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合作社入社协议范文
时间:2024-02-18 17:47:5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民合作社入社协议,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随着祥发合作社一次性将600万元土地承租款存入永城市侯岭镇政府财政账户,双方签订的6000亩土地承租合同正式生效。“加上这次流转的6000亩地,目前合作社的红薯种植面积达到了2万亩。”李法祥高兴地说。
由此,祥发合作社也成了商丘市名副其实、规模最大的农民专业合作社。
祥发合作社是睢阳区供销社干部李法祥响应政府号召,主动下海于2008年创办的。祥发合作社的宗旨是带领农民走产业化集约种植之路,形成“合作社+农户+基地+科技+品牌”的经营模式,主打产业是进行纯天然无公害红薯生产与深加工,其基地在路河镇熊楼村。
“由于合作社严格按章程与协议办事,入社农户得到了实惠,因此,周边农民入社的积极性很高。”李法祥拿着与社员签订的厚厚的一沓协议书让笔者看,“目前合作社已拥有社员1000余户,入社土地1.3万余亩”。
李法祥之所以能够带领农民大面积种植红薯,并建设可储存200吨的红薯保鲜库大量收购红薯,是因为他瞄准市场商机,紧紧抓住了红薯生产加工这一法宝。
通过多年的努力,李法祥研制出了机械化淀粉加工设备和机械化粉条加工设备,并且粉条中不加入明矾,因此,加工出的粉条为纯天然、纯绿色无公害产品,很受消费者欢迎。李法祥把祥发合作社的产品注册为“奔牛”商标,产品销售实行“农超对接”,仅在商丘市,就有130家大大小小的超市“奔牛”粉条。近年来,产品也先后成功打入郑州、北京、武汉、乌鲁木齐等市场,今年更是销往了俄罗斯。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快速发展的祥发合作社,2009年被河南省农业厅评为“第一批省级示范社”,2011年被中华全国供销总社评为“国家级农民专业合作社”,2008~2009年连续两年被商丘市委、市政府授予“商丘市优秀农民专业合作社”称号。李法祥也荣获“商丘市五一劳动奖章”。
永城市侯岭镇地处新城周边,市产业集聚区坐落在其境内。由于近年农村外出打工者逐日增多,以致很大一部分土地无人耕种,杂草丛生,令人惋惜。为使宝贵的土地发挥出应有的效益,侯岭镇党委、镇政府决心下大力气进行土地整体流转,并成立了侯岭镇土地流转中心。同时,该镇决定将钟庄和呼东两个村的6000亩土地作为整体流转的示范地。
为吸引客户前来承租土地,侯岭镇拿出300余万元作为整体流转土地的路、井、排水、深耕等费用。“听说近几年祥发合作社的粉条销路非常好,红薯基地也越来越大,我就慕名到祥发合作社谈合作,谁知道一谈就成功了。”侯岭镇党委书记付加彦说。
篇2
[关键词] 农机 营销 合作社
[中图分类号] F321.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12-0036-01
讷河市农乐国二马铃薯种植专业合作社组建于2009年,注册资金500万元,位于讷河市和盛乡农乐村七屯,是一个集马铃薯种植、仓储、销售为一体的综合性专业合作社。目前,合作社入社农户225户,规模经营耕地达1.24万亩,合作社占地面积 1.2万平方米,其中办公室388平方米。2013年销售马铃薯5万吨,社员亩均收益1800元,比非入社农户增收20%,2012年合作社被评为“省级示范社”,2013年合作社理事长陈士杰被评为“讷河市劳动模范”,同年11月22日合作社代表讷河市接受省长检查。
一、完善管理机制,促进规范发展。
通过不断完善合作社管理机制,保证了民主决策、科学决策,促进了合作社规范有序健康发展。一是创新管理方式。合作社成立之初,就坚持按照“合作致富,规范发展”的原则,成立监事会和理事会,确定了理事会和监事会的职责,对入社成员的资格、权利和义务作了相应的规定。一年召开三次成员大会,由理事会和监事会报告当年组织发展、业务经营、财务收支、盈余分配和监督审计等情况,实行社务公开和财务公开。同时健全账、表、薄、册等财务核算机制,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年末进行二次分配。二是完善经营方式。合作社按照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进行运营,设立了信息、维修、培训等服务机构,每个生产环节都制定了详细的生产计划,编制出科学的生产流程,使合作社能够按照规范发展、合理运行的方式进行生产,提高了运行质量和效益。三是明确分配机制。2013年,合作社规模经营土地12,400亩,总收入达1,934万元,其中:土地收入1,934万元;总支出1,495万元,其中:土地经营支出1,495万元,管理费用 62万元。本年实现盈余439万元,按5%比例提取盈余公积金22万元,可分配盈余417万元,每一元出资回报率为1.55%。按合作社章程规定实行盈余返还,合作社从当年盈余中提取公积金22万元,用于扩大生产经营、弥补亏损并记转为成员出资帐户,同时用于成员的技术培训、福利事业和生活上的互助互济。成员入社土地亩均收益1,560 元,比本村不入社农民亩均增收354元以上。
二、强化生产标准,提升经济效益
国二合作社全面实施规模经营,充分发挥合作社在机械作业、资源整合、组织生产、争取政策等方面的优势和作用。一是促进土地规模经营。立足本村,通过合作效益对比,吸收更多的农户入社,增加土地入股数量,扩大自主经营面积,规模经营面积达1.24万亩,全部达到“八统一”标准。今年在加格达奇原有育种基地的基础上,再投资100万元,租赁土地5000亩,扩繁克新13原种。二是增加科技投入。加大与省农科院马铃薯科研所合作力度,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引进了尤津885试管苗、克新13、克新18微型薯等原种,并且全部种薯由农科院包销,良种良法的应用亩均增收500元。三是加大营销力度。通过建立品牌、完善包装、强化营销,扩宽外埠销售市场,既增强了国内市场的占有率,又打开了国外市场,现有5000吨马铃薯远销俄罗斯等地。2013年秋季,合作社的马铃薯以每公斤1.2元的价格销售到哈尔滨、牡丹江、长春、沈阳等地,平均亩收入达1,240 元,总收入达1,820万元,合作社纯收入达940万元.今年国二合作社,又打造马铃薯精品小包装,打入大中城市超市,合作社营销人员跑省进京推销产品,已与各地经销商建立了长久合作协议。
三、加强基础建设,扩宽增收渠道
在合作社组建之初,就加强合作社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基础保障,保证了合作社快速发展。一是强基础。几年来,共投入450万元,建设388平方米综合办公室1处,仓储库房580平方米1处,200吨种薯仓储窖2处,10—30吨仓储窖142处,种薯网棚10套。引进了904大马力2台,配套马铃薯起收机5台(套),304拖拉机7台,并配套马铃薯播种机,大时针喷灌3台(套),卷窜式喷灌3套,60吨电子地衡称1台。二是增效益。合作社的组建,既解放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又拓宽了流转农户的就业渠道。在成立合作社的基础上,成立了外出务工分社,由合作社提供外出务工信息,由社内有组织能力和技术专长的社员带领外出务工,进一步分流了流转土地工作的压力,外出务工人员也得到了实惠。在北京、天津、沈阳等地成立了国二外出务工基地,外出务工人员大多从事销售烟酒糖茶等第三产业,既增加了收入,又带动了整村经济的发展。同时,在加格达奇承包750亩草原,并购买绵羊500只,让本村老弱病残10人从事绵羊养殖,增加了病、弱、贫家庭的经济收入。三是带事业。国二合作社发展不仅在经济领域显示出强大活力,在社会公益事业、维护社会稳定等领域也发挥了积极作用。目前,合作社统一协调社员的合作医疗、住房饮水、子女就业等社会事业,推动了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促进了和谐社会建设。农民加入合作社后,通过章程和各种制度的约束以及接受培训教育,不仅增强了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强化了集体观念,影响了生活方式,提高了农民参与民主管理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乡风习俗。现在国二村打牌赌博的少,学习技术的多;无事生非的少,邻里关系和睦的多,大家都想着学技术、增收入,精神面貌普遍发生了很大变化。合作社效益的突显,有效改善了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在2013年,国二七屯30户农户中,就有14户社员新建了砖瓦房,既改善了居住条件,又改变了村容村貌,有效促进了村容整洁。
今后,国二合作社将不断依托机耕力量,发挥营销优势,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充分发挥理事会、监事会的作用,打造品牌优势,创新发展模式,不断促进合作社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晓华.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重大问题与推进措施[J].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3:1-7.
篇3
1.全市供销社系统新增专业合作社18个,使专合组织总数达到了285个,入社会员总数达3.25万户,带动农户8.2万户,帮助农户销售农副产品1.86亿元,同比增加4400万元,实现助农增收额4500多万元,比上年增加1245万元,入社农户户均增收超过600元。组织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参加培训的农民达到了5.2万人次,发放技术资料超过5.5万份。
2、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实现产值6.2亿元,同比增长21.6%;实现销售收入7.49亿元,同比增长21%;实现利润4300万元,同比增长22.9%。
3.已建成农产品基地面积达12万亩以上,其中优质农产品基地面积超过8万亩;生猪存栏达4万头、出栏达12万头;出栏家禽超过90万羽(只)。重点巩固和发展了红粮、辣椒、莲藕、水稻、茶叶、生猪、等优质农产品基地。
4.圆满完成了1000名农产品经纪人的培训工作任务。实际专题培训农产品经纪人3000多人。
二、所做的几项主要工作
(一)以着力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运行质量为重点,切实服务于农业产业化经营
一是努力增加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数量,进一步提高了广大农民的组织化程度。2013年全市供销社系统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18个,完成目标任务的180%,新增会员1500户,使农民专业合作社总数达到了285个,入社会员总数达到了3.25万户,带动农户超过8.2万户,已逐步形成了覆盖全市各区、县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网络。
二是继续狠抓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规范完善,进一步提高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运行质量。目前已进行工商注册登记的专合社达到226个,工商注册登记率达到79.3%,比上年提高了26个百分点。
三是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不断提升农民专合社为农服务能力。2013年,专合社帮助农民销售各类农副产品1.86亿元,比上年增加4400万元;实现助农增收4500万元,比上年增加1245万元,专合社入社农户户均增收超过600元;组织开展农业生产资料实用技术培训,参加培训的农民达到5.2万人次,发放技术资料5.5万份。
四是狠抓了典型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培育,进一步发挥了典型示范专合社的示范带动作用。到2013年底,全市有71个与供销社联系密切的专合社、协会被评为市级示范农民专合组织;有省级示范社21个;有总社和农业部示范社4个。今年新评出市供销社系统示范社30个。
五是狠抓了农民专合社品牌建设,努力提高农民专合社品牌价值。2013年新注册农产品商标9个,使农产品商标总数达到了31个;新获无公害农产品认证5个,使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总数达到了20个。
六是狠抓了农业综合开发新型合作示范项目实施申报工作,取得显著成绩。蜀莲莲藕专合社实施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新型合作示范项目已顺利通过省农发办和省供销社验收,并被验收组认为是全省搞得最好的。申报2013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新型合作示范项目全省每个市、州不到一个名额,而市供销社就申报了2个项目:江安县仙芽茗茶专业合作社申报的《2013年省市江安县3000亩名优特早茶基地改扩建项目》和县朝天椒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申报的《省市县2000亩朝天椒标准化种植基地扩建项目》,并且省上和总社已经通过,已经报到国家农发办等待审批。
(二)以巩固和培育龙头企业为抓手,切实带动农业产业化经营
一是继续巩固以高洲酒业、早白尖茶叶集团等为代表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并积极为它们做好相关服务工作,帮助它们做强做大。
二是培育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县供销社帮助县石海竹木制品有限公司不断发展壮大,产品从5个发展到现在的70多个,是省级林业龙头企业,所开发的“书型茶叶盒”入选中国旅游博览会旅游商品大赛,在展团“特色旅游商品评选”中获得金奖。今年先后参加上海竹博会、第六届民族商品交易会、成都西博会等大型展销会,签订合同3000多万元,目前产品销售遍布全国15个城市批发市场。今年还帮助该公司顺利进驻县太平工业园区,新征土地28亩,建设现代化的新厂,目前已投入资金2000万元,即将建成投产,项目建成投产后可实现销售收入8000多万元。高县发展了小型加工企业4个。同时,各区、县供销社还把发展潜力大、带动能力强、助农增收成效显著的重点农民专业合作社如县蜀莲莲藕专业合作社、珙县红欢堂粮油专业合作社、县朝天椒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等作为龙头企业来培育,从而形成更多的带动产业化经营的小龙头。
三是依托龙头企业,充分发挥它们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带动作用,努力帮助广大农民实现助农增收。如高县依托高洲酒业,通过专业合作社引导农民发展酿酒专用优质红粮2万多亩,与种植普通红梁相比,农民亩平增收60%以上。县依托石海竹木制品有限公司,租用林地10000多亩,建成以“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的竹资源深加工综合利用和竹资源发展模式,与全县6个村的农户签订合同,惠及农户2950多户,户均增收800多元。
(三)狠抓农产品特别是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努力为农业产业化经营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到2013年底,全市供销社系统已建立各类农产品种植基地200多个,种植基地面积达12万亩以上,其中优质农产品基地面积超过8万亩,包括:优质红梁基地2万多亩、优质水稻基地2万多亩、优质茶叶基地1.5万亩、优质辣椒基地1万亩、优质莲藕基地1万亩和优质基地1万亩等。已建各类养殖基地20多个,包括生猪、观赏鱼、家禽等养殖基地。我们在建立农产品基地时主要把握两条:一是围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所需原材料建立农产品基地,比如红梁、茶叶等;二是按照市场需要,结合本地实际建立农产品基地,比如莲藕、天宇系列辣椒、观赏鱼、、水果等。
(四)农产品经纪人工作扎实开展,为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是今年继续开展了农产品经纪人专题培训工作,不断为农业产业化经营输送了更多的市场流通人才。到2013年底,全市已培训农产品经纪人6000多人次,包括已获得高级、中级农产品经纪人职业资格证书的农产品经纪人分别为202名和1306名。其中:2013年专题培训农产品经纪人3000多人次。并且,为了加强对农产品经纪人的指导、管理、培训等,在市、县(区)供销社的共同努力下,市、县(区)全部都建立了市级、县(区)级农产品经纪人协会。其中高县还在沙河镇建立了全市第一个乡镇级农产品经纪人协会。
二是充分发挥了农产品经纪人在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重要作用
1.发挥了农产品经纪人在引领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的作用。全市新成立的18个专业合作社绝大多数都是由农产品经纪人发起成立的。
篇4
一、关于粮食收、销业务的核算
1.10月10日,合作社使用自有收获机收割入社水稻10垧,当日收获水稻装车销售,数量82吨,吨价2950.00元,粮款转入合作社账户。收获时使用燃料费5200.00元现金支付。(1)借:银行存款—信用社241900.00贷:经营收入—水稻241900.00(2)借:经营支出—水稻5200.00贷:库存现金5200.002.10月20日,合作社收获剩余的4垧地水稻存放于场院中堆放,估测吨数为30吨,暂按2900元入账核算。安排专人看管,择机销售。借:产品物资—水稻87000.00贷:经营收入--水稻87000.003.11月20日,合作社销售入库余粮32吨,3000元/吨,粮款收现后存入账户90000.00元。(1)借:库存现金96000.00贷:经营收入—水稻9000.00产品物资—水稻87000.00(2)借:银行存款--信用社90000.00贷:库存现金90000.00思考说明:在实际工作中,类似业务最多,绝大多数的粮食都是即收即售,常不通过入库的产品物资核算,大多是后期收获的少量粮食暂时入库保管,适时择机销售。如果均按《制度》中产品物资和生产成本等科目核算,上述3笔业务将更加繁琐,这对于合作社来说,增加业务量的同时还容易记乱了账目。如果不通过生产成本,而使用产品物资和经营收入二个科目,这样既能完成会计核算的业务要求,又能简化手续,提高核算效率。而且凡是收获未售的粮食,数量和单价都是不确定的,要入账结算,就必须估测数值入账,无论生产成本科目是否使用,都需要这样估测数值来完成。
二、专项应付款的核算
1.12月20日,合作社收到扶持资金150000.00元转入合作社账户。借:银行存款--信用社150000.00贷:专项应付款--省级扶持150000.002.12月25日,根据项目申报书要求,支付固定资产资金10万元,支付网站建设资金5万元。款项转账结算。(1)借:固定资产100000.00管理费用--网站50000.00贷:银行存款--信用社150000.00(2)借:专项应付款--省级扶持150000.00贷:专项基金100000.00贷:其他收入--扶持500000.00思考说明:专项应付款中未形成财产的支出,不计入专项基金,应当计入当期损益。所以建议以此分录核算非财产性支出。
三、财务报表的设置
1.农机作业支出决算表(四)大修提存和轮胎提存资金的核算。(1)12月26日,提取两项提存资金30000.00元。借:经营支出—农机—大修提存40000.00轮胎提存10000.00贷:应付款--农机提存50000.00(2)三年后,更换轮胎价款12000.00元,大修花费30000.00元,现金结算。借:应付款--农机提存42000.00贷:库存现金42000.002.决算表(四)和决算表(五)之间,突出的是“提存”和“累计折旧”的关系问题。思考说明:提存和折旧的资金属性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在不同的会计期间进行费用摊销;不同的是提存金额常小于折旧金额,因为需要提存的设备是整车的一个部分。这就显示出提存和折旧资金具有重复计提的问题,而且提存的依据尚不规范明确。实践中,需要提存的部件的确是短期内易损的大件,在整车折旧提完之前确需更换的,完全可以从折旧资金中解决。折旧资金本就是用来更新资产设备的,而且提存资金的提取额度也不可能和实际使用额度相符,这在资金核算上也会造成不必要的混乱。建议仅保留折旧资金的提取和使用。3.2014年12月,合作社成员吴某在协议年限未到时提前一年要求退社,原账面入股拖拉机50000.00元,入社现金5000.00元,2年该资产所提折旧10000.00元,公积金余额为1450.00元。(1)借:股金—吴某55000.00贷:固定资产—拖拉机50000.00库存现金5000.00(2)借:公积金1450.00贷:库存现金1450.00(3)此时的折旧资金10000.00元应做如下处理:借:累计折旧10000.00贷:其他收入10000.00思考说明:此时的累计折旧尚未提足,提取的折旧资金仍然存于账户内,退社后,就形成了无主资产,所以需要做以上第三步的核算,才能对该笔资金进行下步使用。否则该款无论使用与否,都会形成无主资产。
篇5
【关键词】 基本业务;增加收入;举措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在市农工办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大桥镇将据推进农村“三大合作”组织工作作为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措施来抓。截止2011年底,全镇成立三大合作组织93个,其中,农民专业合作社31个,成员人数12062人,带动农户19183户,并组建四家专业合作联社;农地股份合作社22个,入股农户9220户,入股面积1.54万亩;农村社区股份专业合作社40个,量化农村集体资产11606.2万元,享受股权人数92489人。三大合作组织工商登记91个,登记率97.8%。其中,农民专业合作社31个,农地股份合作社22个,农村社区股份专业合作社38个,工商注册登记率分别为100%、100%、95%。登记成员数102160人,其中,农民专业合作社1700人,农地股份合作社755人,农村社区股份专业合作社99705人。
一、坚持领导重视,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近年来,大桥镇在推进农村“三大合作”工作上坚持整体联动,明确责任,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保证了该项工作的有效开展,具体做法:
(一)强化领导。镇党委、镇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对推进农村“三大合作”组织工作非常重视,主要领导亲自过问,分管领导具体负责。每年在全镇农业农村会议上,镇领导都强调扎实推进农村“三大合作”组织工作的重要性,多次对“三大合作”规范化建设进行调研,了解掌握“三大合作”发展状况,解决存在的问题,落实专人协助村组搞好组建及日常指导工作。
(二)强化责任。为了工作的上下联动,镇、村两级组织相应成立“三大合作”推进工作班子,明确村支部书记为第一责任人,主办会计为直接责任人,村民主任、经济合作社社长紧密配合,搞好协调。同时镇党委、政府完善了村级干部工作考核办法,将推进农村“三大合作”组织工作纳入年度镇管村干考核内容,与工资薪酬挂钩,调动了干部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坚持典型引路,形成以点促面的发展格局
积极参加市农工办组织的相关参观学习、听取先进合作社的经验介绍,培育壮大本镇已有一定基础的合作社,成功后在面上推广。
(一)组织学习。大桥镇先后组织3批合作组织负责人、基层干部等50余人,先后到浙江等地进行参观考察,进一步学习经验,拓宽视野,寻找差距,增强发展的针对性,积极组织合作组织法人参加市农工办举办的合作组织理事长培训班,提高理论业务水平。
(二)培育典型。大桥镇重点培育了扬州市现代农业特种作物合作社、江都市兴业花木专业合作社和江都市三丰农机专业合作社作为典型。现代农业和兴业花木合作社已创成市级“四有”合作社,三丰农机合作社被授予江苏省“四星级”农机合作社。
(三)推广经验。组织本镇合作组织负责人学习先进单位的成功经验,消化吸收不同类型合作社的发展模式,因地制宜在面上推开。大桥镇重点推广“合作社+公司+基地+农户”和“合作社+农户”模式,强调了合作社成员股金分红及二次逐利。
三、坚持规范建设,形成促进增收的有效载体
大桥镇已创建省市“四有”合作社、“五好”合作示范社为契机,将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工作与农民增收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建立起规范的运作机制,突出以制定章程和建立成员账户、台账为重点,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立健全民主管理制度、盈余分配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并认真执行,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规范化发展。
(一)完善利益分配机制。重点处理好合作社与农民的利益分配关系,主要通过最低保护价的形式做好利益的直接分配。全镇农民专业合作社可分配盈余422.56万元,其中按交易量返还成员总额158.88万元,按股分红总额238.47万元。扬州市现代农业特种作物专业合作社与成员签订金花菜收购协议,成员每斤收购价比一般种植户高0.3元,确保成员一季种植金花菜亩均收入达到2800元,比种植小麦多收入2000元左右。该合作社按3000亩种植基地推算,农民增收达600万元。
(二)调整股金分红标准,提高农民收入。一是调整光明巨祥花卉土地合作社成员股金,由原来的每亩420元增加到每亩800元,每亩净增收380元,按1000亩计算,增加农户收入38万元。二是组建江都市滨江生态农业土地股份合作社,与土地流转农户签订入社合同,农户以2513亩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入社,土地流转承包依据粮食部门挂牌收购价格按每年每亩田1200斤粳稻价格结算,仅此一项,农户土地流转获得收益88万元。
篇6
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社 封丘县 农村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增强农民经济实力、提升农民在市场经济中的谈判地位、保护农民利益,实现农业生产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经济繁荣的重要路径,也是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举措。因此,近些年来封丘县不断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进程,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及农村发展,青堆树莓专业合作社在此背景下也迅速的成长了起来。
一、农民专业合作社概述
1.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内涵
《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定义是:“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经济组织”[1]。按照以上定义表述,可以重点从两个方面来理解合作社:一是共同所有。这种共同所有,是指拥有生产资料和生产行为的个体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的合作联合,并且所创造的财富为全体成员共同所有。二是民主管理。在合作社中,民主管理的核心体现在全体成员一人一票的参与权和决策权上。
2.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基本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第三条规定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应当遵循的5项基本原则是:成员以农民为主体;以服务成员为宗旨,谋求全体成员的共同利益;入社自愿、退社自由;成员地位平等,实行民主管理;盈余主要按照成员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交易量(额)比例返还。[1]基本原则的核心是对所有权、控制权和受益权做出界定。
二、封丘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概况
封丘县位于河南省东北部,隶属新乡市,历来以农业生产为主,农业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在2002年封丘县就已经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河南省来说,起步早,且处于较领先的地位。尤其是200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实施以来,封丘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呈现出更加蓬勃发展的状态(见图一)。
图一 封丘县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变化趋势图 单位:个
数据来源:封丘县农办
1.数量不断增加
自2007年到2011年年底,封丘县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合作社达到438家,其中养殖专业合作社237家,占全县合作社的54.11%;种植专业合作社179家,占40.87%;农机专业合作社17家,占3.88%,土地流转专业合作社3家,占0.68%,农业服务专业合作社2家,占0.46%(见表一)。资产规模达到2.1亿元,固定资产达1.02亿元,经营额达4.13亿元,参与农户2.71万户。2011年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09家,其中养殖专业合作社38家,占34.86%;种植专业合作社59家,占54.13%;农机专业合作社9家,占8.26%;农业服务合作社2家,占1.83%;土地流转合作社1家,占0.92%(见表二)。[2]
表一 封丘县2007年-2011年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注册情况
表二 封丘县2011年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
数据来源:封丘县农办
2.质量不断提升
封丘县农民专业合作社除了数量上有所增加之外,在在质量上也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就目前而言,全县已拥有省级示范合作社5家,市级示范合作社19家。[2]2011年,青堆树莓专业合作社被评为全省优秀专业合作社,新乡市仅有两家;和寨红薯专业合作社和王村贡芹专业合作社被评为市级优秀合作社;惠农养殖专业合作社、苌寨红薯苗专业合作社、大理薛绿盟专业合作社、和寨红薯专业合作社等5家被河南省委团委评为河南省优秀青年专业合作社;东船农机专业合作社被省农机局评为全省示范合作社。[3]
3.发展类型更为多样化
至2011年底,封丘县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类型更为多样化。从领办形式看,总体上可分为四大类型:农村能人牵头型,乡村干部牵头型,部门与团体组织牵头型,龙头企业牵头型(见表三)。
表三 2011年封丘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分类情况
数据来源:封丘县农办
三、案例分析——封丘县青堆树莓专业合作社
1.发展历程
封丘县青堆树莓专业合作社的前身是成立于2003年的封丘县留光乡青堆村新特优果业协会,于2005年变更为封丘县青堆树莓合作社,2007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相关规定,正式变更为封丘县青堆树莓专业合作社。几年来,合作社拥有社员2200余户,树莓种植面积4000余亩,辐射封丘县赵岗镇、冯村乡、鲁岗乡、潘店乡、陈固乡、李庄乡、留光乡以及长垣县长村乡、天成林业发展有限公司等。树莓产品销售全国各地,既实现了社员收入又扩大了树莓的知名度。2010年资产总额2186万元,利润445万元,社员亩均增收3000元。[2]目前,树莓除原果、树莓冷冻果外,合作社产品还有代加工的树莓饮料、树莓冻干果等,树莓产品研发投产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2.成功经验
2.1加强技术培训,提高社员种植水平
青堆树莓专业合作社把社员培训作为合作社发展的重要工作,每年都聘请专家对社员进行集中培训,派出技术人员到地头现场指导,对社员种植树莓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现场解决。通过培训使社员知道怎么加入合社,在合作社里所享受到的权利和义务。怎么对树莓各生产期的管理,施什么肥、怎么施、怎么修剪树莓、怎么才能达到无公害标准等全方面知识。
2.2搞好实用服务,增强合作社的生命力
合作社为社员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系统服务,施行“六统一”的标准化生产,调动了广大社员参与合作社发展的积极性。引进培育树莓新品种,使社员能种植上优质的树莓,对外出售优质树莓苗,同时千方百计使社员增加树莓产量提高收入。另外,合作社积极引进政策项目资金,解决新入社群众种植树莓的资金困难。实行对困难户社员种植树莓先交一半款、对特殊困难社员先不交款交果时再付款及无偿扶持等多项优惠政策。
2.3建立现代化市场营销理念,增强合作社产品市场竞争能力
合作社产品市场竞争力强弱,是决定合作社能否生存的关键所在。合作社多方筹集资金对产品进行代加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同时与多家树莓研究机构合作,研发树莓新产品,自建加工厂,增强合作社实力。为了解决销售问题,合作社多次参加展销会联系经销商、派出业务员开拓市场、通过网络、报纸、电视等宣传树莓。
2.4规范内部管理,增强合作社的凝聚力
为保障每个社员的合法权益,施行合理的利益分配制度,为社员实名专户记帐,并分类记载成员股金和应当折股量化为社员名下的个人财产,盈余按交易量60%、股金百分30%、公积金10%进行分配。2010年合作社成员种植的一亩树莓上交树莓果和树莓苗加上二次返利收入达2万多元。
3.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封丘县青堆树莓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给封丘县其他专业合作社提供了借鉴,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在今后发展中加以重视。
3.1资金缺乏
为发展农民种植树莓,合作社需要与农民签署协议,向农户赊销苗木、化肥、农药,同时垫付果钱,以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每年收购树莓资金和加工资金都需要合作社提前垫支,同时树莓生产、运输和储藏也需要大量的资金。资金不足将直接影响合作社的信誉和正常运转。
3.2农业基础设施不健全
目前合作社发展最好的社员不在青堆村,而是鲁岗乡的陈罗韦村,原因就在于青堆本村的农田基础建设落后,井渠损毁严重,影响树莓产量,这些问题存在于合作社大部分树莓集中地。田间道路不畅,农民收获运输困难,影响种植积极性。
3.3生产加工能力差
树莓鲜果不易保存,必须经过一定形式的加工才能减少鲜果出售的损失,增加产品附加值。合作社本身缺乏加工能力,现在只能由外地公司加工生产树莓饮料产品,合作社不仅每年要多支付短途运输费用,而且解决不了合作社社员剩余劳动力,影响合作社收入,无形中浪费了大量的资源。
四、结语
综上所述,封丘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起步早,发展势头猛,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从总体上来说,封丘县青堆树莓专业合作社尚处于初级阶段,在发展中仍面临着多方面的困难,而青堆树莓专业合作社作为最具封丘县代表性的合作社之一,其发展完善关系到封丘县农民专业合作社整体发展水平的提高。为进一步促进和规范青堆树莓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特提出以下三个方面的建议以供参考及借鉴:
1.加强领导,政策扶持,部门配合,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明确了促进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财政支持、落实税收优惠、金融信贷服务、用地和交通运输等方面的优惠政策;[4]重点扶持和培育一批管理规范、带动能力强、发展前景好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示范典型。
2.规范化发展与建设。
首先,应该着重强调社员与合作社之间形成紧密联合,切实发挥合作社联合小农户的作用。其次,着重于合作社的关键制度建设:监督完善合作社的成员账户制度和盈余返还制度,以保证社员农户确实能够从“合作”中得利。另外,应该着重于组建程序和机构设置上的完善:依法建社和依法治社,机构设置符合合作社的基本规范。
3.引进先进技术,加强人才培养,增强发展后劲
一是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农技人员到农民专业合作社入股任职或兼职,并制订激励政策,增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后劲。二是及涉农部门要帮助选好合作社带头人,并做好带头人的教育和培训,挖掘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潜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Z].北京:2006.
[2]封丘县政府.封丘县农村工作会议[R].封丘:2011.
[3]新乡市政府.新乡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工作报告[R].新乡:2011.
篇7
【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社 信贷管理模式 创新
一、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
截止2011年末,喀喇沁旗共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142家,其中52家注册,被评为自治区级示范社的有2家,被评为市级示范社的有5家。经营范围有种植业、养殖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和农资产品销售业等,在经营类型上有“市场+经济人+农户”、“市场+基地+农户”和“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等模式。这些土生土长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农民群众所认同,并在建立利益链条、提供市场信息和技术服务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信贷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主要做法与成效
在农村金融机构由一家变多家(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小额贷款担保公司)的大背景下,喀喇沁旗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率先开办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贷款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业务,从方便农户、简化手续、增加保证渠道入手,实行“三优惠、一优先、一简化”的政策,按照以下贷款发放程序采取先试点、后全面推开的思路,积极开展了贷款投放工作。其主要做法和程序:
一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向当地信用社提出社员贷款需求,与信用社就社员贷款担保等事项进行协商,签订合作协议。二是由农民专业合作社把关,对有贷款需求且符合信用社贷款条件的社员提请信用社调查、授信。三是经信用社调查符合贷款条件的,进行评定授信,颁发贷款证。四是农民专业合作社根据信用社对社员的评定授信结果,组织社员交纳贷款风险担保基金,并存入农民专业合作社在信用社开立的指定贷款风险担保基金账户内,作为所有社员贷款风险担保基金。五是专业合作社社员有贷款需求时,由合作社出具介绍信和担保函,向合作社提出借款申请,到信用社柜台办理借款手续。六是为保证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贷款无风险,凡出现五户以上贷款逾期的,合作社应积极进行协助催收,对已形成损失的社员贷款,由信用社在合作社的社员贷款风险担保基金中扣收,不足部分,继续向合作社和社员进行追偿。同时,积极与保险公司进行合作,要求社员参加小额贷款保险,有效实现社员贷款风险转嫁。七是对农民合作社交纳的社员贷款风险担保基金实行有偿保管。八是所有社员贷款全部清偿后,所交纳的贷款风险担保基金信用社全部返还。
经过一年多的实践,喀喇沁旗信用联社在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上取得了可喜的成效。以信贷支持百合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为例:该合作社成立于2010年1月8日,注册资本28万元,经营范围为蔬菜种植、贮藏、销售;农作物销售和化肥销售。到目前,合作社已吸纳蔬菜种植社员70多户,建成冷棚193个,享受每亩2000元的政府补贴。太空椒和小西瓜销路较好,供不应求。太空椒亩产纯收益达到了1万元以上。该农民专业合作社2011年计划再建冷棚400个,预计资金需求280多万元,采取种植户自筹部分和信用社贷款部分的方式解决资金难题。目前乃林信用社已发放贷款金额180万元。此贷款品种得到了地方政府和种植户的高度认可。
在此基础上,联社将贷款对象逐步放宽,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给予支持。到目前,已对赤峰茂恒种植专业合作社等四家发放了贷款2300万元,覆盖了玉米种植、蔬菜种植、山葡萄种植、肉猪养殖等行业,真正实现了产供销一条龙的服务。四家合作社带动了农户近2600多户,使户均平均增收达到5000元以上。
三、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专业合作社初具雏形,尚需规范和完善
1.经营规模偏小,综合实力不强。喀旗绝大多数合作社社员人数不到10人,成员出资总额低于50万元。部分合作社社员只看眼前利益,对自己有利的生产技术指导就积极参加,要开发市场搞筹资入股就不配合,造成合作社无资金而无法开展服务运营。由于规模普遍较小,农民的组织化程度较低,导致合作社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较弱,多数再生产和流动资金缺乏,尚未形成规模化经营实力。
2.管理机制落后,运作不规范。合作社多沿袭传统的经营模式,大多数入社社员的法律意识、合作意识、风险意识淡薄,往往只能“利益共享”,难以“风险共担”,一旦市场供求信息变化,部分社员违约现象频发;大多数合作社内部制度不完善,管理不规范,资金运营往来多是流水账,没有正规的财务账目,经营利润分配很难体现,导致合作社积累较少,运转困难。
3.合作领域单一,品牌效应不高。个别专业合作社仍停留在原专业协会的水平上,合作领域单一。目前喀旗现有的合作社中,80%以上从事种植和养殖,仍停留在初级阶段,服务项目还只停留在种植流通、种苗培育、养殖饲养和信息服务、技术咨询及初级产品包装、销售的层面上,还没有上升到产品精包装和深加工层次;另外,缺乏品牌意识,现有的专业合作社中,只有喀旗龙头山专业合作社1家申领了绿色有机蔬菜种植基地和商标认证,由于缺乏信息沟通、科技交流和品牌方面的合作,导致其他专业合作社生产的同质同类农畜产品价格较低,增产不增收现象比较突出。
(二)地方政府重视不够,金融部门资金扶持力度不强
就目前的发展态势而言,喀旗各乡镇政府重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创办,但却陷入了只重数量、不重质量,只求规模、不重效益的误区,后续技术支持和管理指导跟不上去,发展前景得不到足够的关注。由于很难提供相应足值的抵质押物品和相应担保,金融部门主动提供信贷支持的意愿不强。加之专业合作社一些合作项目缺乏政策扶持,生产和流通资金不足,仍是制约合作社健康发展的一个瓶颈。
四、解决问题的建议
解决上述问题,一方面需要农村专业合作社大力加强规范化建设,进一步完善机制,强化管理,不断自我成熟。另一方面,需要动员方方面面的社会力量,从各方面给予大力的扶持和帮助。特别是金融部门要积极探寻切实可行的信贷服务模式,联手为农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开辟“绿色通道”,尽快为其解决资金困扰问题。
(1)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将专业合作社纳入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扶持范围,每年在支农预算中安排一定资金,重点扶持组织机构健全、规章制度完善、运作活动规范的专业合作社。对专业合作社购置加工设备、农机具等提供政策性补贴,或对专业合作社贷款给予贴息。
(2)展开政策性农业保险。要考虑建立分散重大疫情、严重自然灾害的风险补偿机制,建立健全农业保险制度,分散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风险,尽可能避免因出现疫情或其他严重自然灾害而导致大范围的农业损失和大量的贷款呆账。
(3)落实税费减免政策。进一步落实好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税收扶持政策,对专业合作社兴办农产品加工、流通等实体减免有关税费。
(4)取消对农村信用社的歧视政策。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消除财政、社保、农保和其他涉农资金不能存入农村信用社的歧视政策,让农村信用社有更强大的支农资金实力,同时还要加大对信贷支持专业合作社的奖励或补助力度。
篇8
截止2014年5月末,益阳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1788个、较2012年末增加1033个、较2013年末增加411个,包含成员22万户,带动农户40万户,取得工商执照的1788个,2013年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实现产值71亿元。全市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积极跟进金融服务,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贷款余1243162万元,较2012年末增加693429万元、增长12614%;获得贷款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共285户、贷款金额1545662万元,其中种植业贷款97户、604224万元,养殖业贷款102户、406633万元,农产品加工业贷款58户、693639万元,流通领域贷款28户、41166万元。
(一)量身定做服务方案。根据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创立初期、成长发展等不同阶段的实际情况,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定制金融服务。如益阳市安化坪口镇农民夏绪平2003年在全县成立集柑桔种植、加工、销售一条龙的“公司+基地+农户”形式的安化阿香柑桔专业合作社,吸纳18名农户入股,注册资金100万元,专门负责柘溪库区桔农柑桔知识辅导、病虫害防治、统一销售,带动柘溪库区1500多户农户,资金是最大困难,安化一银行机构得知后主动上门到该企业和桔农中进行走访,了解企业和桔农设想后,采取先扶持后规范办法,在该合作社无足够固定资产抵押情况下,坚持以看“三品”人品、产品、抵押品)为评价重点,采取由合作社股东保证的方式贷款50万元为企业解决销售经营中的资金需求,并为每户与合作社签订了柑桔销售协议的桔农发放3万元的小额信用贷款,解决桔农柑桔培育过程中的资金需求,不到两年时间,该合作社柑桔很快在东北三省打开市场,目前信用社用企业的土地与厂房抵押方式每年为该合作社提供600万元以上的柑桔收购资金和采取小额信用贷款方式保证每户农户3万元的柑桔培育资金,促进了该专业合作快速健康发展,该合作社负责人已是益阳市人大代表,农村产业化龙头企业的领头人,“阿香牌”柑桔已成为一种品牌,获得国家无公害产品论证和绿色食品A级认证证书,产品在黑龙江的30多个县市、新疆的20个县市的果品市场上供不应求,受到东北地区人民群众的喜爱,每年的销售订单达2万多吨,为本地提供农村劳动就业岗位520多个,支付劳务工资600多万元,为1500多户桔农解决销售后顾之忧。同时,阿香人看准了安化黑茶产业优势,高起点进军安化黑茶行业,组织部份农户注册成立了茶果公司,种植、培育茶园基地,生产、加工、销售安化黑茶,由于该企业可供担保的固定资产不足,而产品适销对路、仓储条件好等特点,安化联社采取“产品抵押+远程监控”仓乐通)贷款品种,投放贷款940多万元用于该企业收购茶叶,为该公司打开广东、上海、山东、北京等市场发挥了很好作用,2013年年销售黑茶6000多万元,成为了安化黑茶行业的龙头之一。
(二)大力创新信贷产品破解支持瓶颈。益阳市银行机构结合农民专业合作社实际,积极创新新贷产品,努力缓解融资难问题。如安化县鹏晖禽业有限公司是一家成立较早的专业合作社,在木子乡租赁了原湘华机器厂旧厂房发展家禽业,投入资产400万元,法定代表人刘石鹏,近三年来,安化一银行机构采取“项目+专业合作社股金担保+农户保证”方式,累放贷款700多万元支持其家禽业发展,目前已存栏蛋鸡10万羽、土鸡3万羽,每天定时定量供应东坪城区10多万人的肉鸡、鸡蛋需求。又如柘溪渔业协会和资水渔业专业合作社带动柘溪库区1000多农户发展栏网养鱼,鱼远销重庆、成都、贵阳等地并树为品。为了使柘溪库区的淡水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促进渔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安化联社采取“合作社保证+农户农房抵押”方式,即以合作社为依托,通过与专业合作社密切合作,充分了解每户养鱼户信用状况、资产负债情况、专业知识以及养鱼规模来确定贷款,凡需求贷款的养鱼户经合作社签字并提供保证加渔民农房抵押便可得到5-20万元不等贷款,每年为800多农户提供贷款4300多万元。目前柘溪库区已成为全县养鱼、水果、茶叶基地,农户致富的摇蓝。沅江联社根据农村经营生产特点,针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办了小额农户信用贷款、农户联保贷款、林权抵押贷款、船舶抵押贷款、房地产抵押贷款,对符合条件的还开办了福祥便民卡业务,实行利率优惠,另提供网银、手机银行服务。桃江联社开办了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农户商户联保贷款、创业就业贴息贷款、林权抵押贷款、农机农具补贴贷款等新的产品。桃江建信村镇银行针对农民专业合作社资金实力普遍不强问题,发挥独立法人优势,根据“宜社则社、宜企则企、宜户则户”信贷原则,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区别对待,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提供信贷支持,如针对抵押物不足值问题,采取合作社“社员互保共保”、担保公司提供保证、林权抵押、自然人保证等创新形式为其提供信贷支持。
(三)积极提供高效优质服务。银行机构在贷款程序简化、利率优惠及其他服务方面积极支持。如南县一银行机构开辟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绿色通道,对合作社每年授信一
[HJ17mm]
次,核定贷款最高限额,被授信合作社所有贷款手续一次性办理到位,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实施利率优惠,并积极利用自身信息资源优势,帮助农民专业合作社寻找商机。桃江一银行机构顺应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模式,改善硬件设施,开通网上银行、手机银行,提高服务能力。有的银行机构针对农产品生产和销售季节性强、农民专业合作社信贷需求急等特点,在符合风险控制前提下,优化信贷流程,减少不必要审批手续,对符合条件且在授信额度内的支农贷款,建立快速审批通道,提高办贷效率,同时积极鼓励、引导和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树立品牌意识,提高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如该行近年累计1760万元贷款支持桃江县竹制品生产专业合作社,公司新增4条生产线,扩建厂房2000平米,销售收入由2011年880万元增加到2012年1900万元,提供就业岗位由150个增加到480多个,公司由几年前名不见经传小公司发展成为湖南省林业产业龙头企业,“中草药竹凉席”、“中国水竹席”为上海世博会世博村中国民族工艺品展厅指定展示品。
二、制约银行信贷投放主要因素
(一)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自身规范化程度不足。一是组织成立不规范。有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至今无公章,无牌子,无固定办公场地。有的组织创建时以成立大会代替由全体设立人员参加的设立大会,内设机构不够健全,运行机制不完善。部分合作组织没有严格按章程办事,理事会、监事会流于形式,形同虚设,工作不透明,管理手段欠缺,监督力度不强,没有形成共同参与、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管理机制。有的甚至没有设监事会,无法体现民主管理的基本原则。二是财务管理不健全。有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财务制度不健全,财务管理不够规范。大多数组织没有符合要求持证上岗的专业会计人员。有的组织在经营过程中按一次性买断的方式经营产品,未依法提取公积金和对内部成员返还可分配盈余,成员之间的利益连接不够紧密,体现不出加入组织的优越性。三是经营管理不严谨。有的合作社日常经营管理比较松散,没有专职人员,合作社负责人一方面要负责自己的“责任田”,一方面又要负责合作组织日常事务,很难经营管理好合作组织。合作社与成员之间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意识不强。
(二)有效的抵押担保落实困难。额度较大贷款仍需借款人提供有效抵押担保以缓释风险。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成立之初,仅收取了加入农民的定额身份股金,没有固定资产和流动资金,很多合作社无有效资产作抵押担保贷款。一是农村土地、房屋、农业设施等不能设定为抵质)押物,大多数无法提供有效固定资产抵押。二是联保或龙头企业担保有难度。农民之间经济实力不均,组成相对稳定和高层次农户联保小组困难大。合作组织形式松散,实力龙头大户或龙头企业不愿为入社农户提供担保。三是专业担保机构缺乏。目前全市虽有8家融资性担保公司,但仍难以满足众多融资主体特别是涉农经营主体的融资担保需求。
(三)配套扶持政策及风险补偿机制不健全。农业是弱势产业,靠天吃饭成份比较大,相对于工业项目而言,农业项目获利周期长、利润率低、抵御风险能力差,特别是对自然灾害难以有效预知和防范。同时农业贷款以种养大户和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主,还要面临市场风险、技术风险和政策风险困扰,因此面向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及入社农户的农业贷款投放风险较大。财政专项扶持力度不够,安化204个农民专合组织仅获财政扶持75万元;涉农相关抵押政策不完善,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登记、风险评估、抵押权实现等制度尚未出台,配套制度还亟待进一步完善;涉农保险开发滞后、赔偿额有限,如养猪户投保险赔偿仅1、2百元,难以有效降低风险。截止2014年5月末,全市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不良贷款余额70617万元,不良率568%。
三、建议
(一)政府引导、进一步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挥政府引导功能,规范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使农民专业合作社成为名副其实的资金吸纳平台和主体。一是农民专业合作社要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规范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健全成员账户制度,明晰成员经济权责。二是各级主管部门要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引导规范经营,完善内部管理。三是加强服务指导。及时提供各类市场信息,加强社员法律、技术等知识培训。
篇9
农村土地使用产权融资创新实践
枣庄市作为人均耕地面积只有0.73亩的偏远农业市,人多地少、经营分散,由于传统农业收益低下,越来越多的农民选择外出务工,土地流转日渐活跃,一批以土地为纽带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应运而生,土地集中经营面临的资金需求明显增加。传统的农村信贷模式已难以满足现代农业多元化、量级大的融资需求。
枣庄市顺应市场需求,积极协调各方组织推动农村土地使用产权抵押创新,但也面临“金融机构对贷款风险如何覆盖和控制”等诸多质疑。枣庄市金融机构的顾虑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第一,流转后的土地不是完全意义上的抵押品,只有耕地的增值收益才具有一定的抵押权能,一个不完整的抵押品如何保证贷款安全?第二,流转土地在确保符合农地农用政策的前提下,土地流转主体必须具有一定经济实力,有稳定的收益来源,否则金融机构将承担一系列政策和市场风险。第三,对耕地的增值收益设立抵押,面临法律政策以及定价、确权等一系列技术性难题。第四,一旦发生自然灾害或者农民随意退出情况,将导致土地流转合同失效,如何才能保证流转土地抵押贷款的安全?银行业金融机构反映出的意见和问题,正是农村土地使用产权融资所面临的交易约束。不破除交易约束,融资创新活动将寸步难行。
为使流转土地抵押融资能够成功操作,自2008年开始,枣庄市探索推行了以发放农村土地使用产权证、成立农村土地使用产权交易所、发展农村土地合作社“一证一所一社”为核心的“三位一体”农村土地使用产权制度改革,赋予农村土地使用产权财产化权能,使其具备抵押资质,盘活了农村土地资本,缓解了农业规模经营的融资瓶颈难题。
对农村土地使用产权进行确权发证,赋予其财产化权能。从2008年开始,枣庄市尝试把耕地使用权从土地承包经营权中单独分离出来,强化土地使用权的产权地位,对其予以确认,由区(市)人民政府向农户颁发《农村土地使用产权证》,在《农村土地使用产权证》记载的有效期限内,持证农户可依法使用、经营或转让土地,也可以作价、折股作为资本从事合作经营、股份经营或抵押贷款。土地合作社流转农户的土地、受让土地使用产权后,还可以拿全体成员的土地使用产权证,向土地产权交易机构办理总的土地使用产权证。合作社凭总的土地使用产权证,向银行抵押贷款,农村土地资源变成了资本,“死地”变成了“活钱”,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规模经营融资难题。枣庄市对农村土地使用产权进行确权颁证,保障持证农民拥有土地的流转、收益和抵押三项权益,土地所有权归集体、承包权归农户、使用权归合作社,达到了盘活农村土地资本的目的,这是在充分尊重相关法律精神的前提下,对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一大突破性尝试。
建立有形土地市场,搭建土地流转平台。在枣庄市农村土地使用产权制度改革中,虽然政府向入社农民颁发了土地使用产权证,但要实现农村土地使用产权流转和抵押,就必须建立土地使用产权交易市场,对土地价值进行客观公正评估。为避免土地私下流转带来的风险,支持土地抵押权能的实现,枣庄市建立了市、区、乡(镇)、村四级流转服务网络,搭建起土地流转服务平台。市级建立了“三农”服务中心,区级建立了农村土地使用产权交易服务中心,乡(镇)级建立了农村土地使用产权交易服务所,村级建立了农村土地流转服务站。目前,枣庄市共成立农村土地使用产权交易所59个。2011年创建了全国首家农村土地资产专业评估机构——枣庄市普惠农村土地资产评估事务所,对农村土地使用产权价值、土地收益价值及各类农村资产进行评估。在农村土地使用产权抵押贷款中,农民、合作社或银行凭土地使用产权证,向评估事务所申请评估,评估事务所依据评估标准对土地使用产权价值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估,为交易双方提供参考。农村土地使用产权交易市场的建立,一是提供了土地使用产权交易的平台,实现了土地的流转价值,推动了农村土地的规模经营;二是为农村土地使用产权抵押提供了保障,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业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三是土地资产评估事务所对土地进行客观公正地评估,解决了信息不对称以及制约农村土地流转的市场缺位问题。
发展农村土地合作社,培育规模经营主体。基层群众的创造力为枣庄市推行农村土地使用产权制度改革创造了条件。2008年,由山亭区徐庄镇土山村8位农民牵头,以土地使用产权作价入股,组建了全国首家农村土地合作社——徐庄土地合作社;同时,成立了中国第一家农村土地使用产权交易所——山亭区徐庄镇农村土地使用产权交易所,280户入社农民首次得到了地方政府发放的土地使用产权证;随后,徐庄土地合作社以1700亩土地使用产权作为抵押,从农村信用社获得了45万元贷款,拉开了枣庄市土地资本化改革的帷幕。在农村土地使用产权制度改革中,枣庄市在顺应农民土地规模经营意愿的基础上,遵循“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一方面鼓励农民积极探索创新,另一方面对农民创新和探索给予引导和帮助,站在幕后“当导演做剧务”,而不是走到前台直接操作,充分尊重了农民的意愿。在改革进程中,枣庄市规定,土地合作社必须在工商部门登记,取得法人资格;农户可以凭借承包的耕地或果园等作为资本,自愿加入合作社。农户入社后,须与合作社签订《土地承包经营权委托经营协议书》,并给入社农户发放《合作社成员证》予以确认。土地合作社利用先进、高效的农业种植及管理技术,统一开发利用土地,也可凭借土地使用产权证向银行抵押贷款,解决发展资金不足问题。
推动农村金融制度创新,加大涉农服务力度。为规范农村土地使用产权抵押贷款业务,人民银行枣庄市中心支行会同市财政局、农业局等部门,出台了《关于金融支持农村土地合作社发展的指导意见》、《枣庄市农村土地使用产权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关于开展农民土地专业合作社信用评价支持农村土地使用产权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创新涉农信贷产品,拓宽农村融资渠道。这些文件明确规定:一是贷款对象为具有一定规模的、以土地为纽带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二是贷款额度根据农民专业合作社信用状况、资产负债情况、综合还款能力和经营效益、土地使用产权及其收益评估总值等合理确定,最高不超过评估总值的60%;三是贷款期限根据生产周期和实际经营情况确定,原则上不超过3年,但不能超过《农村土地使用产权证》记载的剩余期限;四是贷款利率最高不超过基准利率的30%,农村土地使用产权价值由枣庄市普惠农村土地资产评估事务所评估认定;五是抵押登记部门为各乡(镇)农村土地使用产权交易服务所;六是当借款人不履行债务时,抵押权人有权通过转让、变现、诉讼等方式处置抵押物,从所得价款中优先受偿。
枣庄市农村土地使用产权抵押融资提升了土地规模化经营水平,提高了农业组织化程度和土地收益,有效缓解了资金瓶颈难题。一是盘活了土地资本,为发展农村经济注入了活力。自试点以来,累计发放农村土地使用产权抵押贷款5.04亿元。二是促进了土地规模经营,为发展现代农业夯实了基础。目前全市已发放农村土地使用产权证7821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2877家,其中以土地为纽带的合作社达到1102家,规模经营土地49.5万亩,流转入社比例74.9%;土地合作社平均经营土地面积449.2亩,平均资产246.2万元,入社农户数平均87.8户。三是激活了农村劳动力资源,为农民增收开辟了新路径。土地流转到合作社后,进城农民既可以务工挣钱,又可以在合作社领到保底金和分红,而留下来的农民通过在合作社和社办企业打工,可以获得工资性收入。全市土地合作社亩均收益3050元,人均增收70%,惠及农民近50万人。四是推动了农村人口有序转移,为新型城镇化提供了动力。农地改革把越来越多的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进入城镇生产生活,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7.23万人,其中80%得益于农地改革的带动。
农村土地使用产权融资创新的运行机理
融资创新载体的选择。信贷契约的达成需要交易双方都拿出相对对称和对等的交易筹码。金融机构让渡资金使用权,客观上要求农村借贷主体在利率之外还要提供与之相对称的抵押标的物,以谋求风险的覆盖。从枣庄市探索和实践看,将农村抵押品的载体和平台锁定在农村土地使用产权上,较好地解决了融资载体选择的难题。土地流转预示着未来土地的规模化经营,随着土地制度改革逐步配套完善,土地流转将成为未来我国农业发展的主流趋势。不仅如此,涉足土地流转的市场主体绝非一般意义上的传统农户,他们既是农村先进生产力的典型代表,也是农村新增财富的创造者和拥有者,更是农村有效金融需求的承载者。枣庄的金融创新表明,只要抓住了农村土地使用产权和这个核心的交易客体,就等于抓住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主脉络,抓住了现代农业土地规模经营和集约经营的大趋势,抓住了农村现实和潜在的有效金融需求。以此为载体进行融资创新,必将加快农村土地流转进程,促进金融与现代农业有效对接。
信息甄别功能的实现。农村信贷供给不足,很大程度上是信息不对称情况下,银行采取信贷配给策略造成的。而发现信息和甄别信息的真实性是信息搜寻的两个重要环节,也是两个至关重要的技术性难题。农业生产经营者主动向金融机构提供土地使用产权信息,可以降低金融机构的信息搜寻成本,一定程度上消除信息不对称问题,解决传统农村金融市场中存在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枣庄的土地合作社既然能把分散的农户土地集中到自己手里,必然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合适的项目安排以及有预期的增值收益,当然也附带着大量的有效金融需求。自试点以来,枣庄市土地合作社累计获得了4.17亿元的土地使用产权抵押贷款。
金融创新的稳定性设计。农村土地使用产权抵押融资的稳定性主要取决于的基础、承贷主体和客体、抵押土地处置机制三个方面是否稳定。第一,枣庄的农村土地使用产权制度改革始终坚持“三不变”原则,不违背国家现行的土地制度,即土地所有权不变、农民承包权不变、农地性质不变。第二,枣庄市坚持一个明确的导向——扶持农村土地合作社,发放的《农村土地使用产权证》仅限定在加入土地合作社的农户范围内,对试点社给予政策扶持,形成了激励土地合作社发展的利益导向机制,确保土地长期被控制在农民手中。第三,建立农村土地产权交易市场,使土地供求信息收集更加容易,供求双方交易更加便捷,交易行为更加规范,而且减少了交易摩擦,降低了交易成本。
制度变迁的行政推动。枣庄市政府及有关部门作为农村土地使用产权抵押融资创新的执行者和参与者,遵循市场原则。枣庄政府在土地流转确权、建立土地交易市场和发展壮大土地合作社等众多事务中建章立制,确保金融机构愿意涉足农村土地使用产权抵押贷款。
土地使用产权融资创新展望
近年来,全国各地围绕有效活化农村生产要素、充分激活大量潜在的“沉睡”资产等目标,组织开展了大量富有成效的金融创新实践。人民银行枣庄市中心支行着眼于现代农业发展趋势,将推动农村金融创新作为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的抓手,把充分发掘利用蕴藏于农业农村中的大量财产和权益,作为破解农村信贷困局的着力点,积极引导和配合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及金融机构,大力组织开展农村土地使用产权抵押贷款融资试点工作,在较短时间内取得了明显成效。但随着金融改革创新不断向纵深推进,来自相关法律法规、经济社会制度等深度层面的束缚愈加明显。尽快消除这些障碍、为深化金融创新铺路架桥,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重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的价值取向。在我国现行法律体系中,土地承包经营权表现为财产性与身份性的双重属性。财产权的基本特性在于其具有财产价值,主要体现在权利人对承包地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依法流转的权利;身份属性实质上是取得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前提或资格,它是土地承包经营权发生的依据,但并非权利本身。现有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性质理论上固化了权利与身份之间的关联,强调农民与土地的捆绑性,对于土地资源以抵押方式获得合理利用和效益最大化形成严重阻碍。因此,理清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单一财产性质,成为突破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制度障碍的理论前提。一直以来附加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上的社会保障功能与耕地保护功能,也是阻碍现阶段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试点继续深入的两大因素。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与发挥土地社会保障功能在阶段目标上具有一致性,规范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制度,比不切实际的固守农村土地的禁止流转规则更能体现并实现农村集体和农民个体的土地收益权,通过对这种土地价值增值收益的合理分配,可以更好地促进土地社会保障功能的发挥。
继续深化农村土地使用产权制度改革。2008年,国家尚未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进行确权、颁证,枣庄市为入社农户颁发《农村土地使用产权证》,保障农户的土地流转、收益和抵押三项权益,其创新价值是值得肯定的。目前,中央提出5年内完成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山东省要求在3年内完成。在此背景下,《农村土地使用产权证》应从农户中逐步淡出,由《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取而代之,并把《农村土地使用产权证》由单一的土地专业合作社向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延伸,强化其抵押融资功能。这样考虑的理由有两个:一是《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已经赋予土地承包户占用、使用、收益及部分处分权能,是完整意义上的产权。现行法律和政策允许土地承包经营权以出租、转包、入股等方式进行流转,农户以承包地入股合作社,双方通过规范的土地流转合同即可以实现。而当时给农户颁发《农村土地使用产权证》的目的,主要是规避与法律的对抗性冲突,解决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不能抵押问题,但土地使用权抵押贷款不是“万能钥匙”,单家农户即使办理了土地使用产权证,金融机构也不愿意介入,因此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一般农户的贷款难题,对一般农户贷款完全可以通过其他多种方式予以解决。二是土地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主流。由于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身份属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依法流转取得的大规模土地,仅仅是一定期限内的土地使用权和收益权,其权利来源于与原土地承包户的契约,并非取代原承包户成为新的土地承包人。因此,为维护这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合法权益,政府有必要继续颁发《农村土地使用产权证》,赋予其再流转权、收益权和抵押权,使之成为合法的抵押人,以维护交易安全和秩序稳定。
高度重视金融创新顶层设计和激发基层创新活力。总体而言,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等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创新实践活动较为活跃,国有和股份制银行动能相对不足。原因在于,大中型银行在市场定位上依然偏重于大企业、大项目,对“三农”业务尤其是农村信贷创新缺乏足够的关注,在资源配置上缺少应有的投入。这样一方面,即使分支机构具有创新意愿和条件,由于没有上级授权而难以具体操作实践,制约了创新业务的开展;另一方面,涉农信贷投入和农村信贷创新产品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在解决重点问题和关键障碍上缺乏足够的影响力。因此,加强农村金融创新的顶层设计显得尤为重要。建议各大中型商业银行从总行层面研究设计金融创新的总体规划,组织重点创新产品开发,并在流程设计、风险管控、考核监督等方面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同时,要重视激发和保护基层机构金融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支持类似枣庄的创新试点,对申请推出并切合实际的创新产品和服务模式,尽快研究审批和组织推广,形成“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金融创新工作格局。
篇10
关键词:合作社 ;发展模式 ;探索
中图分类号:S-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333137
1 泛爱联社基本情况
泛爱联社于2014年3月30日正式挂牌成立,由广南县普盆老本地、普千地之母、普南大地缘、底圩普弄和董堡乡牡露5个示范性合作社组建成立,注册资金100万元。联社设理事长1名,监事1名,副理事长、副监事长各2名,涉及6个村委会,86个村组,4520户21233人。联社实行社会化服务运作,目前聘请总经理1名,副总经理1名,有15名业务人员,其中办公室主任1名,委托代办文员1名,办公室文员1名、出纳1名,驾驶员1名;市场经营部经理1名,业务员5名;会计4名;拥有54家合作社,社员总数达3.65万人,基地规模0.415万hm2,涉及11个乡镇30个村委会106个村组,7720户3.65万人。带动辐射广南全县18个乡镇的174个村委会(社区),451个农民专业合作社,1.6万户42万人,是目前文山州入社农户最多、发展规模最大的联合社。2014年实现销售收入1251万元,预计2015年可实现销售收入1850万元。
2 主要经验做法
2.1 集中会计服务,解决财务规范难
针对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混乱,会计报表不规范,年检证件麻烦,网络申报不及时等问题,泛爱联社聘请了4名会计专业人才,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会计委托业务,为合作社解决了一大难题。在国家政策鼓励下,广南县合作社发展迅速,至2015年上半年全县合作社数已达450余个,然而很多合作社会计人员业务不精,导致合作社账务不清、会计报表不规范、财务档案不完善,达不到会计做账要求。泛爱联社成立后,在得知联社有委托会计业务,且费用比单个合作社聘请的费用低得多,于是一些合作社及时跟联社签订会计委托协议。签订委托协议后,对那些做账不规范的合作社,由联社会计到合作社重新核实资产,建账,清理乱账,及时申报季度纳税,规范合作社财务。目前到联社办理会计委托业务一家合作社每月费用300元左右,而在广南县骋请1名兼职会计至少也要800元,如果骋请专职会计费用就更高了。通过委托联社会计做账不仅费用大大降低,更重要的是能够保证达到会计做账要求。目前联社共接收委托代管202个合作社的会计业务。
2.2 携手共同发展,解决规范建设难
在合作社快速发展的同时,难免存在粗放式发展,管理运作不规范的问题。联社成立后,广南县委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和支持,委托联社引导规范全县各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2015年上半年,联社已收集整理了274家合作社的档案资料;组织代办注册了8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深入各合作社指导规范化建设累计250余次。积极推荐、上报了一批合格的州、省、国家级示范社,让全县合作社的发展上了一个新台阶,让泛爱联社成为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之家。
2.3 联合抱团经营,解决市场营销难
在联社内建立观光体验实体店,展示各合作社生态农特产品;结合广南县旅游、休闲、生活、交流等人员密集的黄金地段,租用广南县城莲城东门十号、广南县莲城体育公园等人员聚集的场所开设铺面,摆设销售全县合作社所产的各种农特产品,为广大消费者提供购买服务;到广西横县茶叶销售市场建设广南县茶叶销售实体店和储备仓库,实现与经销商面对面进行销售;合作社建立电子网络营销渠道,已建设链接阿里巴巴(批发)、淘宝网店(零售)及微店、广南通、广南生活网等电子商务平台,运营以来实现农特产品销售额240.35万元,其中:广西横县泛爱茶叶销售额231万元,电商和观光实体店销售额9.35万元,成为广南县首家农特产品电子商务运营和宣传平。
2.4 开展资金互助,解决发展融资难
为实现自我发展、自我壮大,根据发展需要,泛爱联社在社员内部开展社员资金互助。目前已有普盆老本地、志良高峰牛、广南冠源蛋鸡等5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和24个合作社社员入股1269多万元。共办理社员资金互助69笔,互助总金额1226万元,切实为合作社解决了周转金融资难题。政府注入150万元作为银行贷款风险保证金,为下步联社向金融部门融资、扩大联社“资金池”奠定了基础。
2.5 培养职业经理,解决管理人才难
针对全县合作社发展面临的困境和难题,特别是缺乏管理人才和联社业务发展的需要,计划招聘20名农业职业经理人和专业会计,已培训1期36人,被泛爱联社聘请专业会计、办公室人员、市场营销员等6人,与各合作社对接聘请合作社职业经理人5名。在县委政府和农办、农科局等涉农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分期分批培训应聘人员和全县农民合作社理事长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合作社带头人,由联社具体负责培训业务,聘请云南农业大学教授授课,开设合作社会计与实务、团队沟通与领导力提升、商务礼仪、电子商务、农村财务管理、农产品市场营销、示范社建设内容及要求、土地流转相关政策法规,农超对接、农市对接、农社对接相关措施及对策等课程,采取授课与现场教学相结合,培养“懂经营、善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目前,已开展2期150人。
3 目前泛爱联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1 联社成立时间短、经验有待提高
广南泛爱农业开发农民专业合作联社成立1a多不到2a的时间,成立时间短,所有业务的发展都是在探索过程中进行,对全县各合作社及联社的发展、经营管理经验有待提高。
3.2 业务量大、资金运作困难
受县委政府的委托,联社承担全县所有合作社的业务管理及产品营销和指导发展等工作,需要大量的工作人员和运作资金,目前资金缺口大,运行困难。
3.3 基础设施差、资源整合困难
广南县各种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小作式农业生产还相对突出,群众合作化生产意识不强,资源整合困难,对合作社数量及质量上的发展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3.4 合作社产业发展单一、商业化发展水平不高
合作社的支撑产业发展单一,缺乏多样性发展,各合作社产品缺乏商品化发展理念,初加工销售突出,造成合作社经济效益差,群众收入不高,发展止步不前等现象。
4 今后发展计划
4.1 落实用地,解决联社设施不足
积极争取申请审批办公设施用地33350m2,主要用于农产品的物流、加工、储藏、办公场所等一系列办设施建设,计划投资4000万元;在广南县坝美镇西松申请蔬菜鲜储配送中心用地16675m2,计划投资600万元。
4.2 打造品牌,开展农产品质量认证申报
联社为各合作社推进农特产品的“三品一标”、QS认证等农产品质量认证。为各合作社农特产品准入国内及国际市场打好基础。办公设施建成后,每年为合作社申报1~2家农特产品的“三品一标”或QS认证。
4.3 服务社员,为合作社龙头企业的评审及申报服务
联社每年指导、申报一批县、州、省合作社龙头企业,每年组织申报1~3家县级合作社龙头企业;进一步提升合作社的市场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