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流程范文
时间:2023-04-04 02:08:2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作业流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这一类纸质图书劣化修复技术是一门结合传统与科学的综合性应用科学(Applied science) 和技术科学(Technolgical sciences),它所涉及的基础科学和专科知识广泛,同时必需兼备古籍文物艺术、历史背景、装帧形式等知识的专业素养。
但长期以来,传统工艺领域的专业技术与知识,大多累积在较资深工作者的脑海中,随着离职或退休而无法有系统的被记录下来,所以大部分的知识往往随着单位资深人员的“秘而不宣”或者“宁可传子亦不传贤”世袭观念趋使下,而形成技术断层及流失现象,下一个承接者,往往因无所依循,大多在错误摸索中找寻适当的方法,也正因为如此,造成诸多古籍载体损坏。
面对这一类古籍载体的严重劣化,若仅是靠着硬设备作现状保存的消极性维护管理方式并非长远之计。若在完善古籍修复作业管理前提下,借着学术研究与实务操作正确观念整合,一方面积极推展优质古籍劣化修复装帧形式与技术,另一方面则是尽速培植古籍病变之医事专业人员,让这项古籍劣化修复装帧的专业工艺永续传承,后代子子孙孙永宝用,不致产生断层现象。故而,如何才能将储存在个人脑海中的“隐性知识”转化成“显性知识”是为关键。本文便将古籍修复方法的程序概要梳理如下,以便发挥藉由管理知识架构的建立,促进交流。
待修方案
原始古籍劣化的第一手修复方法工程,决定日后古籍载体的寿命,不得不重视这个问题,若一开始采用方法程序不当,将铸成难以弥补后果。
古籍修复方案的选择依据,是指单位(或个人)送修原始古籍劣化状况、装帧形式、纸张成分……,或极具典藏价值古籍孤本,皆可列入修复方案选项。古籍修复企划案内容应包括事项如下:文史资料搜集和修复沿革考据;典藏环境及硬设备调查;载体状况调查及劣化程度鉴定。
基本数据输入
建立古籍劣化病历及修复记录,有助于日后再次维修时,得以参考前者所使用的材料及操作工法,减少后者在修复时研究摸索之执行风险。
分析工作
主要以古籍修复的施工操作分析基本要点与时间研究为原则,做出决策且产生最佳之古籍修复方法。这些基本要点包括操作目的,零组件设计、公差与规格、原料、作业程序、裱背装祯工具、工作情况、物料运输、工作台布置,以及动作经济原则等。
绘制程序图表
搜集记录并研究分析所需的重要资料后,建立古籍修复作业流程图(图1),施工操作程序表(表1),表示相关程序图有助于劣化文件恢复方法工程。
修复作业之操作程序,从接收裱件至完成修复作业,需经过多道工序。主要分为修复劣化基底材和裱背装装制定款式两大部分。将修复项目排程中许多的工作或作业中,找出并了解各作业间的相互相关性,而后进行规划裱件修复基本操作要径排程作为控制作业进度依据(表1)。
在表1中有一行标题先行操作,是表示必须先完成之后,下一个动作才能开始的操作工序。例如作业A、B不需先完成什么操作工序就可开始了。但是操作工序D,除非是C操作工序先做完,否则不能开始。操作工序H必须F与G操作工序先做完,否则不能开始。
研发工作方法
考虑各种可行方法,在设限条件范围内,针对每项古籍修复施工操作,检验以及运送等,选择最适当的操作程序。
传达工作方法
确实传达工作指令(图2),并且向负责该项作业操作及维护人员,做详细解释所建议的工作方法。
确实执行方法
深思熟虑修复案所有作业细节,以确认所建议的方法达到预期工作效益。
篇2
标准作业流程(SOP,Standard of Process)文件管理平台是业务运作与公司内部治理的重要依循,因此SOP文件管理制度的落实,不仅能够增进企业运作的效率,亦能有效降低企业的营运风险。
通过Interwoven在以往项目实施的经验,通常可将企业的SOP文件管理环境分为两个工作区:
1.SOP制作区 由各业务部门产出内容,并在上载文件时进行文件类型分类、浏览权限、关键词的设定;接下来,经各部门跑审批流程后,最后由负责的单位,如风控或企划部门冻结这份文件。
2.SOP最终分享区 所有SOP文件将依据各自的属性归类,被系统地分类、编号、归档与保存。
面对多数企业所遭遇到SOP管理的议题与改善期许,Interwoven提供最佳解决方案协助企业建立高效率的SOP文件管理平台,为企业提供包括创建阶段的文件分类、审核流程与批审、查询与分享机制、严谨的安全控管机制等重要功能。
进行SOP文件上载与审核时,可以单笔输入,也可以多笔数据批次上载。上传档案后,首先完成属性、权限、文件主附从属关系的设定;然后再通过图形界面轻松设定该文件的审核流程;设定完成后,系统便会以电子邮件方式通知相关人员进行审批;当批示通过后,文件便会依据原先制定好的规则被与归档。值得一提的是,在上传文件时,原创者还可以选择当这份文件通过审核之后是否要转成只读、不可更动的PDF格式档案,以顾及文件的机密性与安全性。另外,由于Interwoven SOP文件管理平台的安全控管机制可直接和AD与LDAP整合,更可直接降低信息部门在设定权限时的负担与增进上线的效率。
篇3
论文关键词:应急物流,组织结构,作业流程
应急物流中心是为应对严重自然灾害、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公共安全事件及军事冲突等突发事件而对物资进行紧急保障的一种特殊物流设施。近年来全球极端天气频发,自然灾害接连不断,应急物流也因此上升到战略高度。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长期以来已逐渐建立起一套较为完善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通过法制化的手段、完善的应急物流设施、健全的网络组织等有效的提高了灾害应对能力。在我国,应急物流的研究起步较晚,2003年SARS疫情之后我国学者才开始了系统的研究,目前我国已在哈尔滨、沈阳、天津、合肥、郑州、武汉、长沙、南宁、成都、西安10个城市设立了中央级救灾物资储备库,在近年来发生的南方冰雪、汶川大地震、舟曲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中,这些物资储备库发挥了重要作用,应急物流中心的建设也因此受到了各级政府的重视。
一、应急物流中心建设的必要性
南通地处长江北岸,滨江临海,全市皆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海洋性气候明显,冷暖气团活动频繁,多气旋,加之地势低平,气团运行不受阻滞,容易发生洪涝、梅雨、台风、暴雨、高温、雷击、冰雹等自然灾害,是典型的气象灾害频发区。在大地构造上作业流程,南通以靖江—如皋—海安西场—沿縀茶河—如东洋口,延伸至黄海一线为界,南部大部分及勿南沙以南海域属下扬子台褶带,为相对隆起区,北部海安一带属苏北断拗,为强烈的沉降区,是一个由北东向和东西向断裂复合的构造斜坡,隐伏断裂构造发育,地震活动频繁[1]。近一年来,如东附近海域多次发生小级别地震,南通及周边地区均有震感,因此应急防范意识时刻不能放松。
南通近年来经济发展势头迅猛,随之而来的是人口、产业、财富的高度聚集,如果没有有效的突发事件应急体系,一旦突发事件爆发,损失将难以估量。为了做好应急物资的有效调配工作,使各类物资能够在最短的时间送达灾区和救灾机构,合理设置应急物流中心就显得尤为必要,通过对物资进行分拣、包装,甚至简单的加工,可以使救灾物资得到有效的分类,及时配送到目的地,以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二、应急物流中心的组织结构
与普通的物流中心强调效率与效益兼顾不同,应急物流中心更重视速度,因此在构成形式、组织结构等方面有着自己的特殊性。
1、 构成形式
南通目前已建有国家级的储备粮库和储备糖库,然而应急物资种类繁多,包括医药、医疗器械、食品、被褥、帐篷、燃料、饮用水、交通工具等,这么多的物资种类,储存条件各异,仅凭一个物流中心很难全部囊括,需要借助社会力量共同完成,因此应急物流中心在构成形式上应该是网状的。具体来说,应急物流中心应由一个主物流中心以及其它加盟的物流中心、相关生产企业构成。主物流中心存放绝大部分应急物资,某些需要特殊保管条件的物资由相应的加盟物流中心保证供应。当应急物资数量需求超出存货量时,相关生产企业要迅速承担起物资供应的任务。应急物流中心通过一张覆盖主物流中心、各加盟物流中心、相关生产企业的网络系统,组成一个网状应急物流体系,在灾时,应急物流中心通过网络连接作业流程,可以根据灾情,灵活抽调各加盟物流中心和相关生产企业组成一个保障体系。
2、 组织结构
应急物流中心的运作必须依靠强有力的政府职权。借鉴广州等城市应急物流管理的经验,结合南通实际情况,南通市政府应成立专门的应急物流指挥中心,定期向政府部门汇报工作。当突发事件发生后,应急物流指挥中心成为政府救灾工作的一个执行机构,根据现代物流运作流程,依靠政策法规行使职能和开展工作[2]。应急物流中心组织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应急物流中心的组织结构图
信息在应急物流中心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信息中心不但要确保与各加盟物流中心、生产企业实现信息共享,了解各类应急物资的储备情况,还要与地震、气象、卫生防疫、环保、交通等灾害监测部门保持密切的联系,及时掌握各种自然灾害、公共卫生、环境污染、道路交通等方面的情报,并做出准确的分析判断,以供指挥中心做出决策。
三、应急物流中心的作业流程
应急物流中心在指挥中心的统一调控下,将应急物资的筹措、储存、加工、运输、回收等环节有机结合起来,以此达到提高应急物资保障的能力,具体作业流程如图2所示。
图2 应急物流中心作业流程图
在平时,应急物流中心的工作主要是做好与加盟物流中心、生产企业的合作,进行网络维护,建立供应商档案,充分了解可能用到的应急物资的生产、分布情况,以及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宣传、教育及应急预案的制定、演习等工作。要做好日常信息的监测,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评价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种类、概率、规模,并设置应急处置预案。
当突发事件发生后,应急物流指挥中心根据事件的大小、性质、影响范围等,根据有关政策启动应急预案。对所需应急物资作初步的需求分析,通过应急物流信息系统,查询应急物资的储备、分布、品种、规格等具体情况,紧急调用各加盟物流中心、生产企业的部分或全部应急物资与设备,组织运输与配送,及时送达需求者手中[3]。
整个应急事件处置完毕后,需要对应急物流系统的运行效果进行绩效评估,包括响应突发事件的速度、物资满足率、储存完好率、运输效率、部门间的衔接、信息传输、人员配合情况等等,通过设置多项评价指标来全面、公正、合理的评价应急物流中心的每一项工作,从而发现存在的不足并加以改进,以提高应急效率。
四、实施保障
仅有完善的组织结构和顺畅的作业流程还不够,应急物流中心要实现高效率运作,还必须在以下几方面有健全的措施加以保障。
1、监测预警机制
监测预警是一切应急事件救援、处置的基础。应急物流中心要依托先进的科技手段作业流程,提高对非常规突发事件的预测能力,对于早期发现的、影响可能较大的潜在隐患,以及可能发生的灾害性突发事件,要会同卫生、防疫、地质、气象、消防、防洪、环保等有关专家进行风险预测评估,及早采取应对措施,以增强灾害预防能力。
2、预案编制与演习
完备的应急物流预案可以确保应急物流反应迅速、处置果断,因此要重视预案的编制,充分考虑各种环境条件、内外界因素等,以增强预案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应急预案要明确如何分工完成各项物流活动,采取哪些步骤、措施、程序等,以提高可行性。对涉及全局、危害严重、重大事件的应急预案,应聘请有关部门的领导和专家参加。
应急预案制定后,应进行几次演习,以提高人们的应对能力。在舟曲泥石流灾害中,县武装部15名职工凭借演习时打下的过硬基本功,不仅保障了本部职工和家属安全脱险,还成功救助140余名群众死里逃生。演习既要包括专业人员的演习以提高操作执行速度,在实际中能高效完成任务,也要包括对普通民众的演习,以提高人们居安思危的意识,能够在自救的同时也配合救援人员,变单向救援为双向应急,极大地提高应急物流系统实施的效果。
3、物资筹措与储备
突发事件发生后对物资需求量大,时间要求迅速,因此,物资筹措应多渠道、多方式,在时间上尽量缩短周期,除了动用平时储备,还可采取强制征用、紧急采购、社会募捐等方式。在进行物资筹措时,要严把质量关,工商、质检、卫生等部门要密切配合,加强对应急物资的质量检验、监督工作。
应急物资的品种要科学设置,由过去单一的帐篷储备向多种生活需求品(棉被、净水器、炊具等)储备转变。要科学地制定应急救援物资的合理储备量,如救灾帐篷、衣被、净水设备等应急物资对储存期限没有过多限制,要科学的进行需求预测,确定其最佳储存量,实现既能满足救灾的基本要求,又不会发生较大的库存堆积;而像饮用水、食品、药品等应急物资有严格的有效期限制作业流程,不仅要科学的确定最佳储存量,还要定期更换,以免失效、变质[4]。
4、车辆调配
应急物流中心平时有一定的车辆运力储备,但若遇特大灾情,车辆运力不足,可与飞鹤物流、交运物流等南通地区知名物流企业合作,进行联合运输,也可向第三方物流企业租用运载工具,以保证运力。为避免应急车辆从灾区返回时因空车返程造成的应急效率低下,可对应急车辆稍作调整,进行伤员、病员的转移运输,这样不仅能提高车辆的运载力,也提高了整个应急物流过程的效率。
5、法律保障机制
法律保障对应对处理重大自然灾害、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及安全事件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明确了危机发生时的处理机构和权责划分,可以使应急物流的实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它还可以规范个人、社团和政府部门在非常时期法律赋予的权利、职责和应尽的义务,以确保应急物流的有效实施[5]。
结束语
“居安思危”方能“安居乐业”。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极端天气的频发,各种隐患也潜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所以,我们应该加强应急物流中心的建设,确保这条抢救人民生命和财产的“生命线”时刻畅通,为灾害的发生做好一切准备工作,尽最大努力保证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财产损失最小化。
参考文献
[1]蒋庆丰.南通市自然灾害时空分布规律及其防治[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4年(3):21~22
[2]夏晶.吴燕妮.夏季.武汉城市圈应急物流系统构建的研究[J].湖北工业大学学报,2009年(12):6~8
[3]薛梅.胡志娟.我国应急物流系统构建研究[J].2010年(7):145~147
[4]余朵苟.何世伟.应急物流体系构建研究[J].物流科技,2008年(11):1~5
[5]王丰.姜玉宏.王进.应急物流[M].中国物资出版社,2007年1月第1版:51~56
篇4
关键词:货检作业;流程;人员设置
1 改革、优化流程目标
通过改革、优化作业流程,充分发挥货运安全检测、监控设备的作用,实现信息、监控、协调、处置的高度集中,达到减轻人员作业强度,提高货检作业质量,确保运输安全的目的。
2 改革、优化流程方案
2.1 具备下列条件时可以按优化后的流程进行货检作业:货检安全集中监控系统、超偏载检测装置全部验收并正常运行,货车装载视频监控系统白天、夜间摄、录像清晰。
2.2 流程优化具体内容:
2.2.1 改变现有预检方式。一是突破《铁路货运检查管理规则》中对到达列车进行人工预检的规定,改由货检监控员在室内通过货物装载视频监控系统对到达列车进行视频预检。二是取消直通列车人员必须出务进行预检的规定,改为使用设备进行视频预检。
2.2.2 增加货检作业内容。突破《铁路货物运输管理规则》关于“苫盖货物的篷布顶部、集装箱顶部、敞车装载的不超出端侧板货物的装载状态,在途中不交接检查”的规定,利用货运安全监控设备,对上述内容的设备可视部分进行检查,提高货检的安全保障能力。
2.2.3 调整到达列车作业检查内容。到达场货检员只对到达的重点车(含高保价货物)进行检查及货检监控员临时安排的需要出务作业的(处理问题车辆等)。
2.2.4 取消部分纸质台帐。货检集中监控系统完全投入使用后,取消《铁路货运检查管理规则》及《成都铁路局货运检查管理实施办法(试行)》内规定的纸质报表及台帐(危险货物运输相关要求的除外)的手工填记,全部改为电子台帐,由货检生产管理软件自动汇总生成,实行无纸化作业。
3 改革、优化流程后人员岗位设置
3.1 每班设货检值班员1 名。
3.2 货检站集中监控中心根据自站日均办理辆数每班设上、下行货检监控员,日均办理辆数1万辆以上的设4名,不足1万辆的设2名。
3.3 到达、出发场货检员人数由车站根据自站作业量按规定配备货检员。
4 改革、优化流程人员作业组织方式
根据已配备的检测、监控设备,对货检作业的组织结构进行改革,改过去的分散作业为货检调度集中统一指挥作业;改原始的电话指挥为现代化、信息化、网络化指挥;改过去的纸笔记录为手持机记录;改过去的人工处理作业结果为计算机自动处理。取消货检作业劳动组织中间层,将全站的货检作业纳入集中统一管理,货检作业设置指挥层(室内人员)和现场作业层(室外人员),形成集中指挥、分层作业、专职监控的扁平化货检作业组织管理模式。改革后货检作业组织模式:a.货检值班员指挥货检监控员、货检员作业。b. 货检监控员指挥货检员作业。c. 货检员按照货检值班员、货检监控员的指挥完成相关工作,及时反馈相关信息。
5 改革、优化流程后各岗位职责
5.1 货检值班员:负责货检班组的全面工作协调、生产组织管理,做好当班期间的现场作业安全盯控。对货车超偏载信息、超限车辆进行核准、处理、登记,监控现场作业人员,处理发现的问题,打印作业大表、交接班等工作。
5.2 货检监控员:负责对货车装载视频监控系统、超偏载检测系统进行室内监控,及时、认真、准确的通过系统回放功能检查列车,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处理。根据车站列车阶段计划通知现场各作业点进行货检作业(未配置货检PDA 手持终端的车站由各作业点组长安排),编制倒、整车普记,拍发电报,加强与调度、运转的工作联系。
篇5
摘要:锅炉燃烧离不开锅炉的风系统,风系统包括二次风系统、一次风系统、扫描冷却风系统和炉顶密封风系统。各系统的风均有相应的风机提供。以某热电有限公司2-300MW机组工程4#锅炉烟风系统为例分别讲述了AN轴流式吸风机、FAF轴流式送风机、离心风机的安装步骤。
该热电有限公司2×300MW机组工程#4锅炉烟风系统安装按平衡通风设计,满足一次风机、送风机、吸风机在锅炉低负荷工况或一侧风机故障时单侧运行,空预器进出口烟风道上均设有隔离门。送风机采用50%容量的动叶可调轴流风机两台,吸风机采用静叶可调轴流风机两台,一次风机采用50%容量的定速单吸离心风机两台。
制粉系统采用中速磨冷一次风机正压直吹式。其密封系统采用母管制的密封风系统,每台炉设2台离心式密封风机,一台运行,一台为备用状态。
根据施工图纸要求:送风机、吸风机、一次风机、磨煤机密封风机都布置在锅炉房零米层,送风机对称布置在炉架两侧预热器冷空气仓的位置,中心线与锅炉纵向中心线垂直,其起重机械扩侧应为HB36B建筑塔吊,固侧应为KH180履带吊;吸风机对称布置在电除尘器后面,中心线与锅炉纵向中心线平行,其起重机械为KH180履带吊;一次风机对称布置在预热器出口水平烟道的下方,其起重机械为KH180履带吊;密封风机布置在炉内预热器进口空气管道的下方,用卷扬机进行配合安装。
一、在施工作业中具体的步骤
(一)AN轴流式吸风机作业方法
该类风机安装的一般性规律,是以机壳装配(后导叶和叶轮外壳)为基准和固定端;其进气箱、集气器和前导叶为前(近电机方向)热膨胀滑动端,其扩压器和扩压器芯筒为向后(远电机方向)热膨胀滑动端。
其具体安装顺序步骤和要求如下:
1.将全部机件存放于基础附近,清理杂物,除毛刺,准备起吊设施。
2.基础清理干净,检查各部分基础标高、各基础孔尺寸;将各部分垫铁、基础板与支腿连接后安放好。基础板找平,检查标高。
3.将机壳装配(后导叶组件与叶轮外壳组件)并在一起联好后吊入预定位置,穿好地脚螺栓。用框式水平仪找正机壳装配的垂直度和水平度。同时,保持机壳轴线与风机进出口管道一致。
4.粗找正后,可对后导叶组件和叶轮外壳组件的基础进行一次灌浆。水泥达到规定硬度后,复查找正情况;无误后紧固地脚螺栓达到所需力矩。
5.将扩压器外壳下半部联好后吊入预定位置,一面与后导叶外壳法兰螺栓相连,另一面将支腿圆弧板与支腿和扩压器外壳分段点焊,焊牢。
6.依次联接小集流器、前导叶组件、大集流器、进气箱各部件下半部。注意:按要求在法兰间加密封材料,其进气箱支腿和圆弧调整好位置后电焊点牢。注意在前后支腿点焊以前,应严格保证其机壳装配的垂直度,防止外悬重力过大,防止倾斜及机壳装配地脚螺栓松动,如吊装就位时不能及时点焊支腿,应用枕木和千斤顶支牢,以保证安全。
7.按总装图要求对进气箱滑动支腿和扩压器滑动支腿安装。注意螺栓头部外露部分适当加长,以后要加一滑动压板位置(如总装图示)。支腿和支腿圆弧板焊接时注意对称分段焊接,以减少焊接变形。
8.安装主轴承座,按要求加装防松垫,按规定力矩拧紧联接螺栓;拧紧后按图安装径向测温元件。按图安装前后冷风罩和轴向测温元件,其中锥形冷风罩上半部分可最后装。
9.吊装叶轮,按规定力矩紧固压盖螺栓,盘车检查轮毂与后导叶芯筒间的轴间隙,叶顶与机壳内壁间的径向间隙尺寸。
10.叶轮侧半联轴器(Form03)与叶轮连接,按规定力矩拧紧螺栓。
11.按图示安装电机端联轴器(Form01),将电机粗定位于预定位置。
12.吊装传扭中间轴,其拧紧力矩应达到要求。吊装前建议在电机端准备一个门形架,其转轴与叶轮端联好后,另一端用滑轮吊在门形架中,调好高度,尽早与电机端联轴器联好。注意:在吊装过程中当叶轮端联好后,另一端偏移距离不得超过5㎜。否则将对膜片联轴器的弹性性能造成不良影响,甚至可能造成联轴器损坏。
13.按AN系列轴流风机转轴系找正原理示意图:以叶轮端半联轴器和电机主轴水平为基准,找平找正。应保证叶轮端后导叶组件中主轴承座位置的热膨胀补偿量,即电机水平位置的预抬量(具体数据见总装图)。应以两个联轴器膜片间的张口值来保证,其张口值大小,可通过计算得知;按一般的比例,其张口值约0.20㎜(因烟气温度也是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即可。
14.电机基础、进气箱基础、扩压器基础二次灌浆,达到规定硬度后拧紧地脚螺栓,复查张口数值。
15.组装扩压器芯筒,传扭中间轴护管,轴封筒等。
16.组装冷风管护筒,冷风管路安装,油管安装。
17.进气箱、大集流器、前导叶、小集流器等上半部、扩压器上半部安装。注意各法兰之间加装密封材料,须现场封焊的圆法兰及对口板外不加密封材料。
18.调整前,导叶开启程度应基本保持一致,建议在0度时(即前导叶叶片与主轴中心线平行时)调整和检查。
19.安装前导叶操作执行机构,注意叶片开启,机壳外的指示执行器的指示应保持一致。
20.按图纸要求安装冷却风机、加油装置、现场测温、测振装置、防喘振报警装置(若有)等。
21.安装进出口膨胀节、内外保温防护层,整个风机与管道系统连接。
(二)轴向预拉量的调整
由于该类风机在热态工况时,烟温较高,传扭中间轴较长,其轴热膨胀量较大(约5~10MM)。因此在冷态安装时应将单个联轴器的安装间隙比自然间隙预拉开2.5~5MM。
1.设备清点、检查。在设备到货的情况下,对设备进行清点检查。
2.基础划线、垫铁配置,纵横中心线相对锅炉中心线偏差不大于20mm。地脚螺栓箱标高误差不大于10mm,相对之间误差不大于2mm。
3.轴承组安装。轴承组就位安装,要求:中心距误差5mm,标高误差10mm,轴承组中心线的水平度公差0.1mm/m。调整调平螺栓,紧固地脚螺栓。
4.进气室、扩散器的安装。进气室、扩散器就位,安装好地脚螺栓,通过调整垫铁使之与主轴承风筒对正,其标高允许偏差为0~-10mm,水平度偏差不大于3mm。两者与主轴承风筒之间的间隙按图纸要求为20mm。
5.电机找正和连轴器的安装。风机和电机轴线同轴度公差0.05mm。联轴器端面之间间隙应均匀,间隙偏差不得大于0.08mm。
6.风机的
(1)油站及油管道安装中,严格遵照供油装置的厂家所提出的技术要求进行施工。在需要的各个部位,添加图纸或说明书要求的油或脂。
(2)管道安装力求走向合理,工艺美观,回油管需有3.5的倾斜。油箱及附件检查、清洗,油箱用煤油做渗油试验,冷油器按其工作压力的1.25倍作水压试验,附件清洗后,喷油恢复。
(3)对油管路系统进行油冲洗,冲洗化验合格方可具备试运转条件。
二、离心风机作业方法
(一)设备检查、检修
1.检查叶轮旋转方向、叶片弯曲方向、机壳出风口角度应与图纸相符(特别注意叶轮的左右旋之分);
2.机壳、转子外观应无裂纹、砂眼、漏焊等缺陷;机壳内部耐磨衬板应牢固、平整、无松动现象;
3.入口调节挡板门应零件齐全、无变形、损伤,且动作灵活同步、固定牢固;
4.轴承冷却水室水压实验应严密不漏,按1.25倍工作压力进行水压试验;叶轮与轴装配应装配正确,不松动;轴承型号及间隙应符合设计,用压保险丝法检测各间隙;风机轴承推力间隙应在0.3~0.4mm之间,用压保险丝检查,膨胀间隙应符合图纸规定;安装时应使轴承纵横中心偏差=10mm,轴水平度偏差=0.1mm/m;
5.拆卸下来的零件应妥善保管按顺序编号,放置在干净的地方,以免带上杂物,不可碰伤。
(二)离心风机安装方法
1.首先,检查地基的外形尺寸、各预留空洞的中心尺寸;地基外型尺寸偏差应在±20mm范围内,各预留空洞的中心尺寸偏差应在±10mm之间;基础划线,以主厂房建筑基点或锅炉纵横中心线为基准,测得基础纵横主中心线偏差应在±10mm,中心线距离偏差应为±3mm,基础标高应在±5mm之间;
2.凿平地基,放置地脚螺栓、布置垫铁,垫铁组一般为2平1斜3付垫铁,厚的放下面,斜垫铁应成对使用;并伸出机框约20mm;找正后应焊牢、不许松动;垫铁应放置在设备主受力台板、机框立筋处或地脚螺栓两侧,在不影响二次灌浆的情况下尽量靠近地脚螺栓孔;
3.机壳下半部粗定位:注意厂家的安装标记,通常揂敗B号各位一台,就位前注意区分与进出口风管的关系、叶轮旋向等;
4.将集流器喇叭口插入叶轮内用铁丝固定后,将整个转动组吊入预定位置;安装地脚螺栓,地脚螺栓的弯曲度应≤L/100(L为地脚螺栓的长度),地脚螺栓底端不应接触孔底、孔壁。地脚螺栓应受力均匀、并螺栓外露2~3扣;然后松开铁丝将集流器下部与机壳下半部用螺栓固定初步调整叶轮与喇叭口的间隙。
5.风机转动组找平、找正:风机主轴与轴承座之间的垂直度采用如下方法找正:将磁力座贴在主轴上,将百分表表头指向轴承外圈或轴承座弹位端面上(既上端盖加工面上);此时旋转主轴一周以上其表针读数不大于0.15mm即可,此读数值为该轴承座与主轴的垂直情况。
6.电动机找平、找正:调机与电机主轴同轴度(既联轴器找平找正)。用三块百分表找正,轴向两块、径向一块;每盘动轴90度,记录数据,测量其上下左右的读数,调整同轴度,使其误差≤0.05mm;且两靠背轮之间应有10mm间隙。找正后,复查轴中心高度等部分数据,做好记录。
7.在风机找正后,进行机壳上半部扣盖、集流器与机壳安装就位,两机壳之间应垫石棉绳;拧紧连接螺栓,四边螺栓应受力均匀;以叶轮为基准,再次调整叶轮与喇叭口的间隙。
篇6
[关键词]无人机 低空遥感 像控点 数字测绘产品
[中图分类号] P237 [文献码] A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5)-7-157-1
1主要质量控制点
1.1航线规划
航线规划是遥感信息采集前的关键技术工作,是指导航空摄影的重要技术文件,需综合考虑作业范围、周围的环境、准确度的要求以及拍摄设备的参数要求和摄像用途等等众多的因素,在保证相关要求的基础上,进行最好的设计。而航线规划最重要的内容就是:①航向行走的方向是否正确,是否会出现多种不利的情况;②区域的覆盖是否正确,覆盖区域内的落差是否控制在限制范围之内;③摄影基面的选择是否合理,航线的高度是否正确,地面的分辨率和像片重叠度是否符合要求。
1.2航摄质量
航摄质量检查包括飞行质量检查和影像质量检查两个方面。
飞行质量的主要检查内容有: ①摄影范围是否符合任务要求; ②摄区边界覆盖是否足够; ③像片倾角、像片旋角、飞行航高变化等技术指标是否控制在限差以内; ④像片重叠度是否达到目的。
摄像质量检查的主要内容有:①摄像的清晰度及分辨率是否达到标准,是否能够观测到远距离的细小图像;②摄像的层次感以及反差等专业摄像因素是否达到相关的标准;③摄像的内容上是否具有某些缺陷和不足;④是否存在一些和其他摄像内容相关的内容。
总的来说,要求摄像内容的清晰度以及落差感和色调以及饱和度和层次感适中、目视效果良好。 如航摄质量不能满足要求,可根据情况进行重飞或局部补飞。
1.3像片控制网
像控布网的主要质量控制点。由于无人机低空遥感测绘系统多用于应急测绘或有专门用途的工程测绘, 飞行区域通常呈不规则形状, 因此像控点宜按区域网布点, 区域网的大小和像控点之间的跨度应综合考虑成图精度、地面分辨率、产品用途、地形特点等多种因素, 以能够满足空中三角测量精度为原则, 进行优化设计。像控布网阶段主要从 3个方面进行质量控制: ①像控网总体设计合理性, 像控分区是否与航飞分区相对应; ②布点方案能否有效控制整个分区, 是否考虑了区域地形条件;③布点密度是否符合要求, 航线两端是否加布控制点。
像控选点的主要质量控制点: ①像片控制点是否选在旁向重叠中线附近, 是否过于靠近方位线; ②点位目标是否选在明显清晰的地物上; ③遥感像片上的剌点点位是否与实地目标严格一致; ④像控点点之记是否清楚、详细, 是否便于内业转刺。
像控点采集的主要质量控制点: ①采用的平高控制点经检校是否无误 ; ②采用的仪器设备是否在有效使用期内, 精度是否满足要求; ③采用的测量方法是否可行; ④作业过程是否按要求操作, 校核条件是否足够, 检验精度是否符合要求。
1.4自动空三与模型创建
在遥感信息处理技术中,自动空三与模型创建成为其技术的核心内容,其组成因素主要有摄影的列表、所确定航线的相对关系以及连接点的布局、连接点信息的提取、形成、编辑以及整理和录入、模型的创建、形成、匹配以及摄像内容的形成等等,这些主要内容都是由遥感信息处理技术完成的。考虑到其部分工作的进行直接影响到相关模型以及相关数字测绘产品的精度, 作业过程中, 除严格按要求操作外, 关键步骤宜同步平行操作进行校核, 以保证处理工作的质量。
2案例分析
图1是用DP-UAV软件进行航测数据处理的成果,某地区338张像片,耗时147分钟,自动生成136万物方点,DEM和正射影像。
飞行区域大小---6×4 平方公里;获取方式:无人飞机,航高500米;使用相机:canon 450D;获取时间:某日上午;天气状况:晴朗;获取的影像:共1338张,15航带。
同时在现场实际布设控制点40多个,采用RTK进行测量,将测量坐标与无人机航测坐标进行对比,结果如表1所示。
通过表1的数据可以看出,通过专业软件检测和整理后的无人摄像设备的拍摄效果是否达到相关的摄像要求,其摄像内容是否到达地形图测量的基本要求,这些标准都满足了专业软件在测量大型比例航线时的要求。
在传统的航空摄像当中,其摄像处理的航空数据信息的流程一般为:数据信息的预先整理、摄像内容的匹配、自动空三的加密以及数字模型的形成。就当前看来,传统的航空摄像的作业流程已经达到了一个相当成熟的境界,但是这种传统的技术也存在很多的缺陷,比如作业的效率太低,很多专业的新型的影像内容无法正常拍摄,除此之外,传统的方法在数据处理上面需要很多控制因素来完成相关的测量,而且在野外测量是一项难度非常大的工作,尤其是在一些环境较为复杂的地区之中。所以,在野外进行测量的过程中,要尽量控制好控制点的数量,苍穹公司自主研发的无人机摄影测量系统及影像处理软件DP-UAV很好的解决了这些问题。
3结语
无人机低空遥感技术具有低空作业、自主飞行、自动导航等特点, 具备机动、快速、经济适用等优势, 有效补充了传统航摄手段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获取方面的薄弱环节, 有效完善了遥感数据获取技术体系, 已在防震减灾以及提高应急测绘保障服务能力方面体现出了独有的优越性, 逐渐成为野外地理信息数据采集中最先进的技术手段之一。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作业成本法;物流;间接费用
1.我国物流成本核算现状
近几年,随着我国计算机网络、电子商务的发展,企业对物流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大,对物流重要性的认识逐渐深化,对专业化、多功能的物流需求日渐增加。服务价格又是建立在准确的成本核算基础上的,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没有考虑到物流企业的特殊性,使其物流企业的成本得不到真实反映,成本计算问题成为当前影响我国物流企业发展的瓶颈之一。传统的成本核算体系不能为管理者提供决策有用的成本信息,无法满足企业管理者的要求。它的最大弱点就是成本分配与消耗的资源无关。物流企业又不同于传统的运输和仓储企业,它包括更多、更复杂的业务,比如,运输服务、仓储服务、配送服务、信息服务和咨询服务等。许多在传统企业为直接费用的,对于物流企业却变成了营运间接费用,这为准确核算客户服务成本增加了难度。
2.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988年,美国哈佛大学的RobinCooper和Robert.S.KaPlan教授提出了以作业为基础的成本计算方法—作业成本法(Activity Based Costing,简称ABC)。ABC是现代管理会计的发展趋势,与传统成本法的不同之处在于间接费用的分配,使成本核算更加精确化。美国会计学界非常关注物流活动作业成本核算与管理的研究,作业成本法被认为是企业物流成本核算最有前途的一种方法。
日本对物流管理及其成本核算起步也比较早,它在吸取了美国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应用作业成本法进行物流成本核算。神奈川大学的唐泽丰教授认为,日本物流成本管理经历了四个阶段:即了解物流成本的实际状况阶段、采购预算管理阶段、设定基准值或标准值以及会计制度接轨阶段。目前日本企业物流成本换算与管理基本停留在设立基准值或标准值阶段。
我国学者对物流成本核算的研究相对较晚:陈小龙介绍了先进的ABC作业成本分析法,阐述了它的成本计算思想和计算方法,并结合我国制造企业目前物流成本计算的实际,给出可行的实施方案;汪小勇等在分析物流企业原有成本核算方法的基础上,引入作业成本核算法,并以某物流快递公司为例用作业成本核算法模拟运作,运作结果表明用作业成本核算的物流成本比传统成本核算结果的相对准确。邵瑞庆对物流企业物流成本核算的营运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的核算思路进行简要的阐述,然后通过对这两种成本核算方法的差异比较,从我国物流企业的业务运作现状出发,提出现阶段我国物流企业物流成本核算方法的选择建议。
孟大伟等在比较传统成本核算程序与作业成本核算程序差异的基础上,以国际某知名饮料公司的分销体系为实例按照作业成本核算方法的标准程序计算设立分销中心前后的分销成本,由此决策是否需要在某地设立分销中心的投资决策。
国内外关于物流成本管理及作业成本核算的大多研究的重点集中在作业成本核算的概念,以及与传统核算方法的比较方面,对于物流企业如何具体运用作业成本法,如何建立物流企业成本控制模型的综合研究是比较少的。
3.物流企业成本核算应用作业成本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还容易引发成本数据失真,干扰正确决策的执行,对改进作业流程、节约成本的支持很弱,并很难实施真正意义上的成本控制。基于以上这些认识,在物流企业引入作业成本法,开展成本控制,其必要性如下:①作业成本法为实施成本控制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控制途径。通过对物流作业成本分析,很容易找出供应链中的增值过程和非增值过程,为成本控制提供了准确的成本数据,通过控制,消除作业过程中的冗余活动、减少资源的浪费、开展业务流程重组等,降低整体物流成本,增加企业竞争优势。②作业成本法能为满足不同客户需求的服务价格的确定提供依据。当前,物流企业面对越来越多的个性化客户需求,企业在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还要保证企业获取最大利润的目标。如果单纯依赖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不能提供详细的真实的成本计算数据,在数量相同的基础上配送成本计算结果一致,不利于企业决策。而作业成本法可以依赖作业的确定、作业成本动因的选择、作业成本库的建立,从而开展不同服务的成本计算,提供有效的成本信息,为不同服务的定价提供依据。③作业成本法改变了传统成本核算方法的单纯依赖单位级作业成本分配带来的成本扭曲现象,能够提供批级、产品级、设备级等作业的详细成本数据,为有效成本控制提供依据。
作业成本法应用到物流企业成本核算中,通过上面的分析得知是非常有必要的,而从理论上讲,作业成本法是否能够成功地被引入物流企业成本核算,还要看其是不是能够适应物流企业的环境。下面将对作业成本法是否在物流企业中有可行性进行进一步分析阐述。
首先,随着个性化需求的增加,服务产品结构呈现多样化趋势,物流活动越来越频繁和复杂,物流成本越来越大,与直接人工和机器无关的物流费用越来越多。企业使用作业来归集与分摊成本可以形成以物流作业成本为基础的成本核算体系,从而形成物流成本的二级体系,包括供应、生产、销售、回收与废弃物流成本。以此为基础还可以设置三级体系,包括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和物流信息成本。这样,通过作业成本法,复杂的物流成本被简单化和明晰化。
其次,物流企业作为运输服务业本身没有具体的产品,因此可以将物流成本的分摊对象定位于物流的服务功能,即具体作业。企业可以根据提供的服务确定作业,越细化的功能其分摊对象就越多,于是形成了以物流功能服务为中心的作业成本中心,与此同时,可以根据细化其中的核心作业但值得注意的是,作业并不是越细化越好,在细化核心作业的时候,要遵循成本效益原则,从整体角度考虑企业利益。这样,作业成本法解决了物流成本的分摊对象问题。
再者,物流企业具有高间接费用的特点。由于物流企业所提供的服务中,有诸多种类和范围的项目被归集到间接费用,归集到间接费用的数额远大于直接费用的数额,而作业成本法最初就是在传统成本核算方法不能满足高间接费用和高制造费用企业成本核算的情况下提出的,是适合于高间接费用企业的成本核算方法。作业成本法可以使物流成本的可归属性大大提高,从而精确物流成本的计算结果。在前面对物流成本的分析中,知道物流企业成本具有间接费用高的特点,所以作业成本法是适用于拥有高间接费用的物流企业的成本核算的。
4.物流企业实施作业成本法具体步骤
首先,企业要做的是确认资源动因,将资源分配到作业,作业决定着资源的耗用量,资源动因联系着资源和作业,这一步骤把总分类帐上的资源分配到作业。以装卸费为例,将其分配到各个作业成本时可选择货物件数为资源动因;接下来,确认成本动因,将作业成本分配到物流合同中,以包装成本为例,将其分配到各个物流合同时可选用包装货物件数次数在各物流合同中的比例为成本动因。成本动因是分配的标准,对于成本信息的准确性和相关性有重要影响,是进行成本分析的基础,通过成本动因建立成本分析的因果关系。
物流成本的分配可以分为两部分: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对于直接费用可直接分配给特定产品或服务的人工费材料费折旧费等,应设计物流成本计算单,以便归集、计算产品物流费用;对于间接费用采用作业成本法分配核算,并根据填制的物流系统中各作业成本分配表,详细地提供各种有关作业运行中的成本概念,以及各种间接费用的分配依据作业成本法的分配如图-1所示,我们可以看到,在作业成本法下,物流企业成本的核算一目了然。
5.结束语
综上所述,与传统成本核算方法相比,作业成本法具有极大的优越性,符合物流企业发展的需要,更可以解决物流企业服务定价难的问题,将其引入物流企业的成本核算中是非常有必要的。它不但可以与物流企业营运特点很好地结合,还能够克服传统成本核算方法的缺陷,缓解现行物流成本核算的问题,为物流成本的计算提供可行的理论支持以及实施的可能。所以将作业成本法引入物流企业中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物流企业在运用作业成本法时,应针对其行业特点,持续改善作业链,消除非增值作业,增加增值作业,使作业链既精练又有效,发挥出作业成本管理的最大效用,实现增加企业盈利节约社会资源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吴佩婷.作业成本法在物流成本管理中的运用[J].财会通讯,2008(5).
[2]师巧成.作业成本法在企业的应用问题研究[J].财会研究,2010(17).
[3]张志勇.作业成本法在企业物流成本计算中的应用研究[J].物流技术,2012(15).
篇8
【关键词】 作业成本法;成本核算;作业;流程
作业成本法的产生以现代企业的新技术革命为背景,由美国会计学者Eric Kohler于20世纪30年代末创建;George.J.Staubus教授于20世纪70年代第一次对此作出系统解释;1988年Robin Cooper提出:产品成本就是制造和运送产品所需全部作业的成本总和,成本计算的最基本对象是作业,标志着作业成本法的新一轮推广和发展。我国对作业成本法的探索始于1994年余绪缨教授的理论研究;进入21世纪,作业成本法的应用研究已经涉及到物流、船舶、教育、邮政等诸多行业。毋庸置疑,作业成本法在提高成本核算精确度进而改善组织决策方面呈现出很大优势。
随着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医保制度的全面推行,医疗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加上病人逐步增强的消费意识以及医院之间的同行业竞争等内、外部环境的刺激,促使医院不得不在保证既有医疗质量的前提下努力降低运营成本,从而兼顾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实现医院的长远发展,这就为作业成本法引入医疗领域带来可能。目前,我国学者在此领域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费峰(2005)介绍了医院成本管理中作业成本法的基本概念和程序;朱士俊(2005)分析了作业成本法引入医院成本管理的技术路线和实施条件;王丽姿等(2010)针对作业成本法应用于医院流程管理展开理论探讨并建立了医院流程作业成本模型。本文旨在综合前人探索,结合实例分析作业成本法应用于医院成本核算的可行性和基本流程,并就实际操作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问题展开思考。
一、作业成本法概述
(一)作业成本法的概念界定
所谓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ABC),是指以作业为间接费用归集对象,通过对资源动因的确认、计量将资源成本分配到作业上去,再通过对作业动因的确认、计量,归集作业成本到服务上去的间接费用分配方法。一言以蔽之,作业成本法在综合考量成本管理中各项因素的基础之上,采用不同的间接成本分配率来进行成本分配,突破了传统成本法中以统一分配率来分配间接费用的“一刀切”现象。
(二)作业成本法要素
作业成本法为组织生产经营的全过程提供了更为精确的分配辅助资源和间接成本的途径,它通过确认“作业”这一中介体产生的成本动因,计算出作业对资源的消耗,比照服务产出对作业的消耗来计算成本,进而建立起产出和投入之间的因果联系。在作业成本法的实际操作中,有四个不可或缺的关键因素:第一,资源为一定时间内为提供服务而产生的成本费用项目,是后期动因分配的对象;第二,作业作为以特定目标为基础消耗一定资源的工作,是连接资源和服务的可量化实体;第三,成本及成本库是指资源的耗费并按照一定特征进行的项目归集;第四,成本动因包括资源动因和作业动因,是决定作业的负担及其所需资源的根本因素。
(三)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法比较
首先,核算对象不同。传统成本法直接针对产出服务进行核算,而作业成本法则针对作业项目进行核算。其次,分配基础不同。核算对象的区别造就了两种核算方式在成本归集程序(主要是间接成本)上的差异:传统成本法以产量或是与其相关的直接人工成本和直接材料成本等设立统一的成本分配系数,将成本直接划分至产出;而作业成本法通过追溯合理的成本动因来分别确定成本分配率。最后,适用范围不同。传统成本法适用于直接成本比重大而间接成本比重小的追求产出数量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作业成本法适用于间接成本占总成本比重较大的技术密集型或知识密集型产业。由此,本文试以流程图的形式归纳总结两种成本核算方法在程序上的差异(见图1)。
二、作业成本法应用于医院成本核算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分析
通过成本动因追踪资源消耗和成本分配,无疑使得所获数据更加客观公正,作业成本法的核算路径也更显清晰明了。除了提供最终服务的成本信息,作业成本法还兼顾到每个相关作业的成本资料,无形中将成本控制点由服务层面深入到了作业层面,有助于组织加强成本控制和盈利分析能力,从而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一)可行性分析
医院是集中提供医疗服务的知识密集型生产部门,资源耗费大多表现为间接形式,其运营特点和成本管理现状都为作业成本法的发展应用奠定了基础。作业成本法下,医院可以被看作通过提供一定的医疗资源进行特定作业,从而使病人享用医疗服务的组织。如前所述,作业成本法下间接成本的计算被分解成为两个步骤,即作业对资源的耗费以及产出对作业的耗费。作业成本法把成本核算的重点放在作业上――一方面以投入的角度考察作业对所耗资源的数量计量;另一方面则以产出的角度考察作业被最终服务消耗的程度――从而有助于提供更为精确的成本信息和深入了解医院成本结构,帮助医院不断探寻降低成本的突破口,对成本的形成过程实现有效控制。如此一来,医院成本管理的对象不再直接指向成本,而是成本动因(即形成成本的原因)以及员工和设备的工作效率。
(二)必要性分析
作业成本法的实施主要为改革间接费用的分配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与之相适应的是,医院所发生的直接针对成本目标的耗费较少而成本多以间接费用的形式组成。一方面,医疗服务项目繁多,《医疗项目收费标准》中提供了数以千计的服务项目,同时这些项目的实际操作过程中又涉及到医院内部几乎各个部门的分工协作;另一方面,医疗服务的复杂过程及其所需医疗技术之间的个体差异决定了作业环节的复杂多变。如果不考虑各项服务所耗用不同作业的比例而统一使用一个分配标准,无疑是对成本信息的扭曲。这样一来,医院实施作业成本核算法呈现出显著优势,在客观评价医疗服务对医疗资源消耗的基础上,使得成本管理的实施更具针对性。
三、医院实施作业成本法的流程设计
本文以江苏省某医院为例,结合医院流程设置特点介绍医院作业成本法的实施模型。该院是《江苏省医院成本核算与管理规范》的应用试点单位,积极贯彻江苏省规范的具体要求,在应用开发中不断完善核算体系和技术平台。
(一)明确业务流程,收集作业信息
作业成本核算的材料信息来源于医院财务会计系统中的核算资料,由于医院的各项作业都是由不同的职能部门合作完成,成本核算要深入到医院作业层面则必须先行明确整个业务流程来收集各项作业信息。
(二)确认资源耗费,建立资源成本库
资源是与医疗作业有关的成本或费用,是执行作业所必须花费的代价。按照一定的分类条件将已消耗的资源进行归集汇总,有助于详细了解医院的实际运营和业务操作流程,明确各职能部门对医院成本所应承担的责任。在确认资源成本之后,需结合实情建立资源成本库,将一定会计期间内的资源耗费归集到各个资源库中(见图2)。
(三)划分作业项目,建立作业成本库
在划分作业项目过程中,首先需要兼顾医院组织机构的划分和经营流程的特点,充分考虑到实际可操作性,从而减少间接费用分配率的数量,提高作业成本分配的准确度;然后要实现将成本分类归集到作业:将资源成本从会计记录中辨别提取并将其分类归集到各作业成本中,如此按照作业项目逐一分配,各项目金额累加就形成了作业成本库。本例中,药品供应、直接医疗和医疗技术三科室的耗费可视为直接成本,直接计入到相应的成本对象当中;而医疗辅助和管理服务两科室的耗费为间接成本,需经合理划分入库(见图3)。
(四)分析成本动因,分配相关成本
成本动因表现为特定资源与特定作业、特定作业与特定成本之间的因果联系,它由资源动因和作业动因构成:资源动因引起作业成本的变动,是用来计量作业对资源耗费的依据;作业动因引起产品成本变动,是用来计量产品对作业耗费的基础。由于不同的资源进行二次分配的动因各不相同,需要在经过上一步骤的分析和建库之后,按照相关性和易取得性原则选择适当的成本动因,进而确定成本分配率,分配相关作业成本(见图4)。
四、医院实施作业成本法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作业成本法的实施无疑为管理人员实现对成本的有效控制提供了更为客观真实的成本信息,有利于有的放矢地加强成本管理并提高预算决策的准确性。鉴于医院(尤其是大型医院)的医疗设备耗费高、人力资源投入多、服务需求差异大等特性,作业成本法能够有针对性地控制间接费用,从而使得成本瓶颈一目了然,促进资源配置的合理有序。作业成本法不失为一种可采纳的成本核算方法,但必须强调的是,它只是改进组织成本分配方法的路径之一,并不能一劳永逸地解决所有成本核算事项,其本身也存在着亟待解决的问题,医院应当结合自身特点不断进行改进。
第一,作业成本法的工作量较大,实施成本高。在整个核算流程中,此法要求以全面准确的会计信息为基础,必然增加计算和分配的工作量,对会计环境和成本管理的组织体系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医院面临规模大、业务多、程序复杂的成本核算环境时,则必须要借助相对完善的电子技术平台,这在一定程度上将耗费更多的人力和物力资本。所以,作业成本法是否能真正行之有效,牵涉到如何把握好成本和效益的平衡关系问题。
第二,作业规模的建立和成本动因的选择具有一定难度。由于分配核算力求全面,导致了作业中心较为分散,成本动因复杂多变,难以进行明确的划分归类。作业规模过于简单自然不能如实反映科室实际情况,不利于作业流程的优化分析;作业规模过于复杂又会增加核算难度,导致作业分析的紊乱,加上管理者在面临成本动因的选择问题上难免带有一定的主观性,易为核算失真埋下隐患。由于上述具体核算工作都需要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的积累,这就需要不断提高会计核算人员的技术水平。
第三,过度强调“分配标准”,作业中心之间的协调不够。作为核算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分配标准的制定直接决定着成本结果。这就容易在实际操作中诱使各作业部门过多关注本部门纵向期间内的成本变化情况而忽视作业中心之间的横向沟通和协调,总体上不利于控制成本的实现。因此,有必要强调“整体”理念,进行系统控制。作业成本法的实施尤为需要重视长期的控制效果,而不应单单注重短期的内部阶段性目标的实现,否则面面俱到、事无巨细将会引发适得其反的效果,造成成本效益不平衡的局面。
总体来说,成本是整个医院运营流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作业成本法只是力求合理计算成本的一种核算方法,而不是从根本上解决成本问题的必胜工具,它作为一种管理思想,需要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分阶段、有步骤地进行选择应用。客观地说,作业成本法的实施无疑可以为改进医院的成本管理、提高预算决算水平以及优化医院经营管理过程带来更大的可行性。因此,作业成本法是成本核算工作的基础,应该贯穿于医院成本管理的始终。
【参考文献】
[1] George.J.Staubus. activity costing and input output accounting[M]. Rechard D.Irwin,Homewood.1971.
[2] Robin Cooper. the rise of activity-based cost:what is an activity-based cost system[J]. Journal of Cost Management,1988(6):45-53.
[3] 费峰.医院成本管理[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4] 朱士俊.作业成本法在医院成本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5,21(2):95-96.
篇9
【关键词】 作业成本法; 物流成本; 成本控制
物流管理的最主要目的是以最低的成本消耗获得更高的服务质量,即寻求物流成本优势与服务优势的平衡点。由此可见,在一定的服务水平下,物流管理的关键在于如何科学、有效地进行成本管理。我国通信企业物流成本管理意识缺乏,物流成本的计算精确性有待提高,如何有效降低物流运作成本的研究更待深化。因此研究适用通信企业的物流成本管理方法对提高通信企业经济效益与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国通信企业在物流成本控制与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成本控制战略与方法需强化与丰富
近年来,我国通信企业部分成本控制取得显著成效,但很少企业专门制定与企业发展战略相适应的物流成本控制战略以及具体的实施规划;成本控制的方法多采用记录发生的成本费用和进行成本数据比较分析等简单形式,成本控制方法尚待丰富。
(二)对物流成本构成要素的认识不清
首先,部分通信企业缺乏物流服务作为一种产品、应进行成本核算的意识。与生产企业类似,物流工作的开展,要消耗各种资源,这些资源构成物流成本。实务中,企业很少针对单个物流服务合同独立核算成本,因此无法确定单个物流服务合同的盈亏情况,成本控制无从谈起。其次,物流成本的定性分析精确性不足,依照现行财务会计制度难以使用单独科目进行成本归集。实务中,物流成本费用在多个会计科目中反映,无法为成本控制提供准确数据。
(三)物流成本全程管控观念需强化
通信企业的物流工作涉及运输、仓储、配送、包装、装卸等一系列过程。在实务操作中,一些企业将这一系列过程分别核算,未将其纳入统一系统运作。这样物流成本管理只重视局部功能的改善和成本的特别控制,而忽视了整个物流过程的系统管理和控制,存在物流管理混乱、重复搬运、路径不合理等现象,工作效率低下。
(四)成本控制体系亟待完善
目前,我国大多数通信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粗放、运作不规范,成本控制的组织化、规范化以及标准化等水平较低,不能提供准确的物流服务成本核算信息,因而导致成本与服务质量不平衡、物流服务与服务承诺不匹配等问题,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采用作业成本法有助于改进并加强物流成本控制,解决上述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作业成本法下,以物流工作全过程中涉及到的各项物流作业为成本计算对象,可以提供全流程中各项作业的成本耗费信息;二是作业成本法下,可以采用更加精确的分配基准进行间接费用的分配;三是在作业成本法下,将绝大多数的成本费用按照资源动因和成本动因分配到特定的物流工作中,可以为产品定价提供更加可靠的信息。
二、我国通信企业引入作业成本法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一)通信企业应用作业成本法的必要性分析
虽然作业成本法于20世纪30年代末期业已提出,但长期以来并未得到足够重视,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通过美国哈佛大学卡普兰和库珀两位教授的深入研究与积极倡导推广,才得到了会计界和企业界的普遍重视。其基本原理是:作业消耗资源,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是沟通企业资源与最终产品之间的桥梁。作业取代产品成为企业成本核算的着眼点。与传统成本计算方法相比,通信企业引入作业成本法可以解决我国通信企业在物流成本控制与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有助于企业进行全面成本控制。作业成本法关注服务提供的全过程,区分增值作业和非增值作业,有助于对物流成本进行全面优化,降低非增值作业的资源消耗。二是有助于企业对成本发生的全过程进行控制。采用作业成本法,企业可以更好地对物流工作中装卸、搬运、配送、包装等环节进行控制,使物流成本控制更为有效。三是有助于对间接费用和个性化服务等高成本费用项目实施精细化管控。作业成本法不仅可以得到企业总的物流成本,而且还可以得到单个物流项目的成本,进而为企业物流成本精细化管理提供依据。
(二)通信企业应用作业成本法的可行性分析
虽然我国通信企业在物流成本控制与管理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但整体看,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通信企业应用作业成本法进行成本控制的条件逐渐成熟,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技术方法上,作业成本法理论体系日趋完善。目前,作业成本法已形成一套完整的内容框架、概念体系、动因体系、作业成本财务会计体系以及开发步骤和程序;同时,其可行性也得到证实。二是技术支撑上,通信企业的信息化程度较高,为作业成本法的实施提供了信息技术支持。由于物流活动的每一环节都会涉及若干不同的作业流程及大量的作业信息数据,对这些繁杂的信息数据进行加工处理和分析,必须借助信息技术才能完成。通信企业在信息化建设方面较为成熟,特别是物联网等新技术,为通信企业物流成本管理中作业成本法的应用提供了信息技术环境。三是技术主体上,通信企业具有良好的管理团队。物流成本控制采用作业成本法需要的人员素质较高。通过外部招聘和人员专业培训等措施,通信企业的业务经营与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不断提高,奠定了应用作业成本法的人才基础。
三、我国通信企业物流成本控制与管理中应用作业成本法的主要实施思路
通信企业的成本控制与管理中具体运用作业成本法,应把握以下要点,结合单位实际稳步推进实施:
(一)开展作业分析,确定物流服务过程中的作业
作业分析是指分析物流服务全过程中所发生的各项活动,将同质的活动归类并确认为作业中心,这样物流工作的过程被划分为若干成本计算和绩效评价的基本单位——作业。单项作业可能只需单个部门执行,也可能需要跨部门合作完成。依照各项活动功能的不同,物流服务一般划分为运输作业、包装作业、装卸作业、仓储作业、搬运作业、流通加工作业、信息处理作业等七项作业。这些作业构成了物流服务的全过程。
(二)分析资源动因,明确各项作业消耗的资源
根据作业成本法的原理“作业耗用资源,产品耗用作业”,确定作业消耗的成本,首先,需明确资源动因,资源动因是指资源被各作业消耗的方式和原因,是引起作业成本变动的因素,是把资源成本分配到作业的基本依据。其次,建立资源库,将一定期间内资源的消耗归集到相应的资源库中。再次,按照资源动因划分标准,将各个资源库中消耗的资源全部分配到各项物流作业成本库中。
(三)确定成本动因,将作业成本分配到成本对象
成本动因是指作业被产品或者劳务消耗的方式和原因。企业开展物流工作涉及众多作业,在确定成本动因时,要综合考虑核算效率与准确度,应遵循如下原则:一是成本动因与各项物流作业消耗之间的相关性;二是成本动因的计量成本;三是采用成本动因所导致的行为;四是上述三个因素的相互作用。通常来说,成本动因越多,成本计算越准确,但效率越低。这就需要统筹运用作业成本法的成本与效益分析,确定合理的成本动因数量。
(四)计算汇总物流作业成本
根据成本动因将作业成本库归集的作业成本分配到各个成本计算对象上。在运用作业成本法进行物流成本控制时,企业应关注两个问题:一是注重“成本—效益”原则,实务中,企业应该综合考虑成本核算的工作量等因素,协调好成本和效益的关系;二是针对不同的物流服务合同,不断更新作业成本法,定期重新识别、确定成本动因,调整控制措施。
【参考文献】
[1] 唐丽华.作业成本法在企业物流成本核算中的运用[J].物流科技,2008(6).
篇10
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法的计算方法不一样,它主要是以“数量为基础的”,形成了一种“作业基础”的成本计算方法,这种计算方法是一种精细化的核算方法(王起,2007),它的出现改变了以往长期沉寂的现象,有人说它是成本会计的一项历史性的变革。自从我国引入了作业成本法,在学术界也被受关注,很多的企业都在应用,最初使用的是制造业然后在交通运输业(如物流行业、港口企业)保险证券业及医疗机构等公共部门上也有所应用。上海海运学院承受交通运输业中的独特的会计业务问题的相关探讨并且还针对港口企业的成本费用核算有了一定的规范,对于那些分货种、分操作过程的装卸成本计算方法给予了肯定。可见作业成本法为营运间接费用大、成本核算不合理的集装箱码头企业提供了新思路,以解决现行成本核算过程中的种种问题。
二、基于流程再造的集装箱码头作业成本法应用
集装箱码头各操作机械化程度高,但是现有流程的效率较低,需要进行一定程度的整合。业务流程再造(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BPR)的概念最早由美国的Michael Hammer和Jame Champy提出,是指建立于对现有流程的反思基础上,对其进行彻底的再设计,以便公司在衡量企业业绩的标杆(成本、质量、速度)上的改善,强调根本性和彻底性。它主张从根源上转变思想观念,对企业内部原有的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进行重新设计,减少一切不必要的浪费,用最好的工作质量、最低的管理成本、最高的工作效率提供客户满意的服务,从而打造优势。后来不同学者的补充和完善使这种管理理念不再激进。因此可以结合流程再造的思想对现行流程进行必要的改进。
(一)实例选择该集装箱码头为某港务集团下属分公司,码头岸线的长度为1566米,总共有五个全集装箱在此泊位,前沿水的深负为13.2米,可以在第五、六代集装箱船停靠;装卸设备精良,拥有26台大型岸边集装箱起重机,堆场配有负荷量35―40吨的轮胎龙门吊达到79台,堆箱作业可以落实;集装箱的正面吊达到5台,另外还有集装箱叉车以及集装箱堆高机、牵引车等机械;集装箱堆场面积94.7万平方米,仓库0.58万平方米,吞吐能力达年250万标准箱。
码头公司作为集团下属单位,不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目前执行企业准则和水运企业会计核算方法,选择目前的成本核算策略,只是单纯的对期间内的成本费用总额归集,与收入不进行配比,且管理费用列为期间费用直接扣减公司的利润额,因此不利于效益的直接提高。本文以为集装箱码头公司中的相关的管理费用中和生产直接有关的部门中的费用应该计入到营运的间接费用中,且把它进行分配,分到各个相关的业务中去,然后再把它分配到各个有关部门的操作过程中。后续主要归集和分配这部分营运间接费用。按照现行成本核算制度核算的某期营运费用如表1所示。
(二)作业成本法核算集装箱码头作业成本法的设计核心就是对作业链之间的逻辑关系的分析,会提供相关的作业信息,以此达到管理上的目的。数据的搜集以及动因的划分在集装箱码头企业实施作业成本法中的地位是很高的,因为他们起到一个关键的作用。本文中的数据就是由现场的观察,通过询问相关人员以及对现场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以及通过翻阅公司财务报告才得到的,数据得完整性不是很好,同样的其准确性也没有很大的保证,但是对本例的分析的影响是不明显的。
将营运的间接费用以及相关的辅助营运费用加到作业成本中这一思路,首先就需要根据作业成本法的思想,把营运的间接费用以及它的辅助营运费用准确地进行分摊,将他们分摊到各业务中,最后再分摊到各个部门进行各项操作。
(1)营运的间接费用以及辅助营运费用的分配。
一是营运的间接费用的分配。根据目前的成本核算制度,管理费用作为期间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而集装箱码头中的安全科、物料科、维修科以及调度科、业务科和劳资科等等这些部门发生的费用,其中很大一部分和生产有直接的关系,那么这一部分就应该归入营运的间接费用的核算,根据同质成本的动因把有关的成本入库,可是目前的核算制度未将这部分的费用单独归集到具体的部门。因此需要将这一部分费用单独进行归集核算,最后归集到各业务。本文通过现场对企业各操作过程及成本核算的了解,分析表1中的相关的管理费用,根据资源的动因把和生产有直接关系的部门的工资福利费等全部按按照人工小时进行归集,如表2所示。
而后,将归集的这部分成本费用分配计入码头装卸、堆存、港务管理和其他业务。由于集装箱码头还没有所需要相关基础数据统计资料,故可用作业成本模型建立的系数矩阵分配。
安全科负责码头安全检查,对事故进行调查处理,主要作业是检查,本文以收入和预先制定的货损货差率为基础计算各业务的消耗比例,如表3所示。
物料科的基本作业是计划、采购、保管和发放,主要作业是保管和发放,各业务费用分配的比例以燃料费、材料费及配件和低值易耗品为基础计算,如表4所示。
维护科的基本作业是设备更新改造、保养和修理,主要作业是保养和修理,各业务费用分配的比例以保养费和修理费为基础计算,如表5所示。
调度科的主要业务是组织作业计划的实施,一般只有装卸和堆存需要,根据码头实际情况可设各业务的消耗比例见表6
揽货科负责货源的组织,因为码头企业的生产过程的销售过程同时进行,所以揽货科的费用应列入营运间接费用,而不应象工业企业一样计入期间费用,主要作业是揽货,与装卸业务直接相关,根据码头实际情况设定各业务的消耗比例如表7所示。
劳资科的主要作业是制定工资,各业务的费用的分配比例可以按照工资及附加、劳务费之和为基础计算,如表8所示。
与生产相关的各部门的业务分配比例汇总如表9所示。
根据上述分配比例,利用作业成本法核算中的矩阵模型,可计算作业成本法下各部门装卸、堆存、港务管理等业务所分配的营运间接费用。即:
按照作业成本法的思想,将与生产直接相关的管理费用计入营运间接费用,按照中的比例分配,具体分配后的数据见表10。
二是辅助营运费用的分配。作业成本法可以改进辅助营运费用的分配。码头辅助营运部门是一个综合服务的部门,比如:机修车间,提供修理的服务。所以正确计算各业务的成本应该以正确计算辅助营运费用为基础。
根据调研得知:维修部门,对装卸设备、堆场设施等码头机械设备的维修;动力部门给整个作业流程提供的水电服务;水平运输部是码头公司的辅助营运的主要部门。
因为以上部门发生的资源都是在码头核算中将其直接计入相关的辅助营运费用中,所以对它的分配应该根据现场的操作人员给的资料做相应的估计,把辅助营运费用在各作业中心分配,形成一个作业成本库。各作业中心按照人工小时分配的主要有对工资及附加、劳务费等;根据调查得知动力费在各部门的消耗比例为15:60:20:5;按照折旧分配的费用有折旧费,固定资产明细表可以确定期间的折旧额,也就可以得到核算期相关的折旧总额;修理费用和固定资产的折旧是成正比关系的。根据上述的方法把有关的资源费用归到各个作业中心,如表11所示。
将资源归集到辅助生产部门的各作业中心后,可根据成本动因将其再次分配到各业务上。供水供电部门与标准箱量成正比,维修部门主要以人工小时作业成本动因。水平运输部门以运输距离为作业动因。
(2)主要业务成本归集核算。经过对辅助营运成本和管理费用中与生产直接相关的部门的费用的分配,现将各主要业务的成本及管理费用等归集如表12所示。
集装箱码头与主要业务相关的部门有受理台、费收室、箱管室、控制室、调度室和计划室。受理台负责受理客户的各种申请,并审核各类凭证资料的完整性与正确性;费收室负责收取与集装箱相关的各种费用;计划室负责提前计划装卸船的相关工作;控制室负责指挥现场工作,对生产作业流程实施现场跟踪处理,并不断调整优化作业流程;调度室负责人员和机械设备的安排;箱管室负责堆场集装箱的计划管理的工作。把营运的间接费用以及辅助营运费用进行分配并且归集到装卸业务、堆存业务以及港务管理等业务之后,需要按照分部门分操作作业成本法将其分配到各操作中。
关于分部门分操作的作业成本法核算,它是遵循作业成本法的思想,把各个业务成本及逆行那个划分,可以分为直接计入的成本、按照成本的动因分配计入的成本、辅助营运费用的分摊以及营运间接费用分摊这四个部分。其中的可直接记入部分直接记入,剩余部分按照各部门成本动因进行划分,归入各个操作中。
只要可以分清某一个部门、某一个操作而且可以直接计入的成本都按照费用要素直接计入;凡是不能分清某一部门、某一操作的,按照有关成本动因实行分摊计入。根据上面的步骤可以得到表13的集装箱码头某一期间中的分部门分操作的装卸成本计算表,表14可以表示也就是堆存成本的计算表。
三、结论
本文针对某集装箱码头的现行流程和成本核算模式,结合流程再造思想优化现有流程,再采用作业成本法核算,解决现行成本核算中的问题。文中对现有流程和组织结构进行改进,加强各个部门的联系,提高作业效率,控制作业可以实现降低成本的目的。通过对码头财务数据的分析证明作业成本法可以很好地在企业中实施。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