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与教案设计的区别范文

时间:2024-02-17 15:13:1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教学设计与教案设计的区别,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教学设计与教案设计的区别

篇1

一、教学设计与教案的区别:

1.教学设计的特点(思路、规律)

?教学设计不仅要呈现怎样做,而且要说明为什么这样做。

?教学设计侧重于教学流程与结构呈现,以及重要的情景、问题、活动的设计。

?教学设计强调反映教学过程的规律。

2.教案设计的特点(个人的做法、风格)

?教案设计主要呈现怎样做,不一定要说明为什么这样做。

?训练、评价等素材。

?可以体现教师个人的风格。

二、本次撰写任务

1.各单元、章节、主题的教学设计

A. 单元教学设计,包括:

——单元关联分析(单元与单元之间的联系)。

——单元结构分析(核心概念;学习过程;教育价值。单元的概念图。单元的重要目标)。

——单元教学建议(形成性学习建议;总结性学习建议。单元活动举例;单元训练举例)。

——单元评价建议(过程评价建议;阶段测验建议。活动评价举例;过程评价举例)。

B.课堂教学设计(或教案,含教学设计说明):

———课堂教学目标设计。

———课堂教学流程设计。

———课堂教学过程建议(抓住情境、问题、活动三要素进行设计和说明)。———学习训练与学习评价建议(示例与说明)。

注:教案改写成教学设计可以将教案中的细节去掉,保留主要的情景、活动和问题,同时对每个情景活动以及问题进行说明,最后用教后感的方式说明你的整体设计思路。

2.各单元、章节、主题的教学资源准备

?多媒体教学资源设计。

?实验、实践活动设计。

?其它教学资源设计。

三、撰写要求.

1、要精心设计“三维”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设计:目标要明确、具体、适切,体现对教学过程的引导。

———要明确知识与技能的目标(事实,概念,操作,逻辑;关联,结构等)。

———突出过程与方法的目标(体验、感悟、探究、实践、合作、交流等)。———整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

2.要重点体现“教与学”方式的改革

?倡导实践体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与接受性学习方式的

有机结合;倡导“做”、“想”、“讲”有机统一的学习过程;倡导

合理灵活地利用各种课程资源进行学习。

?强化活动设计:情境启示——问题引导——活动探究——应用巩固。

3.要注意引导学习训练的改进

?精选内容:基础与发展;生活与经验;统一与选择。

?改进方式:书面作业与操作、表达作业相结合;个体作业与团队作业

相结合;短作业与长作业相结合;收敛性作业与开发性作业相结合。

4.要注意引导学习评价的改革

?加强发展性评价:发挥评价的激励、导向、反馈功能。

?加强过程性评价:重视过程记录与分析反思。

?加强综合性评价:三维目标的评价;

?加强自主性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之间的评价。

5.要提出教学资源与教学环境的使用要求

篇2

关键字:高校课堂教学;教案与课件;设计与评估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0-0167-02

教案是教师教学工作中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充足的课前准备更是保证教学任务顺利完成的必要条件。教案的制作、使用和修改是教师教学的日常必修课,对担任初等教育、中等教育的教师如此,对担任高等教育的教师更是这样。笔者所在学院在提高教师的教学素质系列活动中关注到教案的制作和使用,发现教师在课堂上对教案的使用存在的问题集中表现为:大部分教师对使用教案存在着抵触情绪;在教学中并未真正使用教案;教案的设计存在“抄袭教材”、“无个性、无特色”、不够“活”的问题。

探究此现象之下的本质问题,关键在于教师对教案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定位不够准确、对教案的重要性没有足够认识、对教案的设计原则不明。针对上面的问题,我们从三个方面做了理论和实践的调研及辅导工作,帮助老师解决问题。

一、明确教案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定位

要正确认识教案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定位,就需要辨识教案、课件、板书、教材相关联的四者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从呈现形式、教学作用、包含内容、使用对象、角色定位等方面进行区分。

1.呈现形式之别。所谓呈现形式,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该媒体以何种物质形式在使用。教案在教学中主要以纸质、电子两种形式呈现;课件集文字、图片、声音、视频多种为一体,而成为一种多媒体;板书总是以手写的形式呈现;教材是一种纸质的呈现形式。

2.教学作用之别。教案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明确教学目标、控制教学进度、规范教学用语、确保授课正常的作用。高等教育,尤其是理工类专业课的教学中,最忌天马行空、老师学生的自由发挥。如何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培养学生逻辑思维,都需要教师在课前的教案制定时认真思考,更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严格地按照教案执行。课件在教学过程中用来展现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形式、激发学习兴趣;板书则是强调教学重点与难点、习题讲解等;教材是教学中教师的教学参考、学生的学习资料,大学教育中教材的作用被大大弱化了。

3.包含内容之别。教案包含的内容有课题、教学目标、教材分析、课时安排、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课后分析等;课件包含了以视频、图片、声音等形式呈现的案例,较大容量的文本格式的教学资料,授课提纲式知识点等内容;板书的主要内容是教学重点、重要理论详解、教学难点详解、习题讲解;教材的内容包括了课程的主要知识、案例和习题,然而高等教育中教学的内容总要大于教材的内容。

4.使用对象之别。教案主要是教师使用;课件、板书和教材都是教师、学生共同使用。

5.角色定位之别。教案在教学过程中是教学计划;课件、板书充当教学手段的角色;教材则是一种教学资料。

教案在教学过程中的中心地位,笔者用教学计划来明确并不为过,它将教材、课件、板书等多媒体在教学中如何使用都进行了整体的设计。需要指出的是,在教学中常有教师将课件与教案混淆,特别是对于使用电子版的教案的课程,有人甚至认为课件可以一件两用,不需要重复制定教案。在角色定位一项的区别中可以很清楚地看出,教案是教学计划,而课件仅为一种教学辅助手段,是在多媒体使用后与板书并存的一种的教学手段。从两者在教学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更易区分,教案能够使教师明确教学目标、控制教学进度、规范教学用语、确保授课正常,而课件是为了使课堂生动、方便展示教学资料而生的。可见,教案是教师在备课中必须准备的重要环节,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统筹全局的作用,是课件所不可替代的。

二、对教案在教学过程、教师成长、课程建设中重要性的再认识

教案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使教师在课前对课程、课堂、学生都有思考,促进其教学设计的个性化。在调研中我们发现,课堂教学效果好的教师,其教案设计都是具有独特个人风格的,体现了学科特点,从教案上的手笔记录更看出教师、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教学相长。

教案对于教师个人的专业发展有着明显地促进作用。教师的教学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予以显现和确认。教学设计是教师开展好教育科学活动的基础性工作和重要环节,教学设计不是专门的理论研究,它是教师针对教学实践中的具体教学问题,研究“怎样教,才更好”的操作问题,教师从经验型的教案撰写转化为科学化的教学设计,是专业能力成长的一个过程。教学设计强化了教师实施教学的目标意识,提高了教师课堂教学的设计能力,畅通了教师职业能力的发展路径,形成了教师专业成长的常态方式[1]。

教案不仅对于教学实践有指导作用,对教师个人也有帮助作用,对课程的建设更具有积极地促进作用。教案是课程实施的具体教学计划,针对授课班级不同的专业背景而制定的教案,丰富了课程的教学资源库。与课程配套的教师团队的素质培养,依赖于教师个人的学习和团队的交流,其教学技能主要是通过教研室活动、听课、教案交流等途径得到提高,尤其是新教师更需要认真学习有丰富经验的教师的教案,来掌握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结构和教学实践中要注意的事项,很多学校将集体研课作为了关注和培养教师教学智慧的重要措施[2]。

三、教案的设计原则及评估

1.设计原则。教案的设计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才能用来指导教学,我们总结设计原则主要有以下三点:教案的编写,首先,要包括一些基本内容,根据内容,教案分为教案封面、教案正文和课后分析三个部分。教案封面包含下面一些要素:课次、授课时间、授课班级、课题、教学目的与要求、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课的类型、教学方法、教具、教学进程等;教案正文包含:导言、教学内容安排、课题小结等;课后分析包含:互动亮点、教学败笔、智慧火花、追问反思等。其次,教案编写要瞻“前”顾“后”,教师既要考虑到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也要给教案留下补充的空间。有人称之为为教案注入“活性因子”,以教师课后追问反思为主,记下课堂互动中的亮点,教学过程中的败笔,教学授课中的智慧火花等[3]。最后,教案形式采取最优原则。教案分为详案和简案,到底哪种形式更好,可以根据教师连任课时间、教师个人教学能力等方面来分情况安排。新任教师一定要使用详案,经验丰富的教师可以编制简案,事半功倍。

2.评估标准。教案的评估从教案封面、教案正文、课后小结等三个部分来进行,根据教学所遵循的基本原则: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循序渐进性原则、巩固性原则、可接受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等教学原则[4]。参考其他文献[5]中提供的评估表,我们归纳出教案的评估标准:①教案封面的评估,包括课程基本信息、授课主要信息两个二级指标。其中课程基本信息有课程名称、课程类型、学时、授课教师级班级、授课学期、教材名称、参考资料等;授课主要信息有授课题目、教学时数、授课类型、教学目的与要求、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条件、参考资料等。②教案正文的评估,包括六个二级指标:有教学引入;设计合适的情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内容顺序及时间分配合适;教学方法和教具使用的设计妥当;正文层次分明,过渡巧妙自然,重点突出;习题布置。③课后小结的评估,包括四个二级指标:课后的追问反思、课堂互动中的亮点、教学过程中的败笔、教学授课中的智慧火花。

参考文献:

[1]汪海.教学设计: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力量[J].教育科学研究,2012,(6):71-74.

[2]徐国荣.集体研课:以生长教学智慧为旨归[J].江苏教育研究,2012,(10):26.

[3]陈芳华.教案撰写之辩[J].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11,(4):103-104.

[4]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20-241.

[5]莫春娇,何新凤.教案编写及其评估指标体系的研制[J].教育与职业,2007,(8):112.

篇3

教学设计是指在教学活动之前,教师运用系统方法,对学习目标、教学目标、学生学情、策略手段、教学流程、教学效果等进行分析,以达到课堂最优化的教学预案的过程。教学设计是在从事课堂教学工作前,预设的教学活动方案,是对教案的说明,更重要的在于说清楚为什么这么设计,具有系统性、灵活性、科学性和艺术性。教案则是以课时为单位设计的实际教学实施方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即教师根据所授课程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表达方法和顺序,以确保学生有效地学习。教案一般有讲稿式、纲要式、表格式、网络式、画图式和画图加表格式、课堂实录式、普通文本式等。教案的编制没有固定的形式,但中小学体育课教案通常采用表格式,多数以学校自订的标准为规范。教案和教学设计的相同之处。一是两者的教学目的和教学目标的确定,都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而制定。二是都是根据同一堂课所涉及的所有因素来进行设计的。进行新型体育教学设计应注意的四个问题教案和教学设计的区别之处。教案是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学生根据老师安排的教学内容进行学习、思考、模仿、实践等过程。而教学设计是从学生的学情、学生运动技能水平出发,学生学什么,老师教什么。

2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不够全面

一个完整的体育教学设计主要包括教学背景分析、教学过程设计和教学评价设计三个部分。教学背景分析由指导思想、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和单元教学计划等要素组成;教学过程设计由教学目标分析、教学重难点分析、教法与学法分析、教学策略和编写教案等要素组成;教学评价设计由安全预案和课堂效果评价方案等要素组成。每个要素都与教学设计有必然的联系,它们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教学活动。这十一个要素都是通过教师来影响学生的学习活动的,教师在整个过程中要注意调整和理顺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使其达到最优化的程度,取得最大的教学效果。对引导学生学习、帮助制定学习策略、学习目标、提高课堂效率等起着关键作用(见表1)。

3单元教学计划设计不合理,主要表现在教学内容与课次

安排不合理,东拼西凑出来的,缺少单元考核与评价的课时安排单元教学计划是课时教学计划的初步设计,是教学计划的细化与分解,是课程总目标的基本单位,在体育教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因此,每个学期的教学计划要先安排好单元教学进度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参考所使用的教材,安排若干个单元;高中阶段的,分必修和选修模块,每个模块为18个学时,每个模块的教学进度的安排可由3-4个单元组成。设计单元教学计划时要注意教学内容的相互联系,单元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较为系统和完整地学习某一个运动项目的内容,要避免蜻蜓点水式的教学。因此应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妥善安排好每次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组织形式与考核评价措施。单元教学内容简单一点的,单元教学计划设计安排4-5课时,比如短跑、长跑、技巧等内容;单元教学内容复杂一点的则安排6-8课时,比如广播操、武术套路、健美操等内容。单元教学计划的格式一般采用表格式,内容包括:课次、达成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考核与评价内容和方法等六个方面。单元教学计划中的最后一个课时应安排考核与评价课,一个单元教学结束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考核与评价,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进步和不足。

4教案设计表面花俏,但内容老套;基本部分的教学设计

不能体现新课改的要求和教学顺序要求;缺少动作要领叙述、身体素质“课课练”和课外作业布置等内容中小学体育教学教案的格式通常采用表格式。有些教案从表面上看,分了七、八个部分,如:情景导入、情景再现、模仿尝试、合作探究、创新提高、身心放松等等。为方便实用,一般分为开始、准备、基本、结束四个部分。有些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还是课改前的三维目标(知识、技能、思想品德)来叙述的。教学目标的分类受到了各教育流派的重视,他们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其中布卢姆等人的教育目标分类对体育教学设计中体育教学目标的设计影响最大。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系统地把教学目标分成认知、动作技能和情感三大领域。新课改的要求是从认知、技能、情感、社会适应和运动参与五个方面来确定教学的总体目标,编写教案一般可以从认知、技能、情感三个方面来确定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教案基本部分教学设计的构思要能体现新课改的要求和教学顺序要求。基本部分的设计是一个教案的核心和精华,它集中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思想、方法、策略和技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构思不要混乱,条理要清晰;能体现体育新课改所要求的分组、合作与探究,师生评价等环节,能运用合理的教法与学法指导。还要遵循动作技术教学顺序规律来进行教学设计,并围绕技术动作学习时的易犯错误与纠错方法来组织教学,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课堂效果。在设计基本部分的教学步骤时,要根据不同的教材和教学对象来设计,不能一成不变。小学低年级(水平一)简单一点的学习内容的设计思路(以滚爬为例):情境导入学生带着问题观看多媒体(挂图)分组探讨或模仿学习(体验式学习)小组动作展示与评价统一学习动作技术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与评价优生动作展示与评价分组创新(生活化的游戏),教师巡回指导与评价小组展示与评价。小学高年级或初中(水平三、水平四)动作技术难度稍大的学习内容的设计思路(以篮球曲线运球为例):情境导入学生带着问题观看多媒体(挂图)分组探讨或模仿学习(体验式学习)小组动作展示与评价统一学习动作技术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与评价小组动作展示与评价分层分组(男、女分组,分二到三个层次)练习,教师巡回指导与评价优生展示与评价游戏或教学比赛(运用所学技术提高能力)。高中(水平五)动作技术难度大的学习内容的设计思路(以纵箱分腿腾跃为例):情境导入学生带着问题观看多媒体(挂图)陆地辅练习保护与帮助下进行分解练习保护与帮助下分层分组练习保护与帮助下完整动作练习独立完成练习。教案的教学内容中对动作要领的叙述是不可缺少的,在实际教学中经常出现动作示范很规范,但动作技术讲解时不能用术语精简准确表达,常常用自己的语言随意讲解的现象。对动作技术要领的叙述可以是专业术语,也可以是动作口诀。一个完整的教案,体能素质“课课练”和课外作业的布置等内容同样不可缺少,体能素质“课课练”一般安排在基本部分结束后或穿插在整节课中,时间为5-8分钟,选择的内容要合理,与主教材相关联,应充分利用当堂课的场地器材来进行素质练习。课外作业的布置是体育课堂的延伸,能使学生养成自觉锻炼的好习惯,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谭文瑰 单位:佛山市顺德区青云中学

参考文献:

[1]祁晓健.体育课堂教学设计的研究方向与趋势[J].中国学校体育,2011(04).

[2]杜俊娟,潘勇.体育教学设计的依据、原则及操作程序[J].体育教学,2011(01).

[3]曹桂华.浅谈体育老师如何对体育课教学进行有效的考核[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4(11).

篇4

一、分层教学的形式

我校采取学科分层走班的形式。所谓分层,就是将学生按某学科分为A、B层进行教学。分层的依据是中考成绩的物理总分,在实施过程中实行动态管理,经过一定的时间,B层同学可以升入A层,同理,A层同学可能降为B层。所谓走班,是指行政管理班的学生按学科分为A、B两层,两个行政班的A层组成分层班A,两个行政班的B层组成分层班B,每当上物理课时,甲班的A层在教室里,B层到乙班上课,乙班的B层在教室里,A层到甲班上课,这就是“走班”。

二、分层教学实践

分层教学是一种新的现代教学形式,它有什么特点,如何实施,这都有待进一步研究,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对A、B层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

分层教学是在承认学生的层次性、差异性等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其目的是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因此,对A、B层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必须的。

从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看,除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要求相同外,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目标上均不同,在知识与技能上,对B层学生降低要求,如牛顿运动定律部分的连接体问题和综合性程度较高的习题等;在过程与方法上,对A、B层的要求程度不同。如要求A层学生用极限思想,理解和掌握瞬时速度等概念,而B层只要求知道和了解极限思想。

2.在A、B层教学时,对教材的处理不同

由于A、B层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高低、思维特征、行为习惯、意志品质等存在差异,因此认真分析A、B层学生的区别及同层学生的共性,是教师设计教学的前提。

在教学中,我们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标高不同。摩擦力是高中物理的一个难点,尤其是静摩擦力的分析,学生感觉更难,在B层教学中,我们对叠放体的分析和静摩擦力的定量计算题放在学了牛顿定律之后,而摩擦力新课教学时暂时回避。又如在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教学时,在B层只涉及单个物理,一个运动过程的习题,对多体多程问题暂时回避。

第二,容量有区别。由于A、B层的基础、能力不同,在教学速度和容量上有差别,在B层需要不时复习前面内容,甚至初中内容。

第三,教学设计不同。由于标高、容量等的不同,必然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对A、B层的教学设计有所区别。如学习加速度概念时,A层用v-t图引入,自始至终结合v-t图学习本节内容;B层则采用从事例分析入手,通过回顾速度的引入过程,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引入加速度,再进一步理解加速度的定义、公式、单位、物理意义等,在此基础上,才结合v-t图讲解。又如在学习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时,A层采用了归纳法,即通过例题的分析和求解,让学生自己概括归纳出牛顿运动定律解决的两大类基本问题(已知力求运动和已知运动求力),以及它们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步骤,深入理解加速度是连接力和运动的中间桥梁。而B层考虑到学生自我归纳较困难,以及进度与时间的矛盾,采用了演绎法,首先指出牛顿运动定律能解决两大类基本问题,让学生在例题和习题中去识别,然后引导学生分析例题,共同总结出基本解题思路和步骤,最后指导学生解习题,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第四,对选学内容和阅读材料的处理不同。如瞬时速度的概念和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的推导,A层均采用了无限分割逐渐逼近的方法,而B层沿用教材的处理,布置学生课外自学阅读

材料。

3.A、B层学生的课后作业有区别

在教学中,除教材外,我们使用了高中同步测控《优化设计》,在具体使用时,A、B层的要求有所不同。

(1)作业要求层次不同。A层学生必作“夯实基础”和“提升能力”一部分习题,选作“提升能力”较难习题,而B层学生必作“夯实基础”,选做“提升能力”的部分习题。

(2)作业量有微小差异。B层作业略少于A层,主要少在较难习题。

(3)A、B层均作的习题,布置的时间有区别。有些习题,在初学时B层做起来较难,对这类题我们是放在章末来处理的。

4.分层教学测评不同

在平时的单元检测时,根据A、B层的实际情况,命题时,大部分习题相同,个别试题注明A(B)层作加以区别,针对性较强。评价不同层次学生的作业、考卷、回答问题,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对进步明显的学生提高要求,让他们树立更高的学习目标;对有退步的学生则提醒、鼓励、热情关心,帮助分析原因,树立信心。这样做有利于学生看到自身的进步和不足,保持积极进取的学习热情。评价的基础上,每学期集中对每个学生进行综合分析两到三次,并进行必要的层次调整。

三、分层教学效果及分析

篇5

关键词:教学设计;试教;翻转课堂;课本剧表演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5)10-0049-03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微型智能终端、无线网络的普及,学习者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各种信息,使得课外学习成为可能和必须,信息传播相对封闭的传统课堂模式面临严峻的挑战。教育技术当前的研究热点存在以下几大趋势,分别是“移动学习、云计算、泛在学习、BYOD(自带设备)、数字内容、翻转课堂和个性化学习”。[1]笔者长期担任小学教育专业“教学设计”课程教学的任务,本学年在对过去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反思的基础上,运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教学革新尝试。

一、对翻转课堂的认识

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或Inverted Classroom)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和模式,指学生利用现代各种信息资源和工具在课外进行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教师改变知识传授者的传统角色,变成学习任务的设计者、学习促进者、教学过程的管理者等。传统教学过程通常包括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两个阶段,知识传授是通过教师在课堂中的讲授来完成,知识内化则需要学生在课后通过“作业+操作”或者实践来完成的,在翻转课堂上这种形式受到了颠覆,知识传授通过信息技术的辅助在课后完成。知识内化则在课堂中经老师的帮助与同学的协助而完成,从而形成了翻转课堂。[2]

微课程(Micro Courses)是翻转课堂的基础,是围绕某个知识点或者某个教学点设计的微型课程,其时间短,教学目标短小精确。微课程教学是保证传统教学在知识传授的系统性优势,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翻转课堂的一个重要特征。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把传统教学中的先教后学改变为先学后教。这种颠倒,改变了知识学习的顺序,改变了师生角色定位,改变了教学结构。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学生的学习结合了自主探究、协作学习和教师传授等多种方式,最大程度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学教并重的具体体现。在翻转课堂理念的指引下,笔者对所“教学设计”课进行了微课试教、课本剧表演等教学方式以及多元化评价方式的一系列教学革新,取得了一定成效。

二、“教学设计”课程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是一门综合运用各种教学理论和教学技术手段,对教学的各个要素进行系统化设计的过程,是教师教育学科体系中的一门基础学科,也是小学教育专业的一门必修课。小学教育“教学设计”课程目标具有双重性,一是应体现教学设计本身的理论和方法,二是体现专业人才培养特色。我校小学教育专业于2010年被批准建设成国家级特色专业,其特色主要体现在突出的综合实践技能、鲜明的小学教育特色。课程教学既要体现出高等教育的学术性和理论性,又要体现出鲜明的实践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1.关于教学方式的反思

课程目标包括三部分:理论知识目标、实践能力目标(编写教案的能力、教学能力、综合教学实践能力)和情感态度目标。

理论知识目标教学以往主要采取讲授+演示法+练习法的模式,从课堂观察来看,学生对讲授法反应平淡,无论是对PPT课件还是传统板书,注意力难以维持长久,甚至有课上玩手机等现象。

对于实践能力目标教学来说,主要采取演示+讲解+练习的模式。虽然设计了学生试教、编写教案的作业,但是由于班额较大,在进行实践教学时存在费时间、组织管理难度大等问题,以及教学效率低、学生实践参与面小等。

对于情感态度目标教学,主要是对专业情意的培养,要热爱小学教育职业,具体行为渗透在知识和能力教学中。情感目标的实现有赖于整个教学过程,以往教学讲授加练习的方式容易造成倦怠和厌学,目标实现不够理想。

2.关于评价方式的反思

“教学设计”课程在教学计划中考试性质被规定为考查,考试形式为开卷考试,过去往往要求写一个学期论文,或者完成一份教案设计。这样的评价方式难以避免有些学生抄袭、敷衍,不能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实践能力。其评价方式单一,信度和效度也较低。

三、翻转课堂模式的应用

开展翻转课堂的前提条件是拥有足够的信息化资源。学校图书馆和本学院资料室藏有丰富的与课程相关的纸质教材、图书、参考资料、相关期刊等。通过校园网可以享受免费的电子期刊、电子图书和教学资源库链接,如中国知网、超星发现、中国大学精品课程、中国高等学校教学资源等。同时,也拥有比较丰富的视频资源(小学名师教学录像、中外小学学科教学录像)、校本资料(往届学生试教视频资料、往届学生课本剧表演视频、往届学生教学设计作品)等,完全能够满足开展翻转课堂的需要。

1.理论知识翻转课堂模式教学设计

本学期采取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将主要的知识要点转化为问题,布置成任务,学生课外查找资料、阅读教材、整理笔记,课堂上检查学习笔记、提问、讨论,然后教师对重点概念、理论要点进行集中讲授,即实施微课教学。笔者以第四章“教学模式与策略的选择与设计”为例, 3课时,每课时50分钟,教学设计如下:

(1)上课前:提出问题,布置任务

问题一:什么是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教学策略、教学方法三个概念的联系与区别?常见的教学模式、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

问题二:什么是翻转课堂?翻转课堂属于什么层次?它的精神实质是什么?

问题三:什么是微课教学?微课教学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要求学生阅读以下文献:教材――何克抗《教学系统设计》、王策三《教学论稿》、李秉德《教学论》,并在中国知网上查阅有关翻转课堂主题文章5篇以上。

(2)课堂上

①检查学习笔记

检查学生学习过程,阅读的文献名目,学习笔记。

②提问学生

就以上三个问题分别提问,学生进行学习汇报。记录回答问题学生的姓名及回答情况,并进行评价。

③微课教学

对三个问题分别进行15分钟左右的微课教学,使用ppt教学课件和微视频,对关键要点进行精讲。

(3)反馈评价

对学生在本次课堂内外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课堂表现进行总结评价,提出相应的表扬或批评,并提出希望。布置后续任务――微课教学试教实践。

2.实践教学翻转课堂模式教学设计

改进措施:实践教学采取自主学习方式(微课教学试教实践)和协作学习方式(课本剧表演)方式。

(1)课前布置任务

设计微课教学和课本剧表演两种任务,任务一:要求学生以现阶段小学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小学现有科目教材为题材,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选择一个教学主题,设计一节微课程教学方案,并进行试教。任务二:以小学生为假设的教学对象或观众,设计表演主题,进行课本剧表演。任务要求:自主选择任务一或任务二,但是必须至少选择一种任务。这样要求的目的是让学生人人参与实践活动。微课教学按照编写教案、说课、上课、评课、反思的环节进行。课本剧表演按照自愿原则分成5组,各组编排一个剧目,学期开始布置,学期中间开始在课堂上表演。

(2)学生课外设计、练习

学生选择微课试教者8人,选择课本剧表演者40人,编排了5部剧目:“陶罐和铁罐”、“灰姑娘”、“慈母情深”、“丑小鸭”、“雪孩子”。无论是微课试教还是课本剧表演,所有的设计、编排、练习活动都是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进行的。

(3)课堂展示

在课堂上试教的同学按照说课、上课、教案展示、课后反思、同学评课的程序进行。

课本剧表演以教室作为舞台,进行表演。

(4)教学资料生成

在学生展示的同时,笔者进行同步视频录像,生成教学资料。

(5)反馈评价

回放视频,师生共同进行讨论、分析及总结。

3.情感教育目标教学设计

对于情感教育目标则渗透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中,如视频演示、课本剧表演等活动中。

四、翻转课堂应用效果分析

以上翻转课堂教学策略的运用效果如何,因为涉及的教学目标重点是情感和综合技能,前者是一种体验性目标,后者是一种表现性目标,所以难以定量测试。因此,笔者主要采取质性分析,通过课堂观察、问卷调查、作业分析等途径进行评价总结。

1.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显著提高

学习的自主性主要通过学生的精力投入、课堂表现及反应、参与程度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考察。因为注重对学生的学习过程的评价,学生自觉或不自觉地参与学习活动,主动性较以往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

全班同学积极参与听课、评课。没有参与表演的个别同学,则要求他们对课本剧进行组织评比、颁奖、总结,制作成PPT和视频进行展示,学生参与人数100%,而且参与过程积极,表演效果良好。

2.教学的效率显著提高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无论是试教,还是课本剧表演,学生在课堂上使用时间较少。研读小学教材、课程标准、备课、制作教具、课件等等,学生在课外花费时间较多。在课堂上集中反应学生的设计成果,通过讨论、评价,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了教学效率,解决了大班额实践教学效率低下的问题。

3.情感体验良好

从课堂教学过程来看,学生对于永正、支玉恒等教学名师的教学视频非常感兴趣,从课堂上观察出100%的学生都在专心地观看视频。这些教师多才多艺,教学水平高超,获得了社会、家长和学校的肯定,他们的人生价值通过平凡的小学教育工作得到了体现,比如于永正老师是享受国家特殊津贴的名师。在观看视频课的过程中,笔者和学生一起分析他们的教学设计理念、教学艺术特色、技巧和经验等。从课后访谈中得知,学生思想触动很大,表示崇敬这些名师,而且认识到要想成为一名优秀教师必须要有丰富的学科知识,还要有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以及对学生的无比关爱之情。通过名师的人格魅力、炉火纯青的教学艺术,激励学生以他们为榜样,热爱所学专业,树立终身为之献身的远大目标。

4.综合素质得到全面锻炼

小学教师必须有适合儿童教育的突出的课堂教学组织能力和教学实践能力,比如人际交往能力、教育教学能力、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组织活动能力、班级管理能力等等。

在学生试教的实践教学中,参与者全方位地进行说课、上课、课后反思等实际训练活动,为将来从事真正的教学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其他同学则配合试教同学,做好“学生”,相当于观摩教学。课后积极参与评课,借鉴试教同学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有助于自我提高。

在课本剧的编排表演中,为了完成表演任务,往往要进行角色分配、协调组织,锻炼了参与者的人际交往能力、组织活动能力等。课本剧作为一种综合艺术,集音乐、舞美、语言、思想于一体化,具有很强的综合性。比如,在“丑小鸭”编演的过程中,首先要研读课文内容,扮演角色,实际上是对阅读、识记、分析、归纳、判断、表达的系列训练。学生根据情节变化自己制作背景音乐、设计并表演舞蹈,自己动手进行美术手工制作,扮演角色,使所学课程的技能有机融合,是对自己文化知识、创新能力、审美素养、艺术修养的一种极大的锻炼机会。同时通过对角色的把握和逼真的表演,歌颂真善美,鞭挞假丑恶。在真实的体验过程中,学生自觉受到品德教育。

5.评价方式多元化

教学结果的评价最常见的是纸笔测验和表现性评价两种方式。前者最擅长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和简单应用情况。表现性评价比较擅长知识和技能的应用和非智力因素,学生完成任务比较复杂,需要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加以解决。[3]评价主要体现出过程式评价、多元化评价的理念。本学年采取“作业+作品+表现”的方式进行成绩评定。作业包括小学教学教案设计学期小论文。作品包括多媒体教学课件、自制教具。“表现”包括微课试教、课堂发言、课本剧表演、出勤率。

任何新型的教学模式不是简单地拿来就用,要与课程目标、学生实际水平、资源现状结合起来,探索其恰当的运用模式。翻转课堂、微课教学不能单独割裂地使用,而应和现有的成熟的教学模式,比如:传统的见习、表演结合起来,探索其合理性并加以完善。

参考文献:

[1]祝智庭,管珏琪.教育变革中的技术力量[J].中国电化教育,2014(1):2.

篇6

摘要:备课是“五课”教研的首要环节,它直接影响到“两课”评比成功与否。从对“五课”教研“两课”评比活动的认识进行阐述,参照“两课”评比教案阅审评级表,从教学目标、内容安排、教学策略、教学程序、资源开发、教学反思六个方面,对数学备课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 :职业学校;“五课”教研;“两课”评比;数学;备课

基金项目:江苏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五课教研、两课评比’促进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研究——以江苏省扬州商务高等职业学校为例”(课题批准号:ZYB173)

作者简介:吴洋,男,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扬州商务分院教务处副处长,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数学课程与教学论。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747(2015)21-0009-03

“五课”教研“两课”评比是江苏省教科院推出的一项新的教研形式,也是江苏省职业教育的一项重要教研活动。2010年10月,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正式出台《关于组织开展全省职业学校“五课”教研工作和“两课”评比活动的通知》(苏教科院科[2010]11号文件)(以下简称“通知”),决定从2011年开始,由江苏省教科院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研究所组织省职业教育有关教科研中心组,开展全省范围内的“两课”评比活动,每年两次,上半年文化课,下半年专业课。

一、对“五课”教研与“两课”评比的认识

“五课”是指备课、上课、说课、听课、评课。“五课”教研的目的就是将五种形式的教研活动提升到教学研究层面,旨在整体推进全省各个职业学校教研工作的开展,创新教学管理模式,使职业教育本质特色得到充分体现。

“两课”是指省示范课与省研究课。《通知》对示范课和研究课有明确的界定,示范课是要形成一种教学模式,而研究课则是指某一方面形成教学特色。“两课”评比促进了教师综合素养的提升,推动了教师专业水平的发展,为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增添了活力。

二、对“备课”的认识

众所周知,教师的备课质量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质量,而“五课”教研活动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就是备课。《通知》中对于备课有这样的要求:教师依据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结合学生学习现状和特点,确立教学目标,开发课程资源,对课程进行二次开发和教学设计,正确把握教什么、如何教,以及学什么、如何学。[1]可见,备课是教师在每节课前所做的一系列准备工作,是课堂教学工作的基础。教师必须在课前认真钻研教学大纲,分析研究教材,了解学生的实际水平,在教育学、心理学和数学教育等理论的指导下,做好备课的工作。[2]277因此,备课是“五课”教研中教师不可或缺的一种专业工作方式。

三、对数学教师备课的相关思考

“两课”评比中教师的单元教学设计要形成自己的教学模式或者形成教学特色,都需要教师具有扎实全面的备课基本功。备课的体现在于教研方式的多样性、资源的丰富性、教案设计的独特性。备课的目标要注重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教师要写有生命力、个性化的教案,备课要实现个体与集体的有机整合。

通过研读《江苏省职业学校“两课”评比教案阅审评级表》,不难发现,此评级表主要从教学目标(15分)、内容安排(20分)、教学策略(20分)、教学程序(20分)、资源开发(15分)、教学反思(10分)六个项目对教师的教研设计进行阅审。

(一)研读评级表之“教学目标”,思考数学备课

“两课”评比的教案阅审评级表强调教学目标的制定要做到以下四点。

1.符合教学大纲(课程标准)要求,体现先进教学理念。这就要求备课教师认真研读本专业课程的教学大纲,梳理本专业的课程标准。

2.立足单元教学要求,对教学内容进行整体设计。这就需要备课教师对本单元教学内容的逻辑结构进行清晰地分析,即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对教材的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这些联系的性质与特点,以及每个知识点在该章节中的作用、意义和重要性等进行分析,然后确定各知识点的教学要求,在此基础上明确本单元的教学要求。[2]278

3.教学目标体现专业特点,符合学生实际。备课教师要注重分析学生学习情况、关注学生学习特征、遵循学生学习规律以及在学科与学科之间建立联系,充分体现教师的备课基本功。

4.表达准确、要素齐全、可操作、可评价。明确教学目标之后,还要将之具体化,这就是教学目标的表述。表述教学目标的方法之一是“ABCD模式法”。也就是说,备课教师在表述课堂教学目标时要包括四个要素,即行为主体(Audience)、行为动词(Behavior)、行为条件(Condition)和表现程度(Degree)。[2]211

(二)研读评级表之“内容安排”,思考数学备课

“两课”评比的教案阅审评级表强调内容安排需要注重以下两点。

1.所选取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把握要准确,教材的知识结构和体系脉络要清晰。针对这一指标,备课教师要能清晰地了解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具体有哪些知识点组成,并且要理清各知识点之间的逻辑联系、本单元教学内容与教材中前后单元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以及明确本单元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

2.对教学内容的处理科学合理,切合学生的整体水平,有梯度。一方面,备课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表层知识结构分析,借助于一定的例题、练习题和作业题加深理解,巩固记忆所学知识;另一方面,备课教师还要在对教学内容表层知识结构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智力价值的分析,也就是要深入到知识的本质,着重挖掘表层知识中蕴含的精神、思想、原理、方法、规则、模式等。例如,数学教学内容应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由已知推出未知的学习研究方法,也可以是从特例中总结出一般规律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抽象能力,以及进行正、逆向思维的转换、建立双向联结的思维能力。当然,教学内容的智力价值还可以从数学哲学、数学美学、方法论角度去分析,归纳出所涉及的数学认知观、数学美、数学思想方法等。

(三)研读评级表之“教学策略”,思考数学备课

“两课”评比的教案阅审评级表中有关“教学策略”的具体阐述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教学形式的确定和运用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和教学条件等。这就要求教师提前思考数学课堂教学如何开展,通过何种形式把学生有效地组织起来。也就是教师要根据本次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和教学条件等综合考虑教学活动如何组织、教学时间怎样控制、教学空间如何利用等问题。

2.要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活动要有明确设计和学法指导。数学教学的意义要求教师的劳动把学术形态的东西转化为学生易于接受的学习形态,建立起抽象概念与熟悉事物之间的联系。[3]

(1)课题引入。一堂课教学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与课题的引入有关系。在现代教学理念下,课题的引入常称为“创设问题情境”。例如,在数学教学实践中,课题引入一般有复习提问式、练习式、设疑式、类比对比式、发现式,等等。当然,还有其他引入课题的形式,如生活、生产中的实例引入或直截了当地提出本节课的学习任务,等等。但课题不管以何种形式引入,都要与教学内容及后续学习有关。

(2)精心设计活动情节。课堂教学过程理应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主教学模式。数学课堂教学过程的设计应该遵循知识的发展规律与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学生为主体,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结合有关知识的产生、发展和应用过程,预设一个有效的学习空间、一个有意义的活动情节,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开拓思维,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享受学习的乐趣。

(3)思考学生如何学习。就数学学习而言,要不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数学活动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教师备课时需要在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穿插一些数学活动,需要经历生活化的引入,数学化的建构,理论到应用的实践。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学会观察、探究、分析、概括、迁移、应用等,最终学会思考与学习。从学习心理学的角度,数学学习的基本方法主要有“模仿学习”、“操作学习”、“创造性学习”等,它们之间存在密切联系。教师在备课时要根据学生水平,选择不同水平层次的学习方法。

3.依据教学目标要求和教学内容特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要符合学生实际,有利于培养学生能力,并渗透德育。对于教师而言,必须明白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究竟有什么不一样?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教学理论、学习理论指导下,在大量的教学实验的基础上,为完成特定教学目标和内容,而围绕某个主题形成的稳定、简明的教学结构理论框架及其具体可操作的实践活动方式,它是教学思想、教学理论、学习理论的集中体现。[2]121我们常说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们都是教学过程中为完成教学目标,师生双方共同进步、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活动方式与手段,但教学方法往往用于“一个具体课题或者一堂课的一个特定的教学过程”[4]。数学教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谈话法、教具演示法、指导作业法、讨论法、发现法、自学辅导法、实验法等。[5]而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教学方法的设计与使用效果总会受到一些主、客观因素的制约,例如教学内容、学生学习水平、教师的教学经验、个人素养与气质等,从严格意义上讲,不存在所有教师都可以模仿的教学方法,即所谓人们常说的“教无定法”。那么,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如何科学地、恰当地选择教学方法,正确运用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呢?其实,选择教学方法还是有一定的依据可循的,一要依据课堂教学目标与教学任务;二要依据教学内容的特点;三要依据学生的特点;四要依据教师自身条件;五要依据教学方法的适用范围和使用条件;六要依据教学时间和效率;七要依据具体的教学环境、教学设备等因素。

4.评价方式多样化,评价功能的指向明确。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备课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是有必要的。在数学教学中,一定要充分考虑对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包括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态度、自信、方法、习惯、团队合作的意识等方面,时刻关注学生对数学价值认识的提升过程、学生思考方法和思维习惯的形成过程、学生参与数学活动以及团队合作交流的过程、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不断反思和改进的过程。

5.板书设计合理、恰当、精确。关于这一点,很多数学教师在备课中都会忽视。板书是指在课堂上教师为强化教学效果而写在黑板(或幻灯片、投影仪等仪器)上的文字、符号、图表等,是借以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的一种教学行为方式。[2]316具体而言,板书设计时需要掌握整体性、规范性、直观性、实用性四个原则。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板书不妨采取多样形式,如纲要式、表格式、图示式、运算式、综合网络式,等等。当然,数学是理性思维和想象的结合,它具有统一性、对称性、简单性,因此,板书设计要遵循清晰简明、重点突出、布局合理等特点。

(四)研读评级表之“教学程序”,思考数学备课

教学程序是指学习活动内容部分之间的排列次序,是对“先教什么”、“后教什么”所做出的合理、科学的安排。“两课”评比的教案阅审评级表强调“教学程序”的具体要求是:教学流程清楚,遵循学习规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教学内容组织有序,呈现方式符合教学目标的需要以及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学环节完整,结构合理,层次清楚,过度衔接自然流畅;各环节的教学时间分配合理。以“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为例,依据数学“生活化”的教学理念,以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培养学生的内在的学习动机为基本出发点,根据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的教学顺序,教师创设情境启发引导练习指导引导反思,并设计“演讲”、“建构”、“欣赏”、“巩固”、“反思”、“评价”、“拓展”七个教学环节,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感受情境探讨交流分组练习自评互评。

(五)研读评级表之“资源开发”,思考数学备课

资源开发在某种意义上就是“资源整合”,其实质是为优化课堂教学而服务。教师在备课中可以从课程(教学内容)、师资(教学团队)、信息(教学资源)、设备(信息技术)四个方面对一节课的学习资源进行整合。

(六)研读评级表之“教学反思”,思考数学备课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对于教师而言,只有不断研究新情况、新环境、新问题,并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才能不断适应、促进教育教学工作。[6]教学反思可以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六个方面进行。同时,针对不足之处采取措施,加以改进,以逐步完善课堂教学。

“两课”评比中,教师的单元教案设计、现场说课、答辩过程足以体现一位教师的备课之基本功。广大教师应以课堂教学为抓手,以“五课”教研为主线,切实认清自己的专业工作方式,体验“备课”作为“五课”教研之首的重要性,提高自己分析教

材、驾驭课堂的能力,从而提升教学专业化水平。

参考文献:

[1]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关于组织开展全省职业学校“五课”教研工作和“两课”评比活动的通知[Z].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文件,苏教科院科[2010]11号.

[2]涂荣豹,季素月.数学课程与教学论新编[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

[3]马成荣,夏英.江苏省中职、五年制高职语文、数学、英语课程标准及教学要求研究报告[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35.

[4]贝尔.中学数学的教与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6:256.

[5]何小亚,姚静.中学数学教学设计[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304.

篇7

1 生态化教育视角的课堂特点

课堂生态与自然生态相似,又有一些不同,在生态化课堂中,师、生双方均具有主观能动性,而且生态系统中不同的学生个体存在个体差异,这些个体动态相互作用的结果是难以预测的.生态课堂是一种新型的课堂范式,与传统课堂有其独特的地方,总体而言强调:共生性、开放性、协变性和整体性,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1 和谐自然

这与自然生态是一样的,强调课堂环境(氛围)的构建,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是实现生态化教学的基础条件,只有身心和谐,环境宽松,学生才能放飞思维,大胆表达,最终实现对生命本体的超越.

1.2 生命灵动

生态课堂是关注人的课堂,关注学生、关注教师,不仅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还关注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健康的人格,生态课堂是以人为主体,不仅仅为了达成教学目标,更关注人的成长,即师生共生共长,伴随着生态课堂人的生命价值获得提升,生命潜能得以充分挖掘.

1.3 整体、发展、开放

目前基础教育阶段的知识都是系统化的,生态课堂的教学内容也应该系统化,知识与知识间应该有所联系,先学的知识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即知识教学呈现出整体性和发展性.同时知识的获得过程又不拘一格,应该具有开放性,让学生自己选择合适的学习方式来学习.此外,教学的对象应该是面向全体学生,应注重班级群体的发展.

2 高中物理生态化课堂实施策略

2.1 注重教案、学案设计

教案是“生态课堂”实施的保证,教案设计要明晰课堂建构思路,设计指导学生自学质疑、组织学生交流展示和互动探究的问题与方法,通过“设问”“疑问”“追问”等问题串,突出教学策略的构建;预设教学过程可能出现的问题,学案中学习问题的解决方法,准备精讲点拨的内容和矫正反馈的练习.学案是“生态课堂”实施的关键,通过教师预设的“问题串”引导学生自学、建构、质疑,为课堂活动的开展提供话题、主题、解决方案等.学案设计要立足学生实际,突出引导功能,符合教学流程,注重“问题串”设计的趣味性、启发性、层次性.

2.2 充分营造课堂生态环境

营造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自然与和谐课堂环境,营造自主与合作学习氛围,营造多元评价与个性发展的空间,营造课堂生态环境的基点在于关注学生,注重学情分析.

学生是生态课堂的主体,课堂环境必须从学生的生活出发,从学生的原有认知经验出发,从学生的个体发展需要出发,结合学生学情来重组教材,尽可能地提升教学的直观性,通过教学内容的重组与优化,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学习的社会价值,真正理解教材,饶有兴趣地学习知识,提高学习的效率.

教师要充分关注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才能避免将教学内容的难度制定的过高或过低,使教学内容更加适合学生.

笔者认为对于学生的已有知识,我们教师不但要关注,还要将学生的已有知识应用到新知识的学习中来.在教学环境的创设上,对于教材的处理不是一味地删减,有时也可以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增添一些教学内容,让学生“跳一跳”就能实现认识的拓展和提升.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除了课堂上充分关注学生,设置适合不同层次学生需求的情境、内容和问题外,本研究认为还必须走进学生多听听学生的心声,教师要重视学生在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全过程中的地位,学生不仅仅是教材的学习者,还应注意吸收他的建议,让学生全方位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2.3 重视“生态课堂”中的“问题设计”

(1) 确立核心问题.教师对照课程标准和学情在课前精心备课提炼重要问题,分解成有价值的问题、探究活动或习题,以阶梯的形式呈现.即课程标准问题化,问题习题化,习题阶梯化.

(2) 以“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运用生态课堂练学案设计问题,引导学生上课前自学上课时展示、讨论,教师通过激励学生、通过检查展示指导学生自学、思考、质疑、暴露问题.即问题导学、检查导做、展示导思.

(3)以“问题”引领课堂灵动展开.教师在课堂上要以学生解决问题为主线,设计阶梯性的思考问题,通过“设问,疑问,追问”等连续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逐步达成学习目标.把有价值的的问题抛给学生,把解决问题的方法传给学生,把动态课堂的还给学生,让学生形散而神不散的进行展示、交流、查阅、研讨等活动,可以以个人,小组,或全班为单位落实双核课堂.即以学生为核心、以问题为核心,实施课堂的双核驱动.

(4) 以“问题”促进课堂点拨与评价.点拨与评价是教师贯穿课堂的重要活动和任务.要给学生留有消化、思考的空间,切忌灌输.教师通过评价抓住教学之纲,在评价的过程中了解学情发现新问题,用问题检验学生是否达标,用问题促使学生巩固与成长.即用问题评价促学习、评价促互动、评价促生长.评价要有针对性、及时性、层次性和有效性.对迁移应用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矫正,及时进行变式练习.

3 生态化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案例――《曲线运动》的位移和速度方向教学片段

3.1 从学生的学情和生活情景出发设置问题导入

(1)提出问题:我们所学过的物体的运动形式有哪些呢?

(匀速直线运动、匀加速直线运动、匀减速直线运动……)

(2)追问引导学生思考:这些运动有什么共同点呢?(运动轨迹都是直线)

(3)播放视频:过山车是一种刺激的娱乐设施,从生活到课堂:老师今天带来一个模型,看小车的运动.思考:小车的运动与我们所学过的物体运动形式有何区别?

运动轨迹是曲线……

3.2 设置情境,引导学生逐步探究规律

(1)曲线运动的位移

情境1:描述直线运动时,我们往往以这条直线为x轴,在直线上规定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建立直线坐标系.提出问题:曲线运动特点是运动轨迹为曲线,直线坐标系能否满足要求?

应该建立什么样的坐标系?

在建立了坐标系后,位移自然也就可以表征和测量了.

(2)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

情境2:提供多幅图片,引导学生观察.

提出问题:炽热的微粒与飞出的链球,分别沿什么方向运动?

学生会猜想:可能沿切线方向.

便有了验证的需要.

实验探究:利用玩具小车,取一根细绳,系在小车的中间位置,在一个车轮下涂上红色的印泥,细绳一端用图钉定在较大的白纸上,开动小车,小车围绕圆心做曲线运动,运动时烧断绳子,小车离开,在白纸上留下运动轨迹.

学生观察讨论:烧断绳以后小车留下的印迹与圆弧的位置关系?(切线)

篇8

1职业院校园林专业项目教学的内涵

1.1项目教学的内涵

项目教学就是通过项目来引导教学工作,把专业的各项知识与技能融入到项目中来,首先要有项目教学法的实施计划,老师做好项目教学的教案设计,通过项目教学来引导学生掌握技能,通过项目教学把专业的主要技能联系起来。根据校企合作的方案,制定项目教学的教学大纲,让学生掌握项目教学法的内涵及实质,把握项目教学的内容,掌握工程制图、园林施工等一系列内容。把握大项目与小项目的一系列联系,认识到项目教学在职业学院园林专业中的重要作用,学会通过项目教学来提高教学质量。明确项目教学法的实施过程,强化项目教学法的教学效果的考核。我们要总结教学经验,开拓教学视野,积累教学的资源,注重课堂知识内容与项目的联系与区别,突出项目教学的知识内容及技能内容,突出项目教学在职业教育中作用及意义,突出项目教学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实施项目教学来提高教学的效果,学生认项目的内容及过程。

园林专业的知识与技能也很多,要学习的项目也很多,其理论教学体系与实训教学体系也很庞大。我们要合理组织教学的内容及项目内容,采取信息技术手段来提升教学质量,通过对教材的认识研究与分析,设计好项目教学的全过程,突出学生的创造能力,学生更加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园林规划设计及园林工程实施这两个项目有一定的联系,一定要把教学的内容与项目的实施结合起来,把教学的技能点融入到项目教学中,实训教学与项目教学有一定的联系,突出项目教学在课堂教学及实训教学中的作用。

1.2合理设计教学项目,提升教学质量

园林项目教学的内容也很丰富,要为学生创造好的教学环境与教学平台,提高项目的资源整合能力。项目教学可把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的体系组建起来,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为项目教学提供了便利,充分利用现有的知识来丰富教学内容,把项目教学工作与人才培养工作结合起来,老师要多到企业里面去学习,可向行业专家学习,深化校企合作的内容,改变原有的教学体系,掌握项目教学设计的知识与技能,不仅要掌握园林专业基础课的知识与技能,还要熟悉园林专业的教学体系与教学大纲。设计项目教学的评价指标,强化对老师的考核力度,努力做好人才培养工作,努力实施好项目教学方法,掌握项目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知识,一定要深化校企合作的水平与深度,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来提升教学质量,通过实训教学与项目教学来优化教学的过程,教学要有好的教学思路,教学要充分理解教学内涵,教学要以人为本,共仓y未来

老师在项目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多去了解行业知识,多去企业里面学习与交流,多去总结教学的经验与方法,还要积累教学内容,深化教学改革,熟悉教学的内容及教材,把项目教学的知识点列出来。园林专业项目的实施周期也很长,充分利网络的教学平台来做好项目设计工作。项目教学要有好的教学工作计划及教学目标,围绕全面提升教学质量的目标和教学质量工程目标,通过项目教学来提高专业的建设水平,把项目教学与项目教学结合起来,项目教学的内容与就业教育要结合起来,形成好的园林专业的教学思想及方法。

1.3把项目教学与人才培养方案结合起来

全面理解项目教学的精神实质及内涵,通过细化人才培养方案。实施项目教学的内容及方法,组织学生到企业里面去学习与交流,把学生的利益放在首位,一方面做好园林专业的建设工作,另一方面制定项目教学的方案及工作计划,通过项目教学与理论教学的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好的认知能力与学习能力,为学生创造好的学习环境与生活环境,全面认识项目教学的重要性。老师可通过网络来实施项目教学,设计项目教学的过程,都必须把握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及内容,加强学生作业的检査力度。园林专业的建设工作要靠师生共同的努力,学习行业的前沿知识与内容,认识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作用,积极做项目教学的组织工作,把项目教学与人才培养结合起来。教学要与专业建设结合起来,在项目建设中学习新的内容,科学分解项目教学的任务,努力实现教学目标。人才培养的指标很多,学生的学习要有时间安排计划,通过时间安排来实施项目教学,提高项目教学效果。

2实施项目教学要讲究课堂艺术

项目教学有一系列的教学方法,实施项目教学要有课堂的艺术,注意课堂语言的组织,整理好教学资料。项目教学与课堂考核结合起来,项目教学要有好的课堂策略。全面提升课堂艺术水平,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与创造性,设计好教案,实施好项目教学的责任制与考核制,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及职业技能。

3做好项目教学的检查工作

做好项目教学的日常管理工作与协调工作,建立项目教学好的工作责任制,制定项目教学的规章制度,很多项目教学是在实验室里面完成的,项目教学与实训教学的关系密切,认真做好项目教学管理工作,检査好教学的各项材料,努力优化教学组织的过程,通过项目教学来提高人才培养水平,通过项目教学来提升学生就业能力。

学生要掌握的知识与技能很多,为学生创造好的环境与学习平台,加强教学管理的力度与水平,网络教育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式,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来组织教学的内容与知识点,利用好教学的设备做好教学的服务工作。认真检查学生的作业,从学生的作用中分析问题,最终解决问题。项目教学过程的管理也很复杂,项目教学要细化,合理组织好学生的项目学习过程。

篇9

一、做好课前准备工作,调动学生欣赏热情

美术欣赏课的开展,需要教师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缩短教学内容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同时还能够让学生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对学习内容有了整体了解和把握,在新课开始之前即已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工作,能够使学生在课上更有信心。

作为教师,更需要注重课前准备这一阶段,不但需要对学生的兴趣爱好、欣赏水平有所了解,还需要研究教学的趣味性、灵活性和有效性。在做好教学设计的同时,关注如何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在教案设计中需要体现出美术欣赏的重点、难点,并将这些重难点融合在实际欣赏当中,只有这样才能形成精准的教学点,有助于师生之间实现良好互动。

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在欣赏中感受乐趣

美术欣赏是感官与思维综合作用的结果,在小学阶段,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这一思维方式有助于学生对美术画面、美术作品的理解,同时更有利于学生在美术欣赏中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从中感受到更多的艺术乐趣。美术欣赏并不是单纯的理论灌输,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首先会阐述美术作品的优点在哪里,看点在哪里,学生需要重点去欣赏哪里。这样刻板枯燥的教学形式,不但难以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反而会让学生无所适从,难以掌握欣赏要点。

如在教学《字的联想》一课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兴趣关注点,引导学生领略汉字的魅力。同时激发学生充分的想象力,使学生发掘汉字中蕴藏的文化与美感,从而实现文化与艺术的双重进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重视和保护学生的想象力,所谓“想象力是艺术欣赏的翅膀”,这句话充分诠释出在美术欣赏中想象力的重要性,只有张开想象的翅膀,才能使学生在艺术的天空下尽情翱翔。小学生思维具有较大的跳跃性,有时候分不清“想象”和“空想”的区别,因此教师要适度引导和掌控,因为想象力并不是漫无边际的胡思乱想,它需要有根基、有逻辑,要结合自身的思想认知和判断力,才能够与美术欣赏建立密切联系。

三、美术欣赏中应融入情感,在欣赏中产生共鸣

美术欣赏并不是单纯的视觉欣赏,还需要融入触觉、听觉甚至嗅觉等多种元素。只有在美术欣赏中充分调动感官配合的协调性,才能使学生获得更完美的欣赏体验。这就需要教师以“情感”作为催化剂,使学生体会到美术欣赏中“情景交融”的最高境界。情感与美术欣赏的融合,有利于学生将抽象的艺术具象化,并能够利用画笔表现出来,这才是小学阶段美术欣赏教学的目标所在。学生不仅仅需要观察美、领略美,同时更要以自己的情感和视角去发掘美、表现美,只有这样才能形成艺术共鸣,使学生充分感受美术欣赏中所蕴藏的丰富内涵,并主动去发掘、展示这些内涵。

篇10

关键词:食品生物技术;微课;教学方式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02-133-03

Application of Micro-lecture on Higher Education Theory Course of Food Biotechnology

Lin Shaoling et al.

(College of Food Science, 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Fuzhou 350002,China)

Abstract:As a main course in food application field, the theory course of Food Biotechnology is mainly about the application of biotechnology in the food research field.Due to the boring characteristics of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 new teaching ways are develped to meet the requirement of the theory teaching of Food Biotechnology.With the advantages of personalized learning and online learning,micro-lecture play a good role in provoking the interest of students and promoting the teaching effect.This new teaching method has attracted world-wide attention and achieved great success.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defini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micro lecture, and the topics of "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 in the course of food biotechnology was choose as an example to illustrate the principle, idea and key points of micro lecture design, which could provide a new way for the teaching reform of the course of “Food Biotechnology”.

Key words:Food biotechnology;Micro lecture;Teaching method

食品生物技术(Food Biotechnology)是研究生物技术在食品领域应用的一门学科,基础理论较多,抽象概念难以理解,传统的教师课堂讲授的教学方式导致课堂较为枯燥,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无法达到预定的教学效果。随着微时代的到来,一种丰富有趣、微小精悍的新型教学方式――微课应运而生。这种课堂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并且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分析学生的各种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让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教育教学非常有帮助[1]。

本文浅谈了微课的定义、特点及制作步骤,并重点举例说明了其在食品生物技术理论教学中的应用,证实其在食品领域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体现食品学科的特点和发展方向。

1 微课的定义及组成

相较于传统授课方式,微课(Microlecture)以微小为显著特色,教师采用视频、音频等多媒体教学方式为主,辅以配套资源,围绕某个单一的知识点进行教学。学生通过微课进行学习,提高了对学习的兴趣性和自主性。这种新型教学形式既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继承,更是对传统教学的创新和发展。

“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教学资源,它们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式的资源单元应用“小环境”。因此,“微课”既有别于传统单一资源类型的教学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教学资源,又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

2 微课的特点

当前,微信、微博、微电影之所以越来越受人欢迎,在于其“微”的特点。相比传统的长篇新闻,人们更愿意花费更少的时间看到更多的内容。微课正是利用此特点:主题突出、视频为主、时间较短[2],具体如下:

(1)主题突出、内容具体:一个课程就一个主题,或者说一个课程讲一个事,研究的问题一般来源于教育教学具体实践中的具体问题:或是生活思考、或是教学反思、或是难点突破、或是重点强调、或是学习策略、教学方法、教育教学观点等等具体的、真实的,自己或与同伴可以解决的问题。

(2)以视频为主、资源容量小:“微课”视频及配套辅助资源的总容量一般在几十兆左右,视频格式须是支持网络在线播放的流媒体格式(如rm,wmv,flv等),师生可流畅地在线观摩课例,查看教案、课件等辅助资源;也可灵活方便地将其下载保存到终端设备(如笔记本电脑、手机、MP4等)上实现移动学习、“泛在学习”,非常适合于教师的观摩、评课、反思和研究。

(3)教学时间较短:教学视频是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根据中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微课”的时长一般为5~8min左右,最长不宜超过10min。因此,相对于传统的40min或45min的一节课的教学课例来说,“微课”可以称之为“课例片段”或“微课例”。

3 微课的优点与不足

3.1 微课的优点 (1)课程资源由各种教学短片构成,内容以知识点为单位,聚焦新知识讲解,形式上强调片段化、碎片化,便于网络传播与学习;(2)由传统的教师授课给学生学习到技术支持的学生自学并且教授给他人;(3)提供支撑师生开展教学活动、管理教学过程的支撑环境,提供教学分析、评价与诊断功能;(4)通过云计算、云存储技术建立可流动、可获取、可应用的大规模非结构化教育数据。

3.2 微课的不足 事物都有两面性,微课也不是万能的,它有着自身的局限性,如单次授课只能讲解一个知识点、视频录制和制作较复杂等,同时也要考虑完全视频教学的形式在学生中的接受度。最好采取微课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的形式[3],循序渐进。

4 食品生物技术微课的制作及应用

制作微课时可以使用快课工具+PPT录制、拍摄设备直接录制教学视频、电子白板软件录制、平板电脑+“涂鸦”工具录制等多种手段。制作流程通常为:明确教学主题-撰写教案设计练习―准备素材―制作课件―实施拍摄―后期制作―教学反思―上传平台。

在制作微课时,选题要有针对性,结构简短完整,视频录制应内容丰富,注意分镜设计、时间的控制;授课时应注意语言明确规范,视频和现场的切换,与学生的互动[4];课后将微课放置网络平台供学生复习,听取建议以进一步完善教学[5]。

本文以食品生物技术的一个重要课程专题“转基因食品”为例阐述微课在这门课当中的应用。“转基因食品”作为一个社会热点问题,公众对转基因食品的认识不足,争议较多,如果通过传统教学方式,需要45min的教学实践,而采用微课教学方式,我们设计成15min的微课,课前提出3个问题:什么是转基因食品?转基因食品是否安全?它是否存在长期隐患?由此让学生思考并引出本节课内容。视频中讲解转基因食品概念、分类、优缺点、争议问题以及各国政府对转基因食品的态度等,同时PPT展示番茄、黄金大米等转基因食品的图片表征其重大社会意义,并配以图表数据展示转基因作物在各国的种植面积等,在视频进行中现场与学生互动提问,就市面上小西红柿、彩椒等是否为转基因食品问题进行讨论,从而使学生更深刻理解转基因食品的概念。课程结束时再对课堂重点内容进行简单总结,并把相应的微课视频放在公众网络平台供学生复习思考。

运用微课这种授课形式能让学生更容易接受课程内容,轻松学到知识,对枯燥无味的知识可以深刻记忆,而且编辑好的视频资源能够帮助教师节省时间,提高教学技能[6]。微课鼓励学生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式接受新知识,通过技术手段优化教学流程、教学结构,能有效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5 微课资源在高等教育食品学科中的前景展望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中食品科学课程的授课方式主要以教师集中授课为主,教学效果并不理想。而在网络web2.0时代,随着信息与通迅技术快速发展,与当前广泛应用的众多社会性工具软件(如博客、微博、Facebook、Youku、Tudou等)一样,微课具有十分广阔的教育应用前景。对食品科学学科的教师而言,微课技术能突破传统的教学与教研方式,革新教师传统的听评课模式,教师的电子备课、课堂教学和课后反思的资源应用将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微课资源库的校本研修、区域网络教研将大有作为,有望成为食品学科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之一。对于学生而言,微课以视频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加强感官认识,提高学习效率,可以课后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强化巩固知识,是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资源拓展。特别是随着手持移动数码产品和无线网络的普及,基于微课的移动学习、远程学习、在线学习、“泛在学习”将会越来越普及,微课必将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更是一种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平台。但微课作为一种全新的从国外引进的教育模式,面向的学生情况有所区别,未来还需进一步的调整和改善以适应我国实际教学[7]。

6 结语

微课是微型课的代名词,来源于现实的课堂教学模式,是课堂教师授课的浓缩、搬迁与改版,本质上属于教师为中心模式。网络技术作为课程教学的重要介入手段,突破了传统课程教学的基本结构,对课程教学的内容结构、教学流程结构、师生互动结构进行了优化与重构,从而带来了新的教与学方式。

微课小而精、新颖而有趣,应用在高等教育食品生物技术理论教学中,既能提高教师工作效率,又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但微课的制作十分考验教师的能力,尤其是推陈出新的能力,比如对素材的选择、视频的剪辑、讲解的方式等,这些都不是容易的事情。如何更好地制作微课,跟上时代的步伐,将其应用到食品科学专业理论教学中是高校食品科学专业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刘惠敏,江长冰.微课,要微在何处[J].课程教学研究, 2015,2:92-93.

[2][4]郑君芳,贺俊崎.“微课”与“翻转课堂”应用于生物化学教学的初步探析[J].继续医学教育,2014,11:71-73.

[3]傅维.基于《食品卫生》课程翻转课堂的教学实施与教学研究[J].考试周刊,2015,58:160-161.

[5][6]綦慧敏.微课在《天然药物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生物技术世界,2013,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