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规划方案范文
时间:2024-02-18 17:56:5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环境规划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 替代方案 美国
Abstract] Environment impact assessment for planning alternative research is the environment impact appraisal work of a new field,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is still in its beginning stage of exploration. This paper in the United States,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system for reference, discusses the planning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ordinance alternative to the deficiency of the provisions, puts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of the alternative.
[Key words] Planning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ordinance; alternative plan; The United States
中图分类号: X820.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替代方案的涵义和作用
替代方案亦称为可供选择方案、备选方案。不同的国家以及不同的研究者对替代方案有不同的定义和理解。一般来说,替代方案是指除拟议活动以外的其他可供选择的备选方案。具体而言,就是指那些可以用来替代拟议活动,并实现该拟议活动及其目标的行动方案[1]。许多国家都要求在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中讨论拟议活动的方案时,必须将可能的其他方案一并提出并予以比较,最终选择最优的方案。
替代方案是环境影响评价的核心。“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许多国家和地区都非常重视环境影响评价中的替代方案。美国的《国家环境政策法》明确规定,替代方案是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重要组成内容;在罗马尼亚,详细的环境影响评价必须考察所有的选择方案,包括不实施活动的方案,并指明哪一种方案将会对环境保护最具有合理性;在日本《环境影响评价法》中,全文虽然没有出现过“替代方案”的文字字样,但该法第十四条的规定实际上是特指对“替代方案”的研讨;欧洲复兴开发银行要求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应包含对计划、工艺、选址、规模和运营替代方案及方法的比较,并考察每一个选择方案的环境影响,说明推荐方案的主要理由;欧盟委员会在修订的《环境影响条例》中要求其成员国全面考察替代方案问题;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也将替代方案和政策行动的环境影响包含在其每年一度的工作报告《全球环境展望》中[2];国际影响评价协会也将替代方案的检查分析作为环境影响评价运行的原则之一。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贯彻预防为主的基本政策,目的不是仅仅提出措施将规划实施后所产生的环境影响最小化,而应该是使规划所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最小化,最终目的是使规划成为绿色规划和可持续规划[3]。而要达到这一目的,替代方案的确定就至关重要。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替代方案,则整个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就失去了其最为重要的意义。
二、美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及我国的借鉴
替代方案是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得以实施的核心内容和重要保障。如果没有替代方案用作比较的基础,决策者就无法就拟议活动的优劣、对环境影响的大小程度、方案的可执行性以及是否存在比拟议活动方案更好的方案进行比较、选择,也就无法就审核的方案做出合理的判断和决定。因此,替代方案是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关键内容,对实现科学决策具有重大作用。
在美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法制化之初,替代方案的选择就与公众参与程序一道,成为保障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得以实施的核心内容和重要保障。美国在第1502.14条关于“包括拟议活动方案在内的备选方案”的规定中,特别强调“这部分是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核心”,并且要“以对照的方式提出拟议活动和方案对环境的影响,依此准确地找出问题,并为决策者和公众进行方案选择提供依据“。为此,根据美国《国家环境政策法》、条例以及相关的判例,环境影响报告书所要报告的可供选择的方案包括拟议的活动本身以及可供选择方案这两大部分。根据可供选择方案的性质,又将它们分为第一可供选择方案、第二可供选择方案和延迟活动方案三种类型。首先,是第一可供选择方案。指以根本不同的方式实现拟议活动的目的,可以完全代替拟议活动的方案;其次,是第二可供选择方案。指以不同方式施行拟议活动的方案。它的目的不是排斥拟议活动,而是对拟议活动方案的修改或变通;最后,是延迟活动方案。它也属于可供选择方案的一种,指暂缓实施拟议活动。
此外,美国还为具体在环境影响报告书中适用可供选择方案条款确立了一个基本的标准,以明确什么样的方案才属于可供选择方案。在对可供选择方案的选择环节中,CEQ条例要求对从详细研究中剔除的方案也应当简要说明剔除的理由,并且对不采取行动也作为一种方案予以了规定。
由此可见,美国关于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内容规定得十分全面。不仅规定了相应的具体内容,而且还考虑到了不同情况下的具体应对对策,规定了多种可供选择的方案,兼顾了原则性与灵活性。其制度上高超的技术设计充分体现了美国对环境影响评价的高度重视。 我国早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起草的过程中,就有专家建议被审查的规划必须提供替代方案。但是,在对草案的修改过程中,环境影响评价条例必须要有的两个核心内容,一是替代方案,二是公众参与,均因遭到强势部门的阻挠而被迫删除。
因此,我国《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中关于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内容只是规定了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基本要求,而没有类似美国有关可供选择方案的内容。而可供选择方案恰恰是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关键内容,这不能不说是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一个缺憾。因此,我国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应充分借鉴美国的相关规定,在对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内容的要求上,应要求针对不同情况提交相应的基本方案与替代方案,以做到全面考虑,择优而行,随机应变,力争实现环境影响最小化,成本最小化,利益最大化。
三、我国《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对替代方案规定的不足
2009年8月17日,国务院公布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该条例的颁布是我国环境立法的重大进展,标志着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我国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在第十一条规定了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内容,即规划实施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分析、预测和评估,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环境影响评价结论三个方面。和《环境影响评价法》相比,《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对每一项内容的具体含义进行了列举,显然是个进步,但从国际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的要求来看,上述三项内容并不完全符合决策者对于战略环境影响报告书的要求。尤其是缺少对于替代方案的内容要求,这使得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成为论证规划通过的一个“背书”,也无法通过评价各种方案优劣的过程做出最佳决策,这不符合预防原则的精神。
替代方案是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最基本的要求之一,可是我国《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中却一点都没有涉及。“我们的现有规定中,所采取的办法是比较几种方案,选择最佳方案” [4],所以也就没有再规定替代方案。但我国实行的这种“比较几种方案,选择最佳方案”与美国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可供选择方案在性质上是根本不同的。替代方案的缺乏,使得环境影响评价活动不能为决策者提供充分的、全面的科学信息,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真正目的无法实现。
替代方案是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替代方案的分析是环境影响评价的核心内容。但从《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的有关规定中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关于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内容尚无替代方案的规定,这不能不说是一件令人遗憾的事情。
四、完善我国《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中替代方案的对策建议
我国应该借鉴美国的先进经验,在进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过程中充分考虑替代方案。现行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虽然已将替代方案从法律条文中删除,但实际上替代方案并没有彻底脱离法律和技术规范有关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要求的规制。虽然《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不能随意突破《环境影响评价法》的规定将“替代方案” 规定为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法定内容,但可以在制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实施细则、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规则以及修改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时,将替代方案的具体实施方法纳入其中,要求对于缺乏替代方案的环境影响报告书不予审批通过。
此外,鉴于替代方案的提出、评价和比较,需要广泛借助公众的力量,因此还可以在有关公众参与条款的规定中对替代方案的选择与评估做出要求,以便公众能够很好地理解各种方案的内涵及其利弊。
参考文献:
[1] 汪劲.中外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比较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 鞫美庭,朱坦.对我国环境影响评价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思考[J].上海环境科学,2003(12): 82.
[3]李明光,龚辉,李志琴,游江峰.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若干问题探[J].环境保护,2003(5):34―36.
篇2
我国现行规划体系下,各规划之间在很多方面还存在着相互不一致、脱节甚至冲突的情况,给规划的审批、管理和实施工作带来诸多不便。要解决这类问题,必须全面系统地认识各规划之间的关系。本文以环境规划和城市规划为论证典型,从它们的编制体系、功能与内容、主导部门、行政运作、编制技术方法等方面来分析两规的不协调的原因。
2规划体系不同,无空间规划统筹
与国外成熟的规划体系相比,我国无空间规划作为统筹,来综合统筹区域的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而环境规划、城市规划作为两种有相互联系的专项规划,有各自的规划法规体系、规划行政体系、规划实施体系,由于规划定位、规划对象、规划依据、主导部门、时空特征、规划范围、编制方法和技术手段等方面千差万别,因此在无统筹协调的空间规划的前提下,两规之间无相互协调的强制性因素的控制,造成实际的规划执行过程中,城市规划的执行往往忽略了对环境的影响,而环境规划由于体系不完善,缺乏执行力度特别是无强制性指标来控制城市的发展建设行为,致使环境规划所设置的各种环境保护指标在城市规划中重视不够,规划方案缺乏对环境因素的综合分析考虑,往往以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及产业需求为首要目标来确定土地的空间布局,这样的方案很容易忽略对地区生态环境的保护,因此也从一方面加剧了先发展后治理的城市发展困境。
3编制中的不协调
3.1出发点和目的不同
城市规划的主要目的是:统筹安排城市各类用地及空间资源,综合部署各项建设,促进城市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它侧重于规划的过程,它的结果只是一种预测,强调的是为达到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目标而进行的调控过程。环境保护规划的目的在于遵循生态规律和经济规律,主动调控人类自身的活动,使人和自然达到和谐相处,从而保护人类赖以生存得基础--环境。
3.2规划功能与内容
环境规划的功能在于:促进环境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保障环境保护活动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合理分配排污削减量,约束排污者的行为;以最小的投资获取最佳的环境效益;实行环境目标管理的基本依据。因此,环境规划更侧重于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与建设。
3.3编制主导部门不同,在编制过程中缺乏有效衔接
从规划编制程序方面看,环境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的程序有许多相似相通之处,都大致要经过任务下达、大纲(纲要)编写、大纲(纲要)审批(审查)、规划编制、规划审批(审查)几个阶段,并且在正式确定规划方案之前都要进行调查研究,掌握大量的第一手资料,确定规划方案时都可能需要对若干不同方案进行优选优化;整个规划从准备、编制到审批、实施及管理,都是一个动态追踪的发展过程。但是,不同规划的编制主导部门有着巨大的差异,城市规划编制的行政主导部门是规划行政部门,而环境规划则相应的由环保行政主管部门承担较多的任务,发挥较大的作用。此外,在城市规划和环境规划的编制、审批和管理过程中,市、县、镇的人民政府及其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承担组织协调任务较多,作用较大。在现行的机构设置下,不同的规划分别由不同的部门编制,他们在行政上是同级单位,其工作均在各自的行政体系内完成,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均接受各自上级行政部门的指导与监督。在这种相对封闭的空间内,使得各部门之间缺乏有效沟通,由于长期各自行事,使得沟通成本日益加大。这种体制和工作安排上的不尽合理,造成了不同部门在实际工作中的博弈行为。
4实施中的不协调
4.1"两规"成熟度有差异
在我国,城市规划产生较早,在长期的规划实践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吸收和借鉴了国内外许多优秀的城市规划理论和方法,规划编制较为成熟,规划的科学性与可操作性也较强。在法律法规方面,《城乡规划法》及规范、技术标准等都相当完善,对制定、实施规划、和对违法者应负的法律责任等方面均由明确规定。相比之下,环境规划在实施中暴露了许多问题,将有待完善。
4.2行政运作有差异
城市规划的行政运作部门为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环境规划的行政运作部门为环保行政主管部门。虽然在《城乡规划法》中将环境保护作为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的强制性内容,但在下一层次的规划即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没有将环境保护作为强制性内容纳入日常的规划管理工作中,因此不利于环境保护规划目标的落地。而环境规划及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也常常让位于经济发展建设,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4.3地方政府对两规的偏好和认识水平
不同,影响两规协调实施城市规划、环境规划虽然均是由地方政府组织,但是地方政府为追求政绩、地方经济的发展速度和规模、解决当地就业等,往往忽视生态环境影响因素,热衷于争取更大的建设用地规模与指标,迎合各项建设项目的用地需求,有不断侵蚀生态环境保护用地、扩大城市建设用地规模的倾向。再加上地方长官中普遍有重视城市规划、轻环境规划的观念,如此导致了城市规划随着地方政府的意图而不断的调整以满足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以及经济快速增长的需求,如此则更弱化了环境规划对城市发展规模的控制作用。
5技术细节的不协调
5.1人口预测方法和统计口径差异
未来人口规模是城市规划确定城市建设用地总规模、城市功能分区的最根本的依据之一,也为环境规划中生态环境建设总体目标的确定、生态功能区划、指标体系的确定及各项生态专项规划的编制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人口预测是否科学准确,直接关系到规划方案是否合理和实用。
5.2规划基期及基数差异
城市规划的规划期限一般是由编制规划的政府部门根据城市的发展条件、发展趋势等自行确定。规划期限一般是10年。环境规划一般以5年为规划周期,或以10年、20年设定远景目标年。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很多城市因为国家强调需要什么规划就做什么规划,不同规划之间先做其中一个规划,过几年,再做其他一个规划,不是同时展开,导致不同规划的基准年和目标年不一致。现实是动态发展变化的,不一样的基准年,预测所用到的数据和模型等可能发生了变化,现实情况也发生了变化,这些对规划预测都有影响,再加上规划期限不一致,不同规划预测的数据有可能不能对照,导致两规划之间无法相互参考和指导。
篇3
关键词:环境规划 建设思路小城镇
Abstract : Based on the environment of small town planning guidelines,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small town planning law and the environmental planning purposes, submitted a general environmental planning practice of the small town, proposed a general construction of the environmental planning in order to ensure the operability .
Keywords: environmental planningconstructionsmall town
中图分类号:X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小城镇迅速崛起,而且已具相当的规模。但是小城镇的发展过程中,特别乡镇企业发展过程中排放大量废水、废气和废渣,造成了环境质量急剧下降,在环境污染与小城镇人口急速增长的双重压力下,城镇生态环境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小城镇环境污染和生态的破坏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低起点的规划建设、无规划无序建设及大中城市污染控制理论与方法“同构”现象是造成这一严峻形势的关键因素。如果对此没有清醒认识,不采取科学规划方法,必然对小城镇发展乃至于区域可持续发展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
2小城镇环境规划的目的
小城镇环境规划是在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过程中防止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的根本措施,是以镇域农村和镇区环境为对象的综合性环境规划。环境规划的目的在于调控人类自身的活动,减少污染,防止资源破坏,从而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通过小城镇环境规划的编制,可以协调乡镇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强化对乡镇环境的宏观控制和管理,解决好乡镇企业与城镇环境污染的问题,保护农林牧渔业生态环境和自然生态环境,使自然资源得到合理开发和永续利用,促使环境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小城镇生态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
3小城镇环境规划的一般规范
(1)总论
说明规划任务的由来、编制依据、规划原则、规划范围、规划时限、技术路线、规划重点等。
(2)基本概况
①自然地理、生态环境及社会经济概况;②城镇社会经济及建设总体规划。
(3)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①水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②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③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④固体废弃物与声环境调查与评价。对规划区内环境质量进行调查,在调查基础上进行评价,在评价的基础上说明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分析实现规划目标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
(4)环境规划目标及指标体系
①指标体系(见表1);②近期目标(近期目标年限可按5年考虑);③中远期目标(中远期目标年限可按10—20年考虑)。
(5)生态功能区划
根据规划区域生态环境基本状况与使用功能、可能具有的功能,在充分考虑社会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和生态环境保护分导分治的原则,结合小城镇总体规划,划分不同类型的功能区(如工业区、商贸区、文教生活区、农业保护区、生态保护区等),并提出相应的保护要求。要特别注重饮用水源和自然保护区、点的保护。各功能区要合理布局,对各功能区开发与建设提出具体环境保护要求。严格限制城镇上风向和饮用水源地建设有污染的项目(包括养殖业)。
(6)环境规划主要内容
①水环境对影响水环境质量的工业必须要实施达标排放;农业面源污染要进行整治措施,对于镇区内生活污水要集中处理,选择处理工艺时,不能脱离实际,一定要做到从本城镇实际出发,量力而行,充分利用自然环境条件(如土地、湿地、草地);对水源地与农田、村屯、城镇之间要设生态防护隔离带,确保水源地安全运行;提倡循环经济、中水回用。沿海地区小城镇,应同时制定保护海洋环境规划和措施。
②大气环境针对环境状况调查反映出主要问题,实施大气环境污染物总量控制,进行必要的工业布局调整和产业结构调整,一切大气污染源都达标排放。规划集中供热、推广清洁能源,结合当地实际规划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如秸秆造气、秸秆还田),控制焚烧秸秆造成大气环境污染。
③声环境综合整治结合道路规划和改造,加强交通管理,建设林木隔声带,控制交通噪声污染。加强对工业、商业、娱乐场所的环境管理,控制工业和社会噪声。重点是通过规划解决居民区、学校、医院等的声污染问题。
④固体废弃物工业有害废物、医疗垃圾按国家分类规定进行处置。一般工业废渣、建筑垃圾着重考虑综合利用。提倡垃圾分类,适合堆肥的可考虑堆肥,生产有机复混肥等途径加以利用。
⑤生态环境保护根据分导分治的原则,制定生态功能区划。在区划基础上,根据规划区社会经济发展规划,本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高起点规划出生态建设方案、生物多样性保护方案。重点是小城镇周边区域,天然林保护区,沼泽湿地、滩涂湿地,平原林网化建设,重点资源开发活动的生态保护,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文物古迹等。
(7)可达性分析
根据人口、环境、资源、社会、经济、技术等诸多方面对规划目标实现的可能性进行全面分析。
(8)规划方案经费概算与实施计划
①按建设项目经费概算方法核算经费,经费概算应以实现规划目标所有的工程和管理项目经费概算,②实施计划,提出实现规划目标和时间进度安排,包括各阶段需要完成的项目、年度项目实施计划,以及各项目的具体承担和责任单位。③保障措施,提出实现规划目标的组织、政策、技术、管理等措施,明确经费筹措渠道,规划目标、指标、项目和投资均应纳入当地社会经济发展规划。
4小城镇环境规划建设思路
(1)做好小城镇的资源环境的本底研究,完善乡镇企业环境污染的法规和标准加强环境管理能力。
小城镇在开发之前需做详尽的规划和监测,确保不会造成环境退化和生态破坏;对小城镇现状自然环境资源进行调查,科学地评价和区分人类活动地区、自然保护区及恢复区。采取措施禁止或限制森林砍伐与放牧恢复植被,加强湖泊、水库和饮用水源地的水资源保护,重点水源保护区建立相应的法规。农村的农业产业化进程速发展,乡镇企业仍是小城镇环境的重要污染源。要加强和完善乡镇企业环境污染控制的法制建设,大型工程项目建设之前都要对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做出科学估算,对于新建设项目的污染防治必须严格执行“三同时”政策;小城镇在招商引资项目时要坚持把技术含量低、资源消耗高、环境污染大的项目拒绝在审批之外。
篇4
乘着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的东风,1972年12月15日,联合国大会作出建立环境规划署的决议。1973年1月,作为联合国统筹全世界环保工作的组织,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itedNationsEnvironmentProgramme,简称UNEP)正式成立。
环境规划署的临时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后于同年10月迁至肯尼亚首都内罗毕。环境规划署在世界各地设有7个地区办事处和联络处,拥有约200人的科学家、事务官员和信息处理专家具体实施计划。环境规划署是一个业务性的辅助机构,它每年通过联合国经济和社会理事会向大会报告自己的活动。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下设3个主要部门:环境规划理事会、环境秘书处和环境基金委员会。环境规划理事会由58个会员国组成。理事国由大会选出,任期3年,可连选连任。理事会每年举行一次会议,审查世界环境状况,促进各国政府间在环境保世界秘书网版权所有护方面的国际合作,为实现和协调联合国系统内各项环境计划进行政策指导等。环境基金多来自联合国会员国的捐款,用于支付联合国机构从事环境活动所需经费。
作为一个常设机构,环境规划署主要负责处理联合国在环境方面的日常事物,促进环境问题的调查研究,协调联合国内外的环境保护和环境管理工作。其主要职责是:贯彻执行环境规划理事会的各项决定;根据理事会的政策指导提出联合国环境活动的中、远期规划;制订、执行和协调各项环境方案的活动计划;向理事会提出审议的事项以及有关环境的报告;管理环境基金;就环境规划向联合国系统内的各政府机构提供咨询意见等。
篇5
基本活动
校园绿地知多少
学校绿地是指学校中用于绿化的土地。对学校绿地进行调查,目的在于了解学校的绿地现状,对学校绿化工作予以评价,在此基础上为学校的环境规划作些具体准备工作。
绿地调查可按下述步骤和要求进行。
准备工作
准备工作的目的是要对将进行的学校绿地调查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对活动做到心中有数。
(1)组织准备:活动最好以小组形式进行,每组以5人左右为宜,选举组长一名,负责小组的组织和协调工作。
(2)业务准备:以小组为单位,准备调查用的工具和资料,如记录表格、皮尺和计算器等,最好准备一份学校的平面图,作调查填图使用。
计划与培训
活动开始前,以小组为单位,对学校的绿地进行一次踏查,初步了解绿地调查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以便对活动作整体规划。
(1)制订工作计划。对活动内容、方法、时间安排、人员分工和工作要求作出明确的要求。
(2)进行业务培训。通过读书、上网等方式查阅相关资料,或请老师解决有关业务上的问题,对调查中可能遇到的植物种类的识别、调查方法的使用,记录的内容和要求等须在正式活动开始前搞清楚。
调查实施
调查实施是本项活动的重点与核心,调查内容的准确和收集信息的完备,是搞好活动的基础。
具体内容和方法,可参照下述要求进行:
1.了解学校绿地的基本情况
对学校现有绿地以“地块”为单位分别进行调查,并将结果记录在事先准备好的调查表中(见表1)。
2.树木调查
对学校的主要树木特别是古树名木,要按株分别予以详细调查,并对结果进行登录(见表2)。
3.现场填图
用不同的颜色或符号表示绿地的类型,现场将调查结果填入准备好的学校平面图中,形成学校绿地分布现状图的草图,备用。
研究与总结
调查完毕,各组需将调查材料分别汇总,当每组只完成了学校绿地调查的部分任务时,还应将各组的材料予以统一汇总,形成学校绿地完整的调查材料,并在此基础上就学校绿化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和研究,做出最后的总结。
(1)汇总基本材料。将调查得到的全部材料填入学校绿地现状调查统计表(表3),以期清晰地展示目前学校绿地的状况,对调查中得到的学校绿地分布现状图(草图)进一步核实后,将资料规范的转绘到另一张新的学校平面图中,以便一目了然地反映学校绿地分布的现状。
(2)评价学校绿化水平。计算现有绿地面积在学校总面积中所占比例,以及学校师生人均占有绿地的面积,评价学校绿化水平。
(3)了解学校绿化过程及其经验和教训。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通过访问相关人员和实际调查,了解在以往的绿化过程中是否有因施工在树旁挖坑、淋石灰、熬沥青、埋管道等毁坏树木和花坛、草坪等的情况,了解以往和目前在学校绿地管理上存在有什么问题,有些什么经验。
(4)为学校绿化进言献策。在前述工作的基础上,小组和个人就可以根据自己的认识对学校绿化问题进言献策,为学校绿化贡献自己的一份心智和力量。
拓展与延伸
我们为学校绘蓝图
有了对学校绿地调查的基础,即可以开展以“我为学校绘蓝图”为中心内容的校园环境规划活动了。活动中要求进一步发挥创造力,集思广益,力争把对学校的热爱和对远景的憧憬编织到各自的设计方案中去。
明确指导思想
进行校园环境规划,首先要明确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原则,这是搞好环境规划的基础,具体实施时可参考以下几个方面:
(1)树立整体观念。进行学校环境规划,要把学校的教学区、行政区、生活区、运动场和其他附属设施(如校办工厂等)的绿化统一进行规划设计。学校是教育单位,绿化校园,改善学校的生态环境,是为建设优美的教育教学环境,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对学校各功能区的规划应各具特点,但又要使各部分相互协调,把绿化环境的工作纳入学校文化建设的长远计划。
(2)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地理环境不同,学校条件各异,对学校规划和设计,必须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例如,树种一定要选择那些适合本地生长的适生树种,如东北、内蒙古地区可种一些耐寒的白桦、山荆子、花楸等树木;华北地区可以杨树、国槐、梧桐、银杏、松柏为主;南方各省则以选择水杉、雪松、银桦、香樟、桂花、玉兰为宜。对规划中使用的其他材料,也应尽量做到就近取材,力争少花钱,多办事。
(3)艺术性和实用性统一。学校的环境规划,还要努力做到艺术性与实用性的统一。例如,对树种配置要因各功能区而异:教室、礼堂等教学区,宜用树姿优美,又有一定科学价值的乔木,定植点要离建筑物远一点,以不阻挡教室的光线为宜;在建筑物之间的开阔地,可以选植各种树形美丽的乔木、半乔木和木本花卉,如蔷薇、月季、连翘、溲疏、石榴、榆叶梅、木芙蓉等。南方的学校还可以栽植几丛劲竹,在茂木修竹之间点缀些木椅、石凳,既便休息,又宜读书,还可以烘托学校的文化氛围。
在生活区、行道旁和运动场周围,可选择速生、遮阳效果好、树冠整齐、冬季落叶的树种。在建筑物周围、大门两侧或分隔道路时,可选常绿树种,如女贞、冬青、枸骨、黄杨、侧柏等绿篱种植,这些绿色植物可以成行种植,并结合修剪做成短墙或各种造型。在建筑物周围的空阉地区和来往于建筑之间必经之地,可以设置花坛,花坛用砖、石、水泥构成各种形状,植一年或多年生草本花卉于其中,如虞美人、矢车菊、龙头花、一串红、翠菊等,通过调整播种期等方法,延长画坛的花期,尽量做到鲜花四季开放。
(4)实现学校特色。在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结合绿化、美化工作,建设地理园和种植园:选择适当地点,仿照自然景物,堆叠成一定造型,其间选择不同种类的植物,形成植物展示小区,为学生提供熟悉各种植物生长特性和生态习性的条件。还可以组织学生到山区采集各种岩石,堆叠成岗峦、峡谷、峭壁、孤峰等山水盆景或建立大型的岩石标本园。
为了使植物引种和栽培与教学紧密结合,更好地普及植物学有关知识。校园里的各种植物最好都能挂牌,牌上注明植物的名称、学名、采集地点或原产地、引种年代、经济用途和生长习性等内容。
研制校园环境规划
学校环境规划以学校现有条件为基础,在不改变目前学校主要建筑物的前提下:对学校绿化和美化提出意见和建议,并要求将具体的内容落实到“学校环境规划图”上。
校园环境规划由小组完成后,还可以进行评比交流,选择较好的方案供学校领导参考。
创新活动建议
篇6
关键词:环境监测;环境保护
一、环境监测的重要性
1、在治理环境污染中的重要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进一步的提高,相应的出现不少的环境污染问题,环境保护成为21世纪最重要的过程之一。环境监测是决定环境质量各因素的测定,因此,当出现环境污染时,就需要环境监测对造成影响污染的各因素进行全面、持久的监测。比如当某一地区出现环境污染问题时,我们可以利用环境监测测定影响环境污染的各因素,如大气、土壤、森林、水资源等等,通过对测定结果的分析研究.及时地制定出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方案,科学有效地治理环境污染。在还没出现环境污染问题的地区进行必要的预防措施,防患于未然。
2、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在新时期,科学技术被提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时代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环境监测是一种以高科技为手段的监测,自然,环境监测离不开科学技术,但同时环境监测又反过来促进科学技术的进步。环境监测在对决定环境质最各因素进行测定的时候,收集到比较全面的、科学的数据,这些科学数据为人们研究科学技术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加快人们研究科学技术的步伐,促进社会的不断发展。比如,在对环境进行监测时,可以为地质学家提供相应的地质信息。在监测生物资源时,可以为微生物提供重要的数据信息。
3、在城市环境规化中的重要性
经济与环境是紧密相连的一对,经济的发展需要一定的环境基础,而环境也必然反过来影响和制约着经济的发展,经济与环境的关系不是对立的,而是统一的、相互促进的。因此,我们必须搞好经济和环境的关系。在城市经济建设中,我们有必要制定相关的环境规划。城市环境规划的制定离不开环境监测。通过环境监测,城市可以收集到更多的城市环境信息,这些环境信息对城市环境规划有着重要的指导和监督的作用,它能使政府在制定城市环境规划时少走点弯路,提高城市的整个环境质量。
二、环境监测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
1、环境监测在环境污染问题中的作用
环境监测可以对污染问题严重的环境要素进行持续的、稳定的监测,例如可以对土壤、大气、水资源等环境要素进行监测,对发生污染的环境要素进行及时的治理,对将要发生环境污染问题的要素进行维护,对还没有发生环境污染问题的要素进行预防等,在环境监测的监控范围内,利用各种先进的科学方法去治理、维护和预防各种污染问题的发生,从而制止环境污染源的进一步扩散,扼杀引起环境污染问题的源头,将环境污染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进而一步步的去治理,最终建立一个良好的、和谐的生存和发展的环境。
2、环境监测在城市环境规划中的作用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经济和环境是一体两面、相互促进的,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是统一的,而不是对立的。国家在坚持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提出了将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基本国策来执行。在发展经济建设和环境建设时要齐头并进,“两手都要硬”,即实现“三同步”与“三同时”。“三同步”即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三同时”即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因而,环境监测在城市环境规划中可以起到监督、指导的作用,为城市环境规划提供合理的、正确的发展策略。
3、环境监测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紧密的联系,环境监测作为高科技的监测手段,与科技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同时环境监测对科学研究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当进行环境监测时,可以将所得到的各种科学数据(自然资源、自然环境)作为科学考察的重要依据。因此,必须做好各种环境的监测工作,这样可以为科学的研究和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从而推动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三、提高环境监测质量的措施
1、提高环境监测的技术水平
新时期背景下,我国的科学技术得到不断地发展,在环境监测技术上,虽然我们拥有一些先进的技术,也取得一些令人欣慰的效果。但总体来说,我国的环境监测技术水平还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与国外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对此,我们应该努力提高我国环境监测的技术水平,在已有的技术水平基础上,不断研制出新的、先进的技术,寻找适合我国环境监测技术的最佳路线,完善环境监测技术的体制,提升我国环境监测的整体质量,促进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进行。
2、改进环境监测的方法
目前,我国环境监测的方法相对的落后,其先进程度与国外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在环境监测工作中,我们必须改进落后的监测方法,建立自动监测的体系,提高其在噪声、空气以及地表水、地下水等方面监测的准确率,提升整个环境监测系统的自动化能力,促进环境监测质量的提高,使我国的环境保护和环境污染治理工作更好地进展。
3、培养环境监测人才
环境监测是一项技术含量比较高的工作,只有专业的技术人才才能实施。在新时期,我国缺少专业的环境监测人才。因此,我们有必要培养一批专业的环境监测人才。这些环境监测人才不仅要具备专业的理论知识,而且要具备过硬的监测技能,并且具有国家持证上岗证件,在实践操作过程中能够做到正确的使用监测仪器,认真分析监测的结果,并且根据监测的结果制定出高效的防治方案。
结束语:
总之,环境监测在环境保护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不断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的管理,确保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提高环境监测的水平,从而可以有效提高环境的质量。
参考文献
篇7
1我国小城镇发展及环境现状
小城镇是一种与农村相对同时又低于城市的过渡性的社区,它具有一定的市政服务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是一片乡村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活的中心。在我国,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城市化浪潮的涌动,我国农村城镇化已进入高速发展的阶段,1985年~2001年期间,年均增长速度为6.04%,不仅在数量上,我国小城镇的总体作用和功能也不断增多,面积不断增长。但相对世界城市化,我国城市化的差距还是比较大的。在目前我国小城镇发展过程中,许多小城镇过分注重经济的发展,忽视环境的承受力,不顾环境的容量,盲目扩张,以环境不断恶化来换取经济的快速发展,这种小城镇虽然会在一个时期内取得一定的经济富裕,但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生态平衡严重失衡,已经成为小城镇继续发展的一个重大制约因素。“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子不可行,绝不能让子孙后代承受上代人的环境污染恶果。
2小城镇环境规划的意义
小城镇作为我国农村政治、文化和经济的中心,是乡镇企业商品流通的初级市场,它可以通过经济吸引和经济辐射,带动周边区域的发展,从而合理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保证农村稳定、健康发展,最终推动社会进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许多小城镇在过去的发展进程中并没有进行合理的规划,尤其对环境没有进行有效的保护和可持续的利用,导致在后续城镇发展过程中,问题不断,特别是环境问题,小城镇环境规划的目的就是在克服以往不利的条件上进行全面的城市化发展,这有利于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提高我国农民的素质,从而改善农民的生活水平;有利于带动乡镇企业的发展,扩大内需,拉动城乡市场的发展;有利于优化国民经济结构,促进我国国民经济更好更快的发展;有利于科学发展观的实践,保持生态和谐。
3小城镇环境规划常用方法
目前小城镇环境规划的方法多种多样,原则、侧重点也不尽相同,主要常用的方法有生态功能分区法、生态足迹分析法、土地利用的生态适宜度法、专家分析评价法等。
3.1生态功能分区法
小城镇生态功能分区法是根据小城镇生态系统的整个结构以及不同生态结构的特点,划分出不同功能类型的单元,估计出生态对环境污染和环境负荷的承载力,综合考虑小城镇区域内所有生态要素的现状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将整个小城镇划分成生活居住、工业、农业、交通系统、自然保护区及人工绿化区等不同的功能区,从而对其进行全面的、系统的、功能的规划。生态功能分区法目前主要采用以下三种方法:1)生态评价模型;2)经验型分区;3)经典的单因子叠加分析模式。其主要的目的有:1)提出了不同环境单元中的生态保护要求,指出了单元社会经济发展方向;2)为区域的平衡发展因地制宜的提供生态环境规划依据。生态功能分区法以整体性原则、整体协调发展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可操作性原则、相关性原则等为原则,利用生态系统结构的特点及其功能,充分考虑实际生产力、空间结构、稳定性等指标,结合区域内自然生态系统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为区域内的自然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一个平衡点,综合规划了小城镇,并提出又好又快的整治任务和发展方向。
3.2生态足迹分析法
为维持生存,人类需消费各类资源、产品和服务,而这每一项的消费最终都可以由生产该项消费所需要的最原始能量和物质的那块一定面积的土地来提供。这就是生态足迹分析法的内涵。也就是说生态足迹法是借助分析区域内人类消费总量,并将其换算成土地的面积,从而计算出区域内的人群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冲击。根据这个内涵而制定出的具体公式,用这个公式来做小城镇的环境规划。当一个区域内的生态足迹大于生态系统承载力,区域内就会出现生态赤字,即该区域内的人类活动负荷已经超过区域生态承载力,反之,则产生生态盈余,即区域内的生态承载力还可以承受人类活动的负荷。生态足迹分析法是从具体的生物物理量的角度出发,来测量人类对自然生态资源的需求量以及生态系统能够提供给人类的承受量,得出这两者间的差距,指出保持区域空间持续发展的环境容量。生态足迹分析法不仅可以用于小城镇的环境规划,还可以估算出任何特定区域内的生态赤字或生态盈余、全球的过度消费或某个人的生态足迹等。
3.3土地利用的生态适宜度法
土地利用的生态适宜度法是指通过对小城镇内土地资源质量的综合评定,分析区域内主要土地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特征的适应性,对土地的预定用途进行综合鉴定,确定是否适宜、适宜程度及其限制的条件等,然后再在这一基础上进一步的分析土地资源的利用规划是否合理的一种环境规划法。土地利用的生态适宜度法是围绕土地利用及规划在生态上是否适宜以及适宜程度展开的,它在对农、林、畜、牧、渔等各行各业的土地适宜性、限制性及其程度进行评定,并对选址进行评价以确定功能区的布局是否合理。土地利用的生态适宜度法有多种,常用的是因素加权指分值数和法。土地利用的生态适宜度法理论原理为:将不同土地不同用地类型划分成为不同的生态位势,然后按照从高位势到低位势布局就合理了。
3.4专家分析评价法
专家分析评价法主要是根据环境专家长期对环境及其相关学科的研究,分析某一类型环境事件发生规律以及影响因素等,以此来预测出未来某一时间段内某一区域环境系统的发展情况,从而对环境规划的各个评价指标进行分析、评分并确定各指标在整体环境评价中的比重,最终达到对环境合理规划的目的。
4常用方法的对比及建议
在小城镇环境规划过程中,需要考虑许许多多各种各样的因素以及各因素间的相互关系,因此在选用环境规划方法时要综合考虑、客观考量、认真确定。生态功能分区法是让各生态功能区自成一体,并把它们联系成一个整体,这种方法有利于保护区域内的生态平衡,实现小城镇的可持续发展,但是生态系统具有非常强的动态特征,随时都有突发事件发生,因此在分区的时候考虑的方面比较多,工作量比较大,而且目前我国生态区的划分大多无法反映生态系统的功能差异,同时该方法也是在结合专家的意见后进行的人工设计方案,最终所选方案的优劣性无法得到验证。专家分析评价法是一种定性分析方法,因为会有不同地域、领域的专家团体对小城镇的环境进行集体分析,形成集体意见,体现集体智慧,有较好的科学性和系统性,一般情况下可用于一些难度大、不确定性强的小城镇环境规划,但它因为受理论资料、专业领域、经验等影响,会有一定的片面性和主观性,缺乏定量的描述。相比之下,生态足迹法因为有一个客观的量进行比较,更明确的看到问题,如何控制过度消费行为才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且该方法具有很强的可复制性,相似案列均可参考利用,但同时,生态足迹法也存在许多不足,比如它以人为中心、计算过程复杂,对数据的精确度要求高,无法反映未来的趋势等。土地利用的生态适宜度法目前还存在很多尚未解决的问题,使用也尚不成熟。
篇8
关键词:城市规划;设计;思路;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our social economy, city changes a process to accelerate, city especially big city and big city is facing more severe situation. How to determine the nature of the city, the scale and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take the road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s the problem that must take seriously. This article starts from the planning idea and respectively, from the two major different perspectives on city planning and design to do some research.
Key words: city planning; design; train of thought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07-0020-02
引言:城市的建设和管理,首先取决于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并以之为依据,指导城市开发、建设和管理 ; 城市的合理发展,首先必须通过科学地预测和规划,明确城市的性质、规模、发展方向和发展格局,在规划的指导和调控下,有步骤、分阶段地实现城市的发展目标。随着城市社会经济活动规模的扩大和城市系统整体功能的复杂化,对城市规划的要求不断提高,城市规划的重要性也更加突出。
一、城市规划思路三个显著特点
1、规划内容已不局限于城市本身的发展,而是将与之关联的人口、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等诸多因素纳入规划过程,在保证上述因素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的前提下,寻求城市适宜的发展规模、发展速度与发展方式;特别在规划的开始,就把城市的环境分析和城市的资源分析和城市发展的需求分析一并考虑,由此得出平衡城市发展的总体规划初步方案。
2、整个规划的出发点不仅是以往的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与城市土地及空间资源的关系,而特别强调了城市环境承载力和资源供给力。这是可持续发展观念对城市规划提出的新的要求。
3、资源环境体系的基本承载力是决策城市规划方案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控制点,即规划方案中建议的城市规划不能突破城市的环境承载力和资源供给力。需要说明的是,城市规划方案的确定并不是被动的接受承载力和供给力指标的约束。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环境污染的排放因子和经济发展的资源消耗特性会相应发生变化,导致环境承载力不断增大和资源供给力的加大,以及城市系统允许发展规模上限的扩大。可见,环境承载力和资源供给力指标的引入,保证了城市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良性互动,这是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具体体现。
二、城市规划的自然生态平衡设计
规划的生态平衡设计就是要充分发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采用高新技术、适宜技术、传统技术,使城市工程技术、建筑技术为自然生态平衡服务。过度开采资源,污染破坏环境,人口迅速增长,过多侵占自然,100年前、甚至50年前,还没有如此严重。现在人们认识到为了人类的生存要对有限的地球负责,首先要树立起保护地球自然生态平衡的大理念,由此基本理念出发,进行城市规划建设和建筑设计营造。2006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生态安全与环境友好型社会”,号召全世界行动起来,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绿色家园。具体的理念和作法有:
1、分散、多中心,建立网络化城市群
在肯定大城市、特大城市要发展的前提下,对于大城市、特大城市如何发展问题,存在着两种思想和作法,一种是“大饼式”或带状无限延伸,另一种是分散、多中心形成的网络式城市群。前一种实践的结果是,城市自然生态环境失衡,人口密集,交通拥挤,热岛效应强烈,环境污染, 2007年按照新的发展需要,对城市规划进行了修编,确立城市群远景规划设想。根据省会历史文化古城的性质,搞好综合的生态平衡,按分散、多中心形成网络化城市群的理念去发展规划,构筑基础设施一体化、产业一体化、市场一体化、城乡一体化的总体格局,建成有一流环境品质和现代化城市运转效率的城市连绵区。
2、生态城市设计观念融入城市规划
工业时代是开发自然资源的时代,城镇的建立与发展侵占着大量的自然空间,现在人类社会逐步向信息、知识时代过渡,城镇的规划建设应是保护、管理自然资源,与自然空间共生、互融,我们应该明确提出“以人与自然共生为本”的思想理念。在城区内部,应将自然绿地空间系统融入城市,以提高城市自身生态环境的质量。因此,在大力推进全国生态示范市建设的过程中,复合生态系统的生态建设任重道远。为推动城市生态城市建设,宜采取以下对策:
2.1通过合理的生态手段,为城市人口提供安全的人居环境、安全的水源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
2.2为企业的技术改造和旧城的生态改造提供强有力的经济激励手段。
2.3大力倡导节能,使用可更新能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及废弃物的资源化率。
2.4加强生态教育,提高生态意识,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环保教育宣传活动。
生态城市是城市生态化的结果,是人类住区的理想形式。对生态城市的测度即从生态意识、生态经济、生态景观、生态安全、生态卫生5个方面构建生态城市测度指标体系,设计生态城市的测度方法,并以此对具体城市的生态化程度进行分析评价,以期推动城市全国生态示范市建设。合理系统的生态城市测度指标体系及方法并非一成不变。随着科学技术及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态城市的测度研究将会更进一步展开,测度方法也将会更加科学。
三、城市环境规划设计要点
环境问题涉及到经济、人口、资源等多方面,城市总体规划中的环境保护规划,是一个综合决策问题,要将环境作为一个重要因素,在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思想、优化产业结构、污染物总量控制、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重大工程项目等方面实行综合规划。
1、合理布局与环境功能区划
环境问题的地域特征十分鲜明,与城市布局的关系密切。环境有一定的自净能力,同时,环境质量标准是根据功能来制定的。不同的区域功能对环境质量的要求不同。规划要避免将对环境影响大的活动布置在对高功能区有影响的地方,而应将之布置在环境容量大,对高功能区无影响或影响少的地方。环境功能区划是城市布局在环境方面的表述,体现了城市布局在环境方面的要求。环境功能区划,从环境特征或环境容量与经济、社会活动相和谐出发,规划城市环境功能区,协调环境与经济、人的关系。按照高功能区高标准保护、低功能区低标准保护的原则,环境功能区划为确定不同功能的环境目标、制定详细环境规划和实施环境管理提供依据。
2、处理好环境保护与优化产业结构的关系
当前我国正处于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时期,经济发展必然对环境有一定的压力,不同产业结构的环境压力有很大的差异。第二产业的发展,特别是能源、化工、原材料等重污染行业的发展,对环境的潜在压力大,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以及清洁生产对环境的潜在压力要小得多,产业结构决定了环境保护难易的程度。
3、科学管理
3.1污染物排放“输入——响应关系”
城市环境规划要以环境质量为核心。关键问题是建立污染物容量总量控制的“输入响应关系”,即污染物排放对环境质量的定量影响关系,运用大气或水环境容量模型,将污染物排放与环境质量联系起来。因而污染物排放的“输入响应关系”是城市环境规划和环境管理的技术基础,污染趋势预测、污染治理方案的模拟和可行性分析都需要应用“输入——响应关系”,必须认真做好。
3.2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对城市总体规划是一个十分有用的先进信息手段,对环境保护规划也同样。地理信息系统不仅具有表现直观清晰的优点,更重要的是它使环境规划中的属性数据与空间数据结合,可以进行各种综合分析和模型计算,分析计算快捷,存储修改十分便利,图形加工能力强。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是环境保护规划值得提倡的先进手段。
篇9
【关键词】规划 环境影响评价 程序 研究
环境影响评价是为了加强环保公众参与的有效监督,环保部门在环评文件的受理和审批中,对公众意见的调查、采纳情况进行审查,判断其合理性并提出处理意见,从而对周围环境作出相关规划影响评价,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人们居住环境受到许多环境的干扰与影响,国家对某区域有效环境规划影响评价越来越重视,且2009年10月,国务院总理签署国务院令公布《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起正式实施,根据条例要求,土地利用的有关规划和区域、流域、海域的建设、开发利用规划,以及工业、农业、畜牧业、林业、能源、水利、交通、城市建设、旅游、自然资源开发的有关专项规划,均应当进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目前随着环境重视,环保法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内容越来越完善。
1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原则
目前国家所进行的相关环境影响评价主要包含建设目标的环境影响评价、区域开发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战略性环境影响评价三类,其中区域开发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一般遵守的原则包含:“整体性”、“一致性”,这两个原则,整体性原则是应该把政府新规定的相关政策、规划计划作整体性与一致性的考虑,达到规划的可持续利用与环境目标的关系,目前每一个规划与环境的指标关系虽然没有表述出社会规划目标涉及到的经济、社会、环境等各个方面的环境影响目标,但是从某种程度上,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可以形成环境目标的产生,如减少某种能量的消耗、寻求、能源来源的多样化、自然与社会环境的影响目标,减少规划区域或二氧化碳的排放等。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可能包含一个目标或者多个目标,但是针对多个目标的实施以后,必须与原来的目标达成一致,如在区域内要达到环境空气指标合格,必须减少多种气体的排放,因此规划环境评价中涉及到许多气体处理达标排放合格的目标原则。
2 规划环境影响性评价内容与方法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对规划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价,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是属于区域环境评价与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的结合,具有一定预估评价性、超前控制性等,在某种程度上有助于解决目前规划区域内出现的环境冲突,分析某一个区域存在环境影响因素,并从多方面详细诉述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战略性政策与措施,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必须在建造实施前期进行方案的讨论、制定出合理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可研报告,使得该部分建设环境取得经济、社会、环境的相关性效益。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主要包含以下几点方法:核查表法、矩阵法 、叠图发、网络法、系统流图法、情景分析法、投入与产出分析、环境数学模型法、对比评价法 环境承载力分析法、累计影响评价方法。各种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可能受到规划行为的影响、规划目标的影响、区域特征目标的影响其中包括自然条件、社会背景、经济状况等的专题地图、环境成分影响、投入产出的影响、分析方法的影响如有些环境评价需要经济数学模型的影响等。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受到许多因素影响,其中环境影响评价因子可能产生相关影响需要表现在各个清单中,并对环境影响清单作出相关定性与半定性的评价,才能达到环境影响评价的标准。
3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必要性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涉及到环境保护的问题,是环境有效预防或者环境的重要措施,是预防规划实施的有效环境因素,构成许多生态系统,保护环境不受到威胁提供可靠的依据,目前规划环境评价受到国家的广泛关注与认可,并成为国家经济发展有效的一部分,对国家的经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具有战略性的意义,在某种程度上受到国家制度的影响,但是目前随着各种环境保护的法则不断的晚上,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目标越来越达到目前针对环境保护的要求。
通过相关文献总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必要性主要包含以下几种:(1)从经济形势看,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结构性问题依然突出,体现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的需要内容还不够完善,“调结构、促减排”是推进规划环评的着力点;(2)从社会形势看,由于环境问题的引发大量社会不稳定性因素包含社会经济及环保问题,为了更好的维护人民群众的权益,我们必须大力开展规划环评,增强各种规划之间的环境协调性,减少由于规划不当导致的环境问题,努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3)从环保形势看,维持目前环境保护的政策、发展环保综合措施依然非常重要、并且一直体现科学谋划,以及中国“十二五”环境保护的需要,促进环境保护和大力发展环保战略相关规划,并结合环境保护、推进规划环评的关键点。
4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经济评价与管理
环境影响性评价中需要根据建设规划环境评价几套方案给予一定经济性评价方案,一般选择简单,投资较低的工艺方案。环境影响评价中还需根据企业,按照总体要求建设运行的管理方案和监控方案并送地方环保局审核备案,遵守环境保护的方案与原则。同时后期企业应该进一步加强管理,由专人负责污染控制工作的人员,进行定期记录耗材购买和更换时间,购买量,整理台账,并保留相关采购发票复印件,每月定期向环保部门备案。重视环境处理装置的日常维护和保养工作,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制定专人负责监督和检查,确保方案的正常进行。
5 结语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方案的进行对环境影响评价建立、推进和完善环境影响评价方案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对我国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我们应该不断加强环保部门对规划环境评价的建设、构成科学有效的方法、确定有效的环境评价基础。
参考文献:
[1]董雯雯,程久苗,王翔.我国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综述[J].中国集体经济,2011(12).
[2]曹东福,张元刚.中国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发展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0(07).
[3]马玉林.规划环评中公众参与的方法探讨[J].青海环境,2008(03).
篇10
关键词:企业培养;卓越环境人才;培养模式
作者简介:杨百忍(1980-),男,安徽宿州人,盐城工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讲师;丁成(1971-),男,江苏盐城人,盐城工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江苏 盐城 224051)
基金项目:本文系盐城工学院校级重点教学研究与改革课题(课题编号:201131)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35-0030-02
环境工程人才的企业培养是通过整合国有、私营企业和社会的各种优质资源,开展校企合作,使产学研相结合,从而达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目的。培养能够解决工程规划、设计、建设、管理及运营等方面环境问题的本科工程型人才,从而满足中国新能源产业中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和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对高端工程型人才的需要。
一、环境工程人才企业培养的重要性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全球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由水、空气、重金属和化学品污染引发的突发环境事故时有发生。一些地区污染排放大大超过环境容量,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环境工程专业不仅研究水、气、噪声和固废等主要环境污染和公害的防治技术及措施,而且就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废物资源化技术、区域环境的科学规划及管理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以期获得最优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
目前中国已有多所大学成立了环境工程专业,并在学科建设、教学内容、实践实习及就业出路等方面问题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如何在新的形式下通过适当的教学改革,时刻把握环境工程学科的发展趋向,培养合乎环保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专业人才,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和探索关注的问题。[1]盐城工学院环境工程专业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深入开展企业培养等实践教学活动,使学生在走向社会后能更加迅速适应工作岗位,为中国的环保事业输送掌握环境工程新理论、新工艺及新设备,能够从事工程设计、施工及运营、环保设备设计与生产、科研教学、检验分析和工程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环境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计划旨在培养环境工程领域创新能力强、适应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2]卓越工程师企业培养计划包括本科一年多在企业学习,其目的是通过学生现场的实践与学习,结合环境工程设计、环境影响评价和运营管理过程中的实际项目,获得环保工程师、环评工程师、运营管理工程师的基本训练,使学生达到专业能力和资格认定要求,培养能够灵活运用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具有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沟通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的卓越环保工程技术人才。[3]
二、环境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的培养要求
根据应用型工程师培养的国家通用标准,环保工程师、环评工程师、运营管理工程师培养的行业专业标准,结合我校学生培养目标,在企业学习阶段应重点培养以下素质和能力:[2,4]
1.职业素养
具有较好的人文科学素养、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明确工程师的角色和社会责任,树立职业工程师的价值观和发展观,具备良好职业道德,熟悉行业政策法规,了解相关企业文化、核心价值观。
2.工程实践能力
具有从事工程工作所需的相关数学、自然科学知识以及一定的经济管理知识;掌握扎实的环境工程专业基础知识,能够进行环保工程设计,熟悉污染治理设施的施工、运营管理体系,拥有解决工程实际技术问题的能力和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掌握相关环保法律、法规、规范、标准,能够开展项目环境保护规划与环境影响评价;掌握环境监测技能,能顺利开展环境样品的分析检测;掌握环保设备设计与制造技术,并能从事环保设备营销工作。
3.创新能力
在熟练掌握工程实践能力的基础之上,结合专业前沿理论与技术,具备对现有工程进行改造、优化,选用先进的工艺组合、施工方法、新型设备等解决实际环境问题的能力,能独立进行污染治理方案选用、工程设计,能够解决污染治理工程运营过程的技术问题,具有工程项目的决策能力。具有较好的组织管理能力和应对危机与突发事件的初步能力。
4.沟通能力
具备融入社会和团体的能力,参与生产、项目及管理,有效的沟通与交流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及领导能力。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的交流、竞争与合作的初步能力。
三、环境工程领域卓越工程师计划本科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通过四年不间断参与社会和企业的培养环节,使学生从认识社会和企业逐渐达到融入、参与到社会和企业。企业培养阶段时间一共为40周,在企业培养的主要环节包括认识实习、环境保护调研实习、环境工程工艺设计企业(水、气)、环境规划与影响评价企业实训、固体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企业实训、环保设备制造企业实训、污染治理设施运营管理企业实训和毕业设计。[5,6]企业实训开展的方式主要包括:观摩、讲解、现场踏勘、现场授课、工程实例方案设计、计算机辅助绘图、工程实例观摩、现场操作实践、项目或系统开发、运行、管理。企业实训考核的方式主要包括实习报告、调研报告、技术、工艺方案、设计说明书、工艺图纸、规划文本、环境影响报告书、现场操作、技术方案、图纸、技能考核等,毕业设计考核要突出企业导师的作用,分企业指导教师评审(权重30%)、学校指导老师评审(权重30%)、答辩小组评审(40%),答辩小组企业高级工程技术人员比例不能低于40%。学生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选题来源于企业工程实践,依托于与企业共建的校外人才培养实践基地,指导老师采用双导师制,由校内教师和企业方委派工程师共同担任。
四、“企业培养方案”实施方案
通过在“卓越计划”合作企业(盐城市国家级环保产业园、江苏科行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江苏科易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江苏清大同和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江苏紫光吉地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大吉发电有限公司、盐城市城东污水处理厂、盐城环保新技术研究中心、盐城宇新固废有限公司等单位)的实践锻炼,使学生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理论与实践知识,掌握废水、废气、废渣处理工程设计、施工及运营、环保设备设计与生产、环境影响评价、环境规划等方面专业技能,形成对专业的感性认识,以提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认识实习
进度安排在第二学期,为期1周,主要实习内容包括实习动员、安全教育、实习单位专家讲座、各处理单元参观、车间见习、总结、考查、座谈。
2.环保调研实习
进度安排在第三学期,为期1周。主要是了解社会及专业发展现状,促进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3.环境工程工艺设计企业实训(水控、气控)实施方案
进度安排在第六学期和第七学期,为期6周。具体实习教学内容包括:实训动员、安全教育、企业文化学习;污染控制工程理论课程教学;收集处理工艺设计、方案设计、绘图等方面的资料;各项设计准备工作;了解设计步骤、行业规范、设计人员准则、设计原则、设计方法等;工艺的选定及处理方案的确定;根据选定方案对各处理构筑物或设备进行设计计算;论证处理方案的合理性、估算工程投资、运行成本;根据设计好的数据,进行计算机辅助绘图;企业导师考核;实结、座谈。
4.环境规划与环境影响评价企业实训实施方案
进度安排在第六、七学期,为期5周。具体实习教学内容包括:实训动员、安全教育、企业文化学习;环境规划与管理课程部分内容和环境影响评价课程部分内容的理论教学;现场调查;相关企业收集资料、采样、整理数据;规划指导思想、原则、大纲的确立、规划的编制(包括现状、规划近远期目标、规划的实现途径和具体方案)、规划图件制作、规划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可行性分析、保障措施;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环境影响预测等章节的编写、工程分析章节、污染防治措施分析章节的编写、风险评价、经济损益分析等章节的编写、完成环评所需相关图件的制作;总结、座谈。
5.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企业实训实施方案
项目课程时间安排在第5、7学期进行,为期2周。具体实训教学内容包括:介绍、学习固体废弃物收集、处置流程、主要处置工艺和设备;课程知识的课堂讲解与现场讲解相结合;了解固废收集流程;熟悉固废处理设施的运行;参与企业人员现场安装与设备调试。
6.环保设备制造企业实训实施方案
实训安排在第4学期(2周)和第7学期(3周)进行,共为期5周。以盐城市国级家环保产业园的几个大型环保设备制造企业为主要实训企业。主要实训教学内容包括:环保设备市场需求变化、技术发展现状、市场拓展;设备各部分的组成、结构和功能;设备设计流程;设备制作过程;训练设备制作操作技能;典型设备的设计、安装、调试和维修;计算机辅助设计和仿真技术在系统设计中的应用;典型环保设备自动化控制工程的设计与应用;环保设备营销实训。
7.污染治理设施运营管理企业实训实施方案
岗位实训安排在第7学期进行,为期6周,具体安排如下:江苏科易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等具备培训资质的公司为主要培训单位,盐城环保产业园内多家企业、盐城市城东污水处理厂、盐城各化工产业园区和盐城发电有限公司等企业为主要实训地点。
主要实训教学内容分为污废水和废气污染治理设施运营管理两个部分,主要包括:污废水处理与维护管理、物理化学法、生化处理、污泥处理与处置、水处理机械设备、污废水监测及水处理实验、污水处理厂岗位实训;相关政策法规与标准、燃煤及污染物、燃煤工业锅炉概述及工业锅炉烟气脱硫设施的运行维护与管理、除尘器及除尘器岗位实训、脱硫技术及脱硫系统岗位实训。
8.“企业培养方案”毕业设计实施方案
毕业设计总学时为18周,安排在第8学期,毕业设计主要内容包括:调研及资料收集、撰写可行性论证报告;企业设计项目研究、方案设计论证、方案的比较与优化;三废处理工艺设计、设备选型、运行管理;环保设备设计、制作;毕业设计中期检查;撰写、印装设计说明书,图纸绘制;企业设计项目总结、解决企业问题;答辩、资料整理归档。
五、结论
盐城工学院环境工程专业从培养“卓越环保工程师”的角度出发,强化企业实践教学环节,建立新型的实践教学体系和质量保障机制,着力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充分发挥企业在实践环节训练中的作用,开展校企联合培养、产学研实习基地建设,学生实践内容与方式等系列实践环节的改革,保证环境工程专业的本科毕业生能够达到“卓越人才培养计划”的培养目标。 [7]
参考文献:
[1]张安富,刘兴凤.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4):56-59.
[2]林健.校企全程合作培养卓越工程师[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3):7-23.
[3]陈素娟,王小治.环境科学与工程卓越工程师培养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23):193-194.
[4]皮科武,万端极,高林霞,等.环境工程专业培养模式与企业需求现状比较分析[J].理工高教研究,2009,28(3):80-83.
[5]韩照祥.环境工程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方案设计[J].中国电力教育,2008,(2):13-14.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环境污染整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