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热词范文

时间:2023-03-24 03:34:2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网络热词,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网络热词

篇1

96明星班班主任,北电表演系教授崔新琴老师说:“感觉近几年的艺考还是过热了,并且没有降温的趋势。赵薇饰演的‘小燕子’红遍全国后,这种热度似乎越来越高。”

只是这几年,在选秀热之后,艺考的考场也变得热闹起来,哭泣姐、围巾哥,很多人都首先在网上引起了关注。能成为明星的有多少人呢?或者不少学生大学四年都拍不了一部戏,演员可以磨练,成为明星还需要机会。

BQ说法:

艺考不是选秀,是骡子是马,还得练上四年!

王劲松

北京电影学院表演学院教研室主任,他说“明星”跟我们的培养精神是不符的。

BQ =《北京青年》周刊W=王劲松

BQ:今年表演学院报了多少人?

W:计划招生75人,网上报名的考生有6300多人,最后按1比3或1比4这样的比例发放文化课考证。

BQ:很多人参加选秀希望一夜成名,艺考也是成就明星梦,你怎么看这两者?

W:想短期内出名,不需要报考艺术院校,也许通过社会选秀,或通过一些短训,一些影视剧的拍摄,就能达到。考艺术院校,如果是抱着明星梦而来,我觉得是可笑的,我们学校的优秀毕业生可能成为了明星,但是,他们一定是经过非常严格的各方面的训练,尤其是通过多年的实践创造,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如果说单纯地想把报考电影学院作为一个实现明星梦的途径,我觉得多少显得有些幼稚。

BQ:喜欢有培训痕迹的考生还是一张白纸的考生?

W:还是看考场上临场发挥那一瞬间,考生是否能够具有冲击力,是否能够让考官留下深刻的印象,是否能够把作品演绎得非常完美,这才是最为关键的。当然,考生小的时候接受一些艺术培训也是有帮助的,不过,电影表演创作是偏重于现实生活的创作,它需要有来自生活的逼真性,有些孩子虽是一张白纸,但就是能当众把自己的状态挖掘得非常好,这也会打动我们。

BQ:长相出众是不是很占优势?

W:生旦净末丑,老师们都是会有考虑的,电影需要特写镜头,考生的镜头感和形象感固然重要,但同时,我们也会考虑他的个性因素,就像黄渤、王宝强能走红个性鲜明是重要原因。

BQ:明星考生会不会更容易通过考试?

W:在我们眼中没有什么明星,只有老师和学生。

崔新琴

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教授,带出著名的北电96级明星班。他说意外有时也是种机会。

BQ =《北京青年》周刊C=崔新琴

BQ:面试中有什么特别深的感触,和往年有什么变化?

C:现在报考表演学院的人数越来越多,九零后考生早已经全面取代八零后考生,在面试过程中也呈现出鲜明的群体性特点,原来的考生相对比较拘谨,比较在意别人的看法,现在的考生相对比较自我,也更加自信,更张扬,能放得开。

BQ:96明星班的那届考生在面试时有哪些有趣的故事,他们现在个个风光,那时会像选秀选手一般张扬吗?

C:我一试二试三试全程参与,又作为班主任培养了他们四年。当时在形体房面试时,每个人唱歌都需要有一个手持的麦克风,但不知道为什么麦克风坏了,所有的考生就停滞下来,都很着急。我问谁可以不用麦克唱歌,这时候有一个男生说:我可以。老师们都认真地观察他,觉得这个男生条件还不错,经得起琢磨,他就是陈坤。陈坤在考场上抓住了机遇,帮助老师救场,造成了双赢的局面。

篇2

关键词:duang 模因论 语言模因

一、引言

随着互联网在全球范围的快速发展,网络语言逐渐走进我们的生活。网络语言具有新奇、简洁、生动、幽默等特点,不仅深受广大网友的喜爱,也引起了语言学界的关注。回望2015年上半年的网络热词,“duang”无疑是走红时间最早、流行范围最广的一个。

2015年2月,一则由成龙代言的曾被工商部门打假的洗发水广告被网友挖出,进行了新一轮恶搞。在该广告中,成龙用“duang”来描摹拍摄广告过程中加特技时所产生的音效,“duang”由此进入公众视野,并快速成为微博和微信朋友圈排名第一的热词。2月28日,百度指数显示“duang”的搜索次数达到1537965次。3月2日,“duang”走出国门,横穿亚欧大陆,英国BBC专门介绍“duang”,法国网民不仅接受了“duang”的用法,还为其创造了法语严谨的动词变位。短短数日,“duang”成为名副其实的2015年第一个网络热词。

本文将结合相关语料,分析“duang”的语法功能,进而从模因论的角度探讨其复制传播的过程和成为强势模因的动因,希望能为相关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二、模因与语言模因论

“模因(meme)”一词最早出现于牛津大学动物学家Richard Dawkins在1976年出版的The Selfish Gene(《自私的基因》)一书中,他认为模因是文化传递的单位。meme源自希腊语,意为“被模仿的东西”,它是基于“基因(gene)”一词仿造而来。Blackmore指出,“当某种思想或某种信息模式出现,在它引致别人去复制它或别人对它重复传播之前,它还不算是模因。只有当这种思想或信息模式得以传播、仿制才具有模因性”(何自然,2005:55)。何自然教授考察了meme的理论成因,并结合与基因的关系及其近似的发音,将其译为“模因”,有意让人们联想到这类语言现象是一些与基因相似的模仿现象。

模因论(memetics)是“基于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一种新理论”(何自然,2005:54)。模因作为一种文化传递单位,靠复制、传播而生存。语言既是文化传播的主要载体,也是一种显著的文化现象,因此模因论在语言研究中大有用武之地(何自然,2003:205)。每一种新的语言表达方式都有可能被模仿,可以说,语言本身就是模因。语言的字、词、短语、句子、段落乃至篇章层次,只要是通过模仿得到复制和传播,都有可能成为模因。

三、“duang”的语法功能与复制传播过程

(一)“duang”的语法功能

“duang”是一个拟声词,与“哐哐哐”“当当当”“咣咣咣”相似,用以描摹器物撞击或振动发出的声音,属于对事物或自然界声音的模拟。由于现行汉字系统中没有与之对应的汉字,所以网友们采用汉语拼音形式的“duang”来标记该词。随着“duang”在网络上的流行,报纸和电视新闻等媒体纷纷效仿。通过关注和考察,笔者注意到当前流行的“duang”主要有以下语法功能。

第一,作状语,修饰谓语动词。后面可以加“地”也可以不加“地”。例如:

(1)没办法,天气热得太快了。有网友吐槽说,天气热起来的速度真的像是加了特技,duang一下,春天变夏天。(《钱江晚报》2015年4月1日)

(2)倡导文明旅游 襄阳《护城宣言》duang duang来袭(青海新闻网 2015年5月19日)

例(1)表示“天气变热的速度之快”,例(2)表示襄阳政府制定的《护城宣言》给人一种“出其不意、突然”的感觉。总的来看,例(1)、例(2)都表示“在短期内发生,速度很快,出乎意料”。

第二,作定语,后面一般加结构助词“的”。例如:

(3)妇女节相对严肃,过法基本上是10年不变的“标配”;女生节则更偏娱乐,“奔放洋气有魅力”,火拼的完全是duang duang duang的新创意。(《宁波日报》2015年3月6日)

例(3)中“新创意”本不会发出声音,之所以用“duang”作定语修饰“新创意”,其实是为了表现“新创意”的“出乎意料”,是用拟声词对事物的情态进行描绘,增强了表达效果。

第三,作谓语。例如:

(4)攀枝花现高萌交通标语:开车加特技汽车就duang (《华西都市报》2015年3月18日)

(5)大一男生手工duang出萌大白(《武汉晚报》2015年4月3日)

例(4)是转喻用法,这里的“duang”不是单纯指“汽车相撞的声音”,而是用声音指代“撞车”本身;例(5)中大学生手工制作出充气机器人大白玩具模型,用“duang”表达此举带给人们的“惊讶之感”,“duang”这时已进入动词范畴,具有动词的特征,可以带宾语。

第四,作独立语。例如:

(6)昨天上午开始,duang,一大波雨水朝我市袭来,期间,不少小伙伴还看到了小冰粒子,落在窗上,噼里啪啦的。(《常州晚报》2015年2月28日)

(7)duang,全屋水电改造仅需999!合肥生活家周年庆震撼来袭 (《合肥晚报》2015年4月16日)

例(6)是对“下雨”声音的模拟,例(7)类似商场打折促销时,商家敲锣打鼓做宣传发出的声音。上述用法均是对事物或自然界声音的模拟,给人以真实感、画面感,加重了语气,增强了表达的趣味性。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发现“duang”是一个有音无字的拟声词,可以用来描摹事物或自然界的声音,可以表达“突然”“出乎意料”等意思,也可以起到加重语气、增强趣味性的作用。总的来说,“duang”既能模拟声音,也能表达思想感情,因此,若要准确理解其含义,须在一定的语境中进行。

(二)“duang”的复制传播过程

模因通过模仿而传播,任何一个信息,只要它能够通过模仿而被传播,就可称之为模因。(陈琳霞、何自然, 2006:108)“duang”源于一则广告,经过网友的复制和传播,不仅爆红网络,甚至走出国门,足见它是一个成功的模因。

Heylighen提出,模因要成功复制必须经过四个阶段,即模因的生命周期(杨婕,2007:18):1.同化(assimilation)。这是模因寻找新宿主,感染新宿主并进入其记忆的过程。成功的模因,必须被宿主所注意,进而被理解和接受。2.记忆(retention)。这是指模因在宿主的大脑中停留的时间,时间越长,说明模因的重复率越高,传播和感染其他对象的可能性就越大。3.表达(expression)。模因要想得到广泛模仿和传播,就必须由记忆储存转化成能够被宿主所感知的物质形式,如话语、文本、图片、行为等,其中话语是最为有效的手段。(4)传输(transmission)。模因从一个宿主传递到另一个或更多的宿主要依靠一定的具有稳定性的物质载体或媒介,它们可以是声音、文本、图片、视频等。在当今这个信息时代,网络在模因的传输阶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duang”要想成为成功的模因,同样要经历上述四个阶段。“duang”作为网络语,最早来源于2004年成龙为某品牌洗发水代言的广告视频。2015年2月,这则广告视频被网友再度发掘出来,经过重新剪辑并配上了网络歌曲《我的滑板鞋》的音乐节奏,定名为《我的洗发水》,一夜之间爆红网络,“duang”随之受到公众的注意,进而被理解和接受。“duang”是一个用汉语拼音字母标记的拟声词,形式新颖、便于记忆、颇具喜感,能够与宿主的认知产生共鸣。因此,“duang”这一模因会在宿主的记忆中停留较长的时间。经过前两个阶段,“duang”会以记忆的形式储存在宿主大脑中,当宿主有表达需求时,这一记忆就会以话语或文本的方式得以呈现。传输的过程也就是复制的过程,“duang”由广告视频到微博微信,由电子媒体到纸质媒体,由国内到国外,得到疯狂复制,顺利完成四个阶段。需要注意的是,模因的四个阶段不是彼此独立的,而是协同合作的关系。

除了经过四个阶段,一个成功的模因还要符合Dawkins提出的三个指标(杨婕,2007:18):保真度(copying-fidelity)、长寿性(longevity)、多产性(fecundity)。也就是说,模因在复制和传播的过程中存在着竞争,只有那些复制能力强、传播范围广、出现频率高、存活时间长的模因才能在竞争中获胜,最终被保留下来,成为成功的模因或者叫强势模因。“duang”在复制和传播的过程中,从个人网络客户端到公众新闻媒体,从国内到国际,从单个“duang”到多个“duang”连用,甚至形成句子或段落,出现了“duang”体。成龙在广告中是这样表述的:“当我第一次知道要拍洗头水广告的时候,其实我是拒绝的,因为我觉得,你不能叫我拍我马上就拍,第一我要试一下,我又不想说,一个广告拍完后加上好多特技,那个头发啊,duang duang duang,很黑很亮很柔……”网友们以此为模因,模仿出大量句子或段落,形成“duang体”。例如:

(受贿版)当他们第一次给我送钱的时候,其实我是拒绝的,因为我觉得,你不能让我收我就马上收,第一,我要试一下,我又不想说,收完钱盖上公章duang duang duang,很快,很好,很顺利。

(分手版)当我第一次知道要分手的时候,其实我是拒绝的,因为我觉得,你不能叫我分我就马上分,第一,我要试一下,我又不想说,分手的时候duang duang duang,很感人,很忧伤,很骗人眼泪。

由此可见,“duang”完全符合复制能力强、传播范围广、出现频率高、存活时间长等特点,在保真度、长寿性、多产性三个指标上均有较高的表现值。因此“duang”是一种成功的模因或强势模因。

四、“duang”成为强势模因的动因

模因的存亡取决于它的语用功能。模因的传递不仅仅依赖其自身的条件,许多时候,它也可能是人为力量强加的结果。也就是说,语言模因之所以能够传播,不仅在于其本身的内容,还在于使用模因的主体(谢朝群、何自然,2007:36)。“duang”之所以成为强势模因,主要有以下动因。

第一,实用性。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在交际中应力求语言准确生动,但语言的经济性原则要求语言尽可能简洁明了,用最少的时间最有效率地完成交际。“duang”只有一个汉语拼音的形式,短小精悍,便于记忆,而且集多种用法于一身,既能模拟声音,又能表达较为复杂的思想感情,使得我们的语用经济、便捷、生动、传神。

第二,合理性。语言信息表达的意义合理,人们才会接受、复制和传播。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竞争日益激烈,我们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所以希望能够借助“duang”这种俏皮的语言形式释放心中的紧张情绪,获得精神上的安慰。此外,“duang”虽然来自网络恶搞,但是随着语用的发展,已经不含贬义色彩,没有特定的讽刺群体,不会对人造成心理上的伤害。

第三,时尚性。趋新求异是人类的天性,尤其是年轻人,喜欢追求时髦、标新立异,认为平淡无奇的措辞不能彰显个性,于是颠覆传统、解构权威,使用“duang”这一由汉语拼音构成的拟声词表达思想,令人耳目一新,具有很强的新鲜感和陌生化效果。

第四,权威性。一般来说,拥有权威、名望、魅力的人士和其他有影响的人,往往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人们愿意模仿他们,从而使他们所拥有的模因得到传播(陈琳霞、何自然,2006:113)。“duang”最早由著名影星成龙在广告中所使用,由于成龙的名人效应,“duang”也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吸引大家模仿使用。“duang”走红之际,正值成龙参加全国政协会议,其新片《天将雄狮》上映,其子房祖名出狱,这些热门新闻使得成龙更受关注,对“duang”的传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第五,恰当的时机。往年,春晚之后都会诞生一些流行语并迅速走红,例如“忽悠”“太有才了”“不差钱”“此处略去XX字”等。但2015年春晚却没有产生红极一时的流行语。春晚之后到新的流行语出现之前,形成了一个空缺期,而“duang”的问世恰如其分地填补了这一空缺。

五、结语

网络热词“duang”是一个特殊的拟声词,能充当状语、定语、谓语及独立语,它顺利地经过了同化、记忆、表达、传输四个生命周期,而且在保真度、长寿性、多产性三方面表现值均比较高,具有实用性、合理性、时尚性及权威性,加上出现的时机恰当,所以成为强势模因。“duang”虽为强势模因,但语言有自身的发展规律,因此,“duang”的生命力究竟有多长,还有待时间的检验。

模因论涉及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和语言学等众多学科领域,对于很多语言现象具有很强的解释力,为我们以后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启示。

参考文献:

[1]何自然.语言中的模因[J].语言科学,2005,(6).

[2]何自然.何雪林.模因论与社会语用[J].现代外语(季刊),

2003,(2).

[3]陈琳霞,何自然.语言模因现象探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

语文双月刊),2006,(2).

[4]杨婕.模因论与新闻流行语[J].山东外语教学,2007,(1).

[5]谢朝群,何自然.语言模因说略[J].现代外语(季刊),2007,

篇3

为维护传统语文的纯洁性与严肃性,净化网络语言空间而禁用网络热词,这个大前提就不对。因为网络热词和网络语言跟传统词汇和传统语言并不是你死我活的关系,而是一脉相承,相辅相生的。一方面时代在变化发展,一切都在变化发展,语言当然也在变化发展,网络热词都是现代化进程中催生出来的新生事物和文化产品。一方面一些网络热词是对当下社会现实与生活的高度总结与提炼,是民意的汇聚,心声的集结,体现了劳动人民高度的文化智慧和文化创造力。比如“涨价系列”的“蒜(算)你狠”“姜你军”“油你涨”“苹什么”“棉花掌”“药你苦”“煤超疯”“糖(唐)高宗”,比如反映社会不正常现象的“范跑跑”“躲猫猫”“楼脆脆”“洗脸死”“被代表”,比如憎恨特权作恶的“我爸是李刚”“药八刀”“裸官”“熊抱”“天价酒”,比如反映底层民生疾苦的“鸭梨大”“蚁族”“悲催”“杯具”“必剩客”“犀利哥”“伤不起”等,比如反映日常生活的“不要迷恋哥,哥只是一个传说”“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等。我们禁用网络热词,是不与时俱进、得不偿失、因噎废食的文化短视甚至自杀行为。

网络热词并不都是垃圾和有语病的,一些网络热词,反倒极为生动深刻,显示了强大的创造力和生命力。比如“伤不起”和“给力”,无论从字面上还是寓意上,都没有语病,更不是错别字。高考作文里,凭什么把它们当作错别字来扣分呢?而网络风行的“不要迷恋哥,哥只是一个传说”“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更是诙谐、生动,假如有学生高考恰如其分地用了这两句话,考官们要将它们当作错别字毙了吗?而“蒜(算)你狠”“姜你军”“油你涨”“苹什么”“棉花掌”这样的网络热词,在作文中交代清楚特定背景和环境的情况下,也是极为生动鲜活的用词,有一语双关的功效。就物价飞涨这种特定的背景和环境来说,这些借助常用词组的谐音将名词活用成其他词类的用法,远比我们用多少形容词形容物价飞涨生动、形象和深刻。如果我的学生在谈物价方面的作文中出现这样生动、鲜活、有创造性的词语,我不但不扣分,还加分。而且像“蒜(算)你狠”这样的网络用词也只是在特定的环境和语境中用得上,根本取代不了“算你狠”的本来面目,我们何必谈“网”色变呢?假如有考生在作文里抨击“芙蓉姐姐”“凤姐”“天价酒”“药八刀”等,而“芙蓉姐姐”“凤姐”“天价酒”“药八刀”又是网络热词,考官难道能因为考生试卷里有了这些网络热词,就作为错别字扣分?假如有考生写:“改革开放好,中国真给力!” “社会主义给力人民百姓!”,老师敢说这是错别字和病句?恐怕不敢吧?所以,不考虑网络热词应用的背景与场合,不问青红皂白就禁用网络热词这个小前提也是错误的,是完全没有道理的。

上海禁用网络热词还有一个理由是老师对一些网络热词不熟悉,所以禁用。这更是没有道理,老师不熟悉就禁用?就当错别字?老师不熟悉的还多呢!我们做的应该是在多鼓励学生接受好的新生事物的同时,也要鞭策老师顺应时代大潮接受新生事物,而不是因为自己不懂新生事物而阻碍新生事物。

篇4

2、生活就像淋浴,方向转错,水深火热。

3、走错了路记得拐弯,爱错了人记得放手。

4、人家有的是背景,而我有的只是背影。

5、四海无立锥之地,一家有悬罄之忧。

6、我不知道年少轻狂,但是我知道胜者为王。

7、投掷千金买一笑,任性乃从骨里傲。

8、你家可真穷,我说去你家玩,你说没门!

9、生活有太多的不如意,人生有太多的不顺利。

篇5

1、diss是一个网络流行词,是英文Disrespect (不尊重)或Disparage (轻视)的简写,意思是指看不惯,轻视,鄙视的意思,用来诋毁或侮辱其他人或团体,现多用作diss某人,表示怼某人。

2、Diss曲是指一首歌曲主要是为了诋毁或侮辱其他人或团体,而用歌曲攻击别人的趋势开始变得愈来愈普遍,成为了社会互相竞争的嘻哈的一种文化、风格。在汉语中也可以翻译为“敌诗”,取其“敌对和诗歌”的含义。

(来源:文章屋网 )

篇6

2015年以来,“女司机”成了网络热词。百度“女司机”词条,居然搜索到相关信息7800余万条:“女司机油门当刹车”“女司机掰断方向盘”“女司机上午拿驾照下午撞人”“惹不起的女司机”“成都女司机被打”……甚至网友对骂都拿“女司机”说事:“你全家都是‘女司机’!”网上更有“女司机奇葩车祸”视频集锦,似乎“女司机”就是“不靠谱”甚至“马路杀手”的代名词。按理说,如今我们已进入汽车时代,私家车暴增,交通拥堵,无论男司机还是女司机,谁都无法保证自己开车上路不出交通意外。那么,为什么在发生交通事故后,无论是普通百姓还是有关媒体,总是有意无意地把“女司机”拎出来说道说道呢?难道女性驾驶员真的有着某些因为性别原因而与男司机不同的地方?“女司机”成为网络热词的背后到底有着怎样的社会心理?广大女性驾驶员又该如何看待“女司机”现象? “你全家都是‘女司机’!”

2015年5月22日,北京市四环路上发生两车相撞事故,当事双方都是女司机。两人下车后激烈争吵并发生厮打,造成交通拥堵。耐人寻味的是,两名女司机争吵时互呛对方:“你全家都是女司机!”

“女司机”被公认为2015年度网络热词。关于“女司机”的段子比比皆是:有人在十字路口看到一辆车的雨刮器突然启动,赶紧避让:“肯定是女司机要右转!”有人看到前面一辆车突然左变道又右打方向变回原来车道,走出一条华丽而诡异的路线,立即断定:“肯定是个女司机!”追上去一看,果然没错。故此有人开玩笑说,在马路上快速识别女司机,已经成为每位驾驶员迫切需要掌握的“生存技能”。

玩笑中聚焦的是女司机的奇葩失误。近年来,由女司机操作失误引发的事故甚至惨剧确实屡屡发生,“女司机”几乎成了“马路杀手”的代名词。下面综合媒体报道列举几起典型案例。

2013年6月,浙江宁波奉化一小区发生一起惨烈车祸。一女业主刚领驾照不久,在小区车库倒车时,把在车后指挥倒车的丈夫顶在了车库墙上。女司机从车窗回头看时,头被夹在了车门和车库门框之间。夫妻俩双双离世。

2015年3月,深圳宝安机场高架桥上发生一起恶性事故:一女司机驾车撞入人群,致9人死亡23人受伤。24岁的肇事女司机也在车祸中丧生。肇事的是一辆奔驰轿车,事发地为候机楼拐弯处的下客区。有目击者称,当时有人在高架桥上看飞机起飞,没想到遭遇夺命车祸。

2016年2月,江苏南京发生一起车祸,一辆轿车迎面撞上一位推着电动车的行人,并将电动车轧在了车下。民警赶到现场后立即组织施救,遗憾的是被撞者当场死亡,现场一片狼藉。民警通过肇事车辆的行车记录仪调查发现,车子开过路口后,先是挡风玻璃反光显示驾驶员做了个什么动作,车子晃了一下,紧接着方向向右偏离,直到迎面撞上推电动车的行人。整个过程中,车子不仅没有任何向左打方向避让或减速的迹象,反而突然加速,这让民警感到蹊跷。进一步调查得知,肇事女司机高某当时竟然在用发夹夹头发!原来,当天早上高某没整理好头发就出门了,上车后一边开车一边用发夹夹头发,就在她低头的一刹那,车祸发生了!

无独有偶。去年10月,江苏镇江一名女司机因为开车时的一个小动作引发悲剧:从监控画面上看,当时的道路通行状况及视线都很好,一名老太太正在路口走人行横道过马路,这时女司机驾驶的小轿车没有任何减速地撞了上去。老人被顶上轿车前引擎盖,在汽车开出七八米后摔到马路中间。老人被送医后经抢救无效死亡。民警调查后得知,肇事司机在开车过程中看到放在副驾驶座上的坤包的包带绕在了手刹上,于是侧头伸手想把包带从手刹上拿开,惨剧就在那一瞬间发生了。

2016年3月,安徽蚌埠一小区发生多车连环相撞:肇事的是一名女司机,她驾驶一辆轿车在小区内的一条道路南侧停车,踩了油门没反应(疑似穿了高跟鞋),就用了一点力,没想到油门踩重了,车后部剐蹭到旁边停着的一辆私家车,被撞小车的车头保险杠当即掉落。情急之下女司机忙踩刹车,结果误踩了油门,造成停在路边的其他三辆车连环相撞,四辆车车尾连着车头,中间的两辆小轿车首尾均受损…… “女司机”为何频频成焦点

在一桩桩奇葩交通事故中,“女司机”这个有着网络嘲讽和恶搞意味的特殊称谓“脱颖而出”,成了年度网络热词。2015年5月份的一则“成都女司机被男司机暴打”的新闻,再次将“女司机”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

5月3日下午,一段“男司机将女司机逼停后当街殴打”的视频引发数万网友转发,画面中男司机动作凶悍,35秒内4次踢中女司机面部,致其脑震荡。这种恶劣行径顿时引发公愤,激起广大网民对男司机的声讨和唾骂。但仅仅一天后,当事男子的行车记录仪拍摄的视频在网上传出,舆论顿时大逆转,整起事件变成了“一次因女司机违规变道而引发的血案”。原来,暴行起因是女司机强行变道、别车。舆情风向迅速一边倒,不少网民为施暴行为叫好:“是我我也打!”“为民除害!”……网民很快对涉事女司机进行人肉搜索,事态愈演愈烈。

众所周知,同样一起交通事故的报道,如果肇事的是女司机,“女司机”必然成为关注点,而相反,男司机的性别则往往被忽视。为何“女司机”容易成为噱头,总是被抹黑?这跟长期以来人们对女性的偏见有关。传统观念中,女性的角色似乎更多地被定位为相夫教子,而不是跟男人一样在社会上“抛头露面”,所以驾驶汽车这种“男性化”的活动当然不适合女人。凤凰评论《自由谈》有言:将“女司机”污名化,是社会分工中“病态的男权视角”残留的产物,也是男权本位观念对女性突破垄断的排斥,其基本手法就是以偏概全。

然而,除去社会上对女人开车的偏见,女司机频频惹事是其被污名化的客观原因,这一点不容回避,也的确跟性别差异有关。研究发现,从生理、心理条件来说,女司机确实比男司机更有“马路杀手”的“特质”。

从生理上,女性驾驶员判断能力和处理能力不如男性。对复杂反应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男性驾驶员“速度估计”检测的合格率占84%,女性只占71%;女性复杂反应判断的失误次数较男性多,尤其是有蜂鸣器声音时,有的女性往往左、右手和脚同时松开,说明女性驾驶员对于突境的处理能力不如男性。另据日本一项实验显示,面对突境,女性的反应比男性慢,反映到刹车距离上,相同情形,女性的刹车距离比男性长4米。女性的停车时间也比男性长,换挡和转向的表现也不如男性。此外,女性容易把刹车和油门弄错。2013年我国86起油门当刹车事故中,女性司机占70%。

去年10月发生在青鸟的一起北京现代轿车与法拉利轿车相撞的事故中,男女性别差异显露无遗。据报道,事发时两辆车均压在单黄线上,法拉利车左侧气囊打开、破裂,水箱疑似破裂,马路上都是水渍,而北京现代车身基本完好。相撞时,法拉利车疑似要左转,却突然转方向到了现代轿车的车道上,现代轿车司机来不及刹车就撞上了。驾驶法拉利的女司机在现场一直语无伦次,痛哭不已,直喊“以后再也不开车了”。相比之下,面对与豪车相撞的“严重后果”,北京现代的男司机则淡定得多,在现场声称:“这样开车出门不是祸害人吗?”并一直安慰不停忏悔的女司机。

去年11月发生在珠海香洲的一起造成4人受伤的交通事故中,肇事女司机的话更是让人啼笑皆非:我“大姨妈”来了……女司机生理上的一些弱势天生造就。

从心理上,女性情绪容易被外界干扰,快速反应能力一般不如男性。女性驾驶员的愤怒、疲劳、紧张、慌乱等消极情绪要比男性驾驶员更明显,情绪状态通常比男驾驶员差。心理压力上,有研究发现,相同条件下女性较男性更易压力过大,因此危险情况下出事故的概率更高。

2016年2月17日,浙江东阳发生了一起小型客车在一小吃街横冲直撞的事故,就是因为女司机面对突况处置不当。当晚,一辆黑色五菱小型客车开进东阳市一小吃街,前方出现一个正在横穿马路的男孩,很快被卷入车底。车子立即失控,逆向撞上了一辆对向行驶的电动自行车,再往左前侧冲去,在靠近人行道时撞上了烧烤摊及摊主,又撞了一辆电动自行车。最后,车子剐擦撞上了停在路边的两辆轿车后才停下,整个过程大约5秒钟。事故最终导致一死两伤,死亡的是烧烤摊摊主,而之前被撞伤的小孩和骑电动车的男子没有生命危险。也就是说,如果最初撞到小男孩后司机能冷静应对,正确操作,就不会造成后面的伤亡。但据肇事女司机交代,她发现撞了男孩后心里一紧张,脑子一片空白,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办,由着车辆继续往前冲,导致惨祸发生。

从驾驶习惯上,女性也存在很多不可忽视的问题。女性除了因性别原因对车辆的驾驭能力比男性略差之外,还有很多看似无足轻重的行为和习惯,对行车安全的影响也非常大。比如在车后挡玻璃处堆放杂物,车内挂满玩偶饰品,把方向盘裹上厚厚的方向盘套,坐椅上添加坐垫,座位调得离方向盘过近,开车时穿高跟鞋或凉鞋、戴普通手套、胸前佩戴挂饰或披散着一头长发,开车时吃零食、煲电话粥、补妆等,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有时很可能是致命的。

除此之外,男女驾驶员还有显著的身体条件方面的差异,视野、体力、空间能力等方面,女性往往也不如男性。

但尽管如此,“女司机”频遭污名化仍值得商榷。 大数据为女司机正名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女性驾驶员数量增长十分迅猛。据统计,目前我国女性驾驶员已超过1000万。绝对数量的增加,加上奇葩事故频出,“女司机”成为网络热词似乎并不奇怪。但女司机真的就是“马路杀手”吗?2016年3月8日,中国平安保险公司了一组大数据,足以为广大女司机正名。数据显示,女司机整体比男司机更靠谱,与男司机相比,女司机恰恰是驾驶习惯更好、人员伤亡事故率更低的“好司机”!

据数据分析,女司机最遭人们诟病的一个现象是“一不小心就刮了蹭了”。这一点并没有冤枉女司机:从出险概率看,男司机的出险率是27%,女司机的出险率略高,是32%。但仅仅这一项数据并不能说明男司机更靠谱,相反,女司机虽然出险率略高,但整体上却更加靠谱,这一点有细分数据为证:平均每次事故赔款,女司机比男司机低9%;发生两车以上事故的概率,女司机比男司机低6%;事故造成人员伤亡的概率,女司机比男司机低29%。平安产险相关人士表示,女司机驾车出险多是小剐小蹭,10次事故的“杀伤力”相当于男司机的9次。

女司机备受诟病的驾车恶习之二就是“急刹”。根据平安产险大数据,在驾驶过程中急减速的概率,女司机的确比男司机大得多,但除此之外,女司机的驾驶习惯整体依然好于男司机。例如在急转弯、急加速、平均行车速度和最大行车速度等方面,男司机的坏毛病都大大超过女司机。

关于女司机相对于男司机的优点,有业内人士总结为以下几点:一是女性比男性心细,对车辆的日常保养和行车前的准备工作做得更加细致、周密,为安全驾驶提供了更充分的保障;二是女性一般来说作息较为规律,睡眠充足,驾车时不容易疲倦,注意力更加集中,且饮酒抽烟者的比例比男性低,更利于行车安全;三是女性多数性格温柔,遇到堵车、加塞等情况不急不躁,而且能接受批评和总结经验,更能保证行车安全;四是女性驾驶员通常胆子较小,开车时较为谨慎,少有超速和强行超车等情况发生;五是女性法制安全意识较强,遵守交通规则明显好于男性,而绝大多数交通事故的发生事实上都是不遵守交通法规造成的。由此看来,女司机虽有缺点,但优点也不少。

相关专业人士认为,女司机通常具有的良好驾驶习惯当然需要发扬,但新手事故多,整体应变、判断能力不足,心理素质差等弱点及某些女性特有的不良驾驶习惯,也应予以重视。

比如新手女司机出事率高,最好的应对之策是增加培训时长,增加考试难度。在发达国家,往往是在驾校上了很长时间课才能拿驾照,考官极严,一般人第一次都很难通过考试。比如美国驾校考试也分理论和实操两部分,实操就是路考,而实操是没有固定考试范围的,要听考官指令。没有经过全面训练是很难过关的。德国驾照考试中的路面考试约需要45分钟,会考到大部分的驾驶细节,监考非常严格。在英国,全国驾考一次通过率只有42%。而我国目前驾培行业快餐式的培训模式,更多注意的是应试教育,注意力往往集中在如何过关,通常教会学员如何看“要点”练车,如何死记硬背,而真正的驾驶技术并不是看“要点”就能看会的。所以,一方面,驾培行业应针对男女学员生理和心理特点的差异,有区别地强化应急驾驶训练;另一方面,女性驾驶员自身也应重视实际驾驶能力的培训,不能急于求成,只把眼光盯在那张资格证上。如果不能完全掌握驾驶技能,宁可不要驾驶证、不开车,也不能拿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开玩笑。2015年,武汉市的王女士在学车14年没拿到驾照后,主动放弃了驾考,她的做法就值得点赞。

对于女司机心理、生理方面的弱点,克服的唯一方法是加强训练。会开车,不仅仅是指能驾驶汽车,还要有较强的紧急情况处理能力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取得驾驶证只是取得了驾车资格,要有过硬的能力不是一次考试就能解决的,需要长期不间断地训练,经常检查自己的驾驶能力。在国外,许多地方已实行了驾驶员继续教育制度,每隔几年要进修一次,定期接受驾驶技术检查和体格检查。

对于一些有安全隐患的不良习惯,女司机应防微杜渐,切忌不拘小节。比如,开车时穿高跟鞋是大忌,因此爱穿高跟鞋的女士应在车里放一双平底鞋,以备开车时换上;车内不宜过多悬挂饰物,以免阻挡视线或分散注意力;最好不要在驾驶座上加坐垫,因为坐垫是活动的,容易造成驾车者身体不稳,遇到情况紧急制动时可能撞向方向盘;养成系安全带的习惯,不要因为担心安全带把衣服弄皱而忽视安全;改掉在高速路上可以低速行驶的错误认识,更不能认为越慢越安全,相反,在高速路上开慢车,不但容易导致追尾,甚至会有生命危险。

篇7

更多详情,请登录直销百科网()进行浏览并发表你的意见。

月度热门关键词

本月热门关键词中,“参美保健直销”引起了笔者的注意。据悉,2005年,东北一家名为“参美天赐康”的企业转型做直销,并在国内首倡“红色直销”概念,称要把“红色直销”的民族大旗撑到底。直销业务开盘后,参美天赐康的发展态势也不错,专卖店和直销员遍布全国。然而,当直销法规出台后,面对中国直销的高门槛,自称实力雄厚的参美天赐康手足无措,出人意料的噤声并转为传统,对直销保持观望态度。

那么,该关键词中所提到的“参美”是否就是“参美天赐康”?百度对“参美保健品直销”的搜索率提高是否意味着参美天赐康有意再度进军直销?亦或是有人打着“参美天赐康”的名号在进行非法传销?关于这一系列问题,本站将持续关注。

月度热门企业词条

5月16日,商务部公布珠海圣原获得第36张直销牌照。5月22日,商务部又公布康美药业的直销牌照申请声明。这意味着,今年以来,已有4家企业获得直销牌照,4家企业了直销牌照申请声明。如此频繁的发牌速度堪称往年之最,因此有行业人士戏称,今年是直销行业的“牌照年”。

随着2013年安利纽崔莱营养中国行的启动以及2013年冰上雅姿的预热,近段时间,安利获得了不少关注。据悉,2013年安利纽崔莱营养中国行此次将由2012年的6个省市拓展到15个重点省市,为其带来更广泛的影响力。而2013年冰上雅姿方面,明星阵容再次升级,包括有横扫各大赛事金牌的华裔花滑冠军陈伟群、加拿大“花滑天才”科特?布朗宁、“冰上Lady GaGa”约翰尼?威尔、俄罗斯史上最优秀的单人滑女将伊瑞娜?斯鲁茨卡娅等重磅花滑明星加入,以及视觉技术上的升级,为整个活动增加了更多精彩看点。

另外,5月,南京破获一起假安利案引起不少人的关注。因为,这是安利进入中国以来最大的一起假安利案,案值高达1.5亿元。

月度热门人物词条

本月热门人物词条中,“黄德荫”、“余放”、“德?狄维士”均为安利高管。其中,德?狄维士为安利创办人之一理查?狄维士先生的小儿子,现任安利公司总裁。3月底,德?狄维士第五次参加了“中国发展高层论坛”,表示安利绝不会离开中国市场,并将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投资。

5月2日,束昱辉向“4.20”芦山地震灾区捐赠1亿元仪式举行。作为目前直销行业向雅安地震灾区最大的一笔捐款,权健董事长束昱辉成为了雅安地震慈善行的焦点人物。

月度热门团队词条

本月新上榜的团队词条“金洋系统”成立于2010年6月,2012年8月与普天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普天春)强强联手,成立普天春国际事业部金洋系统。据悉,金洋系统目前的年销售额近亿元,其所属的公司普天春于去年将注册资金追加到8000万,公司领导宣布已经向商务部递交了直销经营许可申请材料及2000万保证金,正式迈入申请直销牌照阶段。

月度热门行业词条

作为畅销书《重设青春――ageLOC的基因革命》的姐妹篇,由重庆本质传媒出版中心出版的《重设人生――ageLOC的应用与产品示范》即将上市。该书在全面详实向读者介绍ageLOC科普知识的同时,对ageLOC的内调外养产品的应用以及实际操作进行了示范。是一本让新人快速、全面了解如新公司以及掌握ageLOC科技产品的“教材”级读物。

今年,商务部对直销牌照发放速度加快,让更多企业有意加入直销行列。然而如何才能获得直销牌照呢?为此,直销百科网对“直销牌照申请流程”一词条进行了精编,以更细化的指导企业如何一步步完成各项申牌流程,最终拿到直销牌照。详情参见词条。

月度热门产业链词条

篇8

热词催生时代共鸣

互联网从初级的远程数据交换网络演变到公共交流平台起,就开始出现和发展起了自己特有的交流语汇与方式,即所谓网络语言。产生网络语言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技术性的,即为了文字输入的快捷方便,所以在各种语言的网络中,都可以看到简化的字母和词语组合代替规范的单词和句型。而中文输入的复杂性更造就了错别字化的表达,由起初的输入错误变成了快乐的联想化语言,至今可以在“杯具”、“洗具”之类时下流行的网络热词中发现。而从快捷的输入法到网络词典的使用则使得这种词语狂欢升级到了更新版本,把几近消逝的大量生僻字又复活改造成了网络特有的词语娱乐内容。

“热词”是来源于新闻事件或一类社会现象,通过形象生动的词恰当鲜明地总结后,让人们更深刻地记住关键信息。但近年来在中国互联网上流行的“热词”已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新潮网络语言。“打酱油”、“俯卧撑”、“很黄很暴力”、“被XX”乃至“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 之类的热词从词语本身找不到任何流行的理由,而且这些词语往往不是逐渐扩散式的流行,而是瞬间的爆发。显然这类热词不是像以往的许多网络语言那样因语言本身的娱乐性导致了流行,大多是因突发的社会事件传播而派生的焦点词语,而且这类热词几乎无一例外具有较多的政治讽刺和批判性意味。

偏向于折射社会失衡一面的“热词”诞生,反映的是这个社会“杯具”何其多。“经济适用墓”、“柜族”成了热词,生者和逝者的住处成为新闻,反映的是网友不得不寄托于一个言简意赅的语言策略来统一已经猖狂横行的社会问题。有人因此而认为这是中国政治走向民主的一种方式,而有人则觉得这是政治的民粹化;无论如何,这类热词的产生和爆发性流行的确是表现出中国网络公众化政治化的一种倾向。

公众对于 “被传播”现实的反抗

中国的改革开放自90年代末以来进入了深水区,政治改革尤其步履维艰。在这种现实状态下,网络的政治化可以说是公众表达的常规通道堰塞而造成的政治话语溢出现象。从这个意义上讲,网络的确为当代中国民众提供了一种新的政治表达可能,有人因此而乐观地预言网络将成为推动中国政治民主建设进程的重要力量。然而实际情况是,在许多情形中,普通网民舆论的政治影响仍然是非常有限而且不对称的:一个小人物在网上的不谨慎言论如果得罪了某些特殊人物或企业,产生了对这些人物和机构不利的影响,他完全可能因言获罪,被“跨省”或被告上法庭。而小人物的正当诉求却可能如石沉大海。

除了有钱有势的当事者会利用权力或资金来屏蔽和洗白网上舆论之外,更多的情况是,一个小人物遭遇生死攸关的天灾人祸,可能远比不上一个明星的底裤走光受大众媒体的关注。在当今铺天盖地的商业轰炸氛围中,没有商业价值,没受到商业资本支持的传播活动注定难以成功。在互联网初起时代人们期待的无门槛的平民化传播很快便被证明不过是个新的童话――当然,每个人都可以用极低的成本自由地在网上传播信息。然而同样当然的是,普通人发的东西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转瞬间就会如吐进大海的一口吐沫般湮没在网络信息的大海中无声无息地消失。事实是,人们上网发表意见可能是自由的,但信息如何传播却完全由不得自己。大大小小的网络运营商实际上操控着网络的传播。哪些信息更重要,传播更广泛,在很多情况下不是由信息的内容,而是由搜索引擎及其操控者决定的。

网络由于传播效果控而不是如想象的那样是平民化的无门槛传播,这种状况导致了网民地位的被动性和消极性。然而“热词”的出现使得被强者控制的网上传播形势有了一些改观。一个本来难以扩大影响的社会信息,由于被人从中提炼出具有强烈讽刺性乃至黑色幽默意味的隐喻词语而产生了“陌生化”的情景修辞效果,因而吸引了网上读者的关注和分享。这些词语随即成为口头禅而被接力传播,从而迅速爆出走红。显然,无论是纯娱乐性的还是政治性的热词,它们之所以热起来的社会学原因在于网民自发形成的积极介入态度。在网络日益被运营者操控的形势下,这种主动介入可以说是普通网民对“被传播”现实的一种积极反抗。

政治讽喻“热词”生长的土壤

热词之所以会“热”,当然和它的接受环境分不开。媒体为了获取最大的传播效果而投入大量传播资源,当然也期待人们都成为老老实实的“受众”。在媒体自身权威性不够的今天,在面对公众质疑时常常会冒出许多“专家”和“权威机构”来强化信息的权威性,令受众乖乖接受。作为弱势一方的普通民众当然不具备与“专家”、“权威机构”对抗的地位,然而一个违反常规的陌生化词语组合“被XX”――“被自杀”、“被平均”、“被代表”……却凭着机智的反讽破坏了媒体操控者的意图。热词之“热”所表现的人们对“被XX”的拒绝态度,说明当今的网民并非都是被动的受众,倒有可能是媒体操控者的对头。

篇9

轻群体的亲睐和使用。网络语言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之所以有着流行广、传播快、表达间接、意义新奇等特点,这和它本身的结构也是有一定关系的,本文就来探讨一下“网络流行语”的构词结构

关键词:网络流行语;构词法;影响

中图分类号:H1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6X(2014)02-0000-01

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使得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互联网成为了人们了解世界的工具,影响着人们对世界的看法,同时,互联网在当代也成为了我们最主要的交际手段,自

然对人们的日常交际的语言也有很大的改变,每个时期都会有一些经常使用的网络词汇,这些词汇的出现有着一定的文化含义,代表着一定的社会现象。

网络流行语是网友对时下热点的精炼总结,并把这个流行语成为一个标识,背后蕴含着网友的感彩。比如“打酱油”表示的就是自己不谈政治,不谈敏感的话题,这些都与自己无关,自己什么都不

知道,相当于“路过”的意思。因此,网络流行语都是简洁明了,易传易记。我们可以看到,在历年的网络流行语排行榜里,很难找到长句和复杂的句式,都是以3-6字的词或者短语为主。因为这些语言

需要适应人们键盘输入的交流方式,人们不可能经常用一个复杂的句子去表达一个事物,而且,在海量的信息网络环境中,只有短小精悍的词语才能够被记住。

从《咬文嚼字》公布的2013年十个网络热词流行语来看,它们的构词法多为偏正,比如有“中国梦”、“倒逼”、“逆袭”、“微XX”、“大V”、“女汉子”、“奇葩”;还有少数动宾结构,如:“光

盘”和“点赞”。因为社会流行语产生于特定的社会现象,描述特定的人物形象,因此,偏正和动宾结构成为了最主要的构词方法。

就拿“土豪”来说,“土豪”作为今年的一个极其热门的词语,是因为一种特殊社会群体的出现。在过去,“土豪”是指上个世纪上半叶时期,在乡里凭借着财势去横行霸道,打压百姓的恶棍,土地改

革时期的一句口号“打土豪,分田地”红遍南北。那时候的土豪是一种为富不仁,专门剥削和压迫工农阶级而被打压的群体。但在现在,“土豪”却有了另外一层意思,从政治上的贬义词转化成了一个

反应社会群体的中性词,从一个政治符号变成了一个时尚符号。最开始出现是因为一些网络游戏中 “无脑” 的消费的群体,他们为了游戏舍得花费大量的人民币。后来这个词被引申成为一种“十分富

有,但是身上却具备着一些和他们财富不匹配的素质,比如文化品位差、修养不够”的群体,在某些情况下,“土豪”就是指有钱的人。

可见,“土豪”这个词是产生于一种社会现象。近年来,社会上的很多热点事件通过互联网都能传播得很快,互联网的普及,让公众能够高频度、大范围的对于当下的热点新闻事件参与讨论,发表自己

的看法,因此,每一个热点事件的出现,都会产生一些有意思的词汇或语句,比如之前的“元芳体”、“打酱油”以及“给力”等。流行语的出现总是与新闻事件、新闻人物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们可能

表达了大众的某种观点和立场,或是一种讽刺与批评,但是归根结底都是社会现象的反应。

笔者认为“土豪”这个词语的结构也随着词义的变化而有一些改变,现在“土豪”是指社会中富而不贵的群体,我们可以简单理解成为“土气的富豪”,这样看来,“土豪”就是属于偏正结构,但是如

果看作是“又土气又财大气粗”意思的话,这个词又属于联合结构。还有另外一种观点认为,“土豪”这个词是一个语素,并不存在构词之说,比如“土豪金”这个词,“土豪”就是作为一个语素来修

饰“金”的,所以,对于“土豪”这个词语的构词法的判定必须得从其意义出发,根据意义来判定这个词到底属于什么结构,目前看来,对于“土豪”这个词的构词法还没有一个准确的界定,还有待进

一步考究。

值得一提的是另外一种新颖网络流行语的出现,对它很难判断到底是属于什么样的范畴,比如:

“不明觉厉”意思是“虽然不明白你在说什么,但是听起来感觉很厉害的样子”;

“人艰不拆”是“人生已经如此艰难,有些事情就不要拆穿了”的意思;

“细思恐极”是“仔细想想,觉得恐怖至极”的意思;

“喜大普奔”是“喜闻乐见、大快人心、普天同庆、奔走相告”的缩略。

这一类新词的诞生都是以一种“减法”的模式形成,它把之前的一些熟词俗语浓缩成为四字,赋予其成语的形式,形成一种崭新的表达方法。这些词所表达的社会现象是普遍的,但是要是以其中的几个

字却很难表达清楚,所以就浓缩成这样的词。这一类词具有时效性,除了极少的几个可能会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收入到现代汉语的词典中,其他很多的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

像这种类型的流行语很多,是通过减缩的方式来构成“新词”,而且成为了一种趋势,比如“请允悲”、“我伙呆”以及“何弃疗”等这些都是在“人艰不拆”之后出现的,这也印证了之前所提及的网

络语言具有简洁明了的特点。

对于这类流行语在学术界也存在很大的争议,一方面来说,这类流行语已经在网络上流传开来,得到了网民广泛的认可和使用;另一方面,专家学者也指出,这些“新词”只是流传到网络上,是胡拼乱

凑起来的,相对于全民来说,受众还是少数,而且很多普通人都看不懂,所以这些“新词”不应该出现在正常的文章上,更不会收入正规的字典词典之中。但是,这一类的流行语到底算不算是“新词”

,如果算,他们有属于什么结构呢,这些问题都还有待考究。

语言之中最活跃的部分就是词汇,随着时代的发展会出现很多的新词,同时,又会有很多词汇消失。这类“词汇”实际上是一种紧缩句,把冗长的一句话提炼成为简单的几个字,它的诞生是网友娱乐和

寻找新鲜感的表现,体现了一定的时代特征,但是这些网络流行语是否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是否能“长寿”,就需要由时间的检验来证明了。

网络流行语反映着社会的热门新闻或重大事件,并用蕴含着自己态度和立场的语言符号将它们概括出来,这些流行语表明了大众的爱憎悲喜,营造出娱乐轻松的互联网氛围,因此我们所常用的网络流行

词都是以偏正结构和动宾结构为主,因为这两个结构适合于描述一种现象,表达某种感情。当然,其他结构的流行词也是存在的,网络语言灵活多变,丰富多彩,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于根元. 网络语言概说[M].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

[2]于根元. 现代汉语研究与应用[M]. 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

[3]陈一民. 语言学层面的网络流行语解读[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第2卷 第6期).

篇10

(1)哄客不是看客,他们用语言或者其他方式刺激了试图自杀者,并加速了轻生者的死亡。(《检察风云》2007年第9期)

(2)道德极端主义,源于网络的“哄客效应”。很多时候的“最美”“最帅”之类的判断并非源于真诚的情感流露,而是为了起哄。(人民网2007年12月10日)

(3)一部电影引发的哄客裂变(《晶报》2010年12月21日B8版)

那么,“哄客”是什么意思?“哄客”的语言内涵和文化意义都有哪些?下面我们对此进行简单分析。

一、“哄客”的来源及含义

“哄客”作为一个热词,并不是最近才有的。早在2005年,上海学者朱大可就提出了“哄客”这一概念,用于描述当时“木子美”“芙蓉姐姐”、陈易“卖身救母”等网络热门事件中娱乐化、消遣化、暴力化以及非理性化的网民。在此之后,“哄客”似乎沉寂了一段时间。这两年随着微博的兴起和网络上“围观”的兴盛,以及网络语境中基于热门事件的“集体造句”的风行,“哄客”再一次走进人们的视野。

按朱大可的分析,哄客分为骂客、笑客和赞客,其中,骂客是哄客的主流。虽然哄客并没有严格的定义,但是在使用过程中,常常用来指生活中尤其是网络上情绪化、娱乐化、非理性化乃至颠覆性地表达个人意见的个体。这些个体因为关注同一事件而表达意见,形成互动,使之获得更大范围的关注,成为一时的话题。因此,哄客既是个体,也是一个群体,是具有鲜明特征的网络事件的参与者。

二、“哄客”的语言学分析

从词语的结构来看,“哄客”是偏正式的名词,由“哄”加“客”组成。

“哄”有看热闹和起哄的意思。“客”属于现代汉语中成词能力很强的语素,

“哄客”中的“客”除和“旅客”“食客”“侠客”“说客”等词语中的“客”意义相似外,还带有外来词“黑客”中“客”的文化特征。“黑客”是英语“HacKer”的音译,也是意译的神来之笔,用来表示非法攻击网站、破坏网络安全的人。“黑客”之后,网络之“客”就不断有新成员出现。因此,“哄客”的出现,也是因为“社会不断地发展,新事物不断地涌现,人们需要认识、指称这些新事物,就要给它命名,以满际的需要”。

从词语的感彩来看,“哄客”具有一定的消极意义。与“看客”一词所体现的麻木、无知相似,“哄客”具有起哄、消遣和无聊的感彩。但在网络世界中,相比较于“网络暴民”一词的强烈情感倾向,“哄客”的色彩意义又显得中性一些。因此,从语用的角度来看,我们似乎可以这样认为:“网络公民”具有褒义和积极的色彩,”网络哄客”具有相对的中性意义,“网络暴民”则具有明显的贬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