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新词范文
时间:2023-04-03 10:31:1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网络新词,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网络英语;特征
语言的动态发展过程满足人们交际需要,也体现了语言与社会、熟悉与交际的密切关系。网络英语正是在网络技术高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下日益丰富、逐渐发展起来的,并体现着媒体的普及和科技的进步。网络英语是网络文化的产物,符合了语言的发展规律。网络新词的语义具有生动贴切、简练明确特点,在网络交流中更能表达人们的思想或观点,也更轻易被人们接受。网络英语新词有以下四个特征:
一.词义通俗易懂,生动贴切
网络交流究竟不同于面对面的交流,交流者交换信息只能凭借文字,不能借助身体语言,这就要求网络英语新词汇必须是通俗易懂的。它的构词法应该是大家所熟悉的,即使阅读者以前没有接触过的词汇,大部分也可以根据熟悉的词汇推测出来。网络英语的通俗性主要反映在其构词方式大量地使用派生和合成,使得上网者只需了解词缀的意思,便可推断出并把握由此派生出来的大量的新词。网络英语中的合成词数量丰富,种类繁多。许多新词都是由普通单词与具有特定含义的单词组合而成的,其新的语义同样通俗易懂,极易理解记忆。网络上人们除了使用一些副语言符号来表示语调和情感外,还常借用一些词汇来描述一些非语言行为,如描述网民的动作、情感和体态等。人们面对的是冰冷的屏幕,用语言来描述网民的动作、情感和体态,有着纯文字无可比拟的作用,可以使网络更具人情味,更为生动和吸引人,更接近实际的交流。
二.简洁易记,输入快捷
很多新奇别致的网络词汇是利用常用的词根及词缀,按构词法规律,进行创造性重组构成的。这类词汇具有言简意明,易于解读,便于记忆的特点。简洁、易于记忆的网络英语使网民们无须记忆冗长繁琐的术语或行话,有效提高键盘输入信息的速度,利于网络信息的传播。网络英语的简约性主要体现在网络上涌现的大量的缩略词汇上,缩略构词法造词简练,使用简便,比较口语化,不太正式,缺乏被社会其他领域广泛接受的使用规则。但由于其通俗易懂、简单明了、易于记忆和传播,因此,这类缩略语在网际交流中被网民一致认可并广泛接受和使用。这些词汇的共同特点是形式简洁、词义单一,没有丰富的联想意义。缩略语的使用不仅可以简化文章,节约印刷空间和阅读时间,而且可以有效地提高输入速度,从而适应计算机科学和网络技术高速发展的要求。因此,为了提高输入速度,网络英语还经常会忽略首字母的大小写。
三.隐喻性
隐喻是人类重要的认知方式和思维方式。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体现了隐喻特征,任何一种以一类事物去体会另一类事物的方式都叫做隐喻,网络语言自然包含其中。网语的主要构词方式正是以一范畴的事物去说明另一范畴的事物,无论是数字范畴的数字网语,还是符号范畴的符号网语以及网民自创的网络语言都体现了其隐喻性,体现了网民熟悉世界的通常的认知形式。网络新词汇常依靠人们熟悉的词汇,借助词汇的比喻意义,激发读者的联想与想象,彰显出新旧事物或观念的相似点或相关性,赋旧词以新义,创造出形象生动、喻意丰富的描写新事物、新观念的词汇。网络英语中包括许多专业的网络技术词汇和计算机词汇。这些词汇在一定程度上属于科技语言,所以,网络英语也就具有了隐喻性的特点。一般来说,隐喻在人类认知方面有两大作用:创造新的意义和提供看待事物的新视角。我们发现,在网络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过程中,人们不断通过隐喻手段来创造新词或新概念。普通的词汇通过语义变化及隐喻修饰,原词义加以引申、扩展,从一个新的角度去看待它,便具有新的含义。
四.新词的语义呈现和更新速度快、数量多
计算机的高速发展,网络的广泛普及,导致了网络新词的大量出现,这其中就包括了丰富的网络英语新词。这种新词呈现和更新速度之快,数量之多是任何一本辞典也难于收录过来的。所以在网络英语新词发展如此迅猛的时代,了解其构成及语义特征,有助于知识的积累,开阔我们的视野。
当今,网络文化影响着人们的学习、生活、工作、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因此,加强对网络英语新词的研究,把握它们的构成及语义特征,对人们熟悉网络,学习英语以及日常生活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乐勇.网络英语缩略语【J】. 中国科技翻译,2002(1)
篇2
雷是指自然现象,雷又是中国百家姓之一,排名第88位。在现代的网络语言中,雷可以说成是惊吓,被吓到了。指看到某些文字,脑子里忽然轰的一声感觉像被雷“雷”过一样。被“雷”到或者看了雷文,简单讲就是踩到地雷的意思,就是你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误糕自己不喜欢的文章,就会感觉不舒服。
“雷到”原是出自江浙一带的词汇,浙江东北部地区,发音lei dao是指听到别人的话很诧异很惊奇抑或难以理解,类似现代词汇“晕倒”、“无语”等意思,由于打字习惯故而出现“雷到”这样的词汇,“雷到”其实当地本意是“瘫倒”、“翻倒”之意,适用的语境也比较广泛。
更有意思的是,根据被雷程度分为:
1 轻伤:脑子里轰一声。
2 中伤:后脑勺一阵发麻,毛孔忽然张开。
3 重伤:莫明的暴躁。
4 脑残:此脑残非彼脑残。
5 金刚不坏之身,不用戴避雷针就可以纵横各个雷文。
“霹雳”
霹雳:指云与地面之间发生的强烈雷电现象。响声很大,能对人畜、植物、建筑物等造成很大的危害。也叫落雷、霹雷。
继“雷”成为网络上最火爆流行语后,现在网络上又出现最新的娱乐流行语――“霹雳”!
据感受过“霹雳”那非一般震撼效果的网友称,“霹雳”比“雷”更有创意,更传神,一定会取代“雷”成为最红流行语。
“霹雳”一词的灵感来自于琼瑶编剧的《情深深雨蒙蒙》,剧中女演员听到自己的好友被抛弃了,非常震惊,脱口而出:“怎么会有这么霹雳的消息嘛!”有网友将此截图发到论坛,称又找到能代替“雷”的词了,跟帖网友表示看到此图就像晴天一声霹雳炸在头上一样,果然被震撼到了。
“同”
同,音jiong。字义:“八”――眉眼,“口”――嘴;原义:光,明亮,网义:郁闷、悲伤、无奈等。
在网络文化中,它的内小“八”字视为眉眼,“口”视为嘴。它的内涵就是:
1 作为头,表达沉重的思想。
2 作为脸,表达浪漫与激情。
3 也常常表示郁闷的表情。
“”
篇3
关键词:现代传媒 造词法 新词 网络
汉语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系统,社会新事物、新现象、新动作需要新名词来指称,召唤新语法来描述,要求旧词汇与时俱进地发展新词义新功能。近年来,汉语新词汇增速惊人,2006年,国家语委从主流报纸、网络中统计的新词仅为100多条,到2009年,就达到了579条。新词迅猛增长的本质是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新词能够迅速普及,为千家万户所知,以网络为代表的现代传媒技术功不可没。 网络促进新词成长、传播
翻看中国语委公布的2008年、2009年年度新词,网络词汇、新闻热点的身影随处可见。白金剩女、食草男、贾君鹏、被死亡、被就业、杯具最早都是在各大论坛如天涯、猫扑中出现,受到网民追捧,风靡一时,然后受到主流媒体关注,频频现身报纸杂志。
网络影响汉语语言系统与网络的兴起息息相关。2010年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了《第26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指出到2010年中国的网民规模已达4.2亿,1/3的中国人在使用互联网,网络已经深入中国人的日常生活。此外,网络具有强大的信息传播功能,网络信息传递几乎不受任何限制,甚至包括时间、空间的限制,千里之外也仅有数秒延迟。这两个特点使得网络流行语可以迅速获得众人认可,进入人们的现实语言生活。
网络为新词的成长提供了独特的土壤。网络没有审批制度,身份隐蔽,从语用学角度而言,语言交流获得了更为宽松的语境,言语的约束条件减少。网络相对于日常交流,口耳相传,则信息的传递速度快,范围广。此外,网络与最新的事物联系紧密。因此,许多词汇只有在网络发达的条件下才能产生,以“杯具”为例,它是“悲剧”一词的谐音,带有戏谑色彩。在口语交流中,这两个词发音完全一致,没有差异,也就没有产生的动力和必要。在报纸刊物中,这种写法是不规范的,没有产生的条件。因此,“杯具”在网络中首先流行既是偶然也是必然。再如“被××”,该词语最初源自“被自杀”,是指一起官员自杀被怀疑为他杀的事件,为了描述这一看似“自杀”更似“被杀”的蹊跷死亡事件,网民创造出“被自杀”的另类表达方式。类似词汇在传统媒体上审核较难通过,且“被自杀”在传统语法视角下无法成立。网络词汇影响日常语言生活已经是不可逆转的历史趋势。
四类新词的风靡
拼音缩写造词:
BH:彪悍,暴汗。 LZ:楼主。 LS:楼上。
JM:姐妹,S表示复数,JMS就是姐妹们。 FB:腐败。
BC:白痴。 HC:花痴。 BS:鄙视。
RP:人品。 SB:傻逼。 TX:童鞋=同学。
WSN:猥琐男。 hll:华丽丽。 HD:厚道。
YY:1.衣服;2.“”。 WT:网特。 JY:精英。
DJ:待见
英文缩写造词:
PP:照片。 PS:Photoshop的PS;post的PS附言、附录。
EXBF:前男友。 EXGF:前女友。 NOD:同意。
OMG:oh my god。 SIGH:叹气。 BTW:by the way。 LOLI:指幼女。
上面的词语都是在论坛中经常使用的词汇,是对论坛常用词汇的缩写,已经抛弃了汉字字形,采取了表音文字。这类词出现的直接动因是网络对速度和效率的要求。网络论坛是一种快餐文化,寻求信息传递的速度,反映到词汇上,人们希望用最简洁的方式表达清楚自己的意思。相比汉字词,字母词汇更加简洁高效,例如“楼主”,如果用拼音输入法,要打“louzhu”6个字母,此外还需在候选项中做选择,如果用字母词,只要输入“LZ”两个字母。这样输入一个词就可以节约5次左右击键,大大节约了输入者的时间。
谐音造词:
甲醇:假纯,就是假装单纯。 虾米:什么。
河蟹:和谐。 葱白:崇拜。
稀饭:喜欢。 败:买。
灰常:非常。 酱紫:这样子。
兰州:楼主。 驴友:旅游。
滴:的,地。 介个:这个。
人参公鸡:人身攻击。 筒子:同志。
谐音造词并非传统造词法,谐音词读音与原词相似,意义相近。这种造词法的发展与网络媒体的传播特殊息相关,现实生活中的人们在交流时,除了文字外,手势、语气、表情都是重要的手段,可以表达许多言外之意和色彩意义。但是网络交流一般还仅限于文字,为弥补不足,谐音词便产生了。大多数谐音词比原词传达了更多的信息,这种信息主要体现在色彩意义上。色彩意义是非理性意义,它是人的主观倾向附加在词的概念意义上面的认识。诸如虾米、葱白、稀饭、酱紫由于语音改变而含有一种“可爱、嗲、亲切”的语义色彩。
隐喻、引申造词:
打酱油:指与自己无关,自己是路过的意思。
粉可爱:很可爱。
郭敬明:相当于剽窃、抄袭,又引申为同意、赞同。
倒:晕倒,表示对某帖某人或某现象很惊异。
菜鸟:泛指新手。
汗:表示惭愧、无可奈何之意。衍生词有暴汗、大汗、汗死、瀑布汗、暴雨梨花汗等。
寒:对某帖某人或某现象感到浑身发冷。 纯洁:做作,装纯洁。 王道:相当于“权威、真理”之意。 腐败:吃饭。
马赛克:相当于省略号,省略不适合呈现给读者的内容。
网络发展衍生出诸多新生事物,必然需要新词或旧词新意来指代,隐喻造词是一种普遍的造词方式,其机制在于以相似性为基础,将始源域的图式结构映射到目标域之上。这样从始源域到目标域的映射,就代表了两个语义范畴,从而使词义发生变化,产生新的词义。“倒”原是动词,人在吃惊、害怕时会吓倒、晕倒,因此,倒的意义逐渐从单一的摔倒变成蕴涵惊讶、无奈之意。再如“马赛克”,原来是电影术语指对图像打上方格不给观众观看,现用来喻指文章中不便给读者阅读的内容。隐喻造词充分利用了已有词汇,靠跨领域映射实现新的认知功能。 结语
语言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系统,网络新词促进了新词的发展,以网络为代表的现代传媒具有以往传媒不具备的传播速度、广度、自由度,在发展新词方面有特殊的优势,成为新词成长的沃土。这些新词最终能否进入汉语系统、进入人们的真实生活,却要看这些词是否有现实使用的需求,是否合乎认知规律。新词从产生、变化到最后逐渐稳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以上提到的新词都还很年轻,大都只有三四年的生命,甚至更短。可以肯定的是,符合汉语规律的词汇将会在历史中沉淀稳定下来,进入人们的日常语言生活,不合规律随意创造的词语将会被淘汰。
参考文献:
1.任学良:《汉语造词法》,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
2.弗里德里希、汉斯尤格:《认知语言学导论》,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3.董为光:《汉语复合词结构分析若干问题》,《语言研究》,2009(7)。
篇4
关键词:网络新词;认知语言学;隐喻;认知规律
中图分类号:G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3)01-0342-01
网络时代是一个新词迭出的时代,网络新词随着社会日新月异发展的同时,不断地在刷新着人们对真实生活的感受与定义,它如同一个平台,既能及时反映新生事物,又能展示人们通过客观世界的体验,对语言的认知加工。
一、网络新词
索绪尔认为,新词是以一定的语音形式与一个全新概念或意义相结合的在语言运用中具有稳定性和复杂性的语言单位。网络新词指“网络用语”,即多在网络上流行的非正式语言。多为谐音、错别字改成,也有象形字词。如你:亲,粉丝:追星族,什么:神马,88:拜拜,GF:女朋友等等。这样的新词虽然在网络上带来幽默诙谐、个性鲜明的特点,但无法替代原有概念和词义。本文所探讨的是能构表达新概念、新事物及新现象的网络流行词语,而不是那些无法产生新的语义的汉字、数字和字母所替代的词。
二、认知与语言
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是现实的反映但不是直接的反映,而是经过了人脑思维认知方式的过滤。家族相似性、理想认知模型等是认知语言学的重要概念。
Taylor(2002:4)指出,最重要的一个观点是:语言形成了人类认知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任何对语言现象的深入分析都是基于人类认知能力的。
“这样就形成了认知语言学一个重要的观点:对现实的感知是认知的基础,认知又是语言的基础,‘现实——认知——语言’三者存在一个依次决定的序列关系。语言是思维的窗口,认知是现实与语言的中介,现实通过认知这个中介对语言发生作用,语言是认知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同时,语言对认知和现实具有一定的反作用。因此,认知语言学则应着力描写语言与其他认知能力之间的相互关系,语言是如何在认知基础上形成的,并解释语言背后的认知机制。”(王寅,2006)
三、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网络新词
(一)理想认知模型下的网络新词
Lakoff认为,认知模型是建立在命题规则,意象-图式规则,隐喻规则和转喻规则基础之上的。所谓理想认知模型就是指特定的文化背景中说话人对某项领域中的经验和知识所作出的抽象的、统一的、理想化的理解(1987:68)。
很多研究者指出,“晒”是由英语share(分享、共享)谐音而产生的。晒是网民在网络上自我释放的一种生活态度,在网络上与人分享、展示自己的资源,包括创意、资本、装备、人、宠物等,例如:晒工资、晒分数、晒宝宝、晒亲情、晒经验、晒婚等。“晒”本来就有置于阳光下的意思,而且“公开”与“置于阳光下”意义相通,虽然表示公开的词有很多,秀,炫、等,走出“秀”之俗、“炫”之耀后,“晒”表达网友积极的生活态度。从认知角度看,理想认知模型可视为由若干认知模型组成的集合,Lakoff(1987)将“原型”视为一种理想认知模型。这类语词在人脑中反映的是一个原型,在这个原型中,只有中心成员最为突出。当原型中的某一个成员由最初的不凸显变得越来越凸显时,它就取代了中心成员的位置,使原认知模型发生变化,并通过语言表现出来。“晒”因为形象直观的特点,符合大众在追求时尚新意的特点,成为范畴中的中心成员,成为一种时尚语言的表达方法。
(二)从隐喻角度看网络新词
Lakoff&Johnson(1980)曾指出,隐喻不仅仅是关乎语言的,它与思维也是息息相关,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2013年国考招录职位表出炉后,引来了无数考生在网上关于“最苦金饭碗”的讨论。这次国考中“最苦金饭碗”这个新词可以用隐喻来分析。从词类角度可以将隐喻大致分为:名词隐喻、动词隐喻、形容词隐喻等等(王寅,2006)。所以,“最苦金饭碗”属于名词隐喻。
束定芳(2000)指出,人们常常从已有的词汇中借用描述同样形状或功能的词汇来临时替代尚未出现表示某一新的概念的词汇,该种替代在其他语言使用者得到默许时,很可能就会成为该词的一个新的义项。因工作被人们视为正常生活糊口的保障,“饭碗”激发人脑而出现的形象往往是具体的,进而成为了职业的隐喻表达。近年来,公务员职位因“清闲、高新、有保障”等诱人条件被视为“金饭碗”,即非常优厚的职位。而这次报考职位列表备注条件层出不穷“常年出差、常赴灾区现场、节日加班”等等,加之几百比一的考录比例,考生大呼“史上最苦金饭碗”。人们对考取公务员职位认知加工的变化,激发了人们对“最苦金饭碗”具有的认知要素的联想。
四、结语
网络新词是语言中最能反映时代潮流的部分,本文通过分别对网络新词“晒”,“最苦金饭碗”的理想认知模型和隐喻分析,解释其流行,发展和丰富的原因。“晒”从边缘成员向中心聚合成为这一范畴中的中心成员;由于人们对公务员职位的情况认知加工的变化,得出了不同的隐喻表达。语言的发展和语言环境是紧密联系并与语言使用者的认知互相作用。语言是语言使用者与语言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本文试探性的分析,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参考文献:
[1]George Lakoff.Women,Fire,and Dangerous Things[M].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7.
[2]George Lakoff&Mark Jonson.Metaphor We Live By[M].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
[3]John I.Saeed.Semantics[M].A John Wiley &Sons,Itd,publication,2009.
[4]Taylor John.Cognitive Grammar[M].OUP,2002.
[5]胡壮麟.认知隐喻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6]束定芳.认知语义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篇5
互联网的大众化使得信息得以飞速传播发展,汉语词汇也在日新月异的变化着。网络语言从发展到渗透大众日常生活中的时间不断缩短,网络新词的出现也得到了人们的认同。因此,外国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交际中,越来越多的接触到形形的网络新词,如果没有很好的学习这些网络新词,就无法很好的在汉语的语境中进行沟通交流。网络新词的运用不仅仅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也和中国当代的很多文化现在有关,如“凡客体”、“淘宝体”在各种媒介上的广泛出现,引起全民模仿的热潮。通过这些现象,可知在对外汉语的教学中网络新词教学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
二、对外汉语教学中网络新词教学的基本现状分析
(一)从听力方面探究网络新词的教学情况
语言的使用必须具备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其中听作为人类最基本的语言能力之一,也是衡量语言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人类在孕育时期就在母亲的肚子里听外界的声音,并且做出天性的反映,从研究数据来看,在人类的一般语言生活中,听力所占的比例超过了50%。在听力训练时,以为受被动的信息输入、瞬间性的语流、非可视性的声音等众多听力特点的制约,听力水平的提高成为了众多外国学生的一大难题。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人类接收信息的途径进一步扩大,语言的变革也悄然发生,网络新词的大量涌现是语言变革的突出表现之一,并且网络新词从出现到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被广大群众所接受,其速度超出了教材的更新速度。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对于外国学生来说,听力对外汉语教学课程设置中,编入网络新词增加了教材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提高了课程的趣味性。在扩充课程设置全面性的同时,也能让外国学生更积极主动的练习听力。如人艰不拆、不明觉厉等具有趣味的网络成语,通过英语直译过来的粉丝(FANS)、单挑(PK),结合了英语的语言和意义,使得外国学生更轻易的接受汉语的教学。
(二)从口语方面探究网络新词的教学情况
网络语言已经越来越多的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网络新词也在人们日常的生活交际中逐步普及,因此在对外汉语的口语教学中,要重视网络新词的教学。对外汉语的口语教学中,网络新词的比例逐渐增多,在课程内容的编写中也设置相关的课程和练习。对于外国学生来说,汉语作为第二甚至第三语言,网络新词在口语的交流中很容易产生误解,造成沟通障碍。例如“表”就是“不要”的缩略,不了解网络新词的外国学生就很难用这类词语进行沟通。网络新词具有生动贴切、形象诙谐等特点,能够激发外国学生对于汉语学习的兴趣,提高汉语学习的积极性。但对于汉语的初学者来说,在日常的交际中很难理解网络新词的意义,因此在口语教学中要注重分段性。
(三)从阅读方面探究网络新词的教学
近50年的对外汉语教学的课程内容编写中,经历了从结构教材到结构与功能相结合的发展阶段。现如今已更多的加入文化的因素,将结构、功能、文化三种相结合,综合编写课程内容。虽然课程内容的编写不断发展,但许多课程内容的更新依然无法跟上汉语的演化,教材的总体水平仍需提高。将网络新词引进课程内容中,可以很好的增加对外汉语教学课程内容的时效性和运用性,提高外国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汉语运用频率。在语言技能的分类中,听和说主要是接受性技能,注重理解,而说和写则是输出性技能,注重表达。阅读则是注重视觉性,其基本不依赖于听觉或者说,因此阅读部分的课程内容编写应当注重视觉性。在外国学生阅读汉字时,汉字的众多特点能够在书面上直观的展现出来,因此阅读也是汉语能够被外国学生最容易接收、理解的一种方式。对外汉语教学的阅读部分课程内同在网络新词的引进时拥有了更多的选择,也能更直接的被外国学生吸收。
(四)从写作方面探究网络新词的教学情况
写作作为语言四项基本职能中最难掌握的一项,是指用书面的方式来表达个人想法的笔头表述,囊括了事物的观察分析能力、语言的表述能力等综合能力,是检验语言水平的综合标准。因此,写作训练在语言的教学中尤为重要。与听、说、读的训练不同,写作的训练主要是提高组织安排语言的能力和提升,以及对于语言的运用能力。写作具有针对性,写作的具体对象为书面语言,与口头语言的随意性不同,具有一定的规范性,应以严谨的书面语言为参照。
三、对外汉语教学中网络新词语教学的问题及措施
随着对外汉语教学中网络新词教学的比重增多,网络新词教学逐步规范化和系统化,但网络新词的教学依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第一是对外汉语教学的网络新词教学课程设置缺乏针对性,第二则是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对网络新词的实际运用教育不够重视。
(一)对外汉语教学的网络新词教学存在的问题
第一,课程设置缺乏针对性。网络新词作为新产生的词汇,更新速度快,渗透率高,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的课程设置中引进网络新词时,往往缺乏针对性,使得教学气氛死板,外国学生的学习汉语的积极性降低,主要集中在以下两大问题:1.网络新词的引进缺乏系统性网络新词在对外汉语教学的教材中虽普遍入选,但往往都是将一些保守单一、较为陈旧、与日常的现实生活脱轨是词汇收纳进教材中,较新产生的网络词语很难出现。2.网络新词的选用缺乏实际性外国学生学习汉语的目的是能熟练的在日常交际中运用汉语,并能够从事中国的各项社会工作,因此网络新词的学习具有必要性和重要性。所以在设置对外汉语的网络教学课程时,要充分考虑词汇在日常的生活交际中的实用性,以运用为主要导向。而现阶段对外汉语教学中网络新词的引进缺乏实际性,之是浮于表面。第二,对外汉语教学中对网络新词的实际运用教育不够重视。在对外汉语教材的网络新词教学中,课程的设置较为落后,主要原因是部分教师对网络新词的态度不够重视。因为网络新词具有不稳定性和随意性,一部分教师持有偏见和滞后观念,所以在教学中避重就轻,不够重视网络新词的教学。网络新词在人们的实际交流中所占比例与日俱增,对外汉语教师必须脚踏实地,不能讲教学局限于简单的汉语规范语言,而是要不断更新词汇系统,及时教授网络新词。
(二)对外汉语中网络新词教学问题的解决策略
篇6
想法。
关键词:网络;语言;网络新词;使用;影响
当今社会,网络的频繁使用给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动力。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通过互联网得到了巨大的信息量,交流也变得十分方便快捷。无论是公务往来,还是日常普通对话,网络都是一个极其便捷的平台。由于网络的快速发展,一种新的语
言――网络语言应运而生。
网络语言中既有网络行业专业用语,也有人们在日常互联网交流中的聊天用语。本文就关于人们在网上日常交流聊天所使用的新词进行讨论,并提出作者关于网络词语使用的一点看法。
一、网络新词的分类
作为近几年普遍青年人之间的交流平台,集聚了各个学校或者群体的网民。青年人在交流聊天时也会使用诸多流行的网络新词。本文就收集了作者及好友校内主页中网友使用的网络新词以及社区义工论坛的帖子“热门网络用语大全”中发表的新词,并进行了分类举例。
1.形象与意义方面
近几年出现的网络新词很多都是用字或者词语来形象地表达说话人的意思。这类字词是以象形或者会意方法在已有字的基础上创造出的新字。此类网络新词的最典型代表就是“濉薄!濉保汉语拼音读jiong,声调三声,同“窘”字,由“住毖莼而来,“住敝赶蟠翱谕明,本义光明。“濉痹谝话阆执汉语小词典中查不到,可以认为是新创词,已经没有光明的原义了。在网络文化中,“濉弊质且阅凇鞍恕弊治眉眼,“八”字下方的“口”为人的嘴,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一张人的脸。其意义一般是作为脸来表达郁闷的表情,或者是浪漫与激情。在网络中,“濉弊只贡恢谱鞒筛魇蕉画以更生动地表现郁闷及激动的表情。类似与“濉钡模还有“”,汉语拼音读mei。此字由两个呆组成,在网络语言中就被用来形容人很呆,或者很傻很天真的样子。
在网络语言中,许多原有词语在新的环境中被赋予新的意义来表达人们的心情与想法。此类中以动词与形容词最典型。动词在网络语言中与象形字一样具有生动形象的作用。例如,在网民回复帖子或者网络日志里,常用“顶”这个词来表示自己赞成、欣赏和支持帖子和日志中的内容。而支持的人越多,帖子排名也会上升得越高。因此,“顶”就贴切地表达出了回帖人的褒奖与支持之意。与之相对的则是“踩”。“踩”在网络语言中表达了自己不看好,不支持的想法,同时也有形象的要将帖子排名“踩”下去的意味。动词本身就传达出动态,活动的意味。一般文章中对情节的描述也可通过动词的巧妙使用以达到意想不到的生动效果,而在网络环境中也是如此。动态的网络用语还有“路过”,表示随意浏览,不想认真回帖;“盖楼”,表示不同人回复同一帖(帖子常被称为楼,每人的回复都被视为一个楼层);“闪”,表示离开当时的网络环境等等。一些形容词也被赋予了新的意义。例如,当帖子内容很好或者很出乎意料时,网民常用“强”来表达,甚至将“强”拆开,以“弓虽”来表达比“强”更强烈的语气。又如,特别喜欢帖子内容时,一般使用“大爱”来表达喜爱之意。类似表达还有“惊”,表示吃惊之意;“汗”,表示表示惭愧、无可奈何之意;“寒”,表示对帖子内容感到发冷等等。
名词在网络语言中也会被赋予新的意义。例如,第一个回帖的人称为“沙发”;相应的第二个为“椅子”;第三个为“板凳”。又如,上文提到帖子一般被称为“楼”,因而发帖的人就被称为“楼主”,回帖的人相应会有“楼上”“楼下”之分了。
2.语音方面
在宽松的网络环境下,几乎任何词语都可以被重新定义,各种方言甚至外语词汇被频繁地使用,在网络中体现出新、奇的特点。
作者在平时浏览网页及收集材料的过程中发现,汉语地区方言在网络词语中的使用非常普遍,尤其是台湾闽南方言由于其在年轻群体中的流行性被频繁地使用。例如,“这样子”常被写作“酱紫”;“我”常写作“偶”;“没有”被写作“木有”;“不要”常写作“表”;“这个”写为“介个”;“可爱”用“口耐”来代替;“很”用“粉”来代替。
外语,尤其是英语也被以不规范的方式使用在网络交流中。在语音方面既有用将单词谐音表示为汉字的情况,如“buy”表示为“败”;“lesbian”表示为“蕾丝”;也有常见的将个别单词缩写为读音相同的字母或者数字的情况,如“see you later”表示为“CUL8R”;“Are you OK”表示为“RUOK”。
3.构词方面
这里的构词显然不同于外语的构词法,而是在网络环境下新词的构成方式。正是由于十分宽松的环境,人们可以随意用不同方式表现自己想说的话。
数字组合成新词在网络上非常普遍。它们大多是按数字与汉字谐音的对应关系来造词的。较常见的如“9494――就是就是”;“584――我发誓”;“886――拜拜了”。还有的是从其他角度着眼,如“286”表示脑筋太慢太笨,因为286是早期的运算速度十分慢的计算机,可以形象地形容脑子慢的状态。“121”表示“一对一,想要跟你单独谈谈”(黄涛,2004)。
另一种构成新词的方式是英文或者汉语拼音的缩写形式。人们常用“BTW”表示“by the way”;“OMG”表示“Oh my God”。汉语拼音的首字母缩写形式也很多,例如“BT”为“变态”,“RT”为“如题”,“CJ”为“纯洁”,“ZT”为“转帖”等等。
除此之外,还有从另一种语言借来一部分语法特点,如向英语借语法形式与汉语词语相结合产生一种混合的表达方式。最常用的即在汉语动词后加上“-ing”,来表示正在进行的动作,如“吃饭ing”“郁闷ing”。有时还会加上省略符号以体现状态持续时间的长短,如“郁闷ing……”可表示郁闷了较长时间,或者郁闷的程度较重。
二、网络新词的使用对汉语词汇使用的影响
多种多样的网络新词的出现不仅丰富了网络语言,给人们提供了更多有趣生动的表达方式,更会给汉语日常用语的丰富提供了可能性与可行性。许多以前只能在网络上见到的词语如今也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例如,上文提到的“强(qiang,声调二声)”,现在也会被人们用来表示吃惊或感叹的意思;在听到不可思议的事情,“倒(dao,声调三声)”也被青年人频繁地使用。作者认为随着此类词语的广泛使用,一些只能出现在网络中的词语会成为常用词,并很可能收编进汉语词典作为规范词而得到推广、学习和应用。
然而,网络词语有极其不规范的特性。从以上的分类可以看出,网络词语的创造可以有各种不同的来源,甚至混合不同语种。事实上,大多是网络词语并没有达到规范词语的正式程度,在十分不正式的谈话中可以使用,但是在写作,或者正式程度稍高的谈话中都是禁止使用的。网络的普及,尤其在青少年群体中的流行使得网络词语使用者多为正在学习成长的青少年。他们对此类语言的关注及使用程度都远远高于其他年龄阶段的群体。因此,错别字、非正式词,甚至方言词都可能出现在他们的正式文体中。宽松的网络环境给了人们一个自由使用语言的空间,同时也给了人们一个使用错词的空间。无论是日常语言交际,还是正式场合的语言使用,人们都需要谨慎使用在网络中自由使用的词语,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困扰。而对于学生来说,更要懂得区分开规范语言与网络语言。
参考文献:
[1]戴庆厦.社会语言学概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篇7
一、网络新新词语的使用和特点
我通过“百度搜索引擎”筛选出2个最受欢迎也最具代表性的字,即“囧”、“槑”,按照它们的使用频率高低依次加以分析。
(一)网语新词代表字分析。
1、囧。
造字方法:象形字。
音:jiǒng 古同“冏”,《唐韵》《集韵》《韵会》并俱永切,音憬。
部首:口。
原义:⑴光明。如:冏冏(光明的样子);冏彻(明亮而通彻)。
⑵鸟飞的样子。如:冏然(鸟飞的样子)。
网义:悔恨、无奈、无力回天、被打败了;拜服、钦佩。
“囧”字乍一看到它我们首先会想到什么?我们第一感觉好像是看到一张脸,方框内一对“八”字形的眉毛,眉毛下面有一个张开的嘴,像是一副哭丧的面孔,让人一看就想到了悲伤和无可奈何。
网民们尝试着单独使用它,于是就给它赋予了“悔恨、无奈”等意思,例如:“上学期英语59,差一分及格,囧!”、“今天股票又跌了,真囧……”这两句话都是网民在BBS中使用的回复,话里的“囧”都表示“悔恨、无奈、无力回天、被打败了”等意思。这是“囧”开始单独使用后被赋予的第一个义项,直接根据“囧”字的字形恶搞得来。
之后,随着“囧”字使用的范围越来越广泛,一个义项已无法满际的需求,于是它又被网民们赋予了“拜服、钦佩”的义项,例如:“囧!世界上最牛的组图!”、“囧!史上最搞笑的魔法图片!”这两句话摘自网民在BBS上发的帖子标题,结合帖子内容,看帖人很容易就会明白此处表达的是发帖人对所发图片的拜服、钦佩之情。目前,“囧”字主要包含这两个义项,网民在进行网络交际的时候根据语境的不同从而判断“囧”所代表的意思。
2、槑。
音:méi 《唐韵》莫杯切。《集韵》《正韵》模杯切。《韵会》谋杯切。並音枚。
部首:木。
原义:同“梅”,梅的异体字。
网义:形容人很呆,很傻,很天真。 络语言的人们提供一些借鉴。 转贴于
“槑”是继“囧”之后第二个深受广大网民追捧的网络新新词语,“囧”的流行给了广大网民很大的启示,许多善于恶搞的网民开始把视角转向古汉字和生僻字,“槑”就是在这股潮流中闪亮登场的,网民们之所以把它从古书中重新翻出来,看重的还是它有趣的字形。
之后,随着“槑”的不断流行,为了扩大“槑”的使用范围,网民们便赋予“槑”“很天真,傻到家了”的意思,形容比呆还呆。比如:“你真的很槑,事情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其实,世上本没有槑,呆的人多了,也便成了槑。”等等都是这个意思。
二、网络新新词语高频使用原因及利弊分析
(一)网络新新词语高频使用的原因。
1、网络词语的发展阶段。
网络语言是不断深化发展的,形成与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网民们最初在网络上交际,为了节省时间,因此各种缩略语应运而生;谐音也差不多在同时出现,由于五笔输入法的使用并不普及,网民们运用智能ABC或者微软输入法的时候常常不能很快输入自己想要输入的字,为了追求速度从而产生了大量谐音词。这算得上是网络语言发展的第一个阶段;网语发展的下一个阶段就是出现了大量的表情符号,体现了网民们在追求速度的同时更加注重发挥个性;网语发展的第三个阶段是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以及网民群体的不断扩大,很多新事物层出不穷,人们越来越追求新奇好玩,在此基础上网语的类型不断丰富,于是“杜撰新词语”、“旧词新义”、“语法变异”三种类型便应运而生。
2、使用者社会心理分析。
这些网络新新词语的流行,从文化的高度而言体现了网络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是一种另类创新。
说到网络文化,主要是指网络中以文字、声音、图像、视频等形态表现出来的精神文化成果。汉字本身已形成了一种文化系统。汉字中蕴藏着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历史渊源、风俗习惯等诸多文化因子。以“囧”为例,它的流行使人们认识到了还有这样一个汉字,从而引起了人们不断探索古汉字的热情,这样一系列的古汉字和生僻字就被挖掘了出来,每当发现一个有趣的汉字,网民们都像发现新大陆一样兴奋,同时他们更感觉自豪,惊叹先人们的伟大成就,从而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所以说,网民们通过套取古字字形,创出新的用法,一方面,表达生动形象而不乏趣味;另一个方面,也使网民们拥有自己独特的语言标志,形成自己的圈子,满足当代青少年网民追求非主流的心态。这正符合网民心理主导下的网络语言的特征。
(二)网络新新词语流行的利与弊。
随着这些网络新新词语的日渐流行,也有很多网友表达了自己的担忧:
一方面,有人认为,汉字承载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如此恶搞是对汉字的亵渎。就以“囧”而言,古人依窗户的形象造出“囧”字并赋予其光明的意思,其中蕴含了丰富的文化,而网友却完全无视古人的成果根据现代人的思想来解读,赋予其无奈、悔恨等义项,这是一种悲哀。
篇8
关键词:网络词汇 经济原则 简约原则 理据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兴起,网络语言的研究成为人们探索的一个新领域。作为信息时代的言说方式,网络语言中的新词汇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语言经济学中的“经济原则”这个术语最早是法国语言学家马丁内(Andre Martinet)在其《普通语言学纲要》中提出来的。此理论的核心思想是:交际中的语言单位(指符号、音素),由于人在各方面所表达出来的惰性,要求在语言活动中尽可能减少力量的消耗,使用比较少的、省力的、已经熟悉的、或是比较习惯的、或者具有较大普遍性的语言单位。这两方面的因素互相冲突的结果,使语言处在经常发展的状态之中,并且总能在成功地完成交际功能的前提下,达到相对平衡和稳定。人们在语言交流过程中,为了满足言谈互动时的经济原则条件,语言表达会逐渐导向简约化,最为明确的证据就是语言形式的固定化与说法的俗成化。
语言简约原则是英国语言学家莱文森(Levinson)在1987年提出的,是社交经济理论当中的概念之一。简约原则的观点是:人们在言谈对话当中,为了达到语言传达的经济效益,就必须使用最接近的说法,也就是差异性最小的说法来传达最大的信息量。为了掌握发言权,只有用最短、最有力的说法来表达,才能够在最短的时间里,完成传达信息的任务,进而掌握发言权。为了社交礼貌或社交互动,言谈的隐含性随着双方关系而调整,也就是说言谈言语形式的长度与社会关系的亲疏远近成正比,关系越近言谈形式越简约。
一、网络新词汇遵循“经济原则”和“简约原则”的特点
由于网络语言根植于传统语言的母体,因此传统语言的语用理据也适用于网络交际。此外,由于网上交际的特殊性,网络语言遵循经济原则和简约原则还表现出自身的一些特点。
(一)信息减缩
网络信息社会高效快速的特点要求网络语言必须遵循“经济原则”和“简约原则”,最大程度地对已知信息进行缩简。在高速运转的信息社会里,时间就是一切,交流变得简约化。在这种情况下,语言用来传递信息、阐明事理的功能成为语言的第一功能。网络交流中,人们注重的是信息传递的效率,突出有效信息。略去不必要的多余信息,是这类交际的特点。为了提高信息传递的速度和效率,必然要求语言符号形式上的简化。例如,在输入中用英文字母代替汉字,缩略语代替单词,出现大量字母词等(例如,现在大多数网友在网上聊天时用“AUV”来代替“哎呦喂”,用“LZ”来代替“楼主”)。总之,速度是第一要务,只要不妨碍沟通就尽可能地简化在键盘上的操作,这就是为什么连数字和标点符号都被赋予特定内涵的原因。
(二)语体的混合和特殊符号的产生
网络语言是用手敲出来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它是书面语言。但同时,网民们在线交流时是脑子里想到什么就马上打什么,加上追求输入速度,表达时基本上是一种没有经过很好整理的口语。这种情况也形成了网络语言的最大特征,即介于口语和书面语的特殊语言状态。因此,网络语言带有很大程度的随意性。另一方面,由于网上交际大多既听不见声音也看不到表情,网民们就特别需要利用键盘符号的象形性来表达交际人在言谈时的神态表情,于是便出现了情感符号这种新兴的交际符号系统。情感符号的流通符合语言的经济原则——构成越简单、越接近原始图像的情感符号,采用的比率就越高。现在网上流行的情感符号,大都具有这种特点。例如:用“囧”来代替“窘”,用“O(∩_∩)O”来表示“开心”等。
(三)大量谐声字词的产生
尽管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使得在线语音聊天成为可能,但是就目前来讲,网上交流大多数还是采用打字这种方式。对很多网民而言,打字毕竟没有说话那么直观。因此,从经济角度出发,也为了使网络交际更富有人情味和形象性,网民们就创造出许多局外人不好理解的新词。另一方面,“网虫”们多有网瘾,一旦登录因特网,马上精神亢奋、思想活跃,而不熟练的打字技能直接影响着思想感情的表达和交流。因此,在线交流中他们就有意无意地“创造”了大量的谐音、缩略型的网络词语,起到了简洁、形象、幽默的效果。例如:
1.网络热门流行语“神马都是浮云”中的“神马”并非一匹神奇的马,而是它的谐音“什么”的意思;“浮云”的意思即虚无缥缈,转瞬即逝。“神马都是浮云”的意思是“什么都不值得一提”,有抱怨感叹之意。
2.大虾:“大侠”的通称,指网龄比较长的资深网虫,或者某一方面(如电脑技术、或者文章水平)特别高超的人,一般声誉较好才会得到如此称呼。
3.“XX控”中的“控”是英文“complex”的音译,即情结,表示极度喜欢的意思。如“微博控”指的就是特别喜欢玩微博的人。随着微博的流行,越来越多的人见面就聊起微博。但由于迷恋微博,网友中出现一大批“微博控”,他们没日没夜地上微博,一上就是十多个小时,甚至放弃睡眠时间。
4.“你out了”里的“out”指的就是“out of time”的意思,指“过时、落伍、外行”的意思。
(四)借代的广泛使用
传统修辞语言学只是指出借代这种现象,没有追究使用借代的原因。其实,原因之一就在于经济机制在起作用。在产生的新词语中,以借代的方式出现的很多,并且这是一种新词语出现的最常见的方式之一。这种方式产生的新词语在社会中最为普遍,速度也最快。每当社会中出现一种类似的现象,人们总能找到形容其共有特征的新词语。而这些词汇在网络中也会得到最直接、最广泛、最快捷的传播,从而被公众所熟知且使用。例如:
篇9
关键词:网络新词语;词内理据;词外理据;理据性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3795(2013)03-0016-0004
在网络空间里,一个新词可以在几秒内传遍世界的各个角落。因此,利用互联网进行新词语的传播因其快捷、高效而为人们所热衷。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网络的普及,人们开始大量地使用网络及网络用语。作为国际公认的通用语,受传播媒体的影响,英语在网络上的使用发生了重大变化,其中新词语大量产生。作为语言中最活跃的部分,词汇对社会和科技的不断变化做出了最直接、最迅速的反应,而网络英语词汇也正是反映了网络时代的特征,体现了这一时代人们交流的特点,丰富和充实了英语的词汇。因此,针对网络英语新词语的理据性的研究无疑将帮助我们了解和掌握英语词汇发展的规律和趋势。
1 英语新词语的界定
语言符号是音义的结合,那么这种结合是怎样形成的?自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问世以来,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原则被认为是语言学界的第一原则。索绪尔认为“事实上,一个社会所接受的任何表达手段,原则上都是集体习惯,或者同样可以说,以约定俗成为基础的”(索绪尔,2001:102)。另一方面,十九世纪初,普通语言学的奠基人洪堡特指出“语言结构的规律相似,语言通过其结构激发人的最高级、最合乎人性的力量投入活动,从而帮助了人深入认识自然界的形式特征”(洪堡特,1997:72)。显然,洪堡特坚持语言的理据性原则。根据Webster's New World Dictionary,Macmillan English Dictionary等词典的解释,英语新词语包括两层意思,一是指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出现的新词语,二是指旧词在语言发展过程中衍生出的新义和新用法。
鉴于此,本文所探讨的英语网络新词(cyber-neolo—gism)是指在网络语言中出现的英语新词,既包括新出现的词语,也包括被赋予新义的旧词。根据《牛津英语词典(第二版)》的主编John Simpson和Edmund Wein—er的估算,每年进入英语的新词语达2000条左右(汪榕培,2000:7-11)。而英语网络新词由于其快捷性和时代性,尚未进入到核心词汇部分,因此大多数尚未收录到词典中。
2 英语新词语的理据类型及分析
所谓理据,即道理之所在,是“用作命名根据的事物的特征在词里的表现”(张永言,1982:27)。而有关单纯词和合成词的理据性问题,还存在着不同的观点。按照索绪尔的观点,合成符号具有可论证的一面,但是构成它的每个子符号——单纯符号却是不可论证的(索绪尔,2001:102)。然而有学者认为,理据是语言符号发生、发展的动力,因此,无论是合成符号还是单纯符号都是可以论证的,因而是有理据性的。按照王艾录(2003:1-8)的观点,合成符号具备内部形式,其音义的结合具有可分析性,因而是有理据的。单纯符号虽然没有语素“组合”的内部形式特征,但却有其自身的音义结合的语源学特征,而且这种音义之间非自然的人文的联系是可以论证的,因此也是有理据的。
根据英语新词语的构成方式、产生因素等,本文按照陆云(2002:3841)的分类方式将英语新词语的理据分为词内理据和词外理据,并结合单纯词和合成词的理据性进行探讨。
2.1词内理据
词内理据指语文理据,根据Ulmann(1962)的划分,词的理据分为以下三种:拟声理据、形态理据、语义理据。由于新词语中拟声词很少,因此以下仅就形态理据和语义理据对新词语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
2.1.1形态理据
一个词的词义可以通过对词的形态分析而获得,这种理据称之为形态理据。词的形态分析一般从词的内部形式人手,而内部形式指语词的语法结构和语义结构的总和,只有具备了语法结构和语义结构的语言符号才有内部形式,合成符号具有内部形式。
英语新词语的产生途径主要包括传统构词法构成新词语、旧词衍生新义、吸收外来语、创造新词语等等,其中在传统构词法构成的新词语中,复合法、缩略法、派生法的构词频率较高(汪榕培,2000:7-11),而这些构词法所构成的新词语都属于合成符号,因此都可以进行理据性分析。
(1)复合法
新词语中复合词所占的比例最大,其产生的理据条件来自于对原有事物的创新和原有简单概念的抽象提炼。例如:generation gap(代沟),summit meeting(峰会),laid-off worker(下岗工人),network(网络),test-tube baby(试管婴儿),silicon valley(硅谷)等等。
现代英语重视表达的简单化和表现方式的自由化,在一定条件下不受句法限制,当人们找不到准确的词来表达时,便把词组中的单词或句子中的几个单词用连字符连接起来,构成新的复合词,其意义也很明显。例如:a now-dry fiver(一条现已干涸的河流),a stand-up collar(立领),There was an-I-told-you-so air onhis face.(他露出“我早就告诉过你”的表情)。
(2)缩略法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节奏加快,缩略法构成的新词越来越多,究其原因主要是缩略法构成的新词简练易记,并且传播速度快。例如:expo(exposition)世博会,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ion)国民生产总值,PK(player killing)对决、比赛,CEO(chief executive of-ricer)首席执行官等等。这些缩略词在原有的全称时具有理据性,但缩略后不易发现其理据性,不过由于英语缩略词在汉语中的使用逐渐增加,很多老百姓也知道什么是GDP,什么是GPS。
(3)派生法
英语属于表音文字中的音素文字,其组合形式为字母-音素,具有形态发生能力,广泛带有形态功能标志和词性标志,语法结构显性化,除词类转化词形无变化外,其他构词法构词都有词形变化,其中以派生法为最(郭佳、陈丽,2009:107—111)。由派生法构成的新词语由于具有明显的内部形式,其意义与形式的关系也是可分析的,具有理据性。
在构成新词语的词缀中有些是全新的词缀,有些是旧词缀被赋予新义。例如:生物技术的发展催生了新词缀Franken-(转基因的):Frankenfmit(转基因水果),Frankenfood(转基因食品);社会经济的变化使得新词缀出现,例如Eur(o)-(欧洲的、和欧洲有关的):Eurosocialism(欧洲社会主义),Europhoria(对欧洲统一的兴奋症),Eurosis(欧洲危机);随着网络的发展,旧词缀tele-被赋予了新义,表示“远距离的、电信的”,构成的新词有:teleconferencing(远程会议),teleprocess(远程处理),teleordering(电子订货)。
2.1.2语义理据
词语的语义理据可以通过词语的基本语义的引申和比喻进行,是一种心理联想。新词语产生的途径之一是旧词被赋予新义,而这一过程可以用语义理据进行分析。语义理据所涉及的词无论是单纯词还是合成词,都是可以论证的,即是有理据的。
例如hawk和dove这两个词的原意是“鹰”和“鸽”,在新的时代里,前者常被新闻记者用来指代政府内阁或议会中主张用武力解决国际争端的“强硬派”,也可称为“鹰派”,后者常指代主张用和平手段解决争端的“温和派”,也称“鸽派”,这两个词的新义显然与“鹰”和“鸽”的本性相关。
又比如在计算机术语里,mouse(老鼠)变成了“鼠标”;Mr.Clean由清洁剂的商标名变成了“廉洁的人”,尤指“政府官员”;red eye(红眼)被赋予了“晚上飞行”的新义;plastic(塑料)具有了“信用卡”的新义;依照white collar(白领)产生了golden collar(金领)和blue collar(蓝领)。
可以看到这些旧词获得新义的理据是通过隐喻、借代、提喻、类比等方法,使人们对这些旧词的意义产生心理联想,进而引申旧词的比喻义,赋予其新义。
2.2词外理据
按照索绪尔的观点,语言是符号系统,符号由能指和所指构成,二者的关系是任意的(索绪尔,2001)。同时,他也论述了任意性与约定俗成的关系,他认为两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任意性是语言符号的本质特征,但这并不意味着某个人可以随意选择能指,能指和所指关系一旦确立,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保持稳定,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约定俗成。
另一方面,在承认语言的任意l生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承认语言符号都有或曾有理据,因为它们的发展变化都有其动因。理据反映心理联想、文化差异、人们对事物的认识,由于人们的思维方式、认知特点、审美习惯、命名取向等不同,理据也就不同。语言既是传达信息的工具,同时也是传承文化的载体,词语作为指称事物的符号,是语言当中最能反映文化特征的部分,词语的理据是民族文化的结晶。
词外理据指文化理据,即词语产生的文化背景。词语的构成、事物名称的取得与客观现实有着密切的关系,人们根据词所代表的客观事物的各种特征以及人们对它们的认识评价来命名构词,总是希望能在名称里面寄寓与事物相关的信息。作为语言生命的基因,理据记录着词语产生、变异和发展的脉络,蕴含着丰富、复杂的文化信息,包括历史、地理、社会、政治、经济、宗教、风俗、民情等等,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和鲜明的文化个性,折射不同的社会文化心态。由于单纯词和合成词都具有理据性,所以词外理据的分析同样适用于单纯词和合成词。
2.2.1理据与求新
新概念、新事物的产生催生了人们在语言的运用上求新的心态。近年来,一些英文新词在西方媒介逐渐流行,如infortainment,glocalization,blog等等。这些新词语的流行反映出全新的概念,而这些概念的普及也表现出全球传媒界的新变化、新趋向。infortain—ment是information(信息)+entertainment(娱乐),即“新闻娱乐化”,指新闻功能的异化;glocalization是glo—balization(全球化)+localization(本土化),可译为“全球化下的本土化”,表示媒体的趋同,指把全球化媒体产品推销至本地亦或将本土化包装的节目移植;blog是web(网络)+log(日志)译为“博客”,是网络新闻真正走向独立的标志,与媒体的个人化相关。
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商品经济社会,为了占领市场份额,在表达商品名称时,厂商尤其注意标新立异,独树一帜。如:Kiss Me(一种口红的商标名),Mag-ic Marker(一种签字笔的商标名)。又比如后缀-ex因为与“excellent”形成联想,在英语商标名称中备受青睐,纸巾Kleenex是由clean+excellent构成,门窗玻璃清洁剂Windex由window+excellent构成。再如Sunkist是一种在美国畅销的橙汁的商标名,是Sunk—issed的变体形式,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橙汁的活力。随着这些新颖独特的商品名称新词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用语,不难发现现代社会人们趋新求异的心理。
2.2.2理据与求简
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快捷、高效成为人们追求的首要生活、工作方式,这一现实的表现在语言中便是用词的简洁。据统计,在陆谷孙等编纂的《英汉大词典补编》中所包含的各种缩略词约为400多个,占11%以上(陆谷孙,1999)。英语新词语简洁化趋势体现了西方现代社会人们求简的心理。例如:随着时代的变化,人们的生育观念发生了变化,由原来的DEWK(dual employed,with kids)“多客”家庭(双职工、多子女的家庭)变为现在的DINK“丁客”家庭(双职工、无子女家庭)。此外,网络交际的快捷性充分体现在词语的简洁化上,为传统词语注入了新的活力,例如BRB,TIA,BTW。
2.2.3理据与求雅
在英语中当人们想要表达不雅的或禁忌的事物时,往往采用委婉语的形式,这体现了英语本族语人群避讳求雅的社会现象和文化心理。几乎所有卑微的职业都获得了一个悦耳中听的美称:如hair stylist表示“理发师”,sanitation engineer表示“清洁工”,meattechnologist表示“屠夫”,chimney consultant表示“烟囱工”,mortician表示“殡葬工”。
在政治、军事、外交方面,人们把令人反感的话题进行美化:例如人们把bombing raids(轰炸)说成air action(空中行动),把invasion(入侵)和raid(袭击)说成military action(军事行动)或involvement(介入)等等。
此外,为了表现对人权的尊重,在指称“残疾人”时,人们改用differently abled,otherly abled或physical-ly different,而不再用handicapped或disabled,矮个子被称作vertically disadvantaged,胖人被称为gravitation-ally challenged。从这些词语中不难发现人们乐于在语言使用中追求高雅的心态。
综上所述,无论求新、求简、求雅,这一系列的社会文化认知角度和价值观念为新词语的产生提供了动力,体现了理据的文化因素,无论新词语的构成过程或构成结果如何,文化理据是不可忽略的部分,缺少这一部分的“因”,也就不能形成完整的“果”。
3 对网络英语新词语理据性的变化轨迹的分析
语言的本质究竟是任意性还是理据性?学者们对这一问题已进行了较多的探讨,最终大多的研究倾向于两者的协同共存,认为任意性与理据性并非对立的范畴,理据性与任意性是“和而不同、同出异名”的辩证统一关系(王艾录,2003:1-8;韩琨、安福勇,2007:89-92;赵宏宇、胡全生,2009:64-67)。语言符号在最初时可能任意性更多、理据性偏少,带有原始的非理性特征。然而,随着人类的进化,对待事物的认知能力逐步提高,创造语言符号的思维能力日渐增强,理据性所占的比重增大。在人类抽象思维高度发达的今天,新的符号总是在旧的符号的基础上创造的,因此,总体来说,语言的理据性是逐步加大的。
篇10
分类系统对词汇的控制主要包括:同义控制、词义控制和词间关系控制三个方面[1],本文主要围绕这三个方面进行讨论研究。
1 传统分类法词汇控制
传统分类法的构成原理中,词汇控制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1.1 同义控制
即对字面形式不同、涵义相同的词进行控制,使一个概念只用一个语词表达,目的是克服自然语言中的一义多词现象。
分类法对词汇的同义控制主要体现在类名的选择上。类名即类目的名称,规定着类目的含义和内容范围。当遇到一义多词情况时,传统分类法的选词原则一般是:采用能准确反映其含义且比较通行的科学名词,而不选择其俗称、旧称、不能准确表达全称原义的简称、不通行的译名或近义词等[2]。如有必要,也可将这些落选的同义词、近义词用括号加注于类名后,或设置交替类目、用代参照。
1.2 词义控制
即对同形异义词和语义含糊的词进行控制,使得词义明确,一个词语只表示一个概念,克服自然语言中的一词多义现象。
传统分类法主要通过类目注释来对词义进行控制。类目注释有多种类型,包括内容注释、关系注释、编列方法注释、分类方法注释、沿革注释等。一般在类目内容注释中作词义控制,对类目的涵义加以说明,或对类目的内容范围加以区分,指示某类包含与不包含的内容。如中图法第四版类目“TB47工业设计”的注释:“工业设计是工程技术与美学艺术相结合的新学科”。
1.3 词间关系控制
指揭示词汇之间的各种联系使其成为一个语义相关的系统,目的是用以满足扩检、缩检、改变检索方向等的需要。词汇之间的联系,主要包括等同、等级、相关三种基本类型。
由于传统分类法以分类标记作为概念标识,将系统展开的类目体系作为主要检索途径,因此,词间关系控制成为其词汇控制的中心。分类系统主要采用系统方式展开,通过层层划分,构成其具有隶属、并列关系的秩序井然的概念等级体系。将主题之间从属、并列、相关等联系加以系统展示,同时将类目之间的参照作为揭示类目之间横向联系的一种补充手段。类目参照一般用于内容联系具有揭示价值、但在分类体系中被分散了的类目之间,通常采用互逆的方式在相关门类下注明。
2 网络分类系统词汇控制现状
以下从同义控制、词义控制及词间关系控制三个方面来对网络分类系统词汇控制的现状与传统分类法进行对比分析。
2.1 同义控制
在类目名称上,传统分类法的类名力求科学、准确、规范,而网络分类法在类名选择上更注意面向各类网络用户,力求通俗易懂、时新,类名也更为简练。因此,导致类名不规范的现象在各网络分类系统尤其是在其三级及以下类目中普遍存在,成为词汇控制中一个突出的问题[3]。如雅虎中国的一个三级类目名“亲子”,搜狐的一个三级类目名“拓展”。
至于落选的同义词,一般不建立用代参照或设置交替类目,但可作为入口词。如在提供类目索引的雅虎中国中,在检索框中输入“脚踏车”,检索结果会将你指引向“自行车”[4]。
2.2 词义控制
网络分类系统中,也普遍存在类名用语模糊导致难以判断其外延的现象。传统分类法中的词义控制手段如含义注释和范围注释也很少采用,一般只在一级大类下有选择地列举重点或热点下位类来帮助明确其类名含义。如Yahoo!中,在一级大类“Business & Economy”下列出部分一级类“B2B,Finance,Shopping,Jobs”[5];在Open Directory中,一级大类“Business”下列出部分二级类“Jobs,Real Estate,Investinn”[6]。
2.3 词间关系控制
与传统分类法一样,等级式类目体系也是网络分类法进行词间关系控制的主要手段。传统分类法基本上是采用线性形式揭示类目之间联系的,这是文献组织的需要和传统检索环境的特点所决定的。计算机的使用,特别是超文本技术的使用改变了这一状况。超文本技术的特点是,可以通过节点之间的链接,以非线性的方式充分揭示和表达信息之间的联系。这一特点极大地改进了网络分类法中类目之间各种关系的揭示,尤其是多维关系的揭示。这是超文本技术的强项,也是传统分类法中的一个薄弱环节。目前,网络分类体系中对多维关系的揭示比较充分,一般均通过链接的方式,在相应类下重复反映。但如在处理过程中缺乏一致性及对应用范围的适度控制,也会造成类目关系的混乱。此外,单一的重复反映并不能简单代替相关关系的揭示[7]。
在从属、并列关系的揭示上,网络分类系统目前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类目归属存在着不合理现象,同位类排列不能揭示类间关系等。
转贴于
3 网络分类系统词汇控制改进策略
网络分类目录是因特网上用户常用的两种信息检索工具之一,对网上海量的混杂无序的信息起着重要的导航作用。网络分类系统词汇控制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检索效率,因此,笔者认为网络分类系统的所有词汇控制改进策略都应以提高检索效率为前提。
3.1 继续保持自然语言的主体检索语言地位
目前,在大多数信息存储与检索系统中,自然语言和人工受控语言处于并存状态,相互取长补短。随着Internet的普及发展,信息检索最终用户日趋壮大,自然语言检索呈现迅速发展趋势。如前所述,网络分类检索系统中词汇控制具有与传统分类系统不同的特点,自然语言在系统中完全占据了主体地位。从根本上看,这是由自然语言检索的特点和网络用户的检索需求特点所决定的。
传统分类法的编制主要针对印刷型文献的特点用以编制分类目录和组织分类排架,而网络信息分类体系旨在为网上信息提供指引,建立与目标信息的快速有效的链接。网络信息分类体系面向的是广大网络用户而不是图书情报专业人员。与原来的专业检索人员相比,网络用户的范围十分广泛,他们的教育程度、知识结构、专业技术、兴趣爱好各不相同,对同一事物、同一概念的理解也不尽相同。因此,为了增加网络分类体系对一般用户的易用性,现有的网络分类体系都尽量采用自然语言,而避免学术性、专业性过强的词汇,从而向大众提供易于掌握、使用的分类查询系统。
自然语言由于其与生俱来的词义模糊、词间关系不清等特性造成不少的漏检和误检,与人工语言相比,检索效率较低。但从用户角度来说,自然语言具有独特的优越性,如自然语言时新性强,一旦网页中出现某个新概念词语,即可直接使用这一新词作为检索入口,而不必要转换成另一规范词用于检索。而且自然语言检索方便,它解除了受控语言的种种限制,不需要复杂的检索规则,使用者能够较快适应、易用性突出。
当然,要想获得满意的检索效果,对自然语言的适度控制是不可缺少的,这包括建立机内关键词词典、类主题词典和后控制词表等。有理由相信随着相关技术的日益提高,自然语言的优越性将越来越显著,网络分类检索系统也将日臻完善,获得人们的普遍欢迎。
综上所述,为了促进网络分类系统的广泛使用,自然语言在其中作为主体检索语言的地位需要继续保持下去。
3.2 适度借鉴传统分类法和主题法的词汇控制手段
传统分类法主要通过其层层展开的严密的类目体系来进行词汇控制。其系统的类目体系使得系统地掌握和利用一个学科或专业范围的知识和信息很方便,对于从学科或专业出发的泛指性检索能达到较高的检全率,而且能方便地进行扩检和缩检。传统主题法系统,一般以词汇为单元进行控制,主要通过参照系统和各种辅助索引来展示词间关系,在主题词的选择、词义控制方面比分类法更为严格。主题法的特点是以主题为中心集中信息资源,能准确、专指地标引和揭示各种主题内容,检索的直接性、通用性好,适合于进行专指性检索,而且可通过灵活组配方式进行多途径检索,达到较好的使用效果。
现有网络分类法由于应用超文本技术揭示词间关系,采用多重列类的方法,从不同的属性、角度设置类目,从而提供从多个方面揭示信息资源的方法,增加了检索入口,方便用户从不同角度查找。这是其在检索上相对于传统分类法和主题法检索系统最大的优势。但从目前检索实践来说,其检索效率远不及后者,究其原因,词汇控制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因此,要改善网络分类系统的检索效率,借鉴传统分类法和主题法成熟的词汇控制手段是一个可行的办法[8]。
首先,在类目体系设计上,网络分类体系普遍存在着类目设置缺乏规律性、类目归属不合理、同位类排列混乱、横向关系揭示不一致等问题,而这些问题在传统分类法中都相应地有很成熟的技术或约定俗成的做法可借鉴。
其次,在类名选择上可借鉴传统主题法词汇选择的原则和方法或直接选用其主题词。类目名称不规范是目前各种网络分类系统的一大通病。作为面向最终用户的检索系统来说,采用广大网民所喜闻乐见的称谓是无可厚非的,但对于类目命名还是要进行适当的规范化处理。现有的网络分类系统大多属于等级式主题分类法系统,以主题充当类目。因此,借鉴传统主题法词汇选择的原则和方法或直接选用其主题词不失为改善词汇控制的一个捷径。
另外,在词义控制上,可采取传统分类法和主题法所常用的手段,包括加限义词、增设含义注释和范围注释等,以进一步明确类目的内涵和外延。这有助于用户在查询系统时快速、准确选择类目,增强系统的用户友好性,从而达到改善检索效果的目的。
3.3 建立一致的词汇控制机制
许多国内外知名的综合性门户网站如Yahoo、Excite、Infoseek、搜狐、网易等都研制有自己的网络分类检索工具,提供分类浏览式查询。这些各具特色的网络分类体系给网上信息检索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这些分类体系的大类设置与划分、类名的表述与外延、类目的排列等各不相同,检索性能也有较大的差异。而用户在查询网络信息时通常会使用多种分类检索工具,这就造成了用户理解和使用的困难,更不利于网上信息资源的共建和共享。
传统分类法也曾是多种多样的,但目前在国际上占主导地位的只有DDC、UDC和LCC,在我国则是《中图法》和《科图法》。综合性的分类法趋向统一是信息资源共享趋势的结果。互联网上信息资源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它的共享性。知识组织体系的相对统一将为基于网络的资源共享提供便利。因此,编制适应网上信息组织和检索的统一分类体系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建立一致的词汇控制机制是统一分类体系的非常重要的一环,对于推动网络分类法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建立一致的网络信息分类体系词汇控制机制,应该由图书情报专业人员参与,以现有的传统分类体系主题法词汇控制机制为基础,吸收已有的网络分类体系的词汇控制经验和成果,遵循面向网络信息资源、面向网络技术环境、面向网络用户的原则。其词汇控制机制主要包括同义控制、词义控制、词间关系控制方面的原理、原则、方法和技术等,此外,还包括词量控制、词组选择和使用的控制、专指度的控制等方面的内容。
最后,在词汇控制机制一致的基础上,构建相对统一的网络信息分类法。所谓相对统一,是指在统一网络分类体系基本原理包括词汇控制机制的基础上,保留并改进现有的多样的网络分类体系,允许多种有特色有实力的分类体系共存发展。因为不同的网络分类体系在类目体系和资源选择上往往都有自己的特点,在满足不同用户需求或检索特定资源时有其独到之处[7]。此外,多样性必然导致网络分类体系之间的竞争,为了争取用户,开发者不得不针对用户的需求实时地改进,这就使得整个网络分类体系的性能得到自然的提升,从而推动网络分类法逐步走向成熟和完善[9]。
参考文献
1 马张华.信息组织(第二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14-15.
2 张琪玉.情报语言学基础(第二版)[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7.44-47.
3 黄如花.网络信息组织:模式与评价[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3.89-91.
4 cn.yahoo.com,2004-10-11.
5 yaboo.com,2004-10-11.
6 dmoz.org/,2004-10-11.
7 刘颖.试论网络信息分类的现状与未来——构建统一的网络信息分类法[J].晋图学刊,2003,(1):21-23.
8 周宁,黄晓梅,等.信息组织[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74-77.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网络监督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