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金融支持政策范文

时间:2024-02-18 17:48:4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中小企业金融支持政策,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中小企业金融支持政策

篇1

一、政府直接投入资金支持中小企业创新。

政府直接投入的资金一般通过国有经济部门的资金渠道到达中小企业。这种方式被运用的很多,具体主要包括两种方式,一是向中小企业提供低息贷款,这种方式比较常见,基本上各个国家都会采用,另一种是面向中小企业提供风险投资。

表1政府资金直接支持中小企业创新的典型案例

国家 组织实施和资金来源 预期目标与支持对象 资金管理与使用方式

美国 由中小企业管理局实施,资金来源为联邦政府拨款 支持中小企业创新,主要面向具有较强技术创新能力、发展前景较好,但在担保的情况下仍然无法获得商业贷款的企业 由SBA直接提供低息贷款;贷款额度最高不超过15万美元

日本 面向中小企业的政策性金融公库,包括国民金融公库、商工组合金融公库和中小企业金融公库。资金来源于财政拨款或政府担保发债 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和创新;主要面向那些难以从普通金融机构获得贷款的中小企业,同时每个金融公库各有侧重 以更为有利的条件直接向中小企业提供符合产业政策的政策性贷款

韩国 韩国产业银行和设在地方政府的“地方中小企业培育基金”;资金来源主要为政府的投入 支持企业技术创新;主要面向成立时间较短的中小企业 前者通过发放贷款、直接股本投资或承销中小企业发放的债券来向其提供融资;后者主要向中小企业提供定额低息贷款,并允许在3-5年内分期偿还

德国 德国国有发展银行(KFW),是德国联邦政府和州政府联合出资,合股创办的政策性银行 首要任务是为促进德国中小企业的发展,为中小企业在国内外投资项目提供优惠的长期信贷 向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发放低息贷款,但信贷资金不是直接给贷款人,而由通过商业银行转贷或者借贷借给借款人

二、政府投入资金引导社会资金支持中小企业创新。

中小企业由于资金薄弱,很难从创业投资机构获得资金,为此各国政府往往通过成立专项基金或制定投资计划的方式引导社会资本的投入,从而间接支持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在这些基金或计划中财政资金往往只占一部分,社会资本必须占据一定的比例。由于是政府投资引导的基金,因此其投资领域和收入来源都必须遵守政府制定的规则。

表2各国政府引导社会资金投入的专项基金和投资计划

资助计划 组织实施和资金来源 预期目标与支持对象 资金管理与使用方式

美国小企业创新投资

计划 小企业投资公司(SBIC)负责实施。联邦财政每年向SBIC拨款2700万美元;由中小企业管理局担保,私人风险投资公司通过向公众发行长期公司债券获得“杠杆资金” 主要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和技术改造;直接对象为私人风险投资公司,通过风险投资公司向企业提供贷款支持和股权投资 SBIC只能投资于合格的中小企业,对任一小企业的投资金融不得超过其股本的49%,不能长期直接或间接地控制所投资的企业

德国高技术小企业风险投资计划(BTU) 国家银行(KFW)所属技术投资公司(TBG)作为基金投资主体,投资的先决条件是其他投资者必须至少投资相同数额的股权资本 支持拥有创新产品/服务的企业;面向成立10年之内、雇员少于50名、年营业额低于1000万马克的企业 政府最大投资额为300万马克,最长期限为10年;TBG的股权随时可以按30%的溢价卖出

英国

RVCF基金

英国贸工部小企业服务局(SBS)扶持的地区性风险投资基金;基金总规模2.8亿英镑,其中SBS、欧洲投资基金和私营机构投资者出资比例为4:3:7 为满足小企业发展需求,及时有效地提供资金支持;面向小企业 由基金管理公司管理;在对外募集资金落实后,政府资金才能到位;SBS要求6%的固定回报;退出时,政府资金拥有优先权

三、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信贷担保。

由于技术创新的风险大,中小企业往往又没有足够的资产抵押,很多银行都不愿意向其发放贷款。因此很多国家都设立了专门计划或机构,由国家出面分担银行风险,帮助具有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获得贷款。

实施担保计划的主体包括两类,一是政府的行政部门;二是政府出资设立的实体机构。这两种主体各有优势,前者不需要投入很多资金就能提高融资企业的信用等级,但政府部门要承担更多的风险;后者政府必须首先投入一笔资金,但风险可以得到很好的控制。

表3政府支持中小企业创新的信贷担保制度

国家 担保机构 预期目标和支持对象 资金管理和使用方式

日本中小企业信用保证制度 担保单位是日本信用保证协会和日本金融协会 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 前者为符合条件的企业提供信贷担保,担保额一般为贷款额的70%-80%;后者为前者提供再担保

美国信贷

担保体系 美国小企业管理局及其在各地的办公室构成了全国性的信贷担保体系 引导金融机构向小企业提供贷款;面向小企业 为15.5万美元以下的贷款提供90%的担保,为15.5-75万美元的贷款提供85%的担保

德国信贷

担保制度 担保机构包括由行业协会和银行联合成立的担保机构和由政府提供必要基金成立的担保银行 引导金融机构向中小企业提供贷款,促进中小企业创新 一般按贷款额的60%提供担保,最高可达80%,并按担保总额的0.8%收取担保费

韩国信用

担保制度 担保机构包括韩国信用担保基金和科技信用担保基金 为有发展前途但缺乏有形抵押品的企业提供担保,主要面向中小企业 保付比率为70%-90%,担保费用从0.5%到2%不等

四、小结与启示。

融资难、贷款难、资金短缺是中小企业面临的共同问题,如何帮助中小企业融资,并激发中小企业的创新活力,是很多国家都面临的一大挑战。总结上述国家支持中小企业创新所采取的政策性金融手段,可以得到以下两点经验。

首先,这些国家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支持既包括单一的政府财政资金投入,也有财政资金与私人资本的结合,方式多样,灵活多变。这些国家中很多都通过设立专项基金或投资计划,使政府资金发挥引导和示范作用,即政府投入少量种子基金,引导大量社会资本的投入,从而使中小企业获得更多的融资机会。

篇2

融资困难是全世界各国中小企业共同面临的难题。各国成功建立中小企业政策性金融体系的经验对我国,尤其是在当前原材料价格与劳动力成本上升、美欧等国由于受次贷危机影响需求下降的形势下具有更加重要的借鉴意义。

韩国中小企业政策性金融体系

总的来说,现行韩国中小企业政策性金融体系由政策性银行、各种基金和政策支持下成立的二板市场KOSDAQ组成。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的政策性金融机构主要有韩国产业银行,设立的比较大的基金主要有韩国信用担保基金、韩国技术信用担保基金等。此外韩国开发银行、韩国进出口银行、韩国外汇银行等也直接或间接为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提供融资和信用保证。

韩国中小企业政策性金融业务实行集中与分散的方式,集中是指政府设立有独立专门的中小企业政策性金融机构;分散是指各商业银行按政府指令及要求还必须将一定比例的贷款发放给中小企业,由商业银行承担起一定的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业务。由于韩国政府对金融体系的严格控制,银行只得听从政府指令和规定,并且这种“政策性贷款”投向与政府发展战略和计划所规定的项目,被认为是“安全的”、“明智的”。可以说韩国经济迅速发展得益于“政策性贷款的大力支持”。同时韩国根据本国金融发展相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落后的现实,大力发展政府控制的基金以及对商业性金融机构做出要求等方式加大对中小企业发展的支持力度。

日本中小企业政策性金融体系

日本政策性金融体系中直接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政策性金融机构有国民生活金融公库、中小企业金融公库、商工组金融公库和中小企业综合事业团等,直接或间接与中小企业发展相关的政策性金融机构共有8个。除此以外,在日本金融体系中,还为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成立了有别于大企业上市交易的东京证券交易所的二板市场――OTC市场。

日本中小企业政策性金融体系最大的特点就是自成体系,日本中小企业政策性金融体系与商业性金融机构在机构、业务、管理方面都实现了分离。正是因为相对独立,自成体系,日本中小企业政策性金融机构与财政关系密切,但是它却不依赖于财政。与韩国政府以法律规定形式强制韩国境内商业银行为中小企业政策性金融机构提供一定比例的贷款不同的是,日本中小企业政策性金融机构的资金来源主要依赖“财政投融资”机制。由于日本长期以“间接金融”为主,而“直接金融”相对薄弱,所以中小企业政策性金融机构不可能像欧美等发达国家那样主要依赖金融市场筹措资金。在日本经济高速发展阶段(这里具体指20世纪50、60年代),为了解决“超贷”问题,日本政府充分利用本国“高储蓄率”与邮政储蓄发达的优势,将邮政储蓄吸收的居民储蓄部分配给中小企业政策性金融机构,这种“转移”或“借贷”给其有偿使用的方式,既能减少机构,避免业务交差和竞争,又便于管理。

英国中小企业政策性金融体系

英国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的主要是商业银行,而政府也确实为中小企业提供一定的政策性贷款、担保等项目。贷款担保项目是英国扶持中小企业政策性金融的主体部分,在英国中小企业融资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中最重要的是贷款保证计划。贷款保证计划所提供的贷款担保期限为2~10年,担保贷款金额为0.5万英镑到10万英镑。小企业服务局提供70%的信用担保。担保贷款计划的条件非常优惠,借款人无须用资产或其他财产保证,只要求申请者必须是在英国注册的中小企业,其年产出额应低于150万英镑。除贷款保证计划外,还有出口信用担保。政策性贷款项目有中小企业培训贷款、企业资助金等。政策性基金包括凤凰基金企业基金、王子青年企业信托基金。在“二板市场”方面,英国有AIM中小企业板。

“以信用担保为主,直接贷款支持为辅”是英国中小企业政策性金融体系的最明显特征。英国金融体系较为完整,世界排名靠前的银行有很多。但是激烈的银行竞争并不能促进这些商业性金融机构将中小企业作为其放款对象。为了充分利用金融资源,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政府就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信用保证,通过政府担保降低银行对中小企业放款的风险,提高银行对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积极性,这种方式既促进了商业金融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又保证了政府能够避免直接承担建立政策性金融体系的压力。

印度中小企业政策性金融体系

经过50多年的建设与运行,印度中小企业政策性金融体系终于形成了一个包括政策性贷款机构、政策性信用担保机构、政府投资基金的体系,但从其现状看,以中小企业开发银行为代表的政策性贷款机构在印度中小企业政策性金融体系占据绝对比重。印度小工业开发银行是依据《印度小工业开发银行法》于1990年4月2日成立并开始运营的,它是由印度政府设立的、联合其他金融机构扶持和开发小规模工业部门的专业银行,为全印度的小规模工业和微型工业部门提供直接或间接的金融支持。

印度中小企业政策性金融体系发展重点突出并向不发达地区倾斜。为加速小规模工业现代化和技术升级过程,在商业银行资金不能满足大量长期低利贷款需要的情况下,印度建立了较多的工业和开发性政策性金融机构,如印度小工业开发公司、印度工业信贷和投资公司、地区金融公司等。它们为小规模工业企业提供长期低利贷款,并优先对小规模工业企业的固定资本投资提供贷款,还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管理和咨询服务,从多方面促进就业和小规模工业现代化服务。同时印度政府针对本国“二元结构”突出的现状,加大对落后地区的开发,政府专门设立了小工业开发银行。该行重点设于经济不发达和农村信贷机构少、农村金融活动较为薄弱的地区,向这些地区注入资金,促进了这些地区经济发展。

由以上可以看出,无论是美国这样的老牌发达国家,还是日韩这样的新兴发达国家,抑或是印度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它们所具有的共同特征是中小企业政策性金融体系较为健全,更为重要的是,各自体系都是基于本国金融实际的发展水平与特点建立的。我国与上述国家相比,不但中小企业政策性金融体系不够健全,同时,在发展的过程中也没有充分考虑本国自身金融发展的水平与特点。

作为一个工业化进程中的发展中国家,我国中小企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极具重要意义,政府部门更要充分认识到建立中小企业政策性融资体系的特殊性与紧迫性。中国中小企业政策性融资体系现存的诸多问题使国外构建中小企业政策性融资体系的成功经验对我国具有更加重要的借鉴意义。

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尽快建立独立专门的中小企业政策性银行

中小企业政策性银行应该是在中小企业政策性金融体系的核心。韩国在这方面有韩国产业银行,日本有国民生活金融公库、中小企业金融公库、商工组金融公库和中小企业综合事业团等,印度也有中小企业开发银行。而我国目前为止还没有建立专门独立的中小企业政策性银行。中小企业政策性银行可以为遍布我国城乡的广大中小企业提供发展基金,缓解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融资缺口,保证中小企业稳定发展。同时通过中小企业政策性银行与我国已经建立和正在建立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的协调和联合,形成一个更具效率的中小企业服务网络,切实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

由于我国实际金融现状与日韩更加相似,我国不具备英国提供较大规模贷款的政策性金融机构的雄厚的市场经济基础,也没有发达的商业性金融体系,金融资本供应还存在着严重的短缺现象,仅依靠政策性信用担保机构的运作是不可能弥补中小企业存在的巨大资金缺口的,必须要有一个能够为小企业提供较大规模贷款的政策性金融机构的存在和运行。根据国际经验和我国现有政策性银行的运行实际,政府财政资金应该成为中小企业政策性银行的主要资金来源,这是保证中小企业政策性银行切实开展“政策性”业务的基石。注入过多的商业资本,很可能导致中小企业政策性银行经营业务过于商业化。但是除政府资金外,还要注意提高中小企业政策性银行的融资能力,扩大中小企业政策性银行的融资渠道,发行债券、借款,甚至可以吸收中小企业的存款。

针对我国地区之间差异,逐步完善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

从国外建立中小企业政策性金融体系的成功经验来看,尽管各国或地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发达程度并不一致,但建立政策性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却是各国或地区中小企业政策性金融体系的基本内容之一。在英国等资本供过于求、商业性金融极其发达的国家,政府已经将政策性信用担保机构作为其扶持中小企业融资的基本手段。而印度政府则在20世纪末也建立起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这说明各国或地区政府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缺口问题时,都非常注重运用信用担保手段,提高中小企业信用水平,诱导商业性金融扩大对中小企业的放宽规模,调动商业性金融对中小企业放款的积极性。

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地区差距较大,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发达,中小企业发展已经具有相当规模和自我发展能力,资本供给集中,商业性金融发展的规模和水平也比较高,应该可以更多地尝试使用政府信用担保制度的方式协助中小企业取得商业贷款。而我国广大中西部地区,建立这种依靠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制度为主的扶持模式为时尚早,其运行的结果很显然是不可能理想的。

突出经济政策支持方向,提高改进政府投资基金的规模与结构

政府建立的中小企业投资基金分为两种:一种是以“开发基金”形式存在的贷款资助,其不同于贷款的主要方面是强调“专款专用”,不像中小企业政策性银行贷款那样具有通用性;另一种是以“风险基金”存在的风险投资基金,其主要目的是对中小企业进行创业、技术革新等方面的风险投资。前者的管理形式主要是基金管理中心,后者的管理形式往往是投资公司。开发基金更加倾向于对经济落后的地区、经济落后的群体或某个单一项目进行的专业的政策性扶持;风险投资基金则选择一些具有发展前景的中小企业进行投资和培育。从这点来讲,便存在两种基金的结构优化问题,充分利用二者职能上的差别,使我国投资基金发挥最大的效用。

从各国建立中小企业政策性金融体系的经验来看,印度为了解决本国经济严重的“二元结构”问题,印度中小企业政策性金融机构的建立发展重点突出并向不发达地区倾斜。我国目前经济也存在较为严重的“二元结构”问题,借鉴印度构建中小企业政策性金融体系的经验,我们也应该充分利用两种基金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中能够突出行业重点与地区重点的特点,实现我国中小企业在地区与行业上的结构优化。从目前我国的运行情况看,已经建立的基金主要有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建立的投资公司主要有一些地方政府出资建立的投资公司,无论在规模还是结构上都有待改进。

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加强我国中小板市场的建设

篇3

一是对中小企业实施“优惠”信贷。政策性银行应对中小企业的贷款采取较低的贷款利率,减少贷款手续费。二是采取信贷担保支持。政策性银行不直接向中小企业提供资金,而通过向商业银行提供信用担保的方式协助中小企业从商业银行取得贷款。三是联动发展、创新信贷模式。政策性银行在缺乏基层网点的情况下,要充分发挥政府的组织优势和政策性银行的融资优势,联合财政局、税务局、中小企业局等多部门,构建由组织平台、融资平台、担保平台、社会公众平台和信用协会构成的“四台一会”统贷模式,通过对各类平台职权的确定和配套制度的安排,建立“以政府合作为基础,合作机构和平台建设为手段,风险分担和补偿为保障”的业务运行机制,使开拓中小企业金融业务走向批发模式。四是加大与小贷公司的合作。江苏省经济发达,小贷公司数量多且发展迅速,肩负着支撑实体经济和盘活中小企业的使命。政策性银行利用小贷公司服务地方性实体经济的特点,构建小贷公司转贷业务模式,向小贷公司统一授信,小贷公司负责挑选客户、贷款审批、贷后管理、风险承担,以一定比例的资金价格转贷给中小企业。五是加快创建中小企业政策性银行。我国目前有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和进出口银行这三家政策性银行,其数量少且分支机构少,而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多、分布范围广,很难解决融资难的问题。加大政策性银行对中小企业的支持,需要增设中小企业政策性银行,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坚强后盾。

商业银行积极应对,主动创新。

一要加快产品创新。商业银行应根据中小企业规模小、资产质量低、担保不足等情况结合企业的生产特点创新产品,提供新的融资模式,同时还应加大融资方式的创新,通过开展票据贴现、保函、保理等业务拓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缓解其资金紧张的状况。二要优化信贷审批流程。中小企业融资具有“短、频、急、小”的特点,对放贷效率要求高。商业银行应主动调整服务管理机制,整合贷款审批各环节,标准化贷款流程,提高对中小企业的服务效率,针对不同客户群体设置适合的信贷审批流程,比如,对大中型企业可以进行集中信贷审批,对中小企业可以利用商业银行机构分布广等特点在支行层面设立中小企业专业支行或中小企业金融业务中心,创新“中小企业信贷工厂”,快速提高中小企业信贷质量和效率。三要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由于中小企业数量多,规模大小参差不齐,商业银行应适当降低门槛,对其实行差异化服务,满足不同规模的中小企业;同时应建立健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机构体系,配备必要人员,完善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功能。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过程中,适当减免财务顾问费、资金管理费、咨询费等收费,降低中小企业贷款成本。四要加强与各方沟通。银行对中小企业往往缺乏深入了解,而中小企业有时也因银行贷款门槛太高而望而却步,由于双方缺乏彼此之间的了解和沟通,造成信息不对称,从而造成银行对中小企业了解有限、支持有限,所以,银行应加强与当地工商局、中小企业协会等部门的沟通,利用工商局与中小企业协会的平台,多渠道了解中小企业发展情况,掌握更多的资料,在第一时间发现中小企业存在的问题,多源头控制银行的信贷风险。银行和中小企业要加强交流和沟通,站在长期合作、互利互惠的战略高度,积极搭建银企交流互动的平台,增进相互了解、理解和支持,有效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构建新型的银企合作关系。建立与政府、客户定期沟通的常态机制,定期召开政银企联席会,加强相互了解。

提高地方合作银行贡献度。

地方合作银行主要包括城市合作银行、农村合作银行以及由城市信用社改制而成的地方银行。地方合作银行是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有效金融组织,具有机制灵活、管理层次少、委托链条短、自主性强、监督成本低等经营特征。地方合作银行立足当地,能较充分利用地方上的信息存量,无需支付太多额外的信息收集成本即可了解到中小企业的经营状况和信用水平,从而与中小企业成为良好的合作伙伴。地方合作银行应与当地政府合作,为中小企业提供信贷优惠,其能较方便地提供与中小企业成长过程中融资需求相适应的金融支持安排,有效地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金融支持。地方合作银行的发展壮大,一方面增大了金融配置中市场化的份额,加大支持中小企业的力度;另一方面给体制僵化的大型金融机构施加了强大的外部压力,促进其进行体制改革,重视中小企业的市场支持。地方合作银行的成立有效缓解了中小企业数量多与大型商业银行分支机构数量少的矛盾,为中小企业的融资提供更多的途径。

规范民间金融活动。

江苏省民营经济发达,中小企业数量多,金融需求缺口大,正规金融无法满足其需求,民间金融日趋活跃,形式多样,有直接借贷、向社会集资、以互助会的形式集资等等。对待民间金融市场要辩证地看待,一要看到他们为民营企业、个体户开辟新的融资渠道积极的一面,也要看到民间金融市场潜在的金融风险。对民间金融市场要处置得当,不能一味打压,必须要规范民间金融市场,使民间金融市场规范有序地运行,促进民间金融市场良性竞争。金融体系的完善,民间金融市场的规范为中小企业的长远发展将提供保障。

鼓励非银行金融机构参与。

篇4

[关键词] 中小企业 外部环境 财政政策 金融政策

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健康协调发展的重要基础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保证。因此,为中小企业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条件,引导和扶持中小企业快速健康发展,应当成为当前一项重要战略任务。

一、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外部制约因素

1.融资难,缺乏应有的金融服务支持。(1)银行贷款难。目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单一,98.7%的融资都是来自银行贷款,直接融资仅占1.3%。由于中小企业贷款规模小,偿债能力差,信息不透明,和大量存在的道德风险高的问题,金融机构为规避自身的经营风险和降低经营成本,通常会拒绝向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有关数据表明,中小企业因无法落实担保而被拒贷的比例高达23.8%;因无法落实抵押而发生的拒贷比例高达32.3%,二者合计总拒贷率高达56.1%。(2)直接融资渠道不畅。由于进入资本市场条件的限制,我国中小企业基本无法进行直接融资。由于注册资本达不到要求,规模小,中小企业既难以进入股票市场,又无法以发行债券方式筹集资金。

2.缺乏对中小企业的财政政策支持。现行财政政策中对中小企业的支持措施少,起不到应有的激励作用。目前企业所得税对中小企业的税收优惠局限于免征和减征两种措施,没有加速折旧、投资抵免、延期纳税等优惠政策,缺乏针对中小企业的税收优惠措施;虽然有两档优惠税率,但实际税率与大型国有企业相比仍然过高。在资金方面,中央财政虽然每年都安排一定的基金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但其总规模过小,难以满足中小企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况且中央财政一直采取的是“抓大放小”的政策,在各方面给予国有大中型企业以重点支持,造成了中小企业市场竞争环境的不确定和竞争条件的不平等。

3.缺乏对中小企业的法律支持。我国中小企业构成比较复杂,而企业立法和有关法规又主要是按所有制性质来制定的,这使得不同所有制性质的企业处于不同的竞争起跑线上,不利于中小企业的发展。而且这些法律法规侧重于企业生产经营的管理,并没有针对中小企业的特点,以及相对于大企业的弱者地位给予一定的保护、扶持和优惠。如按照《担保法》、《贷款通则》等法律规定的有关企业贷款担保抵押的条款要求,有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很难达到。2003年1月1日起实施的《中小企业促进法》是迄今为止最高立法机关制定的唯一专门规范中小企业的基本法律,但其内容可操作性不强,需要国家制定相关补充立法。

二、为中小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我国中小企业面临发展的困境,其原因既有中小企业内部的问题、自身的问题,更重要的是缺乏良好的甚至必要的外部条件。为中小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条件,需要:财政政策支持、金融融资支持、反垄断法律支持等。

1.财政政策支持。中央财政预算专门设立了中小企业科目,安排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由国家设立的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其资助内容有:对中小企业进行创业辅导和服务、支持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鼓励专业化发展以及与大企业的协作、配套支持中小企业服务机构开展人员培训、信息咨询等项工作、支持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支持中小企业实施清洁生产等。建立针对中小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在增值税、所得税及其他有关税收政策的税率设计方面对中小企业进行优惠,对新开办的中小企业也应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清理对中小企业的不合理收费。在降低收费标准、取消不合理收费项目的基础上,建立对中小企业收费准入制度和惩罚制度。支持完善中小企业政府采购制度,将政府采购订单量的一定比例划给中小企业。在商品和服务质量无明显差别的条件下,可适度优先采购中小企业的产品和服务。支持完善中小企业社会保障制度。在推进中小企业产权改革和债务重组的同时,尽快建立完善失业、医疗、养老等一系列社会保障制度,切实解决其后顾之忧。

2.金融融资支持,组建中小企业银行,保障融资渠道。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是一项系统工程,政府首先要鼓励各类银行增加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建立产权交易平台,为各类中小企业重组、产权出让等提供交易机会;其次要建立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的金融体系与融资渠道。如:建立区域性的民营中小银行;鼓励非银行的金融机构的发展;将信用社改造成为股份信用组织,完全由民间资本自由组成。第三,组建中小企业银行,保证中小企业的资金来源。这方面可以借鉴国外的一些成功经验。如韩国的“中小企业振兴公团”,它是韩国于1979年根据中小企业振兴法成立的,负责执行韩国政府支持中小企业的措施,如提供专项贷款,并开展咨询、培训、指导等业务。它们对促进经营管理及设备的现代化,对开创新事业、促进中小企业间的合作,对开发新技术、帮助中小企业进行国际间合作等做出了重大贡献,有力地推动了韩国中小企业的发展。政府还要建立和完善为中小企业融资的信用担保体系。要引导中介机构经过科学评估和论证,建立企业经济档案和法定代表人的信用档案,建立健全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企业信用体系。

3.政府应当制定反垄断法等竞争立法。目前,我国已经制定了《中小企业促进法》,从法律上确立了中小企业的合法地位,确立了对中小企业积极扶持、加强引导、完善服务、依法规范、保障权益的方针,并且从创业、资金、技术创新、市场开拓等方面对中小企业的发展给予具体支持。今后,(1)应当尽快制定《中小企业促进法》的配套法律法规,落实国家对于中小企业的扶持方针。(2)国家应当制定竞争立法,为中小企业的生存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对策

中图分类号:F8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2-0-01

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可持续增长以及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然而融资难问题却严重制约着中小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因此,深入剖析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根源,创造良好的融资环境和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具有非常现实和深远的意义。

一、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成因分析

(一)中小企业自身融资能力弱,影响银行贷款的积极性

1.部分中小企业内部管理不规范,财务制度不健全。在我国,大部分中小企业的经营管理没有大企业规范,管理中随意性比较大,家族式管理以及个人管理的色彩较为浓厚,较少规范化和制度化管理。同时在信息不对称方面,中小企业比大企业更加严重。

2.中小企业竞争能力弱,抵御风险能力较差。中小企业规模小,形不成规模效益,相对于大企业经营成本高,竞争力弱。

3.部分中小企业信用等级低,且可担保的资产少。中小企业大部分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土地、设备、厂房规模一般都不大,可用于抵押的固定资产非常有限。另外,企业要办理一笔财务抵押,需办理财产评估、登记、保险、公证等复杂的手续,涉及许多职能部门,并要提供多种相关资料,对于习惯进行灵活经营的中小企业而言,无疑会带来很大制约。

(二)银行方面的原因

中小企业的资金供给方主要是银行等金融机构,对于供给方来说,要形成有效供给,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供给意愿与供给能力。供给能力方面的问题。对于大型商业银行来说,资金的供给能力不是问题,但其资金主要投向是大企业大项目。而真正面向中小企业的中小金融机构则发展缓慢,其数量与规模相当有限。供给意愿方面的问题。

(三)政府方面的原因

1.政策支持不够。中小企业从证券市场融资是非常困难的,证券市场为进入市场的公司设置门槛觉高,小企业无法进入。

2.没有完善法律政策。小企业的期初基本上是依赖自有资金和向亲友借贷等手段取得创业资本,随后的发育阶段也很难获得及时、有力的融资支持。主要是依赖企业内部积累。对于商业银行而言,中小企业贷款的管理成本较高,从自身利益考虑,不愿对中小企业贷款。

(四)金融体系方面

1.现行金融体制的国有商业银行垄断程度过高,不利于开展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活动。在直接融资方面,我国也缺乏针对中小企业成长阶段的股权融资体制。我国资本市场虽然己有十多年历史,但无论在指导思想上还是在运作机制上都不是针对中小企业的。日前的主体市场在股权结构、资产规模、经营年限和连续盈利等多方面都不适合中小企业的股权融资。

2.银行金融机构经营思想导致中小企业筹资难。银行金融机构在为国有企业改革服务过程中,自觉不自觉地在“抓大放小”的影响下走向了“扶大冷小”,银行金融机构大量的信贷资金在政府的媒介、催化作用下,流向了国有大企业。

3.银行的商业化改革致使银行信贷投入量不足。虽然国家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各商业银行贷款额有所增加,但总量仍不足。在“清理不良资产,化解金融风险”的情况下,金融机构内部清理整顿,迫使银行收缩信贷规模,尤其是减少了对中小企业的信贷规模。

二、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措施探索

(一)提高中小企业自身素质

1.加强中小企业的公司治理建设和财务控制。我国中小企业大多数是家族制企业,在产权制度、财务制度和信誉度上存在诸多问题。因此解决其融资问题则要求其必须加强中小企业的公司治理建设和财务控制,诚信立业。中小企业进入资本市场要有一定的信用作为保障,消除融资各方的风险顾虑。因此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以信用为立法基点的包括相关法律、法规的中小企业信用法律制度和相关配套措施。

2.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增强竞争能力。中小企业应走产权主体多元化的道路,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实行公司制改造,解除家族制对其发展的束缚,进行所有权结构调整,引入优秀的管理人才,提高中小企业经营决策的科学性,提高经营效率,降低经营风险。这样才能提高竞争力,增强融资能力。

3.提高信用水平,并争取多种担保方式。中小企业要按银行信用等级评定标准规范企业的各项制度,争取提高银行对其的信用等级评定,同时鼓励金融机构试办循环贷款、动产质押、贸易融资、应收账款融资、设备按揭贷款、创新贷款、未来收益权质押贷款;积极推广房产和商铺抵押贷款、按揭贷款、努力开发商标权、专利权、著作权质押贷款、联保贷款,以解决中小企业担保资产少问题,满足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明确鼓励中小企业依法向社会融资,改变过分依赖银行资金的格局;国家对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免收3年营业税的政策。

(二)加快金融体制改革

1.银行应转变思想观念,加强信贷力度。首先,银行要创造一套适应中小企业客户信贷风险控制需要的调查技术、考核评价机制和风险管理体制。其次,还可根据实际情况,探索异地联合协作贷款、买方贷款、项目开发贷款、个人委托贷款等新的贷款品种。再次,银行要调整管理的流程,并按照集约化、简约的流程处理中小企业的信贷业务,以适应中小企业对信贷资金短、平、快的要求。银行在商业化过程中需要有正确的定位,选择相应的目标市场,认识到中小企业贷款的商机所在,积极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摒弃偏见,做到与大企业一视同仁。

2.大力发展和完善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中小金融机构。首先,现有的中小金融机构要找准自己的市场定位,切实为所在地的中小企业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目前的中小金融机构特别是城市商业银行市场定位仍不够明确,有很多城市商业银行还在跟国有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争抢大客户、大项目,还不能给中小企业和市民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中小银行机构可以利用它们对本地区中小企业的信息优势,联合承销各类证券,积极参与投行业务。此外,中小银行机构还可以利用专业优势,为中小企业提供不同层次的财务咨询业务。其次,在现有金融体制架构以外,建立专门为中小企业融资的金融体系。它必须包括一大批独立的民营中小银行或其它贷款性金融机构。只有如此才能促进竞争,使中小金融机构有动力去接近中小企业,并最终与中小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减少信息不对称的程度。

(三)加强政府的支持力度

1.立法保护,完善发展中小企业的政策体系。完善的中小企业政策支持体系是中小企业快速健康发展的基础和保障,主要包括法律支持体系、创新支持体系、金融支持体系、财税支持体系、社会化服务体系等多个方面,以及各支持体系的合理配套和有效衔接。政府要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建设,尽快制定完善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

2.借鉴国外经验,设立政策性银行,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为中小企业服务的政策性银行应由政府出资创立,资本金由政府提供,其运行主要依赖于政府的资金支持。政策性银行必须把通过融资活动贯彻国家产业政策,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作为自己的首要任务和基本职责。政策性银行的经营宗旨不是为了盈利,它所要获取的主要是社会效益和国民经济的整体效益。中小企业发展银行不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其功能应定位于商业银行的补充,为符合产业政策但无法获得商业性贷款的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支持。

3.加大对担保机构政策扶持力度,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制机制。首先要坚持不以赢利为目的,继续扶持和发展国有控股或参股的政策性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准公共产品服务。其次是通过入股、租借、奖励等方式引导社会资金参与成立商业性和互担保机构,壮大担保机构的资金实力,特别是要大力发展互助型担保机构。三是积极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贷款担保风险补偿资金,对中小企业担保机构的实际代偿损失给予一定比例风险补偿,以提高其风险防范能力。

4.为中小企业开辟更多的直接融资渠道。首先,要引导、帮助那些成长性好、科技含量高的中小企业,借助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市场实现直接融资。其次,要充分借助各类产权交易市场,使一些中小企业通过知识产权、企业股权等交易,及时筹集发展资金。同时,引导一些资信良好、实力较强的中小企业进入债券市场,支持它们发行多种形式的融资券。为此,要加大创新力度,丰富中小企业融资市场主体结构和产品结构,完善中小企业直接债务融资产品结构体系,研究高收益债券、可转换债券、资产支持票据等适合中小企业的新型债务融资工具。

参考文献:

[1].中国货币政策工具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9.

[2]王铁军.中国中小企业融资28种模式[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0.

篇6

信息不对称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信息的不对称、行为、道德风险、逆向选择在资金市场上客观存在,阻碍了金融资源的有效配置。对企业来说,选择何种融资方式,按照这种融资方式能否成功取得外部资金,都取决于能否成功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进而降低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发生的概率。与大企业相比,西部地区中小企业在信息披露、社会公证方面居于弱势,且经营信息不具公开性,金融机构对其经营状况缺乏了解,信息不对称问题难以解决,因此,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就会特别困难。

内外皆困

目前,西部地区还没有建立健全有序竞争的企业生存外部环境,再加上中小企业自身的缺陷,中小企业很难利用市场机制解决自身融资难问题。一般情况下,企业规模越大,投资主体在市场上获得有关其经营活动的信息就越多,评价企业的质量、判定其竞争优势就越容易,这样,大企业就越有可能在证券市场上筹措资金,而中小企业通过证券市场融资就困难多了。另一方面,银行贷款的条件之一是贷款者要提供担保品,而中小企业在融资方面的一个主要缺陷恰恰就是缺乏担保品。因此,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特别突出,而这种问题也不可能通过市场自发调节来解决。

为了中小企业能够健康发展,政府有必要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支持。对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支持可以为中小企业提供相对公平的金融环境,解决其贷款难的历史问题,激活中小企业、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支持,也是推动西部地区科技进步,实现科技与经济相结合的粘和剂。虽然西部地区的中小企业大多是劳动密集型企业,但在一些大城市,由于劳动力成本上升,有相当部分的中小企业是技术密集型的,在一些大城市(如西安、兰州、成都)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集中的地区,也存在一些技术密集型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通过加大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一定会推动西部地区高新技术中小企业的发展。

制定相关法规和优惠政策,为中小企业融资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在法律法规方面,中央政府应建立健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法律法规体系,以规范各有关金融机构及中小企业融资主体的责任范围、融资办法和保障措施,使中小企业融资得到有效保证。我国应借鉴国外经验,加快中小企业信贷制度的立法,尤其是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法》、《中小金融机构法》等法规体系,为西部地区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提供有力的法律依据。在优惠政策方面,目前我国制定的优惠政策主要有:(1)保持国有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份额占到各贷款总额的1/3以上,确保中小企业有充分的融资来源。(2)提高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积极性,如扩大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利率浮动区间,对中小企业贷款比重较高的商业银行,实行冲销坏帐和补贴资本金的措施,增强商业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3)实施小企业资金扶持计划,如对下岗职工创办的或者安排下岗职工就业的中小企业,可将下岗职工一年的下岗生活救济费一次性拨付给企业使用;对于贫困地区中小企业,从扶贫资金中拨出一定款项支持其发展等。

通过政策性融资渠道,建立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的政策性金融机构。设立中小企业政策性银行或现有的政策性银行,或直接委托现有商业银行办理中小企业政策性融资业务,扩展其服务领域,提高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比例。在现有的专业银行体制内设立中小企业信贷部,划出一定的信贷额度或比例专门向中小企业提供信贷支持,对特定产业或特定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支持。这类金融机构通常不以赢利为目的,而是执行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保证贷款的专项使用,真正体现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目的。目前,农业发展银行可以代行政策性中小企业银行的功能,并相应规定给中小企业的贷款比例,待时机成熟,可组建地方性中小企业政策性银行,专门落实对中小企业的政策性扶持。

积极发展风险投资基金,扩大直接融资渠道。风险投资基金是一种以长期股权投资方式投资于某一产业,特别是尚处于创业阶段的新兴产业,以达到因企业成长而获得长期收益目标的一种投资基金。此类基金最直接的受益者是从事高新技术产业的新型中小企业,其主要功能是将成千上万分散的中小额度的风险投资资金集聚起来,形成一定规模的风险投资。风险投资的资金及配套服务的支持,有助于加快高新技术的产业化,有助于区域性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形成与发展,具有很强的外部经济性和范围经济性,是一种较适合高新技术产业的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方式,也是提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支持的最理想的融资渠道。因此,我们应加大引进和培养风险投资管理人才,加速建立风险投资中介服务体系和政策法规体系,规范风险投资的市场行为,以确保中小企业融资的成功。

篇7

实践证明,中小企业是就业岗位的主要创造者,具有巨大的就业容纳量,吸收就业效果最好,发展中小企业对增加就业具有倍增作用。这不仅因为中小企业技术构成较低,劳动密集程度较高,单位投资安排的就业人员比大型企业多得多,而且中小企业反映灵敏,上马迅捷,建设周期短。创业者由于拥有某项专利或发现某个市场机会,或找到某个条件优越的地理位置等,都可能创办自己的企业。据测算,在我国,创造一个就业岗位,大型企业需投资22万元,中型企业需投资12万元,小型企业只需投资8万元,微小型企业(家庭工业)的投资更少。

从根本上说,中小企业的发展最终取决于其核心竞争力,因此,扶持中小企业要以提升其核心竞争力为目标。但在国际金融危机肆虐、就业面临困境的当下,政府尤其要在下列几方面加大扶持力度,以帮助中小企业渡过难关,改变中小企业在市场中的劣势地位,从而扭转就业困局,促进有支付能力的消费需求持续增加。

1 给予中小企业更多的生存发展空间。从实践上看,多年的“抓大放小”已使得以央企为代表的国企团队十分强大。为保持中国经济的活力,尤其是在当前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从“抓大放小”转向“扶小放大”是一项现实的选择。在国有企业复兴之时。应给予中小企业更多的生存发展空间。目前一些垄断行业的准入门槛太高,民间资本不能顺利进入,不能享受“国有待遇”,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民间资本通过地下通道短期逐利的现象。因此,要加快打破行业垄断格局,允许和支持中小企业进入通讯、石油能源、交通、金融等领域。

2 强化对中小企业创业的支持。中小企业是最具活力的经济主体,为保持中小企业的活力,应加大对创业的扶持力度。要降低创业门槛,进一步简化办事程序,降低企业注册资本要求,放宽高科技产业的知识产权投资比例限制。搭建资金扶助平台,给缺乏启动资金的创业者提供优惠贷款或贴息贷款等。要特别鼓励那些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创业,对技术含量高、创新性强的项目应给予一定的辅助资金,以提高创业的成功率。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创业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训,帮助创业者掌握经营管理、市场营销、法律法规、融资理财等方面的知识以及提供项目论证、业务咨询和决策参考等帮助。要大力扶持微小型企业(家庭工业)的发展。

3 实施优惠的中小企业财政税收政策。很多国家都有明确的财税政策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如美国将与小企业密切相关的个人所得税降低25%,资本收益税下调至20%,对小企业的R&D投资采取减免税收的优惠政策,并规定联邦政府采购合同的23%必须给小企业;日本的中小企业在遇到经营困难时可以获得财政支持,中小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可以得到税收优惠和资金补助。我们要扶持面临困境的中小企业,就要通过各种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政策,帮助其减轻要素成本上涨压力。当前,要推进增值税转型,扩大中小企业增值税抵扣范围;对创新创业型中小企业,可采取加速折旧等多种税收优惠形式;对从事技术开发的中小企业进行财政补贴,对其新品开发、员工培训等活动提供无偿资金资助,并以贴息贷款的方式优先为其提供政策性融资;中小企业吸纳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应给予税收减免;政府采购政策应适度向中小企业倾斜:个人独资和合伙制中小企业可在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之间进行选择,避免重复征税;继续调整出口退税政策,适时提高相关产品的出口退税率;大力清理行政审批费用和治理乱收费,以减轻企业负担。还要综合利用财政和金融政策手段,采取放水养鱼的方式,为中小企业创造更好的生存环境。

篇8

【关键词】中小企业 技术创新 金融支持 创新

中小企业具有经营机制灵活、决策迅速、反应灵敏,适应能力强的特点,在技术创新方面具有比较优势,是技术创新的生力军和重要源泉。同时,技术创新是中小企业健康快速成长的重要动力。而目前国内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融资能力差,科技投入不足,无法突破资本稀缺的瓶颈。在以金融为核心的现代经济中,技术创新和金融资本高度融合,没有有效的金融支持,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就不可能获得持续的发展。因此,研究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金融支持体系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小企业创新理论综述

1912年,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在《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首次提出“创新理论”这个概念。早期对创新问题的研究(包括熊彼特的创新理论在内)重点集中在技术创新领域,经过不断的丰富和发展,创新理论目前已经形成两大主要分支:一是创新与技术经济的结合,形成以索洛、阿罗为代表的技术创新经济学;二是创新与产权制度的结合,形成以科斯、诺斯为代表的制度创新经济学。此后理论界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理论的研究,是上述两大理论流派从宏观向微观、从大企业向中小企业的延伸,是对中小企业进行逐步深入研究的展开。

事实上,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过程中面临诸多困难,资金不足就是其一,而金融支持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方法。

目前国外对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金融支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信贷政策和风险投资研究两个方面。对于信贷资金,虽然中小企业也向大企业一样以银行信贷为主,但是与大企业相比,很难获得信贷资金,从而影响技术创新。对于风险投资,一些学者认为鼓励风险投资是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鼓励和支持创新的一项重要金融政策。另外,比较金融理论也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进行了研究。该理论从市场主导型和银行主导型两种融资模式的比较角度,分析了高新技术企业成长的国别金融制度差异。

近年,中国学者也对中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及金融支持问题作过一些有益的探索,主要集中在国外理论和成功经验的介绍和比较研究。

二、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金融支持体系现状

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金融支持目前主要是通过国有商业银行、中小金融机构、城市商业银行及城乡信用社等三大主要途径而获得。

1、风险投资

1985年9月,国务院批准成立了我国第一家风险投资公司――中国新技术创业投资公司(中创),开始在中国进行风险投资的实践探索。1999年,国务院了《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表明了政府要大力发展风险投资,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决心。此后,各种风险投资机构争先建立,风险投资金额不断增加。2007年风险投资金额达到398.04亿元人民币,比2006年增加177.2%,创历史新高。但是,我国风险投资仍处于初级阶段,在风险资本总量、来源渠道、产权自由交易制度、中介服务机构建设和风险资本退出渠道等方面都存在着先天不足。

2、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

1999年5月,国务院决定成立不以赢利为目的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通过无偿资助、贴息、资本金投入等方式,鼓励并优先支持产学研联合创新,优先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有高技术、高附加值和能大量吸纳就业的科技创新型产业项目,用于扶持和促进各种所有制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基金首期额度为10亿元,于该年6月份启动。但是,创新基金存在支持覆盖面低,支持对象多元化程度低的问题,而且,基金大多投向了资助项目(企业)的扩张期和成长期,种子期融资水平不足。

3、商业银行、信用社、民营银行

目前,我国的城乡信用社、商业银行和民营银行都把中小企业作为主要支持对象,尤其是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更是乡镇中小企业信贷资金的主要来源渠道。此外,在人民银行的指导下,各个国有商业银行内部均建立了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信贷部门――中小企业信贷部,配备必要的人员,完善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功能,增加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投入。但是,银行信贷支持严重不足,尤其是作为发放贷款的主体――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对中小科技创新的支持还很有限。

4、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我国政府运用互保、联保、贷款保险和多渠道筹资建立贷款担保基金等多种形式,初步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解决中小企业贷款中抵押、担保难的问题。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初步建立,为促进中小企业商业银行贷款融资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但不仅总体上实力过小,且在结构、经营和功能上存在较为突出的缺陷,比如缺乏有效的资金补偿机制等,严重制约了其应有功能的发挥。

2009年上半年,中国新增贷款余额达到7.37万亿元,但对中小企业贷款仅占8.5%。据统计,中小企业贷款余额在全国贷款余额中的比重,已经从1996年11月的7.5%下降至2008年11月的3.8%;目前,有80%的中小企业主要依靠自行融资进行开办和扩张。可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金融支持体系比较低效。

三、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金融支持体系创新的路径

1、风险投资创新

完善风险投资基金,要将政府原来的各类科技基金作为政府引导早期投资基金,开辟多样化资金来源渠道,扩大风险资本规模,并由国际化、市场化、专业化人士投资、管理,通过杠杆效应放大资金量。

一是开辟多样化的资金来源渠道。要强化政府风险基金的导向作用,实行宽松的准入政策,吸引大型企业集团、保险机构、金融机构等进入风险投资业。继而允许一般企业法人和个人参与基金发起甚至基金管理,逐步发展到以银行、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和其他类型投资基金等成熟的机构投资者出资为主阶段。另外,也可引进国际资本开展风险业务,对于符合条件的风险投资机构,享受国内风险投资企业同等税收待遇。

二是实行风险投资税收优惠政策,扩大风险资本规模。1969年,美国政府将资本收益税率从29%增加到49.5%,此后风险投资规模由1.71亿美元降到1975年的1000万美元。当美国政府在1978年将资本收益税率从49.5%降至28%时,其风险投资规模迅速增至5.7亿美元。可见,资本收益税率与风险投资规模呈反方向变动关系。因此,要通过落实国家相关政策,进一步优化风险投资环境,对风险投资企业实行投资收益税收减免等税收优惠政策,扩大风险资本规模。

2、金融机构创新

以四大国有银行和股市为核心的金融体系对中小企业存在“规模歧视”“所有制歧视”,使得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融资十分困难。因此,组建服务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专门金融机构,是保证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以日本为例,日本政府为了发挥中小企业的活力,综合实施了各种相应措施,其中中小企业金融公库、国民金融公库和工商公会中央金库利用财政资金对中小企业进行融资。具体而言,专门化的中小企业金融机构的金融实力可与中小企业相当,或有政府的大力支持,可以专门从事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活动,此种银行的资产管理方式相对便捷、效率更高,对贷款质量的跟踪监控力度也明显强于大型商业银行。另外,也可通过股份制中小商业银行的整合,加快对农村信用社、城市信用社、城市商业银行的改造,使其成为主要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机构。

3、担保体系创新

首先,尽快推出信用担保业相关法律法规。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已初步建立中小企业的融资信用担保体系,但由于在执行过程中涉及到的利益较多,所以不排除某些部门利用职权或职务、制度上的漏洞,也影响到了专业担保人的合法权益。为促进我国担保行业的健康发展,要尽快推出信用担保业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担保行业发展,切实保障专业担保人的合法权益。

其次,在我国信用担保体系试点的基础上,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总体思路是:以由政府出面成立的永久性的信用担保公司为主体,以商业担保和民间互助担保为辅助,构建中央一级,省(市、区)一级,地级市一级的三级担保体系。

另外,建立金融机构与担保机构的互动机制。目前,国内商业银行较多具有短视性而不愿为潜在成长性好但经营风险较大的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支持,金融机构与信用担保机构合作的实质就是控制和分散信用风险,要有效实施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商业性金融支持,建立银行与信用担保机构的互动机制是很有必要的。

4、资本市场创新

只有完善和成熟的金融市场,才能为科技进步提供现实有效的资金融通。2004年5月24日,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启动了中小企业板块;2009年10月30日创业板正式上市。可见,我国在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方面已经迈出了实质性步伐。但是目前中小板市场和创业板市场规模较小,市场影响力和吸引力还不够,在资本市场上直接面向社会筹措的技术创新资金对于整个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来讲只是杯水车薪。国家应尽快完善中小板市场和创业板市场的相关法律,规范市场主体的行为,促进“二板市场”健康发展。此外,我国还应积极鼓励中小企业到香港、美国NASDAQ股票市场等境外创业板上市,在获得资金的同时,扩大企业的影响。

5、政府优惠政策创新

一是中央银行在再贷款方面向城市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农村信用社予以倾斜,增强它们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资金能力。二是国家以补贴的方式促使金融机构适当降低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项目的贷款利率,使中小企业可以适当低于市场利率的利率向金融机构贷款。三是改进现有的利率制度和贷款制度,建立风险与利益相对称的信贷机制,制定适合中小企业特点的贷款条件和审批程序。四是提高国有的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份额。目前小型企业信贷部的贷款份额应占到各银行贷款总额的1/3以上,确保中小企业有充分的融资来源。五是允许符合条件的实行股份制的中小企业以股票、债券等非信贷方式融资。

【参考文献】

[1] 毕克新、郭文刚: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金融支持体系中外比较[J].商业研究,2005(21).

[2] 杨爱杰: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需要金融支持[J].国外建材科技,2004(1).

篇9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简析及对策研究

收录日期:2013年5月24日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企业数量不断增加,实力不断壮大。然而,由于融资困难,中小企业发展步伐明显放慢,破产倒闭现象大量增加。据不完全统计,中小企业贷款规模只占到信贷总额的8%,这与中小企业创造的社会价值极不相称。

一、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原因

(一)自身的障碍。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相比信息不透明程度高,银行通过一般的渠道很难获得中小企业信息,对中小企业贷款与大企业相比成本要高得多。同时,中小企业在无序的恶性竞争中产生的失信,令银行不敢对其提供资金支持,虽然中小企业中也有不乏信誉卓越的,但在信用缺失的条件下,银行很难将其与其他企业甄别出来,从而导致中小企业向国有银行融资困难。很多中小企业借到钱不是用来投资和发展企业,而是想方设法逃废银行债务,严重破坏了企业的整体信誉。

(二)金融服务体系和运行机制的制约

1、缺乏真正服务于中小企业的金融机构。虽然国内已建立起市场主体多元化的金融格局,但国有商业银行仍处于行业垄断地位,现有的几家股份制银行和地方性金融机构不仅数量有限,而且与国有商业银行业务趋同,导致金融体系中缺乏与国有大银行合理搭配的区域性、地方性金融机构,中小企业难以得到有利的金融支持。同时,金融体制改革不深入,银行经营管理与中小企业发展需要不协调。在金融体制方面,由于没有制度保障和企业信用意识支撑,组建再多的银行也不能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

2、缺乏市场化的利率调节机制。银行对于风险较高的投资,自然期待获得更丰厚的收益。因此,银行应可根据贷款成本的高低、风险程度的大小,自主地决定信贷产品的投放。我国人行却对商业银行贷款规定基准利率,禁止因服务对象的不同和信贷产品的差异而额外收取费用。相比之下,国内的非正规市场融资利率,大约是银行贷款利率的几倍甚至数倍。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相对风险度较高,又不能通过提高利率或其他方式来增加自身的收益,无疑会挫伤其向中小企业提供信贷服务的积极性。

(三)政府政策环境的影响

1、缺乏公平竞争的融资环境。首先,国家信贷政策存在所有制歧视,政府的大企业战略使银行资金集中投向国有大型企业,而大量以民营企业为主体的中小企业则很难获得银行信贷;其次,国家税收政策不公平,民营企业为主体的中小企业既要缴纳企业所得税,又要缴纳20%的个人调节税,税赋明显过重;最后,现有针对中小企业的法律条文主要是《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条例》和《乡镇企业法》,这两部法规是按所有制性质和不同的组织形式分类立法的,缺乏统一的立法标准和行为规范。在金融信贷方面更是缺乏专门针对中小企业的扶持保护法规。

2、政策性金融机构支持乏力。由于中小企业承担着解决城镇就业、维持社会稳定等社会职能,因此政府通过建立政策性金融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信用但保和资金支持,就应成为政府解决信贷市场失效而提供的公共产品,而且信用担保的杠杆效应和长期扶持效应将有助于大批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中小企业走出融资困境。然而到目前为止,虽然国内多个城市已经建立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和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但从整体来看,数量有限、资本实力薄弱,远不能满足中小企业发展的资金需求。

二、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对策

(一)提高中小企业整体素质。首先,应建立完善的企业财务制度、内控制度和监督机制,通过制度建设规范企业经营行为,确保财务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和真实性;其次,应强化经营管理者的信息披露意识,提高信息透明度,并注重与银行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降低银行信贷过程中的信息搜集成本和监督成本;最后,中小企业应走产权主体多元化的道路,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实行公司制改造,进行所有权结构调整,引入优秀的管理人才。

(二)建立健全金融体系和金融机制

1、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一方面应加速利率市场化改革,赋予商业银行对不同风险等级的贷款收取不同水平利率的决策权限,提高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风险定价能力;一方面商业银行应加快建立内部责权利相对称的信贷管理激励机制,增强信贷人员收集中小企业信息并提供贷款的积极性。并大力推进现有的城市商业银行和城乡信用社体制改革,使其成为市场经营货币的法人实体和竞争主体。在地方金融机构中逐步推行利率市场化,靠价格进行竞争是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

2、加快金融体制改革。首先,建立发达的金融市场。一是建立可供利用的资本市场。可借鉴美国建立全国证券商协会自动报价系统的成功经验,建立定位于为技术含量高且有市场潜力的高科技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的资本市场;二是建立和发展证券交易市场。提升中小企业信用等级,放宽对中小型企业上市的限制,促进中小企业融资;其次,发展融资租赁业,充分利用各种租赁融资。发展融资租赁业,企业就可以在资金短缺或不愿动用经营资金的情况下,添置或更新设备。

(三)完善中小企业融资的宏观政策环境

1、健全中小企业法律体系。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各方面的政策和金融支持离不开立法支持。从多个层次进行考虑:保护中小企业的法律,如美国的《小企业法》、日本的《中小企业法》;区域性或行业性的法律,如美国的《小企业技术创新开发法》、日本的《中小企业金融公库法》;反对垄断的法律,如美国的《谢尔曼反托拉斯法》和德国的《反不正当竞争法》。尽快制定和出台《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法》等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法律法规体系,以法律形式确立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2、设立专门机构对中小企业进行扶持。政府对金融机构支持成长型的中小企业融资实行减税、贴息优惠政策,以调动金融机构为其融资的积极性。针对中小型企业的特点,政府实行分类指导,采取适者生存的竞争性措施。对产品有销路,技术创新能力强,效益好的中小企业,进行重点优先扶持。我国政府可以借鉴国外经验,建立中小企业支持服务体系。各级政府要切实转变职能,为企业建立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中小企业社会服务体系。

篇10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地区经济活力的体现。中小企业在稳定经济、吸纳就业、出口创汇和提供社会服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浙江省政府着力加强和改善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第一、大力实施中小企业成长计划,为金融机构提供融资信息。积极开展成长型中小企业评价,评价认定了2000家成长型中小企业,建立了成长型中小企业培育信息库。启动“三年万家”微小企业培育工作,重点培育1万家年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下的微小企业发展成为规模以上企业,建立了微小企业培育信息库。同时,与金融机构建立“千家成长万家培育”中小企业融资平台,向银行业金融机构推荐业绩优、成长性好的中小企业,有效地促进了金融机构和中小企业信息不对称问题的解决。

第二、探索多形式的信用担保体系,推进中小企业担保融资机制创新。积极开展“抱团担保”,与国家开发银行签署开发性金融合作协议,组建浙江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在全省筛选出一批优质担保机构,向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推荐中小企业贷款项目,并承担相应的担保责任,再由中心统一向开发银行统一申请贷款。在风险控制方面,由中心与担保机构共同建立贷款风险准备金。开展“银保合作”,搭建银保合作平台,着力解决银保合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引导和推动担保机构与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强合作。同时,建立担保行业资信评级制度,开展担保机构资信评级工作。推进“互助型担保”,实现互助型与商业型担保机构共同发展。

第三、开展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建立鼓励银行放贷的激励机制。浙江省于2005年开始实行微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政策,由省和市、县财政按1比1配套出资,设立微小企业贷款风险资金,引导和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微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增加微小企业贷款的,进行一定比例资金补助。由于实施了鼓励措施,银行对微小企业的信贷服务热情明显提高,微小企业资金紧张的状况有所缓解,有力地促进了微小企业创业发展。

第四、构建多层次的投融资服务机构,拓宽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的渠道。建立全省中小企业直接融资项目库,在全省范围内选择一批符合产业政策、业绩优良、成长性好的中小企业进入直接融资项目库,通过资金支持、培训辅导、信息服务等扶持措施,加大直接融资后备资源培育力度。成立中小企业上市联合培育机构,联合深交所成立“浙江中小版上市企业联合培育中心”,建立了由地方政府、监管部门、交易所、中介机构等有关各方共同参与的浙江资本市场综合培育体系,为中小企业上市创造和谐的外部环境。

第五、推进地方金融机构改革,加快中小企业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深化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改革,坚持服务“三农”、服务中小企业的基本方向,加大政策支持,加强风险防范,全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综合实力和风险防范能力明显增强,经营状况显著改善。到2006年末,全省农村合作金融系统贷款余额为2766亿元,其中小企业贷款余额1496.6亿元,占全省小企业贷款余额的31.8%。推进地方中小商业银行改革重组。鼓励城市商业银行引进国内外战略投资者和优质民营资本入股,建立地方财政、企业法人、外资金融机构、自然人多元投入的股权结构。通过深化地方商业银行改革,这些中小商业银行把主要服务对象定位为中小企业,加快了产品和服务创新,为中小企业提供特色融资服务。

经过各方共同努力,浙江省中小企业融资环境明显改善,中小企业的成长活力进一步增强,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发展质量不断提升。总结这几年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是加强政策引导,努力营造良好的融资环境。在政策制定上,坚持整体性原则的前提下,充分尊重不同行业、不同地区中小企业的差别,区别对待、因地制宜。在公共财政的运用上,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确定重点扶持目标,致力于“平台”建设,从支持具体企业、具体项目向搭建公共服务平台、提供公共服务产品转变,充分发挥公共财政的乘数效应和导向作用,引导社会资金支持中小企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