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公司的管理制度范文

时间:2024-02-18 17:47:3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电力公司的管理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电力公司的管理制度

篇1

对于供电公司而言,电费的核抄收工作直接影响到公司的利益,并且对供电公司的服务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因此供电公司必须要加强对电费核抄收制度的管理,改善以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完善制度,使公司能够获得最大效益。

一、供电公司核抄收管理制度存在的弊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用电需求也在不断加大,供电公司核抄收工作的强度也因此加大。就目前的工作状况而言,供电公司主要存在核抄收数据不够精确、用户对核抄收服务不满意两大问题。

1.供电公司核抄收数据不够准确

在供电公司中,一般负责电费抄核收工作的都是基层部门。由于基层部门人力资源不丰富,负责核抄收工作的人员较少,相对于高层部门而言素质较低,因此在工作中很容易出现不足。随着用电需求的不断增加,基层部门人员的短缺也不断加剧,很多供电企业为了解决人员问题会调动其他非专业人员进行电费的核抄收工作,这样的行为会使得电费核抄收工作出现工作人员不专业、素质不够高等多种问题。非专业人员在应对核抄收工作时,还容易出现工作不认真、不细致等情况,直接影响电费核抄收数据的准确性,进而影响供电公司的利益。

2.用电户对核抄收服务不满意

对于供电公司而言,电费的核抄收工作是与用电户接触最密切的工作,也是供电公司在供电过程中最关键的环节之一。该环节工作的质量将直接影响供电部门的收益以及用电户对供电企业的服务评价和印象。在目前的电费核抄收工作中,经常会出现数据不精确的现象,此类问题的出现会使用电户对供电公司的服务质量和工作态度产生质疑,进而影响供电公司的形象。电费核抄收工作如果效率低下、精确度不高,将直接影响供电工作的经济利益,甚至造成巨大损失。

二、加强供电公司核抄收管理制度的措施

为了改善供电公司在以往工作中的问题,提高核抄收工作的质量,供电公司需要给与相应的措施来加强对核抄收工作的管理。在具体措施中,供电公司需从收费方式、管理模式、服务质量、科技手段等方面进行优化,使核抄收工作制度更加完善。

1.拓展收费方式

以往的电费收取方式无非是用电户到指定地点交付或供电公司上门收取,这样的收费模式不仅效率低下,而且会造成供电公司和用电户双方的不便。因此,为了使电费收取更加方便,供电公司可以拓展收费方式,打破以往方式的禁锢,开启新的途径。在网络如此发达的今天,很多人喜欢利用网络解决解决问题,电费的缴纳也不例外。供电公司可以和银行合作,扩大银行代收电费网点,与银行达成代收电费协议,让用电户能够通过银行直接缴纳电费,使用电户和供电公司双方都获得了方便。除了银行渠道以外,供电公司还可以开发批量代扣、支付平台自助等方式,让用户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最便捷的途径,在方便了用电户的同时也方便了自己。

2.建立管理中心

为了加强对供电核抄收工作的管理,供电公司可以在一定区域内建立统一的电费管理中心。电费管理中心可以对电费核抄收工作进行统一的管理,对核抄收工作人员采取统一的培训,让工作人员的专业化程度和素质都得到提高。管理中心可以制定一套电费核抄收工作的监督机制,并对工作人员进行考核,从而使负责核抄收的工作人员能够更加认真的投入到工作中。电费核抄收工作需要责任到人,每一个工作人员负责既定区域,还要根据工作人员的表现给与相应的奖励惩,让工作人员认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管理中心还要提高电费核算标准的透明度,让用电户清楚的了解自己的用电资费,从而使用电户对供电公司的满意度得到提升。供电公司还可以加大对电力信息管理系统的投入,让电费数据实现信息化管理,对账单进行自动化核对,从而减少人力物力的支出,还能保障数据的精确性。电力信息管理系统的引入能够使提高电费核抄收工作的效率,同时工作的规范程度也会因此提高。

3.提高服务质量

电费核抄收工作的服务质量将直接影响供电公司的形象,进而决定供电公司的经济收益。在现代化生活中,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不断提高,消费者对消费服务的质量要求也不断提高。供电公司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稳定的地位,首先必须转变服务观念,为用电户提供更加完善的服务。供电公司需要将用电户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让用户能够感受到人性化的优质服务。供电公司管理阶层可以对用电户定期进行走访,积极采纳用电户给予的意见和建议,并完善日后的供电工作。企业形象的提高无形中会给公司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因此电费核抄收工作人员必须要给用电户提供贴心的人性化服务,切实满足用电户的需求。

4.科技手段催费

随着供电业务领域的拓展,用户数量也在不断增加,电费的核抄收难度也不断加大。在广大用电户中,会有一部分人不及时缴纳电费,因此供电公司需要耗用人力物力进行催收。传统催费采用的是人工方式,不仅费时费力,还无法达到良好的效果,同时工作催费工作人员的服务质量也无法统一,因此必须革新催费方法。目前已有公司开发了自动语音催费应用系统,利用该系统能够实时对逾期未缴纳电费的用户进行催缴。系统能够自动识别电话号码,对方接通后进行自动语音播报。这样的方式不仅提高的催费工作的效率,还使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降低,同时还能够保障服务质量。

总之,要想加强供电公司核抄收制度的管理,需要切实了解原有问题的根源,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供电公司要进一步提升自己的管理水平,加大对电费核抄收工作人员的管理力度,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为核抄收工作人员树立一个规范。同时还要提高电费核抄收管理的服务质量,打造良好的用电环境,为用电户提供让人满意的服务。

参考文献

[1]金家红,沈志宏,金良峰.集抄集收模式下智能电费核算体系的应用[J].浙江电力.2014(04).

[2]黄峻.“两型两化”形势下的抄核收工作探讨[J].广东科技.2014(06).

[3]孟庆锋.电力营销稽查精细化管理措施研究[J].科技资讯.2011(07).

篇2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进度;控制;管理

引言

建筑工程施工进度主要是指:在规定的施工期限内,根据建筑工程施工需要,尽快制定出最佳的施工计划。在建筑工程施工建设中,施工进度控制的好坏与否。对建筑工程的工期、资源、工作量以及消耗量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建筑施工期间,施工人员以及监理人员应加强施工进度控制意识,定期对建筑工程进行施工进度检查。尽早发现施工中存在的误差,及时进行讨论解决。从而有效确保建筑工程项目顺利竣工。

一、分析建筑工程施工进度的诸多影响因素

影响建筑工程施工进度的因素有很多,常见的有人为因素、自然环境因素以及材料设备等因素。

首先,施工进度的控制主要取决于施工人员与监理人员的进度控制是否有效。因此,人为因素是影响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进度的主要因素。

其次,材料设备也是决定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进度的关键因素。在建筑项目施工中,企业内部人员分配的不合理,极易导致材料交接问题。加之,建筑工程项目受工期、物质缺乏等限制,施工人员无法继续进行项目施工,直接影响项目的施工建设进度。

再次,充足的资金是项目建设施工的重要保证,资金问题直接决定着建筑工程项目的顺利交付。在项目建设施工中,如果出现资金周转困难,对项目的建设施工也会造成很大程度的影响。

最后,施工条件的好坏也是影响项目进度的一大因素。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对环境要求条件极高,由于受一些不可避免的自然因素影响,如:气候、温度、天气等,项目施工进度将会被拖延。如果项目施工人员技术和管理等方面还存在着缺陷,那么建筑工程施工项目很难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交付,而建筑工程施工项目形象将会面临很大的损失。

二、如何提高建筑工程施工进度控制和管理的水平

由于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进度管理其本身内容较为复杂。因此项目建设施工部门和项目监理部门都应提前对项目建设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因素进行全方位的考虑。提前找出应对措施,防范于未然。对于已出现的偏差,应及时进行改进,防止问题的扩大。从而保证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的顺利进行。

为建立完善的项目施工进度控制目标体系,项目施工部门和项目监理部门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在建筑工程项目建设施工前,项目施工部门应积极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对建筑工程项目最终目标进行着重分析,根据工程合同提前完成项目施工计划编写。以便在建筑项目施工中有审核依据可以参考。各个部门工作应切实落实到相关负责人身上。从而避免出现材料、设备以及资金等出现衔接不当的问题。

其次,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项目施工人员和项目监理人员应加强进度控制意识,做好项目施工进度控制措施。积极协助企业内部管理人员工作,协调施工材料、设备以及资金的供应。另外,项目施工人员和项目监理人员还应注重项目施工预算,对于项目中的预付款、进度款以及其他材料款项应积极支付,对于施工中表现优异的工作人员要给予相应的奖励,同时对于影响项目施工建设的人员要给予相应的惩罚,从而充分调动项目施工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有效提高建筑项目工程质量,确保项目施工的顺利进行。

再次,建筑工程项目投资部门应与建筑工程施工部门明确工期合同款项,特别是相关赔偿款项,双方应在合同上标明。以便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时,施工部门可严格按照项目建设施工合同进行施工。对于项目工程中出现的设计变更,施工部门要予以进行严格的施工进度检查。同时,项目施工部门应严格加强项目进度款的拨付控制。如果项目不能如期交付,项目投资方和项目施工方应充分考虑工期延误原因,科学合理的进行工程延期。

最后,项目施工部门应加强项目工程施工进度风险控制,对于可能影响项目施工进度的各种因素,应提前进行分析,积极做好应对方案。以便在问题出现时能及时解决,从而杜绝问题的扩大,影响项目施工进度。

结束语: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各行之间竞争日益激烈。为保证施工单位的良好形象,确保其经济利益。加强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进度的控制显得尤为重要。因而,建筑施工部门应积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做好施工进度控制安排,防范于未然,才能有效确保建筑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涂维. 赣州中航城城市综合体项目进度计划与控制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1.

[2]王金龙. FC市DS镇WHGC住宅小区施工项目质量管理研究[D].南昌大学,2013.

[3]金侠杰. 大型集群式化工工程项目的全过程集成管理研究[D].上海大学,2013.

篇3

(一)财务管理概念

简言之,财务管理就是对企业资金的管理过程,也就是对企业资本筹集、资产购置、利润分配及运营成本等与资金有关的管理。财务管理制度不论对企业还是对国家而言,都是极其根本的制度,都必须不断加强和完善。

(二)财务集中管理的模式

财务集中管理模式主要分为两类,一是以共享服务为中心的管理模式,一是以会计核算为中心的管理模式。两种财务管理模式各有各的优点和缺陷,对电力公司而言,选择何种管理模式必须以自身特点和性质相关联。

(三)电力公司财务集中管理的原则

本文所述的原则以遵循权力、权益和责任相结合为主要原则。针对这一原则,电力公司必须充分发挥财务管理的作用,运用有效的控制方法和强大的约束力,建立健全公司激励制度、监督制度、收益分配制度以及决策制度,有效实现三者相结合。另外电力公司财务集中管理还需遵循整体性原则,也就是要求在财务管理过程中从企业整体利益出发,根据企业整体规划和企业战略,制定符合公司发展的财务管理制度。

二、财务管理体制存在问题分析

(一)财务管理权限划分不科学

财务管理制度与企业其他管理制度相辅相成,也应随着企业总体管理体制的改革而做出相应的调整。清晰、规范、高效、有序的财务管理体制应包括财务管理权限、财务管理组织机构、财务管理制度和方法等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必须进行进行科学有效的划分,必须明确公司决策时战略性的还是经营性的。从规范化角度讲,决策性的权限属于公司总部,经营性的权限属于下属部门。然而在现实执行过程中,公司总部往往直接参与到下属部门的权限上,削弱了下属部门的职权,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司的办事效率。

(二)财务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财务管理制度的不完善主要是由于会计核算以及会计运作的不统一和不完善造成的,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会计科目混乱,没有明确使用会计科目的类型;第二,会计核算制度混乱,各部门所用的核算制度不尽相同;第三,会计办公软件混乱,公司没有明确使用何种会计办公软件,致使会计信息汇总时出现较大不对称性,造成企业资金漏洞。另一方面,财务管理制度的不完善是由于财务制度的陈旧,无法适应现代高科技社会,制度已经过时,不再适应企业市场经济的发展。

三、防范电力公司财务风险的途径

(一)提高适应和应变能力,应对财务管理环境变化

电力公司是一个特殊行业,其面临的内外环境都相对比较复杂,所以,电力公司就财务管理方面要提高适应和应变能力,提高对内外环境变化的感知,并能及时有效的做出相关应对策略,以减少突发性财务风险带来的损失。

(二)加强资本结构管理,优化资本结构

资本结构规划是电力公司资金使用去向的管理,也就是考虑将资金用于扩大市场、加大投资或者是留存库存资金等。电力公司的资本结构是否合理关系到企业是否能够正常运作,特别是要考虑企业负债情况,过大过小都会影响企业发展,必须探索出一个最佳平衡点,什么时候该投资,什么时候该还债都要做出明确规定,充分发挥财务杠杆的作用,降低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三)建立风险预警系统,正确预测财务风险

市场调查和前期市场预测都是企业在制定财务管理模式前必须充分做到的,企业要结合市场需求与市场发展现状,结合电力行业的现状分析经营环境,挖掘特性以及可能的变化方向,借助财务分析方法等手段对企业未来的财务发展方向做出预测,对企业后续的发展提供参考。

(四)完善管理制度,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准确的会计信息有利于下期会计目标的制定,完善财务管理制度,细化财务办公流程,明确会计科目、会计核算制度和会计办公软件,将财务管理制度进行透明化管理,将就民主决策,相互监督以减少失误的发生,提高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五)完善内控制度,强化审计监督

任何一项制度的不断完善都是在监督的促进下进行的,电力公司的财务管理制度也不例外。一方面,电力公司要加强企业的内部监督,设立专门的监督小组,对财务管理部门的人员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监督;另一方米面,电力公司要配合国家审计人员的监督,不能有包庇的行为出现。

四、结束语

篇4

摘 要 本文主要分析了县级电力公司在农电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加强电力公司农电财务管理的措施,以更好地促进电力公司经济效益的提升。

关键词 农电财务 资金 管理 对策

一、农电财务管理的现状

县乡一体化的农电企业,经过近几年的磨合、整合,现在完全形成了以县电力公司为统一核算,以各二级、基层站所为报帐制单位,实行简易核算的架构,实现了人、财、物的高度统一。由于县电力公司点多面广,资产分布县城乡各个角落,客户遍及大街小巷、崇山峻岭,公司各部门二级单位多,人员多且素质参差不齐,经营管理、资产管理、人事管理、财务管理的工作量大、难度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司的持续发展。

二、加强农电财务管理的对策

财务管理是基于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客观存在的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而产生的,它是利用价值形式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进行的管理,是企业组织财务活动,处理与各方面财务关系的一项综合性管理工作。建立健全财务制度,加强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增强财务管理制度的执行力,保障决策的有效性,促进公司健康,持续发展。

1.加强资金管理,提高资金运作效率

资金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血液”,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集中表现。资金管理的好坏,不仅体现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而且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公司要在资金管理上下功夫, 使有限的资金发挥其最大效应。

电力公司要对各乡镇供电营业所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即各二级单位不准开设银行帐户,由公司统一开设帐户,统一印签管理,所有收入必须存入公司指定的银行帐户。针对部分大宗用户的电费回收风险,推广预付电费装置,从技术上防范大宗用户拖欠电费的风险。通过银行代收、银行预存代扣、电费充值卡、网上缴费等多种方式加大电费收取的覆盖面,确保公司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的安全。

对资金的使用,实行严格的计划管理,控制开支范围,杜绝一切不合理开支;利用闲散资金,加强对银行贷款的还款力度,节约财务成本;科学决策投资项目,加强投资可行性研究,避免新项目盲目上马。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保证职工的切身利益,保证公司的正常生产经营。根据每月资金情况,在保证公司正常生产经营的前提下,按时发放工资,缴纳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各种社会保险,并按月足额缴纳各项税费。同时对所属二级单位资金的下拨实行计划管理,减少资金的积压,加速资金的运转。

2.加强固定资产集约管理,提高资产使用效率

电力公司将各二级单位的资产通过清产核资,全部登统录入公司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并制作固定资产卡片,明确资产管理和使用责任人,制定了《固定资产购置、处理管理办法》,实行资产构建、处置由县电力公司公司负责人一支笔审核制度。

3.推行财务人员委派制,保障财务管理制度执行力度

电力公司对二级单位、农村供电所的财务人员实行委派制,使电力公司的经营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能在各二级单位有效执行。

4.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有效控制成本费用

农电企业点多面广,特别是电网运行维护量大,为用较低的成本谋取更大的收益,电力公司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实行对电话费、水电费、招待费、交通费、差旅费等可控费用包干使用,抑制公款吃喝风、费用开支无序风。

5.建立激励约束机制,确保内控制度持续长效

由于电力企业的人员相对固定、相互熟悉,对违反内部控制制度的人和事处理不力,会导致内控制度执行力不强。因此本人认为,诚信是最好的执行力。除了制定严格的奖惩制度外,还要展开员工诚信教育活动,营造诚信环境,完善诚信道德体系,增强诚信意识,忠于职业操守。完善制度建设,严格制度监督,让失信者――违反内控制度者付出昂贵的成本,让守信者――执行内控制度的模范获取必要的收益,形成内部控制常态机制。

6.搞好农电财务管理的基础工作,注重提高农电财会人员综合素质

搞好农电财务管理的基础工作,是发挥农电财务管理中心作用的保证。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要求我们在农电体制改革过程中必须健全和完善农电财务基础工作。搞好农电财务管理基础工作的关键在于人,要以人为本、以德为先,提倡一专多能,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农电财会人员队伍。农电财会人员不仅要熟练掌握本专业所需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解决好农电财务管理的一般问题,而且还要具备较强的处理各种具体问题的应变能力,保证能胜任本职工作。企业要放眼长远,着力于此类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如从大专院校引进专业人才,采取多种形式对现有财会人员进行培训教育。

7.加强审计监督,杜绝各类经济违法违规行为发生

完善财务内控管理制度,规范内控管理流程,做到以制度管人、管事,切实做到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监督;加大审计监督力度,不定期对公司所属单位进行检查,重点加强对技改、小型基建工程、业扩报装及自购物资的审计,严厉查处私设小金库、套取公司资金等违法违纪行为,维护国家财经法规的严肃性,杜绝各类经济违法违规行为发生。对各单位的资金管理、印鉴管理、票据管理、物资管理及辅助台账的建立等方面进行不定期的检查,并针对检查中存在的问题限期整改。要求公司机关和各二级单位每季度进行一次往来清理,以便及时掌握各项往来情况。

8.扩大财务管理范畴,建立健全内控制度

由于农电企业的特殊性,电力是特殊商品,主要靠电力网络传送,客户使用后由电能表计量回收价款,形成线损风险、资金回收风险、计量误差风险,为此建议将线损、电费回收风险纳入财务管理范畴,建立健全此方面的内控制度,将线损管理引入责任成本管理新机制。

篇5

【关键词】电力公司;人力资源组织管理;绩效管理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3)12-0067-01

电力公司要在行业竞争中不被淘汰,就需要在技术管理上深化改革。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促进了电力企业深入发展,并能够面对各种挑战。多年来,人力资源管理对于促进电力公司持续而稳定地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特别是绩效管理,作为人力资源管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对于企业的管理职能日渐凸显出来。随着市场竞争压力的不断加大,人力资源组织中的绩效管理水平作为重要的方法,影响着电力公司的未来发展。

一、电力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现状

电力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地调整。具有历史意义的一次变革是在二十世纪90年代。在90年代以前,电力公司有单独的人事管理部门从事企业的人事管理工作。为了提高人事管理的工作效率,电力公司人事部门对于事物的管理是职能的中心环节,而人则是完成事物管理的工具。作为一个企业,人事管理是一个独立的部门,与其他部门很少沟通往来。进入90年代,电力公司开始实施劳动合同制度,劳动人事部门也参与到企业的竞争当中,工资制度也相应地做出了调整,不再是原有的平均分配。电力公司的干部不再是终身制,而是竞争上岗、能上能下。采取这种灵活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是基于世界经济的发展以及中国市场经济所呈现出来的动态的发展态势。电力公司运用新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激发企业员工的能动性,随之,人力资源管理不再局限于人和事的管理,而是将人力作为一种资源。这就意味着人力资源管理对于电力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不但管理地位有所提升,而且可以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可参考性建议。

二、电力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现状

(一)依然采用传统的人事管理模式

进入到新的历史时期,电力公司为提高竞争实力,做出了内部管理上的调整。人力资源管理改革被提到企业的日常管理工作当中。但是进入到具体操作阶段,人力资源管理改革并没有对于企业的发展发挥实质性的作用,依然延续着传统的人事管理模式。人员的招聘、干部的选拔任用、工资管理以及公司档案管理等等,而且每一个环节都没有创新。特别是干部的选拔和任用,采用的模式依然是传统方法,工资管理也没有实施系统化管理。总体上来看,电力公司在人力资源管理上是应上级的要求而在形式上有所更新,却没有建立起科学性管理系统,与现代化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大相径庭。

(二)人力资源管理浮于表面

电力企业要提高竞争实力,就需要提高人才的竞争力。然而在人力资源管理上,由于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因此工作仅仅浮于表面,注重形式,而没有真正意义地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关于人才的评价,电力企业并没有建立起科学的评价标准,主要是基于主观因素而建立起人才评价指标,诸如员工的专业技术水平、工作绩效以及职业道德等等,导致在评价的过程中也是主观评定,没有制定合理性的标准。虽然电力公司已经建立起了竞争上岗机制,但是在缺少竞争力的企业环境当中,无法真正落实到位,多数的岗位延续着“配给制”。对于电力公司的人员考评所采用的方式依然是考试与考核项结合,辅之以民主测评的方式,其中依然包含着主观因素。特别是在绩效管理上,没有制定合理的评价标准,使考评结果很难具有说服力。

(三)没有建立起符合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薪酬管理机制

电力公司要发展,做好薪酬管理工作可以激励员工主动承担自己的工作职责,将职业生涯与企业发展相结合,从而积极地为企业服务。目前电力公司的薪酬管理并没有倾向于工作能力,依然是重学历、重职称,并且薪酬的制定并不是建立在岗位的基础上,而是因人而设,很难起到激励的作用。

三、电力公司实施绩效管理的必要性

(一)做好绩效评价工作,对于电力公司经营管理具有重要影响

电力公司实施人力资源管理,建立起绩效考核方式,可以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对于企业的长期发展具有实践意义。电力工资在发展的进程中,要按照正确的轨道前行以实现经营战略目标,就要建立起管理者与企业员工之间的共同桥梁。绩效管理所起到的作用,就是对于企业员工的工作作出评价,以为企业的经营发展提供可供参考资料。

(二)电力公司的薪酬管理要以绩效为主要依据

将后勤保障服务转由社会来承担,是降低电力企业成本的一个途径。电力工程长期以来都为企业的职工提供了各种服务,但是由于缺少竞争意识,导致服务质量无法令人满意,而且成本加剧。对于企业的一些后勤服务,电力公司可以采用外包的方式交给社会来承担,而企业则强化主业的运作和管理以促进企业市场化发展,提高经济效益。

电力公司要发展,员工的专业技术水平以及管理水平是关键,因此对于这些岗位的薪酬要重点管理,做到重绩效、轻职称,让企业员工形成岗位的竞争意识。一些电力公司在薪酬管理上做到了同岗同酬,并根据员工的工作绩效来提高公司待遇。一些表现优秀的职工还可以获得接受培训的机会,以提高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三)将企业文化与绩效管理相融合,建立精神激励

电力公司要促进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就要将符合员工心理的激励机制建立起来。物质奖励,可以激发起员工工作的热情,特别是以奖金的形式鼓励表现优秀的员工,可以带动其他员工也同样努力为企业尽职尽责。要使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稳定地持续下去,更需要建立起精神激励。每一个企业都有自己的文化,其是企业发展的理念,以达到提高企业员工凝聚力的作用。将企业文化与绩效管理相融合,在鼓励员工提高自我工作能力的同时,还会创造出一个轻松和谐的企业工作环境,让企业员工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四、结 语

综上所述,对于一个企业来讲,建立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电力公司要发展,就要从战略的高度审视市场大环境,根据企业实际建立起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企业要发展,改革是动力。电力公司要实施人力资源管理改革,就要将绩效管理工作深入持久地开展起来,以推动电力公司健康持续地发展。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电力公司 物资管理 集约化

电力公司实行物资管理的集约化是顺应国家电网公司发展方式转变以及深化改革的重要体现,它是国家电网公司对发展的内外部形势作出科学分析的基础上的一项重要决策。从电力公司的性质方面来讲,要实行物资管理的集约化,就要充分依据于现有的管理制度,对存在的各种制约性因素进行合理的分析探究,把握物资集约化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基本原则,抓好各个环节的工作目标,实现管理的最终目标。

一、电力公司物资集约化管理的目标和思路

电力公司持续的深化对物资的集约化管理,很大程度的推动了物资管理方式的深刻变革。使物资管理从松散变为集中、从粗放变为精益、从单一采购变为供应链管理,形成了一个健全集中、精益高效的物资管理体系,公司的采购规模效益逐渐的体现,依法从严的规范化管理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而且也促进了物资供应保障能力的进一步增强,这就为电力公司有效实现“两个转变”和“两个一流”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一般来说,物力集约化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所秉承的原则是:“统一领导、统一标准、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分步实施”,它的最终目的是实现采购、库存、备品、业务等信息的共享。随着时代的变化,电力公司提出了深化物资管理集约化更高的标准和要求,把其作为集约化管理模式的重要环节,在拓展集中采购范围和优化策略、物资供应效率以及服务质量的提升等方面做更大的努力,贯彻全过程的风险防控任务仍是非常严峻的。

电力公司物资管理的集约化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建立一个具有集中统一化特点的采购平台和物资调配平台,形成一个国家电网特色现代物流体系,采取一系列的改善措施,确保物资调配中心、供应商服务中心以及物资质量检测中心的高效运行协作,供应链管理的作用也就是尽可能的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服务质量、提升企业竞争力和产生规模效应,进而成为国内处于领先地位的一流物资供应链管理体系。

二、电力公司物资管理集约化管理的意义

(一)进一步强化物流的功能作用

首先,实行集约化的物资管理模式可以充分的发挥国家电力公司自身的优势,能够与货源进行主动的联系交流,使其与物流公司的联系增强;其次,有利于促进电力公司建设步伐的增快,促进物流管理功能的完善,使电力公司的硬件平台建设更为高效;最后,有利于各项工作的协调性提高,促进工作效率的不断提高,进而带动服务质量更加的优质,使其服务作用更为显著。

(二)有利于物流资源的优化整合

在集约化的管理模式下,可以对物资的采购渠道进行优化整合,更好的发挥管理部分的监督作用。从现阶段我国的电力公司物资集约化管理的现状来看,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完善,首先,对于原材料采购工作要采取积极稳妥的方式推进;其次,建立电力公司物资标准化,打下基础,并构建物流信息平台,促进信息的更新,确保管理信息的时效性;第三,重视电力公司和物流公司两者之间的合同和配送管理,形成一个完善健全的物流网络,并加强监督监管的作用,确保管理的顺利进行。

(三)提高资金利用效率,节省成本投入

在集约化的物资管理模式下,电力公司可以对各种物资资源进行综合化的管理分配,在原材料以及其他费用的支出上,可以最大化的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这样也就在财务管理方面减少了这方面的成本支出,同时它也为企业管理者的决策制定提供了更好的物资消耗的分析参考,使电力公司在日常的经营运行过程中,能够把侧重点放在对产品的投入和产出上,可以使提供的电能产品更具有高效性,也就实现了资源的合理利用和配置。

三、电力公司实行集约化物资管理的建议

(一)进一步的完善物资管理的制度体系

根据新形势下的“五位一体”的要求,建立一系列相关的规章制度,把各项工作的流程细化分工,规范化业务的统一,而所谓的“五位一体”就是职责、流程、制度、标准、考核。把物资采购的标准不断的完善,深化物资质量的监督和供应商资质业绩核实的标准应用,同时还要加快制定仓储配送设施的建设标准,构建一套健全完备的物资管理规章制度体制。

(二)建立物资集约化管理信息系统

随着我国近些年来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电力公司也在这方面及时的引入了电子商务的相关应用,逐渐形成了以ERP和ECP两个系统为主体的物资集约化管理的信息系统,并在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强化了电子商务平台的运维体系建设,可以有效的确保其安全稳定的运行,建立物资管理监督平台可以实现对物资供应链的在线监控和预警;建立电工电气采购的平台,可以满足直属装备制造单位自身的采购需求,进一步的挖掘市场的增值潜力,探索打造出一个“面向市场、行业、社会、国际”的公共交易平台。

(三)优化物资采购方面的管理

在电力公司推行集约化的物资管理,需要对物资采购的管理工作进行优化完善,它在整个电力公司的物资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当前我国电力公司不断进步的态势下,对于物资管理的集约化实行,需要把采购环节的工作进行进一步的整合管理,通常情况下,电力公司物资管理工作的主要优化点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从电力公司的整个发展全过程来说,需要建立一套集中的、多层次的、全方位的业务运营管理体系,也就是说对电力物资的管理实行全过程管理,强化部门间的联系管理,形成由主导管控、部门单位间联合参与,分工明确以及上下协调的运行模式;其次,建立新的物资采购形式,分为资源的寻找和资源的采购两个环节,对传统的单一的物资采购战术进行创新优化,实现战略采购与和战术采购两者相结合的新型采购形式;第三,引进新的采购方法,例如现行的有效客户反映方法、快速响应方法、及时采购方法以及框架采购等的采购形式,并在实践中不断的提高方法的可靠性。

四、总结

随着我国社会对电力能源需求量的不断增加,电力公司的运行压力也在有所增加。在新形势下,电力公司实行集约化的物资管理,不仅可以显著的提高管理的效率,而且还可以充分的体现这种管理方式的优越性。

参考文献

[1]何永安.论电力物资集约化管理策略[J].低碳世界,2014,(05):134-135.

[2]张家伟.电力物资集约化管理的难点及对策研究[J].通讯世界,2014,(03):99-100.

篇7

[关键词]电力公司集约化管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426.61;F40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1-0155-01

一、电力公司财务集约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制度缺乏科学性和规范性

电力公司实施财务集约化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缺乏科学和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这对财务集约化管理的进行造成了很大的阻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一是,大部分电力公司管理现金的力度和强度都不够,容易影响电力公司的资金周转,进而对财务管理造成影响。二是,大部分电力公司都没有健全的赊销制度,导致很多应收账款都不能及时收回,进而影响电力公司的资金周转。三是,大部分电力公司都没有高度的存货控制意识,容易因为存货问题而导致资金出现呆滞,影响资金周转。

(二)对财务管理工作缺乏足够重视度

电力公司对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视度对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有很大影响,对财务管理工作开展是否顺利也有影响。事实上,很多电力公司的财务管理人员对财务集约化管理都不够重视,也没有深入认识什么是集约化管理,在工作中也缺乏跟其他部门的交流沟通,对于自身知识库也不能做到及时更新。种种原因综合在一起,就严重阻碍了电力公司财务集约化管理的实现。

(三)风险监控水平比较低下

就目前的技术水平来说,电力公司可以借助计算机技术创建统一的财务信息管理平台,对所有财务信息实行全方位的跟踪、分析、查证。但这样一来,工作人员们就很难对财务集约化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潜在的风险做有效分析和处理。假设在集团化管理中也使用这种风险识别系统,就会逐渐强化电力公司对其的依赖性,进而削弱发现问题和识别风险的能力,对电力公司的长远、稳定发展造成阻碍。由此可见,风险监控水平低也是电力公司财务集约化管理的重要问题。

(四)信息化平台建设存在不足

电力公司财务集约化管理的不断深入发展,对信息化平台建设的标准也逐渐提升。但实际上,电力公司财务信息化平台的建设本身就还存在很多不足,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系统自身的集约化程度就不高,加之一些电力公司在处理信息容量的过程中也存在不足,这些就阻碍了电力公司某些工作的开展和实现。二是,大部分电力公司都隶属于公司的ERP系统,在建设方面具有滞后性,这就增加了电力公司财务集约化管理过程中处理数据的难度,难以顺利开展和完成电力公司财务的集约化管理。

二、电力公司财务集约化管理的有效对策

(一)强化财务制度的规范性和科学性

要彻底解决问题就必须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分析当前电力公司的实际情况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假设国家电网部门制定一系列适用于所有电力公司财务管理的总则,而其下属的电力部门就根据各自存在的矛盾,把一系列总则精神落实到财务管理工作的所有环节,并坚持以“财务集约化管理”为核心,不断改进和完善电力部门的配置,整合电力公司的资源,如此这般,就能有效提升电力部门的综合能力。这一系列总则在执行的过程中,各个电力部门的管理者不仅要以身作则,还要各司其职,在严格遵循总则的基础上,确保日常工作的科学和规范。只有在财务制度和执行力度上都得到保障,才能有效实现电力公司财务的集约化管理。

(二)强化公司员工的财务风险意识

随着电力公司财务集约化管理的不断发展,涌现出了越来越多的新理念、新标准、新技术,在业务流程与信息系统集成等方面也有所创新。这就要求电力公司必须要强化对员工的培训,让员工树立较强的财务风险意识。一是,电力公司要强化培训力度,尤其是对财务会计人员的培训,让他们具备规范处理业务的能力,强化他们的风险意识。二是,电力公司要创建员工学习平台,鼓励财务会计人员不断学习新的财税政策;让员工进行分层次的学术交流,探讨税收政策、财务管理难点和热点,自由发挥自己的意见,提出解决措施。此外,电力公司还应该制定完善党的财务风险识别机制和预防机制,针对公司外部环境的变化情况,制定多样化的应对措施,强化电力公司全体员工的财务风险意识,督促全体员工将财务风险管理贯彻执行到日常行为规范中。

(三)全面强化财务风险的监控与管理

针对电力公司风险监控水平比较低下的情况,应该创建科学有效的信息化传递平台,对公司各个部门实行在线监控,全面强化公司的财务风险监控和管理;同时,电力公司还要制定科学严谨的财务工作规范制度、财务管理考评标准、财务管理控制制度等,并将制度严格落实。此外,电力公司还应该统一会计政策。根据国家会计政策的规定以及电力公司财务会计业务的需求,全面执行新的《公司会计准则》和《国网公司会计核算办法》。要统一会计政策还必须要重视选择会计政策的重要性层次,重点放在计量方式、资产以及负债的确认标准、分类标准等方面;再结合电力公司的实际需要,可以划分为三个等级权限,分别是可自行选择、按省级公司统一规定执行、向省级公司报备后确定。只有将这些界限划分清楚了,明确了电力公司各个部门的职责权限,才能真正实现电力公司会计政策统一,也才能让电力公司的财务风险得到有效的监控和管理。

(四)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做好财务集约化管理

电力公司财务集约化管理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要创建财务信息管理平台必须要依靠一定的技术。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提升财务集约化管理的质量和效率要从以下几点着手:一是,深入拓展电力公司财务管理的整理、信息反馈以及整理稽查三个环节的工作,不断整合并优化电力公司财务数据信息,并用数据信息管理系统进行管理,促进电力公司财务控制、核算、统计三项工作的科学性、统一性和规范性,也确保财务工作的质量、真实性和安全性。二是,在实施财务集约化管理时,牵涉到的部门较多,面对这样的情况,电力公司财务部门要做好因各种原因而造成财务数据信息延迟的防范工作,确保在查询财务数据信息的时候不会受到阻碍,不会影响信息资源的共享,这也是电力公司财务集约化管理最大限度发挥优势的重要保障。三是,在财务集约化管理的实施过程中,电力公司要不断改进和完善稽核数据库的运用,完善与数据库相对应的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并严格将这些指标体系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提升财务集约化管理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三、结束语

电力公司实施财务集约化管理是新形势发展的必然需求,在实施财务集约化管理的过程中必须要清晰认识到还存在的问题,不论问题大小,都应该重视,并及时纠察产生问题的原因,然后采取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这样才能确保电力公司财务集约化管理的顺利进行,才能确保电力公司财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为电力公司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刘春娇.加强财务集约化管理,提高电力公司的财务水平[J].时代金融,2011(18):47-47.

[2] 刁金.电力公司财务集约化工作研究[J].会计之友,2012(26):36-38.

篇8

进行集约化管理是现代企业提高效率与效益的基本方法。集约化的“集”就是指集中,集合人力、物力、财力、管理等生产要素,进行统一配置;“约”是指在集中、统一配置生产要素的过程中,以节俭、约束、高效为价值取向,从而达到降低成本、高效管理,进而使企业集中核心力量,获得可持续竞争的优势。进行集约化管理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第一,以业务流程改革为核心,实现科学的集约化。第二,创造性的使用信息技术,缩小管理时空,增强应变能力,使集约化经营取得突破性进展。信息技术的真正价值在于它创造了新的时空观念,创造了新的工作方式和新的经营规则。通过信息技术的使用可以有效的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第三是进行机构整合。企业经营的目的是实现效益的最大化,对于不能给企业带来效益而且以后也很难做到突破的机构应该该撤销的就撤销,精简企业机构。第四点是优化要素配置,提高经营回报。

2人力资源集约化管理的新要求

2.1新体系的建设对人力资源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国家电网公司提出要构建一个大规划、大建设、大运行、大生产、大营销体系。这五大体系设计到了电力公司所有的主要业务领域,其中还包括了人类资源集约化管理的全面实施。同时由于电网的主要经营业务挂历模式和业务流程的改变,也会涉及到的机构设置、管理职责界定、人力资源配置、管理机制建设等一系列的工作的落实,同时还会涉及到企业内部复杂关系利益的处理。这些都要求人力资源管理必须对原有的组织结构、管理方式、业务流程等都进行变革,让企业管理向协同统一、集中精益的方式进行改变。

2.2深化作风建设要求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到位

作风建设一直都是电力企业需要大力推进的工作,这项工作需要贯彻到企业的每一项工作和每一个部门中去。开展作风建设,对企业的执行力有着很高的要求。这就要求人力资源管理人员不仅要加强自身的作风建设,好药在工作中坚决的贯彻作风建设,以好的作风进行人才的选聘,以好的作风进行人才培养,以好的作风去影响和激励人才,从而提升整个公司的人力资源建设与管理水平。

2.3企业发展对人力资源管理提出的要求

2009年国家电网开始实施人力资源集约化管理,对人员入口进行了严格的控制。然后国家电网又对收入分配、组织机构和人员结构进行了规范和优化。这些工作的实施对人类资源集约化管理提出了新的标准和要求。在劳动组织方式优化、加强员工管理和收入分配管理、总量超员和结构性缺员的矛盾,薪酬激励机制健全、劳动用工管理等方面都和集团化运作、集约化经营、标准化管理的要求有着一定的差距。而且这些问题和员工的切身利益、企业的长远发展都息息相关。如何做到均衡各方利益、最大限度的支撑公司发展,最大限度的维护队伍稳定,是人类资源管理工作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3人力资源集约化管理所面临的严峻形式

电力企业作为国有企业,在很多方面都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形式,特别是人类资源管理方面。例如用人不公、平均主义等表象背后的深层次因素是人力资源管理缺位和人力资源关键职能缺失,员工缺乏素质等。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存在问题。电力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管理方式已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目前,在大多数电力企业的人事机构中各部门各司其职、协调不顺、数据共享难以实现,而且往往一人多职,很多工作管不顺管不细,直接影响到人力资源管理的最佳效果。人力资源规划存在问题。电力企业目前在人力资源规划方面缺乏在数量和质量方面的中长期计划,对人力资源的获取、配置没有充分考虑企业的经营现状和生产发展的实际需要,没有做到人事相宜。人事配置手段较弱,形不成合理流动的优化配置机制。缺乏员工后续努力的重视。一些管理者对职工后续努力不够重视,职工接受培训后回到自己的岗位,被繁多的具体任务和短期的任务目标压得透不过气来,培训中所学的东西不能运用,或者仅仅是部分而非系统的实施。在人力资源的各个环节上也存在着许多问题。例如在“招人”的环节,管理者大多没有基于组织战略的人力资源规划和清晰的工作分析,没有基于组织性质的人才素质模型和选拔选聘程序,忽视价值观和理念上与组织的认同,特别是在高层次优秀人才的引进过程中,这些问题表现得更为突出。在用人的过程中,企业受到传统意识的严重影响,很多多工作都沿用已有的管理规范,忽视对知识型员工绩效评价、培训和职业生涯规划等工作的深入研究。电力企业虽然是一个国有企业,但是在如何留住人才方面存在着严重的不足,薪酬水平与员工价值相比严重偏低是电力企业面临的严重问题,大多管理者认为物质激励更为重要,对文化建设和员工对人际柔性管理、参与式管理的需求缺乏清晰的认识,致使员工缺乏忠诚度、没有归属感。绩效考评难以实施,有的甚至成为了单位运作和发展的重要瓶颈。绩效考评是人力资源集约化管理的重要基础。在电力企业中绩效考评对于单位人员观念改变,提升单位对于环境的应变能力,更好地履行职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电力企业中每个职工的职位工作有着十分巨大的差别、而且还有着非常规性任务多、工作成绩难以量化等特点。这就使得在电力企业的绩效管理中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例如绩效考评指标过于简单,考评指标与被考评者职务工作之间缺乏很想的关联性、考评指标没有合理的权重、考评指标操作性不强、指标内涵不明晰或缺乏具体化的考评标准、方法;绩效考评方法过于主观、由于企业内部目标管理基础不健全,指标评价标准过于简单,评价过程不够规范,使得考评过程很难执行,考评结果主观随意性大成为必然;绩效考评主体做到了民主但是缺乏科学性,考评过程民主性较强,但与被考评者职位工作关联度不高的个体参加考评,评价结果可信度不高;绩效考评没有有效的激励机制,受单位薪酬管理体制影响,与考评结果挂钩的奖金与薪酬量非常有限,不足以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

4加强企业人力资源集约化管理的措施

从战略高度来说,优秀的人力资源管理必须具备战略高度,必须要在公司战略的制定和实施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人力资源的重要性在每一个公司中都得到普遍认同。但是许多企业(包括电力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仍然显得十分被动。以湖南省电力公司为例。加强管理系统的建设。湖北省电力公司在加强管理系统建设的过程中注重五化:组织层级扁平化;主营业务专业化;资源配置集约化;劳动定员标准化;劳动用工规范化。在进行管理系统建设的过程中统一了劳动组织方式。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体现:规范地市本部机构编制和职级序列管理;统一地市直属机构设置、职数配置;规范县公司机构编制和职数管理;推进“五大体系”建设;供电企业定员三年达标。

4.1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人力资源的选、育、用、留四个方面,这也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操作层面。

在建立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过程中湖北电力公司注重统一劳动用工的管理。在管理的过程中合同是核心,岗位是基础,流程是关键。进行人力资源集约化管理需要做到建立规划计划制度,突出计划控制;严格审批制度,突出定员控制;优化进人结构,突出岗位控制;完善用工机制,调整用工策略。建立健全适合企业特点的人员选拔任用、激励、监督机制,形成具有生机与活力的选人、用人新机制。加强教育培训,改进培训内容和方法,提高培训质量。形成科学的培训网络,全面提高员工素质。应该建立起电力企业资金独有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完善企业内部用人机制,落实企业用人自。完善劳动合同制度,全面推行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聘任制。改革分配制度,按实绩和贡献多劳多得,易岗易薪。研究制定具体办法,吸引各类优秀人才到国有企业工作。做好人才的招聘录用工作。在做好招聘录用工作的时候,必须充分的认识到企业对加强员工人口管理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的前瞻性和坚定性。必须严格的执行公司关于加强毕业生招聘工作的各种规定,按照上级下达的各种标准进行招聘、安置就业,加强对毕业生的资格审核和信息管理,加强对人员入口关的管理。同时在明确政策导向的同时,加大政策宣传介绍的力度,从而获得员工的的理解和支持,保障员工对位队伍的稳定。

4.2加强对企业收入分配的管理。

湖北省电力公司通过完善分配体系,实现了传统保障薪酬向激励薪酬转变。收入分配结构调整,控制各级机关收入水平,向一线关键业务岗位倾斜。工资总额的分配方法中主要强化了与业绩、定员、安全挂钩。让公司的员工真的能够感觉到多劳多得与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器具体做法如下。企业负债人实行年薪制,并完善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办法。岗位薪点工资制,将薪酬收入与绩效挂钩。市场劳动力价格,将低端业务岗位市场化。对于已经制定的工资制度,湖北省电力公司严格按照要求发放工资,不超计划发放工资。对工资列支渠道和来源进行规范管理,加强对各种奖金和加班费的管理,对于各种不合理的奖励项目要严格清理。加强了对基层工资的管理,对基层工资的发放情况进行及时的了解,并对相应的档案进行备份,对一线岗位的工人给予合理的补贴。加强对员工的教育培训和人才的培养。企业必须建立完善的教育培训管理制度,并要能够坚决的执行下去。人才培养对企业人力资源节约化管理十分重要。湖北省电力公司,公司在人才培养和开发的过程中做到了以下几点。整合培训资源,落实三级实训规划。以省公司主导注重人才培养的前瞻性、稀缺性、高层次。加强内训师队伍建设,实行专家授课制度。贯彻员工岗位动态培训管理办法,发挥培训对员工流动的支持作用。建立以职业能力为导向、以工作业绩为支撑的人才评价体系。基于岗位能力素质模型的员工职业生涯规划。除此外湖北省电力公司还对已有的培训体系要尽快的进行完善,加强各种实训设备设施的建设,改善实训设施条件,提高员工的实际操作能力。加快高层人才的选拔培养,建立并完善人才管理体系和激励约束机制。高层人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所以湖北省电力公司对加强高层人才的培养十分的看重。

4.3加强绩效管理工作。

在加强绩效管理方面湖北省电力公司正确认识了绩效管理:绩效管理重点在机制建立;以企业发展目标为导向,通过对目标的分解,管理者、员工就目标任务、努力方向、任务要求达成共识,依据评价标准和方法进行检查和评价,激励员工持续改进工作绩效,最终实现企业目标。试点单位持续完善;其他单位有序跟进。绩效管理又以下几条路径。路径一,从劳动组织方式调整入手带出岗位调整。路径二,通过优化流程规范岗位设置,竞聘上岗,实现岗位管理。路径三,引入绩效管理理念,提炼考核指标,形成考核制度。路径四,不断修正指标体系和完善考核制度,逐步加大考核结果运用力度。绩效管理的推进步骤分以下几步。步骤一,培训和调研分析。步骤二,优化组织方式。步骤三,岗位调整和编制岗位说明书。步骤四,确定考核指标。步骤五,设计考核体系。步骤六,试运行。步骤七,政策配套,持续改善。进行绩效管理的过程中有几个需要注意的环节:流程梳理机构调整;岗位设置;编制岗位说明书;竞聘上岗。加快人力资源管理的信息化和标准化建设。湖北省电力公司在进行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建立了一个平台,四块运行,将管理的全过程进行在线控制和智能分析。实现了“三个转移”:基础信息管理从数据完整性向准确性转移;从信息汇总向信息分析转移;信息管理目标从反映结果向促进过程管控转移。将信息系统应用到人力资源信息的管理过程中,将管理流程和标准进行统一,可以确保人力资源管理控制系统可以通过国家电网的实用化评价验收。积极拓展业务应用范围,开发人力资源关键业务工作流,将人力资源管理控制系统与ERP进行数据对接,提高信息系统对人类资源集约化管理的支撑作用。加强对基础数据的维护和核查,以确保基础数据的准确、及时、有效,充分的发挥信息系统的各种决策功能,不断的提高管理效率。通过信息化,可以推进人力资源标准化建设,完善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标准和流程。

4.4加强队伍规划,进一步拓宽人才成长通道,帮组员工实现职业生涯计划。

对目前电力企业来说,人力资源工作的核心是前瞻性的人力资源规划及对应的实施计划,而人力资源规划的核心就是队伍规划,这主要包括人力成本、效率、结构和素质四个方面的规划工作。这也是公司高层最关心的人力资源工作。队伍规划的重点在于效率和结构规划。一方面,通过引进营销人才、战略人才,并防止高级技术人员流失,使企业的人才结构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靠拢。

篇9

一、培训基地概况

基地自2000年开办以来,求真务实,开拓进取,已成为省内一家特色鲜明、业绩突出,集调度中心、集控站、变电站运行值班员培训为一体的综合电力仿真培训基地。

南京供电公司的“OPEN2000EMS能量管理系统”,于1999年底通过验收鉴定并投入运行,2000年获江苏省电力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从2000年开始基地利用该系统的调度员仿真培训系统(DTS),逐步开展培训各类调度员和变电运行人员,并应用在市公司的反事故演习。

“变电站集中监控仿真培训系统”于2001年正式立项,并于2002年9月通过验收。依托该系统,2002年10月起正式用于变电站值班员的仿真培训工作。培训对象包括220kV、110kV和35kV集控站/变电站值班员。2003年初,后继项目“地区电网综合仿真培训系统”启动,该系统于2004年2月开发完成并通过江苏省科技厅组织的验收鉴定。该系统投入使用后,基地的仿真机增加了500kV变电站仿真和调度-变电综合仿真,培训对象扩展至500kV变电站值班员。

2009年中心为了更好的适应变电技术的发展,在原有系统基础上,提出了系统的升级改造,与中国电科院签定了增加两个500kV仿真变电站和两个220kV仿真变电站三维多媒体坊真系统和500kV及220kV集控站仿真系统,现在已投入培训使用。到目前为止基地已有500kV、220kV、110kV、35kV变电站仿真及500kV、220kV集中监控系统共计13套。

基地现有仿真机房总面积近500平方米,有仿真教学室五间,多媒体教室五间,用于培训500kV、220kV、110kV、35kV变电站和集控站值班员,一次共可容纳200名学员培训;基地的内部服务器设有提供电力系统知识多媒体学习网站,通过基地内设的百兆网络,学员在机房可以访问网站,自助进行一次设备、继电保护设备、变电运行事故处理、电气符号查询等课件的学习。

目前,本仿真培训基地开展的业务主要有:500kV、220kV、110kV变电站、集控站值班员的仿真取证和复审培训和单元制等级工培训,变电站值班员中级工、高级工、技师技能鉴定,变电运行岗位培训、公司新进人员、转岗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并已举办数期省、市公司变电站值班员的岗位技能竞赛和市公司迎峰度夏反事故演习。

基地拥有一支经验丰富、热心于电力企业职业教育培训的师资队伍。现有6名专职指导教师,高级职称5人、中级职称1人。同时为了突显电力系统专业培训的特点、满足企业培训工作的需要,基地还从南京供电公司、江苏省检修公司、江苏省电科院及南京工程学院等单位聘请了相关专家作为仿真培训兼职教师,增强扩大基地师资队伍。

二、组织机构完善,管理制度健全

为加强对基地各项工作的组织管理,及对教学质量的全面监控,基地制定了较为完善的管理制度,有《仿真培训员工作标准》、《培训管理手册》、《仿真培训项目流程管理细则》等,其中《培训管理手册》包含了大量二级文件,如《培训班管理制度》、《班主任制度》、《教师守则》、《学员守则》、《考场纪律》、《监考人员职责》、《仿真机房管理制度》、《考勤制度》和《设备管理制度》等等。

基地设有标准的档案室,自基地建立之初,所有仿真系统的技术开发文档、仿真站相关设备资料、规程、教案、验收鉴定资料、各期培训班学员练习、考卷等资料统一分类归档。并利用培训管理信息系统,对基地的各类管理制度、文件、每期培训班的计划、通知、经费、成绩、反馈等施行统一电子化管理,实现了培训管理流程的标准化。

三、培训教学管理

基地自举办仿真培训以来,十分重视仿真课程的开发与仿真教学特色的研究。提出了“立足电力需求,培养技能人才”的办学思想,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并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开展工作,争创电力行业仿真培训优秀基地:一是以供电企业员工能力需求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抓好专业建设,加强实践性教学,实现培训与企业生产需求接轨;二是建立培训质量管理体系,设计培训项目标准流程及系列标准文件,实现对培训质量的有效控制;三是引导和鼓励教师投身科研和教学改革,引进新的教学方法和技术,锻炼教师,并发挥学员在教育培训中的作用;四是教学过程向社会开放,加强与电力系统专业院校的合作关系。

培训项目流程管理方面,基地严格按照《仿真培训项目流程管理细则》对培训项目实行的统一、规范化管理,对培训项目实施中的:项目下达-培训需求调查-计划制定-项目实施过程管理-考试、反馈与统计-资料归档几大环节均有明确规定,实行规范的管理和控制。确保培训各个环节有序、高效、可控,以达到不断改进培训质量,提高学员和送培单位满意度的目的。

培训计划制定按照专业知识结构和能力要素,并且符合仿真培训理论和上机培训所占比例适中的要求,根据培训对象的不同,制定了500kV、220kV、110kV变电仿真取证及复审培训,公司新进人员培训及变电职业工种等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能力培训等多种类型教学计划模板。在每次具体的培训开班之前,仿真教师与送培单位部门进行沟通,了解培训需求,灵活调整培训内容,制定适应不同对象的具体教学计划。

培训实施过程中,教师在按计划执行教学任务的同时,实时收集学员反馈信息,有针对性的进行重点讲解。教学过程中,教师承担了教练、讲师、督导三种角色,并根据仿真教学的特点,引导学员在仿真培训过程中不断总结和自我学习,激发学员的参与性和主动性,创造良好的的培训氛围。

培训反馈和改进,每期培训中教师观察学员的反映并及时调整培训内容重点,培训结束后,每位学员填写培训反馈表,反馈内容包括培训组织安排、教学内容、教师水平、食宿安排等方面,有专人汇总反馈内容并总结培训效果,反馈汇总后向教师、培训班各组织者、送培单位培训结果归档。并定期回顾各期培训反馈数据,绘制各项指标变化曲线,作为采取改进措施的根据。

四、培训业绩

篇10

关键词:电力多渠道缴费;缴费交易;合规风险

作者简介:樊爱军(1972-),男,河北易县人,北京科东电力控制系统有限责任公司,高级工程师;汪涛(1977-),男,满族,辽宁北宁人,北京科东电力控制系统有限责任公司,工程师。(北京 100192)

中图分类号:F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15-0121-03

电力多渠道缴费交易[1]渠道按直接为电力客户提供缴费服务的组织和机构划分,可以分为电力公司自主渠道、金融机构渠道、第三方渠道。电力公司自主渠道是指供电公司自己建设、自己投入人力物力进行收缴电费和管理的方式方法,统称为自有渠道。自主渠道主要包括营业厅坐收、收费员走收、自助终端、移动营业厅、充值卡充值、网上营业厅等方式。金融机构渠道主要是指为电力公司缴费业务的金融机构。商业银行与供电公司签订代收代扣协议,由商业银行使用电力缴费接口,自建电费收费系统,并出具收费凭证。非金融机构渠道是指电力公司的售电缴费业务,为电力客户提供购电缴费业务的社会化机构。根据合规范围界定的普遍性,考虑电力多渠道缴费交易的特殊性,其合规交易行为不仅要接受外部的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及其他规范性文件等法律制度约束,而且深受经营规则、行业准则、行为守则和职业操守等非正式制度约束。多渠道缴费交易过程中的行为合规性必须通过科学的手段识别合规风险点或者说制度的风险点。

一、合规风险理论研究

合规是由“Compliance”一词翻译而来,原意为遵守、服从。“合规”的范围不仅包括法律法规、监管规章、市场规则、行业自律规定、诚实守信等社会道德范畴及企业内部规章制度,还包括所有的业务部门的各个业务流程、环节和岗位应遵循的操作程序和标准。[2]而风险是指在特定环境和特定时间内发生某种损失的可能性,由风险因素、风险事故和风险损失三要素组成。

根据巴塞尔委员会的定义,合规风险指的是银行未能遵循法律、监管规定、规则、自律性组织制定的有关准则,以及适用于银行自身业务活动的行为准则,而可能遭受法律制裁或监管处罚、重大财务损失和声誉损失的风险。[3]主要是由于组织自身违背法律法规与规章制度造成,内生性比较明显,一般情况下无法计量。根据现有国内外各大商业银行和上市公司的合规风险管理实践,[4,5]总结出合规风险管理大致经历了“管制缺乏—严格管制—放松管制—强调外部监管与内部自我约束并重”的历史变迁轨迹。

二、当前我国电力多渠道缴费交易相关法律法规和风险点分析

1.当前我国电力多渠道缴费交易相关法律法规

考虑到市场准则、行业自律规定、企业伦理和社会规范、社会道德范畴的通用性,本文重点整合相关法律法规、监管规章和内部规章。电力多渠道缴费交易包括电力领域、金融、电子商务和IT等领域的立法。

(1)宏观层面各项立法规定。在实体营业厅缴费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电力供应与使用条例》和《供电营业规则》等明确供用电双方的权利和应履行的义务,明确合法的交费方式及违约责任等;《合同法》、《担保法》引申出的《供用电合同》内容包括供电的计量方式、电价、电费的结算方式等条款。通过合同形式明确供用电合同履行、变更、解除及纠纷等情况下的电费缴交责任和违约条款,并在合同中引入担保、抵押等经济手段。

签约银行柜台、银行委托代扣缴费方面,有电力工业部印发的《供电企业收费项目管理的暂行规定》规定客户办理银行代缴电费时,与银行签订《代扣电费协议书》进行扣缴交易。

广义的网络缴费交易指的是通过各种通信渠道(主要包括银行专用网、互联网络和移动网络)完成缴费交易。[6]涉及法律法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关于网上交易的指导意见》、《电子银行业务管理办法》、《电子签名法》、《银行卡业务办理法》、《电子支付指引(第一号)》等等。

对于电力多渠道缴费而言,这些法律法规与规范性文件和交易各方的权利责任有着最直接和最密切的关系,因而它们应当是交易各方所需遵循的最主要部分。

(2)操作规程、行为准则等内部规章。电力多渠道缴费内部规章制度一般都是依据法律法规、监管规定,结合自身的业务需要与内控要求而制定的。一般分为公司内部一般规章、机构特别规章、业务部门特别规章等。例如营销部门有《客户服务营销管理系统》对缴费渠道多样化做出相关规定;北京市电力公司《购电量电费结算管理办法(试行)》等制度,促进电力交易依法合规运作;《电费风险防范管理考核办法》、《电力销售发票管理办法》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对多种收费方式等多项指标进行统计分析。

(3)行业协会制定的行业准则、行为守则与职业操守等。企业行业协会是行业内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经济组织自愿组成的民间性、自律性、非营利性、产业性的经济类社会团体法人,在协助监管部门开展工作、促进行业自律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虽然这些自律性公约不具备法律的强制力,但是作为共同签署的约定文件,签署方有遵守与执行的义务。例如电力客户行业协会、电力企业行业协会、广义的消费者协会等等互益型组织所制定的行业准则和行为守则也应成为相应的合规规范来遵守。

(4)企业伦理与社会规范。在这里的企业伦理是广义的,涵盖蕴含在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的企业伦理常识、伦理准则和伦理活动。而社会规范是指在微观经济市场中的企业为了保持其经营活动的竞争性、良好的企业形象、社会各界好评、社会责任等而应遵守的社会行为准则的总和。因为企业伦理社会规范和法律法规、管理制度相比具有相对弱的权威性和强制性,所以在很大程度上需要依靠良好道德素养的驱动。

2.当前电力多渠道缴费交易行为的风险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