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租赁的税收政策范文

时间:2024-02-18 17:48:1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融资租赁的税收政策,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融资租赁的税收政策

篇1

融资租赁在英美等发达国家运用的较早,已经初步形成了一套比较成熟的政策制度体系。对融资租赁的税收优惠主要总结为以下两种:1.投资减税政策。吴晓宇(2009)、严卫中等人(2010)的研究中总结了英国、美国、德国和日本在融资租赁业方面实行的税收政策。美国在1962年就提出了投资税收抵免制度,根据这项制度投资者就可以在购买设备的当年,抵扣设备金额一定比例的应纳税所得额,以此政策鼓励企业进行设备投资。之后1981年颁布的经济复兴税法,扩大了税收优惠的范围,同时对租赁业的管理制度也简化了许多。英国在1970年颁布的金融法中实行了第一年减税的政策,即新设备投资的头一年可以得到税收减免,这项制度只适用于有关机械设备和厂房投资。而减值减税适用于各种类型的设备和厂房,但上述两种优惠政策不能叠加使用。2.加速折旧制度。折旧属于资产的抵扣项目,它的增加可以减少应纳税所得额。若当年的折旧越多,那么缴纳的所得税就越少,这对于企业是一种可以延迟税收的优惠政策。吴晓宇在谈到有关日本租赁业的发展时,提到了它在1978年以前实行的可以提早折旧的政策。严卫中等人则谈到了德国的税制规定了出租人既拥有设备的所有权,又享受折旧带来的延迟支付税收的利益。而美国在1962年及其随后的两次新税法都在不同程度上缩短了折旧年限。赖琬妮(2009)谈到俄罗斯关于融资租赁的政策,允许租赁设备以三倍的速度进行加速折旧,即正常折旧年限的三分之一。

二、国内融资租赁税收政策的研究

(一)融资租赁的流转税政策2000年的通知中规定,对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经营融资租赁业务的单位所从事的融资租赁业务,只征收营业税,不征收增值税。其他单位从事融资租赁业务,所有权转让给承租方的只征收增值税,未转让的只征收营业税。财税[1999]183号文件规定,纳税人经营融资租赁业务,以其向承租者收取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减去出租方承担的出租货物的实际成本后的余额为营业额,并依此征收营业税。倪真莹(2009)认为该政策使出租企业在负税方面有失公平。左俊(2010)指出我国融资租赁的税基不统一、税负不公平,同时也批判了新增值税条例中关于增值税抵扣的差异化对待。2009年1月1日起的增值税转型造成不同的方式进行固定资产投资就会产生17%的税差,更使融资租赁面临很大的压力。

(二)融资租赁的所得税政策税法规定,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由承租人计提折旧。1996年的规定指出,企业技术改造采取融资租赁方法租入的机器设备,折旧年限可按照租赁期期限和国家规定的折旧年限孰短的原则确定,但最短不短于三年。1999年颁布的办法中规定,企业进行国产设备投资,只要符合技术改造投资抵免企业所得税政策规定,都可以抵免所得税。左俊对我国关于融资租赁所得税的政策提出了几点质疑,一是投资抵免税政策的局限,认为我国的抵免政策不应只局限在企业购置的国产设备;二是折旧税收政策只适用于国企和集体工业企业,缺乏灵活性;三是内外资融资租赁企业的租金支出是否可在在税前扣除的差异化,对内资企业显现出不公平。倪真莹也提出,关于我国所得税政策的有些规定还有待明确。

三、结论及建议

篇2

一、原增值税政策下融资租赁公司税收政策分析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对融资租赁公司的增值税制定了相关政策,这些政策也对当时融资租赁公司提供了一些政策优惠。

(一)融资租赁公司税收政策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转发的《国务院关于调整金融保险业税收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税字[1997]45号)中,关于融资租赁业务营业额问题的规定如下:“纳税人经营融资租赁业务,以其向承租者收取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包括残值)减去出租方承担的出租货物的实际成本后的余额为营业额。出租货物的实际成本,包括由出租方承担的货物购入价、关税、增值税、消费税、运杂费、安装费、保险费等费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融资租赁业营业税计税营业额问题的通知》(财税字[1999]183号)中规定,“出租货物的实际成本,包括纳税人为购买出租货物而发生的境外外汇借款利息支出。”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融资租赁业务征收流转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0]514号)规定,“对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经营融资租赁业务的单位所从事的融资租赁业务,无论租赁的货物的所有权是否转让给承租方,均按《营业税暂行条例》的有关规定征收营业税,不征收增值税。其他单位从事的融资租赁业务,租赁的货物的所有权转让给承租方,征收增值税,不征收营业税;租赁的货物的所有权未转让给承租方,征收营业税,不征收增值税。”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融资租赁业务征收流转税问题的补充通知》(国税函[2000]909号)中规定,“对经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批准的经营融资租赁业务的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开展的融资租赁业务,与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的经营融资租赁业务的内资企业开展的融资租赁业务同样对待,按照融资租赁征收营业税。因此,《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融资租赁业务征收流转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0]514号)的有关规定,同样适用于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批准经营融资租赁业务的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从事的融资租赁业务,”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营业税若干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3]16号)中关于营业额问题的规定如下:“经中国人民银行、外经贸部和国家经贸委批准经营融资租赁业务的单位从事融资租赁业务的,以其向承租者收取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包括残值)减除出租方承担的出租货物的实际成本后的余额为营业额。以上所称出租货物的实际成本,包括由出租方承担的货物的购入价、关税、增值税、消费税、运杂费、安装费、保险费和贷款的利息(包括外汇借款和人民币借款利息)。”

(二)融资租赁公司税收政策优惠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不同出租人适用不同税种。国税函[2000]514号、国税函[2000]909号规定:对经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批准的经营融资租赁业务的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开展的融资租赁业务,与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的经营融资租赁业务的内资企业开展的融资租赁业务同样对待,按照融资租赁征收营业税;其他单位从事的融资租赁业务,租赁的货物的所有权转让给承租方,征收增值税,不征收营业税;租赁的货物的所有权未转让给承租方,征收营业税,不征收增值税。

(2)出租人为融资租赁公司税收政策优惠分析。对租赁的货物的所有权转让给承租方的融资租赁,融资租赁公司的营业税的税基为差额,实质为增值税下的增值额,其他类型出租人的增值税计算,能减少销项税额的进项税,必须是非固定资产购置并取得符合要求的在规定期限内合规的专用抵扣票据,所以,融资租赁公司的营业税下的营业额小于其他公司增值税下的增值额;同时,一般增值税率17%,营业税率为5%,营业税税率小于一般增值税税率。所以,对于流转税,融资租赁公司的税负小于其他公司。对企业所得税,增值税为价外税,不可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营业税为价内税,可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融资租赁公司的税负水平进一步低于其他公司。因此融资租赁公司的税收优惠保证了其竞争力。

(3)承租人不受出租人类型的影响。生产型增值税情况下,承租人购置固定资产不可以抵扣进项税额,其取得增值税发票或营业税发票,都是按发票全额列支成本费用,不存在税负水平差异,发票差异不会影响承租人的购置决策。

二、新增值税政策下原税收政策对融资租赁公司的影响

新修订的《增值税暂行条例》并未规定融资租赁公司税收政策,但《中部地区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暂行办法》规定:“通过融资租赁方式取得的固定资产,凡出租方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融资租赁业务征收流转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函L20001514号)的规定缴纳增值税的”按514号文的规定,有融资租赁业务资质的外商投资、或内资试点的融资租赁企业以及(或)金融租赁公司均适用营业税,不能适用增值税。沿用现有融资租赁公司营业税政策,在新增值税政策下,将对融资租赁公司的发展产生影响。

(一)承租人倾向于其他公司 对租赁的货物的所有权转让给承租方的融资租赁,承租人从融资租赁公司只能取得营业税发票,而从其他公司可以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在消费型增值税情况下,能抵扣销项税额,减少应交增值税额。增值税价外税负轻的事实,出于票据的税收效果考虑,导致承租人选择其他公司,将使融资租赁公司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

(二)融资租赁公司税收优惠程度降低对租赁的货物的所有权转让给承租方的融资租赁,在新增值税政策下,融资租赁公司的营业税的税基优势不明显,依然存在税率、价内税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的优势,但融资租赁公司的竞争力将下降。

三、新增值税政策下融资租赁公司适用税收政策思考

新增值税政策下,如果国家沿用原融资租赁公司税收政策,由于承租人对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要求,融资租赁公司在竞争中将处于不利的地位,严重影响融资租赁行业的发展。以上分析表明。影响融资租赁公司的主要因素为不能开具承租人可以抵扣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笔者认为近期可以采取的方法为:融资租赁公司继续适用现行营业税政策,国家给予其开具的发票为增值税抵扣的专用发票。

(一)避免重复纳税修订后的《增值税暂行条例》继续规定运输企业、农业产品及废旧物资专用发票为增值税前抵扣专用票据,如规定融资租赁公司发票为承租人增值税前抵扣专用票据,仍沿用现有营业税政策,则能避免重复纳税,解决没有融资租赁资质的企业开展转移所有权的融资租赁业务对有经营资质租赁公司的冲击,也较容易被接受。

篇3

2016年财政部与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关于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财税[2016]36号,以下简称36号文),明确从2016年5月1日起,将包括金融服务业在内的四大行业纳入增值税的征税范围,“营改增”试点开始全面推行。近年来发展势头强劲的融资租赁行业受到“营改增”政策影响显著。融资租赁是指出租人购买出租物并出租给承租人使用,承租人分期支付租金的同时获得租赁物的使用权,而出租人拥有所有权。融资租赁行业集合融资与融物两种性质,又与贸易与技术紧密联系。因此,这一行业的发展对于纾解企业融资困境、促进设备更新与产业升级具有重要作用。

融资租赁包含两种主要业务模式:直接融资租赁业务和融资性售后回租业务,其他还包括委托租赁、转租赁等模式。融资租赁可以及时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能够满足产业升级中企业更新固定资产的诉求。因此,近年来监管、法律、税收、会计等方面均出台了利好政策,尤其是2015年牌照审批权下放省级金融监管部门后,融资租赁行业实现快速发展。根据国金证券2016年9月份的报告,截至2016年6月底,我国融资租赁企业注册总数为5708家,同比增长93.4%,2011―2015年平均增速为81.7%;融资租赁合同余额为4.68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8%。

在我国2014年融资租赁企业新增融资额中,直接租赁融资额占比22.4%,售后回租融资额占比61.7%,其他租赁方式占比15.9%,售后回租业务是当前我国融资租赁行业的主流业务模式。我国的融资性售后回租业务兴起于2009年由生产型增值税转为消费型增值税后,企业购进固定资产可抵扣17%的进项税。相对于通过融资租入固定资产进行设备更新,一般纳税人企业更倾向于选择购入固定资产来降低成本,直接融资租赁业务陷入困境,融资性售后回租业务却出现柳岸花明的局面。由于在售后回租业务中承租方购入资产既可以抵扣增值税,又不必在出售资产环节缴纳增值税和营业税,因此回租业务融资额大增,成为融资租赁业务主流。

二、“营改增”前后融资租赁行业税收政策变迁

“营改增”之前,按照《关于营业税若干问题的通知》(财税[2003]16号,以下简称16号文)的规定,融资租赁属于金融保险业,对纳税人征收营业税的计税依据为其向承租者收取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减去出租方承担的出租货物的实际成本后的余额为营业额,税率为5%。

2013年8月1日后,“营改增”试点全国推行,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关于在全国开展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税收政策的通知》(财税[2013]37号,以下简称37号文),有形动产融资租赁以收取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扣除支付的借款利息、发行债券利息、保险费、安装费和车辆购置税后的余额为销售额,税率为17%。为确保改革的平稳顺利进行,37号文同时制定了过渡政策:经人民银行、银监会、商务部批准经营融资租赁业务的试点纳税人中的一般纳税人,提供有形动产融资租赁服务,对其增值税实际税负超过3%的部分实行增值税即征即退政策。2013年12月12日财税[2013]106号文对实际税负超3%即征即退政策增加了限制,对于经商务部授权批准的融资租赁企业,注册资本达到1.7亿才能够适用即征即退政策。

2016年5月1日全面推行的“营改增”改革方案中,有形动产融资租赁服务税率保持不变,新增不动产租赁(含融资租赁和经营租赁),增值税税率为11%,而售后回租业务的税收政策则发生了较大变化,主要体现在税目变更、税率变化、作为贷款服务进项税额无法抵扣三个方面。根据36号文,融资性售后回租业务属于金融服务下的贷款服务,征收税率为6%的增值税,以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扣除利息与本金等费用的差额作为计税依据。此外,由于融资性售后回租属于贷款服务,不得扣除承租人支付利息取得的进项税。36号文延续了106号文即征即退3%的过渡政策。

三、“营改增”对融资租赁行业的影响

(一)融资性售后回租业务受到冲击

1.部分企业回租业务实际税负提高

最新一轮的改革后,融资性售后回租业务税率由17%降至6%,但是过去注册资本达到标准的融资租赁企业可以适用实际税负超过3%即征即退的政策。加之36号文规定适用即征即退过渡政策的售后回租企业应当在2016年7月31日前实收资本达到1.7亿,2016年8月1日后开展的融资租赁业务不再适用即征即退政策。短期内达到1.7亿实收资本这一标准对于中小融资租赁企业门槛较高,若不能适用即征即退政策,将加重原享受优惠企业的税收负担。税负的变化必将对融资租赁企业的售后回租?I务带来冲击。

2.贷款服务不能抵扣进项税造成双重征税

在售后回租业务的税务处理中,一方面回租企业以收取的全部价款及价外费用(不含本金)作为增值税的计税基础,另一方面,融资性售后回租服务在全面营改增后属于贷款服务,根据36号文最新规定购买的贷款服务不得抵扣进项税额。承租企业支付的租金获得的进项税不允许抵扣,造成了增值税的双重征税。此外,根据13号文,售后回租企业购得承租方出售的固定资产不缴纳增值税,因而也无法取得可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从销项与进项两个层面的税收压力给融资性售后回租业带来双重挑战。

(二)前期改革带来的问题依然存在

1.融资租赁企业税负较高

“营改增”之前,融资租赁企业采用的是差额征收流转税的计税方法,以收取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减去承担的实际成本作为计税依据,再乘以5%的营业税税率,实际上与增值税按照按增值额征税的实质与效果基本一致。“营改增”后,在计税依据变化不大的情况下,税率上升到17%,虽然进销项能够抵扣,实际税负较营业税还会有所提高,况且现实中还存在租赁公司取得增值税发票困难的情况。此外,以17%的增值税额为基础计算的城市维护建设税与教育费附加等高额的附加税费也加重了行业税负。

2.开票与抵扣时间规定不明确

我国的增值税专用发票采取价款与税款在同一张发票上注明的形式。在融资租赁业务中,供货人将发票开给出租人,而实际承担该税负的则是承租人。从承租人的角度,由于发票抬头人与税负承担人不一致,承租人无法在租赁开始日抵扣进项税,只能分期抵扣所付租金的进项税。从出租人的角度,出租人并非租赁物进项税的实际承担者,却可以在购进租赁物时一次性抵扣进项税额。对开票时间与抵扣时间没有明确的规定造成了资金流与发票流的不统一,加重了纳税人的遵从负担,为进一步税收改革带来挑战。

3.不同审批资格的纳税人税负差异明显

在“营改增”之前,税法就通过《关于融资租赁业营业税计税营业额问题的通知》(财税字[1999]183号)、《关于融资租赁业务征收流转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0]514号)和《关于融资租赁业务征收流转税问题的补充通知》(国税函[2000]909号)对融资租赁纳税人的流转税税基进行了界定。对经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或者商务部三部门批准经营融资租赁业务的单位,从事融资租赁业务均按照金融保险业差额征收营业税。而对于未经批准单位,若租赁的货物的所有权转让给承租方,全额征收增值税,不征收营业税;若租赁的货物的所有权未转让给承租方,按照租赁业全额征收营业税,不征收增值税。因此,是否经过三部门审批将造成融资租赁企业税基的巨大差异。在全面推行“营改增”后,这一现象仍然延续,不同业务与资质的企业税基与税率情况如下表:

对于同样从事相同业务的企业,因未获得三部门批准而适用不同的计税基础缴纳流转税,造成了同行业之间造成税负不公平的状况。

四、完善融资租赁税收政策建议

(一)完善抵扣链条,消除重复征税

增值税的一大优点就是能够避免重复征税,“营改增”的一大目的就是完善增值税的抵扣链条。因此应当逐渐完善融资租赁业务中尚未打通的抵扣链条。36号文将融资性售后回租业务纳入贷款服务,并规定取得的贷款服务不得抵扣增值税进项税,从而造成重复征税。13号文对回租业务中承租方出售资产不征收流转税的规定,在全面“营改增”后使得企业无法获得增值税的抵免,加重了企业的负担。为了消除重复征税弊端,应当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允许对售后回租业务购买资产取得的增值税进行抵免、理顺回租业务中的抵扣节点,促进融资租赁行业健康发展。

(二)完善和规范增值税发票管理制度

当前税制对融资租赁业务开具增值税发票的规定较为复杂。回租业务中承租人向出租人出售租赁物的行为不征税,因而不必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纳税人向承租人收取的有形动产价款本金可以开具普通发票,不应开具专用发票;对承租人如何进行租赁物增值税进项税的抵扣则没有明确规定。为了规范税制,减轻纳税人纳税成本,应该明确规范融资租赁行业的每一业务环节开票类型与抵扣时点,明确融资租赁业务中租赁物进项税由承租人承担,承租人可凭进口环节增值税专用缴款书或出租人出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进行一次性抵扣。以此应对开票时间与抵扣时间不一致,资金流与发票流不统一的问题。

(三)合理设置税率,适当降低税负

“营改增”明显提高了融资租赁行业税率,与之相关的成本抵扣规则却没有随之跟进,当前的税制中尚未有效解决税负增加问题,这与“营改增”的减税目的大相径庭。一方面,当前规定享受即征即退优惠政策的限制条件较高,并且优惠期限很短。长远解决融资租赁企业税负较高的问题必须在完善成本抵扣规则的基础上合理设置税率。我国的融资租赁业处于发展初期阶段,具有现代服务业的特征,可以对融资租赁业务设置较低的税率,同时完善各环节进行税抵扣规定。

篇4

【关键词】融资租赁 “营改增” 税收抵扣

2011年11月16日,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向全国印发了《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方案》。随后,2012年1月1日,上海出台了《关于在上海市开展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正式拉开了改革试点的序幕。接着,分批扩大到北京、天津、江苏、安徽、浙江、福建、湖北等地。“营改增”对于金融租赁行业来说,将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营业税与增值税并存造成的融资租赁业增值税抵扣链条断裂,承租企业不能抵扣导致税收成本较高的难题,但同时也面临着挑战。

一、营改增对融资租赁行业带来的不利影响

(一)对融资租赁公司自身的税赋增加

首先,“财税(2011)110号”文件明确“营改增”的基本原则是“改革试点行业总体税负不增加或略有下降”。但由于改革之前,融资租赁行业营业税按差额纳税,即有形动产价款和相应银行利息扣减后再纳税,税率为5%。改革后,税基不变,税率则由5%提高到了17% ,直接提高了12个百分点。

其次,改革后如果得不到原有营业税优惠幅度,也将造成税负的增加。根据“财税(2011)111号附件3”的规定,试点地区试点纳税人已经按照有关政策规定享受了营业税税收优惠,在剩余税收优惠政策期限内,符合相关规定的列举行为可享受有关增值税优惠政策。换言之,文件规定未有列举的行为不能享受有关的增值税优惠政策。一些企业可能失去享受优惠政策的机会,导致在税负增加。

最后,由于增值税改革的核心在于抵扣制,随着改革的进行,对于资本有机构成比较高的企业而言,企业生产资料投入比重越大,企业可抵扣的项目越多,税负当然减轻。但对于金融租赁公司来说,其资本有机构成较低,导致税收实际负担率也会增加。这是因为一家金融租赁公司不需要购买机床等生产设备,对生产的原材料也没有需求,故其很少能取得进项税额。

(二)3%即扣即退的政策可能无法实现

“财税(2011)111号文件”第一条第三款规定:“试点纳税人提供应税服务,按照国家有关营业税政策规定差额征收营业税的,允许其以取得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扣除支付给非试点纳税人价款后的余额为销售额”。对于文件中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若理解为租赁公司应收取的租金,3%即扣即退的税收政策则没有实际意义。

(三)售后回租业务增值税重复征收

售后回租业务是我国目前融资租赁业务的主要业务类型之一,但在“营改增”后,由于承租方在向租赁公司转让有形动产时,不征收增值税,所以企业不能给租赁公司开具有形动产的增值税专用发票。而租赁公司在计算售后回租业务销项税额时,如果“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中包含有形动产的价款,那么租赁公司因没有增值税专用发票,则无法抵扣进项税。结果将导致企业购置有形动产时已缴纳过一次17%的增值税,在售后回租业务过程中,租赁公司还要再缴纳一次17%的增值税,造成重复征收增值税。

二、营改增过程中融资租赁行业可采取的应对措施

为了更好的适应“营改增”税收改革,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究并制定应对措施。

(一)准确确定应纳税种

“营改增”涉及的部分现代服务业之一就是有形动产租赁服务。有形动产租赁包括有形动产融资租赁和有形动产经营性租赁。

如果融资性售后回租标的不是有形动产,则出租方收到的融资利息按现行营业税政策规定缴纳营业税。如果融资性售后回租标的是有形动产,出租方执行“营改增”试点日之后签订的合同,收到的融资利息应按照“有形动产租赁服务业”缴纳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税率是17%,小规模纳税人征收率是3%。执行试点实施之日前签订的尚未执行完毕的租赁合同,在合同到期日之前,继续按照现行营业税政策规定缴纳营业税。

(二)加强与地方税务部门的沟通

目前,有的融资租赁企业为了降低过高的增值税税负,采用了如下的操作办法:将收取的租金仅就利息部分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本金部分不开发票,仅仅开具收据,以利息部分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的金额作为销售额来计算销项税金。

此种操作方式虽在目前情况下不合法,但是合情合理。从税收角度来说,售后回租可以看作是一笔以融资标的物为抵押物的抵押贷款。故该操作方式对出租人、承租人和国家都是公平的。但是这种操作方式必须建立在与地方税务部门沟通并得到认可的情况下方可进行。

(三)加强与制造企业的合作

“营改增”改在融资租赁行业,但更多的在制造企业和承租人。因此,要加强与制造企业的沟通,多促成制造企业通过租赁公司促销其产品。这样,租赁公司便可开具租金增值税专用发票,承租企业为取得有形动产所支付的本金和利息所产生的增值税,就都能得以抵扣。使得制造企业、租赁公司和承租人之间形成了环环相扣的完整的增值税抵扣链条,从税制上保证了融资租赁业上下游产业链的畅通,最大程度的消除了营业税重复征收的情况。

三、小结

从1981年4月,我国第一家金融租赁公司—中国东方金融租赁公司的成立,融资租赁进入我国有30多年,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商业模式(融资+投资+服务),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消化过剩产能、帮助中小企业破解融资难题等方面发挥出融资租赁的优势,推动着实体经济的发展。融资租赁行业要发展,离不开良好的政策环境。作为融资租赁行业的四大支柱之一的税收政策,期望可以为租赁业的发展奠定好道路,让租赁公司减负前行。

参考文献

[1]陈少英.融资租赁的营改增问题[J].法学,2012(7).

[2]刘剑文.税法学(第四版)[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篇5

关键词:融资租赁;法律;监管

一、融资租赁的基本法律理论阐述

(一)融资租赁的概念

我国《合同法》以前的法律均没有对融资租赁的概念加以界定,直到1999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出台,从概念上对“融资租赁合同”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合同法》第237条规定:“融资租赁合同是出租人根据承租人对出卖人、租赁物的选择,向出卖人购买租赁物,提供给承租人使用,承租人支付租金的合同。”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租赁》中对融资租赁作了如下定义:融资租赁是指实质上转移了与资产所有权有关的全部风险和报酬的租赁。所有权最终可能转移,也可能不转移。

(二)融资租赁法律性质

1.分期付款买卖契约说。融资租赁的性质实质上是一种分期付款的买卖。

2.借贷(融资)交易说。此说认为融资租赁名义上是一种租赁,实质上是一种融资交易。该说特别强调了融资租赁的经济实质与经济意义。

3.动产担保交易说。该学说基于动产担保交易之法制背景,认为融资租赁应为一种动产担保交易。

4.独立交易说。该说认为融资租赁是根据市场需要而在传统的各种交易,特别是租赁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独立交易方式。

以上各种学说,都从各自的角度出发对揭示融资租赁的性质作出了有价值的尝试。融资租赁具有融资和融物的双重属性,应将其法律性质界定为独立交易,这样界定避免了片面的将融资租赁归入某一类既存法律关系而破坏了融资租赁作为一种独立交易制度的整体性。同时独立交易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融资租赁交易的形式与内容的统一,有利于融资租赁业的发展。

二、中国融资租赁业的现状分析

中国于20世纪80年代引进融资租赁业务,在近30年的时间内,历经由繁荣到低谷,再由低谷到逐步发展的曲折过程。目前,国内尚无一部完整系统的《融资租赁法》。对融资租赁法律关系的调整主要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十四章的规定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融资租赁合同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的司法解释等规范。这些规定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无论是在体系的完整性上还是在法与融资租赁本身的契合度上都存在明显不足。健全融资租赁立法的当务之急就是充分尊重融资租赁本身特性及内在运作规律,在市场规律的指导下对现有立法进行甄别,修正偏颇、补充缺漏,并最终实现建立一套完整、严谨、科学的融资租赁法律体系的目标。另外,从中国当前实际来看,对于融资租赁的政策支持力度远远小于西方发达国家在融资租赁发展初期所给予的政策支持力度。

三、中国融资租赁立法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融资租赁法的定性问题

融资租赁法是公法还是私法,这是制定融资租赁法首先需要回答的问题。

(二)融资租赁市场准入问题

融资租赁市场准入门槛高低的确定既是国家对该行业进行监督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防范风险、保障该行业健康发展的有利武器。

(三)租赁物回收权问题

租赁物的回收权是基于租赁物所有权而产生的一项权利。无论各国国内法还是国际公约,对于租赁物所有权问题均有着一致的观点,认为租赁物所有权归于出租人。

(四)融资租赁税收制度的完善

融资租赁业在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表明,融资租赁业发展的初期离不开国家的优惠税收政策等鼓励性政策;如果没有融资租赁业发展初期的优惠税收政策,融资租赁业很难充分体现出其独特的优势。

(五)融资租赁监管制度

国际融资租赁的监管制度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根据司法,一国政府对发生于本国境内的融资租赁业务中的行业管理;二是为促进国际融资租赁业健康、有序发展,国际组织及各国政府在融资租赁领域开展的协调行动与国际合作,以及为国际融资租赁制定普遍性的行业标准。

四、完善我国融资租赁监管法律制度的思考

(一)完善商务部和银监会监管职能划分,明确各自监管范围

商务部作为行业主管部门,金融监管机构监管金融机构背景的融资租赁公司,这既是对融资租赁性质问题分歧的妥协,也是行业现有的发展格局下,追求最大效率的一种平衡。不同的设立、审批、监管标准,以及不同的市场准入风险控制;对金融租赁公司相对严格的监管,表面上看似对金融租赁公司发展的限制,但是业内人士都明白金融租赁公司其非银行性金融机构的身份所带来的巨大好处。

(二)建立统一的融资租赁监管法律制度

统一的监管法律、法规等规范性文件是建立统一、高效的外部监管的基础或者首要条件。

(三)完善对银行背景的融资租赁企业适度严格的监管机制

对具有银行背景的融资租赁公司的金融监管的程度也应是适度的,毕竟它与接受公众存款的商业银行和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的信托以及证券和保险等金融机构相比,还是有很大区别。因此,对于银行参股的融资租赁公司监管应严格与一般融资租赁公司,但是不加区别地按照银行标准实施金融监管是完全不必要的,不利于融资租赁业的健康发展。

(四)建立融资租赁企业多元化的融资渠道,打破资金瓶颈

首先,允许租赁公司发行债券或股票;其次,允许发行特殊用途基金或者提供特定用途贷款;最后,允许符合条件的融资租赁公司利用自身信用直接融资。

五、结束语

融资租赁立法及其研究在我国尚处于论证阶段,尤其是关于融资租赁的性质和监管程度上还存在巨大的分歧,其涉及领域广泛而复杂,通过比较分析及综合考察,根据我国国情认为我国融资租赁应当选择统一立法的监管模式,对融资租赁进行适度监管,达到促进整个行业健康有序的发展都有很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石家庄经济学院法学院.融资租赁的法律性质与形式[J]. 河北学刊,2010,(3).

[2]宋丽丽.中国融资租赁法律问题研究[D].大连:大连职业技术学院,2008,(4).

[3]郝文尉.融资租赁法律问题研究[D].重庆:西南政法大学,2009,(4).

篇6

关键词:“营改增” 融资租赁 增值税

中图分类号:F812 文献标识码:A

2016年,我国税制改革进入收官之年,营业税将彻底退出历史舞台,“营改增”的实施为很多行业带来了福音和发展的契机。现代企业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极为重要,企业的迅速发展也使得我国社会经济呈现出勃勃生机。企业为了自身的发展与生存必须要进行融资活动,以便为企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资金支持。资金作为企业生存、发展、扩大经营规模的重要因素,是全面推进企业向前发展的主要动力源泉。在现代企业发展的过程中,融资难一直是困扰企业发展的一大难题。各企业在融资方式、融资渠道、融资成本等方面的问题一直是理论界学者和各企业重点关注的热点问题。我国企业融资的渠道比较单一,一部分来自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融资,还有来自于民间的抵押贷款。但是,很多企业由于信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并不能顺利地在银行等金融机构获得资金。

融资租赁是一种全新的融资方式,它同时具备了融资和融物的双重功能,在很大程度上不仅促进了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和产品结构的优化与调整,更解决了企业融资难的困境,降低了企业融资的风险。目前,融资租赁和银行贷款已经成为现代企业最主要的两条融资渠道。在融资关系中,存在着出租人、承租人、设备供应商这三个关系方,通过购买和租赁合同来实现交易的全过程。承租人和出租人主要签订的是租赁合同,双方根据承租方的需求同供货商签订购买货物的合同,供货商向出租人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并将设备递交到承租人手中。在实施“营改增”前,出租人缴纳营业税,并没有进项税额可以进行抵扣;对于承租人而言,由于是租赁设备,并不是购买设备,也不存在进项税额的抵扣。因此,出租人就将购买设备后产生的17%的增值税、出租设备产生的税率为5%的营业税,以租金的形式转嫁到承租人身上,从而导致承租人筹资成本的大幅上升,严重的还将影响交易的达成。“I改增”的实施使融资租赁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增值税的抵扣范围扩大了,可见,“营改增”改革实施的过程对融资租赁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一、“营改增”的实施对融资租赁的积极影响

(一)实现了税制的统一和公平竞争

“营改增”的实施实现了不同的融资租赁的统一,使得原来不同的融资租赁归属于不同的监管机构、不同的融资租赁企业有不同的税收待遇等问题得到彻底解决。在统一的税收制度环境下,融资租赁的不同法人之间的税收歧视没有了。企业的盈利能力与经营能力密切相关,企业之间的竞争环境更加公平。

(二)企业的发展实现了完整的增值税抵扣链条

“营改增”后,融资租赁企业向承租人提供租赁设备的使用权,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承租人的资金压力,同时更减少了企业的当期资金占有率。通过分期付款的形式,企业将获得更多的进项税额并实现抵扣,有效降低了承租方的成本。正是基于以上优势,大部分承租人更愿意选择通过融资租赁的方式实现融资。“营改增”后承租人使用租赁的设备可以获得进项税额的抵扣,这与购买设备是一样的,因此,承租人的税负降低。随着企业对融资租赁方式需求的不断增加,“营改增”的实施实现了设备厂商、出租人、承租人三者之间的完整的增值税抵扣链条。

(三)信息更加规范化、严格化,管理效率得以提升

“营改增”的实施在我国税制改革中是一项比较完善的改革,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税收管理体系,增值税抵扣的链条更加趋于透明化、清晰化,有效降低了企业的纳税成本。“营改增”的实施,纳税人在更加便捷、简单的税款抵扣链条中进行传递,防止了国家税款的流失。再加之增值税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抵扣链条,上下游企业的联系更加密切,各项操作也更加严格规范。这些都为纳税人计缴税款提供了便利,有效降低了纳税人的税务处理成本。“营改增”的实施使得税务机关与企业之间的沟通更加简单,税务机关的管理效率得到提升。

二、“营改增”的实施对融资租赁的消极影响

(一)税收负担不降反增

在实施“营改增”前,融资租赁公司原来按照5%的税率缴纳营业税;在实施“营改增”后,融资租赁公司要按照17%的税率缴纳增值税,可见,税负明显增加。这主要是由于企业的直租业务存在着税负跨期造成的。从单个项目上看,前期的进项税额大于销项税额,企业无需缴纳增值税,但是在项目的后期就不同了,需要集中缴纳增值税。

(二)税负跨期问题明显

目前,增值税采取的是购进扣税法,但是,融资租赁由于其特殊性,税收负担需要在不同的会计期间进行分布,并呈现出一种并不均匀的状态。这就造成在税收期间明显的分布不均衡的税负跨期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的资金风险。例如:对于直租业务而言,在业务初期购买设备产生的进项税额数额较大,而销项税额是根据租金的收取在整个租赁期内进行均匀分散的,这就造成在不同期间的销项税额数额较小。在短期内,出租人并不会产生增值税纳税义务,税负也不会太大,有的甚至不会出现。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直租业务的租赁期将满,必然会在最后一期或者若干期内出现销项税额大于进项税额的情况,最终导致在这一期间的税负增加。如果企业融资租赁的业务较多,那么必然会在每一期都会产生税负的跨期效应。这不仅增加了企业的税负,更给企业的现金流带来巨大压力。

(三)成本抵扣不足问题明显

在“营改增”的政策中对成本抵扣的问题做出了明确规定,即:从销售方或者提供方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海关进口增值税专用缴款书、农产品收购发票、农产品销售发票、铁路运输费用结算单据和税收缴款凭证,都可以作为增值税扣税凭证进行进项税额的抵扣。由于融资租赁业务的特殊性,其大量的业务资金来源于银行贷款,再加之在能够抵扣的价外费用中有的费用是否能够进行抵扣还存在一定的差异,如果基层税务机关在执法的过程中不能认真研读操作准则,必定会增加其执法的难度,从而造成融资租赁由于成本抵扣不足而导致税负增加的现象。

(四)即征即退政策难以实施

财税2016【36号】文中明确规定了可以享受即征即退优惠政策的企业的条件。有的企业可以享受即征即退的税收优惠政策,就会出现如下情况:即征即退政策可以顺利得以实施,但是企业的资金在通货膨胀比较严重的市场经济环境中时间成本较高,这在无形中造成了一种不可避免的损失。当企业在实际经营过程中按照(全部价款+价外费用-支付利息)*17%缴纳增值税后,如果不能按时执行即征即退政策,那么,对于企业就意味着部分资金将作为税额进行上缴,这样一来,企业不仅无法获得经营利润,严重的还会出现资金短缺的问题,最终影响到企业的资金链。

三、消除“营改增”对融资租赁的不利影响

(一)做好准备,提前进行市场调研

融资租赁企业必须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结合行业特点成立专门的“营改增”领导工作小组,并提前做好市场调研和各项准备工作。例如:企业可以根据本单位近几年来的营业税上缴情况做好市场调研,并科学地、准确地对未来3-5年内本行业的发展趋势、“营改增”带来的影响等进行预测和分析,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完善的增值税内部控制工作流程,构建增值税全流程跟踪管理制度。企业应全面夯实管理中的各基础环节,为促进企业的转型奠定基础。

(二)获取税收优惠政策,进行科学的税收筹划

从短期来看,“营改增”的实施在短时期内并不能为融资租赁带来税收的减免,反而是税负的增加。因此,这就需要企业必须与时俱进,积极想办法向税务机关、政府部门等寻求帮助,切实减轻单位的税负。另外,企业还可以根据自身的发展羁觥⒆陨淼男幸堤氐愫托灾实认蛘府申请各种税收优惠政策,并努力为自身的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平稳的、有利的发展氛围和环境。

在实施“营改增”的过程中,必须先认真对国家的相关税收改革政策进行解读,并提前做好应对措施,防止“营改增”后出现的各种风险,提前进行税收筹划。

(三)不断创新融资租赁方式

要想正确应对“营改增”带来的各种影响和变化,就必须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做出详细的应对之策。从企业的长远发展角度来看,根据自身的现有项目,有计划地、科学地选择符合企业长远发展的融资租赁形式。例如:转租赁、委托租赁、风险租赁、结构式参考租赁、杠杆租赁、捆绑式租赁等,尽量减少税收政策带来的不利影响。

总之,“营改增”是我国税制改革史上的一个重头戏,它的覆盖范围广、税收比例齐全。对于企业而言,如果站在长远的发展高度将融资租赁视为日常经营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保证企业的长久、健康、稳定发展,就必须认真研究新的税收政策,尽快适应税制改革带来的变化,与时俱进、积极创新。

参考文献:

[1] 潘文轩.“营改增”试点中部分企业税负“不减反增”现象释疑[J].广东商学院学报,2013(01):27- 28.

篇7

(中央财经大学,北京 100081)

摘 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融资租赁已成为一种重要的金融工具。现阶段,许多发家国家将融资租金看作“朝阳产业”,而国内的融资租赁业发展却呈现滞后的状态。因此本文将对我国当前融资租赁业存在的问题以及发达国家的融资租赁业成功发展经验进行探析,并在租赁观念、融资租赁环境、制度建设以及融资租赁机构体系等方面提出完善策略,以此促进我国融资租赁业的发展。

关键词 :融资租赁;制度;政策

中图分类号:D9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5)04-0072-03

作为发达国家与信托、保险、银行信贷、证券并驾齐驱的金融工具之一,融资租赁已渗透到经济领域的各个方面,被称为“朝阳产业”,是企业除银行信贷外的最大融资方式。据统计,全球有近三分之一的投资是在融资租赁的形式下完成的,市场渗透率在30%以上。相比之下,国内租赁融资的市场渗透率却不足5%,与发达国家存在很大的差距。因此,对中外融资租赁制度的对比分析,对促进我国融资租赁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融资租赁的基本概述

对于融资租赁,可将其理解为以承租人对租赁物件的具体要求与对供货人的选择为依据,承租人出资从相应的供货人购买租赁物件,然后租给承租人使用。①一般承租人向出租人支付租金主要以分期的方式为主,租赁物件的归属权在租赁期内属出租人所有,而承租人具有使用权。租期届满,承租人支付所有租金并完成融资租赁合同中的义务之后,若没有约定租赁物的归属,可进行协议补充。若补充协议无法达成,需根据合同中的条款及交易习惯进行确定。②另外,由于融资租赁在功能上又表现出融资功能、促销功能、投资功能以及资产管理功能等,使得融资租赁逐渐成为金融发展的亮点[1]。

二、我国融资租赁制度的现状及问题

(一)缺乏完善的融资租赁法律制度

我国第一家租赁公司于1981年成立,即中国东方租赁有限公司,标志着我国开始出现将融资租赁作为目标的现代租赁业务。然而与之相配套的租赁规范标准却未出台。随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③中对融资租赁中关于合同形式、合同内容等方面做出一系列的规定,但也没有提及租赁双方的权责问题,也没有明确融资租赁业中市场准入、行业监管以及投资主体等方面的问题,使租赁双方解决纠纷及其他问题过程中仍缺少相应的法律保障。为使租赁业发展更为规范,国家又相继了《金融租赁公司管理办法》、④《租赁会计准则》、⑤《外商投资租赁公司管理办法》⑥以及财税部的相关税收政策等。这些法律法规的出台改善了融资租赁的法律环境,但许多法律法规仍不够全面专业,不健全的融资租赁法律制度限制了融资租赁业的快速发展[2]。

(二)政府支持力度不足

融资租赁业的发展很大程度受政府影响,但国内对融资租赁的支持力度方面却略显不足,主要表现在:在财政方面,支持力度较弱,缺乏对融资租赁的项目投资;在银行信贷方面,支持力度较弱,国家并没有实施能够促进融资租赁业发展的信贷政策;在收税方面,支持力度较弱。尽管国家财税部门也开始采取一系列的税收减免政策,但仅适用于少数公司,无法带动行业的整体发展。

(三)社会租赁意识淡薄

作为改革开放后逐渐发展起来的新兴行业,融资租赁主要目标在于使承租人在设备需要与业务筹资方面得到满足。然而很多融资租赁受自身筹资难、规模小等特点影响,加上政府支持力度不足,使其发展并不是很顺畅。政府、企业与个人淡薄的融资租赁意识使融资租赁的发展受到很大的限制[3]。

(四)资金不足制约行业发展

由于国内的融资租金机构在性质上属于非银行机构,许多租赁公司没有银行股份,导致资金来源不足的情况极为严重。而且租赁公司自身的资金预算能力较差,内部管理水平不高,使租赁机构在业务发展过程中缺少资金支持,无法实现持续发展。

(五)承租方拖欠租金严重

近年来国内相关数据表明,在租赁合同到期后,债权被拖欠金额可达资产总额的40%以上,⑦这种承租人租金拖欠的问题也使行业发展受到很严重影响。例如,中外合资租赁公司在近几年其拖欠的租金为8亿美金,若注册资本为400万美金,按36家租赁公司计算,整体注册资本大约为1.4亿美元,这时拖欠租金的规模将成为注册资本的5.7倍。⑧由此可见,承租方拖欠资金严重制约了融资租赁业的发展[4]。

三、国外融资租赁业发展的经验

以美国为例,其融资租赁市场的发展程度居世界前列,在世界租赁行业中,其融资租赁成交额可达40%左右,美国国内的融资租赁公司也达3000多家之多。⑨再如日本融资租赁业,从创建开始发展速度便极为迅猛,其市场占有率在10%左右,而且拥有的租赁公司也达1000多家。⑩在这些发达国家中,融资租赁的发展在受自身经济实力影响的同时,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健全的融资租赁制度。

(一)国外融资租赁业的税收政策

融资租赁业在西方国家发展之初,政府便实施扶植政策并制定相关的税收优惠政策,以促进融资租赁也的持续发展。在税收优惠政策方面,首先进行投资减税。出租人在设备购置成本过程中可享受到一定比例的税收优惠。以美国《投资税减扣法》为例,出租人进行设备购置过程中,能够享受到设备购置成本10%的优惠,而且在应税收入中可抵免投资方面的支出。因为租赁公司购置设备的成本极大,所以这种10%的优惠幅度帮助出租人减轻税务上的压力,也因此使承租人在租金方式方面获得很大的利益。其次,加速折旧。具体表现在企业可对租赁设备使用加速折旧法。仍以美国为例,其先后出台的税法、经济复兴税法、加速折旧法案以及固定资产管理法等,都规定了资产所有人可采用加速折旧的方法,从而获得更多的税收优惠,进而鼓励投资与设备的更新[5]。

(二)政策性保险的实施

在融资租赁发展初期,技术、环境、信用以及政策等方面的原因使其面临很多风险,并且无法完全避免。因此,为降低融资租赁风险,支持与保护租赁行业,西方发达国家便实施一系列的保险政策。具体内容包括租赁公司会面临的违约风险、政治风险等特定风险,以保证租赁公司安全经营。以美国为例,为使本国租赁公司在跨国业务方面提到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力,美国政府专门建立了相应的风险控制制度。对国外风险较大的发展中国家,美国政府通过“海外私人投资公司”官方出口信贷机构进行跨国租赁业务公司的设立,使其得到政治风险保险。另外,对许多从事出口融资租赁业务的租赁公司,美国的进出口银行也提供出口贷款、商业风险以及出口担保和政治等保险。这些保险措施的实行,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跨国业务的风险,使租赁公司的权益受到了保护。

(三)相关的财政补贴政策

财政政策补贴主要指政府对发展项目扩大设备租赁的津贴,并为融资租赁公司提供许多政府政策性的基金。以日本为例,在租金补贴政策方面,若租赁公司租赁的制定设备或机械分配到指定的企业时,便能应用相关的租金补贴方案。当租赁公司得到政府津贴时,承租人所付的租金将为政府补贴外的部分。例如日本在改进煤气服务站结构、促进木材供应合理化、提高畜牧业效率、支持养殖业所使用的高级技术设备等方面,日本政府将提供财政租金津贴,使承租人交付资金时,只需付补贴额外部分即可[6]。

(四)金融支持政策

融资租赁往往具有较大的项目成本,很多项目中的承租人在无法筹集资金时会选择融资租赁的上马项目,这就要求租赁公司应具备很强的融资实力以及资金实力。这时政府采用相应的信贷政策便能够给予融资租赁业很大的支持。其中信贷政策主要指政府根据相关的政策规定,为融资租赁公司在贷款发面提供优惠政策,或直接允许融资租赁公司发行租赁债券或基金,使其能够通过资本市场筹集资金。以日本为例,融资租赁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受益于政府所制定的信贷融资政策,其实行的“租赁优惠制度”使租赁公司能够从银行获得低息贷款,而“政策资金供给制”又为融资租赁公司从日本开发银行中获取很多的实惠。在优惠贷款的作用下,租赁公司的设备购买成本可节约40%-60%,剩余部分由融资租赁公司自行筹集。这种信贷政策也使租赁公司能够将低息信贷资金来源进行扩大[7]。

四、融资租赁制度的构建

从前文中外融资租赁情况可知,融资租赁业在的发展受政府相关政策影响极大,尤其在融资租赁业发展起步阶段,优惠政策能够降低融资租赁企业的运营成本,拓宽融资渠道。然而我国融资租赁业仍以市场力量为主要依托进行发展,政府扶持力度不足。因此,应借鉴国外先进的融资租赁制度以及成功经验,进行我国融资租赁制度的构建。

(一)转变陈旧的租赁观念

融资租赁制度的构建要求融资租赁企业首先进行观念转变,尤其在获取资金手段方面应避免完全依靠银行贷款的方式。另外,融资租赁结构还需建立适合自身发展的系统理论与操作规程,以促进自身融资实力的增强,并在国民经济建设中扩大自身的作用与影响力。

(二)完善制度建设

融资租赁制度的完善需从法律制度、金融支持、风险保障与监督管理方面入手。在法律制度方面,应立足于国内融资租赁业的实际现状,出台相应的法律,以确保融资租赁业务开展过程中的法律法规的保护。同时在法律法规完善的基础上,采取税收优惠政策,使融资租赁出租人与承租人从中受益。另外,针对现行的会计制度,也应引用加速折旧的方式调动融资租赁企业的积极性。在金融支持方面,我国也应为租赁企业提供专项贷款并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低息贷款模式。在风险保障方面,由于租赁机机构本身存在一定的信用风险,因此应采取一定的保障政策使出租人与承租人的经济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在监督管理方面,需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并与融资租赁业相协调,这样才能完善企业内部管理结构,推动租赁融资业的快速发展[8]。

相比发达国家,国内的融资租赁制度建设仍处于探索阶段,因此需要融资租赁业从国内的实际发展情况出发,吸取国外先进经验,改变传统的租赁观念,加强制度建设,完善融资租赁机构体系,从而使其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注 释:

①借鉴百度百科关于融资租赁的解释。

②借鉴百度百科中关于租期届满的阐述。

③1999年3月15日通过,于1999年10月1日起施行,共计第二十三章四百二十八条。

④该《办法》分总则,机构设立、变更与终止,业务范围,经营规则,监督管理,附则6章61条,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⑤企业会计准则里对租赁的规定,即承租人和出租人对融资租赁和经营租赁的会计核算和相关信息的披露。

⑥2005年1月21日商务部第1次部务会议审议通过,自2005年3月5日起施行。

⑦⑧⑨⑩参考百度百科相关资料数据。

投资税是指对固定资产投资活动课征的税。

海外私人投资公司(Overseas Private Investment Corporation,OPIC)于1971年开始运营,是美国的同时也是世界上首家海外投资保险机构。

主要在日本发起并实施。它是指通过运用国家的金融政策和制度规定等办法,为企业创造一个适应租赁形式的环境,从而促进企业利用租赁来使用那些政策上希望普及的特定设备或机器,或引导企业将资本投放到某个特定的地区或领域,这是一种政策措施。

参考百度百科相关资料内容.

参考文献:

〔1〕钱存阳.国外金融租赁业的成功发展对我国的启示[J].金融科学,2011,(3):99-102.

〔2〕胡红专.我国融资租赁业的现状、问题和发展思路[J].中国金融,2010,(10):15-16.

〔3〕路妍.我国融资租赁业发展缓慢的成因分析[J].管理世界,2012,(10):141-142.

〔4〕邓博雅.美国现代融资租赁业的发展以及对我国的借鉴[J].科学研究与实践,2010,(17):34-35.

〔5〕沈锋炜.中国融资租赁及其创新[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0,(2):17-18.

〔6〕唐锋.中外融资租赁业发展比较及经验借鉴[J].国际经济观察,2011,(7):138-140.

篇8

融资租赁风险是融资租赁交易中某种不利事件或损失发生的不确定性。从总体上看,融资租赁风险时客观存在的,而且是不可避免的,并且在一定条件下还带有某些规律性。融资租赁风险主要包括商务操作风险、信用风险、租赁物损毁风险、租赁物贬值风险、税收风险、法律政策风险和金融风险等。

(一)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是指未能履行合同所规定的义务或信用质量发生变化,影响金融产品价值,从而给债权人或金融产品持有人带来经济损失的风险。租赁公司面对的信用风险主要指承租人由于经营管理不善等种种原因,主观上不愿或客观上无力偿还租金,从而使租赁公司遭受损失。在租赁公司经营中,要想安全高效运营必须管理好信用风险,降低其影响。

(二)商务操作风险

融资租赁特性决定了在整个融资租赁过程中,承租人最终获得对租赁物件的使用涉及租赁物件购买、租赁物从供货商到承租人的运输、租赁物在承租人处的安装以及后续的保险、验收等等环节,在此过程必须保证每一个环节都不出问题,否则都可能产生商务操作风险。如交货环节供货商推迟甚至拒绝交货,或租赁物不符合承租人的要求;相关人员在货物发出和交接中的疏忽,均会导致承租人不能按计划实施项目进行生产,从而引起相应损失。

(三)租赁物件贬值风险

在租赁持续期间,租赁物件的价值会因技术更新、宏观经济周期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使得租赁物在极短的时间内发生价值变化,远远小于应付租金的对应现值,这些将极大影响承租人的还款意愿。极端情况下,承租人甚至拒付租金。在租赁标的物价值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出租人即便是能够收回标的物,也无法在市场上进行出售,从而蒙受损失。租赁物件过时,也可能导致预期残余价值不能实现,将很难出售,转让或再租赁;此外,通货膨胀会增加生产成本,削弱了租赁设备的盈利能力,缩短经济生活,完全在租赁物件的收入来支付租金,租金的来源将严重阻碍。

(四)税收风险

有的融资租赁交易以税收为基础,对于这种融资租赁安排来说税收制度变动往往会影响融资租赁公司的受益,因为其与承租人签订的租赁合同是建立在税收优惠政策的基础上的。如果在租赁期间向不利的方向发生变动,遭受损失的必然是租赁公司。同时,融资租赁交易安排对税收政策的变动有很大的敏感性,比如财税2013年第37号文使售后回租业务几乎停滞。

(五)法律政策风险

法律规章风险是指金融法制还不健全,部分法律与法律之间,法律与政策之间经常出现不一致或没有统一标准,使出租人、承租人的权益得不到保护的风险。法律制度的不完善或者执法不严可能会出现地方政府干预使出租人对租赁物的所有权得不到保护。

综上所述,融资租赁经营活动中风险的分布具有广泛性和复杂性,对融资租赁风险的管理,对于融资租赁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三、融资租赁风险的防范策略

针对融资租赁风险主要有以下防范策略:

(一)规避风险策略

风险规避是风险应对的一种方法,是指通过计划的变更来消除风险或风险发生的条件,保护目标免受风险的影响。风险规避并不意味着完全消除风险,我们所要规避的是风险可能给我们造成的损失。一是要降低损失发生的几率,这主要是采取事先控制措施;二是要降低损失程度,这主要包括事先控制、事后补救两个方面。例如对于融资租赁风险的防范,规避风险要在租赁融资前期做好尽值调查和信用分析,注意匹配负债期限结构与融资期限结构,同时应该合理的选择贷款的币种与利率。

(二)分散风险策略

分散风险策略是在融资租赁经营过程中,将融资租赁风险分散到相互独立,较小关联度的不同性质和特点的业务品种上,在于主客观因素影响下造成一些业务风险出现时,其他业务收益并不同时受影响,把风险影响控制在出租人能承受的范围之内。首先,可利用租赁交易安排的不同形式,在资产的种类上分散;其次,在租赁投资授信金额方面做适当分散,也就是实行相应的授信制度;第三,在地区和产业上应尽可能的广泛分散。

(三)补偿风险策略

补偿风险策略是指出租方在对租赁风险建立了整体把握的基础上,事先对风险损失采取可能的补偿措施。风险补偿在传统上用于金融放款的呆账、坏账的抵补上面。

(四)抑制风险策略

抑制风险策略是指租赁双方在承担风险的同时,密切关注风险因素的变化,当有风险爆发征兆或实际发生的情况出现时,能立即采取办法阻止风险进一步恶化,转化并解除风险,尽量缩小风险造成损失的范围。主要有两种思路:第一,保全本金及原定的放款收益;第二,允许损失部分利息收益,使本金损失最小。

在保全本金及原定的放款收益的情况下,风险抑制的手段有:担保金额和追加担保人、资产抵押。在允许损失部分利息收益,使本金损失最小思路下,风险抑制的手段有:减少追加融资、向客户派驻相关监督人员和财务方面的专家,向承租企业提供管理建议。

(五)转移风险策略

转移风险策略是一种事前控制融资租赁风险的有效手段。指出租人以某种方式,将可能发生的融资租赁风险全部或部分转移给其他人承担,以保证银行自身租赁资产的安全。风险转移的具体做法有:保险,向保险公司等转移抵押物损失的风险。担保。向担保人转移信用风险,但承租人转移风险的同时,又承担了担保人信用风险。期货交易。可以利用期货交易风险转移的功能。可以利用金融期货的套期保值,向愿意承担该风险的投机商转移租赁标的物价格波动的风险。

篇9

【关键词】 SPV模式; 东疆港保税区; 承租人

【中图分类号】 F830.5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16)15-0079-03

2009年,天津市东疆港区打破了国际SPV融资租赁的垄断局面,以单机、单船等大型租赁物为切入点,融合东疆港区的政策、地理以及发展优势,探索出了融资租赁的“东疆模式”[ 1 ]。截止到2016年3月,注册在东疆港保税港区的租赁公司已达到1 557家,完成656架飞机,80艘国际船舶业务,各类租赁资产金额累计约达4 500多亿元人民币。东疆港区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单机、单船租赁聚集区,融资租赁业发展的实力领跑全国。

一、SPV融资租赁模式的概念及运作流程

(一)SPV的主要概念

SPV是一种非常灵活的新型租赁方式,为Specific Purpose Vehicle的简称,可以译为特殊目的公司。SPV公司由租赁公司在保税港区注册,由SPV作为出租人,对承租人指定的特定租赁物进行租赁经营,实行单独管理,是有效地将风险与母公司(即租赁公司)隔离开来的融资租赁模式[ 2 ]。

在国际上,SPV模式主要应用于开曼群岛与爱尔兰岛。这两大区域利用其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完善的融资租赁服务以及较低的税负,吸引了大批租赁公司对于特定租赁物,特别是飞机等租赁物的租赁业务。而对于我国来说,2009年底,天津市东疆港第一次打破了SPV的国际垄断,签下国内SPV融资租赁的第一单。经过6年的发展,天津市东疆港保税区已经成为我国目前税收等相关政策比较全面、融资租赁服务体系最为健全的地区,为我国其他地区实行SPV模式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二)SPV的主要运作流程

SPV模式运作流程相较于传统模式的突破点就是设立特殊目的公司,将租赁业务的结构进行重新设计,以实现租赁成本的最小化。在一项完整的SPV融资租赁业务中主要完成以下工作:(1)完成相关飞机融资项目的敲定,确定飞机项目的操作结构,确定交易方案;(2)在国内保税区设立SPV,可提前设立,也可以在确定项目后再设立;(3)承租人与出租人签订融资租赁合同,出租人则以飞机为抵押从境外获得外币融资;(4)出租人将合同与外币融资租赁款交付给指定的SPV公司,由SPV公司向境外标的物生产者进行购买;(5)标的物入关时,由承租人完成各项手续,分期缴纳关税与增值税,获得在国内的行使权;(6)在租赁期间内,承租人向出租人定期支付租金,SPV将租金收入作为投资收益回流至出租人公司。至此完成整个SPV融资租赁业务[ 3 ]。

二、SPV模式比较传统模式的优势分析

融资租赁自19世纪出现以来,在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传统的租赁例如经营租赁、融资租赁、杠杆租赁、售后回租等方式被现在所常用,而更为灵活的SPV租赁模式,在许多方面都有着传统租赁无法替代的优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租赁流程优势

传统的融资租赁需要三方当事人,分别为租赁标的物制造者(卖方)、融资租赁公司(买方,出租人)、使用者(承租人)。主要的经营流程如图1所示。而对于SPV模式来说,在传统租赁三方当事人的基础上增加了SPV――特殊目的公司这一当事人。对机、船舶等大型租赁物,租赁公司首先会在保税区成立一家SPV公司,该类公司的性质为有限责任公司。实际上,SPV公司是一个“空壳公司”,由母公司受托进行单项租赁标的物的租赁经营。在整个租赁经营过程中,SPV公司作为名义出租人,完成租赁经营。通过这种新型的租赁方式,有效地将大型租赁标的物的风险与母公司相隔离,同时也保障了承租人的权益[ 4 ]。SPV融资租赁模式的主要流程如图2所示。

(二)税收缴纳方式的优势

传统的融资租赁模式下,在第一次引进租赁标的物时,就要按照标的物价款作为税基进行一次性的税收缴纳,包括增值税与关税等。对于当事人来说,一次性缴纳的数额与压力都是巨大的。而在SPV模式下,关税、增值税等税款可以根据租赁期分期进行缴纳,大大分散了承租人的经济压力,降低了租赁成本。

(三)对租赁公司资质要求的优势

只有具备租赁资质的公司才可以在传统模式下进行租赁经营;而在SPV情况下,只要租赁公司设立了SPV公司,即可以使用SPV租赁模式进行融资租赁。

(四)租赁经营所签订合同不同

通过图1、图2两大流程可以清晰地看出在两大模式下所签订的合同内容与数量是不同的。无论在传统模式还是SPV模式下,都必须签订三大合同――购货合同、租赁合同和保证合同,才能确保租赁行为的正常进行。而SPV模式在三类合同的基础上,又增加了标的物购买协议或转让协议。这是因为如果使用者已经签下了购买协议,就需要另外签署一份协议,将购买协议转让给SPV公司或签订新的购买协议。这样由SPV公司进行标的物的支付,从价格上更加合理,有利于节省开支。

三、东疆港保税区应用SPV模式对出租人和承租人的影响分析

2015年,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的《关于加快天津市融资租赁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指出,鼓励东疆保税港区融资租赁业务创新先行先试,支持那些信誉好、业务精的租赁公司在东疆港区设立SPV,并不设最低注册资本的限制,还出台了相关的税收优惠政策。这些有力的政策支持,也是使东疆港保税区融资租赁行业领先北京、上海等地区的重要因素之一。应用SPV模式,无论对东疆港区的承租人还是出租人来说,其影响都是巨大的。

(一)对于出租人的影响分析

1.隔离经营风险,降低破产比例。在保税区设立SPV公司,每一个项目对应一个特殊目的公司,将租赁大型项目的风险与母公司进行隔离,降低了母公司破产的风险[ 5 ]。

2.降低项目风险,保障融资本金。采用SPV模式进行租赁,如果承租人已经签订购买协议,则需要与SPV公司签订新的购买协议或是将购买权益转让给SPV公司,由SPV公司进行境外飞机价款的全额支付。通过这样的方式,有效地防范了承租人挪用融资本金的风险,大大降低了租赁项目的风险[ 6 ]。

3.利用地区优势,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在国内保税港区设立SPV公司,可享受国家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例如税收减免优惠、差额征税等,可减轻税收负担,增加公司收益。

(二)对于承租人的影响分析

租金分期缴纳,享受保税区政策优势,节省承租人开支。这是SPV最大的优势所在,也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承租人的经济压力。

就天津市东疆港区目前情况而言,对于空载重量25吨以下的飞机,进口关税的征收比例为5%、增值税为17%、复合税率为22.85%;对于25吨以上的飞机分别享受1%的关税和4%的增值税优惠。如果采用经营租赁形式的话,还要征收6%的预提所得税以及5%的营业税。而如果在我国的保税区设立SPV进行租赁的话,以上所提到的税金可以根据租赁期进行分期缴纳,无疑减轻了承租人的经济压力。

以2013年3月2日天津东疆港保税区携手工银金融租赁有限公司和中国南方航空公司完成的我国国内首单全新空中客车ACJ380超大型公务机租赁业务为例,目前国内引进该类飞机的价格大约为6 800万美元,当期银行公布的美元兑换比率的税率为1:6.16,参照目前复合税率,假设租赁期为8年,租赁利率为7%,按季度每年等额支付租金[ 7 ]。上述租赁情况与传统的租赁模式相比较结果如表1所示。

通过表1的计算可以看出,在同等条件下,采用SPV租赁模式进行飞机租赁业务为承租人节省了开支,减轻了其经济压力,有利于承租人优化其现金流,对承租人公司无疑是巨大的福音。

四、关于加快SPV模式发展的建议

虽然SPV模式优势明显,但是在我国应用的程度仍然有限,发展也并不成熟,因此,需要国家、社会各个部门共同努力,提供更多的发展条件,鼓励SPV模式在我国更好更快的发展。

(一)健全融资租赁法律体系,规范融资租赁行为

虽然我国已经迎来了融资租赁的“大时代”,然而目前还没有出台专门针对融资租赁行业的融资租赁法,直接导致了融资租赁业、融资租赁公司以及SPV模式发展的困境。因此建议国家尽快出台全国性的法律法规,对发展融资租赁业可能面临的行业准入、融资渠道、相关合同、物权归属等作出明确的法律规定,使得融资租赁有法可依,为新型SPV模式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二)实行统一规范的监管模式,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

对于其他推行SPV模式的国家而言,国际上采用监管融资租赁公司母公司的形式来实现对SPV公司的监管。目前,虽然商务部已经建立了全国融资租赁管理信息系统,要求商务部所监管的租赁公司在交易时进行相应的登记,但是具体来说我国对于融资租赁行业仍然处于二元监管结构,国家应作出相应的调整,制定行业统一的监管指标与监管规则。首先,应建立全国性的融资租赁行业协会,加强行业自律,明确该行业的社会责任;其次,结束多头监管的格局,尽快成立全国性的统一管理部门,为融资租赁业营造一个公平稳定的发展环境。

(三)拓展融资渠道,创新融资方式

稳定的现金流与资金来源对于大型资本密集型的融资租赁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但融资难仍然是限制我国融资租赁业快速发展的瓶颈。所以,租赁企业如何拓展融资渠道就显得尤为重要。其中,租赁证券化是解决融资困难的一种创新途径,是一种结构性创新融资产品。租赁证券化提供了低成本的融资渠道,盘活了公司资产,是提高融资租赁公司资产流动性非常有效的方法之一。

(四)在国内保税区推行SPV模式,实行税收优惠政策

为了更好地实现国内保税区融资租赁业的发展,国家应大力推行保税区优惠政策,以更好地鼓励租赁企业落户保税区,营造良好的税收环境,帮助SPV模式扎根在保税区,使更多的人才聚集在保税区。除此之外,从国际上看,在SPV模式发展较发达地区,税收优惠政策是吸引租赁企业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建议我国也应制定合理且优惠的税收政策,刺激SPV模式在我国进一步发展。目前,天津市东疆港区已率先出台各类融资租赁的优惠政策,采取了一些例如加速折旧、差额征税等鼓励发展措施,形成了一种非常有利于融资租赁业以及SPV模式发展的税收环境。因此,建议将该类政策进行推广,以更好地促进全国租赁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季念,梁朝晖.飞机租赁创新模式的探讨:以天津东疆港SPV租赁为例[J].华北金融,2013(7):46-50.

[2] 孙键虎,杨小渊.东疆保税港区开展飞机租赁资产证券化的探析[J].环渤海经济t望,2013(2):38-42.

[3] 李静,周雪峰.探索新区融资租赁平台建设[N].滨海时报,2015-03-10.

[4] 何小峰.资产证券化理论与案例[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7:233-259.

[5] 沈炳熙.资产证券化:中国的实践[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125-217.

篇10

关键词:营改增 融资租赁 税务风险

一、企业因“营改增”政策需完善而擅自进行税收筹划行为存在的税务风险

在“营改增”试点后,一些租赁企业的创新业务,如售后回租,由于受制于文件规定而难以开展,严重影响了租赁企业的正常经营。具体地说,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融资性售后回租业务中承租方出售资产行为有关税收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0年13号,以下简称13号公告)之规定,如果融资租赁企业开展售后回租业务,在购买承租企业的设备时将无法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但按照“营改增”相关文件规定,融资租赁公司向承租企业收取租金时,又要按照本金加利息的全额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一方面,融资租赁企业全额计提销项税额,无进项税抵扣;另一方面,承租企业通过此运行模式实现了对同一资产的两次进项税额抵扣,在企业之间形成了税负的不平衡。为此,一些租赁企业通过“纳税筹划”的方法与技巧,将承租企业开具的收据作为出租方差额抵扣税款的合法凭证,私自采取差额纳税方式。这种做法存在着非常大的税务风险。

如何解决这一涉税问题,作为融资租赁企业或行业协会应建议国家财税主管部门尽快完善融资租赁的相关税收政策,明确在“营改增”之后的相应具体规定,将“营改增”对企业经营不利的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而不能采取所谓筹划或“想当然”的方式规避自身的纳税义务。否则,将面临着税务机关纳税评估或税务稽查的处罚风险。

二、通过改变经营业务性质做法产生的税务风险

“营改增”后,有形动产租赁服务业整体税收负担可能上升较多,对租赁行业生产经营影响较大,尤其在经营租赁与融资租赁之间差别较大。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在上海市开展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财税〔2011〕111号)之规定:融资租赁业属于有形动产租赁,适用17%的增值税税率。但是,对经人民银行、银监会、商务部批准经营融资租赁业务的试点纳税人中的一般纳税人提供有形动产融资租赁服务,对其增值税实际税负超过3%的部分实行增值税即征即退政策。这个规定应该说大大降低了融资租赁企业的税负;而对经营租赁企业而言,由于按5%税率缴纳营业税改为按17%的税率缴纳增值税,税负变化很大。虽然增值税税负具有转嫁性特征,接受方和提供方可以共同分担增加的税负,但这取决于企业间最后的商业谈判。所以,一些经营租赁企业采取人为调整经营业务性质和改变账务处理的方式,比照超税负返还进行虚拟的融资租赁业务,从而达到降低税负的目的。这样的做法同样存在很大的税务风险。税务机关一旦发现此类情况,企业有可能被认定为偷逃税款的行为而对其进行处罚。

实际上,租赁企业不应采取此种办法降低税负。根据“营改增”试点相关文件规定,各试点省市都制订了专门的优惠政策,如明确了“营改增”试点过渡性财政扶持性政策,规定了采取“超税负返还”的扶持政策模式。即实施“营改增”后,试点企业的税负如果比试点前有所增加,财政部门将设立“营改增”专项扶持资金,对企业税负增加的部分给予一定比例的财政补贴。这其中就包括租赁企业税负增加的部分给予一定比例的财政补贴。财政扶持资金一般按照“企业据实申请、财税按月监控、财政按季预拨、资金按年清算、重点监督检查”的方式进行管理。特别要求财税部门发挥监督检查职能,对试点融资租赁企业申报的税负变化情况进行核实;财政部门对拨付的财政扶持资金加强监督,对于虚报、冒领、骗取财政资金的,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法律法规严肃处理。融资租赁企业对此展开税收筹划行为,可能是“得不偿失”。

三、企业索取不合规票据做法形成的税务风险

根据“营改增”相关文件规定,对销售额的界定是“试点纳税人提供应税服务,按照国家有关营业税政策规定差额征收营业税的,允许其以取得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扣除支付给非试点纳税人(指试点地区不按照《试点实施办法》缴纳增值税的纳税人和非试点地区的纳税人)价款后的余额为销售额”。所以,允许从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中扣除的项目,必须符合国家对营业税实行差额征税的文件的要求。

而融资租赁虽然属于营业税差额征税范围,支付给非试点地区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可以作为销售收入的扣除额,即扣除成本费用后的差额作为销售额;但支付给试点地区或者试点地区以外(能取得扣税凭证的)的全部价款和费用不能作为销售收入的扣除额,按优先抵扣的原则,不能同时扣税又扣额。 例如,由于融资租赁企业在采购二手设备时取得的是4%减半的普通发票,不能作进项税额抵扣,开展融资业务时收取的所有租金都需按照17%的税率计算缴纳增值税,企业增值税税负明显增加。因此,开展类似业务的融资租赁企业都在急寻是否有合理的涉税处理方法,进行“纳税筹划”。有些人片面强调,将上述应税行为分两种情况处理:即收租金时本金部分开具4%减半的普通发票,利息部分开具17%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仅就利息部分申报缴纳增值税。但是,这一处理明显违反现行“营改增”相关文件的规定和发票管理办法的要求,存在较大的税务风险。

笔者认为,只要是有资质的融资租赁企业,在发生上述经济业务时,应该向供货方索取正式的发票,依据现行“营改增”政策规定,按照差额确定销售额,然后按照17%的税率申报缴纳增值税。如果该租赁公司无融资租赁资质,必须全额按照17%的税率申报缴纳增值税,不能按差额计算销售额申报纳税。 同时,试点纳税人从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中扣除价款,必须取得符合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税务总局有关规定的合法有效凭证。否则不能扣除。这里所指的凭证包括以下4种:一是支付给境内单位或者个人的款项,且该单位或者个人发生的行为属于增值税或营业税征收范围的,以该单位或者个人开具的发票为合法有效凭证;二是支付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或者政府性基金,以开具的财政票据为合法有效凭证;三是支付给境外单位或者个人的款项,以该单位或者个人的签收单据为合法有效凭证(税务机关对签收单据有疑义的,可以要求其提供境外公证机构的确认证明);四是国家税务总局规定的其他凭证。

在具体的经济业务中,融资租赁企业还可能发生的是融资租赁业务差额计算销售额时,支付给金融机构的利息问题,其利息支出是否必须以发票作为差额计算的凭证。因为在实际业务发生时,有些金融机构特别是银行以各种原因为借口,不愿给融资租赁企业开具发票。而税务机关则认为,这种情况下银行是应该开具正式发票给融资租赁企业的。所以,融资租赁企业不能以个别银行不给开具正式发票为由,而以利息结算单来代替差额计算的凭证。否则,融资租赁企业即便符合税法规定的差额纳税情形,也是属于未按规定索取合规票据而不能享受差额纳税的待遇。

参考文献:

[1]赵国庆.关注融资性售后回租筹划规则在“营改增”后的可能变化[N].中国税务报,2012.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