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设计的基本要素范文

时间:2024-02-18 17:48:4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科研设计的基本要素,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科研设计的基本要素

篇1

健康网讯:

科研课题确定以后,能否取得满意的科研成果及达到预期的目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科研设计。科研设计就是制定课题研究的技术方案和计划实施方案,它是整个研究工作的蓝图,集中体现了课题课题研究人员的设想,构思。要想使科研设计达到直观,明晰,可供操作,便于实施,必须明确科研设计的基本要素和基本原则。

一 科研设计的基本要素

任何一项研究总要包括受试对象,处理因素,观察指标或效应指标三个基本要素。下面对受试对象,处理因素,效应指标的要领及要求作一简要介绍。

1 受试对象

受试对象是指接受实验的动物或人,亦称实验对象,研究对象或观察对象。受试对象的选择非常重要,它对实验结果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受试对象的选择合适与否,对实验成败是很关键的。如果进行动物实验,对实验动物的基本要求是对拟施加的处理因素反应敏感,反应稳定,尽可能近似与人,并且经济可行,容易获得。特殊要求是健康合格,种属一致,品系相同,年龄,窝别,体重差别不大,性别要求雌雄各半。

2 处理因素

就是为了不同的研究目的,加给研究对象以物理的,化学的或生物的各种条件被称为处理因素。在科学研究中,任何实验效应都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我们要抓住主要的,带有关键性的几个因素。

3 实验效应指标

处理因素作用于受试对象所显示出的结果被称为效应。为了具体的,准确的反映出实验效应,就必然需要使用效应指标,指标不仅可以用来揭示实验观察对象的某些特征,也可以用来判断某些特定现象或事实的依据与标准。在医学研究中,不论那种类型的研究,要探索的因素必须通过具体的指标反映出来。

二 研究设计的基本原则

1 对照的原则

就是确定实验中相互比较的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各组给予不同的处理,然后观察其效应。

对照的意义在于通过它消除和减少实验误差。在医学研究中,除了正常解剖生理数据的调查以外,都要有对照。对照基本要求是除了实验因素作有计划的变化外,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其他条件应尽量保持一致。

2 重复的原则

重复是保证科研成果可靠性的重要措施之一。重复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实验过程是多次重复进行的,要做到这一点与实验的样本大小有关,样本大重复的机会多,样本小重复的机会少。二是设计中提出的方法,别人也能重复进行。

3 随机化的原则

就是被研究的对象样本是从总体中任意抽取的,抽取时每个观察单位都有相等机会被抽取。常用的随机化法有抽签法,抓阄法,扔硬币法,随机数字表等。具体使用那种方法,应根据实际情况来定。

篇2

[关键词]VI;应用;医院形象

[中图分类号]R-0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4721(2009)03(b)-123-02

天津市眼科医院的视觉形象符号,在进行市场调研中显示,接受调研的是天津市本地区人群中的大多数、其他地区有一定文化的人群、眼科医院的职工,其对作为眼科医院标志均持认同态度;随着医院强势医疗越来越突出,越来越被患者所信任,应用Ⅵ,作为传播媒介,统一的视觉形象使医院形象得以延伸,当患者享受到医院良好的服务,清晰的“视觉”感受会加深患者的记忆,从而提高患者对医院的忠实度,升华医院形象。应用VI表现医院文化内涵,强调医院目标和医院员工工作目标的一致性,强调员工的集体观念、价值观念的共同性,强调医院对员工的吸引力和员工对医院的向心力。应用VI,是医院树立良好形象必须做的基础工作。它能将医院管理理念的内涵,通过视觉符号在媒介中传播,使医院形象高度统一,使企业的视觉传播资源充分利用,达到提升医院形象的效果。

VI (visual identity)是医院的视觉识别系统,经由静态的视觉识别传播,将医院标准化、系统化、组织化的视觉方案,直接地向社会、患者迅速有效地传达医院信息,透过视觉符号,形成医院品牌资产,提升医院形象。

应用VI。使医院的媒介传播化繁为简,具有系统化、统一化的特征。其特点在于展示清晰的“视觉力”结构,准确地表达医院独特的形象,通过不同的载体表达医院文化内涵,达到被患者识别的目的,提升医院形象与综合竞争力。

1塑造医院形象,走近VI

以天津市眼科医院为例,说明并走进VI。天津市眼科医院是国家卫生部三级甲等专科医院,天津医科大学跟科临床学院。80余年悠久的历史,展现了眼科医院不断发展的进程。为谋求新的发展,天津市眼科医院跻身到第一轮天津市卫生资源调整中,2004年11月,本着国际化、人性化、数字化的设计理念,一座新的天津市眼科医院呈现在世人面前。新建后眼科医院总面积达3.8万平方米,床位200张,10间现代化的手术室,37间不同需求诊室,接诊能力、手术能力能基本满足发展需求。

医院的面积变大了,承接的病种没有增多;医院床位增加了,服务于患者的人员没有扩编;医院设备更新了,收费的标准没有提高……站在新的起点,医院先进的硬件环境,为医生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平台,为患者提供了“人性化”的就诊环境。外在环境的升华,如何带动内涵的提高:医院将重点放在了营造医院和谐环境,塑造医院良好形象上。为展示医院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和良好的医疗信誉,医院制作无红包医院展板和招贴,分别放置在门诊和病房,承诺医院的诚信。制作“你身边的党员”展板,分别放置在楼外走廊和楼内通道,展板吸引着医患驻足观看,弘扬医院优秀党员事迹,树立了医院良好的信誉形象。采用型材的模式介绍医院眼科医生团队;展板形式公布著名眼科专家的出门诊时间和业绩;设立患者选医生的今日应诊介绍牌;标明特需专家门诊诊室的门牌;提高患者对医院的认知度,成为医院技术强势的招牌。树立医院技术强势的质量形象。一系列的形象工程,使医院工作走近VI,招牌类的应用形成医院视觉形象,给医患留下深刻印象,效果甚佳。但在第一批招牌的在广泛使用中,发现在使用医院标识上出了问题,有的有标识,有的没标识;有标识的招牌其颜色、摆放位置也是不统一的:走进VI医院对招牌类的设计有了新的要求,必须建立标准的VI模版,展示医院内涵。树立医院形象。

2树立医院形象,走进VI

VI包括两部分:基本要素和应用要素。基本要素提炼一种医院系统化的形象归纳和形象符号化。用可视的具体符号形象来形成公众认知的主观反映。包括医院的品牌标志、标准字、标准色、标语、象形图形及基本要素的组合设计。应用要素是将基本要素纳入医院事务的应用中,使其规范统一。主要包括:环境应用、媒体应用、招牌应用、办公应用、服装应用、包装应用、旗帜应用等。应用要素提升了基本要素的内涵,形成与患者潜在的互动过程,应用时越缜密细致,越能令患者感受到医院的管理理念,提升医院形象。

走进VI,感受一种文化模式的变革。在广泛调研和实践后激发出个性化的精髓。VI建立在医院特性和职业背景之上,对医院的管理理念进行深刻领悟和挖掘,用发展的战略视角开发设计Ⅵ,构成医院独有的视觉符号。标志是视觉符号的核心,将传达的语言转化为图形语言,用造型和色彩体现视觉形象的“精华”。医院在过去的应用中颜色、图形底色没有统一规定,各部门按照不同的理解应用标志。为了树立医院独有的形象,规范标志势在必行。经过反复认证,天津市眼科医院选用鞘作为图形语言,代表眼科医院的品牌形象。运用国际标准视力检查表“E”为基础元素构思设计,整体风格严谨规范,稳重大方,具有很强的识别性。运用国际标准视力检查表“E”为象形符号,体现出天津市眼科医院作为眼科专科医院的专业性和专属性。诠释“TJEH”天津市眼科医院的品牌全称,四个字母按照顺时间方向循环往复。代表我院不断实践和推动“勇于创新、科学发展”的经营理念:四个字母整合为一个方形,整齐划一,形如一枚方形印章,象征着我院“光明使者,勇攀高峰”的使命。在色彩上运用黑色、灰色视觉明暗度的对比进行TJ(天津)E(eye),表现了眼科医院“健康所系,质量第一”的质量方针;而代表医院的H(hospltal)使用了象征为生命带来希望的蓝色,表现了眼科医院“以患者为中心,通过优质、高效、低耗的眼科诊疗服务”为患者服务的郑重承诺。

走进VI,在确定医院标志后,vI基本要素和应用要素都有相应的专业规定,在个性化的设计和规范化的要求中,视觉符号、图形语言在应用中具有了生命力,真正感受到过程与结果的和谐与统一的感受,提升医院形象。

3应用VI。提升医院形象

应用VI为媒介,经由SCMR传播模式,让患者通过良好的视觉感受,体会到医院的人文关怀,极大程度地利用视觉传播,提升医院形象。优秀的VI视觉符号具有独特的识别性,可以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应用,具有“国际护照”,只要展示它的视觉符号,消费者就会知道其产品。

天津市服科医院的视觉形象符号翻,在进行市场调研中显示,接受调研的天津市本地区人群中的大多数、其他地区有一定文化的人群、眼科医院的职工,对鞘作为眼科医院标志均持认同态度;随着医院强势医疗越来越突出,其也越来越被患者所信任,应用VI,作为传播媒介,统一的视觉形象使医院形象得以延伸,当患者享受到医院良好的服务时,清晰的“视觉”感受就会加深患者的记忆,提高患者对医院的忠实度,升华医院形象。

篇3

 

一、电算化帐务系统数据检测的内容和方法 

 

系统数据包括总帐数据、明细帐数据、记帐凭证数据、科目编码数据、辅助编码数据以及其他辅助数据。系统数据的检测涵盖系统所有数据。本文仅就系统核心数据-明细帐数据的检测谈谈笔者的看法。其他数据的检测可以参照明细帐数据的检测办法处理。系统明细帐数据的检测包括数据完整性检测和数据正确性检测。 

 

(一)数据完整性检测包括检测一个期间的记帐凭证是否完整、一个记帐凭证号的数据记录是否完整、一条数据记录的项目是否完整。 

 

 1、一个期间的记帐凭证是否完整是指系统明细帐库中一个期间的所有记帐凭证号是否都存在,有无缺失。记帐凭证号缺失是不符合财务制度规定的,还可能意味着数据丢失(当然,记帐凭证号重复也不符合财务制度规定,但由于其并不影响数据结果,也不影响数据完整性,可以考虑不予检测)。检测记帐凭证号是否连续的方法是:首先从系统明细帐库中选定一段时期的数据,从中确定准备检测的起始记帐凭证号和终止记帐凭证号;然后设定一个变量,将准备检测的起始记帐凭证号作为该变量的初值,终止记帐凭证号作为该变量的终值。渐次增加该变量值,步长为1;接下来检测该段时期数据中是否存在记帐凭证号等于该变量值的记录,如果该变量为某值时该段时期数据中没有与之相等的记帐凭证号,说明存在记帐凭证号缺号,此时的变量值即是缺失的记帐凭证号。 

 

 2、一个记帐凭证号的数据记录是否完整是指该记帐凭证号的所有记录是否都存在。通常可以采用验证该记帐凭证号借贷方发生额是否相等的办法来确认。但是对于记帐凭证存在分号的情况,如果在录人记帐凭证数据时漏掉了某个分号,采用验证该记帐凭证号借贷方发生额是否相等的办法就不能确认其数据的完整性。只能通过系统流程设计中的预防环节解决,如核对手工科目汇总表与系统科目汇总表。对于记录重复的情况(整个记帐凭证号内容或某分号内容重复),可以通过检测该记帐凭证号记录中是否存在科目编码。辅助编码、借贷方发生额均相同的记录予以查出。 

 

 3、一条数据记录的项目应包括日期、记帐凭证号、摘要、科目编码、借贷标志、借贷方发生额、数量等基本要素和辅助编码、票据种类、票据号码、制单人、审核人、记帐人及其他标志等辅助要素。各记录项目的完整性检测只要检测各项目是否为空就可以了。由于影响数据结果正确性的因素主要是数据记录的基本要素,因此,也可以只检测基本要素。 

 

(二)数据正确性检测包括检测明细帐数据中是否存在非法科目编码、是否存在不合理科目编码、科目编码和辅助编码是否匹配。 

 

 l、非法科目编码是指在系统明细帐库科目编码字段出现的一级代码既不是财政部门统一规定的,也不是单位根据需要自己设定的,或者明细编码不是单位所设定的。这种编码由于超出了系统科目编码库的内容,不能为系统所识别,因此,在系统进行数据处理时,可能对这些数据不予理会,也可能进行错误处理。造成系统所输出的数据成为“垃圾”。检测科目编码是否非法代码比较简单,只需要检测系统明细帐库中所有科目编码是否都存在于系统科目编码库中即可。 

 

 2、不合理科目编码是指财政部门所统一规定的科目中,有的科目本单位并不需用,因此其编码不应出现在系统明细帐库中,如果出现,即为不合理科目编码,也可以说是科目编码的不合理使用。某些开发商在出售财务软件前,往往已根据财政部门统一规定的科目及编码,以及根据开发商的调查和经验,对系统科目编码库做了预置。其目的是方便用户使用,减轻初始化系统的工作量。对于用户单位不需用的科目编码,由于其已存在于科目编码库中,是合法编码,如果用户误用,系统不能检测出来。如果用户非法操作系统明细帐库,也可能把正确的科目编码误作用户并不需要的科目编码。无论是哪种情况,系统输出的结果都不正确。检测方法是把用户不需用的科目编码与系统帐库中的科目编码进行比较,如果有值相同的情况,说明存在不合理科目编码。当然最好的办法是用户在使用系统前,把系统科目编码库中不需用的科目编码删除掉,这样就不存在不合理科目编码问题。 

 

 3、辅助编码是对单位内部部门、人员、项目(如科研项目。产品项目、商品项目等)进行识别的代码。科目编码和辅助编码之间有匹配关系,如制造费用和产生制造费用的部门(车间)有匹配关系,和管理部门(如财务处)就没有匹配关系。这种匹配关系因科目而异,同一科目在不同的单位因其核算组织的区别也不相同。总体而言,科目编码与辅助编码不匹配有四种情况:(l)某科目编码应无辅助编码,而系统明细帐库中,该科目编码有辅助编码;(2)某科目编码应有辅助编码,而系统明细帐库中,该科目编码没有辅助编码;(3)辅助编码的性质与科目编码不匹配,如某科目编码的匹配辅助编码应该是人员辅助编码,系统明细帐库中却是项目辅助编码;(4)辅助编码的类别与科目编码不匹配,如科目编码是科研成本,匹配的辅助编码应该是科研项目辅助编码,系统明细帐库中却是生产项目辅助编码。对系统明细帐库中的每条记录进行检测,确定其是否存在上列四种情况之一,即可断定该记录的科目编码与辅助编码是否匹配。 

二、利用电算化技术实现自动检测 

篇4

基石,原意是建房子时埋入地下的石头,是建筑的支撑,是稳定的基础。以基石作为谈教育的起点,其用意是强调办教育的重心,坚定以重心开展工作的信念。

教育的基石是什么?不妨作如下逻辑推导。学校作为基础教育工作的办学组织单位,要素诸多,行政的办学要素涉及人、财、物,时间、空间、信息;业务涉及的要素是德、智、体、美、劳等。这些要素中,占有时间和资源最多的是课程。学校的课程由学科、教材、课时构成。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要接受9522课时的教育培养,每年要上一千多节课(小学6020节课,初中3502节课)。高中教育阶段的总课时量和年均课时量更是高于初中。不难看出,课程是学校办学的重心所在。那么,构成课程的基本单位又是什么呢?课程之内有学科,学科之内是以教材形式体现的专门的知识。由此可见,基础教育的基本要素是基础知识,其可以说是基础教育的基石。在上课过程中,有教师,有学生,有课程及教学资源,有教育环境条件,凡此种种均要围绕知识发挥作用。课堂上的知识,是教师与学生共同的实践内容和实践对象。学校没有课程,就成了没有内容的空架子i课堂上没有知识,教师与学生的活动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教与学的知识,是学校办学的基石,是教书育人的载体,是基础教育最重要的根基,也是衡量教育管理、教育科研、教育实践质量的一把标尺。

将知识作为基础教育的标尺,检视教育的现实,判断实践重心是否突出。教师围绕知识进行的专业操守、专业思想、专业技能的修炼做得如何,是否有对知识内涵实质的深刻理解,是否对知识所引发的学生素质有准确把握,在教之先做到对教的拥有(教学设计)、教之中对教的把握(教学实施)、教之后对教的反思(教学评价)。如果教师将知识当作应试的工具,将学生的主体作用刻意划出三七分割、二八定律的固定时段,将教师的主导作用武断地弱化,不追求内涵式的教师专业发展之路,而只寻找立竿见影、一蹴而就的短时的效应,那基础教育的基石能够牢固吗?从教育科研、教研工作来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果离开课堂教学的实践需要,离开教师理解教材、处理教材、研究学生、培养学生的实际需要,而是追求立所谓前沿的大课题,这样的登高而呼,虽居高声远,其意义有多大呢?教研如果变成考研(考试研究),变成赛研(评优评奖),变成经验性的听课、看课,变成浅表式的评课,没有深度的分析,更没有超越学科的学习性质、课程实质的宏观境界,没有知识论、认识论、教学论在教研中的有机融入,何以对教师专业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呢?如果教育行政管理工作者离开业务做行政、离开课程求特色、离开课堂说忙碌,对以知识培养人为轴心的学校工作又有何效益?如果教育行政管理工作者不尊重以知识育人的办学规律,不尊重面向基层办学的政策保障、政策支持,而是不断强化教育的功利性追求,加入到追求应试教育的行列,那是会出教育发展严重偏向的后果的。

基于上述观点,我们鲜明地提出要奠定好基础教育的基石,要重视基础教育基石的作用,要对基石多加关注,多进行政策的、理论的研究,多给予人文的、科学的关怀。只有基础牢固了,教育这座大厦才能巍然耸立,避免教育失重、失衡。

(作者:北京市第十四中学校长。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兼职教授、北京市特级教师)

篇5

关键词:合作学习;课堂教学;基本要素

合作学习这一新型教学模式随着高等职业教育改革进程的不断加速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并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能够展现学生的个性、强化主体责任和合作意识。

一、合作学习的概念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理念的不断变化,教学模式也必然随之变化。合作学习是通过小组合作进行互动学习,对提高学习效率很有帮助,在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合作学习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合作学习在教学中的运用,使传统的教学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尽管这样,也存在着许多问题。

1.概念混淆,流于形式

“合作学习”常与“小组学习”这一传统教学模式混淆,仅仅把分组听课、完成作业当成合作学习,让合作学习这一新型教学模式流于表面形式。而合作学习的真正意义在于通过探索、讨论、研究、解决、评价的过程,让成员之间可以发挥所长,实现良好的沟通。

2.缺乏课堂调控技巧

以小组为基础进行沟通、互助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有些讨论看似热烈,活跃了气氛,但实际上是一种近乎无效的学习,这样就导致教学秩序混乱,脱离合作学习的意义。

3.缺少内容创新与思维发散

受到传统教学模式根深蒂固的影响,新型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还不能适应现代高职教育改革的发展,缺少教学内容的创新与思维的发散。课堂合作学习教学内容缺少知识拓展,这样就切断了思维发散的方向性与内容的创新性,将学习变成一件单一乏味的事情。

4.新旧教学模式的相互排斥

合作学习这一新型教学模式有其发展的必要性,但任何事物都不可能单一存在,再好的教学模式也有自己的弊端。长期采用合作学习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学生就会缺少独立思考的机会,而慢慢习惯依赖其他成员,也会厌倦吵闹的学习氛围。

5.小组成绩取代个人成绩

小组是合作学习的基础,所有组员一起努力取得成绩,小组成绩容易取代个人成绩,所以如何平衡小组成绩与个人成绩尤为重要。小组成员之间各司其职,分工合作,简单把小组成绩作为个人成绩是不行的,要更多地注意每个小组成员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发挥的作用。

三、解决措施

传统教学模式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合作学习让学生自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开始有表现自我的机会,这不仅培养了他们的自信心,也改变了传统的学习形式,学生的应对能力得到了大大的提高。

1.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

任何教学模式都是通过教师来实施的,教师是课程的执行者,如果没有教师,课程改革只能是一句口号。为此,要提高教师对合作学习的理解与认识,转变教师的观念,吸取新型教学模式的精髓。课前准备工作要充分,做好教学整体设计及小组组建,在课堂学习中调控一切不利于合作学习开展的因素,控制学生合作学习的进度。学生应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而是指导者、合作者、促进者和参与者。

2.合作成员要明确职责

在合作学习中,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责任,如果不能尽到各自的义务,就无法保障小组的成绩。所以,在合作学习中每个学生都要参与。教师应该给小组成员合理、科学地分配任务,以便更好地实现相互学习、共同合作。

3.教学方式互补

每一种教学模式都有其优缺点,既要看到利也要看到弊,从而相互融合,优势互补。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合理、有效地选择教学模式。比如,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师在进行设计课程授课时,就可以先采用传统教学方式讲授,再采用合作教学模式进行方案设计,这样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

4.共性评价与个性评价相结合

由于每个人自身条件、基本情况和能力是不同的,在小组中的贡献也不同,因此,得到的评价也不相同。合作学习的学习成绩不是单一的小组成绩或个人成绩。小组成绩不能等同于个人成绩,两者应该分别评价,分别奖励。对小组的评价应重视过程,而对个人的评价应重结果,从而实现共性评价与个性评价的统一。

综上所述,合作学习是一种顺应时代要求的新型学习模式,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和思维空间,它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意识,增强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侯建军.小组合作学习存在问题及其策略的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05.

[2]蒋波.合作学习:种种误识与基本要素[J].全球教育展望,200(12).

篇6

内容摘要:在知识、技术和全球化力量的推动下,服务贸易发展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国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指标。推动服务贸易发展,需要不断优化影响服务贸易的各项要素质量,尤其是要做好专业人才与技术创新这两个关键要素的优化。

关键词:服务贸易 专业人才 技术创新

问题提出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人们生活的日益多元化,服务贸易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不断上升,所面临的国际竞争也日趋激烈,最重要的课题是服务贸易竞争力高低已成为衡量一国或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之一。根据相关数据,我国服务贸易长期处于逆差,服务贸易收支主要集中在旅游、运输和其它商业服务,而在全球服务贸易量较大的金融、保险、咨询、IT服务、广告宣传和电影音像等技术密集和知识密集型的高附加值服务行业,我国服务贸易则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国际竞争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本文基于修正的“钻石模型”视角讨论服务贸易关键性要素的优化路径相关问题,以期为此问题的进一步深化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竞争优势理论的基本内容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波特在1990年提出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中指出,一国兴衰的根本在于能否在国际市场上取得竞争优势,而竞争优势形成的关键又在于能否使主导产业具有优势,优势产业的建立要靠提高生产效率,提高效率的源泉在于企业是否具有创新机制和创新能力。

该理论通过研究一国的经济环境、组织、机构与政策在产业竞争优势中所扮演的角色,找出一个国家可以维持产业竞争优势的诸多因素,认为国家和国家环境是支撑企业和产业进行国际竞争的基础,一个国家在某一行业建立和保持竞争优势的能力取决于四个基本要素和两个辅助要素的整合作用,基本要素包括:要素禀赋、需求状况、相关产业和辅助产业及行业战略、结构和竞争,两个辅助要素是指机遇与政府。据此波特提出了“钻石模型”的分析框架。

波特是在反思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解释国家在国际市场上取得竞争优势的菱形模型,就是“钻石模型”。在波特看来,一国的国内经济环境对企业开发其自身的竞争能力有很大影响,其中影响最大、最直接的因素是以下四项:生产要素、需求要素、相关和支持产业以及企业战略和组织结构。在一国的许多行业中,最有可能在国际竞争中取胜的是那些国内“四因素”环境对其特别有利的那些行业。因此,“四因素”环境是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最重要来源。这四个因素也是本文所基于的一个立脚点。

关于“钻石模型”修正的理论综述

波特的“钻石模型”理论是在归纳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虽然其重视分析国内要素的培育,但是并没有考虑跨国经济的影响,对经济全球化的重视程度不够。因此有许多专家对“钻石模型”进行了修正,使得“钻石模型”具有更强、更广泛的解释力,如能更好地解释小国、欠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竞争力。

Cartwright构建了多因素钻石模型, 在保留波特钻石模型中6大要素的基础上,增添了5个新的海外变量: 海外要素创造能力、与在海外环境中的相关的和支持性产业的联系、满足海外顾客需求的途径、海外市场的竞争以及该产业在多大程度上有面向国际的目标和结构。他认为这一模型更适用于研究小国经济、出口依赖工业国和以资源为基础的工业国的国际竞争优势。

Dunning等引入了“跨国经营”这一要素。认为跨国公司在产业发展中扮演重要作用,外国直接投资可以获得产业发展所需要的资金和技术等,带动本国产业的发展,对本国产业及区域经济发展起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本国企业要注重从跨国公司中学习技术、注重通过技术的积累来促进本国企业的发展。

Rugman and Moon 等构建了一般化“双钻石模型”,这一模型认为, 一国的竞争力不仅来源于国内钻石, 也来源于国际钻石。

Anil Nail和Zeller等将政府作为第5个关键因素引入,发现土耳其重点产业的成长过程中政府发挥了核心作用,是产业竞争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决定因素。

韩国汉城国立大学学者乔东逊也提出,“人力要素”是推动韩国经济国际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

基于我国服务贸易实际的“钻石模型”修正

通过对上述“钻石模型”修正的研究成果的回顾很容易发现,不同的专家在考虑一国产业竞争力时考虑的重点有所不同,如果能结合一国的具体国情与所面临的国际环境,将特定的因素引入模型,则能更好地指导特定国家或地区的产业竞争力培育。通过多年的招商引资,发展外向型经济,使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日益紧密,然而,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必须正视竞争力提升所面临的特定制约因素:经济发展缺乏资金、技术与高层次人才,国内需求潜力巨大但需求层次低等。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国际环境下,在运用“钻石模型”研究我国产业竞争力提升问题时,要充分考虑跨国经济的影响,重视技术创新,重视高层次人才与政府的作用等。因此,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钻石模型”进行了修正:引入了跨国公司、国际环境两个要素,并将专业人才从要素禀赋中提出,作为一个专门的重要要素列出,将政府从辅助要素调整到基本要素中,从而形成了由两个关键要素、五个基本要素与两个辅助要素相结合的新的多要素模型。专业人才是提升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发动机,持续不断的技术创新是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得以维持的基本保障,因此,专业人才与技术创新构成了影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服务贸易关键性要素质量优化路径

在现在新一轮的国际产业转移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背景下,推动服务贸易发展,需要不断优化影响服务贸易的各项要素质量,尤其是要做好专业人才与技术创新这两个关键要素的优化。

(一)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强化服务业发展的智力资源支持

现代服务业以技术密集和智力密集为显著特征,其发展不仅需要大量拥有普通技能的人才,更加需要高素质、高技能、有先进理念、敢于创新的高层次人才。建设人才队伍,就要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坚持培养、引进与留住相结合。

1.多渠道、多层次培养服务贸易所需的各类人才,特别是能够适应现代服务业发展要求,精通国际金融、国际运输、国际商法等业务的复合型人才。鼓励和引导高等院校建立与服务贸易发展相适应的学科和专业,支持高等院校、职业院校、科研院所建立服务贸易人才培养基地,鼓励职业培训机构业务开展,加强企业内部培训,通过学校、社会与企业多层次、全方位为服务贸易发展提供人力资源支持。在人才培养中,重点要做好人才的结构性需求调查,突出解决当前急需的专业人才,同时还要抓好人才培养质量,对于各类各层次培训跟踪调查,确保培训的知识与技能是服务企业发展所需要的,避免形式主义。

2.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吸引国内外高层次人才。建立完善的留学人员回国鼓励机制,重点引进一批高层次、高技能、熟悉现代服务业管理的留学人才,尤其是金融、保险、信息、商务中介等行业急需的专业人才,发挥他们的辐射作用,以带动服务业人才整体素质的提高。大力引进通晓国际规则、熟悉现代服务业管理的高层次外国专家,聘请外国专家来我国进行学术交流、合作研究、讲学任教及工作任职等措施,鼓励各类人才带项目、带技术来我国创业、发展,促进我国服务业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支持服务业人才出国留学、进修,接受国外系统服务理论与技能的培训,鼓励中外合作办学,拓宽与海外交流合作渠道。外国语在服务贸易中非常重要,尤其是服务外包中的语音服务、咨询服务等,加强基础外语教育,让更多外国人来我国旅游、度假、工作,让更多人能“走出去”,创造一个良好的多语言应用国家,这将对于我国未来服务贸易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加紧完善与人事制度相关的法律法规,包括知识产权、劳动与社会保障、劳动合同等,建立符合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建立良好的人才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确立高层次人才的核心与主体地位,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和社会环境,增强对人才的感召力、吸引力和凝聚力,激发人才的创造力,做到“人才培养得出,引得进,留得住”,彻底解决服务贸易人才短缺问题。

(二)促进服务贸易领域技术创新,推动技术创新与服务贸易良性循环

汪琦(2006)对美国服务业技术创新与贸易竞争优势的互动演变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结论:美国服务业的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是获取和维持其贸易竞争优势的重要原因,而贸易竞争优势的获得又对进一步技术创新形成动力和压力机制,并为技术创新提供了较好的物质和市场条件,形成互动性良性循环。因此,科学技术的发展成为影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首先,思想上高度重视技术创新的重要性,在制定服务贸易创新体系时,将服务贸易技术创新置于战略发展的高度。

其次,加大对服务贸易技术研发的投入,优化投资比例。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科技投入增长率应同步于或略高于服务贸易增长率。投入方向上,既要重视基础学科、新兴学科和边缘学科的投入,又要重点突破一批重大关键技术,同时攻关若干重大专项,既确保持续提高创新能力,又要实现跨越式发展。

第三,完善科技支撑体系,建立一批研发设计、信息咨询、产品测试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一批技术研发中心和中介服务机构;完善科技人才的引进、管理与激励机制,稳定人才队伍。

第四,强化微观主体的技术创新积极机制,鼓励服务业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速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制,激励创新,并通过减税、补贴等方式激励技术创新活动,形成一个激励自主创新的微观机制。

第五,促进外商投资向更高技术领域发展,吸引世界跨国公司总部与研发机构进入,引导服务业产业集聚,鼓励内资服务企业嵌入其产业链,鼓励员工流动,充分扩大外商投资的技术外溢效应,带动国内服务贸易技术进步。

第六,加大对服务贸易领域技术创新的政策扶持。建立专项基金用于新型服务业领域的技术创新,对服务贸易领域重大技术引进项目及相关的技术改造应提供贷款贴息支持,对引进项目的消化吸收再创新活动应提供研发资助;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投入服务贸易领域知识产权交易活动,符合规定的应享受创业投资机构的有关优惠政策;在政府采购中,应优先支持采用国内自主开发的软件等信息服务,进一步扩大创业风险投资试点范围。

第七,畅通科技转化渠道,提高科技转化率。深化科技体制转化改革,把科技市场与市场改革联系起来,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科技体制,建立风险投资机制,鼓励与外国的科技交流与合作。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高校教师;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现状和问题;改进

近几年来一些高校进行的薪酬体系中,引入了工作绩效考核作为一个重要的薪酬要素,在某种程度上激励了教师努力工作。但是,困难的是对教师的工作绩效无法做出准确合理的判断,由此出现了许多问题,使得薪酬要素中的绩效考核一项形同虚设,考核无法得出令人满意的结论。其中根源之一就在于高校教师工作绩效的考核指标没有得到准确设定。理论界和执行层各方都在探索中,至今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方案。本文尝试研究一下这个问题。

1 目前高校教师的绩效考核现状和几个问题分析

1.1 科研和教学绩效考核指标现状

很多高校教师的绩效考核体系主要由教学和科研两块要素构成。其中科研绩效的衡量比较直接简单,学校制度规定了从助教、讲师、副教授到教授每一职称级别科研成果的计算标准。按照完成不同级别的科研课题、不同级别刊物发表的学术论文、出版教材、专著等等的数量来进行定量计算。教学绩效考核主要是由教学工作量和教学效果两个二级指标构成。教学工作量按照每学期担任课时的多少直接计算考核;教学效果的考核对于大多数教师来说,就只是按照学生给老师打分数来衡量。有些大学设立了督导员制度,督导员从听课的角度也会对一些教师的教学质量做一个评价。

1.2 几个问题分析

从上述实际情况来看,教师的考核主要是定量考核为主,简单的定量考核局限了考核效用的发挥,带来了很多问题。高校教师工作绩效的考核,其目标是要达到更有利的培养出为社会所需的合格的大学生,引导着高校教师们更加钻研科学,并实现产、学、研的有效结合,将自己的所学所专服务于社会,在社会其他领域里做一些直接创造财富的贡献。但现在的这种工作绩效考核制度,因为不强调其他方面的指标,使得这种考核体系缺乏对于教师们的激励要素,而更侧重于压迫引导教师们去追求完成教学课时的数量和指定的科研项目的数量以及、论著、教材等数量。还会导致教师们在教学上只关注教书,不关注育人,不愿意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培养学生更多能力的第二课堂上。另,就教学质量效果的评价来说,也有失偏颇和准确。因为学生们对于老师的打分评价不仅没有合理到位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标准,打分比较随意,更有甚者他们对老师的教学评价很多时候取决于感情,这个问题客观上是无法得到解决的。即使是存在着教学督导制度,督导员也只能以通过听听少数教师的少数几节课来判断教师们的教学效果,这样的评判非常不完整也不准确。

2构建合理有激励效果的考核指标的思考

2.1 设置科学绩效考核指标的基本原则的思考

要使得高校老师的工作绩效考核能够合理并起到有效激励作用,关键在于考核要建立在合理科学的考核体系之上。在这个考核体系里,原则上要包含设置三个基本要素:考核的指标及指标的权重、考核的标准、指标和标准的状态描述,另外还要采用科学的考核方法。首先,考核的指标要设计到位,也即是设计的考核指标要使得被考核的工作能够被完整无误的考核出来。这就要求考核者必须充分了解并掌握岗位上的工作,清楚岗位上的工作都有哪些具体的任务、要求和职责。其次,每一项指标都要配以相应的标准,即每一个指标达到的效果等级,使得很清晰地分别出在同一个指标下每个人的贡献差别。再次,对于每一项标准都要给出清晰的状态描述,使得在判断标准等级时能够很准确的掌握评判分寸。最后还要特别注意的是,使用的评估方法一定要科学。考核指标、考核标准、考核方法等这样几个基本要素相结合起来,才能建立起一个比较完善的考核管理体系,在这样一个绩效考核体系之下,才能使得绩效考核达到比较客观准确的效果,进而使得建立之上的薪酬制度达到较好的激励人的作用。

2.2 设定科学合理的考核指标

依上所述的原则,本着对广州市一些高校现行教师绩效考核状况存在的问题实现修改修正完善的目的,下面尝试着提出一些如何科学合理地构建高校教师工作客观效果评估体系想设想。

首先,关于选择绩效考核指标视角的思考。

高校教师身兼二重身份,他们不仅自己是所在地的高端人才,还要承担着为这个地方培育当前和今后发展所需高层次合格人才的重任。衡量高校学生是否合格是否为社会所需,应该从多方位的视角来看。不能仅仅从他们读过多少书上过什么课来衡量,而是要从他们具备什么能力能做什么事来加以衡量。这就要求高校老师的产出效益也是多方面的。不仅要在课堂上教书育人,还应该大量开辟第二课堂,大量带领学生走出校门进入社会实业实践等等多方面去做工作,大量的协助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做一些实践操作。对于高职称的教师来说,还要承担着学科建设、课程建设、带领后来者、带领教学科研团队建设的要务。因此,要激励教师们做到上述工作,以上这些都应该成为考核教师的指标,要从多角度对教师的产出效益进行考核,而不应片面的要求论文数量、科研项目数量等等。过分的强调量化的工作绩效考核会导致短期利益驱动,无论是从目前还是长远来看都不符合高校的办学目标,不利于高校发展。其次,设定指标的考核标准。

在确定了考核指标以后,就要根据每一位不同职称不同岗位教师的实际工作要求,设定指标的标准即等级。由于高校教师工作的特殊性,很多工作量无法如企业那样有国家组织制定或者国际组织制定的技术参数例如特等品、一级品、二级品,或者优秀、良好、不合格等等考核的标准等级。因此我们在设定考核指标的标准等级时,应该多采用专家意见法等等方法,切忌没有依据的胡乱设定或者根本就没有考核标准。

在这里要特别注意的是,设定的指标有时候不能直接对教师们的工作进行具体到位的考核,这时就要设定二级指标。另外,每年定期考核科研工作的量,也不是一个明智之举。科学研究,投入的时间多精力多,难度大,不能一下子就见到很大的成效。要给教师们一个充分的时间和精力做上述这些工作。

再次,关于实施考核时的技术处理方法的思考

实施科学绩效考核的技术方法有很多,近年来我国人力资源管理领域引进了很多在国际上实施有效的先进方法,如众所知的关键绩效指标法KPI、平衡计分法BSC、标杆管理法等等。无论采用何种方法,秉承的核心都应该是:方法要科学、流程要合理。

但是,我们在此比较容易忽视几个重要的技术处理手段,这使得我们即使采用了上述的那些科学方法,却仍然会给考核带来叫人不太信服的结果 :

第一,容易忽视每一项考核指标在工作中所占份量的估计。由于每一项考核指标在整体工作中所起到的作用大小不同,所占份量轻重也就不同。因此,在设定好了指标以后,还要运用一些技术方法来处理一下,想办法分别给出每一个指标在整体中的重要程度。在此推荐权重法是一个值得参考采用的方法,它可以对这个“度”做出一个比较合理的判断。对所起作用大的指标要予以大一些的权重,作用小的指标给以小一点的权重,以使得最终的结果具有合理性。至于权重的设定,则可以采取专家意见法、问卷集思广益等等方法来确定。

第二,容易忽视考核结果的反馈,致使考核流程出现了开环的现象,导致考核流程出现了不科学现状。在考核过程中设计并采用合理的流程至关重要。考核的流程应该是一个闭环的运作,也就是说考核过程是从一个考核开始到新一轮更加完善的考核开始,这样不断地循环往复下去。下一轮更加完善的考核取决于上一轮考核结果的反馈。通过反馈,使大家了解这一轮考核的弊病,并依此改善缺点和错误。这就决定了考核结果反馈的重要意义。

最后,关于安排绩效考核主管人员的思考

毫无疑问,考核人员即由谁来实施考核,也决定了考核结果是否能够起到应有的激励作用。从高校教师工作评估现状来看,出现的误区就是评估组织HR部门很少对评估者做专业培训。很多高校的HR部门工作人员不但不是专业人员,而且从事HR工作以后,得到的专业培训也是少之又少。这非常不利于绩效考核工作的开展。

篇8

关键词: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体系;背景 

 

1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体系 

1.1 内部控制制度 

所谓内部控制制度就是指某单位在本单位内部因分工而产生的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基础上,采取一系列具有控制作用的方法、措施和程序,并即时以规范化、系统化、制度化,由此所形成的一整套严密的控制机制,也称为内部控制系统。 

1.2 企业内部控制标准体系主要包括基本规范、具体规范和应用指引 

基本规范规定内部控制的基本目标、基本要素、基本原则和总体要求,是制定具体规范和应用指南的基本依据,在内控标准体系中起统驭作用。我国的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基本确定了企业内部控制的5个目标5个原则5个要素,总计50个项目,由5个部门。 

具体规范是根据基本规范,对企业办理具体业务与事项从内部控制角度作出的具体规定。 

应用指引是根据基本规范和相关具体规范制定的详细解释和说明,主要是为某些特殊行业、特殊企业、特定内控程序提供操作性强的指引。为了促进企业建立、实施和评价内部控制,规范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控制审计行为,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财会〔2008〕7号),财政部会同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制定了《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号——组织架构》等18项应用指引。 

2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体系的制定背景 

安然、世通等财务舞弊和会计造假案件的发生,严重冲击了美国乃至国际资本市场的正常秩序,内部控制存在缺陷是导致企业经营失败并最终铤而走险、欺骗投资者和社会公众的重要原因。为此,许多国家通过立法强化企业内部控制,如美国的《萨班斯——奥克利法案》等,内部控制日益成为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的“入门证”和“通行证”,我国境外上市企业纷纷花巨资聘请海外机构设计内部控制制度,以适应上市地的监管要求。 

为了引导企业进一步加强内部控制,1999年修订的《会计法》,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对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提出原则要求,财政部随即连续制定了《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等7项内部会计控制规范。 

2004年底和2005年6月,国务院领导同志连续两次就强化企业内部控制问题作出重要批示,其中,2005年6月,在财政部、国资委和证监会联合上报的《关于借鉴〈萨班斯法案〉完善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报告》上作出批示,同意“由财政部牵头,联合证监会及国资委,积极研究制定一套完整公认的企业内部控制指引”。 

基本规范和17项具体规范的起草工作,大致分为五个阶段: 

一是资料收集和理论研究阶段,主要是2004年底至2005年6月。 

二是起草初步框架阶段,主要是2005年7月至2006年6月。在这一阶段,组织了多次小型座谈会,就拟订内部控制基本框架听取了有关监管部门和专家学者的意见,并初步勾勒出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原则框架。财政部大力推进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得到了世界银行的重视和支持,经协商,世界银行同意将内控项目纳入技术援助项目并给予一定资助。 

三是全面起草阶段,主要是2006年7月至9月。2006年7月15日,财政部、国资委、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联合发起成立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许多监管部门、大型企业、行业组织、中介机构、科研院所的领导和专家学者积极参与,为构建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标准体系提供了组织和机制保障;与此同时,按照科学民主决策精神,公开选聘了86名咨询专家,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内部控制科研课题,为构建我国内控标准体系提供技术支撑和理论支持。

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2006年8月底、9月初,兵分三路,深入天津、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地的近30家上市公司、大型企业、会计师事务所和上海、深圳两家证券交易所,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进行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在此基础上,草拟完成了基本规范和17项具体控制规范。 

篇9

一、更新观念,提高认识

技工学校的学生经历过中考失败的挫折,承受的家庭和社会舆论的压力大,抱着“破罐破摔”心理的学生较多,思想素质普遍较低,自控能力相对普通高中学生来说普遍较差,有的甚至是双差生。针对学生的这些特点,体育教师自己必须先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提高思想认识,遵循“以学生为本、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指导思想,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让他们明白“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有健康本钱才能成就未来,才能创造出更加美丽的人生,使他们把现在的体育锻炼和将来的上岗就业联系起来,在心理上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师的教学

效果。

二、完善体育规章制度

1.建立体育教师的岗位职责制度

这项制度是对体育教师的职责要求,详细列出了体育教师的教学态度要求、教学责任范围、教学步骤和教学常规等体育教学管理措施。教师必须按照岗位职责要求尽职尽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2.建立对体育教师的考核制度

这项制度包括教学督导制度、体育教师之间的互评和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三大部分。教学督导制度,由教学或教学管理经验丰富、学术水平较高、责任心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组成,负责对学校体育教学过程实施中影响教学质量的各个环节进行监督、检查、评估、审议和督导。教师之间的互评从德(20%)〔划分为思想政治表现(6分)、职业道德(8分)、社会伦理道德(6分)三个基本要素〕、能(30%)〔划分为政策理论水平(7分)、本职业务能力(10分)、组织协调能力(4分)、技术创新能力(5分)、文字口头表达能力(4分)共五个基本要素〕、勤(10%)〔划分为出勤情况(4分)、工作表现(6分)两个基本要素〕和绩(40%)〔划分为工作数量(10分)、工作质量(14分)、工作效率及效益(16分)共三个基本要素〕四大部分进行,一个教师对其他所有体育教师进行评价,这样就可以做到相对公平;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从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四大部分进行。每个学期都进行一次评价,通过这三方面的评价,可以让教师充分认识到自己的长处与短处,从而优化教学,同时也作为教师评优的依据。

三、强化体育教学工作“四划”

制定计划是体育教学管理的第一步。体育教学管理,应划分为制定出计划:体育教学管理的计划,其实质是体育教学管理者对体育教学管理过程进行有序的决策,也就是制定体育教学工作计划。体育教学工作计划主要包括学年体育教学工作计划、学期体育教学工作计划(根据计划制订教学进度)、单项体育教学工作计划和课时计划(教案)等四种,这四种体育教学工作计划是一个整体,并表现出明显的层次。要求体育教师必须制定这四种教学工作计划。

四、加强计算机技术在体育教学管理上的应用

随着计算机及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普及运用,传统的学校体育管理手段和方法也必须进行相应的改进和完善,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来进行学校体育的管理,是提高工作效率、管理质量的有效方法和手段,为此本人组建了一个简单的体育教学网络管理系统,下面简单阐述一下这个网络管理系统。

1.教师系统模块

在这个模块里,要求体育教师把年体育教学工作计划、学期体育教学工作计划、单项体育教学工作计划、教案、课程表以及教师个人信息录入这个系统,这样就可以详细、及时地检查、审阅各项体育教学计划,使管理工作快速而高效,同时也促进了教学档案管理的规范化。

2.体育资源模块

在这个模块里,主要放置电子课件、各类教学视频和体育法规。这样,教师就可以在教室里通过校园网轻松点击体育资源里的任意资源,特别是教学视频,利用教学视频采用慢动作、停镜、重放等手段分解、讲解教师自己难以示范清楚的技术动作,这样就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每一瞬间动作的技术细节,更快、更形象地建立起动作表象,缩短了教学过程。

3.学生档案模块

把学生的个人信息、出勤情况和考试成绩录入这个系统,这样就可以更全面、更直观地了解学生,建立起详细的学生档案,方便管理。

4.体育科研模块

在这个模块里,主要放置体育科研动态信息、教师发表的论文和教学总结。

5.体育器材模块

在这个模块里,详细记录了体育场地、器材、设施的使用情况,包括体育场地的利用率、各种物品的规格、数量以及借用情况。

6.师生互动模块

学生可以在这个模块里留言,提出对教学的意见,教师对意见进行反思、改进与回复,这样就可以增强师生间的交流,拉近距离,从而提高教与学双方的积极性,达到双赢。

五、建设高素质的体育师资队伍

1.加强师德建设

提高师德水准。师德水准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关系到教育的成败。体育教师与其他学科的教师相比,和学生的交流更广泛、更密切,体育教师的人格魅力无形中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体育教师的师德包括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实的政治思想素质与理论水平、高尚的职业道德、教书育人的观念、热爱体育事业及崇高的敬业精神与奉献精神。

2.业务学习

定期举行教学业务交流会和不定期到兄弟学校参观学习、观摩等,达到开阔眼界、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

3.考核奖励

设立教师教学考核奖励基金,根据考核结果对教师进行奖励,从而提高教师的工作热情。

4.培训计划

制定详细的体育教师培训计划,根据体育教师的教学情况,安排体育教师参与进修,提高教学能力。

六、因材施教

我们的教学对象是学生,学生的兴趣、爱好、要求、性格及体能水平都不尽相同。因此,“一刀切”是不行的,也不可能做到真正面向全体学生。故在教学管理中要充分考虑因材施教、个性发展。例如广告设计与美工、服装设计与商务英语专业、酒店与财会专业和电脑与导游专业等可以适当增加花式跳绳、呼啦圈、踢毽子与趣味排球等项目;汽修与模具专业、机电与物流专业、金融与数控专业等可以适当增加趣味篮球、足球、拔河和野外拓展训练等等,这样既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又能增强他们的身体素质和凝聚力。

篇10

[关键词] 自主品牌 乘用车 产业集群

一、发展环境分析

从宏观环境看,目前自主品牌乘用车有相对较好的政策环境。2009年初,国务院在《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明确提出政府公务用车向自主品牌倾斜;2009年底,政府再度强调各级政府和公共机构配备、更新公务用车,自主品牌汽车所占比例不得低于50%。因此,庞大的政府采购市场以及国家相关政策的出台及实施,给自主品牌轿车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市场基础。

从微观环境看,湖北发展自主品牌乘用车具有比较优势。在高级要素方面,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湖北汽车工业基础雄厚,拥有在长期发展中沉淀下来的资源、技术、人力等优势。同时还拥有众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在汽车技术研究、汽车人才的培养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在基本要素方面,湖北的地理位置处于全国中部地区,实际是东部和西部的一个分水岭, 自然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的承东启西、接南连北、吸引四面、九省通衢、辐射八方的区位优势,并且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和相对较充足的土地资源。这些良好的基本要素为湖北自主品牌乘用车竞争力设置了一个天然的平台。

二、发展障碍分析

1.规模效益欠缺。从市场格局看,目前国内主要的汽车集团都已经拥有自主品牌轿车,奇瑞,比亚迪等一系列品牌相继推出自己的新车型,市场竞争加剧。湖北在自主品牌建设方面落后于吉林、上海,目前只有东风乘用车公司在自主品牌方面有所建树。东风乘用车公司在2009年先后推出自主研发的"东风风神"S30和H30乘用车,其发展速度与规模均与上汽荣威、一汽奔腾有很大差距。其中风神S30在2009年总销量仅为17000台,这样的业绩仅仅为长安悦翔一个半月的销量。东风自主乘用车由东风风神、东风柳汽、东风荣成、东风渝安四个生产厂家共同完成,但缺乏有效定位和分工,相互之间重复建设,缺乏集聚效应。

2.市场竞争激烈。湖北自主品牌乘用车从低端入手做起,东风乘用车公司的两款产品均定位于中低端市场。虽然选择的细分市场在乘用车市场中份额最高,但是由于产品众多,产能利用率也不高,这必将导致残酷的价格竞争。东风自主品牌乘用车推出后,其主要竞争对手仍然会是自主品牌阵营的产品。按照东风乘用车所选择的细分市场来看,对手车型将达到56款,最主要的竞争对手是比亚迪的F3、奇瑞A3、上汽550等产品,与这些竞争对手相比,成本竞争力将更为重要,而从目前情况看,东风乘用车不具备成本竞争的优势。

3.零部件配套能力不强。湖北省汽车产业虽然已经形成了完整的自我配套加工体系,但大多数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只能为卡车配套,能与乘用车配套的企业不足30%,汽车电子件等高新技术产品比重更低,而且大部分的中间品和零部件从国外进口或在外地采购,本地配套的比例很低。

三、发展路径选择

1. 着力培育有竞争优势的乘用车产业集群。推进乘用车产业群的形成和发展,是增强区域竞争优势的有效途径。培育湖北省乘用车产业集群的关键,是产业的专业化整合问题,其核心是要打破行业、部门和地区乃至所有制的界限,实施大集团战略。因此,应依托东风公司,突出整车生产能力建设,做大核心企业,形成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乘用车企业集团,这有利于消除内耗,增强凝聚力,促进湖北乘用车自主品牌的建立。同时依托东风公司扩大整车生产规模,鼓励省内零部件企业的优良资产向大公司、大集团集聚,提高设计和生产等核心制造环节的创新能力,促进汽车及汽车零部件生产的自主化、本土化进程,形成汽车及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重点发展以武汉为核心向鄂西北延伸的乘用车和零部件集群,以及十堰―襄樊―随州―孝感―武汉和宜昌―荆州―武汉―黄石两条汽车工业长廊,带动周边地区汽配走廊的发展。

2.发展关键零部件,提高配套能力。按照“高起点、专业化、大批量、创名牌”的发展方略,利用技术改造技术新、投资省、工期短、见效快、效益好的特点,重点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汽车发动机、变速箱、车桥、车身、车架、汽车空调、动力转向器、换热器等8类关键总成及其零部件。积极推进零部件企业与自主品牌轿车主机厂同步开发、模块化供货。支持优势零部件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扩大规模,整体提高乘用车配套能力。

3.提高企业的自主开发能力。产品开发能力是汽车工业技术的核心,而产品开发能力一直是制约湖北自主品牌发展的瓶颈。湖北具有众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应鼓励企业与高校和科研机构共建研发平台,创建国家级和省级技术中心,增加研发投入,提升新能源汽车动力模块、内燃机技术升级、先进变速器、车身总线、数字化仪表等关键零部件和电子控制系统的研发制造水平。

4.支持新能源乘用车开发生产,培育新的增长点。目前,国家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湖北应大力支持东风公司和武汉理工大、华中科技大、武大等研发机构的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及燃料电池等关键零部件研发,抢占新能源汽车制高点,重点在公交、出租、公务等领域推广使用,加强能源供应基础设施,推进新能源汽车规模化、产业化。

国家产业政策以及需求旺盛的国内市场给湖北自主品牌乘用车提供了发展机遇,但市场竞争也会愈发激励。作为湖北省乘用车企业,只有通过乘用车产业集群的构建,配套能力和企业自主开发能力的提高,使湖北省自主品牌乘用车产品换代和技术升级,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从而最终提高湖北自主品牌乘用车的区域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赵春艳 凌丹 李敏:湖北汽车产业集群的模式、问题及对策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09;(3):459-462+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