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应急管理制度范文
时间:2024-02-18 17:57:1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工程应急管理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水利水电施工进度控制是整个项目安全可靠、节能优质的施工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科学合理的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进度计划的编制、优化、组织实施和计划控制与全面协调等控制管理行为,确保工程施工按照预定的计划进度进行施工建设和控制管理,不仅会影响到施工企业的整体形象口碑,同时还关系到整个项目施工建设管理的效率和效益水平[1]。但由于水利水电项目特殊的工程特性,其施工进度工期的影响因素较多,如果没有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控制和纠正,则可能会引起施工进度工期一拖再拖,导致施工进度失控,严重影响工程施工高效优质的顺利进行。因此,在工程施工建设全过程中,在保证工程具有较高施工安全、施工质量的基础上,合理优化施工进度,可以确保关键工期目标实现,缩短施工工期,降低巨大利息支出和提前发电回收成本等,保证整个水利水电工程按质、按期的竣工投运交付。
1 施工企业自身对水利水电工程进度的影响因素
施工企业作为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施工的承包商,是整个工程项目施工建设的实施主体,工程能否按质、按时高效优质的完成,施工企业项目进度控制管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1.1 施工企业资源投入与工程实际施工不匹配
在新市场环境体系下,公开招标和竞标已成为水利水电工程管理的重要内容。一些施工企业为了在激烈竞争中中标,往往采取“报低价以其低价中标”方式进行投标,加上企业自身负重较大,低价中标后,企业在资金紧张的条件下仅能维持项目的日常生产开支,导致其项目进度优化和扩大生产规模的能力不足。例如民用建筑中许多烂尾楼工程的例子屡见不鲜,施工现场所需的“人、材、机”配备与工程实际需要存在不匹配问题,施工设备老化陈旧、施工工艺技术落后、施工技术管理人员不足等,直接影响到整个水利水电工程项目施工内容和进度的高效落实,引起进度控制产生偏差,制约工程高效优质的施工建设。
1.2 施工进度计划编制缺乏系统性和合理性
一些水利水电施工企业由于受传统“重项目承揽、轻现场管理”、“重质量管理、轻进度控制”等项目管理理念的制约,在施工进度计划和控制管理措施制度编制过程中,往往凭经验进行,很少深入到施工一线,编制出的进度计划存在华而不实,缺乏系统性和合理性,与工程施工实际不匹配,导致周周计划一拖再拖,月月施工计划内容完不成,有时只能完成计划内容的75%~90%,有的则还不到50%,严重影响项目施工进度控制质量水平,施工进度计划的随意性、不切实际性,给项目进度控制带来较大困难。
1.3 施工组织设计不完善,施工进度控制措施可操作性差
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不完善、不科学和与实际不匹配,导致实际施工进度控制达不到工程实际需求。另外,施工进度优化和调整措施选择过程中,没有与工程实际施工方案、施工技术和施工工艺相匹配,缺乏对技术、经济等方面的综合论证,导致进度控制和调整措施可操作性差,变动较大等,使项目进度不能有效处于“可控、能控、在控”的良好局面。
2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进度高效优质控制策略探讨
为了确保水利水电工程项目高效、按质、按期的施工建设和竣工投运,必须要结合工程施工实际进行有效施工进度优化和控制管理,不仅要明确施工进度管控目标和优化调整原则,同时还要进行施工进度控制资料的收集、记录和分析,采取甘特图法、进度前锋线、S曲线等进度分析法,进行实时进度与计划进度的动态对比分析,找出施工全过程中存在的进度偏差,并采取合理进度优化调整,确保各分项内容和项目整体施工进度控制目标的实现。
2.1 建立完善全面的施工进度管控机构体系
施工企业应该严格按照施工合同要求,将打造“优质工程”作为主线,展开项目进度管控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体系建设[2]。通过精心施工组织和进度计划安排,高效优质施工,确保工程具有较高安全和质量,缩短施工工期,降低工程造价,实现工程施工建设的高效益。应结合工程特性,制定一系列与工程实际相匹配的进度管理办法和规章制度体系,合理确定各阶段进度控制目标,并明确各分项施工队伍的进度管理职责和目标,形成一套以日保周、以周保月、以月保季保年进度甚至保整个工程总进度的项目动态进度控制管理体系。严格按照施工合同要求并结合工程特性,投入足够的“人力、物力、财力”,确保整个项目施工进度不受资金投入不足等因素的影响。结合合理经济措施,如进度目标奖励制度等,根据分项工程内容的重要程度、施工难易程度合理设置阶段目标奖和最终目标奖等,通过形成一整套完善的考核和经济激励体系,确保项目工程建设施工进度目标的实现。
2.2 实地勘验编制科学合理的施工组织和进度计划目标
自然环境对水利水电工程进度控制影响非常突出,在施工组织和进度计划编制过程中,对工程施工实地环境进行详细勘验就显得尤为重要。要对施工周围环境进行详细的勘查,并结合计算机技术、仿真技术等科学分析和预测施工中可能出现对进度控制不利的各种情况。要针对各种不利情况,结合工程特性和相关工程经验,制定详细、科学的应急处理预案,确保工程顺利施工建设。在进度控制方案和策略编制过程中,要采取合理措施和方法,力争将环境影响因素控制在最小范围内,合理安排各项工程进度和项目总工期及控制目标,确保施工进度方案具有较高可实施性、操作性和灵活性。
2.3 加强施工进度的监控与检查,及时采取合理方法进行纠偏
施工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完成完全同步在项目管理实际中难度非常大,尤其像水利水电工程这种工程规模大、投资资金大、施工工期长的大型工程,进度波动较大,必须对施工进度进行动态调控,以满足项目进度调控需求。施工企业在项目进度监管过程中,必须时刻结合工程施工实际情况,把握进度产生偏差的主要影响因素,认真分析并采取合理的方法措施解决进度调控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及时纠正工程中出现的各种进度偏差,合理优化进度计划和关键路线上的施工内容,确保施工高效优质顺利施工建设,甚至通过合理优化缩短施工进度,降低施工成本提高项目施工效益。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建设进度控制和管理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分项目进度目标相互制约等问题,要合理理顺各因素间的关系,实现项目进度控制管理的综合协调和总体优化,确保工程施工建设关键工期目标的顺利实现,保证工程施工建设具有较高的整体效益。
篇2
【关键词】 建筑工程; 质量监督; 原因分析; 对策;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持续发展,建筑业成为了我国的重要产业之一。建筑工程质量关系到工程的适用性和建设项目的投资效果以及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本文论述了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各种因素和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中通常存在的问题,以及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的控制措施。
1 建筑工程质量的影响因素
1.1工程建设程序的履行问题,在没有经过施工许可的情况下施工,属于对基本建设程序规定的公然违反,但除了这种违规现象,建筑工程中还出现施工图纸审查不严、使用不合格图纸施工、工程施工缺乏监管、质量风险失控等不正规行为,给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留下了人为隐患。
1.2质量管理体系不健全,具体表现为质量管理人员职责不明确,导致质量管理的责任落实不到位,工程施工质量违反强制性的标准要求,譬如勘察技术不齐全、验收记录五无签字、勘察钻孔深度不达标、设计计算书有错项等等,工程的质量安全隐患突出。
1.3质量管理技术水平低下,不同地区、不同建设单位的质量管理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工程技术人员的综合水平不高,表现为对标准性规范理解不透彻,对技术内容掌握不深入,技术管理经验欠缺等,尤其是一线的操作人员,由于没有进行有效培训,其基本的质量安全常识普遍偏低,职业素质也未能满足工程质量管理的基本需求。
2.建筑工程质量的管理措施
2.1工程质量管理行为的规范
首先是施工图审查,以国家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为依据,审查施工图是否符合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是否符合抗震、消防等设计要求,施工图经过审查批准之后,不能够随便更改,若需更改,需要向原审批部门申请,然后由部门委托审查机构进行审查,经审查合格后,方可实施更改施工图纸。
其次是质量监督,作为工程质量监督的主体,政府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担任质量监督的职责,但由于工程项目数量多,这些部门不可能在较长的周期内监督所有的日常检查工作,因此将委托质量监督机构代为实施监督任务。质量监督机构建立质量监督制度,并按照政府部门的委托要求,制定质量监督管理方案,对施工现场的建设主体质量行为、工程实体质量、工程质量验收等进行检查。
再次是质量检验,以建设部颁布的《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办法》和其他法律法规为依据,对现场的地基基础工程、主体结构工程、建筑幕墙工程、钢结构工程等进行质量检查,并对水泥、钢筋、砂石、混凝土、砂浆、简易土木、沥青等进行见证取样检测。
2.2建立质量管理体系
首先是勘察设计质量管理,作为工程质量的自控主体,勘察设计单位要按照国家勘察设计规定和强制性技术标准,全面展开勘察设计工作,包括勘察设计文件的编制、勘察设计质量的保障、勘察设计进度的控制等,满足甲方对勘察设计的质量要求,达到合同条款规定的质量要求。
其次是监督工作的质量检查,在工程实施阶段,施工的每道工序都要进行严格质量检查,包括进场的材料设备、施工的工序、工程关键部位等,监督管理人员对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分项工程等进行验收,控制工程各个环节的的质量。工程监理工程单位要结合工程实践,总结工作制度、程序和方法等,构建工程项目质量检查体系,以作为工程质量检查的保障。
最后是政府部门的质量监督,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委托工程质量监督机构代表政府部门监督工程质量,对工程设计、建设、施工等质量管理进行引导,但质量管理职能仍然由设计、建设、施工单位承担,各级工程质量监督单位,代表政府相关部门履行职能,以第三方的身份,对工程建设进行强制性监督。
2.3工程质量影响性因素的控制
首先是人的控制。所谓人,指的就是参加工程建设的所有单位工作人员,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是建筑工程质量控制的根本方法,其中包括他们的劳动纪律、职业道德、工作能力、技能知识等。一是进行专业的技术培训,在上岗之前综合性培训,保证工作人员能够掌握合格的施工工艺和持有上岗证书,并在施工前加强施工技术质量交底工作。二是岗位责任制的健全,让所有工作人员都明确自身需要承担的岗位职责,以及岗位的具体工作内容和质量管理需求,用严格的责任制度模式,促使每个人都严格执行,确保工程各项业务活动在质量保证的范围内有序进行。三是奖惩机制的引入,综合衡量每个人的工作能力、职业道德、规范遵守等情况,以奖惩的方法,激发工作人员端正自身的工作行为,自觉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为质量管理提供良好的人力资源力量。
其次是材料的控制。一是材料的采购,是建筑材料质量在源头上把关的措施,需要货比三家,选择优质的材料供应商,在采购之前,报监理单位审查,大宗材料可采用招标采购的方式,而瓷砖等装饰材料,尽量一次性订货,避免采购材料存在色差等质量问题。二是材料运输和储存质量的控制,根据不同性质的材料,选择合适的搬运工具,并妥善安排适宜的储存场所,委派专人管理储存的材料。三是进场材料的检验,检查材料是否有产品合格证和质量保证书等,材料使用之前,需要进行复检,经检查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四是材料使用过程中专人跟进监督,包括材料的使用、回收、丢弃等。
再次是设备的控制。一是设备采购或租赁,选择质优厂家或租赁人,采购设备要有生产许可证、产品合格证、产品使用说明书,对于已经淘汰、存在质量隐患的设备,禁止购置和租赁。二是设备进场的时候,监理单位对设备的型号、性能和运行状况等复核检查,确保设备可以正常作业。三是设备操作人员要有特种作业上岗证,譬如垂直运输机械人员、安装拆卸人员、起重设备操作人员。
篇3
关键词 总承包 前期 安全管理
在如今建筑业产业结构加速调整,市场竞争日趋加大的环境下,工程总承包建设模式以其一体化、集成化的特点,在加大资源整合、提高生产效率方面的有力优势,逐步顺应当今工程建设行业发展规律和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成为大中型建设项目建设的首选模式,受到目前国家、社会、行业的极大关注而不断引用并优化。然而因模式变化带来的安全管理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着该模式的优化发展。此模式下,分部分项工程较多,水、电、暖、土建等专业高度集中,分包队伍繁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且流动性大,各地方安全管理政策文件存有较大差异,给工程建设项目的综合安全管理带来巨大难题。为此前期安全管理机构及制度的建设完善尤其重要。
1.安全管理机构
安全管理是一项全方位的管理过程,涉及专业繁多,分部分项工程点多面广,工程项目总承包尤其如此,单一的以项目经理及专职安全员的安全管理机构,无论从时间、精力、专业技术等方面无法全面胜任并履行安全管理职责,将造成工程项目因人为因素而出现的隐患。因而一个专业配备合理,设置齐全的安全管理机构必须由以项目经理为第一责任人,专职安全工程师及项目所有专业负责人共同参与,从专业技术角度出发共同开展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以达到全员参与,专业突出,齐抓共管的目的。
2.安全管理制度
制度是组织活动开展的首要规范条件,一项完善的制度建设,可以有效规范组织及参与组织的人员的行为,通俗而言,制度需要告知组织及其人员如何规范的实施行为,如何运行,其范围如何,其程度如何,是否符合等。
工程建设总承包安全管理制度鉴于其安全责任的负总责原则,其制度制定需要包括的范围、层次、深度如何确定?
工程总承包作为建设项目管理责任的主体,单线管理上与各分包单位唇齿相依、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多线管理上是各分包单位之间协调、管理、督促的纽带,总线上需要全面顾及项目整体安全环境的保证,安全制度的建立据此展开。
2.1综合安全管理制度
2.1.1项目现场安全管理规定
该规定是工程总承包现场同时针对项目本部及分包单位的综合性安全管理规定,是其他安全管理制度建立的纲领性文件及依据,规定中需要明确项目本部在项目整个生命周期中应该制定哪些安全管理制度,各种制度的审批、执行、修改程序及其实施范围、有效期限等;同时也明确提出分包单位进场施工必备的安全条件,针对施工行为所必须的安全管理规定;以及对各种制度符合与否的奖惩措施。其制定报批程序为:项目部负责编制,总部审核、批准、备案或提出意见返回项目部修改,项目部实施,如因外界因素发生变化需要修改,修改程序遵照报批程序。
2.1.2 项目现场综合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作为安全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规范应急管理工作,提高应对风险和防范事故发生,减少参与组织活动人员伤亡、财产设备损失、环境损害并恢复组织活动环境的重要措施。
介于上述原因,项目现场综合应急预案的编制无需具体针对具体事项,但需要对其附件即专项应急预案或现场处置方案起到方针、政策上的指导作用,其主要内容包括该预案编制的目的、作用、适用范围、依据、构成体系、原则、工程项目概况、主要风险分析、组织机构、预警原则、响应程序、人员职责、后期处理及该预案的保障措施等。编制时应重点关注其目的、适用范围,构成体系、组织机构设置等方针、政策性规定,为其余专项应急预案或现场处置方案提供必要的依据。其编制、审核、批准、执行、修改程序遵照项目现场安全管理规定程序,评审方法参考《安全监管总局印发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评审指南》进行评审。
2.2单项安全管理制度
该制度是指具体针对项目部某种组织活动所定的安全管理守则,制度中需要清楚明确该制度针对事项,实施人员,以及具体操作细则等要求。其编制、执行等程序为:项目现场专职安全工程师制定,项目部全体会审,项目经理批准执行,并报总部备案管理。
2.3专项安全管理制度
该制度是指具体针对某专项组织活动、施工行为所定的安全管理制度及专项应急预案或现场处置方案,其重点要求参考国家法规、行业标准、部门文件等资料,要求编制严谨,符合规定,数据精确,操作性强等。专项应急预案是针对具体的事故类别、危险源和应急保障制定的计划或方案,是综合应急预案的组成部分,并作为综合应急预案的附件留存;现场处置方案是针对具体的装置、场所或设施、岗位所定的应急处置措施,可作为综合应急预案的附件留存。
专项安全管理制度中施工专项安全管理制度的编制,应重点参考行业标准,严格声明其中需要明确的数据和要求、依据的标准、和具体操作程序进行编制。
专项应急预案的编制,要求参考国家法规、行业标准等文件资料,按《应急预案编制导则》中格式编制,同时充分分析某组织活动或危险的状态,全面考虑可能出现的后果及不同级别、状态下的应对方式,明确事故应急组织单位、响应程序、处置方式、现场恢复方法,并说明该应急所需的资源储备及储存场所和使用方法等。
现场处置方案由于针对较为固定的装置、场所或设施、岗位,其制定应根据设施等的风险评估及危险性控制措施逐一编制,要求更加具体、简单、针对性强,做到事故相关人员应知应会,熟练掌握,并做到事故发生时迅速反应、正确处置。
施工专项安全管理制度、专项应急预案、现场处置方案的编制、执行等程序参照单项安全管理制度执行,并报总部备案管理,其中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的评审方法同样参考《安全监管总局印发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评审指南》进行评审,并将评审过程记录留存备案。
参考文献:
篇4
特种作业人员理论知识、实际操作10安全法律法规、管理制度3月7日1全员安全法律法规、管理制度11清明节前安全培训4月4日1操作工节日安全生产注意事项12安全标准化知识培训4月11日1全员安全标准化13安全标准化知识培训4月25日1全员安全标准化14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4月
气瓶充装理论知识、实际操作15职业卫生培训5月9日1操作工职业危害及防护知识16高危工艺培训5月
高危工艺、DCS操作人员盐城市安监局17应急预案培训5月23日1.5全员应急抢险预案18安全生产月活动方案培训5月30日1.5全员节日安全生产注意事项19端午节前安全培训6月6日1.5操作工节日安全生产注意事项20安全生产月知识培训6月20日1全员安全月知识、安康杯竞赛21风险管理培训教育7月4日1全员风险管理22QHES贯标培训7月18日1全员GB/T19001-2016、GB/T24001-2016、GB/T28001-201123防护用品使用知识8月8日1操作工安全管理知识24安全管理制度8月22日1员工管理制度汇编25安全法律法规9月5日1全员法规、规章26国庆节前安全生产培训9月26日1操作工节日安全生产注意事项27管理部门人员培训10月10日1管理人员理论、技能培训28电工、焊工培训10月
篇5
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的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然而,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各类生产事故频发。尤其是近期煤矿、交通等行业连续出现特别重大事故,人员和财产损失让人触目惊心,社会影响极为恶劣,我国的安全生产形势面临严峻挑战。
与此同时地勘经济顺势而上,地质勘查、地质找矿、地灾治理和相关施工项目数量、规模都呈现大幅度的强势增长,迎来了“又一个春天”.和其他领域一样,如何实现地质工程施工项目长期安全生产、杜绝重特大事故,成为当前地勘行业安全管理的一项迫切工作。
1地质工程施工项目的特点
(1)施工项目分布区域较广,点多面广、战线较长,不同项目施工条件千差万别。(2)技术水平相对较低,手工操作多,劳动强度大。
(3)露天作业多、高处作业多,工作条件差,环境较为复杂恶劣。(4)施工队伍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流动性大。对一个施工项目,由于专业复杂和专业性强的特点,不同的单位工程需要不同的施工队伍。(5)施工人员安全意识差,违章操作、冒险作业的现象比较普遍。
2安全管理常态化的内涵
安全管理常态化也就是安全管理的制度化和科学化,以制度化保证常态化、以科学化推动常态化。即通过对安全生产的责任逐级逐项分解、落实到各部门和各岗位人员,形成健全完善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和系统高效的运行机制,以制度建设和机制创新推动安全工作的开展;依托现代安全管理理念推动安全管理体系的正常运转和发挥效力,强化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积极运用“PDCA”思想开展建设项目“全员、全过程、全天候”安全管理;突出安全技术先导作用,建立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及相关数据库,发挥互联网平台优势,将安全管理进一步信息化、定量化、可溯化;着力营造安全生产良好氛围,最大程度地降低作业场所、设备及设施的不安全状态,最大限度地减少人的不安全行为、环境条件影响和管理上的缺陷,从而实现建设项目安全生产的常态化、标准化,最大限度地减少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
3地质工程施工项目安全管理常态化如何实现
地质工程施工项目往往处于较为偏远的区域,施工区域分布广、工作面多,受外界因素和自然环境影响因素较大,安全管理的范围较宽,难度很大。想要减少事故发生、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只有将安全管理常态化、科学化和规范化。
3.1建立健全各项安全管理制度,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
施工项目部要按照《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完善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设置专职安全管理人员,按规定提取安全生产措施经费,做到专门列支。要把安全生产各项工作真正落实到到位。强化安全生产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各级责任主体之间要签订《安全生产管理目标责任书》,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将责任落到实处,分解到个人。通过签订责任书,实行奖罚制度,可以极大地提高施工企业全员工作的积极性。四川地矿局自推行“5684”工作思路以来,已建立了比较成熟的安全生产五级责任体系,局属各地勘单位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得到进一步明确,各施工项目部的各级安全生产责任也得到逐步落实。
要做到安全生产体系责任明确,必须做到有章可循、制度完善、执行有力、监督严格。通过调研,根据地质工程施工项目特点,施工项目部必须重点健全、完善和执行如下安全管理制度:(1)安全生产责任制度;(2)安全目标管理制度;(3)分包(外协)队伍安全管理制度;(4)安全例会制度;(5)安全检查制度;(6)安全教育培训制度;(7)设备管理制度;(8)危险源分级管理与重点监控制度;(9)事故隐患排查与整改制度;(10)安全技术措施审批制度;(11)劳动防护用品管理制度;(12)事故管理制度;(13)应急管理制度;(14)安全奖惩制度;(15)野外作业联络制度;(16)交通安全制度;(17)特种作业管理制度;(18)安全生产档案管理制度等。
3.2加强安全生产体系建设,实行全员管理
3.2.1项目管理人员安全生产体系建设施工项目部要健全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必须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生产经理、技术总工为副组长,安全员、技术员、质检员、施工员等为成员的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并吸纳施工队伍相关负责人、班组长作为兼职安全管理人员,定期进行安全法规和专业安全知识培训,为安全生产的“无缝衔接”做好人力资源储备。
项目部应按照“区域自治”和“模块自治”的方针,各施工工作面(点)自成系统,以体系管理要求进行安全监管;整个项目管理层面应分为施工、交通运输、爆破、施工用电、食品卫生、
消防保卫等模块,落实模块负责人,实现模块内的体系化管理。
3.2.2一线班组安全生产体系建设作业班组是基层生产施工的基本单元,是施工项目的主要承担者,班组安全生产的管理水平是整个项目安全管理水平的重要体现,是建设项目实现稳定生产的重要保障。
抓好班组安全建设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做好班组长的选拔和培训。班组长是班组的核心,既是生产者又是管理者,建立一支良好的班组长队伍是班组安全建设的中心环节,班组长必须具备相应的胜任能力,能够在班组中宣传并贯彻落实好安全法规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把安全生产责任制转化为具体的安全行为,杜绝“三违”,确保一线安全。
(2)抓好岗位安全教育和培训,特别是特殊工种作业人员的准入管理。组织岗位作业人员认真学习地质工程施工项目相关标准、规范,特种作业人员严格持证上岗。通过教育培训使班组作业人员安全生产意识提高,自觉按章操作,规范安全行为,杜绝违章操作。
(3)班组危险作业重点控制管理。地质工程项目由于施工工作的不确定性、临时性和人员流动性,势必导致以下情况的发生:施工条件相对恶劣,基础资料不足,施工人员彼此不够熟悉,应对外界环境变化的反应能力不足,使用的设备、工具不固定,甚至不相适应,安全隐患较一般的施工项目呈现出不规律、不易防护等特点,如果没有周密细致的安全管理措施,将会使安全工作陷入非常被动的地位。
因此,对危险作业进行合理有效的控制管理,是搞好现场安全生产所必需的。通常采用以下方法:(1)做好作业前的准备工作,接到任务后,作业班组应就任务内容进行确认,并对其是否能够胜任,进行确认,如能胜任则按照危险作业的要求做好作业前的准备工作,必需进行作业前的培训,例如架子搭设,是高空作业,危险性大,架子工必须经过专业培训;施工现场临时用电,专业性较强,电工必须经过专业培训持证上岗。(2)作业时,指挥人员和作业人员均应按照制定的施工技术方案执行,并对作业过程进行及时的检查,确保作业安全进行。(3)作业结束后,要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并进行安全绩效评定。
3.2.3应急救援体系和队伍建设加强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体系和队伍建设的目的在于提高地质工程项目应对事故灾害的应急响应和应急救援能力,科学、快速、高效地处理施工过程中引发的安全事故,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防止事故事态扩大,不断增强项目部应急救援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应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做好应急救援基础工作。项目部要制定科学可行的应急救援预案,完善应急救援制度,并根据实施情况及时修改完善;及时与当地政府和安监部门、国土部门、消防部门、卫生部门等相关机构取得联系;确定事故或紧急状态下的防范避灾、救灾措施和处置程序,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物资设备,定期组织培训和演习。至少每季度进行一次应急救援演练,对演练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和漏洞,必须采取措施,立即整改,不断修改和补充,完善,增强事故灾害预防和处理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实用性。
(2)培养项目内部应急救援队伍,发挥应急自救和协助外部救援能力。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以相关部门专业救援队为主、企业自身业余救援队为辅的事故应急救援体系,要充分利用好这一体系的作用,与相关部门取得联系,及时提供项目相关信息,保证扩大应急时的外部援救;同时,项目应争取单位支持,做好应急队伍培训和管理,使救援队伍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事故隐患,救援队伍的战斗力。
3.3依靠科技,建立施工项目安全管理信息系统,提升安全管理信息化水平
3.3.1建立安全管理数据库项目部应建立包含人员信息、防护用品发放、机械设备、危险源种类和风险程度等相关的安全管理数据库,由专人负责管理和更新,并通过网络与本单位及时进行数据沟通,动态反馈安全生产信息,为单位安全技术部门的安全决策和监管提供快捷平台。
3.3.2建立危险源分级和动态监控系统首先应做好危险因素识别,地质工程施工项目最常见的危险源有施工临时用电、民用爆破器材管理与使用、交通运输、特种设备作业现场、地下涌水、有毒有害气体、高处作业、滑坡、塌方、泥石流地质灾害、重点防火防盗区域等。危险源一经确定,就必须纳入控制管理范围,分析其风险程度,及时传达到施工作业区的每位工作人员,并设置危险源安全标志牌,重大危险源要做到登记建档并向有关部门汇报;项目部要利用先进设备对重大危险源如地质工程中的泥石流、滑坡滚石进行实时监测,设立专人负责数据收集和汇报,必要时发出应急灾害预警信息;现场指挥人员和施工人员要高度重视本区域安全动态,危险源若发生变化,尤其是升级时,应采取有效措施,保证人身和财产安全;危险源的撤销和等级调整必须经相关部门研究讨论后决定。
3.4加强安全检查、隐患整改体系建设
为确保项目工程各项安全目标的完成,安全检查是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必不可少的措施之一。
(1)定期检查:项目经理组织项目技术负责人和专职安全员每周进行安全检查,对查出的问题由项目经理向各责任人员下达隐患整改通知,并按照“三定一验收”的措施进行落实验收,由安全员跟踪整改效果并落实签字手续。
(2)班组检查:各班组长在班前提前30分钟对昨天的操作部位进行检查,对存在的问题在班前会上向各操作人下达整改通知,由项目安全员进行复查,验收合格后再进行作业。
(3)项目安全员巡查:为了及时消除事故隐患,项目安全员对各工作面进行不定期的巡回检查,发现隐患,立即停止作业并进行整改,直至消除隐患。
(4)本单位职能部门督查:企业安全技术部门加强季节性检查和专项治理检查,同时结合项目实际情况进行不定期的监督检查,对存在的问题由检查人员向项目部下达隐患整改通知书,项目部必须按期整改,拒绝整改的,应按单位相关规定做出相应处理并对相关责任人员进行经济处罚,并要求整改到位,消除安全隐患。
3.5加强项目安全评价体系建设
项目部应根据自身特点,建立项目安全评价体系,做好危险因素识别和风险度评价,把涉及项目安全生产的管理组织、危险有害因素控制、安全技术措施、安全管理措施、安全设施设备、人员教育培训、安全监督检查、应急救援等列为主要评价指标,选用合理的评价方法,定期进行项目安全评价,确定项目整体风险等级,并采取相关措施,降低风险程度,促进项目持续改进,实现安全生产。
3.6营造安全文
化氛围,改善安全生产环境
安全生产是项目成败的基石,而施工人员是安全生产的主体,只有将安全理念、安全意识植入施工人员脑海深处,才能从根本上规范他们的安全行为,引导施工人员把“讲安全反违章,关爱生命,注意安全”作为一种价值取向。施工项目应依据安全生产法、国务院23号令和四川省有关条例,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月”和“安康杯竞赛”等活动,紧紧围绕安全生产这一永恒主题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采取各种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利用各种形式开展安全教育和培训,如:安全演讲、安全标语、墙报、宣传、专题讲座、现场事故教训,让他们的心灵受到触动,提高安全意识,形成“人人讲安全、人人要安全、人人懂安全、人人会安全”的良好氛围。
4结束语
篇6
风险辨识是根据工程建设方案、生产流程、设备布置、主要设备等,辨识分析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事故发生的原因和机制。
1.1工程选址和总体布置风险工程所在地点的自然条件、社会环境、工程特点、建筑物间的防火间距以及枢纽规划等,对安全与作业环境都有直接影响。工程在选址时,需对区域水文气象、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地震等不利安全因素严格考察和论证。工程枢纽内建筑物间安全距离、建筑物内的安全疏散通道及进出交通道路等布置与劳动安全和作业环境也密切相关,在总体布置设计中,应充分考虑防火间距、消防车道、疏散通道及消防水源等问题。
1.2枢纽建筑物风险枢纽建筑物的安全性,是水电站职工生产过程中安全与健康的前提条件,也影响着所在地周边环境及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如溢流堰是重要的挡水建筑物,它拦蓄水流、抬高水位,宣泄多余水量,承受着巨大的水平推力和荷载,对地质环境条件、施工质量、运行管理有着很高的要求,溢流堰运行中,在监测、维护等方面未能按规范进行管理或管理中存在缺陷,将会造成溢流堰及其他水工建筑危害。
1.3生产设备风险厂房内主要机电设备的安全运行是正常发电的关键,由于设计、施工、使用和维护、自然因素等原因,机电设备可能发生设备故障,将会给机组运行和维护带来很多问题。特种设备在水利工程中起着非常大的作用,若存在缺陷和人为违章操作将产生重大事故。
1.4生产过程风险水利工程建设周期长,施工工序复杂,施工过程中如有施工质量不过关、安全隐患未及时处理,机械操作不当都可能引起堰体失事、爆炸、触电等危险。
1.5安全管理风险未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不健全、未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操作规程等易造成安全管理漏洞,无章可循,安全意识不足,人员操作设备失误,引发重大事故。
2应对策略分析
2.1总体布置工程总平面布置应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根据工程性质、规模、生产流程、交通运输、环境保护,以及防火、安全、卫生、节能、施工、检修、厂区发展等要求,结合场地自然条件,经技术经济比较后择优确定。在工程总体布置设计方面,应根据工程所在地的气象、洪水、雷电、地质、地震等自然条件和周边情况,预测劳动安全与工业卫生的主要危险因素,并对各建筑物、交通道路、安全卫生设施、环境绿化等进行统一规划。
2.2自然灾害风险防范
2.2.1地震风险防范工程选址时选择区域构造稳定性较好地块,尽量避开区域性大活动断裂带,严格按照规范要求确定工程抗震设计标准和地震作用计算方法,根据规范、相关研究成果及成功的工程经验合理确定工程各建筑物结构和基础处理措施,建立、健全地震监测及预警、预报系统,建立工程安全运行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对建筑物进行定期的检修维护。
2.2.2暴雨、洪水、泥石流等风险防范严格按照防洪标准要求设计,重点做好电站及其他建筑物的防洪、度汛措施,加强电站运行管理及水情测报,地面建筑物的设计充分考虑气象等不利因素,加强监控,制定相应的专项应急预案。
2.2.3低温及冻融、冻胀风险防范在混凝土施工中应根据不同情况选择含有不同矿物质成分和不同性能的水泥、骨料和外加剂,从材料方面确保混凝土的抗冻性能,严格混凝土制作配合比,根据结构类型和所处的环境条件,确定关键设计参数,掺入外加剂以增加混凝土密实度,提高抗冻性能,依据规范进行结构和基础防冻设计、施工,改善混凝土构件周围的环境条件,以减少或改善致使混凝土冻融受损的各种不利因素,严防渗漏,加强排水,对易受冻害的边坡采取喷护、排水等综合措施。
2.2.4生产设备风险防范严格设备选型,选择有资质厂家的合格设备,确保安装质量和安装精度,设备安装过程中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操作,并按相关规定对设备焊缝进行检查。严格运行管理,发现超标振动应及时查明原因,必要时停机检修,做好设备运行维护、试验和调试工作,按技术规范要求工况运行,加强对生产设备各部位的监测,发现问题及早处理。制定严格的操作管理制度,对操作人员进行安全管理及岗位培训,焊接作业人员必须具备相应资质,并持证上岗。完善设备巡视与台账制度,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2.3加强安全管理
2.3.1落实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的监督、监察机构,制定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及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安全生产管理过程中对安全工作进行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
2.3.2加强对施工队伍的安全管理培训工程项目应配有专门负责安全的人员,选择理论和实践能力都较强、有充分应对危险能力的人员,对于新入厂的工人和调换工种的工人应进行岗前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特种作业人员,除按一般性安全教育外,还要按照行业规定进行特种专业培训,考核合格并取得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后方可上岗。
2.3.3建立应急救援组织,做好应急救援管理制定单位应急救援预案,建立应急救援组织,配备应急救援物资、设备和器材,制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演练计划,实施演练,建立事故分类和等级划分标准及调查、处理、报告、等级、制度和事故管理档案,做到“四不放过”,即①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②事故责任人未受到处理不放过;③事故责任人和周围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④事故没有制订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不放过。
2.3.4水工建筑物安全建筑物抗震等级应满足结构抗震规范要求,按照规范要求合理确定工程等别、水工建筑物级别及设计标准,根据工程区建设条件合理确定水工建筑物形式、尺寸、抗震措施等,对建筑物选址、结构、基础处理、建筑材料、施工工艺等各环节严格控制,施工中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做好水工建筑物防渗体施工、地基处理等,建立科学的洪涝与地震等时期的运行管理制度,提高应对不可预见危险的能力,定期进行水工建筑物监测、检查与维护。
3结语
篇7
关键词:海上油田;开发模式;本质安全;职业健康;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7-00-01
近年来,胜利油田海上勘探开发进程加快,由于海上气候条件变化莫测,海上油田的安全生产风险逐步加大,进一步分析研究油田海上安全生产存在的隐患,对于确保海上安全生产及保护海洋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油田海上生产及安全管理状况
(一)油田海上生产基本情况:胜利油田海上油气开发始于1978年,作业区主要位于渤海湾。截至2013年底,勘探开发面积1900km2,原油生产能力320万吨。目前涉海生产的有海洋采油厂、石油开发中心、海洋钻井公司等10多家单位。海上拥有各类采油平台、海底油(气、水)管线、油气接转站以及石油作业船舶等设施,建有石油专用码头1座。此外,胜利油田滩海陆岸线长约700km,滩涂面积约1500km2。从事滩海陆岸油田开发的有河口采油厂、桩西采油厂等多家单位。
(二)油田海上油气开发模式及特点:海上油田开发初期,没有现成经验可以借鉴,沿用的是陆上滚动勘探开发模式。按照“快上产、投入少”的原则,对海上油气田进行开发建设。经过三十多年的海上生产探索实践,创造了以“卫星平台―中心平台―陆地接转站”为主、以“船拉油”为辅的具有胜利特色的浅海滚动开发模式。这种开发模式为当时油田产量快速增长做出了积极贡献。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海上生产设施布局分散,海上安全管理难度大等方面问题。
(三)海洋石油安全生产监管状况:国家安监总局先后出台了《海洋石油安全生产规定》、《海洋石油安全管理细则》,将滩海陆岸及人工岛的石油开采纳入海洋石油安全生产监管范围,对海洋石油生产作业的安全管理更加严细。同时,对海洋石油生产应急管理要求和员工职业健康保护也更加明确和注重。中石化、胜利油田对照以上安全法规,相应制定了《海上石油作业安全管理规定》、《(水)上船舶交通运输安全管理规定》等项企业安全管理制度。
二、胜利油田海上安全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原有涉海设施建设标准低,生产设施安全隐患突出:早期设计建造的采油平台上的管网、储罐等设施锈蚀严重,易造成海洋原油污染;海底管线材质抗拉强度不够,管线立管及电缆悬空普遍;以前建设的滩海地区漫水路及进海路等地面工程防护标准低,漫水路、井台破损情况严重,给油田安全生产、人员紧急撤离和应急救援带来不利影响。
(二)海上平台、海底线缆布局分散,增加了海上安全环保隐患和安全监管的难度:海上油气项目建设未能实现整体规划部署,导致海底管网纵横交错、井组和单井采油平台星罗棋布,增加了生产运行、安全监控及应急救援的难度。在船舶航行、平台移动、钻井修井等海上重要施工作业时极易触及海底管线和电缆,成为较大安全环保隐患。
(三)海上应急救援能力有限,难以满足处置海上突发事件的需要:溢油回收设备大部分陈旧老化、收油效率低。专业溢油回收船船型较小,抗风浪等级低,难以适应较为恶劣海况或远海溢油回收作业;生产应急指挥系统装备简单,在应急救援组织指挥、协调联动、综合决策等方面发挥的作用有限;海上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理顺。
此外,因制度设计和教育培训等因素影响,部分涉海单位存在安全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的问题。受海上自然环境和生产条件限制,海上作业人员职业健康工作也有所滞后。
三、提升涉海油气生产安全管理水平的建议
(一)强化海上勘探开发工程一体化,从源头上打牢油田海上安全生产基础:一是借鉴中海油和国外海上勘探开发管理经验,做好海上油气工程整体规划,集中优化布局平台及管网;二是严格按照法规、标准和规范进行设计,关键设施采用先进、安全性能高的材料和技术,提高工程项目风险防范水平。三是对超期服役的设施进行延寿评估,经评估达不到要求的,必须升级改造或停止使用。
(二)加大隐患排查和治理力度,提升设备设施本质安全水平:一是落实海上油气生产隐患治理项目,尽快组织实施已批复隐患治理项目;二是建议集团公司建立海上勘探开发安全投入机制,投入较大的海上安全环保项目,由集团公司下达专项投资。对于投入较小、常规性安全治理项目,每年从成本中列支一定比例的安保基金。
(三)理顺应急救援体系,进一步提高海上应急救援能力:一是进一步健全油田海上应急救援管理体制,实施指挥、管理、救援三级应急救援体系,组建多支专业化与综合性相结合的应急救援队伍;二是将海洋船舶中心和其他涉海单位的应急物资储备纳入年度统一规划,不断提高应急器材装备水平;三是以现有信息化网络为基础,建设油田涉海生产信息综合管理和监控系统平台,提高海上安全应急管理水平。
(四)完善海上安全管理制度,增强制度执行力:一是组织相关人员对现行海上安全管理制度进行梳理、分析,结合油田海上生产现状,进行修订和细化,增强安全管理制度的严格性和可操作性;二是充实涉海二级单位安全监督站人员,做到每个四级单位和平台、船只配备专职安全监督员,实现全方位、全过程动态安全监督,提高监督检查水平和效果。
(五)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推行海上职业健康工作:一是油田、涉海二级单位配备相应机构和人员负责涉海职业健康管理工作。对涉海人员每年至少2次以上全面职业健康检查,并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二是按要求逐步在涉海平台配置海上职业健康设施和器材。力争实现涉海职业健康管理全覆盖;三是选取海上生产单位进行试点,建立或依托社会心理咨询机构,对海上作业人员进行心理疏导,及时总结经验并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田楠,黄业华,等.体系化管理方法在我国海上油气田开发工程项目健康安全环保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海上油气,2005(3)
[2]陈玉强,李家川.监控危险源 搞好危险作业防范―探讨海上油气开发安全生产管理的可行性,[J]中国海上油气工程,2006(7)
篇8
1、安全管理职能部门的建立和人员配备
公司设立了由参建各方组成的安委会,作为*工程的最高安全管理机构。公司工程管理部作为公司的日常安全管理部门,部门配有一名专职安全员和一名兼职安全员,两名安全员都经过合格的安全培训。
2、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管理体系建立情况
*公司从开工到现在制定了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并下发各承包商要求严格执行。建立了由业主、监理、设计、各承包商四方共同参与安全管理的全方位立体式安全管理体系。今年来重点修订几个专项安全管理制度,包括:(1)*水电站2009年防汛预案和抢险预案,已通过凉山州防汛办审查,修改版已重新报*县防汛指挥部备案。(2)针对工程特点和所在地森林防火要求,制定了公司防火防爆管理制度。(3)制定了公司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等预案和管理办法。
二、*公司二季度安全生产管理重点工作进展情况
1、妥善及时处理了“*”安全事故。事故发生后立即召开了全工地安全工作专题会议,采取了有针对性的安全防护措施并加强安全检查。
2、4月份签订了*核能源公司与*公司的《安质环责任书》,并通过公司《安全管理制度》层层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到各承包商和*公司内部各部门及相关管理人员。
3、配合*核能源公司对*工程进行安全大检查活动,召开了与各承包商的安全管理座谈会,布置全年安全重点工作。
4、按照*核能源公司要求重新修编制定了《*工程2009年防洪度汛及应急抢险预案》。
5、组织开展了3月底、4月底、5月底的全工地安全大检查活动,共查出安全整改隐患上百个,由监理专项发文给各承包商进行专项整改,目前隐患大多已完成,有的正在进行之中,公司联合监理将严格督促承包商完成相关整改,并把情况以月报形式反馈。
6、6月份是全国安全生产月,按照*核能源公司和*县安全委员会的要求在工地全面展开了安全生产月活动、安全生产“三项活动”等安全宣传、教育、检查工作。
三、目前*工程现场安全生产状况
1、首部枢纽按期实现了汛前全部完成水下工程施工,实现了导流洞封堵,闸坝过流,完成进水口工作门安装的目标,基本实现了闸首安全度汛。
2、“*事故”洞段1#下游爆渣已经清理完毕,正在进行塌腔回填工作,下阶段掘进严格按省安科院提出的安全措施进行。
3、下发了通知要求隧洞各标段,加强弃渣管理。尤其是ci-2h、ci-3h标,必须在特定渣场弃渣,不得沿河、沿高边坡弃渣。
4、通知要求*公司*料场沟口生活营地原则上汛期不
能住人,施工管理人员应撤离到砂石加工厂房居住,防止泥石流危害。
5、加强了*料场高边坡变形观测,遇有大雨、暴雨长时间的雨水情况,则将开采区人员和设备撤离至安全地带,停止毛料开采。
6、针对厂房后边坡局部存在变形加大的趋势,召开了四方会议,停止压力管道开挖,先进行一期衬砌、加强支护,同时加快压力管道岔、支管施工,尽快完成砼回填压坡,保证厂房安全。
7、开始汛期24小时值班工作,按防汛预案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8、砂石骨料毛料开采:汛初和汛末可适当保持一定开采量,有持续降雨或高边坡有不稳定(变形)时停止施工,在保证高边坡安全的前提下满足汛期毛料需要。
四、*公司下季度(第3季度)安全管理重点工作安排
1、检查各承包商安全月活动情况,总结安全月活动成果。编制总结报告汇报公司。
2、组织开展每月全工地的安全大检查活动,联合监理督促承包商完成安全隐患整改,检查整改完成情况。
3、加强工地防洪度汛安全管理工作,督促各施工单位务必做好汛期24小时值班工作,严格按防汛预案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4、检查各承包商做好弃渣管理工作,督促各承包商对沿河堆放的材料、设备以及建在不稳定渣体上的临时房屋进行及时的转移、拆除。
5、加强*料场高边坡变形观测,遇有大雨、暴雨及长时间的雨水情况,应将开采区人员和设备撤离至安全地带,停止毛料开采。
篇9
关键词:桥梁养护;管理体系;管理制度;施工过程
中图分类号:U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16-0063-01
0引言
公路桥梁精细化管理是我国公路养护必须跨越的一道门槛。结合自身工作的实际,笔者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探析桥梁精细化养护管理工作:
1构建科学的桥梁养护精细化管理体系
精细化管理体系的特点是“严、实、新、细、精”,这就要求公路桥梁养护管理应转变服务观念,唯有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将 “以人为本,以车为本”作为理念,用科学的态度、思维方法和手段来进行公路桥梁养护精细化管理内涵与外延的研究,才能够使科学的管理体系得以建构。
“严”即严格落实管理制度,在监督、管理、考核等方面要严格进行,用全面的管理制度来对每位职工进行严格约束。“实”即工作作风要严谨务实,在进行各项管理时要足够扎实,“新“即不断适应现代管理的要求,在观念、管理、机制、制度等各个方面实现创新。
“细”即把管理进步细化、量化、数据化,深入、执着地追求细节的完美,建立各个环节的责任制度,实现量化指标,层层分解,数字控制,将信息化管理向各个层面进行伞面推行,以完成资源的优化配置。“精“即在制度上、作业上的精心以及人员的精心,高标准高要求的做好每一件事,并且做到精益求精,以达到精细管理、效益双赢的目的。
2完善桥梁养护精细化管理制度
对原有的管理制度按照精细化的要求和“科学、创新、高效”的思路进行梳理和完善,突出主要目标,突出精细化,突出简洁性,以适应现代管理的要求。
2.1 桥梁养护管理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为了能够有效落实桥梁养护管理中的各项职责,组织机构要实行三级负责制(市、县、乡)而监管及管理单位要对养护管理工作中的分管行政领导及具体技术人员有一个明确的安排。
2.2 桥梁养护管理的技术工作实行桥梁养护工程师制度。交通部《公路桥梁养护管理工作制度》对桥梁养护师的资历要求、履行职责、培训考核等都所规定,必须严格执行。桥梁养护工程师和有关技术人员应按照《公路桥涵养护规范》中的要求和规定,对桥梁技术状况进行及时的全面的掌握,使桥梁运行的安全得到保障。
2.3 桥梁养护管理实行“链条式”责任目标管理制度。为建立全局良性互动、职能协作的精细管理机制,按照责、权、利、效一致的原则,把桥梁养护目标、养护责任、责任追究三项内容细化、量化,分解到每个单位、每个人、每个环节,形成目标逐级细化、责任层层深化、责任追究逐级明朗化的良好格局。
2.4 坚持公路桥梁安全检查评定制度。为系统地掌握桥梁技术状况,及早发现桥梁的缺陷和异常,进而提出合理的养护措施,必须对桥梁进行检验、检查与评定桥梁检查分为经常检查、定期检查和特殊检查。其检查的内容、方式、周期及相关要求,按部颁《公路桥梁养护管理工作制度》进行。桥梁检验是对桥梁结构及部位的材料质量和工作性能方面存在的缺损状况进行详细检测、试验、判断和评价的过程。
2.5 桥梁桥梁养护管理系统要得到推广应用,公路桥梁技术档案要建立健全并对桥梁技术数据进行及时有效的更新,公路桥梁技术档案要在真实性及完整性上要得到保证,使电子化管理得以实现。对现有桥梁进行状况登记、评价分析、投资决策和状况预测时可以运用计算机系统所提供的数据处理功能、评价决策方法和管理学理论,从而对养护资金进行合理安排,同时使桥梁养护和维修能够及时、经济、有效的进行,延长桥梁使用寿命。
2.6 将“四制管理”模式,也就是项目业主负责制、工程招投标制、社会监理制、合同管理制,应用于桥梁养护大中修改建工程中,在三方(项目业主、承包商、监理)的关系以及各自权利与责任得以明确的同时,严格落实照合同办事的规则,使工作效率得到提高。
2.7 坚持公路桥梁应急处置管理。成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和抢险突击队,制定“预防和处置公路桥梁事故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明确信息上报、分级响应、交通保障及恢复、事故调查等工作职责和程序。切实做好应对桥梁突出事件的人员、物资、资金保障工作,做好应急演练,积累经验,确保应急工作正常有序进行。
2.8 推广“人机一体化”的桥梁养护设备管理机制。逐步从物的管理转向对物的使用人的管理,积极推进设备管理现代化。积极开发研究推广应用先进实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以创新促进桥梁养护管理和养护质量的不断提高。
3桥梁养护的施工过程要实行精细化作业
作为一种科学的养护方式,公路桥梁养护精细化管理的特点是,全方位、全过程、管理细致、程序繁杂,因此在各项工作的实施过程中都要足够重视细节。以下四项基本环节是在桥梁养护施工所必须重点把握的:一是细化工作过程,即每个工艺、每道工序、每项工作内容都必须细化,并且要有追求完美的态度和精神,细化各个要素如制度、目标、人员管理等;二是量化工作目标,通过对各个要素进行量化,如目标、人员、材料、设备等,保证养护管理任务的精确化和可行化;三是施工流程化,分解养护任务,使其变为若干个单元,分解、简化和改进工作过程,使流程化作业得以实施;四是生产标准化,工作中随意性、无序性和粗放性可通过建立标准化来有效的克服,最终使市场化运作代替传统的计划管理。
精细化管理是一项复杂、艰巨的系统工作。在推进公路桥梁精细化管理的过程巾,结合自身的人力现状及面临的瓶颈问题所制定出的应对措施才具备一定的针对性,再加上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注重细节的管理方式,踏实肯干的工作作风才能够促进养护管理朝着新的台阶迈进。只有将公路桥梁精细化管理进行全方位的推行,才能够保证桥梁处于完好技术状态,并使其使用年限得以延长,承载及通行能力满足要求,从而保证公路安全畅通,促进公路事业稳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永锋.公路桥梁养护管理中的质量控制措施.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1.3.
篇10
关键词:建筑工程;安全管理;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建筑工程现场管理是对工程质量、效益、进度最重要的保障,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针对目前建筑行业发展形式,针对现存问题,提出应对措施,对建筑施工企业的持续化发展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建筑工程现场常见的安全问题
建筑行业的发展在近几年的时间里异常迅猛,施工现场中的管理工作也开始逐步完善、规范化。但是传统管理模式中,遗留下来的问题依然不计其数。粗放式管理状态下的工作现场,由于在管理意识上的缺失,使得管理过程中很多隐藏问题日益凸显。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
1、消防安全不到位
建筑工程的中的消防安全问题,是指建筑工程施工中存在的消防隐患和在建筑施工中可能产生的消防事故的总称。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施工单位会出现消防意识不强、消防设施不完善及建筑材料管理不善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给建筑工程埋下了巨大的火灾隐患,同时也会引发火灾事故。2010年11月15日,上海静安区发生特大火灾,一栋居民楼被完全烧毁,造成了58人在火灾中死亡,100多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高达上千万元。另外,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经常会有粉尘或其他易燃性气体产生。按照国家消防部门规定,对这种会产生粉尘或其他易燃气体的施工环境,必须要设有通风排气设施。但是一些施工单位为降低施工成本,出现未设置通风排气设施或通风排气设施不完善等问题。
2、缺乏高层施工安全保护措施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经济建设有了极大的发展。伴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人口基数也在逐年增大。在禁止或限制开发耕种土地的前提下,我国的高层建筑开始兴盛起来。
但是我国的高层建筑领域起步晚,相应的技术没有得到完善,还处在试验研究段,相应的安全施工规范也没有得到落实。这些原因使得高层建筑施工在我国已经成为了高危行业。
3、机具使用操作不规范
有些建筑工程对施工的要求非常高,如操控大型挖掘机、高层建筑塔吊等。这些专业设备的操控人员需要从事过专业的技术学习,才可以胜任这些专业设备的操控工作。
纵观我国的建筑施工单位,由于我国的高职教育起步较晚,培养出来的高技术型人才数量有限,所以大部分的施工人员是民工。他们多是农民出身,受教育水平不高,专业技术也不是很强,对于一些专业性和技术性要求极强的施工机具和施工技术掌握的不是很好。所以他们在施工的时候,会给工程建设埋下一定的隐患。
还有一些施工单位在施工时,对技术和设备的操作规范要求不严格,这也会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2009年12月28日15时20分左右,宝安区凤凰花苑工程发生一起塔吊倒塌事故,造成6人死亡,1人受伤。事后经安全部门调查,是因为塔吊在顶升过程中,操控人员未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控,导致了塔吊倒塌事故的发生。
4、应急救援设施不健全
建筑工程应急救援设施设立的目的,旨在安全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人员能够高效、有序地组织事故救援工作,在最大程度上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和工作秩序。然而我国的多数建筑施工单位为了降低工程成本,在工程预算中将本该属于应救援设施费用挪到别处,使得工程中的应急救援设施得不到完善,出现应急救援设施不能使用的情况。
5、安全技术交底工作不彻底
安全技术交底工作是一项重要工作,是落实工程安全责任的重要表现。它是项目管理者在施工前,将工程施工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施工技术要求以及应遵守的安全操作规程,向参加工程建设的单位进行交底,并形成文字文件。但在我国的工程建设中,安全技术交底没有得到建设方和项目管理方的重视,使安全技术交底流于形式,没有任何的实际效用。
6、建筑现场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
建筑工程现场的安全管理制度建立目的,是为了能够确保建筑工程施工能够正常、安全地进行。目前我国的建筑工程现场安全管理制度还不完善,一些施工单位片面追求施工速度,忽视了建筑现场的安全管理制度,最后酿成的重大安全事故。
二、建筑工程现场安全管理的策略解析:
1、加强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管理
加强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管理,必需要做到以下几点完善消防安全措施,提高施工人员的消防安全意识;(1)建立一套完整的消防安全制度,使得消防工作有章可循;(2)对于特殊的建筑环境,进行特殊的消防安全管理。对于施工中产生的粉尘,要进行施工技术改造,并使用通风排气设备,避免因粉尘过多引起火灾事故。
2、积极改进高层施工安全保护措施
对于高层建筑施工安全建设,施工单位要对工作人员进行必要的技术培训和安全规范教育,使得每一个高层建筑工作人员能按照《高层建筑施工规范》进行施工建设,避免发生高层建筑施工事故,在保证工程的安全和每一个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前提下,降低工程成本,提高工程效益。
3、施工人员严格按照机具使用规范进行操作
针对我国民工文化素质低与工程技术专业化的矛盾,对施工单位中每一个工作人员进行上岗培训,使其能掌握必备的施工技术。另外,施工单位要制定机具的安全实用规范,使每一项工作都有章可循,减少因操作违规造成的安全事故发生率。
4、建立健全应急救援设施
建立健全应急救援设施,不只是工程安全建设的需要,也是对工作人员生命负责的表现。做好应急救援工作,首先要完善应急救援设施,在发生安全事故时能够做到有序撤离事故现场,有效地进行救援工作。另外,还要加强应急预案的管理和应急救援能力的建设这两项工作。
5、做好安全技术交底工作
“安全责任,重在落实”,安全技术交底工作作为工程安全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工程正常施工的重要前提。在进行安全技术交底时,项目管理者要把工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施工中的技术要求及施工规范,向施工人员进行详细的交底,施工方也要明确施工作业方法,遵守工程的技术要求规范及相关应急措施等,确保在施工能够正常的进行下去。
6、建立健全建筑现场安全管理制度
安全规章制度作为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是建筑企业发展的重要前提。施工单位一定要重视安全管理制度的建设,在公司内部设立专门的安全监管部门,监督工程的施工是否安全,是否达到相关技术标准。明确安全生产的重要性,落实好安全施工规章制度,从根本上做好建筑工程现场安全管理工作。
三、结束语
经过本文的探讨可以看出,建筑工程在建设过程中,会出现种种安全性的问题,在没有经过科学合理的整顿之前,这些安全问题会一而再再而三的出现。文章中提到的诸多安全性问题是较为普遍的,相应的,建筑工程现场安全管理措施也需要与时俱进,为建筑工程发展保驾护航。在管理上,还应当在实际施工操作的过程中,不断的对于各方面经验和实践进行总结,从而找出真正适合企业自身的安全管理措施和项目管理措施,最大限度的提升施
工安全管理措施的水平、技能,如此以来才能够满足施工所呈现出的相应需求。此外,施工项目的现场管理工作同样也属于一项综合性的复杂工作,必须要事无巨细,要随时做好防范措施,保证质量如期完成施工任务。
参考文献:
[1]. 浅谈中小型施工企业的现场管理[J]. 施工技术,2012(07).
[2]李明明. 论施工现场管理与成本控制[J]. 价值工程,2011(05).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工程造价预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