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办法范文

时间:2024-02-18 17:50: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办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办法

篇1

关键词 国有企业 全面预算 杠杆效应

中图分类号:F22 文献标识码:A

全面预算管理通过分配企业人、财、物等战略资源协助企业实现战略目标并对战略目标的实施进度和费用支出进行控制,通过对企业在一定时期内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期间费用、采购计划、销售计划等各项业务活动、财务报表等方面的总体预测,使各项业务的支出与预算指标紧密结合,是一种具有控制、激励、评价等功能的综合贯彻企业战略方针的经营机制,对提高国有企业经营业绩具有毋庸置疑的杠杆作用。

一、我国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现状分析

2000年,国家经贸委把“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写入《关于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加强企业管理的规范意见》中,标志着国有企业全面预算进入了实施阶段。2002年7月24日,财政部的《关于企业实行财务预算管理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提出了公司应实行包括财务预算在内的全面预算管理。继而个别中央企业和各省市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了较为完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但是绝大多数国有企业特别是地方性国有企业,仍然对全面预算的概念理解不深刻,甚至持反对或无所谓态度。

(一)财务管理制度体系不健全,缺乏全面预算管理办法

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作为我国国有企业市场化转型的重要支撑体,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一个企业的发展程度和方向。从制度建立上来看,虽然多数的国有企业都有着自身的财务管理制度,但普遍没有制定全面预算管理办法,大部分都只是制定了简单的、传统的财务预算管理办法。而且还存在即使制定全面预算管理制度,但在执行上却没有相应制度的制约。

(二)企业职员自身素质有待提高。

从全面预算管理理念上来看,国有企业职员的管理意识不强。在当今的市场经济环境下,以往在计划经济下的管理观念和管理方式已经不再适应改革的步伐。企业职员素质停留不前,与已执行现代化企业管理的私营企业或外资企业的职员素质差距越来越大,同时也没有开展系列的全面的新时代业务知识的培训,普遍受传统的管理理念左右,认为实行全面预算管理是画蛇添足,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全面预算在国有企业中的推行。即使个别企业执行了全面预算,但在编制过程中敷衍了事,走过场,导致预算只做了表面工作,没有真正意义上发挥预算的作用。

(三)领导认识不够。

国有企业高层管理者没有充分认到全面预算管理的重大意义,认为预算管理只是单个部门的工作。甚至有的领导者,对全面预算管理的概念全然不懂,把全面预算管理与实际完成情况混为一谈,认为全面预算管理根本无法实现,实际完成情况是多少就是多少;或认为预算就是考核,两者混为一谈。

二、国有企业全面管理的建立和改进

(一)制定并完善全面预算管理制度。

要制订并完善国有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就必须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内部监控制度,健全制度管理体系。国有企业应当建立全面预算管理制度,以现金流为核心,按照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等财务目标的要求,对资金筹集、资产营运、成本控制等财务活动,实施全面预算管理。

(二)培养一批业务能力精湛的财务管理人才。

全面预算应由财务部牵头和指导,国有企业应当培养出一批具备会计、财务、税收等相关理论知识、政策法规并对所提供的有关背景资料能进行分析、判断和处理业务的综合能力的财务管理人才,这是做好全面预算的前提,也为国有企业培养高端人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对当前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者而言,其知识结构和相应的素质都有待进一步提高,只有能适应将来财务管理的不断发展,才能保证国有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实现突破。

(三)加快预算管理信息化建设。

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快速发展,国有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国有企业要建立全面预算管理并不断适应未来的发展,就必须建立相应的预算管理信息化系统,这也是实行全面预算最大的资金成本投入。这不仅要对建立预算管理信息系统进行规划,而且必须对整个管理信息系统进行整体规划。从企业基础信息化做起,按照先易后难、分步实施的原则,按照顺序分阶段推进,否则在没有总体规划的前提下,孤立地建立起各自的子系统,对最终实现企业管理信息化必然会造成极大的投资风险。国有企业必须加快全面预算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先进的计算机硬件技术、系统软件和支持软件技术、网络通讯技术促进各种信息系统功能的多样化,实现全面预算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这样国有企业才能充分发挥信息化的优势,提高全面预算的编制准确度和效率,加强全面预算的监督功效,保证全面预算管理发挥对国有企业经济效率的杠杆作用。

三、全面预算管理杠杆效应的具体表现

(一)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可以进一步提高国有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管理粗放、制度不健全、制度执行不到位、成本居高不下、管理效率低下等等因素将严重制约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提高国有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是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条件。而全面预算以企业发展战略目标为编制起点,是战略目标在经营业务、财务筹划、资本运作等方面的体现和细化。全面预算管理可以将复杂的物流、现金流和复杂的法人治理结构融会在内,促使国有企业从粗放型管理向集约型发展;所有的业务支出与预算紧密结合,使得成本严格控制在预算目标值以内,大大提高企业成本控制能力。

(二)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可以进一步推动国有企业做大做强趋势。

近年来国有企业在做大做强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效。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国有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是提高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方式。企业只有做大做强,才能发挥规模效应,从而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小企业想做大,大企业想做好,好企业想做强,不少企业都尝试通过推行全面预算管理,来提高自己的内功。而全面预算管理是一种全要素、全过程、全方位的管理方法。运用这种方法,我们可做出全面预算方案,它预计了企业经营活动成果相关的财务指标,对企业的所有资源、所有活动进行整合,因此通过全面预算的运作和管理,能够充分发挥系统的效益。

(三)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可以进一步有效发挥考评与激励职能。

全面预算管理对各级责任单位应达到的标准采取定量的形式加以确定,根据这种标准对各子公司(部门)甚至每名员工进行考核评价,奖优罚劣,激发员工的主动参与意识,调动全体员工昂扬向上的精神、创新求变的意念,这是我们企业凝聚力之所在,发展动力之所在,才能使公司目标与员工目标保持一致,从而有效的完成预算管理,促成企业年度业绩目标的完成。全面预算管理在为绩效考核提供参照值的同时,管理者也可以根据预算的实际执行结果去不断修正、优化绩效考核体系,确保考核结果更加符合实际,真正发挥评价与激励的作用。

(四)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可以进一步优化国企资源配置。

全面预算体系中有一部分数据会直接衡量下一年度企业财务、实物与人力资源的规模,可以用来作为调度与分配资源的重要依据之一。现代化企业在编制投资预算的过程中,利用其过去调研项目所收集的数据资源,实施按照选择性定价原理为基准的资源分配方法。全面预算系统可以整合经济、财务、统计和电脑方面的预测来为现代化企业制定出适用于高风险、高投资调研和项目发展的评估标准。

(五)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可以进一步提高经营收入、节约经营成本。

国有企业通过对企业收入、成本、费用等因素的预测,并配合以管理报告与绩效奖惩措施,可以对下一年度的实际经营水平进行日常监控与决策。当收入、成本费用水平偏离预算时, 企业决策者就可以根据管理报告中所反映的问题采取必要的管理措施,加以改进。而且考虑到收入与成本费用间的配比关系,全面预算管理可以为收入水平增长情况下的成本节约提供较为精确的估计,而成本控制的好坏直接决定着经营目标的能否实现。

综上所述,在国有企业实行全面预算管理任重道远,但只要树立正确的全面预算管理理念并在企业全范围执行,将会给企业的经营业绩带来无法想象的杠杆效应。其关键环节是各个责任预算部门,充分发挥部门主管的主观能动性,对企业的发展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现就职于温州市现代服务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中级会计师,经济学学士)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预算管理 预算方案 现代企业

一、ABC公司全面预算管理现状

1.初步建立全面预算管理的组织机构。

2.基本构建全面预算管理内容体系。

3.基本规范全面预算管理的编制流程,公司的预算编制流程采用“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结合的方式。形成最终预算方案,经董事会审批后,成为正式预算,逐级下达给各预算单位执行。

4.预算分析和考评进行了初步探索。

二、ABC公司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ABC公司预算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预算制度及预算管理组织功能问题,公司原先已经制定了预算管理办法,只能对公司整体预算过程提出基本的总揽性工作和管理要求,缺少配套的管理制度和办法。

2.预算目标体系问题,预算管理工作没有和公司总体战略和长期规划目标相结合起来。

3.预算编制体系问题,公司的预算管理办法中介绍了多种预算的编制方法,比如,固定预算、弹性预算、滚动预算、零基预算、增量预算、概率预算等。

4.预算监控体系问题,公司预算单位对预算目标认识不清,存在预算执行控制问题;僵化粗糙的预算管理模式不符合公司发展的需要和运行规律,存在预算的动态调整问题;预算分析不到位存在预算分析问题。

5.预算考核与激励问题,预算管理与业绩评价紧密程度不够,预算考核在整个业绩考核中的权重过低;预算考核与奖惩不到位;预算考核指标不够全面,现有指标考核只包含财务指标,对业务指标和管理指标没有涉及;预算考核范围不全面。

6.预算信息系统平台支持问题使用Excel人工进行预算的编制、汇总和合并工作,操作繁琐,容易出错;Excel工具无法有效实施弹性预算、滚动预算等预算方式;Excel无法对预算的实施状况进行实时监控;Excel的预算的分析和评估功能薄弱。

(二)ABC公司预算管理问题的主要原因

1.思想观念方面存在的因素。由于公司领导层和大多数员工对预算管理的理解片面,没有意识到预算管理的作用和意义,公司上下对全面预算管理认识不足,没有引起的足够重视。

2.管理方面存在的因素。财务会计基础工作不够扎实,有些业务流程尚待完善,导致公司各部门的基础数据未能按统一口径真实的反映出来;公司作为省属国有企业,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管理模式上存在多数国有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部门权责关系交叉,业务流程不畅,企业内部信息淤积,预算管理和控制的职能难以完全有效发挥出来;预算管理作为全方位的管理,公司的各项活动和流程还需要进一步梳理和规范。

3.股东背景、企业文化方面存在的因素。公司的股东方是省属国有企业,对ABC公司的行业特点和运作模式较为陌生,更多关注的是公司的投资回报率、净资产收益率等盈利指标,很少关心公司的具体经营管理模式和手段。

三、ABC公司全面预算管理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 完善预算管理制度和组织体系

1.完善预算管理制度。公司应将根据预算管理内容建立一系列的详细和更具操作性的配套管理办法和制度,以适应多变的预算管理环境下的管理需要。

2.完善预算组织体系。公司的预算管理组织过于简单,为了进一步明确细化预算管理委员会各个成员的职能,使得预算管理委员会在实质上发挥作用,应在预算管理会下设置预算审核小组,和预算考核小组。

(二)改进预算目标体系

1.预算目标确定的原则。公司在确定预算目标时,应基于以经营战略为导,以综合平衡为基础的原则;

2.预算目标体系的改进。公司需要对原有的预算目标体系进行全面的修正和完善。

(三)改进预算编制体系

预算编制时间安排的改进;预算编制方法的改进。

(四)建立预算监控体系

1.预算执行与控制,预算必须逐层进行分解,一是按空间进行分解,将各类预算指标分解到各业务板块、各部门、各环节和各岗位,从而形成全面的预算执行责任体系;二是按时间区间进行分解,细分到每个季度和每个月的预算,在每个时间区内控制预算进度,以确保达到预期目标。预算必须向公司上下充分宣讲,使预算目标和预算编制的依据得到公司上下特别是执行部门的理解和支持,使其能够清楚了解自己在预算担负的责任和义务,从而在预算执行中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和自觉性。

2.预算的调整为保持预算的权威性、严肃性和稳定性,预算目标一经下达后,对各预算单位应有刚性约束,不能轻易调整。当内外部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某项预算编制的基础己经不再适用时,可以在一定制度规则下,对原预算进行修订。

3.预算的分析与评估。公司可采用以下的预算分析和评估手段:(1)定期撰写预算执行分析报告。(2)定期召开预算工作分析会议,(3)定期开展预算审计工作。

(五)完善预算考核与激励机制

1.完善预算考核体系,ABC公司在考核指标设置上必须全面覆盖业务发展的全过程,这就要求将绝对指标与相对指标,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相结合。

篇3

关键词:资金集中管控 信息化 国有企业

资金是企业的“血液”,资金流是企业的“生命线”。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壮大,多元化和区域化经营局面逐渐形成了母子公司的管理体制,这种背景下,财务资金管理的优劣越发影响企业的经营活动和健康发展。实行资金集中管理与控制,是减少资金闲置,降低资金成本,发挥资金规模优势,实现资金合理运用的有效途径。

一、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控含义及模式

企业集团的资金集中管控,其基本含义是将整个集团的资金集中到集团总部,由总部统一调度、管理和运用。通过资金的集中管理, 企业集团可以实现整个集团内的资金资源整合与宏观调配,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降低金融风险。目前,我国企业集团主要采用的资金集中管理模式有统收统支、内部银行、结算中心、财务公司和现金池5种。

二、X集团资金集中管控方式及特点

(一)X集团简介

X集团是某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出资的,接受市政府委托,承担城市基础设施及市政公用事业项目的投资、融资、建设、运营、管理任务的大型国有平台,注册资本200亿元,各级全资、控股企业87户,参股投资35项,业务领域涉及水务、天然气、城市交通、污水处理、民生工程项目建设、产业服务等多个板块。

(二)X集团资金集中管控方式

X集团进行统筹调度,作为经营管理与财务管控中心,统筹各类财政资金、负债资金、成员企业临时闲置资金;X集团下属四家二级公司设立资金结算中心,对其下属子公司采用财务分级核算、资金集中结算的模式,通过银企直联,实现实时资金调度。

(三)X集团资金集中管控特点

X集团本部作为经营管理与财务管控中心,统筹各类财政资金、负债资金、成员企业临时闲置资金,保障公益性与准公益性项目还本付息和工程建设投资支出,负责资金链安全。

二级公司挖掘整合内部资金资源,通过市场比选寻求战略合作伙伴,确定的合作银行给予综合授信额度、贷款利率下浮、存款利率上浮、免费提供资金系统软硬件设施等优惠措施。

二级公司建立资金结算中心,在选定金融机构统一开设收入与支出专户,并撤销其他无授信银行账户,建立银企直联平台顺利上线,对各结算主体的银行账户进行全面清理,实现集中结算。

二级公司将全面预算的执行贯穿于整个资金管理过程,各项资金支付均以年度预算指标为依据,资金调度、融资管理也以预算管理为主线;二级公司的下属公司按月上报资金计划,并逐项逐笔进行审核,报经二级公司通过后,适时下拨资金,做到专款专用,以资金监控为核心,形成了“事前预算、事中控制”的资金管理体系,达到全面预算管理的目的。

三、X集团资金集中管控实现过程

(一)设计构思

X集团下属的四家二级公司均有用不少数量的子公司,各形成了稳定了业务利润来源,但是资金分散在子公司,合并报表出现了存款与贷款双高的情况。另外,各层级经营层均享有大额资金的支配权,留下了资金管理的隐患。为防范财务风险,缓解资金周转困难,结合X集团的实际情况,X集团下属的四家二级公司在各自的小集团内实行资金集中管控,将资金结算中心作为资金的“蓄水池”,通过对下属公司资金的归集达到盘活闲置资金,从而实现降低资金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目的。

技术方面的考虑主要是四家二级公司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通过全面预算管理、资金结算管理、财务核算管理的信息化建设,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对资金集中管控。

(二)实现过程

1、制度建设

为了更好的实现资金集中管控,四家二级公司拟定了资金集中管控方案,制定了《资金集中管理办法》等相关制度,完成《资金集中管理信息系统实施方案》和《资金集中管理系统搭建建议书》。

2、系统开发

二级公司通过公开招标方式,选取金融合作机构,并于中标金融机构进行洽谈,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拟定《银企直联实施计划》,开发建立资金集中管理银企直联平台,并将散落的平台进行统一整合,将全面预算系统、网上报销系统、财务核算系统进行对接。

3、效能整合

二级公司通过资金滚动计划管理与滚动预算,并于全面预算执行控制相结合,业务管控能力得到提升。且通过财务核算、资金结算、全面预算的“三算合一”的财务管控体系,实现了事前控制、事中预警、事后分析的财务管控体系,资源整合推动财务管理水平提高。

4、风险防控

四家二级公司将资金管控的风险点作为程序控制的关键点,将资金管理纳入全面预算管理,通过制度监管、程序控制与信息平台风险预警,将风险控制落到实处。通过资金集中管控体系建设,四家二级公司往来不平不再存在,存贷双降;提高了对各业务板块的掌控,将优势资源集中到效益效率较高的业务板块,促动价值再提升。

篇4

根据对历史数据的依赖程度不同,预算编制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增量预算:二是零基预算。增量预算假设历史将会重复。并在此基础上,考虑适当的增长,编制预算;零基预算则立足于未来,按照逐级深入的方法,以因素分析的理念,编制预算。

以增量预算的方式编制预算时,会计核算的历史数据对企业的预算编制存在如下影响:

1.1历史核算的稳定程度决定了企业是否可以按照增量的方法编制预算。一般来说,以增量的方法编制预算应该具备五年以上的历史数据。但如果企业的历史数据的核算方法、核算口径。甚至会计主体总是处在变化之中,则作为核算结果的历史数据在各年之间没有可比性,从而难以总结历史规律,也就无法按照增量的方法编制预算。

1.2历史核算的口径决定了企业预算编制的明细程度。

1.3历史核算的公允程度决定了企业预算编制的公允程度。历史核算的公允程度主要是指会计确认和计量遵守会计准则和制度的情况。

可见,会计核算的历史数据对于按照增量的方法编制预算的预算管理来说具有重大的影响。即使以零基预算的方法编制预算,对历史数据的依赖也是难以避免的。正常经营的企业按照零基的方法编制的预算。也需要与历史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寻找差异产生的原因,以便使编制的预算更加合理。

2如何规范企业的会计核算体系

中国的会计规范体系一直处于改革变动之中。很多企业没有本企业的会计核算办法,会计政策不细化、不明确、不规范,会计科目不统一,对许多会计事项的处理还大量依赖各级会计人员的专业判断,而会计人员往往会作出有利于完成预算指标的会计判断甚至操纵会计信息。在会计核算不规范的情况下,预算考核所导致的会计信息异化比较普遍。因此,要真正发挥预算考核的激励作用,就必须规范会计核算基础。

2.1规范的会计管理制度会计管理制度是企业会计人员、档案、核算的管理制度,内容庞杂。一般来说,会计管理制度包括:①会计岗位划分及岗位责任制管理办法,具体包括企业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岗位划分,各岗位的责任范围等;②会计人员管理办法,包括会计部门管理人员和核算人员的任职资格、招聘、岗位技能、培训、职业道德等内容;③会计工作交接管理办法。包括会计知识的交接和会计资料的交接。值得指出的是,由于中国长期以来就业人员的低流动性,企业并不重视会计人员的交接管理办法。其结果是,当最近几年会计人员的流动性显著提高时,会计人员交接手续不完善的问题非常突出,很多企业的历史会计信息不完整、会计政策不连贯、会计科目不统一,给预算的编制和考核带来了很多问题;④会计档案管理办法,包括会计材料的形成与归档。会计档案的分类、排列与编目。会计档案的保管与统计,会计档案的提供利用,会计档案鉴定与销毁等内容;⑤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包括软件的选择、系统初始化、密码管理、系统维护等内容;⑥会计检查管理办法。包括会计检查的内容、会计检查的周期、会计检查的组织实施、会计检查结果的使用、会计检查结果的反馈等内容。

2.2规范的会计政策会计政策指企业在会计核算时所遵循的具体原则以及企业所采纳的具体会计处理方法。长期以来,企业普遍存在重视会计科目而轻视会计政策的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给企业会计工作造成了不良的影响。会计政策不规范,就会使一个集团公司内部的会计信息缺乏可比性,从而导致其作为预算考核的依据缺乏合理性基础。笔者在长期从事预算管理咨询和会计核算咨询的实践中注意到,许多集团公司甚至不了解相关子公司的会计政策。

目前,由于预算管理主要集中在损益预算领域,所以,基于预算管理的需要,规范会计政策首先需要规范与损益确认相关的会计政策。概括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收入确认政策;二是成本、费用的确认政策及成本费用的划分;三是固定资产折旧政策与无形资产摊销政策;四是资产减值的会计政策;五是存货与短期投资发出计价的有关会计政策。

对于实施预算管理的企业来说,制定统一的会计政策,包括两种情况:

2.2.1所有纳入预算管理的生产经营单位的业务范围相同。这类企业一般具有高度的行业专门化特征,全集团内部只有一种或少数几种行业,如中国的电信行业、发电行业、供电行业等等。集团公司能够从全集团公司出发,全面制定标准、详细的会计制度。

2.2.2纳入预算管理的生产经营单位的业务范围不相同。这类企业涉及的行业较多。在这类企业内部,包括很多种业务种类。如制造、施工、物流、服务等行业,如中国的一些控股公司、国有企业的实业公司等,集团公司不能制定标准的会计制度,这就要求集团公司强化管理手段,提高对子公司业务的熟悉程度,制定差别化的会计政策。但要强调的一点是,从预算考核数据的真实性出发,控股公司的会计核算办法一般应该由集团公司制定,至少应该由集团公司核准。

2.3统一的会计科目在大型企业的预算管理中,各责任中心会计科目的相互统一性和预算科目与核算科目的统一性,是减少预算工作量必不可少的手段,是强化预算考核的前提。有的企业的预算由各部门编制,预算科目与会计核算科目不一致,数据难以汇总,难以实施考核。如在预算管理中,规定非设备修理费不得高于修理费的15%,但是,在会计核算中,并没有按照非设备修理费和设备修理费进行明细核算,考核只能依靠修理部门的统计数据,结果出现了由被考核部门提供考核用信息的逻辑悖论,难以发挥考核的作用。

所以,要使预算管理规范化,必须实现会计科目统一化。

篇5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属企业经营预算管理工作会议。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交流**属企业经营预算管理工作经验,研究部署20**年度**属企业经营预算管理工作。下面,我结合**国资委的工作安排,就进一步做好**属企业经营预算管理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企业经营预算管理工作的重大意义

(一)加强企业经营预算管理,是贯彻落实**精神的具体体现。党的**报告就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做强做大国有经济等提出了明确要求。报告指出,要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健全现代市场体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深化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健全现代企业制度,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加快建设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制度”,“以现代产权制度为基础,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这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管理工作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今后五年,国有资产监管工作重点之一,就是要加快建设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包括企业经营预算管理、国有资本收益管理等工作内容,核心是履行好出资人(股东)的资本经营责任,促进企业加强管理,提高效益,规范分配。当前突出的是要结合**属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做好国有资本结构调整的预算管理工作,促进**属企业的布局结构调整,促进**属企业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促进**属企业进一步增强活力、控制力和影响力。

(二)加强企业经营预算管理,是维护出资人权益的重要举措。实行企业经营预算管理,关键是要落实国有资本经营责任,保障国有资产权益。据统计,20**年,**属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25.1亿元,净利润52.6亿元。20**年1—10月**属企业利润总额已达151.2亿元,净利润80.6亿元。这些利润大部分分布在**属企业所出资的二、三级公司。从目前情况看,少数企业在利润分配工作不够规范。有的产权多元化子公司,其他股东已分红派现,国有股应分红利不仅没有及时支付给国有股东,有的还将国有股应分红利少计,甚至无偿让渡给其他股东。利润的分配使用预算,是**属企业经营预算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从20**年开始,**属企业要严格规范所出资企业的利润分配管理,**国资委也将以经营预算管理为龙头,重点加强**属企业利润分配管理工作,切实维护国有资本出资人权益。

(三)加强企业经营预算管理,是推进**属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经济运行机制与企业体制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企业的经济活动内容更加复杂。如何合理配置资源,确保目标利润的实现,是**属企业面临的重要课题。企业经营预算管理,是现代企业实现科学管理的重要模式。中央企业和相当一部分**属企业实行了全面预算管理,取得了显著成效。**国资委将加大工作力度,推动**属企业经营预算管理工作与业绩考核、工资预算和收益管理相结合。**属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要通过经营预算编制、执行、监督、考核与激励,建立“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经营预算工作程序,将经营预算指标层层分解,落实到各责任单位,把经济效益目标落到实处,使所有职能部门和所出资企业的目标与企业整体目标相一致,使投资者的战略决策与经营者的管理行为相一致,为促进企业稳定发展、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提供有力保证。

二、20**年度**属企业经营预算管理工作取得初步成效20**年,**属企业坚持管理与效能并重,创新与发展并重,经营预算管理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有力地促进了**属企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一)**属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大幅增长。一是销售收入增长较快,总额接近去年全年水平。1-10月份,**属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842.9亿元,同比增长24.3%,总额接近去年全年1844亿元的水平,预计全年超过2000亿元。马钢集团公司、铜陵有色集团公司、海螺集团公司、江汽集团公司、淮南矿业集团公司、**徽商集团公司6户企业实现销售收入超过百亿元,分别达到4**.2亿元、340.3亿元、186.1亿元、142.4亿元、112.9亿元和1**.9亿元。二是总体效益大幅提升。1-10月份,38户**属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51.2亿元,同比增长55.3%,预计全年有望达到180亿元。目前,海螺集团公司、国元集团公司、马钢集团公司、铜陵有色集团公司、**高速总公司、华安证券公司6企业实现利润总额超过10亿元,分别达到40.2亿元、29.5亿元、21.9亿元、12.6亿元、12.3亿元和11.4亿元。三是资产总量不断增加,企业规模不断扩张。10月底,**属企业资产总额、净资产分别达到3853亿元和1184.4亿元,同比增长30.7%和16%;马钢集团公司、**高速总公司、淮南矿业集团公司、海螺集团公司4户企业资产总额超过300亿元,分别达到794.9亿元、400.9亿元、338.7亿元和336.3亿元,4户企业资产合计占**属企业资产总额的48.5%。前三季度主要经济指标居全国及中部**份前列,其中**属企业销售收入、资产总额位列全国第7位、中部第2位;利润总额位列全国第4位、中部第1位。与20**年预算指标相比,销售收入已完成预算的91.7%;利润总额已完成预算的140.5%。

(二)**属企业经营预算组织体系初步建立。《******属企业经营预算管理暂行办法》出台之后,**属企业十分重视经营预算组织体系建设。大部分**属企业成立了负责经营预算管理工作的领导机构。**能源集团公司、淮北矿业集团公司、国元集团公司、皖北煤电集团公司等设立了经营预算管理委员会,单位主要领导亲自担任预算管理委员会主任。江汽集团公司、**交通集团公司、中煤三建集团公司等,在预算管理委员会下设立了专门的预算管理办公室,具体负责预算编制、执行和考核等工作,明确了工作责任,保证了必要的工作力量,推动了工作开展,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局面。(三)**属企业经营预算制度建设进一步加强。为规范预算管理,部分**属企业结合本企业生产经营特点,制定了具体的内部管理制度。铜陵有色集团公司制订了《铜陵有色金属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全面预算管理制度》,淮南矿业集团公司制订了《淮南矿业集团经营预算管理暂行办法》,中煤特凿集团公司制订了《中煤特殊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经营预算管理细则》等,规范了所出资企业的预算管理,明确了预算编制、执行和控制、考核与奖惩等工作程序,为预算执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四)**属企业经营预算编制程序逐步规范。为做好经营预算管理工作,确保预算目标的顺利实现,**属企业按照“上下结合、分级编制、逐级汇总”的程序,开展经营预算编制工作。一些企业在工作中不断优化工作程序,确保了预算编制工作有序进行。马钢集团公司、**高速总公司、海螺集团公司、中煤特凿集团公司等企业,由集团公司年初提出经营预算目标,下达到预算执行单位;预算执行单位按照下达的目标,编制预算草案,上报预算管理办公室;预算管理办公室审查后,提出综合平衡建议,汇总编制集团公司经营预算方案,报预算管理委员会审议批准后,下达预算单位执行,较好地保证了预算编制工作质量。

(五)**属企业经营预算执行水平不断提高。为确保经营预算的执行不偏离目标,**属企业十分注重预算执行工作。不少企业将年度重点经营预算指标细化为季度、月度指标,建立预算执行情况定期分析制度,跟踪监控预算执行的进度与效果,分析预算执行过程中的偏差及原因,积极采取应对措施。铜陵有色集团公司,2004年就下发了《铜陵有色金属(集团)公司开展经济活动分析工作实施意见》,规范经营预算执行分析工作。月度分析由各单位组织,季度分析总公司领导亲自参加,并定期在公司本部集中召开有各单位行政领导参加的分析会,现场提问和答辩,全面分析企业的生产情况、经营成果、财务状况、成本控制等预算执行情况,分析差异原因,提出整改意见;同时,对企业关键业绩指标实行动态监控,及时分析考核,及时奖惩兑现,充分发挥预算的约束与激励作用,有力地维护了预算的权威。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属企业经营预算管理工作中也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少数企业重视程度不够,对预算管理工作的认识有待提高;个别企业经营预算管理的组织体系不健全,管理责任不明确,重预算编制,轻预算执行与考核;有的企业经营预算管理工作刚刚起步,还没有树立以预算为导向的经营理念,经营预算与企业经营管理实际脱节,预算起不到应有效果;在预算编制方面,少数企业没有将产权改革、转让等收支预算纳入编报范围;等等。我们要高度重视这些问题,并在今后工作中,认真研究,切实加以解决。

三、加强领导,强化责任,认真做好20**年度企业经营预算管理工作

20**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作出的战略部署的开局之年。**属企业的经营预算工作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完善企业运行机制,按照“规范编制、关注执行、严格考核、加强培训”的总体要求,继续加强和改进经营预算管理工作,为实现**属企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贡献。

(一)进一步推进**属企业经营预算管理组织体系建设。**属企业要按照《******属企业经营预算管理暂行办法》要求,建立健全经营预算管理组织,或明确专门机构和人员,承担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和考核等工作;企业所属各子公司也要层层建立经营预算组织体系,为开展经营预算管理工作提供组织保障。**属企业尚未成立预算管理委员会的,要明确在董事会履行相应职能;没有成立专门经营预算管理机构的,要明确职责部门。已设立企业经营预算管理组织的企业,要加大经营预算管理工作协同力度,切实履行职责,不断提高预算管理工作效能。

(二)确保完成20**年度经营预算编报任务。20**年,部分**属企业已执行新企业会计准则,结合**国资委20**年经营预算工作的监管重点,今年企业经营预算报表做了一些修订和调整,**属企业要抓紧做好所属子企业经营预算报表的培训、布置工作;经营预算编制牵头部门要加强与生产、经营等相关部门的沟通与协作,细化经营预算编制工作程序,强化工作责任,对涉及人员、工资、固定资产投资等指标,应根据部门职责分工,认真落实填报任务,做好指标衔接与核对,保证经营预算编制质量。同时,要按照**国资委的统一部署,组织做好所出资企业经营预算动态监测管理系统的培训工作,努力提高企业经营预算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水平。

(三)开展**属企业经营预算编制考核评比工作。为提高**属企业经营预算编制质量和水平,推动**属企业进一步加强经营预算管理,完善考核机制,今年,**国资委出台了《**属企业经营预算编制工作考核评比暂行办法》。20**年,**国资委将依据该办法的规定,从**属企业经营预算组织机构和制度建设、经营预算编报、执行等方面,对20**年**属企业经营预算编制工作进行综合考评,评选出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考评结果将在**属企业通报。对20**年度**属企业经营预算工作,**国资委继续实行审核备案管理。**属企业也要建立和完善内部审核制度,加强所出资企业经营预算的审核管理,确保经营预算编制质量。

(四)加大**属企业经营预算执行监管力度。一是要加大企业国有产(股)权转让、风险投资等重大事项预算管理,年初要将重大财务事项纳入预算中,督促企业加强内部控制机制建设和跟踪管理,在执行过程中,注重防范经营风险。二是要完善**属企业利润分配有关管理办法,规范利润分配程序、范围和标准,依法审定企业利润分配方案和亏损弥补方案,对**属企业利润分配预案实行零申报;同时,督促**属企业切实履行法人资本收益权,规范其所出资企业利润分配管理,重点抓好所属产权多元化企业利润分配备案管理工作。**国资委将对**属企业利润分配工作进行重点检查。三是要加强企业成本费用控制,充分发挥预算对成本费用的约束作用。企业应严格控制预算外开支,严格控制人工成本增长幅度,经济效益下降、预期不能实现保值增值的企业要适当压缩人工成本支出规模。四是要试行经营预算执行半年分析报告制度,规范预算调整行为,加大经营预算执行和考核力度,提升经营预算执行力和约束力。

篇6

关键词:国有企业 会计 集中核算 管理 成效

会计集中核算工作的开展,对于提高国有企业的会计工作效率和财政理财能力,规范国有企业的会计行为,加强国有企业的廉政建设和会计监督具有重大的意义。毋庸置疑,我国国有企业在实施会计集中核算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国有企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因此探析新时期如何加强国有企业会计集中核算工作的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国有企业会计集中核算工作的成效

(一)规范国有企业的会计基础工作,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

以往由于很多客观因素的影响,致使国有企业存在“人人手中有票据,个个身上有现金,账随人走或人走账无,常年不报账和不结账”的现象,并且国有企业无法按照《会计法》和财务会计制度的要求来日清月结。会计集中核算的建立,使得国有企业只设报账员负责办理日常现金收支事务,会计业务纳入核算中心进行统一核算,账簿的建立、科目的设置和平整的装订等,都能按照统一的要求和规定来执行,从而极大地规范了国有企业的会计基础工作,确保了会计核算资料的完整性、真实性和统一性。

会计集中核算工作的建立,使得国有企业的会计监督和会计核算相互制约,会计人员和会计主体进行了彻底分离,会计人员可以独立地行使会计监督和会计核算职能,严格按照会计规范化的要求进行会计核算,从而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也使得《会计法》在国有企业得到了更好的贯彻执行。

(二)强化会计监督的功能,从源头上制止腐败行为

在自设账户和自行核算的背景下,很多国有企业始终存在着“假账真做,真账假做,查不出是我的运气,查得出是你的本事”的心理,帐外设账和隐匿收入,导致贪污浪费等行为时有发生。

会计集中核算工作的开展,能够做到“收入一个漏斗,支出一个口子”,从制度和运作程序上规范国有企业的财务行为,初步形成了具有预防性和前瞻性的会计监督机制。与此同时,财会人员可以更大胆地实行会计监督职能,确保所有资金支出都在阳光下进行,实现了资金支出过程的全方位监督。通过对国有企业每项收支的审核,国有企业所有的资金来源和使用去向、财务账务都一目了然,对不合理的收入分配起到有效的监督和制约,由此对乱支乱报现象进行有效遏制,从源头上制止腐败行为的发生。

(三)资金的统一管理,有利于部门预算的编制和执行

传统分散核算的理财方式重收入管理而轻支出管理,重审批分配而轻监督控制,这种模式缺乏严格的预算监督机制,缺少对资金使用过程的事前监督和全面控制,同时由于资金使用信息的反馈滞后,使得预算安排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

会计集中核算工作的开展,一方面使得国有企业核算中心能够实行“集中核算、分户管理”的管理办法,为编制部门预算提供可靠和详实的基础资料;另一方面在核算中心统一、集中和高效的核算体制下,国有企业的所有开支在企业审核的基础上要经核算中心审批后方可入账,这样能够确保部门预算真正发挥作用。

二、加强国有企业会计集中核算工作的管理

(一)明确职责分工,合理配备核算中心工作人员

合理配备核算中心工作人员,是国有企业实施会计集中核算的关键。只有配备了一定素质和质量的财务人员,才能确保对国有企业进行规范、全面的会计监督和财务核算,使会计核算工作人员能够有时间和能力进行相应的财务分析和专项课题调研,从而为国有企业提供更优质和专业的财务管理服务。

(二)健全会计电算化数据的内控和保密制度

国有企业会计集中核算工作的开展,使得所有财务数据都必须录入到财务电算化系统中。在会计电算化环境下,建立完善的内控措施,制定会计电算化数据的内控和保密制度。具体说来,国有企业要对财务电算化账套实行企业权限管理,根据业务药物,设立各个电脑操作岗位(如软件操作员、系统维护员、系统管理员等),明确各自的权限。

(三)正确处理好监督与服务的关系

会计集中核算中心既要监督,又要服务,在服务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监督的智能。会计核算中心既要对预算企业进行会计核算与监督,又要实行资金集中支付,两种职能的统一意味着财政职能的延伸,又是预算管理强化的体现,这就要求会计核算中心的会计人员一方面要从财务审批程序、列支渠道等进行全方位、深层次的监督;另一方面,核算会计更要重视提高服务质量,提高办事效率和转变工作作风,对各种规章制度进行熟练掌握,在充分了解国有企业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及时发现国有企业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及时解决,从而切实为国有企业管好钱、理好财。

(四)加强内部管理,完善监控制度

对于会计核算中心,首先要建立完善的自我内部监控制度,对每项业务和管理程序进行细化,确保职责清晰不交叉,并且各部门和岗位进行相互监督。此外,要不断完善环环相扣的外部监督制度,重视国有企业管理部门、税务部门、财政部门、社会审计和政府等的督查,针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恰当的处理,从而确保国有企业财产物资和资金的安全。

参考文献:

[1]张欢.浅谈实行会计集中核算的问题及对策[J].价值工程,2010;33

篇7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articularities of power supply enterprises, the situations and problems in the formulation, execution of budget, and proposes the fine management of budget based on the forms of top-level design, comprehensive budget management,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dynamic information platform etc.

关键词: 供电企业;精细化管理;全面预算管理;动态信息平台

Key words: power supply enterprises;fine management;comprehensive budget management;dynamic information platform

中图分类号:F27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35-0171-02

0 引言

供电企业虽然已经逐渐向市场化转变,但由于自身职能的特殊性,仍属于国有企业中比较特殊的一类企业。但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及市场化的进一步推进,处于相对垄断地位的几家国有供电企业,也逐渐受到一些地方上民企的挑战。同时,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电力的需求也日益增加,要求供电企业自身规范性进一步提高。供电企业预算精细化管理,是保证企业顺利实现战略目标,合理利用企业资源的有效手段,因此有必要加强对供电企业预算精细化管理的研究。

1 供电企业目前预算存在的问题

1.1 市场风险意识及责任意识不强 由于供电企业的地位的特殊性,一方面受到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和保护,另一方面,其部分资金来源于财政性拨款,因此,在资金的使用方面,缺乏一定的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从而对预算的制订从思想上缺乏必要的重视。另外经常会出现闭门造车,为应付一时的工作要求而随意编造预算,在编制预算前并未进行必要的询价,价格与实际价格相差巨大,实际执行时则不断要求调整预算。即使是出现一些资金使用上的浪费和投资上的失误,有时候也缺乏必要的追责和关注。在分配策略上,尚未形成科学、定量的分配方法来明确各基层单位的投资额度。[1]因此,从系统动力学的角度来说,执行不力或是缺乏追责的负反馈将会使相关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在制订预算时缺乏严谨性。

1.2 财务管理方法相对简单 由于供电企业相对处于半封闭的系统中,缺乏竞争压力,财务管理尤其是预算的制订缺乏改革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目前很多供电企业在制订预算时仍采取比较简单且粗糙的办法,缺乏,制订的预算的合理性有待于进一步商榷。同时,预算制订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只是简单的拼凑,缺乏一定的目标约束性。全面预算管理、精细化管理等一些科学有效的预算方式尚未得到有效利用。

1.3 财务人员及各部门分管人员专业素质有待加强

虽然现在很多供电企业在招聘财务专员时对学历和专业有一定的要求,但由于整体相较于市场公司有脱节,部分财务管理人员的整体战略意识、创新性不够,因循守旧,造成教条主义严重。同时,财务专员对一些专员设备的性能不是很了解,从而在预算制订和调动时无法有效把关。供电公司预算的制订除了财务部门外,还需要各个业务部门的支持和配合,各个部门管理人员对专业设备熟悉,但对相关财务知识尤其是法律法规不够明晰,对预算的严肃性也不是很理解,容易造成预算乱报、乱调,资金随意挪动,甚至违法违规也未察觉到。

1.4 信息化管理在财务预算及管理中应用不足 由于财务管理人员因循守旧思想比较严重,很多供电企业不重视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和使用。虽然目前部分供电企业已经开始重视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但一方面由于财务人员重视程度不够,或是担心要经常不断更新增加工作量,相关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并未得到充分利用;另一方面系统设计开发时较为单一封闭,缺乏系统性和前瞻性,系统间兼容性不足,无法有效汇总除财务以外其他信息。

2 供电企业预算精细化管理对策

所谓精细化管理,就是对战略目标的分解、细化和落实的过程,它是建立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将常规管理引向深入的基本思想和管理模式,是一种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管理所占用的资源和降低管理成本为主要目标的管理方式。[2]

2.1 完善财务管理制度 制度是约束和完善企业员工行为的最好办法。完善财务管理制度,一是要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财务制度,结合供电企业具体情况,制定《供电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办法》等相关管理办法,做到有法可依。办法中要明确规定涉及预算制订和执行各个部门的责、权、利的划分。同时,对于有项目申请或设备更换的业务部门,定期按优先顺序预先做好项目库的储备和排序。项目或设备购置纳入预算的顺序根据轻重缓急来进行,从而避免由于预算的不均衡导致供电项目建设的间断性。

2.2 建立预算工作领导小组 设预算工作领导小组,由企业总负责人人担任小组组长,财务部门及各职能部门共同参与。同时,设立预算管理办公室,在预算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负责预算的监督、执行及协调等日常管理工作。为避免预算制订时的随意性,当部门在执行预算时需进行调整时,根据需调整比例确定是由预算工作领导小组还是由预算管理办公室人员审核批准。

2.3 建立绩效考核体系 预算执行情况要定期进行考核评价。考核内容包括预算制定的合理性、预算执行的及时性和预算执行的一致性等。每期预算制订前要对上一期各部门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考核,考核指标包括预算执行率、预算调整率等。同时要明确奖惩制度、评价方法和程序。审计部门不定期进行抽查审计,审计情况也计入绩效考核成绩。对预算执行情况较好的部门予以通报奖励,同时在理由充分的前提下,优先考虑预算额度的增加。而预算执行情况不佳、绩效考评较差的部门对未能使用预算额度予以回收,归入公司总体经费,同时在下一期预算制定时额度也适度减少。

2.4 实施全面预算管理 全面预算管理是管理者面对千头万绪的管理事务,从企业的整体出发,通过科学预测,以货币或数量的形式明确企业预定期间内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达成手段,从而对企业及各业务部门的经营活动进行调整与控制,是实现企业全面管理的重要工具。其基本职能包括规划、协调、控制、业绩考评等。[3]要将全面预算管理与精细化管理理念相结合。实施全面预算管理,要以公司总体战略目标为导向,有系统观念,从整体出发,在综合考虑外部市场竞争机会和威胁的前提下,把握内部有效资源,从长远的角度,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预算分配。在供电企业战略目标的指导下,将目标与预算分配相结合,层层分解,将经费项目精细化定额,形成逐层统一和分层管理相结合的全面精细化管理模式。

2.5 建立和完善全面、动态的财务信息系统 虽然目前部分供电企业已经建立财务信息系统,但功能多较为单一,因此,在预算精细化管理的指导下,新建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除了要具有统计财务报表数据的功能之外,还要能够反映各部门期初预算额、每次报销使用情况、已执行使用进度,同时还要反映出预算的执行与目标完成的关系,即目标完成率。这个目标完成率分为两个部分,一个部分是当年的年度目标完成率,另一方面,对于跨年度的项目,还要能够反映自项目开始至今的完成情况。即将预算资金的制定、使用和供电企业的目标动态结合起来。另外,还要将人力资源等一系列与预算项目相关的企业内部资源结合嵌入其中,从而具有全面性。对会计条目和财务条目要明确细致,由各部门专人定期填报。

3 结语

总体来说,要实现供电企业预算的精细化管理,归根到底要转变企业人员的观念。需要企业管理人员及财务人员以市场竞争的意识来看待合理精细预算的重要性,明白供电企业的资源具有有限性,从而避免浪费。同时,也要加强专业技能培训,通过职业资格考试等方式,使其随时能够适应国家财政政策的调整,使公司的预算管理能够和国际相接轨。

参考文献:

[1]周永兴,刘纪平,张月璐.上海电力资产管理精细化研究和实践[J].华东电力,2010(38):9.

篇8

[关键词] 资产;国有参股公司;管理体制

一、我国国有参股公司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资产配置不公

由于缺乏公平合理的、有约束力的资产配置和定额标准,以及资产购置资金来源的多样性,目前我国国有参股公司资产的随意购置和重复购置现象比较普遍,导致资产配置不公平,各国有参股公司所承担的任务与所占用的资产不合理,各单位之间的资产配备不公平。

(二)资产使用效率低下

国有参股公司资产是在非生产流通领域占用的、不投或不直接投入到生产经营活动中去的资产,具有配置领域非生产性、使用目的服务性、资产使用无偿性等特点。正是由于国有参股公司资产占用上的免费性,使许多单位完全不考虑资产的使用效率,资产低效使用的问题一直都很严重,普遍存在“重钱轻物、重购轻管”的思想,加之受传统计划管理体制的影响,资产被人为地分割在各部门封闭式运行,而不能随事业的发展变化作相应流动,致使资产闲置与短缺并存,资金的紧张困难与低效使用同在。

(三)资产流失严重

不少单位不经资产监督管理部门批准、不遵守财政部门有关规定,随意变卖、转让、更新、报废、贱价处置资产,不按规定履行报批手续,资产购置与处置失控,造成资产严重流失和滋生腐败。由于资产长期被无偿占有,不评估、不流动、不核算、不提折旧、不考虑损耗或年产值因素,造成每个单位都想有“自留地”,产权分散、流失和浪费严重,削弱了财政分配资金支持各项事业发展的力度及财政的调控能力,加剧了财政资金供求的矛盾。

二、我国国有参股公司资产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缺乏应有的管理意识

对国有参股公司资产管理认识上的误区,是目前我国国有参股公司资产管理存在问题的思想根源。在中国国有经济体系中,以国有企业为主体的经营性资产较受重视,而包括中央与地方在内的国有参股公司资产及其管理却长期以来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以致国有参股公司资产管理改革不仅严重滞后于整体经济改革,也滞后于国有企业改革。

(二)缺乏完善的法制建设

一方面,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国有参股公司资产的管理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但是,有关的管理制度与法制建设却远远滞后于实践,至今仍没有出台一套完整的国有参股公司资产管理法规,使得地方国有参股公司资产管理的随意性很大,管理混乱无序。另一方面,国有参股公司资产管理的法律与规章制度不健全,部分法规、制度之间互有矛盾,无所适从。

(三)缺乏合理的管理体制

长期以来,由于一直没有很好地解决由谁管理、如何管理以及按照什么原则管理等问题,导致我国国有参股公司资产管理体制不顺。国有参股公司资产的各级管理部门职责不清,职能交叉。国有参股公司主管部门的资产管理权限不清,国有参股公司资产具体占有、使用单位内部财务管理与资产管理权限不清等等。

三、我国国有参股公司资产管理改革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管理意识

实践证明,国有参股公司对资产管理有关法律法规了解得越全面,理解得越透彻,对资产管理工作就越重视,资产管理方面的工作就做的越好。因此,应该注重加强行之有效的宣传教育工作,使资产管理思想不仅深入各级部门、领导的心中,也要使广大员工自觉学习资产管理的有关政策,从思想上重视资产基础性工作。

(二)完善法制建设

加快《资产法》的制定,以法律的形式明确国有参股公司资产的管理原则、管理体制、主管部门和管理办法等。制定《国有参股公司资产管理法》,从立法上规定:国有参股公司资产管理的目标、原则、范围、程序、内容、组织形式、监督检查以及法律责任等,使国有参股公司资产管理有法可依,便于新的规章制度的建立和地方性资产管理规章制度的建立。

(三)理顺管理体制

1.明确相关部门间的管理与合作

各级财政部门按照统一政策、分级管理的原则,对政府管辖国有参股公司的资产实施综合管理。主管部门负责对本部门所属国有参股公司的资产实施监督管理。国有参股公司负责对本单位占有使用的资产实施具体管理。

2.建立资产管理经营机构

建立国有参股公司资产集中处置与调剂转让市场,将行政事业管理与市场经营两种手段有机结合,制定与单位经济利益挂钩的资产处置办法,鼓励各单位将闲置资产拿出来进行交流,通过所有权变更或使用权转让等方式,将闲置资产转化为有效资源。

3.坚持财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相结合

建立健全资产核算总账、明细账、序时账、备查账,认真进行固定资产卡片的记录与登记,严密核算;建立健全资产购置、接受捐赠、内部转移以及资产处置的审批制度,做到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相结合。实行单位首长负责制,并确立具体资产管理人员,把资产管理纳入政府考核和单位负责人离任审计范围,明确职责,落实责任。

(四)健全管理机制

1.加快推进产权制度改革

对国有参股公司资产实施产权集中管理,就是在严格遵守国有参股公司资产的国家所有权和国有参股公司的占有使用权的原则下,各级国有参股公司资产管理机构代表国家履行资产所有者职能,打破部门利益格局,对产权实行集中管理。同时,各国有参股公司仅履行占有使用者的职能,在只有使用权的前提下按制度规定去利用这部分资产。

2.强化管理部门的监督职能

应确定资产“政府分级所有并监管,单位占有、使用”的管理原则,明确管理国有参股公司资产的责任委派给一定机构作为专门的主管机构,对各级政府占有使用的行政事业资产实施综合管理。

3.加强资产预算管理

以往资产管理的主要弊病在于与预算管理、财务管理相脱节,这既不利于资产规范管理,也不利于加强预算管理和财务管理。预算安排是实现增量控制的关键,因此要处理好存量资产与增量预算之间的关系。按照以存量制约增量、以增量激活存量的要求,建立科学合理的资产配置制度,这是实现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有机结合的重要途径。

[参 考 文 献]

[1]毛程连,程北南.非经营性资产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方向[J].社会科学,2006(5):61-66

篇9

契税和土地出让金是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分别纳入财政一般预算的税收收入和基金预算的非税收入管理。“十五”以来,随着各地城镇开发和房地产业的迅速发展,地方政府的契税和土地出让金收入呈不断上升态势。以湘西州为例,20__年全州契税入库4134万元,较20__年增加3760万元,5年平均增长61.70%,占当年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的比例由20__年1.18%提高到20__年3.53%;土地出让金全州入库29832万元,较20__年增加29145万元,5年平均增长112.59%,占当年基金预算收入的比例由20__年的12.03%提高到20__年的92.58%。但从我县近5年来的征缴情况看,效果不尽人意。20__年契税入库仅21万元,较20__年实际入库4万元增加17万元,5年平均增长39.32%,低于全州5年平均增幅22.38个百分点,占当年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的比例从20__年0.47%提高到20__年的0.91%,仅提高0.44个百分点;土地出让金入库25万元,较20__年实际入库12万元增加13万元,5年平均增长15.81%,低于全州5年平均增幅96.78个百分点,占当年基金预算收入的比例从20__年的5.63%提高到20__年的10.33%,提高4.7个百分点,但与全州差距较大。(见表1、表2)

表1:契税入库情况(金额单位:万元) 表2:土地出让金入库情况(金额单位:万元)

年 度 一般预算收入 其中:契税 占一般预算收入% 年度 基金预算收入 其中:出让金 占基金预算收入%

自治州 __ 自治州 __ 自治州 __ 自治州 __ 自治州 __ 自治州 __

20__ 31564 855 374 4 1.18 0.47 20__ 5711 213 687 12 12.03 5.63

20__ 41381 1278 820 14 1.98 1.10 20__ 2676 15 1562 13 58.37 86.67

20__ 50188 1419 800 32 1.59 2.26 20__ 3846 151 2685 10 69.81 6.62

20__ 59226 1799 1624 19 2.74 1.06 20__ 5280 133 3983 2 75.44 1.50

20__ 81504 1864 2458 35 3.02 1.88 20__ 5311 285 3029 58 57.03 20.35

20__ 117144 2316 4134 21 3.53 0.91 20__ 32224 242 29832 25 92.58 10.33

年均递增% 29.99 22.05 61.70 39.32 年均递增% 41.35 2.59 112.59 15.81

表3:契税、土地出让金征缴情况(金额单位:万元)

年度 契 税 土地出让金

应纳税 实征 欠和免 占应纳% 应纳税 实征 欠和免 占应缴%

20__ 906660 906660 100.00 5100000 5100000 100.00

20__

20__ 236948 236948 100.00 1002086 1002086 100.00

20__ 5033484 65000 4968484 98.71 10995587 99801 10895786 99.09

20__ 5310826 24000 5286826 99.55 6743932 117932 6626000 98.25

20__ 1449620 1449620 100.00 479645 209503 270142 56.32

20__ 1479153 1479153 100.00 5383069 463269 4919800 91.39

合计 14416691 89000 14327691 99.38 29704319 890505 28813814 97.00

据调查数据显示(见表3),截止20__年6月,我县契税累计拖欠、减免的数额达到1433万元,占应纳税额1442万元的99.38%。土地出让金累计拖欠、减免的数额为2881万元,占应缴数2970万元的97%。拖欠和减免数额之大,一方面严重地损害了税法和政策规定的严肃性,另一方面又大大削弱了县级政府的可支配财力。

二、主要问题

(一)因土地房屋权属办证审批和税费征管不集中,使税费征管的难度加大。《__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契税暂行条例〉若干规定》中规定:“财政部门为契税的征收机关。土地、房产管理等有关部门应当向契税征收机关提供有关房地产资料,协助契税征收机关依法征收契税。”《__省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支管理办法》规定:“各级财政部门负责土地出让收支管理和征收管理工作;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负责土地出让收入的具体执收工作。”但到目前为止,财政部门的征管手段仍非常落后。一是财政与国土、房产等部门缺乏有关土地和房屋权属转让的信息共享资源,无法在办证的要害环节征收应收税费,财政依赖国土、房产部门配合支持性过强。二是财政部门无法从税费票据源头上进行控管,应纳税费的单位和个人土地或房屋权属转让不受票据的直接影响。三是国土、房产等协税部门“代扣代收”税费矛盾较多。因为协税部门自身还有收费项目,在执行“代扣代收”税费时会遇到部门利益与全局利益的冲突。比如执行“先税后证”或“先税后费”政策,会直接影响部门收入的正收或造成部门收入的减少,尤其是在目前税费负担偏重和征缴环境欠优的情况下,“先税后证”和“先税后费”政策执行更难到位。

(二)因招商引资的无序竞争,地方违规制定“税费减免优惠政策”,使契税和土地出让金严重流失。特别是近几年地方各级为不失发展机遇,纷纷招商引资,引起了地区间的无序竞争。于是在我县也不可避免地出台了如“一票制”、“减税让费”等不够规范的优惠政策,无论是在工业园区建设、城镇化建设,还是房地产开发等招商项目中,凡涉及到土地和房屋权属契税与土地出让金的,基本都实行了“减”或“免”。据调查数据分析,从20__年以来,城市建设和房地产开发项目因“招商引资优惠”造成财政减收的契税约420万元,占累计应纳契税的29.06%,其中:开发商和外商自身在征地环节借用“一票制”税费包干优惠,少缴契税近200万元。并且开发商还承诺为购房者统一办理房产证,把购房者(买方)应缴契税转嫁到自己身上,又造成购房者应纳契税200余万元无法收缴。因“招商引资优惠”减收的土地出让金,据统计也达到830余万元,占应缴库数的27.96%。这样,“招商引资优惠”使应征契税和土地出让金收入大部分都在财政体外流失了,且流失比例分别高达99%和97%。

(三)以企业改制为名,由改制企业协议承担土地、房屋权属承受者应纳税费,通过享受税费减免,使应征税费减收和流失。为支持州属国有企业的改革改制,20__年州印发了《关于深化州属国有企业改革改制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的文件,文件规定:“国有企业土地资产用于安置职工的,土地和房屋权属转让,不征收契税。”于是__县属原国有商业企业、粮食企业及其他国有企业在改制过程中处置的房地产均比照上级文件规定无法征收契税。据调查数据分析,从20__年以来,我县包括集体企业在内的所有改制企业,因执行“企业改制优惠政策”,造成财政减收契税达776万元,占应纳契税的53.81%。按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契税暂行条例》规定,契税是当土地、房屋权属发生转移时向其承受者征收的一种税收,即由应由土地受让方和房屋权属方纳税,但“企业改制优惠政策”却规定了国有企业,即非纳契税对象的土地出让方和房屋卖方的契税减免,而且在实际执行优惠政策时延伸到了集体企业。这就意味着本该由权属承受者交纳的土地房屋契税均无法征收。在企业改制方面,涉及到有土地出让金收入的,也几乎完全在财政外直接支出,而没有按照《__省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支管理办法》关于“任何地区、部门和单位都不得以‘招商引资’、‘旧城改造’、‘国有企业改制’等名义,减免土地出让收入。……也不得违规通过签订协议等方式将应上缴财政的征地拆迁补偿费等土地出让收入由国有土地使用权受让人直接支付给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和被拆迁人等”的规定,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据调查数据统计,因企业改制造成财政减收的土地出让金有1533万元,占应收数的51.62%。

(四)税费政策宣传不到位,在税费征缴过程中征管与执收部门存在把关不严、力度不够的问题。一是征管执收部门对契税和出让金的政策宣传未到位,使得应缴税费的单位或个人了解政策不全面,纳税缴费意识差。主要表现:第一,土地或房屋买卖双方个人私下交易,不进行确权,逃避税费多,总认为土地或房价款支付后,即属本人所有,无需确权;第二,也有部分人受个人利益驱动的影响,买卖双方私下签署协议,“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买卖合同上协议价款低于实际成交价款,或者干脆签订两份合同,一份用于双方实际成交,另一份对付财政、房产、国土发证等有关部门少缴税费。二是征管执收部门在税费征收过程中,把关不严,力度不够。即没有对契税征管严格地执行“先税后证”政策,也没有对土地出让金收缴实行彻底的“收支两条线”管理。调查显示,已办理并取得“房产证”、“土地使用证”而未完契税的个人相当多,尤其是购买商品房屋和改制企业门面的个人几乎均未完税;土地出让金收入却忽视了财政“收支两条线”管理,在财政体外使用的现象很多,特别是招商引资和企业改制过程中的出让金,全部没有纳入财政预算管理,违反了“土地出让金收入全额纳入预算管理,收入全部缴入国库,支出一律通过政府基金预算从土地出让收入中预以安排,实行彻底的‘收支两条线’管理的规定。”当然现阶段大环境下行政过多的强调“优化招商环境”意识,而忽视“优化税费环境”的整治,对税费征管和协管部门主动执法也有一定影响。

三、建议

(一)加大契税和土地出让金政策的宣传贯彻执行力度。一是县政府要组织清理并纠正违规制订的有关减免税收优惠政策和文件。规范招商引资、企业改制等各个方面税费优惠政策的操作,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二是财政、国土等税费征管部门要加强对法律、会计、房屋、土地等知识的学习,做到政策业务精通,提高契税和土地出让金征管协调、分析、执法的能力。三是要不断拓宽宣传渠道。通过广播电视、门户网站、印发宣传资料和出动宣传车等多种形式,宣传报道纳税缴费的先进典型,弘扬纳税缴费光荣的正气,公开曝光偷逃税费行为,打击偷逃税费的歪风。

篇10

事业单位占用的国有资产原则上是非经营性质,以公益事业服务为目的,处于社会直接生产经营过程之外,属于纯公益性质的国有资产。这几年来,出于减轻国家财政负担等各种原因,绝大部分事业单位都开展了创收活动。事业单位占用的国有资产也由纯公益性质逐步分化成为公益性、准公益性和经营性俱全。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规定: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是指由行政事业单位占有、使用的、在法律上确认为国家所有,能以货币计量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总和。包括国家拨给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行政事业单位按照国家政策规定运用国有资产组织收入形成的资产,以及接受捐赠和其他经法律确认为国家所有的资产 。根据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定义,可以看出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增加了局限性,缩小了概念的内涵。

一、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健全的管理体制和规章制度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是事业单位的完全出资人,事业单位的资产就是国有资产。用国家的钱办国家应该办的事,要办事,就得向国家申请要钱、要物,至于产权的归属、如何管理则无人过问,长期以来形成了只注重需求而忽视管理的局面,使人们对国有资产在事业单位发展中的地位、作用及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由于对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加之事业单位人员编制紧张,一般事业单位都没有国有资产管理的专门机构,或多部门管理,或由使用者负责管理;国有资产管理的规章制度不健全,责任不明确。由于国有资产的分散管理,责任主体不明确,使用者大多是重使用而轻管理,使已有的国有资产管理规章制度难以得到真正落实,管理工作表面化。

(二)管理机构设置不规范

在宏观管理层面上,有些地区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宏观管理部门是财政部门,而有些地区则是国资部门;与此同时,部分地方省、市(地)、县三级之间的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宏观管理部门也存在类似问题。这种不平等的机构设置不利于资产的宏观管理。在微观管理方面,在省级,大部门省级设有省机关事务管理局,负责本级行政机关的部分国有资产管理;在省级以下,许多地方设有事务管理局,特别是在县级,绝大部分都没有设机关事务管理机构。另外,一些机关事务管理局本身只能管理行政单位国有资产,而大量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的国有资产无法管理。在微观管理方面,许多单位没有专门的资产管理部门或专职资产管理人。

(三)国有资产的潜在流失正在发生

由于管理体制不完善,管理制度不健全,事业单位资产的产权不明晰,已经导致了事业单位改革中国有资产的潜在流失。如在与其他企事业单位或个人合作时,对投入的国有资产不进行评估或低估,国有资产的产权不明确,形成他人对国有资产的无偿占用,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有些单位只知道有固定资产,对无形资产(如科研成果、单位名称等) 的存在和作用没有足够的认识,也造成了国有资产的流失。

(四)业务管理与财务管理相脱节

一些事业单位业务上实行“条条管理”,而财务又实行“块块管理”,这种业务管理与财务管理的脱节造成各地方各部门各单位各自为政,缺乏统一管理和协调,导致国家关于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规章制度得不到有效的贯彻执行。此外,一些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中还存在着较为普遍的资金管理和财物管理相脱节现象,部分地区资金管理属于财政部门,而财物管理属于国资部门,且国资部门与财政部门在业务上是相对独立的,从而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失去了一个重要的约束手段,不利于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有效管理。

(五)国有资产监督不到位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转让、出售、处置等活动中普遍存在着没有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报请国家管理部门审批,也没有进行严格的资产评估工作,而多半是双方协商,私下交易,使国有资产产权变动脱离了国家监督,私自低价转让、出售、变卖和处置国有资产的现象较为严重,导致了国有资产产权变动中国家权益被侵蚀,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二、经营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政策建议

(一)加强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预算管理

从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实践来看,预算软化是我国目前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购置随意性强、资产闲置、使用效率不高等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另外从发达国家与地区的经验来看,预算管理是合理配置政府资产的基本手段。据此,我们必须制定完整的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预算,并严格按预算配置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一个单位,需要购置什么资产,如何配置增量资产和处置存量资产,应该充分分析这个单位的存量资产的现状及其履行工作职能的需要,并将两者进行科学的匹配,最后得出决策方案。这个匹配的过程就是编制资产预算的过程 。加强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预算可以有效地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可以为细化部门预算提供直接依据,还能够进一步深化公共财政体制改革。因此,我们必须非常重视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预算管理。

(二)制定科学合理的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配置标准

制定科学合理的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配置标准是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基础和条件。是解决目前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配置随意性强、配置不合理等问题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制定配置标准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1)既要坚持原则性又要考虑灵活性。在事业单位这一共性下,要充分考虑各地区、各单位工作性质的差别和不同,确保标准的人性化原则,但对在同一时期、同一地区提供同一性质的公共产品的事业单位,其资产配置标准应当统一。使每一单位都在确定的标准下既不导致资产的闲置和浪费,又能保证公共管理需要,实行高效运转。(2)要考虑人平标准、单位标准和结构标准三大因素。与此同时要抓住重点,要特别对办公用房、交通工具和现代办公设备等重要规定资产制定具体细致的标准。(3)以实物标准为主,价值标准为辅。在制定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配置标准时,能够制定实物标准的,应尽量使用实物标准。对于一些变化大、型号品种过于复杂而难以采取实物标准的,可采取价值标准,但在实施时应考虑通货膨胀与地区物价差异等因素。(4)资产配置标准经有关资产管理部门制定颁发后,应具有强制性。其适用范围内的事业单位都必须照章执行,不得擅自提高标准。与此同时,资产管理部门还应同时出台相应的违规惩罚及考察监督措施等。(5)要坚持动态性标准。动态性是指由于经济、技术、社会是不断发展的,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具体职责与履行职责所需的物质手段也在不断发展变化,因而其配置标准不是长期固定不变的,应随着经济发展的变化调整。这种调整不是随意的,而是严格按照规定的原则、程序进行的。

(三)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建立健全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规章制度,使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是管好用好国有资产,使之发挥更大效益的重要保证。1995 年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制定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相关规定,但由于有些办法的不完善和缺乏可操作性,同时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重要性的认识还普遍不足,使这些有关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规定没有得到真正落实。因此在提高对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重要性认识的基础上,建立健全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规章制度是非常必要的。健全的规章制度,可以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管理者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责任明确,管理规范;领导者、管理者和使用者都能自觉地依照规章制度管好用好国有资产,使之发挥更大的效益。同时,健全的规章制度,也为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四)完善产权登记制度

当前需要迫切进行的一项工作是,尽快开展事业单位的清产核资工作,摸清家底,建立完备的产权登记制度。一方面可为深入开展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打下基础,另一方面也可为科学分配预算、准确评估单位绩效、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提供基础数据。清产核资工作是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基础,要较好地实行新模式必须有组织、有领导地对所属事业单位的现有资产进行一次全面清查 。清查需以账面价值为基础,以实物为依据,采取自下而上、自查为主的方法,通过回忆、座谈等方式,按购置或调入时间、现状、用途全面盘点,并登记列入财务账,从而使账面价值真实反映实物。通过清查盘点,在弄清资产家底的基础上,要完善产权登记制度。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产权登记的目的,在于明确国家和事业单位的产权关系。其意义在于:一是明晰了国家享有资产的所有权和事业单位享有资产的占有、使用权,改变了过去那种所有权和占有、使用权混为一谈的模糊概念;二是明确了所有者和占有、使用者各自的权利和责任,有利于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从而加强资产管理工作;三是可以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防止资产前清后乱,从而可有效防止资产的流失,同时又能做到物尽其用,保证可以充分合理、有效、节约使用所占有、使用的财产去履行职责,完成各项工作任务,降低政府的运行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