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管理行为准则范文
时间:2024-02-18 17:48:3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生产管理行为准则,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高速公路 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F123 文献标识码:A
当前,我国各行各业都积极关注安全管理。安全管理能够提高及促使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我国高速公路发展迅速,为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高速公路恶性事故频发,应引起人们的重视。因此,高速公路管理企业应当提倡安全文化及人们的安全意识,促进企业安全化管理措施落实到实处。
一、提高“安全文化”意识
安全文化主要是指人们在安全活动中所创造的安全生产和安全生活的精神、观念、行为。高速公路管理企业安全文化就是高速公路管理企业或行业在长期安全生产和经营活动中逐步形成的,或有意识塑造的,为全体职工所遵循的安全思想和意识、安全管理机制及行为规范。高速公路管理企业安全文化促使企业全体职工对安全生产的高度关注,确保人们的生命安全,强调以人为本的理念,将人的生命安全放在管理的首要位置,促使职工提供自身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文化素质,形成良好企业安全生产环境。这样在高速公路管理企业安全文化的影响下,就实现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安全原则,确保高速公路运行的安全畅通。
二、积极强化对安全事故的处理,确保安全执行
在单位内制定事故处理办法,明确事故发生后具体的处理程序:包括迅速抢救伤员、保护事故现场、组织调查、现场勘察、分析事故原因、确定事故性质、写出事故调查报告等。在事故处理过程中一定要按照“四不放过”原则进行,并及时公示处理结果,以做到给事故责任人及其他职工的警示效果,防止类似事故重复发生。同时也可作为反面教材,在安全例会上及平时工作中以此来警示其他工作人员,形成一种人人懂安全、人人讲安全、人人重安全的良好氛围。
在公路工程项目建设中,由于其自身的特点涉及的内容较多,周围环境较复杂,很多时候存在行车干扰,给安全生产工作带来许多困难,也给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带来极大的挑战。在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人的因素占大部分,不论从管理、组织、检查中都存在人的因素,所以,提高人的思想道德、业务知识水平并增强其责任感,在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十分重要。这就需要平时加强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加大安全生产宣传力度,同时还要制定详细的管理制度,以约束人的行为,保证按规定进行操作,从而减少事故的发生。
三、我国高速公路的安全运行的需要
高速公路安全管理企业必须塑造一种具有高度安全管理责任意识,形成约束力量。这种安全意识逐渐融入职工的日常工作行为中,成为职工和团队的行为准则和价值取向,最终行为高速公路企业文化。这样就促使高速公路安全管理思想贯彻到企业各部门,促使企业可持续发展。高速公路管理企业安全文化是全体职工共同的价值观念,必然在职工的思想深处形成一种定势和响应机制。具有安全意识的职工可以带动团队投入到安全生产中,确保高速公路的安全运行。高速公路管理企业应重视企业的企业安全理念构建,完善安全管理制度,规范企业职工的安全行为,打造具有符合企业实际的企业安全文化,使安全管理成为企业和职工的必须工作内容。
(一)职工对安全价值观的树立。
高速公路管理企业应重视对安全方面的管理,提升企业的道德规范和思想,从而提升职工的安全价值观,这成为企业的安全文化管理的核心,这里面应涵盖企业安全理念、安全体系以及安全目标的建设内容。高速公路管理企业应实施“以人为本”的安全理念,加强“六大安全”的管理安全重点,包括人员安全、车辆安全、资金票据安全、设施设备安全、施工安全和饮食安全。高速公路管理企业管理体系要加强安全生产的具体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体系,形成与之配套的管理、责任、应急救援体系网络。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安全生产协调工作,促使企业的各部门、单位分工协作,有效避免出现安全工作只是分管领导和专职部门的事的不利局面。
(二)完善安全管理制度。
高速公路管理企业管理的安全制度成为企业安全工作的指导,发挥规范安全工作的职能。高速公路管理行业具备了健全完备的安全制度。高速公路管理企业各部门应重视安全制度,定期进行检查,使其成为企业安全工作的管理规范,职工的安全行为准则,充分发挥安全制度的安全管理价值和作用。企业应不断创新安全管理制度,提高其可操作性和标准化程度。其修改应与相关法律法规保持一致,使实际工作内容与制度条款相对应,这样使安全管理制度更充实,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例如:在规范职工的行为方面、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等,引入“标准化”有效规避了一线工作人员“不安全行为”风险。
(三)规范企业职工的安全行为。
高速公路管理企业的管理安全工作是系统工程,成为企业的工作效果的综合体现。对全体职工进行强化安全教育培训,形成共同的安全价值观。职工的安全行为具有复杂性和动态性,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水平的调节,改善职工的安全行为水平。企业职工具有良好的安全行为,应进行安全意识、安全知识、安全技能的教育和培训,以及开展安全生产的模拟演练,形成共同的安全价值观。这样才能有效应对高速公路管理工作的重复性操作,减少工作的危险性。
四、结论
篇2
一、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精髓
众所周知,企业文化是以企业管理哲学和企业精神为核心,是凝聚企业员工的归属感、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人本管理理论,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活动中,所培育形成的为广大员工所接受的并共同遵循的、具有先进性与个性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同时,它又是受社会文化影响和制约的,以企业规章制度和物质现象为载体的一种经济文化,是企业加快发展的最经济的战略资源。
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恰恰就是突出人本管理,把人力资源管理进一步系统化、层次化,形成新型的管理机制、高品位的文化氛围和协调的分配体系,全面改善人力资本投资战略方向,提升人力资源运行效率。所谓新型的管理机制,就是指企业坚持“任人唯贤”的选才用才理念。坚持“按劳分配,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理念。反对“任人唯亲”。反对平均主义,建立起以制度文化为基础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平台,积极创建学习型组织和优秀的员工团队,努力把人力资源提升为人才资源,形成有利于促进人才成长,有利于促进人才创新,有利于促进人才工作同企业发展相协调的工作格局。建立一套科学衔接企业文化的人力资源管理开发体系,彻底把传统的刚性管理转向柔性管理,最大限度地激发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已成为企业加快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企业文化建设必须服务于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
企业文化虽然不能直接为企业创造价值,但是,没有良好的企业文化,企业就没有长久的生命力。具有先进理念的企业文化,也必然具备了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必定注重“以人为本”。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和发展的软法宝,有些企业文化将“以人为本”的理念渗透到员工的思想和行动中,员工自觉地规范自己的行为,自觉地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从而使企业获得一种源源不断的生命力,提高企业凝聚力。企业形成了良好的人力资源管理氛围,员工主动适应创新要求,不再抵触企业改革,而是积极地配合企业的改革,有利于人力资源改革几各项制度的顺利执行。
1.优秀的企业文化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组织氛围,提高员工满意度,有利于吸引和留住人才。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创造和谐、融洽的组织氛围和良好的人际关系,这样的条件,无疑对增加员工积极性。保持和提高员工的积极性都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应加强管理者与员工的双向交流,让员工了解企业大事,让管理者了解员工的需要,增加彼此之间的沟通和理解,建立良好的上下级关系,同时,管理层应团结上进,为员工树立良好的榜样。发挥非正式组织的积极作用,增加组织的凝聚力与向心力,让员工感到在本组织中工作是愉快的。
2.优秀的企业文化应培养员工的创新精神和适应力,形成良好的人力资源管理氛围,为人力资源改革创造有利条件,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倡导创新,提倡挑战,鼓励员工树立一种“勇立潮头搏大浪”的闯劲,时刻为企业的发展和改革献计献策,不断促进技术和管理的创新。营造良好的改革企业内部环境,培养员工主动适应和欢迎改革的观点,不惧怕改革,不阻挠改革,而是主动参与和支持改革,这样就有利于人力资源改革以及新制度的贯彻和执行,有利于实行竞争上岗,建立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人员流动机制;有利于以绩效为衡量标准的薪酬制度的实行,从而实现内部分配公平,避免优秀人才流失。
3.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规范员工的日常行为,并提高员工的主人翁责任感。优秀的企业文化容易被员工所认同和接受,由于大家的认同,员工就会自觉的用企业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来规范和要求自己,由于企业文化和人力资源制度的交融,所以员工用企业文化来规范了自己的行为,就是在自觉遵守企业制度,有于发挥其主人翁责任感,从而更好地为企业的发展积极贡献力量。
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文化建设的有机融合是企业文化形成的关键
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文化的载体和支撑,是企业文化建设和执行的可靠保障。任何形式的企业文化都离不开制度的承载和支撑,如果没有制度的支撑,企业先进的理念就会悬在半空,将会难以贯彻实施。没有制度做支撑,企业文化的理念也只会成为一种摆设和“花瓶”。我们就应该与企业经营管理建设、市场服务建设、生产管理建设一样,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建设,为企业文化的执行提供载体和可靠保障。
企业文化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要与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相结合,才能将抽象的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价值观通过与具体的管理行为相结合,真正得到员工的认同,并由员工的行为传达到外界,形成在企业内、外部获得广泛认同的企业文化,真正树立公司外部形象。
具体的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文化建设结合的做法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思考:首先,将企业的价值观与用人标准结合起来。第二,将企业文化贯穿于企业的教育培训之中。第三,将企业文化融入员工的考核与评价中。第四,将企业文化与激励机制相结合。第五,将企业文化与沟通机制相结合。第六,强化人力资源管理中企业文化作用的媒体形式。
篇3
【关键词】煤炭铁路运输企业;安全文化
煤炭铁路运输企业安全文化可以理解为在不断提高公司经济效益、保证安全生产、保护煤炭货主和职工自身安全的实践中,对各种安全行为、经验、理念的积淀和升华,形成煤炭铁路运输企业特有的文化内涵,它应是企业文化的一部分。
一、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1、安全文化建设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丰富和延伸。对于煤炭铁路运输企业来讲,安全是其永恒的主题,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只有紧扣安全主题、锁定安全管理,使安全文化成为企业发展的基础,企业文化建设才有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我们公司的安全理念是“生命是棵树,安全是沃土”,搞好安全,就是对员工生命最大的承诺和尊重,如果把生命比作一颗树,那么安全就是供养这棵树的沃土,只有安全工作搞好了,生命之树才会长青。
2、安全文化建设是加强安全基础的动力和源泉。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安全管理是严格的、也是硬性的,要实现安全管理的持续、有效,必须导入文化管理。安全文化就是将文化管理融入日常的安全管理之中,以提升全员的安全价值观为核心、以营造良好的安全环境为手段、以确保全员的身心健康和安全为目标,把安全永恒主题这一精神贯通于安全生产的全过程。
3、安全文化建设是提升职工安全理念的方法和手段。确保安全生产,归根结底是看干部职工是否牢固树立了正确的安全价值观。通过教育、宣传、奖惩、创建群体氛围等手段,不断提高企业职工的安全修养、改进其安全意识和行为,从而使职工从要“我”安全转变为“我”要安全。
4、安全文化建设是确保安全有序可控的途径和基石。安全文化建设能使职工树立正确的安全意识、态度、信念、道德和行为准则,提升个人现代安全素质,增强安全生产的自觉性;其次,通过安全文化的建设,在企业内部形成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可以营造“安全第一”的安全文化场;第三,企业文化建设是涉及各方面的系统工程,通过建设,将使安全制度、安全行为等到健全和规范。
二、目前安全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认识上盲目乐观。主要是管理者和职工在安全意识上,或多或少地存在着认识模糊、沾沾自喜等现象
2、教育上被动滞后。目前的安全教育,基本上没有作宣传教育工作,即使有也是肤浅地谈谈,走过场,普通职工也只是听听而已,根本没有深入人心,也没有起到宣传教育的作用。造成职工的意识当中安全的概念没有入心入脑。
3、制度上粗枝大叶。安全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安全生产法规、规章制度、技术操作规程的建设,以营造一种强制力,对人们的不安全行为和危险动作以有效的制约和束缚,使人们对自己的行为承担法律的、道义的责任。虽然说我们在安全上建立了许多制度,但制度不细,制度来严的现象仍然存在。发生的许多事故都能找出制度上的漏洞。
4、载体上阶段突击。就目前安全文化建设来看,突击性、阶段性的载体多,持续性的载体少。因为阶段性的载体过多,职工理解和吸收的能度有限,参与面较小,起不到真正想要的效果。
三、安全文化建设的措施
1、理念定位是安全文化建设的灵魂。安全文化必须要有一种职工认同的、具有文化内涵的理念。安全文化上根植于企业,建立在企业的文化背景、生产生活环境和干部职工的文化素质基础之上,是人的观念、道德、情感、品行等因素的统一体,只有安全、效益、形象等融为一体,才能形成干部职工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一种核心价值观。
2、人本思想是安全文化建设的核心。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是对企业文化建设最基本也是最直接的要求,安全文化也是如此,只有将以人为本的思想贯穿于安全文化建设的全过程,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职工的主观能动性。安全文化是一种人性文化,它的核心任务就是提高全体干部职工的安全文化素养,确立和提升安全价值观,促进职工实现自我管理。
3、夯实基础是安全文化建设的基石。我们常讲,安全的关键在管理,管理的关键在干部,干部的关键在落实,落实的关键在班组。只有把班组这一最基层、最基本的环节建设好、管理好、引导好,安全文化建设才有发展的源泉。班组对规章制度的落实、班组全体职工素质高低、班组职工对安全生产重要性的认识、班组职工对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无一不集中说明安全的有序可控,班组是关键。
4、协同共干是安全文化建设的手段。对于铁路这样一个半军事化的大联运机,如果有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那么这一联运机肯定不会顺利运转,这象钟表的齿轮一样,它们必须处于啮合状态。同时,安全文化是尊重人、爱护人、保护人的文化,安全文化体现了维护人的尊严和满足人对自由的基本要求。因此它的建设离不开职工的广泛参与,否则它就会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
5、优化载体是安全文化建设的途径。安全文化的载体是安全文化的重要支柱。安全文化的载体可以是多种多样,如安全文化活动室、宣传橱窗、阅读室、各种协会、研究会、安全刊物、安全标志等等,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如文学艺术法,用安全文艺,安全漫画,安全文学的手段进行寓教于乐的安全文化建设。要通过诸如安全生产月活动、百安活动、安全表彰会、安全宣教活动、安全检查活动等等促进安全文化的推进。
篇4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北京 100095)
(AVIC Beijing Institute of Aeronautical Materials,Beijing 100095,China)
摘要:在我国企业十几年的精益管理探索中,进行了大量有益尝试并初见成效。企业大多选取条件适宜的生产线推行精益管理以树立内部标杆。这些标杆的建立过程较多侧重于对精益生产方式的效仿和管理工具的应用,而往往忽视了精益作为一种管理哲学的重要意义,有可能落入“照猫画虎”的困境,建立的仅仅是精益生产线,而非精益企业,在进一步提升阶段显露疲态。本文在分析了全面精益管理的核心思想基础上,提出了在中国企业深入运用精益管理思想以建立精益企业的可能性和措施。
Abstract: In the nearly 20 years of exploration of Lean Management in the enterprises of China, a lot of useful attempts have been conducted and produced results. Most enterprises choose suitable production line to implement Lea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set up the internal benchmarking. The establishing process of benchmarking is more focused on the management mode of production to follow and the application of management tools, but ignores the importance of Lean as a management philosophy that is likely to fall into the plight of difficulty.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ore idea of Total Lean Management, the possibility and measures are put forward to apply lean management idea in the construction of lean enterprise in China.
关键词 :全面精益管理;精益思想;改善;价值观
Key words: total lean management;lean management idea;improvement;values
中图分类号:F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18-0226-03
作者简介:刘爽(1979-),女,回族,辽宁朝阳人,学士,工程师,研究方向为管理创新、管理体系。
0 引言
精益管理是美国学者在研究日本丰田公司的生产方式基础上总结、创新提出的一种先进管理方式。我国自1979年开始逐步引入发达国家先进的生产方式、作业经验以来,在生产管理上了长足的进步。其中,对精益生产体系的管理方法、工具使用、技术实证等实务性的研究已渐成体系。
提到“精益”二字,人们往往会想到单件流、零库存、节拍时间、看板拉动、U型单元、快速换模、按灯系统、目视管理等,而企业管理人员在实际的精益实践中关注更多的也常常是如何设计生产组织方式、如何应用精益管理工具等。对生产组织方式的效仿和精益工具的应用在改善初期往往能够获得立竿见影的快速成效,可以在短期内大幅提升企业某些点、某条生产线的管理效率与质量,研究表明,通过实施精益生产的企业,可以使生产周期缩短60%-90%,在制品库存减少50%-80%,生产效率提高10%-100%,不良品率降低30%,与工作有关的伤害减少50%[1]。
我国企业在精益管理的推进过程中,大多会先选择一个或几个条件适宜的生产线或作为内部标杆,广泛的学习和应用精益管理的方法和工具;当标杆生产线取得明显成效后,将其经验在更大的范围进行推广。但是,对工具方法的学习和对外在形式的过分依赖有可能在变革中受到或多或少的抵制和阻滞,在单点、单线获得显著效果后,进一步更大范围的深入推进却往往会陷入后继乏力的境况。
1 分析
丰田生产系统(TPS)是依托于二战后日本经济萧条的环境因素建立起来的,其两大支柱“及时化生产”与“自动化”都是强调实现持续改善的路径与策略,而“均衡化生产”、“稳定和标准化的流程”、“目视管理”等丰田生产系统屋的“基石”也更多侧重的工具方法层面的要求。2001年以后,丰田汽车公司就很少提及丰田生产系统了,取而代之的是“丰田模式”(The Toyota Way)。丰田模式的两个支柱为“尊重个人”和“持续改善”,与丰田生产系统的“自働化”、“准时化”两大支柱不同,丰田模式2001明显地从丰田生产系统的以“工具”、“方法”为主转化为以“思想”、“文化”为主的模式,见图1。由此可见,种目繁多的管理工具、方法只是精益的皮毛,在不同环境下的组织如果没有对精益的哲学思想和价值观的认同,而仅仅是嫁接工具、方法,都是容易受到限制甚至得不偿失的。
中国与日本在社会环境、管理氛围、工业化进程等方面都有很大差异,所以单纯的模仿很可能陷入“照猫画虎”的境地;但中日同属东方文明,其文化、思想传承相通之处较多,因此,对精益管理的哲学思想、价值观的研究与学习更可能取得深远的、可持续的效果。
基于“精益管理”价值观,组织成员在处理任何事情时就应本能的以“消除任何形式的浪费”为思想基础和行为准则,同时,由于企业的所有管理行为达到“没有浪费”只是一种理想状态,这就要求组织的所有成员能够接受挑战寻找问题、不懈的追求持续改善;尊重个人则是能够实现持续改善的关键所在,因为精益管理的任何方法都需要员工的支持与配合,人的因素对企业的重要意义与技术、管理一样列为影响企业竞争力的三大竞争因素之一[2],必须重视工具的使用者的价值观和哲学观,正视管理工具和方法的设计者、使用者和监督者之间的博弈行为并促使其发挥正面的、积极的作用。
2 建议与措施
基于以上分析,中国企业在生产管理能力提升中深度应用全面精益管理的关键在于通过制度建立、团队建设的双线并行,推动全员参与,实现以消除浪费为目标的持续改善。丰田模式2001中所强调的“现场现物”也要求管理者必须亲赴现场、观察现物,遵循关注结果的实践主义,建立学习型组织,实现改善的“持续”性。
2.1 培训机制的全方位实施
管理文化和理念是实施精益管理的基础条件。管理者应合理运用各种方式调动员工的责任心、参与意识与归属感,同时还应不断提高员工的业务水平和文化素养,以保证从技术基础和思想动力两方面共同促进全面精益管理的有效运行。
精益生产方式的教育与培训体系是全方位的,见图2[4]。可以参考丰田生产培训体系设计适合自身条件与需求的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培训机制。
首先,必须对精益管理思想和价值观进行持续不断的灌输与渗透,强化员工对价值、浪费、流动等基本原则的认识和理解,在员工头脑中逐渐形成认识,达成憎恶浪费、追求改善的共识,成为时刻约束其行为的准则,并逐步加深印象。只有具备了精益思想的管理者和被管理者才能在实践中主动的根据所处环境、所具备资源灵活使用精益工具,形成具有适用性、独特性的管理方式,达到持续改善的长效机制。
具备了精益管理的基本思想和价值观后,企业员工需要进一步学习实现持续改善的方法、技术以及技巧,这又可以分为两个层次:其一是学会观察,能够看懂并能分析流程中的浪费所在,一线员工是获得流程运行第一手数据的核心位置,在培训中侧重对浪费现象的辨识,各层级管理者则侧重学习价值流程图的绘制与分析的方法,通过系统梳理价值流来找到瓶颈工序并确定改善方向;其二是改善工具的使用,应根据改善方向、管理需求、所具备资源进行具体工具的导入培训,如条件许可最好先实施精益相关方法、工具的整体导入,具体应用时再配合实战进行深入的针对性指导。
2.2 问题的快速闭环管理
“珍惜问题,视之为改善的机会,因为它们提供了学习的机会——建立学习型组织”,这是丰田生产系统和将精益变革作为企业战略的美国联合技术公司的ACE所不断强调的,因此施行全面精益管理必须正视问题并认识到其重要意义和价值。
精益思想的核心作用是通过及时反馈把muda(日语,意为“浪费“,专指那些消耗了资源而不创造价值的一切人类活动)转化为价值的努力,更提供了使工作做得比较令人满意的方法[3]。因此,解决浪费问题是精益管理的关键点和核心任务,而可能造成浪费的任何管理问题都是转化或创造价值的机会,管理者应该把问题当做宝贵的财富而非负担,并为问题的及时反馈和问题解决的闭环管理建立顺畅、有效的制度渠道。
浪费问题的种类可谓五花八门,为了更全面的管控和有效的开展闭环管理,可以从反馈渠道进行分类:
第一类,即时发现即时解决类。生产现场任何可能危及到质量、安全以及可能造成使连续生产中断的问题都应该在第一时间向相应层级反馈并启动问题解决流程,依据传递效率和成本可以参考精益生产的按灯系统(ANDON)。
第二类,即时发现定期解决类。企业的所以成员,包括各级管理者和一线操作人员,均有权力也有义务对所发现的问题进行反馈,可设计制作问题反馈条放在生产现场供人随时取用,并设置问题的收集点(如按质量、设备、技术等分类),发现问题后及时在便签条上描述问题详情,由各级管理人员通过定期巡检、例会等形式收集后启动解决流程。
第三类,定期发现定期解决类。班组应按时召开各管理层级例会,如工序级、工段级、班组级等,各层级例会的用时需严格把控,尽量不超过10分钟。会议内容必须包括安全、质量、生产计划、计划执行情况等固定项目,还应设置问题处理环节,即利用较短时间反思需解决的问题,并对第二类、第三类问题的解决、第一类问题的举一反三进行责任分工。
以上三类问题启动解决流程后都要对达成共识的责任节点进行跟踪直至闭环。从解决流程启动开始就应进行问题记录,以作为改善项目的组织过程资产。
2.3 改善项目的多角度、分层次管理
改善项目的来源可以分为两类,其一是自上而下的分解,另一类是自下而上的反馈。
自上而下的改善项目可以通过流程绩效指标梳理而来。企业及其生产线、班组应定期(如每季度)绘制主要产品或产品族的价值流程图,通过梳理瓶颈点来分析改善方向和目标,确定改善项目的责任人和里程碑节点等。
自下而上的改善项目来源如2.1中所述,即通过全员参与来寻找现场存在问题和可能的改善点,通过层次例会沟通后达成共识,明确改善项目的目标、责任人及节点。
改善项目需注意目标设置的深度与原因挖掘的广度,不可以解决眼前问题为目的,而应进行根本原因分析(建议使用“五个为什么”),力求找出系统性改善的机会。
改善项目的实施可因地制宜,根据其改善目标、问题范围、解决难度、资源条件等因素灵活运用改善工具,如难度较大的可开展六西格玛、精益改善项目,较小的可以进行QC、头脑风暴等,还需大力鼓励些小改造、小创新等。
2.4 需注意事项
第一,标准化不仅是保证企业正常运转的基础,也是固化改善成果的重要工具,改善的项目必须以固化、标准化的管理流程或生产流程为完成标志。现场问题的解决不是改善项目的终点,而应将改善措施通过制度规范的制定与执行、工具的设计与使用等手段进行固化,只有这样,才能从单一问题的解决达到系统性完善,实现管理水平的整体提升。标准化的流程一般应包括以下六个要素:定义清楚的标准规格、定义明确的流程或系统、可目视管理、简单可视的作业程序和工作说明书、目前为止最完善的作业、过去的经验已经记录在标准作业里。
第二,企业需要把作业流程建立为标准作业,并通过目视管理使每一项工作的流程能够清楚的让各层级需要的人员看到,便于任何人只要看到流程图就能一目了然的知道如何开展工作,并且能够及时发现工作的状态是否正常的。目视管理需要包含管理的全部过程并在使用中不断完善,具体应涵盖现场标识、工作标准、生产状态、异常警示、问题处理、绩效水平等。
第三,针对浪费和问题的改善要遵循渐次和持续的过程,这是因为管理者的管理行为具有惯性,任何管理模式在执行层都会自然形成行为习惯。因此,对行为习惯的改善必须是一个渐次的过程而非革命性的创新[5]。一味地追求改善的速度与创新性有可能出现更大范围上的混乱或整体资源的浪费,有时甚至会造成不可弥补的负面作用。
第四,在持续改善的过程中应保证对各级员工的充分尊重,要充分倡导人与人之间的协作,并在此基础上实施奖惩措施。精益应建立在“每个人都想实现其本身的价值,都想对别人有帮助”的基本假设上。管理人员不是监督者,而应承担起老师、教练、协调员、支持者和新思想传播者的责任,员工则被认为是聪明的、诚实的、有判断力的、可信赖的。基于这种东方传统的“性善论”的认同,尤其在实施初期必须侧重奖励而慎用惩罚,最大可能的调动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他们的创造能力,在帮助员工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使得组织得到持续的发展和管理水平的提升。
3 结论
丰田生产系统的灵魂在于持续改善、精益求精,脱胎于丰田生产系统的全面精益管理同样以此为第一要义。改善的“改”指的是行为模式的改变,“善”则为美好的事物,唯有以追求美好为基础的改变才是“改善”。
中国企业实施精益管理就是要在观念层面上重构价值理解,对传统的企业利润观进行转变甚至扬弃,达成对浪费、问题等概念的共识,保持对改善的持续追求;其本质就是尊重每一个劳动者、管理者的智慧与热情,坚持以人为本,推动鼓励全员参与、以消除任何浪费为目的的持续改善。精益思想在制度规范建设的基础上与团队建设进行有益的融合,才能够更好的发挥中国企业的特长,全面提升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李若望.精益之旅[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6:11.
[2]霍艳芳.精益生产中人因作用之研究[J].中国机械工程,2001(1):77-78.
[3]詹姆斯·沃马克,丹尼尔·琼斯.精益思想[M].沈希瑾,张文杰,李京生,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篇5
1、建设安全文化,是创建本质安全型企业中的重要组成要素;
2、狠抓安全文化的教育,让安全文化内化于心,是创建本质安全型企业的保证;
3、完善安全文化的制度,让安全文化固化于制,是创建本质安全型企业的保障;
4、强调安全文化的执行,让安全文化外化于形,是创建本质安全型企业的关键;
5、实现安全文化的延伸,让安全文化内延外伸,是创建本质安全型企业的迫切要求;
6、创新发展安全文化,建立创建本质安全型企业的长效机制。
关键词:安全文化创建本质安全型企业
*年,国家安监总局把“强化企业安全主体责任,推动本质安全型企业建设”作为一项工作要点。交通部也要求交通部门与大型交通企业落实责任,安全发展,全面建设本质安全型企业。顺应发展的需要,中交四航局二公司*年安全生产管理思路中,提出建设“本质安全型企业”。随着社会对安全生产的日益重视,创建本质安全型企业已经成为社会和公司全体员工的共识,下面就推进安全文化建设,创建本质安全型企业谈谈自己的思考。
1、建设安全文化,是创建本质安全型企业中的重要组成要素
专家认为,“本质安全型企业”具有四大基本特征:一是人的安全可靠性;二是物(机器设备等)的安全可靠性;三是系统的安全可靠性;四是制度规范、管理科学。这些特征,体现了安全的管理从传统管理、经验管理迈向科学管理、文化管理的阶段。
我们认为,“安全文化”是全体职工的安全价值观和安全行为准则的总和。从安全文化的定义上我们可以看出:安全文化通常是由物质(安全条件)、制度(安全制度)、行为(安全行为)、素质(安全素质)、精神(安全氛围)等五个基本层次构成的。安全文化着力于培育本质安全型人才,用安全的氛围塑造本质安全型人才;本质安全化企业的构建从根本上也是本质安全型人在进行,人管机、人创造环境、人进行管理,归根结底,安全文化培育出的本质安全型人才是构建本质安全型企业的根本。
在人、机、环三位一体安全系统中,人的不安全因素是其中最为活跃的因素。本质安全型企业建设和安全文化建设二者都是围绕着“以人为本”这一核心内容来进行的。在进行本质安全型企业建设过程中,安全文化建设成为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要素,它必然促使我们如何看待安全、如何思考和定义本质安全、如何考虑对社会和环境的责任、如何评价安全绩效等。
2、狠抓安全文化的教育,让安全文化内化于心,是创建本质安全型企业的保证
安全文化建设必须强调坚持正向引导教育,培育本质安全型人才。传统的安全管理模式是自上而下和以人管人,职工被动接受而不是主动参与,没有切实解决好职工内在心理需求的问题。企业应该在对传统安全管理模式反思的基础上,从坚持“以人为本,文化领先”的角度入手,突出“以我为中心”的安全管理理念,注重引导、培育广大职工对安全与健康的自觉、自愿、自需、自求意识。企业应围绕“本质安全、珍爱生命”这个主题,开展多方安全教育,引导员工从自我做起,从岗位做起,全员参与安全管理,引导职工将其本能的安全要求固化在生产实际操作之中,使“自己的安全自己管”成为每个职工的迫切愿望和需求,力求实现安全管理的人人自为而治。
通常来讲,一个人具有的安全观念决定了这个人的安全行为,各级领导管理人员树立“安全就是发展,安全就是效益,安全就是经营”“关爱生命、安全发展”的理念,现实中,一些员工认为“安全是小事、安全事故损失不大”等侥幸心理决定了这类人不能把安全工作提升到应有的高度来认识,表现在日常的行为中就是劳动保护用品戴不戴无所谓、安全防护措施做不做没关系等行为。通过各种教育、培训树立起正确的安全观念是培育本质安全型员工的首要条件。
安全文化教育培训工作主要应由公司和项目部创新形式来组织开展,在安全教育培训中和讲解过程中不断重复进行公司安全文化理念的宣传教育,力求通过不断教育、提醒、强化、警示达到对员工心灵深处的安全之弦的触动效果。让员工从内心深处自觉提高警惕,时刻提醒自己工作、生活之中勿忘安全。自觉养成自查、互查、自改、互改身边安全隐患的习惯。在一定的程度上,良好管理是由良好的习惯来体现、维持,安全文化是企业主体对安全的倾向性和假设,同时又是企业员工在自己实践中领悟的东西,这样使安全文化理念内化于员工心里,成为内心自律诉求,逐步将员工的“要我安全”理念转化为“我要安全”理念,在观念转变的带动下,员工自然会积极行动起来,逐步培育出“人人自觉管安全,管好安全为人人”的安全氛围,推进企业的本质安全化建设。
3、完善安全文化的制度,让安全文化固化于制,是创建本质安全型企业的保障
理念和行为之间,制度成为纽带。安全文化理念需要通过安全规章、制度表现出来,成为安全文化的有形的外在形式。公司建立国家法律、法规的响应系统,首先确保最新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能得到及时的贯彻和执行,并及时评估、修订公司现行的安全方针、政策、文化理念,确保其合规有效。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安全生产领域违法违纪行为政纪处分暂行规定》等法律、法规、规章颁布之后,公司应组织有关部门对安全生产方面的规章、制度、规程等进行专门评价和修订。
各个项目部应严格执行公司下发的各种规章、制度、文件等,同时还要建立自己的安全组织机构,把公司安全文化的方针、理念融合到项目部安全管理中,结合项目实际制订出一系列符合项目自身安全建设需要的规章制度。如在《项目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办法》、《安全管理工作流程》、《岗位安全操作规程》中把业主、公司、项目部等有关的工作流程、规定编制进去,进一步确保了公司、业主、项目部等程序的有效贯彻执行等。
固化的安全规章制度不但体现了公司的安全文化理念,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规章制度的宣传、教育、执行和不断完善来规范安全管理体系,安全文化固化于制,突出刚性的要求,具有指导性,有章可循,又突出规范性,违章必究。
4、强调安全文化的执行,让安全文化外化于形,是创建本质安全型企业的关键
我们常说“安全无小事”,“制度都有,就是没有落实、执行”。安全文化执行力就是要强调在安全执行力上突出将正确的事做对。一方面在认识上我们要“小题大做”,安全无小事;另一方面在行动上我们要“大题小做”,把安全工作的各项要求做实,做细,执行下去。企业管理的阶段,我们是走过了人治阶段,走向法治阶段中,靠制度干事、管事,执行力就凸现出作用,通过执行力的到位,并上升到执行力的自觉,安全文化的落实是具体体现在各种安全保证措施、规章制度的切实执行方面,也就是安全文化的执行力,而安全检查及整改落实是否及时有效恰好反映了安全文化执行力的强弱。换句话说,安全文化的执行力建设就是企业对各种安全制度措施落实能力的检验。本质安全型企业的创建必然要不断加强管理人员的责任心和执行力。
随着劳务分包采购量的扩大,我们还应实现从“干事”到“管事”的转变,有效监督外包单位安全管理的执行。
员工的安全行为及各类物的安全性能是要靠制度约束和检查监督的,从项目部的层面上来讲,应该切实加强内部安全检查和整改纠正力度,从提高企业文化执行力的高度去认知常规的安全隐患整改和制度的执行,从而使员工自觉养成良好的安全操作习惯和自发整改各类安全隐患的习惯;从公司这一层面上讲:各层领导应创新理念,高度注重企业安全文化的执行力,从企业安全文化发展方向的高度出发,不断增强各层领导的企业使命感和责任意识,从而为本质安全型企业的建设打造良好的基础。
公司提出“以人为本、策划在前、全员预控、全员参与”,要做到全员参与,首要提倡“大安全”的理念,突出安全文化就是“全员文化”。在公司的各业务、资源支撑系统中,对安全工作都要齐抓共管,各司其责。如采购部,在劳务分包采购中,对资源的准入门槛要高一些,如要求专职安全员的配置、安全费用单列等,在源头上把好关,在材料采购中,要充分地关注材料设备的安全标准及安全性能。人力资源部,则要在员工的安全培训创新形式,注重实效,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安全技能,协助分包商办理有关培训和资格认证手续,并提出分包商安排培训取证的人员要达到相应规定条件的要求。工艺部在施工技术方案上要充分考虑安全施工,确保安全生产,尤其对重要受力点、危险点施工,要充分计算、核算,有必要请专家认证,工作要做细做实,方案决定一切。党群部则要提炼安全文化的理念,总结安全管理的案例,不断引领、规范员工的安全管理行为。安全管理部要创新管理模式,注重管理的到位,实际效果的体现。等等。
5、实现安全文化的延伸,让安全文化内延外伸,是创建本质安全型企业的迫切要求
公司的近几年的发展表明,有效整合社会资源成为一个企业谋求持续发展的基本素质要求。企业要迈向产业链的高端,以业务流程再造为主要内容,提升内部管理的专业化水平,也应立足于帮扶延伸,提升外部管理的专业化水平,成为实现发展的一个必然过程。培育分包商队伍,就是整合社会资源的过程。实现安全文化向分包商的延伸,则是培育分包商队伍中一项重要内容。在安全文化渗透上,要注重将安全文化的理念、要求、工作模式向分包商队伍的传播。召开分包商安全管理主题会议,就安全管理与分包商互动起来,让其主动融入进公司的安全管理体系。在管理理念上,要从“干事”向“管事”的转变,“干事”侧重于要求业务素质,而“管事”则再对管理素质提出了要求。同时,我们既要防止“以包代管”,也要防止“以管代包”,要在培育、提高分包商自我管理能力上下功夫,切实理顺总分包的安全管理责任,这样分包商队伍才能逐步成熟,成为我们良好合作的社会资源的外部市场。
同时,通过基层管理人员的安全行为的规范和安全素质的提高来影响和带动员工的安全素质提高,引起分包商员工的共鸣和效仿执行。再通过较高的员工安全素质来进一步影响和辐射至作业队操作层面,进而达到整体安全素质提高的目的。
企业应该把“处处为职工考虑,时时为基层着想”,从人文关怀、和谐理念进行合理拓展和延伸,让企业的安全文化理念及时、合理的拓展到分包商的操作层面。如有的项目部不但为全体参建人员购买工伤意外保险,还专门为作业队员工发放专门的工作服,定期检查作业队的员工宿舍的卫生、消防、安全等,让职工时时处处感受到项目部的人文管理,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体现公司对基层员工的关怀,从而自觉为建设项目而安全的工作,自然而然的提高了员工整体的安全素质,增强了项目安全文化的辐射力和渗透力。
6、创新发展安全文化,建立创建本质安全型企业的长效机制
今年,局将企业文化建设转向精细化管理和文化管理的阶段。企业文化是企业长久发展的平台,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安全管理的灵魂,它具有导向功能、调节功能、凝聚功能、规范功能、激励功能、稳定功能。
篇6
现代企业的竞争是基于核心能力的竞争,而作为知识、能力和资源的人力资源则代表了企业所拥有的专门知识、技术和能力的总和,是企业核心能力的根本和核心。因此,核心能力归根到底是人的能力,人力资源管理对于企业核心能力的建立和提升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既可以帮助企业降低成本,还有助于企业在产品差异化、品牌、技术等方面获得竞争优势,竞争对手很难将其竞争优势进行模仿和复制。[3]因为人力资源管理是包含于企业战略管理、生产管理、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等管理过程之中的,而不是独立存在的。人力资源作为企业最重要的核心能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并保持持续快速的成长,最佳的策略就是:1、构筑自身的人力资源竞争能力,提升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的职能与能力;2、人力资源管理以企业战略管理为指导;3、人性化的选拔任用人才;4、有效的培训机制,帮助人力资源不断的保值、增值,把人力资源培训作为企业长治久安、保持持续的创新和竞争活力的战略工作来抓;5、建立有效的激励模式,并与合理的薪酬管理模式想结合;6、以及员工发展计划和内部升迁降级制度相结合,形成完整的人力资源保障体系。
所以说,企业必须运用卓越的人力资源管理措施吸引更多更优秀的人才,并利用多元化和具有灵活性的人才激励机制,使员工将其知识和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使企业与员工共同成长和进步,并最终使核心能力得到提高和增强。
二、打造有优秀企业文化的核心能力
企业文化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一个企业的所有动力及疑聚力不是来自资源和技术,而是企业文化。综观世界500强,那一家企业没有优秀、独特的企业文化?如微软、惠普、IBM、GE等公司的成功都是源自其企业文化。建立优秀的企业文化不但是企业管理创新的必由之路,也是完善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途径,而且还是建立企业核心能力的基础,是实现企业核心能力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没有企业文化,就谈不上核心能力。企业要不断成长为世界级大企业,拥有自身真正意义上的核心能力,就必须拥有优秀的企业文化。[2]因为企业文化孕育了企业的核心能力,而且企业文化的发展推动核心能力的成长。通过企业文化提高团队精神,鼓励企业创新,进而构筑和提升企业的核心能力。
企业文化塑造的核心是如何提出和统一价值观,如何规划企业的愿景,以及经历的过程以塑造优秀的企业文化。那么,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应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培育:1、明确公司使命和愿景,建立共同价值观,并让企业员工广泛参与、理解和接受;2、对企业精神正确的把握和传播,发挥企业的成长过程中重要作用;3、建立规范化的行为准则;4、创立一个独具特色的视觉识别形象。
总之,良好的、可持续的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核心能力成长和发展的基石。[3]每个企业都必须建立鼓励创新、卓越的企业文化,以促进企业核心能力与时俱进,是企业永保竞争优势地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与不断发展。
三、建立企业学习力的能力
企业核心能力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知识的创新、积累、转移和共享,这就要求企业应该成为一个学习型企业和知识型企业,在不断修炼中增加企业的专用性资产和隐性的不可模仿性知识等。在新的竞争时代,光靠雄厚的资源和强大的规模并不能保证企业能够在市场中获得生存和发展的机会,学习的能力才是突破生存不利格局、实现永续发展的根本,只有重视学习、用心学习,企业才能适应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的市场,才能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那么什么是学习力呢?
学习力是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和学习能力的总和,企业员工必须具有较强的学习力,才能比竞争对手学得更快,才能获得惟一持久的竞争力。因为企业惟一持久的竞争优势,就是比你的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的能力。[2]真正能够笑到最后的企业必将是那些能够想方设法使组织内所有人员全身心投入并有能力不断学习的组织。因为学习是提高核心能力的必要手段;是实现知识螺旋上升的惟一渠道;学习可以增强企业的活力;学习有助于实现员工与企业的共同成长。
作为公司如何迎接挑战?如何使组织学习成为现实?如何利用学习能力产生实际的、强有力的效果?彼得·圣吉的《第五项修炼》中告诉我们要建立学习型组织。但我们知道,没有创建学习型企业的现成模式。我们必须牢记除非持续学习成为组织的一部分,否则它是无效的。在一个持续学习的企业中,我们有必要关注以下关键性因素:战略与愿景、决策行为、管理行为、组织氛围、组织结构。
美国《财富》杂志指出:“未来最成功的公司,将是那些基于学习型组织的公司。”学习型组织是企业未来发展的趋势。一个企业只有当它是学习型组织的时候,才能保证有源源不断的创新出现,才能具备快速的市场应变能力,才能充分发挥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的作用。因此企业更因建立学习性组织,以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的需要[4]。
四、建设企业文化与学习型组织相结合
企业间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实际上应该是学习能力的竞争。如果说企业文化是核心竞争力,那么其中的关键是企业的学习能力。建立学习型组织和业务流程再造,是当今最前沿的管理理念。为了在知识经济条件下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在世界排名前100家企业中,已有40%的企业以“学习型组织”为样本,进行脱胎换骨的改造。[5]知识经济时代,知识资本成为企业成长的关键性资源,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根基将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成功的企业将是学习型组织,学习越来越成为企业生命力的源泉。企业要生存与发展,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必须强化知识管理,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综合素质。
五、建立核心能力的动态管理
在动态的环境中,企业经营的宏观环境时刻在发生变化,顾客的需求在不断变化,竞争对手的竞争力在不断提高以及不断变化的技术同时在直接影响核心能力的领先性,那么企业就需要动态的核心能力及动态管理能力。[3]所以对企业核心能力的有效管理应是对核心能力整个演变过程的循环和实时的动态管理,核心能力的动态管理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
1、管理过程的连续性
一个完整的合理的核心能力管理过程应包括四个阶段:核心能力的确定、培育、应用、评价与发展等阶段。核心能力的确定是指根据企业的战略展望等确定出为支撑企业发展战略实施所应建立的核心能力;核心能力的培育是指积极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能力,通过事先的统筹规划在遵循一定的原则下以一定的方法有效地培育出核心能力;核心能力的应用是指如何寻找核心能力的应用机会,尽可能发挥核心能力的作用,为企业带来优良的经营业绩和竞争优势,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3]核心能力的评价与发展是指企业定期或不定期地评价核心能力的适应性、领先性等,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确保企业核心能力保持与市场环境相适应的领先性,从而为企业带来可持续竞争优势。
2、管理的循环性
对核心能力的动态管理绝不是在评价完成之后便告结束,而是根据评价的结果再返回培育、确定或应用阶段,即或在原有核心能力基础上的单纯强化提高,或是确定应培育的新的核心能力,或是加强核心能力的应用,通过每一次循环,核心能力的内涵和价值都将得到提升,从而形成一个动态的循环的并不断提高核心能力的管理过程。
3、管理的实时性
对核心能力的四个阶段的管理可能同时存在,由于管理的循环性和实时性存在于各管理阶段中,对动态管理的管理手段就应该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并进行实时、动态管理进行操作。
所以企业要想在未来的竞争中持续的发挥其核心能力,实现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就必须不断的提高企业的核心能力。要想企业核心能力能够可持续性发展,就必须通过企业的学习力、优秀企业文化、有效的企业文化与学习型组织相结合、不断提升人力资源管理能力和动态的核心能力管理等手段,使企业赢得可持续的竞争优势,比竞争对手更快发展,使企业成为行业的领先者。
参考文献
[1]拉母·查兰.《持续增长》[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2]张文松.《企业战略能力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3]胡大立.《企业竞争力决定因素及其形成机理分析》[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
[4]李世成.《企业竞争优势》[M].北京:台海出版社,2005.
- 上一篇:会计专业财务管理实习报告
- 下一篇:化工行业工作总结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生产成本控制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