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园林设计特点范文

时间:2024-02-17 15:13:2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西方园林设计特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西方园林设计特点

篇1

关键词:西方;园林;设计

1.当代西方园林设计思想呈现的多元化发展趋势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以往的西方现代和后现代园林设计思想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现代和后现代西方园林设计思想主要着眼于使用奢华的建筑材料,用奢华的材料来展现的现代景观的优雅,在当代人看来,无非是冰冷僵硬的,是为大公司,贵族服务的,根本不关注普通大众的需求。为了能够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很多园林设计者开始关注众多人的需求,开始从景观园林设计中的传统设计思想寻找出现代园林设计的思想和特点,这就充分体现出,现代园林设计者大多继承的是传统园林的精神而不是形式。

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后,西方园林设计思想已经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这种趋势主要体现在:①现代园林设计的艺术思想和手法呈现出多样化特点,并能够有效促进现代园林设计的艺术性,从而使得园林设计的形式更加丰富;②如今的园林设计已经将生态学原理融入到设计中,并使生态学原理成为风景园林设计的主要的科学指导思想;③现代工程技术的发展和新材料的使用,使设计者在园林设计中,能够设计出更多的形式,使得园林景观的形式得到扩张。

2.当代西方园林设计思想中主要以创造视觉美为主

2.1当代西方创造园林艺术中所体现的绘画与雕塑中的特点

在现代绘画领域所表现的艺术与设计,主要表现在本身存在的线条美、板块合理安排、色彩的调试等内容。而这些内容在园林设计平面图上则可以充分表现出来,因此,在进行园林设计中,设计师往往会将绘画和平面设计中的线条度的把握、板块的构造和色彩的对比作为设计中的重要组成要素。从中可以明确地看出,绘画艺术作为领导艺术的新思潮,为当代西方园林设计思想带来了无限灵感。

除此之外,雕塑作为一种立体的艺术,与当代西方园林设计思想也存在着密切的关系。要说绘画的发展可以促进当代西方园林思想的创新,那么,雕塑则是园林设计中的装饰。近年来,随着雕塑作品的风格多样化发展,各种自然素材和工业素材的使用,使得雕塑与园林艺术的融合更加密切。

2.2当代西方园林设计与大地艺术的结合

之所以称为大地艺术是因为这种艺术存在主要是利用大地材料并且在大地上进行艺术创造的一种艺术方式,它主要包含两个本质特征,一个特征是大,意思就是说这种艺术表现出来的体积较大,另一个特征是地,也就是说,这种艺术主要是与大地相联系的,对它的艺术创造所使用的材料往往是与土地相关联的,艺术家使用的材料也是来自大地中的物质。西方园林设计思想的飞跃,离不开大地艺术对其的重要影响。大地艺术与西方园林设计在风格上并没有达到统一,而往往不统一的创作思路,反而会拓展出多种多样的创作手法,在不同的风景园林设计中,大地艺术的融入都会使各个风景园林呈现出独具一格的设计。

2.3当代西方园林设计中的极简主义园林设计思想

极简主义园林设计理念所追求的不仅仅是抽象的作品,还追求客观存在的作品。在极简主义思想中,首先摆脱思想的束缚,摆脱外在环境的干扰,只在乎于作品的本身,不去参考任何历史经验,只是一味追求自身所需要的、新颖的形式。从而建立属于自己的欣赏环境,因此,极简主义强调的是作品的真实存在,除了作品,其他都是虚幻。极简主义思想在当代西方园林设计中的应用,不仅可以构造出神态园林的自然美感和张力,还能够结合生态学原理,对风景园林的周围环境进行保护,进一步强化了自然要素的重要性。

除此之外,极简主义对现代材料的使用也是得心应手的,在现代园林设计中,通常采用的材料,例如:金属、混泥土、钢架、油漆、岩石、沙粒等都可以通过极简主义思想的指导,将其以人工的形式展现出来,充分展现其所能够展现的美感,在某种程度上,利用极简主义思想创造更具有人文色彩的风景园林,例如利用自然景观的构造与人造景观的对立状态,创设出浪漫、诗意的城市自然。

篇2

关键词:中西古典园林艺术特色中国现代园林

中图分类号:K928.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现代化城市的崛起和都市文化的发展,使得中国古典园林显然已被迫走向边缘。近些年来,一股欧美风格的造园活动风行神州大地,不少园林设计者试图将中西园林艺术相结合,以找到适合中国当代国情的造园风格。但实践证明,机械的照搬西方或简单的中西符号元素的拼合都难以真正创造出适合中国当代社会文化和审美趣味的园林景观艺术。

如何建造能与现代化城市景观、都市文化相吻合但又不失中国传统的现代园林艺术呢?笔者结合多年来从事园林景观行业的经验,从以下几方面谈谈浅薄之见。

一、中西古典园林的艺术特色:

中国古典园林效法自然,凿池开山、栽种花木,仿造自然山水风景,以假山、漏窗为屏障分割视线,成为“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自然式山水风光。

古典园林造园的主旨是表现自然美,追求意的优雅和境的深邃。它将大自然中的各种美景再现于小小的庭院中,在二维的园址上突出三维的空间效果,通过借景、对景、分景、隔景等种种手法来组织空间,造成园林中曲折多变、小中见大、虚实相间的艺术景观效果,表现出具有中国传统特点的空间组织手法和空间的曲折变化,让山水风光、自然气息渗透入园林建筑,使人们在建筑环境中能尽情领略大自然的天趣。园中园式的空间布局原则上将园林整体分隔成许多不同形状、不同尺度和不同个性的空间,将形成空间的各要素糅合在一起,分别表现自然、山水、人文景观等;假自然之景,创山水之趣,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一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中国古典园林是自然山水式园林,以自然山水为主体,通过叠山理水、植物配置等人工模拟而成,浓缩自然界美好的山水风光,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效果,体现着自然之美、自然之理和自然之趣。中国古典园林多以山水取胜,配以适当的植物。园林中花木品种繁多,具有季节性、地方性、艺术性和民族性的特色,通过亭、台、楼、榭、轩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和花草树木的映衬,体现出近景远景的层次感。 除了自然趣味,中国古典园林还有密集的建筑。园林中建造各种相应的建筑,如厅、堂、轩、馆、楼、阁、榭、舫、亭、廊等。这些建筑不但不能压倒或破坏主体,而且突出山水的自然,力求两者的有机融合。山、石、水、植物和建筑之间协调融合,使人与自然十分和谐地溶入建筑环境之中,让人们虽然身处有限的人造环境中,却能够感受到一种天然环境的无限情趣。

与中国的迥然不同,西方园林艺术追求严谨的理性,一丝不苟地按照纯粹的几何结构和数学关系发展,它把强迫自然接受匀称的法则作为基本信条,提出“完整、和谐、鲜明”三要素。 西方园林的建筑物体积巨大,矗立于园林的中轴线起点之上。整座园林以建筑物为基准,将宽阔的林荫道、花坛、河渠、水池、喷泉、雕塑等分别布置于辅轴上,在园林中开辟笔直的道路,将水池、喷泉、雕塑及小建筑物等点状分布在道路的纵横交叉点上,通过对称、均衡和秩序体现严格的理性秩序之美。

二、中西古典园林的局限性

中国古典园林具有封闭性和私密性,有高高的围墙封闭,是供少数人游玩居住的。而现代社会的园林主要服务于人民大众,这便要求现代的园林具有开敞性和大众性。古典园林与现实的大众需求产生了矛盾,这一需求恰能被开放几何形划分的西方园林所满足,从而造成近现代营造西方园林的狂潮。中国古典园林的服务人群和内向性决定了它的历史 局限性。

与追求自然美的中国园林不同,西方古典园林以整齐一律,均衡对称,具有明确的轴线引导,讲究几何图案的组织,甚至连花草树木都修剪得方方正正,一切以人工创造为特点。现代的西方园林大的几何图形的广场形式确实可以满足普通人民的健身娱乐要求,但在中国很多地方机械效仿,生搬硬套,这种没有经过消化吸收的“文化大搬移”必定会产生一些没有生命的景观垃圾。而且西方园林设计过于平面化,平面图案美妙绝伦,但置身于施工完的景观现场,却体会不到设计者的“独具匠心”。在夏日的骄阳下,人们穿越广场匆匆行走,根本无暇顾及满目平整的花花草草;大尺度的平面布置,使景观设计成为纯粹的装饰品,和人产生了很大的距离。

三、中国现代园林的发展方向与思路

建造园林不能简单地模仿、抄袭,或是将各景点的精美元素拼凑、组装在一起。而是应该适应时代的需要,兼具典型传统风貌、传统精神进行创作。中国古典园林造园的思想精髓是现代园林设计的理论基础。设计师应对传统园林积极地进行探索研究,吸取精髓,保留其“人与自然的和谐”、“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思想,同时挖掘古典园林的现实意义,将其造园手法、造园要素、空间布局形式以及文化特征等应用到更广阔的领域,继承和发扬极富现代意义的理念和手法,使中国园林文化得到延续和发展。中国现代园林的发展,应该深入研究中国古典园林和西方园林杰作中所蕴含的典型特征,遵从中国古典园林的造景方法、合理借鉴西方的表现形式,取长补短,将之完美融合,并把握好中西方古典园林设计的精髓。规划一个具有生态性的现代园林城市,首先应该保持生态平衡。这个生态平衡是由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组合而成的。目前看来,人工生态系统应尽量“模仿”自然生态系统,模拟系统中的植物群落种类组成、结构特点及演替规律,科学营造人工植物群落,构造乔、灌、草多层次多复合的生命环境,增加城市森林绿量和景观层次,创造“人在绿中,楼在树中,城在林中”的生态城市。

考试大-全国最大教育类网站(www.Examda。com总之,中国现代园林设计和建造既要继承传统,又要有所创新;既要考虑民族的东西,又要结合时代的发展,结合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创造出新的更具特色的景观艺术。

【参考文献】

1,雷清蓉:《如何在现代建筑设计中体现传统的中国文化》,2008.1.19。

篇3

[关键词]:园林空间布局; 园林景观配置; 园林文化; 园林艺术;园林发展;

中图分类号: TU986 文献标识码: A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它被举世公认为世界园林之母,世界艺术之奇观。中国的造园艺术,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终和最高目的,从而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审美旨趣。它深浸着中国文化的内蕴,是中国五千年文化史造就的艺术珍品,是一个民族内在精神品格的生动写照,是我们今天需要继承与发展的瑰丽事业。

西方园林艺术提出“完整、和谐、鲜明”三要素,追求严谨的理性。欧洲人自古以来的思维习惯就倾向于探究事物的内在规律性,喜欢用明确的方式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形成清晰的认识。这种思维习惯表现在审美上就是对称、均衡和秩序,而对称、均衡和秩序是可以用简单的数和几何关系来确定的。正如古典主义建筑权威大勃隆台所说:“决定美和典雅的是比例,必须用数学的方法把它制订成永恒的、稳定的规则”,这就是西方造园艺术的最高审美标准。

因此,中国现代景观园林要取得进步和发展,既不能片面照搬中西方古典园林的内容和手法,又不能忽视中国本土自然景观资源和地域文化的特征,必须通过对传统园林深入研究,提炼中国园林文化的本土特征和西方园林文化的精髓,抛弃传统园林的历史局限,把握传统观念的现实意义,使其融入现代生活的环境需求和设计理念。

一、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色

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悠久,造园艺术源远流长。园林效法自然,凿池开山,栽种花木,用人工仿造自然山水风景,常以假山、漏窗为屏障分割视线,有移步换景之妙,成为“虽由人作,宛如天成”的自然式山水风光。

1. 园林的空间布局

中国古典园林造园的主旨是表现自然美,追求意的优雅和境的深邃。她将大自然中的各种美景再现在小小的庭院中,在二维的园址上突出三维的空间效果,通过借景、对景、分景、隔景等种种手法来组织空间,造成园林中曲折多变、小中见大、虚实相间的艺术景观效果,表现出具有中国传统特点的空间组织手法和空间的曲折变化,让山水风光、自然气息渗透入园林建筑,使人们在建筑环境中能尽情领略大自然的天趣。园中园式的空间布局原则上将园林整体分隔成许多不同形状、不同尺度和不同个性的空间,将形成空间的各要素糅合在一起,分别表现自然、山水、人文景观等,使人们看到了空间局部的交错,以有限的面积,创造无限空间,形成丰富得似乎没有尽头的景观,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一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假自然之景,创造真山水之趣。

2. 园林的景观配置

中国古典园林是自然山水式园林,园中多以自然山水为主体。这些自然山水虽通过叠山理水、植物配置等人工模拟而成,却浓缩了自然界美好的山水风光,体现着自然天成之美、自然天成之理和自然天成之趣。中国古典园林多以山水取胜,配以适当的植物,其山石采自太湖流域的太湖石。山体自然,神似真山,一些山石还具有“透、漏、瘦、皱”等特点。园林中花木的品种繁多,具有季节性、地方性、艺术性和民族性的特色,如拙政园的紫藤,留园的银杏,网师园的桧柏等有着数百年树龄的古木,尤为珍贵。园林通过亭、台、楼、榭、轩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和花草树木的映衬,体现出近景远景的层次。

3. 园林的建筑群体

中国古代园林除了有自然的趣味,还有密集的建筑。为了使园林成为可望、可行、可游、可居之地,园林中必须建造各种相应的建筑,如厅、堂、轩、馆、楼、阁、榭、舫、亭、廊等。园林中的建筑不但不能压倒或破坏主体,而且应该突出山水的自然,力求达到自然与建筑的有机融合。在使山、石、水、植物和建筑之间协调融合时,应顺其自然、追求大趣,使人与自然十分和谐地溶入建筑环境之中,让人们虽然身处有限的人造环境中,却能够感受到一种天然环境的无限情趣。

4. 淳厚丰富的园林文化

人们常常用山水诗、山水画寄情山水,表达追求超脱与自然协调共生的思想和意境。中国古典园林中大量的楹联、匾额、雕刻、碑石、文学、书画、音乐等不仅表达着中国古代哲学理念、文化意识和审美情趣,还承载着淳厚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信息,是综合性地历史文化艺术宝库,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底蕴。

二、西方园林的艺术特色

西方园林艺术与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效法自然迥然不同,它完全排斥自然,追求严谨的理性,一丝不苟地按照纯粹的几何结构和数学关系发展。西方造园艺术把强迫自然接受匀称的法则作为基本信条,提出“完整、和谐、鲜明”三要素。

1. 园林的布局构造

西方园林的建筑物体积巨大,矗立于园林的中轴线起点之上。整座园林以建筑物为基准,使其成为整座园林的主轴。将宽阔的林荫道、花坛、河渠、水池、喷泉、雕塑等分别布置于园林的主轴线旁的几条副轴上,并在园林中开辟笔直的道路,将水池、喷泉、雕塑及小建筑物等点状分布在道路的纵横交叉点上。布局严谨,构图强调秩序美,通过对称、均衡和秩序来表现简单的数和几何关系,体现严格的几何图案。

2. 园林的景观配置

西方园林讲求人工化,整座园林全都统一在单幅构图里,树木、水池、台阶、植物、道路等的形状、大小、位置和关系都推敲得很精致,连道路节点上的喷泉、水池和被它们切断的道路段落的长短宽窄都讲究很好的比例。植物绝不允许自然生长出其各自的形状,完全被一丝不苟地剪裁成锥体、球体、圆柱体等几何形状。,水池、草坪、花圃。水池、草坪和花圃追求对称性和整一性,也被严格地规划成矩形、圆形、方形、椭圆形、菱形等几何形状以达到自然的和谐。西方园林造园之美就在于其所有要素之间比例协调,总体构图明晰和匀称。

三、中国现代园林的发展

时代在变迁,社会在发展,时代的变化推动着中国现代园林建筑的发展,这是园林发展的客观趋势,更是时代的要求。在中国建造园林不能简单的模仿、抄袭,或是将各景点的精美元素拼凑、组装在一起。这种一成不变、生搬硬套的造园模式已经满足不了当代人的需要,新条件下的创作应该既适应时代的需要,又具有典型的传统风貌。

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现代园林设计的灵感之源,其造园的思想精髓是现代园林设计的理论基础。中国园林设计师应对中国传统园林积极地进行探索研究,吸取她的造园精髓,保留其“人与自然的和谐”、“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思想,同时挖掘古典园林的现实意义,将其造园手法、造园要素、空间布局形式以及文化特征等应用到更广阔的领域,继承和发扬极富现代意义的理念和手法。设计出的现代园林作品应富有地域性景观文化特征,使中国园林文化得到延续和发展。中国现代园林的发展,既不能生搬硬套中国古典的园林形式,也不能完全依赖于西方园林的造园模式,而是应该深入研究中国古典园林和西方园林杰作中所蕴含的典型特征,遵从中国古典园林的造景方法、合理借鉴西方的表现形式,取西方园林之长,补中国园林之短,从而将中国文化思想与西方现代观念完美融合,并把握好中西方古典园林设计的精髓。

中国现代园林设计只有以严谨的态度进行改革、创新,才能建设出具有感染力和创造力的现代园林。我们在现代园林建设中既要继承传统,又要有所创新;既要考虑民族文化的文脉,又要考虑时代的发展,在现有的条件下,结合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努力创造出具有现代特色而又不失中国古典园林的“魂”的景观。

参考文献 [1] 周维权. 《中国古典园林史》, 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9.

篇4

关键词:园林风格古典现代协调

提起园林,世界各名族都有自己的造园活动,文化传统的差异造就了不同艺术风格的园林,但其中最具典型风格的两种园林,即中国古典园林与西方园林都有光辉灿烂的艺术成就,其造园理念,建筑风格对从古到今的造园活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两种园林的典型还适合现代园林吗?答案是否定的,它们都具有不同的局限性和优势,不能盲目地追捧和摒弃,在现代园林建设中怎样在两种造园风格中协调统一,借鉴得当,一适应现代园林的需要,是园林工作者需要认真思考和解决的现实问题。

1 对中国古典园林的思考

在众多形式和风格迥异的园林设计中,中国古典园林来源于自然,高于自然,把人工美与自然美巧妙结合,从而做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而独辟蹊径,先后对日本园林和欧洲园林产生了深远影响,堪称园林之母。在建筑上,大型建筑并不意味着庞然大物,而是一系列的虚实相间的庭院与由“间”组成的“幢”沿着某种轴线关系而组成的层层渐“进”。每进入一个庭院就称为一“进”的建筑群。建筑设计中既要设计“实”,也要设计“虚”。这种虚实相间的层层渐进,充分体现了中国空间概念中“有无相生”的审美思想,气势恢宏的北京故宫是如此,江南水乡一些典型的民居也是如此。中国园林建筑还特别重视建筑单体之间,局部与全局之间,建筑与环境之间所构造成的美。每个单体只是作为总体的一部分存在,例如,藏于深山中的古寺,深山因与古寺融为一体而变得更加神秘,古寺因深山的渲染衬托变得更加清静,给人以超凡脱俗兼具宁静之美的审美感受。

但在近些年来,在中国产生了众多效仿西方园林的实例,这也是有一定原因的。中国古典园林无论是北方的皇家园林还是南方的私家园林,都是高高的围墙封闭,供少数人游玩居住的。都是属私人园林的范畴,一般的人是不能随意进出的。这便决定了中国古典园林的封闭性和私密性。而西方园林服务的主要人群是普通大众,这便要求现代的园林具有开敞性和大众性。中国古典园林与现实的大众需要产生了矛盾,而这一需求恰能被开放几何形划分的西方园林所满足,从而造成近现代效仿营造西方园林的热潮。中国古典园林的服务人群和内向性决定了它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

2 对西方园林的思考

与追求自然美的中国园林不同,西方园林以整齐一律,均衡对称为主,具有明确的轴线引导,讲究几何图案的组织,甚至连花草树木都修剪得方方正正,一切以人工创造为特点,虽然西方园林不再有修剪整齐的树木,但还是保持了古典园林中的以大几何图案划分地域,重在人工创造的特点。

西方人重视形式逻辑,重视失误之间的因果关系。在园林建筑中这种明确的逻辑概念与因果关系也体现的十分清楚。如西方建筑中,讲建筑的造型分解为可以理解的各种几何形体,并将它们符合逻辑的组合在一起。绝大多数的西方建筑 都可以分解成一些简单的几何形体,在这些形体中,方就是方,圆就是圆,任何形体几乎都具有一定的几何形状。西方人喜欢一些宗教建筑饰以壁画:因为飞鸟都有一对翅膀,所以壁画上的能飞的小天使就合乎情理地安上一对翅膀,完全合乎形式逻辑的因果关系。

西方园林大的几何图形的广场形式确实可以满足普通人群的健身娱乐要求,但在中国很多地方机械效仿,生搬硬套,这种没有经过消化系统吸收的:“文化大搬移”必定会产生一些没有生命的景观垃圾。而且西方园林设计过于平面化,人们往往惊叹于设计图纸平面图案的美妙绝伦,但事实上,亲身置身于施工完的景观现场,完全体会不到设计者的“独具匠心”。在夏日的骄阳下,人们穿越广场匆匆行走,根本无心暇顾及满目平整的花花草草。大尺度的平面布置,使园林景观设计成为纯粹的装饰品,和人产生了很大的距离。设计思想过于苍白,一味追求形式美,抛弃了实用功能和延承历史文化的本质要素,只能是苍白而无生命的。

3中,西方园林应协调统一,借鉴得当

综上所述,中国古典园林与西方园林两个不同根源的园林在现代园林的需求中都具有不可忽视的局限性,这就要求我们把这两种类型的园林进行优化重组,有机结合与融合,创造出更完美的现代园林艺术。

首先,中国园林崇尚:“自然”,从崇尚自然到以表现自然美为主旨的山水诗。山水画和山水园林的出现,发展,到贯穿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哲学观念。这个观念深刻影响了中国园林艺术的创作,强调“法天贵真”,“天趣自然”,反对成法和违背自然的人工雕凿。景观建设最理想的是利用自然界原有的地形,既具有自然界本身固有的协调,利用起来既省力又有丰富的自然情趣。但现在事实上由于人们无限制的开垦,开采,修建工程,现在城市及郊区已经很少保存着原有的自然地形了。而中国的国情是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不允许我们建设成本过大的 ,占地无节制的园林。我们不仅要关注国家园林建造的经济成本,更要关注今后使用中的经济成本,生态成本和社会成本。就生态成本来讲,今天对环境的污染以后需要花费更大的代价去治理,所以也就不能完全照搬西方园林的建筑模式了。

而对西方园林而言,过于人工雕琢且营地铺装占有很大面积,内涵比较苍白,这一点有目共睹,中国园林可以予很好的修正和完善。可以把中国园林中师法自然,多以植物造景为主运用到现代的大广场式的西方园林中去,把人性需求落到实处,做到使人可停,可赏,可游,可憩,环境自然舒适。

西方园林不仅要在设计中运用中国园林的自然手法,在实际工程的场地改造中也应注意因地制宜。其次,中国古典园林中也有很大的局限性,中国古典园林建筑是以私家和皇家为主的,内向,收敛的园林效果在所难免。在建筑的个体造型上,中国建筑似乎是有意识地回避纯几何的东西,在艺术趣味上追求“离方遁圆”,这些都使得中国古代建筑在个体上迥异于欧洲古典建筑。由封闭内向性向开敞大众性转变,由纯粹的自然曲线向方正的几何形体过渡也必然离不开对西方园林的学习和借鉴。借鉴西方园林中大型的开放性的理念,大型的几何形体式建筑,建造成为大众服务的公共园林是现代园林的需要。在现代景观设计发展的过程中,西方的园林风格盛行于现代中国大地,无论什么情况完全照搬,例如房地产开发商为了起的好的效果,他们往往启用国外的设计机构,结果设计出来的效果许多是纯粹的西方园林风格,到处是罗马柱和欧式雕塑,在植物的配置上讲究群植,花团锦绣,豪华气派,中国传统风格的园林艺术难觅其踪。在其出现的初期,人们感叹其气派和豪华,同时,对其手法也倍感新奇,认同其开敞奔放的风格,使这种风格和款式在20世纪90年代末达到了高峰。同样,其他的园林绿化也受到很深的影响,如道路绿化,街头小品,大型广场等都有了很强的西方园林色彩,传统园林风格受到严峻的挑战,同时也受到一次很好的洗礼,不可避免地印上了时代的烙印。这让我们意识到,借鉴西方园林不是仅仅借鉴西方园林的外在形式,而是借鉴西方园林中大众开放性的内在理念,其实用性价值的体现。如有些城市的大广场建设,实用价值低,在夏天日照强烈情况下,无法使人停留,造成了资源和资金的大量浪费等等。

篇5

关键词:现代艺术;园林设计

艺术具有穿透人类灵魂的能力,在创造的同时重新认识其本身,园林设计是以设计为基础且运用于风景园林建设的专业项目,是园林设计重要的一门课程,也是一门综合性和应用性很强的艺术。

1 现代艺术对园林设计的影响

我们知道现代艺术是美的结合,美的象征性手法运用,现代艺术影响现代园林设计主要有3个方面的内容:首先,现代艺术使得园林设计注重社会与功能的园林设计;其次,现代艺术使得园林设计采用生态的方法进行设计;最后,园林设计能够从现代艺术和现代建筑中吸取养分。

2 现代艺术应用到园林设计

2.1 从现代艺术的自然性出发

园林设计应当遵循自然为美的原则,在园林景观设计层面上,艺术模仿自然的思维不仅仅局限于单纯模仿自然生成的景观。不管是古典的传统园林还是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作品,都是在自然的基础上表达了人与自然互动的关系。因此,在园林景观设计中,以天地万物为元素来进行设计都要围绕自然,尽量回归自然,这也是我国古代园林设计的一大优点,对于现代园林设计也应当传承下去。

2.2 从现代艺术的时代性出发

园林设计应当时刻考虑到园林与周边现代建筑物的匹配度以及园林周边的人文环境,毕竟现在时代不同,建筑风貌发生变化的时候,园林设计就要跟随当代艺术的潮流设计入流的园林。当然园林设计也要考虑园林周边的交通状况和人们的社会习俗,甚至也要兼顾法律法规的规章制度。另外,设计师也要考虑不同地域、不同民族对形象、材料质地和色彩有不同的偏爱或禁忌,这些应当遵循现代艺术的时代性,创作出与时俱进的园林作品。

2.3 从现代艺术的前沿性出发

园林设计应当考虑当代艺术的流行趋势,人们的喜好,了解人们对于园林真正的需求。设计理念应当偏向当代艺术前沿思潮,往往前卫而又独具风格的设计能够让人眼前一亮,因此,园林设计应当遵循现代艺术的别具一格,严格把握前沿脉搏,打造出具有前卫色调搭配的园林景观设计。

2.4 从现代艺术的试验性出发

园林设计师应当大胆地将自己的设计理念富于实践,在创新中求生存,在创新中求发展,往往这样总是会收获到不同凡响的效果。试验是对前人的批判性地继承,全面继承前人总是会一成不变,而彻底前人又显得更加不成熟,因此,设计师通过试验性地加入现代艺术中的各种手法,将真正的艺术通用化,能够给园林景观设计带来新的亮点。

2.5 从现代艺术的传统性出发

园林设计可以加入一些适合本国、本民族特色的传统元素,比如,中国园林往往可以加入中国元素为园林加入标志性色彩。大家耳熟能详的中国元素包括中国剪纸、中国戏曲脸谱、中国书法、中国武术等,将这些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元素加入到园林设计中,相信中国园林一定能够收到园林爱好者的特别青睐,这也许是每一个设计师比较喜欢的创作手法。

3 对中国现代园林设计的展望

首先,在与西方园林文化共同成长的今天,中国园林的设计想要在国际园林设计中占有一席之地,真正应当做到的就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要敢于吸收西方园林设计中有益于中国园林设计的精华元素,并且加以应用,当然比较不好的地方一定要舍弃。同时,中国园林本身所拥有的优点和特色一定要传承和发展,以传统文化为根基才能真正地将中国园林推向世界。

其次,要紧随时代的发展,正确地处理好现代艺术性与民族特色性的关系,使现代中国园林的整体精神引申到人类普遍关心的意念上。合理应用现代艺术特点,中国现代园林创作可望像优秀的中国古典园林那样再度迈入世界先进行列,继续出色地引导国人以积极的态度与大自然交流,与优秀的文化交流,与先进的科技交流。

最后,现代园林的发展前景是广阔和多元化的,应该感谢我们生活的这个处于国际一体化的时代,这是一种现代化的标准。它需要一些设计师在接受不同文化之间横向联系的同时,继承传统文化的纵向脉动,发掘中式园林中的精髓,在景观设计中得以应用和发扬,这样才能设计出更具有旺盛生命力的作品。

园林是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成熟的园林设计往往是文明社会发展最完善、最复杂的人工艺术,它涵盖了相当数量的知识、经济和物质资源,它表达了人们对世界的期望,使人在物质和精神方面都受益。当然作为现代园林的设计,真正将现代艺术运用到园林艺术设计中来,将现代园林设计更加多样化、现代化、前卫化,这也是每一个当代园林设计师们所不懈努力奋斗的目标。

参考文献

篇6

1中国古典园林的审美特征

中国古典园林,是把自然的和人造的山水以及植物、建筑融为一体的游赏环境。中国园林是中国建筑中综合性最强、艺术性最高的一种类型,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珍品。

中国古典园林具有非常突出的审美特征,是一种蕴含着非常丰富和谐而又具有自然韵致的景观体系。中国古典园林还被赋予了深致的精神内涵,中国文化中的人格精神、哲学思想、宇宙观念等等都可以通过园林这个艺术方式而予以表现。

追求诗画意境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理念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自从文人参与园林设计以来,追求诗的涵义和画的构图就成为中国园林的主要特征。谢灵运、王维、白居易等著名诗人都曾自己经营园林。历代诗词歌赋中咏唱园林景物的佳句多不胜数。画家造园者更多,特别是明清时期,名园几乎全由画家布局;清朝许多皇家园林都由画师设计。园林的品题多采自著名的诗作,因而增加了它们的内涵力量;依画本设计布局使得园林的空间构图既富有自然趣味,也符合形式美的法度。

注重审美经验,通过多种手段调动审美主体的能动性是造园艺术家的不懈追求。园林毕竟是人造的景物,不可能将自然美完全逼真地再现出来,其中的诗情画意,多半是人的审美经验的发挥,即所谓借景生情,情景交融。观赏者的文化素养越高,对园林美的领会越深。东晋简文帝入华林园说:“会心处不必在远,翳然林水,便自有濠濮间想,觉鸟兽禽鱼,自来亲人。”(见《世说新语》);明计成《园冶》论假山说:“有真为假,做假成真”,都是强调在园林审美活动中主客观的密切关系。为达到调动审美主体能动性的目的,造园艺术家往往特别注重利用两种手法:一是叠山理水。因为假山曲水比较容易模仿自然,形成绘画效果;二是景物命名。通过匾、联、碑、碣、摩崖石刻,直接点明主题。两者都能较有力地引起联想,构成内在形象。

创造无穷的空间效果是园林艺术设计特别注意要达到的目标。在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中,私家园林面积都不大,而皇家宫苑又是私家园林的集锦。要表现出诗情画意的美学内涵需要某种连续委婉的曲线流动。为达此目的,必须运用曲折、断续、对比、烘托、遮挡、透漏、疏密、虚实等手法,取得山重水复、柳暗花明的无穷效果。像清朝学者沈复在《浮生六记》中所说的那样,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就是要达到“套室回廊,叠石成山,栽花取势,又在大中见小,小中见大,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或藏或露,或浅或深”的境界,造成无穷空间的意象。

中国古典园林是一种综合性的空间艺术,为了达到突破视觉局限,与天地融通的要求,造园的过程中还非常强调借景。借景包含借入与屏出两个相反相成的部分。《园冶》指出:“借者,园虽别内外,得景则无拘远近,……俗则屏之,嘉则收之”;有“远借、邻借、仰借、俯借、应时而借”等种种手法。中国园林运用借景手法创造了许多著名的美的画面,如江苏无锡寄畅园借景锡山宝塔;北京颐和园画中游、鱼藻轩借景玉泉山和西山;河北承德避暑山庄锤峰落照借景磬锤峰等,都是这方面最成功的例子。

2西方古典园林的审美特征

西方园林艺术与中国园林艺术迥然不同。西方园林的造园艺术,完全排斥自然,力求体现出严谨的理性,一丝不苟地按照纯粹的几何结构和数学关系发展。“强迫自然接受匀称的法则”是西方造园艺术的基本信条,追求一种纯净的、人工雕琢的盛装美。

西方园林的艺术特色突出体现在园林的布局构造上。体积巨大的建筑物是园林的统率,总是矗立于园林中十分突出的中轴线起点之上。园林以此建筑物为基准,构成整座园林的主轴。建筑物控制着轴线,轴线控制着园林,因此建筑也就统率着花园,花园从属于建筑。在园林的主轴线上,伸出几条副轴,布置宽阔的林荫道、花坛、河渠、水池、喷泉、雕塑等。在园林中开辟笔直的道路,在道路的纵横交叉点上形成小广场,呈点状分布水池、喷泉、雕塑或小建筑物。整个布局,体现严格的几何图案。园林花木,严格剪裁成锥体、球体、圆柱体形状,草坪,花圃则勾划成菱形、矩形和圆形等。总之,一丝不苟地按几何图形剪裁,绝不允许自然生长形状。水面被限制在整整齐齐的石砌池子里,其池子也往往砌成圆形、方形、长方形或椭圆形,池中总是布置人物雕塑和喷泉,追求整体对称性和一览无余。

欧洲美学思想的奠基人亚里士多德说:“美要靠体积和安排”,他的这种美学时空观念在西方造园中得到充分的体现。西方园林中的建筑、水池、草坪和花园,无一不讲究整一性,一览而尽,以几何性的组合而达到数的和谐。追求形似与写实。被恩格斯称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巨人的达·芬奇认为,艺术的真谛和全部价值,就在于将自然真实地表现出来,事物的美应“完全建立在个部分之间神圣的比例关系上”,因此西方园林艺术在每个细节上都追求形似,以写实的风格再现一切。

在园林布局上,黑格尔曾说:“最彻底地运用建筑原则于园林艺术的是法国的园子,它们照例接近高大的宫殿,树木是栽成有规律的行列,形成林荫大道,修剪得很整齐,围墙也是用修剪整齐的篱笆造成的。这样就把大自然改造成为一座露天的广厦”。西方古典园林无论在情趣上还是构图上和古典建筑所遵循的都是同一个原则。园林设计把建筑设计的手法、原则从室内搬到室外,两者除组合要素不同外,并没有很大的差别。

综上所述,西方园林艺术提出“完整、和谐、鲜明”三要素,追求严谨的理性。欧洲人自古以来的思维习惯就倾向于探究事物的内在规律性,喜欢用明确的方式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形成清晰的认识。这种思维习惯表现在审美上就是对称、均衡和秩序,而对称、均衡和秩序是可以用简单的数和几何关系来确定的。“决定美和典雅的是比例,必须用数学的方法把它制订成永恒的、稳定的规则”,是西方造园艺术的最高审美标准。

3中西方古典园林审美特征差异的根源

中西方园林在起源上有着根本不同的用途,又因为中西方思维方式的不同导致了二者在发展过程中审美特征的不同发展趋向。

中国园林起源于公元11世纪的“苑囿”,所谓“苑囿”,就是“筑垣以设境界而于其中饲养禽兽”的场所,供人类进行狩猎、通神、求仙、生产等活动,后逐步转化为游憩、观赏为主。在“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下,人们更注重于对自然的山林川泽等生态环境的保护,而“君子比德”、“人化自然”的哲理更直接地导致了人们对山水的尊重,因此要求园林以自然为审美对象,从而明确了园林的风景式发展方向,形成了中国园林“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整体布局。它还常与诗、画等相结合,楹联碑刻、雕梁画栋,给人以情景交融、遐想无穷之趣。中国园林的特点是将山、水、植物、建筑用绘画的法则进行设计布局,给人以含蓄典雅的艺术感染力,表现出人与自然和谐统一、自然相处的关系。

篇7

关键词:设计;园林;心理学

中图分类号:TU98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0)09-0055-02

1 引言

设计是设想、运筹、计划与预算,是人类为实现某种特定目的而进行的创造性活动。而古代的哲学思想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设计师应该了解和掌握的学科,是建立在自然、人文等基础上,把人们心理状态,尤其是人们对于需求的心理,通过意识作用于设计的一门学问,它同时可以用于研究人们在设计创造过程中的心态,以及设计对社会及对社会个体所产生的心理反应,反过来再作用于设计,起到使设计更能够反映和满足人们需求的作用。

2 中国园林艺术的分析

2.1 园林的含义

园林艺术是建筑艺术的一种特殊的存在类型。园林是指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所以,从广义来讲,园林艺术也是建筑艺术的一种类型。

2.2 中国园林的特点

与西方园林设计讲究的“几何式”――构图布局均衡匀称、井然有序,崇尚人工美,重视人改造自然的观念不同,中国的园林设计讲究的是“自然式”,即诗情画意、崇尚自然、步移景异。中国园林艺术的自然美与人文美是相互结合的,其特点包括以下几点。

(1)利用自然美。用水池、假山、花草、树木营造自然环境;讲究亭、台、楼、阁、廊、榭建筑形式美,与自然环境协调。

(2)采用楹联、匾额、碑刻、书画题记等,营造文化氛围。

(3)含蓄深沉、平易精微,风景美、艺术美、文化美融为一体。

3 中国南北两方园林的风格特点

3.1 北方皇家园林

(1)规模都很大,以真山真水为造园要素,重视选址,手法近于写实。

(2)景区范围大,景点多,景观丰富。

(3)功能内容和活动规模都比私家园林丰富和盛大得多,几乎都附有宫殿,常布置在园林主要入口处,用于听政,园内还有居住用的殿堂。

(4)风格侧重于富丽堂皇,渲染出一片皇家气象。造型也比较凝重平实,是华北地方风格的体现,与江南轻灵秀美的特点不同,如图1。

图1 颐和园万寿山佛香阁

3.2 江南私家园林

(1)规模较小,一般只有几亩至十几亩,小者仅一亩半而已。造园家的主要构思是“小中见大”,即在有限的范围内运用含蓄、扬抑、曲折、暗示等手法来启动人的主观再创造,曲折有致,造成一种似乎深邃不尽的景境,扩大人们对于实际空间的感受如图)。

(2)大多以水面为中心,四周散布建筑,构成一个个景点,几个景点围合而成全园。较大之园有几个景区。

(3)以修身养性、闲适自娱为园林主要功能。

(4)园主多是文人学士出生能诗会画,善于品评,园林风格以清高风雅,淡素脱俗为最高追求。

4 古代哲学思想在中国园林设计中的运用

4.1 自然观

(1)注意内外环境的关联。 中国的园林设计始终是把处理好内外空间的关系放在重要的地位。中国建筑有亭、台、楼、阁、廊、榭等类型,它们或处于山顶,或位于水边,其目的就是与自然环境融合在一起,既能得自然环境之利,又能成为整个环境的一部分。园林中的庭院与周围的厅、堂、廊、室等既“隔”又“通”,实际是厅堂的延伸和扩大。不仅可供人们劳作、休闲,也为内部空间与大自然沟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借景”是中国造园的重要手法,其实质就是把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联系起来。中国建筑的门窗,不仅能够采光与通风,多数还有“借景”的功能,“景窗”、“景洞”等便是如此。

(2)将自然景物引入室内。“借景”多为“远看”,而引入自然景物则为“近观”。立石、养花、制景,在中国均有悠久的历史。中国人多喜爱养花、种草,将自然景物引入室内,也意在以小见大,将无限意境寓于有限的景物之中。反映出来的就是人们依恋自然、热爱自然,希望与自然和谐的感情。

(3)崇尚“宛若天成'的境界。虽为人作,宛自天开”是中国造园中最受推崇的境界,其情形则深刻表露在中国园林的设计当中。不可否认,古代宫殿和豪宅,特别是北方的皇家园林确有追求华丽堂皇、珠光宝气的倾向。但从中国园林设计的总体来看,主要倾向还是推崇素雅、朴实和自然,只是将原有的景观稍加处理或根本就不进行人工处理,而使其呈现更多的自然特征。

4.2 人文观

人文观主要涉及对人的基本看法和态度。在古代中国,集中表现为重道德、助人伦和敦教化,并以儒家倡导的“治国、齐家、平天下”为最高标准。中国的园林设计充分体现了这种意识,其建筑形式和装饰样式以及其它的表现形式都有教化的意义。因为园主,特别是在南方私家园林中多是文人学士出生,并且都能诗会画,善于品评,充溢着浓郁的书卷之气,所以能够体现人文意识的载体极多,特别是在园林建筑的室内除壁画外,尚有雕刻、匾额、楹联、书画以及挂屏、钟鼎、铜镜、文房四宝等。在上述物品中,匾额、楹联等物品极具特色,它们既能从形式上供人欣赏,又能从内容上起到警世、激励、自勉、烘托和点题等作用。

4.3 伦理观

(1)严格的等级制。中国的园林设计在房屋规模、结构形式、色彩选用等方面均有严格的等级界限。《礼记》中就有“楹(柱),天子丹(红),诸侯黝(黑),大夫苍,士 (黄)”的记载,说明了早在春秋战国,就对建筑的用色作了明确的规定。

(2)明确的秩序感。即在园林的平面布局、建筑形式上等明确表示尊卑、贵贱、长幼、亲疏等地位,区分辈份、年龄、性别等差别,让空间环境布局、室内的家具配置为此观念所支配。其表现是强调布局的严整性,注意轴线的作用,主要建筑、空间环境和室内的重要家具大都位于轴线之上。次要的则依次分列至两侧。

4.4 审美习惯

(1)空间形式大多完整无缺。中国传统建筑的平面多为矩形、圆形、六角形、八角形和十字形。很少使用不规则的形状,也不习惯在完整的形体中随意添加或是削减。在多个空间组合时,喜欢形成序列,就像写文章,必有头、有尾、有。

(2)空间分隔常常“隔而不断”。在空间分隔方面,多用虚拟分隔,以获得似分非分,似断非断,隔而不断的效果。中国园林的空间环境中的屏风、照壁、帷幕等极有特色,其最大特点就是“隔而不断”,并有很强的装饰性。进入其中,又让人感到“曲径通幽”、“豁然开朗”。

(3)采用含蓄的装饰手法。中国园林设计的营造手法反映了人们偏爱含蓄、不喜直露的习惯。传统的建筑中常用蝙蝠、鹿、鱼、鹊、梅等图案。原因是“蝠”与“福”谐音,寓意有福;“鹿”与“禄”谐音,寓意厚禄;“鱼”与“余”谐音,寓意“年年有余”。象征和隐喻在中国园林设计中的广泛应用都是设计者和园林主人托物寄情、寄志,用以表达美好的意愿。这种含蓄的造园手法,不仅符合中国人的审美习惯,也确实能给欣赏者提供较大的想象空间和悉心揣摩的余地。

5 结语

中国园林设计中的古代哲学思想的应用和关于其精神层面内容十分丰富的,深入研究这些思想因素和精神层面的知识,不仅有利于理解中国园林设计乃至世界园林设计整体的形成与发展;还有利于理解中国园林设计多种多样的风格特征,文化内涵,以及设计营造的多样性;也必将有利于提高中国园林在世界园林中的佼佼地位。

参考文献:

[1] 萧 默.建筑艺术的历史与审美[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2] 李砚祖.艺术设计概论[M].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2002.

篇8

关键词:园林;要素;风格;对比

中图分类号:K928.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我国的园林设计,一般都把园林景观作为综合的生态环境,将山、水、建筑、道路、花草树木等赋予生命力,既具有自然形态,又融入人的想像力,并且充分运用风水理论,集自然、生态、景观、文化于一体,进行系统的规划与设计,通过对最佳空间和时间的选择,使人和自然和谐相处,并获得最大效益[1]。

追求意境是中国古典园林的本质特征和最高艺术追求。陈从周认为意境是诗与画的境界在实际景观中的体现,它是一种审美的精神效果,表达了一种言外之意、话外之音,使情、境交融。中国园林与文学艺术、诗词绘画、音乐等结合,园内诗词歌赋、楹联匾额、水墨丹青、碑林石刻与园林融糅,形成中国古典园林的特有魅力。

而西方园林的人文景观相对单调,主要通过雕塑和喷泉等来描述宗教故事、神话传说。西方园林深受希腊文明的影响,强调审美对象的秩序和匀称,认为和谐是一种数量关系,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达斯说:“数为万物的本质。”由此“征服自然”成为西方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中的指导思想。因此在欧洲园林中处处可以见到强迫接受人指挥的喷泉,按人的意志改变成几何样式的树木、刺绣花圃和绿色雕刻。园中的一切都有人工穿凿的印记。

一、中西方造园要素分析对比

1、山水

山水是中国园林的主要标志。几乎无园不山,无园不水,在中华先人的自然崇拜中,名山五岳是上帝之下都,又是神仙居住的灵境,远离尘世的山林,成为隐士高人的理想选择。儒家的山水作为志士仁人的精神拟态,积淀着士人的高雅和风流,山水成为中国园林最基本的抒情物质建构。

中国园林中的山水同时负载着与道德相联系的情愫。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孔子认为水之美,在于它具有与君子(智者)相同的智、德、勇等品质,而仁者则具有高山般广阔的胸怀和无私奉献的美德。“夫水遍而诸生而无为也,似德”(《苟子》)。智者之所以“乐水”是因为水具有川流不息的特点,具有“动”的特征,即儒家“入世”的处世方式。“水至平,端不倾,心术如此像圣人”,品行端正是水人格魅力的主要表现。水又可以作为时间的“意象”,对人起警示激励的作用。“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古人还从水的动静体悟到了养生的精髓,一动一静之间构成了对生命规律的认识。道家的创始人老子从水的意象总结出了处世治国的道理,水之所以可以弱胜强,源于它的以不变应万变。清静无为遂成为老庄学派的核心思想。古人云“真水无香”,水能涤荡净化人的心灵。因此园林无水不园,它寄托着回归江湖之情。

西方园林是以建筑为核心的园林体系,山石本身并不成为独立的景致,因此,园林中几乎让人感觉不到它们的存在。即便是多山的意大利,也只是用当地的石材做成装饰性很强的台阶、栏杆、挡土墙等,成为建筑向花园的延伸。至于水体的营造,地势平坦的法国园林中大多是大面积宁静的水池或水渠。相比之下,意大利园林则利用陡峭的地形,设计了很多跌宕起伏的水景,再观了自然界中的各种水形式,如清泉,溪流,直泻而下的瀑布,沿斜坡而下的水阶梯,当然最活泼生趣的还是各式与雕塑结合的喷泉,其中有音响效果的水风琴,水法喜、水剧场更是让人惊喜连连。

总之,无论是从容典雅的法国静水,还是灵动活泼的巴洛克活水,都充分展示了西方造园所追求的形式美以及清晰的秩序感。

2、建筑

建筑被黑格尔称为“最早诞生的艺术”,其决定因素是文化观念的差异。作为世界原生型建筑文化之一的中国园林建筑是一个很独特的体系,建筑材料普遍采用温和的木头,这种木构建体系迴异与西方建筑的石结构。究其原因,起支配作用的应该是受到传统农耕文化的影响。“木”乃是一种饱含生命的材料,这对具有黄土情结的中华先人具有天然的亲和力。在强调天人合一的国度里,建筑与自然环境巧妙结合,水融,园中建筑依据环境的特点配合着各种地形地貌,自由组合,穿插错落,灵活应变,创造出各种不同的建筑类型:亭、台、楼、阁、廊、轩、水榭、石舫。

西方古典园林中,园林服从建筑的构图原则,园林高度“建筑化”。建筑多位于主轴尽端的高地上,相对集中,尺度、体量巨大,统帅整个园林,同时作为整个园林的背景。其建筑特点为:气势磅磗,装璜豪华,装饰工艺精湛,设计典雅精致。柱式是欧洲主流建筑艺术造型的基本元素,也是古希腊留给世界的最具体的建筑遗产,是他们将人体的完美比例引入建筑之中,造就了多立克(Doric)柱式、爱奥尼(Ionic)柱式,继而又有了少女般纤细特质的科林斯(Corinthian)柱式。柱式建筑渗透着尊重人,赞美人的古典精神,散发着永恒的魅力。

3、植物

植物这一造园要素,在中国古典园林中,主要是观形、取色、赏花、闻香、听音,有很强的拟人化倾向。而西方园林中植物也是人意志的体现,表现为树丛、树篱、花坛、草坪等,有绿色“雕塑”之称。

中国园林作为“替精神创造一种环境”,一种第二自然,花草树木既要表现自然美,又是园主人托物言志的重要媒介。其中运用频率最高的要数松、竹、梅、荷。孔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松柏是正义神圣的象征。梅古来就是春的信使,“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美其节操。竹乃“三教”共赏之物,积淀了很深的文化意韵,其潇洒飘逸,如翩翩君子,其虚心不阿,象征为人处事,其生而有节,视为气节,自魏晋以来,竹就成为名士理想的化身。荷也是三教共赏之物,出污泥而不染,花中君子也。

在中国园林中,植物配置除了必须符合功能上、生态上的科学性,人格情操的表白外,还特别讲究吉祥如意,如紫藤有“紫气东来”之意,玉兰、牡丹、海棠、桂花,谐音“玉堂高贵”等。古树各木,还是门第高贵的旌表,如“中门种槐,三世昌盛”等。

植物材料在西方园林中作为建筑的“折衷与妥协”,它们不能是完全自然状态的。设计师将他们当作建筑材料,代替了砖、石等,起着墙,背景,栏杆等作用。不同高矮、形状各异的修剪绿篱在园林中十分普遍,广泛运用于各种场景。植物的选择上,西方园林以常绿树为主,常绿的植物与建筑等在色调上形成对比,非常醒目典雅,如高大的丛柏往往种植在大道旁作为建筑、喷泉、雕塑的背景。冬青、月桂、黄杨等则是植物绿篱等雕刻的主要材料,阔叶树运用较多的是悬铃木,除此之外,园林更应用了大量富有色彩的花卉,作为刺绣花坛。

二、中国园林与英国风景园林的分析对比

17世纪末至18世纪初,随着海外贸易的发展,在欧洲形成了“中国热”。“重新发现自然”成为一种潮流,受中国造园经验的推动,在英国形成了自然式风景园林。尽管中国园林与英国风景园林同属自然式风格,并确乎受到中国造园的影响,但两者依然截然不同。

(1)写意自然与模仿自然。中国园林源于自然却高于自然,是对自然美的高度概括,而英国风景园林更多的是模仿自然,是自然的再现。

(2)曲直兼容与排斥直线。英国最初的自然风景园中将“自然厌恶直线”作为造园原则,摈弃一切规则式设计,应该说过于片面,中国造园家们也布置对称的花池或树木,在一些皇家园林中,也常采用规则式布局手法。

(3)追求意境与堆砌片断。中国园林最大的特点是具有意境,而西方通常在自然风景园中堆砌一些景观片断,其情调也与中国园林的意象背道而驰。

三、结语

中国的自然山水园林创造了人类最理想的生存空间。“诗意的生活”,体现了最高、最优雅的生存智慧。中国园林已成为世界山水园的精神渊源。作为园林的专业人士,必须在对世界园林有深入了解的基础上去学习各种造园技艺才有意义。否则,定然是抄袭与搬砌,雷同的景观与内涵的缺失,成为现代园林的弊病。“不知所以然而为之”。因此,如何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去吸纳异质元素,从现代的人文角度、生态观去创造、去挖掘新材料、新技法、新文化,是人们长期思考的课题。

参考文献:

[1]曹林娣.中国园林文化 [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2]刘海燕.中外造园艺术 [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3]倪 琪.西方园林与环境 [M].杭州: 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4]夏 惠.园林艺术[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7.

[5]李敏秀.中西家具文化比较[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8.

[6]吴 苹.西方景观文化中的残缺美[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篇9

园林艺术是一种对环境有艺术处理的客观理论和实际操作技巧,其是一种有功能使用性的艺术表现方式,有生命,且和科学密切结合,属于一种融合了多种艺术的综合性艺术方式。建造园林,其基本出发点就是“美”的享受,以此为出发点对园林环境进行改造和创造,使其和自然、现代化以及社会性的审美要求更相融合,属于一种艺术性审美的创作方式。

一、园林艺术的时空性特点

运动是离不开空间和时间的联系的,一方面的园林艺术是艺术表达中的时间和空面,另外一方面又是现实当中的空间和时间。园林艺术设计是对时空的一种再创作过程,各种掘湖、造亭和种植等活动全部都是为了彼此间更好的融合,互相渗透以实现人们精神需求与审美需求的一种高度满足[1]。

1、空间化的时间

园林艺术形象的具体表现,是依靠什么实现的呢?

首先是园林之中的山石花木等各种形式的艺术形象,这些艺术形象之间互相融合在一个空间之中,所以园林首先是一种空间性的艺术表现形式。但是园林艺术景观又会随着时间的更替而发生季节性的改变,因此同样一个园林在不同的时间,其表现的景象是不一样的,另外又因为园林具备时间艺术特点,综上,园林便存在一种时空表现艺术。

但是园林艺术和舞蹈、戏剧等其他时空艺术对比,也是存在着自身独特性特点的,舞蹈、戏剧等形式的时空艺术,这些艺术形象在时间的表现上并不是完全连贯的,这些时空艺术表现形象所表达的内容是相对固定的,而播放一遍的时间也是固定的。可是园林艺术形象的表达却有各种不同的情况,不管是早晚晨昏还是春夏秋冬,任何一个时候人们都能够欣赏不同形式的园林艺术风姿,光线的明暗变化或者角度的高低错落,都会有不一样的审美情趣。

而园林艺术形象的空间展示方式也是相对特殊的,一方面以园林艺术的自身表现情况而言,园林之中不但会以固定静止的方式展现自己的形象,还能够以运动变化的方式展现自己的形象[2]。而另外一方面,运动也是一种相对的关系,园林艺术的品鉴者在对园林景观进行欣赏的过程中,不但能够对亭台楼阁有静态的欣赏,还能够对流水行人有动态化的观赏。

2、时间化的空间

空间在园林之中,可以伴随着欣赏节拍的变化而变化,其属于流动的变化的形式,存在某种时间性的特点,这种表现和物质恒定的概念是不一样的。

园林多样化的艺术表现形象是存在于空间中的,可是它的欣赏活动需要在时间之中完成,我们一眼只能够看到一个风景画面,但是在移动的游览过程中,却能够累积起对园林整体性美感的享受。例如在游苏州网师园,从花厅的侧门进入,经过小山丛挂轩转进到濯缨水阁,之后再走进曲廊到月到风来亭。一路上感受到了小室的幽静又感受到了水阁的清凉、假山的雄姿、植物的清香等等。因此园林艺术其整体概念和时间是有紧密联系的,在园林中能够看到每一个单独的风景形象都能够看成是整体形象中的某一个个体表现,每往前走一步,就能够过度到下一个个体处,就能够看到形式不同的风景表达。就算是同样一个风景,不一样的角度观赏每页能够获得不一样的美感。

二、东西方园林艺术表现

中国有悠远绵长的诗文文化历史,之前诗人描写的田园、景物等等诗词都是在看见美好景致时有感而发的,我国的园林建设与有浓厚的自然山水特色。我国的园林建设对自然素材的挖掘十分重视,之后会再依照诗画的意境表现做深入塑造,不但追求大自然形式的随性与自然,也对其中的意境美有高度的认知,因此也就促成了千变万化的东方园林。中国园林建设不过分追求格局布置,随意性较强,这就是中国园林建设的“无成法”。现在我国的园林鉴赏性价值都很高,这是因为当中蕴藏着十分丰富的意境表达,不一样的人看到会有不一样的心理感触与情境认知。园林中表达的意境美已经很难被现代人所体会,这也就吸引了园林界研究的热情,而这园林中表达的意境也是中国园林的魅力表达。而西方的园林,仔细观察很容易就能够发现西方园林艺术表达的几何美特点,因为精心的结构设计十分整齐,没有任何的杂乱因素,排列十分整齐。这点和中国园林建设是不一样的,中国园林往往会给人一种“曲径通幽”的感觉,而西方园林因为明显的主次关系而能够轻易的分别出整个园林设计的空间组成结构,给人一种清晰的形式美[3]。这是因为西方人有较强的逻辑性思维能力,而东方人对思想内容的深层表达更为追崇。东西方园林艺术的表现差异,其实也是东西方人审美情趣的差异,可是对比东西方的园林艺术,并不能够说谁更好谁不好,因为二者表现的艺术美感是不一样的。

篇10

我国古典园林设计文化悠久,从三千多年前的西周时期开始,到清朝末年,历经了众多园艺大师的创造与发扬,才形成了独特的属于中国的古典园林风格,同时在世界的园林设计史上也写下了恢弘的片段。我国古典园林设计同西方园林设计最大的区别在于其体现了民族对于自然的热爱与向往,反应了古代的哲学观点:即“天人合一”。那么,历经岁月的磨练,现代园林设计中对中国古典园林有哪些传承呢?以下简要进行论述。

沿袭了古典园林设计中的“道法自然”

在我国古代进行园林设计时,推崇的是“道法自然”,即向往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但是,现代园林设计多遭受西方思想文化的影响,过分追求整体设计的对称性,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大量融入线条,并注重比例关系,使园林布局工整、统计的同时,却丧失了原本的自然风韵。对于现代园林设计来讲,应继续沿袭我国古典的园林设计中“道法自然”的观点,崇尚人与自然、生态和谐发展的设计理念,将对自然的尊重作为设计园林的重要标准。另外,在园林设计施工前,要再一次确认其是否表述了设计的观念与想法,实现了设计的价值。

传承了古典园林设计中的“见微知著”

我国古典园林设计多应用象征手法,除了帝王家的园林设计外,都体现着“见微知著”的意境。而今,伴随园林行业的不断发展,现代园林设计传承古典园林的设计观点,在“道法自然”的基础上,将有限的空间进行规划、设计,给人以无限的视觉享受。第一,可以在细小的空间借用层次的方法进行园林设计,将其独有的特点体现在高低、比例、外观等方面。在地域较为宽阔的场所设置大面积草坪、树木等进行意境的烘托;第二,可以设计出延绵不绝的小路,为园林设计出意味深长的氛围。例如:我国北京的奥林匹克公园就将“见微知著”的理念很好的融入设计中,奥林匹克公园内的下沉花园就有着我国古典的设计特点,从皇城的红墙到北京的四合院,一号庭院的宫门、二号庭院的花亭、三号庭院的礼乐等都以“见微知著”的设计手法展现老北京的景象与特色。

传承了古典园林设计中的“因势利导”

我国古典园林设计推崇的是“因势利导”,不但要保证所设计的园林适应恰当的地理环境,同时要使设计符合整体园林需求,建立好适宜的主配关系。在现代园林的设计中,根据地势进行园林设计是每个设计师都需掌握的基本设计方法,但却经常忽略园林自身的意义。进行园林设计的目的在于在规定的范围内将自然特性及文化表现出来,为人们创造舒适、优美、独特的园林环境。当代园林设计不但要传承古典园林设计中的“因势利导”,同时还要考虑人力、财力方面的内容,控制设计成本,以最经济的价值创造最灵动的设计。

传承了古典园林设计中的“曲水流觞”

我国古典园林设计中受到山水、诗词的影响较深,园林设计师们也在追求将“曲水流觞”表现在园林的设计中,展现深邃的氛围。对于我国古典园林设计来讲,最常用的设计素材为竹林、清泉、假山、奇石等。这些素材虽然很小,却可以为空间营造一种深邃、恢弘的山水氛围,表现了我国人民对自然的热爱。在古典园林设计中,任何一个细节、每一个角落都在竭力展现意境,崇尚立体感,进而使园林设计不管是从整体还是局部都体现了浓重的诗情画意。现代园林中也传承了古典园林设计中的“曲水流觞”,根据场地的不同,借用设计素材,展现设计师们的理念。例如:上海的世博会就传承了古典的“曲水流觞”设计理念,在中国馆、意大利馆等展馆的四周,展厅的房顶都设计了一些蜿蜒的流水,配置了精小的山石,并没有依靠科技方法,就营造了一种“曲水流觞”的氛围。想到“曲水流觞”,不得不提起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也正是设计师们的兰亭情结,才转化为设计理念,实现在园林设计中,也就可以说,《兰亭集序》不但是我国书法艺术的巨著,同时也是园林设计的根本,影响着我国古典园林设计的风格。

传承了古典园林设计中的“四季风韵”

四季风韵,从字面意思理解就是将一年中四季的变化通过花草、山石、流水等展现在园林设计中。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一般以迎春等植物象征春天的勃勃生机,以杨柳等植物象征夏天的郁郁葱葱,以枫柏等植物象征秋天的萧飒,以松梅等植物象征冬天的素雅。现代园林设计也传承了古典园林设计中的“四季风韵”,利用不同特点的植物为人们勾勒四季变化,带给人们以视觉的盛宴。

总 结

总而言之,现代园林在不断追求对称性、整体性的设计理念同时,更应传承古典园林设计的设计思路、自然情怀。现代园林设计应在传承古典的同时,大胆进行创新,将古典文明同现代文化相融合,这样,不仅传扬了我国自身特有的美学意境,同时为园林设计提供更多的思路。

(作者单位:河南东宝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