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妇联工作亮点范文

时间:2024-02-18 17:48:3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社区妇联工作亮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社区妇联工作亮点

篇1

而走进开平区半壁店村的几户农家,发现无一例外地多了浓郁的文化气息:订阅的报纸,摆书的书柜,崭新的电脑。村民王淑荣乐呵呵地说:“我们村经济基础好。口袋富了得富脑袋,空闲时读读书看看报,提升自身素质,让孩子们也有个好的成长环境。”

唐山妇联主席王晓燕告诉记者,创建绿色生态家庭、节能减排家庭、阳光发展家庭等等,正成为唐山人生活起居的新追求,成为唐山人建设我国第一个科学发展示范区稳固的基础和强有力的起点。全市18个县(市)区、288个村居(社区)、20多万个家庭已投入到火热的科学建家实践中。今天的唐山,已经拥有了一个让百姓充满期许的新坐标――幸福之都。

亮点一:科学发展与群众幸福追求对接

2008年3月,河北省唐山市被中央列为23个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试点单位之一,5月,河北省妇联开展的“争做新女性,争树新形象,争创新家园”大行动启动。

3月26日,河北省委常委、唐山市委书记赵勇对唐山妇联组织做出重要指示:家庭作为人参与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石。家庭也是妇联最传统最具优势的工作领域。妇联组织要把科学发展引向广大家庭,担负起创建科学发展示范家庭的重大任务。

唐山市妇联为此连续3天,召集基层干部群众面对面座谈,并走访请教专家学者,向1000多名群众发放征询意见函。从中得到一个结论: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与人民群众对幸福生活的新期待完全契合。科学建家、建设新家园,应当也必然是唐山科学发展这幅美丽画卷中一处动人的光亮点

为了亮点,唐山市妇联探索提出利用3至5年时间在全市开展“创建科学发展示范家庭,营造幸福港湾”活动构想。提出科学发展示范家庭的六条标准:以德治家、阳光发展、节能减排、绿色生活、科学生产、平等和谐。

亮点二:推三位一体科学建家推进路径

在实践中,唐山妇联又探索出试点村居突破、明星家庭引领、建家模式支撑三位一体的科学建家具体推进路径。首批确定25个市级试点单位和263个县(市)区级试点村(居),其中,16个村(居)为精品试点,迅速打开创建局面。

同时,命名表彰100个“唐山市首批科学发展示范明星家庭”,将他们的事迹编辑成书印发全市,使科学建家达到较高水准。

表彰中,针对典型的阳光发展家庭模式,王主席介绍说,家庭阳光发展模式主要指家庭成员心态阳光,人人追求素质立身,可持续发展能力强。要求家中至少有一套书架、一份报刊、一百本藏书。城市家庭教育支出和文化娱乐服务支出占家庭总支出比例大于15%。

亮点三:城乡群众的幸福指数同步提高

科学建港湾、拥有新家园。唐山市自实施以来,各地举办启动仪式100多场次,科学建家大家谈、科学建家大讲堂、“科学建家八进”知识竞赛、农民歌会等等,活泼新颖的宣传形式,吸引了群众广泛参与,使科学建家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

唐山路北区祥富里社区把科学建家的理念和标准印制成“爱的承诺书”发放给新婚夫妇;发动社区巧手设计制作“科学建家中国结”、“科学建家多功能袋”,向科学建家先行户发放节水瓶、控油壶、控盐勺等节能器具。

迁西县发起 “万名妇女大种花”、“科学建家从我做起”专题文艺展演等活动。

开平区半壁店村以推动家庭“阳光发展”为主题,开展电脑普及培训、村民书画展等系列活动。

篇2

一、党政重视是保障

一是工作上重视。专职常委分管妇联工作,每月听取工作汇报,重点工作常务会、常委会研究部署,县委书记亲自听取工作汇报、专题进行基层组织调研。二是组织上支持。县妇儿工委办升格为副科级单位,落实了专职干部。三是财力上保障。在县政府“零基预算”的情况下逐年增加妇联工作经费,达到每人每年1.28元的标准,并解决了基层妇女干部待遇,为村(社区)妇代会主任购买了养老保险,解决了后顾之忧。

二、主动作为是关键

县妇联以“建坚强阵地、筑温暖之家”为主题,以巩固、延伸、拓展、提高妇女基层组织建设为重点,在夯实组织基础、优化队伍结构、激发基层活力、服务妇女群众等方面有了新突破。

一是以规范化建设为抓手,不断增强妇女组织战斗力。全县妇联系统按照“五有”(即“有班子、有队伍、有制度、有阵地、有活动”)和“五好”(“好班子、好队伍、好机制、好阵地、好载体”)建设要求,创新举措,扎实工作,基层妇女组织组建率、村(社区)妇代会主任进入村“两委”、村“妇女之家”活动室挂牌实现“三个100%”,创建全国妇联基层组织建设示范镇1个、示范村(社区)4个。

二是以能力培养为关键,打造高素质的基层妇女干部队伍。以提高妇联干部服务大局能力、服务妇女能力、促进和谐能力、创新发展能力为重点,以打造一支“学习型、创新型、实干型”的妇女干部队伍作为目标,进一步加大了基层妇联干部教育培训力度。依托基层妇女干部社工培训中心,加强了妇女干部社会工作能力培训和方法交流,让广大基层妇女干部在相互交流中增长专业知识,更新工作理念和方法技巧,为参与社会管理创新,更好地为妇女儿童服务创造条件,同时,解决因师资和经费不足而导致培训工作难以开展的问题。

三是进一步提高妇联组织的群众化、社会化程度。新建机关妇女组织18个,对全县符合条件的机关单位实现了妇女组织全覆盖。积极推动在“两新”组织中建立灵活多样的妇女组织,建立健全了以妇联基层组织为主体、其他妇女组织为延伸、广大妇女共同参与的妇女组织体系,扩大妇女组织、妇女工作和服务妇女的覆盖面。目前,已在非公经济组织中,组建妇女组织8个,使妇联组织的覆盖面进一步扩大。

四是把基层组织建设与“挂、包、帮”相结合,与“下基层,访妇情,办实事”活动相结合,深入基层,面对面地了解妇女群众需求,心贴心地体察妇女群众疾苦,真情实意地帮助妇女群众解决困难和问题。全力推进妇女创业小额贷款工作,今年1—10月,发放贷款3194.4万元,为474名城乡妇女创业提供帮助,带动妇女就业1800余人。同时,积极开展和参与有社会影响力的活动,不断提升妇联组织的影响力和凝聚力。建巾帼志愿者服务队142支,1540余人。

三、问题及建议

(一)思想认识问题。少数基层党政领导及基层妇女干部对妇联工作的政策法规缺乏深入了解,对妇女组织的性质、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认为妇联组织可有可无、工作可深可浅,思想认识模糊,工作缺乏激情,研究不深入、措施不到位、成效不明显。

(二)基层基础问题。镇、村(社区)妇女组织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动员群众的第一线,但是“无经费、无场地”的现象仍然存在,基层阵地有所缺失。镇级妇女组织负责人随意频繁更换,不利于工作连续性与创造性。

(三)工作活力问题。区域性、行业性、镇、村妇女组织等,或规模较小,或经费较少,活动难开展,缺乏吸引力。一些妇女干部责任感不强,综合素质不高,缺乏创造活力,缺乏进取激情,工作上得过且过、按部就班,特色与亮点不多,与形势发展与职责要求不相适应。

(四)人员结构问题。年龄结构上,存在一定老化现象。特别是在县级妇联中,要考虑领导干部因年龄因素转非领导职务后的编制控制问题。人员调配上,存在一定紧张现象。人员素质上,一些乡镇从事妇联工作的人员不会信息化办公,直接影响到工作效率。

篇3

健机制重宣传拓领域

做靓妇联“文明家庭”工作品牌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社会稳定的调节器。俗话说,家和万事兴,家庭的文明进步是社会稳定发展的基础。多年来,我区妇联坚持不懈地开展了以弘扬“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为主要内容的文明家庭的创建活动,并以鲜明突出的主题、贴近需求的形式吸引了千家万户的热情参与。是我市创建文明城市的关键之年,为充分发挥妇联组织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提高公民道德水平,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在成都市妇联的指导下,我区妇联紧紧围绕“党政所需”,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深入广泛地开展了文明家庭创建工作,使越来越多的家庭加入到创建活动的行列,家庭文明之花开遍城乡,家庭文明之花吹遍香城,成为我区文明城市创建活动的一道亮丽风景,为我市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做出了积极努力。

一、健全机制,及时表彰,促进创建活动有序开展

提高家庭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切实加强家庭美德建设,是提高城市文明程度的必然要求。我们在及时制定我区创评工作方案的同时,还制定了《促进家庭和谐方案》和《提高家庭美德知晓率方案》,全区各镇(街道)、各机关单位积极行动起来,精心组织,制定措施,细化方案,并结合自身实际,采取召开会议、办板报专栏、印发宣传资料、悬挂标语、举办文体活动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开展创评活动的目的意义。

家庭美德宣传是创建文明城市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一项长期工作目标,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区创建工作形成了一套严格的工作机制:一是及时制定我区《提高家庭美德知晓率方案》,对宣传工作作了详尽的安排部署。二是要求我区各镇(街道)妇联组织按照《方案》要求,精心策划,精心组织,细化方案,落实专人负责,做好部署和安排,将工作落到实处。三是定期召开妇联主席工作督导会,总结不足,制定和落实新的工作措施。四是在各镇、街道间开展经验交流,取长补短,推广好的措施和方法。

在开展文明家庭创评活动中,我区认真按照5个评选条件,每年评选表彰一批市级、区级文明家庭,特别是在基层大规模树立文明家庭典型,达到先进性与广泛性的有机结合。评选活动按照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采取自愿报名和社区(村、组)、单位推荐的形式,广泛征求意见。同时认真审核,严格把关,切实评选好区级文明家庭。在此基础上,择优推选出市级文明家庭,经区妇联和区文明办审核后报市妇联、市文明办。区妇联和区文明办每两年进行一次区文明家庭评选活动,及时总结先进经验,推动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向纵深发展,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奠定坚实基础。

二、注重宣传,全民参与,积极推进家庭美德建设

家庭美德知晓率≥80%的硬指标是创建工作重点和难点,为确保此项指标的完成,我区以不同方式积极开展了家庭美德的宣传。

一是依托镇村,面向家庭,做好“挨家挨户”的深入宣传。我区通过印发宣传资料,印制实用的宣传物品,悬挂醒目的宣传标语,开办专题的宣传橱窗等宣传手段,将宣传工作覆盖全区每村每户。全区放发家庭美德宣传挂图16000份,并督促村、社区和单位张挂到位。印制《家庭美德二十字箴言》不干胶14000份,张贴至院落和小区。全区各村(社区)妇联组织还根据实际均组织了一支家庭美德宣传志愿者小分队,深入到农户或居民家中发放《家庭美德宣传手册》,加强家庭美德的入户宣传。

二是争取媒体,突出主题,做好“最大覆盖”的新闻宣传。我们在电视台和《资讯》报社均开辟专栏对家庭美德开展宣传,对先进典型和各单位好的做法进行报道推广,对违背家庭美德的行为予以批评曝光,在全区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我们还联合电视台在黄金时段连续播出了20期“知荣辱、倡和谐、美家庭”专题片,以群众喜闻乐见的短剧、小品、典型案例、重大纠纷调解等为主要内容,对群众进行家庭文明教育,让群众感受到文明家庭创建为城市文明带来的诸多变化,激活广大群众的参与热情,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果。

三是发扬传统,组织活动,做好“面对面”的集中宣传。在文明家庭的创评活动中,我区各镇(街道)、各村、各社区甚至是各社和居民小组均层层召开动员组织大会,提高大家对创评活动的认识,深化对家庭美德的理解,以提高知晓率。与此同时,全区各级妇联还积极组织开展各类文体活动,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如开展文明家庭创评活动文艺节目调演和家庭美德宣传节目的评比活动,不断扩大宣传面,提高影响力。

四是成立志愿者宣传督导小分队,对家庭美德宣传工作进行全面督导。全区各镇、街道均成立了,每天深入农户和居民家中开展家庭美德知晓率的调查,并将每日所获调查数据上报区妇联。区妇联再根据所收集情况对工作做及时的调整,确保工作达标。

三、丰富活动内容,拓展工作领域,形成一点多面的创建格局

家庭美德建设工作植根家庭,辐射社会。区妇/:请记住我站域名/联以创建文明城市为要求,不断深化文明家庭创评活动,将创建活动与“文明新风进万家”、“美化环境”、争做“学习型家庭”、“美德在家庭”、“绿色家庭”、“不让艾滋病进我家”、“家庭助廉”等活动相结合,让全区妇女和家庭主动融入到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大局中。

一是配合政府,举全区家庭和妇女之力,以“不让进我家”、“法律进万家”、反对家庭暴力等活动为载体,大力开展“珍爱生命、拒绝,携手共建和谐家庭”、“零家庭暴力社区”、“无毒社区”等一系列“平安家庭”创建活动,并充分利用“三八”妇女节和“6.26”禁毒宣传日、“11.25”国际消除家庭暴力日、“12.1”国际艾滋病日、“12.4”全国法制宣传日等契机,以倡议、讲座、知识竞赛、政策咨询等形式大张旗鼓地宣传《妇女权益保障法》、《婚姻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引导教育家庭成员学法、守法,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积极促进家庭的平安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二是在全区广泛开展“家庭助廉”活动 ,活动中以“家庭美德在我家”、“廉洁文明家庭”创建为载体,在全区各部门、各单位开展“十个一”和“六问”活动,引导教育广大领导干部以身作则、廉洁奉公,过好权力关、名位关、利益关、人情关,慎权、慎思、慎行,筑牢了领导干部反腐倡廉的家庭防线。

三是是举办各种讲座、论坛,开展公民道德、社交礼仪、生活技巧、传统文化、百科知识等方面的宣讲培训,全面提升群众的文明素质和生活品味。

四是与广大家庭签订“家庭文明公约”,开展“与文明同行,做文明市民”家庭文明实践活动。区妇联向全区居民发放“公民道德我先行、文明新风在我家”的倡议书,制定“家庭文明公约”召集大家参加签约仪式,传播文明治家、文明出行、文明居住的生活理念。

五是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家庭参与的主题活动。如以家庭为单位的才艺展示活动,以家庭为单位的文娱体育活动,以家庭为单位的“巧手绘生活”书法、绘画、摄影、工艺品征集展览活动,以家庭为单位的文明习惯大家谈的征文活动等等,通过多种有声、有色、有形的活动形式,将文明示范寓教于活动之中。

篇4

“寻找最美家庭”活动,没有统一标准,没有设置门槛,如何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共识,聚集社会合力,让更多的主体点亮“寻找”的眼睛,关键在于顶层设计。

一是列入全县镇(街道)重点,镇党(工)委督办。各镇(街道)积极争取党(工)委、政府重视,成立了领导小组。把家庭文化道德建设,尤其是寻找“最美家庭”活动纳入全镇(街道)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各社区精神文明创建、党风廉政建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妇女工作目标考核责任制。我们抓住契机,把“寻找最美家庭”作为家庭文化建设工程的核心内容,从去年5月份开始,在全县范围内层层开展“寻找最美家庭”活动,以生动活泼的方式晒家庭幸福生活、讲家庭和谐故事、展家庭文明风采、秀家庭未来梦想,明确职责、细化方案,由各镇(街道)党(工)委按照时序进度和目标责任进行统一督办,确保活动有质量、有成效开展。

二是整合部门力量,联动推进。一是在各镇(街道)党(工)委的支持下,母亲节期间开展了“寻找最美家庭”启动仪式,并发放《__县寻找最美家庭倡议书》,以“寻找最美家庭”为基础,提升家庭成员素质,促进家庭文明进步,带动生活品质改善。二是结合各镇(街道)开展“寻找最美家庭”、“最美媳妇”、“最美婆婆”等特色之家建设等活动,把“最美家庭”的寻找标准和途径落小、落实、落细。三是结合各镇(街道)开展“寻找最美家庭”的具体活动,如“和谐社区”、“孝亲敬老村”等特色创评命名活动,并在各村(社区)文明和谐公约和特色展示牌,评选“十佳”特色家庭、“和谐家庭标兵户”等典型50户,联合推动,使“寻找最美家庭”活动得到了大力支持。

三是镇(街道)承接特色,形成效应。把寻找“最美家庭”活动进行分解,细化为“才艺、仁孝、公益、诚信、勤廉、环保、书香、平安、服务、卫生”等特色家庭,通过社区文化、家庭才艺展示赛等内容,以特色化方式由各镇(街道)承接,让寻找“最美家庭”活动可操作,可推广。一是各镇(街道)妇联为“寻找”活动添加亮色。如各镇(街道)组织巾帼志愿者为“最美家庭”之“健康之家”爱心义诊活动等。二是社会资源承接。与__县电视台、__县妇联微信平台等媒体形成合作,达成妇联组织牵头、新闻媒体运作、爱心企业赞助的三赢模式,使寻找“最美家庭”活动扎扎实实地落到实处,遍地开花。

寻找“最美家庭”,立足基层,重在过程,中阳里街道妇联抓住媒体和阵地两头,让群众和家庭有通道参与,有榜样引领,有平台传播,有机会分享。

一是抓住媒体阵地,传播面更广。依托__县电视台、__县日报、__县妇女网、__县妇联微信平台等多种媒介,形成了立体化宣传态势。在__县电视台上专题播放了妇联推荐的全市最美家庭谢淑华、全国五好文明家庭渠立强先进事迹等;各村(社区)举办“最美家庭”、“最美媳妇”、“最美婆婆”、“最美邻居”等村(社区)行活动,家庭主人公走进社区,现场宣讲“最美”故事;征集晒“最美家庭”心语;在县妇联微信定期推出“最美家庭”故事、“最美家庭”家训以及“最美家庭”图片等,全方位的媒体推介,真正做到电视上有图像,广播里有声音,报纸上有文字。通过宣传“最美家庭及家庭成员”典型,使广大妇女及家庭学有榜样,赶有目标,掀起了创建活动。建立和谐家庭示范点,以点带面,延伸辐射,广大家庭的文明意识和生活质量不断提高,求知、求富、求乐、求美的生活理念逐渐深入。寻找“最美家庭”活动在我县如星星之火,成燎原之势。

二是抓住妇女儿童之家阵地,参与度更高。我县200余个村(社区)妇女儿童之家成为“寻找最美家庭”活动的200余个亮点。走进各村(社区)妇女儿童之家,广泛建立活动专题宣传栏、张贴活动宣传画;同时走进妇女群众身边,主动寻找“最美家庭”。各村(社区)妇女儿童之家依托“道德讲堂”,以“身边人说身边事,身边事教身边人”为形式,通过家庭道德文明故事会、自编自演文艺节目等__富多彩的活动,争相讲述自己的家庭故事,分享自己对幸福家庭和优良家风的理解,我县共举办谈家风、晒幸福活动14场次,晒出家庭照片100多幅。

为了让更多群众在寻找中分享幸福,在参与中体会快乐,在榜样身上感悟力量,__县妇联以和谐

家庭创建为载体,以“巾帼志愿者”培育、家庭普及、建设成果展示、社会效益转化为流程,通过一系列体现时代精神、契合家庭需求、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加以呈现。一是多种形式抓活动。依托和谐家庭创建__富“寻找最美家庭”活动内涵。通过举办妇女手工制品展示、家庭才艺大赛、家庭联谊会等特色活动,评选出了各个类型的最美家庭。组织巾帼志愿者活动,倡导最美家庭关爱身边的空巢老人、单亲贫困母亲等群体,推动小家庭的美成为大美,小家庭的爱升华为全社会的大爱。这些特色活动展示了寻找“最美家庭”活动的__硕成果,扩大“最美家庭”的辐射效应,让“最美家庭”成为全社会的典范,全社会的追求。

二是多种途径促学习。组织群众开展诗歌朗诵、普通话朗读、不文明行为大家指活动10场次;举办道德规范礼仪进家庭、治安法制知识培训、革命传统和廉政文化教育等活动5场次;提出“知荣辱、讲文明、争做最美家庭”主题,唱响“家家学,人人学,相互学,终身学”的新风,掀起家庭学习热潮。组织巾帼志愿者以读书、征文等为主要内容,推介优秀图书,倡导主动阅读;倡导“每天读书一小时”。举办“百户千家学法仪”和“礼仪进我家”活动,通过讲座、读书交友活动,分享阅读体会,开展情感交流活动引导“最美家庭”更加注重内在美,提升其内在气质。

三是抓儿童教育促创建。近年来,我们围绕指导和推进家庭教育,以“以德育人、为国教子”为主题,以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重点,先后扎实有效地开展了“知文明、树新风、促和谐”亲子携手同行活动、“家庭美德进万家”活动及“读好书,拒坏书,家教知识伴我行”等家庭道德教育宣传实践活动。各镇、村(社区)妇联组织以家长学校为依托,多层次、多形式地开展家庭教育工作,开展了“我做合格小公民”和“小公民道德建设”知识竞赛活动,引导广大少年儿童在社会、在家庭争做“小帮手”、“小标兵”、“小伙伴”、“小卫士”、“小主人”。通过活动,进一步提高“最美家庭”公民意识、道德意识和家庭文明意识。

总结2014年以来经验,__县妇联在今后的工作中,思考如下:

一是利用视频链接全媒体平台。在传统媒体宣传平台,__县妇联计划独立拍摄“最美家庭”宣传视频在各大平台播放,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方式传承“最美”情怀。在新媒体平台上,“最美家庭”微电影将会以轻松愉快的方式传播,用接地气、近民生的风格来反映老百姓心目中的“最美”。二是用二维码沟通线上线下。在大街小巷等人群集中的地方印刷二维码,市民随时随地用微信刷二维码,即可看到“最美家庭”的宣传事迹和动人故事,取代纸质的宣传资料,让“最美家庭”随时随地出现在市民的手中。

与__县电视合开办品牌节目“说出你的家庭故事-----爱传万家”,在“三八”妇女节、“五一”劳动节、“六一”儿童节、“七一”党的生日、“八一”建军节、“九九”重阳节、“十一”国庆节等重大节日,结合相应主题,邀请“最美家庭”典型担任嘉宾录制访谈节目,让市民在每一个节日里都能感受到“最美”的力量和温暖。

篇5

内蒙古城镇社区公共服务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社区居委会的自治功能欠缺

政府主导的社区服务体系,强化了社区服务的“行政化”色彩。各地居委会干部普遍反映,他们工作的重心不在社区服务方面,而是承担区、街政府分派的大量行政事务性工作,其工作的重心向行政工作倾斜,演变为政府深入社区的一条“腿”,而不是居民自治的“头”。例如,兴康社区作为典型的少数民族聚居试点社区,每年应付来自市、区、街政府的观摩、视察、指导、评比检查,任务过多,负担过重,社区居委会与城市管理部门的职能混淆,基本上成了街道办事处的派出机构,扭曲了居委会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形象。社区规模偏大,社区管理缺位。再以兴康社区为例,社区总面积0.38平方公里,社区总户数有2758户、总人口7224人,驻区单位6家,商业网点187个,从事社区工作干部只有8人,公益性工作岗位7人。由于社区规模偏大,社区管理人员相对偏少,给社区管理和服务带来很多困难和问题。

(二)社区公共服务缺乏相应资金支持

在我国,绝大部分的社区公共服务是由政府提供的。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难以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社区公共服务的推进将受制于资金的缺乏而难以得到迅速发展。从社区办公经费来看,呼和浩特市各社区平均每年的办公经费只有1.5万元。而在加强社会管理的新形势下,社区公共服务的范围越来越广泛,工作任务越来越繁重,没有一定的财力支持,社区公共服务工作的开展将受到严重影响。从社区工作人员工资待遇来看,在呼和浩特市,社区干部实行事业编制,和同一级别的公务员月薪相差1000元左右,社区民生志愿者的工资只有1180元。没有相应的待遇不能调动社区工作者的积极性,更无法吸引专业人才进入这个领域。从“权随事走,费随事转”的落实情况来看,目前各职能部门通过街道相关部门把工作推向居委会,但只派任务不给钱,存在敷衍了事、应付差事,“有事无费,有责无权”的现象。

(三)社区公共服务与居民需求脱节

根据2011年4月,前自治区副主席连辑《在全区城市社区建设工作推进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仍有12%的社区租借或没有办公服务场所,52%的社区办公和居民服务场所没有达到300平方米。从全国范围来看,社区服务设施总量供给不足,社区服务设施建设缺口达49.19%。要加强社区服务体系建设,满足居民多样化需求。从呼和浩特市“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社区管理模式看,政府是社区服务的主导者,不论从横向联系还是从纵向联系看,政府都位于社区服务体系的中心,形成了“一元化”的管理体系。为了达标、出政绩、造亮点,社区服务项目的确立大多由政府根据工作的需要而不是根据社区居民的实际需求设立。而一些居民群众急需要办的项目往往因其“小”、不易“出彩”而得不到及时办理,导致社区服务与居民需求脱节,产生政府管理与居民需要的矛盾。以桥华社区文化建设为例,大多是作为政府派出机构的街道办事处相关工作人员主持、主管、主导。很多居民并不知道社区开展过各种各样的文体活动。再者,社区活动大多不是自主开展的,基本上是形式的需要,并不是居民自发组织或按照居民需求开展的。

(四)社区服务队伍需进一步加强

目前,一些社区从硬件设施到位程度来衡量社区服务水平,一些服务设施条件差的社区存在着无所作为,没有从为居民办实事、解难事、办好事的角度去考虑和工作,缺乏以人为本,服务居民的意识。社区人员工作方法单一,工作效率不够理想。以社区志愿者为例,社区志愿者在具体的活动中,存在盲目活动、重复活动的现象,活动的形式与内容比较单一,方式比较雷同,导致活动质量不高,社会影响力低,而且造成一定程度的资源浪费。社区工作者的整体素质决定着社区服务的水平。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在不同程度存在着年龄结构老化,具有相关专业背景的人员比例偏低,学历层次整体不高等问题。专业技术人员、专业社会工作者和管理人员偏少,社会工作人员兼职现象比较普遍。以社区妇联干部为例,很多社区妇联主席同时担任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职务,时间、精力难以集中,造成工作被动应付。另外,一些年轻妇联干部虽然受过良好教育,但工作经验不足,导致妇联工作效率不高。

加快内蒙古城镇社区公共服务发展的对策建议

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不同的社区里,社区又是组成社会的细胞。从某种意义上说,社区稳则社会稳,社区安则社会安。针对内蒙古城镇社区公共服务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措施,以起到对社区公共服务发展的指导作用。

(一)推动社区居委会职能归位

居民委员会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居民委员会的任务是办理本居住地区居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强化社区居委会的服务职能,也就是社区居委会角色回归本位的问题。现阶段必须切实明确社区职责,对社区承担的工作进行认真、全面、细致的梳理,严格实行行政事务进社区“准入制”。对政府职能部门工作不必进社区和可进可不进社区的,一律不得进入社区;对于必须进入社区的,一律实行“准入制”。在批准行政事务进社区的同时,按照“权随事走,费随事转”的原则,明确工作经费的数额、拨付期限等具体事项。对于未经批准而进入社区的工作,社区居委会可以拒绝承担。合理设计社区规模。根据城市发展变化,按照便于服务管理、便于开发社区资源、便于居民自治的原则,优化社区布局,加强社区居委会的组织建设。推进社区管理体制,可以成立社区公共服务站和政府购买社区公共服务的方式支付费用,社区居委会则主要开展居民自治活动和居民服务工作。

(二)加大社区经费投入

为顺利推进社区公共服务,把社区公共服务资金纳入地方财政预算,加大政府财政对社区公共服务的资金保障,每年由财政安排专项资金,用于社区公共设施建设项目补助、社区服务工作经费支出和开展社区服务活动项目补助。采取提高社区工作者报酬,完善各项社会保障,解除其后顾之忧,还要建立和完善社区工作者激励及约束机制,激发社区管理人员积极性。同时,严格贯彻“费随事转”的原则,拨付专项资费,不能再占用居委会的工作经费。建立多元化的社区公共服务资金筹集机制。建立社区服务发展基金,形成以政府资金为引导,社会各方给予赞助支持,社区服务设施的有偿服务收费为补充的社区服务发展资金筹集机制,变单一渠道为多方筹集资金渠道。争取驻区单位的支持,鼓励社会各方面以资金、设备、房产、信息、劳务、技术等形式投入社区服务项目,通过高质量的社区服务赢得社会的支持。

篇6

一是普法形式“新”,宣传有广度。有这样一组数据可以很好地反映我们的工作,2001年至2005年,全市妇联系统通过妇联维权窗口,服务妇女群众8000多人,提供法律咨询6700件(次),原创:依法解决了5000多件涉法问题;举办各类法制教育讲座500多期,参训人数达15万人;法律宣讲500多场(次),人数达100万余人;发放普法知识手册、宣传资料140余万份,制作宣传展版400多块,发放折页图片175000余份;制作法制专题片7部,推出法制专版16期;组织文艺演出队送法下乡12场(次),受益人群超过20万。

二是普法渠道“广”,宣传有深度。借助媒体,抓重点时段的宣传,我们将每年的3月、12月确定为开展普法宣传的重点月份,期间,在电台法制热线、电视《法制12分》、报纸《姐妹》版和《法制周刊》上,通过专题、专栏等形式强势宣传,特别是我们每年制作的《女性与法》专题教育片,以案说法,观众反映热烈。通过网络,抓全年的长效宣传,在××妇女网设立了法制维权专栏,为妇女释疑解难,开辟了妇女维权新通道。突出培训,抓重点骨干的宣传,开展了“万家学法”、“专家说法”、“法在万家”、“送法下乡”等活动。运作项目,抓重要群体的宣传,开展的“预防拐卖女童和青年妇女”项目、“巾帼红丝带”项目成为普法的新载体。“新市民巾帼维权站”的建立和“送法进高墙”活动的开展成为妇女维权新亮点。

三是普法机制“全”,宣传有力度。通过专业人员参与制度求实效。实施了专业人员法律接待制,聘请公检法等部门的35名专业人员每周参与接待,实行了妇联干部法律轮值制,妇联干部人人成为义务普法员。通过维权代言人制度出实招。建立了专职代言人、专业代言人、特邀代言人三支队伍,全市410多名妇女维权代言人和我市45名妇联干部人民陪审员成为妇女普法的主力军。通过检查督查制度解实情。对各辖市、区妇联普法工作每年一查,通过听汇报、开座谈会、看现场、查台帐等方式,指导和帮助基层提高普法的效果。

对妇女开展普法宣传,就是服务“两个率先”,就是服务妇女群众,是妇联的工作的重头戏,要做好这项工作我们有四点体会:

一是要把握节点。把国策宣传作为妇联参与普法的重要内容。2004年市妇联牵头,联合市计生委、环保局、国土局、外经局开展了“共宣国策,共谋发展”系列活动。活动中,通过广场咨询宣国策、原创:分管领导话国策、专家学者议国策、市民群众谈国策、三进党校学国策、知识竞赛晓国策、文艺演出展国策等形式,大力宣传5大基本国策以及相关的法律。2005年,联合市委宣传部等单位开展了“宣传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构建和谐社会”好新闻评选和“共宣国策,和谐发展”知识竞赛,举办了“和谐-平等-发展”论坛,在全市营造了普法氛围,促进了社会平等、和谐、进步与发展。

二是要突出重点。把重点人群作为妇联参与普法的主要对象。关心新市民女性,在社区及新市民培训基地举行《妇女权益保障法》、《劳动法》等讲座。关爱新婚夫妇,邀请新婚夫妇参加妇联组织的新《婚姻法》培训,为新婚夫妇发放《婚姻法释义》读本。关注特殊人群,长期与南通女子监狱合作,为正在服刑的××籍女犯人播放家乡新貌专题片,接回家乡感受家乡变化;深入句容少管所和江苏省女子劳教所,与少年犯和女管教学员面对面对话,讲解《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相关法律知识,帮助她们增强法律意识。

三是要突破难点。把反映妇女诉求作为妇联参与普法的关键。例如在《妇女权益保障法》、《婚姻法》和《江苏省劳动合同条例(草案)》修改征求意见时,我们先后邀请市人大内司委、政协法制委等10多个部门专家学者和辖市区妇联干部参加座谈会,反映广大妇女的法律诉求。通过人大女代表、政协女委员的议案(提案),为广大妇女鼓与呼。“关注贫困母亲”、“失地妇女的权益维护”等专项调研,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重视。

篇7

加强宣传阵地建设

1、继续办好《芜湖路街道工作简报》,每周编印一期。将部门简报纳入其中,作为专刊,统一管理。完善采、写、编流程,明确职责。

2、街道为部分社区统一招标采购电子宣传显示屏。社区结合实际建设宣传长廊、有档次的宣传橱窗;逐步建立各类QQ联系群、社区网站等信息化宣传阵地。加强宣传阵地的使用和管理,定期更新宣传内容。

3、社区进一步加强对主次干道沿街单位、门店电子显示屏的协调,建立台账,平时加强联系,确保在文明创建、重大节庆期间为我所用,营造浓烈的宣传氛围。

规范理论学习载体

4、服务好党工委中心组理论学习。中心组理论学习重在结合实际,根据中心工作选好题,力争每次学习都能向纵深推进工作。按照上级宣传部门要求,制定学习计划、保证学习次数。宣传办做好学习材料、学习记录、学习签到的服务工作。

5、进一步规范街道机关“晨学”平台。加强《提神一刻钟》的日常组织工作,各部门要精选学习材料,做好材料审查;根据中心工作,策划几个主题学习周;对接“包河讲坛”,化整为零,分享“学餐”。宣传办做好学习记录和学习材料的收集整理工作。

6、打造“赤阑桥讲坛”。整合街道、各部门面向街居全体人员的专题讲座培训活动。统一冠名、统一组织、统一通知。精选培训专家,提高培训质量。

7、抓好社居委人员学习。宣传办精选《提神一课钟》的学习内容,不定期编写《社区学习参考》,用电子版通过QQ工作群传递,带动社区学习。各社区要建立自己的学习平台,制定学习计划。倡导参加社会工作师资格考试,以考促学。机关各部门抓好社居委相关人员业务培训工作。

8、大力开展社区教育工作。加大宣传引导,整合各类资源,教育重点人群,编印专门教材,确保创建“全省社区教育示范街道”取得成功。

提升对内对外宣传

9、完善机制,全员写稿,保证发稿数量。积极利用《芜湖路街道工作简报》这一内宣主阵地,将优质稿件向各级媒体投递,形成内外宣一体的机制。继续分解宣传报道任务,完善考核,定期统计、通报宣传任务落实情况,形成奖惩激励机制。

10、积极策划,定向“营销”,提高发稿质量。总的目标是:通过各类媒体,宣传各项社区服务活动,塑造辖区“幸福家园”的形象;通过党报、刊物,宣传各项工作亮点,塑造街居工作“规范、提速、创新”和街居干部“进位争先”的良好精神风貌。街居领导干部要广泛与媒体交朋友,采取“策划好找媒体”或“请媒体帮策划”的办法,争取全街宣传工作“月月有主题”。各社居委、机关部门主动与媒体建立经常性联系,有投稿邮箱系统,形成通畅的投稿网络。

11、各社居委、机关部门要善于应用横幅、宣传栏、“一封信”、座谈会、QQ工作群等为工作鸣锣开道;继续开展各类宣传日、宣传周的主题宣传活动。宣传办主动跟进中心工作的宣传,制定专门的宣传方案,有计划地推进落实。

提质文化体育工作

12、在去年成功举办的芜湖路街道辖区首届社区文化节暨体育运动会的基础上,围绕建党90周年等重大节庆,举办特色活动。做好软件资料收集整理总结工作,积极申报“全国群众文化体育工作先进街道”。

13、进一步抓好社区群众文化。各社区都要培育2-4个能够经常开展活动的文体社团;每年自行举办或配合各类社会组织开展较大规模的文体演出活动2-3次。重点培育特色文体社团,争取每个社区都有自己的“文化名片”。街道利用与省委宣传部机关党委结对共建的有利条件,对各社区社团负责人和指导老师进行培训;评选“十佳社团”,给予工作奖励扶持。

14、加强对文化经营场所管理,督促落实安全生产责任、措施,配合有关部门取缔非法文化经营场所。街道市容中队、文化站和茶亭社居委重点打击百脑汇门前盗版黄色光碟流动摊点。

15、继续开展各种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工会、团工委、妇联、文明办、文化站、社保所、老龄办、关工办等部门,根据各自职责,经常开展富有创意、富有特色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协同配合开展春节联欢会、拓展训练、文体比赛、外出学习等街、居职工自身活动,丰富职工业余文化生活,增进团队意识,激发职工工作热情。

创新宣传工作机制

篇8

一、xx市留守儿童基本现状及关爱工作情况

xx市是劳务输出大市,目前全市外出务工人员约42.8万人,约占全市总人口的14%。打工经济已成为我市农村经济的支柱之一,在为农村的发展繁荣积累了资本的同时也产生了一定的社会问题,特别是留守儿童问题。据统计,目前全市约有留守儿童7.4万人,占儿童总数的14%左右,其中男童约3.8万人,女童约3.6万人。从地理分布来看,北三县留守儿童约占30%,南三县约占70%。留守儿童因长期远离父母(至少父母其中一方),特别是在其价值观、性格、身体发育等方面逐渐形成的关键时期,因缺少家庭方面有效的教育管理、亲情呵护,导致部分留守儿童心理失衡、道德失范、安全失保等问题,并由此引发其他社会问题。改善留守儿童现状及衍生的社会问题,刻不容缓。

近年来,xx市妇联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内引外联,借势借力,积极探索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模式,并为之付出了大量的努力,取得了一定成绩。

争取党政重视,建立关爱长效机制。XX年1月15日,市委常委会专题研究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会上,市妇联向市委常委会作专题汇报。XX年3月19日,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成立xx市留守儿童活动教育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成立以市委组织部、宣传部、民政、妇联等16家单位为成员单位的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领导小组。20日,市政府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留守、流动儿童教育管理工作的意见》,明确要求全市各级政府、各相关部门要通过齐抓共管,形成覆盖到边、监护要底、关爱到位的留守童、流动儿童管理服务工作体系。在全省范围内开创了此项工作的先河。XX年5月27日,全市留守流动儿童教育管理工作现场会在崇阳县召开。会议的召开,有效地推动了关爱工作在全市各级各部门中的开展。会后,六县市区也相继成立关爱留守儿童领导小组,部分乡镇也成立领导机构,并出台相关文件。如嘉鱼县鱼岳镇、陆溪镇等镇一级也相应成立关爱留守儿童管理领导机构;咸安区官埠桥镇出台了《咸安区关于加强关爱农村留守流动少年儿童工作的实施意见》。

近年来,市、县两级党委政府每年听取各级妇联汇报留守儿童工作不少于2次,全市每年“两代表一委员”提交提案、议案涉及留守儿童关爱工作不少于20件。今年,市妇联还针对留守儿童暑期安全保护、扶贫助学问题向市委市政府提出有效性建议,市委今年顺应形势拟出台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安全保护实施意见。这些举措积极推动相关工作长效机制的建立和完善。

多方整合资源,形成稳固帮教模式。XX年关爱工作开展以来,市妇联立足市情、民意,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创新,不断将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向纵深推进。目前,全市基本形成了4种较稳固且富有实效的管理模式。一是学校托管式。各级妇联联合教育部门,依托各级中小学校,建立了留守儿童托管学校。学校实行寄宿制,内设心理咨询辅导站、亲情电话室、微机图书室、游戏室等,要求老师们除了课堂教育任务外,还给予亲情呵护,弥补了留守儿童心理、情感、家庭教育等缺失和缺位。崇阳县委、县政府整合资源,投资5亿元,打造了一座集幼儿园、小、中、高、职于一体的教育新城。在课堂作文网设立全县留守流动儿童教育管理办公室,对6400名留守流动学生实行寄宿制、封闭式管理,让各个年龄段的留守流动少年儿童享受到现代化的教育资源。XX年,崇阳县被命名表彰为“全国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工作示范县”。XX年,崇阳县被确定为全国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关爱服务体系试点县。XX年,被评为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示范县。二是站所服务式。目前,各县市区妇联组织依托学校、村(社区)妇女之家,建立留守儿童服务站。留守儿童服务站的主要职责是对辖区范围内的留守儿童进行调查摸底、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就近就便招募“爱心妈妈”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及总结表彰先进典型。通城县妇联充分发动县直各职能部门妇委会联系2-3所学校,并根据实际情况依托学校闲置室出资创建留守儿童教育管理服务站,制定《妇联系统留守儿童教育管理服务站工作制度》。赤壁市村(社区)定期举办“留守儿童爷爷奶奶家教培训班”、“ 留守儿童亲属培训班”,使留守儿童监护人获得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和育儿教子的方法。为响应省委书记李鸿忠的号召,“像对待自己的儿子、孙子一样关心留守儿童”,XX年赤壁市还率先开办了“五点半”学校,学校依托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和农家书屋,服务对象以单亲家庭、双职工家庭、父母不在身边的儿童为主。由基层党员和中小学老师轮流值班,有效地解决了学生下午放学后一个多小时内无人看管、无人辅导作业的问题。第一所学校试点成功后,“五点半学校”如雨后春笋发展壮大,目前覆盖赤壁市151个行政村、25个社区和7个居委会,成为赤壁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亮点,今年成为全省妇联系统基层组织建设会的现场参观点,并在会上交流经验。三是项目运作式。近年来,市妇联积极争取省妇联、省发改委的大力支持,共争取项目资金160万元,整合配套资金200万元,在咸安区双溪桥镇、嘉鱼县陆溪镇、通城县隽水镇、崇阳县白霓镇建立4个留守儿童托管中心。中心项目以留守儿童的托管、游戏娱乐、图书阅览、校外教育为主要内容,对留守儿童监护人开展指导、服务。在乡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由妇联组织、协调、具体策划实施。项目均采取市场化运作,建立了工作专班,有专人负责,实行有偿服务、自负盈亏的管理模式。项目得到了社会各界支持,解决了外出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又让留守儿童有“家”可归。XX年崇阳县白霓镇留守儿童托管中心获评“全国示范留守儿童之家”。四是结对帮扶式。自XX年全省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启动式在我市咸安区双溪镇举行以来,各级妇联不断巩固扩大“爱心妈妈”这一关爱队伍、擦亮这块“妇”字号招牌,从最初的100多名,发展到现在全市的13147名“爱心妈妈”。“爱心妈妈”的身影活跃、穿梭在留守儿童中间,她们采取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的方式结对留守儿童16040名,无私关爱着这群远离父母的孩子。嘉鱼县一中08届张姓学生由于家庭贫困且父母都是残疾人,十分敏感并缺乏自信,甚至常常产生轻生的念头。了解到这一情况,学校“爱心妈妈”一方面坚持每周与他一次谈心,进行心理疏导,一方面悄悄安排同学主动与他交流,帮助他建立良好的同学关系。通过半年努力他终于消除了自卑情绪,重新认识了生命的意义。赤壁市孤儿胡某八九岁时父母患癌症相继去世,他成为蒲纺第一批结对帮扶的留守儿童。从爱心妈妈无微不至的关心,到与学校老师和社会爱心人士牵手帮扶,浓浓的情与爱伴随着他成长。他现在已成为一名优秀的医务工作者。

随着爱心志愿者的持续招募,全市其他部门系统也陆续加入到这个活动中来。组织部门组建党员关爱队伍、关工委组建 “五老”(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关爱队伍、教育局组建教师关爱队伍,还有部分县市区组建 “爱心爸爸”、“爱心姐姐”关爱队伍,目前全市约有关爱留守儿童志愿者18269人。

精心组织策划,开展系列关爱活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留守儿童工作,每年“六一”期间,市“四大家”领导以及市妇联、市教育局等相关部门负责人,都会到留守儿童相对集中的学校去走访慰问,为孩子们送上节日的问候和慰问金,让孩子们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心。XX年,市妇联推荐崇阳县白霓镇留守儿童托管中心表演的节目《爱心妈妈》,参加“童谣中国 喝彩奥运”第二届全国青少年健康艺术周大型展演活动。 8月14日,该节目在北京演出,获第29届奥组委颁发的银奖,向全国人民展示了xx市留守儿童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XX年开展的“幕阜山行·千名留守儿童圆梦行动”,为全市1000名贫困留守儿童实现微小心愿,同时也增加了孩子们实现大梦想的信心。近年来,市妇联开展的“金凤工程”帮助贫困女大学生、“寻找xx的孩子” 扶贫助学、“春蕾女童班”、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音乐之声栏目共同发起的“1200助学行动”、“索尼公司课桌椅捐赠”、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试点” 、《知心姐姐》心理健康教育全国巡回报告团 、家教楚天行、爱儿坊-乐高公益项目玩具捐赠、恒源祥“恒爱行动”编织毛衣、小星星书画赛等系列活动,惠及到了我市众多留守儿童。活动的开展向社会释放出了积极向上的正能量,更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赞许。全国妇联、省妇联先后莅临我市指导工作,内蒙古妇联、省内其他妇联先后到我市参观考察学习,中新社湖北分社、新华社湖北分社、中国妇女报、湖北日报、荆楚网、楚天都市报、楚天金报、湖北电视台、湖北广播电视总台等中央及省属新闻媒体记者,先后来咸就“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进行专题采访,给予了我们工作的充分肯定。XX年,xx市妇联获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集体。

二、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存在的问题

据调查,留守儿童由于长期和父母(至少一方)分居,与父母沟通较少,得到的关爱和呵护也不如长期在父母身边的孩子,所以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行为乃至心理等方面的问题较同龄儿童要多。从目前工作情况来看,社会和留守儿童自身主要存在七个“缺乏”的问题。

一是缺乏牵头单位 。留守儿童工作是一项复杂、系统的社会工作,涉及留守儿童的衣、食、住、行、学、医、保等多方面,此项工作不是任何一个部门能独立完成的。从目前xx市的情况来看,虽然妇联、团委、关工委等群团部门主要抓在手中,并作为本部门的重要工作之一,也有不少政府组成部门、爱心人士参与其中,但全市缺乏明确的牵头单位和部门,工作中难免各自为政、缺乏合力。

二是思想缺乏引导。调查中,我们发现因长期缺少家庭监管,很多孩子任性、放纵、随意,逆反心理严重。被同学期负了怎么办时,10%选择默默忍受;5%的会跟朋友或玩得好的同学说,并邀约同学帮忙报复;5%选择放在心里,等待合适的机会报复。因得不到足够的、正确的“真、善、美”的引导,这些不正确的处理方法加快形成了留守儿童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行为孤僻等不良性格的形成。

三是生活缺乏监管。全市留守儿童中与父母一方单独生活的占 21% ,与(外)祖父母一起生活的占52 %,与亲戚朋友生活在一起占11% ;自己在校住读或自己一人生活的占 16% 。对于父母外出打工留守儿童持不愿意态度占90%以上。从数据可以看出,大部分留守儿童目前都属于隔代照顾,(外)祖父母因年事已高、文化普遍较低、忙于农活,绝大多数只能勉强照顾孩子日常生活,家庭教育甚微。另外,自己在校住读或自己一人生活的占16%,约有12108人。留守儿童年纪尚小,缺乏自我保护和管控的能力,生活状况令人堪忧。在崇阳实地调研中,部分工作在照顾留守儿童一线的老师反映,因家庭原因,有些留守儿童不得不寄宿在学校,有时候孩子生病,因乡镇、农村师资有限,留守儿童根本得不到第一时间的治疗和有效的看护。

四是学习缺乏指导。留守儿童中成绩优异的占22%,成绩中等的占39% ,成绩较差的占39 %。很多孩子产生厌学情绪,出现逃学、甚至辍学现象。调查中,全市6县市区中通山县出现留守儿童辍学现象,辍学人数232人,主要分为三类:一是贫困生。这类学生的家庭由于收入远远低于当地平均水平,家长急功近利,所以动员在读子女外出打工赚钱。二是学困生。有的是因为自身无良好的学习习惯,缺少必要的学习毅力,时间一长,成绩跟不上,从而产生厌学情绪;有的是由于教师的教法不当,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造成师生关系紧张,他们采取了一走了之的办法;还有的最初基础不错,后来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如上不良网吧、打游戏、打桌球成瘾,长期旷课造成辍学。三是失控生。这类学生并不因贫困或学习基础产差而辍学,而是因为缺少父母的关爱,得不到良好的家教,家庭失去控制,而造成辍学。

五是心理缺乏关爱。留守儿童大多年龄集中在9-16岁,正值情感、品德、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与父母聚少离多,心里话找不到诉说的对象,一般不喜欢与人过多交流。调查中,做错事而被老师或家长批评时,15%是无所谓听完就算了,5%会当面顶撞,看无关的课外书籍和电视的占50%,上网占40%,积极主动参加体育活动的不到10%。

六是感情缺乏寄托。发达的现代通讯代替不了父母在身边的关爱呵护。据调查,3-6个月能与父母团聚一次的有60%; 12个月才能与父母团聚的有30%;一年甚至几年才能见父母的有10%。90%的孩子不想父母出去打工,离开自己。

七是安全缺乏保护。留守儿童大部分是学龄儿童,自律性比较差,对事情缺乏理性的判断和行动控制。据有关资料统计,据统计,全市每年留守儿童人身安全事故平均发生13起,特别是寒暑假较为集中,约发生8起。安全事故类型排前三位的分别是:溺水、交通事故、。XX年8月某日13时许,被害人胡某某(女,XX年4月11日出生)到嘉鱼县潘家湾镇潘家湾村七组毛永圣经营的小卖部买零食时,毛永圣产生邪念,趁无人之机,将胡某某叫到小卖部房内进行猥亵,经审理嘉鱼县法院于XX年4月29日依法作出(XX)鄂嘉鱼刑初字第00031号刑事判决书,被告人毛永圣犯xx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去年暑假,咸安留守儿童俞俊,由于父母长期在外打工,一直有爷爷奶奶照顾,暑假放假后,由于天气热,经常到河里游泳,7月25号中午,天气炎热,俞俊跟另外几个小孩子去游泳的时候,溺水身亡。学校、家庭之间存在安全衔接上的“真空”,监护人普遍缺乏安全保护意识和防范防护能力,导致留守儿童安全隐患层出不穷。

三、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对策及建议

为进一步做好留守儿童工作,结合xx市实际,在已开展留守儿童帮教关爱工作的基础上,应着重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做到“四为”。

1、党委政府明确责任,积极作为。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明确责任主体,把此项工作纳入各级各部门的年度考核范围,和评先表优结合起来,特别针对留守儿童安全事故责任问题,实行“一票”否决制。建议此项工作由各级政府牵头总抓,成立专班。党委政府在发挥主导作用上,主要抓好三个层面的工作:一是出台并配套完善相关政策。在政策层面上出台专门针对留守儿童的好措施、好办法,把统筹、协调各有关部门的工作牢牢抓在手上。“少年强则国家强”,在教育上,特别要引导资源分布合理、公平。增加教育投入,加强农村中小学基础设施建设和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建立全市贫困学生的扶贫助学机制。二是加强协作力度。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与新农村建设、扶贫工作相结合,牵头成立工作专班,明确妇联、教育、公安、民政等部门职责,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共同加快留守儿童工作步伐。三是落实经费保障。留守儿童工作离不开相应的财力支持。设立留守儿童专项救助基金,对妇联、教育及学校开展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所需工作经费给予必要的保证。四是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调查数据显示,我市留守儿童呈现逐年递减的趋势,XX年是8.9万,XX年是8.4万,XX年是7.4万,人数的减少关键还是全市经济持续向好。政府应一方面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帮助农民返乡创业,使父母双方或一方能留在家里,减少留守儿童的产生。这是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最好出路,也是根本、长久之计。另一方面,加快当地经济发展,努力发展支柱产业和本地企业,吸纳当地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劳动力的就地转移,从而减少留守儿童的数量。

2、学校担当使命,大有可为。学校在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上应担当“主角”。首先要确立先进的教育理念。在留守儿童教育过程中,学校应主动承担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双重责任。其次要注重培育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针对留守儿童存在的心理问题,对老师进行相关心理指导培训,使他们有能力对学生定期进行心理健康辅导。调查中,绝大多数学校缺少专门的心理教师,建议每所学校配备。学校定期邀请有关专家为学生讲授青春期健康知识、溺水、野外安全、等安全自护教育,并安排应对逃生、防火、地震等突发自然灾害演练。建议每学期至少一次自护教育课及演练。再则要努力架起畅通的家校桥梁。要组织老师多走访留守儿童家庭,指导家长或亲属如何教育孩子。建立留守儿童家校联系卡,利用现达的信息通讯工具,加强与家长的联系。除此,学校还可以利用春节、假期孩子父母返乡的时机,召开留守儿童家长会,与家长充分交流,形成合力。

3、家庭履行职责,善于作为。家庭教育是启蒙教育,也是影响人一生的至关重要的教育。外出务工父母必须牢固树立“家长是第一责任人”的理念,摒弃“孩子有学校管”的观念。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有利于培养出身心健康的一代。留守儿童的父母应增强教育子女的责任意识。留守儿童的父母要学会心灵的沟通。关心孩子,要从“心”开始。父母要走进孩子的“心”里去,去了解他们心里想些什么,需要什么,不但要当好父母,还要当好孩子们的知心朋友。长期在外的父母应充分利用电话定期和孩子进行沟通,对其进行教育。留守儿童的父母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发扬爱国爱民、尊老爱幼、勤劳节俭等优良品德,以身示范。

篇9

一、工作目标

根据上级有关部署和要求,全镇上下努力工作,争取年终进入“禁毒优秀市镇”行列。今年我镇禁毒工作的具体目标是:

(一)全镇禁毒工作社会民意调查满意度同比力争上升5%。

(二)全镇新发现吸食海洛因人数稳中有降,吸食合成人数上升势头得到有效遏制。

(三)完成省、市、区禁毒委下达的各项禁吸戒毒工作任务。

(四)完成省、市、区禁毒委下达的各项缉毒执法工作任务。

(五)开展合成专项治理,逐步实现娱乐场所及其他公共服务场所无毒害。

(六)突出抓好堵源截流工作,全力配合省、市、区禁毒委开展工作,推动堵源截流工作纳入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打防管控查缉工作体系。

(七)全镇禁毒预防教育覆盖面均达到95%以上、中小学达到100%、进城务工人员、流动人口等高危人群达到95%以上,娱乐场所业主及从业人员达到100%。

(八)深入开展“无毒社区”、“禁毒优秀镇”和“禁毒优秀村(居)委会”的创建工作。

(九)做好毒患重点地区整治工作。

(十)根据省禁毒办《关于加强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的意见》要求,全面加强社区戒毒和社区康复工作,完善禁毒办公室建设。抓好社区戒毒(康复)、新入组社区药物维持治疗以及安置戒毒人员就业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社会上失控的吸毒人员。

二、工作措施及要求

(一)加强领导,进一步夯实禁毒工作基础,深入推进禁毒人民战争。

1、巩固禁毒社会化工作格局。明确推进禁毒工作社会化的目标,坚持“党委政府统一领导,禁毒办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思路,落实党委、政府和社会公众的禁毒工作职责和义务,推动建设以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依法履责、社会广泛参与的禁毒工作组织架构和体系。

2、发挥禁毒委成员单位的作用。各成员单位要对有关工作、目标、要求进行量化,进一步强化挂钩创建督导工作,并建立阶段性工作的汇报制度,认真履行禁毒工作职责,层层抓落实,切实形成禁毒工作长效机制。

3、加强禁毒工作督导机制。按照《省禁毒工作领导责任追究暂行办法》的相关规定,充分发挥全镇禁毒工作督导机制的作用。

4、加大禁毒经费保障。按上级的要求,将禁毒专项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足额保障,确保基本满足禁毒工作日常运作、禁毒执法办案、禁毒宣传各项活动开展、戒毒康复工作和涉毒举报奖励等工作的需求。

5、推进禁毒机构队伍建设。完善禁毒办公室配置,配齐配强禁毒专干,配备社区戒毒(康复)专职队伍。组织各村(居)委会、各部门单位开展专业培训。通过培训,确保各单位能有效履行社区戒毒、社区康复禁毒防毒职责,进一步充实基层禁毒工作力量。

(二)全力开展严打整治,狠抓合成治理,加强堵源截流防控体系建设。

1、坚持严打斗争不手软。以打击跨区域贩毒团伙和零星贩毒为重点,以开展专案侦查为载体,以加强情报工作为基础,强化区域合作,落实“三级缉毒”破案机制,严厉打击犯罪。一要狠抓情报网络建设。建立一整套情报网络运作机制,保持情报信息流程的通畅,情报信息运用的有效性和高效化,为侦查、预防犯罪服务。二要以打击零星贩毒活动为重点,把打击作为当前解决问题的首要环节和核心手段,全力摧毁地下分销网络。三要强化深挖和经营意识,抓住主要矛盾,攻坚克难,通过组织侦破一批犯罪大案要案,打开突破口,力争禁毒工作整体推进。

2、抓好合成专项治理。开展“扫毒”专项治理行动,按照结合“文化环境大整治活动”要求,以净化娱乐服务场所和公共服务场所环境为目标,以打击合成犯罪活动为重点,制定工作方案,部署开展打击合成犯罪专项行动。

3、完善娱乐场所禁毒管理。禁毒办、派出所、文化、工商等单位要深入推进娱乐场所涉毒问题专项治理工作,进一步落实日常监管措施,强化对涉毒娱乐场所的责任追究,及时将查处的案件进行备案和评议,及时利用处罚的典型案例对娱乐场所开展禁毒宣传教育。建立“黑名单”管理制度,实现累计打击,凡是被查处的娱乐服务场所及其法人代表、查获的吸毒人员都将列入“黑名单”,实行重点管理。要将无照经营和有涉毒记录娱乐场所作为重点,拓宽情报线索来源,坚决防止娱乐场所毒情反弹。通过大力整治控制辖区公共娱乐场所合成的滥用势头,逐步实现公共娱乐场所“无毒”。

4、加强重点地区、重点部位的管理。针对外来贩毒人员多利用在其租住的中小宾馆、旅社房间内向吸毒者零售贩卖的状况特点,派出所要结合日常治安管理工作加大外来人口暂住较为集中的中、小旅社、出租房屋的检查力度,特别是对暂住其中无正当职业的人员要做到“底数清、情况明”,一旦发现从事涉毒违法犯罪活动的,及时予以打击处理。

(三)创新管理,创建与整治有机结合,切实抓好禁吸戒毒工作。

1、规范禁毒创建工作。围绕创建“禁毒优秀镇”的总体目标,深入开展“禁毒优秀镇”和“禁毒优秀村(居)委会”的创建工作。

2、加强帮教队伍培训。逐步培养一支帮教骨干队伍,充分发挥帮教工作主力军的作用,在全面排查、摸清辖区内实有吸毒人员底数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分层次、分类别落实社区康复工作,及时掌握康复对象活动情况,严防复吸。

3、加强社区戒毒和社区康复工作。根据《禁毒法》规定、省禁毒委《关于加强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的意见》的指示和市、区禁毒委的要求,建立完善常禁毒办公室,配备禁毒专管员队伍,确保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组织机构和工作人员落实到位。一是将按照《禁毒法》的规定落实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经费的投入。二是推进社区戒毒(康复)工作。根据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的需要,深入推进美沙酮药物维持治疗工作,扩大接受社区药物维持治疗的吸毒人员数。凡是从强制戒毒场所返回的戒毒人员,必须派出所或村(居)委会与吸毒人员家属一同领回后列入社区康复。

4、严格管制易制毒化学品和、物。镇禁毒办成员单位要认真学习好《易制毒化学药品管理条例》、《管理条例》及《品管理条例》。

(四)强化新形势下的禁毒教育宣传,进一步加强预防阵地控制,增强禁毒宣传教育实效。

1、加强禁毒文化建设。继续深入贯彻国家十八部委《关于深化全民禁毒宣传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把禁毒宣传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内容,积极抓好禁毒宣传进单位、进校园、进场所、进家庭、进社区、进农村的“六进”活动,大力弘扬禁毒文化。

2、开展青少年防范合成宣传教育活动。宣传、学校、文化、团委、妇联、司法、工会等部门单位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结合合成专项治理行动,以青少年等易染毒高危群体为重点,加大宣传合成危害。要进一步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在校园落实防范合成专题教育2课时,同步推进“不让进校园”与“社区青少年远离”、“不让进我家”等活动。

3、开展集中性与经常性相结合的全民禁毒宣传教育。加强“6.3”、“6.26”等重大节日期间的禁毒集中宣传,认真开展“全民禁毒宣传月”活动。要坚持“创新形式、突出亮点、常抓不懈、注重实效”的禁毒宣传教育方针,紧紧围绕“依法禁毒、构建和谐”的主题,以“宣传《禁毒法》、《戒毒条例》、《经济特区禁毒条例》、合成危害、普及娱乐服务场所知识”为主要内容,镇禁毒办成员要坚持经常性宣传和集中宣传相结合,采用各种措施,整合各方资源,联合做好“不让进我家”、“不让进校园”、“职工拒绝‘零计划’”等禁毒宣传品牌活动,掀起禁毒宣传。

5、巩固基层禁毒宣传成效。各村(居)委会要设立并更新禁毒宣传栏,发放禁毒宣传资料、开展禁毒宣传活动。各成员单位要积极组织农民群众和青少年学生到禁毒教育馆参观受教育,切实提高边远农村群众禁毒教育覆盖面。

篇10

包庆余:德育要融合在教育教学当中,不能割裂。思考一个地域的德育工作,必须要将它放在整个教育体系当中。嘉善是国家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流动试点县,教师流动的根本就是进一步促进教育均衡。我个人认为,让优质教育的阳光照进每个学校、每个受教育者的心田是教育的终极目标和追求。这些年,嘉善教育的“主线”有两条:教育转型和质量效益。我们通过两大主线,依托教师流动,来改善教育生态,达到“让优质教育的阳光照进每个学校”的目标。在教育均衡背景下,嘉善德育工作的发展思路是,既要传承过去的生态德育,秉承原有的亮点,主张体验性和活动性,又要在原有的基础上逐步提升,寻找新的增长点,倡导德育落地生根,向生活化德育要质量。在这个大目标下,我们提出“做有灵魂的德育”。德育的灵魂就是要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从国家层面,要弘扬核心价值观,倡导国家意识,这是一切德育工作的前提;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中华民族的“根”植入孩子们的心里;我们要深刻体会“少年儿童从小就要立志向、有梦想,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长大后做对祖国建设有用的人才”讲话的精髓,全面开展“三爱”教育,全面培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从地域层面,德育工作不能脱离地方土壤空喊口号。我们嘉善地嘉人善,在这片肥沃的土壤下,形成了人们和善、合作的品性,所以我们通过自己独特的方式引导学生向善、从善、行善,比如我们挖掘地方资源,开发《善的教育》等系列地方教材,让学生及家长共同浸润其中,教育学生崇尚善的行为,形成善的意识,脑中有善的思想;很多学校都以“善”文化为基础开展“善的教育”,这里包括:老师善于教,学生善于学,同伴之间善于合作,对生态环境友善……让我们嘉善的学生身上带着淳朴的地域文化烙印。

从学校层面,我们要求各学校根据自身发展历史、办学理念、教师水平,来落实国家及地域的德育目标,倡导“一校一品”“一校一特”,要做“有主题、成主线、有特色,外化于行、内化于心”的校本德育。在具体工作当中,我们一直坚持四个原则:

第一,要坚持继承传统、立足时代,保持生机和活力的原则。既要有短暂的继承也要有长远的发展;我们一直坚持递进式的工作方式,有序推动德育工作的发展。九十年代,嘉善县“生态德育”被评为国家级重点课题,通过“环境影响策略、过程习得策略、课程引领策略”三大策略,打造良好的德育生态环境。今年,在秉承原有亮点的基础上,我们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嘉善县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指导意见》,丰富了学校德育工作载体及抓手,引领、指导学校德育工作科学、规范地开展。

第二,要坚持贴近生活,符合实际的原则。我们倡导德育落地生根,向生活化德育要质量,用好各类教育资源,构建社区、家庭、学校的德育“立交桥”。

第三,要坚持知行统一,重视体验的原则。德育不仅仅是灌输,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心灵体验。

第四,要坚持分类指导和分层推进的原则。学校生源和教师水平存在差异性,递进式的推进原则有利于实行发展性评价,有利于推动学校形成特色,百花齐放。如大舜小学从小小纽扣上得到启发,围绕一种“精神”(小纽扣精神:平凡中见证美丽),一套“校本”(县精品课程《小纽扣大世界》),四大“策略”(环境熏陶策略,活动历练策略,课程保障策略,科研引领策略),三个“了不起”(钮乡了不起,钮乡人了不起,争做了不起的钮乡人)构建“钮扣文化”特色德育。2015年,大舜小学凭借“钮扣文化”特色项目成为我县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教学基地。

:德育是塑造学生灵魂的工作。全员育人的“大德育”对教师的德育专业化成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请问,嘉善在这方面采取了哪些举措?

包庆余:培养好教师是解决“德育工作谁去做”的问题。我们在德育教师队伍的建设上,首先通过“三课联动”,来实现育人模式的转换,推动教师育人能力的提高。三课就是课堂、课程和课题,借助课博会平台实施三课联动,即开展各学科课堂教学成果展示;加强课程建设,高中开发选修课程,义务段大力发展校本课程;课题与教学、科研与教学实践结合,把课题成果转化并推广运用。在学科培训中强调师德建设,重点宣传师德高尚的典范,如“十佳教师”风采展示,在县电视台上展示“最美教师”师德事迹等。我们成立了相应的组织为教师德育专业化成长提供良好的土壤,如2013年我县教育研究培训中心(以下简称“研训中心”)成立了德育处,在开发县域家庭教育课程、校园文化建设、骨干班主任队伍建设等多方面指导和引领着全县德育工作的发展;在德育管理方面,研训中心在各校设立德育教研组,加强了班级文化、班主任队伍、家庭教育指导、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研究的力度,引导各校德育骨干从科研的角度思考德育工作。

此外,我们在教育学会中成立德育研究分会,由县研训中心党支部书记陈刚担任会长,德育处副主任钱鲍芳担任副会长,引领德育课题、破解德育难题。

第二,我们开展德育工作能力提升行动,积极搭建交流展示平台,如每年开展一次主题德育论坛,先确定主题,让教师们围绕该主题在论坛上各抒己见,实现思想的碰撞;每年组织一次班主任技能大赛,把最优秀的班主任推荐出去,与别的地区的优秀班主任进行交流、提升,回来把经验辐射,带动学校班主任队伍的发展;每年组织两次主题班会观摩活动,提升班主任的技能。

第三,心理健康与教师德育专业化成长相结合。目前我县已选拔100名骨干班主任,要求他们通过培训获得三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认定,并具备较扎实的理论知识、技能技巧和实践经验,以便在今后的工作中能运用心理学知识开展德育与辅导工作;满三年的青年教师考核,需通过培训获得心理健康c证,并掌握一些基本的心理健康知识,能将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理、原则和方法运用到工作中;建立心理健康志愿者队伍,及时宣传与更新心理健康知识,组织相关的心理健康咨询与辅导工作等等。

:德育课程的开发决定着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和艺术性,请您谈谈,嘉善是如何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实现课程育人的?

包庆余:课程是德育的主渠道。这相当于解决“德育工作做什么”的问题。我们要坚定信念,深化课程改革,秉承“充分利用好德育国家课程、完善德育地方课程、发展校本课程”的理念,发展性评价特色学校和特色项目,鼓励学校开发德育校本课程。有些学校凝练学校精神、办学理念和办学目标,构建了符合自己学校实际的课程体系。如丁栅中心学校编撰的校本课程《栅里歌――水乡流韵・嘉善田歌》,在全省各地市推荐评比的读本中脱颖而出,荣获2013省“非遗”读本一等奖;干窑中学的《不息的窑火》,嘉善高级中学《善的故事》,体现了地域文化与德育的融合。

精品课程评比,为德育课程展示搭建平台。我县在各个学段开展精品课程评比活动,以此促进校本课程从数量到质量提升。如,俞汇小学把德育工作巧妙地渗透到了学生喜爱的科技创新活动中,编撰的校本课程《农村孩子的科普天地》获省精品校本课程一等奖。

2014年,我们提出了好的班主任要编写三种课程:班会课程、活动课程、家长课程。学校和教师们目标更明确,工作更有针对性。早在2013年,县教育局就推出“教师能力1+x培训”逐步提出教师能力1+x的要求,即一项学科专业技能,x项课程开发技能,利用我县的特色项目学校的资源,开展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培训,如摄影、书法、篆刻等培训班,为学校研发校本课程以及课外活动提供更多师资储备。

:学生是德育的主体,在您看来,我们应如何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包庆余:我们要形成尊重主体,唤醒学生自主意识的共识。德育必然是通过体验式、活动式才能在学生心目中扎根,潜移默化,播下育德的种子。空洞的说教显然不能很好地实现德育目标。比如让孩子理解“劳动”,必须让孩子通过付出体力这样的行为方式,流汗、劳累等必要的体验,才能真正懂得什么才是劳动。我县在德育上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比如通过百佳社团的评比活动,推动学生的主体意识的培养和建立。具体方式有:

第一,立足第一课堂,拓展第二课堂(社团),发展第三课堂(网络),让课堂成为学生主体参与的重要阵地;

第二,综合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闲暇时间直接参与。我们整合关工委、教育局、团委、妇联、宣传部各个部门的力量,共同设计学生节假日、寒暑假的社会实践活动,建设了一批综合实践基地,如县档案馆、嘉善县报社等。

第三,大力发展走班模式下的选择性德育,让学生在参加德育活动有选择权,参与德育课程有选择权,接受德育方式有选择权。

第四,开展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根据各年级学生身心特点,分学段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同时构建系统完备的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管理体系。生涯规划指导工作的开展对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维护学生心理健康,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积极的生活、生涯规划意识和能力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可有效解决学生在理想、心理、学业、生活和生涯等方面出现的问题和困扰。

第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大自然中滋养德育素养。比如,嘉善高级中学每年都组织“重走路”远足活动,干窑中学的寻访窑文化等。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两个教育者――学校和家庭,不仅要一致行动,还要志同道合。请问,在家校合力育人方面嘉善有哪些经验可以一同分享?

包庆余: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育的重要“增长点”:家长可以成为教师资源的一部分,也可以成为学校管理者的一部分。2013年6月,嘉善县被确立为全国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试点单位,到目前为止,我们基本构建了以家庭教育指导中心为主要平台,以覆盖城乡家庭教育站、村(社区)指导点为基本网络,以家长学校总校和各级各类家长学校为重要载体,以“善育善成”为基本内容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我县组织了由50多名骨干教师、心理学业务骨干和美术教师组成的编写团队,开展《嘉善县家庭教育指导系列读本》编写工作,推进嘉善县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试点工作的开展。

家校形成合力育人,已经在我县教育工作者心中形成共识,主要的经验有五点:

第一,机制的健全上,构建好县家庭教育的指导服务体系:我们与妇联合作,在我县的社区学院成立家长总校,形成各个乡镇的家长分校,将成人学校纳入进来,妇联作为家庭教育的指导站,定期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大讲堂;

第二,业务指导上,由县研训中心德育处专门负责家庭教育指导和县域家庭教育读本的开发工作,引领全县的班主任指导家长提升家教意识和能力。

第三,家庭教育县域课程开发上,研训中心组织县内心理健康骨干教师、资深优秀班主任、学校德育管理者组建的团队,从0到18岁,开发了早教、幼儿园、小学低段、小学中高段、初中、普高、职高七个学段的县域家庭教育读本。

第四,利用媒体传播家庭教育知识:我们成立家庭教育网、家庭教育报,在嘉善报、电视台上面开辟专门的栏目。

第五,创新评价机制,每年县教育局拨款30万元鼓励学校加入到“新家长学校”的创建中来。

:当代青少年的成长环境较之以往更加纷繁复杂,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思想多元化等等,在您看来,有哪些主要因素在影响学生价值观的形成?

包庆余:这是我们担心的问题。现在青少年的成长环境过于多元化,一些网络和媒体信息会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形成产生误导作用;家庭成员的价值观导向也会影响青少年价值观的形成。

所以,家庭、社会、学校要形成合力,变不利的因素为有利的因素,重视言传身教,在学生周围营造正能量的环境,努力让学生成长为健全的人,形成健康、积极的价值观。

我们以“三化”为策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第一,德育的方式要逐步现代化,利用媒体、网络传递正确的舆论。微散文大赛我们已经坚持了多年,2015年,我们以“回归纯粹,继续延续生命的常数”为主题,传承“善文化”主题活动,使之成为我县提升县域人文素养的品牌项目。

第二,德育管理社区化。要求社区为未成年人成长搭建良好的平台,我们在社区内开展道德讲堂、社区义工活动、发动“五老”队伍的力量,为青少年正确价值观的形成保驾护航。

第三,德育要有一定的模式化。德育要重视体验,也需要必要的模式,要固化、规范学生的行为,形成思想强化。“灌输”正确的思想,形成正向引导,让青少年在成长道路上不走或少走弯路,成长为未来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作为一名教育行政管理者,您对嘉善县未来的德育工作又有什么样的期待呢?

包庆余:作为嘉善县教育的行政管理者,我两个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