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合作社的好处范文
时间:2024-02-18 17:48:5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机合作社的好处,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在成立合作社时,因对农机专业合作社缺乏认识和了解,都认为是农机合作社,入社成员当然是做农机的,得保证人社的人数,固定资产达到多少万元等。为了达到这些条件,盲目的在销售农机时,把购买农机的农民都纳入了农机合作社,这样一来,人数保证了,固定资产也上来了,虽然是条件够了,发挥作用却微乎其微。合作社的成员干什么的、担什么责任一概不知,失去了农机专业合作社的作用和意义,甚至出现了负面影响。农机合作社的组建应遵循在“两个结合”上,即农机与农艺的结合,农机大户与承包土地相结合。同时还要考虑“两个因素”,即二三产业的发展和劳动力转移程度。离开这两个结合和两个需考虑的因素,盲目组建农机合作社都可能会与客观相违背,起码缺少实事求是。
二、对国家及地方政府扶持奖励政策有误解
有些合作社成立后,不去研究怎么发展,怎么对社会做贡献,而去研究外表包装,把合作社当做争取资金的钓鱼项目来做,导致了在合作社的检查、评比当中出现了不合理的竞争。
三、肓目组建,互相攀比
在合作社组建当中,个别有看人家都成立了合作社我们也得成立,赶潮流、随大流、互相攀比。不看自己条件够不够,而是在研究将来一旦吃亏了怎么办。个别人还听了一些社会上的误传,说成立了农机专业合作社后会有很多的好处等等,盲目组建。
根据现存的问题,对今后如何去组建农机专业合作社提出不成熟的看法,仅供参考。
农机专业合作社基础构建关键是带头人,最好是有丰富经验,有远见、有思想、有号召力,具备有承包一定土地能力的营机户。农机专业合作社应将本地区零散土地,五保户土地,外出打工无力经营的土地,以土地人股或者租用等形式集中起来,也可以将其吸收为专业合作社成员。合作社通过提供统一的生产服务,以货币或者实物的形式进行盈余返还,或根据合作社章程规定按照人股情况进行分配。这样随着农村劳力逐年减少,种地人年龄越来越大,承包土地会越来越多,这种组建专业合作社模式有以下五点好处:
1.有利于调整种植结构
农机专业合作社将零散的土地承包后,对土地使用可统筹安排,种什么可根据市场需求,什么值钱种什么。如。现市场花生价格上扬,合作社可根据土质,合适即可种植,避免原来一块地好几家,种植什么不统一,不增产又不增收。
2.有利于缓解外出务工、孤寡老人种地难的压力
这些人入社后不会为种地发愁,务工的可安心务工,不用因几亩地请假误工,又省去了往返路费。老人几亩地,儿女在外地也省去了牵挂。从大的方面来说,也为农村稳定和创造和谐新农村奠定了基础。
3.有利于土地改造整治
土地集中了,合作社可对低产田进行改造,如:现农村的水田面积不小,产粮不多,池块小且分散、坝埂不少,这样可通过机械化进行平整土地,小块地变大块地,坡地变平地,改造增加耕地面积。同时,改造后的连片土地也便于机械化作业,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产量和收益。
4.有利于农机相关政策实施
篇2
关键词:农机;合作社;农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F1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230133
1 农机合作社是农业发展的必然前提
要想农业发展,一定要走农机合作社道路。农机合作社为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提供帮助,解决农业生产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1.1 农机合作社是联系企业、市场、农民、政府的一个纽带
它把千万农户和市场联系起来,实现农业生产品种、销售、加工的扩大化。
1.2 农机合作社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途径
它实行的是大规模经营,能有效解决土地分散、统一播种收获的问题,对实行农机合作社地区之外的地区也能起到很好的辐射作用。
1.3 农机合作社是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
通过农机合作社的机械作业可以把农民从繁重的土地劳作中解放出来,将过去的分散经营、多种经营改变为集中经营、产业经营、高效经营,以实现高效增产目的。
1.4 农机合作社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
农业发展靠的是科技,科技的主要力量是农业机械,农业机械化的载体是农机合作社。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农机合作社的发展。
2 农机合作社促进农业发展的体现
2.1 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速度
通过农机合作社的指导参与,农民进行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水平在大大提高,进而使农产品的质量和数量得到提高。农机合作社使农民生产水平趋于同一,使农民便于进入市场。
2.2 推动管理创新机制
建立农机合作社之前,农民都是自主经营,自己购买或租用机械进行生产,这使得农用机械结合使用的程度不高,农机利用率也在降低。而建立农机合作社后,可以通过农机合作社对农业生产和农业机械进行统一管理,提高了生产效率。
2.3 提高农业生产化水平
农机合作社的建立改变了以前小户经营的模式,开始了集体多户经营的机械化模式。农机合作社将以前分散的农业机械化模式进行整合,把农户生产的各个环节进行标准化生产安排,使得农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2.4 推动人才有效整合
农机合作社建立之前的农业生产是需要大量劳动力的,但在建立农机合作社后,有大量机械参与到农业生产中,这进一步减少了人力劳动力的投入。使得解放出来的劳动力投入到其他工作领域,促进农村人力资源的有效整合。
3 农机合作社促进农业发展的策略研究
3.1 加强专业知识培训
农机合作社工作人员多数是农民,他们的文化素质比较低,又没有接受过专门的农机专业培训。要想农机合作社更好地促进农业发展,要加强对农机合作社管理人员的培训,增强法律意识,挖掘生产和管理潜能力。要加强农机合作社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使他们的农机管理、操作、维修等业务能力得到提高,以更好地服务于农民。要对普通农民进行培训,以扶持年轻有为的生产、管事人才来支持农业发展。
3.2 加大招商引资
农机合作社想要更好发展并不断促进农业发展,就要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通过引资来增加农机合作社的活力,并集中各种先进的发展思路,融合成一个适合自己的创新的发展规划,为农业发展保驾护航。
3.3 加强政府引导和资金投入
农机合作社的发展必须有政府的支持。政府需要在各方面给予一定的支持和优惠政策,帮助农业发展开辟新道路。
3.4 健全管理制度,加强管理
管理制度的健全可以保证农机合作社健康、规范地运行,健全的管理制度更有利于管理人才的引进。健全的管理制度可以保证农民的主体地位和利益不受侵害,可以为农机合作社提供更好地发展机遇。可以鼓励大学生回乡参加农机合作社管理,可以选派技术人员来协助管理,使得农机合作社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更好地促进农业发展。要合理规划农机合作社的布局,避免重复,加强农机合作社的优化设置。还要加强政府的监督力量,建立示范合作社,发挥示范作用,从而推动农机合作社健康发展。
3.5 加大宣传力度
在扶持典型的农机合作社基础上积极宣传和推广。组织更多农民来学习、考察并交流经验。用事实与外界交流沟通,让农民开眼界,增加农机合作社建立和推广的信心。让更多人知道农机合作社的好处,优点,使得更多人自愿加入,促进其更好更快发展。
农机合作社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促进农业发展的关键。农机合作社需要自身努力和社会支持来不断发展壮大,在发展中探索,在发展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发展中促进农业生产水平发展,在发展中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实现农业长久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梅,王福林.农机合作社的发展困境及解决思路――基于黑龙江省的调查[J].农机化研究,2014(11).
篇3
一、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一)农机化技术推广指标完成情况
松山区共完成免耕播种面积5万亩,机耕面积180万亩,机播面积230万亩,机收面积140万亩。机械化精少量播种165万亩,机械化深施化肥面积160万亩,农田机械节水灌溉35万亩,马铃薯机械化播种3.7万亩,马铃薯机械化收获3.7万亩,大豆机械化播种14.4万亩,大豆机械化收获14.4万亩,牧草机械播种1万亩,机械化秸秆还田54万亩。
(二)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完成情况
2020年保护性耕作计划任务1.5万亩,按第三方监测平台统计,全区完成免耕播种16750.46亩,合格面积15016.81亩,其中玉米秸秆全量覆盖2500亩(播种前进行残膜捡拾),玉米秸秆部分覆盖2667.72亩,谷物等其他作物秸秆全量覆盖9849.09亩。举办技术培训班3次,培训人员600人次,发放宣传资料0.1万份。建设自治区高标准保护性耕作示范基地3处。
(三)农机深松整地工作情况
2020年松山区深松整地作业任务16万亩,深松作业补助面积8万亩(不含苗期深松作业)。全区共投入作业机组57台,从监测平台获取作业面积89847.24亩,其中达标面积87617.32亩,重复面积6572.56亩,区外作业面积1008.7亩,最终确认补贴面积为8万亩,受益农户1956户,涉及地块2125块,使用资金200万元,正在拨付。
(四)主要作物全程机械化推进情况
按照《2020年松山区整乡整村推进主要作物全程机械化试点实施方案》要求,确定在种植作物品种相对集中、地块平整、适宜大型机械作业的太平地镇中的四个行政村具体落实推进,即河南营子村、兴隆沟村、北波罗胡同村、敖包吐村,具体推进方式是:以综合实力较强的两家农机专业合作社为依托,建立核心示范园区,主要示范农作物品种为玉米,示范面积2万亩,优化农机装备结构,提升玉米生产机械化作业水平,重点推广保护性耕作、标准化深松整地、地膜回收、秸秆综合利用等机械化技术。重点解决粮食烘干、玉米籽粒直收、高效植保这三种农作物全程机械化发展中的薄弱环节。借助项目推动,今年在示范区完成玉米籽粒直收1000亩,高效植保5000亩。
(五)农机合作社发展情况
2020年新建农机合作社5家。截止目前,全区已在农机部门注册登记合作社95家,覆盖全区100%乡镇。入社社员1304户(人),机械保有量3100台套(动力机械1128台、农机具1972台件)总资产19656万元,完成作业面积90.3万亩,其中跨区作业15万亩,经营收入3999万元。
目前,借助全程机械化项目推动,今年我区在惠农、兴敖、铁牛和宝田这四家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全程机械化项目区,示范农作物为玉米、甜菜、葵花面积6.7万亩。
(六)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
进一步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创新,根据我区优势特色产业发展需求,遴选赤峰市叶昕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赤峰恒舜农机专业合作社、赤峰泽基农机专业合作社三家能力较强的农机专业合作社作为农牧业科技示范主体,通过指导服务、技术培训等方式推广农牧业优质绿色高效的主推技术。遴选甜菜、谷物、马铃薯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作为年度主推技术,编印技术手册和技术明白纸,深入基层开展技术服务,促进技术快速进村入户到田。遴选技术指导员8人,抓示范新型经营主体3个、科技示范户30户。
(六)新机具新技术推广
新机具推广突出节能环保,引导示范区农机服务组织和农机大户购置玉米籽粒收获机1台,无人机7台,甜菜起收机31台,残膜回收机3台,起药机(扒搂式)3台,新技术推广继续加大对农机深松整地技术、秸秆还田或离田综合利用技术、免耕播种技术的推广应用。通过试验对比,增强辐射带动作用,向土地集中连片地区示范推广。重点推广玉米产后烘干技术、玉米抗旱增产割苗技术及无人机植保。
二、采取的措施
(一)保护性耕作
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利用召开会议,编发技术资料,下乡宣传,召开机具演示会等形式大力宣传保护性耕作的好处及要求。加强培训,提高认识。对参加保护性耕作推广的技术人员、合作社成员进行不同形式的技术培训。推广配套机具,重点推广深松机、小麦免耕施肥播种机和还田机。在完成2020年保护性耕作计划任务的前提下,进行全区“保护性耕作”工作调研,摸清全区适宜开展“保护性耕作”乡镇、村(组)及当地农机合作组织、农机大户基本情况,为2021年“保护性耕作”项目实施提供重要依据。
(二)加强全程机械化推进工作
认真研究制定实施方案,重点优化农机装备结构,提升玉米生产机械化作业水平,主攻粮食烘干、玉米籽粒直收、标准化深松整地、地膜回收、秸秆综合利用等机械化技术,并制定统一生产工艺流程。充分利用农机购置补贴、免耕作业补贴、农机深松作业补助等惠农政策推动,加快推进玉米种植区的保护性耕作技术、深松作业技术的推广。
(三)农机合作社规范化加强建设
对农机合作社进行规范化建设引导,继续树立典型发展区级示范社,主推市级示范社,工作重点向松山区中、西部机械化薄弱地区推进,开展全区合作社摸底调查,积极培养多元化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切实提高农机服务组织整体水平。通过加强对农机合作社理事长、经理人的培训力度,引导农机合作社加强建章立制,提高规范管理水平。鼓励和支持开展土地全程托管或主要生产环节托管、跨区作业、订单作业,推动农业生产向装备智能化、种植规模化、过程机械化、服务社会化方向发展。
三、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1、由于技术人员有限、经费紧张等因素,致使保护性耕作技术宣传培训工作力度不够。大多数农民守传统耕作习惯的影响对保护性耕作不了解、不认识,而且从事保护性耕作的技术人员对该项技术的应用尚不能完全掌握。农机基层服务组织不健全,推广进度缓慢,且不均衡,保护性耕作工作不能延续。部分关键作业机具性能不稳定,可靠性不高,机具选型上不能满足坡地作业要求。受自然条件的限制,松山区主要种植模式为膜下滴灌,且残膜回收技术尚不成熟,制约了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其次,虫害草害控制难度大,由于保护性耕作实行免耕、少耕,土壤耕作的减少,容易滋生杂草和病虫害。
2、合作社普遍小而散,管理乱、水平低、服务少,存在空挂或休眠合作社,只有牌子没有机构和人员。大部分合作社组织松散、制度缺失、服务领域不宽、利益分配机制不够完善、民主管理流于形式。内部管理机构不健全,运作不规范,社长综合素质及管理水平低,缺少会管理、懂经营的专业人才,制约了开展广泛高效的农机化服务,管理人员办社能力和管理能力低,缺乏财物管理人员的培训,缺乏创新意识,缺乏自我发展的能力。政策扶持力度不够,发展资金不足,近几年,虽然各级财政对农机合作社进行了一定的支持,但对农机合作社来说仍是杯水车薪,在征用土地、融资贷款、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还没有相关的优惠政策。农机具的使用周期短,存放时间长,部分农机合作社重机具轻保养维修,合作社普遍存在维修设备单一,配件不全和维修人员缺乏等问题,影响了机具的作业效率和使用年限。
3、我区玉米种植品种不统一,玉米籽粒收获机械要求早熟、胶质性、含水率和破损率较低的玉米品种,且籽粒收获机械价格偏贵,同时我区玉米收获受传统耕作习惯的影响,种植户对产后烘干的认识较低,导致玉米籽粒收获及产后烘干设备较少,籽粒收获后得不到及时处理,制约了玉米全程机械化的发展。缺少葵花联合收获机械,缺少适宜本地区的葵花收获机械,目前全区普遍采用传统收获模式。生产全程机械化基础较低,高效、适宜机械相对缺乏。甜菜全程机械化机收效果扔不理想,农户普遍反映含土太多、扣杂太厉害、破损率大等问题。
四、2021年工作安排
(一)全程机械化工作。
继续进行国产籽粒收获机试验选型,推广技术成熟、适宜本地区推广的国产籽粒收获机型。借助农牧业生产社会化服务项目推动,依托松山区具备粮食烘干及收贮能力的合作社-惠农农机专业合作社进行粮食烘干及收贮,争取突破3000吨以上。联系甜菜起收机厂家,改进机器起收含土多及损失率高的情况。引进推广玉米-葵花兼收型联合收获机,对葵花全程机械化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二)农机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工作
对农机合作社进行规范化建设引导,继续树立典型发展区级示范社,主推市级示范社1-2个,工作重点继续向松山区中、西部机械化薄弱地区推进,积极培养多元化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切实提高农机服务组织整体水平,力争明年,农机专业合作社数量达到105家。加大农机合作社理事长、经理人、培训力度,引导农机合作社加强建章立制,提高规范管理水平。计划组织全区重点农机合作社理事长管理能力培训、全区农机合作社进行维修专业人员培训和全区农机合作社进行财物管理人员培训共3期。
篇4
2009年,种田能手并经营农资生意的卫明阳发起成立了叶县民昌种植植保专业合作社。该合作社现有社员300多户、大中型农业机械56辆,流转土地133.3万平方米,托管农田3933.3万平方米。
叶县是农业大县,拥有耕地8亿平方米。同时,该县也是劳务输出大县,常年有16万青壮年在外务工,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严重缺乏,造成许多耕地无人种或虽有人但无力耕种。另外,一家一户分散耕作,田间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农业先进技术难以推广,严重影响了粮食生产。
为解决粮食生产中存在的上述问题,该县与20多家农业专业合作社达成农田托管意向,在自愿的基础上,农户与合作社就托管内容、服务价格等签订合同。托管模式分为两种:一是全程托管,合作社提供“一条龙”服务,所有收、种费用成本和自然风险全由合作社承担;二是半托管,只为农户提供种子和植保服务。农田“入托”,农户需向合作社支付“入托”费,“全托”费用通常是每年每667平方米500多元,“半托”费用是100多元。
农田托管的实施,让农民与合作社实现了“双赢”。常村镇艾小庄村村民柴坡的两个儿子在外打工,家里6700平方米地由他和老伴儿打理,有点力不从心。去年,柴坡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把地全部交由民昌种植植保专业合作社全程托管。秋后一算账,从种到收,每667平方米地节约近150元,还不说儿子们来回收种的误工费和车费。
“另外,自己种田,还得置办农具,购买喷雾器、农机等。农田托管后,这些都省了。”柴坡说。
篇5
关键词 烟农合作社;规模;单位效益;规模效益
中图分类号 F321.42;F325.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3-0330-03
烟农合作社以为广大烟农提供服务为宗旨,这既是合作社专业化发展的现实需求,也是构建烟草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具体要求[1]。其中,业务规模直接关系到合作社的经营收入和生存发展,合作社经营如果没有一定的业务量作保证,即使再大的单位效益,也无法长期生存和发展,更不能起到普惠社员和达到自我服务的目的[2]。如何创造烟农对合作社作业服务的需求量,引导更多的烟农加入合作社,作为合作社社员聘请专业化服务是合作社发展的关键所在。但规模过大,必然会增加合作社的内部交易成本,并导致合作社内外交易成本之和反高于农户单户经营交易成本总和,从而导致合作社出现负效率[3-5]。因此,在烟农合作社的经营过程中,要求有一个适度的社员及业务规模,使得合作社的规模合理化。笔者对烟农合作社的单位效益与规模效益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分析,现总结如下。
1 数据来源
采取发放问卷和现场问答调查相结合的方式,主要针对烟农合作社的服务内容、服务半径以及合作社服务人员数量方面的内容进行调查。调查时间为2012年7月上旬至10月下旬。调查问卷共发放1 400份,回收有效问卷1 218份,有效问卷率为87%。
2 结果与分析
2.1 烟农对服务质量和扩大服务的看法
由表1可以看出,合作社所提供的专业服务,只有部分内容得到了认可(经深入询问,服务较好的内容为育苗、机耕、烘烤、分级4个环节)。在服务质量上,合作社还应加大专业队的技能培训,提高服务质量。
由表2可以看出,76.8%的烟农认为合作社有必要扩大服务范围;17.6%的烟农认为合作社没必要扩大服务范围;还有5.6%的烟农不清楚是否有必要扩大服务范围。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合作社有扩大规模的潜力。
2.2 烟农对专业合作社服务内容的期望
就烟农希望合作社提供什么样的服务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有1 007位(占82.7%)的烟农希望合作社提供育苗、烘烤、植保、机耕、分级专业化服务;有100位(占8.2%)的烟农希望合作社提供物资运输与农机维修服务;有82位(占6.7%)的烟农希望合作社提供基础设施管护与土地整理服务;有25位(占2.1%)的烟农希望合作社能够调节烟农与烟草公司的矛盾;最后有4位(占0.3%)的烟农选择了其他(图1)。
调查结果表明,烟农对合作社的专业化服务期望值最高,但对合作社提供物资运输与农机维修、基础设施管护与土地整理的服务也有较高的期望值。因此,就烟农对合作社服务内容的要求来分析,合作社在服务内容上可以增加服务项目。
2.3 烟农合作社的服务半径
服务半径关乎2种情况:一种情况是意味着其服务覆盖区域越广,即涉及种烟主体越多,或是种烟土地越多;另一种情况是意味着种植主体不集中,且设施分散,合作社交易成本较高[3]。但无论怎样,合作社在确保单位作业效率和效益的基础上,应尽可能扩大服务半径,以增加服务收入和自我服务面。
2.3.1 种烟土地连片情况。由表3可以看出,回答种烟土地具备构成连片条件(包括自有土地连片或者与其他人土地连接成片)2 hm2以上的有889位,占调查对象的73.0%。当问到具备连片条件的烟田实际种烟连片状况时,163位回答种烟土地基本实现连片种植(连片规模6 666.67 m2以上),324位回答种烟土地多数实现连片种植,56位回答种烟土地基本未实现连片。结果表明,烟农土地基本具备连片种烟条件,但实际仅有1/2左右的烟田构成了连片种植。
2.3.2 服务社员对一个联合组种植连片面积的看法。所谓联合组,也就是农民联合组织,是指一定数量的烟农以土地连片为依托进行联合,通过调整轮作布局实现异户连片种烟,联合组统一聘请合作社服务、统一接洽服务时间和内容、统一验收和付款,以降低合作社交易成本和服务价格[6]。在调研时,向合作社作业人员详细解释了关于联合组的概念和组建目的,在此基础上询问其对联合组连片种植的意见。当问到“您认为一个联合组种植连片面积多少适宜”时,80.5%的服务队员认为是6.67~33.33 hm2;16.4%的服务队员认为是33.33~66.67 hm2;2.3%的服务队员认为是6.67 hm2以下;0.8%的服务队员选择的是66.67 hm2以上。
调查结果表明,大多数服务人员都认为一个联合组种植连片面积在6.67~33.33 hm2较适宜,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向33.33~66.67 hm2发展。
2.3.3 服务社员对一个联合组烟农户数的看法。关于一个联合组应该为多少户烟农服务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787位(64.6%)服务社员认为应该是20~50户;218位(17.9%)服务社员认为应该是50~100户;200位(16.4%)服务社员认为应该是20户以下;13位(1.1%)服务社员认为应该是100户以上。调研结果表明,现有烟叶种植的连片化程度有待提高,而组建联合组是实现不同烟农土地连片种烟的有效措施。联合组以联合主体20~50户、连片面积在6.67~33.33 hm2为宜。
2.4 烟农合作社服务人员的数量
合作社的本质是为了追求社员利益的最大化,也就意味着使其成本最小化,其性质和公司企业是一致的[7],相应的在合作社的经营过程中,必然要求有一个适度的社员规模,使得合作社的规模合理化。
2.4.1 对合作社人员数量的调研。当问到“当前情况下,您认为以下哪种服务环节应该增加服务人员”时,429位(35.2%)的服务社员选择了机耕服务;382位(31.4%)的服务社员选择了植保服务;352位(28.9%)的服务社员选择了分级服务;22位(1.8%)的服务社员选择了其他服务;只有14位(1.1%)和19位(1.6%)的服务社员分别选择了育苗服务和烘烤服务。
调查结果表明,合作社在育苗和烘烤方面比较成熟,服务作业的人力基本得以保证;而在机耕、植保及分级上服务力度还有待加大。对于目前合作社缺乏什么样的人员的调查分析,结果显示,67.5%的服务社员认为缺少提供服务的作业人员;17.3%的服务社员认为缺少高素质管理人员;15.2%的服务社员认为缺少监督人员。
2.4.2 对合作社作业人员数量的调研。关于“66.67 hm2烟田至少需要多少机耕手服务”的调查,结果表明,67.2%的服务社员认为是10~15位机耕手;27.6%的服务社员认为是5~10位机耕手;4.2%的服务社员认为是15位机耕手以上;最后有1.1%的服务社员选择了1~5位机耕手。
调查结果表明,就烟地而言,对机耕手的需求量还是挺大的。但目前由于山区烟地小而散的特征,烟农更愿意采取耕牛犁地。因此,合作社在机耕手扩大方面受到了限制。事实上,如果集中作业进行机耕,周期短时就需要较多的机耕手来完成,但是较多机耕手又给合作社带来较大的成本问题;周期长时机耕手数量可以相应减少。如何选择适合的机耕手数量,不仅要考虑到作业时间问题,还要考虑到合作社的管理成本问题。关于“66.67 hm2烟田至少需要多少植保队员”的调查,结果显示,62.0%的服务社员认为是10~15位植保队员;34.0%的服务社员认为是5~10位植保队员;3.2%的服务社员认为是15位植保队员以上;最后有0.8%的服务社员选择了1~5位植保队员。关于“66.67 hm2烟田至少需要多少烘烤队员”的调查,结果表明,1.5%的服务社员希望是1~2位烘烤队员;18.6%的服务社员希望是3~4位烘烤队员;42.7%的服务社员希望是5~6位烘烤队员;最后有37.2%的服务社员选择了7位及以上烘烤队员。对烘烤作业人员期望值的不同,同时也反映了烟农对烤房设施集群建设、集中作业的愿望差异。关于“66.67 hm2烟田至少需要多少分级队员”的调查,结果表明,1.2%的服务社员认为是100位以下,29.5%的服务社员认为是100~150位分级队员;39.0%的服务社员认为是150~200位分级队员;23.8%的服务社员认为是200~250位分级队员以上;最后有6.5%的服务社员选择了250位及以上分级队员。
3 结论与讨论
3.1 现阶段增加服务内容的策略
针对传统烟农服务合作社烟农聘请专业服务积极性不高、合作社经营收入渠道不多、合作社发展内生动力不足等问题[8-9],可创新发展“5+N”服务模式,合作社在烟叶生产的育苗、机耕、植保、烘烤、分级5个环节开展全程、全面服务,同时依托烟草公司的丰富信息资源、建设需求和强大组织能力,在物资运输、有机肥加工、设施建设与管护等N个方面开展选择,整体经营,分环节核算,按交易量返还盈余,环节间以盈补亏,确保微利。
3.1.1 全程服务,促进专业分工。烟农服务合作社建设应根据当地特点,按照“种植在户、服务在社”的思路,采取“五统五分”的综合型服务模式,对技术要求较高、劳动强度较大的育苗、机耕、植保、烘烤、分级等5个烟叶生产环节统一实施专业化服务,移栽、中耕、施肥、打顶、采收等5个环节仍由烟农作业。合作社的主要任务是:围绕现代烟草农业减工降本的核心任务,为烟农及时提供专业化服务,通过构建烟叶生产全程综合服务体系,全面推动烟叶生产专业化分工。
3.1.2 拓展范围,促进收益增加。为增加合作社业务量,满足服务对象个性化需求,增强合作社发展能力,应积极引导合作社拓展业务范围,推动合作社的专业化服务由服务单一环节向“综合服务”转变、由服务少数烟农向服务全单元转变、由服务烟叶产业向服务大农业转变。同时,将合作社服务内容与烟草部门有关工作相结合,形成集商品化育苗、机械化耕作、集中式田间管理、专业化分级、集群化烘烤、统购烤烟专用物资、统一农机维修及设施管护、资金借贷、保险以及土地流转等为一体的全方位的综合。当前至少可以做到以下几个结合:一是与基础设施建设相结合。烟草部门可将年度机耕道建设、烤房建设等工作交由合作社,以此增加其工作业务和综合收入。二是与设施管护管护相结合。可将基地单元内的机耕道管护交由合作社承担,费用由管护经费开支。三是与农机维修服务相结合。建议引导协调当地所有烟草农机供应商联合组建烟草农机服务协会,依托合作社在每个基地单元建立农机维修服务点,提高农机培训和维修服务的及时性、有效性。四是与秸秆发酵加工相结合。可将秸秆堆积发酵工作交由合作社,作物秸秆及运输费用由烟农承担,烟草部门向合作社免费提供生物发酵菌剂,并支付加工费。五是与资源流转服务相结合。可引导合作社成立土地和劳动力流转服务中心。服务中心对资源供需双方按片区登记,协调对接和会面,并提供合同签订指导。六是与烟田土地整理相结合。可将烟田土地整理的部分任务有偿交由合作社承担,合作社租赁机器开展工作,以减少整治工作中的常发矛盾。
3.1.3 创造条件,促进业务需求。围绕作业环境、交易对象、设施利用等方面,为专业化服务创造良好条件,降低合作社的服务成本。一是创造连片作业条件。通过优化种植布局和轮作制度,重点打造13.33 hm2以上连片烟田,多个片区以机耕道和农机入田口相贯通,并配套集群烤房或烘烤工场,形成“小集中、大贯通”的种植布局,增强专业化服务需求。二是创造集群作业条件。改变传统基础设施分散建设和利用方式,围绕基本烟田,依托轮作制度,集群建设育苗和烘烤设施,综合考虑作业风险和运输半径,集群宜大则大,提高散户独立作业成本,提高集中作业效率,满足专业化服务需求。三是创造集中服务条件。以烟地连片为依据,将每20~100户烟农联合起来,引导建立烟农联合组并推选组长,依托联合组统一聘请合作社服务、统一接洽服务时间和内容、统一验收和付款,降低服务交易成本。四是创造设备需求条件。在农机补贴购置上,改变以往单家独户补贴方式,集中补贴合作社,原则上对散户购机不予补贴,将有限的农机补贴集中投入到合作社设备配置上。一方面增强合作社装备实力和农机利用效率,另一方面增加散户专业化机耕服务需求。五是创造设施综合利用条件。在“以烟为主”的前提下,充分利用设施、农机设备和基本烟田,实行市场化运作,在闲置期开展多种经营,采取“公司+基地”模式,培育与烟互补的配套产业,拓展合作社经营范围。引导发展温室大棚花卉种植、密集烤房菌类种植等设施综合利用途径,帮助合作社协调争取种植订单。
3.2 把握服务半径的策略
从调研情况来看,烟农对于服务半径的看法比较集中,并表示合作社的规模有扩大的空间。烟农已经逐渐具备了规模经营意识,扩大经营规模的意愿也比较强烈,政府和烟草公司应该把握住烟农的心理,关注他们最主要的需求,对他们采取多方位的扶持政策,2个方面一起合作,才能使意愿落实到具体的实践上。
烟农土地基本具备连片种烟条件,但实际仅有1/2左右的烟田构成了连片种植,需要合作社加强引导烟农进行土地连片种植,调整烟叶种植布局和采取统一轮作制度等,做到集约化连片种植,提升服务效率、服务半径和服务规模,让烟农们看到好处与希望。
合作社的最佳规模应该是使该合作社达到盈亏平衡点时,略微调整规模达到有些微利的规模,计算此时各种资源利用量的数值,从而根据即将加入合作社的社员的生产能力和资源需求量,确定组成合作社的社员数量,这就是合作社的最优规模[10-11]。因此,合作社必须根据合作社内部社员的异质性进行合理的分配,对资源进行合理利用,从而使合作社实现最优规模。
在我国现有农村土地政策及产业结构条件下,提升烟农户均种烟规模难度较大,但可以通过提高连片种植度来提高服务半径和规模。一是提高烟叶种植相对连片度。大多数烟叶种植都布局在山区,户均规模小、土地不平、连片度差,无法做到大规模连片。然而,通过调整烟叶布局和统一轮作制度,也可形成多个连片小区域,只要贯通以机耕道,同样可以做到集约化连片种植和服务。二是组建烟农联合组。其核心内容是以几十户烟农(或以村为单位)以土地连片为依据组建烟农联合组,以联合组为单位统一聘请专业化服务。考虑到黔西南州烟叶生产多集中于土地零星分布、道路条件较差的山区,加之烟叶生产本身环节多、技术性强,几万亩的服务面积对于一个合作社而言,服务半径相当大,经营管理的难度也较大。为此,烟农合作社须采取统分结合方式,以降低运行成本、提高合作社作业效益。总的说来,可采取3种组织形式:一是依据服务内容设专业服务分社,分社独立运行、单独核算,总社相当于专业服务分社联盟,发挥组织、指导和管理的作用。二是依据服务区域设置
分社,分社为服务区域内的种烟主体提供各环节的专业化服务,独立运行、单独核算。三是依据环节设置专业队,由烟农合作社统一核算,但要建立不同环节专业队的考核机制,提高专业队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然而,有些环节(如育苗、机耕、植保)因技术相对成熟、作业效率较高,可跨单元、甚至以县为单位组建服务社,以增大服务规模和范围。由于只提供一个环节的专业化服务,专业性强、业务单一,管理要求不高,在合作社的发展初期,也具有较强的生命力。
3.3 合作社服务人员数量控制建议
关于合作社的规模是否扩大应当取决于当地植烟面积的大小、地区经济发展、机械化水平和烟农素质水平。然而,在合作社生产扩张的开始阶段,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合作社的经济效益会得到提高,就是规模经济效益;但是当生产规模扩张到一定规模,也就是临界规模,合作社继续扩大生产规模,就会使经济效益下降,即所谓的规模不经济[12]。
同样,合作社根据自身资产规模和社员平均面积数来科学地制定社员数量,同时根据调研数据科学地制定合作社服务人员和作业人员数量。事实上,合作社人员需求与集约化种植程度呈负相关,即烟叶种植集约化程度越高,合作社所需作业人员数量就越少,反之则越多。因此,要精简服务人员,需做好3点:一是提高烟叶种植布局和设施建设的集中度,减少运行成本;二是精简作业工序,在兼顾质量的前提下减少作业用工;三是优化合作社作业的监督管理,提高作业效率。
4 参考文献
[1] 李智勇.烟农专业合作社100问[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2.
[2] 陈小磊,郑建明.基于C-D模型的信息产业细分要素对经济增长贡献分析[J].情报科学,2009,27(9):1305-1310.
[3] 白鹏,郝玉斌.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研究与探索[J].农经研究通讯,2008(3):34-48.
[4] 陈训明.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与品牌培育[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11:8-11.
[5] 党德宣,林何莺,王引斌,等.山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及问题初探[J].山西农业科学,2011,39(5):483-487.
[6] 孙亚范.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利益机制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江苏省的实证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08(9):52-54.
[7] BAUMOL W J,PANZAR J C,WILLING R O.Contestable Markets and the Theory of Industry Structure[M].New York: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1982.
[8] 韩国明,周建鹏.交易费用视角下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作用分析[J].农村经济,2008(12):112-115.
[9] 韩俊.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调查[M].上海: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远东出版社,2007:1-9.
[10] 刘婧,王征兵,倪细云.农民专业合作社规模经济与适宜社员规模研究[J].财贸研究,2011(6):27-31.
篇6
农机服务组织是使用高性能农机具、新型农机技术的主力军和受益者。近几年在政策倾斜、项目扶持等优势条件的引导下,开化县培育油菜机械化生产农机专业合作社12家,发展生产规模在6.7hm2以上的油菜生产大户23户,农机服务组织的服务能力不断增强,油菜机械化生产的组织化程度日益提高。
几年来,开化县农机管理部门积极与上级农机管理部门、机具生产厂家和农技部门合作,引进新式油菜联合收割机,探索油菜机械化生产模式、生产工艺,制订机械化生产流程。同时以农机手、种粮大户和基层技术推广人员为对象,自2007年以来,组织开展了油菜全程机械化技术培训班15期,召开油菜机收现场演示会8场(次),印发宣传资料4850份,培训生产主体和技术人员约1000人(次),大大提高了农民的技术素养,锻炼培养了一支业务过硬的服务队伍,更好地服务于油菜生产全程机械化,为油菜机收快速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和服务保障。
主要工作措施
为加快油菜生产机械化技术的推广,开化县建立由县农业局分管领导任组长,农机、农业、种子等有关专业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加强组织领导,负责规划协调;成立由县农机管理站、县农业推广中心、县种子公司、乡镇农业服务中心和相关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组成的项目实施小组,具体组织实施。各职能部门明确责任,专人负责,镇、村农机及农技人员坚守第一线,认真做好技术指导与跟踪服务工作;同时将油菜机收技术推广列入乡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建立目标责任制,确保任务落实。
一是大力营造舆论氛围。县政府非常重视油菜机械技术推广工作,2007年县政府首次召开全县油菜机械化收获现场会暨农机化工作会议,2008年开化县承办全省油菜机械化收获培训班,2009年县政府再次在杨林镇召开全县机械化作业暨油菜机收现场推进会,组织乡村干部和生产主体实地观看机械作业演示,细算经济账,充分展示油菜生产机械化的好处和优越性。同时利用电视、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实施效果,扩大机械作业的影响面。二是优先安排补贴资金。对推广油菜机收所涉及的购机补贴和作业补贴给予优先足额安排,2008 ̄2011年油菜生产机械化累计享受中央购机补贴68万元,机械作业补贴196万元。三是引导培育生产大户和农机专业合作社。对0.33hm2以上的油菜生产大户给予每0.067hm220元的生产补贴,对流转土地6.67hm2以上的大户每0.067hm2给予100元的生产补贴。生产大户和合作社优先享受各项服务,对业绩显著的生产大户和合作社县委、县政府每年都安排资金给予奖励,并通报表彰。
2007年以来,开化县农机农艺密切合作。一是开展油菜生产机械化技术培训班,联合举办机收现场会和新型油菜机械展示会,几年来先后组织开展了油菜机械化生产技术培训班15期,召开油菜机收现场演示会8场(次),培训生产主体和农民约1000人(次)。二是每年在油菜主产区建立连片13.3hm2以上的油菜机械化生产示范基地3~5个,基地遍布县内油菜主产区并辐射全县,累计示范面积达到300多hm2。三是开展“浙油18”新品种试种示范。“浙油18”是由浙江省农科院育成的优质高产双低苷蓝型油菜新品种,于2008年引进试种,2009年示范面积200hm2,经试种观察表明,该品种分枝节位高,分枝多、整齐、分枝角度小,结角多,适应强,丰产性好,成熟度一致,角果不易裂荚,利于机械收割,可作为免耕直播、机械收割的推广品种。四是按照油菜机械化收获的农艺要求,研究推广以节本增效为目标的“油菜免耕直播”技术,该项技术的推广不仅提高了油菜的生产水平,还为机械化收获创造了良好的先决条件。据统计,2012年全县推广应用“油菜免耕直播技术”种植面积5866.7hm2以上,机械开沟6200hm2,机械化收割866.7hm2,分别占油菜种植总面积的80%、84.5%和11.8%。4.增强项目带动能力开化县高度重视油菜机械化相关项目的申报实施。“油菜生产机械化收割技术研究和推广项目”于2008年被县科委立项以来,县农机站先后组织实施了浙江省农业厅的“粮油生产机械基地建设项目”、农业部的“油菜生产机械化示范推广项目”和浙江省农业基金会的“油菜机械化收获示范推广项目”等项目。通过项目实施,制定和规范农机与农艺相互适应的机械化作业标准,完善油菜机械化生产技术体系,促进先进生产技术在实践中的应用,提升油菜机械化生产的科技含量,提高油菜机械化生产质量,有效带动全县油菜生产机械化的发展。
油菜机械化生产实施效果分析
油菜机械化生产主要技术包括:选用良种,免耕直播,机械开沟,机械收获。据调查,采用免耕直播、机械开沟与收获每0.067hm2用工2个左右,采用育苗移栽、人工开沟与收获每0.067hm2用工7~8个左右,机械作业比人工作业每0.067hm2节省劳动力5个以上,其中机械收获每0.067hm2比人工收获可节省劳动力2个以上。免耕直播技术由于较好地协调了植株群体与个体间的关系,达到了各种农业资源的有效利用,不仅油菜主茎干粗细均匀利于机收作业,而且每0.067hm2能增产油菜籽8~10kg。同时,人工收获一般在油菜成熟度在8~8.5成时收割,油菜籽未完全成熟,甚至还有青籽粒存在,而机械收割要求油菜成熟度达到9成以上方为最佳时机,由于油菜成熟时间延长了6~8d,此时油菜籽已完全成熟,籽粒饱满、乌黑发亮,出油率可提高5%~10%左右。油菜机收能使秸秆粉碎还田,不仅可以减少秸秆焚烧后的空气污染,还能增加田地的有机肥,大大提高农田肥力,既解决秸秆焚烧污染问题,又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是发展低碳生产、绿色农业的新模式,为开化县“生态立县”战略提供有力支撑。
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打算
篇7
2015年我们严格按照全省《旱田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项目实施方案》的要求,认真制定项目技术实施方案,积极开展试验示范研究,强化技术培训,搞好技术服务,探索适宜本地区的保护性耕作技术工艺和配套机具系统。加快推广应用,全面完成了项目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取得良好的社会和生态效益,现就项目工作总结如下:
一、项目实施情况
(一)选择项目区:设置试验田项目区的选择按照玉米种植面积结合当地群众基础好,易于接受,便于推广的原则,我们将试验地点选在三卡乡、呼玛镇、北疆乡种植玉米面积比较多的乡镇,土壤多为棕壤土,属浅山坡耕地。
在三卡乡三卡村,依托瑞和种植业合作社,建设300亩示范田,在呼玛镇西山口村,依托科振农机合作社,建设示范田180亩。在北疆乡象山村,依托象山现代农机合作社,建设试验田480亩。
(二)试验模式设置:玉米保护性耕作试验田与传统耕作对比田采取三种作业模式进行对比。
1、在三卡乡三卡村瑞和合作社试验改革铧式犁翻耕土壤的传统耕作方式,春季除机械播种之外不进行任何土壤耕作,直接使用迪尔1204拖拉机牵引吉林康达2BMZF-6免耕播种机在有秸秆残茬覆盖的地表一次性完成破茬开沟、施肥播种、覆土镇压等复式作业,减少机械进地次数,降低作业成本。种植品种为德美亚2号--播后喷施灭草剂—田间管理中耕追肥—收获。
技术要点:①免耕播种,株距为17cm,亩保苗6000株,播深为3cm。②机械施肥深度为10cm,亩施肥量为50kg。③高效喷药技术,利用合作社的北京丰茂3W-500型液体喷药机,采用咽嘧销草酮2000ml+莠去津1000ml,对植株进行高效高精度喷雾灭草。④当玉米7-8片约40公分左右时,用播种机的施肥铲深趟垄沟,追肥深度以10-15厘米为宜,侧距10-12厘米为宜,赶雨前追施尿素10公斤/亩。
2、在呼玛镇科振农机合作社示范秸秆覆盖免耕播种技术模式,建设面积为180亩。
技术路线:秋季进行玉米机化收秸秆粉碎还田---用1204东方红拖拉机配套1LF-435型黑山翻转式双向深松浅翻犁深松30cm以上---冬季休闲---春季用马斯奇奥MT-6型免耕播种机进行播种.品种为德美亚2号---播后喷施灭草药--田间综合管理。
技术要点: ①深松技术,大马力拖拉机配套深松机进行浅翻深松,深松深度30cm,打破犁底层,且深浅一致,行距一致,不重不漏,到头到边。②气吸式精密免耕播种,株距为17cm,亩保苗6000株,播深为3cm。③机械施肥深度为10cm,亩施肥量为50kg。④高效喷药技术,利用合作社的3wm-1500型液体喷药机,采用咽嘧销草酮2000ml+莠去津1000ml,对植株进行高效高精度喷雾灭草。
3、深松重耙精密播种模式。建设面积480亩.技术路线:深松重耙起垄待播状态春季精密播种药剂灭草田间管理收获。种植品种为鑫科育1号和利和16。
技术要点:①深松重耙整地起垄技术,用迪尔JD2204拖拉机配套沃尔1DSL-3600松耙联合整地机进行作业,深松深度32cm以上,然后用道依茨2104拖拉机配套佳农北方1BYZP-6.2型56片耙进行碎茬碎土作业。②精密播种深施肥技术,用道依茨2104拖拉机配套沃尔2BQD-12型免耕播种机进行气吸式精密播种深施肥,株距为17cm,播深为4cm,垄间行距为65cm,亩保苗株为6000株。施肥量为57.5公斤,施肥深度为10cm。
(三)作业机具及技术要求:玉米秋收后留高茬(25cm)过冬,采用免耕播播机进行播种,播量为2.0kg,播深3-6cm;除草方式为化学除草,采用咽嘧销草酮2000ml+莠去津1000ml。时间为6月20日-7月5日。机械深松放在苗期,每年苗间深松一次,深松深度为20-30cm,时间为6月20日-7月5日。全方位深松的地块,每2-3年,在秋季,进行深松一次。
(四)试验三种保护性耕作模式:在同等水、肥条件下,种植同一作物、品种,同时播种,在此基础上同时进行对比测试、分析。
(五)试验监测的内容及方法:主要包括低温测试、土壤含水率测定、作物生育期观测、化学除草及病虫害防治、土壤有机质测定、作物产量测定、地表覆盖测定、生产成本核算、配套机具性能考核。
二、主要经验和做法
(一)建立健全机构,加强实施工作的领导
我们向县政府主管领导进行了详细汇报,召开相关部门领导会议,研究部署我县保护性耕作实施工作。首先成立了由县政府副县长吴志忠同志任组长,农机局局长任副组长,由财政局、农业局和实施区各乡镇长等十多家单位领导组成的领导小组。加强对实施工作的领导,并且成立了由县农机推广站站长任组长,有5名技术骨干参加的技术小组,具体负责实施过程中的技术工作。同时我们还聘请东北农大工学院周福君副院长、县农技推广中心丁济文等5人担当技术顾问,组成专家顾问组,协助解决实施工作中的技术难题。在组织机构健全之后,领导小组精心研究制定实施方案,编制分月工作规划,制定工作职责,分解任务,使得每一个工作环节都有人管、有人抓,保证了项目顺利实施。
(二)围绕农时季节,加大宣传及培训力度
在推广宣传工作中,把技术宣传工作放在首要位置。首先是组织实施区乡(镇)、村干部,合作社社员和种植大户,召开“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实施动员会”,发动群众,澄清各种思想顾虑和障碍,放心大胆地应用保护性耕作这门新兴技术。其次是组织编印了2000余份保护性耕作技术宣传资料,及时发放到实施区农户手中。再次是组织农机技术人员走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大讲实施保护性耕作的主要技术内容、目的和好处,效益以及应该注意的问题,逐步提高广大干部和群众对保护性耕作技术的认识和了解。
在技术培训方面,我们紧紧抓住机收玉米留高茬、机械深松、杂草防控、免耕施肥播种四大技术环节。以召开机具演示会,现场培训会的形式,培训农民。5月11日在北疆乡象山村召开“玉米免耕播种现场会”,8月12日在呼玛镇西山口村召开“保护性耕作高架植保机及植保无人机现场演示会”,9月27日在三卡乡沿江村召开“保护性耕作技术免耕播种观摩会”,宣传和讲解免耕播种作业的优势和好处,实地参观示范田玉米长势。
(三)量化工作指标,落实目标管理责任
我们项目实施方案的工作进度安排,分解工作指标,细化、量化实施工作的环节及任务,制定分月工作计划表,使得实施工作有条不紊,有效展开。我们还按照分月工作计划中的作业环节,落实具体负责人,实行“一抓到底”的岗位目标管理责任制。即每个工作环节都有人主抓,每块示范田都有县站技术干部包抓,把工作责任落实到每一个人,保障保护性耕作项目任务的顺利实施。
(四)严格项目管理,规范资金使用管理
健全和完善各项管理机制,制定切实可行的项目实施方案。加强项目的监督、检查和绩效考评工作,建立技术档案,形成技术总结报告,逐步建立适合本地区的耕作模式。建立现代农机合作社牵头,农机大户参与的农机服务网络。提高机械利用率,确保各项技术措施高标准完成。主动接受省站专家组对项目的实施情况进行技术指导和检查考评。
加强资金管理,项目资金实行“专账专户,专款专用”。认真执行项目资金管理有关规定,确保专人严管项目资金,在财政局监管下保证资金的合理使用。坚决杜绝挪用、挤占
等现象发生。
三、取得成效
(一)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节约成本效果明显。实施玉米保护性耕作,省去了传统的燃烧秸秆、旋耕灭茬、破垄夹肥、镇压等多道单独作业环节,一次完成破茬、开沟、施肥、播种、镇压等多道工序,有效减少农业生产环节3—5次,节约用工40—50%,每亩节约生产费用40-70元。
2、抗旱保墒能力增强。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农田实行深松,打破犁底层,增加了土壤通透性,建立了土壤涵养水库,可以有效提高土壤墒情。同时,由于农作物秸秆覆盖地表,减少了阳光对土壤的直射,有效降低了水分蒸发,提高了蓄水保墒能力。
3、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实施保护性耕作,由于采用秸秆还田覆盖技术,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了土壤团粒结构,有效提高了土壤肥力。实施保护性耕作,土壤年增加有机质0.065%,如果连续实施保护性耕作三年以上,土壤中有机质开始富集,地表土层开始松软。
4、增产效果明显。10月20日我们邀请县统计局、推广中心对示范田进行了测产,保护性耕作示范田平均亩产为599公斤,对比田亩产为564公斤,全县平均玉米亩产553公斤。经调查统计,较对比田产量增产6.2%。按玉米现价2.0元/公斤计算,亩增收可达70.4元,加之亩节约生产成本平均45元,农民每亩增收节支约115元。
(二)监测数据对比分析
1、地温变化。播前:免耕播种项目田留高茬试验田各层平均地温与传统耕作对比田地温分别低0.2℃-2℃,其原因是项目田地表覆盖物多而减缓地温升高。玉米留高茬深松试验田深松后比对比田各层平均地温高0.1℃-1.3℃,其原因是深松后使土壤疏松孔隙度增大,提高了土壤的透气性,使土壤更多地接纳热能。
2、提高了土壤含水率。播种前:由于示范田地表覆盖好于对比田。冬春季存雪量大,存雪时间长、蒸发量少,因此留高茬示范田对比田0-30cm土壤含水率平均高0.5%。对比田含水率低也是因为翻耕后容易跑墒。雨后24小时:由于玉米秸秆腐烂分解,改善了土壤团粒结构,使土壤变的疏松,孔隙度增加,这样就增加了土壤贮水量;同时地表覆盖物还可以减缓雨水径流,延长雨水存留时间和入渗时间也增加了土壤贮水量。经测定:示范田0-30cm土壤含水率比对比田高1.5%左右。苗期深松的耕地雨后3天测定的数据看,0-30cm土层水分比对比田同层高0.8%-1.5%。其原因是苗期深松可以打破犁底层,活化了土壤,相对增加了土层厚度,有效地减缓地表径流,提高了土壤接纳降水的能力。作物生长期、封冻前:经测定,这两个时期0-30cm土壤平均含水率比对比田分别高0.7%-1.6%。
3、作物生育期观测:经测定项目田比对比田出苗早3-5天,苗全早6天。其原因是选用先进的指夹式播种机,播种深度一致,覆土厚度一致而且比对比田覆土薄,因此出苗早、出苗齐。三叶期早3-5一碱叶期株高也明显好于对比田,作物成熟期比对比田早5-7天。在播种前考虑由于地表残茬过多,影响播种质量,造成出苗率降低,所以采用半株距播种,即株距为13-15cm左右,保证项目田的出苗率为90%以上,补充因残茬和秸秆影响出现的缺苗断条现象。
4、化学除草及病虫害防治:化学除草的时间放在苗后作物生长期,这样除净率高,效果好,成本低。玉米选择吉林市吉丰农药,除草施药方法:每亩用药量4500-5625克/公顷(300-375克/亩)按规定每公顷用药量兑水600-900千克(每亩用药量兑水40-60千克)。
5、增加了土壤有机质,秸秆还田后,经过一段时间后发生腐烂,使土壤变的疏松,增加了土壤活性,促进了土壤微生物的生长,土壤有机质增加,有利于作物生长。
6、提高了作物产量,增产原因是项目田土壤含水率、土壤肥力均好于对比田,因此随着项目的进一步实施,产量增加也是必然。
7、减少了风蚀,保护耕地,保护生态环境项目田地表覆盖率比对比田提高,覆盖量增加,同时项目田在冬春大风季节采用根茬固土,播种又尽量减少动土,因此可以大大地减少风蚀。
(三)取得的成绩。第一总结确立了适宜本地区垄作特点的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工艺。第二取得了大量的监测数据。第三逐步提高了领导和群众对保护性耕作的认识。第四积累了实践经验,锻炼了队伍,具备了大面积实施的条件。
四、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
1、测试仪器落后,测试结果不精确。测试风蚀、水蚀、土壤容重等指标的测量未能完成,土壤有机质质量的测定不方便,测试手段落后,缺乏比较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2、项目实施期短,我县属高寒地区,气候寒冷、空气相对干燥,作物秸秆根茬的腐烂时间长,在短期内土壤有机质增加效果不明显。
3、虽然我们采取了各种形式的宣传和引导,但是由于的传统耕作方式的影响深蒂固,加之农民看重短期经济效益,影响了此项技术进一步推广应用进度。
4、保护性耕作机具价位高,补贴资金少,推广难度大。连续实施保护性耕作田间杂草发生量大,纯免耕播种存在拖堆断条影响播种质量。
(二)几点建议
1、继续加大对保护性耕作技术示范推广力度,增加深松补助金额,对保护性耕作给予一定作业补助。
2、保护性耕作技术属于长期的系统工程,建议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延长示范推广年限,巩固提高示范推广成果。
3、进一步提高保护性耕作机具购置补贴额度,优化机具结构和性能,增强机具的适应性和可靠性。
4、坚持行政推动和宣传、引导示范相结合,农机与农艺相结合,产学研相结合,示范推广与本地实际相结合,把保护性耕作技术推而广之。
五、提升和改善农机推广体系建设
农机推广体系建设与项目实施同步推进,充实农机推广技术人员,指导示范区开展机具质量跟踪调查、标准制定和机具选型,开展技术指导、培训宣传、信息咨询、检查评估和接受考核验收等工作。开展知识更新工程,选派1名同志参加农业部培训班,组织10名农机推广技术人员赴齐齐哈尔农机校参加基层农技人员(重点班)培训。推进技术交流与研究,组织赴泰来县参观学习先进经验。改善推广工作条件,投资15万元新购吉林康达免耕播种机、灭茬机、中耕深松施肥机。购置大型复印机、照相机,购买测水仪、烘干箱等检测设备。保证农机推广具备必要的办公场所、仪器设备和试验示范基地,提升农机推广站的公共服务能力。
六、下一步打算
1、计划利用冬闲时间召集农民举办保护性耕作技术培训班,邀请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授课。
2、召开保护性耕作研讨会,创新发展互联网+信息化建设。促进农机农艺相结合,农机化与信息化的融合,制定明年工作方案。
3、做好项目分析总结工作,探索适合本地的最佳技术模式。
篇8
关键词 植保机械;保有量;使用情况;存在问题;建议;河北丰宁
中图分类号 S4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3-0213-01
丰宁县地处燕山北部,辖区内有26个乡镇,309个行政村,农户8.5万户,农业人口33万人,现有耕地9.13万hm2,常年农作物播种面积7.86万hm2,种植作物主要有玉米、小麦、马铃薯、蔬菜、中药材、油料和杂粮等,年发生各类农作物病虫害4.7万hm2,防治面积3.3万hm2。主要病虫害有土蝗、草地螟、地下害虫、玉米大斑病、玉米螟,各类蔬菜病虫害,马铃薯早、晚疫病等常发病虫害。为降低各类病虫害扩散蔓延,每年都要采取一定防控措施,针对各类作物及病虫害发生种类差异,依托农业生产种植合作社或企业,按区域成立了不同专业化防控组织,各防治组织充分发挥统一防治作用,降低了农药使用量,减少了环境污染,提高了农药使用率和防控效果,较好控制病虫害扩散蔓延,对保障人畜、农作物及其产品,生态环境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起到积极促进作用。目前,全县已有各类病虫害防治组织和专业化防治队56支,各类防治药械1 236台套,农户自有施药器械9 851台套,并就已有各类防治药械使用情况和使用效果、存在问题等开展系统调研[1-2]。
1 植保机械现状
1.1 农户和防治组织植保机械保有情况
调查226户农户现有各类药械260台套,其中中小型悬挂式喷杆喷雾机32台套,容量为200~400 L不等;背负式喷雾器228台套,其中背负式电动喷雾器195台套,约占75%;手动喷雾器65台套,约各占25%。调查统防统治组织16个,参与调查防治组织以马铃薯、蔬菜种植为主的专业合作社或公司,现有各类喷雾器138台套,以大、中型悬挂式施药设备为主,其中大型施药设备62台套,容量为1 000~1 250 L,中型施药设备76台套,一般容量为200~400 L。经调查推算全县植保药械保有总量11 087台套,其中背负式手动喷雾器约3 000台套,背负式电动喷雾器7 500台套,背负式机动喷雾器300台套,大、中型悬挂式喷杆喷雾器265台套,三轮自走式打药机22台套[3-4]。
1.2 病虫害防治情况
全县参与调查农户总防治面积0.1万hm2,主要是蔬菜种植大户;参与调查的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0.43万hm2,重点是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和马铃薯种植企业。全年病虫害防治总作业面积逾4万hm2,其中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1.08万hm2。
1.3 各类药械作业情况
手动喷雾器数量逐年减少,主要作为边远地区农户玉米除草或蔬菜病虫害防治;背负式电动喷雾器应用范围最广,农户、防治队都存有一定数量,是方便实用的新型施药设备,全年作业面积2.7万hm2,悬挂式大、中型喷雾机主要在马铃薯、蔬菜等作物上使用,年作业面积1.33万hm2。
1.4 主要药械服务情况
大型机载悬挂式打药设备现有容量为1 000~1 250 L的62台套,由大型拖拉机牵引,年作业服务面积0.33万hm2,该设备投入高,防治效率也高,作业面大,主要在马铃薯种植喷灌圈使用;中型悬挂式打药设备多服务于不够建喷灌圈的小面积马铃薯种植(13.3~20.0 hm2)区和大面积蔬菜种植区,该设备由11.03~22.06 kW小拖悬挂牵引,年作业服务面积0.67万hm2;背负式机动和电动喷雾器主要在玉米、小麦除草、农户蔬菜病虫害防治时使用,年作业服务面积约3.33万hm2。
2 存在的问题
一是专业化防治组织还局限在服务于各类种植专业合作社或种植企业内部,没有真正走出去,业务拓展范围窄,没有更好发挥各类药械使用效能,利用率偏低;二是专业化防治组织收费困难,未探索出更好的收费与防治效率相结合模式,服务与收费相差较大,有时甚至收不到费用,致使服务面偏窄,受局限;三是专业化服务组织防治队员技术水平还有待提高,主要在病虫害识别和防治用药药液配比上掌握不准确,机器维修技术与保养能力不强,有时会造成作业速度慢、防效差等现象。
3 建议
一是抓紧培训防治队员药械使用和病虫害防治技术水平,包括各类药械使用和病虫害识别与农药配比等技术,开展更高层次技术培训班,力争每个防治队都能有至少3人以上全面型专业防治队员;二是积极宣传统防统治技术优点与好处,提高农民认识,同时积极争取地方财政支持;三是在节约防治用药和提高防效上下功夫,提升防治队员技能和服务水平;四是提高药械使用频率,合理收费,以收费养防治队伍,不能光服务没效益,提高药械使用频次和效率,扩大病虫害防治能力和服务范围。
4 参考文献
[1] 陆琳.我国植保机械及施药技术落后原因浅析[J].南方农机,2010(4):15.
[2] 尤勇.植保技术与机械发展现状[J].南方农机,2010(4):26-27.
篇9
关键词:农民教育培训;新农民;专业合作社
中图分类号:G7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9-0007-1
近年来为提高农民素质,培育新型农民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工作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核心内容,已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农民教育培训活动。农民整体素质有了新的提高,为进一步总结取得的成绩,不断提高教育培训水平,加快农民教育培训事业发展,对当前农民教育培训面临的新形势及主要问题进行讨论和分析,促进农民培训向更高效、更实用、更先进的方向发展。
1 农民教育培训的历史前景
当前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新技术、新农机、新种子层出不穷,但新技术、新科技的应用和发展不是那么的简单,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农民素质不高,特别是科学技术方面的素质不高,这是由于各种历史原因造成的,我国底子薄,人口多,农民受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方面。
现在国与国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很大程度上是科技实力的竞争,在农业现代化发展中,技术发达的国家就可以竞争过技术尚不发达的国家,这是个国家竞争力问题,
现在要解决农民增收问题。中国是人口大国,也是农业消费大国,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之道还是依靠先进技术,发展先进农业,过去那种落后的农业发展模式是无法解决农民增收问题的,所以科学技术的普及应用不仅是个经济问题,也是个政治问题。要想解决这些问题,还是要从农民培训上找出路,不但要工厂生产出新农机、新种子,还要农业培训机构培训出新农民,高素质农民,将这两方面结合起来,让新农民掌握新技术,才能真正实现农业现代化。在生产中存在重视硬件建设,轻视软件建设,重视农业设施设备投入,轻视农民培训投入,造成先进的农业设备技术与农民的素质能力难以衔接。在农民意识中也普遍存在同样的问题,看重农业设备建设,轻视学习,轻视农业培训,这些问题都是在新形势下普遍出现的问题。
2 如何促进农民教育培训的发展
当前农业发展已从已计划为导向发展到以市场为导向,市场经济有其配置资源的先天优势,但也有其弊端。市场经济的风险性对农民生产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影响了农民生产生活的积极性。由于我国的改革开放开始于八十年代左右,农民市场意识较弱,抗风险意识教差,很多农民还沉溺在计划经济甚至自然经济的思想中,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对其生产影响很大,在计划经济时代,高产量就是大丰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大丰收并不等于大增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农民文化素质较差,外界信息比较闭塞,单户的生产模式就如同闭门造车,只知道埋头苦干,不考虑供求关系,从现实角度讲农民也很难既抓生产又考察市场行情,所以很难预知供求关系,比如今年韭菜价格上涨,第二年大批农民盲目的都去种植韭菜,造成韭菜供过去求,出现韭菜价格大幅下降,农民挣不到钱,甚至还要赔钱。
要解决好新形势下出现的这一新问题,要从两方面入手,第一是专业合作社是在当前新形势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解决农民增收问题的很好的方案。引导农民参加专业合作社,作为农民培训工作来说,就是要在农民培训中增加对农业合作社的讲解,告诉农民什么是专业合作社,专业合作社的好处在哪里,引导农民参加专业合作社来达到增收的目的,要向农民讲解参加专业合作社应注意的问题。专业合作社作为一个组织,可以协调社内各种资源,相对于一家一户的模式,其合作性具有生产中的很大优势。还可以起到社会化分工的作用。第二是在农民培训工作中增加市场经济方面的知识,培养农民的市场意识,改变农民过去的思维模式,解释现在农民增产不增收的原因,市场经济有其自身的风险,但也有很多规避风险的方式,比如农业保险,农机互助保险,这些都是在农业生产中规避风险的很好的方式,总之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要解决好农业生产中出现的新问题,下大力气解决好农民增收问题。
3 总结
当前新形势下,农民培训也出现了很多自身特点,首先农民培训要联系生产生活实际,不能理论性太强,脱离现实生活,要在培训中抓住重点,在与农民密切相关的生产领域加大培训力度,了解农民农业技术知识的现状及农民所需要的知识,总结农民教育的规律,抓出培训服务生产这一主线,根据农民的自身要求规划学习方案。其次农民培训要处理好生产和教学的关系,农民的生产生活是第一性的,所以农民教学要走培训和自学相结合,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培训的目的还是实践,培训的作用还在于生产生活,培训要服务于生产,不能影响农民的生产,培训的内容要在实践中得到应用,这也是当前农民培训工作的新特点。
篇10
关键词:水稻机育插秧;难点;对策;大圹圩农场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3)18-127-02
大圹圩农场地处皖东高邮湖畔,是安徽省农垦集团公司下属国有农场。农场农业生产常年实行稻麦连作,其中水稻种植面积1 134hm2,连续8a实现100%机械化栽插。
1 水稻育栽机械化现状
大圹圩农场2003年推广机械化插秧技术,2006年全面普及,至今保持机插秧100%的水平。目前,全场拥有插秧机246台,其中高速插秧机10台。2BZP-580A(THK-3017KC)育秧播种流水线4套,生产能力为450~500盘/h。
机械化插秧由于病虫害轻、易管理、穗数足、易高产,平均较手工栽插增产10%,每667m2节约生产成本在百元以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非常显著。
2 水稻机械化育插秧存在的难点
机械化育插秧的难点集中表现在床土选用、育秧方式、秧母田处置与管理、本田平整、秧苗运送等5个方面。
2.1 床土选用 以选择菜园土、水旱田耕作熟化土为宜。由于我场近10a来开展水稻机械化插秧,秧母田及周边能用的床土越来越少。
2.2 育秧方式 采用育秧方式是将软盘直接放到秧母田的床板上后,上床土,撒种后覆土,再盖上地膜即可。这种方式育秧要求秧母田床板“直、实、光、平”。摆盘要求整齐,但在实际操作中难以控制。且播种是人工撒种,密度又难以控制,受水分、天气等因素影响,造成育秧质量差,影响后期机插作业和大田管理。
2.3 秧母田处置与管理 家庭农场秧母田全都在各自承包田的田头,好处在于运秧方便,但由于与本田间存在栽植时间差异,因而给病虫害防治,特别是水浆管理带来不便。
2.4 本田整地 我场条田大都是长700m左右,宽50m左右,面积较大。虽经过多年平整,但由于田块较长,落差较大。以往家庭农场职工都在条田中打上3~4道子埂,分成几段,才能整平适合机插秧。
2.5 机械作业道路 由于多年实行土地承包制,家庭农场职工将原有的机耕路翻耕,并入了大田种植,造成机械通过困难,影响机械运秧作业,同时加大了人工运秧成本。给机械化田间管理也带来不便。
3 解决水稻机械化育插秧难点的对策
借鉴国内水稻机械化育插秧的先进做法,结合农场实际,笔者认为,解决水稻机械化育插秧难点的对策可归纳为:“五替代”作业,工厂化生产,公司化管理。这是水稻生产机械化的技术升级,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举措。
3.1 “五替代”作业 即硬盘替代软盘、基质替代营养土、流水线替代手工播种、硬地育秧替代水田育秧、高速插秧机替代步行式插秧机。
(1)硬盘育秧主要操作方便,易摆易放;利用率高(秧苗利用率高,不易塌边塌角;机插利用率高,机插时抓苗不散),且硬盘不易变形好保管,经久耐用。但成本较高(5.2元/盘,农机补贴1.5元/盘,还需3.7元/盘);体积较大,摆放需要较大管理房。
(2)基质的特点是较疏松,通透性好,利于起苗,促进秧苗生长,可提高水稻产量。
(3)流水线作业均匀度好,无重叠现象;质量标准高,集上营养土、播种、撒水、盖种于一体;效率高,规格统一。用育秧流水线,生产能力为450~500盘/h。
(4)硬地育秧具有节省育秧田、节省人力、减轻育秧劳动强度、提高工效、节省水资源的优点。
(5)高速插秧机具有作业效率高,插秧质量好、劳动强度低、便于水稻后期打药及施肥作业等优点。
3.2 工厂化生产 即建设规模型育秧工厂,实行工厂化育秧,逐步做到由统一供种转向统一供秧(苗)。
工厂化育秧是实现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以精量、半精量播种技术为基础,利用机械化生产线播种,采用温室或大田集中培育的一种规模化育秧方式。具有科技含量高、生产规模大、育秧成本低、秧苗质量好、节种省工等优点。
(1)降低自然风险。工厂化育秧有利于减轻不利天气对育秧的影响。无论天气情况如何,都能确保秧苗的正常生长。
(2)节约生产成本。工厂化育秧由于育秧集中,占地面积小,作业方便,机械化程度高,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一方面省去软盘育秧的做床、覆膜等环节;另一方面暖棚保湿性能好,秧盘繁育只需少量喷灌,节约用水,总体降低生产成本。
(3)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由于秧田面积小,可以达到精耕细作。同时由于采用必要的技术措施,使育秧达到了规范化、标准化,为培育壮秧创造了良好条件。工厂化育秧实现了水稻生产方式的转变,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一项创新之举。但育秧工厂基础设施建设及设备购置需要资金较大,根据农场实际,采用争取政策,农场投入,个人入股等多种途径争取资金,以点带面,示范、推广。
- 上一篇:产业招商工作方案
- 下一篇:会计助理毕业实习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