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的教学方法范文
时间:2024-02-17 15:13:1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的教学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效保证了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改革了学校的体育课程形式,通过加强体育活动的卫生监督,提高了体育教学的质量和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一、研究创新体育教学方法的理论与实践
1.以育人为本实施创新教育
以育人为本指的就是将小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教师起引导作用实施创新教育,使学生在教师所开展的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主动性。首先,教师为了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就需要不断地对教学的内容、方法和手段进行深入改革,帮助学生提高身体素质,强壮体魄;其次,教师在体育教学的时候要着重关注学生学习和创新能力的提高,不仅要学习理论基础知识,也要学会利用手脑来提高体育技能;最后,教师要不断地创新体育教学方法,为了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以及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教师要利用如启发式教学和探究式教学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独立自由中思考探究。
2.为提高学习效率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竞争压力也随之增大,学生的学业负担过重成为新的问题,出现心理不健康等负面现象,因此,为了规范学生的行为,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教师就要不断改进教育教学的方法,从考试评价制度出发探索出减轻学生课业压力的途径。虽然现如今很多人已经意识到应试教育存在的不足之处,也明白必须进行改革,但是在实际的改革中遇到了很多阻碍。因此,我们为了适应新课改的要求也要不断研究如何改进体育教学方法以缓解学生压力,提高学习效率。由于自身现有的条件限制以及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主观意识不强,导致了改革无法彻底进行。
3.为增强学生体质探索教学方法
学校和教师要肩负起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责任,虽说现如今学生的体质下降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但是提高学生体质的有效途径就是学校组织的体育教学活动,如何改善学生的健康体质成为教师面临的主要问题,教师可以从改善教学方法的方向出发,为了增强学生的体魄、提高教学的有效性,通过每日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来帮助学生养成锻炼的习惯,使其形成锻炼意识。
二、研究科学的体育教学方法促进体育健康教育
1.利用科学的课前准备,稳定学生的心理状态
教师在进行课前准备的过程中,要充分了解学生的需求,通过熟悉场地器材找出最适合学生锻炼的器材,不断钻研新的教学方法,编写教案等,教师主要是要把握好学生的心理状态,它能够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智力水平,教师在教学中要抓好学生的学习动机,围绕学生的兴趣以及树立学生的自信心等环节开展教学活动,为学生创设最合适的氛围,使他们放松心情进行学习。
2.通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激发求知欲,通过激发欲望来促使学生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探索学习体育的优秀方法,不断优化体育教师在教学中的方法以及组织的形式,形成良好的氛围,加强沟通,促使学生学习更多的体育知识以及技能。同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可以促进教师不断改进自身的教学方法,通过不断发现教师教学中的问题激发学生上好体育课的积极性,从而主动地掌握体育基础技能,养成良好的锻炼身体的习惯。
3.将思维分析与示范讲解相结合
在体育教学的动作教学当中,教师需要先行进行动作的讲解,而后再通过正确的示范动作来帮助学生初步了解动作和技术。示范讲解是一个语言传授和动作演示的过程,通过语言和演示来帮助学生感知整体的动作形象,从而领会所教授的动作要领。体育教师在讲解的时候要注意语言的生动,在示范的时候要让学生更加直观地领会,引导学生将感知融入思维活动中,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积极思维,也能够加深其对体育技术动作的理解,通过视觉表象的反复思考逐步形成动作表象。
4.创设合理的情境使体育教学活动更具竞争合作性
篇2
关键词: 小学科学 目标定位 教材功能 学生认知 评价多元
在新课改背景下的课堂教学中,广大科学教师普遍面临一些最基本又急需解决的问题,如教材文本的功能、三维目标的定位、教学的组织和实施等。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就小学科学课堂的教学方法进行分析,以供大家进一步探讨。
一、正确理解三维目标的价值定位
新课程确定的三维目标与以往教学大纲的目标设置相比,更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更表现出多元一体的特色。这就决定了教学策略形成的首要环节是明晰目标。三维目标中的知识和能力是完成教学指标的结果性目标,过程与方法是动态化、开放式的程序性目标,而情感、态度、价值观是一种体验性目标,是一种社会性态度。尽管三个目标是彼此不可分割、密切交融的统一整体,但从新课程实施策略和评价要求来看,显然过程与方法维度目标是核心,所以,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尤其要重点关注过程与方法这一维度目标,儿童通过参与丰富多彩的活动,体验一次次科学发现、科学探究、科学创造的过程,而这些活动在教学目标上又把科学素养的各方面融合在一起。由此可见,正确理解三维目标的价值定位对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关键意义。
二、辩证看待教材的功能、价值和地位
教材是保证课堂教学得以实施的最重要的文本资源,相对于其他教学资源而言,其科学性更强,系统性更好,与课标的切合度更高,具有其他教学文本不可替代的价值。新课改背景下的教材其价值功能仅仅是学科知识的载体之一,如果过于依赖和迷信教材,忽视其他教学资源的开发和整合利用,则难免落入“教材主义”的窠臼。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实际需要,以教材为基础整合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例如,我在教《常见材料》这一课时,除了利用教材中列举的材料外,还让学生结合教室里的物品和师生穿着,认识常见的各种材料。这样的认识活动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热情,能很好地整合教学资源,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快速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所以辩证地看待教材的功能、价值和地位是提升课堂效率的重要保证。
三、准确把握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动手能力
奥苏泊尔曾说:“如果我不得不把教育心理学还原为一条原理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最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那么,该怎样做才能比较准确地把握孩子的认知水平呢?我认为可以从两方面入手,其一,纵览孩子已学的各科教材,了解各学科的知识体系与本学科的相关程度。例如:四年级学生学习《运动的快慢》时,要用到小数除法计算运动的平均速度,而此时还没学到小数除法,教师要是课前了解了孩子的已有水平,就可以做适当的调整。其二,可以利用课前和学生交流的机会,询问孩子对相关内容的认知程度。如,学习《心脏和血液循环》一课时,我们可以这样问学生:你知道自己的血液在体内是怎样流动的吗?知道血液为什么能够不停地循环流动吗?通过学生的回答,了解他们对血液循环已有的认知水平。若要了解学生的动手能力,就要给他们提供操作材料,让他们亲历操作活动,通过观察学生的操作情况了解他们的动手能力。例如,给学生一节电池、一根导线,看学生能不能点亮小灯泡等。只有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才能寻找到与孩子认知水平和动手能力相吻合的教学切入点,才能促进学生的有效发展。
四、教学过程要具有开放性
新一轮课程改革需要对过去封闭式的教学方式进行革命性变革。因此,营造开放式学习环境成为小学科学教学改革的必然选择。开放式学习方式要求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主动参与、善于合作、乐于探究,甚至大胆质疑、敢于打破传统、不迷信权威,敢于质疑、不迷信权威的可贵品质,能够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促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有效提升学科素养。因此,教学过程的开放性在小学科学教学的诸多要素中处于核心地位。
五、教学评价应力求多元化
篇3
一、音乐鉴赏的教学及能力的培养
音乐鉴赏教学就是让学生聆听各种各样的音乐作品,从而让学生们独自感悟音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由老师带领,来培养独特的“音乐感受力”。这是小学生音乐鉴赏要达到的目标。要达成这种目标,相关的音乐知识基础是必不可少的。如今大多数学校的音乐学习状况并不理想,老师只注重学生是否具有创造力和对乐理知识是否了解,但是却忽视了学生鉴赏音乐作品的能力的培?B,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也很少有鉴赏评价的机会,学生对于音乐作品只能做到简单的了解,并不能体会到音乐作品的核心主题以及它想表达的情感。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新知识最大的动力源泉”,教师在课堂中可以设定一个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一个良好的音乐氛围。在小学音乐鉴赏的过程中,应该由简入繁,由浅入深,让学生容易接受欣赏内容,小学生的音乐赏析水平尚浅,也许学生不能理解到很深的层次,但只要对音乐表达出的意境说出自己的感觉即可。学校和教师应该加大对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这对学生未来的发展也是极其重要的,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客观事物的评价能力。
二、开放式教学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开放式教学把人的发展作为主要目标,通过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的和谐愉悦的教学环境,提供给学生充分的发展空间,促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去学习,进而是学生各方面素质得到共同的发展进步。这种“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中,提倡老师和学生的有效互动,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师生之间如同朋友的关系会让学生更加敞开心扉,“学者未必不如师”,要想达到“教学相长”的境界,师生之间的互动是必然的。在这种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应该注重对每个学生的培养,不能因为学生天生没有“音乐细胞”就放弃学生,要重视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尽量把主动权交还到学生手中。
篇4
关键词:小学教学 创新
数学是一门基础性的学科,在学校的教育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方式和手段。虽然数学学科在教学中的意义重大,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寻找正确的教学方法对于数学教学来说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一、研究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方法的必要性
首先,对于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方法来说,传统的教学方法太过老套,比如过度依赖教材,不能积极的引导学生拓展他们思维空间,可能导致教学效率低下。此外,考试前的复习往往是大面积的圈划知识点,而往往牵扯不到重点,学生盲目复习。还有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数学,自己没有良好的学习方法,自主性不强。因此,有必要就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方法进行研究。
其次,随着教育制度的不断改革和新课标的不断推进,我国小学教学方式和制度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小学高年级数学是对小学数学知识的发展和升华,是有效的承接小学与初中之间的重要通道。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许多适应时展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应运而生,这就使得我国的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不得不加强对教学方式改革的关注,不断地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只有不断的对教学方法进行研究和探索,并紧紧抓住时代的脉搏,才能有效的保证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从而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和逻辑思维的不断提高。
二、具体的教学方法
1.选择教学方法有技巧
教学方法是有效的促进教学质量提升与改善的重要手段之一,怎么样才能找到合理的教学方式,有效的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呢?任何的教学方法都有其优越性和局限性,我们要相互借鉴,优化、创新教学方法。首先,要选择教学方法,在这一过程中,应注意教学方法与使用效果的统一,选择的教学方法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此基础上,还要找出该方法的局限,进行改进、创新,比如传统的授课模式,老师黑板板书,写下一黑板数字、公式,对数学没兴趣的孩子难免会分神,开小差。这时就要求老师适当改变教学方法,让每个学生感兴趣,并参与进来,老师可以创造情景,多举一些例子,让孩子们从现实生活中感受问题。
2.要重视培养孩子兴趣,让孩子乐于学习
重视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教学方法应该重点关注的内容,老师的授课时间是有限的,而孩子的学习是无限的,要让孩子空余时间自觉学习,这就需要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对于数学来说,许多孩子会觉得数字、公式枯燥无味,不想去学,久而久之,自然无法跟上老师的进度,也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因此,要让孩子爱上学习,就应该从简单的题目开始,一步一步引领孩子深入,让孩子自己动手,循序渐进,让孩子有答题的成就感,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夯实基础知识是关键,努力从点滴做起
没有基础,什么都免谈,尽管学生讨厌枯燥乏味的数字、公式,但这是数学的基础,老师课堂上要尽量对每一阶段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引领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数学课本中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老师要常抓,并且要舍得花时间,确确实实的做到夯实基础,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平时课堂,摸底考试中如鱼得水,应付自如。基础牢固了,学生们也就很少会因为粗心大意而失分了。因此,教学方法应该从细微处入手,打牢基础。
4.帮助学生审题,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
数学中,了解题意,认真审题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只有弄清楚问题,明确题目要求,才能进行下一步的答题。老师要逐渐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可以引领学生反复读题,标记符号,深入思考,一点儿一点儿的了解题意,让学生在练习中养成习惯。另外,还要培养学生试着用多种方法解题,多种思维答题,让学生在不同的方法中感受数学的奇妙与乐趣。由此可见,教学方法应该帮助学生身体,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为基础进行。
5.学习数学,更要善于应用数学
数学源于生活实践,数学服务于生活实践,学习数学,最终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注定数学是不能死学的,必须与实际相结合,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多添加一些应用型数学问题,让学生们了解数学的作用与价值,数学为世界所做出的贡献,由此,也可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学生们的应用数学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促进教学手段的完善和教学质量的提高,保证学生能够健康的发展。
6.多给学生思考的机会,独立解决问题
学生的独立思考是关键,课堂上要为学生尽可能的创造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这就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老师要学会启发学生,而不仅仅是给学生问题和答案,循规蹈矩的授课,学生需要时间和空间独立思考,在老师的启发下,自己去探究,自己去思考,学生只有经历了这一过程,体会了其中的艰辛与快乐,才能真正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真正的爱上学习。
7.利用多种教学方式,辅助教学
现如今的教学方式多种多样,其中最受学生欢迎的就是多媒体教学的方式,它给单一枯燥的小学数学教学带来乐趣,同时也减轻了教师教学的负担,是教师教学的得力助手。当学生遇到新题型或陌生的题型,开始很难入手,找不到解决的方法,甚至脑海里没有具体的形象化的轮廓。教师教授也很困难,学生一知半解,只对问题表面简单理解,死记硬背。有了多媒体辅助教学,就可以生动形象的把问题展示出了,声音和画面加强了学生的理解和分析,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难题化简,死板变灵活,真正解决学生对问题难理解,理解难的问题。
新时期的小学数学教学,学习的方法多种多样,每一位数学老师都有其自己的教学方式,每一位学生也有自己的学习方式,不管教学、学习的方式如何,我们的目的都是学好数学,利用数学,解决现实问题。如今,人与人的见解不同,对于数学的教学方法也大不相同,创新数学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能力,还面临诸多挑战,诸多问题。本文就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方法进行探讨,希望大家给出意见。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小学 语文 识字教学 能力 培养
低年级学生的识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语文学习的角度讲,它首先要为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从促进大脑发育的角度看,由于识字活动必须通过视觉、听觉、动手等多条渠道获取外界信息,从而形成对大脑的综合刺激。强化大脑各区的神经联系和贯通,为实现学生的健康发展、全面发展打好基础。识字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学生从运用口头语言过度到书面语言的桥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所以,识字教学质量关系到小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发展。笔者认为,低年级的识字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授之以渔”,首先教师要教给学生自学识字的方法
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会学生多少知识都不如交给他们学习的方法,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讲过“教是为了不教”,可见教给学生方法远比教给知识重要。小学语文课程大纲规定低年级学生在短短两年时间内要认识2000左右的字,显然要求教师尽快地“授之以渔”。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则是识字训练的重点。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的因素,由浅入深地提高学生的识字的能力。学生掌握了方法,识字的兴趣,能力就会有显著提高,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自能识字的方法有:
1、善找规律,归类学习
汉字是象形文字,相似意义的汉字其构造都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引导学生找出这其中的规律,就能够很好的帮助学生提升识字效率。由于儿童的认知不是很多,因此,应从偏旁部首开始,通过分析汉字结构以帮助学生识字。如:“扫”字可分为提手旁。可根据生活用品、扫帚来帮助学生识字。“打”字由提手旁组成。而有些字,它们的偏旁部首不一样,则字意也不一样,如:“作”是单人旁意思是工作,而日字旁是“昨”,意思是昨天。归类学习的方法还有义旁归类法,声旁归类法等,教师应鼓励学生应用自己最喜欢、最得力、最习惯的方法尽快地认识识字。
2、引导联想,字形记忆
联想记忆其实就是让学生根据之前学过的单字、词汇来对新的字词进行理解、记忆,中国最古老的文明从汉字开始,从简单的图形到今天明朗的线条,经历了千年的演变,它的字体形象多变。识字教学中,我充分抓住汉字形象、直观的特点来诱发学生想象汉字的形体美,在识字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能力。比如:“书籍”的“籍”,“书签”的“签”,“作业簿”的“簿”,都与书有关,所有都是“竹”,通过比喻,引发学生联想,难记的字也变得生动有趣,使学生乐学、好学。
3、教好拼音,促进学习
拼音是学生学习的基础,也是词汇量扩展的重要载体,初入学的儿童,识字不多,因此,可从教汉语拼音开始,有意识地进行专题训练,使学生初步建立句子的概念。如学习识字时,可以结合画面组词,让学生边说边识字。从而在练习中不断提高识字水平。也可根据拼音及发音不同,结合多音字词及造句,使枯燥的发音字母变得内容更加丰富且生动有趣,同时也促使学生在课外阅读时自学识字。
4、团结协作,共同努力
俗语曰“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特别是小学时期的学生,受外界的影响较大,所以团结协作的师生关系是营造良好课堂氛围的重要因素。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同桌互学,小组及大组共同学习、共同参与及游戏等形式,逐渐养成互助互爱、互相促进、共同提高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从中感受到亲如兄弟姐妹的同学关系,从而使学生提高了学习兴趣,并促进了认知与感情的全面发展。
二、“学以致用”,其次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在生活实践中识字
语文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教学科目,同时也是一项实用性较强的教学科目。生活是语文的内容,语文是生活的工具。联系生活进行识字教学包括两方面的意思:首先在利用学生生活中的有利条件,形成识字的敏感和浓厚的兴趣,比如在大街上的招牌、广告、家庭中的电视、电脑等,都是学生识字的教材;其次是让学生阅读一些适宜的报刊,让孩子走进一个无声而精彩的世界。这是尽快识字所追求的境界,只有当学生从阅读中尝到乐趣,他们才会更加主动地识字,并使阅读成为自己精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1、从观察事物中学说话,学会识字
生活是语文学习的素材库,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周围的事物,就可以很好的实现教学的目的。这可以要求孩子从观察身边的事物做起,如:孩子们的书包里有很多学习用品,让他们找出自己最喜欢的一件,说说学习用品的名称及特征,并边看边识字。由于他们有备而来,观察比较细致,介绍时就毫不费力,因此,识字速度也快了。
2、从生活中学会识字
生活中时时处处都会有汉字的影子,引导学生注意这些汉字,就可以让他们随时随地的进行学习,比如让学生从生活中日用品的名称、标识和产品说明书内容的熟悉中,提高识字水平。让学生遇到不会写的字或不会读的字,应该通过多问、多查字典等多种渠道来不断提高识字水平;也可以从生活所见所闻的事情中去观察汉字,让学生养成注重平时积累素材的良好习惯,做到勤学苦练等,这同样可以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3、从自我体验中学会识字
学生的自我体验对于学习效果的提升、学习感知的加深都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因为这是一个人在参与实践活动中所引起的一系列感受,它能引发强烈的表达欲望,而且还善于在运用中体会字句的含义,久而久之,便可以达到学会识字的目的。这就需要教师应在传授知识中成为小学生的引导者、促进者和合作者,以教师的自我体验生活去感染学生,使他们也能在自我体验中去学会识字。比如教师要引导学生定期的进行复习、回顾,以此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在不断的回顾之中感受到新的学习技巧,这对于他们的未来发展也是有着积极影响的。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高年级;数学;有效教学
一、进行有效的课堂提问
在进行小学生的数学课堂提问时,教师要注意根据学生的数学成绩来进行数学水平的划分。当然,这并不是让教师对学生产生不平等的对待现象,这个分层有利于教师更加直观地看到学生的水平,以便对他们进行不同的指导,这个分类在教师自己心中就可以,不用公开。很多人可能会觉得,小学生的学习水平都差不多,他们才开始进入正式的学习,即使成绩有差别,也不是很明显。其实,从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就能够看出学生的学习水平,所以教师根据不同的标准分好类之后,为了维护学生的自尊,不让他们在班级面前过于尴尬,教师可以根据他们的水平进行不同的问题提问,对于水平较低的学生就提问一些通过自学能够看懂的问题,比如一些图形的特性、简单的运算,而对于一些水平较高的学生就可以在此基础上增加难度,比如图形之间比较的相同和不同之处,一个图形如何计算周长、面积,混合运算该怎么进行等等,这样既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参与到了提问,又能让他们觉得教师提的问题不会太难也不会太简单,需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出答案,同时也没有出现以前那种让学生觉得过于难或者过于简单的问题,让他们觉得尴尬或者滋生他们的自满心理,这样他们在课堂上思维就会很活跃,注意力会跟着教师的讲课节奏,课堂提问也算得上是有效提问,课堂效率自然能大大提高。
二、改变教学方式,活跃课堂氛围
教师要与学生进行互动就必须表现在的课堂状态上,现在大多教师都只顾讲课,学生不管听得懂听不懂都要跟着教师,师生之间根本没有任何互动。所以要想进行有效互动,改变教学方法,让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是很重要的,教师可以多提问学生,很多学生都畏惧被提问,但是教师在提问时不能过于严格,提问的目的是了解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让学生及时说出自己的想法,与学生互动。在以往的教学方法中,如果教师在给学生讲解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周长计算时,教师会直接进入正题,告诉学生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计算他们的周长可以进一步转化为四倍的边长,假如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5,那么它的周长就是4×5=20。在我们看来这样教学没有任何问题,但是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注意到学生的感受,小学生在理解这个问题时会有很大的难
度,而且很容易把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搞混,如果教师能够多提问学生,学生就会在回答问题的同时暴露出自己的问题。教师提问学生某个四边形的周长计算时,学生可能会一时无法回答,教师可以通过画图告诉学生正方形之所以周长计算公式是四倍的边长是因为正方形的四边都相等,计算一个图形的周长就是把所有的边长都加起来,假如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3,那么它的周长就是3+3+3+3=4×3,这样通过加法与乘法的转变,让学生更加清晰公式的运用,这种互动可能学生并不是很喜欢,但是如果不进行,课堂效率就难以提高。与学生多进行课堂的互动,改变教学方法势在必行,这样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氛围,提高课堂效率,还能让学生对数学学习更感兴趣。
三、实现教学的生活化
所谓的教学方法生活化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把课本中的语句和问题尽量转化为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可以联系生活实际,深入思考问题从而解决问题。
比如,在遇到“甲与乙坐飞机去同一个地方,在中间都会转一次机,不出任何意外他们会在三个小时内到达指定地点,但是由于中途甲所在城市的天气原因导致飞机迫降,最后甲比乙晚到了一小时,问甲到达约定城市共用了多长时间?”本来是一道很简单的数学题,涉及的运算也十分简单,只有四则运算中的加减,但是由于题目冗长,学生会觉得遥不可及,自己根本不会经历到,所以解决这种问题的代入感就不强,也没有多大的激情来思考。但是,如果换一种方式,老师把数据都记下来,把题目换一种简单的方式告诉学生,比如“甲和乙两个人跑步去学校,按平时情况来算两人可以在三分钟赶到学校,但是由于出门之后,甲忘记了佩戴校徽,不得已半路返回,比乙晚到了十分钟,问甲到学校用了多长时间?”这种方式的提问可以增强学生的代入感,把问题生活化也就相当于简化了问题。
总之,要想使小学数学课堂做到有效,教师就必须采取各种方法加以引导,这样才能使课堂的有效性得以加强。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学 研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1.069
在小学教学中,数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数学对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学生在中学阶段乃至大学阶段,都将继续对数学的学习。但是在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许多学生都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且往往在小学的数学教学中,课堂气氛也不活跃,所以说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师都普遍面临着课堂教学效率不高的问题。
一、小学数学教学的特点
我们应该把小学生放在首位,认真研究,从而找出小学数学教学的特点,进而推出本文的主题――概念引入的方法。小学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体,所有的教学工作都是围绕着小学生来进行的,但是由于小学生自身年龄小,心理思维不成熟,对数学学习认知不够,如果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也不采取补救措施的话,就会严重影响他们的学习热情,从而影响数学教学。
例如,在教师教授九九乘法表时,主要是帮助学生理解乘法,建立初步的乘法概念,而这些都有些理论化,比较没有趣味性,如果教师在讲课的时候还是不能了解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没有稍微迎合学生的思维心理发展,就会让学生觉得上数学课很无聊、很枯燥,没有趣味。所以,教师,应该时刻注意小学生的心理思维发展特点,适时的加入一点生动化的教学手段,以引起小学生的兴趣。另外,还应该注意小学数学的特点。小学数学有它本身的严密的逻辑性和严谨性的特点,但是小学数学的教材编辑也有考虑到小学生的理解接受能力,在教材中加入了具有趣味性的图画和例子,让学生能体会到学习数学的快乐,所以,教师在教授小学数学时,可以利用这一点来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加强小学数学语言教学
对小学数学语言在实际教学中存在问题的阐述,以及相关建议的提出都需要建立在对数学语言的理论基础介绍之上。我们主要从数学语言的概念及种类、特征两方面对数学语言做一个详细的说明。
1.数学语言的概念及种类。语言在数学教学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无论是阅读、讲解教材的内容还是做题、交流数学问题都涉及到数学语言的应用。一般来说,数学语言包括抽象性数学Z言和具体性数学语言,广义上只要是与数学有关的活动都必须通过数学书面或者口头语言来表达。因此,数学公式、定理、符号、图形等都可以称为数学语言。数学语言大体上可以三类。主要包括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和图表语言。
2.数学语言的特征:(1)数学语言具有高度的抽象性。数学语言仅涉及事物的逻辑形式和数量关系,不涉及一些无关的东西,它的主要形式表现为高度符号化的语言。例如:“一盒饼干5元,那么3盒饼干的价钱是多少?这个问题可以通过5×3=15盒这个数学语言来表达”。(2)数学语言具有严谨性的特点。日常语言具有随意性的特点,而数学语言却是十分严谨的。主要表现为:数学语言并不是日常语言的简单相加,而是经过科学处理和加工转化而来的。(3)数学语言具有简洁性的特点。数学语言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简洁性。主要表现在:第一,数学概念的简洁性。数学的每个概念都是十分言简意赅的,不存在任何一个无关的文字乃至标点符号。第二,数学符号和公式的简洁性。(4)数学语言具有应用广泛性的特点。日常语言往往具有民族性和空间性的特点。而数学语言广泛应用于世界上每个国家和民族,遍布世界的每个角落,人们数学语言的交流不存在障碍,因为无论是数学符号还是数学公式都是通用的。
三、鼓励学生动手实践
知识的接收不是表面上的死记硬背,而是经过思考将其吸收理解。而自主学习的过程就是学生主动的思考和理解知识的过程。实践是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一个好方法。自主学习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中,应该将学生的动手实践作为重点,鼓励学生提升能力,取得更好的发展。教师可以在开展教学活动中,先由一个有趣的东西吸引学生的注意,然后引导学生动手探索实践,在实践中解决问题。例如,教师在教授几何图形的知识时,可以引用七巧板,先讲述有关的有趣的数学知识,再让学生动手实践,用七巧板拼出各种各样有趣的图形,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发现每个几何图形的特点,最后设置成果展示,并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来表达自己的看法。教师还要给出表扬和鼓励,让学生在以后的自主学习中更加自信。
四、注重教与学的反思,保证数学教学更有成效
记得有人说过,“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其实,面对新课程标准的课堂教学也不例外。任何一堂课,当你课后反思的时候,总会觉得有一些不足和遗憾,这就要求教师每上完一节课,都要进行深入的剖析、反思,对每一个教学环节预设与实际的吻合状况、学生学生状教师调控状况。课堂生成状况等方面认真进行总结,找出带有规律的东西。另一方面是让学生在不断“反思”中学习。当数学活动结束后,要引导学生反思整个探索过程和所获得结论的合理性,以获得成功的体验。
五、注重实践应用
篇8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9-230-01
有效教学方法在数学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教师的教学能力,学生的学习能力都是教学方法的体现。作为一名小学数学老师,想要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必须要掌握新的教学理念,寻找新的教学方法,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现就小学数学教学经验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创设有效的学习氛围
小学生处于积累知识的初期,具有求知欲和好奇心强的特点,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点,创设有效的学习氛围,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因此,需要教师在进行课程设计的时候,加强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用生活的实例引出学习的知识点,最终将知识回归到生活中,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数学是与生活紧密相联的一门科学,小学生生活在一个有限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但是对基本的生活已经有所了解,为了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有效性,可以将生活引入教学,利用生活中的片段以及生活中的问题展开对数学的学习,这样才能积极地引导小学生开动脑筋,主动思考,教师要善于利用生活引导学生学习,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向学生提出问题,为学生创造形象的学习气氛。
例如,在学到“时、分、秒”这一课时,时间本身就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东西,小学生从上学的那天起就已经对时间有初步的概念了,教师可以利用小学生这样的心理特点来引导小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在没有讲课之前,向学生提出生活中的问题:同学们,请结合你们的生活实际回答老师的问题,你们每天早上几点起床?用了多少分钟吃饭和洗漱,几点从家出门,到学校用了多少小时,多少分钟,多少秒呢?学生在听了这些他们几乎每天都经历的问题,便会立刻投入回忆和思考,然后分别回答出教师的问题,在学生说出他们分别的不同的小时与分钟之后,教师可以借着这个机会,来继续提问:那么既然你们知道了时间的初步知识,那么你们知道时间单位之间是怎么换算的吗?你们想知道时间的计算吗?学生在前面的问题中产生的兴奋情绪仍然存在,会立刻异口同声地回答:想――这时教师可以立即开启新课的讲解,让学生在兴奋之中,带着乐趣走进知识的海洋。
这样的学氛围中,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透彻,对知识的应用更加灵活,并且真正理解了学习知识的作用,就是解决生活实际中的难题,在内在驱动力的推动下,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更高,效果更好。
二、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扩散思维
扩散思维就是“发散思维”,或者是“辐射思维”,就是由一个问题点可以延伸到多个问题点。上面说过:数学的各个知识点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讲到一个知识点的时候,教师就可以总结复习下之前学过的知识点,让学生对知识进行纵向或是横向的比较,以便加强记忆,便于识记、理解。比如“路程、时间、速度”的关系和“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是一个概念的东西,学完这个知识学生就可以懂了那个知识,交叉复习更利于学生的理解。
教师在教学生解答一个问题的时候如果能够顺便帮他们解决更多的问题,或者引导他们有这种发散思维的意识,对于他们进行自学以及以后的成长,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让学生学会自主探索
小学数学教学应创设一个自主学习的环境和空间,有效地促进学生主动发展。自主探索学习过程是积极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真正有意义的学习,不是被动接受现成的书本知识,而是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在自己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对新问题进行积极探索、主动建构的过程。
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设计探索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在观察、实验、猜测、归纳、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理解问题是怎么提出的,概念是如何形成的,结论是如何归纳得到的。如在统计教学求平均数时,为让学生对平均数有更清楚的认识,老师可以设计这样的例子:“小明的身高是1.2米,他站在平均水深是1.1米的水里一定会没事吗?”由此,引发了学生的激烈争论,学生也在争论中对平均数有了深刻的认识。
四、科学、机智地,积极地评价学生
现在很多老师动不动就是批评学生,这样是不对的,这样会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的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教学中,即使学生答不对问题,教师也不需全盘否定,而是要给予适当的评价,让学生体验进步。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课堂上的评价要因人而异,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给予不同的平静。对于智力发展较迟缓的学生,要多鼓励、多表扬。要通过评价使学生感受到阳光般的温暖。教师用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一句赞美,来温暖学生渴求得到认可和理解的心。对于智力发展较好的学生不要轻易表扬,要通过评价来拓展他们的学习思路,并帮助他们提升学习经验。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有很多教法,关键是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认真研究,认真总结,积极探索,要因材施教,找到最合适自己学生的教法。小学数学一定要围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自主性能力和创造性能力,突出小学生的特点,既要激发学生对数学课的浓厚兴趣,又要科学的传授给学生以知识和能力,要注意寓教于乐,真正把小学数学工作做好,把小学数学课程教好。
参考文献:
[1] 陈社良.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性《广东教育:综合版》2010第2期
篇9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引导;教学方式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C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5.24.220
近几年,小学数学教学开始注重完善课堂氛围,寻找有效的科学教学方法,“有效引导”由此产生,并大范围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用,有效地提高了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也完善了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方式。在此基础上,作为数学教育者,有必要对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引导"方法进行探究,为小学数学界的发展提供可行性的方法。
1小学数学教学现状
首先,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小学教学中的一些落后观念逐渐显现出来。比如,小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掌握停留在记忆的层次,教师也是基于记忆性的方式让学生进行数学学习,或者盲目根据教学改革的要求进行开放性教学,最后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低下,不利于学生对数学学科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其次,在网络技术普及的今天,利用网络进行教学能够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学习。但是,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然单一的使用粉笔、黑板进行教学,造成学生获得数学信息途径的单一、不全面,无法实现有效性的课堂教学。
2实行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引导”的重要性
“有效引导”是有效性教学的重要引导策略,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在小学阶段,学生对外界的环境充满强烈的好奇心,如何将外界的信息转化成小学数学教育的资源,值得小学数学教师的思考,同时,也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推陈出新,为现代小学数学教育注入新的思想。
3小学数学教育中“有效引导”的具体策略
3.1创建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相对于教师的教学引导,好奇心的引导显得更有作用。在教学课堂上,如果教师能够抓住学生的目光,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这堂课就是成功的。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期间,要综合教学内容,合理的创建教学情境,通过有效的引导,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最后,将学生的思想和注意力从教学情境中引导到课堂知识的传授中,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以及自主学习的欲望。比如在讲授比较分数大小的一课时,教师可以设定有趣的情景故事——西游记之师徒四人分西瓜,通过对学生熟悉的故事设定来吸引学生对课堂的关注。在取经的路上,师徒四人分吃一个西瓜,孙悟空说四个人分别吃西瓜的三分之一、四分之一、五分之一、六分之一,那么该怎么分呢?这时候贪吃的猪八戒说话了,他说:“我胃口大,我得分吃到九分之一!”这时,其他师徒听到后,大笑起来。通过这一个故事的讲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他们探索知识的欲望,这样老师就很容易进行分数知识的讲解。
3.2通过多种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小学生的自控能力较差,自主学习意识也不够强烈,因此,教师要加以引导,通过多种学习方式教学,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锻炼学生的比较、分析、综合、概括等数学能力,具体策略如下。3.2.1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小学生的思维发展是通过外部活动转化内部活动形成的,所以,教师在数学教学中也要将具有操作性的课程让同学们自主进行动手学习,这样可以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热情,提高课堂质量。比如:在轴对称图形课程的讲解中,老师可以让学生课下搜集一些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或者也可以对一些简单图案进行剪裁,从而加强学生对轴对称的认识,让学生了解数学学习和生活现象息息相关。3.2.2充分展示学生的学习个性学生的思维方式不同,造成各自不同的思考方式以及不同的兴趣爱好。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个性,从而更好的掌握知识。比如:在分数学习的认识几分之几中,可以让学生各自拿出一张纸,然后然他们折叠后平均分成几等份,再将其中的几份涂成自己喜欢的颜色,再教他们用分数表示涂成颜色的部分。这样的实践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了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机会,可以不断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通过一定的自主空间不断展现同学的个性。3.2.3进行分组讨论促进学习分组讨论是合作学习的一种常见方式,通过分组讨论可以使每一名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比如:在学习计算长方形面积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将面积为一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通过不同摆法摆在一个长方形纸上,经过小组讨论后激发学生思考,找到正确的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
3.3将生活实例应用到数学教学中
数学学习和生活的很多现象密切相关,在教学中对生活实例的关注也是培养数学学习兴趣的关键,这样将生活实例和数学教学相联系的教学方式可以充分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以及数学的魅力。比如:在学习长方形周长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测量学校国旗的四周,然后提炼出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这样充分让学生了解了周长的含义。
4总结
小学生自身具有的心理特性决定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引导的必要性。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不断加强对有效教学的认识,提升有效教学的能力,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通过有效教学策略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加以引导。在此过程中,将数学课堂变得活跃,提升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实现教学功效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刘友红.浅议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策略[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2010,(5).
[2]许万明.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练习设计的10种类型[J].云南教育(小学教师)2010,(9).
篇10
1.音乐游戏教学
在过去的小学音乐教育教学中,课堂内容重点突出在教师对课本知识一味的灌输,及课程要求对学生技能培养的理论式教学,这样的课程教学古板乏味,课堂气氛死寂,难见学生们在“音乐教育”这门课课堂上所该表现出来的愉悦轻松的心情和活跃兴奋的样子。相反的,音乐教育失去了它本身所具有的魅力和教育教学特点。在这个时候,我们便要发掘出可以改变音乐教育现状的新的教学方法一一因此,我们在音乐教育中融入了音乐游戏元素。
“音乐游戏”教学,作为一种新的具有创新意义的教学方法,它的魅力和音乐教育教学特点就突出在——一改之前音乐教育古板单调的教学方式,重新审视音乐教育的核心,在坚持音乐课堂教学中以人为本,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形式下,融合了音乐游戏的新的教学方法,加强并再次重点强调了学生是课堂主人的要求。这样一来,学生们在音乐教育教学课堂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被唤醒,活动中自由发挥自己的才华和奇思妙想,成为了音乐游戏课堂教学里的主角。课堂死寂沉闷的氛围被一扫而光,驱逐出外。新的音乐游戏教学再次把教师和学生的距离拉近,一起互动参与到音乐教育教学活动当中,感受着音乐游戏带给每个人欢愉轻松的新鲜感觉和气息。
2.音乐游戏教学特点
音乐游戏教学因为它自身所具有的独树一帜的特点和积极的影响,把原本乏味枯燥的书本知识静态传授变成生动形象、灵动有趣的活动教学。接下来,就让我带着大家一起来分享一下新的教学形式——音乐游戏教学特点的魅力和影响力。
2.1课堂上主动、积极的表现
学校音乐教育教学要突出自己的教学方法和课堂质量,所以,为了达到音乐教学要求,如何让学生们对这门课程感兴趣和上心地去学习它,就要看学校领导的决策力和教师们的教学的态度了。一般的,音乐教育教学中是以教师一味对学生的知识灌输为开始,课后实践活动安排为结束。但是,现在在音乐游戏教学中,就剔除并改变了以往教师在音乐教育教学中,开门见山式直击教学目标和主题的教学方式,而是在适宜的时间、课堂气氛下融入音乐游戏元素,和学生们互动起来,让学生们感受到音乐教育这门学科独有的魅力和特点,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让学生们自由地随性地展现自己的才华,舒心得满足了自己好动好奇的心理,并成功的完成了音乐教育教学目标。
2.2坚持教育教学中学生主体、教师主导
在学校音乐教育教学中一样是要坚持以人为本,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学生为课堂教学主人的教学规定。学生的个性发展,是在课堂中习得的,所以更要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里的主角。教师也更应该明白学生的主人翁地位对音乐教育教学的重要性。教师在音乐游戏教学中,要创设出轻松愉悦的情景教育的场景,让学生们释放自己紧张的情绪,改变自己正襟危坐的样子;让学生们不由自主地参与到富有生动情趣和动感的音乐游戏教学中,拋开自己多余的顾虑和拘谨,成为音乐课堂中的始创者和发掘者。如此,音乐游戏教学便完成了自己使命,并突出了自己在音乐教育中正确有效的导向性和生动有趣的特点。
3.音乐游戏教学的要求
在实际的音乐教学过程中,融入音乐游戏元素不是时时刻刻的,也不是不二之选。所以我们要明白的就是音乐游戏教学不总是那么得怡如其分,符合时宜,运用不当反倒使课堂氛围变得混乱,没有纪律约束,乱糟糟的一片。学生们虽然很开心兴奋地感受着课堂气氛,但是终究还是要学得音乐教育这门课程对他们所要传授的知识和培养的技能。
教师在音乐游戏实践教学中,要明确音乐教育和音乐游戏的分界点和融合点,只有张弛有度才能发挥出音乐游戏教学的最有效、最大的作用。事实是,加入音乐游戏元素只是让音乐教育的课堂教学变得灵动活跃,颇具情调,让学生们主动积极地参与到课堂的活动中来,让师生一起感受音乐教育这门课程的趣味性、生动性;让教师重视学生在教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提高音乐教育教学质量。
4.结语
- 上一篇:绩效工资调整方案
- 下一篇:证券投资基金税收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