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赌博范文
时间:2023-03-20 00:42:5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网络赌博,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赌博罪,是指以营利为目的,聚众赌博、开设赌场或者以赌博为业的行为。而随着互联网的兴起,赌博罪又有新的表现形式,即网络赌博犯罪。网络赌博因其不受空间、时间限制,只要在任意一网的计算机上都可以进行网络赌博活动,且通过银行等方式转账方便、快捷,因而网络赌博吸引了许多赌客的参与,短短几年间网络赌博便蔓延到世界各国。一个家庭中只要有一人沉迷于网络赌博,便足以毁掉一个家庭的幸福。而网络赌博的危害性远不止这一点,更为严重的是,网络赌博在使赌客破产后,一无所有的赌客迫于生计容易铤而走险做出违法犯罪的事,诱发其他犯罪发生,导致犯罪率上升,威胁到整个社会秩序。
一、网络赌博犯罪的特征
(一)犯罪主体及犯罪行为的隐蔽性
网络赌场是网络三维动画及数字技术搭建的虚拟赌场,能让赌客如同身临其境。网络赌场的犯罪人,通过互联网向赌客发出的赌博电脑软件命令,赌客们仅需轻点手上的鼠标,犯罪行为就可以得以实施和完成。正是由于网络赌场的一系列行为都在互联网上进行,赌客之间也不见面,只需密码相加,赌博资金基本通过银行账号或网上账号等渠道流通,故隐蔽性强,为打击该项犯罪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二)犯罪行为地与犯罪结果地相分离
由于网络赌博是通过操作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用数字化的形式完成的,所以网络赌博与传统赌博不同,其犯罪行为地与犯罪结果地往往是分离的,并不像传统赌博一样处于“共生体状态”。因此,我们有必要根据网络犯罪的特点将网络犯罪的空间分为物理空间和虚拟空间。物理空间是指网络犯罪行为实施的场所,虚拟空间是指网络、服务器、信息系统等。
1.规模大、内部组织紧密
通过互联网这一平台,设在国外的赌博网站可以用很低的成本在国内发展网络赌博,规模越大,利润越大,所以,该类犯罪往往具有跨地区、甚至跨国作案的特点。不仅如此,为保证网络赌博的安全性,犯罪人一般会采取十分严密的内部组织结构和管理措施,多级商,网络赌博会员制,频繁更换服务器等是他们惯用的手法,其目的就是为了逃避公安机关和大型网络运营商的监管。
2.易诱发其它犯罪,危害性大
俗话说“十赌九输”,赌客一旦沉迷网络赌博,除非悬崖勒马,否则极有可能走到倾家荡产,妻离子散的地步。生活的巨变,心理上的巨大落差,以及迫于生计的需要,许多人可能最终铤而走险走上犯罪的道路。因此,我们要严厉打击网络赌博犯罪,不仅仅是因为我国是禁止赌博的国家,更是因为其极易诱发其它犯罪的特点,使其危害性大增。
3.查处网络赌博犯罪面临的困境
首先,网络赌博其活动都在互联网上进行,通过互联网可实现低成本的跨地区、跨国界的运营模式因此,大多数赌博网站都将站点设在国外,有些还设在允许从事赌博的国家。在国内他们又采用多级商的方式,每级商都有多个QQ号或MSN等,他们用不同的QQ和MSN与其下面的多个商联系,商与商之间并不了解,下级商与上级商之间也从不照面,商的级数越多,赌博网络的幕后操纵者就越安全。这种经营方式给案件的查处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其次,网络赌博犯罪是依存于互联网的高科技犯罪,取证困难。该项犯罪的可查痕迹物证少,犯罪证据不易保留。犯罪人往往在公安机关固定证据之前就先将计算机中的数据进行了篡改和删除,而且一些电脑高手能够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做得到删除后不保留任何痕迹。又加上很多信息系统在向用户提供服务的时候安全防范的意识不够,犯罪分子实施破坏、窃取数据等行为后,往往无法取证和调查。再加上电子证据的范围、法律效力、取证程序等内容在法律上还没有给出非常明确的规定,且该项犯罪的证据多为间接证据,其证据力度有限,需要一个完整的证据链才能够成功到法院,否则,公安机关会因为证据不足而面临无法的尴尬。
又次,网络赌博通常借助互联网这一全球性的平台实施跨地区、跨国犯罪,以实现更大规模的赢利。面对网络赌博犯罪涉案人员多,流动性大,犯罪人员分布过于零散的特点,为公安机关的抓捕工作也带来诸多问题。要想侦破该类犯罪就需要加强各地公安机关的联系与配合,对于跨国犯罪还需要通过国际合同,这样大大增加了公安机关查处该类案件的成本。
三、网络赌博的防治对策
针对网络赌博犯罪实行互联网跨区域、跨国作案,且犯罪隐蔽性强、取证难度大等特点,提出以下几点防治对策:
1、大力推进网络实名制立法,破除网络的虚拟性。网络赌博猖獗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网络生活的虚拟性,一旦国家立法通过推行“网络实名制”,运用虹膜、指纹、声纹等技术确认上网者的真实身份,网络赌博者的有效信息被发现就能查出其真实身份,网络的虚拟性质即被打破,这将大大降低公安机关调查取证的难度。同时,推行网络实名制会让一些心存侥幸的者产生顾忌,能从源头上减少该罪的发生率。
2、通过修证案的方式赋予电子证据应有的法律地位。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规定了7 种证据,但其中并不包括电子证据,这使法院在认定该类证据的证据能力时面临困难。因此,有必要通过立法完善关于网络赌博犯罪的证据鉴别程序和认定程序,并规范电子证据的保存、保护制度,为侦破和惩治网络赌博犯罪提供司法诉讼上的保证。此外,针对网络赌博证据难以固定的问题,有条件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可以建立电子数据司法鉴定中心,专门负责电子数据鉴定,为公安机关的侦查取证工作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3、加强公安与电信等相关部门的协调与合作。首先,需要加强网络民警队伍的建设,做好对网络赌博犯罪活动的监管。网络犯罪要求公安民警具备足够的网络知识,因此,公安机关应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网络民警队伍,增加案件侦查中的科技含量,建立健全的安全预警机制。其次,作为电信等大运营商应负担起企业的社会责任,加强对网站的监控,一旦发现赌博网站,应及时对其实行封赌,对提供赌博服务的网络服务商依法予以严肃处理,对情节严重可能构成犯罪的,应将相关情况报告公安机关,由公安机关立案侦查。
4、加强网络道德建设,强化网民禁赌意识。防治网络赌博活动,仅靠某一方面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需要集合全民力量,加强舆论宣传,引导网民形成健康的网络观念,树立良好的网络道德风尚。另外,完善互联网行业的章程和制度建设,加强行业自律,大家共同努力营造一个健康的网络空间。
参考文献:
[1][美]奥古斯特·比库,利用计算机犯罪[J].法学译丛,1985年1月
[2]范德繁、于宏,针对网络犯罪之认定探讨:兼评刑法相应立法的完善[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1年5月
[3]张宗亮,全球化背景下的网络犯罪及其控制对策[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03年4月
[4]曹南燕,计算机犯罪引起的思考[J].清华大学学报·哲社版,1997年3月
[5]杨正鸣,网络犯罪研究[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年2月
[6]孙景仙、安永勇,网络犯罪研究[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6年8月
篇2
书里讲了洛波和它的伙伴做了很多坏事,猎人们总想捉住它,可是用了种种办法都没有捉到。后来猎人们捉住了洛波的妻子“白姐”用它做诱饵,把洛波骗了过来,最终杀死了洛波。
我重重合上这本书,心里想:为了给心爱的妻子报仇,这么聪明的洛波,为什么会失去理智?这个陷阱洛波明明可以躲过,可为了报仇为什么连自己的生命都不要了呢?
我在脑子里想来想去终于想到了。为了亲人可以什么都不要,包括自己的生命,因为亲人是对我们最好的人,所以即使有生命的危险,我们也要去帮亲人讨回公道。
我得非常佩服它的勇气,因为它知道自己有生命危险也勇去拼搏。我还佩服它的智慧,在这么多的陷阱机关下,它还能轻轻松松的逃脱。
但我却没有这么大的勇气。每一次,自己一个人睡觉,看见我床边的洋娃娃是,我都会被吓住,因为它们就像猫一样盯着我,眼睛一眨也不眨。其实我也没它这样的智慧。有一次,我和哥哥弟弟他们玩捉迷藏的游戏,我躲在了椅子的后面,看见哥哥和弟弟他们走过去,没发现我,所以我高兴的太早在那里笑。笑声引起了他们的注意,到最后我就这样被发现了,真是沉不住气,早知道就不笑了。
篇3
【关键词】温度变化;陷波网络;阻抗
在有多个发射频率的中波发射台中,从天线回馈进来的其它频率信号会干扰发射机的正常工作,因此,在全固态发射机天线调配网络的设计中,必须考虑抑制这些干扰频率信号,通常办法有加带通网络、阻塞网络、陷波网络等电路。其中,加陷波网络吸收干扰信号的方法用得最多,本文就陷波网络在外界温度变化后的稳定性进行讨论。
1.陷波网络
典型的陷波网络是由LC组成的一端接地的串联谐振电路。利用电路谐振时感抗与容抗相互抵消的特性,来吸收干扰频率信号。但是,这种陷波网络在实际使用中有局限性,一是LC电路在工作频率时呈现的是一电抗;二是当干扰频率越接近工作频率时,谐振电路对工作频率呈现的电抗就越小,天线调配网络在并联这样的LC电路后,其阻抗匹配及通带特性等就会受到影响。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多采用复合陷波网络。
图1所示为常用的复合陷波网络,该网络是把并联谐振于工作频率的阻塞电路与串联谐振于干扰频率的吸收电路复合起来。以图1(a)为例,L1、C1并联谐振于工作频率f0(阻塞f0信号通过)。L1、C1对干扰频率f1呈现的电抗与L2串联谐振于f1(吸收f1信号)。所以,这种复合陷波网络并接在天线调配网络上,对工作频率信号呈现的是开路,对干扰信号呈现的是短路,因此,在天线调配网络的设计中用得很多。
2.温度变化引起的频偏和阻抗变化
我台的天调网络多采用图1所示的陷波网络,在实际应用中抑制效果较好,但是,网络工作一段时间后,当外界气温变化大(如季节更换、网络发热调配室温度过高)时,一些与工作频率相近的干扰信号仍会有回馈进入发射机的现象。而由此引起的发射机反射超限故障,在严重时单靠调整发射机输出网络的调谐电感还不能解决问题,而必须去天线调配室对陷波网络进行调整,这样,既不方便日常维护,又给安全播出工作带来了困难,所以,需要解决这一问题。
在陷波网络的元件中,在遇到几十度的温差变化时,电感线圈的结构和铜线的电阻等都会有微小变化。当谐振电路的元件值改变,使电路中的感抗与容抗无法相互抵消时,谐振频率就会发生偏移。由于电容的温度特性要好于电感(空芯线圈),所以,下面在分析陷波网络的阻抗变化中,只考虑温度变化引起电感微变。以图1(a)所示的陷波网络为例,设:温度变化后,电感由L增加到KL,k>1;f0=1000kHz;f1=nf0,n>1。
正常情况下,在工作频率信号f0通过L1、C1并联电路时,仍呈一高阻抗。当干扰频率信号f1通过L1、C1并联电路时,因f1=nf0,所以,L1、C1的电抗分别为:感抗=nX、容抗=X/n。
上述容抗与L2组成串联谐振电路,吸收干扰频率信号。但是.当温度变化使电感由L变为kL后,L2的感抗变化微小,经计算L1、C1并联电路阻抗的计算结果如表1所示。
由表1可见,当外界温度使电感只增加0.5%时,对于干扰频率与工作频率间隔较大的场合(n=1.5),L1、C1并联电路阻抗变化量a只有0.24?。而对于两个频率接近的场合(n=1.05),阻抗变化量a就达23.7?。也就是说0.5%的电感增量,产生了近5%(10倍)的阻抗变化量,可见串联谐振电路的失谐会很严重。这在实际的线圈调整中也得到了印证:我们发现图1所示的,L1、C1并联电路对工作频率f0信号仍呈高阻抗,天调网络的阻抗匹配基本没有影响。而L1、C1与L2(或C2)组成的串联谐振电路发生了频率偏移,导致吸收干扰频率f1信号的能力下降。常常要增加二、三匝线圈,才能使陷波网络有足够的衰减量。
3.陷波网络的改进
为解决干扰频率与工作频率接近时,陷波网络因温度变化而引起的不稳定性,我台选用图2所示的另一种形式的复合陷波网络。图2中L1、C1串联谐振于干扰频率f1,以吸收干扰频率信号。L1、C1与L2、C2并联谐振于工作频率信号f0,阻塞工作频率信号的通过。
分析该陷波网络的阻抗变化趋势,发现:
(1)在干扰频率信号f1通过L1、C1串联电路时,串联电路仍能有效吸收干扰频率信号。
篇4
关键词:P2P网络;PeerSim;仿真设计;Napster
中图分类号:TP393.0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1)12-2783-02
P2P网络作为一种分布式网络应用,它的用户共享着各自所拥有的资源,以达到资源的扩大化及信息交流的自由化。P2P网络中的用户通过向P2P网络自己的资源信息,并通过网络所提供的服务,能让其他对等节点(Peer)直接访问而无需经过中间实体(也说是传统c/s模式中的服务器)。在P2P网络中,用户既是资源的提供者(server),电是资源的获得者(client)。P2P技术打破传统c/s模式,充分发挥网络当中每个节点的能力,让每个节点的地位是对等的,不仅能提供隐私保护与匿名通信,还能提高网络的健壮性和抗毁性[1-3]。本文主要且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如:下载时间,到达率,在线时间以及网络免疫力等)对病毒传播的影响,通过仿真实验,系统地得出相应的数据图,并对得到的数据图进行分析研究。
1 P2P网络仿真协议及仿真工具的介绍
由于本论文的课题是基于在线时间(共享时间)异常的P2P网络病毒发现与传播抑制研究。因此,我们如何实时地收集用户节点的在线时间(共享时间)将会是关健所在,这将涉及到我们P2P网络仿真协议的选择。
P2P网络仿真工具PeerSim相关内容分析如下。在PeerSim的框架中,先通过调用Simulator类读取配置文件中的初始化信息(如:节点数、仿真运行的循环数等),控制类(如:init类,contr01类等)。具体的步骤如下:
1)选择一个网络规模(通过配置文件中的network.size语句设定网络节点数)
2)选择一个或多个协议(通过在配置文件中的protoc01前缀引入相应的协议类)进行实验,并对它们进行初始化
3)选择一个或多个的控制类(通过在配置文件中的control前缀引入相应的协议类)来对仿真实验过程实施控制与数据的纪录工作。
4)调用Simulator类,进行仿真实验。实验过程中所创建的对象都是通过实现一个或多个接口来完成相应的功能的
2 P2P网络病毒传播仿真分析
2.1 下载时间对病毒传播的影响
用户的下载时间取决于自己以及所连接种子的带宽,因此有必要了解一下在真实网络当中用户各自的带宽情况,并根据该数据设定相应的仿真实验参数值,仿真得到的数据才真实可靠。
我们就可以设定实验条件:网络节点数为5000,PeerSim执行仿真的循环数为400,进行仿真实验,得到的数据它是在不同下载时间情况下,在下载文件时间比较长的情况下,会对病毒传播前期产生影响,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影响会慢慢减弱;当下载时间比较短的情况下,基本上对病毒传播没什么影响。
2.2 到达率对感染率的影响
对一个真实的P2P网络来说,它可提供的文件信息是海量的,有些文件刚不久,是很热门的,很多用户想下载;有些文件已经很久了,用户的需求比较少,因此相应也就比较少人下载;针对这一点,仿真实验当中要涉及文件流行度的问题,这里可以用针对每个文件,在每一个单位时间内,到达率多少来衡量。
假设1:网络节点数为5000,PeerSim执行仿真的循环数为400;一开始的源文件是病毒文件。
从仿真结果可知,当到达率比较大的情况下(如:到达率大于150后),到达率的对感染率的影响已经不太重要,网络将会在60个单位时间(120分钟)内,达到9096多的感染率;同时,当到达率大于50后,网络的最终感染率在800分钟(400 cycle)内,将会达到100%。
假设2:网络节点数为5000,PeerSim执行仿真的循环数为400;病毒是从下载过程中,从其它节点是感染的,而不是一开始的源文件是有病毒的。图3中纵坐标表示感染的节点数,横坐标表示PeerSim执行的循环数:并且假设网络当中具有一定比例的节点对病毒没有免疫能力(易染节点),即只要该节点为初始化节点集的一员,那么只要该节点下载文件,则认为该节点已经被染毒了。从仿真结果可知,当初始化的易染节点的比例大于40%以后,易染节点所占网络节点数的比例,对病毒传播的影响已经不那么显著,对网络感染率的影响已经没有当易染节点比例小于40%那么显著,只在小范围内影响网络的感染率。
2.3 在线时间对网络感染率的影响
P2P网络系统当中,用户是不可能一直在线的,当用户的下载任务完成后,用户应该会在随后的时间内离开系统,不再参与共享文件。因些,在线时间是将会是影响病毒传播的另一重要参数。可以通过仿真程序,引入相应的初始化类来初始化网络当中节点的在线时间。
从仿真结果中分析,可见在线时间对传播的影响是比较严重的。我们可以设想在线时间比较短时,下载文件的大小应该比较小。其中,E(x)的单位为单位时间的个数(即多少个cycle)。我们设1个单位时间长为2分钟(1 cycle=2 min),网络的总节点数为5000,PeerSim执行仿真的循环数为400。
由图4所示,针对流行度比较高的情况(到达率为100),随着在线时间的增加,网络的最终感染率将会快速的提高,网络最终感染率快速提升的区间为:在线时间均值在(O,100)内。并且当在线时间均值大于150个单位时间以后,网络的最终感染率已经很接近10096了,因此,再增加在线时间均值,对网络的最终感染率影响已经不大了。
2.4 节点对病毒的删除率(免疫力)
本论文中免疫力的定义为:P2P网络中节点的操作系统能对病毒的入侵行为具有防御能力,能及早地发现病毒,并对病毒进行有效地查杀的能力。一个真实的网络是对病毒具有一定的防御能力的。因此,我们所研究的网络是具有一定病毒防御能力的P2P网络。为了得到一定的网络防御能力,我们设想把P2P下载工具与病毒进行相关联,让杀毒软件能对P2P下载工具所下载的文件进行及时的查杀毒处理。因此,我们可以设定一定的网络免疫能力,并随机地初始化网络当中的节点是否具有对该病毒的查杀能力。当免疫节点下载该文件时,能及时地对刚下载的文件进行查杀毒;并且如果文件有毒,能及时把文件从系统中删除。
通过比较发现,网络节点的删除率对病毒文件传播的影响是很大的,当网络具有比较高的删除率时,病毒将受到比较强的抑制,如:当网络的删除率大于85%以后,网络节点的感染率会控制在10%以内。我们假设网络自身的自愈能力为1096,当网络中节点对病毒的删除率大于85%以后,我们不用做任何处理,依靠网络自身的愈能力,就能进行自我的修复。
3 结束语
并且通过仿真所得的数据图发现,我们如果想控制网络的病毒感染率,用户的在线时间,网络的删除率与用户的到达率将会是关健所在。但用户的到达率是人的行为,P2P网络中的tracker是无法控制的;同样,网络的删除率也是P2P网络自身无法控制。因此,抑制病毒传播的重点就在于通过定位病毒文件,并使系统对该病毒文件进行相应的隔离,从而减少别的用户连接到受感染节点的机率,达到有效地抑制病毒传播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田春岐,江建慧,胡治国,等.一种基于聚集超级节点的P2P网络信任模型[J].计算机学报,2010,33(2):1602-1616.
[2] 代战锋,温巧燕,李小标.基于分布式PKI的P2P网络认证技术[J].电子学报,2009,37(11):2561-2564.
篇5
关键词:网络视频 广告 病毒式 受众
病毒式网络视频广告是广告主通过互联网中的视频把产品或信息传播给目标受众,受众在接收过程中又将产品或信息主动、快速地传给他人的一种网络广告形式。在“病毒”传播过程中,传播执行者是受众,不管广告内容本身是什么、传播过程如何,受众是信息的最终和有效接收者,而且传播过程中的执行者也是受众,因此广告商最关注的对象是受众。本文将从受众的特点及需求角度来探讨病毒式网络视频广告的传播策略。
具有分享精神的受众
在传统大众传播过程中,受众的角色只是被动地接收信息,随着网络媒体的出现,受众的角色发生了改变,接收信息的同时也传播信息,这样一来,受众的个性和主动性得以充分发挥,能够通过网络第一时间与亲朋好友分享感兴趣的信息,这也正是网络视频广告得以病毒式传播的原因。鉴于此,学者也加大了受众在传播学中的研究力度,研究理论也从“子弹论”发展到“有限效果论”。
更为接近的网络媒介接近权。美国杰罗姆·巴伦(Jerome Barron)于1967年正式提出了接近权(the right of access to the media)理论。广义的接近权指的是通过媒介播出的娱乐节目或媒介发起的社会活动及在媒体上刊登作品等。狭义的接近权则是指每个公民都有权在媒介上发表意见、观点,有自由表达的权利。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Web2.0技术的应用,相比传统媒体时代,网络受众对于媒介的使用权和参与权得到了进一步的改观,更进一步接近了互联网媒体。创作病毒式网络视频广告和其进行病毒式传播的前提条件就是这种更为接近的网络接近权。
权利空间的打破。传统媒体在承担监视社会环境任务的同时也有选择的权利。在传统媒体运行时,信息只有在得到把关人同意后,方可得以进入。把关人在选择过程中,尽可能通过符合自己利益的信息,同时尽力扼杀与自己或公众利益相违背的信息。这种情况随着互联网的出现得以改观。在网络宽松的环境中,受众可以自由地信息,信息的筛选也不像传统媒介那样会有专门组织来进行专业的审查,更关键的一点是,信息者在网络中大多是匿名的,这样一来,网络背后把关人功能弱化甚至失效。因此,网络的出现打破了传统媒体的权利空间。把关人功能的弱化导致传播门槛降低,网络中出现了一些原先不可能在传统媒介上出现的信息,如一些“被禁”广告反而在网络中流行起来。
受众地位的上升。相比于传统媒体,网络媒体中的信息是非常丰富的。网络的互动性使得受众可以主动选择自己需要的信息,而不是被动地接收者制定的信息;也让受众有了更多的主动权,不必看自己不想看的广告,不再受到广播、电视播出时间及报纸杂志发行周期的制约。在网络浏览过程中,受众可以随心所欲地选择广告信息,也可以用鼠标关掉不想看的广告,甚至可以用软件来屏蔽不愿看的广告。网络广告传播过程中,受众由过去被动接收的角色向“受众本位”转变,这些都体现了受众地位的上升。
受众的双重角色。在网络这个大环境下,受众有着更多机会亲身参与到媒体的活动中来,受众的接近权得以实现,受众的地位得以提升,受众的自主性也得到增强,与此同时,受众的角色也在发生改变,由单一角色发展到双重角色,即从信息接收者发展到既是信息接收者又是信息传播者。随着Web2.0技术支持下的即时通讯、博客、微博等的出现,受众可以选择接收或拒绝广告,也能与他人一起评价广告,还可传播广告。这样一来,受众在成为“病毒”感染者的同时也能成为“病毒”传播者。在网络视频广告病毒式传播过程中,受众看到这个广告只是第一步,更关键的是受众是否愿意花心思来传播这个广告,甚至花时间来讨论这个广告的内容和意义。
“病毒”传播中的使用与满足
卡兹于1974年提出了“使用与满足(uses and gratification)”的传播模式。“使用与满足”理论把受众作为研究出发点,认为受众是带着自己的需求和期待去主动接收媒介信息的,在分析受众动机的过程中找出媒介给人带来的效用。该理论最大的意义在于能够发现和满足受众需求,让受众在传播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也使得广告商将传播重心从传播者和媒介转至最大程度地满足受众需求方面。受众在病毒式网络视频广告的传播过程中地位突出,不仅扮演着接收者和传播者的双重角色,而且担任着“病毒”把关人的职责。遵照“使用与满足”理论,必须先发现受众的需求动机,再想方设法满足受众的这种需求,病毒式网络视频广告才能以病毒式方式扩散开去。
“病毒”传播中受众的需求。受众的需求表现在网络中是非常多的。马斯洛通过研究,在1943年提出了著名的需求层次论,将人的所有需求,按照一个梯形进行排列,从高到低依次为自我实现的需求、自尊的需求、被接纳的需求、安全的需求和生理的需求五个层次。著名网络专家黄彦达在网络领域对马斯洛需求层次图进行了重新阐述,从高到低分为自我实现的需求、社交的需求和存在的需求三个层次。社交的需求由被接纳的需求和自尊的需求整合而成,存在的需求则由底层的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组合而成。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受众需求层次来发现病毒式网络视频广告受众的需求动机,从而为病毒式网络视频广告的传播提供一个基点。
娱乐的需求。受众使用互联网的目的不仅是为了工作需要,同时也是为了娱乐需求,而且各种娱乐需求在增加,导致网络娱乐化加剧。《第27次中国互联网报告:个人互联网应用指数》统计报告显示,中国互联网排名前8位网络应用的使用率从高至低依次是:搜索引擎(82.0%)、网络音乐(79.2%)、网络新闻(77.2%)、即时通信(77.1%)、网络游戏(66.5%)、网络视频(62.1%)、电子邮件(54.6%)、更新博客(39.9%)。从中可以看出,涉及娱乐的项目使用率都比较高。同时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统计数据表明,网络中播客、视频的受众年龄段在19~25岁之间是最多的。这群受众大多出生在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他们年轻而充满活力,具有强烈的好奇心、紧跟时代、追逐时尚,对娱乐有着强烈的追求。
在观看网络视频广告时,若能引得受众高兴,那么受众的娱乐需求就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满足。这种高兴可以来自感官的刺激,或来自对新奇事物的猎取,或来自焦点事件的关注,或许只是看过视频之后的放声一笑等。受众只有在娱乐需求得到满足之后,在不抵触广告内容的心情下,进一步地理解广告,为下一步向亲朋好友传播自己喜欢的病毒式网络视频广告做好心理准备。
社交的需求。娱乐需求得到满足之后,受众进一步考虑社交需求。“六度分割理论”应用于Web2.0中,引发了网络社会化概念的兴起。在1960年,美国社会心理学家Stanley Milligram提出了“六度分割理论”。研究表明:任何两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六个。这一理论正好解释了Web2.0的社会性特征。随着网络中Web2.0技术的应用,很多网络软件也开始支持人们建立更加互信和紧密的社会关联。人们可以更容易在全球找到和自己有共同志趣的人,并通过虚拟社群的形式,形成一个小社交圈。这种社会性软件有很多,如Blog、即时通讯、微博、Facebook等,这些软件都为受众社交需求的满足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在新技术推动下,网络中新媒介形态呈多样化,当受众多种多样的需求碰到多样化的媒介需求时,两者产生碰撞乃至结合,形成一种类似蜂房结构的结合体,即族群(GROUP)。族群一在互联网中生根,即开始疯长。在各种各样的网络族群中,受众能够第一时间与自己的朋友、同学、同事等一起分享自己的喜好或某处体验,并可通过留言的方式对之进行评论,形成围观。在这种分享的过程中,受众与受众之间建立了一定关系,可以随时织博和围观,受众的网络社交需求得到了满足,同时也满足了自己的自尊需求。
受众的这种社交需求就是一种分享过程,病毒式网络视频广告随着这种分享过程而进行传播。一旦这个网络视频广告具有“病毒”潜质,则可以引发受众的分享欲望,成为族群中的焦点,在“病毒”传播的过程中,满足了受众的社交需求,得到了别人的认可,也获得了别人对自己的尊重。用户在体验这种传播的同时,产品和品牌的信息随着病毒式网络视频广告在族群“人脉”的分享过程中得以传递,传播的效果随着一个族群向另一个族群传递而呈几何级数的累加。
自我实现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表现在网络中,就可以理解为通过自己的努力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网络环境相比传统媒介比较宽松,受众满足自我实现的需求来得比较容易些,而在网络中能够获得这种自我实现需求的受众大多为网络中的内容创作者。
网络中的视频越来越多,内容也五花八门,其中很大部分是受众制作的原创视频,这些视频一方面满足了受众自身的娱乐需求,同时在传播的过程中也得到了别人的赞许和尊重。如果能够引发病毒式传播,影响巨大,那就上升为得到了别人的膜拜。最早流行网络的“后舍男生”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们是广州美院的两个男同学。两人在宿舍以对口型的方式演绎“后街男孩”的热门歌曲并把它放到了网上,该视频大出意料,得到了大家的疯传。百事可乐看到了他们在网络上强大的号召力,请他们接拍了一些广告。这些广告随着“后舍男生”的搞笑视频通过网络进入大家视野,在满足网友娱乐需求的同时,也宣传了广告商的产品。他们的成功,也激发了更多的普通网民期望通过制作原创视频来实现自我价值。
网络中,受众在传播病毒式网络视频广告的时候,娱乐需求和社交需求得到了满足,而这也正是网络视频广告得以病毒式传播的基础。受众自我实现的需求在这一环节中不能实现,却可在视频广告的制作过程中得以满足。ViTrue网站就给受众自我实现的需求提供了一个平台,只要达到了版主认可的标准,上传就能成功,一旦自己创作的视频广告得到其他受众的认可并广为分享,受众自我实现的需求就能够得到满足。在分享的同时,其原创的视频广告也带上了“病毒”的基因,进入网民关注的领域,在网民之间广为传播。在为广告商创造利益的同时,也满足了自我实现的需求,一定程度上也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病毒式网络视频广告受众的地位相对于传统媒介得到了大幅提升,也更具主动性,因此,广告商要想在该领域取得成功,就必须在充分尊重受众的基础上,更多地考虑受众的特点和需求,从受众的角度来制定传播策略。
参考文献:
1.[英]Denis Mcquail.Mass Communication Theory:An Introduction[M].SAGE Publications Ltd.1987
2.郭庆光:《传播学教程》,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篇6
搜索助力精准切下“樱桃”
在上海独自经营着一家翻译公司的吴林,早在去年就开始着手扩张人员规模,希望能够借世博会的时机来提升公司业务。他认为百度推广对中小企业来说,无论是投入还是效果,都十分明显。“世博就好像一块大蛋糕,大企业当然可以去切到属于自己的份额,但很多中小企业既不可能、也不需要切到完整的一块,要的可能只是一颗小小的樱桃。”吴林认为,想准确切到这颗樱桃真是太难了。
为了找到更有效、更经济的营销方法,吴林对自己的几个客户进行了小范围的调查,调查结果证明,这些客户在选择翻译公司等供应商时,几乎无一例外地会直接通过搜索引擎来获取信息,其中一个老客户更直言:“很简单,其实就是上网百度一下。”
经过这次市场调查后,吴林相信采用搜索营销的方式应该能更精准及有效地推广自己公司的业务。“之所以选择百度推广,是因为身边的人几乎都用百度搜索,而初期投入就几千元,还能限定推广的区域,每天的预算完全由自己做主。”吴林巧妙利用上海世博热开展搜索营销,不到1个月就已经为公司带来了十几单生意。
世博盛宴搭车宣传恰到好处
在世博期间和吴林一样运用搜索引擎营销的中小企业很多,对这些企业来说搜索引擎营销的低成本、对象精准等优势是很多传统营销平台所无法比拟的。然而这些中小企业可能没有想到的是,在选择搜索引擎营销的同时,他们也将和国内外的航母型企业并肩而立,而对大企业乃至地方政府来说,搜索引擎同样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为世博会的高级赞助商,通用汽车早在今年初就启动了世博营销,通过百度的搜索平台,结合世博会进行企业宣传。正是通过通用汽车与百度合作的世博会倒计时活动,数以亿计的百度网友在关注世博的同时,了解到通用汽车为世博所作的种种努力。除了赞助商外,一些与世博主题相关的高技术产品也纷纷借助搜索引擎平台来展示品牌形象和产品特点:比如奔驰smart这样主推环保的高科技汽车也开进了百度推广平台,在这里和更多热爱环保的网友一起关注世博。
面对世博会聚拢的超高人气,一些特色场馆和上海周边城市也没有错过搜索引擎这个绝佳的宣传阵地:在百度搜索“世博会”,会看到“世博在上海、旅游到南通”、“秀色杭州,尽在世博会”等推广信息,表明这些城市已经认识到了利用搜索引擎来获得关注、激发兴趣的新方式。
据百度统计,世博会开幕当天就有超过500万网民通过百度搜索与之相关的信息,整个5月平均每天与世博相关的搜索超过120万次,在百度搜索世博的网民总数超过入园人数的5倍以上。其中超过10%的搜索需求与世博旅游、世博纪念品、特许商品和世博服务相关。
决胜网络营销英雄不问出处
除了给客户提供搜索营销的巨大商业价值以外,百度搜索引擎平台同样是最能反映网络热点趋势的风向标:世博会期间网友除了对搜索引擎的使用频次较世博会前明显增加以外,个性化搜索内容的增长率同样明显。
篇7
(一)非授权性
正常的计算机程序,除去系统关键程序,其他部分都是由用户进行主动的调用,然后在计算机上提供软硬件的支持,直到用户完成操作,所以这些正常的程序是与用户的主观意愿相符合的,是可见并透明的,而对于计算机病毒而言,病毒首先是一种隐蔽性的程序,用户在使用计算机时,对其是不知情的,当用户使用那些被感染的正常程序时,这些病毒就得到了计算机的优先控制权,病毒进行的有关操作普通用户也是无法知晓的,更不可能预料其执行的结果。
(二)破坏性
计算机病毒作为一种影响用户使用计算机的程序,其破坏性是不言而喻的。这种病毒不仅会对正常程序进行感染,而且在严重的情况下,还会破坏计算机的硬件,这是一种恶性的破坏软件。在计算机病毒作用的过程中,首先是攻击计算机的整个系统,最先被破坏的就是计算机系统。计算机系统一旦被破坏,用户的其他操作都是无法实现的。
二、计算机病毒网络传播模型稳定性
计算机病毒网络的传播模型多种多样,笔者结合自身工作经历,只对计算机病毒的网络传播模型———SIR模型进行介绍,并对其稳定性进行研究。SIR模型的英文全称为Susceptible-Infected-Removed,这是对SIS模型的一种改进,SIR模型将网络中的节点分为三种状态,分别定义为易感染状态(S表示)和感染状态(I)状态,还有免疫状态(R)表示,新增加的节点R具有抗病毒的能力。因此,这种模型相对于传统的SIS模型而言,解决了其中的不足,也对其中存在的病毒感染进行了避免,而且阻碍了病毒的继续扩散。图一即为病毒模型图。在这个图中,β指的是被病毒感染的概率,γ表示的是病毒被查杀的概率。对于这种模型的稳定性,可以用微分方程来进行展示。从微分方程进行分析,S模型将免疫情况进行了考虑,这种模型的稳定性符合矩阵理论和Lyapunov第一定理中的稳定性判别。对于模型中有病毒点的稳定性,我们依据原点的移动来确定。
三、计算机病毒网络传播的控制
篇8
【关键词】网络广告;播放模式;受众态度
一、网络广告的定义和发展
网络广告即在互联网上进行播放展现的广告,它以互联网用户为主要受众,多以在视频前中段进行插播、浮窗展示等方式进行推送。网络广告随着网络视频的发展更加受到广告商的关注和青睐,网络用户的数量增大让网络广告得到了更多的浏览。尤其是Web2.0时代,网络广告更是出现了许多互动模式,摆脱传统媒体单向传播广告的模式,和受众之间产生更多的互动,加强了传播印象。网络广告的模式也从以往单一的图片浮窗展示发展出了视频、音频、游戏等多种播放形式,从用户的视觉、听觉等多方面进行多感官传播。另一个方面,网络广告播放的时间长度和频率也在不断地增加和提高,更多地在用户使用互联网的间隙进行插入播送。
二、网络广告的播放模式
由于视频网站一般具有自己的广告运营模式,所以广告播放方式一般不尽相同。如在电视剧频道中,优酷前贴片广告时长为62秒,爱奇艺为60秒,乐视为72秒,风行网为15秒。优酷电视剧甚至会在播放中途插播一至三次不等的中插广告,时长为15秒或30秒。广告内容与视频播放内容的相关程度会影响到广告投放的成败,视频内容适合更能扩大它的传播效果。我们可以看出受众对于广告内容与视频之间的关系,更多地是希望它们之间能有一定的相关性,因为这样能精准地针对受众的兴趣,加深观看的印象和扩大广告效果。视频网站需要加大流量和观看率才能吸引更多受众,因为一定的流量是广告主投放广告的参考标准。但是过多的广告又会影响受众的观看体验,进而可能造成受众流失,视频网站怎么平衡好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增加流量的同时又吸引更多广告主的投入是视频网站能否更好地生存与发展必须解决的一大矛盾。因此现如今如爱奇艺等视频播放网站推出会员免广告或减少广告时间的方式来供用户选择是否观看广告,从这些举措也能看出,视频播放网站了解必须尊重用户不看广告的权利才能让视频网站发展得更好。另一方面,网络广告的时长设计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如何通过受众调查对受众的心理接受范围进行准确的预估和恰当的实行,能让广告时间不过多消磨用户耐心而引起用户反感。
三、网络广告的受众态度调查
受众对于广告播放模式之间的态度调查,通过这个统计结果我们可以看出,更多的观众希望通过观看视频的时间长度累积来相应地减少广告播放的时间长度。这种播放模式在一些视频网站中已经开始实施,通过这个数据也可以看出受众对于这一模式的态度还是比较认同和接受的。而在视频质量和广告数量中,相较于低质量而少广告的模式,更多的受众选择了高质量而多广告的模式,这可以看出受众对视频的质量是有着比较高的要求的。视频网站如果想要争取更多的受众和流量,势必要不断地提高视频质量,保证受众的观看体验,只有好的体验,才能留着受众的目光。综上我们总结出用户对网络广告时长有着一定的接受范围,如果超出这个范围广告的传播效果可能会受到负面影响,因此网络广告必须考虑用户的心理感受,适当设计广告内容并安排合适时间。
参考文献:
[1]周象贤,孙鹏志.网络广告的心理传播效果及其理论探讨[J].心理科学进展,2010,18(5):790-799.
[2]吕鸿江,刘洪.中国情景下网络广告心理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J].南开管理评论,2007,10(5):61-67.
篇9
据悉,从7月22日起每周三、周五两期的中国好声音网络独播中,良品铺子旗下零食和品牌元素将被随机植入片头广告、主持人口播及节目过程。其中,中国好声音食品中的播报内容是:“今天的零食分享就到这里啦!中国好声音,中国好零食,就在良品铺子。
良品铺子相关负责人向亿邦动力网透露,选择投资《中国好声音》网络独播有以下三点原因:第一、《中国好声音》和《爸爸去哪儿》一样,收视率极高,具有全国影响力;第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网络看转播,而不是看定点直播;第三、冠名网络转播对于企业来说性价比高,是企业未来推广的趋势。
据亿邦动力网了解,良品铺子刚刚于日前向湖南卫视亲子互动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3》投资2亿元,本次投资《中国好声音》,更是其提高品牌知名度的又一步举措。
然而近期,由于已播出的两期《爸爸去哪儿3》中都没有良品铺子的身影,惹得网络上掀起了幽默的“寻找良品铺子”狂潮。对此,良品铺子官方向亿邦动力网透露,由于8月份是公司9九周年庆,良品铺子希望在店庆时期集中曝光自身品牌,因此选择到8月时将广告投放到《爸爸去哪儿3》中。
良品铺子官网首页
据悉,此前,良品铺子曾宣布自己的未来规划:首先是加速由区域品牌向全国品牌的发展,其次是成为中国的零食品类第一品牌。
亿邦动力网了解到,为了扩大全国知名度,良品铺子在赞助电视节目之外,还将于8月签约自己的品牌代言人,据悉,此代言人为一线明星。
篇10
【关键词】网络议程设置 舆论监督 宁波PX事件
2012年10月,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炼化扩建一体化项目(又称PX项目)因为受到当地民众的强烈反对而下马,后由浙江省宁波市政府新闻发言人公布,经宁波市与项目投资方研究决定:坚决不上PX项目;炼化一体化项目前期工作停止推进,再进行科学论证。作为宁波当地“十二五”规划的PX项目说上就上,说下就下,最终以民众的反对、政府的妥协而告终,就事件过程中几个舆论主体的表现而言,这一颇具戏剧性的结果一方面体现了政府对民众抗议言行的尊重和理解及以和平方式解决公共事件的理性态度,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在公共事件中传统媒体“议程设置”的缺失和网络舆论监督的得力。
议程设置理论认为,媒体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达活动赋予了各种议题不同程度的显著性,影响着人们对周围世界的“大事”及重要性的判断。多种因素作用下的传统媒体有着信息“把关人”的身份,社会公众更大程度上是作为“受众”而存在,参与议程设置的机会微乎其微,当公众意见与媒体的政治意见相左时,公众的话语权甚至会被屏蔽。在我国,传统媒体议程设置的权力受到政府的干预和政策的制约,传统媒体很大程度上须依照政府的价值取向设置信息传播的议程,根据社会需求筛选出与主流价值观相符的的议题成为“公共意见”,因此这些“公共意见”也多是与官方思想一致的主流意见。宁波PX项目规划拟扩建年产1500万吨炼油、120万吨乙烯炼化一体化项目,总投资约558.7亿元,建成后镇海炼化将成为国内乃至亚洲最大的综合炼油石化企业,项目的建成将有力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对于PX项目的环保问题,宁波市有关部门与当地民众的看法是截然不同的,相关负责人也强调炼化扩建一体化项目将投入约36亿元环保资金,按照环保部门要求采用先进的清洁生产工艺和技术,执行最严格的排放标准,因此认为群众对环保的担忧是不必要的。但当地政府显然没有运用好主流媒体的话语权,对于公众的反对声避而不谈视而不见,对项目的可行性以及民众所担心的项目弊病的解决方案也没有在第一时间公开澄清说明。我们有理由认为,相关部门在民意面前绕道回避的态度,是缺乏公信力的表现。为了追求预期利益,在项目决策过程中放弃与民意沟通的做法更是行不通的,只会导致其在反对的舆论声中一步步陷入被动。
相反,公众的意见是鲜明的,当地民众坚决反对PX项目的建设,采取堵路、静坐、拉横幅、散发传单、阻断交通等方式抗议,部分人员在上访和反映问题过程中,甚至出现聚众非法拦截机动车、故意毁坏财物、冲击国家机关等严重干扰社会正常秩序的行为。然而,因为这类与政府的形象及作为有着莫大的关系,其政治敏感性使得当地的传统媒体对这一事件的追踪报道谨慎而有限。在当地传统媒体报道缺失的情况下,是网络对民众反对呼声的热议吸引了其他地方媒体的介入,网络爆料引发了全社会的关注。公众绕过了传统媒体对议程设置的把关,抓住之前发生在厦门、大连等其他地方的同类事件为典型,通过网络传播使反对的声音上升到新的高度,其引发的是对于公民权利、公共利益的讨论和对政府利益、专家操守的质疑。
公民在网络这个相对民主开放的话语空间里自由交流,由政府和少数社会精英群体主导的话语权,分散到了广泛的社会公众手中,基层群众的观点得以表达和传播,为公众参与议程设置创造了条件。通过网络论坛、贴吧、博客、播客等形式,这些反对PX项目的示威活动得以并形成交流互动,无数网友积极响应和反馈,反对意见通过跟帖、转载、回复留言等形式不断传播且影响力越来越大,网络的显著性使得本来只是一两个人或少数人的意见演变成公共意见。由此,宁波PX事件由一个地方性环保事件上升到维护公众利益的公共事件。如此,根据“沉默的螺旋”理论,随着交流互动的不断深入,反对意见持续上升并占据主导地位,在网络舆论中呈现压倒性的优势就不足为怪了。
网络是意见交流的公共平台,而PX项目的反对者们在网络中寻求的不仅是意见的表达,更是希望通过网络吸引更多的社会关注,集结更多的群众呼声,使单薄的个人力量转变为社会力量,从而形成舆论压力,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并最终处理解决问题。这也是公民参与网络议程设置的意义所在。在探讨公共事件的过程中,网络汇集了民间的智慧,整合了分散的社会力量,将网民自由的情绪和态度转化为自觉的行动,使来自底层的声音成为网络舆论的主导,网络舆论的支持成为公众与政府在意见分歧的博弈中取胜的关键。
此外,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的互动所形成的舆论监督合力也是公众意见胜出的重要原因。当传统媒体舆论监督力量式微时,就需要网络力量的支援。当传统媒体对于PX项目反对者的支持声由于地方政府的屏蔽越来越弱时,网络论坛帖子等舆论形式率先冲破了地方政府的信息封锁,在网友中产生极大反响。不少商业网站陆续转引消息,有的甚至开辟专题网页介绍有关宁波PX事件的前因后果,这些网站专题汇集了各类媒体信息,不仅有网络媒体的追踪报道,还转载引用传统媒体的采访手记,并附有相关图片、视频等,海量的网络消息极大地满足了人们及时获知信息并参与这一公共事件决策的需求。
在政府规制、传统媒体报道被屏蔽时,网络在舆论监督中就发挥了主体作用。这时,作为信息来源的主要渠道,网络汇聚了最广泛的公众意见,进一步增加了信息的透明度,其传播影响的不断扩大引起政府决策层的关注并推动了事件的有效解决。在网络这个超越地理、阶级界限的空间里,不受地域疆界、行政区划和身份限制的公众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利益诉求,打破了舆论监督的种种桎梏,这种自下而上的舆论监督方式得以发挥功用。在宁波PX事件中,在当地媒体只为项目宣传造势,听取群众意见的政府网站被关闭,民意诉求渠道不畅的情况下,人们通过网络渠道,如论坛、贴吧、博客、播客等方式获得和传播信息并发表自己的意见,网络舆论监督真正实现了以大众为主体的舆论监督。
与此同时,网络舆论对PX事件的强烈关注也势必会影响到传统媒体,给传统媒体造成无形的舆论压力,使PX事件成为传统媒体不可回避的报道议题。当宁波PX事件成为网络讨论的热点之后,各地传统媒体也陆续追踪报道,并与网络媒体形成互动。互动中的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各显神通”,网络媒体多关注事件阶段进程的报道,而传统媒体则多侧重于深度报道和评论,这种互补实现了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聚合,使舆论监督成为铺天盖地的力量。
总而言之,网络打破了传统媒体议程设置的垄断地位,改善了公众意见传播的方式和力度,成为民意表达的重要渠道,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舆论监督作用。在宁波PX事件中,公众参与了网络议程设置,掌握了舆论监督的主动权,政府最终的态度是直面问题、听取民意,双方的矛盾似乎也得以缓解。然而,我们不应该过分依赖网络舆论的监督作用,应当客观地看到,网络舆论中夸大其词的虚假信息和个人主观情绪化的非理性言论始终存在,其负面影响不可低估。不同的选择会带来不同的结果,我们的政府在论证项目合理化的过程当中,也应该合理地控制和利用好网络媒体,避免错失良好的发展机遇,充分利用网络舆论的力量积极推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①郑兴东:《受众心理与传媒引导》[M].新华出版社,2004
②孙玮:《我们是谁:大众媒介对于新社会运动的集体认同感建构——厦门PX事件大众媒介报道的个案研究》[J].《新闻大学》,2007(3)
③蔡前,《以互联网为媒介的集体行动研究》[J].《求实》,2009(2)
④武锋,《弱势群体——传媒——主流受众互动关系研究》[J].《东南传播》,2009(1)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网络监督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