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货企业管理制度范文

时间:2024-02-18 17:48:5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供货企业管理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供货企业管理制度

篇1

自《证券、期货投资咨询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及《证券、期货投资咨询管理暂行办法实施细则》(以下简称《细则》)颁布实施以来,各地证管办(证监会)依法加强了对辖区内证券、期货投资咨询活动的监管,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目前证券、期货咨询活动还存在以下三方面问题:一是一些未取得从业资格的机构和人员,违规从事证券、期货投资咨询业务,包括为上市公司做财务顾问业务;二是一些取得从业资格的机构和人员,不能很好地执行《办法》和《细则》,如发表咨询意见时,不署机构名称或个人的真实姓名,也不对投资风险进行充分说明,甚至仍在传播虚假信息和市场传言、出租业务资格等;三是个别取得资格的机构和人员的资格申报材料有造假现象。

对上述违规行为如不严加制止,将影响清理整顿工作的效果,进而影响到证券、期货市场的正常秩序。因此,请各地证管办(证监会)对辖区内落实《办法》和《细则》的情况,进行一次认真检查。现将检查工作的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重点检查未取得资格的机构和人员违规从事证券、期货投资咨询业务的情况。对违规从事证券、期货市场行情分析评论的,按《办法》第三十二条严肃处理,并在三年内不受理其资格申请;对无资格的机构与人员做发行与上市公司财务顾问的,令其立即停止该类业务。

请各地证管办(证监会)严格执行《办法》,不得擅自批准无资格机构与人员在本辖区从事证券期货投资咨询业务,搞所谓“地区资格”;同时,发行和上市公司在股票发行、配股和购并重组策划等过程中需聘请财务顾问时,应要求其聘请有证券投资咨询执业资格的咨询机构与人员。

二、检查已取得资格的机构和人员的业务活动,是否严格遵守《办法》及《细则》的有关规定。主要检查出租、出借、转让和变相租借、转让机构及个人资格证书的行为;未经举办地地方证管部门审批举办股市沙龙、研讨会及无证券、期货投资咨询从业资格举办类似活动的行为;咨询机构及人员违规为自己或投资人买卖股票和具有股票性质、功能的证券及期货的行为。

篇2

1采购计划

施工企业建筑材料、构配件、设备采购计划来源于特定施工项目的材料设备用料计划,而用料计划是预算人员根据工程合同、生产任务和设计图纸、技术资料或实际需要编制的计划,是项目策划活动的结果(输出)之一,构成项目策划的一个重要部分。采购计划在实际操作上可分为整个项目的总体采购计划和月度采购计划。总体采购计划包括全部工程的用料采购安排。而月度物资计划是基层用料单位(项目部)月份内计划施工生产、用料的计划,也是物资部门组织配套供应,安排运输、控制使用、进行管理的行动计划。它是施工企业物资供应与管理活动中的重要环节。月计划要求全面、及时、准确,它由基层用料单位根据施工作业计划,以单位工程为对象,对各工程分部分项逐项核算汇总编制。

2对供应方的评价

施工企业应对供应方进行评价,评价内容应包括:1)经营资格和信誉;2)建筑材料、构配件和设备的质量;3)供货能力;4)建筑材料、构配件和设备的价格;5)售后服务。为选择供应方,应建立供应方的资料档案,从以上各方面以及技术水平、财务状况、创新能力、质量观念各方面按严格标准选择优秀的供应厂商,成为自己的合作者。当情况发生变化时,资料档案要及时更改,以便为今后选择供应厂商提供更可靠的资料。

3供应方的确定

确定供应方进行采购按采购方法划分,可分为:1)招标采购。施工企业以招标文件的方式,约请采购策划名单中的多家供应方投标,经过评标,选择最佳供应方。对于大宗物资、工程设备以及采购金额较大的,一般均应采用招标采购。2)邀标采购。施工企业以招标的方式邀请特定的供应方投标,用招标方式确定供应方。对于批量小、价值较低以及不宜招标的,可采用询价招标。3)直接采购。对于零星材料或较难实施质量、价格对比的,或单项物资价值低(如低于10万元)可考虑直接采购。

4施工企业应在必要时对供应方进行再评价

对供应方的重新评价可确定企业是否继续保持现有合作关系,并寻求采购过程的改进机会。对供应方进行再评价的时机一般有:1)对合格供应商名录进行定期(不定期)维护更新;2)每项采购合同到期结束;3)供应方出现违约情况;4)企业认为需要时。供应方再评价的内容一般可包括:1)供货的质量水平及其稳定性;2)服务的及时性和满意度;3)其他履约情况;4)技术更新情况;5)与质量管理体系相关的变化情况;6)社会信誉的保持。供应方再评价的意义在于使企业能够监控入选供应方的供货服务动态,及时识别新的和潜在的采购风险并加以控制和预防。通过供应方再评价结果,建立不合格供应商黑名单可作为施工企业预防和规避采购风险的一个手段。

5施工企业应根据采购计划订立采购合同

施工企业应在采购管理制度中对采购合同的拟定、审核、批准、签订、管理明确相应的职责。建立采购合同的内部授权体系、制定和采用标准合同文本都是规范采购活动的有效措施之一。

二、建筑材料、构配件和设备的验收

1准备工作

建筑材料、构配件和设备进场验收前应做好相应准备工作。验收时需准确核对各类凭证,确认其是否齐全、有效、相符,按照合同要求检查质量和数量。当施工过程需要时,对于特定的建筑材料、构配件和设备(如锅炉、起重设备等),施工企业可到供应方的现场进行验证。

验证内容:1)产品合格证;2)质量证明文件(包括出厂检验、试验报告);3)数量、规格、型号;4)产品标识;5)产品包装;6)外观质量;7)必要的复验。

验证方法:1)对合格证、质量证明文件逐一核查。2)对包装、标识、外观质量进行检查。对实物质量抽查的比例执行相关物资标准规定,在无具体规定时,由企业自己制定内部标准或与供应商协商确定抽查比例。3)对规格型号、数量核查。4)对于进口物资,一般须全部检验,且保证检验周期不得超过合同规定的赔偿期限。对于规格整齐划一、包装完整的,也可实施一定比例的抽查。5)当进口物资属于国家法定检验的商品,则应由商检机构进行法定检验并索取《质量检验证书》。6)验证人员需根据企业规定和监理要求,填写验证记录或报验记录。

2不合格物资的处理

施工企业应建立不合格材料、构配件和设备管理制度,明确对不合格品的识别、评价、处置、记录的职权并确保有效实施。不合格建筑材料、构配件和设备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一般包括:对不合格的提出,对不合格材料、构配件和设备的隔离、标识,对不合格情况的处理,对不合格物资的再检验,对不合格问题处理的记录等。施工企业必须确保不合格材料、构配件和设备如无特殊情况均应拒收、退货。对于无法退货且有可能加以利用的,应对其使用范围进行严格评审界定,并按重新确定的使用要求进行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不合格材料、构配件、设备经评审、检验合格后的利用情况可包括降级使用、改变用途等。

三、建筑材料、构配件和设备的现场管理

施工企业对材料、构配件和设备的现场管理应考虑以下方面内容:1)材料、构配件和设备的验收入库管理;2)仓储管理,包括仓库料场设置、安全防护条件;3)存储管理,包括:材料、构配件和设备的摆放、隔离、标识、检查及维护保养、账目、档案、盘点等;4)领用发放管理。

1物资的管理

建筑材料、构配件和工程设备在仓库或施工现场都必须有适当的储存环境和防护措施,针对不同物资保证有必要的防雨、防潮、温控、防盗、防火、防爆、防污染环境或其他防损坏措施,以及有标识、检查维护保养、定期盘点规定等。对于大型钢筋混凝土预制构件或金属构件应制定专门的堆放储存方案。危险品或贵重物资的发放、保管和使用应有严密的管理制度,以对物资、人员及工程提供保护。建筑材料、构配件、工程设备可以采用标牌、存放地点、进货验收单、进货台账、保管台账、合格证、检验报告等方式进行标识。

2物资的搬运及防护

施工企业应明确对建筑材料、构配件和工程设备的搬运及防护要求。对于特大、特重、超长的构件或设备,易燃、易爆、有毒及贵重物资运输(搬运)应配备必要的作业设备及工具,作业人员应经训练合格,符合法规规定和企业管理制度。对容易混淆错用的搬运物资应作出必要的标识。构件的吊装及现场水平、垂直运输均应防止损坏、变质、变形。特殊搬运需要事前制定专门的搬运方案。搬运方案应包括搬运及防护的技术参数、搬运方法、作业人员、设备等要求。搬运及防护过程的施工机具配备应考虑特殊的质量要求,操作人员要按照施工方案的规定进行运作。

篇3

关键词:企业;资金管理;问题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2-0-0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健全,资金管理显得越来越重要,在企业的财务活动中,资金始终是一项值得高度重视的、高流动性的资产,因此资金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如何加强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是每个企业所面临的重要课题。因而企业要在市场经济中站稳脚跟,只有抓住资金管理这个中心,深入研究聚财、生财和用财之道,采取行之有效的管理和控制措施,疏通资金流转环节,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一、企业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资金是一个企业生存发展的必备元素,无论在企业投资、生产、采购、销售、分配利润等各个阶段,都涉及资金的流动。如何对企业资金进行有效管理,使其在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正常运转的同时,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是我国企业所面临的棘手问题。以下分析我国企业资金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资金管理意识淡薄,无法适应现代企业精细化管理要求。目前,我国部分企业仍存在着“唯利润为企业目标”的旧理念,将企业一切生产经营活动以产品销售利润作为衡量考核的最终依据。由于企业领导对资金管理重视不够,虽然企业制定了科学、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但各部门在协调、沟通、配合财务部门执行资金管理制度中存在着积极性不高、不作为等消极心态。在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今天,企业对产品种类的调整、销售市场的调研都需要极大规模的资金信息量,尤其是对关于企业产品采购、生产销售等过程资金流量信息的需求。由于企业对资金管理的漠视,企业无法准确掌握原材料和产成品的资金占用量、债务筹资的资本规模、扩大再生产资金保障能力等资金信息,不能适应目前我国现代企业制度对于资金精细化管理的要求。

2.各部门沟通不畅,无法为企业进行资金管理提供可靠信息。由于企业追求自身利益的目标及领导对资金管理缺少关注,导致各部门、员工未能向财务部门及时提供资金管理所需要的信息资料,甚至以虚假资金信息数据应付财务部门。资金管理信息的匮乏及不真实性,最终导致财务部门编制的各种财务报表缺少可靠性,无法为企业进行资金管理、经营决策提供第一手资料,更无法使外部报表使用者及股东真实地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

3.企业内部监督机制不健全,未能督促企业资金管理活动的安全、有效运行。目前,在我国大多数企业中都设立了内部审计部门,但由于内部审计部门自身的隶属关系及内审人员的专业素质等因素,使企业内部监督机构无法发挥其对企业资金管理应有的作用。一是内部审计机构缺少独立性。部分企业中的内部审计机构由财务经理或总经理领导,出于对企业领导的压力,在进行内部资金管理监督审计过程中,无法真实、公平地反映资金管理实际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更无法为企业日后对资金管理流程进行改进提供反馈信息。二是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素质偏低,不能做到主动学习相关财务知识,无法准确发现企业资金管理中存在的不足。个别内审人员存在“做老好人儿”的思想,不愿在检查过程中得罪同事甚至领导,内审报告无法真实反映企业资金管理全貌。

二、提高企业资金管理水平的若干建议

1.增强领导对企业资金管理的重视程度,争取各部门及员工的积极支持配合。企业领导要树立正确的资金管理意识,提高财务部门在财务管理中的地位,促使企业各部门与财务部门取得沟通、协调,积极为财务部门制定资金预算、现金流量表、资金控制分析提供及时、可靠的数据信息,保证企业资金管理流程的顺利进行。定期对企业资金管理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提高企业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为保证企业资金管理工作顺利开展提供有力保障。

2.加强资金内部控制制度,优化资金结构,变事后结算为事前和始终控制。对资金事前控制,主要是进行预测、规划,编制出比较科学的资金需求量,在此基础上,结合企业现有资金存量,来合理筹集和使用生产经营资金。事中加强资金控制,主要是对资金在使用环节上进行有效的事中监督,防止盲目和无效使用资金。如何优化企业内部流动资金结构,企业应针对自己生产经营的现状,充分考虑市场需求的变化,“以销定产”来合理组织安排生产,从而提高资金运营效率,使企业达到最佳的经济效益。

3.保持内部审计部门独立性,加强对企业资金管理的监管力度。一是将内部审计部门交由董事会、监事会统一领导,从财务部门独立出来,为其进行独立审计提供资金保障,并引进财务管理专业技术人员,提高内审人员的整体素质。二是强调对企业资金管理的事前监督功能,加强对企业制定的内部资金管理规程、投资决策报告、现金流量情况的监督,从资金使用的源头避免浪费。三是将监督结果与考核评价挂钩。对违反企业资金管理制度的部门及员工进行通报批评,对在遵守企业管理制度中表现突出的部门及员工要给予一定的奖励,调动各部门及员工参与企业资金管理活动的积极性。

4.适当采用电子信息系统进行资金管理,对企业资金实施集中统一核算。一是企业可通过在企业总部成立资金结算中心等类似机构:对企业及所属单位投资项目进行统一评估;对企业采购活动进行招标;对筹资活动进行统筹安排,并与银行签订整体贷款合同。资金结算中心在对企业及所属单位投资、采购、筹资进行统一评估后,再将资金直接拨付到供货方、被投资单位、用款单位,以避免资金的浪费、贪污。结算中心可按照年初制定的预计现金流量表及各所属单位实际资金流量情况,适时在各所属单位之间调剂资金使用,在降低企业资金成本的同时,提高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率。二是适当采用EPR、用友等电子财务软件,将财务核算与企业采购、生产、销售、仓储活动有机地结合。通过电子软件真实反映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资金流向,为单位领导及内审部门对资金安全完整、有效使用进行监督提供保障,为企业财务部门进行资金预算编制提供可靠的数据信息,保证企业资金管理过程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孙静.加强企业资金管理的有效措施探讨.华章,2012(10).

篇4

关键词:企业价值最大化 存货 可持续发展

一、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内涵

企业价值最大化是企业实行战略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在现阶段企业的经营面临巨大的挑战,迫使企业的管理重心由内部管理转向企业的发展及竞争战略,而只有在战略的实施中企业价值得到增长,才能说明企业的战略是成功的。

企业价值最大化本质上是企业内在价值最大化。努力增加企业的内在价值,则是企业价值最大化理财目标下的企业管理者的责任。

企业价值最大化要求公司注重可持续发展。企业价值增长的前提是企业承担的风险适中,企业规模的扩充以一定的风险承担能力和财务资源的支持能力为底线。

企业价值最大化要求的治理模式为共同治理。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理财目标的实现是参与企业经营的各个利益主体在利益博弈的过程中形成的。

二、企业存货管理的现状和重要性

存货是指企业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持有的、以供销售的产成品或商品,或者为了出售仍然处于生产过程中的产品,或者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消耗的材料、物料等。存货的管理、利用情况直接关系到企业的资金占用水平及资产的运作效率。

(一)企业存货管理的现状

长期以来,企业的存货管理很不完善,也没有认识或重视到企业存货控制和管理是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主要问题有: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岗位责权不明晰;存货管理不规范,存货储量不合理;存货采购成本高,采购管理制度不规范。

(二)存货管理的重要性

1、存货管理是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和赢利能力的重要途径

控制存货的占用总额是否合理以及构成存货总额的各项存货所占比例是否恰当是实施存货控制和管理的关键,分析查明企业存货占用不合理和形成积压的原因,以便采取措施控制存货储备,降低企业存货的占用水平,提高存货的流转速度和总资产的周转率,最终提高企业的效益。

2、存货管理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日趋完善,存货管理也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尽力在各种成本与存货效益之间做出权衡进而达到两者的最佳结合是存货管理的目标。

3、存货管理是保证生产经营持续性的必要条件

为了保证生产经营过程的持续性,企业必须有计划地购入、消耗和销售存货,它是生产经营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资产,也是保证生产经营活动连续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

三、优化企业存货管理的对策

要优化企业的存货管理,本文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企业应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并确保其行之有效

首先,做好岗位分工控制。企业应明确存货的取得、验收与入库、仓储与保管、领用发出与处置等环节的控制要求,做好相应的记录与凭证保管;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存货业务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相互制约和监督。其次,取得、验收与入库的控制。重点是对取得存货的品种、数量、规格、质量和其他相关内容进行验收;设置存货明细账,加强对代管、代销、暂存与委托加工存货的管理。第三,仓储与保管控制。企业应加强日常管理,严格限制未经授权的人员接触存货,建立清查盘点制度。最后,监督与检查。企业应定期检查存货业务的相关岗位和人员的设置情况;定期检查存货会计制度的执行情况。

(二)企业应加强存货采购管理,合理运作采购资金,控制采购成本

首先,工作人员要有较高的业务素质,作出科学合理的存货采购计划。其次,对大宗原燃材料、大型备品备件实行招标采购,杜绝暗箱操作,杜绝采购黑洞。最后,采购员要对供货单位的品质、价格、财务信誉动态监控,以求价格最低、质量最优。这样,企业既确保了生产的正常进行,又有效地控制了采购成本,进而加速了资金周转,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

(三)企业应建立适用的存货管理系统、做好存货规划 转贴于

做好存货规划,第一,企业应制定经济订货规划,确定好经济订货批量,再订货点,及时补货,避免缺货。第二,企业应确定存货资金的占用额。

(四)企业应合理整合内部物流资源,充分利用第三方物流企业

企业内部的物流资源是否得到充分利用,直接影响着存货的经济采购量、仓储量和存货的成本。利用第三方物流对加强存货管理有重要作用。一是企业物流的外包,可减少物流设施的投资费用,物流人员的管理费用,减少流通环节;二是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物流管理水平;三是减少存货储存资金的占用,提高资金利用率;四是有利于降低仓储费用,运输费用。

总之,通过加强企业存货管理,达到降低企业综合成本的目标,从而增加了企业的价值,为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提供了可能。

参考文献

[1]崔艳波.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合理选择——企业价值最大化[J]. 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9;01

[2]黄静.完善企业存货管理的几个重要措施[J].会计之友(中旬刊), 2009;06

篇5

关键词:企业;物资采购;监督;管理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2)08-0040-02

1 引言

随着我国石油石化企业逐步进入国际化市场和国外石化企业逐步进入我国市场,石化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使得企业对降低成本的渴望更为迫切,因此降低成本已经成为了大多数石化企业都十分关注的课题。据相关数据显示,生产型的企业至少要销售额的50%来进行原材料、零部件的采购,而中国的工业企业中,各种物料的采购成本更是高达企业销售额的70%。显而易见,采购绝对是企业成本管理中“最有价值”的部分。尤其对于石化企业而言,其工艺流程相对复杂,对各类原材料和设备的需求量十分巨大,按照石油工业物资分类和代码划分,各类物资共60个大类,609个种类和2802个小类,面对如此众多的物资采购种类,只有在物资采购监督与管理方面下大力气,花大工夫,才能确保企业物资采购工作顺利、圆满地进行。

2 目前我国企业物资采购监督与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常意义上讲,企业物资采购主要是指企业对生产经营所需的各类物资器材的购买、管理等方面的行为,但在实际的工作中其包含内容不仅仅如此,还应有对采购物资的保管、使用等内容。但由于企业一直在物资采购方面重购买、轻管理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企业在物资采购管理和监督工作方面还有很多的问题,亟待解决。

2.1 企业物资采购流程不规范

企业物资采购流程从所涉及的工作内容来看,主要包括有物资使用单位提供需求、物资采购计划编制、物资采购计划审核、目标市场调研、物资供应商的确定与选择、物资运输保管、物资使用等方面。但从笔者多年的工作实践经验,在企业物资采购流程方面还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企业物资采购计划编制不合理。在企业物资采购计划编制的过程中片面依靠物资使用单位的需求,而没有针对其实际物资消耗和使用情况进行有效的调查和分析,导致物资采购计划往往与实际需求不一致;二是物资供应商的确定与选择阶段,对相关制度遵守不严格,存在人为因素影响供应商确定的问题,运行不规范、监督不到位,使得企业在物资采购方面人为的加大的采购成本;三是物资采购后的管理和使用不严格。工作中重采购轻管理、重使用请保管的问题十分严重,使得物资采购成本提高,浪费现象严重,导致企业资金流失。

2.2 企业物资采购模式不科学

根据相关的研究显示,企业物资采购模式的选择与确定对企业采购成本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从目前企业采购的模式看通常包括有集中采购和分散采购两种不同的模式。尤其石化企业自身的特点,使得企业在进行物资采购时多采取分散采购的模式,导致了企业物资采购渠道分散,特别是由于采购物资种类繁多难以对产品供应商的服务水平、商业信誉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调查核实,导致企业存在着物资采购的风险。同时部分企业还应用传统的买卖谈判或订货等方式,网上订单、电子商务以及先进的招投标采购方式没有得到广泛的使用,也对企业物资采购活动造成了一定的不利影响。

2.3 企业物资采购库存管理有弊端

物资采购活动是一个连续的企业活动,不能仅将其看做是物资的购买这一单一的工作,更应当将物资采购后的运输、保管、分发等工作纳入到物资采购的整体活动范畴之中。但在现实的工作中,往往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企业管理者往往将注意力放在的物资采购的单一阶段上,忽视了对采购物资产品的使用、保管、分配等方面的内容,而由于石化企业工作涉及范围广,情况变化快,因此,往往某些物资采购计划与现实需要存在着一定的差别,而如何在最大限度的范围内使采购的物资发挥最大的效能,才是物资采购活动的重要目的,而现实中企业只是依据计划编制进行落实,并没有进一步核实现实的情况需要,往往出现一些急需的单位无法使用,

不急需的单位则存在不少库存的现象,给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带来不利的影响。

2.4 企业物资采购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企业物资采购人员的素质决定着物资采购工作能否顺利进行,影响着企业下一阶段生产经营能否顺利完成。而受到长期计划经济的影响,企业在物资采购人员的选拔和使用上通常存在着“重思想轻技能”、“重使用轻监督”的问题。“重思想轻技能”就是对物资采购人员往往过分看重其职业道德素质水平,忽视其对企业生产所需物资设备的技能的培养,虽然随着法制建设和企业管理制度的逐步完善,物资采购活动日趋“阳光化”,但在物资能否确实满足企业生产需要方面却还有许多工作要做。“重使用轻监督”,就是过分依赖物资采购人员自身的思想道德的影响,而忽视在监督管理制度方面的制约作用,许多监督管理制度只停留在了文字上,而忽视在实际工作中的落实。

3 提高企业物资采购监督与管理质量的意见建议

3.1 大力提倡集中采购模式下的物资采购活动

集中采购是大型企业降低采购成本,提高企业利润的一项重要转变,是企业物资采购活动的发展趋势,这种将“无计划随意采购”变为“预算约束内采购”、“多个人跑市场”变为“专业人员为主跑市场”、“各个部门搞采购”变为“专业机构为主搞采购”、“依靠人的监督”变为“依靠程序监督”的转变能够建立统一管理、分工明确、有效监督、顺畅高效的采购管理体系。具体来讲主要从四个方面做好工作:一是要统一招标采购。由企业决策部门牵头,全面了解各部门需求情况,直接面向生产厂家招标,减少流通环节。采购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和效益优先的原则,实行比价采购,优中选廉。二是统一购销价格。同实行统一的质量要求和采购价格、销售价格,同时将相关信息在网络和企业内部进行公布,主动接受监督。三是统一直接配送。供货合同要规定供货商责任,对供货不及时、质量和数量不符合要求的行为,明确处罚办法,并有相应的应急配套措施保证物资及时供应,维护监所安全稳定。四是统一支付。由企业总部出具的物资采购中标通知书、采购合同、采购物资验收报告和原始发票,各部门或分公司对总部相关费用进行统一支付。

3.2 大力加强物资采购制度建设

全面落实相关物资采购制度的落实。一是要对各企业提出的采购计划进行认真核实,确保采购计划的合理科学,物资采购部门要对上报的计划进行现场核实,多方了解调查,同时采取备案登记等方式,长期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避免出现误报、乱报等现象的发生;二是要多方协调形成合力。理顺采购管理关系,完善采购运行机制,扩大集中采购范围,夯实采购建设基础,加强采购工作指导,统筹调度、配置、使用各种采购保障资源,使采购管理的筹划、组织实施、绩效考评、监督管理等,做到“不缺位”、“不越位”,防止动作程序上的脱节,搞好工作的衔接,形成最大整体合力,保证采购工作顺畅高效运转。三是要加强对采购物资的使用情况的跟踪登记,加强对物资的管理。特别是对已经采购的物资,从管理、保管、使用方面加强登记备案,提高物资的使用率和经济效益,降低企业经营成本。

3.3 大力提高物资采购人员的自身素质

物资采购不仅仅要求采购人员具有过硬的思想,更要其有着丰富的经验,能够熟悉企业相关生产经营活动。因此,一方面要加强对现有人员的培养,从人员选拔、使用、培训方面加大力度,让其充分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情况,从而确保物资采购工作的顺利进行;另一方面,要注重在企业一线人员的选拔,将那些熟悉企业生产实际、了解企业所需的人员充实到企业物资采购活动中,提高物资采购的针对性。同时要加大对相关人员的监督管理,通过制度落实、奖惩措施等方式,提高监督管理的力度,确保物资采购工作的高质量。

参考文献

[1]崔文新.浅谈企业的物资采购的成本管理[J].民营科技,2009,(1).

篇6

关键词:内部控制;风险管理;民营企业

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各种经济纠纷、财务舞弊案件不断地发生,如何能够抓住机遇,规避风险,保障企业目标的实现,越来越多地受到企业的重视。也引起了世界各国政府的关注。美国政府为规范上市公司的行为,颁布了萨班斯法案,我国政府各相关主管部门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这些都表明强化企业内部控制,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正在成为当代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当前实际运行情况看,许多民营企业的内部控制问,题有很多缺位的地方。民营企业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与大公司相比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民营企业的经济效益和长远发展,因此,民营企业应该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系统,加强风险管理,及时防范企业运营中的各类风险隐患,以实现企业目标,提高我国民营企业的竞争力,发展国民经济。

1 企业风险管理的内部控制整合框架

所谓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了保证各项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确保资产的安全完整,防止欺诈和舞弊行为,实现经营管理目标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具有控制职能的方法、措施和程序。2004年COSO了《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ERM),拓展了内部控制,更有力、更广泛地关注于企业风险管理这一更加宽泛的领域。它将内部控制框架纳人其中,公司不仅可以借助这个企业风险管理框架来满足他们内部控制的需要,还可以借此转向一个更加全面的风险管理过程。

在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中,风险管理的定义是:企业风险管理是一个过程,它由一个主体的董事会、管理当局和其他人员实施,应用于战略制订并贯穿于企业之中,旨在识别可能会影响主体的潜在事项、管理风险以使其在该主体的风险容量之内,并为主体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

风险管理的内涵是:风险管理是一个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衡量、风险控制、效果评价等,能够不断自我完善的过程,是实现结果的一种方式;它是由不同部门不同层次人员共同参与的过程,是一个渗透在风险管理组织日常活动中的过程,因此,风险管理过程应用于单位内部每个层次和部门,管理者不能仅仅从某项业务、某个部门的角度去考虑风险,必须根据风险组合的观点。从贯穿整个运行过程的角度看风险。

2 我国民营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现状

我国民营企业包括国有和私营两大部分。据统计,截止2006年,我国民营企业已超过380万家,他们创造了59.6%的国内生产总值,上缴利税及出口供货额分别占全国的48.2%和66.3%,提供了78%以上的城镇就业机会,已成为中国经济增长、市场繁荣和扩大就业的重要基础}它的经营发展状况,经济效益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因此,探讨民营企业的内部控制问题,就是要研究、分析、解决效益和发展中的层层障碍。

2.1 企业管理人员对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认识和理解存在偏差

一般企业都建立了内部规章制度,有的企业管理者认为内部控制就是各项工作制度和业务规章的汇总,建立了企业规章制度就等于做好了内部控制。显然有些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缺少科学的指导,而且在各项规章制度实施中存在种种问题。一些管理人员风险管理观念淡薄、重经营轻管理。有的甚至认为风险管理仅仅足公司高层的事情,与自己无关。所以要建立一套科学有效内部控制制度及风险管理机制,应提高企业管理者对这方面的认识。

2.2 企业管理不规范,内部控制难以发挥作用,风险管理缺位

有些企业缺乏明确的经营目标和发展战略,在管理上存在着许多漏洞;一些企业机构设置不断变化,对分支机构的管理授权不清,责任不明;企业的内部审计机构形同虚设;内部审计部门和监事会的内部核查流于形式,根本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许多企业的会计管理十分薄弱,无法提供详细真实的会计信息;缺乏有效的资源调配和资金成本核算机制,各部门管理责任划分不明确。没有建立相应的风险管理机制,一旦发生风险,发生损失,则各部门或人员之间相互推诿,责任难以查明。

篇7

关键词:物资供应 全面风险管理 必然与必要性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2-261-02

引言

全面风险管理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必然产物、是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必然要求。油田作为石油勘探开发、生产经营的国有大中型企业,集资金密集、技术密集为一体,其面临或者共生的各种外部与内部风险,是十分巨大的。近年来,河南油田通过建立风险管理机制,进行风险评估和内部控制管理,逐步深化了资金、资产、物资采购、成本、投资、人员操作、合同、ERP应用、销售、制度等10项业务风险管理,推进了企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那么,作为油田的物资供应部门,每年经手资金几十亿元、平均占用资金几千万元,油田10项业务风险管理中一半以上与物资供应有着紧密联系,以及物资供应工作在油田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所处的“承上启下”位置,都决定了在物资供应工作中实施全面风险管理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一、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的内涵

全面风险管理,就是指企业围绕总体经营目标,通过在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和经营过程中执行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培育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建立健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包括风险管理策略、风险理财措施、风险管理的组织职能体系、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和内部控制系统,从而为实现风险管理的总体目标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和方法。

其基本流程包括以下主要工作:(1)收集风险管理初始信息;(2)进行风险评估;(3)制定风险管理策略;(4)提出和实施风险管理解决方案;(5)风险管理的监督与改进。基本工作要求,就是要与其他管理工作紧密结合,把风险管理的各项要求融入企业管理和业务流程中。建立起风险管理三道防线,即各有关职能部门和业务单位为第一道防线;风险管理职能部门和风险管理委员会为第二道防线;内部审计部门和审计委员会为第三道防线。

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风险一般可分为战略风险、财务风险、市场风险、运营风险和法律风险等,而且以为企业能否带来盈利等又可分为纯粹风险(只有带来损失的可能)和机会风险(既有带来损失的可能性又有带来盈利的可能性)。在油田整个企业中物资供应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或一个支撑点,但从物资供应工作在油田生产经营环节、管理过程中所处的“承上启下”位置来看,其同样面临着财务、市场、运营和法律等风险。因此,物资供应工作的全面风险管理是油田发展中风险管理的必然要求和必须要求。

二、物资供应工作实施全面风险管理是企业风险管理的必然要求

1.投资计划风险管理的必然要求。在油田每年勘探开发、生产建设的投资中,物资器材占比达到60%,仅物资采购一项就达到20多亿元。在市场经济条件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势下,重要物资资源市场往往跌宕起伏、时刻充满变数,如何保证当年油田投资规划的顺利实施与承接来年项目,物资供应工作尤显重要,其进行全面风险管理尤为迫切。

2.装置设备运行风险管理的必然要求。器材本体质量与配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装置设备的经济运行和安全运行。如何从源头上保证油田装置设备的正常运行,达到“安、满、稳、长”的要求和目的。最为重要和直接的手段,就是控制器材、配件本体质量,这样物资采购供应时控制与防范质量风险的问题就凸显出来。油田庞大数量的装备要保证正常运行与运转,只有从质量上予以保障,也就是从材料、设备和配件本体及服务的购进源头上进行全面风险管理与控制,各类各种设施设备才能安全、满负荷、稳定、长周期地操作运行,最终从“硬件”上实现油田勘探开发、生产建设的顺利进行。

3.资金运营风险管理的必然要求。物资作为流动资产,其资金运作形式“货币物资货币”决定了采购供应工作存在着货币支付与回收的财务资金风险,油田物资供应量越大这种风险也就越大。从资金运作来看,主要集中表现在采购资金支付、预付账款、应收账款上。而且随着油田进入开发后期增储上产措施力度加大、新区块的投产和原油产量的提高,物资工作量也随之大幅增加,采购资金的支付逐年呈几千万的递增,这种上升趋势以及大额度的预付款项、应收款项等资金的安全运营确定了对物资供应工作进行全面风险管理的必然要求。

三、实施全面风险管理是物资管理风险控制的必须要求

物资供应工作由若干环节、子点相互交织组成,如果一个点风险防范与控制管理不到位都将会出现结症或问题,将直接影响到油田勘探开发的物资保障。

1.物资采购计划风险管理的必须要求。物资采购计划是物资采购工作的依据,其风险控制与防范决定着采购工作水平的高低和物资储备的合理程度。但采购计划编制基础是需求计划的提报,需求计划对控制供应风险也就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采购计划风险主要来自于需求计划及时与否、准确与否。其风险应着重需求计划与供应商选择风险的管理。需求计划风险包括:物资需求不能整合,难以形成规模或批量优势;不及时、不能保证采购周期;不准确、变更频繁;指定或变相指定供货商等。同时,供应商选择风险包括:对供应商经营状况、履约能力、生产能力不掌控;供需关系不稳定,没有主力供应商群体;资信差、服务能力不强和技术水平不高等。

2.物资采购过程风险管理的必须要求。为积极防范、控制和化解市场风险,根据物资需求特点并结合资源市场形势,在具体采购活动中可采取不同的物资采购方式,采购方式风险预防直接影响到物资采办的效果和效率。目前,企业物资采购方式主要有框架协议采购、招标采购和询比价采购等。以较能体现公平竞争被广泛采用的招标采购方式来看,其风险也不少,主要有招标过程管理风险、合同风险、决策风险、道德风险、供应商风险,以招标过程管理风险为例,其中又受到投标方式选择、招标公告公开程度、资格预审、评标中不公平竞争等因素的影响,其中任何一个细小环节出现了问题都可能影响招标采购的效果。

可见,在具体物资采办过程中进行风险管理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是采购过程控制的必须要求。

3.物资本体质量、服务质量风险管理的必须要求。物资质量的好坏是体现物资保障水平、安全供应的关键性指标,也是企业安全生产的本质要求,其风险管理绝对不容忽视。物资质量风险主要有:对重要设备、关键材料没有进行质量监造;不要求厂家提供现场质量指导或安装质量的技术服务;质检人员责任心不强,不遵守质量规范和职业操守,不能做到“严、细、全、准、实”;不能很好地实施质量回访和有关质量问题的处理,造成了“小问题”酿成“大祸”等。

4.物资储备与政策规章风险管理的必须要求。合理的储备是企业生产经营所需物资及时供应、经济供应的有效保障。实施物资储备的风险管理是十分必要的有力手段,主要控制重复储备、大库存保生产或应急保险储备不足等风险。

严格遵守国家有关物资政策、法律法规和建立健全各项管理规章制度是一切物资供应工作的基本原则。物资采购供应工作必须控制、防范合规风险,避免给企业造成重大负面消极影响和经济损失。合理的储备是企业生产经营所需物资及时供应、经济供应的有效保障。如何有效管理库存、控制储备规模、优化储备结构,进而加快周转、减少企业资金占用,实施物资储备的风险管理是十分必要的有力手段。

四、结语

物资供应工作实施全面风险管理,是油田企业可持续、科学发展和“走出去”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以及自身强化管理、最大限度降低采购成本与充分发挥企业“第三利润源”作用的必须要求。同时,通过实施全面风险管理工作,建立健全防范、控制和化解各种风险的管理体系;努力营造企业风险管理的文化氛围,使各级各层管理和业务操作人员牢固树立风险无处不在、风险无时不在、岗位风险管理责任重大的意识和理念,从而全面实现油田物资保障的安全供应、及时供应和经济供应。

参考文献:

石油石化物资供应管理编委会.石油石化物资供应管理.中国石化出版社,2010

篇8

摘 要:药品管理的GSP法规是国际上较为通用的一种管理手段,文章针对如何增强药品经营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以及提高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等方面进行了用药安全上的探讨,希望可以在探讨的过程中将药品经营企业实施的GSP管理的意义得到整理,仅供相关专业人士的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质量体系;药品监管

GSP为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是国家出台的一种管理手段,目的是为了让药品经营企业的质量可以得到有效监督。通过控制药品在流通环节中的每个流通步骤,进而有效对药品在流通过程中发生质量事故进行监控,保障国民药品的使用安全。与此同时,这套管理程序可以从源头上对药品企业的管理部门进行较为严格的约束,对其经营过程进行质量上的监控。充分体现了这些措施的实行,可以有效维护药品市场以正常的秩序进行发展。GSP管理办法的有效落实,可以将药品经营企业的相关行为进行规范,保障人民群众可以摆脱疾病的折磨,维护社会公共治安的稳定与和谐。

1 实施GSP有助于增强药品经营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首先,我们应该认识到实施GSP是药品经营企业实现规范化经营管理的起点,是企业今后谋求长远发展的必由之路。实施GSP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企业人员的质量意识和综合素质,企业通过建立严格的制度和实施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行为等,控制可能影响药品质量的各种因素,消除发生质量问题的隐患,保证人体用药安全、有效。实施GSP可以使药品经营企业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在市场激烈竞争的今天,谁拥有先进的经营理念与品质管理,谁就能最终拥有市场。

我国的GSP作为当前药品经营企业质量工作的基础规范,对药品经营质量管理及质量保证措施作了具体统一的规定。为加快推行GSP和体现推行GSP的强制性,推行GSP与药品经营企业的经营资格确认结合起来,GSP已经成为衡量一个持证药品经营企业是否具有继续经营药品资格的一道硬杠杆,成为药品市场准入的一道技术壁垒,提高了医药行业市场准入的门槛。因此,推行GSP对改变目前药品经营企业过多过滥,药品经营秩序混乱的现状,促进药品经营行业的经济结构调整将发挥重要作用。

2 实施GSP有助于提高药品经营企业质量管理水平

JSP药品监管手段可以从四个方面对药品的流通环节进行严格监管,其中包括管理职责人员与培训、设施设备、药品进货与药品验货。这套管理程序需要相关新兴技术的硬件与软件支持,同时也需将管理手段进行技术上的革新,明确企业内部管理人员的各项职责,让人员的专业素质水平可以得到全面的提升。这些管理软件的应用,可以让人员的培训内容得到更新,及时得到素质上的再教育。与此同时在考察供货单位的合法性以及药品管理的合理性时,相关管理手段也可以对药品保管的规模进行设施上的维护,药品经营管理单位可以得到产品供应与服务水平的提升,有效维护药品企业在管理过程中的整体竞争能力,让这些企业在药品流通市场中可以占据一个较有优势的位置。想要一个药品企业发展方向能够更为明确,企业中的管理人员必须对各个部门的工作人员基础素质进行相应的提升,其中包括组织药品的各项功效、食用禁忌以及储藏保管办法等,这不仅可以让企业增加软实力,同时管理水平的有效提升也能让人员的素质得到不断的提高。

3 实施GSP有助于降低药品经营企业的质量风险

经营管理企业中的人员管理制度、设施、设备等环节,在药品的经营管理过程中不是四个较为独立的体系,而是在共同协作的过程中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每一环节都有可能对药品流通的质量产生影响,所以药品经营企业的质量风险来源较为复杂,既存在人为因素的影响,与此同时药品流通过程中的质量因素也可能会影响JSP管理制度的有效落实。每一个药品生产企业必须严格遵守JSP管理办法上的相关手段以及规定,才能让这些管理条例发挥出最大的效用,药品的购进环节、储存和保管等方面运行得更为高效,与此同时,也可以从源头上将风险因素的发生进行杜绝。药品生产企业的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事物的运行过程中也要对比较容易发生风险的步骤,进行强化性的管理,必要时,可以进行素质水平上的再教育,这样可以让风险产生的因素降低到最小。

近年来,许多药品经营企业重视质量体系的建设,在质量管理方面已具备一定的基础,但GSP的要求仍然有一定差距,需按规范的要求进行整改、完善,增添必要的设施设备,保证各项条件达到GSP要求,满足药品储存、陈列与销售的需要。为保证企业各项经营质量管理工作有章可循,规范操作,企业应依据新修订的《药品管理法》、GSP等法律法规对原有的质量管理制度进行修订与完善,并严格按照制度要求做到。

实施GSP的关键在人员,为此,企业必须成立以总经理为首,包括采购、仓储、配送、销售等业务部门和质量管理部负责人在内的质量领导小组,下设GSP认证办公室,配备精干的专职人员负责对认证工作进行组织协调、监督检查、指导落实。各层次质量管理组织的建立与完善,可以为GSP认证工作的顺利推进提供有力的保障。实施GSP期间,为了解工作进展情况,企业还应组织多次模拟检查,从中发现存在的问题,找出差距,进一步整改落实。直至各项工作均达到GSP的要求。

4 实施GSP有助于保障人民用药安全

实施GSP之前,必须对员工进行全方位的动员培训,从药品质量关系到人民群众用药安全,从企业的长远发展到保证员工自身利益等方方面面详细讲解实施GSP的必要性,使全体员工真正明确个人的生存离不开企业的发展,企业要发展离不开先进的规范化管理。

在药品的流通环节中,通过采用各种严格和具有针对性的措施,提高药品经营企业的人员素质和经营条件,严格企业管理制度和行为规范,控制可能影响药品质量的各种因素,消除发生质量问题的隐患,保证了药品在流通环节中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稳定性。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的分类管理,大大减少了处方药品滥用的发生,有助于消费者进行正确的自我药疗,杜绝了因处方药滥用导致的有害事故的发生。

结束语

综上所述,JSP药品管理制度的提出,可以让药品经营企业运作的更为高效,同时也从各个方面将可能会对药品质量产生影响的因素进行源头上的预防。GSP管理执行人员应该通过各种严格且有针对性的防护措施,让药品的流通环节可以得到有效监督。药品生产企业也应该对自己未来的长远发展进行规划,在企业运作过程中要依法经营,同时对遇到的问题也要依照法律相关条例进行处理,保证经销的药品质量,让用户以及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可以得到良好的维护。用药安全不仅关乎着我国国民经济的稳定运行,对于我国人民身体健康的影响也非常巨大,而严格按照GSP药品安全管理办法执行的企业,可以在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储备更多社会效益,让企业的运行与发展拥有更多良好的声誉。

参考文献

[1]黄翠贤,肖辉明.论新版GSP规范下的批发企业配套建设[J].黑龙江科学,2014(04).

篇9

关键词:煤炭企业 销售管理系统 信息化发展 发展道路

煤炭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同时煤矿资源也有着不可再生的特点,是我国重要的基础性能源,煤炭销售量在一次性能源消费比例中占据了将近70%。另外,煤炭行业也是一个劳动密集性行业,在大宗货物的装卸方面、产地的分布等多个方面都会受到一定的限制,而且煤炭在储存方面也不易长期储存,容易受到污染。等等这些因素的影响,都对煤炭企业的生产和经营带来了一定的挑战。随着煤炭企业的销售业务逐渐增多,其涉及到的应收账款等账目也越来越多,如何利用信息系统来加强煤炭企业的管理,提高煤炭企业的生产效率,增强煤炭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当前煤炭企业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当前国内外煤炭行业信息化现状分析

1.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煤炭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相比金融、电力、钢铁等行业,起步较晚,从煤炭行业内的发展情况来看,在不同的煤炭企业中信息化建设的水平不一致,而且管理方法上大多采用传统的管理方式,所以效率不高。由于煤炭企业内部的结构组织调整较为频繁,岗位职能也随之不断的发生变化,这对于煤炭企业内部的数据完整性和准确性产生较大的 影响。另外,我国煤炭企业内部的信息管理人才较为缺乏,因此从整体上说,煤炭企业的信息化发展还不够先进。

2.国外研究现状

从国外信息技术的应用方面来看,当前走在世界前列的是美国的煤炭行业,同时欧美的其他各国的煤炭行业的信息技术发展也已经进入到产业化阶段。在西方发达国家的煤炭信息化管理方面,主要集中在煤炭行业信息获取、煤炭行业销售管理系统、煤炭行业系统模拟等各个方面,在促进煤炭生产与销售方面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加强我国煤炭销管理系统的信息化发展道路

1.加强煤炭企业的质量管理

要从健全企业管理制度,从煤炭生产的源头开始,避免质量不合格的煤炭进入到企业中。对于煤炭掺水、掺碎石的情况应当坚决避免,在促进煤炭质量不断提高的基础上,促进清洁型、绿色的煤炭的生产与销售,扩大煤炭企业的销售范围。同时,由于煤炭质量的影响因素众多,所以需要从材料、工艺灯多方面进行加强,加强参与生产和销售的人员素质的建设,在企业内部建立起明确的责任制度,并且严格执行。

2.拓宽煤炭运输的渠道

一般情况下,煤炭的运输以铁路为主,同时结合船舶、公路等渠道,能够使煤炭运输的压力得到有效的环节。在铁路方面,应当坚持互惠互利的原则,与铁路部门进行有效的合作,双方达成共同的利益方向,保证煤炭运输的数量和质量。同时,需要与铁路局进行有效的协调,对于企业的重大客户,则有必要开通一个直达的渠道,以此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确保供货的稳定性。另外,煤炭企业要会充分运用国家各项优惠政策,尽量减少企业的成本消耗,促进企业效益的不断提升。

3.以市场定价为基础

煤炭销售价格的制定,应当采用科学的定价手段。在我国经济体制转型的过程中,煤炭企业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型为市场经济体制,这个过程中政府对于煤炭企业的管制也在逐渐的放松。在以往,我国的煤炭调配计划往往都是由政府制定的,然而随着改革开放脚步的不断深入,政府对于煤炭产品的价格管制也逐渐的放松,进而通过指导的方式对煤炭价格的定价进行管理。自2002年起,煤炭价格的定价开始由市场力量来确定。与此同时,国家为了对煤矿行业实行有效的控制,也加大了对煤矿行业的宏观调控力度,防止煤炭价格出现大起大落的情况。煤炭企业在进行煤炭销售价格的制定方面,也应当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为主要的依据,进行科学的定价。

4.注重煤炭企业品牌建设

现代商品社会是一个产品同质化的社会,唯一能够将产品进行区分的主要依据,就是产品的品牌。品牌作为企业的一种无形资产,已经上升成为一种企业文化和一种价值资产。从销售管理的角度来说,产品的品牌建设对于消费者来说有着重要的影响。企业的品牌从某种意义上说,代表了企业的形象,同时也决定了企业的销售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形式,企业品牌的建设会带动产品的销售,也为企业带来更宽的销售渠道,一般情况下,企业商品的销售成本的降低,也会促进资金的流动速度。因此煤炭企业也要充分认识到品牌建设的作用,通过科学的品牌策略降低企业的销售成本,提高企业销售效益。

5.加强市场信息工作

由于有些因素煤炭企业不能进行控制,增加了营销策略制订目标实现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因此,及时获得信息工作就显得非常重要。煤炭企业要建立并形成全方位、立体化、多渠道的信息网络,加强市场调研,及时、真实、准确地了解和掌握宏观、微观经济信息,对影响煤炭市场变化的主要内、外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对企业可控因素进行综合利用,对不可控因素因势利导,达到合理配置资源。

三、结束语

随着煤炭行业竞争形势日益激烈,煤炭企业的信息化管理也成为了一种必然趋势,生产现代化、销售管理信息化将成为煤炭企业取得市场竞争胜利的重要手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煤炭企业应当以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为背景,从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不断加强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促进煤炭企业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赵济东.煤炭销售全面信息化平台的构建[J].中国煤炭,2007(06)

[2]朱哲君,孙继平.煤炭企业管理信息化特点[J].工矿自动化,2010(07)

[3]李宏舒.煤炭销售企业信息化特点分析[J].商场现代化,2010(23)

篇10

学生营养餐 管理运行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11A-

0013-03

2011年11月,国务院正式启动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该计划覆盖了680个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的2300万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中央财政为学生提供营养膳食补助,标准为每生每天3元、全年600元,所需资金全部由中央财政承担,全年总计支出约160亿元。计划实施以来,得到了广大学生、家长的认可和高度赞誉。可见,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是一项覆盖面广、投入量大、政策性强的系统的民生工程、惠民工程。如何建立起有效的管理和运行管控模式,将这项“民生工程”建成“放心工程”“阳光工程”,已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焦点。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都安瑶族自治县是新一轮国家开发扶贫工作重点县,也是河池市小学教育阶段教学点和在校人数最多、条件最艰苦、学校分布最分散的一个大石山区县。本文以该县为例,对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餐管理运行模式现状、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对策,以期为大石山区义务教育学生营养餐工程的实施提供借鉴。

一、基本情况

都安地处桂中腹地偏西、河池市南部,全县有壮、汉、瑶、苗、仫佬、毛南、水等7个世居民族,是全国布努瑶族人口聚居最多的自治县。该县实施“营养餐工程”总体情况良好,县、乡两级政府组织有效,部门分工合作细致有序,初步建立了一套完整、清晰的运行体制,逐步形成了“企业配送食堂加工食品留样分餐就餐”的学生营养餐供应模式,受益学生和家长的满意度高。但由于地域广、学校多、农村情况复杂,再加上县级财政配套能力有限,仍然存在学校食堂建设跟不上、食品安全监管手段落后、学校跟进服务压力大、相关制度和管理办法不到位等问题和困难。

(一)全县义务教育学校基本情况

全县现有小学600所,其中教学点357个,普通中学21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现有在校生67696人,其中:小学生53300人(其中教学点7596人),普通中学14171人,特殊教育学校225人。2013年,全县享受营养餐人数67696人,上级每年营养餐补助4134万元。全县已建有学校食堂(伙房)188所,在建157所,将建48所,未建229所。全县目前聘请食堂工勤人员552人,尚缺301人,食堂员工全部持健康证上岗,员工工资收入一般为500元~1200元不等。全县现有泽龙、诚信、鼎凯及都安粮油公司等四家营养餐专业配送公司。县教育管理部门成立了营养改善计划资金管理中心,对资金进行专项管理,确保专款专用。

(二)供餐情况

1.供餐形式:一是提供牛奶、蛋糕或蛋等加餐或课间餐,主要是尚未建有食堂的学校采取此种供餐形式,食品均由配送公司直接配送,学校负责发放,牛奶价格为2.03元/盒,蛋糕价格为0.97元/个,鸡蛋价格为0.97元/个。二是提供完整的早餐、午餐和晚餐,绝大多数建有食堂的学校采取此种供餐形式。也有个别学校虽然有食堂,但工勤人员缺乏,同时采取以上两种供餐形式,如该县的板岭乡带河小学等。

2.供餐模式:一是食堂供餐的食材由公司配送中心统一配送到学校,学校自聘工人进行加工。食堂设施尚未健全或地处偏远的教学点,采用公司供餐和托餐式供餐两种方式。企业供餐,由配送中心将营养食品配送到学校,营养食品以蛋糕加牛奶为主。二是托餐式供餐,一种是食材由学校教师自行采购,自行加工,即老师托餐,另一种是家庭(农户)托餐,由学生家长自行购买。一般偏远、交通条件不便的教学点,自行采购居多。在县城周边有个别学校自行采购,执行托餐式供餐,譬如该县唯一的特殊教育学校,其自行采购能保证食品新鲜和价格随行就市,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食品成本,弥补了双休日正常供餐给学校带来的压力。

3.供货模式:除学校自行采购之外,供货企业一般在每周周日、周三送货,供货数量一般由各学校提供清单,按清单配送,由供货方通过农用运输车直接配送到指定地点,用这种配送方式配送的食品基本上是冰冻食品。也有供货企业委托学校驻地的个体户,负责每天按时送货,以确保食品新鲜。如泽龙公司委托板岭街指定屠户和米粉加工厂,每天按需给板岭小学供货,保证了营养餐天天用上新鲜的猪肉和米粉。

二、存在问题

经过几年来的不断探索,该县在学生营养餐管理和运行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但仍存在许多突出的问题和困难,具体表现在:

(一)学校工勤人员及食堂工友普遍缺乏

一方面,学校没有工勤人员编制,未配备专门负责营养餐的工勤人员,营养餐的验收、保管、分发等各项工作任务都由授课教师承担,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影响了教师正常的教学工作。如由食堂供餐的学校,校方必须安排一名教师或工勤人员专职承担营养改善计划相关表格填写与汇总、食品验收、生鲜食材采购、为学生打饭、监督学生吃饭等工作。由企业配送课间加餐的学校,教师也需要承担食品验收、分发等工作。另一方面,目前全县尚需要约300名学校食堂工友,聘有食堂工友的学校,还不同程度存在工资收入低且工资发放不稳定,有时不能按时发放工资及工资与工作强度不成比例等问题。部分学校食堂由于工友缺乏,致使供餐压力较大,如五峒小学每天只能供应午餐。

(二)食堂设施建设工作滞后,仓储设施简陋

目前,全县尚有305所学校未建食堂,占总数的50%。已经建成食堂的学校,其食堂设施、设备投入不足,配套的饮水设施、加工设备、冷藏设备、防盗门窗和排水设施等不完备,特别是食品仓储保鲜设施不完善,存在一定的食品安全隐患。有些学校虽有食堂,但没有餐厅,而且食堂配餐间的卫生标准达不到要求。有的学校由于食堂设施不完善,只有通过企业供餐的形式给学生发放课间餐。而目前由食堂供餐的学校大多缺乏厨具、餐具及食堂维护费,若出现锅头损坏等情况,学校需自行解决。大多数未建学校食堂的学校让学生在操场或教室进行加餐,既不卫生,又不文明。有的建有食堂或简易伙房的学校,部分配餐室只有简单的几张课桌和书柜,设施简陋,没有必要的食品仓储保鲜设施,食品存放不规范,食堂脏、乱、差及潮湿,存在一定的食品安全隐患。

(三)营养餐品种比较单一,营养量标准摄入量不均

目前,由企业配送所提供的课间加餐营养餐只限于牛奶、鸡蛋、花生和火腿肠等,人均营养量为:热量298.2卡路里,蛋白质12.04g,脂肪10.14g,钙元素182.12mg,铁元素3.76mg,锌元素1.24mg,各项营养量均低于标准摄入量。由学校供餐的食物品种也比较单一,以包菜、白菜、瓜类、豆角居多,有少部分学生出现厌食现象。食堂提供完整午餐,基本可以满足农村义务教育小学生(7~11岁)午餐所需营养量,人均能量摄入约为866.8卡路里,蛋白质为26.9g,脂肪为39.8g,钙元素为143.7mg,铁元素为8.47mg,锌元素为4.90mg。其中钙元素低于标准摄入量,约为标准摄入量的45%。

(四)食品配送不及时、不新鲜

目前,该县营养餐配送企业一般在周日、周三为学校配送食品,包括肉类、菜类,无法保证食品新鲜,且存在食品原材料供应不按时的问题。由于配送路途远、路况差等原因,有的配送公司没有按照协议每天都配送新鲜的蔬菜、肉类等原材料,导致学生不能每天都吃上新鲜原材料加工的食品。同时,有的边远学校供货难,只能由学校自行到中心校或供应地点点货、收货,增加了学校的日常工作量。

(五)食品价格普遍偏高

不管是肉类还是菜类,其价格均比市场高。如从三只羊小学、板岭乡旱塘小学等提供的青瓜价格单上看,今年5月份,该县城区的青瓜批发价为每斤6角左右,而供到学校的价格为每斤2.3元。而学校自行采购极易出现价格、数量不透明,无法索取合格有效票据等问题,加之生鲜食品采购频繁,难以实现实时管理,也存在食品价格偏高现象。

(六)食品安全监管难度大

主要表现为:一是学校教职工自行采购难以保证食品质量与安全。营养改善计划的受益学校多处贫困山区,交通不便,只能通过学校教师或工勤人员自行采购食品。二是食品种类多,监管工作难度大。食物是否新鲜、食品检查验收是否认真、储存是否得当,都与食品安全有直接关系。三是食品监管部门管控缺位,由于部门机构设置编制人员少,现有的监管力量不足,以事后监管为主,很难做到从源头抓起。四是大部分学校在山区地段,村小和教学点数量较多,分布分散,交通不便,有关部门难以实现定期、不定期实地检查,出现监管盲区。五是大石山区的卫生环境增加了食品安全风险,部分学校缺水现象比较严重,学校没有自来水,靠井水、水池蓄水的现象比较普遍。

(七)供货企业内部管理粗放,企业实力参差不齐

目前,全县有四家供货公司,从调研的情况看,供货企业的内部管理漏洞多,个别企业实力不强。主要表现在:1.仓储设施不全。有的公司没有分类食品仓储,牛奶、蛋糕、蔬菜等随意堆放在简易货架上,且仓库脏、乱、差,非食品与食品同仓储。2.存在三无产品。有的公司未能提供所供货的牛奶的产品批次、出厂合格证等。3.菜类农药残留检测不严。有些公司没有对购进的蔬菜进行农药残留检测就直接配送给学校,也没有产地的蔬菜检测报告,而是在进货后直接提供给学校。4.送货车没有冷冻设备,为一般的农用运输车。从产地运输公司冻库再运输到各乡镇学校再入冰箱最后加工上餐桌,由于物流环节多,且运输车辆没有冷冻设备,致使食品容易腐烂、有异味。5.企业实力不强,管理不规范。企业员工素质较低,对食品监管常识一知半解,未形成一整套行之有效的企业管理制度。个别公司的经营性质、规模和个体户差不多,实力不强,不具备相关硬件条件。6.企业间缺乏竞争机制。目前,该县企业配送执行分片包干制,每个企业负责若干个乡镇的食品配送,导致企业间缺乏竞争,被包干的乡镇学校不能到其他企业自行进货,容易存在垄断现象,这是导致食品价格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

三、对策与建议

笔者认为,要保障“营养餐工程”有效有序管理运行,必须在坚持执行以供货企业配送食品、学校食堂加工配餐为主,学校自行采购、教师托餐、学生家长自行采购、家庭(农户)托餐为辅,以及企业配送完整课间加餐相结合的灵活多样方式的基础上,在政府主导统筹、教育和食品监管等部门协同的同时,着力逐步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一)逐步解决缺编缺人的问题

规模较大的学校增加1~2名工勤人员编制,通过安排“4050”人员或招聘有专科学历以上的人员,以公益性岗位的形式,逐步解决营养餐工作缺编缺人的问题,避免教师“既教书育人,又当生活保育员”的问题,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同时,切实落实国家教育部、财政部、人事部的有关规定,配足食堂工作人员,尽快落实县财政公开购买社会劳动服务方式,由学校购买社会劳动服务,解决食堂工作人员不足的问题。

(二)增加学校食堂建设投入及配套设备投入经费

一是充分利用现有食堂,加快食堂建设,完善食堂设备、设施。没有食堂或伙房建设规划的学校,以及存在饮水困难的教学点,全面纳入“薄改项目”计划。二是改造、充分利用闲置的校舍。三是完善设施条件,学校食堂的卫生应达到相关标准要求,操作间和储藏室贴有一米以上的内墙砖,地面为水磨地面或地板砖,有防盗门、防盗窗,有防鼠、防潮、防虫措施,有消毒处理。

(三)严格执行企业准入制度

明确企业规模、供货网点设立运行、食品内部检测制度、食品新鲜保证制度,凡是达不到要求的企业,在规定的时限内进行整改,整改后仍达不到相关要求的,取消供货资格,坚决退出市场。配送企业必须在每个乡镇设立供货网点,并由网点与当地个体户、农户签订货物协议,确保食品新鲜,实现天天送货、日日新鲜。同时,通过设立乡镇网点,有效带动当地农业产业发展,根据当地食材合理设计食谱,实现本地化采购,带动农业产业与农村经济发展。另外,鼓励、培育更多的符合准入规定的企业参加竞标及食材配送,增强企业间的竞争,尽可能提供优质、高效的配送服务。

(四)严格自行采购食品准批制度,确保食品和资金安全

一是10人以下的教学点,执行家庭托餐,由学生家长自行解决。二是边远的教学点(指每天上午10点前供货不到、交通条件差的教学点),执行学校自行采购,采取“谁采购,谁负责”的办法。同时,执行工勤人员和轮值教师食品采购验收流程制度,保证食品的数量与质量。

(五)严格食品价格监督和安全管理

实行食品价格每日公布制度,接受社会监督。同时,由主管部门根据价格监督部门的食品价格指数,不定期对供货企业、学校食品价格进行检查,确保价格随行就市。由教育部门牵头,组织营养改善计划成员单位对食品供应商进行定期、不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尽量做到食品安全源头管理。

(六)完善制度,强化监管,确保学生饮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