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管理体系范文
时间:2024-02-17 15:13:1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建筑管理体系,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建筑管理;政府;体制创新
中图分类号:D6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在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建筑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最为深刻的改变则是政府职能的转变。建筑行业要想在国际市场中不断发展,也应该不断创新体制、转变职能,这样才能使我国建筑业得到长远的发展。
一、目前建筑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分析
建筑管理体制创新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它要与政治、经济体制改革一起实行,考虑到各方面的需要。因此,建筑管理体制的创新一定要与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相符。但是,目前我国的建筑管理体制还存在很多问题,主要如下:
(一)建筑市场不规范
自从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建筑业增长一路领先。在二十一实际的前半期,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建筑业投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但是,目前我国的建筑市场中,管理体制主要以政府管理为主,市场机制为辅,这样的市场明显是不成熟的,另外,建筑业市场中的竞争也非常激烈,环境问题严重。首先,建筑投标、招标等行为不够规范,经常会出现一些暗箱抄作、弄虚作假的行为,从而影响了市场的正常秩序。其次,市场中缺乏完善的信用体系,建筑市场中经常会发生账款拖欠、工期延误、收受回扣等行为。最后,建筑企业之间的竞争恶劣。有的企业没有将精力放在提升工程质量、提高自身素质的身上,而是从事一些违法乱纪、偷工减料的行为,严重影响了建筑市场的正常发展。
(二)建筑市场自治能力弱
我国的建筑市场发展还不成熟,因此,需要政府进行宏观调控。但是,根据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市场发展要尽量减少政府干预程度,需要市场扩大自治。这样一来,二者就形成了一定的矛盾。从当前来看,我国建筑市场要实现完全自治是比较难的,但是,对于建筑市场的自治我国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比如,在上海已经有十多家的建筑类行业协会。但是,我国的中介组织发展规模还比较小,并且功能比较弱,加上组织网络欠缺,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很多问题和矛盾接踵而来,建筑市场由于长时间的封闭,对于市场很难及时地做出反应,如果在这样的情况下,政府完全放手,那么,市场无疑是混乱不堪。因此,从目前来看,我国的建筑市场自治能力是比较弱的。
(三)与国际惯例严重脱节
对于建筑业来说,应该与国际惯例保持一致,例如(1)建立和完善建筑市场的法律法规、健全监督体系,进一步规范建筑市场。(2)营造开放、统一、协调、有序的建筑市场,提高行业素质,保证建筑质量与安全。(3)调整市场准入,完善发展对策。(4)加强对承包商、供应商的资质管理。(5)对建筑生产、认证以及建筑质量等实施许可制度等等。但是,目前我国的这些内容都非常欠缺,在科技、制度、法制等方面都与国际惯例严重脱节,但这是一个长期工程,不能一蹴而就,也需要我国政府与建筑市场的共同努力,才能积极地面对各种新问题。
二、建筑管理体制创新对策
(一)管理理念的创新
首先对建筑行业的管理理念进行界定。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的作用主要是保证市场公正、维护市场正常秩序、加强市场配置。加入WTO之后,对于建筑业来说,政府的职能就是使建筑市场更加规范、有序。建筑行业的管理部门要通过市场管理来履行自己的职责,使市场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其次,政府要转变建筑管理职能,重点加强对企业从事的建筑活动进行管理,进一步加强市场监管。政府职能转变并不意味着对建筑市场完全放手不管,而是要集中精力监督和管理与公共利益相关的活动,防止市场的不规范、不合理竞争。
(二)工程造价管理体制创新
建筑项目的施工一般需要很长的时间,并且工序繁多,分包单位复杂,所以,在工程的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比较困难。除了采用招标、投标的方法来确定工程造价之外,在工程施工期间还会出现图纸会审、设计变更、现场签证等等一些与工程造价有关的问题。因此,工程施工时工程建设中的重要环节,因此创新工程造价管理体制是非常重要的。(1)对设计的变更进行严格审查。在施工中往往会由于工程的变更而导致工程造价的增加,所设计修改变更应该由原设计单位出具“设计变更通知单”的修改图纸,签字加盖公章。重大的设计变更应该经过部门审批,对于不符合变更程序的设计变更不能作为竣工结算的依据,尽量减少工程的变更。(2)做好材料价格的管理。在设计过程中,工程师应该在设计中标明主材的型号、材质,方便人员采购,另外结算人员还应该深入建材市场了解所需材料的价格、质量,做到心中有数,避免造成结算误差大。(3)及时做好施工记录管理,为工程的结算提供可靠真是的数据。建筑施工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也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所以在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不是施工图纸的问题,这就需要进行记录,这样工程在进行结算时就能够对这些图纸意外的造价进行管理和控制。
(三)政府投资工程管理体制创新
政府投资工程管理体制的创新主要应该从以下几点入手:(1)对于政府投资工程的所有者与者严格区分开来,实行政企分开,转变政府职能。作为政府投资工程的者主要行使的是一种业主的职能。(2)如果投资工程不属于经营性质,那么要建立起相应的采购机构,并实行专业化的管理,将政府投资工程的性质严格区分开来。对于政府投资工程来说,非经营性质的工程是重点的管理方式改革对象,要对其进行专业化、集中性的管理。(3)进一步实施项目法人责任制。在这一过程中,重点是实行政企分开,项目法人也不再是政府官员。建筑市场中,项目法人是一个重要主体,因此一定要严格遵守市场的法律法规。
总而言之,目前我国建筑管理市场还存在很多问题,不利于今后的长远发展,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相关的创新对策,例如管理理念的创新、工程造价管理体制创新以及政府投资工程管理体制创新。同时,建筑管理体系的建立不是简单的工程,需要社会各界的长期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建筑管理;建筑发展;基本现状;发展趋势
由于社会形态的发展,我国建筑事业开始蓬勃向上。建筑企业把主要精力花费在工程建筑上,忽视了建筑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在建筑建设中,建筑工程与建筑管理是内、外结合的建设形势。建筑工程通过技术手段来完成目标,从而带来直接的经济利润。建筑管理起到内部调控的作用,不直接产生经济效益却对经济效益带来直接的影响。因此为了提高经济效益,建筑业应该加强建筑管理水平。结合现代管理体制,完善建筑管理可以通过改革管理制度,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来实现。加强管理水平促进建筑工作高指标的完成任务,以此为企业创造高额的经济效益。
一、建筑管理有待完善的方面
(一)管理工作人员的自身素质
一项建筑工程的落实,需要经历投标、签订合同、拟定相关法律条款等多个环节。这些步骤都涉及到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很难胜任这类工作。建筑管理人员要承担的任务多,而且经常涉及到专业性的问题,因此管理人员的文化知识及综合素质的要求高。加强管理人员的自身素质,也是出于企业利益的考虑。对在签订文件中很多的法律问题及利润差额都需要重点审核,因此管理人员需要具备法律方面的知识,具备审核法律文件的能力。辨别因为疏忽导致的错漏造成的经济损失。因此管理人员是建筑工程重点防护线,管理人员的素质也要达到重点防护线要求。
(二)建筑施工队的安全意识薄弱
建筑工作属于高危性质的工作,在建筑工地也经常出现一些伤亡事故。造成建筑事故的主要原因,主要是因为建筑工人不具备足够的安全防范意识,而导致的不良后果。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安全事故,不仅严重损害了施工人员的人身利益延误了施工进度,而且给工程带来了恶劣的社会影响。改变这一状况,需要管理人员加强安全防范工作,完善安全措施从而更好的调配工作。管理人员不只要进行业务上的会谈,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为企业赢得经济效益,同时也要对企业内部人员进行合理的管理与分配。建筑任务的调整也由管理人员根据工程进度,制定人员使用计划,达到任务的合理分配。
(三)管理制度不完善,风险管理意识低
建立健全的管理体制,是企业机构正常运转的基础。企业的凝聚力通过健全管理体制来实现,建筑管理也同样需要健全管理体制,以此来确保建筑事业按流程进行。健全管理体制要从多方面出发,保证管理制度的实际效用力。在人员管理上合理调配,最大化的体现人员优势,在制度管理上规范企业运转。建筑管理还需要建立风险管理体系,建筑工程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理、财力资源。然而由于市场经济变动的影响,建筑事业的抗风险能力较弱,遇到大的投资风险需要及时的做出调整。因此需要建立风险管理体系,以便随时接受市场变动产生的危机。
二、完善建筑管理的具体措施
(一)强化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决定着企业的管理水平,为了达到良好的管理效果,企业应该不断的加强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学习意识加强管理人员自身的知识素养,通过知识的积累武装自我,从而提高管理人员的心理素质和文化素质。企业可以为管理人员提供进修的机会,加强管理人员的多方面学习,为企业带来更好的管理水平。
(二)进行安全监督管理,加强施工安全性
建筑工程出现的安全事故,皆由安全防范意识不足引起。建筑管理人员应该从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出发,制定相关的安全防范条款。采取严格的管理条例,规范施工人员的不安全行为。建筑工程安全性的保证,不仅仅是为了保证建筑工程的完工时间,更是维护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三)发挥政府监管职能,促进管理体制的改进
建筑事业在发展阶段中,由于经济利益的去驱动,会导致一些不法行为的出现。商家通过联合承包进行的市场垄断,会给整个建筑行业和消费者利益带来损害。避免企业恶性竞争中的行业垄断,国家应该给予适当的调控。西方政府通过成立交通、桥梁、建筑综合管理部门,来打破行业垄断的恶性循环,我国政府可以借鉴其中方式,对建筑行业进行具体的规范管理。
(四)树立诚信意识,形成良好的企业形象
工程质量的提高在于企业的自身要求,树立诚信意识加强工程质量,为企业形成良好的品牌形象。工程检测不仅关系到企业的形象,还影响着居民的人身、财产安全。因此建筑工程的质量一定要严格把关,严格保证建筑质量,把消费者利益视为最大利益。企业品牌形象的建立需要在实际的工程建设中体现,确保建筑施工安全,保证建筑质量是企业品牌形象的最好展现。因此完善企业内部的管理,为企业树立品牌形象打下基础。
结束语:
建筑企业发展与建筑管理体制分不开,在建筑事业高速发展的时代。建筑企业之间的竞争不能只注重建筑工程质量,还有考虑建筑管理为企业带来的竞争优势。良好的建筑管理体制,能及时的对建筑工程提供市场前景考察。建筑管理为企业的经济效益把关,作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依据。建筑管理应该从小方面入手,对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防护及时的做出调整,保证工程如期完成。完善建筑管理体制,促进企业形成良好的品牌形象。建筑管理体现在建筑事业的方方面面,为建筑企业的经济发展带来极大的优势。因此建筑管理应该在高速发展的建筑事业中,不断的完善与改革紧跟市场脚步,及时的做出调整为将来的建筑事业服务。
参考文献:
[1]魏敏,魏存,李彦辉.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浅析[J].科技资讯,2009(24)
[2]陈伟珂,黄艳敏.工程风险与工程保险[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5
篇3
建筑领域在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下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发展,与此同时,各种大大小小的建筑企业数量也就在不断的突飞猛进。再加之市场经济的今天,企业为了获取最大化的利益,往往在工程进行的过程中会出现很多的差错,如建筑质量问题、安全事故问题等等。如果随之任之、不管不顾那么建筑领域在今后的发展中更会乱做一团,没有秩序可言。所以,在当前的建筑领域,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科学的、合理的建筑工程管理体系来对建筑领域进行管理是十分有必要的。不仅有利于我国建筑领域的有序、健康发展,同时也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和进步。
二、建筑工程管理体系中存在的漏洞
我国当下建筑领域的建筑工程管理体系虽然在以往的基础上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建筑工程管理体系中仍旧存在着多个方面的漏洞,并且这些漏洞的存在既不利于建筑领域的发展。这些问题与漏洞归纳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监督与激励机制欠缺
前我国建筑工程管理体系中存在的漏洞较多,但是就笔者看来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在监督与激励机制上的欠缺。所谓的管理不仅要在某些工作上进行监督与约束,这只是管理的最基本的意思。而事实上,所谓的管理其目的与本质应该是提高建筑工程的效率,增强建筑工程的质量。然而,在实际的建筑工程管理体系中,却很难做到这一点,而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与体系中监督与激励机制的欠缺是脱不了关系的。一方面,没有良好的监督机制,无论是在工作的质量上,还是在工作的效率上都会出现一些怠慢的现象;另一方面,奖励机制的欠缺,更是使得建筑工程的人员缺乏积极工作的热情。因此,笔者认为,建筑工程管理体系中监督与激烈机制的欠缺是当下建筑工程管理体系中最为严重的一个漏洞。
2、质量管理责任机制不健全
目前由于建筑业行政审批制以及政府职能的缺位和越位,导致了建筑工程项目的责任机制不够明确。建筑工程质量得以保证,靠的就是责任。而对工程负最主要责任的就是项目业主。但是由于我国的行政单位分权,使得项目决策管理上的责任出现集体责任或者责任不详。这样在进行责任追索的时候就会出现困难。现在很多建筑单位的责任机制的不完善,造成了风险意识匾乏,项目管理混乱,权责分离,腐败滋生等现象。因此,建筑工程管理的核心问题就是得明确权责,确立完善的责任机制。邢国峰贾烨
三、解决建筑工程管理体系漏洞的对策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我国建筑工程管理体系中,无论是在监督、激励机制方面,还是在质量管理责任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问题。所以,建筑领域的相关人员要加强在这些漏洞上的研究。笔者在此对建筑工程管理体系中的漏洞进行了一定的研究,提出了笔者自己的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1、加强现代化的管理方式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逐渐发展,现代建筑工程管理机制也随之受到影响。在现代建筑工程中,计算机应用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提高现代化建筑工程管理以及保证管理水平。从上世纪至今,在工程质量、造价、工期以及投资效益等方面,我国建筑工程管理体系引进和创新了许多有效的现代化管理的技术与方法。尤其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能够很大程度地把目前国内外许多高科技的管理方法与想法充分地与建筑企业的平日管理相互融合。能够有效地提高工程质量、改善投资效益、提高企业的管理技术水平,发挥了本身具备的作用。所以,无论工程技术人员,还是管理人员都应该当接受有关管理体系知识的学习以及计算机应用的训练。
2、加强人才的管理与培养
要想解决建筑工程管理体系中存在的漏洞,除了要加强现代化的管理方式W外,还有一点也是十分重要的,就是要加强建筑管理中人才的管理与培养。任何一个领域的发展都与人才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建筑领域的发展中,更是需要人才,尤其是管理方面的人才。一方面,教育领域要加强对建筑工程管理人才方面的培养,从而满足社会对于建筑工程管理人才的需要,另一方面,企业的相关部门更是要加强对从事管理人员的专业培训,使其掌握先进的管理知识,进而在实际的管理中为建筑领域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与此同时,企业在引进管理人员时,一定要以人员在管理方面的知识和经验为主要考虑对象,以公平竞争的方式来选用建筑的管理从业人员。建筑工程管理体系漏洞及规范化建设涉及的方面很多,所以,对于建筑这一体系的研究就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考虑。而以上仅仅只是笔者对于建筑工程管理体系的几个主要方面的研究,并且由于笔者对建筑工程管理体系的研究能力有限,这些研究都还比较浅显、对于建筑工程管理体系的提升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对于建筑工程管理体系的研究还需要该领域专业人士共同致力于研究。
四、结语
篇4
中图分类号:TL372+.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引言
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以及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我国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模式也发生了较大变化。至今我国已经基本形成了三个层次的工程质量监督保证体系:建设工程质量各责任主体的质量保证体系是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的基础,包括勘察、设计、施工、建设单位、检测、材料设备生产供应主体的质量保证体系;以建设监理和风险管理为代表的社会监督保证体系是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的技术经济保障条件,包括建设监理的质量监管体系、社会担保和保险质量监管体系;政府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是保证质量监督管理工作有效性的驱动力。
为了提高建设工程质量,必须全面系统地建立健全建设工程的质量保证体系、质量管理体系和质量监督体系,围绕工程项目和建设主体,多层次、全方位实施监督管理,有效维护建筑市场秩序,规范建设行为,保证建设工程使用安全和环境质量。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管理是工程质量监督体系的最高层次,是站在国家和公众利益的整体立场上,依据建设工程有关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对工程建设参建各方的质量行为和实体质量实施具有权威性的强制性监督管理。
1.我国建筑管理与工程质量监督的现状
工程质量监督制度建立二十年多来,各级监督机构和广大质量监督人员忠实履行监督职能,为促进我国建设工程质量总体水平的提高,遏制重大工程质量事故的发生,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但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发展,许多弊端开始逐渐显露,目前我国的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状况可以用“总体受控、问题频现、基本稳定、形势严峻”几个词来描述。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建筑企业诚信机制滞后。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都应该建立起与之相适应的信用体系。大部分国外经济发达国家的建筑业信用体系已非常发达,而我国与市场经济相匹配的建设工程参与主体各方的诚信机制还未健全,信用危机矛盾突出,再加上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矛盾加剧。目前已有部分地区开始制定施工企业诚信评价体系,并得初步成果,社会反响较好,但由于还不适合全国施行,无法形成有足够影响力的机制运作。
(2)工程咨询服务业管理有待加强。总体来说,我国现有的第三方工程咨询服务机构普遍只有监理单位和施工图审查机构。在这些工程咨询服务行业中由于其自身素质不高、自律性不强,加上行业过度竞争,市场机制不完善,法律法规建设不够健全,政府管理不到位等种种原因,导致国内现有的工程咨询服务业未能发挥其应有作用,未能促进建筑工程质量的提升。
(3)工程质量监督工作不适应。在过去几年中,我国以惊人的速度进行城市扩张与基础建设,与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体制改革迟缓之间的不适应带来的矛盾越来越剧烈。设计施工一体化、超大的建筑工程集团的出现带来了工程质量监督形式的不适应;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的宏观监督和微观监督与受委托执法带来了工程质量监督地位的不适应。
(4)政府监管力量相对萎缩。由于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的事业单位性质,各地监督人员的数量一直保持在编委批准的“常数”内,而且在取消监督费后,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收入减少,带来了人员流失、高素质人才难以引进的局面。监督人员减少与承担监督任务的剧增存在巨大的落差,给监督工作带来更大的负担。
2.提高建筑管理与工程质量监督工作水平的对策
我国工程质量监督制度的执行已有 28年的历程,但是对工程质量监督工作始终仍处于一个探索和发展的过程。建立一套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政府质量监督体制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这就要求每一个环节和每一个参与建造的人员要切实提高质量意识,特别是监管人员,要充分发挥管理职能,各负其责,各尽所能,本着为人民生命财产负责的态度监督好每一个建筑产品。同样,工程质量监督机构也必须与时俱进,及时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不断完善和改进自己的监督管理模式,朝着依法监督、科学管理、保证质量的方向不断努力。
2.1提高监督人员素质和监督工作水平
作为政府委派进行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工作人员,其职业道德是从事好监督工作的首要条件。作为监督人员要能正确处理与建设各方主体的关系,以其良好的职业道德,做到坚持原则、公正廉洁,不参与有损质量监督公正性和客观性的业务行为,不,以维护政府监督的形象。同时,监督人员还须具有高度责任心和较高的业务素质,不但要熟悉设计文件,技术规范和质量标准,还要不断学习,以了解不断更新的技术和规范要求。
监督人员除了要熟练掌握建设工程有关法律、法规和建设工程强制性标准,熟练掌握基本建设程序和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程序,了解和掌握建设工程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之外,还应不断学习检测手段和方法,监督与管理抽样检查方法,了解计算机软件、硬件的基础知识、掌握计算机网络基本知识。
建立和健全对监督员监督工作能力和绩效考核、考评制度,不断完善考核、考评的指标体系,把监督员监督工作能力和监督绩效同其工资、奖励待遇结合起来,以考促管。建立良好有效的用人机制,引进人才、培养人才和使用人才相结合,建立健全质量监督机构人事管理激励机制。
2.2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借鉴法国、美国等发达国家经验,其建筑业管理体制和机制是建立在严格、健全的法制基础上的。因此,应在国家政策导向下,积极探索制定有关法律法规制度,完善建设工程质量法律法规体系。
1. 要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国务院《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部《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监督工作指南》、《工程质量监督工作导则》、《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
2. 针对建筑市场的实际情况,完善地方建筑工程的法规、制度。要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新出台的《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规定》,制定详细的、切实可行的实施细则。重点在于明确监督机构的地位、性质、职责和义务等;要制定明确各方主体质量责任,落实市场主体质量责任的有关规定;要依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中罚则的内容,结合个地方现状制定合法、可操作性强的处罚实施细则;要利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修订《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和相关部门规章的契机,进一步调查研究,不断改进各个环节的管理制度。
2.3规范建筑市场
要进一步规范建筑市场秩序,严格落实各方主体的质量责任,强化责任追究机制。要明确企业是工程建设的责任主体,把建设工程的质量责任还给企业。新出台的《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规定》把检测机构也纳入了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范围,可以认为检测机构作为新的责任主体的身份已经确认。《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均对责任主体的责任进行了明确规定。结合这有关规定及本人工作中发现的问题,拟定各责任主体在工程中的质量责任,为监督人员加强建设工程现场质量管理提供详细的依据。
2.4加强检测手段,为质量监督作技术支撑
随着施工技术的发展,工程规模复杂程度不断提高,需要运用现代化的检测技术对工程质量进行科学的分析、判断。质量监督管理也应由原先落后的“眼看、手摸、锤敲”发展为通过新进的设备、仪器进行准确、数字化的现场检测。在工程实体监督、使用功能系统模拟试运行测试中,通过现场实测,以具体的数据为依据,改变原来仅靠观感判断工程质量的传统模式。
3.结论
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要想得到加强,就必须在实践中不断地进行探索,根据新时期提出的要求建立新的质量监督管理模式,规范工程质量管理制度,提高工作人员的质量意识,这样才能提高建筑单位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才能获得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最终也才能让用户用得放心,企业才能获得更好的效益。
参考文献
[1]张成灿.强化建筑工程施工阶段的质量监控[J].建筑经济, 2001,(09) .
篇5
关键词:建筑施工 管理优化 工程质量 实现途径
建筑管理工作是企业建筑施工的主要依据,国内外建筑管理部门以及业内专业人士越来越关注企业的建筑管理工作的水平与质量,这直接影响着建筑施工的正常与否。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制度、坚持安全第一的工作理念、坚持高质量与高效率的工作态度是建筑管理工作的首要目标,同时提高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与能力以及降低施工成本等问题也是建筑管理者必须重视的问题。随着生产日益复杂化,建筑管理工作也变得更加复杂,因此,必须不断探索与实践其创新,不断深化施工管理体制改革。
一、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现状
(1)、建筑工程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低下
首先从事建筑工程施工的人员大都是进城务工的农民工,这些人普遍文化水平较低,安全意识淡薄,对建筑施工的专业知识也知之甚少,更别提具备相关的专业证书和上岗资格证了,他们从事建筑工程施工仅仅是为了糊口,这种状况直接影响了工程的质量,同时也是造成安全事故频繁的重要因素之一;其次是施工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不高,具体表现为文化水平较低,缺乏基本的管理知识,不能有效的掌控全局等,这些无疑都对建筑工程质量的提高起到了严重的抑制作用。
(2)、施工管理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力度
很多施工单位观念过于保守,不敢尝试新事物,害怕冒险,片面认为引进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都是浪费,结果使施工团队一直停留在传统陈旧的管理模式上,在质量检测手段和方法上不能与时俱进,仍然运用传统的方式来进行,而这些方法早已被先进的、专业的施工企业所摒弃,由于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举措,致使施工管理的水平不高,管理能力低下。
(3)、采用事后控制的管理模式
事后控制管理模式的弊病是众所周知的,应用这种模式很容易导致工程质量问题不能被及时发现和解决,从而埋下质量安全隐患以致在后期频发各种建筑工程事故,很多施工单位为了赶工程进度明知这种情况还继续采用此种管理模式,可谓害人害己。
(4) 缺乏健全完善的管理制度
健全完善的管理制度可以有效保障企业顺利施工,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进而确保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下去,但是当前很多企业似乎对这方面工作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存在体制制度不健全,项目责任管理不明确等现象,最典型的就是在一个施工团队中一人身兼数职,试想一下,这样又怎么能真正提高建筑施工质量管理呢。
二、提高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水平应该采取的有效举措
(1)、开阔管理创新思维,适应时代趋势。随着建筑业的不断发展,建筑管理工作也应不断发展,以适应时代趋势。掌握着管理工作的管理部门,必须审时度势的开阔管理创新思维,做好以不变应万变的准备。从施工现场到企业内部再到市场,都是建筑管理工作的工作范围,如何做好以实现良好的市场需求,也是管理工作的一部分,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建设市场的繁荣发展也吸引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环境是当前工作的首要任务。
(2)、实现管理机制多元化,增强企业经济实力。建筑管理工作的企业内部起着重要作用,而实现管理体制多元化,对管理工作的高质量、高效率进行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可以激发建筑企业的积极性与活力,从而增强经济实力。创新管理制度是管理工作的有效手段,可以将四大机制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即实现竞争机制、约束机制、监督机制以及激励机制一体化,以使得管理机制多元化。为适应发展需求,新的管理工作机制应依法制定,重新规划各部门的职能标准,将各部门相互之间的管理关系处理好,才会得到最好的效果与质量。建立符合建筑企业发展新形势的管理制度,确保管理工作做到有章可循、赏罚分明以及职责明确,营造以制管人、以规管事的优良气氛,增强企业的经济实力。
(3)建立高素质的建筑管理队伍。重视素质教育与精神文明建设是国家一直提倡的优良传统,拥有一个高素质的建筑管理队伍,是建筑管理工作的首要条件。在建筑业里,建筑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代表着整个建筑管理工作的水平,所以必须要求建筑管理人员具有高素质,拥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工作能力,并且能跟上现代化的脚步,在电子信息化时代,能够高度的适应,是新形势下对建筑管理工作的新要求。
(4)、采用新手段,强化安全文明施工。在建筑行业,安全问题一直是管理者考虑的首要因素。建筑行业也因较差的安全管理状况出现低效率、低质量的工作水平。施工企业应始终落实安全第一方针,努力预防和避免事故的发生,也应该不断完善质量安全体系。在整个管理工作中,现场的各部门及部门领导应与安全部门实现一体化管理,有利于对于事故进行有效的预防及处理。安全管理是关系着整个建筑工程的工作,是需要不断改进和变化的,才能提高安全管理水平,适应工作需求。施工区和环境区的卫生管理工作必须保证落到实处,从开始组织到制定过程,都必须要有一个完善的施工方案,其中包括有完善的岗位分配制度以及施工指挥系统。
(5)加强科技创新,提高建筑管理的科技水平。现代化建设要求必须加强科技创新,以实现高效率、高质量的生产目标。建筑管理工作不是单向性工作,其贯穿于整个建筑工作的全过程,将其实现为现代化管理,将各部门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对于各部门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都有很大的帮助。管理工作不仅仅需要有高水平的施工技术,还必须有先进的现代化管理手段以协助整个管理工作。其中,电脑的合理利用,是管理的有效手段之一,在现达的网络技术下,在管理工作过程中,运用电脑网络协助管理工作,对管理水平的提高、工程质量的保障以及工作效率的提高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从而全面的实现管理现代化。
三、用有效手段严格控制建筑质量
施工企业要切实重视对施工现场工程质量的监控,这是提高工程整体质量的有效举措之一,具体建议可从以下三方面着手展开,首先施工单位要积极构建质量保证体系,不断健全和完善质量管理制度,将质量管理责任具体落实到个人,这样可有效提高相关负责人的质量意识和责任意识,在施工之前,就要先做好质量技术交底工作,将质量技术交底和作业指导书发到施工班组,使施工团队做到心中有数,同时还要正确划分各级技术管理人员的权限,使各级人员都能各司其职,各尽其能,切实做到责任到人;其次要做好施工全过程质量控制,所谓施工全过程质量控制,主要指事前、事中、事后质量控制,事前质量控制主要是指在施工之前,对整个项目施工现场进行整体的规划和把握,事中质量控制主要是指在施工的过程当中,对工程质量进行做好监控和把握,事后质量控制顾名思义就是指在工程项目完成之后,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规定对工程成品进行验收,做好质量评定工作;最后要严格控制好工程施工程序,按照施工工艺进行施工,建议可请专人来负责这项工作,这是提高工程质量的关键之处,同时施工单位还要勇于尝试和采用新工艺、新技术,通过技术的革新和进步,实现施)的技术培训,尤其是针对一些高危作业项目或是施工中的重点及难点,更是如此,力争让工作人员在施工中做到游刃有余,这样不但可显著提高工程质量,同时也为安全施工增添了砝码。
建筑管理工作的创新对建筑施工企业的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其中各个管理工作部门的融合是关键。面对社会的不断发展,企业在新形势新环境下需要不断的创新以适应环境要求,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及管理水平,才能为国家与企业的发展壮大打下坚实的基础。不断探索和研究适合现代化的建筑管理制度与形式,依靠各种先进技术,运用各种有效手段,探索各种适合的管理模式,都是建筑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必须重视的问题。
参考文献
[1]贾东志.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体系的探索[J].现代企业教育,2009(16).
篇6
关键词:质量控制全面质量管理强化管理监督
中图分类号:F253文献标识码: A
近年来,随者市场经济在我国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建筑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建筑业在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许多问题。多年来的实践表明,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单就质量抓质量,则事倍功半,收效甚微,要提升认识,充分发挥建设单位、勘察 设计单位、工程监理、政府监督机构的各自职能,将其作为参与建筑活动的一个体系进行管理,这样才能促进建筑工程质量的全面提高。
一 提升建筑工程质量控制重要性的认识
我国多数建筑施工企业的主营业务是建筑工程项目承揽建设。因此,在具体实施的工程项目中建立与推广应用一套完善的质量管理标准体系成为企业最基本的要求。大部分建筑企业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引进厂IS09002国际质量标准体系,结合自身条件和工程项皇目产品的特殊性。逐步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相继通过认证,使企业走上科学管理。但是. 随着低、中、高层及多功能基建投资项目不断增加,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建筑施工队伍和建材生产企业的快速连发展,一些企业人员素质和施工管理水平较低,对施工质量未能进行有效控制,重大工程质量事故时有发生。在施工过程中,环节都存在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施工时材料的质量差异、施工工艺的改变、天气环境的变化、施工设备的磨损等,都会产生质量变异,造成质量事故,工程项目建成后,如发现质量问题又不能像一些工业产品那样进行拆卸维修,更不能实行“包退包换”。因此不断提升对加强工程质量管理的认识,努力提高工程质量水平,是保证建筑工程质量体系的前提。为保证施工质量,要经常应用一系列培训、管理、监督手段和措施,对影响工程质量的人员、施工工艺机械工具、材料和环境等因素进行管理。
二强化政府有关部门的管理监督职能
建筑工程工期长、多专业、多工种和村料设备多品种的特点,决定了传统单一的实物质量监督方式已远远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施工几百天,“判断”一阵子,单纯依赖质量监督机构的几次到位,难免使监督的全面性受到约束,造成无法对工程质量进行全面准确的核验、评定和有效控制。针对工程质量监督机构角色和职能的变化,积极探索新的思路和理念,深化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改革,健全执法运行机制,建立工程质量管理与监督的新模式。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大对各种许可证的管理。根据冬建筑法分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管理建筑工程质量有三项许可制(即从业许可、施工许可、使用许可)、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合同管理制、质量监督制、工程保修制、质量责任制等等。管理建筑工程质量的相应部门有建筑管理部门、质量监督部门、招投标管理部门等。从业许可的把关,可以加强质量责任制建设,施工许可的把关,可以使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合同答理制、质量监督制、从业许可制等在具体工程项目开工前得到落实;使用许可制的把关:可保证建筑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在工程施工期间得到遵守,工程安全与主要使用功能得到保证。加大监督力度,制止违规行为”现在的质量监督是以施工期的质量监督为主:一是因为施工期间的技术违规是可随时造成后果;二是也可能因后续工程的进行被隐蔽留下结构安全隐患,且难以发现。这二点决定了施工期问的质量监督非常重要。因质量监督站人少而需监管的工程多,同时行政监督的工作性质又极易引发和腐败现象,所以应采取有效的方法。例如:以小组为单位,随机地抽查,抽到哪个卫也就检查哪个工地,即使是搜查人员本身也不知道下一个要检查的是哪一个工地,一旦受检的工地出现了质量问题,一律从重处理。这样施工单位每天都要兢兢业业地搞好质量,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装样子”应付检查情况的发生。通过质量监督机构的监督,还能发现从业许可、施工许可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再通过管理系统信息的反馈,发现不具备相应能力的施工、监理单位和执业人员,发现不具备施工许可条件的工程,纠正管理工作的失误,使资质的年检、升级工作,施工许可工作做得更好。规范建筑市场,加强建筑市场的管理内容,包括工程报建、招投标、质量监督、工程验收、市场稽查,完善建筑市场,一切工程的交易行为都要进入市场,规范市场主体行为,进一步促进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建筑市场环境,只有选择好的施工队伍,才有好的工程质量。建筑工程质量是在建筑活动过程中形成的,但在使用过程中受自然和人为的因素作用会产生变动。因而,要保证建筑工程质量,还少不了建筑工程管理与使用单位的正确管理和使用。
三切实加强工程设计的管理
在我国对于建筑施工单位的质量监督较为完善,但至今还没有一个专门的质量监督机构来监督设计单位的设计质量。这样无异于忽略了质量控制的源头,在这个阶段造成的失误是难以在以后补的。所以,政府对设计单位的质量监督和设计单位本身的自我监督就变得十分重要而迫切。
(一)要加对设计单位的内部管理,加强监督力度,缩小所审图纸的出图范围,增加评审的工作量,认真实行传统的校对、审核制度,明确责任,不走过场,对不合格的设计和深度不够的设计绝不能草率出图。
(二)提高审图机构的总体水平,正确把握审查尺度,在满足强制性技术标准的前提下,加强审图力度,扩大审图范围。加强主要专业之间的沟通,减少错、漏、碰、缺现象的发生,建立激励机制。杷减少浪费、节约资金纳入审图内容。同时,严格把关,提高审图质量。
(三)监理部门、质量监督部门要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掌握基本设计理念,理解设计要求,熟悉设计图纸,及时发现问题,配合施工单位正确处理施工中的技术问题.取得施工单位的信赖和支持。
四完善施工企业的全面质量管理
(一)健全质量体系是提高工程质量的根本保证
建筑企业要搞好工程质量,就要建立完善的质量体系。质量体系是为实现质量保证所需的组织结构、程序、过程和资源。质量管理通过质量体系持续有效地运作。对施工企业而言,质量体系是客观存在的,问题在于它是否科学、实用、健全,是否与国际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模式接轨。要用系统的思想建立和健全文件化的质量体系,对工程质量形成的全过程及所有的质量活动进行系统分析、系统设计、全面控制并形成文件化。要注重质量体系的可操作性,不要把传统的质量管理方法统统,而是对照标准进行完善、更新、补充和健全。所以,科学的质量体系应强调可操作性和适应性,满足标准要求,怎么做就怎么写。怎么写就怎么做,怎么做就怎么记。
(二)强化质量意识是提高工程质量的思想基础
质量意识是人们对质量认识和态度的综合表现,这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也是搞好质量管理的第一道关。质量意识的形成过程,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始于教育、终于教育。”通过教育提高全体职工的质量意议,激发质量责任感,使职工懂得所从事本职工作的重要性及其在企业质量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五严格规范项目法人行为
建设单位是一项工程的发起者、组织者以及其建成之后的受益者。它作为项目法人或业主对工程质量影响重大,一定要牢固树立建设单位是质量事故第一负责人的观念,确保其素质,规范其行为。近来我国建筑工程质量事故频繁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即在于“甲方” 素质较低和行为不规范,存在着一些不正确的观念,不报建,不办理开工许可的作法,招标中的不合理中标,即任意压级压价,肢解发包工程,代购或向承包商推销不合格建筑材料。尤其是在公有投资的项目上表现的比较突出,孰不知工程建设有其自身的规律。工期、质量、造价三者互为影响,互为联系都有一个临界线,超出临界线就会发生质量、合同纠纷问题,而所有的承包商都是要赚钱的,要追求经济效益,做为开发商要赚钱,承包商同样也想赚钱,如果把工期、造价压得超过临界线,工程质量是没有保证的,而且最终受害人是业主。所以,业主一定要明确自已在保证工程质量中的责任和义务,规范自身的行为,否则,工程质量无从谈起。
参考文献
1 林知炎《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2 幻成虎 《工程项目管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篇7
关键词:房屋建筑工程管理施工质量
经济的发展对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也有着巨大的带动作用。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度的提高,人们对房屋建筑的整体质量要求也有着提升;在施工过程中,要充分的重视工程管理的质量,才能有效保障房屋建筑的整体质量。在施工管理中,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给施工管理带来很大的阻碍,从而影响工程的整体质量。通过加强对房屋建筑工程管理的理论研究,对保障施工质量有着积极的作用。
1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重要性和经济作用分析
1.1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重要性分析
房屋建筑的具体施工管理过程中,能通过各个环节的管理,从整体上使管理水平得到有效提升。这样对建筑施工企业的健康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在我国的建筑市场的进一步发展背景下,企业间的竞争也日益的激烈,为能保障建筑施工企业的良好发展,就需在施工的管理质量水平上着手,从自身的管理上加以改善,这样才能使施工的整体质量得到有效保障[1]。通过实现房屋建筑施工过程中管理的制度化以及规范化,对建筑市场的良好发展有着积极作用。另外,加强对房屋建筑施工管理,能有效保证施工安全和建筑质量,建筑施工的质量对外观以及具体的使用功能层面也有着影响,能对建筑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的功能多样化呈现以及舒适度的保障有着积极意义。对房屋建筑施工管理层面的加强,就能对整体的建筑质量有着积极意义,也是当前建筑企业发展中比较重要的课题。
1.2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经济作用分析
房屋建筑工程的具体施工过程中,加强质量的管理是比较关键的。通过对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水平的提升,就能有助于房屋建筑的整体质量水平的提升,从经济作用发挥层面来看,能够促进整体的管理水平提升[2]。施工质量的管理是房屋建筑工程当中比较重要的部分,通过在质量管理的环节得到了有效加强,就能对整体的房屋建筑的管理得以强化。能对具体管理过程中的问题及时性的发现,从而有利于使问题第一时间得到解决,这就在整体管理目标高效化实现方面打下了坚实基础。再者,对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的管理进行强化,能对建筑的整体质量得以有效加强。房屋建筑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每个环节都对整体的施工质量有着影响,在质量管理层面的加强,也是对整体施工质量保障的重要基础。通过在具体工程施工中,对每个施工环节的有效保障,就能对整体的施工质量得以加强。这就需要能在具体的施工中,将施工的技术以及操作和工艺等得以充分保障,从多方面加以考虑,这样才能有利于施工质量的有效保障。另外,通过加强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管理,能够在经济效益方面得到有效提升,最大化的实现管理效益。在施工的管理层面得到了加强,就对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有着积极意义[3]。具体管理中,通过监督管理的加强,就能对材料的质量以及设备的安全运行和技术的应用规范性得到保障,这样就能有助于施工效率的提升,从而在管理的整体水平上也能得到有效提升,在成本方面也能得到有效的节约。
2房屋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2.1管理人员的质量意识薄弱、综合素质低
从当前我国的房屋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来看,还有诸多方面存在着问题有待解决,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施工管理的质量意识比较淡薄。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的质量是建筑后续使用安全性的重要保障基础,只有从管理质量上得到了加强,才能有助于建筑的安全使用[4]。但是在实际的工程管理过程中,施工人员在意识层面还比较薄弱,不能严格按照具体的程序开展施工,这就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对房屋建筑的施工管理过程中,对材料、设备的管理还没有有效加强。由于在材料管理上没有得到加强,就会使得施工的质量得不到保障。材料是施工中的基础性材料,其自身的质量就会影响到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机械设备是对房屋建筑施工工程的质量以及进度有着促进作用的工具,如果在这一方面的管理工作没有得到完善,就必然会影响到整体的工程管理质量,只有保证机械设备的质量以及运行的稳定性,才能真正的有助于工程的管理效率水平提升,对其加强管理就尤为重要。而在实际的管理工作过程中,由于没有重视对房屋建筑工程的材料设备管理,以及受到施工人员的影响,没有注重材料的应用质量等。这就对整个施工的质量发展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房屋建筑的工程管理过程中,在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低也是比较严重的问题。工程质量的管理水平和管理人员有着紧密的联系,由于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自身的管理水平不够,这就造成了管理过程中很难达到实际的要求。从而就在工程管理中存在着诸多的管理问题。
2.2房屋建筑工程管理涉及的内容众多、干扰因素复杂
房屋建筑工程的具体施工过程中,在实际的管理上有着很大的难度,主要就是因为施工管理涉及到的内容比较多,以及受到的干扰因素也比较多。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就对房屋建筑的整体管理发展有着阻碍[5]。其中在人为的影响以及自然环境的影响等方面,都会对房屋建筑工程的管理增添难度。房屋建筑工程的建设工期一般较长,涉及的内容环节较为多,因此很容易受到外来因素的干扰,具体施工过程中,在对工程的综合性管理上还没有得到加强。例如,为达到一定的经济效益,在施工中对工期进行压缩压缩,对材料、设备的应用不符合涉及要求等。由于当前我国的建筑行业发展比较迅速,在建筑施工的数量上也比较多,施工行业竞争激烈,且施工市场的膨胀给施工企业带来了相当大的压力,施工中有的企业为能将经济效益最大化,就在材料、设备的应用上着手,没有注重材料的整体质量。还有的是对工期进行的缩短,用尽量短的工期完成项目建设从而降低建设成本,这就造成了施工的质量得到有效保障。
2.3环境因素的影响
对房屋建筑工程管理造成影响的因素还体现在环境层面。在这一方面就主要有自然环境以及内部的环境。从自然环境层面来说,主要就是自然天气环境以及地理环境,如水文、地形等方面的因素。这都会对实际的建筑工程的管理工作有着影响。而在内部环境方面,主要就是在进行管理中的模式和方法的不科学;许多中小型企业没有制定一套适合自身条件的施工管理制度和程序,也未能从具体出发,针对每项工程制定科学的施工方案和细则,从而造成了房屋建筑工程管理的效率水平比较低下。
3房屋建筑工程管理的全面性和优化策略探究
3.1房屋建筑工程管理的全面性分析
对房屋建筑工程管理要能实现全面化,这样才能有助于管理质量水平的有效提升。在全面的质量管理过程中,是将每项管理的责任都能得到有效落实,对各个管理环节的协调化实施。通过全面化的工程管理,就是实现网络管理模式,也就是将管理的所有职能,都能够归入到这一网络管理的模式当中实施管理,从而在管理的目标上得以有效实现。由于建筑工程的管理对整体工程质量有着直接影响,通过全面管理的措施实施,就能够将管理的安全隐患得以及时性的消除。全面管理的有效实施也能对质量管理的方法得到有效优化,从而在质量管理效率水平上能得到有效提升。这样的管理模式就和传统的管理有着很大的不同,将质量管理作为管理的理念,在每个管理环节加以融入的,在每项管理的环节都能够对质量管理的标准加以严密的实施。
3.2房屋建筑工程管理的优化策略探究
第一,加强项目相关人员的职业素质培训。从房屋建筑工程管理的影响因素层面来看,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而诸多的影响因素都与管理人员以及施工人员的自身素质有着直接的关系。要想将房屋建筑工程管理的质量得到有效保障,就要能在人的管理下得以实现[6]。房屋建筑的项目中,只有将人的素质得到了有效提升,才能真正的保障管理的质量;同时也要注重人员之间良好的协调、沟通,将管理各个环节、层次的情况能及时了解,才能为提升管理水平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二,建立管理制度,完善管理体系。房屋建筑工程管理中,需要有相关制度支持,这样才能保障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在房屋建筑工程管理的工作实施中,所面临的环境是相对比较复杂化的,这就要能够在现场的各个方面都要得以充分重视,从多方面进行考虑来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体系。将体系中的管理责任得到明确化,对每个施工环节的管理制度实施都要能在可操作性上得以加强。从这些方面得以重视,才能有助于房屋建筑工程管理水平的有效提升。除此之外,提高房屋建筑工程管理施工质量,还要能注重分包单位优选模型的建立上得以重视,在管理上进行强化。还要在质量控制点的设置等方面得以充分重视,只有如此才能有助于房屋建筑工程管理的整体水平提升。第三,将质量控制融入到管理体系中。具体的施工就要能和质量管理体系紧密的结合,通过自身化的标准建设的加强,来保障实际的管理目标实现。在管理中对设计的质量以质量标准要能得以明确化,要能够在质量标准的指导下,对工程管理的目标加以促进。房屋建筑施工单位方面,也要能够在质量预控以及自检机制的建立方面得以充分重视,将质量和安全层面的管理得以保障。对房屋建筑工程管理的加强,还要能注重对材料方面的有效管理。施工材料是整体房屋建筑质量保障的基础内容,只有在施工材料上得到了保障,才能有利于实际的管理水平提升。这就需要加强对施工材料质量的控制。从具体的措施实施上来看,要能在材料采购人员的管理层面进行强化,以及注重职业道德的素养培养。对施工材料的选择要选择有着良好信誉的厂家,并要将市场的材料调研工作得以有效完善,充分注重材料采购的质量。最后就要加强对材料的质量检测的相关工作。
4结语
总而言之,面对愈来愈复杂的建筑工程、竞争越来越大的建筑环境,通过在优化管理水平,在具体管理中要善于利用当前的先进技术和手段,才能有效保证房屋建设工程的质量,才能有助于建筑行业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春国.房屋建筑施工质量管理[J].四川水泥,2015(08).
[2]刘发文.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研究[J].江西建材,2016(06).
[3]刘连勋.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内容及方法研究[J].门窗,2014(10).
[4]兰鹏杰.房屋建筑工程质量管理[J].科技视界,2014(22).
[5]李小江.房屋建筑施工质量管理探究[J].中外企业家,2014(17).
篇8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管理;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目前建筑施工项目的数量正在逐步提高,随着这种状况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问题也出现在了我们的视线中,如何处理这些问题便成为了我们当前研究的重点。
1施工管理的作用
1.1 技术准备
施工管理的一项最主要的作用就是可以这对项目的需求进行施工前的必要的技术准备,主要就是针对于具体的施工操作人员而言的。具体来说,就是施工管理人员在参照施工设计的具体内容之后能够对于施工过程中的一些材料或者是设备的需求提前做好充足的准备,避免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发生一些不必要的麻烦。结合施工现场的客观条件及设备器材、人员的配备情况,编制详细、完整的施工方案,便于监督实施和施工管理。施工管理者应有目的的安排相关人员进行高新技术施工工艺的学习,进而能够提高施工质量。同时,管理人员应制定相应的质量检测标准及制度,确保整个工程高质量的完成。
1.2 施工进度管理
建筑工程施工中有多种因素影响施工进度,如人为因素、材料因素、自然环境因素等,施工进度管理主要是对施工进度进行控。一个工程的成功完成需要一个成功的管理团队、规范的管理模式及切实可行的进度计划。施工管理人员对现场施工的实际进度要时刻进行检查,当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不定因素时需要及时对项目进度进行调整,对施工进度进行控制的主要目的是进一步提高施工企业利益,施工进度管理能够在缩短施工工期的同时做好质量控制,施工质量和施工速度“一把抓”,监督工程又好又快的完成。
2 我国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管理体制不健全
保证建筑工程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的首要要求就是健全的管理体制,即项目管理部门和机构设置的齐全,工作人员应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分配相应的数量,保证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但当前我国部分施工单位为节省开支,在建筑工程项目中削减工作人员数量,造成项目管理部门和机构人员分配不足,管理体制不健全,管理部门、人员的残缺或身兼数职现象时有发生,造成建筑工程的管理工作无法顺利进行。
2.2 用人机制不合理
人员招聘方面,企业为加快施工进度,不定时招聘员工,而现招聘的员工缺乏工作经验,没有进行特定的培训,员工只是机械性的工作。建筑工程的管理者一般具有相应的行业资格证及各种技能证件,但一般自身学历与技能不协调,缺乏对新技术熟识的顶尖技术人员。
2.3 材料采购不严格, 新型机械运用少
很多建筑施工单位的采购部管理者大都选择自己信任的人员进行材料采购,表面上是为企业节省了资金,但大多采购人员并不了解施工材料的详细要求,造成所采购的材料不符合规范及设计者的要求。而有的施工单位对采购来的材料不进行详细的质量检验,导致不合格材料进入工程。
2.4 对建筑工程管理认识不足
有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建筑行业虽发展潜力强大,但建筑工程管理工作在我国发展速度缓慢,这与我国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的主观意识有直接的关系,我国大多建筑管理人员仍保持着传统的管理理念,满足于当前的管理模式,对新型、科学的管理理念充满排斥,不屑于进行制定建筑工程管理制度、建立管理体制、明确管理任务等工作。同时,由于我国工程监管起步比较晚,政府管理部门对建筑工程监督力度不够。由于种种现实原因,政府部门的管理监督职能在在现实管理过程中难以全面实施,我国建筑工程管理深受主观内在因素及客观外在因素的影响。
3 提高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途径
3.1 建立新型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体系
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是衡量我国建筑行业总体水平的重要指标,由于我国建筑工程管理发展比较晚,各种管理制度仍走原始路线,循规蹈矩,没有进行相应的突破和创新。建立专业、科学的施工管理体系是当务之急,我国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体系的建立可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思路,结合我国建筑行业具体情况。建筑管理工作者应根据实际工作不断总结经验,对我国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理念时刻进行改革和创新,在传统管理理念的基础上,控制建筑工程管理理念的发展方向,保持适中的发展速度,把实际工作与理论相结合,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理念。
3.2 严格控制工程施工工序
在全面施工过程中,正确划分各级管理人员的权限,严格检验施工材料,配备专业的人员进行材料采购,且采购后的材料定有专人进行管理。施工现场的技术人员应严格筛选,施工人员要全面了解施工过程,做到严格控制施工工序。各个施工阶段的技术人员需要详细了解当前施工工艺的更新,保证新型科技成果在施工中的应用,正确划分各级管理人员的权限。
3.3 做好施工全程质量控制
在施工过程中合理编制施工进度计划,对施工项目进行施工前、中、后三阶段的质量控制,明确各阶段施工质量控制的重点,对工程项目做到全面、科学的质量评定。施工前期,做好各项准备工作,选择合适的施工方法、调配人力、安排相应的施工物资等。按照国标和地标规定严格做好施工防护及各种安全设施工作;施工过程中,项目管理部门进行定期安全检查,消除安全隐患,定期开展安全教育,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施工意识;竣工后,相应的管理者应组织人员进行机械清理及工程技术资料移交,做好一切后续工作,对工程中的各项费用也进行查漏补缺,及时结算员工工资,确保各项工作完整结束。
3.4要认真对待前期准备工作
认真对待前期准备工作包括人员管理、技术管理和材料管理三个方面。由于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者主要是项目经理、安全员、技术员等,因此上述人员必须在工程开工之前就配备齐全,各项目部还要对其进行入职培训和安全教育,必要时对其进行专业培训。技术管理方面,任何一个工程项目,施工工艺复杂,施工工种班组多,这就要求作为现场施工管理人员务必做好技术准备,熟悉施工图纸,钻研具体施工工艺。材料管理方面,要解决好材料的采购供应、分类堆放及合理发放等方面的问题,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及进度情况,合理安排材料进场,对材料做进场验收、整理分类,科学合理地使用材料。
3.5 要控制好工程施工过程
做好进度计划,施工进度必须和现实相结合,在必要的时候,要准确的调整施工进度计划,确保施工质量。搞好项目的进度管理,重点要解决项目管理模式与组织结构问题,一个成功的项目,必然有一个成功的管理团队,一套规范的工作模式、操作程序和业务制度。
3.6做好质量目标控制
工程质量是工程的根本,是工程管理的头等大事。质量控制的目标管理应抓住目标制定,目标展开和目标实现三个环节。施工质量目标的制定,应根据企业的质量目标及控制中没有解决的问题、没有经验的新施工产品以及用户的意见和特殊要求等,其中同类工程质量通病是最主要的质量控制目标;目标展开就是目标的分解与落实;各专业、各工序都应以质量控制为中心进行全方位管理,从各个侧面发挥对工程质量的保证作用,从而使工程质量控制目标得以实现。
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我国建筑业高速发展迅速,但同时,建筑行业也面临着诸多问题,施工管理是确保建筑工程安全、高效率完成的决定因素,只有不断改革创新我国建筑施工管理,才能更好、更远的发展我国建筑行业.
参考文献:
[1]郝俊芳.建筑工程管理各方面分析探讨[J].建筑设计管理,2011,(12):27.
[2]白易峰.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刍议[J].中国城市经济,2010,(12):86.
[3] 曹海星,胡丽娜.优化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研究[J].科技广场,2011,(10):188.
篇9
关键词:建筑管理,工程造价,问题分析,加强途径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cost management is a collection of economy, technology, organization is a systematic work, it is the entire 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 is not allow to neglect in content. Through analysis of construction project cost management is the direction of development,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cost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management, and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cost management way, ensure the rationality of the project cost management and scientific, thereby to optimize the use of fund and lower investment cost, reasonable use human, financial and material resources, and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investment in fixed assets will exert positive role. Now is currently building project cost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ombined with our work practice, talk about building project cost management analysis is discussed.
Keywords: building management, engineering cost, problem analysis, strengthen the way
中图分类号:TU723.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 我国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发展方向
我国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发展趋势有两个方面,一是工程造价管理的国际化,二是工程造价管理的信息化。工程造价管理的国际化趋势随着加入WTO 中国经济日益深刻融入全球市场,跨国公司和跨国项目越来越多,许多项目要通过国际招标、咨询或BOT 方式运作。同时,我国企业走出过国门在海外投资和经营项目也在增加。随着国内市场国际化,国内外市场全面融合,外国企业必定利用其在资本、技术、管理、人才、服务等方面的优势,挤占我国国内市场,尤其是工程总承包市场。工程造价管理国际化趋势的另一个表现在于国际间的学术交流日益频繁。
工程造价管理的信息化趋势伴随着Internet 走进千家万户,知识经济时代的供应链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知识管理、企业资源计划管理在工程管理中形成的协同办公模式,推动了工程造价管理的信息化发展趋势。工程造价管理的信息化发展趋势给工程造价管理带来很多新的特点,工程造价管理越来越依赖于电脑手段,其竞争从某种意义上讲已成为信息战。目前西方发达国家己经在工程造价管理中运用了计算机网络技术,通过网上招投标,开始实现了工程造价管理网络化、虚拟化。另外,工程造价管理软件也开始被大量使用,同时还有专门从事工程造价管理软件开发研究工作的软件公司。种种迹象表明,工程造价管理将更多的依靠电脑技术和网络技术,未来的工程造价管理必将成为信息化管理。
2 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存在的问题
建筑工程造管理,就是运用科学技术原理和方法,在统一目标、各负其责的原则下,为确保建筑工程的经济效益和有关各方的经济权益所进行的对工程造价全过程、全方位的和符合政策及客观规律的全部业务行为和组织活动。我国建筑工程造价管理虽然取得了初步成效,但还存在不少问题。其中主要问题如下:
2.1、政府政策性影响较多是造成“三超”的重要客观环境
市场经济的特点是一般由价格机制来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而不是政府直接决定价格、管理经济,政府职能更多地是通过宏观经济政策,引导投资、生产等经济行为。然而在经济体制的变革时期,为更快地建立起新的经济运行机制,政府政策性调整对工程投资控制影响大,特别是1992年以后随着投资体制、财税体制、金融体制、对外贸易体制改革的进行,税率、利率、汇率、价格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价格(包括投资品价格)变动超出了市场决定价格情况下正常变动幅度和范围,也超出了工程造价增长预留费中估计的增长幅度。
2.2、主动控制工程造价意识不强
主要表现是对建筑工程项目事前主动控制小,事后被动控制多;重竣工结算,轻施工图预算;重大中型项目设计概算,轻一般小项目设计概算,有的建设项目既不编制,也不上报审批。对施工图预算缺乏审定方案和报批程序,削弱了工程造价承上启下的作用,并直接带来施工图预算与竣工结算之间相互脱节,不仅加大工作量形成重复劳动,而且给工程造价超投资限额提供了条件。
2.3、工程造价管理的有关基础工作较薄弱
主要表现在: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投资估算,有指标还不能满足工作需要;对编制初步设计总概算时所需的概算定额和指标,各有关部门有所规定,但其来源不畅通;对民用建筑的概算指标缺少地方有关的具体规定;设备材料价格信息系统不够健全,还不能定期发表材料价格指数,以指导工程造价的预测和调整。
2.4、片面强调计价依据的市场化,忽视计价依据控制工程造价的作用
由于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的工程造价管理工作历来重视实施阶段的造价确定,不重视造价的有效控制。在这种管理方式的影响下,一方面,建设项目前期所需计价依据的缺乏,成为导致工程建设项目投资“三超”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另一方面,由于将工程造价管理仅限于实施阶段,造成了认识上的错觉,似乎一谈起计价依据的改革就笼统地归结到所谓的企业自主定价和市场形成价格,而不从工程造价全过程管理的思路出发考虑计价依据的改革。因为只注重实施阶段计价依据的改革,片面强调计价依据的市场化,从而忽视了计价依据在建设项目前期阶段对工程造价的控制作用。
3 加强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途径
3.1建立市场价格管理体系。我国现行的工程造价管理中实行的定额定价制度,即“量价合一”的计价方法,标底按定额编制,投标价高于或低于一定程度即为废标,其实是变相地管制了工程价格。以市场为取向的工程造价管理改革并不是反对定额中消耗标准部分,相反地,这部分是宝贵的成本资料,是政府、业主控制投资、承包商控制成本的重要依据。工程造价的确定与管理的改革目标,是建立市场经济的计价模式,这种模式就是制订全国统一的工程量计算规则,给出统一项目划分下的各项目的消耗标准,在招标时,由招标方提供工程量清单,各承包商根据自己的实力,按照竞争策略的要求自主报价,业主择优定标,以工程合同使报价合法化,施工中出现与招标文件或合同规定不符合的情况或工作量,据实索赔,调整支付,对工程建设项目实施的全过程实行有效控制、动态管理。
3.2建立科学的工程造价管理体系。国际上许多国家工程造价管理经验表明,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实行科学管理是工程造价管理的成功所在,因此在我国的工程造价管理改革中,应逐步建立起完整的科学管理体系。建立科学管理体系应包括如下方面:建立工程造价信息库并建立多渠道的信息体系;大力发展工程造价管理咨询服务业;建立和完善造价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加强计算机技术的应用。
3.3引进新理念,促进观念更新。在我国的工程施工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工作中,往往由于业主和承包商之间作为完全对立的利益主体,在有关经济活动中矛盾突出,虽然有各种相关的计价规定、定额和管理办法等,但对文件的解释和理解难达成共识,合作关系紧张,给工程结算管理带来了许多困难。
在长期的工程实践中,人们从单纯的合约关系,发展为对双赢理念的认同。所谓双赢,即合作的双方(或多方)通过共同合作实现各自的目标,在某种意义上讲都是赢家。在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中引入双赢理念,即投资者达到预期收益,承包商获得合理的期望利润。达到双赢,对投资者和承包商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实现双赢,投资者与承包人不单纯是买方和卖方的关系,在某种意义上说也具有了共同获利的合作关系。
4 结语
建筑工程造价在我国长久存在概算超估算、预算超概算、决算超预算的现象,严重困扰着建筑工程投资效益管理。人们开始重新认识有关工程造价管理问题,对建筑工程造价管理进行跟进分析,进一步提高建设项目的投资效益,降低工程成本,更好地适应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并与国际建筑市场接轨具有重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潘文军; 工程造价的全过程管理与控制 [N];建筑时报; 2006年
[2]戴莉莉,王国英; 我国建设工程造价存在的问题及其改革措施 [J];今日科苑; 2006年06期; 93
篇10
1、建筑设计管理概述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加强建筑设计的管理,可以使工程设计增加科学性和合理性。在目前建筑中大多增加抗震与多元化的建筑设计方式,可以更好的节省资源,节约建筑成本,提高建筑的抗震性、安全性和稳定性。建筑工程是融合了经济、技术和管理为一体的综合性工程,既要规范建筑设计人员的设计观念,也严格要求设计人员掌握专业的工程技术知识。建筑工程的设计可以实现工程质量的控制,保证工程项目实现预期的建筑效果,由此,对建筑设计人员提出更高要求,在建筑设计阶段,要完成建筑设计图、施工图,配合施工队伍开展合理的施工。建筑设计中一定以保证建筑质量为主要目标,保证建筑工程做好工程质量的控制,加强设计人员的管理工作,使建筑设计管理实现健康的发展。建筑设计如果出现问题就会使工程施工阶段和建筑交付使用阶段发生隐患。针对建筑设计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简单的分析,并提出具体的解决对策。
2、建筑设计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
2.1 界面管理问题
在建筑工程项目中,一些设计的遗漏、缺陷、纠纷以及索赔等全都发生在界面上,并且界面上的纠纷也最难处理,现阶段,在建筑工程项目设计管理中,界面管理主要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其一,各个设计专业在交界处存在严重的设计冲突,无法实现有效衔接。其二,设计与施工可行性出现矛盾。例如对于系统设备的尺寸、具置、施工设计图中预留的孔、洞、沟、槽等存在漏洞预埋位置及尺寸误差较大,遭横初步设计建筑规模确定受到影响;对于线路、管线等汇总协调管理不善进而干扰建筑安装调试施工;设计单位对于工艺设备、结构方案未进行系统论证,造成设计文件无法通过审查,因工作深化导致工期延误;施工设计阶段图纸不配套,出现常规性错误造成设备与施工难以顺利安装进而影响整体建筑质量,必须给予重视。
2.2 缺少完善设计认识
现在许多建筑企业把管理的核心都放到了建筑工程实际施工阶段,缺少完善、优化设计的意识,没有意识到建筑设计管理对于整个工程项目的重要性,时有出现一些为赶工程进度,不惜压缩设计工作周期的现象。一般情况下,我国建筑行业大部分业主均是在施工阶段采用招标方式对工程造价进行掌控,却很少想到设计阶段对降低成本的管控作用。我国建筑企业还存在着一定的资质良莠不齐、业务不娴熟、相关专业知识匮乏的现象,企业本身不具备提出完善设计的条件。
2.3 相应的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
就当前情况来看,我国建筑设计相关的法律法规依旧处于不断建设与完善阶段,在此背景下,许多不具备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混入建筑设计队伍,导致建筑设计市场恶性竞争、暗箱操作等行为普遍存在,已经严重扰乱了建筑市场的良好发展秩序。此外,由于建筑设计相关法律法规中执行标准的构建方面还存在一定的缺陷与漏洞,使得建筑单位的考核往往受到评价人员主观因素的影响,缺乏标准的、量化考核系统,并且也没有充分考虑建筑设计过程中涉及的工程成本与造价因素,导致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3、加强建筑设计管理的对策
3.1 完善设计界面管理协调机制
相关设计单位应不断完善设计界面管理协调机制建立设计界面风险防范体系,以不断提升界面管理质量。具体采取的措施包括:业主控制的设计协调过程应建立高效的决策系统不断改善机电设备招投标管理水平,以克服土建、设备设计与施工中存在的施工设计迟缓、设备安装图滞后难题;确定各专业的主体,在技术、人员、设备上做好基本的界面管理;应加快建立界面管理机构油业主开展直接领导管理,并编制工程、设计界面的具体管理办法与程序捉进界面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发展;加快设计界面管理的信息化发展,通过设计界面管理机构建立本机构的数据管理系统及系统管理软件以利用结构完成对界面数据的访问采用直观图方式反映不同界面的树状层次结构;建立合理的管理体系,并且制定详细的界面管理办法,实现科学的、有规划的管理。
3.2 提高设计完善意识注重管理
综合完善设计优化工作,充分掌控好技术和经济的关系,有效地掌控投资,但不把节省投资作为唯一目的。业主方可引入设计投资管控奖励机制,利用经济的手段促进设计单位积极主动地参与设计优化工作,激活设计市场竞争活力。设计单位要不断提升改进设计认识,促进建筑各专业技术领域的沟通协调,协调好各专业之间的分工合作,尽可能地避免各专业之间的冲突。同时要加大对价值工程理念分析,最大限度的对建筑设计方案进行考量、修改、利用,提升建筑设计的价值,对建筑功能进行有效的分析,树立系统的理念,追求建设设计整体效。另外,要加大对新材料、新工艺、新方法的引用,有效地节约建设成本、提升建筑质量,更合理地利用资源,创建更加适合市场的建筑功能空间。此外,设计部门和业主方均要加强对设计管理方面的重视。
3.3 健全相关法规
建立健全的法规属于建筑设计市场标准化的基本前提,虽然当前我国已经建立了建筑法和合同法以及招投标法等法律体系,对工程项目建设起到一定的规范作用,但是这些法规缺少全面的总体设计协调。相关政府部门应充分发挥监督管理的功能,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针对设计招投标和设计市场价格管理等方面完善规范管理,将设计监管工作更加细化。
- 上一篇:乡镇残联工作总结简短
- 下一篇:司法体制改革的措施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建筑装饰装修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