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租赁税收优惠政策范文

时间:2024-02-18 17:49:2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融资租赁税收优惠政策,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融资租赁税收优惠政策

篇1

[关键词]税收筹划;跨国税收筹划;融资租赁;避税港

一、跨国税收筹划的涵义

税收筹划是纳税义务人运用合法的方式最大限度的减轻或消除税务负担的行为。国际税收筹划是指纳税人在国际纳税的大环境下,利用不同国家的税法差异和缺陷,通过人财物在不同国家或税境之间的转移,实现最大限度的减少或规避纳税义务。从而达到利润的最大化。

从国际纳税筹划的定义,我们可以发现国际纳税筹划并不只局限于从事对外经济活动的纳税主体,而对于那些只在国内的、也要求实现本纳税区的税务筹划的经济主体也可以通过将经营所得转移到具有税收优惠政策的国家或地区去。这样通过将资本投入到收益最大而税收负担最小的地区就可以实现利润的更大化。

二、纳税人进行跨国税收筹划的客观基础

如前所述。不同国家的税收制度都是根据本国的具体情况和政策导向制定的,因此不同国家的税收制度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也就为跨国纳税筹划提供了实施的客观条件。

1、税收管辖权的差异。世界各国在形式税收管辖权时,对纳税征收对象有着不同的规定。有的国家和地区采取按地征收的原则,只对本国境内的各种应税收入征税,而不管该经济主体是否属于本国国籍或在本国注册成立的:有的国家和地区采取属人的原则,只对数本国国籍或在本国注册的经济主体征税,而不管其收入发生是否在本国境内:还有的国家和地区采用属地和属人相结合的原则进行税收征收。

2、税率的差异。不同的国家在制定税率时都有自己的考量,或者是经济方面的原因,或者是政治方面的原因。总之,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税率制度。有的国家税率很高,而有的国家和地区税率很低,甚至不征税:有的国家采用的比例税率,有的国家采用的累计税率,还有的国家采用不同税率结合的税收制度。税率上的差别就为跨国纳税筹划在选择合适的纳税地点提供了条件。

3、纳税基础的差异。由于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税收优惠和税收减免政策,因此在计算应纳税收入时,各国对收入和费用的处理和确认方面就有很大的差异。从而导致相同收入的纳税人在不同纳税地区的赋税不相同。

4、税收优惠政策的不同。各国为了吸引国外投资者,往往都会制定一些税收优惠政策。不仅在发展中国家,这在发达国家也是常见的。但是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政策导向和经济发展方向,因此不同国家的税收优惠政策也会存在差异。这样无疑给经济主体选择合适的纳税区提供了有力条件。

5、避税港的存在。避税港是指向跨国纳税人提供较低税收、免除税收或者提供大量税收优惠政策的国家和地区。如百慕大、开曼群岛、巴哈马、马恩岛、香港等地区。这些税收避风港的存在为跨国避税筹划提供了理想的场所。

三、我国企业进行跨国税收筹划的方法

(一)利用国际融资租赁进行跨国税收筹划

1、利用国际融资租赁进行跨国税收筹划可行性

国际融资租赁是指出租人和承租人在不同的国家的一种融资租赁活动,其产生是源自于战后国际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的融合和迅速发展。国际融资租赁不仅具有一般融资租赁的优点和特点,而且由于其含有涉外因素,因此承租人拥有更自由的设备选择权,可以在全世界范围内选择符合条件的供货商和设备。由于国际融资租赁是在全球范围内展开的,这样这种方式还可以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因此受到了各国政府的重视和推动。其中,各国政府对国际融资租赁提供的税收优惠政策也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同时,这也为我们通过国际融资租赁活动来进行跨国纳税筹划提供了平台。

2、我国企业利用国际融资租赁进行跨国纳税筹划的方法

根据我国税法对融资租赁业务的处理,我们可以知道出租人在出租设备时是被当作出售设备来进行确认。这样,出租人既不能提取折旧,也没有可以享受的税收优惠政策。那么,对于国内出租人来说就可以通过国际融资租赁业务来筹划税收,通过在全球范围内寻找将融资租赁视为实质租赁并有加速折旧和投资抵税制度的国家,并在那里建立子公司。通过建立的子公司来开展国内业务就可以实现节税的目的。

对于承租人来说,由于国内的税法规定承租人可以利用加速折旧的方法提取折旧,且具有税收递减政策,是有利于节税的。若承租人想实现利益最大化,可以选择其所在国把融资租赁视为租赁行为的融资租赁公司,就可能减少融资租赁成本。

(二)通过避税港进行跨国税收筹划

1、通过避税港进行跨国税收筹划的可行性

避税港,又叫国际避税地、税收天堂、离岸中心等,是指由于历史、制度或经济上的原因形成的可以被人们用于规避所得税或财产税的国际避税国际和地区。目前,避税港对跨国投资者实行的特许税务处理主要有对跨国投资者的境内境外收入均不征税和对跨国公司境内所得征收很少的税,对境外所得不征税两种方式。此外,有的避税港虽然没有明确对跨国投资者减税或免税,但通过税收优惠政策使得投资者享受避税港的待遇,如英国、爱尔兰和卢森堡等国家。

2、我国企业利用避税港进行跨国税收筹划的方法

由于我国的税收法律规范不健全,对利用避税港进行国际税收筹划的限制比较弱,比如避税港具有高度的保密性,这样就很难判断投资公司的管理机构是否在我国境内。因此,我国企业利用避税港进行国际税收筹划有很大的空间。我国企业可以分别利用利用离岸公司、控股公司和转让定价进行节税三种方式进行跨国税收筹划,也可以将上面的三种方式结合起来进行税收筹划,在避税港设立离岸公司,将该离岸公司同时作为母公司和控股公司,享受免交所得税和减免预提税的好处。该离岸公司开展贸易、服务等利润中转业务,通过转让定价把利润转移到避税港。免交了这些利润的所得税。

参考文献:

[1]刘儒呙,跨国公司国际税收筹划分析,税收征纳,2008;

篇2

关键词:融资租赁行业;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1-000-01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年底我国融资租赁企业的数量高达4508家,其中内资融资租赁企业数量不足200家,绝大多数的融资租赁企业为外资。2015年是我国融资租赁行业迅猛发展的一年,这一年我国融资租赁企业的数量较前一年翻了一番,起背景是上海、天津等自由贸易区的建立。租赁企业的建立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非常大的促进作用,尤其是对于资金密集型行业的发展能够提供更为优越的融资渠道,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济的进步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我国融资租赁市场主体分析

1.金融租赁

金融租赁最早产生于2007年1月,银监会公告,允许国内银行进入融资租赁这一领域,大量有银行背景的金融租赁公司开始陆续成立。金融租赁公司最大的特点就是股东背景实力强大,具有非常强的资金实力。这类企业的注册资金一般会高达几十亿,它们的出现对我国国内租赁企业的发展起到了非常大的推动作用。金融租赁企业往往由银监局进行管理,在具体业务开展等方面具有一定的政策性优势。

金融租赁公司由于面临的监管比较严格,其社会公信力也比较大,它背靠各大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有着非常强的融资能力以及风险控制能力。凭借着这种优势,金融租赁公司通过较少的数量(截至2015年底,我国金融租赁公司仅为47家,占比同期租赁公司数量的1%),占据了近40%的市场份额。

2.内资租赁公司

@类内资租赁公司是指除了金融租赁公司之外的内资试点企业,他们的资金来源主要是企业自有资金以及银行信贷资金,先对于金融租赁公司而言,资金成本明显较高。内资租赁公司通过银行信贷获取足够的资金,借贷资金的过程中,租赁公司需要承担大量的约束条款,这些条款会恶化租赁公司的资金实力,被迫采取经营创新来获取更多的收益。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在风险把控方面会存在一定的缺陷。

经过长期的发展,我国内资租赁公司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他们的市场份额也在不断增长,从2015年的市场划分来看,内资租赁公司所占的比重已经接近30%了,成为租赁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3.外资租赁公司

我国引进融资租赁的最初目的是引进外资,从而扩大我国利用外资的能力。同时,设备租赁没有发生法律意义上的所有权转移,不属于技术出口,可以避开国家间的技术限制和封锁。

从目前来看,这类型的融资租赁企业在我国市场中占据了绝对数量优势,尤其是在2015年,外资融资公司所占的市场份额突破30%,增长速度最快。

二、我国融资租赁行业存在的问题

1.行业监管混乱

从目前来看,我国融资租赁行业按照其类型不同,分别由不同的监管机构进行监管。如前文所述,金融融资公司往往由银监会进行管理,其他类型的融资公司一般由商务部来进行管理。这种管理模式带来的后果就是各大融资公司的行为准则之间存在差异,行为准则的差异性会给市场的秩序带来混乱,行业发展的统一性无从谈起。

例如例如,银监会明确禁止金融租赁公司对单一客户的融资规模超过租赁公司自身净资本的 10%,但可以通过同业拆借来筹措资金,可以吸收股东 1 年期(含)以上的定期存款,而内资融资租赁公司不得吸收存款或变相存款、不得从事同业拆借、不得从事有价证券投资以及金融机构股权投资。

2.税收支持不足

税收政策是我国政府进行市场调节的一个重要措施,但是对于融资租赁行业而言,政府对此的税收优惠政策却非常频发。市场经济的发展就是专业分工不断深入的过程,租赁行业是市场细分的一个重要体现。

通过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来看,融资租赁行业的发展在这些地区都享受过税收优惠,政府对行业的发展都提供了一定的支持,例如租赁资产加速折旧这些在欧美地区都是普遍存在的。在美国,除了出租人可以享受税收优惠之外,承租人也可以将租金作为费用扣除,日本也规定,承租人除了可以扣除支付的租金之外,还可以将租金的一部分进行额外扣除。

3.融资困难

除了金融融资企业外,大多数租赁企业都面临着融资的压力,从目前来看,我国绝大多数融资企业的资金都是来自于银行贷款。银行带看一方面成本比较高,另一方面资金使用的限制比较多。而欧美等发达国家市场上,融资租赁公司的资金来源则更为多元化,资本市场上的融资方式都可以用来资金的筹措。

三、应对策略分析

1.完善监管体系,建立市场公平机制

从目前来看,我国分业监管模式在一定的期限内是难以改变的,在这种背景下我们可以建立监管部门之间的沟通机制来进行协调。三种不同的融资公司存在非常大的差异,例如金融租赁公司具有非常明显的金融属性,其他租赁公司的金融属性则较弱,这就决定了其监管的属性必然存在差异。

我们需要加强现有监管部门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将不同类型公司的监管逐渐统一。政府部门也应当逐渐根据不同主体性质来制定统一的管理制度最终实现监管的统一性。

2.提供税收支持

政府应当加快税收优惠政策的支持,通过税收杠杠来促进行业的发展。结合欧美发达国家的历程和实际现状来看,笔者建议政府应当从以下方面来进行融资租赁行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完善。实行资产加速扣除制度,允许租赁当事人选择合适的折旧方法;明确投资抵扣政策,对融资公司出租抵扣行为予以明确,优化企业行业发展的方向;建立一套具有长久计划的税收支持方案,有目的性的选择一条适合我国目前税收体系且能大力推动融资租赁健康发展的税收路径。

3.优化融资渠道

一方面,政府可以通过建立专项资金的形式来为融资租赁企业提供资金,保障用友稳定、充足的资金,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另一方面,政府要结合我国资本市场的实际情况,逐步放宽我国对于融资租赁公司资金来源的限制,充分利用完善的资本市场来为行业的发展提供充裕的资金。

参考文献:

[1]汪向东.国内租赁市场现状与对策[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3,15:54-57.

篇3

[关键词]建筑企业;营改增;固定资产;不动产;税收筹划

建筑企业的规模庞大,业态复杂,具有投资巨大,资产众多,竞争激烈,利润微薄等特点[1]。随着“营改增”政策的落地生根,对建筑企业固定资产(包括按固定资产登记的不动产,下同)领域的税负冲击日趋明显,如何更好地适应“营改增”政策,规避其对建筑企业固定资产投入的不利影响,提高企业固定资产存量,优化产业结构,提升竞争实力,促进企业发展,已经成为摆在建筑企业面前的突出问题。为了降低建筑企业固定资产领域的纳税负担,促进建筑企业良性循环,现将“营改增”对建筑企业固定资产领域税负的影响和“营改增”后建筑企业固定资产领域的税收筹划措施浅述如下。

一、“营改增”对建筑企业固定资产领域税负的影响

(一)增加了建筑企业“营改增”前购置固定资产的税负为了适应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建筑企业特别是大型建筑企业或集团,十分重视先进的施工机械设备等固定资产的购置,一次购置上亿元或数亿元固定资产的现象已司空见惯[2]。建筑企业“营改增”前均已有数量惊人的固定资产存量,这些存量固定资产仍将在新的建筑项目中广泛使用,其折旧部分虽然计入了施工成本,但无法取得相应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因而无对应的进项税额作为抵扣,然而,“营改增”政策并没有考虑到这一实际情况,对此没有作出明确的合理规定,这不仅使抵扣链条中断,与设置增值税的初衷相矛盾,还直接导致建筑企业固定资产税负增加。

(二)增加了建筑企业“营改增”后新购固定资产的税负“营改增”后,建筑企业新购的机械设备等固定资产的进项税额可以抵扣,极大地提高了建筑企业购置固定资产提升自身竞争实力的积极性,但如果企业盲目增加固定资产,有可能出现当期销项税额小于当期进项税额不足抵扣的情况,增加企业税负。虽然税法同时允许其不足部分结转下期继续抵扣,但仍然可能出现销项税额有限,导致进项税额抵扣无法实现、税负不平衡、挤占当期资金使用价值、固定资产利用率低或闲置等情况的发生,增加或变相增加建筑企业新购固定资产的税负。

(三)增加了建筑企业贷款购买固定资产的税负财税〔2016〕36号文件第二十七条第六款规定,购进贷款服务,其进项税额不得从销项税额中抵扣。而建筑企业是资产密集型企业,对机械设备的依赖程度较高,固定资产投资数额巨大,通过贷款、按揭、融资等形式取得资金的现象已十分普遍,动辄贷款数百万或数千万购买机械设备已比比皆是,如此巨额贷款的利息支出和费用的进项税额被政策排除在抵扣范围之外,不仅有违增值税设计原理,而且对资金需求量较大的建筑企业来说更显得极不公平,增加了建筑企业固定资产税负。

(四)增加了建筑企业租赁机械设备等固定资产的税负建筑企业对外承租使用机械设备已是常态。通过经营性租赁,不但可以保证施工机械设备的使用需求,还能够缓解建筑企业资金紧张压力,通过融资租赁的方式,还可以获得巨额流动资金的使用价值,二者均可合理调节企业固定资产存量,因此,国家对租赁业务的税收政策直接影响建筑企业购置固定资产的决策。财税〔2016〕36号文件规定,融资性售后回租按照贷款服务缴纳增值税,以取得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不含本金),扣除对外支付的借款利息(包括外汇借款和人民币借款利息)、发行债券利息后的余额作为销售额。如果建筑企业处理原购的机械设备等固定资产时选择融资性售后回租方式,则其增值税税负将明显增加。一是建筑企业回租该旧固定资产时的本金无法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与经营租赁和其他融资租赁方式相比,少获得旧固定资产本金(包括折旧剩余和损益)的进项税额抵扣;二是建筑企业回租该旧固定资产时,租金中相当于利息部分的支出虽然可以取得6%增值税专用发票,但其属于购买贷款服务的业务范畴而不能实现进项税额抵扣。

(五)增加了建筑企业临时建筑设施的税负临时建筑设施是建筑企业与其他企业相比十分特殊的现象之一。建筑工程必备的办公用房、工棚、板房、道路、桥梁、堆场、围墙等临时建筑设施,是为主体建筑物的生产和经营管理而建造,因其具备了不能移动或者移动后会引起性质、形状改变等不动产特征,却被排除在不动产和不动产在建工程范畴以外,这对建筑企业这个特殊群体来说是不公平的,明显增加了建筑企业税负。建筑企业临时性建筑设施约占主体建筑造价的5%[3],因临时性建筑设施投入不能像其他固定资产、不动产或不动产在建工程那样作为建筑企业的进项税额实现抵扣,相应增加了建筑企业税负5%。

二、“营改增”后建筑企业固定资产领域的税收筹划措施

(一)原有固定资产的税收筹划建筑企业对于“营改增”前购置的旧固定资产,应根据自身需要和资金状况,进行税收筹划。首先,可出售使用率不高或准备更新换代的旧固定资产,缴纳2%或3%增值税,取得现金使用权。然后购买新固定资产,或租赁所需固定资产,或融资租赁所需固定资产,均可以取得出资总价值17%或11%进项税额抵扣,扩大企业利润,降低税负;其次,对于依赖程度较高的旧固定资产,可以通过技术改造、技术革新等方式,提升其服务能力,同时申请享受国家高新技术应用的税收优惠政策,降低企业税负[4];第三,对于保持原始使用状态的旧固定资产,可以采取加快折旧的形式进行弥补[5],这样虽然对增值税税负影响不大,但可以降低企业所得税,从而降低企业整体税负;第四,建筑企业在对已使用过的固定资产进行调整时,应当避免采用售后回租的方式,以防止税负增加。

(二)新购固定资产过程中的税收筹划当建筑企业产生购买固定资产意向时,应当充分考虑固定资产不同取得方式的税收负担,进行必要的税收筹划。一是建筑企业应在确保自身具有充足的销项税额用于抵扣的基础上购买固定资产,对于没有经营业务的企业总部或集团,应当将新购固定资产所有权归于分、子公司,防止销项税额不足导致进项税额难以实现抵扣或抵扣缓慢而增加企业税负;二是当企业实力雄厚、现金流量充足时,可以采取全部现金购买的形式取得固定资产,使企业获得总价17%或11%的进项税额抵扣;三是当企业经济实力一般,现金流量有限时,可以采取合资的形式取得某项固定资产的部分所有权,使企业获得所有权占比价值额17%或11%的进项税额抵扣,但此时因仅能取得部分所有权和使用权,将增加企业对资产的管理难度;四是当企业经济实力较差、无现金投入时,可以采取贷款或融资租赁的形式取得固定资产所有权,使企业获得固定资产价值总额17%或11%的进项税额抵扣,但贷款利息部分不能作为进项税额抵扣,增加了企业税负;五是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可以选择收购或兼并亏损企业的方式,取得亏损企业拥有的特殊设备、土地、厂房等固定资产所有权,同时新企业可以享受税法规定的5年盈利抵亏损的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政策[6]。

(三)租赁机械设备或不动产等固定资产的税收筹划建筑企业通过租赁机械设备或不动产,可以调节企业对固定资产的持有量,直接影响企业固定资产规模。企业在对外承租固定资产时,可以合并签订合同,将人工、燃料、保险、管理等费用全部签订在租赁费用中,取得更多的进项税额抵扣;对于大的建筑总公司或集团,可以成立内部租赁公司,便于集中购置大型机械设备等固定资产,既可顺利实现购买环节的进项税额抵扣,又可同时满足各分、子公司的施工需求,还可以通过签订互惠定价协议[7],调节内部各分、子公司利润和税负,降低建筑总公司或集团的整体税负。

篇4

【关键词】:融资租赁;经济环境;技术环境;法律环境

中图分类号:F1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7-0668(2008)061096-03

租赁是有偿转让财产使用权的交易。无论各国及国际租赁会计准则,还是有关规范租赁交易的法律,都对租赁(以及融资租赁)进行了定义,但是由于角度的不同,对这一概念的定义呈现出百家争鸣的局面。法律上的租赁定义与会计上的租赁定义其实并无本质的差异,但是,对融资租赁的定义二者却存在很大的区别。在法律上,融资租赁系指三方当事人、两个相关联的合同构成的租赁交易形式;而在会计上,融资租赁更侧重于经济实质,只要具有融资性质的租赁合同都可能构成会计上的融资租赁。融资租赁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有一定的历史必然性。首先,近代租赁为现代融资租赁准备了交易形式上的条件;其次,分权观念日渐为人们接受,为融资租赁的产生和普及准备了心理上的条件;最后,发达国家工商业发展对设备投资的需求日益增大,为探索新的融资方式提供了可能性。然而融资租赁诞生伊始短时期内即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有两个因素起到了巨大作用,一是税收优惠;二是表外融资。文章拟通过简要剖析融资租赁兴起和发展的环境因素,以论证成熟的融资租赁在融资市场上存在的内在合理性。

1. 经济环境

自工业革命开始,机器设备的制造成本大幅度上升,购买设备所需资金日益增加,使得部分业主在购买资金上发生困难,另一方面机器设备的成本可以在机器使用中得到回收,因此如果能长时期拥有设备的使用权,这与其拥有设备所有权并无实质性差异。这种对设备使用权的强劲需求是促进现代租赁业,尤其是融资租赁业迅速发展的内在驱动力。

二战后世界形势的发展为融资租赁的产生与发展提供了机遇。一方面随着战争结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面临着由战时军事工业向战后民用工业的转化,新的民用工业所需设备大量增加,同时由于技术迅速发展,大批工业设备亟待更新,这二者导致设备投资需求急剧上升,另一方面传统的融资方式已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投资需求,特别是银行业贷款不足,而一些国家对企业间借贷又有严格的法律限制,一些有实力的企业在为其剩余资本寻找出路,于是产生了融资租赁交易形式。

融资租赁在美国迅速发展除了有税收优惠措施外,还与它被认为具有灵活的金融手段的许多特性和优点有关。通货膨胀的后果也促进了融资租赁业务的发展。对承租方来说,在美元不断疲软时,用固定租金是很容易达成协议的。例如,如果通货膨胀率为6%,就意味着现在所支付的每一美元租金5年后将只值75美分,10年后将只等于56美分。此外,通货膨胀会使利率上升,使人们不愿去借债,但在一定条件下可能会使租赁显得合算。

发展中国家大多正处于经济发展起步阶段,普遍存在着资金不足问题,而生产设备陈旧老化现象严重,亟需更新换代,引进先进设备。各国税法对融资租赁提供了不同的税收优惠。而发达国家为了打开高价值产品销路,也是它们乐于发展国际融资租赁业务的主要动因,特别是对于竞争激烈的高价值设备来说更是如此。作为现代重要的融资方式,融资租赁向国际空间拓展就顺理成章了。

2. 政府的租赁信用保险制度

日本政府为了通过租赁事业推行中小企业机器设备现代化和振兴机械工业,于1973年创设了“机械类租赁信用保险制度”,目的在于保护租赁公司。当利用租赁的企业发生倒闭,租赁公司的信用风险可得到弥补。此项保险的适用对象是租赁合同下的特定机械且租赁合同的内容能满足下列各项条件:为期3年以上的长期租赁,而且中途不得随意解约的合同;等价计算适当,租金分12次以上支付,并且是平均收款的合同;租赁期满后租赁公司不准将所有权转让给用户的合同;承租人不可以是信用短缺且政府有事先通知的合同;租赁设备必须是新型的新产品;第一期租金支付日在起租日以后3个月内的合同;一年内至少须付租金4次以上者。这种“机械类租赁信用保险制度”,首先由租赁公司和政府签订关于租赁合同的保险合同,然后在租赁公司与用户签订的所有租赁合同中,如因用户破产等原因租赁公司遭受难以预料的损失时,由国家弥补相当于其损失一半的保险金。

3. 技术环境

进入20世纪以来,科学技术发展极其迅猛,生产效率不断提高,加之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用于生产经营的机器设备更新速度越来越快。对任何购买设备的单位来说,都得承担设备无形损耗的实际速度快于预期速度而招致损失的风险,租赁可能有助于避免这种结局。当企业需要使用更新换代速度较快的设备时,采用期限较短的租赁方式租入设备也许是有利的。因为承租人虽然要支付高额租金,但这种代价往往低于拥有设备所可能承受的损失。而且设备使用者往往有许多不同的需求倾向,当有的用户急需全自动车床时,另一些用户得到普通车床就满足了。这样,出租人实际上可将设备轮流租给需求倾向各异的客户,使风险得以分担,租金得以降低。

另一方面,设备更新速度加快导致设备购置频率增加,而通货膨胀使得设备的购置价格大幅上升,一次性支出太大,对企业的资金融通能力提出了严重的考验。这一点在发展中国家尤其突出,其陈旧的工业设备亟需更新,但是先进设备的价格往往超出这些国家的外汇支付能力。因此,采用融资租赁形式既解决了资金短缺问题,又及时地更新了机器设备,有助于新技术新产品的迅速推广应用。

4. 法律环境

4.1 税收优惠政策

1952~1963年间,融资租赁在美国被广泛应用和迅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融资租赁具有调节税负的功能。美国政府1942年规定的固定资产耐用年数较实际使用期间显得过长,要收回投资十分困难,严重阻碍了设备的更新。但企业如果利用融资租赁形式,租金可以记录为费用,使机器设备从原来10年或20年的折旧年限缩短为5年或8年,成为实质上的资产折旧。企业由此可以享受递延税负的好处,改善资金的流量,并在设备陈旧之前,即可更新设备。到1962年,国会为了鼓励企业投资新工厂和设备,允许在企业纳税申报单上采用各种加速折旧法,从而使租赁在税法上加速折旧的优势尽失。但是某些公司不能充分利用加速折旧的优惠,融资租赁可将出租人享受的加速折旧好处以较低租金形式转移给承租人。

1962年美国政府制定了一项刺激投资的新法案――投资减税法(Investment Tax Credit)。根据该法案,一家公司购置具有8年及以上可计提折旧年限的新的有形资产,最高可按新设备投资价值的10%减免抵扣所得税。这对利润高的企业有充分的刺激投资效果,而那些需要巨额设备投资但利润较低的企业却无法享受该项投资减免税优惠。因此,这些企业要由利润较高的租赁公司用融资租赁交易中的供应合同取得所得税减免优惠后,将部分或全部减税金额用以抵减租金,从而享受10%减免税优惠。该法案特别促进了那些常须更新设备的航空公司、铁路公司的设备租赁交易。

但是随着融资租赁业的进一步发展、成熟,以及人们对其性质的认识日益深入,融资租赁早期发展的许多优惠逐渐减少。英国1984年的金融法取消了第一年100%投资减免税的优惠,实行25%减免,同时降低了公司税率;1987年英国开始实行SSAP21,融资租赁成为一种表内融资,表外融资的种种优惠也不复存在。一方面,英国租赁市场并没有因税收优惠的减少和表外融资特征的丧失而萎缩,融资租赁仍然保持了一定的市场份额;另一方面,在一些不存在特别税收优惠的国家,融资租赁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这表明融资租赁并不是专门利用税收优惠的措施,成熟的融资租赁在融资市场上有其存在的内在合理性。税收优惠措施在各国都在逐步减少,而融资租赁仍然在发展。

4.2 完备的民商法律

篇5

一、案例简介

沈阳机床成立于1993年5月,主要经营机械设备制造、机床制造、机械加工等业务。2009年2月2日,沈阳机床公告,向交银租赁申请办理售后回租业务,融资金额为20 000万元,融资期限为4年。公告显示,公司置出资产账面原值24 985万元,账面净值22 414万元与租入资产入账价值20 000万元之间的差额2 414万元作为未确认融资费用,在4年内均摊。同时,根据租入资产价值计提折旧,比原资产平均年少提折旧约623万元。另外,此次租赁保证金为1 400万元,租赁服务费400万元。公告当日起,沈阳机床股价连续三天上涨,涨幅高达10%.

2009年3月18日,沈阳机床修正公告,修正原公告中关于该项售后回租业务对公司近年利润的影响金额。其中,未确认融资费用调整为入账价值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的差额,即调整为2 584万元。未确认融资费用由均摊改为分摊率为5.87%.资产售价与账面净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递延收益2 414万元。另外,租入资产价值20 400万元(含400万元初始直接费用),年减少折旧金额215万元。该业务对公司近年利润影响金额的调整前后及差额详见表1。

二、案例分析

(一)售后回租本质分析

从本质上说,在这笔售后回租业务中,沈阳机床(承租人)与交银租赁(出租人)都具有双重身份,进行双重交易,交易后会出现资产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离散现象。

首先,售后回租业务可以看作是销售业务和租赁业务叠加的业务,交易双方也具有业务上的双重身份。对于沈阳机床来说,它既是机器设备的销售方,又是租赁人,从而实现资产价值和交换价值。其次,设备价值转移与实物转移相分离。沈阳机床在交易过程中可以不间断地使用资产。交银租赁则只是取得资产的所有权,取得商品所有权上的风险与报酬,并没有在实质上掌握资产的实物。最后,设备转让收益的非实时性。在售后租回交易中,资产的售价与资产的租金是相互联系的,因此,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1号—租赁》,沈阳机床不得将损失2 414万元确认为当期损益,而应分期计入各期损益。

(二)融资成本分析

不考虑交易后各年利润变化对所得税影响的情况下,沈阳机床支付的融资成本可以约等于交银租赁的内部收益率。所谓内部收益率,就是资金流入现值总额与资金流出现值总额相等、净现值等于零时的折现率。由交易情况可知,该交易给交银租赁带来的现金流情况及净现值如表2所示。

当净现值(NPV)为零时,上表中的折现率i即为交银租赁所获得的内部收益率。经计算,i取值1.96%,即交银租赁季度内部收益率为1.96%。由于银行贷款为单利计息,因此,按单利将季度收益率折合为年度收益率为7.84%。2009年初三至五年期的银行人民币贷款年利率5.76%,很显然,要比本案例中的融资成本低将近2个百分点。

(三)选择售后回租的适当性分析

沈阳机床为什么要以高出银行贷款两个百分点的代价选择售后回租进行融资?采用售后回租是否恰当?笔者认为,之所以选择融资成本较高的售后回租,主要制约因素是贷款取得困难,推动因素是售后回租的比较优势。

首先,沈阳机床2008年财务负担重,偿债能力较差,获得贷款的可能性较低。2008年末,沈阳机床的资产负债率高达85.15%,比2008年初的81.13%高出4个百分点,在业内属于比较高的水平。在高负债率背后,流动负债在所有债务中的比例高达99.47%,短期偿债压力巨大。流动比率只有0.9156,速动比率仅剩0.5346,利息保障倍数(息税前利润/利息支出)只有1.36倍,都反映出公司的偿债能力堪忧。因此,以沈阳机床的偿债能力从银行获取贷款的可能性不大,应更多地通过其他信用门槛较低的渠道进行融资。

其次,售后回租比较优势明显。售后回租具有信用门槛低、优化资产结构、节税等效应。本案例中,操作上非常灵活的售后回租以其方便、快捷的特点帮助企业迈过较低的信用门槛,缓解流动资金压力。同时,沈阳机床2008年末流动负债在所有债务中的比例高达99.47%,本次为期4年的融资有助于优化公司负债结构。另外,由于售后回租的对象是已经使用过的资产,因此还会涉及到增值税的问题。本案例中的卖价低于资产净值,免征增值税;加之交易对各年利润的影响均为负值,反而可以起到一定的节税作用。

三、案例对我国企业运用售后回租融资的启示

(一)充分利用税收优惠,进行合理税收筹划

售后回租是企业缺乏资金时,为改善其财务状况而采用的一种筹资方式。如果能与国家的税收优惠政策相结合,便能获得更大的节税效益。

一方面,国家为了鼓励投资,为融资租赁提供了税收优惠政策。税法规定融资租赁按租赁物法定折旧期限与租赁期限孰短原则确定融资租赁物的实际折旧期,可加速折旧,增大当期成本,降低当期所得税的交纳,使承租人享受到延缓交税的政策。

另一方面,国家为支持企业技术改造,促进产品结构调整,规定了许多税收优惠政策。如税法规定,对在我国境内投资于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技术改造项目的企业,其项目所需国产设备投资的40%,可从企业技术改造项目设备购置当年比上一年新增的企业所得税中抵免。对享受投资抵免的国产设备,企业仍可按设备原价计提折旧,并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这样,企业出售原有的资产取得资金进行再投资时,充分运用国家关于投资抵免的税收优惠政策,对新旧资产都能计提折旧费用,从而减少应纳税所得额;而新资产的设备投资的一部分还可以进行投资抵免,从而取得节税效果。

(二)售后回租属特殊交易,应予以充分披露

上市公司充分进行信息披露有利于降低公司和股东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对于股东合理估计企业价值有积极作用。案例中,售后回租是租赁业务中的特殊交易,其相关信息会影响市场估值,要对交易信息予以及时、充分地披露。主要原因有三:首先,出售资产涉及企业资产所有权的转让业务,企业资产转让影响到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的相关信息;其次,业务涉及到企业代管资产和租赁费支付的问题,因此应充分揭示;最后,作为租赁的特殊形式,售后回租交易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为了客观、真实地反映承租人和出租人的经济利益,保护投资人的合法权益,对售后租回交易应作专门的披露。

对此,《企业会计准则第21号—租赁》中作出明确规定:承租人应当对融资租赁未确认融资费用的余款、分摊未确认融资费用所采用的方法以及重大经营租赁作出披露;出租人对融资租赁未实现融资收益的余额、分摊未实现融资收益所采用的方法以及资产账面价值进行充分揭示,同时对售后租回合同中的特殊条款作出专门披露。

篇6

关键词:中小企业;投融资;纳税筹划

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据的地位越来越高,是我国宏观经济发展中较为活跃的力量。做好纳税筹划工作对于中小企业来说,不仅能够降低经营成本,提升经济效益,对于投融资的决策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一、在选择投资方式时的纳税筹划

投资方式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分别为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对前者来说,中小企业在进行投资时,要熟知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各种类型的企业所适用的税率,选择好企业的类型[1]。中小企业在做投资决策时,要充分考虑投资的价值,可以选择更一些具有较大概率上市的中小高新技术企业。这对于降低企业的税负来说非常有利,并且对于科技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都有非常大的帮助。对后者来说,首先要对风险和收益的情况进行综合的考虑,在此基础上引导中小企业对一些免税项目进行投资,比如国债等,都是一种比较好的投资选择,对于降低企业税负都能起到很大的作用。并且在进行投资决策时,要选择好具体的投资方案,比较其成本和效益。从纳税筹划的角度来说,还要重点考虑企业所适用的税率,对经济效益进行计算时,也要将税收成本考虑在内,权衡之后选择出综合经济效益比较高的方案。

二、选择投资产业的纳税筹划

对于选择投资产业来说,其涉及的因素非常多,单从税收的视角来说,国家对于不同的产业所采取的税收政策是不一致的。因为,一些产业是属于国家战略性产业,国家会对此进行扶持,但是也存在一些行业属于夕阳产业或者产能过剩,国家并不支持的产业。为了对产业结构进行优化,在对有关法律进行制定和完善时,会对上述不同的产业采取不同的税收优惠政策,这种情况对于企业税负的减轻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也是企业进行纳税筹划的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所以,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在对投资的产业进行选择时,要充分了解国家的各种政策导向,并且充分的利用对鼓励类产业所制定的一些优惠的税收措施,从而做好纳税筹划工作,最终实现减轻中小企业税负的目的。比如政府对于一些产业采取的是减半征收所得税的措施,对于一些产业也有免税的措施。通进行对比,可以选择出对于中小企业发展来说比较好的税收筹划方案。

三、选择投资区域的纳税筹划

在对投资区域进行选择时,要充分结合各项国家政策。就上海市来说,国家政策规定在浦东新区,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并对其采取过渡性税收措施。对于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登记注册的高新技术企业,其所取得的收入给予很大的税收优惠措施。所以,对于中小企业来说,要选择好投资区域,确保中小企业能够充分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对于新设的中小高新技术企业,要确保其能够进行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在此情况下,尽可能的选择在税收政策比较优惠的地区来设立企业,进行注册登记。通过选择投资区域,在同等情况下,能够大大降低企业所需承担的税负,这对于中小企业来说,也是开展纳税筹划工作比较好的途径。

四、在融资租赁方式下进行纳税筹划

在融资租赁方式下,进行承租的企业可以通过支付租金的形式来获取企业生产经营所需要的设备,这种方式也规避了设备被市场所淘汰的风险。对于企业所租赁的固定资产,可以同企业自有的固定资产一样,对其计提折旧,并且采用会计处理方法将折旧计入到成本费用之中,而且允许在税前扣除所支付的租金费用,进而降低企业的计税基数,从而使得企业的所得税大大降低[2]。与此同时,通过融资租赁的方式所获得的固定资产,在进行使用过程中所花费的改良费用,可以将其作为递延资产,并在未来不少于五年的时间进行摊销。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可以对这种融资方式进行借鉴,最大限度的降低税收,以实现企业融资收益的提升。通过采取合适的会计方法对融资租赁中的各个环节进行处理,对于提升纳税筹划工作的水平也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五、对融资结构进行选择时的纳税筹划

从财务杠杆的效应的角度来看,负债融资主要表现为对企业的所得税进行抵减,并尽可能的提升企业的资本收益率。并且要确保息税前利润率要比负债的成本率高,在此情况下,负债的比例越大,说明额度也就越大,所达到的节税效果也会更好。所以,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如果需要资金来维持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可以适当的提升负债的额度,进而提升负债的比率,最终达到节税的目的,并且尽可能的提升权益资本的收益率。同时,如果采用这种方式进行纳税筹划,还需要控制在一定的限度内,否则税务机关会使用自身权利对税率进行调整。对于中小企业而言,要根据上述两个指标来选择较为合理的方纳税筹划方案。六、结语对于中小企业纳税人来说,通常会选择融资租赁的方式,但是从纳税筹划的角度来看,还要具体比较融资租赁和贷款融资两种方式在还款期限和融资利率等方面的差异。总之,投资和融资活动对于企业的经营业绩和税收成本都会产生比较大的影响。所以,中小企业要对各种不同的融资方式和手段进行考虑,以达到降低税负,提升税后利益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申一飞.纳税筹划在融资决策中的应用[J].经济研究导刊,2014(17):232-233.

篇7

融资租赁是以融资为目的,以融物为媒介,在出租人取得标的物的所有权后,以租赁的形式将标的物出租给承租人使用,承租人拥有标的物的使用权和收益权,而出租人通过承租人分期支付租金和其他租赁款项的模式获取报酬并承担风险,从而通过实质上转移标的物所有权的形式实现企业融资、发展的最终目的。

融资租赁按照操作模式可分为直接租赁、售后回租、厂商租赁、跨境租赁、杠杆租赁、转租赁、经营性租赁等多种不同的方式。其中经营性租赁是融资租赁发展的高阶阶段,即将购买标的物的决策权由承租人转移为出租人,在租赁期末并不一定要求承租人回购,而是采取承租人可以选择优先回购、续租或退租的方式处分标的物。

在国内,融资租赁可以分别由银监会审批的金融租赁公司、由商务部审批的内资试点租赁公司和外商投资租赁公司为企业提供融资租赁服务,由于目前国内融资租赁企业的融资渠道仍较为单一,多以国内金融机构的信贷融资为主,因此,作为承租人的生产企业多认为通过融资租赁获取的资金成本较高,甚至被部分人士误解为“影子银行”,忽视了融资租赁给企业生产经营带来除融资服务之外的其他有利之处。而在经济发达国家,融资租赁已成为除信贷业之外的第二大产业,有完善的税收和法律制度支撑,国际上一些资金充裕、实力强劲、世界一流的跨国现代性企业、集团,在进行固定资产投资时,多会首先选择中长期租赁,而后选择信贷融资购买、或以自有资本直接购买,通过融资租赁的方式实现“零资产”或“轻资产”,而这种模式正逐渐成为企业发展的一种潮流,多为新兴企业所采纳。

以下从承租企业的角度去分析融资租赁在提供融资服务之外,对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可盘活固定资产、调节利润及现金流结构、调整税收等方面的有利之处进行简析和阐述:

融资租赁有利于承租企业优化财务结构

由国内国情所决定,国内众多生产型企业往往背负着大额债务以及难以变现的固定资产负重前行,土地和厂房等不动产可以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变现,补充营运资金,但生产型设备往往不能做抵押贷款,且贷款比率偏低,从而导致此种类型的承租人缺乏营运资金,不能快速、高效地利用企业资源扩大规模。

通过融资租赁业务,承租企业可以通过原有设备等动产的盘活、变现,或分期付款融资租赁新购设备,或经营租赁生产设备、期末购回,减轻企业固定资产过重的压力,间接或直接实现企业的“轻资产”化运营,同时有利于企业优化其财务结构,具体表现在:①减少承租企业购入设备时的一次性大额支出,提高流动比率和资金使用效率;②承租企业可以税前列支融资租赁的租金,便于企业合理匹配租金及收益;③内资租赁公司和外商投资租赁公司的租赁服务可以帮助承租企业,尤其是新办企业、中小企业、技改企业实现无信用记录、不占用金融机构信贷额度的融资;④融资方式灵活多样,区别于传统金融机构,在融资实现方式上租赁公司可基于自身对风险的辨识和把控采取无担保、或降低担保条件、或开发租赁的投资对承租企业进行融资;⑤融资租赁业务可以灵活调整租赁条件和租赁结构,承租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经营实力、融资环境及对未来融资情况的预计采取固定租赁利率或浮动租赁利率,降低规避贷款利率选择的机会成本;⑥相比较贷款融资,融资租赁业务手续简单,成本费用比较透明,附加项少,总筹资成本相对较低。

对于二手市场成熟、具有较好的流通能力和保值能力的通用设备,除可以采用常规的融资租赁方式之外,还可选择采取经营性租赁增购设备,这对承租企业具有更大的优势,承租企业可以实现表外融资,即资产在出租企业进行入账,承租企业的租金可直接计入成本,不反映在承租企业的负债项目中,实现真正的“零资产”或“轻资产”,提高股权收益,并保持较低的资产负债率,便于向金融机构实现较高的贷款融资。

融资租赁有利于改善承租企业的现金流

通过中长期的设备或其他动产融资租赁,实现分期支付租金,用企业未来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偿还租赁公司的租赁款项,释放企业原有资产长期占用的资金,进一步改善企业的现金流,为企业发展注入流动性;此外,融资租赁的还款方式与传统金融机构的还款方式不同,多以平稳的等额租金形式进行偿付,这利于承租企业减少到期一次性还款的资金筹措归集成本和沉淀占用成本,对于承租企业的短期筹措资金的能力要求较高。

承租企业通过融资租赁方式,可以减少或者无需动用自有资金而获取设备的部分或全额、甚至超额(售后回租设备市场评估增值部分或合理的设备运输、安装费用等)融资,补充承租企业经营活动所需的现金;直接租赁模式可以帮助承租人减轻增购设备时一次性负债投入的压力,采用灵活的租金支付方式,用企业未来的经营收入偿还未来的租金,满足企业现金流需求,实现承租企业的现金流配比优化。

融资租赁有利于承租企业合理应对税收影响

企业选择融资租赁模式进行融资,便于灵活应对税收对企业的利润影响。通过税前列支租金、选择折旧方法、税收递延等方法,承租企业可以进行自身应税资源和扣税资源的合理配置,适当增加或减少当期净利润,达到企业的长期发展目标。

此外,随着营业税改增值税税改试点范围的增加和全国普及,承租企业可以从租赁公司获得费用、利息部分的增值税进项税发票,便于抵扣增值税销项部分,有效降低应税款项,这也是融资租赁业务优于传统贷款融资业务的优点之一。

融资租赁业务操作灵活、简便,便于企业更新设备或改进技术

区别于金融机构的贷款融资业务,融资租赁的操作简便,方式灵活,结构多样化,可以充分利用税收、政策方面的优惠条件,通过多种风险控制手段,最大效用地满足承租企业的多样化需求,提供增值服务。

对于进口的高精尖设备或大型动产,还可以选择出租企业在国内保税区或保税港区的项目公司(SPV)进行操作,有助于充分利用保税区或保税港区的税收优惠政策,实现设备或动产的进口增值税的分期递延缴纳,大幅缓解承租企业一次性支付高额税费的压力。

通过经营租赁方式的融资还有利于承租企业实现设备的更新换代或生产技术的改进提高,承租企业在期末可以根据需要选择继续续租、回购或退租灵活处置设备,可以根据行业情况购买或租赁新的生产设备满足生产需求。

从下述一实际融资租赁案例对上述融资租赁业务的各项有利之处进行简要解析:

【案例】

某租赁公司为其当地一家中小企业操作了一单设备租赁业务。该承租企业主要业务是为国内多家大中型企业提供配套汽车发动机的零部件产品,产品是汽车发动机的通用部件,其生产设备多为进口机器。近年来,公司效益发展良好,但考虑到日益更新的汽车发动机技术,公司决定一方面淘汰部分老旧设备,进行技术改造;另一方面扩大生产规模,再兴建一厂区,补充产品的供应量,提高市场占有率。该企业就该项目中设备投资的资金缺口近1亿元。

承租人原有旧制造设备账面净值约4000万元,新购的6台成套设备均为国际知名企业生产的、在行业内有广泛使用的先进设备,价格合计约7000万元。该租赁公司在了解了承租企业的实际需求后,通过实地调研及调查评估,认为该承租企业具有良好的企业信誉,行业前景可期,销售收入稳定,在实现技改和规模扩充后,企业的产品销售仍可保持同步增长,市场份额亦将随之扩大,最终通过设备租赁的方式向承租企业提供了3年期、总额为1亿元的融资额度,其中包括旧设备的回租业务和新增购设备的SPV模式的美元直租业务两项业务。承租人就该项目向租赁公司缴纳租赁保证金,在租赁期末,承租企业以名义价格10万元的设备净值赎回设备所有权,新购设备期末承租人以10%的设备价格(约700万元)进行回购。

【案例简析】

目前国内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不佳,融资渠道单一,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业务比较谨慎,贷款条件较为苛刻,贷款额度较低,致使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发展遭遇瓶颈。加之国内经济转型,全球经济不景气等原因,中小企业的成长环境堪忧。政府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多次出台政策要求金融机构积极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提供融资服务。但中小企业发展的不稳定性、抗风险能力差等现实因素成为其走出融资困境的瓶颈。

在上述案例中,承租企业为中小企业,租赁公司通过采用SPV结构的直接租赁和售后回租两种融资租赁相结合的业务模式,不仅为其解决了资金缺口,盘活了固定资产,更帮其以较低资本占用实现生产设备增置和技术改造的目标,同时让承租企业充分享受了保税区的税收优惠政策,采用SPV结构操作的租赁业务,承租企业不但可分期递延缴纳税费,并且采用美元融资降低资金成本,充分享受可预期的汇兑损益。

不难看出,相对于银行的放贷业务,租赁公司具有业务模式灵活、风险偏好层次各异、承租企业申请融资门槛低等特点,宏观上为国民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杠杆和调节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帮助部分小企业解决了融资难的问题,实现了企业更好更快的发展。

承租企业通过上述融资租赁的方式获得融资,增加现金使用量,合理安排资金结构和税收结构,加强资金流管理,利于企业快速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生产效率、巩固和扩大市场份额。

篇8

关键词:融资租赁;概念;优点;建议

中图分类号:F83文献标识码:A

我国“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健全金融体系、完善服务功能、创新服务品种、提高服务质量。规范发展多种所有制形式的中小银行以及证券公司、财务公司、融资租赁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鼓励金融服务创新,稳步发展综合类金融服务,支持发展电子金融服务;积极发展面向中小企业的融资和小额信贷,为发展融资租赁业创造了条件。

一、融资租赁的概念

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融资租赁是指实质上转移了与资产所有权有关的全部风险和报酬的租赁。所有权最终可能转移,也可能不转移。满足以下一项或数项标准的租赁,应当认定为融资租赁:

(一)租赁期届满时,租赁资产的所有权转移给承租人。

(二)承租人有购买租赁资产的选择权,所订立的购价预计将远低于行使选择权时租赁资产的公允价值,因而在租赁开始日就可以合理确定承租人将会行使这种选择权。

(三)租赁期占租赁资产尚可使用年限的大部分。但是,如果租赁资产在开始租赁前已使用年限超过该资产全新时可使用年限的大部分,则该项标准不适用。

(四)就承租人而言,租赁开始日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几乎相当于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原账面价值;就出租人而言,租赁开始日最低租赁收款额的现值几乎相当于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原账面价值。

(五)租赁资产性质特殊,如果不做较大修整,只有承租人才能使用。

二、融资租赁的优点

(一)简便、时效性强。由于租赁费用被视为经营支出,所以易于决策。中小企业由于自身原因,向银行借贷缺乏信用和担保,很难从银行取得贷款。而融资租赁的方式具有项目融资的特点,由项目自身所产生的效益偿还,资金提供者只保留对项目的有限权益。企业可以根据自身需要,事先选定某特定规格、数量、类型的设备,请租赁公司出资买下,然后再租用。这样就可以迅速改善企业的技术装备,提高劳动生产率,同时又能解决企业资金缺乏问题。融资租赁以其较高的安全性,推动中小企业的设备投资和技术改造,使企业结构优化,提高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附加值。

(二)到期还本负担较轻。银行贷款一般是采用整笔贷出,整笔归还;而租赁公司却可以根据每个企业的资金实力、销售季节性等情况,为企业订做灵活的还款安排,例如延期支付、递增和递减支付等,使承租人能够根据自己的企业状况,订制付款额。另外,在租赁设备时,一开始就把全部租金固定下来,可避免以后通货膨胀的影响。

(三)能减少设备淘汰风险。由于融资租赁的期限一般为资产使用年限的75%左右,承租人不会在整个使用期间都承担设备陈旧过时的风险。

(四)保持资金的流动性、提高资金周转率。生产企业可以将部分或全部固定资产卖给租赁公司,然后再租回。使原有固定资产变现,只是付租金。企业可以利用这部分资金解决资金流动不足的问题,也可以增加资本金,这对于盘活闲置资产,提高固定资产利用率具有重要意义。

(五)便于资金预算编制、简化财务核算程序;明确租赁期间的现金流量,利于资金安排。

(六)租赁期满后,承租人可按象征性价格购买租赁物,作为承租人自己的财产。

(七)促进销售。销售对于企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成功销售,才能实现利润。越来越多的企业自觉通过租赁而不是一味地通过直接去卖来实现销售。这样做的好处是,大大降低了购买的门槛,扩大了客户购买力。

(八)更侧重项目的未来收益。“融物”特征,决定了租赁的资金用途明确,承租人无法把款项移作他用,出租方更侧重于项目未来现金流量的考察,从而使一些负债率高,但拥有好项目的承租企业也能获得设备融资。

(九)加速折旧,享受国家的税收优惠政策,具有节税功能。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1996年4月7日财工字[1996]41号文《关于促进企业技术进步有关财务税收问题的通知》第四条第3款规定,“企业技术改造采取融资租赁方式租入的机器设备,折旧年限可按租赁期限和国家规定的折旧年限孰短的原则确定,但最短折旧年限不少于三年”。这项政策间接地起到了加速折旧的作用。企业可以按照最有利的原则,尽快折旧,把折旧费打入成本。这与税后还贷相比,显然对企业有利。

三、我国融资租赁业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监管问题。我国的融资租赁监管体系是双重监管,51家中外合资租赁公司及1,000多家内资租赁公司(其中9家作为开展融资租赁业务的试点)由商务部进行监管,主要依据商务部2005年颁布的《外商投资租赁业务管理办法》;12家金融租赁公司由银监会监管,主要依据《金融机构管理规定》、《非法金融机构和非法金融业务取缔办法》,以及中国人民银行于2000年颁布的《金融租赁公司管理办法》。这样,就带来监管内容和标准的不统一,容易造成租赁公司在竞争上的不平等。建议应该建立一个单一的监管机构,以一个统一的监管标准来对融资租赁行业进行监管。

(二)融资问题。任何一个金融租赁公司仅靠自身的资本金来开展租赁业务是难以为继的,必须开辟多种融资渠道,筹措到与租赁项目周期长、金额大等特点相适应的资金。由于金融市场不发达,难以通过市场筹集资金,这就造成租赁机构拥有的资金数量远远达不到业务发展所需要的规模,融资租赁公司融资成本过高,在一些大宗、涉外租赁中无法与国际租赁同行们进行竞争,限制了租赁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和制约了租赁公司的业务范围。

在我国目前的信用体制下,使得租赁公司开拓业务所承载的高风险和高资金成本产生的低收益严重的不匹配,违背了风险与收益的正比关系,严重挫伤了租赁公司拓展主业的积极性。同时,租赁业务本身也缺乏市场竞争力,与银行相比,租赁公司在资金来源、资金成本、资信状况等诸多方面都无力抗衡。我国国家财政没有对租赁业项目进行投资,银行信贷资金也没有针对租赁业的贷款,租赁公司发债券或上市更提不上日程,致使我国租赁业缺乏国内资金支持。解决这种状况,笔者建议:

1、广泛深度地开展银行和融资租赁公司的合作,包括入股和授信贷款等多种形式。

2、有些实力雄厚、信誉度高、经营管理水平高、效益佳的租赁公司,可以允许其改造成规范的股份公司,通过股票、发行公司债券筹措资金。

3、在加强宏观调控的前提下,可适当放宽同业拆借市场的限制,帮助融资租赁企业解决开展业务过程中临时资金不足的困难。

(三)资本金问题。高额的资本金使融资租赁公司一味地追求大客户、大项目、高回报。中小企业成了不受欢迎的客户,但是由于融资租赁的特性决定了租赁公司一直保留对租赁物的所有权,而银行对客户提供的抵押资产拥有的是担保权益。这意味着租赁公司相对于银行而言,其资金安全能得到更多的保护。对于一些难以从银行获得贷款的中小企业和新成立的企业,融资租赁往往成为它们购置设备的一种主要融资形式。建议应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成立部分小型、微小型的融资租赁公司专门为广大中小企业服务,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中小企业在GDP指标、就业量、出口总值和税收总额上都可以占半边天,大力发展中小企业有助于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助于我们创建和谐社会。

(四)税收问题。税收对租赁业的生存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租赁公司究竟应该缴纳增值税还是营业税,税负是多少,能否享受所得税抵免,至今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一些地方租赁公司征收的是增值税,一些地区征收的则是营业税。

篇9

中国已经加入了WTO,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企业已经成为独立自主经营的会计主体和法律主体。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随着企业行为的逐利化、理性化和自主化,税务筹划成为每个纳税主体应有的权益。面对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企业必须占领市场份额,做大做强,以维系自身的竞争力。相对于西方国家早已盛行的税务筹划,我国企业税务筹划还很不成熟。如何在我国企业中合理合法地进行税务筹划,无疑是每一个理性经济人必须思考和面对的问题。我国企业应当学会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或者在不违反税法规定的前提下合理规划、减轻税负,从而实现企业财富最大化。为此,笔者拟从企业财务活动出发,以企业的筹资活动、投资活动和经营活动为视角,对企业税务筹划的具体运作略作探讨。

一、筹资活动与税务筹划

(一)资本结构的筹划

企业筹资主要是满足投资和用资的需求,根据资金来源渠道的不同,可分为将企业的筹资活动分为权益资金筹资和负债资金筹资,从而形成企业不同的资金结构,导致企业的资金成本和财务风险各不相同。在筹资中运用税务筹划,就是合理安排权益资金和负债资金的比例,形成最优资金结构。

企业通过吸收直接投资、发行股票、留存收益等权益方式筹集自有资金,虽然风险小,但为此支付的股息、红利在税后利润中进行支付,不能起到抵减所得税的作用,企业资金成本高昂。倘若通过负债筹资通过向银行等金融机构借款或发行债券筹集资金,支付的利息可在税前计入费用,从而抵减企业的税前利润,使企业获得节税利益。同时,负债筹资还会带来财务杠杆效应,当息税前的投资收益率高于负债利息率时,增加负债,企业就会获得税收利益;当企业息税前的投资收益率低于负债利息率时,增加负债就会降低权益资本的比例。因此通过合理确定权益负债比例,实现杠杆作用的正效应,可帮助企业获得节税利益。

(二)租赁筹资中的税务筹划

融资租赁又称财务租赁,是由承租人向出租人提出正式申请,由出租人融通资金引进承租人所需设备,然后再租给承租人使用的一种长期租赁方式。通过这种方式,承租企业通过支付租金可迅速获得所需设备,不用承担设备被淘汰的风险。对所租赁的固定资产,企业可将其当作自有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折旧计入成本费用,且支付的租金费用也允许在税前扣除,使企业计税基数减小,从而少交所得税。同时,融资租赁的固定资产使用过程中发生的改良支出也可作为递延资产在不短于5年的时间内摊销。可见,融资租赁作为企业重要的筹资方式,其税收抵免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二、投资活动与税务筹划

企业投资的目的是盈利,在投资过程中进行税务筹划,对企业的投资组织形式、投资地点、投资行业、投资结构等进行合理规划,能享受税法规定的有关税收优惠政策,合理避税、减轻税负、提高企业的投资效益。

(一)投资组织形式选择中的税务筹划

现代企业对外投资可以选择多种投资企业组织形式,既可建立公司制企业,也可建立合伙制企业,不同的组织形式,税法规定的税收待遇不同。对于公司制企业,依我国现行税法规定,要在作了相应扣除和调整后的应纳税所得额的基础上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如果向自然人投资者分配股利或红利,还要代扣个人所得税,即公司要负担公司企业所得税和投资个人的个人所得税。而组建合伙制企业则一般不需要缴纳企业所得税,仅就各合伙人分得的收益征收个人所得税。相比而言,公司制企业总体税负高于合伙制企业。当然在具体进行税务筹划时,还必须考虑企业的经营风险、经营规模、管理模式及筹资金额等因素,多方权衡后进而选择企业的组织形式。

对于公司制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选择隶属关系时又涉及到子公司和分公司之间的选择。若设立子公司,子公司与母公司分别为两个资产相互独立的法人,各自以自己独立的财产承担责任,子公司的亏损不能冲抵母公司的利润,但作为独立的法人,子公司可享受所在地政府提供的各种税收优惠政策。若设立分公司,分公司没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和独立的财产,其经营活动所有后果由总公司承担,分公司的亏损可以冲抵总公司的利润,从而减轻税负,但其不能享受所在地的税收优惠政策。所以在进行税务筹划时,可以通过子公司与分公司之间的转换来实现减轻企业税负的目的。一般来说,企业初创时风险较大,亏损的可能性较大,这时选择设立分公司,可使分公司开业的亏损抵减总公司的应纳税款,减轻税负,而当公司经营活动开始盈利时,为保证充分享受其所在地的税收优惠政策再改设子公司。

(二)投资地点选择中的税务筹划

不同的国家、同一国家的不同地区经济发展不同步,为了促进经济的整体平衡,国家对不同地区的税收政策有所不同。正是由于税收政策的地域性差异,为企业选择投资地点进行税务筹划提供了一定的契机,企业可选择税率相对较低的地点进行投资。

对我国经济发展战略布局而言,国家宏观调控的重心为先沿海后内地,先东南后西北,在经济发展新形势下又提出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为配合宏观调控为目的的税收制度体现出来的差别主要体现在经济特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保税区、沿海经济开发区、“老、少、边、穷”地区、旅游度假区等地区的税收优惠政策上,企业应比较税收政策的地区性差异合理选择投资地点。

(三)投资行业选择中的税务筹划

税收作为国家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体现了国家的经济政策和宏观调控意图,我国现行税制对投资于不同行业的纳税人给予了不同的税收政策,反映了对某些行业的税收倾斜。国家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国民经济发展计划的行业给予减免税优惠,而对于不符合国家总体经济发展规划、对社会生活有负面影响的行业则征收较高的税率。因此,企业在选择投资方向时,还应对不同行业的税收政策进行测算比较,选择合适的投资方向进行税务筹划,以达到减轻税负的目的。具体地说,我国现行税法规定可享受税收优惠待遇的行业主要体现在:高新技术产业、兴办的第三产业、农业及相关服务行业、利用“三废”产品为主要原料进行生产的、福利生产企业及其他特殊行业等,企业应充分利用国家政策,配合产业规划方向,合理选择投资方向。

三、经营活动与税务筹划

(一)存货计价方法选择中的税务筹划

企业存货的计价方法有个别计价法、加权平均法、先进先出法,企业会计准则和现行税法规定,纳税人各项存货的发出和领用可在上述方法中任选一种,这就为企业选择合理的存货计价进行税务筹划提供了法律依据和空间。

对于企业而言,选择不同的存货计价方法,计算出的存货价值不同,成本不同,实现的应纳税所得额不同,缴纳的税款也不同。企业应选择有利的计价方法,将存货计价作为调节利润进而调节应纳所得税的工具。一般来说,在物价下降时期,应采用先进先出法,采用该计价方法,期末存货成本为最近成本,其价值较低,而本期销售成本则较高,从而使应纳税所得额也低,起到降低税负目的;若物价上下波动,则宜采用加权平均法,由此避免因各期利润波动而造成税负变动,使企业资金安排出现困难。

虽然企业可利用存货计价方法的不同获得最大利益创造的前提,但国家也规定,企业一旦选定某一种计价方法,在一定时期内不得随意变更,这就要求企业选择存货计价方法时,要谨慎处理,长短期利益兼顾。

(二)固定资产折旧方法选择中的税务筹划

固定资产在企业属于资本性支出,企业购置的固定资产在其有效使用期内应按期计提折旧,将折旧费用分别计入当期的成本费用,折旧金额的大小直接关系到成本的大小、利润的高低,从财务管理和税务筹划的角度看,折旧具有抵税的效用。

在固定资产入账价值一定的条件下,每期计提的折旧金额大小取决于所采用的折旧方法和折旧年限。现行会计制度规定,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包括直线法和加速折旧法。前者包括平均年限法和工作量法,分别按固定资产使用年限或工作量,计算使用期内各期的折旧额;后者主要包括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是根据固定资产的有形与无形损耗和科技进步造成的原有设备的贬值程度,在固定资产使用的前期多提折旧,后期少提折旧。虽然运用不同的折旧方法,在固定资产有效使用期内提取折旧之和都等于固定资产原值减残值之差,但从纳税的角度看,采用直线法,各折旧年限计提的折旧额是均等的,企业各期的应税所得相对均衡;而采用加速折旧法,各期计提的折旧费用随着各期折旧率的递减或固定资产每期账面净值的递减而呈递减趋势,从而使企业各期的应税所得呈现递增态势,企业因此在开始的年份可以少纳税,把较多的税收延迟到以后的年份缴纳,享受延期纳税的好处,从货币具有时间价值的观念出发,无亦于取得了一笔无息贷款。

参考文献:

[1]马海涛:《中国税制》(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王韬、刘芳:《企业税收筹划》,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3]李龙梅:《企业税务筹划误区分析》,《财会通讯》(理财版)2006年第4期。

[4]洪日锋:《财务管理中的税务筹划研究》,《财会通讯》(理财版)2007年第4期。

篇10

【关键词】营改增;税收筹划 策略

对于风险承受能力相对较弱的企业来说“税收筹划风险的防范”和“税收筹划方案的确立”是建立最优税收筹划的两个最重要的核心。“营改增”实行后,对企业纳税筹划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企业要细化自我分析,制定出详尽地同其特点相契合的完善度比较高的纳税筹划策略。

一、权衡全局计划纳税筹划方案

企业进行纳税筹划的核心是制定合理而可行的纳税筹划方案,依据企业的经营特点设置纳税筹划目标并依此执行。税务筹划的首要目标便是最大地争取多的进项税额扣除。企业实施这种做法,不仅可以减少不必要的业务环节,还能够增强进项项目的抵扣效果,实现一举两得。同时,企业在采购原材料、燃料项目时,应尽可能挑选那些能够提供增值税发票的企业,从而实现增值税投入产出的配比,获得更多进项抵扣。税收利益只是企业选择筹划方案时考虑的一个方面,而不是全部。减少企业支付的税费和企业整体的经济利益增加并不能划上等号。因此企业在选择筹划方案时应该关注的是企业整体的经济利益。还可能存在一些纳税筹划方案尽管会使物流企业某一时期的税负最低,但对企业长期发展不利,甚至还会对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造成破坏。企业在选择和评价纳税筹划方案时,应该从长远利益出发,而不是仅仅关注眼前利益。

二、善加利用营改增税收优惠政策

为了加快推进实施营改增税收改革,各地政府出台了优惠幅度不同的税收优惠政策,以鼓励营改增企业积极响应改革。各地推出的税收优惠政策可以为企业带来不同程度的税收补贴,以补充企业因营改增而增高的税负负担。尽管税收优惠政策不可持续,将来企业仍然会以全部税额缴纳增值税,但是税收优惠背景下,企业需要探索营改增后企业的税收成本来源,根据成本收支来对业务环节、业务流程以及税收发生的时点进行设计,优化业务流程和产业链条关系,着眼于整个行业的发展来设计自身的纳税筹划方案,平稳过渡。

三、合理利用固定资产减税增效

在实行“营改增”后,企业可以采取融资性售后租回办法,解决现有固定资产进项抵扣的问题。在融资性售后租回中,出售资产不征收增值税、营业税,而租回业务则可享受税收抵扣以及超过3%部分的即征即退政策。企业如果选择符合条件的公司进行上述业务合作,则不仅能够达到融资的目的,还可以解决固定资产的抵扣问题,有效降低经营的成本和支出。对于新增固定资产的使用,企业则可以选择融资租赁的办法来取得。在融资租赁方式下,交易双方都能够获得税收的抵扣或者返还优惠,较之于企业购置固定资产要更为经济合算。对于企业分散采购难以取得专用发票的问题,企业可以通过集中采购的手段解决这个问题。

四、优选上下游合作企业

营改增税收改革完成后,服务类企业将以缴纳增值税税目为主,通过开具和取得增值税来缴纳增值税。我国税法规定只有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有资格开具增值税发票,因而服务类型企业在营改增背景下,应当在考虑到企业自身纳税时点和纳税方式的同时,优先选择能够开具增值税发票的企业或个人来进行合作,避免因采购环节无法取得增值税发票而导致税收成本过高。在业务开展过程中,建筑业企业、运输业企业尤其应当注意甄别采购合作方能否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主动提高合作门槛,这样不仅仅可以促进行业的规范和自律,也有利于行业上下游链条的完整性,实现更加深度的产业整合,也能够更加直接的降低企业税收负担。

五、借助“外脑”,提高税收筹划的成功率

税收筹划是一项高层次的理财活动和系统工程,要求筹划人员不仅要精通税法和会计,而且还要通晓投资、金融、贸易、物流等专业知识,专业性较强,需要专门的筹划人员来操作。一些中小企业由于专业和经验的限制,不一定能独立完成。因此,对于那些自身不能胜任的项目,应该聘请税收筹划专家(如注册税务师)来进行,以提高税收筹划的规范性和合理性,完成税收筹划方案的制定和实施,从而进一步减少税收筹划的风险。

六、营造良好的税企关系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税收具有财政收入职能和经济调控职能。政府为了鼓励纳税人按自己的意图行事,已经把实施税收差别政策作为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就业机会,刺激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制定不同类型的且具有相当大弹性空间的税收政策、而且由于各地具体的税收征管方式不同,税务执法机关拥有较大的自由裁量权。因此,企业要加强对税务机关工作程序的了解,加强联系和沟通,争取在税法的理解上与税务机关取得一致,特别在某些模糊和新生事物上的处理得到税务机关和征税人的认可。

七、贯彻成本效益原则,实现企业整体效益最大化

企业在选择税收筹划方案时,必须遵循成本效益原则,才能保证税收筹划目标的实现,任何一项筹划方案的实施,纳税人在获取部分税收利益的同时,必然会为实施该方案付出税收筹成本。企业进行税收筹划,不能仅盯住个别税种的税负高低,要着眼于整体税负的轻重。一项成功的税收筹划方案必然是多种税收方案的优化选择的结果,优化选择的标准不是税收负担最小而是在税收负担相对较小的情况下,企业整体利益最大。另外,在选择税收筹划方案时,不能把眼光仅盯在某一时期纳税最少的方案上,而应考虑服从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选择能实现企业整体效益最大化的税收筹划方案。

总之,税收筹划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极广,是一个理论与实践并重的专门领域。税收筹划对企业的健康发展和国民经济的繁荣都具有积极的意义,理应引起企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尤其是在“营改增”之后,纳税筹划工作对于企业来说更是一项新的挑战,希望广大企业在正确引导、正确使用这项经济手段的过程中,抓住“双核”实现双赢。

参考文献:

[1]凌志刚.“营改增”对中小企业的影响[J]. 合作经济与科,2016(2):174-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