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专业实习体会范文
时间:2024-02-18 17:47:3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会计专业实习体会,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今天对我来说是一个特殊的日子,是我来到中太建设集团工作实习的第一天,我怀着紧张的心情来到公司,由于是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没有一个熟人,不知道这里工作的同事们,会是怎么样的一群人,也不知道是不是会很好相处,虽然不是第一次参加实习,但是内心还是有些忐忑不安。
踏进办公室,只见几个陌生的面孔。我微笑着和他们打招呼。从那天起,我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天早上见到他们都要微笑的说声“早晨”或“早上好”,那是我心底真诚的问候。我总觉得,经常有一些细微的东西容易被我们忽略,比如轻轻的一声问候,但它却表达了对同事对朋友的关怀,也让他人感觉到被重视与被关心。仅仅几天的时间,我就和同事们打成一片,我担心变成“透明人”的事情根本没有发生。我想,应该是我的真诚,换取了同事的信任。他们把我当朋友,也愿意把工作分配给我。
所以待人一定要“真诚”,做事也要“真诚”。做事必需按部就班,不能说是死板那是做事的程序必须遵守。事实是怎样就怎样,不要不懂装懂,这不同于作业错了可以一改再改!这就是我第一个星期的收获。
会计实习周记-第二周
通过第一周的环境适应阶段,我也基本上跟的上单位的节奏了。这周我主要跟随财务部的出纳李姐学习,之前,在学校时候一直觉得出纳岗位工资很简单,我以为出纳只是跑一下银行,算一下现金,进行一些简单的现金收支,然后发放工资,认为只不过是些简单而琐碎的工作,没有什么技术含量。但仍是对出纳岗位的工作概念具体有些模糊,在实习过程中的探索和工作后,我改变了原来的看法,即使琐碎的工作也是很不简单的。
这一周我的主要学习任务是“跑银行”。单位收付业务主要是通过银行完成的,所以这一周我的工作量突增,几乎一半的时间是在各个银行之间穿梭。挂号、排队、填写汇款单、取款单。回到单位后,还要打出银行对帐单,然后填写收款收据,加盖银行收讫章。最后便运用到在学校学到的知识了,那便是登日记账。把每一笔款项仔细认真的登记在账簿上。
会计实习周记-第三周
篇2
[关键词]会计专业 会计课程 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冯炜锐(1980- ),男,江西南昌人,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分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软件;刘秋平(1985- ),女,江西南昌人,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商务分院,助教,研究方向为财务会计理论与实务。(江西 南昌 330029)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15-0091-02
一、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分析
1.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会计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不但需要扎实的理论基础,更需要熟练的实践技巧。所以,在会计教学过程中,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一直是会计学科的要求。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在教学实践中,一般都会为学生安排大量的实习时间,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体会和运用会计理论。
会计专业的学生实习的途径有很多,可以到工厂向专业会计师请教。但随着工厂商业意识的加强,财务方面的信息多属于商业机密,尤其对于上市公司而言,财务科室更是机要重地,不会轻易对学生敞开。因此,现阶段会计专业的学生越来越难以在实际的场合中去实习会计了。
2.解决会计专业实习的新思路。一些公司不愿意接受会计专业学生的实习,高职会计专业的教学必须要有新思路,信息网络化教学开始走进一些高职院校的视线。一些高职院校为了保证会计教学实践不因外部条件的变化而中断,完成会计实践教学课程,利用信息技术建立会计模拟实训室,尝试进行教学。
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会计模拟教学,有效地解决了会计专业学生实习的难题,解决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理论和实践相脱节的问题。随着网络化的日益普及,高职学院开始把会计的网络化教学作为授课教育的主要方式,在建立会计电算化实训室的同时,还运用专业的会计软件进行教学。这样的教育方法效果好、成本低、效率高,开始显露出特有的教育优势了。
3.网络化教学的必要性。目前,在网络经济环境下,会计工作者的职能将发生变化,会计人员不再是只负责记账,而需要处理大量的财务信息。也就是在传统的账目管理的基础上,还要能运用财务软件系统。从这个趋势看,会计的网络化发展,是造就新一代会计人员的必要手段,也是把传统的会计学手工模拟和现代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以适应实务工作对相应专业人才知识结构的需要。
高职会计专业网络化教学的改革,从目前的形势来看,需要解决的问题还很多,比如,没有成熟的大纲和可供参照的体例结构,缺乏专门人才、缺乏经验,但现实的困难不是拖延和不实行网络教学的结果,高职会计专业走网络化教学已经是不可逆转的趋势。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网络化教育要做的是迎难而上,在会计专业网络化教学实践中,要根据实务工作的需要和会计电算化的发展探索合适的教学模式。
二、实施网络化教学
1.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高职院校以往在会计专业的教学上,主要是立足于对学生理论知识的灌输,把出发点和目标放在督促学生掌握现有的书本知识,很少给学生留下独立思考的空间,使得学生的思想受到了严重的束缚。在教学主体中,教师占据了绝对的中心,学生处于附属地位,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受到了压抑,教师只对“教”负责,学生也只满足于知道答案。长此以往,使得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对于多渠道获取知识缺乏动力和兴趣。
2.网络化教学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随着高职院校在会计专业教育上改革的进行,网络化教育的模式开始建立,这必将改变原有的教育理念,改变原有培养人才的模式和方法,构筑和完善一个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体系。那么,新式的网络化教育对于学生的培养有什么益处呢?
网络化教育不同于传统教育,它对于学生在学习中的心理变化,主要是愿望、动机、习惯、行为和思维习惯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高职院校提供的会计网络化教育模式可以利用先进的网络环境给会计专业的学生提供多种认知的工具。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提供的多种工具进行专业技能的训练,促进学生进行独立和创造性的思考。同时,网络化教育还为会计专业的学生提供了大量丰富的学习资源,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是真正意义上的开放和自主学习。这种内容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在网络教育的环境下,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自由的学习环境,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个性和情绪从网络上得到教师的指导,进行有目的的学习、有选择的学习、有独创的学习。这样一来,学生自主自立的意识得到增强,灵感和潜能得到进一步开发。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网络化教育可以为会计专业的学生提供一个信息交流和协作的平台,学生们在一个平等、虚拟的环境中相互交往,不会产生陌生感,在共享资料的基础上,增强了交际能力,提高了自身的水平。另外,网络环境可以促使学生为提高自己的能力而加强对自己的培训,使自己的信息获取、判断、整理、归纳、加工、传递等能力得到提升。
三、高职会计专业网络化教育模式设计
1.高职会计专业网络化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计算机应用能力。会计专业的网络化教学可以将知识、能力和素质结合起来,培养出综合人才。网络化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层次,当学生因为接受网络教育,掌握了多项专业技能之后,网络实践性教学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的会计基本理论的理解,在实际工作中运用会计理论去解决问题,为最终从事会计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2.高职会计网络化教学可以体现教学过程中的多模式、多层次和高技术思想。高职会计专业的培养目的在于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全面培养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在理论学习方面,要求学生重视资料查询和基础理论的学习,最大限度地掌握会计专业课程,最后运用网络和计算机等高技术,使会计实践教学的建设和运作模式跟得上信息时代的潮流,培养出具有以熟练计算机应用能力为特色结构的优秀会计人才。
3.高职会计专业网络化教学将建立新的实习模式。当前经济环境下,企业的管理活动不只是生产和销售,还包含融资、投资管理、经营管理、生产要素采购管理、产品销售管理、生产管理、财务管理、物资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在过去教育模式培养下的会计人员,往往只有局部知识,无法掌握全局。而会计的网络化教育,拓宽了会计专业的知识面,可以使学生将学过的会计专业知识与其他相关知识综合起来,建立跨专业、多层次、体验式的综合性实训实习模式,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企业的需求。
四、高职会计网络化教学模式
教与学中,教是主要的,教学是培养人才的主要手段,高职专业网络化教学模式的推广,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要极大地推动高职会计专业的网络化教学模式。
1.在网络教学中推广模拟实践。会计专业是应用性很强的学科,通过网络化教学,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可以进行综合实习训练。网络技术可以很方便地进行电子沙盘实习。在电子沙盘上,可以模拟企业6~8年的经营,在经营过程中,涉及的概念不做过多解释,以学生体验为主,在电子沙盘上进行分组对抗,目的是使学生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有一个感性认识,对企业的全局有一个总体认识,认识到会计是企业整个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当学生完成了财务会计中的手工试训之后,可以在网络上进行ERP软件试用,并与手工实训部分进行相互验证,还可进行进一步延伸实训,也就是财务业务一体化实训。这样,即使不去实体公司实习,学生在网络上也可以进行虚拟的采购、销售、仓库管理等业务部分的实训,体会ERP的精髓。
2.网络教学模式可以模拟综合实践教学在独立实践课程中的应用。会计独立实践教学课程指在教学计划中是作为一门课程单独列示的,主要包括两方面:企业财务信息化实训、毕业综合实践和顶岗实习。前面我们已经论述过一些企业因为经营保密的需要,不会接受学生在财务岗位的实习。因此,对于今后毕业去向是企业的会计专业的学生,就少了一项重要的会计体会。而网络教学模式可以很好地弥补这一点,因为网络技术可以很好地模拟出一个企业的经营状况,同时还可以模拟出商贸业、制造业、外贸业等不同行业的财务特点。会计专业的学生在网络教学的模式下,可以体会不同行业的会计制度的特点,体验不同的角色职责。
五、高职会计专业网络化教学模式确定的原则
1.网络化教育必须突出学习者学习的自主性。在网络化的教学体系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再是被动地接受教育,学生在专业学习上享有空间和时间的自,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兴趣,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在学习过程中,可以是探索性地学习专业知识,也可以是互动地学习专业知识。网络化教学必须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用于探索和创新,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2.网络化教育必须体现教师的指导作用。在网络化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要工作不再仅仅是传授理论知识,而是要注重于对学习资源和自主学习活动的设计,要引导学生发现专业问题、指导学生思考,和学生交流学习专业的体会。教师除了设计课程以外,还要和学生进行互动,解答学生的疑问,组织和参与学生自主学习的相关活动。
3.网络化教育必须注重情境创设和知识意义的建构。网络教学模式的创新行为总是依赖于网络环境对学习情境的创设,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教学最主要的目的,其与课堂教学相比,网络教学的最大优势在于学习过程的情境化,也就是网络技术的虚拟能力,可以通过网络技术创造出现实中无法完成的学习情境创设,达到知识意义的建构和知识迁移。而这正是会计专业这门学科最重要的一点。网络教育环境下的情境化教学更加贴切于人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学习者对知识的获得和理解。
4.网络化教育加深学习的交互性和协作性。在网络化学习过程中,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互与协作是进行创造性学习的关键。在网络环境中,教与学之间和学生之间的互动频繁,对于学习中的难点可以展开讨论,寻求问题的解决方式。网络教育使得学生面对复杂问题的思考能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5.网络教育使学习资源达到共享开放性。学习资源共享性和开放性是开展网络化教学最为优越的要素。一个开放的网络环境可以为每一个参与的学生提供资源丰富的、高度共享和开放的学习资源。因此对网络教育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组织和管理已成为目前广大用户的重大需求。
6.网络化教育使得教育拥有了完善的评价系统。要想使网络化走向正规和持续发展,必须拥有一个客观的评价系统,这个评价系统和网络教育的特点一样,是开放的,可以由学生和教师相互评价,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丁广华.对深化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考[J].职业,2008(14).
[2]李宏飞.职业化――21世纪第一竞争力[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7.
篇3
关键词:财务会计;岗位导向;问题;改革策略
我国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培养了大批优秀的高级职业人才,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的发展进步。但目前,高职院校的专业课程教育还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地方,与岗位职务联系不够紧密,因此,基于岗位导向对高职专业课程教学进行改革是非常必要的。
一、《财务会计》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陈旧落后
目前,财务会计专业教育存在的一个较为严重的问题的教学内容陈旧落后的问题。教材内容已经形成了固定的体系,相关内容很多年来没有变化,内容的理论性强,多是对会计实务的理论阐述,实践性不足,尤其是财务会计专业教育内容与企业岗位工作实践联系不够紧密,专业内容设置不能反映企业真实的岗位工作状况。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相关财务经济业务就不能产生一种真实感,这样,既不利于学生专业理论知识的有效掌握,也不利于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这种情况下,高职会计人才培养目标很难实现。
(二)教学方法落后
传统的财务会计教育存在着教学方法落后的情况,在课堂上,教师按照财务会计专业的课程内容设置结构进行理论讲解,学生被动地进行听讲记忆。这种模式下,学生对经济业务缺乏最基本的感性认识,学生很难真正理解掌握相关会计知识与实际会计工作技能,也很难培养其职业判断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学生学了很多理论知识,但由于缺乏应用的过程,学生在今后走向工作岗位后,依然不明白知识应该如何应用于实践。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感觉财务会计专业课程教育是枯燥的,是乏味的,学生也会产生很强烈的理论学习的畏难心理,学生学习动力不足。这样,学生的会计职业素养和能力很难得到有效的培养。
(三)实训教学效果不理想
会计专业的实践性很强,也只有在实践活动中,学生才能对会计了理论及技能进行充分的了解和把握。但目前,高职的财务会计专业教育存在着实训教学效果不理想的问题。会计岗位工作保密性较强,一般情况下,学校很难统一安排学生到企业中进行顶岗实习,很难安排学生参加行之有效的实习活动。这样,在很大程度上就制约了学生实践能力和素养的培养。
二、基于岗位导向的高职《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策略
(一)基于岗位工作过程对教学内容进行设计
传统财务会计专业教育内容落后、陈旧,这不利于现代高素养会计人才的有效培养,因此,需要基于岗位工作过程对财务会计课程教学内容进行重新设计,以保障教育的效果。学校可以组织相关专业教师基于财务会计岗位工作过程自编实用性强的教材和讲义,能够打破传统学科体系的限制,在调研企业财务部门岗位职业需要的基础上,进行课程内容的重新设置与安排。新的教学内容需要按照会计工作过程进行结构的设置,可以根据出纳岗位、结算岗位、存货岗位、财产资源管理岗位、资金核算岗位等不同岗位的需要,进行内容设置。能够将工作任务与教学内容进行有效地联系,将财务会计理论内容与技能实践进行有效的融合。还可以基于工作过程设置不同的岗位任务,通过引导学生完成任务,达到使学生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教学目的。通过这种教学内容的改革设置,能够保障教学的质量,学生在毕业后,也能够立马胜任工作岗位,发挥岗位作用。
(二)基于岗位导向加强教学方法的创新
基于岗位导向加强教学方法的改革是保障财务会计专业教育效果的重要方式。在教学中,财务会计专业教师要能够结合财务会计课程特点,结合学生实践技能培养的需要灵活创新教学方法,以提升教学质量。具体而言,在财务会计专业教育适用于多种教学方法,比如,案例分析法、课堂讨论法、岗位角色扮演法、行动导向法、多媒体教学法等,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的需要,灵活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比如,岗位角色扮演法。在应用这种教学方法时,教师需要基于岗位业务的需要为学生分配不同的角色,例如,设置出纳、往来账目的结算、工资核算、费用核算等角色,在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的过程中,每个学生在工作中的得失体会都会非常深刻。在角色扮演中,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利用相关会计知识及技能,完成角色任务,学生对相关知识及技能的理解和应用效果会更好。在学生体验角色之后,教师引导学生谈体会,并对学生的角色扮演情况进行评价,以促进学生能够不断完善自己的岗位技能。再比如,案例分析发,应用这种教学方法目的是为了提升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利用这种方式开展教学活动,教师需要基于教学内容进行案例设置,把案例准备好,然后,在课堂上,把案例活动任务布置下去,使学生能够通过合作分析讨论的方式解决案例中所设计的问题,完成案例任务。最后,教师进行总结概括。通过这种方法,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合作能力都可以得到显著的提升。
(三)加强实践教学
财务会计专业教育必须要突出实践教学才能保障教学的效果。因此,在教育过程中,作为学校要加强与企业的联系,能够尽量为学生提供到企业中进行实践实习的机会。另外,针对企业不愿意接受实习生,不愿让实习生接触到核心会计业务的情况,学校需要加强校内实训室的建设工作。通过校内实训的方式提升学生的实践实训能力。在实训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实验室中,模拟会计工作场景,为学生创设出一种较为真实的工作氛围。然后,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分工开展财务活动任务,通过这种实践,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同时提升学生的敬业精神。不仅如此,学校也可以与企业签订相关保密协议,承当企业的一些会计业务,通过这种方式,为学生提供在校内进行实习的机会,这样有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总之,财务会计专业教育必须要能够基于岗位导向进行创新改革,这样,才能解决传统会计专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才能打破传统教育模式,使学生在动手动脑过程中,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有效地掌握相关会计专业的知识技能,实现高素养会计人才的有效培养,促进高职会计专业教育的深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竹云.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院校会计岗位实务课程改革探讨[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2(07)
篇4
毕业实习是学生获得实际生产知识和技能的有效方法,是培养与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以重庆科技学院为例,分析了会计专业的毕业实习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会计专业毕业实习管理的对策。
关键词:会计专业;毕业实习;存在问题;管理对策
毕业实习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非常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毕业实习是指学生在毕业之前,即在学完全部课程之后到实习现场参与一定实际工作,通过综合运用全部专业知识及有关基础知识解决专业技术问题,培养独立工作能力,在思想上、业务上得到全面锻炼,并进一步掌握专业技术的实践教学形式。毕业实习还是与毕业论文相联系的一个准备性教学环节。
一、会计专业毕业实习的重要意义
就会计专业而言,毕业实习对培养毕业生的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拓展综合素质,培养“适应型”人才
毕业实习是学生拓展自身素质的主要方式之一。学习了系统的书本知识,带着期望而又忐忑的心情,走进实习单位的学生会遇见什么情况呢?是热情的接待、友好的相处,还是默然的无视?学生如何迅速适应一个陌生的环境,尽快进入工作角色,与同事和谐相处,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考验。会计专业学生通过毕业实习可以磨练意志、发展个性、锻炼能力,勇于承担社会责任,拓展自身的综合素质,成为“会计知识+道德素质+职业技能”一体化的“适应型”人才。
(二)丰富学生的社会阅历,积累工作经验
社会阅历和工作经验是会计求职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但这些因素是校园里和书本上学不到的。为什么社会上的招聘单位更愿意用有会计工作经验的人员,而不愿意录用应届毕业生呢?原因就在于应届毕业生的头脑都是用理论知识武装的,缺乏工作经验。无论什么性质、规模大小的公司在招聘应届生时,虽然侧重点会有所不同,但有一个要素是所有公司都重视的,那就是应聘人员是否具有与应聘职位相关的实习经验。会计专业学生只有通过毕业实习,深入到现场,理论联系实际,积累工作经验,缩短毕业后适应社会的时间,在找工作时就会有很大的竞争优势。
(三)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培养创新思维
会计工作是对经济业务活动进行连续、系统、全面的反映和监督,旨在为相关各方提供所需求的会计信息的一项经济管理活动。学生通过毕业实习,要结合实习单位的具体经济业务进行分析,把书本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掌握会计核算方法的实际运用,避免纸上谈兵。在处理新的经济业务时,要用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去指导实践。学生把在社会实践中积累的经验上升为理论,理论再通过实践的检验,最终内化为自身的阅历和经验。
(四)培养学生的市场意识,端正就业态度
通过毕业实习,学生能提前了解社会,在实习中了解用人单位的要求,认知社会中的优胜劣汰,培养竞争意识,端正就业态度,避免好高骛远、不切实际,真正做到量能定位和量力就业。会计专业学生应该先就业,再择业。学生在就业的过程中,通过不断积累工作经验,就会从一个会计新手逐渐成长为有经验的“老”会计。当你成为“老”会计之后,再来谋求个人职业的发展,空间就会更大。
(五)锻炼综合能力,为写毕业论准备
毕业实习是通过综合运用全部会计专业知识来解决专业技术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包括核算能力、分析能力、审计能力、会计软件运用能力、管理能力、写作能力等。学生在实践中培养综合能力的同时,要有目的地围绕毕业论文撰写进行毕业实习,并在实践中获得有关资料,为撰写毕业论好准备。
二、毕业实习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管理现状
目前,会计专业的毕业实习安排在大四的第二个学期进行,时间8周左右,采取校外分散实习的形式,主要由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毕业实习前,在大四第一学期期末由会计专业导师向学生布置大四第二学期的毕业实习任务;在毕业实习过程中,专业指导老师主要通过电话、QQ等方式与学生进行沟通,远程了解学生的实习情况。毕业实习结束后,学生要提交实习日志、实结和实习单位鉴定表,专业指导老师根据实习资料给出实习成绩。
(二)存在问题
1.实习单位很分散
现在会计专业人数较多,一个年级一般有二三百人,不可能像原来人数少的时候,把几百人统一安排到一个或几个单位实习。而且,实习单位的会计人员岗位比较稳定,每个单位能接收实习生的数量有限。现在的会计毕业实多是由学生在寒假期间自己联系实习单位,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实习单位非常分散,不便于指导老师检查毕业实习情况。
2.指导老师管理难
这种由学生在假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的情况,会形成点多面广的毕业实习布局,这不仅增加了学校对毕业实习管理的难度,而且也给专业指导教师检查学生实习情况带来了很多困难,专业导师对实习学生鞭长莫及,不易管理。而实习单位则认为实习生不是本单位的员工也不会去认真管理,不会给学生布置工作任务,这就使部分学生在实习期间来去自由,组织纪律散漫,实习效果大打折扣。
3.学生实习态度差
毕业实习由于缺乏有效监督,有的学生甚至根本就不找单位实习,毕业实习要结束时,随便找个单位在实习报告上盖章签字,返校时交给专业指导教师实习日志、实结和实习单位鉴定表就交差了事。本来应该由实习单位的指导教师根据实习情况来写的评语鉴定,变成了学生自己写的评语鉴定。更让老师大跌眼镜的是,当你阅读不同学生的实习日志和实结时,你会对学生所写的内容有种很强烈的似曾相识的感觉,原来是甲同学实习单位的指导老师由乙同学实习单位的李大姐变成了张大姐,再往下核对,两个同学大多数的日志内容相似度较高。经查证,学生的日志内容都来自网上,只进行了少量修改甚至不修改。学生这种敷衍了事、不认真实习的态度和行为,使毕业实习流于形式,没有取得毕业实习应有的效果。
4.学生实习时间短
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安排的毕业实习时间一般在8周左右,即使加上寒假时间,也只有约3个月。就学生而言,在3个月的时间里,有的学生可能才刚刚熟悉了实习工作就要返校完成毕业论文,导致实习效果不明显。对实习单位来说,可能才刚刚培养了一个能用的人,而这学生就要返校了,这对实习单位在人员衔接、工作交接上也会造成一定的困扰。
5.实习与论文撰写脱节
学生的毕业论文只有极少数同学的课题是真正来源于社会实践,论文选题是从毕业实习的收获中提炼出来的。大多数学生的论文选题都与毕业实习脱节,或者是从网上看哪类题目写得多,资料好收集,就跟风;或者是论文题目从形式上看是实践题目,但从写作内容上看基本都是理论分析,结合企业具体情况分析的少之又少,即使有一定分析也不深入。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的脱节,没有发挥毕业实习是综合性实践课程的作用,没有达到毕业实习是用理论去指导实践,再从实践中得到升华的目的。
三、加强会计专业毕业实习管理的对策
加强毕业实习管理,有助于更好地发挥毕业实习的作用,保证实习质量,这对于学校为社会培养高质量的会计应用型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加强校企合作共同管理毕业实习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的优势学科和依托石油、冶金两大特色资源,采取与企业共建重点会计实验中心,共建实体企业,共建人才培养基地的方式,与石油行业、冶金行业、物流行业、旅游行业等开展深入的校企合作。一般的实习单位很多会因为会计涉及到企业的商业秘密,不会让一个“外人”真正插手单位的会计业务,平时就让学生打打杂;实习生一看实习单位的态度不认真管理,也就“混混时间”,交个实习报告完事。学校和企业进行校企合作,应当选择好实习共建单位,由专业老师带队去实习。由于学校和共建单位是长期、持续的合作关系,实习单位就会真心接收学生去上岗实习,会认真给学生分派工作任务,把毕业实习落到实处。
(二)加强指导教师对毕业实习的管理
对于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的,指导老师要在事前进行引导:一是指导学生选择具有一定规模、经济业务量较多的单位。二是在实习中,要了解单位的生产经营活动,熟知单位的基本业务处理及新型经济业务的处理,熟悉主要的岗位工作,并由低到高进行换岗。三是根据学生毕业后愿意从事的职业选择实习单位,比如有意向到服务业就业的就应该到服务业单位去实习,可以尽快了解该行业的业务流程和会计处理。由于经费的限制,对分散实习的学生不好管理,可以建立“学生―指导老师(辅导员)―实习单位”三位一体的联系方式,定期(比如每周)或不定期进行三者间的电话或其他方式联系。辅导员负责追踪学生的到岗情况,学生要向指导老师汇报顶岗的内容,避免“放羊”现象,尽量让指导老师能随时监管学生,充分发挥毕业实习的应有作用。只有这样的毕业实习才具有针对性,通过顶岗实习,学生毕业后就可以无缝对接,缩短毕业后到就业单位的磨合期。
(三)提高学生对毕业实习的重视度
毕业实习是检查学生专业所学的一门重要的必修课程,可以从考核方式上严格要求,提高学生的重视度。要求学生平时给专业指导老师汇报实习情况,不定期传送现场的实习图片,每月写出实习小结。指导老师可以不定期进行实地检查,或者给学生布置相应的实习任务。学生返校后,开个实结会,每个学生都汇报自己的实习收获。指导老师认真检查学生的实习日志、实结、实习单位鉴定是否齐全,内容是否真实,禁止从网上、同学间相互抄袭,严格控制毕业实习过关率。要让学生自己意识到如果不按要求执行,没有拿到毕业实习的学分,重修毕业实习将是一件很麻烦的事,会影响顺利毕业。另外,要求每个学生的毕业论文选题都要来自自己的毕业实习,这样就会促使学生认真对待毕业实习。
(四)延长会计专业的毕业实习时间
从原来安排的实习时间看,学生实习8周后就要返校写毕业论文。很多实习单位觉得学生刚熟悉了岗位就要走,因此不愿意放人,尤其是与学生签了就业协议的单位更不愿意放人。学生不能按时返校完成论文,论文指导老师也有意见。对此,建议修改人才培养方案,延长毕业实习时间,把毕业实习时间提前到大四第一学期。大四第二学期专门写毕业论文。有半年的实习时间,学生可以更加系统地进行实践,更有助于实现毕业实习的目标。
(五)加强实行与毕业论文撰写的结合
毕业实习时间延长到半年,学生既可以进行社会实践,又可以围绕毕业论文进行毕业实习,以便在实践中获得有关资料,为撰写毕业论好准备。学生在实践中去发现实习单位的会计核算、内部控制、财务管理、税务筹划等方面是否存在问题,存在哪些问题,认真思考怎样去解决这些问题,最后将自己的认识和体会撰写成毕业论文,做到理论联系实际,避免了空谈,对企业来说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樊婵婵.会计专业毕业实习的问题及对策[J].财经界(学术版),2013(16).
篇5
关键词:高职教育;会计专业;实训基地;生产性实训;高仿真实训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30-007-01
教育部教高[2006]16号文指出: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即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为了使会计专业学生真正实现“零距离”上岗,在进一步探索和完善校外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的同时,开发校内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以及建立校内会计专业高仿真实训室,使学生在校内实现工学交替目标就显得尤为重要;而且,国内不少职业院校已取得了成功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本文就会计专业如何开发校内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进行探索。
一、充分挖掘学院内部会计岗位资源,提供会计认知机会
学院计财处负责全院的财务管理与日常账务处理,拥有完备的硬件设施和真实的会计工作环境。 因此,在《基础会计》教学过程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会计认知实训,使学生熟悉会计工具、会计凭证账簿及各种印鉴等,了解会计工作流程、具体的会计业务处理方法、会计软件的应用等,使学生对会计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等会计实务操作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会计机构的内部管理制度、会计工作岗位职责、会计人员的分工及配合等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会计工作的纪律性、保密性与安全性也有个初步的了解。
二、与校办企业合作,开发会计专业学生校内实习岗位
学院高职院大酒店、印刷厂、校内“实习超市”等企业,无论大小,都可以设立相应的会计实习岗位。财会金融系可以在取得学院支持的同时,与以上单位相关的负责人协商,分期分批安排会计专业学生进行顶岗实习,在校内进行工学交替,从而达到实习实训教学的目标。
三、深化与中介会计服务公司合作,租借会计实习岗位
学院可以依托自身的专业优势,以提供人力、场地和设备软件等方式吸引记账公司等中介会计服务公司与学校合作,学院为记账公司提供办公场地供其经营,会计中介公司为学院学生实训提供相应的工作岗位,让学生从事相关的记账业务。在这种模式下,学院可以企业名义在企业授权范围内从事会计记账活动,不用承担较大经营风险就能为学生提供生产性实习岗位;同时,记账公司具有人员流动较频繁、业务涉及范围较广等特点为,普遍服务于中小企业,也为广大学生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实习实训机会。
四、组建校办记账公司,创造会计实习岗位
学院可以利用自身会计专业优势,注册成立自己的公司,对外独立承接会计业务。如财税咨询公司、记账公司等等。这些公司作为一个独立的法人和会计主体,拥有自己的业务范围。对外开展记账、财税咨询、审计等业务,对内则是学生会计职业经验的操练场,具备会计教育职能。同时,公司本身也有自身的各项业务,既帮别人做会计,又有自己的会计工作,会计工作内容齐全,岗位分工明确。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到公司实践,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实际会计工作当中去,让学生在会计工作的实践中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五、建立高仿真会计实训室,提供高仿真会计岗位
学院应在现有实训设施的基础上,建设一个具有一定规模的会计专业高仿真实训室,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企业会计工作人员从事会计工作的浓厚工作氛围,掌握企业会计工作技能,为毕业后有效地实现“零距离”上岗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此,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实训场景高仿真。建设好高仿真实训室,实训场景的布置是基础。要按企业性质划分多个相应的高仿真实训室。在实训室内布置企业真实的生产工艺流程图、会计核算流程图、成本结转流程图、会计岗位设置以及岗位职责等图表。实训室环境与企业财务室真实环境相似,都要按真实企业财务办公场地进行布置,以营造企业日常财务工作的浓厚氛围;甚至还可以与其他系部配合设置银行分理机构,凡是与银行有关的收付款业务通过银行办理。此外,为了有利于教师跟踪指导,在实训室内还应安装多媒体设备和局域网。
实训资料高仿真。建设好高仿真实训室,资料的收集是关键。为此,第一,实训资料的收集要全面。要为学生实训提供不同类型的企业实训资料,实训小组通过轮换实训后,能真正掌握不同类型企业的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第二,实训资料提供的时间跨度要长。建议每类型企业至少提供四个月的实训资料,最好是设置11月份新建的企业,提供11月、12月和第二年元月、2月的会计实训资料。
实训岗位高仿真。建设好高仿真实训室,岗位设置是核心。要按企业性质对实训学生进行分组,每个小组承担一类企业的会计核算业务,按月进行轮换,从而达到使学生全面了解各类企业会计业务的目的。同时,每个小组应按企业性质设置会计工作岗位。会计凭证严格按真实的会计核算流程,在不同职位之间进行传递,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不同会计岗位的职责以和工作内容,掌握会计核算基本的业务技能。
参考文献:
[1] 舒 乐.全方位构建高职会计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J].商业会计.2012(1).
[2] 陈 美,丽张敏.浙江省高职会计专业发展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原因及策略分析[J].财会教育,2013(1).
[3] 丁金昌,童卫军.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08(2).
[4] 孙万军.会计综合实训[M].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规划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8.
篇6
【关键词】 会计专业 实践教学 研究
一、高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1、实践教学体系有待完善
目前各高校虽然已经意识到对于会计专业教学理论与实践应并重,并在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上作了一些工作,也有了自己的特色,但都过于强调会计核算职能,没有将会计管理职能融入到实践体系中,不适应信息化的要求。大部分高校会计专业实践普遍停留在低层次的核算基础上,如会计实践教学中手工会计实验项目多,计算机会计实验项目单一。另外,我国高校之间会计实践教学存在很大差距,一些高校盲目模仿会计实践教学水平较高的高校,没有考虑自身的实际情况,导致会计专业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工作不对接,致使会计实践教学流于形式。有些比较重视会计实践的高校虽然开设了包括会计学基础实验、财务会计实验、成本会计实验、财务管理实验、审计学实验等一系列课程实验,但各课程实验之间缺乏衔接,知识分割现象严重,缺乏专业综合实践体系建设研究及系统建设思想。
2、会计实训教材实用性差、实践教学内容简单
目前大多数高校会计专业所采用的实训教材内容陈旧,存在知识更新速度较慢、缺乏实用性的问题,不符合社会需求和本校学生的特点。而且,多数高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内容较简单,涉及面较窄,缺乏特色和创新。现在高校的会计实务课程多采用模拟实验的形式,设定一个虚拟的企业,以某一个月份的经济业务和有关资料为主,采用练习的形式,在实验中一个人需要担任多项职务,这与现实的会计工作完全不一样,很难让学生深刻体会实务工作中的合作与分工,不能了解也不会重视职务间的相互关系。由于自身发展条件的限制,高校会计专业在实践教学环节中,不能根据社会需求及时更新内容,实践教学缺乏运用会计基本理论与方法进行不同行业会计实务的适应能力训练。再加上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方法较落后,基本是手工模拟企业经营或用会计核算软件模拟和操作传统的手工会计业务,教学情景与实际会计业务环境有较大差别。会计实践教学与企业实际会计工作脱节,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综合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复杂问题的能力较差,学生走上社会难以很快胜任工作岗位。此外,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强化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但在实际中,由于实践教学理论与实际脱节,实践教学内容缺乏时效,致使会计实践教学效果不佳。
3、实践教学时间和社会实践时间安排不合理
在多数高校中,会计专业实验课程大多都采取集中授课方式,授课时间的安排采用实习周或小学期,大多是采用周末集中上课和学生平时的自习时间来上实验类课程。这样的授课时间安排,一方面占用教师的休息时间,加大了教师的工作量,另一方面占用了学生的周末和自习时间,导致教学效果不好。
目前多数高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通常以校内实训――手工会计模拟实训来代替,校外的社会实践基地建设普遍都很薄弱。有些高校会计专业社会实践教学课时安排甚少,甚至不予安排。有些高校即使安排了社会实践教学,其时间安排也不合理,学校也不统一组织安排,大多实行的是“放羊式”管理,放任学生自己安排实践的方式和内容。由于诸多原因,多数学生并不能好好地把握机会或根本无法找到合适的实习单位,白白地浪费了宝贵的学习时间。有些学生即使找到了实习单位,实习单位往往也以会计部门的特殊性为借口,不给实习学生接触实际会计业务的机会,或者只让看不让实际操作,学生根本不能接触到会计专业的实质内容。
4、实践教学环境不完善
实践教学环境不完善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校内实践教学设施条件不完善。如实践教学的实验室硬件设备较为落后,学生只能在实验室中完成一部分的实践练习,对于学生实践教学的需求无法满足;实践教学所使用的一些财务软件已经被淘汰,无法与社会中会计软件接轨,而且缺乏仿真性,无法发挥校内实训基地的仿真训练效果。还有,校内实践主要以手工实践为主,计算机会计实践教学远远落后于会计工作实践,这将不利于管理型会计人才的培养。高校要培养高级会计人才,必须将手工实践和计算机实践相结合。第二,校外实践教学实施难度大,校外实践基地处于“半有半无”的状态,流于形式,无法真正落实,没有产生任何实际效果。虽然有的高校拥有固定的校外实践基地,但是所占比例较小,而且效果并不理想。
二、原因分析
1、实践教学经费不足
目前多数高校都认识到了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都由于缺乏专项经费的鼓励与支持,加之当地政府的拨款仅能满足正常理论教学开展,不足以支撑实践教学的正常开展。计算机会计实践教学对硬件环境的要求较高,高校由于办学经费的不足,致使实验室硬件、软件设施比较落后,无法与经济发展同步。会计模拟实验室的建设很难实现企业会计的仿真性,不能很好地开展会计实践教学活动,再加上财务软件缺乏仿真性,根本不能发挥校内实训基地的仿真训练效果,致使实践教学效果不理想,难以实现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直接影响了人才的培养质量。
2、实践教学的师资力量不足
实践教师专业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效果和教学质量。但据有关调研结果表明,目前高校财会专业的教师中有85.3%的教师都是从高校毕业后直接任教,没有相应的企业工作经历和经验,只有14.7%的教师在从教前有在企业工作的经历。近两年来接受培训或到企业锻炼的机会不多,只有不到20%的教师。以上数据说明,在高校既精通会计理论知识又有会计实务工作经历的教师凤毛麟角。因此,高校大多数从事会计实践教学的教师都缺乏实践指导经验,致使他们在实验课程讲授中只能靠自己的理解和想象来进行实验指导,与实际会计业务情景相差甚远,导致实验课成为“纸上谈兵”,会计实践教学工作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
3、校外实践教学实施难度大,校外实习流于形式
由于高校学生不具备顶岗能力,再加上会计资料具有机密性,所以大多企业不愿接受学生实习。而且,学生到企业会计部门实习,由于业务不熟练会增加会计等部门的工作量,增加企业的管理费用;由于缺乏国家政策扶持等原因,抑制了企业接受学生实习的积极性。即使有些企业同意接受实习学生,但由于财务的特殊性,企业接受实习的学生数量很有限,因此会计专业学生大批量地到某一个校外实训基地进行实习是难以实现的。此外,企业账簿等会计信息资料具有机密性,实习学生只能进行一些低层次的跟岗见习,很难了解企业经济活动会计核算的全过程。
三、提高高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效果的建议
1、加强实训教材建设,完善教材资源
选择或编写合适的实训教材对提高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非常重要,加强教材建设,完善教材资源是提高高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效果的首要工作。高校可以鼓励本校会计专业教师根据社会需求和学生特点自主开发实训教材,以提高实训教材的实用性,并且要随着实践内容和设施的更新对教材不断进行修订完善;也可以引进国内外优秀的教材,结合本校办学特色对教材进行编写,重新整合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培养的关系,使培养目标落到实处。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实践教师专业素质
实践教师缺乏实践经验是影响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发展的最主要原因。高校应想方设法提高实践教师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利用寒暑假的时间安排本校青年骨干教师“走出去”,到会计师事务所、企业进行专业培训、顶岗锻炼或担任兼职会计,使他们及时了解会计实务的发展情况,在为社会提供专业服务的同时,也可以切实地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技能水平,提高他们相应的实践教学能力,这样高校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内容才会更加丰富多彩,才会更好的和社会接轨;高校还可以从企业聘请有丰富实际工作经验的具备会计师及以上职称的高级财会人员对学校教师进行培训,也可外聘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人员对学生进行实践指导,从而拉近实践教学与会计实际工作的距离;学校也可聘请企业相关专家作为长期兼职实习指导教师,制订校企合作计划,落实相关管理制度,真正建立起长期校企合作关系。
3、借鉴国外高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经验,创新实践教学模式
在实践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强调实用性和科学性,可以借鉴国外高校,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着重培养学生各种必备的职业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判断意识。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是整个会计实践教学的重点,专业课程的教学目标应定为帮助学生掌握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以形成良好的职业能力。
不断优化、创新实践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还可以获得专业实践技能,促进学生更全面的发展。如可以借鉴英国的“以实践教学、实地考察为主”的教学方式,这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很好地运用到实践中去。在会计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中,还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如《成本会计》中成本费用核算的教学可以采用项目教学法展开教学;《基础会计》会计恒等式关系的教学可以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使学生很容易理解该等式的推导过程;在实务性较强的会计专业课程教学中可以采用情景模拟教学法,如《基础会计》课程中会计凭证填制过程就可以采用情景模拟教学。
4、想方设法加强实训基地建设
对于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为了解决经费不足问题,高校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通过开展校际之间合作的方式,实现高校之间会计模拟实训室的资源共享与共同发展;依靠自身专业优势为社会提供财务人员培训服务,获取报酬等自筹经费形式支持专业实践教学;还可以通过举办校庆,邀请本校毕业的成功学子回母校,调动其投资捐赠支持办学。
对于校外实训基地建设难度大、企业不愿接受实习学生的问题,高校可以采取以下措施:现在很多中小企业大多需要机构处理账目,高校可以让专业知识较强、实践能力好、有声望的老师记账,免费帮助中小企业做账,并和各企业协调好,让学生参与进来,这样可以让学生接触到真正的经济业务和业务流程,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为他们以后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基础。政府也可以通过给予接受学生实习的企事业单位税收方面的优惠政策,激励企业接纳实习生。
总之,为了提高高校所培养的会计人才的质量,高校在对会计专业课程设置时应考虑用人单位对会计人才培养的要求;正确规划会计学专业课程体系,优化课程结构;加强实训教学所需教材的创新,引进仿真模拟实训;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列为核心课程。任课教师还在教学过程中,应坚持以行动为导向的教育观念,让学生成为学习生活和实践生活中的积极主动者;在实践教学中,不断鼓励支持学生参加进来,合作完成实践任务。同时教师还应发挥自己的指导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工作中不断创新,创造一个适合学生的实践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为学生走向工作岗位提供帮助和支持。
【参考文献】
[1] 梁晓丽、敬采云: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探讨[J].财会通讯,2013(5).
[2] 吕永霞:普通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探索[J].财会通讯,2012(8).
[3] 洪荭、廖联凯:高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设计研究[J].财会通讯,2008(6).
[4] 张锐:高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构建[J].成功(教育),2013(12).
[5] 原和平:高职会计实践教学问题研究――以宝鸡职业技术学院为例[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
篇7
关键词:会计教学
教学改革 课程设置 实践教学
现代经济的发展及会计工作环境的不断变化给会计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更好的实现会计教育的目标:培养出“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会计人才,必须对会计专业的教学进行改革。本文拟从更新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完善课程结构和体系、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学生评价方式等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一、更新人才培养目标
会计专业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确定人才培养的层次及方向,探索新的专业发展之路。现代市场对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集中在规模较小的中小型企业,它们需要既瞳会计业务、又懂财务管理,同时能为改善企业提供信息、协助管理者进行规划和控制企业各种经济活动的复合型会计人才。适应会计专科教育的特点,我们培养的人才的定位应是面向中小企业既懂会计技术又能进行简单企业经营决策和管理的复合型人才,相应的我们的培养目标应是:培养具有合理知识结构、能力结构,能对未来复杂多变的会计环境有较强的适应性的、具有较高职业判断能力、良好职业道德和服务于一线工作岗位需要的管理型复合型高等技术应用人才。根据岗位需要这样的人才应具备如下能力:
1、良好的职业道德:熟知会计和相关的经济法律、法规并能自觉遵守,具有较高的道德水平和自律意识。
2、较强的专业技术能力:对会计知识的理解、运用能力,会计核算、电算化核算能力,财务报表编制能力,会计制度设计能力、企业会计信息分析、管理能力等。
3、与会计工作相关的其他能力:理财、税务筹划、证券投资分析、资产评估等能力。
4、自我学习、不断创新、广延发展能力;较强的适应性、不断根据需要吸收、更新知识的能力。
二、优化课程结构,完善课程体系
会计专业课程的设置应服从于会计人才培养目标,是在对会计职业分析的基础上,针对会计人才的需求特点而得出的。它应体现“以能力为基础”,为学生全面发展打下基础,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应在原来的基础上做出增删。增加与会计相关学科的课程教学,以及有针对性地增加选修课程,如,《法律》、《职业道德》、《心理学》、《公共关系》,《管理学》、《人力资源管理》、《商务礼仪》、《计算机网络》等,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自我发展目标和个性选择,使学生的发展空间大大增加。
在此基础上,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完善做到:针对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目标,理论课够用;根据就业岗位的多样性,灵活有针对性的讲授不同岗位需要的技能“按需施教”;注重课程设置的模块化,“基础知识、通用技能、岗位所需模块”能有效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个性相适应,实行弹性课程组合。
三、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会计人才教育目标的实现,教学内容的有效实施都有赖于教学体系的建立。会计专业教学体系应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但由于会计是一门应用性学科,具有很强的技术性、实践性,并且长期以来教学中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的倾向,因此,我们专门就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来谈一谈。
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应与理论教学相互平行、相互协调和补充,同时实践教学应为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创新能力、竞争能力提供支持。因此在教学中应加大实践教学环节的比重,在理论教学必须够用的基础上,实践教学学时数应不低于总学时数的50%,并且要构建“课堂实践环节+校内实训+校外实训”复合的强化实践教学体系。
1、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环节
①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在会计专业教学中是一种被广泛使用的教学方法,它有利于学生树立角色意识,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决策能力并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在运用这种方法时,教师须做大量充分的准备,搜集与教学理论相联系的案例,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充实和完善,通过长期积累建立“案例库”,教学过程中要选用真实的、典型的、针对性强的案例。让学生从中真正体会会计人员的地位、职责以及处理各种问题的原则和方法。也可设置一些问题案例增强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案例分析时还要做到教师与学生的有效互动,有分析、有思考、有讨论、有总结。
②角色扮演法。为学生创造一个具体、生动、形象的学习情景,让学生深入其中扮演不同岗位、不同职责的会计人员,如 出纳、会计、财务主管等。通过这一方法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情绪体验,并从中体会不同岗位上人员的职责,处理问题的技巧。从而弥补了以往站在旁观者角度看问题的不足。
③课堂讨论法。这种方法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拓展知识面,锻炼学生检索文献的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逻辑思维和动手写作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结合当前会计行业的热点问题,结合教学内容,提出讨论的主题。学生在教师的点拨下,对这些问题进行初步思考,再通过相关资料的搜集,书面写作讨论的内容,在课堂上展开讨论,学生可自由发言,各抒己见,教师最后做出总结。
在运用以上教学方法时,可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方式,如:多媒体、网络教室等。
2、校内实训
目前学校采用的校内实训方式多为模拟实验室实习,学校把教室、计算机房演变为会计模拟实验室,让学生进行手工会计和电算化会计的模拟实验。学生大约用半学期的时间,从事会计核算的仿真练习。教师为学生提供一套完整的经济业务模拟实习资料,学生根据不同的业务进行分工合作,完成填制凭证、审核、记账、结账、编制报表一系列的工作,这对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是这些模拟实习在形式上过于单一化,几乎全是学生一动不动地填表、制单,整个工作过程简单枯燥,这就需要教师结合其它手段给予指导。另外,模拟实习资料内容涵盖面过窄,学生只能进行会计核算能力的练习,而账务处理及其他相关能力,如审计、财务分析,预算管理能力等在实习中并不能得到很好的锻炼。另外会计工作环境很难完全仿真,会计部门涉及到有多个外部单位,如银行、税务、财政等,仅靠在校内这一相对封闭的环境中进行实训,学生对真正的工作环境和流程是很难真正体会的。
因此,校内实训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但不能真正满足学生能力培养的需要,必须组织学生到会计师事务所、各工矿企业中去参
观、咨询,充分利用校内外的资源,提高学生对会计岗位的全方位的认识和理解。
3、校外实训
校外实训是学生感受、熟悉会计工作环境,真正体会会计工作岗位,深入了解会计工作内容、会计工作流程、会计工作方法的最为直接和有效的方法之一。它有助于加强学生对会计理论和会计实务内在联系的认识,使学生能真正掌握专业技能,增加岗位适应性。同时学生在从校内到校外的过程中身份发生了改变,即从同学到同事的变化,可以增加学生在实际工作中沟通、协调等人际关系处理方面的能力。
学校应为学生创建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校企双方合作共同培养人才、订单式培养人才,实习单位为学生提供岗位练习机会或就业机会,校方对于企业内的学生给予各个方面的指导,共同为学生搭建一个实习的平台。企业可以利用学校的毕业生在其内部进行顶岗试用,学生也可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训掌握实践技能,拓展就业的空间。
另外,学校教师也可依靠自己的力量,为企业发展提供咨询和服务,企业可以参与到学校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制订和修订的工作中来,共同研究对学生的培养工作,定期或不定期到学校为学生作专题讲座,让学生能多了解一些将来走向社会后可能会遇到的问题。
四、建立以能力为主的评价体系
由于教学体系的改变,评价体系也应该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 由原来单一的考试为主的评价方式向多种评价方式共同作用发展。评价体系应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构成:
1、课程考核。对基础课程和专业主干课程以“应知应会”为标准进行考核,“应知”考查学生通过本课程学习应掌握的专业知识,“应会”考查学生应具备的职业技能,现场操作。教师根据两部分的考核情况,综合判定成绩。
篇8
[关键词]高职 会计 课程体系 建议
会计是一个操作性和技能性较强的学科,专业教学内容非常多,职业能力也有较复杂的一面。在高职短短的三年或者两年半的时间里,我们要把一个对会计一无所知的高中生培养成一个出去就能上岗的职业会计人,设置什么样的课程,安排什么样的上课形式,如何去考核评价学生都是需要认真思考和精心设计的。高职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决定了高校能培养出来具有什么样的能力和知识体系的人才,也决定了这种人才是否适应企业单位的需求。在当今会计专业办学层次多样化,单位对会计人才要求越来越高,人才需求呈现普通的财务人员严重供大于求,而高级的会计从业人员却十分短缺的结构性失衡的情况下,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科学与否决定了高职会计专业的生存与发展。
一、以就业为导向,科学地设置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必须以充分的市场调研为前提
为了更好地进行专业建设,科学合理地设置课程,高职院校的老师应走出学校,走到社会各行各业中去了解社会、企业对会计岗位人员的任职要求。调研活动至少要包括以下三个面向:一是直接面向用人单位的市场调研活动;二是直接面向高级会计师、会计专业副教授及单位财务负责人的市场调研活动;三是直接面向应届毕业生的初次就业求职情况的调研活动。每次调研活动都要有详细的调研计划,有明确的调研目标和调研内容。并充分考虑调研调查对象的具体情况和条件,采取问卷调查法、面谈法、电话访谈法、专家座谈法、企业参观、学术(行业)会议交流等多种调研方式。
1.面向各行各业的用人单位进行的会计岗位设置、人员能力要求和会计人才需求的调研活动
这种调研活动要经常开展,每学期至少要展一次,调研范围应该是包括学校等事业单位、工业企业、商业企业、银行、政府机关单位等在内的各行各业的企业和单位,调查对象可以是单位的人力资源部经理、财务负责人,也可以是普通会计工作人员。通过调研要了解企业生产组织形式和财务部门岗位设置,了解企业对会计专业人才需求的规格,会计岗位在职人员的职业体会等。调研活动可结合专业教师到企业参观挂职锻炼,学生到企业进行岗位认知等活动一起开展。
2.面向高级会计师、会计专业副教授及单位财务负责人的市场调研活动
在对面向用人单位的市场调研所获取的信息进行分析之后,高职院校要初步拟写会计专业的职业面向,岗位描述及课程设置。并将这份资料提交给事务所的注册会计师,会计服务公司的总经理、单位财务总监或财务负责人、以及既具有会计专业副教授职称又具有高级会计师职称的专业人员等高层财务人员审阅,听取他们的意见,并集中这些高层次的会计行业人员进行座谈,为会计专业建设和课程体系构建出谋划策。在专家座谈会,通过精心设计的一些调查表格,对入会专家自身的从业经历、职业岗位变迁及个人职业感言进行了调查,以了解会计专业人员的职业生涯变化和每一岗位的能力及素质要求。
3.面向近两届会计专业学生的初次就业求职情况的调研活动
一般来说,刚毕业的学生,学生本人以及其本身具有的知识能力和社会及用人单位的需求会有一个磨合期,刚毕业的一两年是磨合的较为激烈的时期,表现在学生的换岗换单位的频率较快。单位在挑选学生,学生也在挑选单位。而刚刚毕业出去的学生可以看作是我们在原有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下生产出来的产品,产品输送出去了,客户是不是满意?产品是不是适销对路?用人单位在使用过程中有什么样的意见和建议?毕业生的第一个岗位是什么?多长时间会换单位?学生对自己的学校所学和工作所需有什么样的体会?他们认为那些课程或那些能力在他们的首次就业或早期就业中起着重要作用?他们对校内的学习生活有何反思?这些都是我们要调查的内容。通过调查获得相关信息,根据信息适时调整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如有必要也可进行大规模的课程改革。
二、深入细致地进行岗位描述和职业能力分析是建立科学的课程体系的关键环节
在充分市场调研基础上,要对所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加工,深入细致地进行岗位描述和职业能力分析。
1.岗位描述
如通过调研,我们明确了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在初次就业及毕业后近两年时间内的职业岗位是出纳、会计及审计(助理)三个岗位,并具体描述了各个岗位的主要工作内容及工作要求。
2.职业能力分析
结合上面的岗位描述,要对会计专业职业能力进行定性分析,明确职业核心能力、职业拓展能力和职业关键能力。职业核心能力主要是运用专门技术和掌握该技术所需的基础知识进而从事基本的职业工作的能力,一般一个专业可确定2~4项核心能力;职业拓展能力是对职业核心能力的延展与提升;职业关键能力是完成职业工作时除专门技术能力以外的必不可少的能力,它包括学习能力、工作能力、创新思维能力。
在确定职业能力时,既要照顾到学生的早期就业,也要考虑学生的职业纵向升迁和横向的职业迁移。会计专业的市场需求已经发生了明显变化,用人单位对会计人员的要求愈来愈高。尤其对于毕业生的品质、能力、性格要求上,各用人单位尤为重视,他们认为毕业生责任心要强、能吃苦耐劳、而且要具有团体合作精神。而在社会上,与企业、事务所有利益关系的投资者、债权人、政府等其他单位与个体,他们更看重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与法律责任等有利于他们的软件。所以高职会计会计专业职业能力包括会计核算能力、报税能力、会计分析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学习能力、工作能力、创新思维能力。
其中会计核算能力和报税能力是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应具备的基本能力,是职业核心能力,在学生的早期就业中,用人单位比较重视的就是这两个能力。而会计分析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是学生职业纵向升迁和横向的职业迁移过程中应具备的能力,可以看作是高职会计专业的职业拓展能力。而学习能力、工作能力、创新思维能力是职业关键能力,学习能力即提取信息的能力;触类旁通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学习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归纳总结的能力。工作能力即按工作任务要求。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工作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能力;适应环境和协调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即学习中能提出不同见解的能力;工作中能提出多种解决问题的思路、完成任务的方案和途径等方面的能力。
在职业能力分析中,现代人普遍应具备的计算机能力、外语能力也应考虑进去。
三、对应岗位和能力,科学设置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
1.按岗位和能力设置专业学习领域
针对岗位和能力,按知识的难易程度由浅入深,按技术的繁简程序从易到难依次安排12个专业学习领域:包括《会计基础》、《会计相关法规》、《财务会计》、《成本会计实务》、《税收实务》、《会计电算化》、《审计与稽核》、《小企业会计实务》、《应用统计》、《财务决策》、《会计文案写作》、《顶岗实习》。
其中《会计基础》和《会计相关法规》是入门课,专业基础课。通过《会计基础》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专业工具即账户和专业方法即借贷记账法。根据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考试中《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考试内容以及每年组织的全国会计知识大赛法规汇编的内容,开发编排《会计相关法规》课程教学内容,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应熟知会计工作应遵守的法律法规以及会计工作应知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理解支付结算制度规定,明确税收征收管理制度,树立正确的会计职业道德。这两门课侧重于对出纳岗应知应会的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和训练。
《财务会计》、《成本会计实务》、《税收实务》、《会计电算化》、《小企业会计实务》是专业核心课,是针对会计岗应知应会的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和训练。在这几门课程的学习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即会计核算能力和报税能力,同时也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会计分析能力的训练。
《审计与稽核》、《应用统计》、《财务决策》、《会计方案写作》是专业纵向拓展课,是针对审计及较高级别的财务管理岗位应知应会的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和训练。在这几门课程的学习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拓展能力即会计分析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最后是《顶岗实习》,这是学生在毕业前到合作企业或自行寻找单位,进行岗位见习和工作。
2.按通用能力和横向拓展开设通识课和选修课
按通用能力要求安排有思想道德修养、计算机应用、商务英语、会计专业英语、word高级应用、excel在财务中的应用、商务礼仪、职业生涯规划、口才与沟通等课程;按职业横向迁移和纵向拓展要求安排有:经济数学、市场经济知识、营销策划、管理基础、证券投资分析、电子商务应用、商务谈判、国际贸易实务、物流基础、ERP模拟实战、flash制作、图像处理(photoshop)、茶艺等课程,由学生自行选修。
3.根据会计岗位分工,设置会计实训项目
会计职业是典型的以岗位工作任务逻辑展开的。在会计实务中,每个企业会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将财会岗位设置为一人一岗,或者一人多岗,或者一岗多人等。因此需要按照会计岗位分工,设置会计实训项目,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实训项目内容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即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技能应用。三部分实训内容并不是并列的,而是由简单技能逐渐过渡到复杂技能.呈阶梯式上升,基本技能是基础,专业技能是专门化方向,技能应用是实践课程最终目标的实现,三者相辅相成。具体设置如图1。
1.基本技能实训
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会计基础技能实训、收银出纳技能实训与财会手工账模拟实训。通过各项训练,让学生系统地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和基本方法,具备编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等基本会计核算的技能。同时强化训练最基础的财会工作岗位即出纳岗位所需的技能,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职业习惯。
2.专业技能实训
专业技能实训实质上是专门化方向训练,是指学生在学习基本会计技能基础之上,再学习较复杂的专业技能.主要包括成本会计、税务会计、电算会计、会计综合实训、企业ERP实施、财务决策等。通过成本会计实训、税务会计实训、电算会计实训中,强化学生的专业核心技能即核算能力和报税能力的训练。通过会计综合实训、企业ERP实施,让学生对企业经济业务发生、发展及形成结果全过程,从会计循环的角度进行理解,由感性到理性,再由理性到感性。通过财务决策训练,强化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学习能力。
3.技能应用
技能应用就是安排学生进有关公司、企业的财务部门、仓库、车间班组等实际会计工作环境.从最基本的会计岗位做起,运用所学的会计知识与技能。实习时,要求每一个参加的学生都必须按所在单位会计部门的要求.在各会计岗位以跟随或以助理角色或以正式顶岗等工作方式.完成实习过程;并要求学生以所在单位的工作标准和要求及学校所学的理论,遵守操作规程,在所在部门领导或其指定人员的支持、指导下开展工作。实习结束后,每个学生要根据实习过程写出自我评估报告。此外,在前面五个学期,要求学生利用寒暑假时间,进行不少于两个月的社会实践,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自我规划能力、与人交往沟通的能力和相关的职业能力。社会实践可以是专业调研、专业实习、社会认识等。要求学生在放假前先提出实践计划,交给老师审核备案。实践结束后要根据实习过程写出实习报告。
参考文献:
[1]杨忠智.试析财务管理、管理会计和成本会计课程体系的整合[J].财会月刊(综合),2006,(4):73―74.
篇9
【关键词】高职会计专业工学结合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0)02-0122-02
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因此,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各高职院校共同面临的新课题。
我院自2000年成立以来,始终坚持以能力为本、以就业和岗位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校企合作办学、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教学模式上进行了不断的实践与探索,取得了一些成绩和经验。然而,会计专业的教学在使用以上模式时,产生了不同的问题,本文将结合我们的实践活动,就工学结合下的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做一些探讨。
一、推行工学结合培养模式是高职教育改革的方向
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由来已久,最早可追溯到英国桑得兰德技术学院(Sundert and Technical College)工程系和土木建筑系于1903年开始实施的“三明治”教育模式(Sandwich Education)。1906年,美国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大学(University of Cincinnati)开始实施与英国基本相同的工学结合教育模式,并称之为“合作教育”(Cooperative Education)。1983年世界合作教育协会(World Association for Cooperative Education)在美国成立,总部设在美国麻萨诸塞士波土顿的东北大学(Northeastern University),协会成员来自40多个国家,每年召开一次国际性会议,影响越来越大。目前,发达国家工学结合教育模式发展的重点是跨国安排学生的工作实践,以达到教育国际化的目的。2000年协会理事会经讨论决定,将合作教育改为“与工作相结合的学习”(Work―integrated Learning),以进一步从名称上凸显工学结合的基本特征,便于理解。
工学结合教育模式持续100年经久不衰,主要归功于它切合实际的理念,那就是以职业为导向,以提高学生就业竞争能力为目的,以市场需求为运作平台。美国曾于1961年在福特基金会的支持下进行了一次对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的调查,后编撰成《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大学计划》一书。该项调查认为,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给学生带来了多方面的利益:使学生将理论学习与实践经验相结合,从而加深对自己所学专业的认识;使学生看到了所学的理论与工作之间的联系,提高理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跳出自己的小天地,与成年人尤其是工人接触,加深了对社会和人类的认识,体会到与同事建立合作关系的重要性;为学生提供了通过参加实际工作来考察自己能力的机会,也为他们提供了提高自己环境适应能力的机会。学生们亲临现场接受职业指导,了解到与自己今后职业相关的信息,开阔了知识面,扩大了眼界;使学生经受实际工作的锻炼,大大提高了他们的责任心和自我判断能力,变得更加成熟;有助于学生就业的选择,使他们有优先被雇主录取的机会。
总理在2005年11月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说:“有条件的地方和学校,学生可以一面在学校学习,一面在企业工作,工学结合、半工半读。”教育部[教高(2006)]16号《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进一步强调指出了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因此,高职院校大力推行工学结合培养模式,是新形势下高职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是加快高职教育发展的根本出路。
二、工学结合的几种典型形式及其局限性
实施工学结合的关键和难点是在“如何结合”上。近年来,对这一问题各地做了许多有益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总结出了不少具体的结合方式。其中比较典型的有:订单培养、项目导向、学工交替、顶岗实习、半工半读、产学一体、任务驱动、建立实习基地、建立模拟实验室等多种方式,各种方式各有特点,但有些方式在会计专业的教学中却存在明显的局限性。
订单培养、半工半读、产学一体等模式的最大优点是首先满足了企业的实际需求,也解决了学生的初次就业问题,比较适合技术含量不高并且是劳动密集型的企业,如与部分机械制造业有关的专业。项目导向比较适合动漫设计与制造、会展策划与管理、电子商务等专业。
至于建立实习基地进行顶岗实习、学工交替等模式,是大多数高职院校工学结合采用的方法。有人曾就此做过专项调查,在全国范围随机调查了16所高职院校,已建立实习基地的有14所,平均每所院校拥有2.5个实训基地。如此之少的实习基地能安排几个学生顶岗实习?会计与其他工种不同,企业只能提供有限的会计实习岗位,而且有些企业不让实习生参与具体业务,只安排学生做些简单的办公室工作,或是让他们作为旁观者,真正的顶岗实习难以实现。由于这几年会计专业招生人数增长较快,顶岗实习的局限性越加明显。以我院为例,现在每年的会计专业学生(含高职专科、五年专科、中专)有1000人左右,平均每个单位安排2人实习,需要联系500家企业,没有政府干预支持仅依靠学院的力量是不可能实现的。有些学校在最后一学期让学生放假回家,自己联系实习单位,这实质上是学校放弃了这一段本该有的教学工作,不完整的教学环节也是这几年高职院校学生质量下降的一个主要原因,进而导致就业难。
而且,高职会计专业学生毕业后除了一小部分升本、考研、出国深造外,大多数流向企业,包括国有企业、中外合资企业、民营企业、金融机构、会计师事务所等,从事会计或与会计相关的边缘工作,这些企业的会计岗位工作内容由于行业、规模、管理水平及模式、发展阶段、岗位的不同而有较大的差异,因此,对学生进行会计职业教育时即应考虑学生初次就业的现实,也应考虑未来会计职业生涯的发展。
因此,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应该根据自身的特点,在工学结合中探索出一条适合学校、企业、学生发展的路。
三、探讨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下高职会计专业的教学改革
专业教学中的工学结合体现在“学习与工作”两者的结合,主要包括师资建设、实训基地建设、课程建设、质量管理等,通过以上对高职会计专业的特点分析及对工学结合实践经验的总结,我们认为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下高职会计专业的教学改革应突出以下三方面:
1.建立校内实训基地是实现会计专业工学结合的有效办法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核心是为学生在校内创造真实的工作环境,使学生的“学”与“工”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强调这一点,是因为这种办法使学生受益的广度和深度较大。
目前,设有会计专业的高职院校普遍建立了会计手工模拟实训室、会计电算化实训室,一些条件好的院校还建立了ERP实验平台和沙盘模拟仿真实验室,为学生的实习、实训提供设施。虽然各家院校在这几年的扩张中都存在着经费紧张的状况,但是相比起其他工学结合方式,建立校内高仿真会计模拟实训基地,投入小见效快,可以满足学生大面积的实习实训的需要,从手工核算到会计电算化,从出纳到会计,从纸上谈兵到业务模拟仿真,是实现会计专业工学结合的有效办法之一。
同时,可以利用学校资源,建立校内实习基地,也是实现会计专业工学结合的有效办法。高职院校校内资源丰富,除设有财务处和结算中心外,还设有食堂、超市、洗浴中心等后勤部门,学校可利用这些经济实体或部门设立校内实习基地,就近安排学生顶岗实习。会计系拥有很多“双师型”教师,可以成立会计咨询服务公司、会计师事务所或税务咨询公司,所需成本不高,又与专业联系紧密,是学生理想的实习基地。
2.理论教师与实训老师合二为一是推行工学结合的关键
由于我国高校教师传统上以理论教学为主,因此在工学结合的初级阶段对解决教师的实践经验不足的办法是“双轨制”,即校内教师以讲理论为主,从企业聘用技师、技能突出的工人作为兼职教师以实践动手为主;由于管理、待遇、协调、体制等所产生问题,学校转向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思路,建立 “双师”型的教师队伍。调研显示我国高职院校双师素质教师已占很高的比率,但其中很多是仅参加一次培训、考取一个职业资格证书就成为“双师”的,真正具备较高理论知识,又有丰富实践经验,能指导学生实训的双师素质教师严重不足,能参与企业科技开发的更少,而这正是推进“工学结合”的关键。既然建立会计实训基地以校内为主,我们进一步探讨理论教师与实训教师合二为一的必要性。
提高教师整体实训教学水平的方法有两种:一是走出去,在现有教师具备学历、职称、理论教学水平的基础上增加他们的企业工作经历,从而提高他们的职业教育能力;二是请进来,引进企业的专业技能高手作为兼职指导教师,可以担任专业课的教学,也可以担任校内实训的技能指导。但是会计学生在校内的实训只是一种仿真模拟,因此,会计专业技能模拟实训的理论系统性较强,较为综合和全面,我们可以请珠算高手、点钞高手到学校来演示、指导,但是记账、算账过程更多是大脑活动,也就是理论的应用,为此,我们认为教师队伍的建设应当实现理论教师和实训教师的合二为一,加强对现有专业教师的技能培训,使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能满足岗位培训的要求。
3.以职业能力为核心进行课程开发与建设是重要保证
目前,部分学校在教学中过于强调应用和应试,以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和初级会计师证书考试培训为教学主要内容,直接选用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用书作为教材,我们认为,这种以考证为目的的教学对在校学生来说有些急功近利,知识连贯性的不完整、理论基础的不牢固、学习能力的欠缺不利于学生将来会计职业生涯的发展。因此,以职业能力为核心进行课程开发与建设,是高职会计专业推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保证。
在工学结合模式下,课程建设的重点是打破传统课程结构框架,构建符合职业教育特点和生产一线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需求的新课程体系;加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专业课程改革;同时,重视课程建设过程中的企业参与,包括企业人员的介入、企业标准的引进、职业证书的融合等。因此,我们认为,以职业能力为核心进行专业课程的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根据会计职业需求,调整课程设置,使课程更符合专业岗位的需要。为了适应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达到高职人才培养的目标,可以把以理论知识传授为主的课程体系调整为理论学习与技能训练并重,实训课程的课时数与理论课程的课时数之比调整到1∶1;另外,通过整合达到精简之目的,把职业核心技能课程缩减到4~6门;注重课程与课程之间的知识能力关系,使课程体系更加优化。
(2)以能力标准体系为核心进行课程大纲的编写,并与行业专家一起开发职业课程。在工学结合模式下,贯穿课程的主线是职业技能,因此,应围绕职业能力要求建立课程能力标准体系,在此基础上进行课程大纲的编写。为了使课程更加符合行业需求,可以联合行业专家共同组建专业委员会,一起开发职业课程,使之与未来的职业岗位相匹配,满足工学交替的学习要求。
(3)站在专业前沿,积极参与教材建设。为了体现工学结合的特点,专业课程尝试以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基于工作过程的方式进行编写,教师在这个过程中熟悉了实践操作,使理论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和升华,对成为“二合一”的教师是必要的准备,并且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
我院教师在教改的基础上编写核心课程《基础会计》教材时,基于会计工作过程进行了课程的设计,将课程内容分为原理与实务两部分,实务部分以会计的工作流程确定会计工作的任务领域,再将典型任务进行整理后形成会计工作的行动领域,进而形成会计专业的学习领域。教与学以工作为主线,理论为实践服务,并在实践中加以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总之,我们认为,高职会计专业的工学结合教学改革应当探索出一条适合会计专业教学的模式,有所突破,有所创新,有所发展。
参考文献
1 马连华.论工学结合培养模式及其给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带来的深远影响.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08(6)
篇10
对于当前高职会计专业教学中,亟待跟上时代化信息发展潮流,积极建设会计专业实践体系,强化教育中的实践教学能力。以下本篇探讨高职会计专业的实践体系建设问题,并为之提出改进措施。
关键词:
会计专业;高职;建设;实践体系
一、当前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情况
1.缺乏实践支持高职会计专业中,其顶岗实习流于形式,学生很难直接参与实际财务工作,校外实训基地名存实亡,严重影响高职会计实践教学质量。对于高职会计专业实践中,高职会计专业实践中,专职教师实践技能薄弱,实践教学质量较低;并且,在会计专业实训中,多处在单项实训层面,部分高职学校没有建立独立实践教学体系,教学手段缺乏会计理论教学经验,忽视会计案例教学,没有开展综合模拟实训,学生专业技能训练少,学生职业胜任力差,单位满意度低。
2.体系不完善在高职会计专业实践体系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实践课程体系的设置不合理,专业实践技能差。经过调查发现,在目前高职会计专业实践体系设置中,基本为单项实训转化为综合模拟实训的体系,然而在校企之间,不仅缺乏政府政策的扶持,且校外的顶岗实习会计单位不多,专业对口率极低。在高职教学中,学生实践能力方面,学生不仅缺乏理论知识基础,其实训技能也偏低,使得学生很难在社会中适应其相关工作岗位,使高职学生不能满足社会中会计用人单位的要求。
二、建设会计专业实践体系的意义
对于高职会计教学中,建设专业的实践体系,不仅有助于开展校企合作,也可以积极落实校外实训基地,达到预期实习锻炼目的。高职实训中,建设高职会计专业实践体系,可以整合模拟实训室系统,提升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为国家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会计人才。建设高职会计专业实践体系,还可以有效地组织实践教学,指导实践教学,培养学生会计实践能力。建设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性教学内容,利于提高学生实践应用能力。转变我国传统高职会计教学方法,注重会计专业实践体系构建工作,对于会计信息汇总、处理方法,强化学生实践操作水平;并且编制财务报表,注重会计信息使用者决策上需要,培养高素质会计人员,培养出新型的高职会计人才。
三、改进建设会计专业实践体系的措施
1.强化实践教学设备及技术支持针对高职中,切实加强会计实践中校企之间的合作,搞好多方向的实训基地建设。特别是对于校内会计教学实验室中,能够安装先进DEERP软件,并且可以从会计预算、金融市场、企业融资、日常会计事务运转等方面,加深高职学生对实践会计工作的认知,增强学生在职场上的竞争力。切实的去加大校企会计实践合作力度,以便可以实现产学资源方面的互助互补。并且,与此同时,可以落实高职实践教学,加大学生在企业会计岗位、仓库、财务部门的参观见习频次,引导高职学生接受会计相关知识,提高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实践技能。高职会计教学中,建设会计专业实践体系,分析学生具体情况,调整会计专业学生的教学计划和课时安排;对于高职会计教学之中,直观展现会计实践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在做中学,提升学生会计实践动手能力,还可以巩固高职会计理论教学,增强高职学生的会计职能认知。基于会计实践教育模式之下,会计教师应在会计教学重视学生的思想意识,运用职业会计专业知识,通过对会计相关案例进行分析讲解,可以使学生拥有在实际工作中的会计职业判断能力,不仅有助于养成学会计思维习惯,还可以培养提升学生会计实践技能。
2.完善教学实践体系对于高职会计教学中,构建会计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突出会计专业教学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原则。在具体实践中,建设会计专业实践体系,能够在会计实践职业领域,对会计专业所对应职业岗位进行工作任务分解、分析、归纳,使学生掌握综合会计职业技能与操作能力;并且,在高职会计专业实践中,可以梳理技术、操作能力知识点、技能点,重构职业行动领域,构成高职会计实践课程体系,提升教学水平。并且,在高职会计专业教学中,能够结合会计工作任务的特点,设计专业的实践课程体系,如会计电算化、企业进存销会计实训等教学内容,优化高职会计实践教学质量。系统化进行高职会计教学,对于实训基地中,学生需要进行全天上岗操作,并适当对其进行实践培训,使学生可以在上岗操作中学会做人、做事,并能够学会思考、分析问题,更能增强高职学生会计实践能力。
3.提升实践监管执行在目前高职的会计专业教学之中,可以针对其存在的相关弊端问题,优化构建新的会计专业实践体系,不仅可有效避免会计教学弊端,避免学生实践环节断档,确保高职会计教学职能高可以循序渐进的提升学生会计实践水平。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标准,制定科学的实践考核评价体系,可以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职业人才质量评价标准。对于高职会计教学中,建设会计专业实践体系,积极建立科学的、易行的实验考核体系,由分项实训、模拟综合实训等因素,考核高职学生完成学业情况,对每一个学生实验操作过程进行考核评定。不断提升教育发展水平,提升高职人才培养质量,建设和谐有序的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创新会计专业实践教育教学模式,可以有教师系统性地对学生会计专业进行引导教学,能够以学生为主,采取网络教学、动漫、网络视频等方法,突出学生的能力本位,倡导学生在高职会计实践中的自主学习,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四、结论
综上所述,对于高职会计专业中,建设专业实践体系,能够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将具体会计岗位工作升华为高职会计教学过程,不仅可以重构高职会计专业教学课程,还可以缩小高职教育与实际会计工作之间的差距,为高职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会计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敏.对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思考[J].今日湖北(下旬刊),2013(,11):115-115.
[2]孟宵冰,肖美香.基于创业教育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重构探析[J].凯里学院学报,2013,31(1):171-174.
[3]郭亚琴.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改革实践保障体系建设研究[J].科技致富向导,2013,(16):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