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计划生育法范文

时间:2024-02-18 17:49:2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人口计划生育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人口计划生育法

篇1

一、基础工作考核内容:

(一)年初各主管部门对全系统就计划生育齐抓共管情况是否进行专项部署,是否签订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有专项部署得4分,有会议记录和责任书得4分,否则不得分。

(二)为保证共管目标的完成采取了哪些具体措

施和办法。有措施和办法且有文字记载得4分,如无文字记载减2分。

(三)平时有检查、考评和目标监控。有检查、有考评和目标监控得6分,每缺一项扣2分(均须有文字记载)。

(四)年中和年末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齐抓共管工作分别进行考核评估和总结。考核评估须有实施方案和汇总资料及总结通报。有实施方案得4分,有汇总资料得2分,有总结得3分,有通报或表彰决定得3分。

二、业务工作考核内容:

公安部门

(一)在办理暂住证时,核查成年流动人口《婚育证明》,核查率达90%以上得40分,每低于一个百分点减2分,减分以20分为限。

(二)按计划生育年度对所属系统和单位进行中期和年末考核评估得20分,缺一次减10分。

(三)及时依法处理计生工作中发生防碍公务、围攻、殴打和打击报复计划生育工作人员的事件得10分。如出现一例未及时处理的事件减5分,减分以10分为限。

工商部门:

(一)在发放营业执照时,核查成年流动人口《婚育证明》,核查率达90%以上得40分。每低于一个百分点减2分。减分以20分为限。

(二)按计划生育年度对所属系统和单位进行

中期和年末考核评估得20分,缺一次减10分。

(三)对集贸市场有固定摊位的流动人口、个体工商户,做好计划生育管理工作,并对育龄妇女进行建帐建卡。建账建卡得5分,卡帐齐全得5分。

劳动部门:

(一)在办理《务工许可证》时,检查成年流动人口《婚育证明》,核查率90%以上得40分,每低于一个百分点减2分,减分以20分为限。

(二)按计划生育年度对所属系统和单位进行中期和年末考核评估得20分,缺一次减10分。

(三)在为流动人口输劳动用工手续时,将计划生育作为劳动合同的一项内容得10分,否则不得分。此项以文字记载为依据。

民政部门:

(一)依法加强婚姻登记管理,严把结婚登记关,查处早婚和其他违法婚姻行为得12分,发现一例早婚或违法婚姻行为减4分,减分以12分为限。

(二)对严重智力低下及遗传病患者,必须在取得婚前医学检查证明和绝育手术证明后方可办理结婚登记,得20分;未做婚检或未施行绝育手术,为其办理结婚登记手续发现一例减10分。减分以20分为限。

(三)严重智力低下及遗传病患者已构成违法婚姻的,与计生部门配合施行绝育手术后,为其办理结婚登记手续得10分。每发现一例未办理手续的减5分,减分以10分为限。

(四)每季度与计生、卫生部门交换一次情况得8分,每少一分减2分。

(五)按计划生育年度对全区业务部门进行年中和年末考核评估得20分,缺一次减10分。

卫生部门:

(一)对从事餐饮和美容美发等行业和成年流动人口在办理健康合格证和卫生许可证时,要核查其《婚育证明》,核查率达90%以上得20分,每低于一个百分点减2分,减分以10分为限。

(二)各医疗单位在接收流动人口孕产妇时,要检查现居住地查验过的婚育证明和生育证,对无证明和生育证生育的,暂缓办理《出生医学证明》并及时通报区计生部门得12分。未查婚育证明和生育证,每发现一例减4分,减分以12分为限。

(三)严禁出具假证明、做假手术,严禁采用“B超”、“CT”等手段与设备进行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得5分,出现一例减5分。

(四)负责对严重智力低下及遗传病患者或监护人提供婚育、节育、遗传病等知识的教育和指导得5分。发现一例未进行教育者减5分,减分以5分为限。

(五)经婚前医学检查,医师应向被诊断为医学上认为不宜生育的相关患者提出医学意见,在施行绝育手术后,出具婚前医学检查证明得5分,未出具婚育指导意见或未施行绝育手术,就出具婚前医学检查合格证明每发现一例减5分,减分以5分为限。

(六)积极配合计生部门对已婚严重智力低下及遗传病患者施行绝育手术得5分,每发生一起不配合的减5分,减分以5分为限。

(七)每季度与计生、民政部门交换一次情况得8分,每少一次减2分。

(八)按计划生育年度对所属系统和单位进行中期和年未考核得10分,缺一次减5分。

三、验收与评估

(一)评估部分为100分。考核分优秀、达标、不达标三个等级。考核分数在90分以上的为优秀,不75分-89分之间为达标,74分以下为不达标。

(二)中期考核占总分数的30%,年末考核占总分数的70%。

篇2

(一)

保障指标(10分)

有领导小组、有办公场地、有办公人员、有制度、有信息交流平台;缺一项扣2分。

(二)

人口控制指标(24分)

1. 计划生育合法率达92%(12分),下降1个百分点扣1分;

2.

违法生育多项控制率3%(12分)上升1个百分点扣1分;超生1个小孩扣1分;

(三)

工作质量指标(66分)

1. 重视教育(6分)

计生政策法规进村入户、育龄群众的政策知晓率达85%以上记2分,每少一个百分点扣0.2分;村(居)委有固定宣传栏记2分,无专栏不记分;永久性标语1—2幅记2分,缺1幅扣1分。

2. 优质服务和避孕节育措施知情选择(10分)

全年开展两次免费生殖健康服务达80%以上,建立服务档案记5分,每下降1个百分点扣0.1分;使用药具在控制指标内记5分,每下降1个百分点扣0.3分。

3. 计生协会和村民自治工作(6分)

村民自治达50%以上,且验收合格记4分,每下降1个百分点扣1分;验收不合格不记分;协会工作达标记2分,不达标不记分。

4. 行政执法(15分)

依法催收计划生育社会抚养费,按政策全额征收上交记15分。降低比例的按比例记分。该征收不去征收的,不记分。

5. 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5分)

做到流入流出底细清、情况明,当年流出育龄妇女办理婚育证明认输达到80%记1分,每降1个百分点扣0.1分;流出区外的育龄妇女每半年有效等价证明达60%以上记2分,减低1个百分点扣0.1分;对流入到建卡管理、持证验证达90%以上记1分,下降1个百分点扣0.1分;建立人口信息平台记1分,不建不记分。

6. 人口出生误差(6分)

人口出生统计误差控制在5%以内记6分,超过0.1个百分点扣1分。

7. 出生婴儿性别比(10分)

当年出生婴儿性别比控制在110以内记10分,每上升1个百分点扣0.5分。

8. 人口引产与出生人口比(5分)

当年人流引产例数与当年出生人数之比控制在30%以内记5分,每上升1个百分点扣0.2分。

9.

奖励扶持政策(3分)

严格坚持政策口径和申报程序,确认对象准确无误,无弄虚作假,不循私舞弊记3分,如举报有弄虚作假行为且调查属实的,此项不记分。

篇3

[关键词]基层人口;计划生育统计;工作质量

[DOI]10.13939/ki.zgsc.2017.08.119

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过程中,要实现人口均衡型社会建设,必须要对人口的数量、结构、素质、分布等方面是否实现动态平衡进行有效的监测,并结合监测的数据,分析人口和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之间的协调程度,进而为宏观调控提供依据,而基层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工作就是对人口相关数据进行监测和分析的过程,可见提升其质量对国家稳定、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1目前基层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工作中存在的质量问题

1.1基层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队伍建设不达标

首先,基层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工作属于典型的基层工作,但目前我国街道、社区设置的相关从业人员数量非常少,通常仅设置1名统计员,其不仅要完成计生报表、数据统计等本职工作,而且还要定期为上级考核做准备,落实区域计生科技服务等,这直接导致基层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人员因工作任务繁重,出现数据质量更新不及时、统计报表提交不及时等问题的概率较大[1]。

另外,虽然近年来“说实话、报实数”在基层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工作中得到重视,但仍存在部分统计人员为应付考核,提升绩效,而对统计数据弄虚作假,使统计工作的价值被严重地削弱,可见统计队伍除在成员数量方面不足外,在成员素质方面也有待提升。

1.2基层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数据失真的可能性较大

首先,部分基层统计人员在进行数据采集过程中,因对采集数据真实的重要性认识不充分,或自身统计能力不足,漏统、重统等现象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导致统计数据失真,此问题在我国基层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工作中长期存在[2]。其次,近年来我国实施的新《婚姻登记条例》虽然极大地为新婚登记人员提供了便利,但因部分环节被舍去,新婚通报及时性差,新婚、育妇数据遗漏的可能性增加;最后,公安部门目前要求的报户手续中并不明确地要求结婚证,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统计数据失真的概率。

1.3基层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工作的信息化水平较低,且管理不到位

虽然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人们尝试加大基层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工作的信息化建设,但目前部分地区的信息化建设水平仍然较低,而且只将数据分析和上报工作作为信息化处理的对象,数据采集方面仍存在欠缺,不利于统计工作整体水平的提升[3]。另外,现阶段部分地区报表制度、填写账册表制度以及其他相关规章制度等不能满足计划生育统计工作开展的实际需要,问题仍然存在,使统计工作的真实性、全面性和及时性都不能得到保证。

2提升基层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工作质量的方法

结合目前我国基层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工作开展中存在的|量问题,笔者提出以下提升统计工作质量的方法。

2.1强化基层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队伍建设

首先,我国各乡镇地区的计生中心,要结合目前统计工作的实际质量以及计生工作的实际需要,对统计队伍进行优化,在避免出现人员冗余问题的基础上,适当地增加统计人员数量,以保证统计人员可以高质量地完成统计工作,提升数据采集的真实性。考虑到统计人员队伍规模建设难度大主要是因为晋升空间小、人员调动大,所以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适当的改善[4]。

其次,要有意识地提升相关统计人员的能力和素质,使有限的统计人员可以尽可能高效、高质量地完成统计工作,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层面着手:一是针对统计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使统计人员认识到统计数据采集真实性的重要性并掌握统计的相关方法和措施,提升统计服务质量;二是针对统计人员实施科学合理的奖惩制度、岗位责任制度、考核制度等,提升统计人员统计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优化统计人员的人才选拔制度。例如在村级统计人员选拔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市管、镇聘、村用”的形式,而且保证聘用的人员具有高中以上的学历、不超过35周岁的年龄,而且对基层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工作充满热情,在上岗前要对其进行统计、计算机业务等知识的培训,保证进入统计工作的人员具备满足工作需要的能力;四是有意识地完善基层统计人员的福利制度,如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使统计人员可以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工作。

2.2强化信息共享和信息核对工作

强化信息共享和信息核对工作的直接目的是提升基层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数据的真实性,例如,每季度市政府针对人口信息开展信息共享会议,在会议中对卫生部门的出生实名登记、分娩对象的相关信息共享;公安部门的新生儿入户情况、人口迁移与流动人口管理等方面的数据分享;民政部门的婚姻登记情况等数据分享,通过在数据分享的过程中达到统一统计口径的效果[5]。

在信息共享的基础上,还要完成信息核对工作,即针对共享中出现的数据矛盾和差异进行具体核对的过程,在核对的过程中,通常以月份、区域等作为核对的主要形式,以此达到对统计数据查漏补遗等效果。

可见,基层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工作要提升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和全面性,必须先肯定数据统计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信息失真,并有意识地结合各部门的统计结果,尽可能地提升统计数据的真实性,为统计数据分析奠定基础。

2.3强化管理,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

笔者认为强化管理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对统计资源进行规范化、保密化管理,在保证统计信息安全性的基础上,提升统计相关表册的填写质量以及保存质量等,这对提升采集对象的配合积极性以及避免采集数据的遗失、失真等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二是通过建章立制,对基层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工作的重点环节进行规范,例如,针对已婚育龄妇女,按照落实避孕节育措施类型提取信息;针对婚前管理,利用人口信息系统对18周岁以上的未婚青年,根据就业情况确定重点对象;在制度中要明确育龄妇女统计工作的开展规范,为避免隐性生育、隐婚等育龄妇女漏统问题出现提供依据[6];三是通过规章制度明确信息定期核对的必要性,通过保证技术服务资料、育龄妇女卡片、信息报告单以及相关系统的记录等完全一致,进而提升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在强化管理的基础上,还要注重统计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利用计算机在信息采集、传输、计算等方面的优势,提升统计工作的效率以及质量,需要注意的是,通过计算机采集的信息在真实性方面可能存在欠缺,如何对真假数据进行识别,是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内容之一,将统计工作的大范围联网,也是相关工作的重点。

3结论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现阶段人们已经认识到基层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工作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以及提升其工作质量的必要性,并在实践工作中,有意识地结合相关工作的特点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对提升基层人口和计生统计工作质量的方法展开不断的探索,这是国家计生管理基础工作水平提升的体现,应合理地加强建设力度。

参考文献:

[1]崔艳敏.浅谈基层人口和计划生育规划统计现状[J].中国城市经济,2012(3):253.

[2]谢红梅.关于做好新时期基层人口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的浅析[J].才智,2015(35):288.

[3]高霞.探讨人口与计划生育统计数据质量的提升方略[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7):212-213.

[4]高霞.基层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现状与改善对策[J].质量探索,2016(2):91-92.

篇4

关键词:法治意义;法律依据;问题;对策

一、人口和计划生育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的法律依据

目前人口和计划生育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的法律依据主要有四部分,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其中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上述规定可以视为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的宪法渊源。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其中第二十二条第一款规定“村民委员会实行村务公开制度”,第二款规定“村民委员会应当及时公布下列事项,其中涉及财务的事项至少每六个月公布一次,接受村民的监督”,第二款中的第二项就是“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落实方案”。这是目前有关人口和计划生育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直接规定方面最高层次的法律依据。三是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的文件,有些人认为这些文件属于“法规性文件”,其实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法规,只能归入“政策”一类。四是散见于地方性法规及规章、政策中的相关规定。

二、人口和计划生育村务公开

民主管理遇到的新问题目前,人口和计划生育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开展得成效卓然,但就实际情况来看,仍存在诸多不尽人意之处,有些地方甚至走样变形导致出现了一些“以次充好、短斤少两”的新情况与新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一)实质要件上的问题

1、内容不全。公开内容片面不全,有的甚至把人口和计划生育村务公开等同于社会抚养费征收公开,即仅公开社会抚养费征收的有关情况。

2、偏注结果。对于人口和计划生育重大项目不公开或者少公开具体决策过程,仅公开事后结果。

3、弄虚作假。计划生育合同违约金收取之后,挪作他用,巧立名目,挥霍浪费,建立帐外帐、帐中帐

4、追求政绩。将人口和计划生育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当作捞取政治资本的手段之一,采取行政命令一刀切的方式,使得村务公开栏“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而缺少村民的真正理解和参与。

(二)形式要件上的问题

1、载体单一。目前公开形式大部分仅限于以设立公开栏的方式出现,简陋粗糙,缺乏村民会议和明白纸的形式,公开阵地建设较差。

2、公而不开。有的公开栏虽然制作精良,但却只放在村委会院内的某个角落里,公而不开,变成了花架子

3、简而不明。有的公开程序过于简单,敷衍了事,形同摆设,村民对人口和计划生育村务情况知之甚少,或者压根无从知晓。

4、缺乏维护。许多公开栏缺乏日常维护,风吹日晒雨淋,年久失修,甚至出现人为损坏现象,难以真正有效发挥作用。

(三)程序要件上的问题

1、霸道公开。公开程序不透明规范,带有浓重的家长制色彩,公不公开,全凭己意,公开什么,何时公开,没有征求村民代表的意见。

2、一曝十寒。公开制度不够持久,公开时间间隔不一,有的太长,导致有些问题时过境迁,化为糊涂帐,而另有一些事情则因成为既定事实而无法更改,或者更改要付出极大的代价而不划算,正所谓“木已成舟、覆水难收”。

3、急功近利。平时不开展经常性工作,一遇检查就临时抱佛脚,大干一气,补材料、整档案,甚至造假,正所谓“临上轿扎耳眼”。

4、缺乏反馈。公开后没有及时听取村民意见,既不主动收集村民的意见和建议,又不及时对村民提出的疑问作出合理解释,或者乱解释一气而不让村民“插言”、“多嘴”。

三、人口和计划生育

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新问题的解决对策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对人口和计划生育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还需要进一步加以完善。

1、深化宣教。一是对乡村干部进行大力宣教。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会议等形式对村两委成员进行培训,重点学习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政策,切实解决不敢公开、不愿公开、不会公开的问题。二是对村民进行民主思想启蒙。深入持久地宣传广大村民的知情权、参政议政权和监督权,集中民智、凝聚民心、发挥民力,着力改变村民不敢监督、不会监督、无意监督的现状。

2、精心指导。一是要健全机构。乡镇一级要做到有人管事,照章理事,出钱办事,对人口和计划生育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进行经常性的指导帮促。二是要加强检查。对人口和计划生育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有布置有检查,及时剖析问题总结经验,并加以推广。三是要加强指导的针对性。面对面指导,手把手传授,解决实际问题。四是加强衔接配套。各乡镇(街办)要将人口和计划生育政务主动公开,抓好与村务公开的衔接配套。

篇5

“十三五”人口计生工作的总体思路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一个目标,即稳定适度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实现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深入开展两个创建,一是创建全国幸福家庭示范县,二是创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示范单位;加快推进三项改革,一是以精减办事程序、提高基层服务管理能力为主要内容的生育服务证制度改革,二是以实施单独两孩政策为主要内容的生育政策改革,三是以卫生计生职能融合为主要内容的机构改革;精心实施四大工程,一是农村母亲健康工程,二是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工程,三是计生家庭创业工程,四是基层基础强基固本工程;切实抓住五个重点,一是深入开展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社会融合示范工程试点,二是扎实推进计划生育依法行政,三是不断深化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四是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五是切实加强计生队伍作风建设。

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逐步转型,卫生计生职能逐渐融合,稳定适度低生育水平继续保持,到2020年末,全县总人口(不含机械变动)控制在56万人以内,人口平均自然增长率不超过8‰。“十三五”期间,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四大工程覆盖面不断扩大,出生婴儿性别比逐步趋于正常、流动人口管理服务更加规范,利益导向机制逐步完善,生育服务证制度改革进展顺利,单独两孩政策稳步实施,群众婚育观念明显转变。

1、认真分析十后人口计生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教育引导广大人口计生干部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计生工作新常态,积极投身到全面深化改革和依法治理工作中去,加快推动计生工作理念从重管理向重服务转变,工作职能从控制人口数量向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转变,工作对象从育龄人群向全员人口转变,不断推动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全面转型发展。

2、认真落实省、市机构改革的决策部署,狠抓业务工作不放松,确保机构改革顺利进行,确保人口计生系统思想不涣散、标准不降低、工作不滑坡。

3、积极实施以行政审批权限下放为主要内容的扩权强镇改革工作。将再生育指标审批、社会抚养费征收、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等权力委托或下放镇政府,县人口和计生部门通过例行业务指导检查、投诉举报倒查、检查暗访时随机抽查等形式对再生育指标审批、社会抚养费征收、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工作开展监督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和纠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重点查找违反法律政策乱作为的案件,问题严重的依纪依法严肃处理,坚决杜绝各类不正之风。

1、广泛、深入、持久的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和计划生育新农村新家庭新阵地建设活动,充分发挥网络媒体的宣传作用,不断拓展宣传教育的覆盖面,创新宣传形式,进一步弘扬婚育新风尚,传递计生正能量,不断增强宣传教育的感染力、影响力和渗透力。到2020年,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品进村入户率达到100%;生殖保健知识知晓率达到95%以上;在校学生的人口国情、基本国策、青春期及性健康等方面的知识普及率达到90%以上,全县80%以上的村建成人口文化宣传阵地。

2、切实加强网络宣传和舆情监测工作,认真研究当前人口计生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不断创新和改进工作方法,充分利用互联网、手机、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体,引导社会舆论,强化在线互动,及时回应热点问题,传播正确信息,重要信息。加强对苗头性问题的研判,及时掌握并化解人口计生敏感舆情,提高舆论引导水平,牢牢把握宣传舆论的主导权。

1、不断健全完善人口计生工作“三个一”领导机制,落实“党政线”、“部门线”、“计生线”目标责任管理制度,改革考核办法,以严格的目标责任考核,推动人口计划全面完成。

2、狠抓“三查两清一服务”工作,加大对后进镇办、后进村、特别是人口大村、城乡结合部和城镇社区的跟踪调查和整改力度。不断提高人口计生质量指标及统计数据准确率。重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开展清理清查活动,严肃查处违法生育行为。

3、扎实推进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及时做好全员人口数据库生育信息的采集、录入、变更和补充完善工作。以全员人口数据库为依据建立健全人口变动预警机制。提升人口计生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应用水平。积极推进人口计生服务管理“一证通”及网上办事办证,提高办事效率。

1、切实做好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基本服务均等化工作,加快建立健全运行机制,完善卫生计生服务网络,提高基层服务能力,为流动人口提供便捷优质高效服务。

2

、积极推进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示范工程工作,不断提高流动人口家庭发展能力,重点打造一批示范社区和品牌项目,促进流动人口融入经济社会发展。3、进一步做好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应用和维护工作,积极推行流动人口电子婚育证明应用。抓好流动人口清理清查和个案信息采集录入,提高流动人口信息准确率及录入信息及时率。

1、切实抓好出生实名登记和“两非”案件信息管理,严格执行14周以上妊娠终止审批管理相关规定,认真做好二胎全程优质跟踪服务和关爱女孩工作,深入开展打击“两非”治理行动,加大查处力度,力争在案件查处上有新突破。

2、努力营造男女平等的良好社会氛围、政策环境和法制环境,提高女孩和女孩家庭的社会地位。切实加大关爱女孩的宣传教育力度,努力转变广大群众的重男轻女思想旧观念,力争在本期内将我县出生人口性别比继续保持在正常范围内。

1、坚持依法行政,做到文明执法、规范执法,教育各级计生干部增强法制观念,依法严肃查处计划外生育的违法行为。

2、杜绝因计划生育执法不当而引发的恶性案件,继续开展计划生育便民维权活动,切实保护公民合法权益。

3、进一步加强计划生育行政性收费的管理,执行“收支两条线”规定,杜绝计划生育上的乱收费、乱罚款现象。

1、认真实施

“母亲健康工程”,加大科普宣传、检查治疗和预防工作力度,建立完善“查、治、防”三位一体的妇女健康检查长效机制,育龄妇女健康检查率达到85%以上。

2、扎实推进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抓好人员培训、调查摸底、实验室检查、风险评估等关键环节。孕前健康检查率达到85%以上,切实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积极探索开展孕期保健服务和产前诊断。重视做好检查对象的随访工作,对高风险人群实行“一对一”指导,努力降低出生缺陷发生风。

3、认真做好避孕药具发放工作,畅通发放渠道,推进药具宣传服务“进机关、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进工地、进宾馆”活动。做好计生药具发放工作,在各镇计生服务机构全面安装避孕药具自取机。加强避孕药具市场监管,每年坚持开展4次药械市场检查,严禁免费药具流入市场。积极参与艾滋病预防工作。

1、协调相关部门,做好社会普惠政策和计生优惠政策的有效衔接,积极推动农村扶贫开发、征地补偿、移民搬迁、社会保障、教育资助、就业等政策或项目对计划生育家庭的优待和照顾,不断增强对贫困计生家庭的帮扶合力,关注计生家庭成员的整体发展,切实提高计生家庭发展能力。

2、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市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政策,扎实做好奖扶资格审核确认和奖扶资金发放工作;认真落实失独家庭一次性补助和养老扶助制度,大力开展形式多样的走访慰问和“献爱心”活动。

1、抓好计生协会组织建设,积极开展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和诚信计生示范村创建活动,促进协会工作深入开展。

2、以创建幸福家庭、打造幸福__为目标,深入开展“生育关怀,青春健康”(2015-2019)项目工作,在县职校、和高中建立青春健康示范点。开展生育关怀-情暖留守儿童活动,继续做好走访慰问失独家庭关爱救助活动。

3、实现培训、指导、服务三位一体的万名会员实用技术培训模式,扶持壮大一批能带动农民增收,能促进产业基地壮大的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提高会员发家致富的能力和本领,全县培训人数不低于1万人。

4、认真做好计生系列保险工作,不断扩大覆盖面,督促相关机构落实保险理赔措施,让广大计生家庭得到更多实惠。力争全县计生保险覆盖率60%以上。

5、大力实施计生家庭创业工程。围绕县域主导产业发展,每年至少抓2个创业工程示范基地,至少帮扶200户贫困独生子女户和双女户,每户帮扶资金不得少于1千元,提高计生家庭经济发展能力。

篇6

[关键词]人口城市化 经济发展 安徽省

一、数据获取与分析

安徽省地处中国东南部,与鲁、豫、苏、浙、赣、鄂六省交界,2009年GDP过万亿元。围绕安徽省人口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的纵向分析、横向分析,从《中国统计年鉴》、《中国人口与就业统计年鉴》以及安徽省与周边6省历年统计年鉴中选取数据进行分析研究,从而在理论上为今后安徽省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提供指导性意见。

为验证经济发展与城市化发展之间的关系,H•钱纳里根据两万多个观察数据,时间跨度20年的30个变量建立“标准结构”模型。根据此模型,2005年安徽省人均GDP已达1048.美元,城市化应大于65.8%,但实际上安徽省城市化仅为35.5%,相差30.3个百分点。根据周一星、许学强采用137个国家资料得出的人均GDP与城市化的关系模型,2005年安徽省城市化水平应为47.52%,也远远高于实际水平。这表明,安徽省经济发展对人口城市化成长的拉动力不足,致使城市化滞后于经济发展。

在与全国及周边六省的比较分析中,我们发现,安徽省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比较而言,安徽省人均GDP与全国及周边六省的差距越来越大,城市化的发展相对差距越来越小。例如,2000年安徽省人均GDP在与周边六省的比较中,仅略高于江西省,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991元,城市化水平略高于豫、赣,低于全国平均水平8.9百分点。到2007年,安徽省人均GDP在与周边六省比较中最低,且低于全国平均水平6889元,城市化水平低于全国水平6.2点,在与周边六省的比较中,除江西省外,差距均有缩小。

二、安徽省人口城市化滞后于经济发展的原因分析

安徽省人口城市化滞后于经济发展的原因多方面的,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区位因素影响了农村人口向本地城市的转移。安徽属内陆省份,与鲁、苏、浙等沿海地区相比无地理、经济优势。地处南北冷暖气团过渡带,天气多变,常有旱、涝、风、冻、霜、雹等自然灾害,给农业生产带来不利影响。作为农业大省的安徽,大量农民在农业减产,本地城市吸引力不足的情况下,选择到东部沿海城市务工,这就在人口数量上影响了安徽城市化的进程。

2.制度因素影响了安徽省城市化的进程。现行的城市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对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设置重重障碍,使得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不能取得城镇户口,在寻找工作、子女就学、医疗以及失业保障等方面不能享受同等待遇,这无疑给广大农村人口造成心理上的、现实生活上的压力,降低了城市化的质量,并阻碍了城市化的进程。

3.产业结构影响了安徽省城市化的进程。安徽省一直农业大省,2007年第一产业产值占16.3%,高于全国5个百分点,与周边六省比较中,仅低于江西0.2个百分点。第一产业在容纳劳动力方面起了很大作用,这在相当程度上减缓了安徽城市化的进程。能容纳大量城市人口第三产业比重较小,2007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与第二产业的比值不高,2007年为0.87,说明第二产业比重较大。产业结构的不合理,从产业层次上影响了安徽省城市化的进程。

4.城市结构影响了安徽省城市化的进程。近年来,安徽省城市数量不断增加,但城市发展较缓慢。大城市数量少,中小城市数量偏多,中心城市首位度不高,很难形成规模效益,经济实力和综合效益偏低。合肥作为省会城市,城市首位度不高,没有充分发挥好对全省城市体系的组织和带动作用。北方城市结构过于单一,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有限;南方沿江城市相对发展迅速,但与东部省份城市还有不小差距。

三、协调人口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的对策

1.加大对人才建设的投入力度。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当今世界之争实质是高科技人才的竞争。一个地区的城市化与经济要协调、健康、可持续发展,必须要有大量的高科技人才参与其中。同时,安徽作为人口大省,必须把人才教育更加普及化,把人口负担转换为人口红利,使庞大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换为城市化与经济协调、健康发展的生力军。

2.进一步完善三大产业结构。第一产业是城市化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基础,要加大投入,继续发展。第二产业是当前城市化主体产业,要稳定。第三产业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生长点,只有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才能容纳较多的剩余劳动力,促进人口向非农产业的转移,加快城市化进程。安徽省在完善产业结构过程中,要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集中有限的资金、技术,发展一批技术含量高、设备先进、发展前途大的朝阳产业,带动其他行业的综合发展。

3.提高城市化质量,实现内涵式发展。安徽省城市化起步较晚,发展较慢,必须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才能与经济发展健康、协调发展。要提高合肥等中心城市综合竞争力,优化中心城市功能结构,培育地区增长极;要因地制宜,根据各经济自身优势,发展有地方特色的县域经济,进一步吸纳当地剩余劳动力,实现地方可持续发展;要进一步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城市生态环境管理的力度,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篇7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树立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立“统一管理、优质服务”的流动人口管理服务新体制,稳定低生育水平为目标,以维护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合法权益为重点,全面提高我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工作水平。

二、工作目标

以扎实开展示范化创建为载体,全面提升我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础工作水平;发挥全区资源优势,进一步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纳入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力争在年实现流动人口计划生育部门职责明确化、管理工作制度化和维权服务政策化。

三、工作措施

(一)加强领导,成立机构

成立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工作联席会议领导小组,下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地点设在区人口计生委。联席会议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由区政府办公室、人口计生委、发改统计局、公安分局、卫生局、民政局、教文体局、人劳社保局、工商分局、房管局等职能部门组成。每季度首月召开一次联席会议,对全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日常化管理服务工作机制进行研究,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途径和办法。

(二)明确职责,齐抓共管

区人口计生委: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工作纳入日常工作;组织、协调联席会议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对流动人口实行综合治理;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工作纳入目标管理责任制;对镇办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业务工作进行指导、监督和评估;做好基层管理服务人员的业务培训工作;与流动人口的户籍地建立经常性联系,建立流动人口育龄妇女计划生育信息数据库。

区财政局:按照户籍人口标准把流动人口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完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奖励优惠政策并组织、协调保障落实。

各镇办:为流动人口已婚育龄妇女建档立卡,将资料录入微机数据库,纳入日常管理和服务,为流动人口提供相应的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和咨询服务。

社区(行政村):开展经常性人口和计划生育法律法规、优生优育、生殖健康宣传;依托社区卫生资源开展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组织辖区流入已婚育龄妇女按规定参加生殖健康检查;协助镇办计划生育部门为流动人口办理相关计划生育证件。

区公安分局、工商分局、人劳社保局:在审批或办理流动人口暂住证、居住证、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劳务用工手续时,应当核查其经现居住地镇办计划生育部门出具或查验过的计划生育证明,没有计划生育证明的,应当定期通报给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对拒不履行避孕节育和生殖健康检查义务的流动人口育龄夫妻,可以根据镇办计划生育部门的提请,采取相应措施,督促当事人履行义务。

区教文体局:在办理流动人口子女入托、入学手续时,应当核查其经现居住地镇办计划生育部门出具的计划生育证明。

区医疗保健机构:在为流动人口孕妇进行孕期检查及接生前,应核查其《生育证》,对无《生育证》的,应及时登记并于三日内通报医疗单位所在的镇办计划生育部门,协助其按照有关规定处理。

区房管局:督促物业管理单位与镇办计划生育部门、社区居委会签订计划生育管理责任书,督促物业管理单位积极配合社区居委会采集物业管理范围内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督促物业管理单位协助各级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查处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流动人口。

房屋租赁户和业主:要与社区(行政村)签订计划生育管理责任书,督促租赁房屋居住的育龄流动人口到社区(行政村)办理或查验《婚育证明》,每周向社区(行政村)计生部门提供租赁房屋居住的流动人口的婚育信息变动情况,并积极协助落实补救措施。

(三)完善制度,规范工作

1.流入人口管理服务工作

(1)实行四项管理工作制度

一是建立流动人口信息现代化采集制度。各级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要按照省、市人口计生委关于计划生育信息化建设的具体要求,及时采集、整理本地区、本单位流动人口的流入、新婚、生育、节育等信息,及时录入微机数据库,建立规范的管理服务档案。二是建立流动人口信息月报告单制度。流动人口现居住地的房屋租赁户要坚持每月向社区(行政村)报告在本户居住、经营流动人口的基本婚育信息。三是建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月核查制度。各级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各社区、都市村庄、商(市)场和流动人口用工单位,要坚持每月核查一次流动人口的基本情况和婚育信息。四是建立流动人口信息月访视制度。社区居委会计划生育专干要每月对辖区流动人口中的重点对象进行一次家访,核实其基本婚育信息。

(2)开展九项免费服务

一是在社区居委会、大型工厂、企事业单位等流动人口聚居地建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协会组织,实行流动人口的自我服务;二是通过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政策法规“进社区、进家庭、进企业、进商场、进工地”活动,认真做好宣传教育和咨询服务;三是免费为流动人口提供避孕药具服务;四是免费为流动人口定期开展生殖健康检查服务;五是免费为流动人口已婚育龄妇女每一年开展二次妇科病普查,免费向实行计划生育的流动人口育龄夫妻提供基本项目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六是免费为流动人口办理和查验《流动人口婚育证明》服务;七是整合社会公共资源,免费为流动人口提供空房、空岗信息服务;八是依法开展服务项目,开通维权热线,免费为流动人口提供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服务。九是制定出台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奖励优惠政策,让实行计划生育的流动人口家庭在政治上、生活上、经济上得到实惠。

2.流出人口管理服务工作

实行八项工作制度,即:宣传教育制度、“六个一”管理制度、档案管理制度、信息核查制度、《流动人口避孕节育情况报告单》审验制度、政务公开制度、维权服务制度和优先优惠政策落实制度。重点要落实好“六个一”管理制度:流出已婚育龄妇女外出前进行一次生殖健康检查、落实一项避孕节育措施、办一份《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签订一份计划生育管理服务合同、指定一个联系人、每3个月寄回1份流入地全国统一样式的、合格的《流动人口避孕节育情况报告单》(以下简称《报告单》)。认真落实《流动人口避孕节育情况报告单》审验制度;行政村要审验《报告单》上的照片是不是已婚育龄妇女本人,镇办要审验流出已婚育龄妇女寄回的《报告单》是否合格。同时,行政村还要做好《婚育证明》的催办和《报告单》催要工作。

3.针对不同区域实行分类管理

(1)都市村庄和城乡结合部村

各都市村庄和城乡结合部村要设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站,建立镇办村民委员会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站房屋出租户四级管理和服务网络。采取公开选聘、择优录用的方法配备管理服务站工作人员。村民委员会要加大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投入,保证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工作正常开展,保证管理服务站工作人员工资待遇按时足额发放。严格落实村民委员会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职责和房屋租赁户家庭法人代表责任制,并依托公安部门治安防范机制,实现计生和公安部门流动人口信息资源共享。在各都市村庄和城乡结合部村庄每季度开展一次“好房东”评选活动。

(2)社区居委会

建立街道办事处计生办社区计生管理员楼院计生宣传服务员户代表四级管理与服务网络。社区居委会配备1名专职计生管理员,各居民楼院招聘1名计生宣传服务员,管理服务经费和人员待遇由区、办二级按比例负担。将流动人口计生工作纳入社区经常性工作,努力做到流动人口与常住人口同宣传、同管理、同服务、同投入。

(3)各类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

建立和完善各类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法定代表人责任制或主要负责人负责制,切实落实计划生育工作的人员、经费和措施,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共同做好单位内部及租赁本单位房屋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各类经济组织单位法人在签订劳动合同时,应将实行计划生育工作的内容纳入其中,帮助和引导员工自觉实行计划生育;招用成年流动人口务工,应当核查其经现居住地镇办计生部门查验过的《流动人口婚育证明》;所持《婚育证明》未经查验的,应当帮助做好查验工作;对无《婚育证明》的,应当督促其补办。

(4)各类集贸市场和批发市场

在各类市场实行主办单位流动人口计划生育负责制,具体负责市场内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配备充足的人员和必要的工作经费,并接受所在地镇办的业务指导和督促检查。依据各类市场所在地镇办出具的年度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目标任务完成情况通报,对于没有完成目标任务的市场,区人口计生委将根据有关规定对其进行处罚。在各类市场每季度开展一次流动人口“好商户”评选活动。

四、考核办法

区人口计生委负责对各相关职能部门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工作职责落实情况进行考核评估,每年进行2次。考核内容为:核查《婚育证明》情况、通报流动人口信息情况。

区人口计生委对镇办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工作职责落实情况进行考核评估,每季度进行1次。对流出地考核内容主要为:流出已婚育龄妇女办理《婚育证明》情况和流出已婚育龄妇女《流动人口避孕节育情况报告单》寄回情况。对流入地考核内容主要为:流入已婚育龄妇女验证、登记建档情况和流入已婚育龄妇女免费健康检查情况。

五、奖惩办法

对落实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工作职责好、工作有成效的部门、镇办,区委、区政府将在全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会议上给予表彰奖励;对没有尽职尽责完成目标任务的部门、镇办及主要负责人,给予通报批评,并取消一切评先、评优资格。

(一)被选为国家级亮点的流动人口管理服务亮点单位的,奖励所在单位50000元,党政正职、主管副职和计生办主任各奖励1500元,当年年终计划生育综合考评加20分。

(二)被选为省级亮点的流动人口管理服务亮点单位的,奖励所在单位30000元,党政正职、主管副职和计生办主任各奖励1000元,当年年终计划生育综合考评加15分。

(三)被选为市级亮点的流动人口管理服务亮点单位的,奖励所在单位20000元,党政正职、主管副职和计生办主任各奖励500元,当年年终计划生育综合考评加10分。

篇8

关键词:流动人口;计划生育;问题

一、流动人口

在中国户籍制度下,流动人口主要指离开户籍地到其他地方居住的人口,但并没有明确的定义,在世界范围内,造成人口迁徙的原因主要有生存需要、发展需要、战争及政策等因素。目前看来,我国多数的流动人口主要来源于农村及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其目的大多是为了获得更高的薪资与更好的生活条件。流动人口包括了流入、流出两部分的人口,顾名思义,对于某个地区来说,进入这一地区的人口称为流入人口,相反则为流出人口。在户籍制度管理下,户籍与教育、医疗等资源的分配是紧密链接的,而计划生育亦是如此,流动人口对这些政策实施与权益保证产生了巨大影响。

二、计划生育

计划生育主要致力于控制人口,通过生育控制增加生育间隔时间等方法,减轻人口压力与家庭的压力,为了有计划的控制人口提倡晚婚晚育优生优育。对于中国国情来说,计划生育对于人口的控制为整个社会减少了大量压力,为国家的进步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在国家层面,人口的控制能够帮助国家将有限的资源更好的运用于对人口进行教育与培养,这为提高国家人口素质与国家竞争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于一个地区来说,计划生育主要通过对户籍的管理来进行人口控制,针对人口进行有计划的调节,能够帮助该地区更好的进行自身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在家庭范围内,计划生育能够帮助家庭更好的为成员提供成长空间与资源,使其更好的适应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由此可见,计划生育无论是对家庭还是地区或者是国家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三、流动人口对计划生育产生的影响

流动人口对计划生育有着极大的负面影响,在统计过程中,流动人口的不稳定性为人口统计带来了巨大难度。

(一)流动人口难以获取信息

流动人口由于流动性强,在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较多。由于流动人口一般缺少稳定的沟通渠道,故而在信息的流通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对于需要通过信息的获取来进行工作的计划生育来说,沟通渠道的不畅对于计划生育的统计工作的进行产生了巨大阻碍,加重了漏统情况的发生。

(二)流动人口权益难以保证

流动人口由于流动性强,很少能够长时间在固定地域生活,其基本权益由于与户籍制度挂钩而无法得到保证。在计划生育过程中,人口流入地并不能真正的对流入人口当做本地人口进行管理,故而无法对流入人口进行人口记录与生育控制等措施,而流入人口本身多数没有相关知识与意识,对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并没有积极参与的意识。而流出地对于流出人口无法做到落实原有优惠政策,故而在流出地与流入地之间,流动人口的相关问题被双方推诿,而对计划生育工作的进行造成了恶劣影响。这些情况无异于加重了漏统情况的发生。

(三)流动人口管理问题

流动人口构成极为复杂、行为随意、流动频繁,计生部门难以对流动人口进行相关信息的收集,难以及时准确掌控婚育动态,户籍制度下人口流入地的管理并不能满足流动人口的需要,很多政策并不能实施。计划生育的管理过程中,需要政府部门与其他机构协同合作,实际情况中,这些机构并不能协调合作,而计划生育作为以现有政策及机构作为运作基础的工作,无法在当下环境下更好的完成统计工作,而导致漏统情况的加剧。

(四)违法生育处罚实施受阻

流动人口由于流动性强的特点,并不能及时明确的对其做出的违法行为进行查处。流动人口大多数支付能力差,对于罚款等无力承担故而影响处罚的实施。流动人口对于居住地与户籍地之间政策的差异具有一定的敏感性,而通过迁移可以在这些政策漏洞中取得更大的利益故而对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造成极大阻碍,尤其是对统计工作产生了巨大影响,进而导致漏统情况的人为增加。

四、解决问题的方法

流动人口对于基于户籍制度统计人口的计划生育工作来说,有着难以忽视的负面影响,如何在计划生育工作过程中克服流动人口带来的困难,正确有效的对流动人口的生育现状进行统计,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建立健全信息获取渠道

为确保更好的获得流动人口信息,需要迁入地与迁出地对流动人口的沟通渠道进行建立健全,通过对流动人口信息的收集可以更好的帮助计划生育工作的展开,从而减少漏统情况的发生。

(二)保证流动人口的权益

流动人口的权益需要流入地与流出地政府共同努力,计划生育发展过程中,需要对流动人口权益进行保证,为计划生育政策推行提供最大动力,减少漏统情况的故意增加。

(三)流动人口更好的管理

流动人口管理过程中,需要各个部门进行合作,而计划生育由于这样各方参与的管理机制能够得以更好的实施,减少了机构间的沟通不畅,为漏统情况的减少奠定基础。(四)惩罚措施的落实对于计划生育来说,惩罚措施是不可缺少的,而在落实过程中,需要管理部门加大落实力度,确保惩罚措施更好的施行,因而大量减少漏统情况带来的惩罚措施的无法落实。

五、结束语

流动人口的管理与控制对于计划生育来说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而计划生育工作进行过程中的统计问题,对整个工作的进行具有极大影响,漏统问题的解决将为计划生育措施的推行提供极大动力。

作者:张建华 单位:青岛市黄岛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局

参考文献:

[1]刘小芳.浅谈计划生育统计报表存在的不足及其建议[J].现代商业.2013(31)

篇9

一、领导重视,责任落实

我局一贯高度重视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认真落实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切实加强对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领导,坚决贯彻计划生育“一票否决”制。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两位副局长任副组长,各股室站负责人为成员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领导小组,配备了一位兼职计生干部。同时,每年在制定工作目标考评方案时把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列入目标管理,真正做到将计划生育工作与其他业务工作同布置、同落实、同考核、同奖惩,做到层层落实,层层负责,齐抓共管。

二、齐抓共管,强化落实

一是加大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宣传力度,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在日常工作中,我局进一步加大了计划生育“一法两条例”等政策法规的的宣传力度,把计划生育学习宣传纳入全年干部职工学习计划之中,积极开展经常性、针对性的的宣传教育。二是从严抓好本单位干部职工的计划生育工作。健全管理制度,切实做到看好自家门、管好自家人,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计划生育检查工作。建立了计划生育工作台帐,全面完成了一年2次的环孕检工作任务,本单位女干部职工(包括男干部职工配偶)都能够在规定时间到县计划生育服务站参加见面环孕检,环孕检率达到100﹪。

三、积极参与,大力帮扶

篇10

关键词:流动人口 计划生育 问题

一、流动人口

在中国户籍制度下,流动人口主要指离开户籍地到其他地方居住的人口,但并没有明确的定义,在世界范围内,造成人口迁徙的原因主要有生存需要、发展需要、战争及政策等因素。目前看来,我国多数的流动人口主要来源于农村及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其目的大多是为了获得更高的薪资与更好的生活条件。流动人口包括了流入、流出两部分的人口,顾名思义,对于某个地区来说,进入这一地区的人口称为流入人口,相反则为流出人口。在户籍制度管理下,户籍与教育、医疗等资源的分配是紧密链接的,而计划生育亦是如此,流动人口对这些政策实施与权益保证产生了巨大影响。

二、计划生育

计划生育主要致力于控制人口,通过生育控制增加生育间隔时间等方法,减轻人口压力与家庭的压力,为了有计划的控制人口提倡晚婚晚育优生优育。对于中国国情来说,计划生育对于人口的控制为整个社会减少了大量压力,为国家的进步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国家层面,人口的控制能够帮助国家将有限的资源更好的运用于对人口进行教育与培养,这为提高国家人口素质与国家竞争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于一个地区来说,计划生育主要通过对户籍的管理来进行人口控制,针对人口进行有计划的调节,能够帮助该地区更好的进行自身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在家庭范围内,计划生育能够帮助家庭更好的为成员提供成长空间与资源,使其更好的适应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由此可见,计划生育无论是对家庭还是地区或者是国家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三、流动人口对计划生育产生的影响

流动人口对计划生育有着极大的负面影响,在统计过程中,流动人口的不稳定性为人口统计带来了巨大难度。

(一)流动人口难以获取信息

流动人口由于流动性强,在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较多。由于流动人口一般缺少稳定的沟通渠道,故而在信息的流通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对于需要通过信息的获取来进行工作的计划生育来说,沟通渠道的不畅对于计划生育的统计工作的进行产生了巨大阻碍,加重了漏统情况的发生。

(二)流动人口权益难以保证

流动人口由于流动性强,很少能够长时间在固定地域生活,其基本权益由于与户籍制度挂钩而无法得到保证。在计划生育过程中,人口流入地并不能真正的对流入人口当做本地人口进行管理,故而无法对流入人口进行人口记录与生育控制等措施,而流入人口本身多数没有相关知识与意识,对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并没有积极参与的意识。而流出地对于流出人口无法做到落实原有优惠政策,故而在流出地与流入地之间,流动人口的相关问题被双方推诿,而对计划生育工作的进行造成了恶劣影响。这些情况无异于加重了漏统情况的发生。

(三)流动人口管理问题

流动人口构成极为复杂、行为随意、流动频繁,计生部门难以对流动人口进行相关信息的收集,难以及时准确掌控婚育动态,户籍制度下人口流入地的管理并不能满足流动人口的需要,很多政策并不能实施。计划生育的管理过程中,需要政府部门与其他机构协同合作,实际情况中,这些机构并不能协调合作,而计划生育作为以现有政策及机构作为运作基础的工作,无法在当下环境下更好的完成统计工作,而导致漏统情况的加剧。

(四)违法生育处罚实施受阻

流动人口由于流动性强的特点,并不能及时明确的对其做出的违法行为进行查处。流动人口大多数支付能力差,对于罚款等无力承担故而影响处罚的实施。流动人口对于居住地与户籍地之间政策的差异具有一定的敏感性,而通过迁移可以在这些政策漏洞中取得更大的利益故而对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造成极大阻碍,尤其是对统计工作产生了巨大影响,进而导致漏统情况的人为增加。

四、解决问题的方法

流动人口对于基于户籍制度统计人口的计划生育工作来说,有着难以忽视的负面影响,如何在计划生育工作过程中克服流动人口带来的困难,正确有效的对流动人口的生育现状进行统计,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建立健全信息获取渠道

为确保更好的获得流动人口信息,需要迁入地与迁出地对流动人口的沟通渠道进行建立健全,通过对流动人口信息的收集可以更好的帮助计划生育工作的展开,从而减少漏统情况的发生。

(二)保证流动人口的权益

流动人口的权益需要流入地与流出地政府共同努力,计划生育发展过程中,需要对流动人口权益进行保证,为计划生育政策推行提供最大动力,减少漏统情况的故意增加。

(三)流动人口更好的管理

流动人口管理过程中,需要各个部门进行合作,而计划生育由于这样各方参与的管理机制能够得以更好的实施,减少了机构间的沟通不畅,为漏统情况的减少奠定基础。

(四)惩罚措施的落实

对于计划生育来说,惩罚措施是不可缺少的,而在落实过程中,需要管理部门加大落实力度,确保惩罚措施更好的施行, 因而大量减少漏统情况带来的惩罚措施的无法落实。

五、结束语

流动人口的管理与控制对于计划生育来说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而计划生育工作进行过程中的统计问题,对整个工作的进行具有极大影响,漏统问题的解决将为计划生育措施的推行提供极大动力。

参考文献:

[1]刘小芳.浅谈计划生育统计报表存在的不足及其建议[J].现代商业. 201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