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激励考核办法范文

时间:2024-02-18 17:48:3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股权激励考核办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股权激励考核办法

篇1

[关键词]金融IT企业;股权激励;绩效管理;策略

[DOI]10.13939/ki.zgsc.2015.46.179

对金融IT企业来说,人力资源的作用非常突出,尤其是工作人员对待工作的态度以及其自身的积极性,对金融IT企业的发展有突出作用。要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必须对员工加以物质奖励和工作业绩考核,因此说绩效管理对于其业绩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它能够合理地评价员工对企业的贡献值,对改善企业的内部管理也具有促进作用。特别是对于金融IT企业来说,员工的个人价值对于企业的发展影响比较大,如何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员工的主观能动性。金融IT企业上市以后人力成本增加明显,特别是与传统公司相对比,成本更突出,因此在新时期条件下,应当努力加强绩效管理的创新,采取有效的措施激励员工,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双赢。

1 金融IT企业绩效管理的现状分析

近年来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金融行业和IT技术实现了有机结合,有效地提高了金融活动的深度和广度,促进了金融IT企业的发展。在企业的运行过程中,绩效管理方法有很多,本文对其进行简单的列举并对其进行评价,找出绩效考核中存在的一些不足及其产生的影响,以下是关于金融IT企业绩效管理方式方法与问题的研究。

1.1 上市公司绩效管理策略研究

上市公司在发展过程中人力资源管理发挥了重要作用。要发挥员工工作的主动性需要采取有效的绩效考核办法,它能促进员工业绩的提升,对员工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效果予以评估,因此本文对上市公司的绩效考核管理策略进行研究和分析,上市公司的绩效考核办法如下。

首先,股权激励制度。股权激励制度是上市企业为了激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而使用的一种长期激励的办法,属于一种期权激励的范畴。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离不开人力的支持,因此为了能够留住核心人才,在上市以后使用这种长效的激励制度,按照员工的工作表现进行股权对象的选择,然后让这些员工的利益与企业的利益成为一个共同体,从而实现员工对企业的长期服务[1]。

其次,任务绩效与周边绩效考核。绩效考核是企业对员工工作的评价,对每个员工需要承担的工作予以肯定或否定,所以在考核过程中要进行定性定量的研究,让员工对考核标准予以肯定并接受,实现公平评价的指标。很多上市企业所选用的是任务绩效考核办法,这种办法在国外也经常被使用,任务绩效是对员工工作结果的考核和评定,另外企业还要对员工的工作行为进行考核,这种考核被称之为周边绩效。这两部分的对员工的所有工作表现进行考核,根据不同的公司和不同的工作,这两种考核办法的分配并不是相同的,一般对基层员工的考核倾向于任务绩效考核,对管理层的员工倾向与周边绩效考核。

最后,立体考核制度。立体考核制度也被称为是360度绩效考核。这种考核方法集合了工作人员的所有信息,然后对其工作表现及工作态度等进行估量。例如,在考核人的选定上打破了传统只有人力资源部门参与考核的瓶颈,发展为同事互评,直接或间接上下级的考核等。这种考核制度在很多上市企业中被运用,尤其是金融IT产业,它考核与测评的对象也非常广泛[2]。

1.2 绩效考核策略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

首先,股权利及政策的优势在于可以把员工的利益和企业的利益联系在一起。金融IT产业不同于其他行业,由于它的人力资本相对集中,因此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对人才有非常大的依赖性。若人才流失,对企业将是十分大的打击,甚至会使企业走向破产的地步,与此同时,金融IT企业在人力成本方面也有较高的付出。实行股权激励政策,能够将员工的发展愿望与企业的发展愿望紧紧地联系起来,这促使员工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企业的生产经营与发展中来。另外,股权激励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企业管理需要承担的风险,一些金融IT企业在公司治理结构上缺乏完善性,所以对本企业的长期有效治理不能进行有效的监督,而采取股权激励政策能够促进企业治理结构的完善,促进企业的长期发展。

股权激励制度虽然被多个金融IT上市企业所运用,但是其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层面。第一,股权激励方式过于单一。本文根据调查研究显示在以股权激励作为绩效考核的金融IT上市企业中,有90%以上的企业选择的是股票期权和限制性股票两种方式,并且选择股票期权者居多。从这个数据中可以看到,目前我国金融IT上市企业在股权激励方面存在的问题是方式过于单一,这说明很多企业在利用这一制度时并没有考虑到公司的实际发展情况,也没有结合自身特点选择激励方式,只是照搬照抄他人公司的激励形式,在一定程度上会出现激励政策与实际管理不符合的状况。第二,企业实行股权激励政策是为了更好地留住核心员工,让这些员工忠心的为企业长期服务,并且把员工的利益和企业的利益联系在一起,但是很多管理层员工在拿到期权以后急于套现,还有些员工不惜以离职为代价进行套现,这种做法完全偏离了企业股权激励政策的初衷,这一制度也并没有给企业带来积极的影响,同时阻碍了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进步。第三,实行股权激励制度以后,适当的调整惩罚机制。本文参考了某金融IT企业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制度使用案例,在其中发现股权激励制度在使用初期有良好的效果,但是在后期往往缺少详细的策划和适当的调整,若中途出现问题就会对整个计划产生致命的影响。对股权激励制度的运用也没有详细的研究和分析,一些员工在获得股权以后,会出现违规行为,极大地损害了公司利益,失去了被激励的资格,而对这种现象的惩罚措施也没有提及。股权激励制度就像一份工作合同,若合同没有全面的反映具体细节,并且各个条款不清晰、有漏洞,那么履行合同的双方当事人的利益都会受到损害。在员工看来,没有一定的惩罚机制,便可以任意的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工作,有违规行为也不会受到惩罚,久而久之便不会为公司奉献自己的全力[3]。

其次,任务绩效考核与周边绩效的优势及问题。任务考核的优势是可以把员工的工作行为和工作任务进行定量的分配,然后考察其完成程度,过程简单,评价便捷。把员工的能力和业绩结合起来既注重科学性又强调可操作性。但是其缺点是对员工的工作只有束缚缺少激励,让员工带着压力去工作,在积极性方面有较大压制,不能使员工的能力最大的表现出来。另外此绩效考核形式比较单一化,难以发挥绩效管理的作用。例如一些企业将绩效考核的结果作为员工加薪或者晋升的唯一考量,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受到企业管理人员的干扰比较大,导致一些员工虽然取得了比较好的考核结果,但是却得不到晋升。甚至一些企业绩效考核的结果和员工的发展之间没有建立有效的关联,没有将员工的培训结果、个人能力的提高等结合起来,导致绩效考核单一化,不能有效反映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真实情况。

最后,立体考核制度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立体考核制度有效地将横向考核和立体考核结合在一起,成为金融IT企业绩效考核的关键和枢纽,主要体现考核的公平公正原则,有利于培养员工在企业中幸福感的提升。立体考核存在的基本问题是多层次考核容易发生混乱,并且间接领导对员工的实际工作不能清楚的认识,会影响到考核效果[4]。

2 金融IT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制度的研究策略

2.1 优化股权激励方案,健全监督机制

在我国,金融IT上市企业越来越多,工作人员的结构相对复杂,因此金融IT企业要按照自己的发展情况以及人员配置情况进行战略定位和企业目标的设定,并且制定相对合理的股权激励方案。在方案的制订方面首先要选择适宜的能够为企业长期贡献力量的激励对象,然后对激励的额度进行合理激励,这样才能使激励制度更好地发挥其有效性。让每一个得到股权的工作人员都清楚地认识到股权激励制度的内涵和性质,尊重公司采用股权激励办法的初衷,以免有些领导高层出现急于套现的现象。其次,在金融IT上市公司中,因为股权激励政策基本偏向公司高管,而这些高管的工作变动系数较大,在一定程度上很难把握,因此企业要在物质嘉奖以外,按照人的不同层次需求给予高层管理者们一定的精神奖励,这种精神嘉奖的办法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激励高层管理者为企业进行长期的服务,使其拥有归属感、存在感以及幸福感,同时还能弥补股权激励政策的缺陷,以免发生股权激励计划在没有结束时,激励对象就出现离职的情况。最后,金融市场变化快,相对不够稳定,竞争激烈,所以企业要面对这种复杂的情况,根据公司发展的实际,选择不同的股权激励方案,并且随时进行灵活的调整和完善,以此来应对各种容易出现的问题。上文提到因为企业缺乏足够的惩罚机制和监督机制,所以一些工作者容易出现违反规定的情况,这也失去了股权激励政策的意义,所以要健全监督机制和惩罚机制,以免发生损害公司或股东利益的事件发生。企业要对这种违规行为加以重视,在关键时刻它可能对公司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为了使股权激励政策能够有效的实行,防止高层管理人员出现短视行为,也必须要建立其完善的监督和惩罚机制,促进股权激励政策的能效性的发挥[5]。

2.2 完善绩效考核体系,使考核更加客观科学

根据调查显示,我国金融IT上市企业中使用股权激励政策一般是选择资产收益率和股权收益为基本的财务指标,因为财务指标能够更直接地反映出企业的运营情况,但是在实际企业发展过程中还有很多因素需要考虑。股权激励政策对企业的作用不仅表现在财务方面,还有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行为方面,一些管理者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可以对财务指标进行修改,这样财务指标就不能很好的作为股权激励政策的参考要素。综上所述,要在股权激励政策中加入多种要素,例如,员工对工作的评价、满意度、企业的信誉度等,这样有利于股权考核制度更加的公平公正。另外,不同地区的金融IT上市公司发展情况不同,规模和环境也不同,因此企业在制定考核体系的过程中要进行综合考虑,注重考核办法的实用性和合理性。

2.3 科学的制定激励政策

企业首先要明确股权激励政策的目标,只有这样才能使绩效管理有的放矢。对于企业发展来说,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发展目标,有不同的侧重点,对于绩效管理的要求也不同。在制定绩效管理目标时,应当努力和企业的发展相结合,采取有效的针对性的管理办法。在确定了企业绩效管理的目标之后,应当进行细分并采取有效措施,保证绩效管理目标的实现。例如,将企业的发展重点和员工的工作任务结合起来,实现上下联动的局面,这种方法能够有效促进企业目标的实现,而且能够提高绩效管理的针对性,提高绩效管理的效率。对于金融IT企业来说,在日常的工作中主要是通过提供各种服务来实现盈利的,因此应当在绩效管理的过程中坚持客户至上的理念,实现不同部门的协同工作,提高企业内部的响应速度,这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帮助。对于企业发展来说应当有优先发展领域,在绩效管理的过程中应当将此作为绩效管理的重要领域,实现绩效管理和企业发展的有机结合。例如,当企业开发了新产品时,绩效管理的领域和方向主要在提高产品的销售效率,拓展产品的销售渠道等。如果企业的产品处于成熟发展阶段时,应当进一步提高产品的份额,并且逐步地超越竞争对手。例如,在2008年,某金融IT公司遭遇了金融危机的洗礼,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要留住核心人才,该公司为所有工作一年以上的员工进行了不同股量的分配,让不同级别的员工都能拥有一定的股权。另外,企业在面对不同的激励对象时需要采取不同的激励政策,科学的制定激励制度,使股权所有制掌握在员工手中,使股权激励制度能够有效的发挥其作用[6]。

2.4 建立完善合理的绩效管理和评价组织

为了促进绩效管理的实施,保障绩效管理目标的实现,应当建立完善的绩效管理和评价组织来负责具体的绩效管理工作。股权激励的业绩评价内核管理能够快速地反映出公司的经营能力和产品市场占有率,并反映出股东回报指标和公司价值指标。要是股权激励制度发挥最强的效应,达到最好的效果,需要对企业的质量指标、收益指标、价值创造指标等进行业绩评价。还要看对手公司的指标增长率,若对手公司大于本公司,说明股权激励制度没有很好地发挥其作用,需要进行完善。企业应当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由企业负责人组织成立绩效管理小组,推动股权激励的管理工作,对于股权激励政策中存在的问题要及时地解决。对于股权激励中涉及的员工的疑问等,要及时地答疑解惑,消除员工对绩效管理的误解,提高员工对绩效管理的信心。在股权激励政策实施的过程中,为了得到员工的拥护和支持,应当加强对绩效管理办法、指标等的宣传工作,使员工能够将个人的努力和绩效管理结合起来,实现对员工的有效激励。股权激励政策是绩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考核的过程中要加强和员工进行沟通,了解员工的工作状态,对于考核结果有异议的,应当进行复核,努力得到员工的认同,使绩效管理能够真正有效地落实。

3 结束语

目前金融IT企业得到了蓬勃的发展,特别是大量金融IT企业的出现使得企业之间竞争日益激烈。为了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经济效益,应当加强对企业的绩效管理,充分地发挥股权激励政策的价值。股权激励政策需要一定的市场环境作为基础,由于金融IT企业对人才的依赖性大并且人才有较高的流动性,因此要在竞争中占有市场必须发挥股权激励的作用,提高员工的贡献度。另外,金融IT市场在发展基础上,已经相对成熟,所以股权激励政策拥有了可发挥的基础环境。企业应当合理利用国内外股权激励政策施行的经验,结合企业发展的实际,联系企业发展的目标,制定合理的绩效管理目标,将企业的发展和员工的发展有效融合在一起,实现员工和企业的共同发展。同时企业也应当建立专门的绩效管理组织,加强日常的绩效管理考核工作,使绩效管理能够得到真正地实施,成为促进企业发展的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张文静.金融IT企业绩效管理方案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4,26:161-162.

[2]马超杰.基于BSC的农行RC支行绩效管理体系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14.

[3]侯丽.商业银行绩效管理系统设计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4.

[4]于东智,谷立日.上市公司管理层持股的激励效用及影响因素[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1(9):24-30.

篇2

一、我国股权激励相关政策

2006年1月1日起证监会的《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开始施行,该办法是上市公司推进股权激励的首个规范,为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方案设计提供了政策指引。随着《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境内)实施股权激励试行办法》、《股权激励有关事项备忘录》等相关文件的陆续颁布,我国的股权激励也日趋走上了规范化的轨道,对股权激励方案的授予对象、行权条件、行权期限等重要方面都陆续地加以明确,为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计划提供了重要依据。本文搜索了的近年来各部委为了规范股权激励的相关政策法规,进行了汇总。具体股权激励政策如表1所示。

二、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方案现状

本文以2006 年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实施为背景,利用国泰安的CSMAR数据库,搜集自2006年1月1日起,至2010年9月30日止,所有公布过股权激励方案的上市公司的资料,对其激励方案进行查阅分析,总结归纳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现状如下:

(一)股权激励的模式主要是股票期权 目前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采取的激励模式主要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股票期权,一类是限制性股票,还有就是其它方式。在公布方案的169家上市公司中,共有132家选择了股票期权模式,占公布股权激励方案的上市公司数量的78.11%,另有33家选择限制性股票模式,采用其它混合模式的有4家,分别为广州国光、华菱管线、得润电子、方圆支承。

(二)定向增发成首选股票来源 《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规定,拟实行股权激励计划的上市公司,可以根据本公司实际情况,通过以下方式解决标的股票来源:向激励对象发行股份;回购本公司股份;法律、行政法规允许的其他方式。《股权激励有关事项备忘录2号》对股份来源明确规定为,股东不得直接向激励对象赠予(或转让)股份。股东拟提供股份的,应当先将股份赠予(或转让)上市公司,并视为上市公司以零价格(或特定价格)向这部分股东定向回购股份。然后,按照经证监会备案无异议的股权激励计划,由上市公司将股份授予激励对象。上市公司对回购股份的授予应符合《公司法》规定,即必须在一年内将回购股份授予激励对象。

从笔者搜集的样本情况来看,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在股票来源选择上,采用定向增发的有146家,占总样本的86%,是股权激励股票来源的首选,采用二级市场回购和大股东转让分别只占8%和6%,2008年以后大股东转让退出了历史舞台。

(三)激励对象主要是公司高管 《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规定, 股权激励计划的激励对象可以包括上市公司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核心技术(业务)人员,以及公司认为应当激励的其他员工,但不应当包括独立董事。股权激励计划经董事会审议通过后,上市公司监事会应当对激励对象名单予以核实,并将核实情况在股东大会上予以说明。

尽管《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规定,股权激励对象主要指上市公司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其他员。但事实上,股权激励对象主要是公司高管。根据我们整理的国泰安CSMAR数据库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样本分析,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对象在激励总量中所占比例较大,管理层激励所占的比例从1.5%~100%,而核心技术人员所占的比例从0~98.5%。高管权益比例占57%,而核心技术业务人员的权益比例占37%。

(四)行权条件指标单一 《关于规范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应建立完善的业绩考核体系和考核办法。业绩考核指标应包含反映股东回报和公司价值创造等综合性指标,如净资产收益率、经济增加值(EVA)、每股收益等;反映公司赢利能力及市场价值等成长性指标,如净利润增长率、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公司总市值增长率等;反映企业收益质量的指标,如主营业务利润占利润总额比重、现金营运指数等。上述三类业绩考核指标原则上至少各选一个。相关业绩考核指标的计算应符合现行会计准则等相关要求。股权激励有关事项备忘录3号规定:公司设定的行权指标须考虑公司的业绩情况,原则上实行股权激励后的业绩指标(如:每股收益、加权净资产收益率和净利润增长率等)不低于历史水平。此外,鼓励公司同时采用下列指标:(1)市值指标:如公司各考核期内的平均市值水平不低于同期市场综合指数或成份股指数;(2)行业比较指标:如公司业绩指标不低于同行业平均水平。本文分析了2006年以来公布股权激励方案的169家上市公司,对激励方案中选用的行权条件指标进行了整理,具体情况如下表2所示。

从表2可以看出,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方案当中,行权条件指标多以净利润(增长率)与净资产收益率这两个指标为主。EVA、非财务指标等几乎在激励方案中没有应用。

(五)激励有效期限长的股权激励方案不多 《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规定,股票期权授权日与获授股票期权首次可以行权日之间的间隔不得少于1年。股票期权的有效期从授权日计算不得超过10年。《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境内)实施股权激励试行办法》规定,股权激励计划的有效期自股东大会通过之日起计算,一般不超过10年。股权激励计划有效期满,上市公司不得依据此计划再授予任何股权。在股权激励计划有效期内,每期授予的股票期权,均应设置行权限制期和行权有效期,并按设定的时间表分批行权:行权限制期为股权自授予日(授权日)至股权生效日(可行权日)止的期限。行权限制期原则上不得少于2年,在限制期内不可以行权。 行权有效期为股权生效日至股权失效日止的期限,由上市公司根据实际确定,但不得低于3年。

根据CSMAR数据库相关的数据计算,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计划总体上就的平均有效期为5.4年,具体如表3所示。大多公司的激励期限是按照相关的规定要求设计的,激励期限长的不多。

三、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方案存在的问题

(一)股权激励方案有“择机”之嫌 笔者分析了推出股权激励方案的上市公司家数的年度分布情况,研究发现,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方案年度分布不均衡。其中,2006年43家,2007年13家,2008年66家,2009年18家,2010年29家,最多的年度是2008年,2007年数量最少。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规定,行权价格不应低于下列价格较高者:(1)股权激励计划草案摘要公布前一个交易日的公司标的股票收盘价;(2)股权激励计划草案摘要公布前30个交易日内的公司标的股票平均收盘价。结合沪深股市走势变化分析发现,在沪深300指数最高的时期(2007年三季度),几乎没有上市公司推出股权激励方案。这种现象某种程度上可以认为是管理层对股权激励方案推出时机的有意安排,有择机推出的机会主义之嫌。

(二)股权激励方案行权收益过大 根据笔者的数据统计,自上市公司2006年以来,到目前为止,已有18家公司完成了期权激励。我们按照股权激励公告中所公布的授予日、限制期或锁定期,计算出限制或锁定期结束日,再查询限制或锁定期结束日股价,然后将其与授予价进行比较,得出股权激励每股收益,再乘以授予权益总数,即为每个上市公司的激励对象获得的行权收益。行权收益的计算公式为:股权激励对象获得的行权收益=(限制或锁定期结束时股价-授予价)×授予权益总数。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计划的行权收益如表4所示。

从 18家已经完成期权激励的公司看,在不考虑除权和分红的情况下,每家平均行权收益为1.31亿元人民币。最高可获行权收益10.55亿元。股权激励对象大多是公司高管,可谓是公司高管的“盛宴”。

(三)激励方案缺乏长期效应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的激励方案中,股权授予数量基本达到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政策要求的授予数量的上限,因此,股权激励带有一次性的特点。而且,实行股权激励的公司实施股权激励更多地被人认为是过去的经营成果分享,而不是为了公司的未来的长远发展而采取的一项激励措施。激励期限的上限是10年只有有限的几家选择10年为激励期限,基本设计思路是不违规为基准,与规范要求的最低水平持平,激励方案缺乏长期效应。

四、我国上市公司充分发挥股权激励作用的对策

(一)强化约束机制 要大力加强上市公司高管层的约束机制,一方面,要强化信息披露,严格会计审计制度;另一方面,通过薪酬委员会等代表股东利益的机构加强监督。股权激励不是一个孤岛,它和公司治理等配套制度密切相关。只有完善所有权结构,提高董事会的独立性和有效性,发挥内部和外部的监督作用,才能充分发挥投权激励的作用。

(二)建立健全经理人选拔、评价机制 股权激励手段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经理人选拔机制。上市公司高管人员的任用和选拔只有引入竞争机制,才能真正地引起他们的紧迫感,才能使经理人的行为符合股东的长期利益。不仅是内在的利益驱动,其他各种外在的影响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建立经理人的市场选择机制、经理人的业绩市场评价机制、经理人行为控制约束机制和综合激励机制能够有助于激励约束经理人的经营管理行为,也可通过这些有效的机制来促使股权激励发挥相应的作用。

(三)营造健康的市场环境 股权激励发挥作用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健全的股票市场,股票市场健康有效地运行,可以使股价的波动与上市公司经营状况高度相关,从而减少评价股权激励效果的噪音;二是竞争的商品市场,竞争的商品市场可以使企业的盈利水平与企业的经营直接相关,经营状况反映企业经营能力;三是规范的会计市场,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能独立行使职能,客观地发挥鉴证职能。

参考文献:

[1]吕长江、郑慧莲、严明珠、许静静:《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制度设计:是激励还是福利》,《管理世界》2009年第9期。

[2]宁向东:《公司治理理论》,中国发展出版社2005年第1期。

篇3

关键词:股权激励;缺陷;改善

股权激励一种激励政策体制,指的是给予企业的经营者(管理层)一定的经济权利,这个权力是通过经营者获得公司股权形式来完成的,他们得到了一定的经营权之后,确保能够以股东的身份来参与企业的决策、分享企业的利润、承担企业的风险,也因为这种经济利益的关系而非常努力地为企业的长期发展做出贡献。现代企业的观念和国外实践所证明的股权激励都说明一点,就是对于改善公司的治理结构,降低了的成本、同时也提升了管理效率以及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和市场的竞争力等方面都起到积极作用。如何有效运用股权激励,股权激励制度的缺失点在哪里?如何完善股权激励制度,本文就这些问题进行了讨论。

一、股权激励的独特作用

一个公司真正的价值资源,其实只维系在占员工总数的15-20%的管理和技术人员身上,对于这些人的报酬与激励政策是国内企业目前所普遍关注的问题。作为资本和价值源的集合体的他们,不愿意只获得作为劳动成本的工资,而希望寻求资本和价值源这个集合体价值的统一实现。这些人才他们所创造的价值可能会远远大于他们的所获得的,这些会造成这些人心理上的不平衡。而解决这个问题的比较惯用的做法就是采用固定薪酬和业绩奖励再加上长期的激励,这种相结合的方法是对他们所具有的资本特性的承认,同时也是让他们参与剩余价值的分配。可以说,股权激励的机制能够为企业解决最头疼的人员控制与人员激励的问题。具体举个例子说明一下:某公司为了留住骨干员工,董事长选择一些他认为的比较重要的员工进行人股,之后采取各部门负责人推荐员工入股,以公司当前总资产作为基数,入股一份,分红两份。这样股权激励不仅能留住入、吸引人和激励人,而且还能筹集所需资金,可谓是一举丽得。

股权激励的模式主要有股票期权、虚拟股票、限制性股票、延期支付、业绩股票和员工收购等内容。而这些股权激励的模式会根据不同的对象而有不同的模式。

二、企业如何实施股权激励制度

股权激励是系统工程,在设计实施的同时要一定考虑到他的系统性、层次性问题,要根据企业的自身环境条件和激励对象的不同而调节,结合各种股权激励的模式,选取最适合本企业的,最有效的,能真正的获得股权激励的效果的方法。

我国的各项政策法规环境和我国企业内部的整体机制方面都与外国公司存在着比较大的区别。股权激励制度对公司的管理、技术人员产生期望的激励作用,则必须解决实施中的股权激励问题:

1.股权激励涵盖的范围要明确。使用股权激励一定要注意对象与环境。在企业中使用股权激励制度一般情况下是非常有效的,但是也要注意到这个制度不是万能的,只在适用的范围内有效果。

2.股权激励与其他手段结合达到最好的效果。股权激励要与其它的激励方法合理搭配。在对主要经营者的激励方面可以适当的以股权的激励为主要鼓励政策,对于执行层或其他的高管人员可以使用股权激励与非股权激励政策各占一半的方法。

3.股权激励制度的目的要明晰。股权激励制度一定要和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制度紧密相连。激励制度只能作为手段,所有的激励制度目的就是促进企业成长,完成企业制定的经营计划、达到发展目标。因此,要明确股权激励制度和实施方法的目的性。要明确企业的目标达成的情况和激励对象的业绩指标,与考核办法来核实,最后兑现。

4.时展股权激励的机制要不断创新。任何的股权激励都是一种工具,是人们在管理实践中创造出来的,我们可以发展,随经济的不断发展,新的激励工具也在不断地被创造出来。每一个激励制度不论是否成熟都会有会自身的适应性和适用条件,所有的激励制度都不存在百分百的成熟与完整。因此,在借鉴其他人的股权激励方法一定要懂得与时俱进,要学会进行改造和创新。不可以简单模仿、盲目照搬。

三、股权激励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1.我国的股权激励方案均设计的不够完整。我国的股权激励模式主要以股票的期权模式为主,这个模式很大程度会依赖公司股价的变动,因此会造成高层管理人员更多的来关心企业的股票价格的变化,这样会使其通过比较激进的会计政策来抬高股价,对企业造成损失。还有就是业绩指标设置方面不够科学。首先,大多数企业是以净资产的收益率为主的。优点是这个指标的计算不复杂,数据都可以通过查阅财务报表得到,这项指标会比较明白的反映投入与回报的关系。其次这项指标不能反映现金流量变化,也就是说,这项指标并不能反映股东财富的真实增加。再次,股权激励制度行权的指标过低。最后,制定者在做这项指标时候,没有全盘考虑,未考虑到市场低迷期,股票的期权有可能会失效,还有若是给子公司的董事、管理层人员过多的激励很容易导致价值分配的不均衡。还有为了降低激励的成本,很多上市企业降低了行权价从而削弱了激励效应,这些问题会最直接的影响到激励实施的效果。

2.管理层与股东对股权的激励制度观念尚未成熟。这个项目会主要表现在将股权的激励制度当作变相的福利,并且有短期化的倾向。正确的股权激励制度应该是一种长期的激励形式,是对公司员工作为未来促成高效工作的激励奖励,不是对于过去业绩的嘉奖。股权的激励应该为实现企业的战略、远景而服务的,要致力于企业的长期价值而创造的。些企业缺乏长远眼光,把股权激励制度局限于短期的发展,行权的等待期、限售期都定的比较短,成为变相的福利,使得激励制度发挥的作用有限。

3.股权激励方案具体实施措施缺乏相关约束。股权激励实施方案中,内部的约束最终是建立在法人治理的基础上,要通过董事会或者是股东大会来行使对管理层的监督约束,要通过监事会来检查企业日常的经营活动。很多企业的内部不但管理结构比较混乱,就连产权的制度额也很混乱,这些让企业对股权激励的内部约束如形同虚设。一般的广大小投资人也一般不关心监督公司的股权激励计划。

4.缺乏强而有力的资本市场。多数学者会认为,我国的资本市场是属于弱式有效的,股价是难以和业绩相吻合、挂钩的,这些会降低股权激励的效果。如果按照股权激励的原理来说,激励的对象收益则是来源于公司股价的上浮。可是在健全的资本市场之中,股权的激励过程可以被概括为,努力程度是与业绩挂钩的,业绩才会决定股价,而股价则决定了报酬。但是,在我国的资本市场之中,股票是价格受到我们的国家政策、经济的周期、投机行为、投资者的信心等因素而影响的,因管理层的努力来导致的业绩变化只能说是导致股票价格变化的一个因素。

四、我国股权激励制度完善的对策

1.要最大化的完善评价指标与科学的绩效考评体系。形成较为完善的绩效考评指标将能够为股权的激励和实施提供强有效的标尺。要明确的是,不同的激励对象,要制定与他相应的适合的考核指标。要基于我国的国情,要考虑将综合的业绩考核与市值的管理模式结合。

2.建立健全我国资本市场和职业经理人市场的建设。国内目前的情况来看非常需要健全资本市场。加强自愿信息和强制性信息的披露工作,能充分保障广大投资者的知情权。在行政部门之中,要继续保持对股市的适当干预,充分发挥市场的制衡机制和调节的作用。而职业经理人的市场其实就是市场经济之下的人力资本,要行成有效的经理人竞争市场机制,否则会构成对现有高管人员造成一些外部压力。同时需要建立一个稳定的市场,这个市场能对经理人进行有效评价和监督,以此来评价经理人的行业操守和职业道德。

3.要注意的是加强企业的内部监督管理,内部的约束最终是建立在法人治理的基础上,要通过董事会或者是股东大会来行使对管理层的监督约束,要通过监事会来检查企业日常的经营活动。任何一项科学的合理的计划都有可能是由于监督不力而致使失败的。

4.最大化的完善股权激励相关政策与法规。科学的、健康的法律法规体系可以作为股权激励的一个影响因素,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将有利于股权激励的良性循环发展。尤其要明确,股权的激励政策不可能成为福利,他是在严格的政策与规范指导、监督的约束之下的。

因此我们是非常有必要的为股权激励制度的实施来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严格的并且是切实的内外部监管体系。

参考文献:

[1]熊天兵:如何正确运用股权激励机制[J],科技信息(学术版),2006,(08)

[2]周乔:我国资本市场股权激励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

篇4

可以预见,假如说真话――无论是好是坏――没有直接或间接的后果(奖励或惩罚),那么人们普遍都会说真话。然而,现实环境并非如此,假话大行其道,因为假话会产生相应的经济后果。

就上市公司而言,可能说的假话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为社会所关注的是财务报告造假。上市公司财务报告为什么会造假?利益激励应当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数字化生存

现代社会的运行和管理离不开数字。

上世纪90年代,《数字化生存》一书非常畅销,该书从计算机的存储数字角度来讨论社会现象。对会计从业人员来说,会计数字在现代社会几乎无处不在。民谚云:亲兄弟,明算账。其实,就是会计行为的一种体现。

而在资本市场上,最核心的数字来自财务报告。包括股东、资本市场、管理层、监管方等多个不同的利益团体,都盯着财务报告,并从中寻找自己的利益。可以说,从财务数字角度来诠释,数字化生存也同样具有普遍意义。

黄仁宇在他的大历史观中提到了“数目字管理”。事实上,现代社会的管理离不开数目字,特别是反映经济活动情况的“数目字”。而从资本市场角度看,最关键的数目字应当是综合反映企业经营业绩等的财务报告数字。

正因为如此,在资本市场上,企业财务报告数字才承受着“不能承受之重”。

财报三种承载

企业财务报告数字所负的“不能承受之重”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我国资本市场普遍存在的ROE(净资产收益率)情结。

我国资本市场从建立开始,监管部门就以ROE为标杆来监管上市公司。从《证券法》与《公司法》起,任何公司如果需要上市,都必须满足ROE不低于10%的门槛要求;公司上市之后,如果要申请再融资(配股或增发),ROE也需要达到某一既定的水准;最近几年,尽管监管部门对上市公司ROE的要求略有放宽,但是,ROE的地位并未因此而稍降。比如,国资委2003年底的《央企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办法》中,将ROE作为两个基本考核指标之一。于是,无论是上市公司,还是非上市的国有企业,都存在较强的利益激励去提供一个高ROE的年度报告。如果公司实际经营业绩不能保证一个高的ROE,公司管理层当然有冲动“亲力亲为”,做点“纸上功夫”。

二是资本市场对上市公司的考核与评价,也离不开年报数据。

在美国资本市场上,分析师的盈利预测对上市公司的压力非常大;鉴于我国资本市场中日渐成熟的分析师制度,预计在未来也会对上市公司的年度报告产生较大压力。同时,我国市场上目前编制的各种上市公司业绩排行榜,对上市公司管理层同样产生压力。因为无论排行榜怎么“编排”,年报数据都是其中的核心内容与依据。显然,任何一个管理者都不愿意自己所管理的公司在业绩排行榜上占据“孙山”之位,或与孙山为邻,因为这将直接影响甚至决定他(她)在经理人市场上的声誉与身价。

三是资本市场一个非常突出的特征是:任何与上市公司直接或间接相关的消息都会体现到股票价格上来。

按照目前学术界的主流观点,从长时窗看,决定一个上市公司股票价格的,主要是该公司的财务业绩。而从年报的时点看,公司的报告业绩与股票价格的关系也十分明了:一个公司如果报告了一份让市场“惊喜”的业绩――比市场普遍的预期要高,那么,市场就会通过提高股价来奖励公司管理层;反之,如果公司提供了一份让市场“失望”的业绩――比市场普遍的预期要低,市场同样也会压低股价,传递市场“失望”的情绪与信号。

股改后的新问题

我国资本市场过去一直是股权分置:平均而言,大股东拥有超过60%的股权,但这部分股票不流通;小股东拥有的是流通股,但他们通常没有决策权。这种状况会产生很多弊端,这也是证监会等政府部门致力于股权分置改革的重要原因。但是,从“说谎”与激励角度看,股权分置改革前,股价上升对大股东没有激励作用,因为股价上升对大股东的财富不产生实质性影响。反过来,当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大股东的股票锁定期解禁之后,我国资本市场中的上市公司管理层――有理由相信他们主要是大股东的代言人――便新增了一种利益激励去“打扮”年度报告:为了大股东的财富。如果相应的法律风险不高、监管不到位,可以预见,新会计准则执行的效果,特别是对会计信息质量改进的效果,将会大打折扣。

与股权分置改革相关联,我国资本市场目前正在推进另一种形式的改革:给管理层以股权激励。从国际范围来看,授予管理层相应的激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问题,增加股东财富。然而,无论股权激励的合同如何签订,都无法绕开会计指标。

比如,2006年10月,中兴通讯公布了《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后的第一份A+H股公司股权激励计划。这份计划的覆盖面较宽,一次性向3414名管理层和骨干员工授予4798万股A股股票,有效期是5年;业绩考核条件为,中兴通讯2007、2008和2009年度的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不低于10%。这个条款与上世纪90年代中期证监会对上市公司配股的要求相似。正如同证监会的配股要求导致上市公司为实现ROE不低于10%而发挥“聪明才智”一样,我们可以预见,假如未来三年电信市场出现重大转折,导致中兴通讯不能达到ROE10%的要求时,公司管理层很可能会“上下同心、众志成城”,想方设法实现10%的要求。

这一现象可以从TCL上得到印证:TCL上市之前的ROE都非常高,按照上市公告书,2000至2002年的ROE分别是23.07%、18.34%与22.35%;TCL于2004年1月上市,2003年的ROE仍然偏高,为25.21%;但2004年与2005年却分别降为4.49%和-6.52%。究其缘由,除了国际化带来部分损失外,没有了来自高ROE的激励效应,应当是可能的解释原因之一。

篇5

关键词:委托 需求层次论 控制权激励 混合回归

一、引言

李俊、夏斌(2008)指出,资本市场是一个信息流动的市场,充分的信息披露是保证资本市场有效运行的关键。然而,随着企业的现代化发展,委托制度成为了现代企业制度发展的重要产物。由于股东与管理层利益不一致或信息不对称,委托关系往往伴生委托问题,即企业管理层会以牺牲股东利益为代价,有动机寻求低的信息披露成本与有利的交易时间,导致信息披露质量的异质性。继安然、世通舞弊案件曝光后,世界上所有国家都在加强制定对公司信息披露的监管规定,期望通过对公司信息披露的监管,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资本市场的信息与问题;而田昆儒,许绍双(2010)指出,在我国资本市场发展与公司治理改革的实践过程中,虽然上市公司整体信息披露质量逐年在提高,但公司信息披露违规行为仍然严重。近年来,国内外许多学者都致力于如何消除管理层会计操纵,提高公司信息披露质量的研究;而理论认为,为了解决管理层道德风险问题,就应该对管理层实施相应的激励与约束。那么,实践中,管理层激励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质量提高有无影响?本文对此进行了研究。通过探讨我国中小板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与管理层激励的相关性以及影响程度,并以此为我国上市公司和相关监管部门提出实践性的政策建议。

二、研究设计

(一)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如何建立管理层的激励机制,避免会计操纵行为,已经成为上市公司能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1943年,马斯洛在《人类激励理论》一文中,提出了需求层次论,该理论将需求分为5个层次,层次像阶梯逐级递升。从低到高分别为:生理的需求、安全的需求、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尊重的需求以及自我实现的需求。马斯洛需求理论表明,需求是一种动态,低层次需求得到满足后,就存在高层次的激励空间。人类最原始、最基本的需求是生理需求,向管理层提供物质激励,即薪酬激励、股权激励、福利激励等是刺激积极工作的基本措施。随着管理层衣食住行等低层次的需求逐渐得到满足,就会诱发高层次的需求,人事考核制度、选拔进修制度、晋升制度等则是满足尊重需求的体现。不同层次的需求需要不同的激励机制,薪酬激励、股权激励、控制权激励就是企业对管理层的不同层次需求而设立的,其根本目的是激励管理层积极工作,将管理层会计操纵降到最低,以提升信息披露的质量。国外对管理层激励机制主要是股权激励,因此,国外对管理层激励范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股权激励方面。国外许多学者主要实证分析股权激励与信息披露的负面关系,即管理人员持股比例越高,其进行信息操纵的欲望就越强。Warfield与Wi1d(1995)发现,管理层持股比例与公司披露的盈余信息数量呈正相关关系。Chau和Gray(2002)发现,公司股权构成中,内部持股比例与自愿性信息披露呈负相关关系。Eng,M ark(2003)以新加坡158家有政府投资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分析影响自愿信息披露的公司治理结构因素,发现公司管理层持股比例与自愿性信息披露水平呈负相关关系。而我国学者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对信息披露存在负效应。何凡(2011)发现,实施股权激励制度能提高管理者自愿性信息披露的程度,激励水平越高,管理者自愿性信息披露的程度也越高。鉴于上述文献研究成果,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1: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中小板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与管理者信息披露质量呈正相关关系

关于管理层薪酬激励的研究,我国与国外研究结果不一致。Kelin(2002)发现,当高级管理层是薪酬委员会成员时,公司会对会计信息进行盈余管理,影响了会计信息的质量。刘伟(2010)以2006年至2009年深交所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短期激励中的管理层年度薪酬与信息披露质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胡国柳与杨聪慧(2009)采用多元回归分析的方法对公司高管薪酬与会计信息质量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经理层的薪酬水平与会计信息披露质量正相关。于是假设:

假设2: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中小板上市公司的薪酬激励与信息披露质量存在正相关关系

对于管理层控制权的激励与信息披露质量之间关系研究几乎是空白。对于一个物质基础优越的管理者来说,货币已不能满足他的需求了,更在乎的是自我价值的实现以及获取良好的职业声誉。而控制权激励是一种非货币报酬激励,不仅有效的向管理层人员传递了职位晋升机会信息,更向市场输送了他们良好声誉信息。因此,管理层就没有理由不更加努力的工作,尽量避免因信息舞弊而毁掉自己晋升机会与职业声誉。于是假设:

假设3: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中国中小板上市公司的控制权激励与信息披露质量存在正相关关系

(二)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本文以我国中小板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2004年,经国务院批准与中国证监会同意,深圳证券交易所在主板市场内设立中小企业板块,中小企业板从2005年开始对公司信息披露质量进行披露。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与样本的大小,本文以2007年6月以前上市的中小企业为研究对象,面板数据区间为2007年至2011年。主要数据来源国泰安数据库、锐思数据库与深圳证券交易所。共收集到中小企业134家,其中排除ST公司4家,最终样本公司130家。

(三)变量选取 本文选取如下:(1)因变量:信息披露质量的度量。本文以深交所对年满6个月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考核的结果,作为度量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的标准,以《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工作考核办法》为依据,将考核结果分为优秀、良好、及格与不及格四个等级。本文给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Q)的考核结果分别赋予分值:4分、3分、2分以及1分。(2)测试变量:管理层激励的度量。本文所指管理层主要包括董事、监事以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管理层激励机制包括了控制权激励、股权激励、薪酬激励。其中管理层新薪酬激励主要由高管前三名的平均年度货币报酬(AP)来度量管理层薪酬激励;运用高管前三名的平均年度持股比例(MS)作为股权激励度量指标;公司控制权激励主要是对管理层职位得到晋升或保留的激励方式,由于无法从公开资料上获得全面管理者职位更替信息,因此,本文选取董事长、总经理职位变更的数据(有变更取CL=1,否则=0)。(3)控制变量。信息披露质量还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国内学者的研究成果表明,主要有公司规模、资本结构、盈余管理状态、审计人员意见等。为了增强本文回归模型的解释能力,排除系统误差,将其作为控制变量。变量设计见表(1)所示。

三、实证检验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为了对样本数据有总体的认识,运用Eviews6.0对主要变量整体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如表(2)所示,Q的Mean值约为3,说明我国中小板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总体呈良好状态,但偏度Skewness小于0,表示左偏,说明我国中小板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分布不对称,为左偏分布,普遍低于均值;AP的标准偏差Std.Dev值达到了311431,充分证明中小板的管理层薪酬差异的巨大;AT的最大值Maximum 值为39208000,而最小值Minimum值为0,表明管理层持股的差距也很大;AO的中位数Median值为1,CL的Median值为0,表明我国中小板审计意见普遍为标准无保留意见,而控制权激励表现不佳;此外,各变量的 Kurtosis均大于3,说明各个序列对象的分布凸起程度大于状态分布的凸起程度,分布呈尖峰状态。

(二)单位根检验 为了避免伪回归,确保估计结果的有效性,必须对各面板序列的平稳性进行检验。检验数据平稳性最常用的办法是单位根检验,单位根检验方法有Levin, Lin & Chu t 、IPS、Breintung、ADF-Fisher 和PP-Fisher等5种方法。本文采用Levin, Lin & Chu t、ADF-Fisher 和PP-Fisher等三种检验方法。通过EViews6.0对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其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可以发现,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AT、CL、ESP、SS四个变量的三种检验方法的Prob.值没有全部小于0.05的,因此拒绝“各截面序列具有相同单位根过程”的原假设,即不含单位根,是平稳的。而Q、AP、L、AO概率Prob.值不全小于0.05,表明这四个变量含单位根,非平稳。基于单位根检验的结果发现,面板数据中有些序列式平稳的,而有些序列式不平稳的,即变量之间是非同阶单整的,就不能直接对原序列进行回归分析或协整检验。因此,要对序列进行差分或取对数,使序列变成同阶单整。本文取原始数据差分,并对变换后的差分进行单位根检验,结果如表(4)所示。从表中可知,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8个变量的三种检验方法的Prob.值均小于0.05,因此拒绝原假设。表明变换后的截面序列没有单位根,是同阶单整的。因此,对于上述的8个变量变换后的序列直接进行回归分析。

(三)模型形式检验 面板数据回归模型有很多种,包括变截距模型、变系数模型,还有固定效应模型、混合模型与随机效应模型。因此,要进行模型设定检验,以确定面板模型估计应采用的形式。Cheng Hsiao(2003)认为如果样本是从总体中抽样得到的,则最好使用随机效应,而如果所考察的对象是特定的几个对象,并非从总体中抽样得到,则建议使用固定效应模型。本文的研究样本并非是从总体中抽取的结果,适应固定效应模型;此外,本文选取时间跨度T为5年,解释变量与控制变量共7个,大于T,不适合运用变系数模型。因此,本文只检验变截距固定效应模型与混合回归模型。通过eviews6.0的固定效应的冗余变量似然比检验,结果如表(5)所示。

输出检验结果中,F统计量以及LR统计量的概率值为0,表明与固定效应变截距模型相比,混合回归模型是有效的,即接受“130个公司的截距项是相同的”假设。因此,本模型适用混合回归模型,模型形式为:Qit=?琢+?茁1AP1it+?茁2AT2it+?茁3CL3it+?茁4ESP4it+?茁5S5it+?茁6L6it+?茁7A07it+?着it,i=1,2,…,130,t=1,2,…,4。因此,本文采用截面加权的广义最小二乘法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如表(6)所示。从表可知,混合回归模型中,除了常数项C外,变量的T统计量的绝对值均大于t0.05(520)=1.65,表明上述7个变量对我国中小板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具有显著性影响。其中,AP、AT、CL、AO在5%水平上显著的;S 、ESP、L在10%水平上显著;常数项C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1)管理层平均薪酬AP、人均持股AT、职位晋升CL与审计意见AO和中小板企业的信息披露质量有显著正向关关系,假设1、假设2、假设3通过检验。AP的值为4.46E-07,表示管理层年薪每增加100万,信息披露质量提高4.46;AT值为1.05E-08,说明管理层持股每增加1000万,信息披露质量提高1.05;而如果给予管理层职位晋升的机会,其会努力提高信息披露质量0.14;其中审计人员的意见对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最大,达到了0.708左右。(2)公司规模S、公司盈利能力ESP与资本结构L对中小板企业的信息披露质量具有一定的影响。S与ESP对信息披露质量有正相关关系,而L与信息披露质量是负相关,表明中小板资产负债率越高,信息披露质量越低。

四、结论与建议

本文以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为基础,实证分析了中小板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与管理层激励的关系,得到如下的结论:(1)从统计结果可知,控制权激励在我国中小板中没有被充分运用;从回归结果来看,在管理层激励中,控制权是提升中小板的信息披露质量的重要激励机制,对信息披露质量有积极的影响,与假设3是一致的;(2)从描述性分析了结果可知,管理层激励中,薪酬激励是中小板的主要激励机制;此外,管理层薪酬激励有利于信息披露质量的提高,与假设2一致。(3)由混合回归分析结果可知,股权激励与我国中小板的信息披露质量有正相关关系,与假设1一致;但在管理层激励三种形式中,股权激励的作用最弱。(4)盈利能力、公司规模与审计意见与中小板信息披露质量正相关,其中审计意见影响最大,而中小板的资本结构对信息披露质量有负面影响。

本文提出如下建议:(1)管理层激励多种组合。我国中小板的管理层激励方式以薪酬激励为主要,较为单一,缺乏长效激励机制。建议将中小板的管理层激励设计为:总激励=薪酬激励+股权激励+控制权激励。首先,应该充分利用控制权这一有效激励机制,在企业内部形成一套科学合理的管理层职位晋升制度,充分调动管理层为公司积极服务的;其次,加强对股票分置的管理,将管理层股权分置与企业信息披露质量挂钩,使持股数量部分取决于公司信息披露质量;最后,建立管理层报酬激励约束机制,减少管理层薪酬的差距。(2)深交所在对中小板的信息披露质量进行考核时,要充分考虑审计人员意见、公司规模、资本结构、盈利能力等因素。其能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一个企业信息披露质量的状况,从而为深交所提供考核依据,有利于健全中小板信息披露制度。

参考文献:

[1]刘伟:《管理层薪酬激励对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研究》,《大连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年。

[2]田昆儒、许绍双:《公司特征与信息披露质量研究》,《审计与经济研究》2010年第3期。

[3]胡国柳、韩葱慧:《高管薪酬与会计信息质量相关性的实证研究》,《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9年第4期。

[4]何凡:《股权激励行为、激励水平与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基于《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实施后上市公司非平衡面板数据的证据》,《唐商学院学报》2011年第4期。

[5]Eng,Mark. 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Voluntary Disclosure.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Public Policy,2003.

[6]Chau,G ray.Ownership Structure and Corporate Voluntary Disclosure in Hong Kong and Singa Pore.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ccounting,2002.

[7]Kelin.Audit committee,board of director characteristics,and earnings management.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02.

篇6

背景:

2005年11月,证监会主席尚福林提出,要研究制定关于将股票市值纳入国有企业经营绩效考核体系的相关规定。

2006年5月,国资委副主任黄淑和表示,要积极研究把上市公司市值纳入考核办法。

2006年8月,G鹏博士在其董事会公告中推出其首期股权激励计划草案,市值考核作为行权条件被首次引入上市公司高管股权激励计划。市值管理作为“资本市场一个全新课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市值管理的简单定义

所谓市值管理是指:公司建立一种长效组织机制,致力于追求公司价值最大化,为股东创造价值,并通过与资本市场保持准确、及时的信息交互传导,维持各关联方之间关系的相对动态平衡,在公司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设法使公司股票价格服务于公司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

长期以来,我国证券市场股权割裂,大股东利益不受股票交易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市值管理一直不是上市公司关注的重点。股权分置时代,上市公司对市值的关注仅限于吸引投资者、扩大融资的需要。大股东自身经济利益与股票市值没有直接联系,也缺乏足够的动力进行市值管理。全流通使得非流通股进入证券市场交易流通,上市公司的市值表现与大股东经济利益紧密相连,也为实行市值管理提供了契机。

市值管理对上市公司的影响

作为中国资本市场的基础性变革,股权分置改革的完成标志着全流通时代已经到来。在这个全新的制度环境中,所有上市公司都将面临一个问题:如何有效管理市值,如何有效激励管理层。

市值管理是公司经营哲学和经营理念的深刻转型,这个转型的核心内容是企业经营的目标从利润最大化向企业价值最大化过渡。在成熟市场经济和国际惯例里,企业价值最大化(即市值最大化)已经成为公司经营的最高目标和体现经营绩效的综合性指标。传统的“利润最大化”成为一个追求市值最大化的过渡性指标。这种经营目标的转型,将引发经营思维、经营内容、公司治理、业绩考核、管理层激励等方面的一系列变化。

在股权分置情况下,当非流通股价格无法以流通价衡量时,非流通股股东倾向于以净资产最大化而非市值最大化为目标。国有上市公司出于资产保值、增值的考虑,更是普遍选择了将净资产作为国有企业考核体系的核心因素。

股改完成后,国有股获得流通并体现出市场价格。股东价值取向逐渐趋于一致,企业价值的考核方式也在适时进行调整。现在将市值作为重要指标纳入考核,有利于引导上市公司管理层关心公司市值变化,致力于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

继股权激励后,国资委提出市值考核并不是偶然的,本质上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双轮驱动管理层努力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

市值管理对资本市场的影响

全流通使所有股票都获得了上市流通的权利,实现了“同股同价同权”,为上市公司市值反映公司内在价值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投资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预期对上市公司价值进行评估,得到一个其所偏好的市场价值,然后根据上市公司市值的表现来决定是买入还是卖出,股票市场价格发现功能开始恢复。

近几年来,我国股市中机构投资者的规模迅速增加,其在资本市场中的比重在2005年底已提高到25%,这改善了我国股市上的投资者构成,使整个证券交易市场上的投资者行为趋于理性,对上市公司的估值更接近于实际价值。

由于所有股票都能够在二级市场上流动,敌意收购的可能性将会增加。敌意收购指收购方在目标公司不情愿的情况下,通过大量购买目标公司股票取得控股权的收购行为。市值被低估的上市公司最容易成为敌意收购者的目标。有时收购者目的是通过敌意收购扩大自己业务范围,提高自身影响力。但更常见的是,在上市公司市值低估时低价购买公司,然后在市值恢复正常时卖出,从中赚取超额收益。这种做法会影响到上市公司正常经营活动,不利于上市公司长远发展。而且,敌意收购忽略了管理层的意见,对公司内部来说是不受欢迎的。因此,上市公司有动力进行市值管理,避免其市值被低估。

市值管理与宏观经济的关系

在股权分置条件下,因为股票价格不能准确反映上市公司的真实价值,股市作为宏观经济晴雨表的功能被扭曲。近年来,虽然我国GDP一直高速增长,股市表现却不尽如人意,出现与宏观经济走势相悖的怪现象。全流通后,伴随着股票市场价格发现功能的恢复,股票市场中的市值表现将真正成为公司、行业、乃至整个宏观经济发展状况的反映。

市值管理同时也会给宏观经济带来一定的影响。

首先,随着投资者对股市信心的恢复,会有一部分资金从银行流入股市,股票市场上的资本量增加,上市公司的融资渠道扩大,融资成本降低。

其次,股市资本配置功能逐渐完善,投资者根据自己的预期在不同行业间投资,这就能通过市场的力量完成资本配置。微观经济学原理表明,市场的配置是最有效率的,它能够确保资本在不同行业间合理分配以实现收益最大化,那些最有发展潜力的行业将能够吸引更多的资金。市值管理给资本市场带来的变化将促进公司间的发展和竞争,从而推动整个宏观经济健康发展。

市值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全流通是我国股市建立以来意义最为深远的一次变革,股市基本功能开始健全,投资者信心得以恢复。但由于我国股市发展还不够完善,市值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其根本问题是,我国股市是一个弱有效市场,上市公司市值变化难以迅速准确地反映其内在价值的变化。

一个完善的股票市场需要有雄厚资金参与,需要有大型上市公司作为标的,需要富有弹性的价格机制,需要有良好的信息传递机制以及大量理性投资者。虽然股权分置改革以来,我国股市在这些方面有了很大提高,但与发达资本市场相比还存在着很大差距。

全流通带来的利好消息吸引了大量资金进入股市,扩充了市场容量,市场定价机制在逐渐恢复。同时,由于股市上机构投资者比例提高,市场上的投资者行为呈现出较强的理性色彩。全流通给市场带来了很大变化,使市场逐渐走向成熟,股市基本功能开始恢复,但仅仅依靠市场的手段是难以解决所有问题的。国家有关部门要完善立法,规范投资者行为,建立透明的信息披露机制,为市值管理建立一个良好的法律监管环境。

以净资产为考核标准的弊端

资本市场中的估价从来不是按照账面价值进行,而是主要依其未来潜在的盈利能力和未来收

益的现金流来预期。净资产、净资产收益率都是账面的,是反映企业以往经营业绩的静态指标,并不能反映那些可能影响资产价值的因素。以净资产为衡量标准,迫使企业盲目地做大做强,只注重自身资产规模的扩大,而忽视了自身盈利能力的提高,市场资金盲目地向高净资产值的企业集中。

经济学家谈市值管理的影响

股权分置改革后,市值管理已成为上市公司提升产业竞争力的迫切要求,也是所有上市公司必须面临的重大管理命题。在全新环境下,必然有诸多难点需要上市企业去面对。为此,本刊记者采访了湘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金岩石、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朱武祥,以求揭开迷局面纱。

《新财经》: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将会给资本市场带来哪些显著变化?

金岩石:没有市值管理就根本没有证券市场。国有上市公司以市值为参考标准激励管理者是国资体制的一个变革,这个变革会进一步驱动国资中非上市公司的上市步伐。

由于股改后,市场本身有了控制权交易的概念,这些因素使得上市公司本身变成商品。现代企业制度与传统制度本质的差别就是公司是不是商品,对于商品化的企业而言就是市值。企业从经营企业变成了经营商品,这是企业制度的变革,这种变革会进一步加剧市场的商品化,从而导致市场估值标准的改变。

商品的价格不单纯由企业卖方决定,因此不单纯地由企业本身决定,而更主要由买方决定。特别是股改后,控制权交易进入了市场,机构投资者进入市场,这大大强化了买方的话语权,于是企业就被动地从原来服从于上级领导,变成了服从于市场,也就是服从于投资人的价值取向。

最重要的差别在于,普通商品在一次交易完成就退出市场,上市公司是一个连续性的交易,不会因为一次交易而退出市场,反而是一次交易后,永久地在市场上存在,直到其退出市场。当商品在市场上时,上市公司就要不断地维护商品信誉和内在价值,进而管理市值的波动与内在价值间的差别。

朱武祥:市值对企业而言是个长期、可持续的概念。企业上市仅完成了一个预期,企业的发展必然是长期的,评价上市公司,重点要考察其可持续能力。

市值本身是个中性、基于相互信任的概念,有投机市值和投资市值。关键在于能否选择一些适合自己企业风格的投资者。一些已在国外上市的企业为何不能在国内上市?重要原因不在于国内的发行审核问题,关键是国内投资者的评价水平不行,在中国是要提高投资者自己的评价能力。

《新财经》:如何利用股价和市值来展开收购兼并、对抗恶意股东扰乱和敌意收购袭击?

金岩石:上市公司市值的高低是博弈形成的。当上市公司不愿意把自己卖给一个特定对象,特别是由于这种交易会带来不利于企业发展,或者不利于管理能力实现的时候,上市公司可以采取措施拒绝这种交易。这种抗拒有很多方式,毒丸计划、金色降落伞、白衣骑士等。用得比较多的就是毒丸,但却是最不管用的方式,任何毒丸方式都可能在交易完成后以新的方式来解除毒丸。

朱武祥:市值高了,不但别人不敢轻易收购,反而可以收购别人。如果市值偏低,可以回购,以此防止被人并购,同时证明这是家有价值的企业。上市公司还可以选择完全退市。今后,这些都是正常的市场操作策略和经营方式。

名词解释

毒丸计划:是指敌意收购的目标公司通过发行证券以降低公司在收购方眼中的价值的措施。

篇7

关键词:绩效管理;人力资源;考核;激励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

人力资源是企业成功的最重要的资源,企业成功和发展来自于每个员工、每个部门的高水平的绩效。通过调查分析,目前企业在绩效管理方面存在着以下误区,而江铜集团针对误区取得了较好的改进方案:

一、企业所运用的考核方案不合理

许多企业没有为各个岗位设置恰当、可行的考核指标,如一些职能管理部门,由于他们的工作成果难以用具体的财务指标来衡量,因此就忽视了对他们的考核,或者仅是简单地考核其出勤率等易于量化的指标。此外,许多企业错误地将绩效评价与绩效管理等同起来,简单地认为绩效管理就是在年底对员工一年的工作进行一下评估。其实绩效管理是一个持续、系统的工作,绩效评价仅仅是其中一部分,还应包括更为重要的绩效计划、绩效沟通等过程。因此,在实践中一些优秀企业,如江铜集团在员工手册中制定了相应的规定和流程,如企业对员工行为准则:为员工的今天负责更为员工的明天着想。企业的使命是:共创共享。人才观是用好该用的人做好该做的事,以便使经营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沟通、反馈能够做到制度化、长效化。

二、企业的薪酬政策对员工缺乏激励作用

在一些企业中,员工个人收入中的固定部分所占比例过大,而与绩效挂钩的浮动部分所占比例过小。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不管员工干多干少、干好干坏,其收入相差很小的现象。有些企业尽管也存在着各种形式的考核,但是考核完就完了,没有将员工的收入与其考核结果有机地联系起来。还有些企业在年初也制定了计划和奖罚办法,但是在随后的工作中又随意进行修改,年终时也没有完全兑现。这些都使得考核流于形式,企业不能有效地对员工进行激励和约束。

江铜集团过去因劳动人事和工资分配制度相对滞后,制约着江铜的竞争能力。2010年度专门聘请中国劳动工资研究所针对江铜集团的组织架构和人力资源结构,下大力气进行改革,引入人力资源管理,建立起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和以绩效考核为主的薪酬分配体制,以提高公司整体形象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具体举措有:

1、下发江铜集团司企字(2010)2号文件《江西铜业(集团)股份公司所属单位组织机构调整和定岗定编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要求,为确保集团组织机构调整和定岗定编工作如期完成,成立了组织机构调整和定岗定编工作领导小组,对定岗定编工作进行了总体布置安排,抽调了业务骨干组成专门工作小组,负责业务流程梳理和岗位说明书的编制审订,并做好岗位评价工作。业务流程梳理内容为:绘制主要业务流程图(通用流程、专用流程),编制审订岗位说明书。

重新梳理并设置员工岗序标准。随着规模的壮大,工艺流程变化,产能提升和采选主要大型设备的增加后,有部分岗位的劳动强度、工作环境、工作责任和技术要求等都发生了较大变化,部分操作岗位、维修岗位、辅助岗位和管理岗位的岗位工资和岗序设置相对不尽合理。为使岗位工资的岗序设置更加合理,经借鉴主要设备作业、工艺流程特点与同行业岗序设置的成功经验,并考虑了集团管理的实际情况,对所有员工岗位从劳动强度、工作环境、工作责任、技术要求以及产生的效益等进行综合权衡,对现有岗位中的岗位工资进行了相应调整。与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工资研究所合作对岗位进行评价,进而以此为基础优化薪酬体系设计和绩效管理体系设计。

2、为完成公司人力资源战略,出台政策鼓励内部单位员工流动。在参与异地调动政策调研中,集团对各层级都主要采取“为调遣人员提供异地调动津贴”形式提供福利政策,同时也采用“为调遣人员提供安置费”形式;仅2010年度就实现400余人流动、整合和顺利安置。

江铜集团拥有各类专业人才,通过内部整合,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人工成本,缩短培训时间,凝聚人心,融入企业文化,有效的培训资源,使新录用人员在短期内能熟悉掌握所录用岗位要求的应知应会和操作技能,使他们能迅速适应岗位,更好地为集团服务。同时,有效缓解了新聘人员因文化差异而带来的矛盾,事实证明,通过3个月的集中培训,使他们有个矿山文化过渡期,培训结束后更快地融入到江铜这个大集体中。

3、为公司员工提供“三险两金”,为特殊工种的员工提供意外伤害险和人寿险,现正积极研究并适时推出补充养老保险和年金制度。

4、2008年初江铜集团全面启动股权激励试点,以股权激励为重点,建立完善企业负责人激励约束机制,并对扭亏为盈或大幅减亏的企业实施奖励,使企业经营管理者、职工与企业结成命运共同体,形成真正意义上“我要发展”的内在动力。

江铜集团股权激励计划选择的激励工具为股票增值权,这是指上市公司授予激励对象在一定的时期和条件下,获得规定数量的股票价格上升所带来的收益的权利。每一份股票增值权的收益等于股票市价减授予价格。激励对象包括董事会成员及部分高级管理人员。首次激励将授予50.99万份股票增值权,仅占激励计划签署时公司股本总额的0.0168%,股权激励计划的每一份股票增值权将与其一份H股股票挂钩。考核指标既包括了收入指标(主营业务收入),也包括了盈利能力。考核指标的多层次、全方位设置,将对公司整体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三、部分企业的管理者缺乏相应的能力和必要的培训

具有竞争力的现代企业对中层管理者提出了比以往更高的要求。他们不仅要精通业务、敬业勤奋,同时还必须善于调动下属的工作积极性,能够对员工进行有效管理,通过团队合作来实现部门和组织的目标。但是,许多管理者明显缺乏这方面的管理能力。更为严重的是,许多企业忽视对中层管理者的开发,没有及时为他们提供足够的培训。这就造成了一些管理者或者不会做计划,或者在工作中忽视或不能与员工就绩效方面的问题进行持续、有效的沟通。

江铜集团由清华科技园江西分园作为培训的合作方,邀请全国一流院校对企业管理有深刻研究、学术理论有深厚造诣的专家学者前来授课。培训内容紧扣企业实际和干部提升自身素质需要,设置了领导力与执行力提升、企业投融资决策、企业管理等三大模块17个专题。对管理者进行专业培训,达到学以强智,学以立德,学以致用。

四、对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

大多数企业对人力资源部门的资金、人才、信息化建设投入不够,使得人力资源部门还处在传统的劳动人事管理阶段,忙于大量繁杂的事务性工作,无暇顾及其他,因此工作往往很被动。江铜集团为摆脱这种局面,加大了对劳动人事部门的投入:一是改善办公硬件条件,实行电脑办公和办公自动化;二是开发处理日常事务性工作的软件,实现信息化管理,减少处理日常事务性工作的时间;三是引进专业人力资源管理人才,提升管理水平;四是加大对劳动人事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转变观念提高人力资源管理能力。

面对企业存在的诸多问题,一些人主张完全照搬领先企业的管理模式,希望能够迅速、彻底地解决所有问题,这种做法显然是不现实的。企业带着问题发展是很正常的事情,重要的是要识别出严重阻碍企业发展的瓶颈,并采用最简单的方法有效地解决它。正是基于这种简单、实用的考虑,同时借鉴行业内的先进经验,引入职位管理概念,职位管理包括职位说明和职位评估,主要为绩效管理和薪酬管理提供基础信息。江铜集团即采取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链,即3P模式。

(一)实行3P模式最重要的目标就是提高员工和组织的绩效。实行绩效管理无疑是该核心链中非常重要的一环。简单地讲,此模式下的绩效管理主要包含两个成分:关键业绩指标和绩效管理流程。

1、关键业绩指标(KPI)。企业中每个职位的工作都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进行评价,也就有许多种业绩指标,而找到合适的关键业绩指标是首要的任务。在为每个职位设置KPI时,需要遵循以下原则:一是KPI须与公司战略目标相符合,并能够促进公司财务业绩和运作效率;二是KPI必须是被考核者所能够影响的,同时应能够测量和具有明确的评价标准;三是KPI必须有有效的业务计划及目标设置程序的支持;四是设置KPI时必须充分考虑其结果如何与个人收入挂钩。

2、绩效管理流程。前面曾经提到一些人对绩效管理存在着各种误解,其中之一就是误将绩效评价等同于绩效管理,绩效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没有合理的绩效计划、充分的绩效沟通,那么绩效评价必然会导致经理为难、员工不满。因此,设计合理、实用的绩效管理流程是非常重要的。

(二)加强基本制度建设。江铜劳动人事工作方面的基本制度,涉及到劳动人事和工资分配及劳动保险等各个方面,并与员工的利益密切相关,也是江铜劳动人事工作的基础。基本制度的完善与否,是衡量一个企业劳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是否成熟的基本标准。这些基本制度主要包括:人力资源规划;岗位测评、职位人员分类方案;薪酬激励制度包括绩效考核办法、岗位工资制度和奖金分配方案、员工福利和晋升;员工招聘和劳动合同管理办法:岗位竞争方案;员工个性培训方案;劳动保险方案等。

不难看出,江铜集团改进思路力求简单、有效、实用,并不盲目追逐全面、完美。我们认为只有这样才是符合企业实际的,会为企业真正带来效益。

我们根据以上思路帮助企业改进绩效管理的实践经验,对想要或正在改进绩效管理的企业提供几点启示:

1、新的绩效管理系统必须得到企业高层领导的认可和全力支持。推行一个新的系统会遇到许多困难,如果没有高层领导的坚决支持,常常会半途而废,这不仅浪费了大量的资源、损害了管理层的威信,而且极大地增加了今后改革的难度。

2、企业在推行新的系统时,需要做大量培训。员工大都对绩效管理抱有负面情绪和不愉快的经验,而一个绩效管理系统能否成功实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员工是否配合,因此很有必要让所有参与考核的人了解该系统的目的、使用程序、方法以及与自身的关系等等。同时,绩效管理系统的成功实施还要求管理者具备较高的管理能力,因此相应的管理培训也是很重要的。

3、对具体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和诊断,引入人力资源管理。应首先了解自己的实际情况,进一步讲,是要知道自己在管理上存在些什么样的问题,以便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因此,有必要对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进行分析、比较,以找出存在的问题。如若可能的话,也可聘请社会的专门咨询机构,对公司管理上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诊断。

4、改革要逐步深化,劳动人事和工资分配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工作量太,复杂而敏感。同时,改革是要成本的,必须与一定的经济条件相适应。因此决定着江铜的劳动人事改革,不可能一步到位,必须分步实施,逐步深化。要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转变观念,对出台的一些方案要坚决地执行。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选择一些员工支持度高,基础工作扎实,管理规范,经济效益好的基层单位进行试点,取得经验,逐步展开。

5、切实做到考核结果与个人收入合理挂钩。力争个人收入与能力、业绩挂钩,做到钢性考核、及时兑现。

(作者单位:江西铜业股份公司城门山铜矿)

主要参考文献:

[1]朱舟.人力资源管理教程.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篇8

来自国企的声音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议一经公布,“国企职业经理人制度建设”这一全新话题即引起了社会与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众多学者与研究机构发表了对该问题的看法。但这其中鲜有来自执行该政策的主体――国有企业的声音。隶属于国务院国资委的中国大连高级经理学院,于近期举办了“国有企业职业经理人制度建设”研修班,得到了国企的广泛重视与热烈响应,来自65家国企的相关工作负责人参加了此次培训,对国有企业职业经理人制度建设的内外部环境、选聘培养等问题进行了学习交流。通过研修班收集的来自国企的声音,反映出对以下问题的共识。

一是国企职业经理人制度建设工作重要而急迫。目前针对国有企业职业经理人制度的建设工作如何入手,多数企业仍处于困惑混沌的阶段,缺乏关于职业经理人制度建设与管理方面的系统培训和学习,包括成型经验和理论知识等,因此举办专门的政策宣传、培训与学习十分必要。

二是需同步完善国企职业经理人制度的内外部环境。推进优化完善国企职业经理人制度的外部环境包括国家政策及相关法律、国企产权制度改革、政府干预与市场化运行的相互平衡、职业经理人外部成熟的职业化市场等;内部环境包括现代企业制度、法人治理结构、企业文化以及职业经理人的队伍建设。内外部环境应同步优化完善,以外部政策制度改革为保障,完善企业内部法人治理结构,营造企业文化,在此基础上建设培养职业经理人队伍。

三是国企职业经理人的内涵与特殊性仍需清晰界定。对于职业经理人的内涵价值,来自中石化的央企企业代表提出了“职业+经理+人”的界定方式,即职业经理人是专门从事企业经营管理并作为终身追求的一群人,有良好的职业境界、道德修养和专业的管理能力,其价值是合理利用企业资源,帮助企业获取利润和成长;在特殊性问题上,达成了统一认识,“国有企业”职业经理人区别于外企和民企的显著要素包括有党性与政治素养、对国企的文化和价值观有认同感、有国企的成长背景,具有政治敏感性与较强的适应能力。

四是国企职业经理人的关键素质能力需分清主次。在国有企业的特殊环境下,职业经理人所应具备的首要素质是政治素养与道德修养,即党性高、对国企事业要有忠诚度与奉献精神,对国企文化有认同感,同时要有道德素养、道德底线思维和规则意识;第二是具备职业素养,有通用与细分的经营管理能力,并在以往职业生涯中取得过成功经验;第三,要具备与政府沟通的能力及人脉关系,高度的包容性、抗压能力与危机处置能力。

五是职业经理人的选聘评估与激励培养工作初显成效。目前职业经理人工作大多在央企二级单位开展,更具可行性也更容易与市场接轨。几家已经开展职业经理人选聘的试点单位表示,对于选聘评估工作,完全市场化的行业,可以按市场化选聘,同时结合运用内部公开提拔,猎头公司,引进第三方人力资源机制参与全过程,加强监督。选拔程序采用民主测评,专家面试,组织研究,保证公平性和可参考性。存在的问题是风险大,无诚信记录,违约风险;对于激励培养,可分为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短期激励与中长期激励相结合,股权激励与经营业绩挂钩,授予称号,提供职业发展通道。薪酬结构可采用5+3+2的方式,“5”是岗位薪酬,“3”是绩效薪酬,“2”是股权激励,关键是薪酬水平的市场化,并利用事业平台的吸引力留住职业经理人。

存在的困惑与挑战

外部环境问题。目前国家层面没有对职业经理人制度建设的内涵和措施进行清晰的界定;目前我国人力资源制度不完善,特别是国有企业在考核、激励体制等方面都存在僵化,缺乏完善的职业经理人市场化选聘制度和市场化薪酬制度,这也造成了很多企业出现高端人才流失,市场竞争力不足等问题,有待顶层设计完善。

内部机制问题。引入职业经理人制度与企业原有的人才管理制度如何衔接,与旧制度有哪些区分;作为国有企业,应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对企业领导干部的领导,在此情况下应如何将党建工作同现在推行的职业经理人制度相结合。

文化融合问题。市场化的职业经理人,具有丰富的市场化运作经营企业经验,基本在外资企业与民营企业取得过成功经验。那么在具有丰厚历史基础与沉淀的国有企业,应如何与国企文化相融合,可能存在水土不服的问题,同时存在企业内部员工对外部引入职业经理人的包容接受问题。

考核激励问题。规范国企领导薪酬水平,规范国有企业管理人员薪酬水平,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朝着深化国企改革迈出的关键性一步。但是,因为配套政策没有出台,很多职业经理人与出资人代表被同样限薪,心有埋怨情绪,对于企业留住职业经理人造成了困难和阻碍。国企职业经理人的考核标准是什么;如何确定国企职业经理人的薪酬才能提高员工的忠诚度与幸福感,如何解决市场化选聘与组织任命的薪酬平衡问题。

推进国企职业经理人制度建设的建议

从国家和企业的角度讲,通过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可以实现国有企业高级经营管理人才的市场化配置,拓宽选人渠道,减少用人上的不正之风,提高管理决策的科学性与有效性。从职业经理人的自身角度来看,职业化程度越高,市场化的程度越强,个人职业生涯与个人的工作业绩联系得也就越紧密,职业道德的自我约束力就越强,给企业造成损失的几率就越小。按照市场化要求,面向社会公开选聘国企高管职业经理人,让那些具备敏锐市场洞察力、懂经营、会管理的职业经理人脱颖而出,为国企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对于企业与个人都是双赢。因此,在国有企业中引入职业经理人制度是一个重大而迫切的现实问题,对于推动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具有重要意义,对于职业经理人制度及其在中国国有企业的实践和研究具有重要价值。未来工作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推进:

1.推进顶层设计与制度建设。目前改革配套政策尚未出台,制度建设的原则与工作流程有待完善。指导推进下一步行动计划,顶层设计方案是总的指导原则,建议在广泛征求意见,试点单位运行反馈后出台,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健全董事会、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为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的前提。

2.塑造企业文化。建立有利于市场化的内部文化氛围,统一思想,转变观念,达成共识;企业要建立完备的企业价值观体系,提倡包容的业绩观与契约精神。

3.界定推广范围。职业经理人制度建设的试点单位应选择市场化程度高、科技创新型企业优先推行;在中央企业中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应优先在二、三级单位副职和专业领域、专业层次中实施。

4.明确职责与选拔条件。清晰界定职业经理人的职责与权限,在遴选国企职业经理人时,必须以职业素质能力测评为基础,实施科学选拔,以组织部门测评为依据,依法合理任命。同时要求配置企业经营者的市场行为公开化、制度化、法律化,形成职业经理人和企业的双向选择机制。

5.建立专门的管理体系。对于职业经理人的管理应与党政干部区别开来,实现管理序列的分离,初步形成以市场配置为主的,包括任职资格认定、选拔、考核、激励、约束、培训在内的职业经理人管理体系。

6.制定监管与考核标准。职业经理人考核应清晰可量化,并按期兑现,及时激励;对于日常监督考核,按照绩效考核结果可上可下,可进可出,形成社会化的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以及具有整合效应的考核办法;国资委应会同其他机构建立透明公开的信用信息平台,对职业经理人的背景、业绩、信用等方面进行监管,初步形成通用性强,适合职业经理人才市场需要的信息系统。

篇9

关键词:中小高新技术企业;股份期权;激励方案

中图分类号:F830.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0)20-0122-03

非上市公司占中国企业的绝大多数,创造了大部分的产值和利润。更重要的是,在目前,中国经济社会中最活跃、最具有增长潜力的民营企业和高科技企业绝大多数都是非上市公司。对高新技术企业而言,人力资源是最重要的资源,吸引、留住和激励人才是所有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首要的工作。中小高新技术企业,既离公司上市还有一段时间和距离,又成长风险巨大,通过股份期权吸引、留住和激发员工和核心团队,是尤为迫切和非常重要的事。因此,研究和讨论如何在非上市中小高新技术企业实施股份期权激励,有着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具有非常大的推广面和应用需求。笔者希望本文能在非上市中小高新技术企业实施股份期权激励和制定股份期权实施方案方面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股份期权的定义

股份期权,是指给予员工在未来确定的年份按照固定的价格购买一定数量公司股份的权利。

也有其他文献给股份期权下的定义是:股份期权是指根据特定的契约条件,赋予经营者群体在一定时间按照某个约定价格购买公司一定股份的权利。

二、股份期权的特点

企业用于对员工进行激励的期权主要有股票期权和股份期权两种,在国外,激励制度中的期权主要指股票期权,但在中国,企业激励制度中的期权更多的是指股份期权。这主要基于两点:一是中国的公司绝大多数都是非上市公司,二是即便是上市公司,由于受到我国现行法律法规的限制,实施股票期权的许多客观条件尚不完全具备。笔者主要分析股份期权的各种特点,同时会指出股份期权与股票期权的不同之处。

总的说来,股份期权方案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1.适用范围广

股份期权适用于各类非上市公司和上市公司的非流通股部分,适用范围比较广。

2.行权价的依据相对稳定

股份期权行权价的依据主要按公司的内在价值、资产收益率、税后利润增长率等指标综合计价,因此相对稳定。

3.转让对象有限制

股份期权行权后获得的是公司的股份,按照中国的《公司法》规定,转让这部分股份须经股东大会通过,且公司股东有优先购买权。

4.收益兑现的自由度小

股份期权行权后兑现收益要受到一定的制约,如受到《公司法》中相关规定的制约,而且兑现所需的时间相对较长。

5.适用的法律条款不够具体和完善

股份期权适用的法律依据只有《公司法》中关于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中非上市流通部分的相关条款,相对较少。

6.符合高新技术企业的激励原则

高新技术企业其本身的特征决定了在选择中长期的激励模式时必须体现低成本、高风险、高回报的原则,股份期权激励恰好满足这一原则,因此是高新技术企业比较理想的激励方式。

7.股份期权在适当的时候可以方便地转换为股票期权

股份期权和股票期权在基本思想、设计要素、操作流程和管理办法上基本相同,可以方便地在公司上市后进行转换。

股份期权同样适用于上市公司的期权激励。对于上市公司的非流通股部分,股份期权是很好也是使用最普遍的激励办法。

由此可见,股份期权相对于股票期权,有优点也有缺点,但因为中国的特殊情况(非上市公司多),所以股份期权适用面更广,更具研究的理论价值。

三、非上市中小高新技术企业的特点

(一)具有高新技术企业的普遍特点

研究、开发、生产和销售高新技术产品;技术先进,产品附加值高;技术和产品的创新性很强;企业研究和开发需要投入非常大的资金比例和比较多的资金;企业需要较多的科技型人才;企业人员构成中,从事技术开发、产品设计的科技人员占企业人员总数的比例较高; 企业投入需求大,发展风险大,高风险和高收益并存。

(二)具有中小高新技术企业的特点

1.企业对人才和技术的依赖性非常强,关键技术主要掌握在少数几个人手中。

2.企业规模相对较小,产品集中于某一行业或某一领域。

3.在引入战略投资者之前,不少企业的主要员工既是股东又是雇员。

4.企业员工主要由技术人员构成,经理层也大多为技术人员。

5.非股东技术人才面临广阔的外部市场,流动性比较强。

6.员工待遇相对较低。

7.资金相对短缺,抗风险能力较弱。

8.融资渠道不畅或单一,资金问题经常是困扰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问题。

9.经营风险相对较高,同时面临技术、人才、资金和市场等风险。

10.成长性好,有可能很快进入高速发展阶段。

(三)未上市

具有上述特点的中小高新技术企业,非常迫切需要通过上市来解决资金等主要问题,但由于多种原因,目前和短期内都无法上市。这类企业在中国数量非常庞大。

四、非上市中小高新技术企业股份期权方案的制定原则

非上市中小高新技术企业自身的特点和需求决定其股份期权方案在制定时一定要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1.低成本原则

中小高新技术企业一般都处于种子期、初创期或成长期,投入大产出少是这些时期的典型特征,因此低成本的激励方案是比较切合实际的。

2.零现金原则

在种子期、初创期或成长期,中小高新技术企业的企业、股东、员工(被激励对象)都非常缺乏现金,也已经基本没能力做更大更多的投入,所以才主要采用期权激励,因此零现金原则是必须的。

3.大覆盖面原则

中小高新技术企业规模较小,人员亦少,对人力资源的依赖程度非常高,除了从事技术开发、产品设计的科技人员非常重要外,从事营销、客服、人力资源、行政和财务的人员也非常重要,基本上都是人才少而精,因此本文特别强调非上市中小高新技术企业股份期权的激励坚持大覆盖的原则,能覆盖全员最好,如果不行,管理团队、技术人员、骨干员工是最少必须覆盖的。

4.中长期原则

处在种子期、初创期或成长期的中小高新技术企业,企业发展速度较快,资金相对短缺,因此不太可能采用短期激励方式(消耗资金,影响发展),所以必须坚持实施中长期激励的原则,既缓解企业的资金压力,又吸引并留住优秀员工,实现员工同企业共同承担风险、共同发展,同呼吸共命运。

5.动态原则

非上市中小高新技术企业股份期权激励还必须坚持动态的原则。因为这类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各种方式的融资和上市争取工作是必须、迫切而且频繁发生的,加之企业的结构、规模都在不断变化,因此激励方式也必须是动态的、发展的,才能够适应企业的高速发展。

6.适度原则

由于受非上市中小高新技术企业自身特点限制,在制定股份期权激励方案时一定要坚持适度的原则,把握好激励作用的可实现性与激励力度大小的适度,防止将激励考核目标定得过高或实现激励的时间过长,让激励对象感到遥遥无期,削弱激励效果;又要做到激励适度,体现公平、公正的原则。

7.弹性原则

每个中小高新技术企业由于环境、行业等等的原因,具有各自的特点,同一种股权激励模式在不同的企业使用的效果大不相同,因此,中小高新技术企业在参考其他企业的股权激励模式制定自己的股权激励方案时一定要坚持弹性原则。

8.约束原则

非上市中小高新技术企业在建立股份期权激励模式时一定要坚持约束的原则。

9.综合原则

非上市中小高新技术企业在实施股份期权激励方案时一定要坚持综合的原则。即综合各种激励方式,综合各种评估方式,股权激励与企业文化塑造综合采用等方式,才可将股份期权激励的作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0.高回报原则

非上市中小高新技术企业在建立股份期权激励模式时还必须要坚持高回报原则。因为股份期权的激励方式属中长期激励,所以必须高回报,才能突出体现股份期权激励方式的巨大作用,才能真正吸引和留住优秀和骨干员工。

11.高风险原则

非上市中小高新技术企业在建立股份期权激励模式时还必须要坚持高风险原则。因为中小高新技术企业本身的发展就是高风险的,必须培养被激励人的高风险意识,高回报就会伴随高风险,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危机意识是高新技术企业所有员工的必备心理素质。

五、非上市中小高新技术企业股份期权方案实例

高新技术企业股份期权方案设置一般有四个关键环节和五个重要部分。四个关键环节(也即股份期权的四个关键环节)是:赠予、获取、行权、转让。五个重要部分是要素设计、内容设计、实施步骤、实施环境、障碍对策。

笔者结合深圳一家软件公司(以下简称Y公司)的情况对非上市中小高新技术企业股份期权方案的设计进行实例分析,以期带给读者对非上市中小高新技术企业股份期权的一些感性认识和基本理解。

(一)Y公司背景介绍

Y公司2005年成立,目前未上市,也未进行过融资;主业为医疗行业的信息化软件产品的开发,公司总人数38人,其中本科以上学历35人,技术开发类人员32人,销售人员5人,人力资源和行政财务人员3人。公司销售的28个产品都有自己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公司2009年销售额350万元人民币,其中80%为自主开发的软件产品,2009年公司投入技术研发的费用超过200万元人民币,公司2009年录得亏损120万元人民币。公司2008年通过深圳市软件企业认证和高新技术企业认证,属于非常典型的非上市中小高新技术企业。

(二)Y公司股份期权方案的要素设计

高新技术企业股份期权方案的设计要素主要有:授予对象、授予时机、授予数量、等待期、有效期、行权价、回购价或股份出售价、行权方式、权利变更及丧失、股份来源、股份期权管理。下面结合Y公司的情况做一简单分析。

1.授予对象

结合Y公司的人员结构:偏平型管理组织、哑铃型人员结构、人员少而精的特点,笔者认为Y公司的股份期权授予对象为全体员工为宜。

2.授予时机

结合Y公司的特点,笔者建议Y公司的股份期权授予采用分期授予方式较好,获授人受聘满一定时期后第一次授予的股份期权数量比例为计划总量的20%,获授人升职时授予的股份期权数量比例为计划总量的20%,根据业绩评定授予获授人的股份期权数量比例为计划总量的40%,其他20%用作按工作年限、突出贡献、特别奖励等情况的其他补充授予。

3.授予数量

根据Y公司的特点,笔者建议Y公司的股份期权计划首次实施时授予股份的总量应占企业总股份的8%,股份期权计划实施完毕时所有总授予股份的总量可以占企业总股份的15%。

4.等待期

本文建议Y公司的股份期权计划等待期也采用“待权时间表”来详细规定若干个获权日及相应的获权股数,在每一个获权日,获权股数是等额的。等待期为2年,可跨年度,但“待权时间表”的设计以公司业绩为重要因素。

5.有效期

根据Y公司的特点,本文建议Y公司的股份期权有效期为3年,如公司控制权发生变化,已发放的股份期权将立即提前全部行使,除非控制权变化后的董事会提供别的方案。另外,股份期权的每次行权都必须经过严格考核后才能进行。

6.行权价

笔者建议Y公司的股份期权的行权价也采用当年审计的企业每股净资产值做为主要的的依据,但根据企业当年和前年的发展的具体情况制定一修正系数,确保行权价尽量客观、准确和公正。

7.回购价或股份出售价

根据Y公司的情况,本文建议:Y公司成立一个职工持股基金会,作为回购获授人股份的资金来源,回购价以回购日公司每股内在价值(或每股净资产)为定价基础,出售价以股份期权获授人与第三方购买者的谈判结果为基础,Y公司的职工持股基金会有优先购买权。

8.行权方式

本文建议Y公司采取两种方式由获授人任选:现金行权,无现金行权(公司回购部分股份来支付存入获授人个人名下的股份的行权费用)。

9.权利变更及丧失

结合国内外的各种著名案例和经验,根据Y公司的的特点,本文建议Y公司股份期权的权利变更和丧失参照以下方式设计:(一般非上市中小高新技术企业均可完全参照)。

如果获授人自愿结束与公司的雇佣关系,包括正常调动、职位升迁、短期借调、脱产学习等情况,其尚在等待期的股份期权,将自动取消,离职的获授人不得行权,也不再按时间进入行权期;已经进入行权期的股份期权,可以从其最后一个工作日起的1个月内行权,行权的股份只能由公司回购,不得持有,回购价按行权通知发出时的回购价执行。

如果因公司原因解雇获授人,获授人可保持其股份期权数量和行权日程不变,已经进入行权期的股份期权,按正常程序行权,行权期不变;尚在等待期的股份期权,提前进入行权期,行权期提前到与时间最接近的上一批授予计划同时进入行权期,行权期限保持不变;如果该退休人员获得的股份期权是公司首批授予的股份期权,则行权期不提前。

如果获授人在工伤事故中永久性地完全丧失行为能力,因而中止了与公司的雇佣关系,在其持有的股份期权正常过期之前,获授人或其法定继承人可以自由选择时间对可行权部分行权;对尚处于等待期的股份期权,公司特别照顾可与时间上最接近的一批进入行权期的股份期权一起进入行权期,行权期仍然不变。

10.股份来源

一般公司实施股份期权计划所需的股份来源有3种途径:

(1)公司现有股东通过协议转让的方式形成股份期权的股份来源。可以是公司大股东(一般是控股股东)转让,也可以由公司所有股东按比例转让;

(2)增资扩股时按比例预留一部分股份形成股份期权的股份来源;

(3)转增股本时按比例预留一部分股份形成股份期权的股份来源。

根据Y公司的情况,本文建议Y公司现有股东按比例通过协议转让的方式形成股份期权的股份来源。

11.股份期权管理

股份期权的计划和方案,应由公司股东大会通过。股东大会授权董事会进行决策,在董事会的领导下,公司设立专门的薪酬委员会,负责处理股份期权计划实施过程中的具体事务。

(三)Y公司股份期权方案的内容设计

Y公司股份期权方案的内容设计同一般非上市中小高新技术企业的期权方案的内容设计一样,主要有设计要点(包括上节的主要要素的详细设计)、股份期权计划书、股份期权授予协议书、股份期权文档管理及附件、股份期权计划的执行程序、业绩考核办法等文件和内容。本文在此就不再详述。

(四)Y公司股份期权方案的实施步骤

Y公司股份期权方案的实施步骤主要有:(一般非上市中小高新技术企业相同)

1.组建薪酬委员会:即进行组织机构建设,该委员会是股份期权计划实施的组织者和管理者。

2.对公司进行内部诊断:包括了解公司自身在激励机制上存在的问题;对公司的价值进行评估;对人力资本进行定价;明确股份期权获授人的权利和义务等工作。

3.确定期权计划方案。

4.董事会和股东大会通过。

5.披露公开部分的信息。

6.授予股份期权:包括“授予协议书”的签署,以及“一揽子授予协议”、“股份期权计划书副本”、“相关说明文件”、“常见问题解答”、“行权表格”、“员工薪酬概述”等文件的发放和签署等工作。

7.业绩考核:这是股份期权激励发挥作用的基础。

8.授予行权权:包括行权通知书的填写、审核和批准等工作。

参考文献:

篇10

【论文摘要】: 随着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推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企业财务管理的作用越来越不能忽视。预算管理以其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重要作用,越来越引起企业管理者们的重视。本文分析了我国企业预算管理过程中常见弊端,理论结合实际,通过对深圳华凯公司的预算管理体系进行分析,对预算管理中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目的在于为深圳华凯公司预算管理提出比较切实可行的改进方案,并对我国企业如何建立一套科学的预算管理系统提供参考。

预算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在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当中得到运用。企业在运用预算管理地过程中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有的问题在许多企业中都普遍存在。通过对华凯公司预算管理工作中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我体会到:预算管理工作不是一成不变的,应当理论结合实际。不同的企业,不同的项目内容,应当选择不同的预算管理方法。预算管理应结合科学的考核方法和有效的激励机制,才能在企业管理工作中发挥重大作用。

下面我就预算管理用到的一些基本理论,并结合华凯公司预算管理工作中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

一、预算管理的基本理论

(一) 预算管理的概念

“预算” (budget)一词来源于19世纪中期,开始是指英国财政大臣经常需要在政府机构会议上在提出下年度的收入支出计划数,呈报给相关政府机构批准。这就是预算最初的来源。之后,预算从政府管理逐渐被应用到企业管理中(注1)。

企业财务预算是指企业在预测和决策的基础上,围绕企业战略目标,对一定时期内企业资金取得和投放、各项收入和支出、企业经营成果及其分配等资金运作所作的具体安排。它是以货币及其他数量形式反映的有关企业未来一段期间内全部经营活动计划。预算管理就是指对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控制、预算调整与预算分析考评等整个过程的管理。

(二) 预算管理的职能

预算管理有两项职能,即管理决策职能和管理控制职能。

1、管理决策职能。

预算是公司决策的体现,是公司围绕企业战略目标,对未来一段期间内全部经营活动所做出的决策。

2、管理控制职能。

预算控制是将企业的决策目标加以量化并使之得以实现的内部管理过程。预算管理的重点不在如何编制预算,而是如何以预算为中心实施控制。

预算控制包括外部控制和自我控制两种形式,外部控制是指预算执行过程中上级对下级的控制;自我控制是指每一责任单位对自身预算执行过程的控制。自我控制能充分发挥各级责任部门主观能动性。所以,在管理过程中应以自我控制为主,把责、权、利紧密结合起来,这样才能使预算管理有序而高效地运行。

(三) 预算体系的构成

按照预算内容的不同,预算体系可以分为经营预算、投资预算和财务预算三大部分组成。

1、经营预算是指企业日常发生的各项基本活动的预算。它主要包括销售预算、生产预算、采购预算、费用预算等。其中销售预算是其它预算的基础,有了销售预算就可以开始编制其它如:生产预算、成本预算了。

2、投资预算是对企业的未来一定时期内固定资产的购置、改造、更新等编制的预算。投资预算不但要与销售预算相联系,反映出现有的设备投资是否能满足销售预算的要求,还要反映企业长期战略。

3、财务预算是指企业在计划期内反映有关预计现金收支、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的预算。包括现金流量预算、利润表预算、资产负债表预算等。前述的各种经营预算和投资预算,最终都会折算成金额反映在财务预算内。所以财务预算又称为“总预算”。

(四) 预算编制方法的分类

1、固定预算、弹性预算与滚动预算的编制。

固定预算又称为静态预算,是按固定业务量编制的预算,一般按预算期的可实现水平来编制。我们通常做的固定资产投资预算、销售预算、采购预算就属于固定预算。

弹性预算是在不能准确预测未来业务量的情况下,根据预算期不同的预期活动水平编制的一种预算。一般动态的成本费用,如:管理费、生产费用和销售费用等都适宜采用这种预算。

滚动预算是一种连续编制和执行的预算,通常保持12个月期限。凡预算执行过1个月后,即根据前1月的经营成果,结合执行中发生的变化等信息,对剩余的11个月加以修订,并自动后续1个月,重新编制一年的预算。

2、用增量预算法与零基预算法编制预算。

增量预算法,又称调整预算方法,是指以基期成本费用水平为基础,结合预算期业务量水平及有关成本因素变动情况,通过调整有关原有费用项目而编制预算的一种方法。它假定前提是:(1)现有的业务活动是企业必需的;(2)原有的各项开支都是合理的;(3)增加费用预算是值得的。增量预算法的缺点是:容易鼓励预算编制人员凭主观臆断按成本项目平均削减预算或只增不减。

零基预算法是指在编制预算时,不考虑以往数据影响,一切根据需要,逐项审议预算期内各项费用的内容及开支标准是否合理,在综合平衡的基础上编制费用预算的一种方法。它的优点是:不受现有费用项目和开支水平限制;能够调动各方面降低费用的积极性,有助于企业的发展。其缺点是工作量大,编制时间较长。

(五) 预算执行过程的管理

预算执行过程的管理就是加强对预算执行过程的即时控制,它实际上也是一个成本控制过程。没有过程控制,缺乏过程监督和考核,就可能出现项目费用互相挤占、乱挤成本、超预算开支等现象。

1、制定预算控制流程,严格执行预算即时控制。

预算执行流程控制包括:各责任部门预算控制 ——〉预算管理部门预算控制 ——〉管理层预算控制。预算执行过程控制首先是各部门负责人对其负责的成本费用是否超预算进行控制,它是一种自我控制形式;其次是预算管理部门的预算控制,它是一种外部控制形式。再次就是管理层对预算的控制,它是一种上级对下级的控制。

2、预算控制应抓大放小,有的放矢。

预算控制应充分调动各部门的积极性。在有些费用项目上应给予基层部门适当的审批权限,大项支出则应实行分级授权审批。

3、建立信息反馈机制,及时定期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总结。

完善信息的反馈机制,将预算执行过程中的情况第一时间反馈给有关的领导和部门。相关部门根据反馈的信息,按规定程序调整预算并制定相应的措施。定期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总结,让各责任部门及时掌握本部门的预算执行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

(六) 预算考核方法

有效的考核与奖励是发挥预算控制作用的重要手段。必须建立严格的预算考核机制,否则预算就会流于形式。

1、考核应将经营指标、管理指标等进行具体量化并设定权重,通过综合量化进行考核。

2、考核应划分可控与不可控。不同的部门应对自己可控的部分负责,比如销售部对销售收入以及本部门的直接费用负责,考核时只对上述项目考核,采购部应对材料成本负责,不能将采购部造成的材料成本上升差异影响到对销售部的销售利润的考核中。

3、考核体系要与公司组织架构紧密联系。各部门都要建立相应的考核指标,并建立起层层考核体制。

4、考核主要应包括以下内容:(1)收入指标完成情况;(2)盈利指标完成情况;(3)有无超预算的问题;(4)有无预算项目之间互相挪用费用的问题;(5)是否存在乱摊费用、乱挤成本的问题;(6)费用支出是否合理;(7)成本控制是否逐级落实责任人。

二、华凯公司预算管理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 公司的基本情况华凯

华凯公司是一家从事电脑零部件生产制造的外资企业。公司的产品主要是提供给下游的电脑工厂,并不是直接针对客户。公司从1995年的300多人发展到如今有固定资产5300万元,工厂占地面积12000平方米,员工7500余人。公司销售增长迅速,2005年实现产值2.04亿多元,上交国家税收720余万。公司组织结构图。

随着市场对电脑产品的需求不断增长,华凯公司不断加大生产能力投入,在04年又新增了上五十多台CNC机和注塑机。公司的目标是要在2005年使公司主要产品占有全世界电脑该零部件20%以上的市场份额。在当时公司急需通过预算管理,来有效控制公司的生产经营情况,保证公司的平稳发展。所以在2005年公司开始推行预算管理。

(二) 华凯公司预算管理的现状

华凯公司的预算管理由负责财务的副总裁负责,由财务总监具体组织实施,财务部安排专门会计人员落实日常预算编制、考核、分析工作。各部门的负责人是预算的直接责任人,对本部门的预算执行情况负责,并对其差异情况做出解释说明。预算管理的组织架构为三层,就是总裁—>副总裁—>部门经理。而财务部只在这三层中间在做组织、安排及预算汇总工作。

华凯公司的预算编制是从销售开始,根据市场部的销售预算,由物控部提出生产计划预算各材料需求预算。而生产部、品质部、工程部则再根据物控部提出生产计划编制生产成本预算、部门人工及费用预算。其它行政和财务等管理部门只编制本部门费用预算。公司的生产设备投资预算全部由市场部来编制。最后,财务部汇总各部门编制的年度预算报表,并负责完成整个公司的年度财务预算。

华凯公司的预算编制是以12个月为一个预算年度,在上年度10月开始按月编制下年度预算,经过总裁审批后在下年度1月份开始实施。预算执行过程中,每日的开支由财务部的预算会计负责审核。预算会计根据总裁批准的年度预算,对各部门的开支申请进行审核,确定是否存在预算超支,并在超支情况下报请总裁审批。经过财务审批,属预算内的费用开支的申请才能进行列支。每月由财务根据帐务数据编制预算差异报告,并分发各部门,由各部门负责解释。

(三) 华凯公司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1、 预算管理组织架构体系不建全。

华凯公司现有的预算管理组织架构存在下面几个问题,(1)错误认为预算管理只是财务部门的事,其他部门只不过提供一些数据而已,没有全员的参与意识。各部门没有专职负责预算的人员来跟进处理日常预算执行工作。有的部门是部门经理自己,有的部门是部门文员,随意性很大;(2)财务部只有几个专门的预算管理员,并没有足够的权力来协调统一预算编制过程中的出现的各种问题。而财务副总与各部门之间的协调沟通又无法做到经常性和有效率性,因为具体做事的常常是下面的部门经理或一些文员。所以中间缺少一个有权力的机构来协调处理好各部门之间的利益关系,造成各部门在实际工作中对预算并没有切实遵行;(3)各预算管理组织架构中的人员职责不清,一些关键性的指标没有经过有关上级部门仔细评估确定。如:直接工人人工效率、产品报废率等等。

2、 预算参与人员没有经过较系统培训。

华凯公司预算参与人员除了部门负责人外,有的是安排部门文员来跟进。这部分人员(包括部门负责人)都没有进行系统培训。在预算编制过程中问题较多,经常出现较大漏洞。比如:用工时推算工人需求人数的计算方法存在漏洞;费用归类有的归入维修费,有的归入低值易耗品开支等。而且整个预算编制、执行、考核等都没有一个标准规范性文件给各部门来参考执行。

3、 编制方法过于死板,过分强调一些费用预算中不重要的细节。

(1)华凯公司现有的预算基本是定期预算,即一开始就编制全年的预算,这对于营销部门编制销售预算来说有一定难度,特别是公司的产品受下游客户的需求影响较大。一般计划最近三个月的量较准确,但三个月之后的销售品种、数量就会与实际有较大出入。(2)预算编制过程中,有的编制方法在实际运用过程中过于死板。如:在编制费用预算中,虽然公司采用的是零基预算法编制,但却要求各部门将未来一年内每月要用的笔、纸张用量等都要详细列出,这有些过于强调细节,这造成预算编制工作量加大,不但耗时耗力,而且效果甚微。(3)在预算指标的确定上有待规范,基本上是部门自己根据以往数据报出,并没有经过相关职能部门充分讨论,形成一致意见来确定,这种做法既忽视了经济环境变化对指标的影响,又给指标的确定留下了讨价还价的空间。如:车间报废率,各产品在各工序发生的报废率都不同,但实际编制过程中,各生产部门都是按产品生产全过程的综合报废率来确定就算了,给各部门的生产预算留有较大余地,生产部门有可能会有意高估报废率,从而有利于其业绩评价,为本部门的生产预算考核留有较大空间。

4、 预算管理制度流程不清晰,有待规范。

(1)华凯公司预算控制流程上缺乏一个具有权威性的规章制度来对预算控制执行加以规范,使得预算管理人员没有一个可供遵循的标准,从而影响预算管理机制的有效运行。如:费用开支是否超出预算,可能因为费用归类问题,之前预算到其它科目,而财务审核又归入另一科目,以致造成有一部份项目出现超预算开支,而另外一些项目却有预算无开支。(2)财务部在审核预算时,因为没有权限,超支无论大小、类型都要呈报给财务副总审批。有的采购可能因为是生产急需,部门领导就直接拿去给总裁批了就执行。这就造成预算监控、预算调整十分混乱。(3)预算编制流程中,针对有些特殊费用没有清晰规范。如:工程部为生产部经常要进行一些维修和改造工作。这部分费用工程部说应由生产部来编制,原因是该费用是由生产部产生。而生产部却说应由工程部来编制,原因是维修材料,工时等成本只有工程部知道,这造成了各部门之间的相互推责。

5、 预算管理信息反馈不及时,预算执行过程不能及时有效监控。

这主要体现在(1)部门在超预算时,部门自己还不知道,要等到财务审核时才发现。有的预算项目可能要等到月末财务完成结帐工作,并编制完差异报告后才知道预算执行结果。如果没有及时有效的信息反馈机制,公司管理层只有通过最后差异评价报告才能获得关于部门预算执行的情况信息,但这已是事后的信息,由此进行的改进也只能是事后补救。因此,信息反馈机制的存在是有效控制预算的前提。(2)在出现超预算时,全部都要报财务副总审批,没有制定有效的预算控制权限,降低了预算执行的效率。(3)部门内部没有建立有效的监控,只有财务部门各上级部门等外部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监控,没有做到全员自我来进行预算控制。

6、 预算管理的考核方法较单一,考核办法不全面。

(1)华凯公司现有的预算考核只有一个预算与实际差异金额,考核方法较单一。没有对管理过程中的资本投资回报率、产品报废率、人工效率、存货周转率等一些相关指标的考核。(2)在预算考核过程中没有划分可控与不可控因素。

7、 没有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

主要表现在公司没有建立相应的激励制度,没有根据预算标准考核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并以考核结果对他们执行奖惩,缺乏应有的激励机制。这使得预算控制流于形式。到最后预算管理几乎成了“鸡肋”,管理层面对每月的较大差异,以及各部门各种理由的解释毫无办法。只是照例每月财务编制一份预算差异报表了事。

8、 预算管理控制手段较落后,耗时耗力,效率较低。

预算控制手段上,华凯公司现在完全是靠人手用Excel对每日的部门开支申请进行归类汇总,并将汇总的累计数与预算数进行同期对比,并审核该部门当次申请是否超出原定预算,并根据超出情况按流程做出相应处理。管理控制手段上较落后,工作耗时耗力,并且效率较低。

三、改进华凯公司预算管理的建议

(一) 完善预算管理组织架构

à

1、 建立起从“公司高层” “基层部门预算员”的三层组织架构体系,明确各架构人员的分工与责任,充分调动各部门在预算管理中的主动性。财务部门在预算管理中只是一个具体的监督执行部门,主要发挥督促和指导各部门预算工作的作用。à“中层部门负责人”

2、 公司高层人员在预算管理工作中的职责是对下属部门的预算负责。确定各部门在编制预算时提出的相关指标是否合理,费用开支是否必需,是否与公司的预算管理目标一致;协调确定相关部门在一些模糊费用或权责发生时的责任归属。

3、 中层部门负责人在预算管理工作中的职责是要详细了解预算编制、执行、考核的过程。清楚每项预算开支的来龙去脉,在日常预算执行过程中自主进行监督,并对出现的预算差异做出合理解释。

4、 基层部门预算员在预算管理工作中的职责是要详细了解预算编制、执行、考核的过程。辅助中层部门负责人编制预算,并对日常开支情况及时汇总跟进,及时将预算执行情况第一时间反映给部门负责人,使预算控制从基层部门就开始。

5、 设立预算管理委员会,它的人员组成应是公司高层,由公司预算总负责人来领导,具有一定权威性。预算管理委员会职能贯穿协调整个预算管理工作,并使各部门就基础假设达成一致。它的工作重点是预算指标确定、业绩评价和激励机制建立三个方面。预测批标数据必须经过预算委员会的论证审批,否则不能接受。

(二) 加强预算参与人员的培训

预算参与人员的培训应当针对不同架构人员进行不同要求的培训。(1)针对公司高层,主要是针对预算管理目标、预算管理的流程、预算的执行控制过程、预算的指标对整个预算的影响方面进行培训;(2)针对公司中层部门负责人,就要针对该部门的预算编制、费用开支项目归类等,以及如何及时进行预算控制进行全面详细培训;(3)针对基层部门预算员,不但要培训前述中层部门负责人的内容,还要特别针对各表格如何填写,日常工作中如何辅助部门负责人进行预算控制方面进行培训。

(三) 选用适当预算编制方法,确定合理预算指标,通过科学的方法来提高预算编制的可靠性。

1、 不同预算内容应选用不同预算编制方法,既要避免过繁过细,又要避免因循守旧。

(1)针对销售预算和生产成本预算,应增加滚动预算。从而避免因为市场波动性关系,使得预测准确性与实际相差太远,影响到对部门的业绩考核,并最终影响整个预算管理的主观能动性;(2)对费用项目应将增量预算与零基预算相结合。比如:维修费用可以与产量、机器使用年限等因素挂钩,考虑使用增量预算编制方法。办公设备开支可以用零基预算法。其他较小的属一般性的费用开支,可以通过比较以往年度的费用总额按比例加以确定。在采用上述方法时同时又要避免因循守旧,不是已往开支过的以后就要预算进去;(3)费用预算应避免过繁过细,过繁过细的预算导致各职能部门缺乏应有的余地,这会影响到企业运营的效率。究竟预算应细微到什么程度,必须联系到授权的程度进行认真酌定。

2、 关键性预算指标的确定。

在一些关键性预算指标的确定上,公司应考虑未来市场环境的发展,并结合以往历史数据,经过职能部门充分讨论后,由预算管理委员会来确定。预算指标的确定要符合平均先进的原则,既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指标太高往往偏离实际,造成难以按期达到预算目标,影响到部门对预算管理的积极性;指标太低,又会给有的部门留有太多余地,影响到公司总体预算目标的实现。

3、 采用概率预算提高预算值的准确性。

在编制预算时,所涉及的变量,如:报废率、材料损耗率等不确定性的预算项目,在难以准确确定其数值时,可通过估计其发生各种变化的概率,根据可能出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计算它们可能变动的范围和出现的概率,然后对各变量进行调整,计算期望值,来编制预算。

(四) 建立规范的预算管理制度流程

公司应进一步完善预算管理流程和制度,从预算编制、预算执行、超预算控制、差异分析到预算调整都应有规范的流程和制度来参照,做到有章可遁。有了规范的预算管理流程和制度,不但可以减小部门之间相互推诿,而且可以提高预算管理的效率。在执行过程中不符合预算规定的部分,应通过制度规定的程序,通过相应权力的人员审批才能准许发生,明确责任。

(五) 完善信息反馈机制,加强预算执行过程监控

1、 预算执行信息反馈。

预算反馈不仅仅只是每期编制一份预算差异报告,而是要求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及时有效的提供预算执行的情况信息,在超出预算前就能及时发现信息,反馈给相关领导,并及时加以控制。如:费用预算,最有效的做法是基层部门预算员在处理日常开支申请时,就要进行汇总统计,提供给部门负责人第一手的预算执行情况信息,以便部门负责人及时做出相应处理。

2、 超预算开支控制与审批。

应建立超预算控制流程,规定不同超支内容、金额来划定不同审批权限。如:属于办公费用内容的,在多少金额以下,负责该部门的副总裁就可以审批,而不是不论事情大小都全部报批到财务副总那里。这样不但可以有效的控制预算的执行,而且提高了管理的效率。

3、 预算差异分析与评价。

每期预算差异不只是提供一份差异报告,再由部门做出一些解释,而且还要针对具体预算差异,通过一些科学的分析方法,确定出是可控还是不可控因素造成的影响,是人为还是非人为因素造成的影响。相关预算管理机构针对差异因素情况做出相应评价,并将其作为部门业绩考核的依据。对于较大的差异,涉及到要调整预算的,还要按相应流程做出预算调整。

4、 外部控制与自我控制相结合。

在预算控制方面,不但要加强外部控制,而且要提倡自我控制。只有部门自我控制意识提高,才能在部门基层提高预算执行的效率,从而减少后续超预算时还要经财务审核,再到超预算上报审批等程序的运作。整体提高公司预算管理的效率。

(六) 完善预算考核方法,正确区分考核对象。

1、 固定资产投资的考核。

固定资产投资预算的包括基本建设项目预算、技术改造预算、生产类固定资产购置预算和管理类固定资产购置预算。大多数情况下,固定资产投资预算是管理层做出的,有时也可能是生产部门为了提高生产效率或产出量而做出的设备改进或技术改造投资预算。如果固定资产投资是管理层做出的,考核的对象就是管理层(也可以叫做投资中心),而不是使用设备的生产车间;同样,如果设备改造投资是生产部门提出的,考核的对象就是生产部门。固定资产投资预算的考核是对预算单位的资本投资回报效率做出的评价,增加对固定资产投资预算的考核,能督促责任部门提高公司资金使用的效率。

2、 生产成本的考核。

生产成本的考核不单单只是考核成本降低一项,实际考核的内容还包括材料采购成本考核,材料耗用量的考核,生产报废率的考核,单位产品产出工时的考核等等。针对不同的考核指标,需要考核的责任部门是不同的。如:材料成本的增长,它包括价格因素引起和生产耗用量因素引起。价格因素应当是由物控部门负责,所以考核的责任部门就是物控部。生产耗用量因素就要考核生产部门。

3、 人工费用的考核。

人工费用的考核不只是针对人工费用总量的考核,还包括对产品产出工时的考核。直接工人的生产效率越高,生产车间需求的直接工人人数就越少,单位产品耗用的人工成本就越低。人工费用的考核不仅只是考核一个人工成本总额,还要详细到考核直接人工效率,辅助工人占直接人工的比例等辅助指标。

4、 其它费用开支的考核。

其它费用开支的考核主要是要划分清楚可控因素与不可控因素。有的费用针对这个部门是可控的针对另一个部门可能是不可控的,而且影响费用大小的因素有很多。如:维修费,可能产生要维修的原因是事故部门,但具体参加维修的是工程部。对于减少发生维修情况,事故部门是可控的,但维修材料成本维修部门是可控的,这就要求在做费用考核时做出一个合理区分。

(七) 建立激励机制,将预算管理与绩效管理相结合

建立激励机制,并将预算管理与绩效管理相结合不仅是确保预算管理落实到位一种有效手段,也是为了对员工实施公正的奖惩,以便奖勤罚懒,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激励员工共同努力,确保企业战略目标的最终实现。在执行预算工作过程中还应注意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各级员工参与预算工作,培养他们主人翁的意识,不给员工造成一种强加的感觉。

1、实行股权激励机制,对有突出贡献的管理人员和员工给与一定股权奖励。

要使企业高级管理人员服务于企业的利益,必须建立一种努力与收益相对称的激励机制。当企业高级管理人员持有公司一定股份,并能通过拥有的股权分享公司的利润时,企业的利益也就是高级管理人员的利益。企业成功与否关系着他们的切身利益,如果企业经营较好,他们将获得较好的收益;相反,企业经营失败,他们的利益也将受到损失。这种股权激励机制增强了管理人员对企业的归属感,并能使他们的行为与企业的目标稳固地结合在一起。预算管理作为实现企业目标的一种手段,也就更容易深入管理人员主观意识当中,更容易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推动预算管理能够顺利实施。

实行股权激励机制,对企业原来的所有者会有一定顾虑,只有在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各方面条件成熟时才可以考虑推行。

2、推行绩效管理。

在企业不能实行股权激励机制的时候,推行绩效管理也是一种较好的激励管理机制。相对于股权激励机制,绩效管理不涉及股权问题,这种方法更容易让企业所有者所接受。绩效管理是一种系统企业管理方法,要求将企业的战略、管理层的职责以及员工的绩效目标等达成一致,在管理层与员工持续的沟通与改进当中,使企业经营管理目标层层得到落实,与员工一起共同完成绩效目标,从而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

预算管理作为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一种手段,通过与绩效管理相结合,可以使预算管理更深入员工主观意识当中,使企业预算目标与员工绩效目标达成一致,从而使预算管理得到较好的执行。

在预算管理与绩效管理相结合的过程中,首先是要做好的是预算指标的分解与绩效目标的分解要有机结合。再次就是将预算考核与绩效考核结果有机结合,并将考核结果与员工的回报挂钩。对员工的回报可以是薪酬回报,如:绩效加薪,年终奖金;也可以是非薪酬回报,如:职位的提升、外派学习进修、旅游赠券等。

(八) 改进预算管理控制手段,加强计算机在预算管理过程中的运用

现在计算机技术发展迅速,利用计算机管理系统加强对预算执行过程的控制,是一种有效预算管理手段。如:有的ERP系统,已经可以做到将预算方案、预算指标与预算执行过程资料输入该系统,预算执行结果就可以通过系统及时掌控。这样通过科学技术手段,一方面可以较好的起到控制预算作用,另一方面通过系统实现资源共享,管理者可以及时全面掌握预算管理信息,随时了解预算执行情况,使预算的编制、控制、考核实现一体化、规范化、系统化,从而整体提高预算管理工作的效率和预算管理水平。

四、结束语

一个好的预算管理体系,需要清晰的流程和制度、深入广泛的培训、领导强有力的决心、公司上下一致的共识。流程和制度不清晰,不可行,或者根本不存在是制度的失败;流程和制度虽然存在,但是不为人所知晓是培训的失败;流程和制度为人所知晓,但是没有得到执行是领导层的失败;流程和制度既为人所知,也为领导层所执行,但却被部分人员忽视是公司管理方面还没有达到共识。

总之,预算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影响力强,需要多方参与和协调。完善的预算管理体系通过计划、监督、控制等管理手段来提高员工、部门及公司运行效率,使各部门和员工的目标与公司目标达成一致,最终确保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预算管理不能生搬硬套、闭门造车,要分析企业自身的环境,通过不断完善企业的管理制度,鼓励管理思想上的创新,才能构建一套科学的、有效的、符合企业自身发展的预算管理体系。

注释:

注1、张光:《公共预算的起源与英国的崛起》,cc.org.cn/newcc/searchwenzhang.php,2005.9

参考文献

1、邱闽泉、张庆:《外商投资企业预算管理操作指南》,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2年7月第1版

2、刘永中、金才兵《预算管理一点通》,广东经济出版社,2004年4月第1版

3、史习民:《全面预算管理》,立信会计出版社,2004年1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