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报设计特点范文
时间:2024-02-18 17:49:3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海报设计特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中国电影海报 设计特征 时代性 多版本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09)09-0064-01
一、引言
电影海报,也称为电影宣传画,一般是通过绘画和文字有规律的组合形成的一种招贴形式。纵观其在中国的发展史,从中国第一张电影海报――1926年的《燕山侠隐》到现在国内最新电影《南京!南京!》的海报,其发展史不到一百年的时间。它大致经历了从黑白到彩色、从手绘到电脑设计的发展历程,逐渐由单纯介绍电影内容的招贴画变成了一种不可多得的平面设计艺术形式。各个时代的电影海报由于制作手段、时代特征等的不同,都呈现出明显不同的风格特征。本文将主要对中国当代电影海报设计特征进行分析。
二、20世纪70-80年代中国电影海报设计的特征
从传统艺术表现形式来看,在此年代的电影海报设计中,依旧运用了20世纪20-30年代使用的各种传统手绘艺术表现形式,比如国画、剪纸艺术等,这些传统形式使当时我国电影海报极具民族个性。80年代经典电影《小街》的海报就是典型的例子。整张海报虽然只有一个仅用少许笔墨勾勒的简单人物形象,但是简洁醒目的笔墨语言却使画面构图干净清爽,黑白相间的虚实对比形成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体现出中国画独有的民族魅力。
此外,从新时代下新设计风格来看,中国电影海报在70-80年代主要经历了在文字、主体表现手法等方面的变化。首先从文字方面来看,在这个时期电影海报中出现了外文:1972年电影《精武门》首次在海报上出现了片名英文译名“fistof fury”的文字符号,表情刻画较以前更丰富。其次,从主体表现手法的转变来看,逐渐由单纯的绘画形式转变到使用主要演员的真实照片。
三、20世纪90年代至今中国电影海报设计的特征
第一,一部电影,多个海报设计版本。由于各国的社会风俗不同,海报在设计时需要满足不同国家地区的观众的欣赏口味。于是,一部电影,多个版本的电影海报便应运而生了。比如:近些年火爆的国产大片《无极》,《夜宴》,《满城尽带黄金甲》等都有多款海报设计。其中最典型的是2004年由张艺谋导演的电影《十面埋伏》的海报,此海报主题是强调故事性“埋伏”的爱恨情愁,表现微观的细腻。在制作方设计海报时,根据各国不同的文化习惯设计了十余款表现不同内涵的版本。众所周知,日本和韩国是崇尚情爱电影的国度,注重影片中人物情感关系的刻画,所以日本的海报设计把片名译为《Lover》,海报中人物表情描绘细腻,体现了日本人细腻严谨和追求完美的精神。而中国本土版的海报则采用横式排版,人物穿着中国唐代民族服饰,鲜艳如血的大红色的运用突出了血腥、紧张、危机四伏等等,给人暗箭难防,疑虑重重之感。
第二,科技时代电脑特效的运用。由冯小刚导演的电影《集结号》的海报设计,其整个画面给人一种震撼人心的战争感,乌云密布的天空,满天的战火,随处可见的废墟狼藉的景象等等,这一系列强烈的视觉冲击效果都是通过电脑软件后期合成的,这种方便快捷的设计手法是在以前的年代想都不敢想的,这正是时代赋予的电影海报新的设计特征。
第三,追求意境,重温精神境界的享受。意境是艺术中一种情景交融的境界,一些海报追求的就是使观众陶醉于真实的世界里,同时却在追忆过去美好时光或是产生心驰神往的遐想。这种特征和20世纪70-80年代使用国画形式的海报有异曲同工之处,都是希望唤起观众精神境界的想象和思索。
篇2
【关键词】新媒体艺术;海报设计;复合形态
一、引言
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新媒介的更新,改变了大众的交流方式和审美习惯,使得各种艺术设计形态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挤压。传统的、惯有的、单一的设计理念和设计作品已不能满足新时代受众的需求,设计师们不得不改变设计固有的面貌,开辟新的有效的设计途径。在全球科技浪潮的影响下,传统的海报设计与新媒体艺术对接产生了新形态的海报设计——复合形态。复合形态的产生使海报设计由二维空间拓展到三维空间甚至四维空间,也使得海报设计在媒体介质、材料材质、制作过程、互动性能等方面展现出全新的表现力,焕发出勃勃生机。
二、复合形态的定位
1.复合形态的概念
“复合”含有再结合、融合的意思。设计中的“形态”不仅表示物象的形状、造型,还表示事物各视觉元素之间所表征的功能和呈现的状态。复合形态包含着相互学习而融合的意思,指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形态相互渗透产生立体感和纵深感,获得全新的设计语汇,从而展示更好更新的设计。复合形态的出现使海报设计所要传达的信息更明确,视觉冲击力更强,内涵和外延也表现出新的形态和功能。
2.复合形态出现的必然性
信息时代的特征就是信息摄入量大,人与人的交流方式不断变化,整体社会呈现出一种网状的发展。在社会进化的带动下,艺术设计也产生了较为明显的发展革新,复合形态代表一种新锐的生活态度和审美方式的融合。首先,当代艺术与其他学科的结合,各艺术门类之间的相互借鉴和补充,跨界设计与跨界思维的出现,迫使设计师们涉及广阔的知识层面,从不同领域借鉴和学习现有资源,这为复合形态的出现提供了理论上的依据。其次,海报自身的特点与自我转型也决定了复合形态的出现势在必然。海报不会受到空间环境的制约,而且极易融入环境,复合形态的海报艺术形式具有很强的兼容性,可以主动适应新媒介的环境,也可以与其他艺术形式优势互补,成为新的互利整体,这为复合形态的出现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复合形态的产生使得海报设计的发展不像以前一样,只是依赖简单的重复或者使用单个概念延续已有的成功。新媒体艺术下的海报设计形态潜移默化之中在与受众的交流方式和技术手段上发生了改变,突破了二维平面的局限性,向动态化、时空化转换。
三、复合形态在海报设计艺术形式中的表现
1.从平面到立体
艺术作品的诞生总是与所处的时代紧密相连,不可分离。传统形式的海报设计形态是在有限的平面的二维空间内,利用以往所惯用的平面视觉语言表现元素来传播信息。新媒体艺术下的海报设计视觉语言是在现代科技水平高速发展和人们生活理念日益多元化的基础上产生、发展和流行的,是信息化、消费审美文化的时代产物。它的形态已突破二维空间的限制向三维空间、四维空间甚至多维空间发展,能够调动受众全身的视、触、听、嗅、味等感知器官,引起受众思想感情的共鸣,展示海报设计的全新表现力。例如在平面艺术中的经典泡泡糖海报设计用立体化的表现形式,将嚼过的吹起的泡泡糖粘贴到海报上,将所要传达的信息以具有强视觉冲击力的方式传达给受众。这种复合形态的运用,将海报设计中的传统印刷文化与实物媒介结合,不仅可以使海报充分的与周围环境相互结合,还可以让海报作品跳出平面二维的框架,扩展到立体化、动态化的多元感受,吸引受众的眼球,达到广告传播的目的。
2.从静态到动态
复合形态的表现形式使海报设计的视觉语言呈现出一种新的趋势,以往二维平面传递信息的表现形式被打破,动态化的表现形式成为传达信息的主流之一,这种形式超越了受众以往的想象,丰富了受众的视觉感受。日本庆应义塾大学研究团队开发出了一款能够与海报人物接吻的装置:POCHUTER。海报显示在电子屏幕上,可辨别用户与屏幕的距离,也可让屏幕上的人物摆出各种表情。当人们把头凑近屏幕时,电子海报上的人物表情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当受众亲吻电子屏幕时,海报中的人物会流露出羞怯的笑意,甚至脸红;当用户对海报中的人物轻声细语的说“我爱你”时,她便会含羞地笑。这样的海报设计虽然还处于二维形态中,但是通过声音的传送,已经突破了二维的视觉观念,获得了突破性的创新。动态化的复合形态海报设计具有可视性强,形象化明确,容易让人接受的特点。海报设计与电子装置的结合对传统的海报设计的平庸化、程式化有强大的冲击,也间接提高了设计师的设计思维与设计理念。
3.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
在设计中信息传达的成功关键是看设计作品如何能够更吸引受众参与其中。信息的传播不能只靠设计师单方面的告知,更需要受众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作出能动的反应,进而使信息能高效的准确传达。复合形态的出现可以使受众主动的参与设计,获得自己需要的信息并满足一定的心理需求。图4、图5是关于减重和瑜伽的创意招贴海报,将人、物、环境结合在一起,迫使受众被动接受,主动参与。这样的设计形式使海报在形态的转变过程中以平面展示形式推广的同时,更便于阅读更有利于信息的传播,还增强了互动感受。虽然这两个海报设计作品还处在二维平面中,但实际已经具有了空间的延展性,改变了海报原有的传统形态。
篇3
海报设计的创新需要对设计理念和设计思维的创新,要求设计师从新的思路考虑问题,呈现新的形象和新意念。不论是在材料、形式、风格上,还是内涵等方面都强调标新立异。创新是海报设计师文化素养、艺术修养、技术水平的综合体现,是智慧与灵感撞击后发出的闪亮火花。创新的根源来自设计师的创新思维,勇于打破陈规,能够从一些司空见惯的现象中进行提炼、否定,并探讨出全新的思路进行解决问题。海报设计的创新要以适应时展潮流为基准,以设计师超凡的创新思维为保障。海报设计的创新与设计师的生活感受、文化背景、价值观念等息息相关,海报设计的创新更加依赖于设计师深厚的文化素养,数字时代科学技术的创新发展为海报设计的发展前景提供了不可估量的空间。
二、形态表现倾向动态化
随着科技的进步,传播媒介随之发生巨变。在以往传统印刷媒介的基础上,又诞生了广播、电视等,之后又诞生了网络。网络不仅仅可以囊括纸张、广播、电视的多种功能,同时还可以对信息进行适时、互动性的传播。这种传播模式集合了声音、图片、数字和视音频等。技术带来传播媒介的变化,也带动了海报设计的形态多样化。原本都是平面纸质的海报宣传,现在已经转化为动态并兼顾互动式的海报设计。海报设计的最终目的在于实现信息的最佳传播。随着信息传播媒介的变化和进步,尤其是电脑设计软件开发周期变得越来越短,互联网同时又让人的视野不断拓展,人们看到大千世界,在变化无穷的页面设计中不断徜徉。
数字媒体时代的日新月异为海报设计的展示形态带来变化,并为其提供了新的平台,各种科技、传播媒介逐渐成熟,新媒体的主要形式极大地影响和改变着它。数字时代的变化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的变革。在变革中的海报设计,也在寻找着最佳的展现方式。海报设计在媒介的形态上由平面化、静态化逐步发展为动态化,并向立体式、空间感的方面转变。数字动态海报以现代技术为媒介,将传达内容运用媒体技术、造型和色彩等元素进行展现。动态海报打破了传统的规则,在静止的平面中加入了时间和表情,使设计本身不再是单一的陈述,而是动态的,灵活的和丰富的。数字技术打破了海报设计的平面式模式,辅助以动画和三维图形,让海报设计越来越时尚和有变化。
三、技术手段实现多样化
在海报设计的过程中,计算机成为了强有力的设计法宝。以往海报的设计主要以手绘为主,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海报的设计都可以通过计算机完成和实现。电脑为海报的设计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海报的设计也越来越依赖于电脑。
在电脑的技术支配下,海报的设计实现了变化多样、内容丰富和含义深刻的特点。技术的更新和进步首先对设计实践对象和程序产生影响,进而使得海报设计的观念和海报设计的方式发生改变,同时数字技术也让图像的复制、粘贴和移动变得更加轻松。技术的发展使海报设计有了更为丰富和操作简单的变化趋势,海报的设计可以借助计算机软件实现视觉的变化,这些软件为海报设计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视觉效果,同时也使海报设计的程序逐步简练。
在这些软件里可以实现摄影无法表达的逼真感,图形可以挪移和复制,可以利用软件进行美化和更新,可以说技术的更新为海报设计创造新的发展平台,也推动了海报设计的发展。设计师采用先进的高质量技术设计海报,确保了设计的准确性和独特性。因此,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进步,海报设计师也要随其变化而前行。
篇4
1、强烈的时代特征
电影海报作为电影的衍生物,反正和记录着人们的生活,通过电影海报,人们可以发现许多现实生活的影子。在我国电影发展的早期,电影的制作往往是通过还原现实生活实现的,在电影海报中,也可以发现人们生活的场景。时代特征作为电影海报的重要特征,体现为不同阶段的海报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关联,电影海报的制作往往受到制作技术、绘图技术等的影响。不同时代的电影海报都着不同的特征,有的强调手绘,有的注重特技,这些都是时展的反映。
2、深厚的中国意蕴
不管是电影的制作还是电影海报的制作,都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大量的中国元素如汉字和民族图画等被运用到电影海报中,展现出强烈的中国意蕴特征。通过将文化元素运用到电影海报中,传达着电影的主题思想,并展现出许多电影以外所包含的内容。同时,加之电影台词的合理运用,结合图片设计与制作,展现出中国电影海报的中国特色。
二、中国电影海报设计风格成因
近年来,中国电影海报设计处速上升时期,具有本土特色的海报不断涌现,并且在全球电影海报领域占据一席之地。中国电影海报设计风格化的成就与中国国内外的环境息息相关。
1、中国传统文化为电影海报设计提供创新思维
中国上千年的传统历史文化与民族思想体系是中国电影海报设计中得天独厚、别具特色的艺术源泉。在我国的电影海报设计中,无不散发着浓浓的传统的中国风韵:色彩、山川、书法、花鸟、图腾、民族文化、……,增加了电影本身的厚重感、关注度。民族化、本土化使中国电影海报设计具有独一无二的文化特色、艺术特质,因而能够迅速成长发展起来。
2、剧烈转型的社会环境为电影海报设计创造了时空机遇
技术、经济的发展转型,带动整个中国社会的重大变化,电脑特技、现代器械、信息技术、现代思维等的多元融合为电影海报设计提供了不断创新、不断突破的重要机遇。中国电影在国内外多元思潮的影响下也出现多元流派共存发展的良好局面。中国数以亿计的电影观众受到空前丰富的思想潮流及审美情趣的冲击洗礼,反过来又激发中国电影海报设计从各个方面取得突破。首先是推动中国电影海报设计从外在形式、内在内容等层面表现出流畅性、开放性、动态性的展示效果,其次这种情境也无时无刻的给电影海报设计从业人员以压力、动力,促使其进一步为中国电影海报设计提供更高水平、多元思维的成果。
三、中国电影海报设计风格流派演化
从过去近百年的中国电影海报演化史可以看出,中国电影海报设计风格流派经历了大致三个路径的演化。
1、从“繁”到“简”
九十年代之前的中国电影海报设计多是以大幅剧照或人物画面为主体,影片名字多是用浓重的颜色和大大的字号来展现,表现形式单一,视觉效果沉闷,给人一种繁冗之感。而现代的中国电影海报设计不断追求的设计风格是“大道至简”,留白、重构、变异等表现手段被大量运用,营造出一种深邃广博的艺术意境。
2、由“大”变“小”
“大”“小”是指海报表达的主题。早期海报突出对电影情节的夸张表现,而现在则以简约的人物、意境展示主题内容,这反映出中国电影海报设计的演化取向——以小见大、大题小做。
3、由“浅”到“深”
篇5
一、王家卫的电影海报特点
对于电影,王家卫有着深入的洞悉与理解,熟知艺术性及商业性是电影的两个基本特征。因而,无论是在电影拍摄上,还是在电影海报宣传造势上,王家卫都技高一筹地将艺术性与商业性完美融为一体,毫无保留地传递着其蕴涵在电影作品中的艺术思考以及渲染着影片及电影海报设计的视觉感受。于是乎,王家卫的电影海报逐渐呈现出与众不同的风格特色,形成了其标志化的象征,对此可以总结出王家卫电影海报的两大特点:一是独特的视觉性,王家卫的电影海报往往通过画面结构、色彩渲染来表达平面视觉语言,善于利用设计元素来营造与渲染情感氛围,给观众耳目一新的视觉审美感受,在第一印象中就能让观众对其念念不忘;二是极富感染力的叙事性,为了在叙事上达到渲染的效果,王家卫的电影海报常常从细节入手,通过合理的取舍、创意的组织来表现影片最吸引人之处,从而准确抓住观众的好奇心理。
因而,王家卫的电影海报与其电影作品一样充满了浓浓的艺术气息,同时也不忘满足电影的商业性特征,可以说王家卫的电影海报真实达到了视觉与叙事的双赢。纵观王家卫的电影海报会发现,他极擅长在空间上大做文章,尤其深谙“方向”这一空间设计元素的使用之道,在海报空间组织结构上利用海报人物中的不同方向为观众营造不同的视觉与心理感受,从而达到视觉上的冲击。同时,色彩处理也是王家卫电影海报中的一大亮点,通过色调的明暗处理、色彩的合理搭配,从而营造出一种朦胧、迷离、虚焦的视觉效果,此外再加上各种不同效果的美术字体,通过诗意的文字来传达影片的内容,发挥文字的联想叙事,进而增强了海报视觉与叙事的艺术审美魅力。而这些电影海报设计特点共同构建了王家卫电影的风格特色,将其电影事业推得更高更远,成就与巩固了王家卫在中国电影界的地位。
二、视觉与叙事双赢的王家卫电影海报设计
(一)直白的视觉与叙事表现力
电影海报作为一种宣传方式,其所具有的商业性不言而喻,王家卫的电影海报也是如此。与其他电影海报设计一样,王家卫也懂得利用明星效应来为自己的电影作良好的宣传,因而其电影海报设计中呈现出直白的视觉与叙事表现力。观众对于此种电影海报设计往往非常喜爱,以电影中主要人物的明星扮演者为主要的海报设计元素,通过海报上的电影明星能够很好抓住观众的眼球,而后吸引观众进一步仔细查看海报上的其他信息内容,包括片名、导演、演员等。当然,这种直白的电影海报设计也需要注意利用明星来拉近观众与影片的距离,从视觉上营造出电影明星与观众交流的遐想,以加深观众对电影的印象,利用平面视觉语言向观众展开独特的叙事,进而为电影带来良好的宣传效益。
如在《阿飞正传》(1990年)的电影海报设计中,海报里都是主要演员的不同人物造型,可以说是一个明星大集合的海报画面,其他演员都是独立个体的形态,唯独梁朝伟与刘德华两人好似一对联系体,只见他们相向而坐好似存在眼神或语言的交流,不得不说这些演员阵容对观众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又如《东邪西毒》(1994年)中的电影海报设计,同样以主要演员为海报的主体,所有明星演员在海报中围绕成一个圆形,将演员在影片中的造型以特写镜头的方式展现而出。再如影片《堕落天使》(1995年)的电影海报设计,演员黎明戴着墨镜手中持枪表情严肃的瞬间画面占据了整个海报的左上角,而海报的右下角又是黎明特写镜头的回眸,左下角是李嘉欣低头略带微笑的画面,整个海报画面显示出直白的演员阵容,同时其图片结构秩序又富含深意叙事,极易勾起观众的观看欲望。由此看来,王家卫对观众的审美心理了如指掌,直白地使用明星效应来设计电影海报,重点突出演员造型,同时通过匠心独运的图形秩序规划以达到视觉与叙事的双重表达,并且还能有效实现对电影作品的宣传。
(二)朦胧的色彩视觉与文字叙事
在电影海报设计中,色彩是其中重要的元素,能够为电影海报设计渲染出不同的视觉效果,从而达到吸引观众的目的。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朦胧感、神秘性的图片能够很好地勾起人们的好奇与探寻心理,因而在进行电影海报设计时,设计师抓住了观众的这一心理,通过朦胧的色彩处理来营造出神秘意境,同时利用模糊的文字表达来深化影片的主题,以此来激发观众的观看兴趣。为了使电影海报能够达到较好的传播效果,设计者在准确把握了影片内涵之后,在视觉图像中运用朦胧色彩处理来渲染整体的电影海报设计,并从艺术视角出发创意性进行构图,从而使图片元素与色彩达到融合、衬托的艺术效果,以刺激观众的审美感官,微妙地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事实上这种设计手法看似简洁、干练,但却能达到最佳的宣传效果,很好引起观众注意。
而王家卫的许多电影海报都具有朦胧的色彩视觉与文字叙事效果,彰显了其电影海报设计的艺术风格特色。如《旺角卡门》(1988年)这部电影的海报设计,以暗红色为整个海报的主色调,在一个红色的电话亭中身着白色T恤的刘德华与身着黑色连衣纱裙的张曼玉深情拥吻,此时电话亭中的金色质感、红色背景与演员衣服颜色完美融合,营造出一种朦胧的、兴奋的视觉体验。而在海报的下方,同样出现了暗红色的“as tears go by”字体,令这部影片的英文标题也具有朦胧叙事感。又如《花样年华》(2000年),其中的电影海报在色彩设计上呈现出复古的色调,只见张曼玉穿着暗蓝色的旗袍低头轻靠在被金黄阳光笼罩中的墙壁上,而在她对面站着身穿黑色西服的梁朝伟,他一手捏着嘴上的香烟,另一只手插在口袋中低头而站,墙壁上折射出他的倒影给观众营造出一种孤独之感。而海报下方是白色的“In the mood for love”英文片名与中文字体“花样年华”,此时海报上的色彩处理具有一种迷离、黯淡、朦胧的视觉与文字表达效果。
(三)醒目的视觉氛围与联想叙事
常规的电影海报设计以突出影片故事剧情为主,通过创意性构图与人物关系表现来达到醒目的视觉效果,以激发观众的无限联想与想象。于是,设计者会将海报中的平面视觉语言与影片中的内容情感相结合,挖掘极具艺术感染力的视觉元素,通过构图、色彩等传递出影片中的人物情感,同时通过相关的文字介绍将视觉元素与情感元素实现相互交接与契合,以发挥艺术性与技术性的共同作用,实现视觉氛围与联想叙事的营造与渲染。因而设计者在进行海报设计的过程中需要树立人文观点,考虑观众的视觉心理,以醒目的视觉氛围与联想叙事来满足观众不断变化与提升的审美需求。而对电影故事剧情的把握能够为设计者提供更多的创作灵感,设计者可以在影片中提取富有吸引力、独特性的演员人物造型,而后通过创意思维将其融入海报设计中,以达到视觉上的醒目与叙事上的联想。
营造视觉氛围,激发观众联想,这是王家卫电影海报中最令观众赞不绝口的地方。王家卫往往通过巧妙的色彩处理、出人意料的人物关系表现为海报设计营造出醒目的视觉氛围,同时通过简短却诗意的文字来叙述影片的剧情或人物的内心,进而引起观众想要一探究竟的冲动。因而,王家卫的电影海报设计空间效果非常理想,往往打破了时空的限制,从而让影片中的人与人、人与事产生一定的关联性,触发观众在现实生活中的情感体验,让观众进入更为广阔的联想当中。如在影片《春光乍泄》中,整幅海报的二分之一都被张国荣与梁朝伟所占据,只见在昏黄的色调背景下张国荣自然而平静地靠在梁朝伟肩上,而梁朝伟的脸上则表现出思考的神情,呈现出一种沧桑之感,营造出一种醒目的视觉氛围。而海报的其他空间则被影片的英文标题与英文内容介绍所填满,通过简单的文字叙事观众对影片剧情有大概的了解,因而容易产生丰富的联想,猜想两人之间的关系以及故事剧情的演变。
篇6
中国民间年画艺术博大精深,传承多年,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千百年来年画沉淀下来的精髓使得年画艺术在整体创作时,注重对称饱满的构图,追求象征寓意的造型,表现鲜艳和谐的色彩,这些特点对于现代海报设计都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和启示。在现代海报设计中,将中国年画艺术的精髓融会贯通,扎根本土,加以创新,是创作具有民族特色作品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中国年画;海报设计;启示
中国年画作为我国特有的文化艺术,传承多年,影响深远,它是广大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中力量、智慧与信仰的结合,反映出普通大众的生活面貌,体现出人民群众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年画现已发展成了一门艺术,它体现了中国最古老、最原始也最纯洁的美,对今天人们的审美观依然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1中国年画的起源与发展
中国年画,始于唐代,延至宋代才普遍流行,且宋代年画中的人物题材已经出现,并被广泛的应用其中;到了明代,年画的创作发展到达一个高峰,在今天保存下来的年画作品中,,彩色套印的木刻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图都成为了现代极为珍贵的文化财富,这一年代的年画制作技艺也深受民间艺人的推崇;发展至清代,年画在保留了之前艺术性与制作工艺的前提下,开始涉猎更多的题材,人物、花卉、风景、故事都开始频频出现在当时的年画作品中,特别是一些幽默故事构成的图画,及艺术性与幽默感于一身,除此之外,清代年画的制作技艺在绘制的基础上,又出现了木板、炭彩、胶版、石印等,形式丰富,种类多样。直至今天,年画艺术仍然对现代民族艺术的发展起着极大的影响作用,随着历史发展和不同地区风俗习惯的不同,年画产生了丰富的形式和题材。如:四川绵竹年画、天津杨柳青年画、山东潍坊年画、江苏桃花坞的木版年画,这四种年画在全国最为著名,被誉为中国“年画四大家”。
2中国年画的艺术特点
2.1构图讲究对称饱满
中国民间年画的画面构图,由于体裁的区别和内容的不同,手法各异,但是无论哪种形式的年画,均讲究布局完整匀称,有很强的装饰性,同时巧妙地使用主次、虚实、呼应等对立统一的法则,来达到较强的装饰效果。对称的构图在中国民间年画创作中十分常见,这也符合人类的审美心理——对称能够给人带来安静、平稳的心理感受,因此也是构图当中最易被人接受的一种。但是同时,对称也容易存在一定的弊端,过度的一致会缺少变动,极易产生视觉疲劳。在传统的年画创作中,并非所有的年画都追求这种绝对的对称,它们在保留了稳定匀称的同时,避免了绝对的复制,而是讲究呼应中的变化,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静结合。这种构图方式深深地体现出中国人崇尚中庸和谐的审美观念,又使得年画作品呈现出极强的美感与装饰意味。满,也是中国民间年画中构图的常用方式,这种方式区别于文人书画中的留白,追求最大限度的饱满与填充,而这种构图特点与“团圆美满”的传统思想正好呼应,体现了劳动人民追求圆满的心理特征。
2.2造型追求象征寓意
荣格曾在其心理学著作中提到:“象征是某种神秘的,但却是人所共知之物的外部特征。象征的意义在于:试图用类推法阐明仍隐藏于人所不知的领域,以及正在形成之中的现象。”象征手法在中国民间年画的造型选取中大量使用,民间年画艺术这种充满智慧的艺术活动,将汉字的多义和谐音特点发挥的淋漓尽致,如:用石榴的造型来表示多子,用梅兰竹菊来象征君子的气节,用蝙蝠来代表福气,用莲花和鱼的组合来表示连年有余,用喜鹊和梅花的造型来象征喜上眉梢,用牡丹、海棠来指代富贵满堂……这种造型的使用并非按部就班的依据某种宗旨,而是真正意义上的人民智慧的自由体现。
2.3色彩表现鲜艳和谐
在中国民间年画创作中,除了使用造型语言来表达场景心情外,独特的色彩语言也体现得尤为突出。由于材料的局限,高纯度高饱和度的颜色被大量使用,这种色彩展现出强烈的张力与表现力,正是这种强对比的颜色使用,才能与过年的喜庆氛围相呼应。同时,为了中和大面积的高饱和色,避免强对比所产生的视觉不适感,年画色彩中少量运用了低纯度色作为过渡,正是这种色彩的运用方式,使年画的表现更加和谐、自然,既有原始美感,又不失自然的效果。
3中国年画艺术与现代海报设计的共性分析
海报设计与年画艺术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海报最早进入中国的艺术形态——月份牌,到后来的抗战宣传画、政治宣传画以及现在的市场广告海报,可以看出海报这种艺术形式本土化的最佳载体就是来源于年画。首先,海报设计与年画的时效性都非常短,都需要在一个短时期内传达某种信息,并且给人们留下印象,其主题和内容都要及时有效,为特定的时间和环境而服务,是受时间、空间等环境因素制约的,甚至是为了某种特定的环境和目的而应运而生的。这就对于画面创作有极高的要求,要在有限的空间内表达出完整清晰的信息,以平面的、无声的表现手法传达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其次,海报设计与年画都是为了某种宣传目的而出现的,这就需要具备独特的艺术创作力,能够通过画面传达出语言,可以让人对于画面上的内容印象深刻,所以鲜明的主题和独特的创意也是其共同追求的特点。可见,现代海报设计与中国年画艺术确实存在着不少相似之处,而这种相似恰恰为现代海报设计的借鉴、创作提供了可循途径,有助于海报设计的发展。
4现代海报设计中的年画元素借鉴
海报设计是由图形元素、色彩元素遵循一定的构图原则和形式美法则来实现的,而这些元素在中国民间年画艺术中都可窥见一斑。
4.1图形借鉴
现代海报设计和其他的平面设计作品一样,都是以图形来表达思想、传递信息的,因此,图形图像设计的优劣直接决定了整幅海报作品的成功与否。海报的目的是为了吸引受众的注意力,进而传达某种信息,这就决定了其图像设计必须引人注目,所以,海报设计可以借鉴中国年画中的典型形象和表现手法,用已经被人熟知的年画图形来取得人们的共鸣。同时,对于图像的处理,也可借鉴年画中的夸张手法,对画面进行必要的夸大变形,以反常态的形象传达信息,事半功倍。
4.2色彩借鉴
在各种视觉要素中,色彩是非常重要的。在海报设计的色彩表现中,可以借鉴年画的协调对比手法,即使用高纯度高饱和度的色彩表达主题,吸引眼球。海报设计中所应用的色彩越鲜艳,越能在短时间能吸引受众的注意力,达到传达信息的目的,如果大面积使用过于平淡的色彩,即会使人感觉沉闷、缺少活力、低调,这些都与海报的本意背道而驰。同时,在使用色彩时也要注意协调的原则,色彩的数量必须严格控制,低纯度色的过渡连接功能也要充分加以重视,这些均可从中国民间年画的色彩使用中找寻规律,加以借鉴。
4.3构图借鉴
年画的构图饱满匀称,画面主次分明,遵循了形式美法则中的对称稳定的原则,现代海报设计同样可以灵活运用这一原则进行画面构图。对称,应用在海报设计中,是最稳定的一种构图形式,可以将有效的信息以图片,文字的形式加以排版,这种构图非常稳定,容易给观看者带来平和,信任感,所以在一些政府性质的宣传海报中经常能够见到,将政府信息化为对称构图的画面,更易得到大家的肯定和认同。饱满,是年画作品中构图的另一特点,它满足了人们传统的圆满思想,在现代海报设计中,针对特定的主题内容,比如说中秋节、月饼、家庭等等,也都可以借用这种饱满的画面构图匹配画面主题。总的来说,年画构图是千百年来积累下来的视觉习惯,找到这种习惯,利用这种习惯,即为最好的借鉴。
5结语
中国的传统年画艺术博大精深,我们的先辈用其智慧和技艺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年画作品,这些作品的艺术价值和借鉴价值对于现代海报作品的创作,有着巨大的启示和指导意义。中国年画历史悠久,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构图成熟,这些特点对于同为平面设计的海报而言,都是非常宝贵的财富,把年画艺术的精髓融会贯通,现代海报设计必将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作者:王莉 单位:河南财政金融学院
参考文献
[1]程诚.中国民间传统年画的构图及造型特点探究[J].大众文艺,2012(08):51-52.
[2]李孟宣.中国年画元素在现代招贴设计中的应用[D].长春:吉林艺术学院(硕士论文),2013(05):30.
[3]康晓晋.试论年画的文化表达[J].中国商界,2009(05).
篇7
1、文字的意境在海报设计中的运用
作为图画文字的汉字,很生动的把我们的祖先对世界的认识,对人自己的认识展现在我们的眼前。我们做海报设计,图形设计同样不是只是为了美观,还要传播信息。在海报设计里面也像在汉字中一样含有很丰富的人文精神。汉字中的这种人文精神从汉字的一笔一划中慢慢的延伸出来,被我们一代一代的炎黄子孙所接受,甚至传播到更远的地方,被世界上更多民族的人们所接受。海报设计同样受到这种人文精神的影响,在满足自己个体需求的时候还设计对社会所带来的关系。汉字的人文精神也在其意象的造字方式中存在着,这个相互结合的方式也带给我们在整体性思维和群体合作的观念。字体设计就整体而言,是表现字体形态与结构的美,一笔一划都要力求完美的呈现,然而就字体而言,则是树立文字独特风格,不论在形式或是内涵上都要趋于完善。且要能自成一格。比如,电影《可可西里》的电影海报(见图1),其中的四个大字“可可西里”就将汉字中的“可可西里”通过弯勾、曲折等变形,来达到视觉的良好效果。这幅海报中文字的恰当变形与运用,将海报中要渲染的浓重气氛给感染出来了,而且自成一格。
再看《唐山大地震》中的汉字(见图2):大地震这几个字。其中的“大”字采用了夸张变形的手法,将地震的大切当地表现出来。
香港的著名设计师勒隶强的“朝鲜统一”海报,巧妙的利用潮韩两字的组合,正看是“韩国”,翻看是“朝鲜”,看透这样隐喻朝鲜统一的设计内涵。
2、汉字的思维方式在海报设计的运用
文化与视觉是一个天然的有机体,就现代设计艺术而言,它是视觉形式和使用功能的艺术视觉形象审美的艺术,现代设计在传承文化的同时仍然受益于现代视觉艺术。因此,人们接触设计艺术,感受它的审美形式,就自然能找到构成当今设计艺术的普遍规律和方法,这就是现代设计艺术表现的构成特征—信息时代文字形态设计符号的“视觉文化”的设计特征。很早之前我们就懂得开始利用文字来进行创作,甚至可以说文字就是古人为了记录而设计出的一套符号系统。除了作为语言的表征符号外,由于文字的思维方式:横竖撇捺的构造形式存在着可以变通的态势,由于文字的思维方式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不是固步自封的,是可以灵活多变的,可以穿插着图像、各类变形于其中,所以文字也被广泛地用在各类海报设计中。文字在海报设计中的表现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1)添加字。将文字的双勾成空心字,并于其中添加花卉、鸟兽、任务等图案。
2)添饰字:在文字的某个笔画上,加上相关或增加意义的图像。
3)组画成字:将相关的形象巧妙地书写为笔画,并相互结合成字。
4)巧借笔画:根据文字笔画结构的特征,使某些笔画相互借用排列。
5)复合字:将两字复合,形式内容紧凑。
字体的思维方式变化万变,因此文字的表现方式也形式各异,但是海报设计的领域中,往往会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影响,必须要配合需求将文字做多样的变化,让文字的表达更具生趣,而不是仅仅局限于单一的文字风貌。从海报中的文字设计中,不应该仅仅观察到表象,更应该探寻出字体设计的重要特质,以作为设计追求的目标。利用字体的笔画造型、字体的局部变形、字体骨骼以及图像配合等,创作新的一年。字体也可以与图像结合起来,使字的意向表现更为丰富。配合字体的图像可以是摄影、插画或是图案世界。一个字幕本身是一个图案,名称的首字母经常被设计师用来做设计的主要图像。以不同的元素组成字体的形象,趣味更加丰富。
3、汉字所蕴含的文化在海报设计中的运用
汉字在中国的历史源远流长,其作为中国文化的精髓,一直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载体,几千年来它构造了我们的精神世界,价值取向,我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引导着几千年来中华民族文化的前进。中华民族上下几千一直沐浴在这样的汉字文化之中,与汉字的精神保持着一致。在海报设计中融如汉字设计,融合汉字所代表的文化,汉字的构成和汉字的意境也是我们海报设计中的思维方式和设计方法。所以汉字对于我们中国的海报设计的影响不仅仅是单纯的是符号和图形的设计,而是深入到思维的感染。汉字的发展是由形象到意象再到抽象符号的过程,这种发展过程,也同样给我现在的图形设计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以毛笔沾墨写在宣纸上的书法,与印刷字体的视觉感染力截然不同。书法作品不受制图规则的约定,而是请求整体的协调性。中国传统书法早以形成一套完美的书写技巧,它在汉字海报设计中有着广泛的运用。并有许多中表现方式,由于传统书法有某种特定的识别性特征,如许多名家的书体,早已经成为了程式化的识别符号。因此,运用传统书法应该注意多与少的差异性,名家书法中的协调与统一问题,或书体、风格等条件因素,都成为海报设计应该注意的事项。汉字不仅是语言的信息载体,是设计师的眼中,它还是另一种相对与图像的情绪的代言物。借由文字的版面看见中的组合、堆叠与排列,文字拥有的不仅仅是其字面上的意义,它还获得了形态展现的诠释与看见虚实关系上的延伸意义等美感的价值。在设计领域,特别是需要强烈的视觉信号的海报设计来说,文字已经成为海报中的重要的视觉传达因素之一。因此,以汉字做表现的设计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现在很多以汉字为主的海报设计,设计师利用汉字为设计的重点,表现出很多不同的海报风貌,显示汉字设计的海报中的地位也逐渐提升。
4、汉字的图形化形式在海报中的运用
中国的汉字,从象形起步,会同了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和假借等六书造字,并与拼音文字形式,以单字单义形成了数以万计的图像方式方块文字。四千多年来,中国人运用这些方块文字,或写、或刻或画的方式来记事、撰文、传达语言和表达思想作为沟通的最重要工具之一。因此,汉字一直扮演民族文化与传统精神传承的重要角色。虽然书法艺术是作为一种自我情感的表现的存在,但是这种亦书亦画的表现手法,成为汉字图形一种极有魅力的表现方式。这在现在的海报设计中也是非常常用的一种设计手段,这种似图似字的造型,一方面上从表现上来说很有魅力,另一方面给关总更多想象的时间与空间往往更能传递一种信息。所以在汉字图形化的发展中使用的各种方法也给我们中国的海报设计方面带来了可借鉴的东西。现代书画是近年来汉字文化带动与兴起的现代汉字表现艺术,它继承了传统书法艺术的基本方法,又融合了字体设计、抽象绘画、图形设计和构成艺术的处理形式,以画似画,亦书亦画,成为汉字图形极富现代风貌与魅力的表现。如今,随着科学技术的逐步发展,形式各异的媒体也应运而生,中国的文字是视觉文化中最重要、最稳定、最基本、最简明扼要的元素,它在日益频繁的信息交流中的应用,变的越来越广泛。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人们已经不满足于仅仅是把文字就直接搬到设计海报中,而是不断加以改进、不断加以变化、不断加以创新,使得现在在海报设计中文字的元素已经融合了各种形态,变成图形化的文字。图形化的文字设计是对文字的更深入理解,更全面的把握,要掌握汉字的构造、寓意,其所蕴含的文化精神,才能把文字图形设计得合乎情理,才能使人们看到海报中的文字的时候能浮想联翩,能具体体现出汉字的文化风格。
二、“中国印——舞动的北京”有四项含义:
1.中国特点、北京特点与奥林匹克运动元素的巧妙结合。
以印章为主体表现形式,将中国传统的印章和书法等艺术形式与运动特征结合起来,经过艺术手法夸张变形、巧妙地幻化成一个向前奔跑、舞动着迎接胜利的运动人形。人的造型同时形似现代“京”字的神韵,蕴含浓重的中国韵味。
2.城市加年份的标准字体设计别出心裁、独树一帜。
“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字体部分采用了汉代竹简文字的风格,将这一字体的笔画和韵味有机地融入到“Beijing2008”字体之中,自然、简洁、流畅,与会徽图形和奥运五环浑然一体。字体符合市场开发目的,与标志主体图案风格相协调,避免了未来在整体标志注册与标准字体注册中因使用现成字体而可能出现的仿冒侵权法律纠纷。
3.总体结构与独立结构比例协调。
“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中的中国印、Beijing2008和奥运五环三部分之间在布局及比例关系方面近乎完美。每一部分独立使用时比例合理,不失协调。
4.有利于形象景观应用和市场开发。
此外,海报除了符合美的形式原理之外,尚有许多必须注意的设计方法及制作细节,例如文字的表现与编排,色彩的选择与运用,插图与影像的呈现方式等。这些设计原则与实务技巧都是设计者必须要熟知的。海报设计与其他媒体设计一样有着许多共同的地方,最重要的一个好的创意展现:创意是设计者独特内涵的出现,它能够充分凸显主题的精神,并提供创新的表现手法。海报设计原理也就是海报构成的要素,大致可以分为插图、文案、色彩三个部分。
5.结合英文字母进行的设计
世界各国的设计家都将文字艺术设计作为一种有效的设计元素,形成了与汉字不同的形式、手法、风格效果。而汉字也可以融合中外的作为设计创意,移植到海报设计中来。其中英文在世界上是最流通的语言,中国的海报设计也都擅于将文字与英文字母进行结合设计。
篇8
残疾人群体是我国社会的特殊群体,他们的生存生活的状态更是直接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的文明程度。接受教育的程度如何俨然成了残疾人能否更好融入社会,提升这个特殊群体幸福感的重要标志之一。当前特殊教育已经成为我国教育事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在对特殊群体进行教育时,重视特殊群体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培养以及思想方面的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在这个特殊群体里面有这样一群孩子们(聋生),他们或因天生或因后天的原因,从小到大听力失聪,失去了很多知识的学习和信息量的储备。造成了多方面知识的缺少,生活经验的匮乏,心灵上的不安全感等等的不良习性。因此,本文就海报设计这门课程提出了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以及课程完善策略。海报设计是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在课堂上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加强对聋生进行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以及职业素养等方面的培养,使得他们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接受一份自己钟爱的工作而非仅仅解决工作问题,以此增强他们的工作获得感和生活幸福感。
2.思政教育对聋生的重要性
与普通的教育相比较,聋生教育具有较强的专业性,需要掌握聋生的心理以及生理特点。聋生沟通不方便,理解能力弱似乎都成了行业间的标签效应。再加上聋生为人处世、职业规划以及抗挫能力弱等问题,都给就业以及很好地融入社会带来很多不利印象。因此,学校需要更加重视聋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对其进行心理方面的疏导,结合聋生的日常生活,引导聋生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与聋生的其他教育融合在一起,帮助聋生来表达个人的意愿以及看法,学习整个社会的行为准则以及规范。思政教育可以帮助聋生健康成长,使其能够坚定信念,并且培养其个人的奋斗精神,帮助聋生不断地完善自我,并且得到良好的成长。将思政教育融入海报设计课程中,不断进行心灵的滋养,情操的熏陶,这是其融入社会群体的重要教育方式。
3.思政教育下聋生海报设计课程的完善策略
第一,思政教育与聋生海报设计课程的内容结合。海报设计已成为大众传播最重要的媒介,海报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文化,它在实现其信息传播功能的同时还输出了一种精神意识。它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着公众的思想和价值观念,影响着大众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它不断唤起公众对某种新意识的需求,对社会精神文明的建设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在一定范围内承担着其应有的社会责任。海报设计教学过程中,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将海报设计所承担的责任融入日常教学中,强化细微知识点的训练。作为一门设计课程所有的设计都是需要有依据的,而这些设计的依据就来源于理论知识中。只有掌握了各类设计的方法才能感而思,思而积,积而满,满而发,这些都是设计工作者的心理历程。只有将海报设计与思政教育相互融合教育,两者才能更好地发挥它们的作用。例如,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根据重大事件、国家重要纪念日、国际政治主题、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主题来进行教学。尤其是在国家重要纪念日当中进行海报设计时,可以涉及到国庆节、建军节、建党节、抗战胜利等节日来对聋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普及,让其学习相关的内容。除此之外,还可以结合相关的人文关怀主题来进行海报设计,包括留守儿童、交通安全、环保主题、关爱生命、自闭症等多个主题进行海报设计,在此其中聋生可以独立地掌握相关的学习资料,了解事件的背景意义以及内涵,同时也可以加深对这些事件的认知度,从而加强聋生个人的爱国主义教育和人文情操的培养。
第二,思政教育与聋生海报设计过程的融合。在设计过程当中,聋生可以展现个人的个性,可以通过独立设计的方式来完成教学的任务,在此过程中学生需要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并从生活中获取经验,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及积累各种经验的能力。要知道作为一名优秀的设计师还得具备善于感觉,勤于感觉,并把握感觉。平时要对生活保持高度的热情,生活必将回报我们许多有趣的有意义的观念。从生活中体验、挖掘,整理与生活联系紧密的反映当地社会现实生活的问题,也是必备的职业素质。同时也可以与他人之間进行团队合作,现场模拟工作中的各个角色进行扮演,分工不同,角色不同,换位思考志在必行。培养学生加班加点、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的品质,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时刻以“客户虐我千百遍,我待客户如初恋”的心态做好不断修改设计稿的心理准备,以客户是上帝,是衣食父母的心态,正确处理工作中的得与失的关系,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
第三,思政教育与聋生海报设计相关法律法规的整合。众所周知,卓越的创意是海报创作的灵魂,它能使海报的诉求重点明确、主题突出并具有深刻的内涵。对海报创作而言,卓越的创意还意味着视觉形象语言的升华,它有助于开拓海报表现的力度和深度,使海报作品产生强烈的感染力和说服力。为此在教学中要提倡原创精神,设计信息要真实、可信、有效、健康,切不可虚构、造假。应从保护消费者利益的角度出发,向人们真实反映商品的属性、功能、质量、规格、特点等情况,对使用与保养等方法也应加以说明。准确传递具有个性化的信息,能使海报达到预期的广告目的。相反,模仿在某种层面上就是抄袭,设计作品的版权意识和原创精神以及相关的法律常识的学习,足以证明将思政教育融入当前海报设计教学中是一件亟不可待的重要事情。所以,在此过程中学习相应的广告法,不做违法、侵权之事也是非常重要的。同时加强设计心理学以及色彩心理学的相关知识的学习,也为成功的设计案例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阳光微笑,大气担当也是新一代大学生更是聋生必备的心理素质。
第四,成果展示。在成果展示当中,聋生可以对个人的优秀作品进行展示,而在此情况下聋生涉及到海报主体的策划、设计的执行以及现场的布置,聋生个人的专业自信都能够得到提升。个人的自我认知也会逐步提升,这对于聋生个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获得感的锻炼提升成就感,让学生明白实践锻炼中“只要肯干,就会能干”,让探究成为终身学习的习惯。
篇9
关键词:平面设计;校园海报;比较研究;创意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28-0208-03
校园海报不仅能够反映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起到介绍学校、宣传学校的作用,还能体现一个学校的素质教育成果,彰显学校的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等。况且,学校是一个人群密集、信息流通最快的地方,学校里边的任何动态都会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从而看来,校园海报作为宣传学校各类活动信息的窗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今,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数字化设备与技术走入校园,传统的手绘海报已不能满足现在的审美需求,这就使数字化海报日益盛行。
本文利用Photoshop软件中的图像编辑、图像合成、校色调色及特效制作等技术,设计具有创意的校园海报。克服传统手绘校园海报的弊端――在交互形式上的“说教”,化“告诉”为“交流”,化“呆板”为“活泼”,化“说教”为“互动”,充分调动受众群体的视觉感官,使其对海报的内容产生强烈兴趣。
1 基于Photoshop的校园海报设计
1.1 海报尺寸定位
校园海报的尺寸依据校园具体环境和实际需要所决定,经调查,大学校园讲座、活动、比赛所用海报一般贴于一开展板之上,一开展板尺寸为787mm×1092mm,而印刷海报电子版还要求“四边出血”,每条边需要预留出3mm,故在Photoshop中,一般将画布大小定为793mm×1098mm尺寸。当然,根据不同的要求,海报的尺寸并不唯一,有的印刷海报规定为最常用的420mmx570mm尺寸,有的根据特殊需要,会制作成横版海报,尺寸视具体情况而定。
1.2 海报主题创意
海报创意要符合震撼性的原则,做到能够让受众在众多其他因素的干扰下一眼就被该海报所吸引,给受众带来强大的视觉冲击力。具体实现海报创意可以有以下方法:
1)直接展示法
通过摄影将校园海报要宣传的相关内容进行拍摄,并运用Photoshop软件中的图像合成功能,直接如实地展示在海报版面上,给人以逼真的现实感,使受众能够产生一种亲切感和信任感。
2)适当夸张法
充分借助海报设计者的想象力,运用Photoshop软件中的图像编辑功能,对校园海报中所宣传的活动的特点进行适当明显的夸大,以达到吸引受众注意力,提高受众参与度的目的。
3)运用联想法
在校园海报设计的创意过程中通过丰富的联想,将一种事物与其他事物创设联系,使艺术形象的容量扩大,画面的意境加深。由于联想所得出的创意结果,勾起了受众的好奇心,甚至能与受众产生经历的共鸣。
4)附加幽默法
校园中大部分的受众为学生,学生是一群积极向上、充满活力、激情的人,在学生活动的校园海报中应敢于附加幽默的元素,营造一种喜剧的效果,为了唤起受众的微笑,以独具匠心的方式,发挥艺术感染力的作用。【9】
1.3 海报版式设计
海报的版式设计就是将海报中的文字、图形图像以及色彩进行编排、组合的过程,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版式设计的好坏,能决定受众是否会进一步通过该海报了解更多的信息。版式设计应遵循以下形式法则:
1)主题突出
海报的目的是向受众传递信息,所以在海报版式设计上不能一味追求个性,而忽略其本质,海报要符合受众的视觉规律。可读性要求版式的结构清晰,信息表达明确,视觉流程顺畅,这有助于受众对海报的理解。版式设计要做到主题突出,无论是文字、图形图像,还是色彩都要与主题呼应,所有的设计要紧密围绕海报主题,否则一切都毫无价值。
2)对称与平衡
如果一幅画面在中心点的两侧严重不对称,就会造成视觉感受中的一侧偏重,有倾倒的视觉现象,这会使受众感觉不舒服。但中规中矩的两侧完全对称,又会让受众觉得海报设计毫无新意,使人感觉版面设计呆板。为了平衡这两种情况,我们可以选择中心点两侧视觉“重量”相等,对其中一侧进行局部不对称编排,在总体对称中寻求局部的变化,这样就能达到一个很好的平衡效果。
3)虚实与留白
“实”指的是版面设计中所有的内容,包含文字、图形图像、色彩,留白指的是在版面中不放置任何元素,也是“虚”的表现方式。“虚”能够体现画面的层次,能带给受众不同深度的视觉效果。留白并不会使画面显得空洞,适当的留白反而更能突出主题,增强受众的可读性,别有一番艺术风味。【10】
1.4 画面配色原理
海报画面的配色是给受众的第一印象,不同的配色组合带来不同的视觉效果,表达不同的气氛。【11】
校园海报的版面可以使用暖色调中的红、黄、紫系列的色彩进行搭配,使海报整体表现出温馨、喜庆、热情的氛围;可以使用冷色调的蓝、绿、紫系列的色彩进行搭配,使海报整体表现出深远、清冷、高雅的氛围;可以使用经典的黑、白系列的色彩进行搭配,使海报体现出正式、庄严的氛围;校园海报的版面可以使用对比色调,将互补的色彩搭配在同一画面中,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但是这种方法往往不易把握,不能盲目的为了对比而滥用,总体的色调还是应该保持统一和谐的,在局部的地方可以稍微进行一点儿强烈的对比,这样会让受众产生强烈的视觉效果。
根据校园海报宣传的内容慎重选择海报的底色。校园海报的目的是为了传达信息。当海报整体底色为浅色时,画面中的图形和文字可以选择相对深一点儿的色彩;当海报整体底色为深色时,画面中的图形和文字就必须选择相对浅一点儿的色彩,这样有利于受众的阅读,不会产生视觉疲劳。
2 校园大赛海报实例设计与实现
2.1 前期准备
制作符合校园文化特点的校园海报,要分析校园的风格,校园的代表元素。本文设计案例为“天津师范大学新声代――校园播音员大赛”。首先,分析天津师范大学校园风格,天津师范大学是一所师范院校,学术气息浓重,同时校园文化丰富多彩,而校园播音员选拔作为天津师范大学一年一度的经典活动,备受全校师生的关注。因此,此活动海报的设计也应将学校代表元素、海报主题、海报配色、海报表现意义等充分考虑。其次,经分析海报主题“天津师范大学新声代――校园播音员大赛”,抓取两个关键词“新声代”、“播音”。“新声代”有“新生代”的意思,这就要求设计的海报应表现出一种新生的力量。而提到“播音”,首先想到的就是麦克风,所以这也是本海报重要的构成元素之一。最后,要考虑举办单位的特点以及往届活动海报的风格,由于该活动属于天津师范大学经典活动,所以要营造一种沉稳、大气的意境,根据以上内容进行创意构思。图1、图2、图3和图4为笔者搜集的素材资料。
2.2 创意构思
首先,明确海报的特点。此次大赛是天津师范大学经典活动之一,要体现正式、大气、稳重等特点。海报要在学校各个海报展栏进行张贴,所以进行创意构思的时候要融入代表学校的元素,笔者选择了学校标志和学校办公楼作为代表元素。另外,由播音员大赛联想到播音主持相关的元素,所以将播音相关的麦克风、人物融入到海报画面内容之中。最后,将以上提及的海报版面所需元素进行整理,按照创意表现具体编辑制作。
2.3 创意表现
使用Photoshop编辑图像的功能对麦克风等图片进行抠图处理。基于色彩构成的理论基础,为体现正式、经典、沉稳、大气的特点,在背景的选择上选取了黑色为主,而标题颜色则选择了对比反差较大的红色。通过对视觉传达特征分析,为更好地突出该海报的视觉中心,所以在“新声代”这三个字上做了一些效果。如图5所示,分别对该图层进行了投影、内阴影、外发光、斜面和浮雕、颜色叠加、渐变叠加、图案叠加、描边的设置。图6和图7为文字做效果前后对比图。
为配合“天津师范大学新声代”这一主题,在黑色背景中融入天津师范大学办公楼,并在画面中设置代表人物,意在说明在天津师范大学这个校园中出现了许多优秀的新生。
2.4 版面设计
首先,对文件进行设定。如图8,在Adobe Photoshop CS5中设置海报的尺寸为793mm×1098mm,分辨率为300像素/英寸,颜色模式设为CMYK颜色。
具体版面编辑选取竖构图。色彩搭配选择大气、稳重、正式的黑色为主,主标题文字则选取极具视觉冲击效果的红色。考虑受众的可读性,在副标题和其他辅文字说明上,我们选择了浅灰色,并对其进行了投影、发光等效果设置。在字体选择上,严格控制一个版面中字体的类型不能超过三种。主标题“新声代”选择了汉仪综艺简体,字号为118点,副标题“第十一届校园播音员大赛”和承办单位“新闻传播学院”字体也选择了汉仪综艺简体,字号为30点。根据前文提到的版面设计中对称与平衡的形式法则,为保持该海报的对称与平衡,应将图形、图像编排在海报的上半部分,将事先完成抠图的麦克风矢量图放入画面中,并对其做镜像复制,组合为一体,效果如图9所示。
纯黑色的背景有些沉闷,因此利用高斯模糊为海报上半部分做出类似光晕的效果。为呼应主题,加入新生代的人物代表形象,如图10。
另外,在海报中加入学校的代表元素:天津师范大学标志及字体和天津师范大学办公楼照片。到此为止,海报版面的整体设计已经完成。海报下半部分全部为文字的内容,为避免呆板的视觉效果,特加入了作为装饰的小星星图形,并且对星星的不透明度做了设置,中间的星星不透明度为100%,其余的自中间向两侧依次递减。如图11所示,这一处小的设计为海报增添了趣味。
2.5 定稿输出
海报的定稿输出作为印刷海报设计的最后一步,需要注意文件的存储格式。如果送往打印店后不需要对文件进行修改,则应将电子版海报存储为JPG、EPS或TIFF的格式。
3 结束语
在大学,校园海报是主要的宣传手段,能够反映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起到介绍学校、宣传学校的作用,还能体现一个学校的素质教育成果,彰显学校的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等。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基于Photoshop的校园海报应用具有优势。其宣传效果更好,能够节约海报的制作时间,简化海报的制作流程,提高海报的宣传效率和活动的参与度。同时,印刷海报的设计更加规范。有规定的尺寸,丰富的创意,严格遵守符合视觉习惯的版式设计法则和配色原理。能够获得更大的视觉冲击力。
参考文献:
[1] 李久亮.校园海报设计的研究及其辅助系统的开发[D].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
[2] 白丽萍.平面构成与图形创意[J].黄石理工学院学报,2008(2):26-28.
[3] 张洪忠.谈谈色彩构成[J].齐鲁艺苑,2009(1):19-21.
[4] 金灿.不破不立―分解重构在海报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南京艺术学院,2013.
[5] 贺S.数字化时代的视觉传达设计[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213-215.
[6] 刘云玲.新媒体视觉传达的特征理论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34):289.
[7] 李春红,回景丽,王信博.Adobe Photoshop应用浅解[J].现代电视技术,2009(10):138.
[8] 龙飞.中文版Photoshop CS5完全自学手册[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219-270.
[9] 黄筠洁.海报设计中幽默化趋向的研究[D].浙江:浙江农林大学,2012.
篇10
近几年,国内有很多的艺术赛事,以城市形象为主题的设计展越来越丰富。人们通过城市形象海报的认识从而对某个城市产生一种主观意识,从而促进文化上的交流。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地域文化,它是城市形象海报设计的源泉,设计者对当地的地域文化深刻理解,再进行解构和重建,吸取其中最精华、最典型成分,将其运用到城市形象海报设计之中来,将是一场视觉盛宴。反而言之,脱离了地域文化为基础,就等于没有了素材和元素。
关键词:
地域文化;城市形象;海报设计
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资助项目,项目名称:“城市形象”主题下的海报设计研究,项目批准号:2015SJB371
海报设计是人类在社会生产活动中的自然创造。在平面设计的领域中,海报设计以直观性和形象性为特点,以大量的复制印刷使信息得到迅速、广泛的传播为表达方式,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城市形象是大众对城市整体印象的一种感知,正如有人说:冰城哈尔滨,山城重庆,江城武汉,花城广州,水城苏州,春城昆明。这种感知就是人们的城市情结,是通过概括性语言进行描述的一种解释。通过海报设计把城市所具有的物质形态和精神形态的感知转换成丰富的视觉语言,再恰当不过,于是就有了城市形象海报。城市形象海报属于文化海报的范畴,它是图形、色彩、文字等平面元素构成的视觉创造,是以传播地域文化为核心理念的。地域文化是指一定的地域条件下,产生的独特的、无法人为变更的文化。地域文化可以概括为:历史文化、自然景色、戏曲文化、建筑文化、工艺美术文化等。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地域文化,它有着鲜明的地域特征,独特的地方民俗风情,经久积淀的文化情感。地域文化在城市形象海报设计中的运用,可以构筑城市品牌形象、整合城市形象因子,将城市形象信息综合的表现出来,使受众对城市产生清晰、明确的印象,引起受众对城市进行深入了解、深度感知、深度参与的欲望、从而导致对城市的心里情结。通过城市形象海报设计中的地域文化的展示,可以发掘城市个性,让受众充分了解城市独特的精神面貌、与众不同的城市品格、光鲜的城市魅力、独一无二的城市形象。因此,地域文化是城市形象海报设计的源泉,如果离开了地域文化为基础,就等于没有了素材和元素。只有注重地域文化的提炼与概括才能更好地提高设计者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只有吸收地域文化的营养,发掘地域文化博大精深的内涵,城市形象海报设计的发展才能越来越好。
一、海报和城市形象的概述
(一)海报的定义
海报,又称布告、传单,书写的或印刷的、张贴起来或用其他办法分发出去的广告,宣传一件公众感兴趣的事情1。它以图形为元素、以文化为设计理念的方式已经成为最具精神渗透力的传播媒介之一。
(二)城市形象的概述
在中国对于“形象”一词有很多的解释,特别是在古典释义方面。所谓:“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周易.系辞上》还说:“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这里的立象以尽意中的“象”可以有多种解释,既可以理解为象征和形象的意思,也可以理解为通过形象感受意思。城市形象是指大众对城市整体印象的一种感知,是对城市所具有的物质形态和精神形态所作出来的印象和评价,也可以说是人们对城市某一方面的认知。主要是指人们对城市形态、城市建筑、城市文化、市民素质、城市环境、城市政府形象的看法和评价。2城市形象在长期的社会发展中,会形成特定的文化特质,文化圈,文化模式等。大众会对这种文化模式用语言来概括形容,也就是大众对城市形象的总体感知。
二、地域文化在城市形象海报设计运用的发展现状
近几年,国内有很多的赛事,其中以城市形象为主题的设计越来越丰富,地域文化在城市形象海报设计中的运用已经成为一种主流。人们通过城市形象海报的认识从而对某个城市所产生一种主观意识,透过地域文化展示给人们这个城市的特殊品质,从而促进文化上的交流。宁波是中国第一个举办国际海报双年展的城市,是国内第一个具有国际视野和专业水准的海报盛世。它提出了“平面设计如果失去了专业的前瞻性和新的表现力就失去了时代的意义3”的这一理念。海报设计是衡量一个设计师创作理念和设计水平的重要标准。宁波国际海报双年展恰好可以给众多中外年轻设计师相互交流的机会,同时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表演的舞台,一个检验审美标准和不断探索新的视觉表现的舞台。通过这个舞台,我们可以汲取国际上最先进的设计理念,分享其优秀的设计成果。宁波国际海报双年展一般分为主题类和非主题类两大比赛类型。在非主题类型的作品当中,城市印象的参赛作品较多。其中《北京印象》为宁波国际海报双年展中铜奖作品,该作品设计风格鲜明,极具现代性和时代感。北京胡同是久远历史的产物,它反映了北京历史的面貌,是有丰富内容和代表性的地域文化之一,作品中设计者用时尚的色彩和现代的字体构造出一幅靓丽的北京胡同,从大大小小的胡同中,我们可以看到不一样的北京风情。
三、突出地域文化是城市形象海报设计的核心
(一)地域文化的简述
地域文化是自然、社会历史及其不同区域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一个地域的人们在长期的生活、饮食、语言、传承的历史过程的积淀,也是一个地域或者民族在各自的风俗习惯和道德价值观念上赖以生存的基础。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地域文化,因此,注重地域文化的发展与学习才能更好的提高设计者的创作品位和审美情趣,只有注重和吸收优秀地域文化的营养,发掘地域文化博大精深的内涵,地域文化才能继续传承下去。地域文化是城市形象海报设计的源泉,城市形象海报设计如果离开了地域文化为基础,就等于没有了素材和元素。
(二)城市形象海报设计借鉴地域文化的“形、意、势”
1.“形”在地域文化中的概括
我们一般指的“形”是物体的外形与结构。地域文化中的“形的概括”是指对已有外形或者轮廓再加以改造、提炼的过程,也就是减法,剔除复杂的非本质的部分,保留和完善最具有典型意义的部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修饰完善。经过提炼概括的形象,造型简洁明了,形象特征鲜明,符合现代审美标准。地域文化中“形”的概括是建立在独特的审美观念和对当地地域文化的充分理解的基础之上而来的。它可以充分的体现当地的地域个性,保留传统艺术的神韵,充分表达出城市形象海报设计所蕴含的理念和个性。
2.地域文化中“意”的延伸
“意”在百度百科里的解释是获得印象、形成记忆的意思。在中国古典美学发展历程中,它意境丰富,是歌舞音乐、绘画创作、诗词歌赋、散文随笔等一切艺术形式所追求的最高境界,是体现意境美的最高指标之一。地域文化中的“意”是在我们看得到外观的背后,蕴藏着深层的象征寓意。比如红色在中国是吉祥和喜庆的颜色,正是因为它蕴藏着深层的象征寓意,所以它在中国有着特殊的地位,这种“意”也许只有中国人自己才能理解。
3.地域文化中“势”的把握
自古以来我们就把“势”的概念和感受联系在一起的。老子这样说过:“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在中国的传统艺术中,就很讲究对“势”的研究。“势”通常指由气质所表现出来的态势和气场。“势”的审美特性的不仅局限于形式上,而更强调设计给人带来的心理感受。4在地域文化中对“势”的把握,我们不妨借用一下古人对“势”的审美诠释来表现城市形象海报设计。
(三)城市形象海报设计受到不同地域文化的影响
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城市形象海报也因民俗、文化和地域的差异,带有较强的地方特色。从现有的作品来看,中国城市形象海报设计中显示出地域差异比较典型。江南地区的城市形象海报大多秀气细腻、中原地区的城市形象海报典雅大方、而北方地区的城市形象海报则显得雍容华贵、势不可挡的特点。通过各个城市形象海报作品的比较,让人更感受中华民族之伟大,文化之丰富。
1.江南地区的城市形象海报大多秀气端庄
江南作为一个典型的历史地理概念,区域大致划分为长江中下游南岸的地区,江南代表了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与希望,是吴越文化的代表。苏州是江南城市的典型代表,苏绣是苏州传统工艺中的一朵奇葩。它独特的图案设计、细致的绣工、色彩清雅的独特风格,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所以苏州也称为“绣市”,以苏绣文化来展现苏州形象再恰当不过。在苏州印象作品中,以绣花针或者绣女的玉手作为画面的视觉元素,可以充分体现苏州刺绣的无与伦比,精美绝伦,也表达了江南的端庄隽美之特色。
2.北方地区的城市形象海报体现出庄严华贵的皇家气派
北京是北方最有代表性的城市之一,它是我国的政治和文化交流中心。北京的许多建筑都彰显了气质非凡的地域文化,是北方建筑文化的典型代表。在北方的城市形象海报中,这种特有的皇家气派的得到了深刻的体现。
3.中原地区的城市海报展现古朴典雅的悠久历史
中原的文化可谓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既是儒家文化最早的诞生之地,也是道家的渊源之场,中原地区留下了帝王活动的历史遗迹,产生过许多文化名人和文化成果。中原文化在中国的地域文化中处于领头的地位、起着先锋作用。它所具有的强大的包容性和感染力,对我国其他地区的文化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具有不可比拟性。作为中原地域文化的代表之——豫剧,在城市形象海报中也是屡见不鲜。选择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豫剧脸谱作为海报的图形表现元素。通过大胆的图形提炼和概括,舍弃得当,从而做到主体元素简练而夸张,可以获得了很好的视觉效果。
(四)城市形象海报设计承载着典型的地域文化
设计者对当地的地域文化深刻理解,再进行解构和重建,吸取其中最精华、最典型成分,将其运用到城市海报设计之中来,将是一场视觉盛宴,所以说地域文化是城市形象海报设计的创意之泉。城市形象海报设计必须以地域文化为基础,宣传更具有典型意义的城市形象,才能抓住人们视觉的因素,这才是城市形象海报设计的核心。
1.城市形象海报设计与历史文化
我们常这样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个城市经过一定历史时期和社会发展的变革,必定会形成了自己特定的文化特征,造就特有的历史文化思想,这些都可以成为独特地域文化的基础。仅就中国城市而言,悠久的历史文明产生了以北京为代表的“京派文化”、以香港为代表的“港派文化”、近代中西文化冲突与融合而形成的以上海为代表的“海派文化”等,都是构成巨大的无形资产与城市历史文化资本形式。城市历史文化是人类精神与物质文化的一种新意涵,是人类发展的一种精神支柱。城市形象海报设计风格的发展,大多都是根植于一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土壤而产生的,所以它们必然具有不同时代、不同历史背景土壤所产生的各种符号意象的不相同性。著名设计师冈特•兰堡设计的土豆海报系列可谓风靡全球,据设计师回忆:当时从美国引进的只要二十天的种植就可以食用的土豆,拯救了德意志民族,由于这段特殊的历史,土豆在德国成为了一种历史文化。兰堡对土豆有着特殊的感情,土豆使兰堡度过了苦难的童年,救活了兰堡,没有土豆就没有兰堡和他的艺术。兰堡的土豆艺术令人称道的不是土豆形象本生身,而是奇特的创意和视觉效应的魅力,是向世界打开的德国历史文化的窗口。
2.城市形象海报设计与名胜风景文化
风景名胜是促成当地地域文化的重要因素,城市形象海报是一个城市自然风貌、风景名胜的反映,它把一个城市最美丽的风光,最精湛的艺术凝结在方寸之中,它的设计自然少不了这些视觉元素的运用。同时,城市形象海报有利于宣传当地的旅游资源和文化特色,是包装当地旅游资源的很好手段。以苏州举例来说,苏州素来以山水秀丽,园林典雅而闻名天下,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美誉。园林中形态各异、图案变化多端的“漏窗”是苏州园林有的建筑形式之一。漏窗外观为不封闭的空窗,本身有景,窗洞中装饰着各种镂空花纹,窗内窗外之景又互为借用,透过漏窗,隔墙的山水亭台、树木花草,又成一景,意欲体现“路有尽而目不穷”的独特造园思想。这也是苏州园林独特的造园之处。在苏州城市形象海报中以漏窗为素材的案例数不胜数,很多的海报设计师都以其为视觉元素创造了丰富的视觉作品。香港设计师靳埭强先生的《苏州新印象》中就用了简洁的六方式漏窗图形来代表苏州,透过六边形的漏窗,里面的风景明朗入目,若移步看景,画面更是变化多端、目不暇接。
3.城市形象海报设计与戏曲文化
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它涵括了文学、武术、音乐、美术、舞蹈、杂技等诸多表演艺术。戏曲的历史比较悠久,在原始社会已有萌芽,经过长时间的发展过程和不断地丰富、更新,才逐渐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体系。苏州是戏曲艺术的发源地之一,评弹、昆曲等都源于苏州。苏州评弹是苏州评话和弹词的总称,它用苏州方言演唱,在苏州及江、浙、沪一带比较流行。所以在苏州印象海报中以伴奏乐器为历届海报设计视觉元素的着实不少。作品《苏州印象--评弹篇》直接以评弹乐器作为视觉元素,简洁的乐器外形是海报的主体图形,主题诉说明确、恰当、直观地表达了苏州的地域文化特色,画面具有轻盈柔美的江南风韵。
4.城市形象海报设计与工艺美术文化
工艺美术通常指美化生活用品和生活环境的造型艺术。它的突出特点是物质生产与美的创造相结合,以实用为主要目的,并具有一定的审美特性。檀香扇是用檀香木制成的各式折扇和其他形状的扇,主要使用对象为女性,亦称为文扇。檀香木制成檀香扇具有天然香味,用以扇风,清香四溢,保存十年八载,依然幽香阵阵。人们在盛夏不仅可以用它来拂暑,而且它已成为可供人们欣赏、收藏的艺术佳品。檀香扇亦是苏州有代表性的工艺品之一。作品《苏州印象--扇子篇》就以精细典雅的檀香扇和文字进行组合,使得海报作品高雅秀丽,具有浓郁的地域文化气息,同时也体现了精美绝伦的苏州工艺产品。
5.城市形象海报设计与建筑文化
我们生活的每个城市几乎都有其标志性的建筑。随着城市的发展,所留下的城市记忆是随手可得的。如南京的中山陵、杭州的灵隐寺、美国纽约的自由女神像、巴黎的凯旋门和埃菲尔铁塔、上海的东方明珠,苏州的古典私家园林、傣族的吊脚楼。建筑具有浓厚的地域文化特色和历史的烙印,它可以直接表现地理位置和地域文化特色,这些城市建筑都是城市的建筑文化资本。
四、结语
城市就像一个人一样,有着自身的形象和内涵。而这种内涵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得靠地域文化的凝结和历史文化的积淀。未来城市形象海报设计必须在设计主题的不断创新、色彩的准确把握、创意手法的多变、创作情感上的注入等方面不断更新和提高自己,才会有更久远的发展。最后我们期待着城市形象海报设计的未来将更加美好!
作者:刘晓丽 单位: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
注释:
1.王同亿.《语言大典上册》.三环出版社,1990:1344-1345.
2.张鸿雁.《城市形象与城市文化资本论》.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52.
3.平面设计如果失去了专业的前瞻性和新的表现力就失去时代的意义——潘沁、蒋华访谈.
4.沈婷婷.《地域文化视角下的电视频道品牌建构》.浙江工商大学,2010.
参考文献:
[1](英)莫里斯•德•索斯马兹.《基本设计视觉形态的动力学》.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9.
[2](美)KarenTriedan,CherylDangelCullen.《彩色平面设计》.中国青年出版社,2003.
[3]苏州市平面设计师协会.《苏州印象海报作品集》.苏州古吴轩出版社,2000、2002、2004.
[4]《新平面》.江苏美术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