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作用范文

时间:2024-02-18 17:48:0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作用,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作用

篇1

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社;作用;发展对策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农业产业化的主体之一,由从事同类农产品生产经营的农民自愿组织起来,在农产品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以提高市场竞争力、增加成员收入为目的的产业组织形式[1,2]。近年来,苍山县认真贯彻中央有关文件精神,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架起了农民通向市场的桥梁,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在促进农民增加收入、加快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苍山县农民专业合作社512个,社员7.8万人,代销农产品9.2万t,实现销售收入2.1亿元,利润0.6亿元,成员增收0.55亿元。按所属类型划分:劳动合作型92个,资产运营型112个,技术服务型23个,市场对接型8个,龙头企业带动型143个,综合互助型134个。目前,苍山县比较典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有苍山县新农村畜牧养殖合作社、苍山县会宝山生态产业合作社。有的是产前合作,主要是以较低价格向社员提供种子(苗)、化肥(饲料)、农药(兽药)等;有的是产中合作,主要是为社员提供生产技术服务;有的是产后合作,主要是帮助社员销售产品。

1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作用

一是提高了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通过为农民提前、产中、产后系列化服务,有效地解决了集体经济组织“统”不了、国家技术服务部门“包”不了、农民自身“办”不了的问题,对农村双层经营体制起到较好的补充和完善作用。二是促进了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围绕当地的特色产业、优势产品,组织农民从事专业化生产,带动了许多专业村、专业乡,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产业带、产业群,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三是提高了农业标准化生产水平。当前,一方面随着国内大中城市市场准入门槛的提高,国内农产品市场竞争日益加剧;另一方面,对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要求越来越高。要有效应对这一局面,单靠农民一家一户是难以做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可以通过发挥其组织载体优势,对内有效地组织实施农业生产标准,对外统一质量、价格,有利于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保护农民利益。四是提升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农业产业化经营链条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发挥着桥梁和纽带作用,是调节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利益关系的重要力量,有利于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健康发展。同时,农民专业合作社还通过为农户提供技术、信息、运销服务,密切了产销关系,丰富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内容,提升了农业产业化的整体水平。五是促进了农民增收。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联合购买降低了生产成本,通过加工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通过直接进入市场促进了农产品增值,拉长、拉紧了农业产业化经营链条,使农民可以分享到农产品加工、流通环节的增值利益[3]。据统计分析,全县参加专业合作组织的农户平均增收达到5 000元以上。六是促进了农民自身素质的提高。以农民为主体的专业合作社,在内部发挥着教育、培训的功能,可以使农民在科技推广、分工协作、组织管理、市场营销、对外联系以及民主决策等方面得到锻炼,有利于培育和增强农民的市场观念、民主意识和合作精神,提高农民自我组织、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同时,农民专业合作社还是农民学习法律政策、市场经济、科学技术、民主管理的好学校,对提高农民素质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是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的有效载体。七是改善了政府对农业的服务方式。政府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落实国家的产业政策和扶持措施,减少了农民生产的盲目性和无序性。农民通过专业合作社把自己的愿望和要求及时反映给政府,并获得真实可靠的农业产销、科技和政策信息等,从而提高了政府对农业和农村经济调控的有效性。政府可以通过专业合作社这一载体,加大对农民和农业的扶持力度,从而合法有效地支持农业发展和保护农民利益。

2发展对策

一是加强组织引导。要加强对农民群众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知识的普及推广,培养和增强他们的合作参与意识。要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头人的市场营销、经济管理及法律知识的培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培养造就一批骨干队伍。二是加强试点建设。开展试点示范是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成功经验之一[4]。三是加强政策扶持,积极探索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政策措施。要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将农业产业化资金、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向农民专业合作社倾斜。四是加强规范管理。要进一步强化政府的管理机制,建立由农业、工商、财政、税务、经管、金融等部门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联系会议制度,定期研究解决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的问题。

3参考文献

[1] 江尧辉,周军.景德镇市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实践与思考[J].江西农业学报,2009,21(10):170-171.

[2] 王磊,盛莹.青岛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河北农业科学,2009,13(10):119-121.

篇2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广大农民在实行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基础上,为增加收入、提高产品竞争力而自愿联合组织起来的互经济组织,是农村经济发展中的组织和制度创新,是实现农村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有效形式,是提高农业和农民组织化程度的有效载体。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既是建设新农村的重要任务,也是农村信用社自身开拓市场、实现发展新跨越的重大机遇。

当前,农民专业合作社对金融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具有较强的辐射带动作用,农村信用社可以由现有的单户营销向“合作社+社员”的整体营销转变,进一步提高贷款营销效率和支持覆盖面,有利于拓展支农新渠道。二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相对集中在市场化、规模化和专业化水平较高的产业领域,农村信用社能够进一步优化信贷结构,培育和发展优质客户群体,挖掘市场潜力,促进业务快速发展。三是作为“散户”联动的有效平台,农民专业合作社具有一定的规模效应、集聚效应,整体经营发展能力和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强,农村信用社可以进一步降低信贷经营风险,促进信贷管理水平的提高。

二、农村信用社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存在的困难

农村信用社不仅是农村金融的主力军,也是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骨干力量,但农民专业合作社还存在许多不符合金融支持的限制因素。主要表现在:

一是由于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户之间的关系属于不紧密的利益关系,自有资金实力不高,容易受国家产业政策和自然灾害的影响,风险抵御能力较弱。而且由于合作社注册资金较少,受组织化程度和成员文化程度不高、地处农村信息不畅等因素影响,对国家政策了解滞后,容易受政策风险和自然灾害的影响。

二是由于多数农民专业合作社地处农村,缺少贷款抵押物,也缺少信用社认可的担保方式。

三是专业合作社之间跨区域较大,相互之间了解较少,专业合作社之间难以互相担保。多数合作社都各自为战,缺乏相互了解和合作意识,即使同一合作社成员间也只愿利益共享,不愿风险共担,个别成员只顾个人利益,有利则合、遇险则散。

四是部分合作社缺乏健全的财务制度,管理体制松散,仅靠个人权威维持管理。多数专业合作社照搬农业部示范章程,章程管理往往流于形式,处于松散状态,部分专业合作社未建立财务管理制度,农户利益得不到有效的保障。

五是大多数专业合作社起步晚、规模小、稳定性差,服务功能不齐全。专业合作社行业发展相对单一,大多是因势而起的农林种植、畜牧、水产养殖业及初级产品包装、销售业,发展层面较低,不能搞产品深加工、精包装、创品牌,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导致农民增收难。

三、农村信用社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策略

一是农村信用社要会同乡镇农业部门深入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调研,了解运行和资金需求情况,合理细分信贷需求,作出信贷总体规划;帮助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其社员合理选择信用、抵押、质押、第三方保证担保等贷款方式,做好信贷服务;要简化贷款手续,提高办贷效率,在授信额度内随用随贷,周转使用;适当降低信贷利率,减轻贷款农户负担;建立健全信贷档案;按规定认真做好对专业合作社及其社员的贷后检查及跟踪工作,防范信贷风险。

二是把做好农民专业合作社信贷服务工作作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信贷支农工作的重点之一。农村信用社应积极调整信贷结构,逐步加大对产业规模较大、规范化和组织化程度较高、市场竞争力较强、促进农民增收较快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信贷投入。对符合贷款条件、生产经营正常、经营收入稳定、有还款能力的专业合作社及其社员,优先予以信贷支持。

篇3

一、指导思想

以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关于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建设的意见》为指针,按照省供销社《关于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暨示范社建设的发展规划》(赣供合字[2011]9号)文件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依托供销合作社优质资源为平台,充分发挥供销合作社在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中的引导和示范服务作用,按照“依法规范、分类推进、典型推动注重实效”的原则,健全组织机构,完善运行机制,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组织和行为,增强内部活力和发展后劲,全面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组织功能和市场竞争力,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二、按照省社(赣供合字[2011]9号)文件要求,认真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强规范化管理,开展标准化生产和品牌化经营。至2015年,力求达到60%以上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实现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规范化管理;成员收入比当地未入社农户高10%以上;示范社标准化生产率达到100%,主要生产资料统一购买率达到80%以上,产品统一销售率达到80%以上,商标注册率达到90%以上,生产生鲜农产品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农超对接”的达到50%以上,成员收入比非示范社成员收入高出20%以上的总体目标,彰显供销合作社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三、主要工作内容

1、要提高认识,统一思想,积极占领引办、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主战场,使之真正成为供销合作社服务“三农”的重要抓手,立足本地资源优势,紧跟政府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结合农民组建专业合作社的积极性,引办、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要在2010年引办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十三个的基础上,第年递增20%,争取在2015年,全县引办领办农民专业合作专业合作社达到三十个。今年县供销社应在引办领办入社成员超过100户,有较大规模生产基地并具有带动作用的示范社上下功夫,到2015年,全县拥有5个以上的示范专业合作社,商品生产基地11个,全系统引办、领办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入社成员达到3000户,带动农户30000户,帮助农民增收5000万元以上,真正把农民专业合作社办成农民朋友的至富平台。

2、要在规范建设,强化管理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供销合作社在农村商品流通领域的主导地位,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扶持和服务,有计划地规范建设一批高标准,一流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借助省社开展“百家示范社”评比活动的推力,努力创办一批具有组织健全,功能完善,带动作用强、示范效果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结合农业综合开展新型合作示范项目配合当地政府产业结构调整方向,重点帮扶茶叶、金桔、板鸭、蔬菜、茶油、生猪养殖等支柱产业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做大做强,充分展现供销社网络与流通体系的优势,在产、供、销和农超对接以及各类专业人才的培育上,着力加大培育扶持力度严格按照“规范化管理、标准化生产、品牌化建设,市场化对接”的要求、引领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有序的发展,凸显供销合作社的主导地位和重要作用。

四、工作措施和方法

篇4

在这充满收获与希望的美好季节,*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现场会在这里隆重召开了,参加今天会议的有市农业局副局长*、副县长*、县有关部门领导、各乡镇分管领导,以及全县各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等。籍此机会,我谨代表县农业局对各位领导的光临指导表示热烈的欢迎;对多年来关心和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县有关部门、各乡镇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今天的会议上,市、县领导还将作重要讲话,希望各合作社深刻领会,认真贯彻。下面,我讲三方面内容。(一是回顾前阶段工作;二是正视存在的问题;三是部署下阶段工作)

一、回顾前阶段农民专业合作社工作开展情况

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县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步伐较快,质量逐步提高,形式趋向多样,增收作用明显。

(一)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概况。

一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快,势头猛。从2001年我县首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诞生以来,现已发展到85家(今年新增24家)。其中省级示范性合作社3家,市级示范性合作社4家,县级规范化合作社17家,注册商标8个,国家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的4家(*镇蔬菜合作社、*蔬菜专业合作社、*板栗专业合作社、*田鱼专业合作社)。

二是农民专业合作社产业类型多,涉及面广。合作社组织涉及农业各个领域,其中种植业31家,林特业25家,畜牧业21家,渔业4家,其他4家。在种植业中以蔬菜、水果等经济价值较高的产业居多,而粮食等比较效益不高的产业较少;在畜牧业中,以鸡、猪和兔业为主;渔业中,以水产养殖为主。

三是农民专业合作社作用明显。目前,全县共有合作社社员5386个,带动周边农户14267户,联结基地5.2万亩;全县各类合作社共代销农产品总量2.52万吨,代购饲料、化肥、农药等农用资料总量1.43万吨,共培训农民0.96万人次,为推广农业技术、增加农民收入发挥了积极作用,真正起到了“建一个合作社,兴一个产业,活一地经济,富一方百姓”的作用。

(二)加强培训,提高合作社社员素质。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近几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兴事物,农业主管部门主要是负责搞好辅导、培训和咨询工作。一是到乡镇实地指导农民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讲解合作社的成立条件、登记注册流程、组织优势和发展趋势,引导有关专业户创建合作社。二是开展培训。几年来,我们共举办合作社培训班10多次,培训500多人次。组织合作社负责人学习《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条例》等法律法规。同时,我们分发《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训政策法规汇编》及《农民专业合作社优惠政策摘编》300多份,提供他们学习,提高骨干人员的政策水平。三是实行科技入户,开展帮扶工作。每个合作社都确定专人挂钩联系,定期开展业务指导,及时帮助解决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促进合作社健康发展。四是组织合作社负责外出参观取经,学习外地合作社先进管理经验,开阔工作思路。如今年2次组织重点合作社负责人到温岭、乐清等地参观,取得很好的效果。

(三)加强指导管理,提高农民合作社规范化程度。

我们根据实际情况,对合作社实行分类指导、分类管理。对于新成立的合作社,帮助和指导其建章立制,开展业务;对于不符合《条例》规范要求的合作社,引导其逐步走向规范;对于己规范的合作社,要重点引导其不断拓展业务和提升实力,做大做强。为此,今年我们以规范完善合作社内部管理机制和财务管理制度为抓手,开展了“百社五化”创建和“5?10兴农示范工程”的合作社规范化创建活动,实行定点挂钩联系帮扶制度,组织本局工作人员对挂钩合作社进行业务指导,本着“生产标准化、经营品牌化、管理规范化、社员知识化、产品安全化”的要求,积极引导合作社规范化发展。通过规范和完善合作社发展,充分发挥了的合作社的民办性、合作性和专业性优势,在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标准化实施方面,丰富和完善了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有效地补充了集体统一服务的不足,成为推进我县农业产业化经营、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载体。今年7月份,我县成立了*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会,对今后我县合作社加强自我管理、自我完善发挥重要作用,促使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产业带动能力不断增强,农民合作社规范化程度不断提高,经营实力不断提升。

二、存在问题

在农民专业合作社快速发展的同时,我们也看到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从合作社内部环境来看。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总体上还处于起步和发展阶段,合作社总体规模不大,带动能力不强,服务领域不广,品牌还不够响亮,内部管理和运行机制也有待进一步完善。目前我县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从发展规模看,大多数成员只有十多个、几十个,超过一百个的较少,规模普遍较小;从区域布局看,大多数合作社社员的分布仅限于本乡(镇),跨区域发展的比较少。同时,大多数合作社自身实力弱,服务和业务主要停留在信息、技术咨询以及初级产品销售的层面上,合作意识不到位,产销联接不紧密。各社员单独生产,自行营销,合作社只起到技术指导、信息服务作用。很少能开展深加工、精加工业务;合作社普遍缺乏市场开拓能力,不能有效地参与市场竞争。另外,一些合作社没有设立理事会、监事会等必要的机构,或流于形式;缺乏科学民主的管理与监督机制,日常运作主要由少数人控制,与成员的利益关系还不够紧密,虽然服务收益在不同程度上得到体现,但合作社盈余受益在总体上仍然不足,大部分专业合作社对成员二次分配比例较小,有的甚至没有二次分配。再如一些合作社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没有设立帐册进行核算,同时在资金收支管理上也存在较大的问题。

(二)从外部发展环境开看。

虽然这几年,我县出台了不少扶持专业合作社的政策与措施,有力地推动了合作社的发展。但从我县合作社的发展环境来看,还不是很理想。主要表现在:

一是扶持不大。虽然各地的财政资金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有所扶持,但扶持的力度不够大,扶持的方式也比较单一,扶持重点主要放在少数示范合作社上。在扶持过程中没有很好地处理好发展与提高、发展与规范的关系。

二是负担过重。一些合作社年审收费较多,负担较重。此外,合作社在生产加工过程中用电量比较大,在用电价格上,目前我县普遍是按工业用电价格核算,不能享受农业用电的优惠价格,合作社在用电方面支出较大,负担过重。

三是融资困难。目前大部分地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尚处于发展初期,经济实力薄弱,但合作社兴办收贮服务设施需要资金投入,特别是在农产品收购季节,需要大量的流动资金。但由于合作社缺乏可抵押资产,难以得到金融部门的信贷支持。造成目前不少合作社产品有销路,手头有订单,但没有能力组织生产。

四是用地困难。在合作社运营过程中,一般需要有加工或收购产品的场地以及办公场所等。但目前许多合作社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主要是没有办法获得用地,从而无法顺利开展业务。

三、下阶段工作安排

下阶段,我们要继续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促进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快速健康发展,不断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促进农民共同富裕中的作用,真正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一)在内部运作上,要规范合作社的制度和运行机制,做到“八个规范”。即规范章程和制度,健全自我发展机制;规范股金设置,壮大自身实力;规范组织和内部管理机构,完善治理机制;规范会员管理,健全退出机制;规范民主管理,推行民主决策;规范财务管理,实行财务公开;规范生产经营行为,形成比较紧密的利益共同体;规范盈余分配,完善分配机制。各合作社要结合自身实际,规范合作社章程,建立健全合作社岗位职责、生产管理、收购营销、财务会计、档案管理等切实可行的制度。加强合作社财务管理,独立建帐,规范会计核算,定期报送财务和会计报表,定期向社员公布财务状况。

(二)在服务水平上,要强化统一服务和销售功能,做到“四个统一”。能否使农民增收,是合作社有没有凝聚力、生命力的关键。各合作社要积极组织社员扩大生产和经营规模,通过创建品牌、质量安全、加工包装、市场开拓等提升产业,提高经济效益,不断促进社员增收,带动更多的农民共同致富。

一要统一农业投入品的采购和供应。引导合作社根据生产经营和社员的需要,统一组织采购、供应农业投入品,实行规模采购,努力减少社员的生产成本。合作社也可以统一开展运输、储藏等服务。

二要统一生产质量安全标准和技术、培训服务。引导合作社按照质量安全要求,统一制订、实施生产技术规程和产品质量标准组织生产,逐步建立产品质量追溯、检测监督等制度。要积极向社员提供生产技术和经营信息等资料,统一技术辅导和培训。

三要统一品牌、包装和销售。引导合作社注册商标,统一品牌,统一包装,统一销售。合作社要积极开拓市场,努力提高统一销售社员产品的程度。

四要统一产品和基地的认证认定。引导合作社统一认证认定无公害基地、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提升产品品牌和档次。

(三)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会的桥梁作用。合作社联合会要及时收集、农产品产销方面的政策性、动态性、预测性、价格性及供求性信息,为会员提供信息服务;组织参加农产品展示展销、设立营销窗口等形式,为会员提供销售服务;及时传达上级党委、政府和部门的法律法规政策,及时向政府部门反映会员的合理要求和愿望,为政府部门决策提供依据。沟通合作社与政府、社会的联系,增进会员与会员之间的交流和协作,建立一个上连政府,下连市场、基地,直接为“三农”服务的纽带,从而有效弥补单个合作社生产规模小、服务领域窄、市场竞争弱的不足,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持续、快速发展。

篇5

在这充满收获与希望的美好季节,__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现场会在这里隆重召开了,参加今天会议的有市农业局副局长__x、副县长__x、县有关部门领导、各乡镇分管领导,以及全县各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等。籍此机会,我谨代表县农业局对各位领导的光临指导表示热烈的欢迎;对多年来关心和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县有关部门、各乡镇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今天的会议上,市、县领导还将作重要讲话,希望各合作社深刻领会,认真贯彻。下面,我讲三方面内容。(一是回顾前阶段工作;二是正视存在的问题;三是部署下阶段工作)

一、回顾前阶段农民专业合作社工作开展情况

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县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步伐较快,质量逐步提高,形式趋向多样,增收作用明显。

(一)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概况。

一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快,势头猛。从20__年我县首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诞生以来,现已发展到85家(今年新增24家)。其中省级示范性合作社3家,市级示范性合作社4家,县级规范化合作社17家,注册商标8个,国家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的4家(__镇蔬菜合作社、____蔬菜专业合作社、__板栗专业合作社、__田鱼专业合作社)。

二是农民专业合作社产业类型多,涉及面广。合作社组织涉及农业各个领域,其中种植业31家,林特业25家,畜牧业21家,渔业4家,其他4家。在种植业中以蔬菜、水果等经济价值较高的产业居多,而粮食等比较效益不高的产业较少;在畜牧业中,以鸡、猪和兔业为主;渔业中,以水产养殖为主。

三是农民专业合作社作用明显。目前,全县共有合作社社员5386个,带动周边农户14267户,联结基地5.2万亩;全县各类合作社共代销农产品总量2.52万吨,代购饲料、化肥、农药等农用资料总量1.43万吨,共培训农民0.96万人次,为推广农业技术、增加农民收入发挥了积极作用,真正起到了“建一个合作社,兴一个产业,活一地经济,富一方百姓”的作用。

(二)加强培训,提高合作社社员素质。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近几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兴事物,农业主管部门主要是负责搞好辅导、培训和咨询工作。一是到乡镇实地指导农民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讲解合作社的成立条件、登记注册流程、组织优势和发展趋势,引导有关专业户创建合作社。二是开展培训。几年来,我们共举办合作社培训班10多次,培训500多人次。组织合作社负责人学习《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条例》等法律法规。同时,我们分发《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训政策法规汇编》及《农民专业合作社优惠政策摘编》300多份,提供他们学习,提高骨干人员的政策水平。三是实行科技入户,开展帮扶工作。每个合作社都确定专人挂钩联系,定期开展业务指导,及时帮助解决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促进合作社健康发展。四是组织合作社负责外出参观取经,学习外地合作社先进管理经验,开阔工作思路。如今年2次组织重点合作社负责人到温岭、乐清等地参观,取得很好的效果。

(三)加强指导管理,提高农民合作社规范化程度。

我们根据实际情况,对合作社实行分类指导、分类管理。对于新成立的合作社,帮助和指导其建章立制,开展业务;对于不符合《条例》规范要求的合作社,引导其逐步走向规范;对于己规范的合作社,要重点引导其不断拓展业务和提升实力,做大做强。为此,今年我们以规范完善合作社内部管理机制和财务管理制度为抓手,开展了“百社五化”创建和“5?10兴农示范工程”的合作社规范化创建活动,实行定点挂钩联系帮扶制度,组织本局工作人员对挂钩合作社进行业务指导,本着“生产标准化、经营品牌化、管理规范化、社员知识化、产品安全化”的要求,积极引导合作社规范化发展。通过规范和完善合作社发展,充分发挥了的合作社的民办性、合作性和专业性优势,在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标准化实施方面,丰富和完善了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有效地补充了集体统一服务的不足,成为推进我县农业产业化经营、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载体。今年7月份,我县成立了__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会,对今后我县合作社加强自我管理、自我完善发挥重要作用,促使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产业带动能力不断增强,农民合作社规范化程度不断提高,经营实力不断提升。

二、存在问题

在农民专业合作社快速发展的同时,我们也看到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从合作社内部环境来看。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总体上还处于起步和发展阶段,合作社总体规模不大,带动能力不强,服务领域不广,品牌还不够响亮,内部管理和运行机制也有待进一步完善。目前我县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从发展规模看,大多数成员只有十多个、几十个,超过一百个的较少,规模普遍较小;从区域布局看,大多数合作社社员的分布仅限于本乡(镇),跨区域发展的比较少。同时,大多数合作社自身实力弱,服务和业务主要停留在信息、技术咨询以及初级产品销售的层面上,合作意识不到位,产销联接不紧密。各社员单独生产,自行营销,合作社只起到技术指导、信息服务作用。很少能开展深加工、精加工业务;合作社普遍缺乏市场开拓能力,不能有效地参与市场竞争。另外,一些合作社没有设立理事会、监事会等必要的机构,或流于形式;缺乏科学民主的管理与监督机制,日常运作主要由少数人控制,与成员的利益关系还不够紧密,虽然服务收益在不同程度上得到体现,但合作社盈余受益在总体上仍然不足,大部分专业合作社对成员二次分配比例较小,有的甚至没有二次分配。 再如一些合作社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没有设立帐册进行核算,同时在资金收支管理上也存在较大的问题。

(二)从外部发展环境开看。

虽然这几年,我县出台了不少扶持专业合作社的政策与措施,有力地推动了合作社的发展。但从我县合作社的发展环境来看,还不是很理想。主要表现在:

一是扶持不大。虽然各地的财政

资金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有所扶持,但扶持的力度不够大,扶持的方式也比较单一,扶持重点主要放在少数示范合作社上。在扶持过程中没有很好地处理好发展与提高、发展与规范的关系。

二是负担过重。一些合作社年审收费较多,负担较重。此外,合作社在生产加工过程中用电量比较大,在用电价格上,目前我县普遍是按工业用电价格核算,不能享受农业用电的优惠价格,合作社在用电方面支出较大,负担过重。

三是融资困难。目前大部分地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尚处于发展初期,经济实力薄弱,但合作社兴办收贮服务设施需要资金投入,特别是在农产品收购季节,需要大量的流动资金。但由于合作社缺乏可抵押资产,难以得到金融部门的信贷支持。造成目前不少合作社产品有销路,手头有订单,但没有能力组织生产。

四是用地困难。在合作社运营过程中,一般需要有加工或收购产品的场地以及办公场所等。但目前许多合作社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主要是没有办法获得用地,从而无法顺利开展业务。

三、下阶段工作安排

下阶段,我们要继续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促进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快速健康发展,不断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促进农民共同富裕中的作用,真正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一)在内部运作上,要规范合作社的制度和运行机制,做到“八个规范”。 即规范章程和制度,健全自我发展机制;规范股金设置,壮大自身实力;规范组织和内部管理机构,完善治理机制;规范会员管理,健全退出机制;规范民主管理,推行民主决策;规范财务管理,实行财务公开; 规范生产经营行为,形成比较紧密的利益共同体;规范盈余分配,完善分配机制。各合作社要结合自身实际,规范合作社章程,建立健全合作社岗位职责、生产管理、收购营销、财务会计、档案管理等切实可行的制度。加强合作社财务管理,独立建帐,规范会计核算,定期报送财务和会计报表,定期向社员公布财务状况。

(二)在服务水平上,要强化统一服务和销售功能,做到“四个统一”。能否使农民增收,是合作社有没有凝聚力、生命力的关键。各合作社要积极组织社员扩大生产和经营规模,通过创建品牌、质量安全、加工包装、市场开拓等提升产业,提高经济效益,不断促进社员增收,带动更多的农民共同致富。

一要统一农业投入品的采购和供应。引导合作社根据生产经营和社员的需要,统一组织采购、供应农业投入品,实行规模采购,努力减少社员的生产成本。合作社也可以统一开展运输、储藏等服务。

二要统一生产质量安全标准和技术、培训服务。引导合作社按照质量安全要求,统一制订、实施生产技术规程和产品质量标准组织生产,逐步建立产品质量追溯、检测监督等制度。要积极向社员提供生产技术和经营信息等资料,统一技术辅导和培训。

三要统一品牌、包装和销售。引导合作社注册商标,统一品牌,统一包装,统一销售。合作社要积极开拓市场,努力提高统一销售社员产品的程度。

四要统一产品和基地的认证认定。引导合作社统一认证认定无公害基地、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提升产品品牌和档次。

(三)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会的桥梁作用。合作社联合会要及时收集、农产品产销方面的政策性、动态性、预测性、价格性及供求性信息,为会员提供信息服务;组织参加农产品展示展销、设立营销窗口等形式,为会员提供销售服务;及时传达上级党委、政府和部门的法律法规政策,及时向政府部门反映会员的合理要求和愿望,为政府部门决策提供依据。沟通合作社与政府、社会的联系,增进会员与会员之间的交流和协作,建立一个上连政府,下连市场、基地,直接为“三农”服务的纽带,从而有效弥补单个合作社生产规模小、服务领域窄、市场竞争弱的不足,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持续、快速发展。

篇6

1.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当地农民合作社取得了快速发展,但由于当地农民专业合作社起步晚,发展快,发展运行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制约因素和问题需引起关注。

1.1缺乏具体的扶持政策

目前,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的优惠政策并不明确,也无章可循,操作性不强,各合作社只能采取自产自销的经营模式,无法开拓合作社业务,进行产品的深加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因此,对农民的吸引力不大。

1.2缺乏技术、信息、经纪、产品营销方面的带头人

农民专业合作社需要一批懂技术、会管理、能获取市场信息、有开阔的市场路子和开拓精神的一批优秀农民,为合作社的社员提前、产中、产后以及农产品的深加工、销售、运输等提供一系列服务。而目前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管理者队伍的素质相对较低,难以适应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要求。

1.3合作社的运作不够规范

很大部分合作社制度不健全,民主管理、民主决策不完善,理事会、监事会职责不清,成员权利义务不明,运作管理随意性大,有些合作社的作用在日常的活动中不能体现出来,更不能起到带动的作用。

1.4合作社的管理机制薄弱

目前我县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制度约束、财务约束、合同约束、利益分配、产品产销、市场对接,风险调节机制等诸多方面还很不健全,不完善,主要表现在合作社与农户的联结关系松散,有产业发展势头却没有规模发展意识,不能形成长期稳定的购销关系,难于开展订单产业。

1.5合作社的产品优势乏力,市场竞争能力有限

第一,合作社是在家庭承包经营体制下成立的,农村的土地以条块分割状态分包给农户,基于当前我县农村土地分散经营的人地关系状况,就很难形成“有形”的适度规模经营产业。第二,农民千百年遗留下的小农经济意识仍然浓厚,采取土地流转方式扩大产业规模不容易让农民接受。第三,全球经济危机背景下返乡农民工增多,也导致土地流转在短期间内难于满足土地拥有者和利用者的意愿。

2.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对策

近年来,各地政府高度重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设与发展,主要领导多次亲临合作社开展调研,指导合作社开展经营活动,农民专业合作社有了很大的发展与进步,但是,还存在需要在发展中努力解决的问题,既有合作社自身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也有政策措施落实不到位,发展环境不相适应的问题,需要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积极应对。

2.1提高素质,培养一批优秀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经管管理者队伍

政府要经常对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和业务骨干进行专业培训,对他们进行种植养殖技术、新品种引进、产品深加工、市场营销、信息搜集、企业管理、财务管理、税收政策、经纪人等多方面的培训,提高他们管理专业合作社的本领,从而使其更好的发展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

2.2拓展服务功能,引进先进设备,切实提高科技含量

发展壮大专业合作社。政府需在农产品销售、农资供应、农机具使用、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作好后勤保障服务,进一步落实政府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各项优惠政策,开辟绿色通道,在延伸合作领域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服务功能。同时大力实施品牌战略,牢固树立品牌意识,鼓励扶持产业化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申报有机、绿色食品,加大农产品商标注册力度,着力打造一批名优品牌。同时,企业要发展壮大,离不开硬件设施。当前,专业合作社设备落后,如不及时更新设备,长期下去必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被淘汰。通过政府引导,使农民专业合作社充分认识到,缺少必要的硬件设施和先进设备,就犹如“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必须走科学发展道路。

2.3开展试点示范,以典型带动全面发展

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还处在初步发展阶段,需要广泛开展试点示范,以吸引、激发更多农民群众加入合作社发展。要立足当前实际,对大支农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兴农园药材专业合作社等组织机构比较健全、制度比较完善、运行比较规范和农户联系比较紧密、发挥作用比较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典型示范,总结推广典型经验。通过典型引路,振兴一个产业,搞活一方经济,富裕一批农民,带动更多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快速健康发展。

2.4充分发挥龙头、大户示范作用,促进企业规模化,逐步向现代化企业迈进

千家万户的小作坊,难以应对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只有把一家一户的农民联合起来,才能形成规模、增加效益、做响品牌、占领市场。要做大做强龙头专业合作社,增强其对农业产业的带动作用。同时,良性发展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能起带头作用,而带头人就是农业生产经营较好的农户,这些农户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核心,核心农户往往是懂技术、善经营的农村能人,他们为了扩大生产规模、形成有效的产品市场,愿意将生产技术传授给他人,应对这些核心农户进行扶持,使其尽快地成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领头羊”。

篇7

关键词: 金融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

农民专业合作社上连千变万化的大市场,下接千家万户的小生产,对于提高农业和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贯彻落实党和政府的“三农”政策,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了解金融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现状和问题,更好地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壮大,笔者对郴州市金融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情况进行了调查。

一、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

郴州市辖11个县(市、区)、250个乡镇(其中镇86个、少数民族乡13个)、2946个行政村、25926个村民小组。全市总户数143万户,其中农业户92万户,占64%;总人口463万,其中农业人口339万,占73%;耕地面积340万亩(其中水田260万亩、旱土78万亩),人均耕地0.7亩。

截至2012年12月末,郴州市共有农民专业合作社611家,其中,2012年新增183家;合作社成员21330户,占全市农户总数的2.2%;全年合作社实现销售收入19.06亿元,占同期农业生产总产值的6.78%。全市611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出资33428万元,平均每社54.7万元;农作物总面积62.8万亩,农作物总产量33.6万吨,平均每社0.26万亩和0.14万吨;畜禽产品总量6.34万吨,平均每社0.068万吨,水产养殖总面积0.6万亩,水产品总量0.23万吨;林产品总量2.12万吨。

据调查,近几年来,郴州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在发展农村经济、推进新农村建设、实现农业产业化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一)加快了农村产业调整的步伐。在郴州市新一轮的油茶开发过程中,全市共涌现了21家油茶专业合作社,涉及生产面积7.84万亩,占到全市油茶林总面积的76%。合作社新开发面积3.67万亩,占全市已新开发油茶面积的87%。资兴市蓼江华荣铺村是一个历来以水稻种植为主的山村,2003年仅三户专业养殖户,合作社成立后通过品种改良,引进优质种猪,极大地提高了养殖效益,带动全村养猪户的生产积极性,成为了远近闻名的专业村。

(二)增强了农民抵御风险的能力。2008年冰雪灾害发生后,永兴县大元冰糖橙合作社迅速组织成员对因灾受损的果树进行统一的科学救护,当年他们的水果产量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10%以上。宜章县一六镇一带的生猪养殖大户两年前预测到了生猪市场的走势,迅速联合起来组成协和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一方面以合作社名义与饲料供应厂商谈判,最大程度地降低了饲料价格,另一方面组织成员减少生猪存栏,抢抓机遇进行生猪品改,最大程度地减少了当轮生猪价格下滑给养殖户带来的损失。

(三)拓展了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农民专业合作社把生产投入品的统一购买和生产产品的统一销售作为重中之重来抓,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得到进一步拓展。宜章县岩泉镇泰鑫养猪专业合作社被列入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农业局的生猪定点供应基地,日前已与南海区签订了年供生猪15万头的合同,不仅保证本社成员生产的生猪销售无忧,还解决了一大批养猪合作社及其大户的生猪销售问题。苏仙区长冲铺葡萄专业合作社2012年第一次组织产品的统一销售,就销售了葡萄500多万斤,占到全社葡萄总产量的70%以上。此外,宜章县乐水养鸡专业合作社等3个合作社参加了全国首届农校对接洽谈会;桂阳县佳宝油茶合作社等3个合作社参加了全国合作社(湖北)产品交易洽谈会,为打开合作社产品的销售渠道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四)提高了农民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水平。据郴州市农经局统计,全市合作社实施生产质量标准的合作社105个,现有注册商标29个,拥有农产品质量认证数18个,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个数44个,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的专业合作社数141个。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共创建出数十个品牌,农民专业合作社普遍实行标准化生产,有效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标准和市场竞争力。永兴冰糖橙、宜章水浸窝杨梅、资兴东江湖蜜桔、汝城板鸭、苏仙区长冲铺葡萄等都成为了享誉市内外的农产品知名品牌。

二、金融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情况

(一)农民专业合作社获得金融支持全是间接性的。从调查情况看,占60%以上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没有法定的注册资金,还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法人经济体,因而金融机构对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贷款不多。由于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仅适宜经营合作,并不适宜统一贷款,所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贷款都是间接取得的,比如通过龙头企业、农户、法人代表等取得贷款,由合作社使用。

(二)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利率不高,但贷款满足率低。根据问卷调查,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多数是通过社员个人借款,故利率较为正常。6个月至一年的利率有80%为5.8%-6.3%。通过对郴州市农经局的走访调查,有贷款意愿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占98%,但实际满足率不到10%。

(三)合作社当前的主要融资渠道是通过社员个人向银行借款。调查显示,在参与问卷调查的20户合作社中,有12户是社员个人向银行借款,有6户是向其他企业借款,只有2户是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名义向金融机构贷款,但贷款未成功。

(四)涉农金融机构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支持远远不够。调查郴州市辖内所有涉农银行,没有一家银行向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贷款,农业发展银行、农业银行两家国有银行更是连间接融资都没有,只有农村信用社对社员个人发放了贷款1624万元,村镇银行通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贷款2534万元。从调查问卷来看,所有涉农金融机构对农民专业合作社认可度不高,认为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承贷主体不符合金融机构的放贷条件,而现在也没有特别的政策对他们予以扶持。因此,涉农金融机构虽然接到一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贷款申请,但都表示不符合他们的放贷条件,爱莫能助。

三、金融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农民专业合作社缺乏符合条件的抵押、担保物,制约了信贷投放。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拥有的农产品、土地经营权、农房等资产认同度较低,有些还存在一定的法律障碍,导致农民合作社难以获得信贷支持。另外,由于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机构发展不足,导致信贷资金供求不平衡。

(二)农村金融机构创新动力不足,适应农民专业合作社需求的金融产品供应不足。在调查中,很多农民专业合作社都有贷款需求,但因为农村金融机构的贷款要求与农村现有条件存在差距,形成一方面农户贷款难,另一方面农村金融机构放款不出去的尴尬局面。

(三)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欠规范,不具备承担债权债务的能力。一是机构设置不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社遵循“入社自愿、退社自由”的原则,组织形式松散,合作社对其成员约束力有限,增加了银行贷款的管理难度。部分合作社的组织机构不够完善,理事会、监事会等必要机构缺乏,或者形同虚设。二是大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自身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差,难以成为合格的承贷主体。从目前合作社贷款主体的情况看,多是以农户、龙头企业、股东的名义取得银行贷款,合作社自身很难贷到款。三是管理松散。由于从组织者到广大社员绝大多数都是农民,受教育程度较低,有的合作社规章制度内容模糊、可操作性不强,不具备相应的合作社管理能力,规章制度建设滞后,运营管理随意性大。

(四)农业保险不健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信贷风险的分担、补偿机制未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的是农产品,存在较大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决定了金融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风险大,需要建立风险补偿机制来保证金融机构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投入。

(五)政府部门管理工作滞后,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政策未到位。由于农民专业合作社中,参与者大多是农民,其知识文化水平普遍较低,缺乏平等合作思想,对合作经济认识不足。而政府相关部门对专业合作社的技术支持、宣传教育、规范管理等未同步跟上,导致部分专业合作社发展方向不明确,发展动力和能力受到了限制。同时,政府部门的扶持政策还不到位,如登记注册、税收减免等方面还有待加强;在专业合作社用地、用水、用电、人才支持等方面的政策也未落实到位等等。

四、相关建议

(一)健全完善金融服务体系。农发行要进一步发挥政策性金融的补充作用,在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大型基础设施及生产性资金投入方面扩大业务范围。国有商业银行特别是农业银行,要进一步强化自身的支农社会责任,加大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 积极探索并创新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授信、信贷、汇兑与结算支持,真正把合作社作为一个市场主体来支持。农村信用社要发挥支农主力军作用,引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投资参股,使其成为信用社的社员,建立起农村信用社与农民专业合作社收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机制。对农村专业合作社进行信用评级,核定信用额度,通过积极创建信用工程,打通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绿色通道”。邮政储蓄银行要利用网点优势,引导资金“回流”农村,增强农村金融市场竞争力。

(二)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实行现代公司化管理。根据合作社法的规定,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按照法律法规设立和管理。比如要有规范的公司章程和财务制度,配备专职的财务人员。明晰产权关系和管理制度,建立有效的组织架构体系,使之具备独立承担债权债务的条件;保证社员股东的监督权得到有效行使,企业管理经营者由董事会聘请,企业管理者对董事会负责、对公司所有股东利益负责。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从外部引进人才,实行经营权与所有权相分离。

(三)创新农村金融产品。针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生产特点,根据不同的生产组织模式,实行不同形式的信用合作,创新农村金融产品。一是对以土地为入股形式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推广土地流转等多种经营权质押信贷产品。二是对龙头企业带动型农民专业合作社可推广“公司+合作社+社员”的信贷模式,提供企业为社员担保、订单质押和仓单质押等组合贷款。三是对专业大户和科技人员带动型农民专业合作社可推广以大户和带头人为核心的联保贷款和组合担保贷款。

篇8

关键词:龙岩市;专业合作社;发展;对策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立和发展,是农业现代化和农民参与市场竞争的客观要求,对推动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龙岩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

龙岩市位于福建省的西部,通称闽西,东与福建省泉州、漳州两市接壤,西与江西省赣州市交界,南与广东省梅州市毗邻,北与福建省三明市相接,地处南亚热带北缘,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面积1.91km2,占全省土地面积的15.7%。森林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72.3%,是福建省三大林区之一。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经济作物有烟叶、茶叶、油菜等。畜禽饲养量等十一项畜牧业生产指标均居全省第一,特别是生猪产业,产业链长、优势突出,为全省之最。龙岩市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开展了试点示范,通过强化各项政策、项目开展、安排专项资金、人才培养、技术培训等方面的支持,有力地推动了当地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同时也提升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和农民组织化程度,走出了一条引领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新路子。截至2010年6月底,已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642个,其中新罗区66个,长汀县89个,永定县90个,上杭县87个,武平县114个,漳平市96个,连城县100个,比2008年的193个增加了449个。2010年1-5月新增119个,入社农户1.83万户,带动农户10.78万户,出资额6.84亿,帮助农民增加收入5.12亿。注册商标66个,无公害认证22个,绿色食品认证5个,QS认证2个。

(一)农民专业合作社形式多样化

办社主体呈现多元化,主要由涉农部门如供销社、农业、林业、畜牧水产等单位和农村种养大户、营销大户、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村两委等牵头引办,充分发挥各种投资和合作主体积极性。漳平永福以台湾农民为主体成立的“闽台缘分高山茶产销专业合作社”属全省首例。采取“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公司+农户+专业合作社+基地”、“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等多种产业化经营模式;实行劳动技术、产品的联合以及资本的联合的合作机制;服务内容向标准化生产、无公害基地认证、品牌包装等方面拓展;合作内容扩大到种植、养殖、加工、销售、资源开发、农机服务、信息中介等多方面,涉及了龙岩市主要的优势农产品和特色农产品,如新罗区花生、漳平水仙、武平绿茶、连城地瓜干等。

(二)政府支持多样化

近年来各部门对合作组织积极做好拓展服务工作和人才、技术、资金等多方面支持。供销社系统,利用自身条件与优势,指导创办专业合作社和产业协会。如龙岩市的新罗区、上杭县、武平县针对新办农民合作组织均给予0.5万元-1万元不等的补助。培斜天然竹业专业合作社、中都诚福果品专业合作社、中山鲤龙渔业专业合作社、南洋北寮水仙茶专业合作社等获中央财政配套项目资金229.5万元。合作组织向农户供应优良的种子、种畜和种禽,按优惠价格供应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免费提供技术指导和培训,帮助农户营销农产品。

(三)培养典型专业合作社,示范带动作用强

目前,武平中山绿露仙草、连城曲溪笋竹等13个专业合作社被列入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千社千品”富民工程项目,4家专业合作社列入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中山绿露仙草专业合作社推广“五新技术”,扎实推进仙草种植、加工、营销的规模化和产业化,提高产品质量。2010年,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东坑村蔬菜专业合作社引导专业合作社规范建设,壮大示范专业合作社队伍。龙岩市重视典型合作社的引路作用,通过逐级抓试点,及时总结经验,宣传推广,指导农民进行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帮助农民增产增收。

(四)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品牌战略,增强竞争力

有关部门积极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申报绿色、有机食品认证等服务,帮助创建品牌,提升农产品商品档次。新罗区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商标注册,打造名优品牌,注册了“龙锦”生猪、“闽西好”食品、“月桂”农家鸡等15个商标,打造“一村一品”黄坂月桂鸡、培斜茶叶、洋畬柑桔、梅花山蔬菜4个项目,龙岩咸酥花生被评为“福建省名牌农产品”。2009年恒发脐橙专业合作社“才溪”牌纽荷尔脐橙荣获“福建省名牌农产品”称号。连城兰花、漳平水仙茶获国家地理标志商标,连城地瓜干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漳平木村公司被授予省品牌农业企业金奖。永福高山茶在2009年上海国际茶叶博览会和中国山东国际茶文化博览会获得“一金二银”奖项,漳平软枝乌龙茶获得一项“金奖”。武平绿茶在2010中国(上海)国际茶业博览会获奖。通过实施品牌战略,不仅增加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提高产品知名度,同时扩大市场营销,促进产业的快速发展。

二、龙岩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存在的问题

龙岩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对于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推进特色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组织机构不健全

有些专业合作社和内部管理制度不完善,虽然制定了合作章程以及理、监事会等组织机构,但形同虚设实际运作起来没有起到作用。一些专业合作社民主管理制度没有很好落实,有些财务人员文化素质低,没有专业知识,对专业合作社的运行机制学习不够。成员与合作社的利益联结不够紧密,财务管理不够规范透明,盈余分配落实不健全不到位,对成员未进行利润二次分配,大多收益对龙头企业、运销大户手中,农民得到的实惠较少,造成农民的利益得不到合理保证。

(二)专业合作社贷款、融资困难

由于合作社内部现金入股较少,专业合作社运作资金缺乏。扶贫项目、农业标准化生产、农产品认证、无公害基地建设、“一村一品”建设等项目资金,难以与专业合作社实现有效对接。在政府的扶持政策和资金不到位,商业银行在农村领域的贷款份额大大降低,农村信用社的贷款非常有限的情况下,合作社能获得外界资金支持的机会很少。

(三)政府优惠政策尚需妥善落实

随着《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颁布实施,政府对合作社高度重视,各种扶持优惠政策相继出台,实际上许多政策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在有些基层没有很好地落实到位,税收优惠政策各地执行不统一,造成许多合作社不敢建账,担心健全的财务制度会被作为征缴更多税的依据;用电优惠政策得不到落实,使合作社运作成本提高;支农项目资金难以与专业合作社实现有效对接。

(四)专业合作社的科技、管理人才短缺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经营管理者主要是由合作社内部人员担任,其文化知识、经营管理能力、技术水平等相对较低,造成对现代农业技术、生物技术、新品种的种、养、加模式技术缺乏,对政府及政府部门的依赖性增强,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合作社的创新和发展。而日益加剧的市场竞争也使得合作社更加需要有专业的技术人员、经营人员和管理者加入进来,但合作社的自身条件难以吸引到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三、龙岩市农民专业合作社持续发展的对策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加快农业、农村经济和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农民专业合作社代表了农村经济组织化、规模化、市场化发展的方向,对提高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健全制度,建立科学完善的运行机制

加强专业合作社的指导服务,促进其按《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的要求,规范运作,规范发展。在利益分配上,强调对社员实行二次返利,使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与农民社员的利益紧密连接在一起。按照“自愿互利”和“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在强化规范登记的基础上,引导合作社根据有关规定设立理事会、监事会、成员大会等法人治理机构,形成自主管理、自我发展的运行机制。

(二)科技兴社,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快速健康发展

鼓励有条件的合作社开展一体化经营和深加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加技术含量,提升产品质量。紧紧围绕“一乡一产业、一村一品”发展规划,因地制宜积极推动特色产业发展。积极对接科研院所,不断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拓展新市场,鼓励农产品争创名牌产品和无公害、绿色、有机产品,推进合作社的品牌建设,鼓励有能力的合作社注册商标,申报国家级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和无公害食品农产品认证。

(三)解决担保难题,加大信贷支持力度

合作社的资金短缺一直困扰着合作社的发展,仅靠合作社自有资金自然发展是很困难的,各级政府要加大资金扶持力度。政府应指导和促进农村金融体系的健全,提供良好的信贷环境,使农民专业合作社能得到有效的资金保障。不断优化投融资环境,扩大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额度,解决好农民贷款难的问题。农村信用社对符合贷款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给予优先支持,在各种贴息贷款项目和小额贷款上向农民专业合作社倾斜。

(四)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

政策扶持是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重要动力。切实落实税务、工商、信贷等优惠政策引导,税务部门要落实好农民专业合作社享受国家规定的对农业生产、加工、流通、服务和其他涉农经济活动相应的税收优惠;金融部门要积极为符合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贷款服务,切实解决农民专业合作社季节性、临时性所需资金;工商部门要依法做好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的管理,依法免收登记费用,指导品牌建设等。

(五)培养各类合作社人才,提高合作社社员的素质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提升农民素质,培养新型农民的有效载体。通过开展专家授课、示范指导、技术交流,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鼓励农技人员到合作社任职,加强农民合作社建设带头人、发起人的教育与培养。加强舆论宣传,积极开展专题研讨,提高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认识。由政府组织,建立合作社人才培养基地,对合作社社员进行技术、管理等知识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1、李玉秀.关于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社的思考[J].现代农业科技,2009(14).

2、宋妍.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经济师,2009(6).

3、高凤桐.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与金融支持问题研究[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9(9).

4、赵福玲.关于丹东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几点建议[J].农业经济,2010(5).

5、王玉妍.规范管理依托科技打造品牌——兴城市三道沟果树专业合作社的工作实践[J].农业经济,2009(2).

6、王礼辉,杨小琴.农村专业合作社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J].农技服务,2008(10).

篇9

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社 现状 问题 对策

一、当前农业专业合作社的现状

以常店为例:到2010年底,现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40个,干部带头农民合作社15个,占37.5%;大户带动20个,占50%;其它情况占12.5%。合作社种类涉及食用菌、生猪、苗木、绿色蔬菜、肉牛等,注册资本达2200万元,其中注册500万元以上的有2个,100万以下的有30个,小规模企业占总数的75%。据统计,农民人均收入的40%来自于专业合作社的贡献,形成了“产业全覆盖,农户大合作,规模大扩张,效益大提高”的发展态势,成为当地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一个重要增长点。其中万庄村硕果食用菌合作社,有农户60多家,资产规模超过500万,大棚食用菌远销国内外市场。该合作社运作规范,覆盖面广,带动能力强,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为新农村建设,加快现代农业的转变作出重要贡献。其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有了较快发展。但是,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后,农业生产还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农民增收滞缓的矛盾日益暴露出来,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既可以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载体,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又可以扩大农业规模,促进农业结构规模化调整,带动农民增加收入,实现农业增效。

(二)农民专业合作社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有效调整。由于市场对农产品消费需求的变化,要求农业必须调整结构和提高效益,朝着高产、优质、高效的方向发展,达到与市场需求变化相适应的目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具有农民合作生产的集中性和单项产品经营的灵活性,为调整农业结构提供了有利条件,比较一家一户的个体生产经营自然是更为有力。

(三)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推进农业科技进步的最佳示范点。不少农民专业合作社具有引进、消化、传播、推广农业实用技术和最新科技成果的能力。广大农民以农技、种子、水利、畜牧等涉农部门为依托,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后盾,科学种田、科技致富就有了保证。

二、当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主要问题

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不少农民和从事农村工作的基层干部对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缺乏足够的认

识,有的认为现在主要应发挥家庭经营的积极性,把合作经济与家庭经营对立起来;有的部门和干部在工作中侧重于发展农村专业协会,不明确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没有将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摆上位置;有的认为兴办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农民自己的事,政府职能部门不宜多管,放任自流,淡化了对农村改革和发展的组织、引导职能。

二是规模较小,带动性不强。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多规模偏小,自身经济实力不强,社员与专业合作社之间联系不够紧密,没有形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专业合作社之间缺乏必要的再联合,参与市场竞争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不能充分发挥其带动作用。以常店为例:在4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中,注册资金在100万以下的就有30个占总数的75%,且企业规模不大。

三是内部运作机制不规范。主要是专业合作社虽有规范的《章程》,但一部分流于形式;少数专业合作社的理事会、监事会等组织机构,难以发挥作用;内部制度不健全,运作和管理随意性较大,部分专业合作社对社员二次分配比例小。

三、对策及建议

(一)典型引导,示范带动。由于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农业进入新阶段后,出现的一种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尚处于起步过程,现存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缺乏规范化指导,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和不足。

(二)加大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上级应每年按比例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质量标准制定、产品认证和市场营销人才、社员培训等工作。农村信用社和农行要开展和加大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业务,积极探索小额信贷和扶贫贷款通过合作社间接到户的模式。

(三)完善机制,规范运作。⑴是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要指导 专业合作社制定完善的章程,民主选举产生理事会、监事会,明确责任和权利;要强化民主管理,在内部决策上,严格执行“一人一票制”;要建立健全劳动、财务、营销等各项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⑵是建立有效的利益机制。对专业合作社的社员,其利润采取按交易额分配或按交易额与按股分配结合,以更好地体现合作社的特征。

篇10

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社 五大作用 三农问题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经济组织。特别是《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实施,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创造了更加良好的外部环境,进一步确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市场主体地位,在我国历史上,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对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进行了全面规范。不仅促进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而且为创新农村经济体制,建立农村新型社会化服务体系,发挥出重要的推动作用。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农村增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现代化农业的发展,有效解决“三农”问题,带来广阔的前景。

一、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组织作用

全国各地纷纷成立起来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其目的就是要把同类的分散产业农民组织起来。但组织起来并非是最终目的,而是要通过组织起来后,再通过包括创办“农民合作讲习所”、举办“农民合作论坛”、开展普及科技教育和普及法律教育的“双普”教育活动等各种形式,去培养和塑造新型农民,使新农村中的新型农民真正做到有文化、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农民。并且通过农民合作组织的培训与教育,要达到不仅使新型的产业农民能够善于运用科学技术的方法去改造农业,而且也能起到建设新农村乡村文明的重要作用。

二、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壮大地方农业产业化中的龙头作用

实践使我们感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首要一条必须是发展生产,必须逐步建设好农业的现代化。而建设现代农业,必须要用现代的物质条件去装备农业;用现代的经营方式去推动农业;用现代的经营理念去管理农业。只有现代农业建设成功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才有十足地成功把握。但是,作为农民专业合作社,要想以建设现代农业为主题,就必须大力培育、开发、扩大现代农业产业化的规模。对此,要实现农业现代化,作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必须要做到三条:

首先,要切实转变当代农民的思想观念和经营理念。教育农民要用工业理念去经营自己的农业产业;

其次,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支持产业农民用现代的物质条件去装备农业;

第三,要加大宣传力度,扩大自己的产业规模。同时,在壮大产业规模的基础上,作为农民专业合作社,要不仅对其产品注册商标,争创名牌,而且还要搞精包装。用现代的市场营销手段参与到农产品的市场大流通之中,从而增加合作社农产品的附加值,使入社农民在生产发展中实现生活宽裕的目的。

三、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多样化、灵活性、长期性的服务作用

服务,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天职”。在建设现代农业过程中,所有入社的产业农民都急待合作社的各种服务,以此解决千家万户分散的产业农民自己“干不了”、“管不好”,又不会干等许多问题。诸如开发产业的融资难、技术难、物质单家独户购买难、尤其是产品的销售难等问题,都需要合作社给予服务。由于农业问题多变复杂,因此,提供服务时要坚持灵活性、多样化和长期性相结合,对入社农民实施全方位的优质服务。

四、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促进社内民主社会和谐的维权作用

作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规定,必须依法运作,实行民主管理。这里对于股份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来说,如股金不等,可按照“一人权票”制实行民主理;如果股金数量相等,可按照“一人一票”制实行民主管理。通过民主管理,彰显合作社在管理上的活力。同时,要不断增强财务工作上的透明度,做好社务公开。

首先,作为农民专业合作社,要在开发产业中注意搞好生态文明和环保建设,加强农村环境的治理,为村容整治、整洁,创造和谐的民风做出贡献。

其次,合作社要对广大入社的产业农民在开发产业所需农资物质上,一定要实行统一购买,既为社员降低生产成本,又能避免假冒伪劣农业投入品的侵入。一旦在合作社内发生社员购买了假劣性质的农业投入品,农民专业合作社要依照法律去帮助入社成员进行有序地投诉,积极发挥合作社的合法权益维护作用。严格防止入社成员乱打官司、乱上访等不良现象的发生,为社会稳定和社会和谐做出贡献。

五、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对入社成员社会经济风险的保护作用

笔者认为,当今作为农村中开发的各类产业,无不承担着两种风险:其一是市场经济中的价格风险;其二是自然灾害的风险。对此,作为为农民专业合作社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要充分利用现代的网络通讯工具,及时准确地掌握住其同类产品的市场价格;同时要科学地建立好自己产品的价格体系,并要善于抓住市场规律,抢占市场制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