模式已成为移动支付的主流趋势,其他用于非接触式移动支付业务的近距离通信技术还有RFID、FeliCa、蓝牙等等。针对频率较高的小额支付,NFC技术具有明显的优势。比如使用更加方便,成本更低,建立连接的速度也更快,只需0.1秒,而较短的控制距离也使NFC的精度更高,达到厘米级。

二、NFC手机方案

该方案是将NFC芯片和天线内嵌到手机里,并且与SIM卡独立。为了保证移动支付的安全性,在手机中还应加入安全芯片。NFC的功能不受手机开关机的控制,手机没电也可以使用NFC功能。NFC手机共有卡模式、读写器模式、和点对点通信模式三种应用模式。在卡模式中,NFC识别设备在有tag标签的NFC手机读取信息,依靠有线网络在应用处理系统处理,常见的有校园卡、门禁、车票等;读写器模式是NFC手机从tag标签中识别采集信息来进行相应处理。比如,我们可以在超市的电子标签读取商品信息;点对点模式也叫做双向通讯模式,是对两个拥有NFC功能的设备相连接,实现数据双向传输,如通讯录同步,图片交换等等。该方式还可以实现不同设备间的信息交换。该方案目前比较成熟,在全球也有不少应用实例。更由于用户和电信运营商不能靠手机控制NFC芯片的特点而受到金融机构的青睐。由于NFC模块没有占用SIM卡的相关资源,要解决用户无法通过手机控制NFC模块的问题,可以把将NFC的应用程序加入到SIM卡中,但这需要实现二者的接口,增加了软硬件设计的难度。

三、NFC移动支付的安全问题

(一)移动支付安全威胁。(1)信息被窃取。无线信道属于开放信道,信号极易被劫持监听,且隐蔽性强。信息的窃取使通信信息泄露使移动用户被追踪,这对于无线用户的信息安全、个人安全和个人隐私都构成了潜在的威胁;(2)信息被篡改。信息的篡改主要表现在攻击者通过劫持正常通信连接后,对传输信息的删除、插入等操作,破坏原有信息的完整性和正确性。通常可以采用在消息中插入数字摘要使接收方来判断信息的完整性;(3)手机病毒带来的威胁。越来越多的黑客和病毒编写者把无线网络和移动终端作为攻击对象,智能机操作系统,尤其是Android系统的开放性,由于应用程序来源的多样性,使用户更易受到病毒攻击,病毒在无线用户高频率的交互中得以快速传播;(4)交易中的安全威胁。假冒用户进行交易,产生虚假交易。或者是用户抵赖自己的交易行为。

(二)安全问题解决办法。在对NFC移动支付的安全问题分析后,可以从WPKI(无线公开秘钥体系)、身份认证等方法来保障移动支付的安全性。

1.WPKI安全技术。WPKI(Wireless Public Key Infrastructure)技术即无线公开秘钥体系,沿用了互联网电子商务中的PKI安全认证机制。是适应无线网络认证和加密的需要发展起来的,并逐渐在无线业务中得到实际应用。

一个完整的WPKI体系由认证中心CA,注册机构RA,应用接口,证书目录数据库,秘要备份和恢复系统,证书作废系统等基本结构组成。用户通过向RA提交申请,审查合格后由CA颁发证书给用户,用户的私钥、证书存放在UIM卡中。CA将证书写入证书目录以供查询,RA再把证书的URL发送给终端用户。数字证书保证了无线终端在无线网络操作时的端对端安全。

2.身份认证方式。针对移动支付中的身份认证问题,给出如下几种方式:(1)摘要认证。是基于挑战-应答模式的认证模型,通过单向散列函数,每次登陆产生的密码都不相同,使得登录过程就增加不确定性;(2)动态口令。密码随时间及使用次数发生动态变化,具有随机性,由于只能单次使用,即使被盗取,也不会造成很大损失。但由于其技术上的复杂性,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该技术的应用;(3)生物特征识别。生物特征主要有指纹,人脸,红膜识别等,利用生物特征识别的稳定性,结合NFC技术的便利性,可以在用户体验与安全性之间找到平衡。

四、结束语

移动支付很好地解决了支付问题,但限制其发展的安全问题不容小觑。我国在安全技术方面,可以在统一标准规范,完善移动电子商务相关法律来推动其发展。本文分析了移动支付的安全威胁及提出了解决方式,结合WPKI及多种身份认证方式,为用户提供一个安全的支付环境。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 移动支付 电子商务 支付安全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应用在手机终端上出现,而移动支付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业务之一。移动支付作为移动电子商务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用手机购物、买彩票还是买卖证券都是建立在移动支付技术基础之上的。只有移动支付得到充分的发展,移动电子商务才会有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

一、移动支付概述

移动支付,也称为手机支付,就是允许用户使用其移动终端对所消费的商品或服务进行账务支付的一种服务方式。移动支付业务是由移动运营商、移动应用服务提供商(MASP)和金融机构共同推出的、构建在移动运营支撑系统上的一个移动数据增值业务应用。

移动支付与一般的网上支付相比具有其明显的一些特点,主要包括:

移动支付不受时间、地点等因素的约束,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交易。

由于移动支付主要通过手机进行交易和支付,而手机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私密性,所以容易实现对于交易信息的私密性的保护。

与PC机相比,手机的硬件资源明显不足,这也为通过手机进行交易处理以及存储信息带来了缺陷。

由于通过移动终端进行交易,电池是其惟一的能量来源,而目前的手机电池一般仅能满足几小时的移动商务交易执行,所以,为连续的移动交易支付带来了不便。

二、移动支付方式

移动支付的分类方式有很多,但总体上可以归结为两类支付模式:近程支付和远程支付,所谓近程支付,就是基于交易现场的手机支付方式,账户信息存于手机之中,通过近距离无线通讯技术在特定刷卡终端,现场校验账户信息并进行扣款支付。如通过手机刷卡的方式可以乘坐公交车、在超市商场买东西等。远程支付,类似于互联网的在线支付,指用户通过手机,基于移动通信网络,通过WWW、GPRS、WAP、STK等方式远距离完成的支付行为。如通过手机、PDA等移动终端购买彩票、买卖股票等。

三 移动支付安全技术

1. WPKI

无线公开密钥体系即WPKI,是将电子商务中的PKI引入到无线网络环境中的一套遵循已有标准的密钥及证书管理平台体系,通过无线公开密钥基础设施管理在移动网络环境中的端到端的安全交付,从而能够建立有效的、安全的无线网络环境。

WPKI是在PKI标准的基础上改进发展而来的,从而能够适应移动网络的安全性需求。它采用了优化的椭圆曲线加密算法以及精简的X.509数字证书,通过第三方可信机构即认证中心验证用户的身份,从而保证了移动网络环境中的可信传输。

2.安全认证协议

目前在移动电子商务中常用的安全认证协议主要有SSL安全套接层协议和SET安全电子交易协议。

SSL协议保障在因特网上的数据传输安全,利用数据加密技术可确保在网络上传输的数据不被窃听、截取以及篡改。SSL协议可分为两层:SSL记录协议,它建立在可靠的传输协议之上,为高层协议提供数据封装、压缩、加密等基本功能的支持;SSL握手协议,它建立在SSL记录协议之上,用于在进行数据传输之前,对通讯双方进行身份认证、协商加密算法以及交换加密密钥等操作。

SET协议是在B2C模式的基础上,基于信用卡支付设计的,采用了公钥密码体制和X.509数字证书标准,保证了在开放的网络上使用信用卡进行在线商务交易的安全,具有保证交易的机密性、不可抵赖性、交易数据的完整性及真实性等优点。

四、总结

随着无线网络及移动通迅技术的不断发展,中国的移动支付作为移动增值业务,获得了一个良好的发展机遇,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而在移动支付的各个环节中,如何能够保证支付的安全性是应该着重考虑关心的问题,这也是移动电子商务未来发展所不可回避的重要研究课题。

参考文献:

篇5

基于平安集团的战略协同和文化底蕴,平安银行信用卡中心2016年继续深入开发“人脸识别”、“移动支付”和“由你卡”的个性化定制应用。其在市场中敢为人先却不失严谨的创新态度,受到持卡人的一致好评,在《投资者报》“最佳信用卡评选”中以高于第二名20000票的绝对优势,赢得了“2016年度最佳创新信用卡银行”奖项。

全面推广人脸识别

人脸识别技术正悄然推动着中国的金融创新,特别是在移动金融的新兴领域。平安银行即是最早探索“刷脸”技术应用的传统金融机构之一。据悉,自2015年7月平安信用卡在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上实现业内首创以来,已有超505万信用卡客户在超过30个城市体验了这项5秒就可完成的“刷脸”科技。

平安银行信用卡中心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把人脸识别技术和大数据审批模型相结合后,秉承后台精细、前台简化的专业化服务理念,人脸采集自然嵌入现有办卡业务流程,不仅安全,而且快捷。

“办卡时仅需将摄像头对准客户,5秒即可完成人脸拍摄及比对过程,无需客户进行任何繁琐操作。后台结合人脸评分应用,在综合其他征信手段的基础上能更快锁定客户真实身份,帮助更多优质客户快速获得审批结果,可为客户带来更高效的审批体验。”该负责人说道。

据悉,人脸识别作为互联网金融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未来有望成为进军“互联网+”的利器,并被运用到更多的应用场景里,特别是信用卡新型密码服务、VIP客户识别和人脸快捷支付等业务,以此助力银行在互联网金融业务发展上的突破。

移动支付多“Pay”覆盖

在《投资者报》“2016年最佳信用卡评选”中,平安银行因支付的便捷广受持卡人好评。2016年9月1日,平安银行推出Mi Pay。至此,平安云闪付平台也完成了云闪付HCE、Apple Pay,Samsung Pay,Mi Pay、Huawei Pay等主流移动支付领域的全覆盖,在移动支付领域全面开花。

借助平安集团的3.0平台优势,平安信用卡将互联网概念和传统金融紧密结合,立志为更多客户带来优质体验。

据悉,国内主流的移动支付方式主要分为两大派别:一种是以手机支付宝、微信支付为代表的扫码派;另一种就是包括云闪付HCE、Apple Pay和Samsung Pay在内的闪付派。持卡人向本报评选委员会表示,虽然前者已推出很久,市场普及率较高,后者问世时间不长,但比扫码支付更安全、更便捷。

“在安全便捷的前提下尽量丰富移动支付服务,希望有更多的产品加入到移动支付阵营中来,以开放的态度与产业各方合作,通过技术和产品创新,为客户提供最优用卡体验。”上述负责人对《投资者报》记者说。

快速反应、积极尝试、保障安全成为平安银行信用卡中心的标签。据记者了解,接下来平安信用卡还会与中国银联合作,推出更多的创新支付。

首款私人定制“由你卡”酷炫上线

与此同时,今年上半年,平安银行信用卡中心通过差异化创新刚推出的首款“私人订制”信用卡――“由你”系列信用卡同样大获好评。

据了解,由你卡是一款专门为年轻客群量身定做的创新信用卡产品,设计完全围绕年轻客群的喜好和需求展开,重磅推出“卡面由你”、“权益由你”、“分期由你”及“掌控由你”四大亮点。持卡人不仅可以根据喜好在音乐、运动、动漫、节日等多种风格中选择卡面,还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挑选权益,真正做到“由你决定”。

“年轻客群成为我们重要的经营对象。在由你卡产品的设计理念中,我们为传统的信用卡产品插上互联网的翅膀,以创新、定制的形式和年轻人展开沟通。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在和年轻客群的不断沟通中了解他们的需求,由你卡的上线可谓厚积薄发。”

据介绍,由你卡的“卡面由你”、“权益由你”不仅满足了年轻客群对于服务差异化、个性化的需求,也彻底打破了传统信用卡的产品体系。

篇6

关键词: 移动支付; 商业模式; 产业链

移动支付,也称手机支付,就是允许用户使用其移动终端(通常是手机)对所消费的商品或服务进行账务支付的一种服务方式。单位或个人通过移动设备、互联网或者近距离传感直接或间接向银行金融机构发送支付指令产生货币支付与资金转移行为,从而实现移动支付功能。移动支付将终端设备、互联网、应用提供商以及金融机构相融合,为用户提供货币支付、缴费等金融业务。

一、发展现状

我国的移动支付开始于1999年,由中国移动与中国工商银行、招商银行等金融部门合作,在广东等一些省市开始进行移动支付业务试点。短短十几年,我国的移动支付已由最初的手机银行服务发展成较为成熟的商业模式,大致可分为4种:

以移动运营商为主的商业模式。这种商业模式是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三大运营商在与消费者进行交易时,直接从用户花费中扣除交易费用或者在专门的移动支付账户中扣费,银行等金融机构不参与交易,例如手机支付和手机钱包等。

以银行为主的商业模式。这些年,各大银行借助移动运营商的网络传输,充分挖掘手机银行客户,将手机与银行账户进行绑定,在手机银行上面附加移动支付功能,比如话费充值、购物、小额取现等等业务。

以银联为主的商业模式。银联是我国银行卡信息交换网络的金融运营机构,借助原银行的网络体系实现各银行的相互联通,对整个移动支付业务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不仅如此,银联也开发自己的手机支付产品,诸如“闪付”。

以第三方支付机构为主的商业模式。第三方支付机构在产业链中是独立于移动运营商和金融机构的,利用移动运营商的网络和银行的结算资源,在移动支付中进行身份验证和支付确认,为整个交易进行担保,如公众熟知的有支付宝、财付通等。

二、存在问题

移动支付作为一种新兴的支付方式,目前为止还不完善,依然存在很多问题,主要如下:

(一)安全问题

在移动支付的整个过程中,涉及主体多,环节多,安全问题自然成了服务提供方和用户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是影响移动支付业务发展的关键因素。

对于移动支付的提供方而言,主要存在两个问题:第一,目前关于移动支付的技术标准尚未统一,存在多种移动支付的解决方案,不同的技术标准平台构建的移动支付业务流程之间又存在内生性冲突,加之各主体出于自身利益考虑不想放弃自有方案,使得支付安全得不到相应的保障;第二,移动支付中的无线通信安全技术仍然不成熟。虽然无线安全技术发展迅速,但是电子商务的支付环境也日益复杂,且移动支付终端设备的无线通信安全技术本身存在诸多漏洞,移动支付业务的安全系统易受黑客的恶意攻击。

对于用户而言,安全问题就显得更加重要了。移动支付是比较新的事物,用户对于移动支付过程中的风险认知还不完全,不少用户都收到过垃圾短信、诈骗短信,甚至遇到过诈骗行为,而在支付过程中又涉及到资金和个人隐私,加之用户的防范手段相对有限,进一步加深用户对于移动支付安全性的担忧。

(二)运营商和金融机构缺乏合作

通信运营商、金融机构和第三方支付机构是移动支付产业链中的三个重要主体。其中,通信运营商拥有庞大的手机客户资源和开展支付活动的技术基础,但通信运营商的用户信用管理却较弱;金融机构具有丰富的金融管理和支付渠道,有广大用户的信任,但移动支付业务却不是金融机构的主营业务且金融机构无移动通信技术;第三方支付机构作为金融机构和通信运营商之间的中间平台,拥有移动终端资源,但市场管理经验、资金运作能力、客户管理能力又是第三方支付机构的缺陷。各主体各有优势劣势,都想成为产业链的主导者,但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各主体之间的竞争大于合作,协作关系松散,利益分配失衡,各类资源得不到有效整合,造成了极大浪费。

(三)政策法规问题

近些年来,移动支付的快速发展受到我国现有法规政策的限制,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法律法规的更新速度远远比不上移动支付业务的发展速度,导致第三方支付、小额支付等在实际操作中暴露诸多问题;第二,移动支付执法力度不足,由于在现有法律法规框架下移动支付双方权责不够明晰,使得移动支付提供方可通过复杂的格式化合同巧避责任;第三,监管体系尚未完善,目前出台的监管措施更多的是针对电子支付或支付服务整体的,专门针对移动支付的有效的行政监管措施依然处于缺失状态。

(四)用户接受度低

目前我国手机用户对移动支付的普遍接受程度还较低。原因主要有两个:第一,我国在经济建设中重物质轻信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不完善,短信诈骗事件时有发生,使得用户对于移动支付的信心不足;第二,很多用户对于移动支付本身的认知有所欠缺,对移动支付的操作流程还不太熟悉,仍然习惯使用传统的现金支付方式。因此,若要养成广大用户的移动支付习惯还尚需时日。

三、对策建议

(一)安全方面

要解决移动支付的安全问题,提高交易安全性,一方面要从移动支付的提供方入手,产业链上各主体共同协作,在全国范围内制定统一的移动支付业务标准体系,消除目前多元化的标准,从而也可以降低各主体的研发成本和交易成本。除此以外,要加速无线网络通信安全技术的研发,通过不断创新移动客户端的安全认证方式和网络传输过程中进行数据加密等技术手段建立完善的识别系统,强化业务安全性,以适应电子商务复杂多变的环境,以此保障用户的资金以及个人信息安全。

另一方面,积极防范和打击犯罪,充分研究可能存在的移动支付犯罪形式,做好预防工作,让用户放心使用移动设备进行支付购买。同时可向用户宣传常见的犯罪手段和防范措施,提高安全意识,例如在移动设备中安装安全软件、使用较为复杂的密码、浏览安全的网页等。

(二)加强合作

针对移动运营商、金融机构和第三方机构各自为政,浪费资源的现象,应加强三方的合作,构建金融机构与移动运营商合作、第三方支付机构协助支持的有效模式,建立独立的移动支付平台,三方共同合作开发移动支付产品,明确三方定位,各司其职的同时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积极推进产业链的升级,通过创新增值服务的方式来调整三方利益分配的关系,提高产业链的运营效率,实现产业链上合作共赢的局面。

(三)政策法规方面

我国相关部门应加快移动支付法规政策的完善工作,明确通信业务产业和支付服务产业的发展政策,对移动支付涉及的各个主体的职责进行确定,建立规范的市场秩序和行业标准,包括准入政策、监管政策、服务政策等等。可借鉴日本、韩国等国的先进经验,通过移动支付消费退税等政策积极引导移动支付的发展。要尽快出台具体的移动支付监管办法,强化客户身份识别和大额的、可疑的支付交易的监测。

(四)培养用户使用习惯

为了提高用户对移动支付的接受度,改变用户的消费支付习惯,可从重点人群、重点行业、重点业务切入推广。首先是重点人群,年轻人追求时尚新鲜,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强速度快,可从年轻人群体开始逐步向全社会推广;其次是重点行业,可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行业,例如水电费缴纳、超市购物等场合推广移动支付产品;最后是重点业务,可立足于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先推广小额支付以建立信任,在此基础上再推广高端消费和大额消费,逐渐通过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来引导消费者的支付习惯。

参考文献:

[1]刘海二.移动支付:原理、模式、典型案例与金融监管[J].互联网金融,2014(05): 61-64.

[2]涂明辉.互联网金融――移动支付[J].法治与社会,2014(07):99-102.

[3]张华强,吴道义,漆慧,刘春梅.我国移动支付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建议[J].海南金融,2013(03):86-88.

[4]郝惠泽.移动支付的发展与探究[J].中国信用卡,2013(03):50-53.

[5]师群昌,帅青红.移动支付及其在中国发展探析[J].电子商务,2009(02):58-64.

[6]王瑞.移动支付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J].管理视野,2010(08):45-46.

篇7

【关键词】移动支付;医院收费管理;新思维

一、移动支付概述

1.移动支付的概念

移动支付也可以叫做手机支付,移动支付将终端设备、互联网、应用提供商以及金融机构相融合,为用户提供货币支付、缴费等金融业务。移动支付使用方法有:短信支付、扫码支付、指纹支付、声波支付等。

2.移动支付的特征

从本质上来讲移动支付是属于电子支付的一种,也就具备了电子支付的一些特征,然而移动支付也因为互联网技术、移动通信技术、无线射频技术相结合有着自身独特的特点,主要特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及时性

移动支付可以打破地点和时间的限制,及时的获取相关信息,消费者可以随时的查询账户的情况,以及进行购物消费。

(2)移动性

移动支付可以消除地域和距离的限制,用户可以随身携带,也可以对所需要的应用、服务、娱乐和信息进行随时随地的获取,是具备了先进移动设备的移动性特征的。

(3)定制化

移动支付可以通过手机简易的操作界面和先进移动通信技术,消费者可以制定出适合自身的个性化服务和消费方式,简化了原来复杂的账户交易。

二、医院收费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在移动支付的经济背景下医院收费管理工作中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降低了医院收费工作的效率和质量,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缺乏规范的收费操作流程

目前在移动支付背景下,我国大多数医院采用的是网络化的收费方式,这种方式应用的是医院的内部系统,采用网络化收费制度的优点在于可以方便快捷的进行收费,但是这种收费方式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其中主要的问题就是容易导致收费操作流程不规范的问题发生。同时有的医院网络收费并不能实现对收费的全过程覆盖,因此就会造成医患退款困难、不能分清收费权限、收费操作流程混乱的问题发生。

2.收费管理方式方法落后

目前在我国一些医院中还没有对收费管理电算化进行普及,有的医院收费管理还依靠传统的手工记账,一些收费还工作是由管理人员通过手工记录来完成,这样的收费管理方式既降低了工作的效率,还降低了收费管理工作的准确性,另外大量的收费记录账本也不方便查询工作的顺利进行,不利于医院领导及时的掌握时机的收费情况。

3.收费管理人员素质有待于提高

在移动支付的背景下,大多数医院将主要的精力放在了提高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上,一些收费管理人员并不具备专业的职业技能,有的甚至是由医务人员来兼任,这就直接影响到了收费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水平。同时,随着收费系统的不断更新,有的收费管理人员并不能及时熟练的进行上机操作,严重影响到了收费管理的效率,有的收费管理人员认为收费管理工作并不重要,在工作中缺少对收费管理工作的热情,缺少了对收费管理服务的意识观念。

三、提高医院收费管理工作水平的建议

从上述情况来看,在移动支付的经济背景下医院收费管理工作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医院要积极的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提高收费管理水平,主要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1.健全收费管理监督机制

医院收费管理操作流程不规范的主要原因在于收费管理监督机制不健全,因此在移动支付的背景下医院要建立健全收费管理的监督机制,主要可以采用以下方法建立健全收费管理监督机制:

(1)票据检查

为了提高医院收费管理的水平,医院要做好管理票据的工作,建立完善的票据管理制度,制定出科学严格的票据使用标准,对票据的购置、使用要进行及时的登记和审核,一方面医院要制定出收费票据管理岗位制度,设立专门的收费票据管理岗位,提高收费票据管理人员的职业知识技能和道德水平;另一方面要重视对收费票据管理的细节工作,对收费票据的使用和保存情况进行严格的审查,票据报账要采用日清月结的方式。在移动支付的背景下,医院收费管理已经进入了信息化的时代,因此对于收费票据的管理也应该充分的利用现代化的手段,这样既可以提高收费管理的工作效率,还可以减轻收费管理员工的工作压力。

(2)严格监督收费流程

医院要做好收费管理环节的监督工作,对权责关系进行明确,将收费管理工作落实到每一个人身上,对由于收费管理票据工作人员造成的失误要予以严厉的处罚,保证收费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3)由专门的机构来负责收费管理工作

从实际情况来看医院涉及到的业务比较复杂,因此收费管理工作就不能由一个部门或是一个员工来兼任,这样是很容易导致权责不明确、收费管理工作效率不高的问题发生,而是要设立专门的机构来负责收费管理工作,明确部门和个人的工作职责,这样也有利于医院对收费管理工作的监督和管理。

2.加快收费管理的信息化进程

在移动支付的背景下,医院要充分利用好先进的技术手段来进行收费管理工作,从医院的实际经营情况来看,在经营过程中会涉及到比较多的业务,收费管理工作涉及到的科室和人员也比较复杂,要保证收费管理工作的及时、准确、合理,就需要医院加快收费管理的信息化进程,一方面医院要购置一些自动化的办公设备,利用先进的打印机、电脑、复印机、传真机来提升收费管理工作的效率,同时也可以保证收费数据的安全完整性;另一方面医院要从各个科室部门的实际情况出发,对收费管理软件进行升级,提高收费管理的智能化水平,这样就可以避免因为人为失误给收费管理工作带来损失。同时,为了保证各个部门之间能蛟谑辗压程中得到及时的沟通,医院也要在各个部门之间建立网络沟通,实现收费管理的网络联通,这样就可以使得财务部门及时准确的了解财务信息,也可以实现各个科室之间相互监督的作用。

医院要采用信息化的收费模式,例如可以采用“一卡通”的收费模式,也就是说将挂号、收费一体化,在挂号的时候就是先预留现金,在就诊的时候患者就可以直接刷卡进行缴费,缴费过后余款可以直接退回,并不产生任何的费用,大大的节约了患者排队缴费的时间。

3.提高收费管理人员的素质

医院收费管理工作需要高素质的收费管理人员来完成,因此医院要提高收费管理人员的职业素质,特别是在移动支付的背景下,医院要提高对收费管理人员的录用门槛,既要要求收费管理人员具备较强的收费管理水平,还需要收费管理人员拥有先进的信息化知识和技能,要有及时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根据单位收费系统的变化更新情况,医院要定期对收费管理人员进行技能培训,保证收费管理人员可以及时的掌握和熟练运用先进的收费管理系统,避免发生由于人为操作失误给医院带来的经济损失。同时医院也要提高收费管理人员的思想意识,要让收费管理人员意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并可以通过建立奖罚机制来调动起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四、总结

综上所述,移动支付有着自身的特点,这也给医院收费管理带来了较大的挑战。因此,医院的管理者要对移动支付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打破原来传统的收费管理观念,树立移动支付的先进收费管理观念,从移动支付的角度提高自身的收费管理水平,为广大医患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参考文献:

[1]李婧.消费者移动支付感知风险影响因素研究[D].湖北大学,2013.

篇8

关键词:手机支付;RFID

1 手机支付的概念

手机支付也称为移动支付,是指允许移动用户使用其手机对所消费的商品或服务进行账务支付的一种服务方式。是将RFID技术与移动通信技术相结合的方案,以更好地实现移动支付业务。

2 基于RFID的手机支付三大主流技术

2.1 NFC技术

NFC,又称近距离无线通信,是一种短距离的高频无线通信技术,允许电子设备之间进行非接触式点对点数据传输(在十厘米内)交换数据。其工作频率在13.65M。NFC设备可以用作非接触式智能卡、智能卡的读写器终端以及设备对设备的数据传输链路。目前较为典型的应用场景有:无接触支付、交通运输、医疗健康、方便易用、智能目标、社交媒体。

2.2 SIMPASS技术

SIMpass技术融合了DI卡技术和SIM卡技术,或者称为双界面SIM卡,其工作频率在13.65M。SIMpass卡非接触面可以支持非接触移动支付、电子存折、PBOC借记/贷记以及其他各种非电信应用。接触界面可实现电信应用,完成手机卡的正常功能。目前较为典型的应用场景有:公共交通、电子入场券等城市一卡通应用、小额支付、安全控制(身份认证、门禁等)。

2.3 RF-SIM技术

RF是无线射频技术,把RF与普通SIM相结合组成的卡,就是RFSIM卡。使用RFSIM卡,无需更换手机,其工作频率在2.4G。RF-SIM卡的用户能够通过空中下载的方式实时更新手机中的应用程序或者给帐户充值,从而使手机真正成为随用随充的智能化电子钱包。RFSIM既具备手机的全部功能,又可以应用在门禁识别系统,物流管理系统,广告信息系统,小额支付系统,电子票务系统,以及酒店预订系统等等领域均可应用。目前较为典型的应用场景主要有:校园一卡通、企业一卡通、社区一卡通、消费一卡通等。

2.4三大主流技术优劣势对比

NFC优势:技术成熟、功能全面、有商用案例是其最大的优势。

NFC劣势:需要定制手机终端,SIM/UIM卡不能控制业务逻辑,对于运营商控制产业链十分不利。NFC的专利掌握在国外厂商的手中。

SIM-Pass优势:工作在13.56MHz下,将应用信息和RFID模块都集成到SIM/UIM卡中,对运营商十分有利,用户也无需更换手机终端。

SIM-Pass劣势:不同手机终端SIM/UIM卡的放置位置不同,因此需要进行适配,目前,手机适配率只能达到20%左右。

RF-SIM优势:一种新型的RFID产品,采用了2.4GHz的通信频率。用户只需要更换UIM卡即可使用,从手机成本、业务控制角度来说是运营商的最佳选择。

RF-SIM劣势:工作频点与银行、公交等主要行业的POS机不一致,因此重心布放POS终端,需要大量的成本。

3 手机支付的商业模式分析

移动支付的商业模式未来会有四种商业模式存在:以移动运营商为主体的模式,以银行为主体的模式,以第三方服务提供商为主体的模式以及银行与移动运营商合作的模式。

(1)以运营商为主导,电信运营商拥有靠近手机用户的优势。

(2)以金融机构为主导,银行拥有靠近银行卡用户的优势。

(3)以第三方支付平台为主导,这种模式是指独立于银行和移动电信运营商的第三方运营商,利用移动电信的通信网络资源和金融组织的各种支付卡,进行支付的身份认证和支付确认。

(4)银行与移动运营商合作的模式。这种模式能整合移动及银行的资源,发挥各自的优势,形成强强联手之势。

移动支付产业链参与者众多,合作模式多元化趋势明显,目前还各类厂商的主导地位还未形成。长期发展来看,国内移动支付市场发展将呈现三个阶段。

快速发展期:由于手机支付市场前景得到业界普遍认同,电信运营商、银联和第三方支付厂商通过在细分市场进行资源整合,将逐渐取得差异化市场的领先地位,在竞合发展过程中形成三足鼎立的态势。

平台整合期:多样化支付平台在普及的基础上进一步形成整合,在移动互联网整体开放的趋势下,具备较强用户服务能力的电信运营商、一体化支付服务提供商在品牌效应和终端支持下逐渐占据市场主动。

商业融合期。跨平台融合后,产业界限被打破,手机支付环境完全开放,新的商业模式开始出现,更多的力量涌入移动支付市场,合作模式趋于成熟,各类移动支付服务提供商进入全面产业链协作竞争时代。

4 结论

2011年8月31日,央行公布了第二批获得第三方支付牌照的13家企业名单,国内三大运营商均不在列。移动运营商想要单独发展手机支付业务,显然不能成为上策。手机支付业务产业链主体涉及多个环节,最难的不是技术,而是利益平衡。其目前的竞争关系主要存在于以中国移动为代表的运营商、以银联为代表的金融机构,以及其他第三方支付平台。几方巨头都想获得主导权,这导致我国手机支付这块“蛋糕”还在发展初期就被混乱瓜分,各推各的。手机支付产业这些年一直在带着镣铐摸索,产业链上下游各方开放不够,合作不多,是过去没出现成功案例的重要原因。故提出以下两点发展建议。

(1)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手机支付产业链需要各环节的配合,每一家都应该有发展的机会。

(2)立足消费者,为消费提供了一个新的、便捷的、省时的、及时的支付渠道必定是手机支付未来发展趋势。结合国内手机支付标准不统一的现状,是否可以考虑13.56M与2.4G并存发展,手机支付与一卡通充分融合。13.56M与2.4G有各自的优劣,移动支付需要两种标准互补。

参考文献:

[1]陈晓勤等.移动支付改变生活:电信运营商的移动支付探索与实践.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5

[2]何培源.移动支付产业在中国及世界的发展前景.E-BUSINESS, 2008(10)

[3]丁蕾.移动支付在我国的发展. E-BUSINESS, 2009 (07)

篇9

当红包遭遇潮流,势必引起动荡。

抢红包、拼手气 好友不亦乐乎

“发红包了发红包了,大家快来抢,拼拼手气!”除夕夜,笔者的手机微信收到这样一条群消息。群中的一个成员派出一个红包,大家纷纷去抢,笔者也参与了“混战”并抢到了30.81元,据说是群成员中面额最大的一笔。

“大年初一,清早就发出去了50个红包,自己当天也抢到了不少,有80元的,有几分钱的,最多的收到100多元。金额多少不重要,关键是收到红包很快乐。”一位朋友说。

还有朋友称,今年公司的老总也赶了把时髦,通过微信给优秀的员工派发红包。

其实,腾讯旗下的微信于2014年1月27日推出的“新年红包”就是一个公众账号,其玩法极为简单,功能上可以实现发红包、查收发记录和提现。关注该帐号后,微信用户可以发两种红包, 一种是“拼手气群红包”,用户设定好总金额以及红包个数之后,可以生成不同金额的红包。还有一种是普通的等额红包。最受追捧的是前者。

用户在关注该账号并确定发放红包及金额的同时,还可以附上新年祝福语,再通过微信绑定的银行支付,即可完成发红包的过程。好友打开红包后,只需要绑定关联微信的银行卡,领到的红包会在1个工作日之后自动转账提现。腾讯推出的这一简单应用,引发了今年春节的抢红包大战,也为其激增出千百万移动支付新客户。

腾讯圈、阿里系 角力移动支付

抢红包大战在除夕前夜热闹上演,发红包的豪气,抢红包的紧张,开红包的惊喜,这种游戏不火才怪!

微信发红包显现出的是移动支付融入社交关系链之后可怕的裂变能力,只要有一个人用微信发红包,他就可能带动周围的一拨人开通微信支付,只要有一个红包发完,它就为微信支付创造了一笔交易额。

因此,今年新春收到最大“红包”的当属腾讯公司。有媒体称,由于微信“新年红包”必须绑定银行卡,一夜激增的千百万移动支付新客户,可谓一个晚上干了支付宝8年的活,而且还不花腾讯一分钱。有网友称,微信抢红包真正是一场“无本万利”的生意!

实际上,除了微信,主打“红包”概念的还有阿里巴巴,无论是吸引用户安装手机淘宝、来往等阿里巴巴系软件,还是“双十一”、“双十二”等促销活动,送红包都是其发展的重要手段。1月23日支付宝手机客户端“支付宝钱包”正式推出“新年讨红包”活动。活动分为“讨彩头”、“发红包”两部分,面向的是手机通讯录与支付宝转账记录用户。然而,由于缺乏微信这种移动社交媒体平台支撑,在这场新年移动支付大战中,阿里巴巴显然略逊一筹。

可以说,微信通过春节抢红包活动成功实现了自我营销,在互联网金融扑面而来之际,一场由互联网巨头、传统金融机构等掀起的移动支付大战正全面开打。

储蓄卡、现金流 赢家攻城掠地

如今,春节长假已过,微信红包逐渐淡出视线,腾讯晒出的成绩单不容小觑。据腾讯财付通的数据显示,除夕夜,参与红包活动的总人数最多,达到482万人次。其中最高峰出现在零点时分,瞬间峰值达到每分钟2.5万个红包被拆开。从除夕到大年初一下午16时,参与抢微信红包的用户超过500万,总计抢红包7500万次以上。领取到的红包总计超过 2000万个,平均每分钟领取的红包达到9412个。此外,由于抢红包需要绑定储蓄卡, 微信借此概念三天圈来80亿元资金,以致理财通“堵车”。

数据还显示,全国平均每个红包7.5元,抢空红包的最快速度是1.7秒,发红包最多的“土豪”发了近2000个红包,抢红包最多的人则抢了近800个红包。

篇10

9月初,在央行“超级网银”上线以及《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正式施行的背景下,电子支付概念股均表现抢眼。时间过去一月有余,多家投资机构仍给出积极评价,认为手机支付即将迎来爆发性上涨。

手机支付,又称移动支付,是指通过手机对所消费的商品或服务进行结账支付的一种服务方式。通常业界所谈论的手机支付,专指刷POS机、公交一卡通等近距离支付方式。

然而,该领域的技术和产业却发展迟缓。多年来,拥有最多通信资源的中国移动,与握有金融产品和商户资源的金融机构一直合作不畅,始终未停止对业务管理、密钥、标准等方面主导权的争夺。

技术路径分歧

进入2010年,手机支付产业发展开始提速。中国银联和电信运营商推广力度不断加强,各地业务试点层出不穷。

例如,中国银联最近连续与都江堰合作手机支付购景区门票业务,与铁道部探索手机等新兴支付渠道,不断拓展手机支付应用领域。运营商则继续各地试点业务探索,比如南京电信开通“金陵翼卡通”业务、北京联通启动“联通手机一卡通”服务等。

这些看上去功能类似的手机支付功能,背后的技术实现路径却各不相同。

手机支付主要依靠RFID(射频识别)作为数据通信技术支撑,目前可按频段分为中国移动主导的2.4GHz,以及中国银联主导的13.56MHz两大阵营。无论何种方式,都需要针对手机传统功能,增加天线、支付、应用(比如公交、银联信用卡)、安全等模块。

中国移动基于2.4GHz频段模式,主导了RF-SIM卡(射频SIM卡,可实现中近距离无线通信的手机智能卡)的开发――将无线射频模块(包括片上天线)、应用模块等集成在SIM卡上。用户只需要更换SIM卡,即可实现相应的手机支付功能。不过,目前金融机构POS机终端、公交一卡通等大部分应用环境均为13.56MHz频段,与此方案存在频段兼容性问题。

而13.56MHz频段虽广泛存在于公众应用环境中,但属于低频范围,无线电波无法穿透手机电池板,必须借助外部天线,才能实现与外部各种设备的非接触式交互。

对此,人们想到了在手机设计之初,就从功耗、天线作用距离、通信质量等方面一体化考虑的NFC(近距离无线通讯技术)方式;以及将天线集成在手机上,支付应用集成在SIM卡上的eNFC(增强型NFC,即SWP协议)方式。但这一技术模式,需要更换相应的NFC手机才可实现支付功能,相对而言成本较高,NFC开发也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另一方面,人们也尝试对射频天线进行特殊处理,以便将13.56MHz模块集成到SIM卡上。这样一来,用户只需更换SIM卡,就可以加装同时具有RFID和SIM功能的智能卡,这就是所谓的“双界面卡”方式。

针对SIM卡与天线的组合设计,双界面卡也有着不同的解决方案。比如,握奇公司的SIMpass解决方案,就通过外接一个置于后壳或前盖的薄片形状天线,来帮助实现SIM卡与设备的交互。而上海坤锐利用类似的“过桥”方式,将一张柔制软卡的无源标签附着在电池盖上,充当了信号增强器的作用。

“对于用户而言,2.4GHz和13.56MHz的差别,主要在于作用距离(后者读写距离不超过10厘米)和防冲突性(一次读取的个数)。”中科院自动化所RFID研究中心副主任曾隽芳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作为有源方式,2.4GHz的适应性和可靠性都比较高,但13.56MHz起步较早,国产化程度比较高,产业链也比较完备。两大阵营在工艺、产品等层面都有着很大不同。

时机未到

中国的移动支付产业虽属于后发,但在国外并没有成熟的模式可以借鉴。欧美国家同样面临商业模式的问题,而在移动支付领域走在前面的日韩,多采用NFC的方式。

2004年,日本通信运营商NTT DoCoMo推出了基于非接触IC智能芯片的FeliCa技术。到至2005年,NTT DoCoMo所有的3G手机都配备了用于手机支付的红外线装置。而韩国早在2001年,就由SK电信推出了主打红外线近距离接触的MONETA移动支付品牌,后来更将MONETA进一步移植到手机上。

手机支付在日韩应用非常普遍,人们利用这种NFC手机,可以很方便地购买各种商品、门票、火车票、优惠券,并实现银行卡、公交卡、门禁卡、会员卡等一系列功能。

一卡多用,也是国内在手机支付上的初始需求,将各种卡的功能与手机集成起来,不仅携带和支付方便,还可能带来创新的消费模式。

不过,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副总工程师王立建认为,目前国内对手机支付的需求并不迫切,适合手机支付发展的环境也还没到来。

“其实在技术上倒不是一个难题,关键是产业各方面的跟进。”王立建一再向《财经国家周刊》记者强调,一定不能着急,无论最终采用2.4G和13.56M哪种方式,一定要有国家自主知识产权的标准和专利技术来支撑。但迄今为止,国家相关部门在移动支付方面的立项和投入方面还处于缺位状态。

由于存在多种实现模式,在手机支付产业链上,包含了芯片提供商、封装提供商、终端设备商、应用服务提供商、数据管理、应用系统开发等软件开发商、第三方支付等诸多环节。

“不能说产业链已经做好了准备。”曾隽芳表示,“后台系统的数据共享、利益分割,以及管理等方面的事情还不清晰。在安全性上也要继续做一些工作,目前还主要是1000元以内的小额支付。另外,在手机支付稳定性、一致性、读取效果、使用寿命等方面,还不够理想。”

难题待解

实际上,手机支付在技术和市场上如何推进,两大阵营都面临诸多考验。

6月,中国移动加入了以银联为首的手机支付产业联盟。在移动集团内部文件中,也已明确停止2.4G新项目的试点工作,仅保留研究权限。但有消息说,工信部、央行并不反对2.4GHz标准,而从专利角度来说,一切都未有定论,标准制定也还在过程中。

中国移动通信研究院业务研究所主任研究员黄更生说:“已经部署2.4GHz的地方都还在用,另外其他运营商,如中国电信也在推2.4GHz,力度比中国移动还大。”

“RF-SIM最大的问题在于对2.4GHz的判断上,与现有支付的外部环境不太符合。”握奇电信产品技术经理魏茂军告诉记者,高昂的成本是中国移动叫停RF-SIM的重要原因。目前应用环境大多基于13.56MHz技术,移动若重新布设支付环境成本较高,同时还受到金融部门的抵触,难度很大。

而对于双界面卡的实现模式来说,由于手机样式层出不穷,也给天线的手机适配率带来不小挑战。比如一个金属滑盖,就可能屏蔽掉射频信号,无法实现交互。2.4GHz模式也有适配率的问题,由于RF-SIM改变了SIM卡内部结构,需要重点考虑功耗和正常开关机的问题。

此外,13.56MHz阵营还面临用户量不足的困扰。北京普罗信科技总经理罗正棣告诉记者,银联目前的用户数量只有几万,并且处于试验阶段,还没有太多应用和收入来支撑业务。联通走的是NFC路线,用户量就更是少得可怜,同时手机厂商对NFC也多持观望态度,更加大了推广难度。

“电信倒是已经达到几十万用户,但其中一部分是和移动一样的2.4GHz频段产品,另一部分是双界面卡产品,主要应用在校园环境。”但罗正棣认为,校园并不算是一个有生命力的业务点,更多意义在于市场推广而已。

实际上,最近电信手机支付产品“翼机通”在校园的推广正遭质疑,辽宁工程技术大学“一卡通事件”已经被媒体曝光,学生们对校园一卡通与手机卡强制绑定的做法抱怨不断。

手机支付统一标准问题作为两大阵营的核心矛盾之一,牵涉到手机支付整个格局。据悉,移动支付标准工作组已于去年11月成立,挂靠在国家金卡办多功能卡应用联盟下面。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耿力介绍说,早在2008年6月,国标委就开始下发移动支付相关标准制订任务,目前已有5个国家标准在制订中,其中包括“系统间的无线通信和信息交换近距离无线通信接口和协议”,以及“基于射频的移动支付”有关终端设备、应用管理和安全和测试方法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