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经济特征范文

时间:2024-02-18 17:48: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计划经济特征,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计划经济特征

篇1

【关键词】 经济全球化;企业文化;新特征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背景下,企业的竞争既是人才、技术和管理的竞争,更是“企业文化力”的较量。在充分认识时代背景之后,可以发现,无论是基本的价值观念还是具体的行为规范,新时期企业文化都将与传统的企业文化不同。

一、创新性:创新文化孕育并推动着企业改革创新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创新的作用得到空前的强化,并提升为一种社会主导意识。我国企业已进入转变发展方式,加强自主创新的关键时期。

企业文化建设,应突出“创新”这一主题。在企业中营造一种促进创新的文化氛围,才能为企业的创新和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如联想集团并购IBM个人电脑事业部以后,联想运用全球战略性新思维,创造性地提出了“全球资源配置的业务模式”。这个模式可有效地利用全球公司各方面、各区域的资源、创新理念和人才,改变联想的业务结构和运营模式。由于“全球资源配置的业务模式”与“联想全球新文化”两者的交互作用,使联想形成了自动地评估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寻求和利用创新机会、激励员工自动创新的运作机制。联想成功实施国际化战略,创新文化的推动是不可或缺的。

二、诚信性:诚信文化塑造诚实守信的企业形象

对于企业而言,诚信文化一般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公司的治理结构。在现代公司治理结构中,无论是投资者利益保护、董事会履行决策职能,还是公司准确信息的公开披露制度等都需要诚信原则作保证。建立在诚信基础上的公司治理结构是企业诚信最重要的制度保障。

2.企业声誉。企业的声誉是一种无形资产,良好的诚信声誉可以给企业带来实际的经济利益,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3.企业的产品(或服务),尤其是名牌产品。品牌中蕴涵着企业文化,蕴涵着企业的价值,名牌产品之所以受到消费者的青睐,正因为它是企业诚信的最好标志,一个企业的品牌是其诚信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随着人们购买能力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产品的品牌竞争已逐渐取代产品的功能、款式而居于主导地位。有资料显示,在产品的价值构成中,有形的物质部分仅占30%,无形的品牌却占70%。

企业要获得有利的市场竞争优势,实现持续发展,就必须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其中诚信形象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可以增强消费者的认同感、忠诚度和信任度,最有说服力的反面实例莫过于去年发生的“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事件”。早在2008年3月份,三鹿公司就陆续接到了一些来自消费者的投诉,三鹿公司不但不引起重视,反而不断不实消息称:“我们所有的产品是没有问题的”,直到媒体暴光和上级部门追查,三鹿公司才产品召回的声明。2008年12月31日,石家庄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被告单位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相关被告人生产、销售伪劣产品案,至此“三鹿”这个号称价值曾高达150亿元的品牌被彻底摧毁了。诚信对于企业,就如同生命;对于个人,没有了诚信,肯定不能获得长远发展。

三、融合性:融合文化取长补短促进合作各方共赢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企业之间的并购浪潮正在持续不断的高涨。对于企业的成长而言,单靠其自身的内部发展是相当缓慢,要想获得超常规的发展,必须借助于并购这一快速增长模式。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跨国经营的企业集团在谋求发展时无一不是采取以并购为主导的成长战略。实践证明公司跨国并购可能是所有合资经营中成功率最低,失败的主要原因基本上可以追究到并购双方的文化融合问题没有得当很好的解决。

举一个典型的例子,我国的TCL集团与法国阿尔卡特公司从并购到解体总共不过八个月的时间。从双方合并到解体的整个过程来看,其失败的原因可归结为以下三点:(1)合资前双方准备不足,尤其是对文化整合的难度估计不足;(2)轻视双方公司由于文化不同可能对合并造成的障碍,TCL甚至不愿意请专业咨询公司为他们就此提出解决方案;(3)合并后TCL基本不考虑阿尔卡特的文化,是一味将自己的文化强加在原阿尔卡特员工的头上,以致造成许多员工的自愿离职,使公司失去了那些员工的技术专长。

对于跨国合并的公司来说,文化融合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是公司文化层面的融合,另一个则是民族文化层面的融合。要实现民族文化公司文化两个层面的融合,达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境界,需要时间的考验。TCL想在几个月内就用自己的文化取代原来阿尔卡特的文化,最终导致解体,是对融合文化轻视所必须付出的代价。在文化融合的过程中,耐心和对他文化的尊重是促进各方合作并取得共赢的重要条件。

参考文献

篇2

Abstract: In our daily life, economic globalization has come to us quickly. In recent years, everyone has had a deep understanding of their work, life and so on. Economic globalization has undoubtedly played a more profound change and re-positioning of the country and the individual in a series of problems, including production, operation, competition, management and so on. Starting from the abov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its impact on China's economy, and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hoping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 for the more stable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措施分析

Key words: economic globalization;China's economy;system reform;measures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F1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31-0241-04

0 引言

如今,在互联网科技发展的持续影响下,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了世界潮流。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既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影响,为了克服消极的后果,最为根本的途径便是改革和创新。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为了实现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目标,需要不断创新经济发展制度,克服当前存在的问题,摆脱被动发展的局面,以更好地应对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指的是在生产力和科技水平不断发展的形势下,世界各国的经济活动不在局限于某一国或者某一地区,而是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相互联系、紧密结合的发展状态。

首先,经济全球化使得各个经济体的联系紧密,如同“绑在同一只船上”。因为各个不同经济体之间的相互依赖性过于强烈,通常只要在全球化体系中的一部分经济体发生问题,就会迅速且深远地波及到其他相邻的体系亦或是波及“全身”,最终波及至全球化体系下的全部成员。前一些年发生的泰国货币危机迅速的影响到了与其经济有诸多相连之处的日本和韩国,除此之外也包括很多邻近的东南亚地区国家,产生了地域性的经济“地震”。在这之后又快速的蔓延到俄罗斯、南美国家,从而波及全世界。

其次,不同经济体的财政和货币政策独立性上在全球化中受到严重影响。包括世贸组织减税在的措施内,有些经济体会主动适应全球化,除此之外,另外一些经济体在各种条件的促使作用下改变他们的政策。联合国贸发会议的统计表明,目前世界生产总值的1/3、世界贸易额的2/3、世界对外直接投资的90%都是由跨国公司创造的,而它们的战略目标却极少同东道国长远经济规划一致,从而对东道国的经济政策产生消极作用。极多的例子可以证明,跨国企业经常进行货币的投机行为,尤其是在货币汇率不稳定的时候。除此之外,经济全球化帮助打开经济的国门,让外国带有其他目的的资金有着可乘之机,这也和经济安全息息相关。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为了实现经济水平的持续增长,不断建立和完善发展目标和相关制度,实践证明,只有不断创新和改革,积极应对挑战,才能从根本上摆脱经济落后的局面,实现现代化社会的建设目标。因此,应该加强对经济全球化特征和影响的了解,以制定更加完善的应对策略,最大限度的减少经济全球化的负面影响。为此,我们从经济全球化的特征、对于中国经济的影响以及应对措施进行探讨,较为科学和充分的说明应对以上诸多问题的方法及可行性。

1 经济全球化的特征

经济全球化在各国如今都是最关注的核心问题,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还有诸多可以改善、完善的空间。经济全球化的特点主要为下面几个特征。

1.1 经济全球化体现于贸易自由化

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贸易自由化,但是从当前的发展情况来看,很多国家和地区因为国家利益和自身发展水平的限制,使得贸易自由化的发展并不十分顺利。尽管关贸总协定在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就对贸易自由化的相关内容进行了阐述和保护,但是直到八十年代这些措施才真正落实。1995年,世贸组织成立,它将不同制度和发展水平的国家涵盖在了一个体制之下[1],构建了一个适宜于贸易自由化发展的经济发展体系,大大促进了国际间的贸易交流,也实现了经济全球化的迅速而稳定的发展。

1.2 经济全球化体现于跨国公司业务全球性发展

跨国公司的大量涌现和飞速发展是经济全球化的最显著特征,一些跨国公司借助有力的经济发展制度,不断扩大自己的业务范围和业务种类,使得影响力和活动范围不断蔓延,它在带动合作国家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跨国公司是一种新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它促进了资源、人才和金融等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能够发挥不同国家的资源优势,实现最佳的发展状态。如今,跨国公司已经实现了在全球布设研发、生产和销售的经营状态,因此对于我国来说,应该合理借助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

1.3 经济全球化体现于跨国公司规模全球性发展

跨国的全球性公司和企业从规模的单元与企业本身和国际金融机构的经营业绩,体现出规模全球化的重要特征。通常,我们认为“富可敌国”这个成语有夸张的意味在其中,但是在今日的跨国规模全球性上,有力地证明了这一说法并不夸张。例如,壳牌公司的年销售总额基本与伊朗全国每年的国民生产总值相当,而大型连锁超市企业沃尔玛在全球的业务中每年收入约为1600亿美元,这甚至远远超越诸多非洲、南美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这样的例证比比皆是。

1.4 经济全球化体现于信息和通讯手段的应用变化

在过去,不同国家甚至一个国家的不同地区为了实现贸易交流,只能借助铁路、电报等手段,工作效率很低,因此国际间的贸易发展十分缓慢。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开始,电话、传真机等移动终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它能够通过简便的通讯和信息手段,使不同国家和地区紧密联系在一起,并顺利的完成生产、贸易等活动。信息和通讯手段的应用不仅跨越了时间的局限,还超越了空间距离,能够及时传送给人们新鲜的市场变化信息,有利于决策者改变自己的生产要求和价格定位,这对促进资源的有效利用有着积极的作用。

1.5 经济全球化体现于跨国企业巨头的垄断和全球性质机构的主导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越来越多的跨国企业巨头通过资本、技术、管理、规模效益等优势对全球各个市场进行带有优势的占领统治,除此之外,这现象背后的受益者也同样包括全球性金融机构,他们遍布全球的资本控制致使垄断现象愈演愈烈。这使得他们控制了世界上大约80%的各类专利与高精尖技术,大约60%的世界贸易,大约70%的国际直接、间接投资,和30%的国际技术转移。如微软公司、英特尔公司和爱克森石油公司都是典型代表。[2]

2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2.1 推行经济全球化的有利影响

①推行经济全球化有利于推动经济体制改革。

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我国的市场经济不在局限在某一个空间内,它需要不断开放,并根据国际市场的变化而调整,以更好地应对他国企业提出的挑战。经济全球化要求设计、生产、销售、贸易和金融的国际化,这就需要我国不断改变经济体制,以适应国家管理和其他合作对象提出的要求,从而提高本国企业的竞争力,发挥市场经济的带动作用。因此,经济全球化能够促进我国经济改革进程的不断加速,这对其他领域和行业来说也有着积极的影响作用。

在经济全球化的当下,我国也希望借此机会快速的加大力度推动经济体制改革,加快经济转型等诸多现实问题的解决,实现经济长期稳定、快速且可持续的发展。以2016年为例,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2016年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包括政府职能转变、财税金融、国有企业、农业农村、对外开放、社会事业等十大领域50项重点改革任务。会议强调,要突出问题和目标导向,推进结构性改革尤其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有利于创造新供给、释放新需求的体制创新,推出一批具有重大牵引作用的改革举措。

②推行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吸引外资。

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目前和其他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但是从资源占有量和人才竞争力上看,我国有着十分明显的发展优势。经济全球化下,国家之间的投资环境不断改善,资金流动速度明显加快,一些国家为了实现更高的水平的发展,不得不借助我国的资源进行生产,使得我国外资内投和内资外投得到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在此环境下,我国可以利用发达国家的相关技术和资本,不断创新本国的企业的发展形态,以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更好的引进和走出,实现现代化的发展目标。以中国为例,中国的外资依存度从1985年的1.55%,自1995年起维持在在20%左右。另据数据显示,到2001年10月底我国共批准外商投资企业384894个,合同外资7319.19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3858.77亿美元,这非常好的解决了我国早期经济发展的资金短缺问题。

③推行经济全球化有利于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从上个世纪开始,很多国家为了应对经济全球化,相继进行了产业结构和经济核心的调整,这给我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较多的参考经验。从当前的发展情况来看,虽然我国的大中小企业都在不断转型和创新,但是整体水平欠佳,尚存在较多的改革空间。经济全球化下,为了更好地应对国家和国内市场的要求,企业不得不改变自己的产业结构,以提高竞争力,赢得更多的发展资本[3],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产业结构的升级,有利于我国高新技术的改革和应用。从当前的发展形式来看,未来高新技术产业将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非常重要的比例。

2.2 推行经济全球化的负面影响

①推行经济全球化导致民族经济受到冲击。

当然,经济全球化并不全是积极的影响,它还会对弱势产业和民族经济造成非常大的冲击。如今,贸易范围不断扩大,贸易的自由度越来越高,发达国家掌握着较多的资金、人才和技术优势,同时作为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参与者和推动者,它能够通过制定相关规则,提高自己在国际市场中的地位,以继续“压榨”发展中国家。另外,我国尚处于市场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健全,经济结构相对还比较脆弱,因此容易受到经济全球化的冲击,导致经济持续波动。

②推行经济全球化加速环境污染。

环境污染是当前存在的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由于产业结构和技术水平的限制,我国环境污染情况很难在短时间内得到彻底改善。经济全球化虽然给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机遇,但是它默认的国际分工体系,使得发展中国家成为了承受污染和危机的主要场所。从当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只能通过“牺牲”资源和廉价劳动力换取更多的发展机会,发达国家为了促进本国产业结构的转型和升级,将一些污染性的工厂开设在了发展中国家,导致发展中国家的负担加重,环境和生态条件不断恶化,这不仅不利于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还造成了资源浪费情况,不利于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为此,我国现阶段极其重视此类问题。以污染形势较为严峻的河南为例,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2016年6月召开环境资源司法保护座谈会,将联合省国土资源厅、环保厅、水利厅、林业厅加强环境资源审判,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全面加强环境资源审判工作,并且设立环境资源审判咨询专家库。

3 我国应对经济全球化的经济发展策略分析

3.1 加快经济体制改革

以消耗资源和人力为主的发展模式已经不适应当前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要求,因此国家应该尽快实现经济和政治体制的改革,以提高在国际市场中的地位[4]。我国大中小企业应该立足于实际,明确发展中的重点和难点,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和产品,实现经济发展模式的创新。同时,大力扶持民营产业和民族产业,给予其足够的资金支持,制定有利的发展政策,帮助民营和民族产业实现转型[5]。长期以来,受市场变化速度的影响,我国民营资本的累积过程十分缓慢,民营产业受到的发展限制很多,因此,为了改变以上情况,我国应该重新制定经济发展体制,加强对生产要素的保护和建设。另外,政府应加快职能转变,建立廉洁高效、服务人民的行政管理体制,,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政治条件。

3.2 主动迎战、积极参与

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了一种潮流,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必然趋势,因此,我国应该改变当前的被动地位,主动接受挑战,通过制定积极的发展策略,参与到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从根本上改变经济发展形态。任何企业、行业,都不能忽视了市场变化的作用,都应该通过创新管理和生产制度,减少冲击和压力,避免被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吞没[6]。我国应在改变自身的同时,认真研读全球性贸易规则,根据这些制度和内容修改自身的发展目标,寻找更有利的发展机会,获得更高的经济收益。如果只是一味地躲避和被动接受,只会被世界经济所抛弃,无法实现现代化社会的发展目标。以联想的发展为例,在国内最初的发展情况,联想与海尔的模式非常类似,虽然在国内建立了较高的知名度,但联想的发展仍旧难以走向国际,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冲击,联想的发展被传统模式禁锢,如果不能改变这种模式,最终势必会走向灭亡。因此,联想也在不断的寻求新的发展模式,最终,在国外,联想收购了IBM手提电脑业务,由此在国际上一举成名,发展成为世界知名品牌。另外,丰源企业的发展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下也并非一帆风顺,最终丰源通过科技创新,不断发展壮大,最终成为可口可乐的长期供应商,实现与可口可乐的共赢,从而打出了世界知名度。由此可见,要想发展,主动迎战、积极参与才是中国企业的持续发展之道。

3.3 增强综合国力,维护经济安全

要想从根本上改善当前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形态,克服不利影响,需要从提高综合国力入手,在发展政治和军事的同时,还要注意经济和文化的发展[7]。我国应该坚持以经济发展为核心的理念,加快现代化建设的步伐,通过合理利用资源、创新产业结构等手段,改善资源利用现状,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提高综合国力提供物质基础。从当期的情况来看,我国应该尽量服从大局,在维护本国利益的基础上[8],促进和其他国家之间的交流和合作,避免冲突,营造大国形象。在经济全球化的冲击下,应不断调节产业的适应能力,通过创新技术和改革制度的方式,减少经济全球化带来的风险,实现经济安全[9]。另外,在资源、基础设施和支柱型产业等方面,应掌握足够的主动权。

3.4 建立抗风险金融监督机制

2010年6月到2013年6月的4年间,金融机构同业资产余额年均增长是32.7%,比同期贷款余额年均增速快了17.6%。同业往来的负债余额年均增长24.4%,比同期存款余额年均增长快了10%。截至2016年,同业业务已经成为金融机构管理流动性,整合有效资源,增加收益的一个重要渠道。但是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快速增长的同业业务对货币政策的实施和金融风险的防范都带来了新的挑战。

从过去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影响来看,我国经济受全球化的影响,安全性和稳定性不高,为了改变这种状态,需要制定一个以国家调控为主的抗风险金融监督机制,以更好地应对金融危机或者其他挑战。首先,国家应该立足于实际,建立以计划调控为主的银行监管系统[10],及时而有效的传递市场和货币政策信息,以帮助其他企业掌握经济政策的变化形式,实现金融资源的有效利用。同时,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开放市场,注意地区与地区之间的交流,防止金融危机和其他风险的无序蔓延。最后,应该加强对金融和经济专业人才的管理,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开发更多的金融管理工具,提高金融行业的决策和经营能力,提高我国企业的综合实力,降低金融风险和成本投入量[11]。

4 结束语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经济的对外依赖度不断提高,这样一方面为中国企业进入世界市场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但另一方面也对中国经济发展提出了更大的挑战。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深化,对于中国经济的影响也越来越深远。因此,在国家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我国应该积极转变产业结构,创新经济发展体制,提高企业的竞争力,缩短与发达国家之间的距离。为了克服经济全球化的消极影响,我国应该积极应对,以更好地姿态面对挑战,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宋国安.经济全球化下中国经济的发展研究[J].商,2013(13):190.

[2]李光.论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J].经济评论,2001(6):121-123.

[3]胡南.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国际传播战略构想[J].经济视角(下),2011(05):100-102.

[4]赵龙跃.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管理的战略思考――评《陈安论国际经济法学》的主导学术理念[J].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12(02):127-135.

[5]陈欣.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服务贸易发展[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2(03):180-184.

[6]李文.论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国家经济[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2(09):165-166,169.

[7]蓝海林,皮圣雷.经济全球化与市场分割性双重条件下中国企业战略选择研究[J].管理学报,2011(08):1107-1114.

[8]魏崇辉.经济全球化视域下的中国改革开放思想研究[J].改革与开放,2011(22):5-6.

[9]李文杰.论经济全球化之下的国家经济原则[J].学理论,2011(35):107-108.

篇3

象外之象、韵味之韵是中国传统艺术的精髓。“注重言外之意,这不仅是中国诗歌的特点,也是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共同的特点。诗歌求言外之意,音乐求弦外之音,绘画求象外之趣,其中的美学观念是相通的,都要求虚中见实”。京派文学的画面中流溢着朦胧悠远的韵味。杨刚说师陀的作品仿佛是一幅意境画,情节和人物都笼罩在茫茫的雾里面。废名惜墨如金,他的语言极简而意味极丰,颇有“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之能。我们单单从有些作品的题目就可以感受到融贯全篇的韵味,比如《桥》中“金银花”“落日”“棕榈”“花红山”“梨花白”“桃林”“洲”“箫”“诗”“灯”等颇具诗情画意的题目就流溢出浓浓诗情,悠悠古韵。凌叔华仅仅《再见》一文中就有“西湖”“落叶”“西溪”“云楼”“水榭”“盛开的秋芙”……湖、叶、云、榭等事物本身就有着浩远的意境和浓深的古典美,组合在一起更显出古典意境的隽永有致。凌叔华常常这样构图:“一条轻浮天际的流水衬着几座微云半掩的青峰,一片疏林映着几座茅屋水阁,几块苔藓盖着的卵石中露出一丛深绿的芭蕉,或是一弯静谧清莹的湖水旁边,几株水仙在晚风中回舞。”她的画作颇得倪云林绘景之精要,于半露半掩、或浓或疏中,古意全出,古韵悠长。废名淡墨写意,在“一簇簇竹林中露出一重茅屋”,只一个“露”字,就将竹林的茂盛绿意、茅屋的小巧别致巧妙地点染出来。

沈从文的作品给人一种阅读、视觉享受。他常常将“古典诗歌的善于创造意象,宋元山水画的精于结构布局”和湘西秀美的自然,浓郁的民风相融,使用记忆中水上的语言,“一个字一个字地雕刻”小说,勾画着故乡的山山水水、花花草草,讲述着柔和淡远、宛若牧歌情调的边城故事。“溪边有座白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这人家只有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作者以宁静和谐的内心,用飘逸流动的文字饱蘸温爱之墨,以温柔灵动的线条绘出淡远优美的茶峒景致。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条黄狗,物象极其简单,但又不失于单调,每一个简单的物象以及物象之间的关联都隐藏在画面中。作者将这两个人物、一个动物置于故事的开头,是有其用意的。他们是生活在湘西边城的精灵,更是这个美丽故事的主角,他们悠然自在、潇洒随心的和谐心境也为边城故事定下了基调。

唐代张彦远提出“意存笔先,画尽意在”。京派作家善用含有丰富意蕴的物象,带领读者感悟物象背后深藏的蕴意,带领他们从繁杂琐碎的日常生活进入有意味的艺术世界中,收获审美的。沈从文小说《边城》中的“白塔”不单单是湘西边地的一处建筑,它贯穿故事发展的始终,在每个转折关键处,它都会如神灵般出现,潜在地推动故事的发展。废名《竹林中的故事》中“竹”是从中国传统文学中“竹”的隐含意义开掘而来的,它还象征着女性的纯洁和善良,乖巧的三姑娘就融进了这片苍山翠竹之中。废名笔下的“桃园”“桥”,沈从文笔下的“橘园”“水”“”“碾坊”,师陀笔下的“果园城”“古塔”等物象都隐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在画内画外都洋溢着纯朴优雅的意趣。

单纯的物象摹写远远不能构成丰盈的艺术整体,京派文学绘画美的无穷韵味还体现在作者将其主观情感大量地注入画面之中,移注在景物之上,由我及物、由物及我,主客融合,物我同一。人物的感情与自然的风景仿佛发生着某种神秘的感应,而自然景物又是人物情绪的延长与扩散。这样的创作技法使得文字富有极为生动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从而达到绘画的自然有情化。高山、流水、翠竹不仅仅是实实在在的物象,还注满了作者无限的情感,或悲伤或喜悦,情、景浑然一体。《边城》中,闷热无聊的夏夜,翠翠独自守着空船,听身边竹篁被风吹得哗哗作响,看四周蜻蜓惊飞,心思也随之飘摇不定,无法安宁……闷热的夏夜、呼啸的大风令翠翠心生烦闷,难以平静,而翠翠的不安又使周围的景物镀上了飘摇无际的色彩,渲染出了迷乱的韵味。景深一层,情浓一步,在摇曳的画面中,我们听到了生命的律动。

京派文学于漫卷雅气的字里行间、飘逸的画幅之中蕴满诗情画意,溢出无边的韵味。二、 空灵超旷,气逸神全

中国现代文学诞生在灾难深重、硝烟弥漫的时代。强调力量的强大成为时代的主潮,时代的特殊性使得文学有悖于中国传统文学的温柔典雅。20世纪二三十年代,到处充满黑暗,现代文学其沉郁的色调、阴暗的氛围中演绎着多少悲苦寂寥穷人的哀伤,光怪陆离的都市交际场所里一片混乱:“上了白漆的街树的腿,电杆木的腿,一切静物的腿……revue似的,把擦满了粉的大叉地伸出来的姑娘们……”(穆时英《上海的狐步舞》)刺激而混乱的色调、炫人眼目的灯光令人心神烦躁,无数颗迷乱的、醉生梦死的灵魂在污杂的世界里沉沦堕落。然而,京派文学既没有痛哭流涕、苦难唉唉的灰暗图景,也超越了纷繁复杂、刺眼炫目的杂乱之色,它超脱任何非审美因素,以一幅幅空灵超旷的画面讲述着一个个远离现世、超脱尘世纷争、高蹈于现实之上的悠远故事。它在纷繁的现实中,追求一种梦境般的、似水晶般晶莹纯净的世界。

朱光潜先生认为美术可以用来宣泄情感,超脱现实:“美术何以使人超脱现实呢?一,就创作美术的人说,美术虽借现实做资料,但是对于资料的应用支配,美术家能够本自己的创造理想,伸缩自由。在现实范围里说话,空中决计不能起楼阁。美术便没有这种限制。所以现实世界不能实现的理想,在美术中可以有机会实现。二,就欣赏美术的人说,美术能引起,而同时又不会激动进一步的欲望;一方面给心灵以自由活动的机会,一方面又不为实用目的所扰。”

京派文学气韵神全。徐志摩曾这样评论凌叔华的作品:“一般的小说只是小说,她的小说是纯粹的文学,真的艺术;平常的作者只求暂时的流行,博群众的欢迎,她却只想留下几小块‘时灰’掩不暗的真晶,只要得少数知音者的赞赏。”陈源则说:“因为完全的真实是她的目的,‘水晶似的清莹’是她的标准,所以她作品中的人物才能洞见肺腑,而‘清纯’一词,诚如麦雷所说,成为她的特质。”汪曾祺用除尽火气、诗意贵气的文字编织着远离现世的幻梦,他的《复仇》《受戒》《大淖记事》《天鹅之死》《昙花·鹤和鬼火》……横吹出一支支遥远的牧歌。其《珠子灯》中,女主人公就这么安静地躺着,百无聊赖地听着屋前屋后各种各样的声音,还不时听到珠子落地时清脆而悠远的响声。也许这些珠子里藏着自己的故事,自己的回忆吧,它坠落的声响带她离开纷杂的现实,飘到悠远纯美的另一境界中。作者将各种声音堆叠在一起,于出神入化的境界中勾画出一幅女子听音、玉珠落地、恍惚隔世、忆及似水年华的图景。这种超脱空灵之美很贴近梁宗岱欣赏的境界:“像音乐一样,它自己成为一个绝对独立,绝对自由,比现世更纯粹,更不朽的宇宙;它本身的音韵和色彩的密切混合便是它固有的存在理由。”京派文学完美地体现出这种自由、纯粹、超越现实的空灵之感。

京派文学画面中唯美的写意与中国艺术中重虚静、空灵美是一致的。京派文学超脱空灵的绘画美暗含着知识分子对于现实世界的超离。自古以来,每每遇到不和谐的社会境况,多数文人总是选择隐逸,在隔世的环境中摆脱并远离过去,重新寄寓自己美好的理想。超脱空灵之美还与京派作家崇尚“冲虚自然”的佛道思想密不可分。沈从文萧萧画笔营造出“带有化外之风的‘湘西世界’”。废名受禅宗思想影响极深,他的作品极力表现的是“禅境”,在风情秀美的陶家村、翠竹林、史家庄,在“拈花微笑”中顿悟出深深的禅意。凌叔华在其画作中有这样的补题:“1954年10月独游渥兹华兹故里,秋山秋树,晓烟暮云,都在传达诗人诗句,湖上放船棹,尤有参禅之味。”汪曾祺作品中的超脱之美尤其体现在主人公身上:《鸡鸭名家》中的余老五有一手炕鸡绝活,然而他最大的乐趣是提着一把紫砂壶到处闲逛,开怀饮酒;赶鸭能手陆长庚也爱喝酒,常赌博。《徙》中的旧式文人高先生,品德高尚,洁身自好,远离世俗纷争。《故乡人》中的王淡人尤其喜欢“一庭春雨,满架秋风”的淡泊宁静……

有的作家为了表达这份超脱世俗的空灵美,还将画境移入天马行空的梦幻中,使读者在脱离了世俗羁绊的梦境中收获精神的满足。“是梦,所以与当初的现实生活隔了模糊的界。艺术的成功也就在这里。亚里士多德说:艺术须得常是保持‘a continual slight novelty’。西蒙士(A. Symons)解释这话道:‘Art should never astonish’。”废名《桥·窗》中,小林看着细竹安睡,突发灵感,很想画一幅画,这幅画是一个梦,“画得这个梦之美,又是一个梦之空白。他又想到夜,夜亦可画,正是他所最爱的颜色。此梦何从着笔,那里头的光线首先就不可捉摸”。无邪的童真、飞扬的诗思如唯美的光影胶片叠合在一起,汇聚在恍惚的梦境中……灌婴(余冠英)精准地论及了废名作品的这一特色:“作者对现实闭起眼睛,而在幻想里构造一个乌托邦……这里的田畴,山,水,村庄,阴,晴,朝,夕,都有一层飘渺朦胧的色彩,似梦境又似仙境。”翠翠听完爷爷讲述自己父母的事情后,“梦中灵魂为一种美妙歌声浮起来了,仿佛轻轻的各处飘着,上了白塔,下了菜园,到了船上,又复飞窜过悬崖半腰,去采摘虎耳草”。翠翠的爱情在现实生活中是无法向人倾诉的,是被压抑的。只有在空灵的梦境中,她才能真正进入美丽的爱情世界,在轻轻飘着的歌声中初尝爱情的甜酒。梦境是超脱于现实世界的,京派作家借虚幻的、悠远的梦境表露自己在现实生活中无法言说的情感和思想,寄寓着美好的憧憬和希望。

京派作家以虚灵的心境,在一帘风雨、一片迷离的烟水里营造出空明澄澈之境。京派文学的绘画美远离现实的浪浪天风,如镜中月,似水中花。陶渊明只有“心远地自偏”,才能“悠然见南山”,而且深刻领悟到“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深刻哲理。同样,京派文学绘画艺术境界中的空灵也是由“心远”而获得充实。在空灵的境界中,我们才能感受到大自然的无言之美,濯濯如春月柳、轩轩如朝霞举的高尚情怀。作者静观自然,寻找能安顿灵魂的生命方式,抒发对生命、人生、宇宙的理解和感悟。废名借小林面对星空寂然凝思——“如果真要画它,沙,树,尚得算作黄昏里的东西。山——对面是有山的,做了这个horizon的极限,有意地望远些,说看山……”(《桥·黄昏》)——抒发无边的宇宙豪情。沈从文常常面对壮美的自然,心生感慨,在如画的湘西,他动情地说:“山头夕阳极感动我,水底各色圆石也极感动我,我心中似乎毫无什么渣滓,透明烛照,对河水,对夕阳,对拉船人同船,皆那么爱着,十分温暖的爱着!”面对积翠凝蓝的山脉、绿浪翻银的豆田、黄白相间的菜地,他被这庄严华丽的景象打动了,凝思时空、自然和生命的深邃意义。他非常厌恶在城市庸俗污泥里混乱生活的人生状态,认为这种生命已经被“时间”和“人事”剥削殆尽了,他回想着梦中极静的百合花,深入探寻着生命的厚重意义……

总之,空灵之美就是间隔之美,作者在远离现实的画意中探寻着生命与人生的真谛,读者在超脱空灵的意境中感悟着生命与人生的丰富内涵。三、 和谐醇正,芳华落尽

“五四”以来,在鲁迅倡导的“立意在反抗,指归在动作”,“如狂涛如厉风,举一切伪饰陋习,悉与涤荡,瞻前顾后,素所不知;精神郁勃,莫可制抑,力战而毙,亦必自救其精神;不克厥敌,战则不止”战斗精神的指引下,中国现代文学高扬着反抗传统的大旗,在要振动、要咆哮、要热烈的时代激情感染下,展示着战火纷飞中的抗争与战斗。与当时左翼文学、海派文学相异,京派文学远离对苦难情境的反复渲染,而以清丽的画面、和谐醇正的意境,在纷乱的时代里显出一丝明亮温暖的光芒,于哭声泪光中见出一抹淡淡的微笑。

和谐是东西方美学史上一个重要的美学范畴。它代表着古典主义的审美理想,追求节制、稳定、均衡之美。京派文学的审美意识非常强烈,即使有关复杂社会矛盾的题材,一经他们的生花妙笔过滤、淡化,也就顿然充盈着温婉平和之美。废名的作品“充满了一切农村寂静的美……作者所显示的神奇,是静中的动,与平凡的人性的美。用淡淡的文字,画一切风物姿态……一切与自然谐和,非常宁静,缺少冲突”。《菱荡》中语言含蓄,随着视点由远而近的变化,作者笔尽意连,依次点染出了屋瓦、树林、小河、池塘,最后将落脚点定格在人物身上,人物的气韵与优美的大自然相和谐,别有一番境界。《桥》中小林放学回家,替姐姐取水,平静的水面映出姐弟俩欢喜兴奋的面庞,调皮的弟弟故意撞击吊桶,突然打破了水面的平静,也惊扰了静谧的画面,宁静的倒影随着涟漪迅速散开,清脆的笑声也顿然银铃般响起,静静的画面也有了动感,其和谐美具有音乐的节奏。废名先生在青翠的竹林中,与可爱的三姑娘嬉笑,让她多给我们称些菜,好带她一起吃饭,谁料她却笑着回敬:“吃先生的一餐饭使不得?难道就要我出东西?”说着就从篮子里抓出一把菜……逗笑的情景别有情趣而其乐融融,仿佛在浓绿的主色调上涂抹了无限温柔的光亮,顿觉温暖而动人。那翠绿的竹林、其间回荡的笑语欢声,灵动聪颖的三姑娘都被圈进了和谐的画面中。

沈从文“始终把和谐作为美的境界来追求,尽量节制自己的情绪和冲动”,他极其重视以柔情温爱之笔,带领读者回到馨香纯真的“婴儿状态”。李健吾很欣赏他的《边城》:“这里一切是谐和,光与影的适度配置,什么样的人生活在什么样空气里,一件艺术作品,正要叫人看不出是艺术的。”在《三三》中,三三在磨场边望着青青的溪流,陷入久久的思索中,母亲远远地喊着她的名字,她叫嚷着:“娘,我在看虾米呢!”三三与母亲亲柔的问答中更见出她的天真可爱、母女间的无限亲情,纯朴的亲情与青山绿水融汇在一起,声色相契,颇具诗情画意。在艺术的表达方式上,沈从文极其推崇“匀称”“趣味”“节制”等审美范畴并将其放在重要的位置,他构思运笔求妥帖、求恰当,下笔作文时发乎情而止乎礼,给读者展示出意境悠远、人景相融的图景。

汪曾祺先生非常强调和谐的重要性,他反复说:“我的作品不是悲剧。我的作品缺乏崇高的、悲壮的美。我追求的不是深刻,而是和谐。”他的作品“几乎没有激烈的矛盾冲突和尖锐的角逐争斗,父母兄弟姐妹间恭孝友爱,邻里乡亲间互助和睦,朋友间相濡以沫,同事间宽和谦敬。人们终年生活于一种和乐安宁之中,即使偶尔生出的怨恨,也带着几分无奈与和缓”。他的《大淖记事》把自然的和谐与精神的和谐相交融而融贮在恬淡的画意中。紫红色、绿色、枯黄、雪白几种鲜亮的色彩一经作者巧妙调和,就将自然的纯美、四季的轮回交替描绘得有声有色。

和谐是一种境界,它带给读者视觉上和心灵上的美好感受。同时,这种意境的营造和作家本人写作时的态度是密不可分的。京派作家强调以柔和温爱替代苦痛的悲伤,他们重视美好事物和情感对读者产生的巨大作用。沈从文先生认为“不管是故事还是人生,一切都应当美一点”。曾经有人询问汪曾祺先生为什么要写作,他回答说因为活到这世界上有所爱,美丽、清洁以及智慧等美好的情感促使他写作。京派作家正是将暖暖的爱意融贮在竹林、桃园、吊脚楼、白塔中,轻柔地讲述着心中的故事,才拥有了冲淡和谐、如诗如歌的画面。

和谐是京派作家共同的审美追求,是京派文学绘画美独有的内涵和典型特征。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它为中国纷乱时代里现代文学的审美缺失做了必要、及时而完美的补充,从而极大地促进了文学独立而自觉的审美意识觉醒。

然而,三三心中小小的、纯纯的心事如泡影般破灭了,只留下悠悠的怅惘;机灵聪颖的翠翠心里有了薄薄的凄凉,孤身一人承受着人去楼空的突变,痴痴地等待渺茫的未来;三姑娘稚嫩的笑颜和银铃般的笑声消失在无声的竹林中。《柚子》的结尾:“吃过早饭,我眼看着十年久别,一夕重逢的柚子妹妹,跟着她的骷髅似的母亲,在泥泞街上并不回顾我的母亲的泣别,走远不见了。”曾经相亲相爱的亲人如今渐行渐远,灼伤着作者敏感的内心,所有的疼痛只能随着远行人的背影如薄烟般散开……一切和谐美好都寂然了,如幻影般消失了。京派作家没有猛烈地将美好撕碎了给人看,而是在飘然的牧歌声中流露出淡淡的惆怅,从中更见出美好事物消逝的凄然和痛苦忧伤的绵长。

篇4

摘 要 本文研究的是皮划艇运动项目的竞技特征问题。文章分别从技术特征、生理特征以及心理特征三个方面入手分析了皮划艇静水项目和激流回旋项目的竞技特征,希望对我国皮划艇运动训练的科学化开展能够有所启发。

关键词 皮划艇 竞技特征 静水项目 激流回旋项目

一、皮划艇静水项目的竞技特征

(一)皮划艇静水项目的技术特征

在皮划艇静水项目中,桨频是影响速度的一个关键。桨频是运动员单位时间内的划桨次数,提高桨频可以增加艇速。因此,高桨频是优秀的皮划艇静水运动员尤为重要的一个技术特征。但是要注意,在皮划艇静水项目中,运动员的最高桨频应该是切合运动员自身实际的最佳桨频,超过最佳桨频的高桨频不仅无效,而且还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艇速。优秀的运动员的技术特征均表现为桨频更高、拉桨时间的比例更高,左右侧的对称性也更好,因此,应据此进行有针对性的制定和应用。

(二)皮划艇静水项目的生理特征

国际划联技术部的主任Szanto曾经对散打能量代谢系统在皮划艇项目不同时间范围内的能量供应转化问题进行过系统的研究。他认为,在皮划艇运动中,运动员在极限强度运动时,所采用的主要是ATP-CP功能的方式,这种方式一般维持在10s左右,而在80%强度运动时,供能主要是以无氧糖酵解为主的,一般持续在40s左右,而在50%强度运动时,有氧功能的比例就会逐渐增加,其这一理论是人们认识皮划艇运动项目能量代谢特征的基础理论。在皮划艇静水项目中,乳酸供能作为竞速性比赛中非常重要的供能方式,是影响皮划艇静水项目全程速度竞赛能力结构中主导能力的途中划速度能力的关键,也就是说,在皮划艇静水项目中运动员途中划的耐酸能力是影响其成绩的关键,也是其取得理想的成绩的生理基础。

(三)皮划艇静水项目的心理特征

在皮划艇静水项目中,运动员的心理素质,作为运动员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最难以形成和完善的一部分,与运动员的专项技术一样重要,而且运动员专项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也往往是在良好的心理基础上得以实现的。对于皮划艇静水项目运动员来说,其如果没有强烈的动机,是很难完成大运动量的训练的,而如果没有正确胜负观念和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自身技术水平的发挥和发展也会受到制约。因此,在皮划艇静水项目中,运动员的动机、胜负观念以及团队合作意识是非常重要的。

二、皮划艇激流回旋项目的竞技特征

(一)皮划艇激流回旋项目的技术特征

皮划艇激流回旋运动员在比赛的过程中,需要面对复杂多变的激流环境并及时的做出反应,在维持自身稳定(其中,艇和浆,可以看作身体的一部分)的基础上,不断的进行加速、减速和专项。因此,在皮划艇激流回旋项目中,技术权重是较高的。对于皮划艇激流回旋运动员来说,标准化和个体化是其运动技能两个共存的特点,其中标准化的运动技术反映的是皮划艇专项运动的一般力学特点和规律,是皮划艇激流回旋运动员提高自身运动水平的基础条件。但是这却并不意味着皮划艇激流回旋运动员的技术规格需要完全绝对的一致,而是应当允许运动员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拥有个体化的技术动作,而在这其中,不同的皮划艇激流回旋运动员所具备的不同的形态和机能条件则是运动技能个体化的主要原因。具体来说,就是具有不同身体条件的皮划艇激流回旋运动员,在比赛的过程中,应注意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并注意克服自身的劣势,在不违背皮划艇激流回旋技术标准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形成扬长避短的技术风格。

(二)皮划艇激流回旋项目的生理特征

皮划艇激流回旋项目要求运动员要具备全面的身体能力,不但要有良好的有氧基础耐力和无氧耐乳酸能力,而且还要具备强大的相对力量、躯干核心力量以及全身小肌肉群的协调控制力量和速度爆发力量等。因此,以下就从皮划艇激流回旋项目的供能特点和力量素质要求两方面入手,对皮划艇激流回旋项目的生理特征进行简要的分析。

首先,从皮划艇激流回旋项目的供能特点的角度来分析,皮划艇激流回旋运动是以无氧糖酵解供能为主的一项高强度的体能类项目。从运动时间和皮划艇激流回旋运动员的生理生化指标的层面上来说,该项目对体能的要求,与田径赛的800m、游泳的200m、自行车1000m等周期性的体能类项目类似。

其次,从皮划艇激流回旋项目对力量素质的要求的角度来分析,皮划艇激流回旋项目更重视运动员的相对力量、躯干核心力量以及全身小肌肉群的协调控制力量和速度爆发力量。皮划艇激流回旋运动员的发力过程是在变化的、失衡的、复杂的激流环境中进行的,这种复杂多变的环境再加上不同流场中的拉桨、拨桨以及压桨等划桨技术的特点,对运动员的大肌群划桨力量、小肌群的功能性力量以及身体躯干部位的腰腹核心力量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皮划艇激流回旋项目的心理特征

在皮划艇激流回旋比赛中,运动员是分别出发,独自完成比赛的。因此,在比赛的过程中,运动员的竞争对手除了同场竞技的其他运动员之外,还有最为关键的一个对手就是自己。在比赛的过程中,皮划艇激流回旋运动员具有了高度的专注力水平、良好的自我心理调控能力以及坚强的意志品质和保持高速滑行的本体感知力,才能够使得人、艇、桨在比赛的过程中成为一个有机的运动整体,以促进自身水平的充分发挥和良好的运动成绩的取得。由此可见,皮划艇激流回旋项目对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尤其是自我心理控制能力的要求是较高的。

参考文献:

[1] 闫凤梧.对竞技能力结构模型构建的哲学思考[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1(05).

篇5

在中国,被重视的高端科技产品并不像韩国那样是电子产品,而是飞机、人造卫星和高铁等,可见中国的高端产业韩国是无法介入的。此外,中国的制造业在全球遥遥领先,韩国如果要对中国投资,就要对中国的产业状况进行分析并做好充分的准备,确保正确地掌握中国市场的动向。

韩国企业对中国贸易投入的特征

韩国对中国的贸易往来在时间上并不占优势,但增长的速度和投入量增长幅度较快。从1997-2001年因受到金融危机,韩国的出口大幅减少,但这只是短时间的。金融风暴过后,韩国的金融业逐渐整顿,恢复正常。中国加入WTO后,两国之间的贸易往来逐渐频繁,合作项目越来越多,中国也跃升为韩国出口合作项目最多的国家。韩国企业对中国贸易投入的特征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合作及资金投入的项目越来越高端

从1998-2007年,在韩国对中国直接投资中制造业投入的比率大约是81%。1980年以来,韩国对中国投资主要集中于低端制造业,而进入新世纪后,中韩两国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变化,制造业领域也都得到了比较迅速的发展,于是合作项目开始转向大型企业高端的研究领域。

2.投入资金波及的领域越来越广

随着中韩合作的项目越来越多,资金波及的领域也越来越广,中国一些朝鲜民族的聚居地也成为韩国投资的首选,而近年来韩国有意把投资的企业向南迁移。随着贸易额的增长、投资规模的扩大、南方经济产业实力的增强,韩国对中国投资的机会也越来越多,上海、江苏一带成为韩国投资的首选之地。相比之下,韩国在东北地区的投资逐年减少,逐渐转向产业较为密集的南方。

3.单项投资规模增大

在中国和韩国成为合作伙伴初期,韩国不敢贸然大量投资,贸易额非常小。随着中国的不断发展,韩国对中国投资的产业逐渐扩大,项目逐渐增多。1998年单个合同投资项目共为153万美元,虽然在2001年很意外地减少到59万美元,但随后的几年却稳步增长。总体来说,韩国对中国的投入依旧不高,投资额仍然很少。2005年以来,韩国对中国的技术投入加大,机电、汽车、化工、金属等技术的大量引入使中国的相关产业迅猛发展,其投资规模也逐渐加大,到2007年,单项投资规模达到158万美元。

4.投资方式以独资或控股为主

韩国对中国投资的主要方式是“把公司的地址搬到中国”,利用中国的劳动力、资源、市场、产业链等实现韩国公司的有效运营,不仅在中国生产制造,而且在中国进行研发,虽然解决了中国一部分劳动力就业问题,但是大部分利润都被韩国获得。总之,韩国对中国的经济投入是以利益为先考虑的,目的是以更少的资本获取最大的利润。中国广阔的未开发的市场和大量闲置低廉的劳动力对韩国来说是可贵的资源,因此越来越多的韩国公司进军中国。2004年韩国在华企业多达298个,其中36%的投资者认为中国大陆廉价的劳动力是吸引他们的重要因素,26%的投资者认为市场资源的重要性更大一些。

韩国企业对华投资的益处

韩国对中国的贸易由来已久,韩国对华投资有很多益处。一方面可以很好地促进韩国国内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可以有效地促进两国消费观念的融合。第一,韩国对中国的经济投资对两国之间的贸易往来非常有益。在一些领域如电子制造和高端技术的研发运用上相互弥补各自的不足,不仅弥补了两国产业的缺陷,也更好地促进了两国贸易的发展,推动了中韩经济的发展。第二,中国经济的发展是跳跃式的,随着经济的繁荣,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也逐渐步入小康阶段,消费需求越来越高,这样对韩国产品的需求也更多,进而对中韩两国的贸易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从地理位置来看,中国和韩国是邻居,经济发展齐头并进,人民的消费理念相似,这种种条件使中韩贸易快速发展成为必然。第三,和中国一样,韩国国内的经济发展关系到中韩的贸易往来,韩国发展的越好,对于进出口的要求就会越高,而且这种需求比中国更要强烈,因为韩国国内的消费需求强烈,其程度要远超过中国。当国内不能很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韩国的国民将把这种需求移植到国外,而中国广阔而丰富的市场为这种需求找到了恰当的出口。可见,这种消费需求也推动了双方贸易的发展。

韩国加强对华投资的途径

1.使投资种类增多,形成多元化的投资格局

韩国在中国的企业随着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逐渐失去了原来的优势,因此韩国应该重新审视中国市场的格局,重新制定对华投资的战略部署,改变投资方向,调整投资项目,以此获取更多的利益。

2.调整对华投资企业的模式,使投资多样化

中国近几年发展变化非常大,因此韩国不能再以原有的投资方式对华投资。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新兴的一些产业有很好的发展前景,韩国应认清形势,准确投资,最大限度地发挥韩国企业的优势,使投资多元化,抵御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在中国目前的形势下,政府要在保证大企业稳步发展的同时扶持小企业及一些私营企业,从而使贸易呈现多样化态势,这样就使韩国有更多的投资机会。

3.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确保韩国对华投资的服务质量

中国已经出台了很多政策,尽量使韩国投资商在中国能够获取最大的利益,尽量维护他们的合法投资行为。韩国相关部门也出台政策扶持韩国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只要是合法的,尽量使其没有阻碍。韩方为此制定了一系列的风险担保政策,使投资企业家能够放心地出资运营。此外,还有免除关税等一系列宽松的优惠政策。相对于韩国,中国相关部门在这方面的做法却有很大的不足,为此可以做出以下改进:①繁冗的投资审批制度使很多投资者望而却步,因此投资手续的办理应该简化。还有过于严格的检查制度,也把许多投资企业阻挡在外。②对投资的金融扶持应当制定相关的优惠政策,例如降低税收或提高贷款额等等。③应该学习韩国对投资的态度,支持私营民间企业加盟,使资金聚少成多,不仅方便了企业之间的沟通,也可以使海外投资越来越多。#p#分页标题#e#

4.为海外贸易企业提供风险担保

篇6

关键词:国际经济金融化 特征 成因

一、国际经济金融化的概念及其特征

国际经济金融化主要是指国际经济活动日益以金融活动为中心,以金融关系为纽带,以金融政策为协调工具,从而把金融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资源来推动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的过程与趋势。国际经济金融化主要包括三层含义:一是国际金融活动在国际经济中日益趋重,成为国际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资产在财富中的比重日益增加;二是在经济全球化和经济自由化的下金融活动跨越国界,在全球范围内形成统一的金融市场体系,随着金融创新和金融业务的不断拓展,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日益表现为金融联系;三是随着金融危机的不断出现,防范金融风险已经成世界各国的共识,国际金融风险的防范和国际金融关系的协调成为国际经济协调重要组成部分。金融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资源日益被世界各国所重视,国际经济金融化的实质就是指金融这种经济资源在世界各国日益被优化配置、被充分利用的过程与趋势。在国际经济金融化的过程中具体表现为以下特征:1、金融虚拟经济在国际经济活动中日益突出。所谓虚拟经济就是相对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实物经济而言的,主要指由虚拟金融资产如有价证券、存款、外汇等运动而形成的一种经济活动,也称金融虚拟经济。金融虚拟经济在国际经济活动的地位日益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虚拟经济规模日益扩大。据国际清算银行的统计,全球外汇市场日平均交易量1989年为5900亿美元,1992年为8200亿美元,1995年为11900亿美元,1998年上升到15000亿美元,,全球的外汇日交易量已接近2万亿美元;国际债券1999年为1900亿美元,预计2000年为2000亿美元;证券市场到1998年11月,全球证券市场总值达25.2万亿美元,成交23万亿美元,其中,十大证券市场证券市值22.3万亿美元,成交20万亿美元。目前由于资本的流动和外汇交易日益脱离实体经济,因此,国际经济的金融虚拟化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将进一步加强。第二,金融资产在各国社会财富中的比重日益加大。在社会财富中,如存款、股票、国债和保险单位等多种虚拟金融资产的比重日益增大,以金融资产为主取代了以实物形态为主或以货币存款为主的财富持有形式。可以用金融相关率即金融资产占国民生产总值这一指标来表示社会财富金融资产化的进程(如下表所示)。

从上表可以看出,在一个世纪的经济发展过程中,主要发达国家的金融相关率都在逐步提高,社会财富以金融资产形态存在的比重日益加大。目前,国际金融交易仅有2%的同生产、贸易等直接投资有关,其余的均在自我循环,进行钱生钱的游戏。据统计,全球股市市值约25万多亿美元,而金融衍生商品的价值就达100多万亿元,是全球GDP的三倍多;再如1997年全球仅养老金总额就达到9.7万亿美元,估计到2002年将达到13.7万亿美元,并且这些国家的虚拟金融资产总额都超过了实物资产的总额,在未来的时间内金融资产的相关率还在继续增长。2、国际金融关系在国际经济联系中日益突出。金融关系主要是指各国在国际金融活动中形成的债权债务关系、股权股利关系和风险与保险关系等金融关系。随着国际经济全球化和国际金融自由化的发展,世界各国的金融关系在国际经济关系中日益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一是金融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更加突出。国际经济关系金融化世界对经济的发展有积极的意义,它便利了全球金融的往来和全球融资,有利于发展家引进外资,发展经济。目前,全球证券投资正在急剧的膨胀,意味着金融中介的快速运转,全球证券业内50家最大的证券商都是银行集团和金融集团下属的部门,银行与证券业的合并,方便了国际资本的国际转移,大量而迅速的全球资金流动,将各国的经济更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促进了资金在国际范围内有效的分配和世界经济的发展。正如国际货币组织的总裁康德苏在1995年5月美洲国家第25届理事会上所说,“在过去10年到15年内,国际金融市场的进一步扩大和一体化为众带来了许多好处,它促进了全球储蓄的有效分配,而且促进了许多国家的投资与经济增长。”二是金融债权债务增加显著。国际清算银行统计,仅跨国银行债权总额,1992年仅为1885亿美元,1997年已增加到90383亿美元;国际融资总额,1992年为3149亿美元,1997年底便增加到88272亿美元。三是金融关系使得世界各国的经济关系更加紧密。3、国际金融关系的协调日益成为国际经济协调的重要方面,金融安全是世界各国经济安全关注的重心。90年代频繁的金融危机,特别是东南亚金融危机和俄罗斯、拉美巴西的金融危机,使得各国都认识到金融风险的巨大破坏作用,如何避免金融风暴导致经济衰退已经成为各国的共识,因此,金融安全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安全首要关注的。

二、国际化的成因

1、金融全球化促进了金融虚拟经济的。

金融全球化是指金融业跨国境发展而趋于全球一体化的趋势。金融的全球化对虚拟经济的扩张产生巨大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全球金融市场的形成,极大提高了国际资本流动的速度和效率。据统计,世界金融市场一年的交易量达400多万亿美元,是国际贸易的几十倍,使虚拟经济规模得到极大的扩张;二是金融业务全球化、多样化,使得金融业的服务对象突破国界的地理限制,服务对象出现国际化,这对开拓国际金融市场,扩大虚拟经济提供了前提条件;三是货币国际化,即许多国家在积极推进货币的可自由兑换,全球性可流动和交易的货币将增加,国际货币结构的多极化为金融业务的多样化提供了可能性;四是世界各国金融政策趋向一体化。

篇7

关键词:白垩纪 沉积相 沉积环境 地史演化 六盘山地区

中图分类号:P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6(c)-0139-02

六盘山地区位于宁夏南部,地层区划属秦祁昆地层区祁连—北秦岭地层分区。白垩纪六盘山群地层发育良好,层序完整,其地质时代为早白垩世,属内陆湖泊(凹陷盆地)沉积体系,发育冲积扇相、河流相、湖泊相及咸化湖相。岩石地层序列自下而上由三桥组、和尚铺组、李洼峡组、马东山组、乃家河组构成。各时期的沉积相及沉积环境反映了当时的构造古地理环境,其垂向叠加反映了这一时期的地史演化特征。

1 沉积相特征

1.1 三桥组沉积相

三桥组以粗碎屑岩为主体,具冲积扇亚相沉积特征,可细分为扇根和扇端亚相。

(1)扇根亚相。

三桥组主体属扇根亚相沉积。组成岩性较为单一,为灰、深灰色块状粗—中砾岩、灰色厚层—巨厚层状粗砾岩、紫红色块状—厚层状巨砾岩、巨—粗砾岩及粗砾岩。砾石杂乱排列,无定向性,局部略具叠瓦状排列,有时显示正粒序层,砾岩呈杂基支撑、基地式胶结类型,为白云质、钙质胶结。

(2)扇端亚相。

主要由紫红色中—细砾岩、含砾长石石英砂岩夹少量粉砂质泥岩组成。砾岩特征与扇根亚相砾岩相似,只是粒度细一些;长石石英砂岩多呈透镜状,时含细砾,发育平行层理、大型板状斜层理。

1.2 和尚铺组沉积相

和尚铺组由砂岩及少量砾岩、泥(页)岩组成,具有辫状河亚相沉积特征,据岩石组合特征、沉积构造可细分为辫状河道亚相、心滩亚相和辫状河道间亚相。

(1)辫状河道亚相。

主要发育于和尚铺组下部和中部。由灰、深灰、紫红色厚—巨厚层砂砾岩、中—粗砾岩及细砾岩构成。砾岩常呈透镜状,发育底蚀构造,砾石呈叠瓦状排列。

(2)心滩亚相。

主要发育于和尚铺组上部,由紫红色长石石英砂岩组成,发育平行层理,大型交错层理。

(3)辫状河道间亚相。

由紫红色粉砂质泥岩、粉砂岩组成,发育水平层理、沙纹层理。

1.3 李洼峡组沉积相

李洼峡组属滨浅湖环境沉积,其岩性由兰灰、浅黄灰、灰紫、紫红色泥岩和浅灰、浅黄灰色中层状鲕粒灰岩、砾屑灰岩、砂屑灰岩、微晶灰岩及少量灰色中层状粉砂岩、细砂岩组成。泥岩一般不显层理呈块状层,有时略显水平层理而显示页理,含植物、叶肢介化石;细—粉砂岩常呈中—薄层夹于泥岩中,发育水平层理、沙纹层理,层面具对称的、不对称的及不规则的小型波痕,含植物碎片;鲕粒灰岩、砾屑灰岩、砂屑灰岩、微晶灰岩一般呈薄—中厚层状,具水平层理、微波状层理,含植物、叶肢介、介形虫化石。

1.4 马东山组沉积相

马东山组属半深湖—深湖环境沉积,其岩性以灰绿—兰灰色泥岩、页岩为主,夹灰—深灰色薄—中厚层砂屑灰岩、鲕粒灰岩、微晶灰岩、泥灰岩,偶夹有粉砂岩、细砂岩、油页岩。碳酸盐岩呈薄—中厚层状,多具水平纹层、微波状层理,顶面平直,底面凹凸不平,发育结核状构造;泥岩一般呈块状构造,具球状风化,含植物碎片;页岩较少,页理不甚发育;粉砂岩、细砂岩发育水平层理、沙纹层理、小型槽状交错层理,含植物碎片。

1.5 乃家河组沉积相

乃家河组属半深湖—咸化湖泊环境沉积。其主体岩性为浅灰、浅灰绿、浅黄绿、浅兰灰色泥(页)岩、钙质泥岩和浅灰—深灰色泥灰岩、鲕粒灰岩、砂屑灰岩、砂质灰岩,偶夹细—粉砂岩,在红阳—硝口一带上部发育膏岩及盐岩沉积。泥岩、粉砂质泥岩多呈块状层,有时略显水平层理;粉砂岩、细砂岩呈中—薄层夹于泥岩、粉砂质泥岩中,发育水平层理、沙纹层理;碳酸盐岩主要为鲕粒灰岩、砾屑灰岩、砂屑灰岩、泥灰岩,呈中厚—薄层状,顶面平直,底面具波状,有时发育水平层理。石膏岩为厚层—块状,泥质含量高,时呈角砾状;页岩具水平层理,含植物、昆虫化石。

以上特征表明,乃家河组由半深湖相逐渐向咸化湖泊相过渡,后期沉积了大量石膏岩及盐岩,湖水不断变浅,由还原环境逐渐变为强氧化蒸发环境。

2 沉积环境及地史演化

侏罗纪未的早期燕山运动使六盘山地区抬升遭受短暂的剥蚀后,至早白垩纪盆地开始凹陷下沉,接受了凹陷型内陆湖泊相沉积。从岩性组合、沉积特征及总体向上变细的垂向沉积序列看,六盘山群是在盆地持续下沉、湖水不断加深、沉积物供给较为充足的条件下形成的,它的形成、演化受构造、物源和气候的控制。

盆地形成伊始(三桥期),接受了以粗碎屑岩为主的冲积扇相沉积,扇根比较发育,扇端不甚发育。西部冲积扇发育良好,分异明显,沉积厚度大于731.7 m,砾岩中90%以上砾石来自于海原群的片岩、大理岩和加里东期花岗岩类,这说明物源区为北祁连造山带。而东部沉积厚度仅为26.8 m,冲积扇分异分带性不明显,表明盆地边缘较陡,属陡岸近岸沉积,碎屑物多呈棱角状也说明了这一点。从砾石绝大多数来源于早奥陶纪马家沟组的碳酸盐岩可知,盆地东部物源区为华北地台。

这一时期主要是以砂岩为主的岩石类型,发育大型板状斜层理、平行层理、槽状交错层理。砂岩中成分复杂,主要有磁铁矿、云母、石英等。碎屑分选差、磨圆度较差,上粗下细是粒度变化的主要趋势。岩石沉积物以红色为主,可见植物碎片,未见动物化石。这些特征说明这一时期的气候干燥炎热,盆地东部由于物源区供给少,沉积物甚少。

李洼峡期,六盘山地区已演变为滨浅湖环境,此时盆地表现为间歇性下沉,湖水时进时退,在沉积物供给充足的条件下,沉积了以细碎屑岩、泥质岩夹碳酸盐岩的浅湖相沉积特征。李洼峡组中灰绿—兰灰色泥(页)岩和碳酸盐岩约占总厚度的1/2~1/3,含有较为丰富的动植物化石,这说明李洼峡期气候变得温湿。

马东山期,盆地的下降速度越来越快,随之而来的是湖水迅速加深,半深湖-深湖是这一时期六盘山地主的主要特征,随着盆地的不断下降,可容空间不断加大,沉积物的供给速率逐渐变缓,广泛沉积了以碳酸盐岩和泥质岩为主的马东山组,此时的气候变得比较温润,生物种类多种多样,有叶肢介、昆虫、介形虫、双壳类、鱼类以及各种植物和轮藻等。从颗粒灰岩比较发育和少量油页岩的出现可以判断此时湖水不断在加深。

乃家河期,盆地由半深湖环境向咸化湖泊环境转化,与马东山期相比,盆地的沉降速度不仅大大减小,并逐渐有了上升的趋势,沉积物供给也逐渐增多,可容空间逐渐减小,沉积物越来越多,在此条件下,沉积了以泥质岩为主夹碳酸盐岩、石膏岩及盐岩的乃家河组,属湖泊衰亡期沉积,这从乃家河组自下而上碳酸盐岩迅速减少,紫红色岩层逐渐增多和顶部膏岩层增多可以证明这一点,也表明乃家河晚期盆地逐渐抬升,湖水变浅并过渡为咸化湖泊,这一时期气候逐渐变得干旱、炎热。

3 结语

综上,白垩纪六盘山群地层发育演化大致经历了四个时期:初期(三桥期)盆地内地势差异较大,气候干旱炎热,发育冲积扇相沉积;早期(和尚铺期—李洼峡期)发育了河流相—滨浅湖相沉积,气候由干热逐渐转向温湿;中期(马东山期)湖泊发育到鼎盛时期,此时湖水最深,湖面最广,发育半深湖—深湖相沉积;晚期(乃家河期)为湖泊衰亡期,发育半深湖相—咸化湖泊相沉积。乃家河期末,晚期燕山运动使盆地抬升,湖泊迅速消亡,结束了早白垩世六盘山盆地的沉积演化历史。

参考文献

[1] 顾其昌.宁夏回族自治区岩石地层[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6:5-45.

[2] 宁夏回族自治区地质调查院.1∶50000马家大庄、隆德县、瓦亭、什字路、泾源县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R].2001.

篇8

关键词:信息化环境 价值链 特征 创新策略

企业价值链与价值系统概述

企业价值链是指企业用来进行设计、生产、营销、交货以及对产品起辅助作用的各种活动的集合,是企业创造利润和获得核心竞争力的各项活动的集合,是企业内部各项活动的联系。自波特提出价值链概念以来,价值链思想经历了不断演进与发展,价值已不再受限于产出本身的物质转换。从最初的基于制造业的观点,将价值链看成是单个企业内的一系列连续完成的活动,使原材料转换成一系列最终产品的过程,发展演进为将价值链看成是一些群体共同工作的一系列工艺过程和服务过程,以某一方式不断地创新,为顾客创造价值。企业的发展已不仅仅是增加价值,而是重新创造价值。

企业不可能孤立地存在于现代经济环境中,为了谋求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往往需要超越其自身的价值链,进入其供应商、分销商和最终顾客的价值链中寻求竞争优势,构成核心竞争能力。因此,一个企业的价值链蕴藏于范围更广的一连串活动中,称之为价值系统。企业价值系统描述的是企业外部和企业内部直接为生产最终交易的产品或服务所经历的增加价值的活动过程,这个过程涵盖了商品或服务的创造过程中所经历的从原材料到最终消费品的所有阶段。企业作为一个整体,其竞争优势来源于设计、生产、经营等过程以及辅助过程所进行的诸多即相互关联又相互分离的活动,来自于为企业相对成本地位和差别化程度奠定基础的整个企业价值系统。

在当今迅速变化的竞争环境中,大多数企业已经很少能完全单独承担从产品设计到销售给顾客的全部价值活动,都要进行分工与合作。所以,任何一个企业都是创造产品或服务的价值系统的一部分。企业价值系统是企业内外经济活动有机组成的系统,并不是一些独立活动的简单组合。在企业内部,其基本活动与辅助活动组成相互交叉、相互影响的价值增值和价值创造系统;在企业外部,企业与其供应商、经销商、零售商和顾客的关系日益密切,并相互协同,组成更大的价值系统。

信息化环境下企业价值链的特征

(一)价值链虚拟化

信息化为企业向网络化、全球化、虚拟化发展,达到快速设计、快速制造、快速检测、快速响应和快速重组的总体目标建立了平台。信息化使企业的价值链不再受限于产品本身的物质转换,还要包括信息的运用与创造。在由信息构成的虚拟世界中,虚拟价值链的作用日趋明显和重要。信息流在虚拟价值链中伴随着物质流为企业获得竞争优势提供了新的机遇。信息作为数字资产,为企业提供了不同于实物资产的规模经济和更广泛的范围经济。企业价值链的本质是增值链,价值链上各环节增值与否、增值多少都将成为影响企业竞争能力的关键。信息化条件下企业价值链的增值环节发生着变化,其关注焦点随时间的转移,变化趋势是自内而外的,是从企业价值链到企业外部价值链,再到产业价值链和空间价值链;从单一价值链到价值网络;从实体价值链到虚拟价值链。这一变迁,正符合企业价值链及其增值环节的变化。

(二)价值链以客户为导向

信息化伴随着新技术和消费环境的变化,企业正在经历从大众化消费市场向小众化消费市场的转变。企业从事经营活动的最终目的就是创造价值。企业价值链的一切出发点都要从顾客开始,要了解顾客的偏好、满意度及忠诚度。只有顾客价值实现了,才能论及企业的价值实现。传统价值链是从企业资产和核心能力开始,通过某种方法将这些资产转化为产品或服务,这些产品和服务正好可以满足客户们最重要的需求。而信息化时代企业价值链完全颠倒过来,是以客户为中心。

(三)价值链成为协作链

信息化条件下动态联盟将成为企业的主要经营模式。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促生了动态联盟这一创新模式,多变的市场需求又迫使企业选择联盟模式,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动态联盟的实现提供了平台。因此价值链系统要求所有成员努力消除企业界限,重新审视渠道机制和相互关系,从交易型向伙伴型转变,构建高效有序的价值链系统,实现系统的整体协调运作。在动态、有序、合作、协调的运行机制下,实现价值链系统内企业间的双赢和多赢。

(四)价值链演化为生态链

信息化环境下价值链成员将超出传统的产业边界,企业也将不再是单个企业或扩展企业,企业的边界日趋模糊和融合。企业将成为商业生态系统的成员,在这个生态系统中,企业围绕一项或多项创新协同进化。这个生态系统的特点在于,首先,价值链系统具有人造系统的特征,是一种可控系统,环境因素和人的能动作用对系统的构成和功效有重大影响,在信息化条件下企业必然由职能型向流程型转化,并不断进行价值链创新;其次,价值链系统又是一种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的、具有自组织作用的系统,它既受环境的影响,也会影响环境,其子系统之间、要素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在非线性相互作用下,各子系统、要素之间密不可分,相互联系,相互牵制,既有竞争,也有合作,表现出强烈的整体性,并维持一定的有序性。在此基础上对环境进行积极的自组织和自适应,以实现不断的进化与发展。

(五)从价值链到价值网

在信息化时代,企业必须重新思考如何向顾客传递价值,考虑新的不同的价值链。新价值链不是由增加价值的成员构成的链条,而是由虚拟企业构成的网络,它经常改变形态,如形状、扩大、收缩、增加、减少、变化和变形等,称之为价值网。网络的价值体现于网络资源。由于网络关系往往是通过具有路径依赖性的过程建立起来的,所以就具有一般竞争对手难以模仿和被替代的特质性。当企业拥有不易被模仿且不易被替代的资源时,就能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各种形态的企业网络组织不断出现并演进,企业对资源及其价值的寻求不再局限于企业内部的积累和培育,而必须通过跨越企业的边界,纳入价值网络,在更广泛的范围进行。

信息化环境下企业价值链创新策略

(一)不断增强价值链的环境适应性

价值链管理过程必须注意不断地与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转换活动,保证价值链系统具有良好的开放性;要及时了解竞争对手价值链的动向、技术发展水平等信息,并迅速地采取措施。在价值链中,合作伙伴的选择也要坚持动态性和开放性原则,积极寻求战略性合作伙伴,组成价值链同盟。根据自己已有的能力系统和外部环境,选择价值链上的关键环节,集中资源,建立相对竞争优势,使企业内部价值链的强效部件与其它企业强效部件实现组合。以减少价值链中间环节、缩短价值链为手段,实现企业内外部价值链结构的不断优化,使价值链系统具有良好的环境适应性。

(二)提高价值链的特化程度

从战略资源的观点出发,当企业拥有不易被模仿且不易被替代的资源时,企业就能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在信息化条件下,企业不仅要重视资源的内部积累和培育,还要重视从外部战略要素市场获取资源,更要重视网络关系的利用。在网络关系构建过程、资源获取的方式和手段、向顾客传递价值途径方面,注重路径的选择与特质性的强化。要勇于和主动跨越企业边界,把网络关系作为企业资源的一个重要来源,利用网络组建动态联盟,为更好地获取稀缺资源开展动态联盟间竞争。

(三)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以实现信息集成

企业必须重视价值链中的信息流动和价值链间的信息集成。由于信息将贯穿整个价值链系统,价值链中的每一个实体或结点,都应能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以提高市场的适应能力。另外,从产品的设计环节来看,要求设计的质量、速度不断提升,这对企业及其联盟提出了更高的资源共享和协作要求。在信息和资源的共享配置的灵活性、共享资源的种类、共享的性能方面,应该能完全满足企业的需要。在虚拟企业中的共享已经不再是简单的文件交换,它包含有存储资源、制造资源等的远程访问与使用。

(四)积极实现从实体价值链向虚拟价值链的跨越

虚拟经营具有企业面对市场全球化、经营一体化和商品经营微利化竞争的适应性。它在经营与竞争中,有利于企业间的合理分工,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和优势,相互配合;有利于分散经营与投资风险,更好地利用社会资源;有利于企业借助外力,特别是运用外部科技和智能创新发展企业。虚拟经营注重对资源的利用,而不是控制资源;它是生产功能的扩张,而不是生产设施的扩张;是销售功能的扩张,而不是销售组织的扩张。虚拟经营的关键是虚拟价值链的构建,价值链构建的核心是协同竞争。在一个虚拟组织中,成员企业组织结构将更具开放性和灵活性,运作方式高度弹性化,其内向配置的核心业务与外向配置的核心业务紧密相连,形成一个关系网络,即虚拟经营组织。企业的运作和管理也将由“控制导向”转为“利用导向”,企业间从排斥性竞争走向合作性竞争。

(五)将价值网构建成创新网

不同网络的效率不同,对创新的作用也不相同。有些网络促进了根本创新,另一些网络只能促进渐进创新,还有一些网络甚至抑制创新。如何使那些抑制创新的“非创新网络”向创新网络的转化,是价值网构建的重要问题。将价值网构建成创新网的关键是要引导价值网从弱联系阶段、与核心企业的双边强联系阶段向多边的强联系阶段进化,并发展出一些共享知识的子网络,建立和发展与其他成员共享知识的义务关系。价值网关系的发展过程也是信息交换过程、适应过程、常规化和社会交换过程,它与企业战略、产品生命周期、创新过程、企业规模、经营环境均有密切关系。 (六)优化价值链并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企业要增加竞争力,就要从顾客角度定义价值,尽可能消除一切无效劳动和非增值作业,在价值链的每一环节做到价值增值。从仅仅实现本企业增值的传统企业管理,向价值链创新管理跨越,将上下游企业整合成产业链,组成一个动态的、虚拟的网络,真正做到降低企业的采购成本、物流成本和经营成本,在网络的每一个结点获得最合理的增值。重视企业战略联盟的组建,实现企业间的互补共赢,提高我国企业抵御外企风险的能力与核心竞争力。另外,不同企业的价值链是不相同的,具有的优势也是互异的。企业通过分析双方的竞争优势和劣势,找出自己在哪些方面具有独特性,拥有独特的资源和优势,在哪些方面处于劣势,确定出企业在价值链的哪个环节上需要合作,从而形成不同类型的战略联盟。当联盟建立以后,根据联盟合作的效果,判断能否在合作点上为企业实现价值增值。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企业只有通过自主创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才能使技术开发这一价值环节的潜能充分发挥并放大,从而形成实现企业价值链增值的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杜龙政,刘友金.全球价值链下产业升级与集群式创新发展研究[J].国际经贸探索,2007(12)

2.周镭,孙海长,陶国培.论制造网格技术对企业自主创新的助推作用[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7(1)

篇9

关键词:“快时尚”企业;空间扩张;优衣库

0引言

伴随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作为其重要载体的跨国企业已经成为国际贸易、技术交换、资金流动和国际投资的重要力量,它在多个层面影响着世界经济格局的形成与演化。其中,跨国“快时尚”(Fast Fashion)企业在全球范围内的规模和空间扩张较为典型,该类型企业是将“快餐”的模式和理念应用于服装销售领域,以较低的价格和更新较快的设计、生产、供应向消费者提供符合时代潮流的产品,其运营具有店铺快速扩张、信息反馈系统智能、时尚周期较短、供应链快速响应等特点,代表性企业有日本优衣库(UNIQLO)、西班牙ZARA、美国的GAP以及瑞典H&M等。

针对“快时尚”企业的研究,国内外已有学者对零售企业的空间扩张进行了丰富而深入的探讨,国外文献多从供应链和价值链角度分析其地域差异、跨区域的空间格局,以及从全球生产网络角度阐述企业去本地化模式、网络重构及产业转移等。国内文献则侧重研究“快时尚”企业的品牌营销策略、供应链零售管理及模块化组织等。另外,也有部分研究对跨国零售企业在华的空间扩张战略进行案例分析,探究其空间扩张战略的类型、特征及成因等,但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区位选择、区域分布等方面,对“快时尚”企业空间扩张路径及特征的研究较少,同时利用实际案例进行分析的文献数量较为有限。基于此,本文以优衣库为案例研究对象,基于企业空间扩张理论探讨其在不同发展阶段空间扩张路径及网络布局,希冀勾画出全球化背景下优衣库空间扩张战略,进而分析总结“快时尚”企业空间扩张特征的一般规律,为我国“快时尚”企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经验借鉴。

1理论基础――企业空间扩张理论

“快时尚”企业不断引领服装零售行业的潮流,各大国际知名“快时尚”企业纷纷采取企业空间扩张战略。根据经典的企业空间扩张理论,当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时,为实现规模效益、交易内部化,必然要走扩张的道路。这里的扩张是指具有地理空间属性的扩张,企业空间扩张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种:①企业横向空间扩张,也可以称为水平空间扩张,是指企业在同一区域内层级上的范围扩张。主要表现为接触式扩张,Morril认为接触式扩张具有距离衰减效应,是由近及远的源于某一点的地理扩张。这种空间扩张在操作上较为简单且成功率较高,可以视为是在同一区域水平上新企业对原有企业进行简单的复制。Jones以英国连锁家具零售商M.F.I为研究对象,发现其通过接触式扩张建立起企业全球布局网络;李飞从空间扩张视角对我国经济型连锁酒店的空间扩张模式进行分析探讨,发现其空间扩张模式从非等级扩张向等级扩张和接触扩张兼有转变。②企业纵向空间扩张,也称为垂直空间扩张,是指企业按照不同的市场层级由高等级区域向次级区域扩张,主要的表现形式为等级式扩张,有一些企业在市场中并不具备地理邻近性,所以企业通常会根据市场规模来确定扩张区位和发展路径。一般是先进入规模较大且等级较高的市场,然后再进入次一级市场,而这种扩张方式表现在城市尺度上就需要依赖城市等级体系来完成整个扩张过程。如Hudson提出等级扩张模式是经济活动和社会现象沿着一定等级规模的地理区域扩张所呈现的规律;陈丽丽等对全球化背景下的宜家空间扩散的路径和模式进行了剖析,认为宜家以市场门槛和交通节点为等级进行城市扩散。这种空间扩张有利于企业总部实现自上而下的控制,但也会出现各部门之间信息沟通不畅等现象。

根据经典企业空间扩张理论,不管是企业国内扩张还是国际扩张都遵循接触扩张或等级扩张规律,而本文所研究的“快时尚”企业的空间扩张既遵循了一般企业空间扩张的规律,也呈现出复杂变化的一面,“快时尚”企业与普通服装企业存在很大的不同,所以在企业空间扩张上也存在不同的特征。在“快时尚”企业中优衣库作为其典型代表从日本本国向欧美国家以及亚洲国家进行空间扩张,逐渐构建起企业全球空间扩张网络,并形成优衣库独特的空间扩张特征及模式,在发展初期主要以单一方式扩张,而随着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开始存在两种及以上扩张方式兼顾并行的情况,并且在不同发展阶段中呈现无序性。

2“快时尚”企业特征分析

2.1“快时尚”企业起源及特征

“快时尚”起源于美国零售商将时尚走秀舞台上的设计产品快速模仿制造进而在市场销售的一种方式。近年来,“快时尚”企业纷纷涌现,其发展战略为快速更新产品,快速投入市场、快速响应市场以及快速进行扩张。这种经营模式在欧洲被称为“Fast Fashion”,而美“Speed to the market”也是相应的概念,在英国出现“MC Fashion”的概念,其含义是麦当劳式的快时尚。

“快时尚”企业区别于传统服装企业主要体现在“快”、“准”、“狠”三个方面:“快”主要指设计快、生产快、周转快及传播速度快;“准”体现在品牌传播定位准、设计定位准、产品定位准、价格定位准、渠道定位准及商业模式准;“狠”主要指质优、价廉,从而增强消费者黏性。所以在企业空间扩张上“快时尚”企业区别于传统服装企业,主要体现在:①企业空间扩张速度快。由于“快时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产品更新速度快,主要表现在其快速反应的供应链上,从设计、生产到销售等每个环节都强调快速和高效,与传统服装企业相比,“快时尚”企业的产品生产周期较短,如ZARA最快可以将生产周期缩短至两周,利用短暂时尚周期、快速成型的服装制作和多样化的产品种类来应对市场需求。所以这就导致“快时尚”企业在空间扩张速度上要快于一般服装企业。②企业空间扩张以市场导向为主。一般服装企业主要受制于原材料、劳动力等生产性因素的制约,所以其企业空间扩张主要以生产导向型为主,在其企业价值链体系中,生产制造环节的竞争优势主要来自于对成本的控制,而“快时尚”企业由于生产环节实现高度标准化,加之其独特的运营模式和快速复制的企业战略,其主要企业空间扩张主要以市场为导向,一方面是对消费群体定位准确;另一方面对市场趋势判断准确,强调产品的时尚性,贴近市场潮流,能够跟随潮流的变化来对产品做出适当调整,从而才能够快速吸引到消费者。

2.2不同“快时尚”企业发展特征比较

不同“快时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所采取的经营战略和发展理念都不尽相同,但受到行业发展模式的限定在企业扩张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共性,因为企业扩张是现代企业成长的必然逻辑和结果,大多企业会倾向于采取横向一体化、纵向一体化、垂直分散以及多元化等内部一体化战略,或采用外包、战略联盟及项目组织等外部资源配置途径来实现其企业扩张。而“快时尚”企业通常会采用垂直整合或水平分工SPA模式,SPA模式是指自有品牌专业零售商经营模式(Specialty retailer of Private label Apparel)(表1)。

从表1可以看出四大“快时尚”企业运营具有独特的标准化生产流程,优衣库和ZARA采用的垂直整合的SPA模式,而GAP和H&M采用水平分工的SPA模式,在生产环节均采用外包形式,产品更新周期短。与其他“快时尚”企业相比,优衣库每期提供的产品数量较少,但完成整个产业链所用的时间较长,为给消费者提供质优价廉的产品,其将90%的生产集中外包给中国,10%外包给东南亚国家,通过规模效益来降低供应链成本,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近年来,中国劳动力成本提高,优衣库选择逐步向东南亚地区转移。此外,为确保差异化产品的原料具有稳定性,与日本东丽纺织公司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同时,为避免垂直一体化模式带来的时间周期长、风险高等弊端,优衣库增加基本款式的产品种类,持续改善其SPA模式,凭借独特的产品特征从众多“快时尚”企业中脱颖而出。

2.3“快时尚”企业空间扩张路径比较

ZARA、GAP、H&M以及Uniqlo四家国际知名“快时尚”企业在其发展初期都是在本国市场进行扩张,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及品牌知名度的提高,开始向周边区域扩张,为海外扩张奠定基础,从距离较近转向为距离较远的市场空间扩张,最后通过全球化扩张,将门店扩张至全球范围内,从而实现本土品牌向国际品牌的转变。表2中列举了四个国际知名的“快时尚”品牌企业空间扩张的主要路径:

从各大品牌的空间扩张路径中可以发现在原始扩张阶段,四大品牌都在本国市场进行扩张,并且在区域范围内以发源地为核心向周边区域扩张,随后进入到海外初级扩张阶段,通过建立海外店铺来实现扩张计划,此阶段需要针对海外市场深入调研和适应,所以扩张速度较为缓慢,在充分适应海外市场之后,进入到了加速扩张阶段,其扩张模式大体上相同,但是具体发展战略不同。企业根据不同市场需求制定不同扩张战略,最后通过多元化扩张方式实现品牌的全球化扩张。

3案例分析――优衣库空间扩张路径

优衣库作为“快时尚”企业的典型代表,其空间扩张战略对于“快时尚”行业具有借鉴意义。优衣库在全球范围的空间扩张并没有按部就班地进行,而是针对不同消费群体及地域差异来制定不同的销售策略,并在消费者反馈中完善销售模式、理念,使得企业在扩张过程中能够明确消费者需求、了解市场动态及预测企业未来发展趋势。随着品牌推广和连锁店铺的扩张,优衣库品牌目前已覆盖到亚洲、北美洲和欧洲等地区(图1)。

3.1日本本国空间扩张

早期优衣库的店铺仅仅布局在日本本土,1984年6月优衣库第一家店铺落户在广岛。由于受到租金限制,其区位选址多位于日本郊区,随着汽车的日渐普及,其逐渐吸引了部分市区居民。直到1998年,优衣库在东京原宿建立起第一家位于市区的店铺,2004年在大阪建立第一家大型店铺。随后,优衣库不断加快在本国范围内开设门店的步伐,按照“由郊区向城市”空间扩张的方向进行拓展,以东京和大阪为首要核心区域向周边区域进行初级阶段的空间扩张。以东京为例,1996年在东京建立办事处以加强企业内部产品研发能力,随后将东京企I总部的职能重点转向销售。2005年第一家优衣库女式直营店在东京开幕,同年10月在东京建立大型优衣库店铺,2010年将企业总部迁至东京中城大厦,2014年建立御徒町全球店,同年10月建立东京吉祥寺店。目前,优衣库在本国店铺数量由2000年的433家增至2014年的853家,尤以关东和关西地区的增长最为明显,关东地区由2000年的143家增长到2014年的309家,关西地区2000年仅有87家,到2014年数量增长一倍。其次为中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北海道地区、中国地区和四国地区的发展相对缓慢(图2、图3)。

3.2欧美国家空间扩张

优衣库不断在全球范围进行空间扩张以及品牌推广,2001年优衣库进驻英国,建立第一家海外店铺,也是优衣库进行全球空间扩张的开端。随后优衣库进军美国市场,2005年9月在新泽西建立第一家店铺(2006年关闭),2015年10月新店铺在比利时的安特卫普落成,这既是在欧洲城市进行空间扩张计划的重要举措,也是其LifeWear服装理念的传播和推广。在欧美地区,优衣库的空间扩张路径为“纽约(美国)新泽西(美国)巴黎(法国)旧金山(美国)柏林(德国)安特卫普(比利时)芝加哥(美国)”。

优衣库进驻欧美市场的时间较早,但是空间扩张计划并不是很顺利,其原因表现在两个方面:①欧美地区的“快时尚”市场发展已较为成熟且市场趋于饱和,对外来品牌的入驻产生较大压力;②欧美国家的服装消费理念及特性与亚洲地区存在很大差异,表现在版型、尺寸、产品需求等方面,如欧美国家人种的体态特征与亚洲人种完全不同。优衣库的产品主要是根据亚洲人种的平均尺寸和版型进行研发和定制,所以在应用到欧美市场时会出现偏差。此外欧美地区对已有本土品牌的认知具有一定的依赖性,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对新品牌的接纳能力和认可度。所以优衣库为将损失降到最低,开始调整企业发展战略,以重点关注本地化发展为前提,使优衣库实现真正的全球化。

3.3亚洲国家空间扩张

随着日本本国市场的逐渐饱和以及欧美市场发展不利,优衣库将海外市场扩张的重点锁定在亚洲地区,在初始扩张阶段优衣库首要进军市场均选择在首都城市,如马尼拉(菲律宾)、达卡(孟加拉国)、吉隆坡(马来西亚)等。东亚主要以韩国和中国为主,在韩国主要以首尔为核心向周边区域扩张,近年来中国成为优衣库的最大市场。所以本节对优衣库在中国的空间扩张及布局网络进行重点分析。

1999年优衣库选择上海作为开辟中国市场的第一步,同年4月在上海建立了优衣库上海办事处,一方面为未来市场开拓奠定基础,另一方面为了牢牢把控生产质量和技术管理。2002年9月优衣库在中国的第一家店铺在上海开幕,但其发展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受到后来竞争者H&M和ZARA的巨大压力。2005年进驻北京,因为大幅度亏损导致不到一年时间便撇出北京市场。其失败原因可总结归纳为:①脱离中国实际情况,日本优衣库销售理念是“以市场最低价格持续提供高品质的商品”,这里所谓的最低价格是指日本市场上的最低价格,而非中国市场的最低价格,不符合中国消费群体对产品需求的定位。②来自其他品牌竞争对手的压力巨大,价格优势不明显。优衣库当时在中国遇到的竞争对手是本土品牌美特斯邦威和香港品牌班尼路等,在价格上缺乏优势,为了在要获得价格优势就需要以牺牲设计和质量为代价。一方面价格争夺战迫使优衣库在中国市场的发展陷入恶性循环,另一方面,其门店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在中国的空间扩张计划遭到挫败,优衣库快速调整企业发展战略,确定在中国的消费群体和自身发展定位,将重点转向多元创意和产品研发上,如优衣库采用新兴技术开发新产品(如HeatTech、Silky Dry等),同时探寻新的商业需求,不断加强和巩固设计和品牌之间的关系,并于2004年在纽约建立产品设计中心,从基本服装向时尚服装转型。优衣库总结经验教训二次回归中国市场后,认可度得到广泛提升,目前在中国店铺数量将近四百家,并且在2016年计划在中国新开177家门店。

截止到2014年,优衣库在中国门店数共有395家,从东中西部的区域总体布局来看,优衣库门店分布数量由西向东逐渐递增,覆盖率按照“省级单元一地级市一县级市”城市等级依序递减,省级(自治区、直辖市)平均网络覆盖率高达93.5%,东部和中部地区实现100%全覆盖,远高于地级市网络的平均覆盖率28.5%,其中东部地区为54%,高于西部地区4倍;县级市的平均网络覆盖率最低,东部仅有5.8%,西部地区未覆盖到任何县级市(表3)。

从具体省级单元布局来看,除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自治区为空白地带以外,实现了直辖市、自治区和省会城市范围内的全覆盖;在地级市网络布局上,门店覆盖全国83个地级市,东部地级市网络覆盖率最高,以南京、杭州、济南作为代表城市;中部和西部分别为17.O%和13.2%,中部以合肥和武汉为代表,西部以成都为主;县级市网络覆盖率较低,全国仅覆盖到10个县级市,分别为太仓、宜兴、昆山、江阴、余姚、海宁、温岭、诸暨、晋江和延吉。

优衣库在中国门店扩张仍处于地级市空间扩张阶段,重点以中部地区为主要开拓市场,同时进一步深化东部地区市场;在县级市的空间布局还处于起步阶段,主要是对东部地区覆盖率较高的地级市下辖的县级市进行市场扩张,而在中部和西部的县级市布局还处于“空白状态”,可见优衣库在我国中西部地区存在巨大的潜在市场空间(图4、图5)。

4“快时尚”企业空间扩张演化特征

“快时尚”企业经历了“区域内空间扩张一跨区域空间扩张一跨国空间扩张一全球化空间扩张”演化过程,从地区到本国,从本国再到跨国,实现了从区域、全国到多国的空间扩张演化,已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了初步的空间布局网络。在扩张方式上,呈现“接触式扩张”、“等级式扩张”、“接触式扩张+等级式扩张”以及“多元化扩张”等空间扩张特征。

4.1区域内空间扩张阶段

在区域内空间扩张阶段,企业在初创期在金融资本领域实力不够强大,店铺数量较少,都主要集中分布在某个区域内部且店铺规模较小,店铺的扩张方式以向周边区域“接触式扩张”为主。如优衣库在金融资本领域实力不够强大,虽以广岛为中心建立起几家分店,但仍处于从独立服装零售商转变为中等水平的服装零售企业过程中;随着店铺数量的增加及公司正式上市,产品在日本关西地区具有一定的认可度,但在东京的品牌知名度^低;企业不断转变其经营方式并建立分销系统,但仍未建立起独立的产品开发团队,导致只能从制造商处采购产品。此阶段企业经营主要来自于个人观念,缺乏企业管理和运营团队。

4.2跨区域空间扩张阶段

随着企业规模扩大和资金的累积,企业发展水平远远超出区域内的消费水平,因此企业过渡到跨区域空间扩张阶段。此阶段仍停留在本国范围内,在本国国内其他地区的扩张速度明显提高,企业在本国范围内针对一些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或城市优先进行空间覆盖,这种扩张方式属于“等级式扩张”。随着企业在本国内各地区的店铺覆盖范围越来越广,本国市场逐渐趋于饱和。

4.3跨国空间扩张阶段

随着本国市场的日益饱和,企业进入到跨国空间扩张阶段,开始进行国际化市场的拓展,此时不仅局限于单一的空间扩张方式,已经兼顾“接触式扩张+等级式扩张”。优衣库进驻中国市场的首要选择是上海、北京,因为城市等级高、经济基础好、消费能力强,不仅仅能够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还能够为之后其周边区域店铺扩张奠定良好的基础,这种有选择性的空间扩张特征属于“等级式扩张”。

在空间扩张过程中合理的兼并和收购是跨国空间扩张的主要推动力之一。优衣库开始从单一品牌发展为多元化品牌,扩大品牌细分覆盖市场。2004年,优衣库先后收购了美国品牌(Theory)、法国品牌(Comptoir des Cotonniers和Princessetam.tam)及美国品牌(JBrand),2006年自创“快时尚”品牌GU(表4)等。通过多品牌实现多元化经营策略,既获得差异化竞争优势,又进一步扩大品牌细分市场的覆盖范围和提升品牌竞争力。随着店铺在全球范围内的扩张,产品品牌得以推广并获得广泛认可,品牌知名度不断上升,完成了从日本本土品牌向全球性品牌的转变。

4.4全球化空间扩张阶段

优衣库全球空间扩张首先表现为店铺数量的增多,其次为店铺类型的多样化。1998年,优衣库制定在市区开店的计划,从首家东京原宿市区店逐步扩展到大阪、名古屋等中心地段,但市区店铺的面积均不足800平方米。2004年开始在市区开设大型门店。2006年,基于全球消费市场发展态势及消费者需求,将建立普通的标准化店铺的发展计划转变为打造全球旗舰店,先后在纽约、伦敦、巴黎、上海、香港等地建立了全球旗舰店,截止至2013年9月,共建成11家全球旗舰店。全球旗舰店的建立是优衣库顺应企业发展需要和参与全球市场竞争的必然产物,同时也是开展品牌竞争的有效手段。

由于在全球化空间扩张阶段企业发展状况以及空间扩张的速度都不尽相同,所以呈现出不同的空间扩张特征,不是以单一方式而是多种扩张方式相结合同时推进。在全球化空间扩张阶段以“接触式扩张+等级式扩张”相结合为主,与此同时还出现“通道式扩张”,这里的“通道式扩张”是企业空间扩张沿通道的延伸。如产品生产或服务之间的关联会形成生产通道;地理区域邻近会形成距离通道等。

5结论与讨论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快时尚”企业已成为服装零售行业的主要支撑力量,各大国际品牌不断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空间扩张以占领市场。本文通过对“快时尚”企业一般特征比较,以优衣库为例进行实证研究,总结归纳“快时尚”企业空间扩张路径及特征。

篇10

关键词:电子商务 生态系统 演化路径

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跨越式发展与完善,我国的电子商务应用自1995年引入以来先后经历了从初步认识到广泛关注,继而广泛应用、爆发式发展的四个阶段。目前,我国电子商务高速发展,集中表现为电子商务交易额的逐年攀升、在线购物网民数量的爆发性增长以及电子商务网站数量的大幅度增加,日益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随着网络购物平台的不断发展壮大,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促使移动购物日益便捷,传统企业大规模进入电商行业中的网络购物市场,我国电子商务发展前景广阔。

除了电子商务网站喷涌式的增加以及网民数量的大规模扩张,电子商务产业的迅猛发展也吸引了与互联网交易相关的贸易公司、生产厂商、物流企业以及广告、金融、软件公司等主体的加入,相关的增值服务机构也不断增多。电子商务交易的产品种类随之越来越广泛,囊括了一般零售业商品以外的服务、信息类产品。日益壮大的电子商务产业中,各主体围绕核心电子商务企业,通过网络相互关联和促进,产业集群化特征明显,形成相对庞大的产业链和生态部落,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我国电子商务产业发展过程中集群化的现象标志着其产业链的日益成熟,各参与主体之间相互依存与互动、促进共赢局面的产生。

电子商务生态系统的涵义

(一)商业生态系统理论

生态学理论应用于经济研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熊彼特的经济进化论。商业生态系统最先由James F.Moore(1986)提出,Moore将其定义为“基于组织互动的经济联合体”,将生态学观点应用到企业竞争战略中,为研究企业发展与市场运作提供了新思路,初步奠定了商业生态系统的研究框架。Peltoniemi和vuori(2004)在此基础上认为商业生态系统是由具有一定关联的组织组成的一个动态结构系统,这些组织可能是企业、高校、研究机构、社会公共服务机构及其他各类与系统有关的组织。其后国内外学者针对这一复杂适应系统中各主体之间的关联、价值创造以及均衡发展展开了探讨,商业生态系统的应用越来越广。梁运文、谭力文(2005)利用商业生态系统理论阐述了企业战略选择需要基于对所处商业生态系统的认识;而田秀华、聂清凯(2006)等人指出企业在竞争过程中,不同主体、不同系统之间的动态发展与共赢将是未来发展的主题。

从实际应用角度,商业生态系统理论用动态发展的思想剖析了各企业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相互依赖、紧密联系的关系,显著优于供应链理论、战略联盟理论等。结合我国电子商务当前以共同客户链为导向、共生关系明显的集群化现象,商业生态系统理论相比价值链理论等能够更好地解释电子商务产业的集群化现象,强调成员共生关系及对环境的动态适应与改变。因而本文立足商业生态理论对我国电子商务系统的发展演进展开研究更为合理。

(二)电子商务生态系统的内涵

将商业生态系统的理论和研究成果应用到电子商务领域,就产生了电子商务生态系统的概念。本文所述电子商务生态系统即为一系列密切关联的企业和组织机构,超越地理局限,利用互联网络平台作为竞争和沟通环境,围绕核心电子商务企业,通过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联合成为一个有机的生态系统。该生态系统中各成员各司其职,促进物流、资金流与信息流的交换和循环,共同组成一个多层次的、复杂的商业生态系统。

在电子商务环境下,针对企业发展战略的复杂性,电子商务生态系统既是企业的关键战略途径,也是一种管理理念的创新。系统中各成员间应实现资源共享、共同创新的集成化商务模式和标准,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调整战略选择、培养核心竞争力。

(三)电子商务生态系统构成模型

根据前文所述商业生态系统理论对商业生态系统的定义,结合电子商务发展背景与运转模式的特殊性,笔者在整理已有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对电子商务生态系统的构成模型做了阐释,如图1所示,描述了各层次之间的依存关系。该模型自内而外、层次分明,包括由核心电子商务企业、供应商及客户组成的核心层;直接参与电子商务交易的各个相关组织,如包括物流公司、金融机构等组成的支撑层;与电子商务交易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延伸层以及最外层的支撑电子商务系统运作的外部环境。其中核心层的主体是电子商务交易的主体,在支撑层的关联企业的支撑下有效便捷地完成交易。各层次中主体之间的交流协作也促进了电子商务交易中物流、资金流与信息流的交换共享,保障了电子商务生态系统的健康运行。

电子商务生态系统的特征及演化路径

(一)电子商务系统的特征

1.系统更新迭代速度快。随着技术进步与电子商务生态系统的不断成熟与完善,整个过程中将会持续更新与优化,参与主体多样化、环境的复杂性决定了电子商务系统的不断更新升级。对于传统商业生态系统而言,高速的更新特征只会在衰退阶段出现。

2.核心企业的领导地位。互联网所具有的正网络效应,使核心企业对其客户的价值随着客户数增加而指数型增加。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围绕一个核心电子商务企业的集群化现象明显,随着生态系统的扩大,更多的支撑性、寄生性因素涌入,围绕核心企业实现价值创造、价值共享以及共同进化。

3.系统边界的模糊性。由于电子商务生态系统参与主体与市场环境的不断扩张降低了信息共享成本,突破了地域限制,由此衍生出了与交易相关的各类增值服务。和一般的商业生态系统专注于特定领域不同,电子商务系统本身的多样性促使其系统边界随着生态系统的扩大不断延伸,以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

4.较高环境威胁。当前电子商务仍是上升势头迅猛的新兴行业,其发展模式、技术支持与政策环境等都没有定型,伴随着系统的高速更新,各种不确定性也在不断提升。因此,与传统商业生态系统相比,其面临衰退和死亡的威胁更高。外部经济环境、法律环境的变化也将对电子商务生态系统的发展产生不同程度的冲击。

(二)电子商务生态系统的演化路径

Moore从商业生态系统均衡演化的角度,将商业生态系统从产生并初具规模,到稳定发展最终走向衰退的过程为四个阶段。同样地,电子商务生态系统作为新的商业生态系统,也必然经历这一生命周期的各演进过程。基于上文对电子商务生态系统特征的分析,结合其发展模式的独特性,本文在传统的对商业生态系统生命周期的分析基础上,重新定义了电子商务生态系统的演化路径:分别是初步形成、扩展、协调发展、进化革新四个阶段,如图2所示。

第一,初步形成阶段。在电子商务生态系统的进化初期,核心电子商务企业以满足特定客户需求为目标,通过运营模式创新或提升附加值的方式吸引其他的参与者与协作者。若这种模式是有效的,一个电子商务生态系统就将生存下来,并不断扩张。通过开拓阶段后,新的电子商务生态系统诞生并初具规模。

第二,经过初期的拓展过程且随着系统核心参与者的不断成长,电子商务生态系统步入迅速增长的扩展阶段,参与系统的主体逐渐涌现。新的生态系统所形成的价值链条能够实现吸引客户、扩大生产的目标。与此同时,不同领导核心的同质生态系统之间的竞争开始不断升级,市场竞争格局基本确定。

第三,扩展阶段业务的高速增长,使得协调各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统筹系统发展变得日益重要而复杂。此时电子商务生态系统进入协调发展阶段。协调多方利益冲突与价值分割,维持系统健康发展就需要不断完善生态系统的规则和标准。此时市场资源和角色会随着生态系统的不断演进而进行协调和再分配,各类认证体系、规则制度的完善以及大规模协作的产生是抑制系统内部恶性竞争的有效手段。

第四,当既有电子商务生态系统受到新的模式或外部政治经济环境的冲击时,系统面临演进终止、被替代的威胁,转而进入进化革新阶段。进化阶段需要系统改变或颠覆原有的模式,进行模式创新或技术创新,进化成为新的电子商务生态系统。事实上,由于电子商务生态系统本身易收到外部环境的威胁,使得电子商务系统在演进过程中的任意阶段都可能由于外部环境的刺激突发变化进入进化革新阶段。

上述四个阶段本质上也显示了电子商务生态系统的生命周期历程。作为电子商务生态系统的参与者,能够明确其当前所处的阶段有利于帮助其有效的预测潜在风险,选择合适的发展战略。对于领导着整个生态系统的核心电子商务企业而言,这一点显得尤为重要。

基于阿里巴巴电子商务生态系统的案例分析

(一)初步形成阶段(1999-2002年)

在阿里巴巴集团初步发展阶段,也曾受到互联网泡沫破灭的威胁,通过大量的试错与探索之后,由功能单一的论坛转型为交易平台,助力中小企业的营销贸易,推陈出新得以生存下来。

(二)扩展阶段(2003-2007年)

随着网络设施的普及与技术进步,阿里巴巴生态系统的成员规模开始呈现爆炸式增长,相应电子商务生态系统的边界不断扩大。2003年建立C2C网站淘宝网,2005年收购雅虎中国,2006年收购口碑网等举措充分彰显了其业务功能的不断拓充完善。

(三)协调发展阶段(2008-2011年)

随着网民数量的激增以及电子商务平台的增多,阿里巴巴生态系统中的利益关系日益复杂。2009年成立阿里云公司,2010年淘宝商城独立运营,都旨在为客户提供定位更精准的服务。这一阶段为了实现协调整合,作为系统核心的阿里巴巴敢于调整战略,实现从电子商务服务商向电子商务基础设施运营商的转型,以图加强系统的开放性,规范各类服务,促进生态系统的良性成长。

(四)进化革新阶段(2011年至今)

当前阿里巴巴公司成长势头正旺,但仍为潜在的威胁做好了准备。2011年,阿里巴巴开始着手建设仓储网络,2012年公司从香港联交所退市,生态系统持续良性进化。与此同时,各类社交网络与移动互联的应用也颠覆了一些传统的交易模式,阿里巴巴电子商务生态系统中的各成员也都秉承合作共赢的理念规避恶性竞争、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促使系统健康发展。鉴于外部环境的高威胁性,虽然阿里巴巴生态系统正处于成熟上升期,未来也可能会有新的商业模式出现,促使阿里集团颠覆当前的模式。

参考文献:

1.胡岗岚,卢向华,黄丽华.电子商务生态系统及其演化路径[J].经济管理,2009(6)

2.胡岗岚.平台型电子商务生态系统及其自组织机理研究[D].复旦大学,2010

3.吕林,王然.浅谈电子商务生态系统的内涵及其特征[J].中国科技信息,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