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作业范文
时间:2023-04-04 14:43: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数学作业,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作业质量;作业设计;小学数学
作业是学生进行学习最基本的活动形式,是教学教学过程的一个环节,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教师发现学生知识掌握程度,针对性地及时调整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大多数教师都比较重视课堂教学的创新,但对如何优化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却研究得比较少。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变革创新力度还远远不够,传统的做法仍然大量存在。如何优化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提升学生作业质量呢?下面谈谈我个人一些肤浅的看法:
一、存在的问题
1、单一枯燥无趣
许多小学数学老师在布置作业时,作业的内容单调:计算唱主角,考前不同题型的反复操练。完成的方式单一:从形式上看大多借助纸笔完成,以书面的形式来呈现:从时间上看,多为“今天的作业明天交”——限时完成;从作业承担者角度看,大多要求个人完成。这种毫无趣味可言的作业势必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上家庭的因素,更使学生对数学作业产生厌倦、无趣的心理。
2、整齐划一一刀切
有的老师在作业布置时,不管你是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还是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要求学生毫无选择的完成,不会的要求硬着去完成,会的也要按部就班的完成。如此“一刀切”的作业没有层次性,无视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这势必造成“差生吃不消,优生吃不饱”的状况,从而导致不少学生完成作业草草了事。这样显然不利于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尤其是学困生和优等生的发展。
3、重复乏味低效
教师设计作业时,往往只从书本出发,而不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作业往往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脱离,学生总是在写呀、算呀,而不是在看、听、触、闻、尝、摸和想象。所以,学生做作业总感觉到的是负担和乏味,体验不到做作业的乐趣。正因为作业布置的无趣、同一、乏味,直接导致了它的低效甚至是无效。这样的作业除了加重学生的负担之外,对学生来说更是一种折磨。
很长时间以来,我一直在思考如何改变这种状况,消除学生对作业的厌恶感与恐惧感,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让他们自觉完成数学作业,真正喜欢上数学作业,提高数学作业的效果。
二、优化作业设计的策略
如何优化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以提升学生作业质量呢?我觉得在进行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时应关注作业设计中的“五性”:
1、趣味性。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在进行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时,应当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当地生活环境,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具有童趣性和亲近性的数学作业,尽量把作业中的数学知识编成童话、游戏、故事、谜语等形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我在教学一年级数学时,为了提高学生计算的准确性,设计了一道“帮助小鸭子找家”的游戏题,即:把写有数学题的小房子贴在绒板上,小鸭子的头上都是得数。把题目要求编成儿歌讲给学生听:一群小鸭子,外出找食吃,回家迷了路,谁能做向导,给鸭找到家。学生一听都争先恐后的做向导。一时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大家都积极动脑筋算题。一道计算题的作业设计,因其有了趣味性,而活跃了学习气氛,并大大提高了学习效果。又如在教学《6的乘法口诀时》,我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源,组织“对口令”、“找朋友”、“夺红旗”、“摘水果”、“开火车”、“送信”、“接力”等熟记口诀的游戏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这些作业设计形式既具有游戏性,又便于全员参与。这样的设计使知识性与趣味性得到了统一。
2、层次性。
俗话说:十个手指,长短不同。《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也强调:“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承认学生学习上的差异,分出层次,设计难易不同的作业,可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由选择自己需要的作业。仿例作业能让学困生吃得了,变式练习能让中等学生得吃饱,应用提高题可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吃得好。例如,在教学百分数应用题一课的练习中,我们设计了A级、B级、C级三个层次的六道应用题,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至少选做两题:A级:①一块长方形地,长120米,宽比长短25℅。这块长方形地宽多少米?A级:②每筐苹果重25千克,如果每筐苹果多装20℅,那么现在每筐苹果重多少千克?B级:③一块长方形地,长120米,宽比长短25℅,这块长方形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B级:④有20筐苹果共重500千克,如果每筐苹果多装20℅,那么现在每筐苹果重多少千克?C级:⑤有20筐苹果共重500千克,如果每筐苹果多装20℅,只要多少个筐就可以装下这些苹果?C级:⑥曙光小学六年级学生的75℅参加了冬季锻炼。其中女生60名,占参加冬季锻炼人数的40℅。六年级共有学生多少人?通过这样的作业设计,学生不仅可以自觉检查自己的学习目标达成情况,还可以在达标基础上向高一层次的目标攀登,充分发挥自己的自主性。教学中采用分层作业,也体现了教学中的因材施教原理,从作业安排上给学生以鼓励和信心,消除他们心理上对数学的紧张情绪,轻松地参加数学学习,能够培养他们健康的心态和良好的心理品质,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3、合作性。
随着社会科技的进步,有很多工作往往需要多个人或多个部分合作才能完成,新的数学课程目标中已明确要求“学生学会与人合作,并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我们在作业中应十分注重这一目标要求。如《平面图形面积》的复习课中,我设计了这样一道练习:测量校园内各个草坪的面积,并计算出我校生均草坪面积占有量。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量的量,记的记,算的算……,忙得不亦乐乎。在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学习的能力,在与他们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体验着与他人合作的乐趣。
4、探索性。
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有好奇心,儿童尤甚。数学学习跟其他学科一样,学习的主动权应当在学生个人。完成作业是比较复杂的学习活动,而有效的学习活动应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和探索意识,这样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技能与思想方法,才能获得深刻的体验。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达成这些目标很大部分要落实到探索性的作业活动中。要鼓励学生向课本、向固有知识挑战,多思多问多实践。观察现象、发现问题、调查研究、试验论证、归纳总结等步骤,是培养探索能力的必然途径。
例如,“轴对称图形”的作业可这样设计:让学生观察身边的物体或查阅资料,找出轴对称的物体或现象,并自己动手设计一些轴对称图形。这类图形应用非常普遍,学生在找寻的过程中增长了见识,看到更多更美的图形,不仅深刻地体会了轴对称的特征,而且无形中欣赏了图形的艺术美、科学美,在接下来的自主创造设计中,更能有意无意地运用它。
5、开放性。
每个学生由于知识水平不同,社会经历不同,对同一问题的理解和把握也各不相同,基于这一认识,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作业设计时,从作业内容的选取到作业形式的呈现都可能让学生留有充分的思考余地。传统的作业设计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条件确定,答案唯一,这样的作业有很大的缺陷,阻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时间一久往往造成学生思维的定势,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显然不利。因此,作业一定要注重“开放性”。
比如教学了《人民币》后,我布置了这样的作业:小明有一些1元和5角的硬币,合起来是5元钱。小明有几个硬币?题目给出的条件不足以确定硬币的个数,答案不是唯一的,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得出不同的答案。
篇2
关键词 作业批改 评价 鼓励
周洪宇教授在《我的阳光教育论》中这样写道:“使自己阳光,给学生阳光,让大家共同阳光,是教育的最高境界。”在我校阳光教育不断探索与完善的过程中,每位教师都在思考与感悟,如何做一名阳光教师,给学生更多阳光。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有它独特的魅力,而对作业的批改常常被老师们忽视。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们离不开批改作业。批改作业是指导学生学习,检查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介绍几种批改小学数学作业的方法。
一、分项评价求创新
新的课改理念要求评价手段多样化,所以作业评价不要只注重对学生解答过程正确与否的评价,还要注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为了让学生真正了解自己作业的优劣,树立正确的作业观,我采取C,B,A分项评价法。
C是对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评价。主要考查解题过程的合理性、步骤的完整性及结果的正确性。B是书写评价。是对学生答题过程中的文字、数学符号、标点符号、所画图形、作业格式及书写规范情况的评价。A是创新评价。主要看学生解题思路和表达方式是否具有独创性,是否能超额完成作业。
学习“求平均数”问题后,我布置了一道作业题:小玲期中考试语文、数学、社会的平均成绩是74分,英语成绩公布后,她的平均成绩提高了3分,小玲英语成绩是多少分?大部分学生的解法都是:(74+3)×4-74×3 86分。但有极个别学生是这样列式计算的,74+3×4=86分,这时,我就给后者评为A,同时视其他情况再给这些学生评判B或C的等级。当然我们要把这些分项评价的意图告诉学生,才能更好地发挥作业评价的作用。
二、有了进步巧鼓励
学生的学习是项长期复杂的认识、实践活动。而我们的学生水平参差不齐,一些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作业操作水平低。这里的因素多种多样。要改变这种现状,不能一蹴而就。因此,我们在作业批改中也要注意采取客观评价与鼓励上进结合的实施方法。如果学生通过努力,在某些方面有所进步,要及时鼓励,遇到有困难还没退缩,照常完成作业时,适当抬高评价等级。还可以专门刻写各种有鼓励性的印章,如“手形向上章”“继续加油章”等,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一次我发现一个学困生很快做完了一道难题。我及时鼓励他,表扬他不怕困难的精神。虽然作业上他的答案并不正确,思路不清,但字迹认真,我盖上了一颗“手形向上章”鼓励他加油,后来发现这个孩子的学习积极性有了明显的提高。
三、两次批改看改进
语文作业的批改中要用到旁批、眉批。数学作业中我们也不妨试试。因为学生的认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许多学生难以一次使作业达到较高水平,为了进一步增强批改作业的实效性,我采取两次批改、先作旁批的方法。当作业发给学生以后,如果他们能够纠正错误、弥补不足,或补充了更好的解题方法,我就再给他个更高的等级,并写上有针对性、启发性、鼓励性的批语。
三年级一位学生做35×199+35时的计算为:35×199+35=6965+35=7000。我给她评了中等,并眉批道:“得数正确,但还可简便些。你再认真想一想!”她接着补了一种算法:35×199+35=(35×200 35)+35=6965+35=7000。我为她提高了等级,又批道:“好,你又进步了!”还在题目35下边画了红线,以作暗示。果然,她又补了一种算法:35×199+35=35×(199+1)=7000。我再次为她提高了等级,又批道:“你真棒,加油啊!”
四、评判之前先调查
学生的智力水平、学习水平以及学习态度是不平衡的。有时一次作业部分学生错误过多,如果当时批改,容易对这些学生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他们极易产生放弃学习的想法,为此我采取暂不评判的方法让学生思考、弄清原因,补充了所欠缺的知识时再重做,然后给予批改。
在做除法运算时,一位学生作业中连续出现几道同一类型的错题如1206÷2=63,显然,这不是粗心所致,而是没有弄清算理。这时我没有评价,而是指导学生复习整理了同类型题的算法,学生当场便算正确了。
篇3
初中数学作业的呈现应注重多样化和层次化,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实施分层作业也有利于学生在作业中取得成功,获得轻松、愉快、满足的心理体验。
二、初中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的必要性
初中数学作业设计中普遍存在诸多问题:作业机械、重复性较多,忽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差距,形成“一刀切”的局面等。而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能让学生更好地对所学知识加以巩固,也能让教师从不同的角度了解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从而为教师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调整教学结构提供有力的依据。
三、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的方法
1.依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分层
第一层次为学习能力好的学生,第二层次为学习能力中等的学生,第三层次为学习能力暂时落后的学生。教学时,给学生布置不同难度的作业,并采取不同的评价方法。在实际操作中,可以依据学生的发展和变化,适时改变学生的分组情况。
2.依据作业的难易程度分层
把作业按内容划分为基础、提高、创新三级目标,要求不同能力的学生确定并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基础好的学生需要完成全部目标,基础中等的学生完成基础题和提高题,暂时落后的学生只需要完成基础题。当然鼓励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更高一级的目标。分层的好处是使学生可以在自愿的前提下自主选择,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3.依据完成作业的时间差异分层
把作业内容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根据学生完成作业时间的长短,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适量的作业。完成较快的学生可以完成必做题和选做题,这样能够为基础好的学生提供更多独立思考的机会。作业时间较长的学生只需完成必做题,这样能有效解决暂时处于落后学生“吃得了”的问题。
四、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的举例
每个学生理解和应用知识的能力有所不同,因而教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也应该有所区别。作业的真正出发点不应该只考虑考试要考什么,更多地应该要考虑各类学生在数学领域的发展。
在代数计算题中,我们要求基础不太好的学生掌握运算顺序,熟练计算方法,能正确利用运算法则进行计算;基础中等的学生在计算达标的基础上,要尽可能提高计算熟练程度;基础好的学生计算要做到绝对熟练、正确,同时必须灵活运用。
在解答综合题时,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能力差别上表现得更为突出。要想提高全班同学解决问题的能力,首先在作业上要提出不同的要求。要求基础不太好的学生解决问题时认真分析题意,尽可能多地从条件中提取有用的信息,有时可以多联系生活实际,借助于图形分析题意,不要求严密、完整地解决问题,但要尽力把能解答的部分解答出来;对于基础中等的学生,要求读懂题意,基本完成所有问题;对于基础好的学生,要求必须利用发散性思维熟练解答,提倡解法的创新、方法的归纳,并做到举一反三。
篇4
我的音乐梦
我降生在的锣鼓声中,童年的音乐记忆就是语录歌和样板戏。读小学时我最喜欢上音乐课,尽管音乐课时有时无,音乐教室远离教学区,在校园角落的一个泥地,石墙、瓦顶、散发着蘑菇菌味的矮房子里,一台破风琴像宝物似的被一群农村娃簇拥着搬来搬去。那年头无歌可唱,将语录歌喊得震天响就是音乐。有一天,老师破例教我们唱抒情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我听傻了眼,认为这是天底下最好听的音乐。我音乐考试时在全班同学都唱语录歌的情况下,选择了唱《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把音乐老师和全班同学也听傻了眼。结果我以全班第一的音乐成绩当上了文娱委员,感觉无上荣光。
读中学时我突然对二胡着了迷。当我从音乐老师的录音机里听到闵惠芬演奏的《江河水》时,仿佛一道闪电在顷刻之间照亮了我心底的灰暗。我完全被震慑住了,忘掉了周遭的一切,我的大脑开始失神,灵魂遁入邈杳的远方。从此,我上课开始走神了,我仿佛患单相思似的迷恋着二胡,数理化课我已听不进去了。我还开始尝试把音乐课上学来的《唱支山歌给党听》《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改编成二胡独奏曲。老师在上面讲数学方程式,我在下面将数字统统编成乐谱,密密麻麻地乱写一气,临了,当数学作业交上去。老师知道我已不可救药,就宽容地让我学音乐,读文科。数学课我幸得豁免,不是一个人呆在音乐教室里唱歌、弹琴,就是坐在课堂上“人在曹营心在汉”,谱写我的二胡曲。
我把《唱支山歌给党听》的中段发展成一个斗争性的快板乐段,连续十六分音符的快速进行,有如帕格尼尼的“无穷动”,可怎么也拉不好,急得干瞪眼。《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主题过后被我插入了热情欢快的骏马奔驰段落,顿弓、抛弓、拨弦,忙得不亦乐乎。如今,读到余华的《音乐影响了我的写作》才知道,天底下还真有这样的人。他比我还牛,胆敢把鲁迅的《狂人日记》谱上音乐。还说这是世界上最长的歌曲。只是这歌曲世界上谁也演唱不了,啥章法也没有,胡乱的节拍,胡乱的音符组合,最高音和最低音没有任何过渡地紧挨在一起,一会儿上天,一会儿入地,让人摸不着头脑,比郭文景还要“现代派”。看来,为音乐发痴的不止我一人。就这样,音乐陪伴我度过了如痴如梦的中学时代。
如今,音乐成了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为我带来欢乐和痛苦,引领我走上色彩斑斓的人生之旅。
篇5
我们先了解我们的教学对象学生的作业心理。所谓学生的作业心理主要是指学生对作业的态度、情感、兴趣、动机等。它在学生的作业活动中形成,并在作业行为中表现出来。作业心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作业的质量和效果。不良作业心理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三点:第一、受年龄特点的限制,致使学生应付式完成,且只注重分数的高低,不求甚解。第二,教师布置和批发作业不当,造成学生对作业态度的轻视。如作业布置过多,作业内容乏味,教师批改不及时等都会给学生作业造成消极影响。第三,教师受学校、家庭、社会压力,只重视升考科目的作业,忽视其他科作业,使学生把作业看成莫大的负担,对作业产生恐惧心理。数学知识讲究连贯性,内容上单调乏味,学生学习要培养意志。数学作业的心理也应从这方面来理解。
针对学生的作业心理,如何调整作业在学生学习活动中的位置,这是摆在教师面前的新课题,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美国著名数学家G.波利亚提出三个教学原则,即:主动学习原则、最佳动机原则、阶段序进原则。我想,根据这三个原则结合学生的心理、生理特征及其认识规律,布置作业须注意到以下几点:
1.布置作业的目的性。即布置作业要体现课堂教学应达到的教学目标,学生通过练习能进一步巩固知识,使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简单而言,就是作业练习什么教师心中要有数。对学习难度较大的内容,教师布置作业应侧重放在把握重点、突破难点上。对学生易接受,知识连贯性强的内容,宜布置有关开发智力、提高思维力的题目。这样既能保证让学生依时完成作业,也能让他们在体会成功喜悦的同时发展他们的智力。
在处理初三几何解直角三角形“掌握与运用”层次时,布置如下两道作业题,难度不大,但突出体现了布置作业的目的性。
2.布置作业的针对性。即作业能体现教学内容的层次,适合思维能力层次不同的学生。针对教材和学生实际,教师要精选设计作业题。布置的作业不符合学生实际能力和需要,或太难,或太深,学生不会做,无结果,他们的兴趣和情绪就受到影响。困难性作业应是学生在熟练掌握“双基”的前提下力能胜任的,且要考虑多数同学的适应性。如初二《几何》第二册讲到例4,求证: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的平分线的交点到底边的两端点距离相等,课外直接布置课本的练习题或习题,试想,一般的普通中学的学生有大部分接受得了吗?
3.布置作业的适宜性。指作业数量适当,难易适度,让学生能完成。中下生如果没有一定量的作业练习训练是不可能全面和熟练掌握数学知识的,更不能举一反三,灵活运用。因此要给他们充分练习的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提高。当然,这要处理好它与搞“题海战术”的关系。同理,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则侧重于在解决基本题快而准的基础上,提倡举一反三,一题多解。
4.布置作业的趣味性。兴趣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饶有兴趣的作业具有一定吸引力,能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智力水平去完成。趣味性要体现出题型多样,方式新颖,内容有创造性。如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改错题等经常变换,互相穿插或“一题多变”,让学生感受到作业内容和形式的丰富多彩,使之情绪高昂,乐于思考,从而感受到作业的乐趣。带着好的心情作业,思维更活跃,反应更灵敏,何乐而不为呢?
5.布置作业的差异性。初中数学质量不高,存在大面积中下生的现状不容忽视。因材施教,区别对待则可缩小中下面。当然,它需要贯穿于教学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作业布置也不例外。有些老师据学生水平把学生分开两组或三组,分类布置作业。有些老师在布置作业的同时,布置适量选做题。按量力性原则因材施教,显然行之有效,但须注意,不能因此走入降低教学标准的误区。
篇6
【关键词】数学作业;作业形式;修改;讲评
作业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它是检验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一种方式方法,也是检验教师授课效果的一种有效手段。科学、合理的作业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深化和巩固数学知识,发展数学能力。通过调查研究和个案分析,当下高中作业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从教师方面分析,目前的数学作业布置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作业布置的量不适当,要么作业量不足,要么不顾学生实际大搞题海战术;作业布置搞一刀切,教师在布置作业时没有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没有针对性、选择性等;布置作业往往带有浓厚的应试色彩,作业缺乏趣味性,不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从学生方面分析,一部分学生由于学习基础差,或是由于作业态度不端正,学习习惯不好导致不能按时交作业或者抄袭、应付作业。一部分学生态度端正,但作业方法不当,缺乏完成作业的科学方法,如做作业前不复习,一味机械模仿例题,以致作业正确率及效率低下。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如何科学有效的布置作业,成了摆在每个数学教师面前的课题。
作业对教师而言主要提供教学反馈,教师通过批阅作业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并及时发现教学中的问题,以便迅速采取补救措施,为后续知识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高中作业布置要遵循以下原则
(一)作业设计与教学一体化原则
教师布置作业要有明确的教学目的,要体现高中数学教学目标,作业的目的是引导学生牢固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把学的知识与技能持久地保持住。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作业与课堂教学紧密地结合,教师设计作业应该从备课就开始,要钻研教材、分析学生的学情,预测学生学习中的难点和易错点。在设计作业时,要找准主干知识,题型要具有典型性、目的性,主要针对重点知识或学生易出错的问题而拟。此外,当前的作业与前期作业、后续作业要有一定的相关性与衔接性,具有系统性和渐进性。
(二)适量原则
没有一定量的作业是不可能熟练和灵活掌握数学知识的,但是大量单调、机械重复地做数学题不仅会增加学生的负担,而且会扼杀学生对数学的热爱。据专家研究,科学的习题量只能是根据每节课的知识点分别设计3-4个问题,让学生在一个小时内能完成,题量一般在10题左右。教师要优化作业设计,突出年级特点,精心选配题目,保持作业的新颖性。
(三)实践性、生活应用化原则
数学新课程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等新的学习方式。教师应力求通过各种不同形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要求学生将学过的知识应用于社会生活。如学生学习了面积和体积的知识后,可以让学生设计出他们的理想卧室。
(四)个体化(因人而异)原则
高中学生的数学作业大都来自课后的练习作业以及教辅资料上的题目,教师很少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编拟一些合适的数学作业。教师设计作业时,要设置有一定梯度的练习,要将难度控制在适当的水平上,多给学生成功的体验。例如函数的性质的作业设计,可以设计先求定义域或值域等简单的小问题,再拾级而上求解一些综合问题。
教师设计作业要充分考虑到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分层次设计作业,把作业分成基础题和发展题。基础题主要是些基础巩固型作业,以课本练习和练习册基础习题为主,重在数学知识的构建和巩固的基础性训练。发展题主要是为学有余力的学生设计的,主要突出概念的综合运用和拓展延伸,以拓展型、探索型和开放性习题为主。习题以练习册能力题和补充习题为主。教师允许学生有选择地做题,能力强的学生认为已经掌握的可以不做,能力差的学生对难题可以适当地放弃。
二、在新理念指导下,教师的作业设计应由封闭走向开放,形式要多样
(一)课堂作业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应留出部分时间让学生完成作业,以减少学生家庭作业量的方式来达到减负的目的。课堂作业很大一部分是口头作业,它能很好地处理动心与动脑的关系,能使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至于课堂练笔作业,教师在放手学生训练时,要多巡回察看作业情况,并给予必要的指导。
(二)课外作业
课外作业是学生最主要的作业形式,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1。巩固型作业
篇7
【关键词】小学数学;作业批改;现状;策略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课堂作业是教学活动的延伸与补充,是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中,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老师,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学效果信息的及时反馈对教学的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批改好学生的作业,对强化教学效果,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促进课堂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一、当前小学数学作业批改的现状与思考
在当前的小学数学作业批改中,大部分教师采取的批改方式为“全批全改,精批细改”。在这样的作业批改方式中,学生对自己的课后作业的质量没有自己的评价,完全是被动地等待教师的评价,对于作业缺乏应有的责任心。学生只注重作业完成的数量,至于质量如何,学生认为那是老师应该关心的问题,这样导致了学生主动思考,自我反思的能力以及积极性受到了大大的削减。新课程改革要求小学数学作业批改要促进学生学会探究,学会思考,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与创新意识,而上述作业批改方式与新课改的理念不符。
作业评价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高低,但是在当前小学数学评价方式中,小学数学教师在批改作业中主要的评价方式便是以对号和错号来标志,很少有其他的评价语言与评价符号。学生在返回来的作业中可以知道自己作业的对错,但是不能够理解自己为什么错了? 错在哪里? 错误的地方与自己的思维方式有什么冲突与出入。另外,简单的评价语言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也不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课堂教学效率难以提升。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在批改作业中增加评语,进行语言的沟通与交流,使学生更好地意识到自身的学习问题,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二、小学数学作业批改的方法策略
(一) 教师在小学数学批改过程中要饱含感情
在教学中,教师要认真地批改学生的作业,发现学生学习中的优点与不足之处,鼓励学生的优点,指出学习的不足,进而促进学生及时地改正,作业的效果会更好,作业中反馈的信息及时准确,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大大提高。以笔者自身的经验来讲,教师在作业批改的时候一定充分调动全身的感官系统,有计划、有系统、有组织地批改学生的作业,如教师要对数学作业进行筛选,在有问题的地方进行标注,对相同的问题进行整合与系统地讲解,这样才能达到作业的最大效果。
(二) 教师在作业批改中要尽量做到严谨、规范
教师肩负着知识的传输与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艰巨使命,为了促进学生思维和心理健康的发展,教师必须要履行自己的使命,在批改作业时做到严谨认真。如教师在批改作业时要使用正确的批改符号,要认真看清每道题目的对与错,要使小学生的作业在教师的批改下更加地干净整洁。
(三) 教师在批改作业的过程中要严格要求学生,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数学教师在批改作业的过程中,除了要对学生作业中的正误进行判断,也要注重学生非智力因素的评价。如要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与数学素养才会不断提高。因此,在批改作业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学生作业的正确与否,还要留意学生作业中书写是否工整,答题过程是否清晰,作业的格式是否符合要求。如果一个学生做题做的全对,但是字迹潦草,格式不对,就不能够给满分。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在做作业时要字迹工整,保持书面干净整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 教师在批改作业的过程中,要在批改的作业中加上评语
评语是一种重要的作业评阅方式,通过评语能够清楚地展现学生作业中的优点与不足。它是教师与学生交流的一种重要方式,学生会感觉到老师对自己的关注,进而促进他们在各方面的全面发展。因此,在批改作业时,教师要在批改的作业后面加上一些鼓舞人心的评语,如“加油”“你进步了”等,当学生看到这些鼓舞人心的话语时,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便会得到提高。
(五) 教师在批改作业的过程中,要让学生自我评价、教师评价与家长评价相结合
教师在批改作业的过程中,不能仅仅局限于教师自身的评价,还要让学生对自身进行评价以及家长对孩子在家庭中的表现进行评价,例如在每个月月末的时候可以制作一张表格,表格里面分别设为“自我评价”“家长评价”以及“教师评价”,让学生、家长、教师填写,教师将三方面的评价紧密结合,从中寻找出学生学习的优点与不足之处,这样的评价方式能加深学生对作业的关注,激发学生的好胜心。教师与家长携手能促进学生努力学习,也能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在学生、家长、教师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促进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如笔者经常召开家长会,座谈会,及时地进行交流与沟通,探讨学生学习中存在的具体问题,为学生的长远发展找出长远对策。
总之,作业批改是新课程理念下的重要教学环节之一,批改作业是反应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的窗口,关系到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与热情。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高度重视作业的批改,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与数学素养的提高,进而培养新时期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宇.小学数学作业批改方式的变革[J].学周刊,2012(7).
篇8
摘要:作业设计是教学的基本环节,学生数学概念的形成,数学知识的掌握,数学方法与技能的获得,学生智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都离不开作业这一基本活动。而长期以来,教师布置作业存在重视作业的短期功利价值,忽视长远的教育价值等问题。新课程下的小学数学作业布置,应明确作业的功能目标;开放性设计作业的形式和内容,使学生的学习回归生活;科学评价学生的作业,使学生创造热情更加高涨。
关键词:小学数学 作业设计 新课标 策略
实施新课程以来,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在实施有效备课与有效课堂上的实践中,许多学校与老师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案例。但在作业设计方面,许多教师往往过多地依赖教科书,迷信习题集,对作业的设计认识不足。其实数学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复习与巩固,也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是学生学习数学、发展思维的一项经常性的实践活动,也是检验学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主要形式。如果作业设计不科学,则不仅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而且制约学习的灵活性,扼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何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设计出新颖、有趣、开放的新型数学作业,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应引起数学教师的重视。
一、应明确作业的功能目标
教师设计作业的重要目的是为了学生掌握某一学科的知识内容,形成某方面的解题技能,但具有这样的目标是远远不够的。新课标明确提出: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因而作业设计时更应把培养学生各种能力和创造精神的目标纳入其中,从实际出发,多层次、多角度、立体化地确定作业目标。
1.作业目标的多元化。学生完成作业,不仅仅是为了复习、巩固、深化知识,也是在实践运用所学的知识,形成技能,在运用知识的同时又是在培养观察、分析、动手、创造、综合等能力。例如,在学习利率知识后,可以让学生副周围的储蓄机构去调查,并为自己的压岁钱设计一个最佳的储蓄方案;学习完平面图形后,可以让学生自制七巧板,并拼出最具想象力的图案来等等。这些作业不仅更能巩固深化了新知,而且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具有相当深远的作用。
2.作业目标的可持续发展。新课标告诉我们,人人要学习有价值的数学。数学作为解决其他问题的基础和工具,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例如,在学习完圆的周长和面积后,可以布置学生测量计算一棵树的横截面面积,学习体积后,可以布置学生测量一张扑克牌的体积等。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时,不仅巩固了新知,而且运用创造性方法解决这一问题。创新精神得到培养,为今后解决这一类型的问题打下基础。如果只找些类似机械简单的作业,就失去了作业“再学习、再发展”的作用。
3.短期目标和长远目标的相互兼顾。教师设计的作业不能只看到眼前,不能只为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更不能为了提高学生的分数而使学生陷入作业的海洋。数学其他科学的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学习数学的目的是为了将来更好的用数学,应本着为学生的终身发展着想,切忌置一些急功近利、简单机械的作业,使学生时时刻刻学习到“必需的数学”。
二、设计探究性作业,开拓创新的空间
新课程倡导学生积极探究,获取信息,创新知识,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长期以来,人们往往把作业的功能定位于“知识的巩固”和“技能的强化”上,导致作业陷入了机械重复、单调封闭的误区。教师布置作业总是本着面面俱到,多多益善的原则.认为学生做得越多,记得越牢,将来学生的能力也越高.然而,真实情况却恰恰相反,这样的作业制约了学生多种能力的发展,这也是许多老师困惑“我都让他们多次练习击 了他们的自信心与自尊心。况且学困生往往不是一科困难,多门功课都补习,负担之重可想而知,效果之差就在意料之中了。最大的问题是我们期望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教会所有人我们安排好的知识.以便在考试中答到试卷上,取得一个好的成绩。为此我们也假定所有学生可以做到这一点。为此,在作业设计时,要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已有的数学活动经验.设计一些以学生主动探索、实验、思考与合作为主的探索性作业,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成为一个问题的探索者.这样完成作业印象深,效果好。
三、开放性设计作业的形式和内容,使学生的学习回归生活
1.开放作业的情境,把实际生活场景搬到课堂上。新课标明确规定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进一步学习必不可少的基础和工具,学生的学习应脱离枯燥的纯数学的没有任何情境的学习。应将学习的内容放到具体生活情境之中去,让学生在具体的、丰富多采的生活中去学数学,解决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只有这样,才可能激起学生创新的激情,才可能让学生向更高目标挑战。如小学低年级教材中模拟了超市购物、运动会等许多生活情景。学生在这些开放的情境中,学生全身心地投入.积极主动地思考。虽然他们所用的方法、得到结果不一定相同,但在实践过程中,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提高,创新精神得到了培养。
2.开放作业的内容,让学生离开课桌、走出校园。泰戈尔说过:“不能把河水限制在一些规定好的河道里。”过去那种由教师包办代替、学生只要一张纸一支笔的作业已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学生再也不能被禁钢在课桌上。教师要创造性地设计作业,使学生在作业过程中自己走进生活、走向社会,去收集、去整理各种所需的数据,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去得到数据,然后才能完成作业。例如。学习了面积知识后,可让学生为学校画一个平面图,出去春游前,让学生通过调查、分析写—个最经济的出游方案并说出理由等。这样的作业“纸上谈兵”是永远得不出答案的,只有通过自身的实践。通过调查研究,才能得到真实准确的答案。
结语
“教以生为本,学以悟为根。”“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活学。”“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新课改浪潮中,我们教师应积极探索,“让每一个学生享受适合自己的教育。”
参考文献:
[1]毛健儿.让数学作业焕发生命的活力——浅谈新课标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应遵循的原则[J].小学教学参考.2006(26)
[2]蔡国奇.数学作业设计策略初探[J].教学月刊(小学版).2006(12)
篇9
1 学生作业要结合社会生活,加强实践性。
新课标指出,数学课程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学习数学的目的在于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数学教学如果脱离实际,那么,数学学习就达不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因此,数学作业设计提倡实践性,在体验中学习知识,掌握知识,在实践中运用知识,盘活知识。
如一年级学习“位置”以后,结合自己的座位,来完成以下作业:你的前面有几个同学?后面有几个同学?左面有几个同学?右面有几个同学?从前往后数,你是第几?从后往前数,你是第几?再如学了钟表以后,自己设计一个最漂亮的钟表,可以为自己制定简单的作息时间表;教学了“认识克和千克”以后,可以让学生去调查物品的重量:如一袋洗衣粉、一个鸡蛋、一袋大米等;教学“统计”以后,可以设计学生统计全校学生的体重,30千克的有几人、40千克的有几人……,再算出全校学生的平均体重。
这样实践性的作业设计,引导学生从小课堂走进生活,走进社会,给予他们广阔的学习空间。同时,他们的观察、分析、合作、实践等综合素质得到了培养和训练。
2 作业设计不能局限学科,要跨越学科
新课标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强调课程与课程之间的整合。数学学科本身与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数学作业设计不光局限在数学的数字游戏上,要和其他学科结合起来。
如教学“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后,可以设计这样的作业:出示一首古诗,“春水春池满,春时春草生。春人饮春酒,春鸟弄春色。”问,(1) 那个字出现最多?(2) 春字出现了几次?(3) 春字出现的次数占全诗字数的几分之几?(4) 自己找一首诗,看某一个字占全诗的几分之几。再如一年级在教学“比”时,可以这样来设计,出示两组生字卡片,每组10个,请两个同学来读,记下识字结果。问题,,谁比谁识字多,多几个;谁比谁识字少,少几个?
这样的作业,新颖独特,既让学生获得了识字的成功感,品味了国语的美妙,有开阔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实野,为学生构建了多角度,多方位,主题化的发展环境。也把握住了数学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注重知识的组合和综合运用。真正使数学作业成为学生增长知识,陶冶情操的有趣活动。
3 发展学生思维,体现作业的开放性。
如果能善于挖掘知识中的潜在因素,合理恰当,巧妙灵活地设计一些开放性的作业,对学生的思维进行求全、求新、求活的调控,那么,将有利于发散学生思维,使学生敢于标新立异提出各种为题,进行大胆创新。
如教学“百分数的应用”后,可以设计这样开放性的作业:老师带六年级47名学生去参观动物园,动物园规定,一张门票5元,50张以上的团体票打九折的优惠。根据以上信息,说出你的购票方案。学生在作业中提出了多种购票方案:(1) 个人购票一共要付:(47+1)・5=240元,(2) 统一购票并买50张一共付:50・5・90%=225元。这两种方案比较,票多买2张,钱少花15元.。(3) 多买2张再按打九折转卖出去共付:5・90%・50―5・90%・2=216元;(4) 多买2张再按原价转卖出去共付:5・90%・50―5・2=215元,从中发现后两种方案比较合适,而且最后一种方案最划算。
这样开放性的数学作业,让学生对所获信息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得到不同的解决结果,并且从中发现最有效的解决问题的办法,闪烁着学生独特的创新精神,也让学生从中体验到思考的快乐感和创新的成就感。
篇10
关键词: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优化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4)05-0055-02
随着课改的深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都比较重视课堂教学的改革和创新,但对作业的优化往往不够关注。数学作业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学生巩固知识、运用知识的主要训练活动。目前,许多教师布置数学作业的形式依然是“课本某页某题”或“练习册某页某题”,这种形式单一、机械、刻板、未经优化设计的作业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那么,如何优化数学作业设计,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呢?
一、作业容量精练化
作业要少而精。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每当教师留作业很多时,学生就会产生抵触情绪,带着这种情绪去做作业,效果可想而知。如果老师每天只留一、两道题,学生会高高兴兴地去认真完成。这需要教师在作业设计上下功夫,要使作业有适度的综合性,以促进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能力、发展思维。
例如,学习完“长方体表面积”,我只留了一道家庭作业:一个长方体长5厘米,宽5厘米,高10厘米,求它的表面积。只列式不计算,看谁列的算式最多?
题的数量虽少,但提高了学生兴趣,增强了学生自信,锻炼了学生能力,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作业形式多样化
泰戈尔说:“不能把河水限制在一些规定好的河道里。”如果老师布置的作业形式总是一成不变,时间久了,学生就会对作业失去兴趣。所以在作业设计中,要追求作业形式的多样化,让学生从“写”的单一形式中走出来,摆脱枯燥乏味的、无思维含量的简单重复练习。
作业题应把数学知识融入生动有趣的活动中,让作业变得更生动、有趣,以激发学生做作业的兴趣,使之产生内部的需求感,自觉主动完成作业。例如:作业可以设计成增强学生统计意识的调查性作业、培养学生数感的实践性作业、发展学生综合能力的操作性作业、拓展学生视野的查阅性作业、培养学生归纳能力的整理性作业等,可以用写数学小日记,制作统计图表、画线段图、调查报告等多种形式,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锻炼学生的各种能力。
三、作业内容生活化
作业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之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 数学来自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因此,在设计作业时,应广泛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并不神秘,数学就在自己身边。
例如,学习了“数字编码”后,我给学生留的作业是:回家拿出自己或爸爸妈妈的身份证,看身份证号码是多少位?每个数字表示什么意思?假如让你编写一个人的身份证号码你会吗?明天上课大家互相交流。
又如,学了“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后,我布置的作业是:现有边长是80厘米和边长是60厘米的两种正方形瓷砖,量一量你家的厨房或客厅,用多大的瓷砖铺地比较合适?把你的方案写下来。
这样利用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事物研究数学问题,学生带着好奇,带着兴趣,把作业完成得很好。正如“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通过作业把学生引向课外,走进生活,让作业与社会生活紧密结合,让学生体会到学有所用,体现数学的生命活力。
四、作业难度层次化
新课标要求:“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 学生的发展水平是不同的,让有差异的学生做没有差异的作业,势必会造成“吃不了”、“吃不饱”的现象,传统作业的“一刀切”无法顾及每个层次学生的发展需求。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认知、情感等方面的不同需求,尽可能地设计出难易程度不同、功能不同的作业,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在作业的“自助餐”中自主选择训练,让每一位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例如,教学“乘法分配律”后,设计三组作业,要求学生至少完成一组。
第一组: 25×9×4 53×76+47×76
101×65 88×162-88×62
第二组: 85×301 125×88
199×101 79×102-69×2
第三组: 4257+4257×99 879×98
48×501-48 125×25×32
又如,我在教学“圆柱体体积”后设计了一组练习题,让学生自主选择两个条件来完成: 一个圆柱体的相关数据如下:底面积是45平方厘米,底面半径是4厘米,底面直径是8厘米,底面周长18.84厘米,侧面积62.8平方厘米 ,高5厘米,求圆柱体的体积。
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完成了不同数量的习题,一部分优等生全部完成并做对了,我又给他们提出了更高要求;完成一部分的同学,鼓励他“能做其他题吗?”“做对一道加10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跳一跳”的过程中各有所得,获得学习乐趣,不断提高学习能力,从而推动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五、作业结果开放化
传统作业过于强调答案的唯一性和确定性,新课程作业突出开放性和探究性,作业答案有了一定的开放性甚至不确定性。这些训练学生发散性思维的作业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斗志和学习热情,引导学生会思考、善思考、巧思考,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在设计这类作业时,内容要有实用性,可以根据需要设计出操作、演示、展示等多种形式的作业,这样容易引起学生的关注,产生强烈的感情体验。
如,学了“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后,留的练习题是:一根铁丝长28厘米,请大家把它围成长方形,共有几种围法?哪一种面积最大?
又如,学习了“20以内加减法”后,设计了一道这样的题:妈妈拿20元钱去菜市场买菜,市场上的西红柿3元、茄子2元、蘑菇7元、豆角6元、黄瓜5元、甘蓝菜4元、香菜2元,妈妈能买哪几种菜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