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范文
时间:2023-04-10 19:06:5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语文网,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网络教学带来了教学模式上的重大突破。在网络环境下出现了诸如个性化语文学习、交互式语文学习等教学模式。网络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汇集大量信息资源的数据库,学生通过网络可以了解、学习语文教学领域的最新知识,并能得到专家提供的“个性化”的教学指导;语文教学的内容、教材、教学手段及考试等,都可以因人因需而异,充分实现语文的个性化学习。同时,网络把文字、图形、影像、声音、动画及其它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先进技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可以模拟现实环境;甚至师生无须见面,就可以利用网络讲座、E—mail、BBS等信息技术进行语文教学。那是否意味着语文教学已经可以抛弃传统的教学模式,而走向全面网络教学呢?
我想答案应该是否定的。语文教育是科学,是艺术,是人文熏陶。它更多的注重学习中人文精神的熏陶与情感的交流,注重以真情感染读者,以形象唤起美感,以意境领悟主旨,以培养语言意识和语文习惯为目标。只有在教学中把握好这些因素,才能叩击学生的心弦,点燃智慧的火花,使其产生求知的欲望,最终实现语文教学的目的。特别是古诗词的学习,那“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羞涩,“飞流直下三千尺”的气魄,“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凄婉,这其中包含的深刻的思想感情,是网络难以演绎的。我们不能因为有了多媒体,有了网络,便抛弃以前所有的教育手段、教学措施,千万不能在倒掉澡盆里脏水的同时,把澡盆里的孩子也一起倒掉。
如果我们细细研究,不难发现,大多数网络时代所谓新的教学模式,都是基于传统教学模式这个发展平台的。从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到个性化、交互式等语文学习,乃至一些激进的理论家所认为的:“学校教育将会消失,教师的地位不复存在,因为互联网可以实现最大规模的远程教育,互联网就是一位全知全能的教师。”决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它需要无数次的实践的检验。在我们未能确定网络教育的“巨大价值”之前,匆忙之间去否定业已成熟的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明智,更不现实!君不见:网络多了,大师却少了。热闹多了,读书却少了。真不知苏轼是怎么学成的!
有经验的语文教师都应该会有这样的体会:真正能吸引学生的,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的,不是多媒体课件如何漂亮,如何让他们上网,而是教师对文章鞭辟入里地分析,高屋建瓴的讲解,让学生从中体会到关公战秦琼的奥妙。因此我们在教育手段、教学措施的“推陈出新”上,否定什么,肯定什么,应该少一点盲目,多一点理智。
二、语文网络教学中如何避免不良内容的影响?
互联网以其无所不容的气度包含了所有你能想到的信息,可以说,在互联网中,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互联网上没有的。当然,这一方面为我们的语文教学提供了丰富的信息,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阅读对象,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有选择地进行阅读,有利于学生个性和特长的培养与发挥,可以真正实现学生的自主阅读,拓宽了“大语文”教育的天地。但同时,信息的丰富对教学来说又不是好事。巨量的信息旁逸斜出很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容易使学生养成浮躁的心态。而且大量不健康信息的存在不仅要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更对学生的身心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这些让很多教师无所适从。
另一方面的影响来源于网络用语。据一晚报刊载,一位语文教师在学生的作文中看到这样的句子:“7456,TMD!大虾、菜鸟一块儿到偶的烘焙鸡上乱灌水,这些水桶真是BT!哥们儿用不着PMP,到底谁是好汉,光棍节过招。”看到这样的话你会有什么感想?你一定会大吃一惊:这是什么话?他想说什么?这就是网络用语,一种伴随着互联网的普及,逐渐在网络空间中形成的一种自成体系的语言,它被越来越多的中国网民所使用着,并大有广泛普及之势头。它对语言文字的规范化表达形成冲击,对学生良好的读写习惯的养成造成极大的影响。
可以说这两点是在语文网络教学尤为突出的方面,不解决这个问题,就无法真正地实施语文网络教学。
我认为首先应加大宣传力度,对学生进行教育,让学生明白自己应该做什么,哪些语言表达方式才是自己应该掌握的。另外可以辅助一些技术手段,如可以利网站下载工具WEBZIP将网站下载到校园网上,利用Dreamweaver或FrontPage删除网站上可能对教学产生负面影响的材料,避免不必要的麻烦。或者关闭校园网的对外出口,不让学生有浏览与课堂教学无关内容的机会。
三、语文网络教学中网络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目前,我们可以大胆地说:网络教学将流行于教坛。不管你眼下承不承认,接不接受;再过一段时间(二三年甚至更短),你就要不得不承认.不得不接受。这是社会所需,也是形势所趋。于是,很多地方都大手笔投入到网络教学中,不管是否具备外在条件,也不问是否承在内在可能性;反正“命令满天飞”:“你要计算机过关”“你要xx年过x级”;更有甚者,直接把网络教学的能力作为评优的重要条件,或干脆写进相关“标准”,简直到了“网络教学才是教学”“无网络就无教学”的地步,象是要把网络教学推上神坛——可我要泼冷水:千万别把网络教学推上神坛!先借用人教社周正逵先生的一个意思,周先生在谈课程改革时说:“心要热,头要冷。”我想大意是指:我们要有热情参与课程改革,但不可狂热;而要客观.冷静地看待。对课程改革如此,对网络教学不应如此吗?
有一个问题我们必须首先明确,语文网络教学是语文教学而不是网络教学。因此我们在设计网络教学课时首先要问一下自己:这节课还是语文课吗?如果这节课不用网络,一样能达到我的预期效果,为什么还要用网络呢?美国大众传媒学家施兰姆曾说:“如果两种媒体在实现某一教学目标时,功能是一样的,我一定选择价格较低的那中媒体。”也就是说,选择媒体必须遵循“低成本、高效能”的原则。
我认为好的语文课是一桌丰美的大餐,不光要好看,更要能填饱肚子。教学是一种互动的过程,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网络教学只是辅助手段,网络只是辅助语文教学的工
具,它和粉笔、黑板本质上并没有区别。所以我们要合理的使用网络教学,注重实效,联系学生的实际。
四、语文网络教学如何解决德育教育?
语文教学不仅是字、词、句、章的学习,更要通过内容、思想、人物形象、社会意义等,对青少年进行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的教育。小到文明习惯举止,遵守社会公德,大到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最终使青少年形成健全的人格、文明的行为与习惯、良好的思想品德,这是语文教学不可推卸的重任之一。
这种教育应当是面对面的,不一定要长篇大论,有时三言两语,有时一个动作,甚至一个表情,一个眼神,都能使师生之间进行良好的交流,建立彼此的信任与关爱,进而达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目的。尽管这种教育方法看起来有点象灌输,但就思想教育而言,“给学生进行必要的‘灌输’还是必要的”。而一旦将语文教学放到网络中去,德育教育无疑将会显得“无能为力”:首先,失去了德育教育所必须的合适的课文,有些网络文学本身就带有明显的封建思想和错误意识,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其次,没有老师的点拨与指导,学生一时又缺乏甄别能力,无疑使得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另外,德育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有不断地积累和实践才能起作用。而网络中,聊天室的混乱,的泛滥,以及大量的信息垃圾却时时刻刻影响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报载“成都××中学高2003届1班同学在网站校园录留言簿上相互攻讦的主要内容竟是一些‘黄色攻略’、荤段子、性描写……其言词龌龊不堪、令人瞠目结舌”。甚至有些学生长期沉溺于五光十色的数字化在线空间,不能实现客观现实和虚拟环境的角色转换,最终造成人格障碍和认知惰怠。这样的事情虽不代表全部,但有一起就足以为我们敲响警钟了!
篇2
关键词:初中语文;网络教学平台;现状与改进
多媒体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初中语文网络教学平台也就应运而生,初中语文教师应当善于利用这来改进教学,然而通过调查发现许多教师仍然存在许多问题。
一、初中语文网络教学平台的概念
初中语文网络教学平台主要分为广义和狭义的,广义的主要是指包括初中语文网络教学平台所涉及的硬件和软件,狭义的主要指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为初中语文教学提供网络服务的系统总称。
二、初中语文网络教学平台利用现状
现如今初中语文网络教学平台虽然已经得到了一定的应用,但是其中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
其中主要存在的问题以下几点:
1.利用不充分,首先,还是存在部分教师对初中语文网络教学平台不了解的现象,例如:他们不知道利用“无忧无虑语文教学网和学乐云”等一些平台。其次,很多教师上课时都不喜欢用初中语文网络教学平台,即使使用也仅仅是在“呈现”方面。最后还有部分教师可能会认为这种网络教学平台都是“搞形式,走过场”,会浪费自己的时间和精力。2.依赖性,这种现象大多存在于青年教师身上,过于追求语文课堂的“现代化”,觉得课堂变得花样繁多,学生才可以在课堂上学到更多东西,这样会造成教师成为放映员,机械式的播放一张张幻灯片。3.随意性,许多教师在利用网络教学平台中的资源时,往往不细致进行分别,而是大概看一下觉得可以就直接照搬课堂进行使用,不分主次,这对于教师的讲解以及学生的学习都是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利用不充分原因,造成这一原因的首要因素就是教师自身意识不足,一些教师虽然对初中语文教学网络平台保持热情,但是缺乏系统的使用训练,不知道如何利用,进而将此遗憾的搁置在一边。其次,教师没有一定的网络技术使用能力,不知道如何上网操作,更不用提灵魂应用。2.依赖性原因,意识依赖是最主要的因素,有部分教师在使用网络课件时,一旦固定很难再进行调节,完全不考虑后续学情变化。其次,专业知识薄弱,未能有效分析教学内容。3.随意性原因,部分语文教师可能会产生这样的错误认识:语文成绩不是教出来的,因此认真教与成绩的提高没有多大关系,缺乏利用网络平台的意义,其次,大多语文教师工作繁重,每日进行备课上课和批改作业的时间较长,精力上难以支持研究网络教学平台。
三、初中语文网络教学平台的作用
初中语文网络教学平台的作用主要分为两方面,分别是针对学生和教师。
1.针对学生的作用
初中语文网络教学平台能够让初中语文教学成为教师、课堂和教材进行融合,为学生们搭建了更加广阔的语文学习平台,使学生们能够在平台之中能够获得其所需,满足他们的精神需求,个性也能够得到张扬。首要的作用就是提高学生们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学生若要在学习过程中得到有效的正向刺激,那么首先要让他们对教材感到有兴趣,教师可以利用初中语文网络教学平台打破这种限制,使学生能够从多方面领略语文的情境美,例如:八年级下册人教版《我的母亲》一文,学生可能难以深层次的体会母爱,但是可以通过网络教学平台中的情境呈现引起学生们的共鸣,当我们拥有第一声啼哭时,我们就拥有了世上最伟大、最真挚的情感──母爱。还有在对《春望》进行拓展学习时,教师可以利用中学教育论坛来进行引导,“我们身边有哪些爱国行为”学生们可以课后利用中学语文教育论坛中学生园地版块设立爱国专题区在里面进行讨论交流,让学生们乐于参与到语文学习中,帮助他们构建正确的价值观,培养他们创新精神和学习能力。
2.针对教师的作用
首先,创新了初中语文教育理念,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可以让教师转变成为创造力的激发者,许多优秀的语文教育平台里面都有许多能够提升教师教育理念的内容。其次,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网络教育平台不仅仅是针对学生的,同时也是针对教师的,里面有许多交流、研讨与学习的机会,并且利用其中的软件,教师也可以自行进行设计课件。网络教学平台里教师们可以分享自己的教育心得,教学课件等等,不断为平台注入新的活力,这对于教师的自我专业提高具有明显的帮助作用。但是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些资源,在应用网络教学平台的同时要以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为前提进行,避免利用不足、依赖性和随意性等现象的产生。
四、结语
初中语文网络教学平台的利用让教师的专业得到了更好的成长,但是与此同时教师必须重视其中常见的一些问题,采用科学合理的方式来利用网络教学平台。让富于时代感的网络教学平台与语文教学有机结合,发挥出语文教学的最大优势,让初中语文教学水平更上一个台阶,让学生学习能够更加开心更加主动。
参考文献:
[1] 许倩倩,秦h,徐紫宜.浅析高校网络教学平台使用现状――以江南大学为例[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6(02).
篇3
网络环境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不仅仅是制作一个简单的课件,也不仅仅是看一个录像,更不仅仅是参考一点儿资料,重要的是要合理开发其有效的教学资源,利用好网络,开发好网络,让网络真正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窗口和学习空间,并通过优化网络来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的最优化,以推动小学语文教学向目标、爱好、兴趣、创新思维方向发展。
一、小学语文网络辅助教学的优势分析
1、网络教学内容形象直观,便于学生理解记忆
根据匹亚杰的思维发展理论,小学生的思维处于具体运算阶段,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而直观教学成为小学教学的主要原则。电脑多媒体的使用,为直观教学原则的贯彻提供了有力工具。通过多媒体课件,可以以图片、录像或动画的方式使复杂的知识简单化,抽象的知识直观化,难以观测的知识可视化,从而增强学生的理解。电脑多媒体和网络集文字、声音和图像于一体,学生能够通过各种感官同时来获取知识。电脑多媒体的使用,能同时调动学生的眼、耳和嘴巴,这大大提高了学生记忆的效率。电脑网络的超媒体技术是一种非线性的多媒体信息结构和信息管理技术,能够实现对教学信息最有效的组织与管理。它将文、图、声、像等不同媒体信息整合,将讲解、演示、测验等不同教学内容整合,将预备知识、当前知识与扩展知识整合,构成了一个丰富而生动的学习环境,从而有利于学习者自主学习。
2、网络教学知识丰富多彩,善于激发学习兴趣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对学生学习内因的最好激发是激起学生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即来自学习活动本身的内在动机,这是直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心理动机。网络信息资源的丰富多彩能充分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心理,能对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提供大量翔实的资料,使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得相关信息,从而对此问题有进一步的深入认识。这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探究知识的热情,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维持。
3、网络教学及时互动,利于师生课堂反馈
心理学研究表明,没有反馈的学习是无效的,并且及时反馈的效果优于延时反馈的效果。计算机网络和人机对话方式是在线的和实时性的。通过网络,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电脑之间是及时互动的,学生的各种操作都能及时获得正确与否的反馈信息,便于学生了解和掌握哪些知识是正确的,哪些操作是合理的,哪些方案是可行的,使学生能够及时进行评估,从而保持或纠正自己的操作。同样,通过网络,教师也能够及时获取学生如何反应的信息,从而调整或改进教学进程,加强对学生针对性的指导。在网络上学生进行仿写并到网上,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习作情况,而且学生之间也可以及时传递,特别是一些基础较弱的学生也能看别的同学的进行模仿。
二、小学语文网络辅助教学的策略
1、提高教学资源的整合程度
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深入分析教学内容的特点,找准教材文本与网络资源的联系点,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结合点,有效整合教学资源,设计制作出简洁、实用的网络学习平台,才能凸显网络环境下教学的优势,切实提高教学效益。那些不适宜网络环境下教学的教学内容,应优先选用传统教学方式。如果一味地追求网络环境教学的形式,教学资源又不能有效整合,只能适得其反。一般来说,历史文化背景深厚、科学知识内涵丰富的教学内容比较适宜在网络环境下教学。
2、突出知识建构和技能训练
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不应将传统教育中教师的“口灌”演变成现代化课堂中电教媒体的“电灌”。面对纷繁复杂的图、文、音像资料,不应将大量资源堆砌,而要根据学科教学内容本身的特点、教学目标要求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充分挖掘和利用网络资源,进行知识体系的建构和各种技能训练,达到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3、强化教师主导和师生互动
篇4
随着经济不断转型升级,我国于2011年提出了建设“文化强国”长远战略,研究部署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文化强国”战略要求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其重要的先决条件之一是继续强化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传承与发展。作为我国高等院校面向非中文专业学生开始的一门素质教育课程,大学语文不但能培养学生汉语言文学方面的阅读、理解、欣赏及表达的能力,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创新意识。但是,我国当前的高等教育主要以市场为导向进行专业设置,技术化、市场化的热门课程吸引了大多数优秀大学生,而侧重于人文、审美方面的大学语文课程则遭受冷落。与此同时,由于理工科大学生的语文底子普遍偏低,大学语文通常存在课程资源与学生实际需求严重冲突的问题,导致该课程被日益边缘化。只有充分认识到大学语文课程的特点,同时积极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内容,灵活运用信息技术加强教学资源建设,才能保证大学语文的教学质量和效果,推动其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
一、大学语文课程教学资源分析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资源主要包括教科书、工具书、教学挂图、报刊、广播、电视、电影等[1]。文物古迹、风俗民情、自然风光以及日常生活信息也能够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但是,许多大学语文课堂主要局限于传统课程资源(教科书、工具书等)的观念,普遍缺乏相应的识别、拓展、开发、利用新资源的意识和能力。
近年来,随着大学语文课程在高校的不断普及,有学者提出应加强大学语文资源开发和利用,但主要着力点是教材和相关工具书的开发,而忽视了相关辅助资源的开发利用,使得大量有价值、有意义的课程资源未能被纳入课程资源的范畴[2]。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为重要的一条是:大部分高校的大学语文教师为文学专业毕业,缺乏严格意义的教育学专业培训,因而未能真正理解课程资源的概念。他们不仅缺乏课程资源开发的能力,甚至不具备相关开发意识。多数大学语文教师只是遵循教学大纲要求,严格执行教学计划,依靠教科书和相关工具书就完成教学任务。这种情况在理工科院校尤为普遍,而这类高校对大学语文教师的相关培训往往是缺失的,这就进一步弱化了大学语文教师开发语文课程资源的能力。理工科院校的大学语文教师应立足学校实情,充分利用学校的学科优势特色,积极开展协同创新,才能开发出符合时代需求的课程教学资源。
二、基于数字媒体技术的大学语文网络资源建设模式
数字媒体技术是融合了数字信息处理技术、计算机技术、数字通信和网络技术等的交叉学科和技术领域[3]。近年来,以数字技术、网络技术与文化产业相融合而产生的数字媒体产业在全球高速成长,不仅成为各国高度重视的经济增长点,同时作为现代信息服务业的一个重要方向正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观念。各主要国家和地区纷纷制订了支持数字媒体发展的相关政策和发展规划。在我国,数字媒体技术及产业同样得到了各级领导部门的高度关注和支持,并成为目前市场投资和开发的热点方向。随着数字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进入了“大数据”时代。
大学语文课程涉及了我国众多优秀文学作品,综合了丰富、复杂的中华历史和社会文化因素。传统的“教案+粉笔+黑板”的教学方式存在信息量少、趣味性差、教学质量不佳等问题,如何借助网络上的海量数字媒体内容将语文专业知识更好地传授给学生,提升课程教学效果,成为了广大教育工作者高度重视的一个问题。为了在大学语文课堂中展现更为丰富的资讯内容,基于数字媒体技术建设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等教学资源是不可或缺的工作。通过这些教学资源,能进一步提高授课的直观性。例如,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经常涉及到大量的经典文学作品分析,如能穿插播放相关的插图、音乐、视频,而不只是对着教材泛泛而谈,则教学效果会大为改观,教学知识量也会有效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将更强,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将更为高涨。
基于数字媒体技术,能有效突破传统大学语文的单一教学模式,进而以全方位的教学模式来深化大学语文教学。数字媒体技术在网络教学资源中的应用,能够将枯燥而乏味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而充满趣味性,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平台与学生进行互动和交流,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创建一个活力、生动的学习环境。基于数字媒体技术的大学语文网络资源建设模式如图1所示。
三、大学语文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实践
作为一种崭新的课程表现形式,网络课程能将包括多媒体课件在内的各种教学资源通过网络进行表达,具有交互、共享、开放、协作和自主等特征。大学语文网络课程除了能够辅助教师课堂教学,还将为学生提供一个课后学习、交流和实践的平台,同时有助于支持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和实践。利用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较强的电子信息学科优势,我们积极开展大学语文网络课程探索实践,提出了一种高效、实用的网络课程建设方法。该网络课程的特点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完善的技术支撑。该网络课程主要利用了Flex、Fms、Adobe Captivate、Maya、3Dmax等数字媒体技术软件对丰富的学习资源进行自主学习设计。
(二)创新的教学设计。将系统科学“新三论”运用到教学设计中,打破传统课堂教学中以章节为线索的线性知识结构,将每个知识点作为连接点,围绕其合理、有效地整合相关知识,有效实现网络课程的非线性、协同性、涨落性和开放性。
(三)多重的交互方式。该网络课程不但实现了人机之间、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重交互,还实现了邮件、在线答疑、视频互动等离线或在线的多方式互动。
(四)多元的有效评价。该网络课程实现了每一章内容的形成性练习和自我评价模块,并提供了综合测试和作业系统,能及时对学习情况进行及时的在线评价及反馈。
(五)清晰简明的导航功能。该网络课程为使用者提供了整个专题学习网站的使用指南,网站导航清晰明确,提供了自主学习知识导航和附有相关链接的知识脉络图。
(六)方便快捷的辅助学习工具。该网络课程充分考虑学生需求,提供了多项扩展功能,包括:网站检索、网外检索、网络视频交流、电子日历、网络计算器等。
通过该网络课程的建设,大学语文教学资源得到进一步整合并有效、及时地,更好地支持教师在课堂上利用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开展教学工作、通知、介绍学科前沿,同时有效添加各类课程资源,并实现学生在线答疑、在线测试、在线提交作业等一系列功能。
四、结束语
为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国家“文化强国”长远战略,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国际学院以强化网络资源建设为抓手,积极探索理工科院校的大学语文课程建设模式。结合学校实际办学经验,该文分析了大学语文课程教学资源现状,介绍了基于数字媒体技术的大学语文网络资源建设模式,并提出了一种高效实用的大学语文网络课程建设方法,能为相关高校开展大学语文网络教学资源建设提供相应的模式借鉴。
参考文献:
[1]张鸿荃.语文教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篇5
网络教研以其独特的优越性在现代教研方式中占有一席之地:
网络教研组成教师团队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充分发挥了每位教师的能动性,使教师通过网络教研这一平台产生思维的碰撞,开拓新思路。
集体网络教研让大家在相互交流中学习,优势互补,共同成长。例如,对于“小组合作学习”还在探索实践阶段,在教学过程中会遇到不少“疑难杂症”,以一己之力解决起来很是迷茫。有了网络教研团队之后,遇到问题可及时抛出,自然有“高人支招”,大家共同研究突破的方案,往往让人豁然开朗。
当教学活动遇到“瓶颈”,若教师独立思考,需要花费的时间多,压力大。使用网络教研可以大大缩短时间,减轻教师备课的压力,使教师有时间和精力来上课,有足够的时间去反思。教师之间进行专业切磋、协调与合作,互相学习,分享经验,对于不同见解进行合理探讨,提出改进意见,提高了教研活动开展的效率。
在网络教研期间,大家轮流上研讨课。围绕其他教师的课例,真正做到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相信通过理论的学习、实践的探究,网络教研必定使每一位教师的业务水平、工作积极性得到提高。
当然,有效的网络教研活动必定需要网络技术的支撑。网络教研需要利用的几种网络技术:
一、建立网络教研组织体系――QQ群
可以建立两个层次的QQ群,一是管理层次的QQ群,全区建立一个;二是建立语文学科的年级QQ群,这个群建立六个,每个年级建立一个。通过这两个层次的QQ群,就可以建立起一个全区小学语文教师的组织体系。
1.建立管理QQ群
这个群的成员可以由以下几方面的人员组成:一是教研室的语文教研员;二是各校主管教学的副校长或教导主任;三是在语文教学或者语文教学研究方面有一定影响力的教师;四是各年级QQ群的群主和管理员。各年级QQ群的群主和管理员可以由前面三部分的人员来兼任,这个群的成员尽量是静态的。
2.建立年级QQ群
全区语文教师以所带年级为单位加入相应年级的QQ群,这六个群实行动态管理。
二、建立教师研培教室――视频会议室
视频会议室可以实现“统一时间、同一地点”,老师们在一起利用视频、语音进行交流。
视频会议室全区只需要建立一个,供各个QQ群进行研培活动,各个群提前制订好研培活动计划,相互之间错开时间利用视频会议室进行研培活动。
三、教育成果展示平台――教研网站
篇6
网络文化的迅速发展,使语文教育的观念、内容、方法、结构等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呈现出与传统语文教育截然不同的特点。
1.1 开放性。 网络能够提供远远超越教材的丰富的语文学习内容,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需要,随时随地上网学习,突破了学校课堂语文教育的局限,突破了传统语文教育在内容和时空上的限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的选择上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自由性。
1.2 学习的主动性。 网络环境下学习,是一种以学生参与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学习者从中可以获得真实的感受。学生在学习课文时,对学习顺序的选择,学习时间的分配,重难点的认定,训练时机的把握和训练量大小的安排等,可以自主选择;教师则利用相关的网络教室管理软件进行实时监控,互动交流,给予帮助、点拨,实施个别教学;也可以将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问题进行广播,引导全体学生进行分析讨论。
1.3 利于进行合作探究式学习。 在传统的教学中,群体活动开展较少。在网络环境下,学生之间可以不用对面,教师通过网络把分散在课堂中的单个学生链接起来,建成小组性的学习团体。师生利用网络来传递声音、文本、图像等资源,达到共享信息,加强相互交流。这对于克服学生的自我中心性,促进学生的个体社会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4 利于个性化学习。 英国教育家沛西?能曾说:“只有在一个有利于个性的教育的环境中,才能指望个性的全面发展。”网络知识的多样性、资源的丰富性及技术的先进性突破了传统的知识来源,每个学生都能从信息的宝库里自由选择为已所用,从而达到对知识的个性化理解,实现对知识的接收和重新组合,从而真正实现因材施教。
二、网络对语文教育的消极影响
网络的普及固然为语言教育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它对语言教育的消极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
2.1 网上阅读的自由性和随意性导致阅读内容的失控。 传统语文教育中,学生的阅读大多以书籍阅读为主,且这些书籍大多是经过正规机构审查出版的,其内容都是积极健康的。在网络文化的大背景下,学生的阅读兴趣逐渐由书籍转向网络,这在无形之中增加了学生阅读的自由性和随意性。缺乏约束的网络阅读不但严重影响学生语文学习,而且可能对他们的心灵造成伤害。
2.2 网络语言的简约性和多元性将严重冲击语言习惯和汉字的规范化。 网络交流的便捷性使其语言有着一些不同于现实世界的自然语言的明显特征,并因此而对现有的语言规范形成严重的冲击和挑战。如在网络中“人民币”常常被写成“RMB”,“1414”代替“意思意思”,“5646”谐音“无聊死了”。这些无疑会对汉字的规范化产生消极的影响,甚至严重影响学生正常的语言表达,造成学生作文中错别字、病句随处可见。中小学生正处于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如果我们不消除网络语言对语文学习的不良影响,在课堂上培养学生规范的语言习惯将显得苍白无力。德洛克指出:“教育应该帮助人们与传媒和信息社会保持一定的距离。”教育要使人走进网络,同时也应当使人走出网络。
2.3 网络交流的间接性和符号性将导致情感体验的缺失。 “教育的一个特定目标就是要培养感情方面的品质,特别是和人的关系中的感情训练。”语文教育在培养学生的感情品质方面承担着特殊的责任。在传统语文教育中,师生的交流是全方位的,除了语言,老师赞许的目光、期待的眼神、鼓励的手势等都成为师生交流的方式。这种情况下的交流往往能达到水融的效果,有利于学生情感的激发和体验。网络交流凭借的仅仅是间接的语言符号系统,其中虽然也有思想与情感的交流和沟通,但情感体验的效果是绝不能和老师的“言传身教”,润物细无声的人格教育、情感熏陶相比的。因此,网络交流在给我们的交际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常常导致情感体验的缺失。
三、网络环境下语文教育改革的策略
网络环境下语文教育改革的原则是利用网络资源为语文教育服务,兴利除弊,扬长避短。
3.1 开设网络语文学习指导课。 网络只是人们搜集信息、学习知识、交流感情的工具,开设网络语文学习指导课的目的就是指导学生如何运用这个工具来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首先要对网络语文学习的内容加以指导。中小学生上网,往往顺着自己的兴趣爱好,漫无目的地选择学习内容,而且缺乏持久性。因此,教师应根据语文学习的目的和要求,指导学生从纷繁复杂的网络世界中选择最有价值的学习内容。其次,要加强网络语文学习方法的指导,网络的信息虽然在传播方式上可以使知识变得生动有趣,但往往又导致学生浮躁的学习态度和无深度的思维。再次,要加强对网络语文学习的目的性指导。让学生带着一定的目的去搜集相关信息,开展网上交流,解决有关问题。
3.2 强化语文网络课件的制作和开发。 近年来,各种语文网络课件种类繁多,但许多课件往往是同一水平上的重复,精品课件颇为少见,导致许多青少年在上网学习后轻易被网络游戏所俘虏。因此,加大语文网络课件的开发力度,开发并制作一大批真正融创新性、趣味性和知识性于一炉的语文网络课件,是当前语文网络课件开发和制作所面临的紧迫课题。
3.3 打造网内与网外相结合的语文教育新模式。 许多教师和家长面对网络的负面影响,视网络为洪水猛兽,往往忽视网络语文教育甚至排斥网络语文教育。因此,澄清人们对网络语文教育的误解,努力打造网内与网外相结合的语文教育新模式是非常必要的。为此,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网络语文学习的指导,帮助他们制订网络语文学习计划。
篇7
关键词:优势;全新形式;丰富内容;交互性;语文味;角色定位
21世纪,网络这个浪潮势不可挡地涌向了我们的生活,网络世界以其信息量大的优势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也影响了我们的课堂教学,能将各个学科教学与网络结合起来,从而达到课堂教学的优化。我曾有幸参加了第九届全国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观摩会,两天的时间我共听取了13节课。我在上学期曾尝试上了一次网络课,感触很深,现在我就结合自己听的一些课例和上课的情况谈谈一点点感受。
首先,我强烈地感受到网络课的一些优势:
一、与传统课堂相比,网络课堂这种教学形式带给学生的是一种全新的感受
学生端坐在电脑前,眼前就是令人心驰神往的Internet,任精美的网络界面在指间不停地变幻。他们戴上耳机,随着食指轻轻地点击,时而专注地倾听,时而入神地朗读,时而皱眉深思,时而又禁不住会心地微笑……搜集资料、网上讨论、质疑答疑、在线作业或检测、个别指导、超级链接等极为丰富的课堂学习活动形式,带给学生全新的课堂体验,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网络课强大的直观性。制作优美的直观图片、音乐、影象将学生带到课文情境中,为理解、感悟文章的内容起到促进作用。《梦圆九天》一课这课描写了“神州五号”成功发射的场面,课件中再现了发射前、倒计时人们紧张、杨利伟自信的走入舱门、点火时壮观的以及发射成功后人们的欢呼的场景,学生们观看后激动不已,他们仿佛身临其境,为课文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我在上《我是什么》一课是,导入时,我就利用精美的画面激起孩子们的兴趣和好奇心。在整个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也会关注一些电脑程度较差的学生,让他们不要灰心,慢慢地从不会到会。在学生自主识字时,我让学生自己控制鼠标,自己“指点”要点来讲解识字方法,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胆量。
二、网络课丰富的内容是它区别于传统课堂的独特优势
专为网络课设计的网页课件,以教材为起点,用大量的信息内容补充拓展了教材内容,学生由此可获得更为丰富的信息。它的丰富性还体现在内容的开放性。课堂内容是以教材为联结点向前后左右延伸拓展的多维立体结构,以学生的原有知识体系为基础,“上不封顶”,贴近但又不拘泥于他们的最近发展区,让更多的学生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如:网络语文口语交际课《感念亲情》的网页上就设计了这样一些开放性的栏目:“亲情故事”、“亲情诗歌”、“亲情歌曲”、“亲情影集”、等栏目,每个栏目中又下设子栏目,如“亲情故事”栏中又有“母亲故事、父亲故事、感恩故事”等大量的内容,可以让学生一睹为快,获得更多的来自家庭、来自社会的亲情感受。又如网络语文课《只有一个地球》,老师为学生设计了“地球图片、其它星球、生存状态、其它资料”四个栏目,而就其中“生存状态”一栏中就列举了40多种人类所面临的环境问题,这些图文并茂的资料极大地冲击震撼着学生的视听,有效地强化了学生对地球现状的认识,进一步激发了强烈的保护地球的意识和决心。同时,其它星球的照片和资料又让他们增长了不少关于天体的知识,这些都引导着他们进一步去探索宇宙奥秘。
三、网络课上还有一个鲜明的特点,那就是在“互动”中让学生领悟知识
这也恰恰是现在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的关键所在。网络课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在这里教师可以在教学活动中充当教学的组织者、管理者、指导者,在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使每个学生的个性都得到最大发展。我上的网络课《我是什么》语文课文内容的拓展,里面的容量较大。有生字的认识、水的各种形态和变化过程,图片约有几十张。运用网络才能发挥这些素材的作用,在一节课的时间里,让学生在水的世界里面遨游。了解了关于很多水的知识,观赏了很多平时肉眼看不清的神奇的变化过程,这是利用其他教学形式所不能达到的效果。另外,本节课对电脑最为依赖的地方就是让学生动手操作观看水分别变成“汽、云、雨、雪、冰雹”的过程这一个环节。我利用教室机的控制,把内容转播给每一台电脑,让每个同学不仅都看清楚还能反复观看,起到比较好的效果。
语文课中生字词的认识和理解是学习好课文的基础也是课堂中应学习的内容。《小毛虫》这节课上的“互动”使学生在这字词这方面的学习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学习的效率也提高了。课始老师布置学生:“点击‘学习提示’栏目,进入相关网页。网页中给同学出了一系列联环的练习,由生字到词到句,难度也逐渐加深,每当学生自己学习完后界面上会提示:“你答对了,进入下一步”,有的学生不知道或者答不出,可以点击‘参考’,它们是你们的小老师,可以随时随地帮助你……”老师的话刚说完,学生就忙碌开了。几分钟后,一张红星榜赫然出现于屏幕,谁答对了,得到几颗红星大屏幕上一目了然。
传统的课堂反馈仅局限于口头,对于书面的内容只能进行个别或部分的反馈。网络教学打破了这一局限,它使课堂上的全部书面练习得以及时的反馈,实现了“教师导――学生练――网络评――师生议――学生改”的人机、师生、生生多向及时互动。正是这样的互动,不断地触发了学生的“悟”觉,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由“悟”而生。
四、网络课强大的交互性,为教学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学生在自己电脑上的操作通过电脑的系统在教师的主机上得以反映,使教师在第一时间非常正确地掌握全体学生的学习情况,为教学的进一步开展提供了良好的依据。
通过听课和实践,我同样也感受到了我们网络课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一)有些语文网络课中没有了“语文课”的味道。
往往语文网络课是为了上网络课而上,似乎失去了语文课的本来面目,而有点偏向于自然课或者说是社会课。学生们在一节网络课上通过浏览、查阅,确实学到了很多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或是其他很多知识,可是语文课上应该听到的读书声却少了,说话的练习也少了,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的自由浏览和个别学生表演。
(二)网络课上教师的角色定位要把握好。
篇8
关键词 中学语文网络环境教学
当代网络的快速发展引起了教学方式的重大变革, 也为教师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在语文教育教学中,网络教育研究这一新型教育模式的出现,进一步推动了网络环境下的新型教研方式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与发展,并呈现了新的特征。
一、教学理念符合新课程要求
网络教育这一新型教育模式是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把握新课程的教学要求,体现新课程的教育理念。教师要成为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设计出来的教学过程体现体验建构型的特征,把信息时代的生活、工作的方法悄无声息地“传”给学生,体现能力为本、实效为先的技术教育理念,使学生做到投入并深度学习。在具体实施网络教学设计时,课件要有较强的交互性,要从让学生“看”发展到让学生“做”,积极参与教师设计的学习过程,把对计算机的操作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在操作中“动手”、“动脑”。
二、整合方案体现教师个性
精心设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方案,毕业论文 这是考验教师学问功底和组织教学功底的关键点。教师应把握好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目的,整合的目的是优化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在制作课堂教学设计时,教师应该根据教材的特点、教学的需要,尤其是高级思维能力培养的需要,以及教师个人性格、爱好、方法和技术上的特长。以系统最优化为原则,该用技术就用技术,不该用技术就不用技术,该多用技术的时候多用,该少用的时候少用技术。所以,体现教师对教材理解的个性化教学目标的制订是重要的。二是人力资源因素。既要考虑学生这个学习主体的情况,又要考虑教师自己的知识背景、技术掌握情况、教学风格、个人特长、性格爱好、审美观念等人力资源方面的情况,使技术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并与教师人力资源因素按照系统最优化的原则整合,从而发挥最大效益。所以,资源选择和媒体选择的个性化也是重要因素之一。
三、教学设计紧扣学生需要
优秀的教学设计有利于学生兴趣的激发和思维成果的取得,在网络教学中,语文教学设计应注重技术与审美的水平。通过网络整合课程资源时,教学设计要重视两个方面内容,一是创设情景,促进学生理解课文文本;二是拓展资源,引导个性化阅读,深化文本理解。当找到语文学科和信息技术的契合点时,将教学内容恰当地在网络上展示并加以最大限度的拓展,让学生感悟知识的魅力,领悟网络的真谛,使学生通过网络达到高品位的文学境界,完成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学创新,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的学习方法等多方面实现突破,从而改变传统的教学结构。当然,网络形式是为优化教学目标的实现服务,能好则好,不应过分追求。必须防止片面追求技术水平和艺术水平而喧宾夺主的技术主义倾向和唯美主义倾向。
四、语言运用融合人文精神
在现代教育理念中很重要的一点是课堂并非孤立于真实的世界之外的学习空间,硕士论文 要把课堂融人真实的生活之中。语文与生活的关系是最为密切的,用语言表达和交流是人类的基本生活需要。在网络教学环境下,学生必须通过语言来表达、交流自己的思想,在语言运用中去学习语文,这是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最重要的意义。语文课上的活动是语言运用的过程,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价值,体现着人文的精神。在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借助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辅助工具,通过朗诵、听讲、模仿经典的语音资料,在潜移默化中强化语言运用,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习得语言,感悟人生,了解历史,认识社会,体验自然,鉴赏艺术。
此外,教师要学会通过网络平台进行教学反思。教师反思的深度和自我完善能力的提升,不仅体现着教师的功底,而且体现着教师的创新能力,可以有效的激发新的教育智慧,实现教育创新。课后反思的方式可引人工作坊概念,即教师们通过网络同侪互助,达到自己培养自己的目的,实现隐性知识显性化。这个过程,也是一个实践体验的过程,使教师基于教学体验构建对网络支持教研、支持同侪互助、支持教师专业发展的认识。当然,网络教研并不能代替现实的教研,而是现实教研的必要补充,主要表现为跨时空优势和同侪互助优势方面的补充,以及基于网络教研、同侪互助的意义建构实践。但它仍然是全部教学研究的一个组成部分,不能把两者割裂开来,离开了现实的教研,网络教研就会成为空谈。
参考文献:
[l]陈至立,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在中小学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N],中国教育报.2003—1—7.
[2]祝智庭.现代教育技术学——走向信息化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篇9
1.1网络语言的任意性挑战语文教学的规范性
语文文化是以我国传统语言文字为发展基础而形成的一门学科,其教学目标是有效培养出学生在日常生活以及学习上可以准确运用语言来进行表达的能力。但是网络语言作为互联网发展中的新生事物,其对语言教学培养目标的冲击是非常大的。比如网络语言中经常以错别字或者新造字来表达人们的意图,例如这样子会被简写成酱紫,什么错写成神马等等。网络语言这种对传统语言的消极打击,对于正处于语言表达能力发展的学生群体来说是非常不利的,如果语言教学中不注重网络语言的冲击,那么必然就会造成学生在交际、写作以及阅读上存在很大的语言障碍,同时也会影响我国传统语言的规范性发展。
1.2网络语言的标新立异挑战语文教学的传统性
网络语言能够在学生群体中得到广泛应用的主要原因就是其词汇上的标新立异。很多网络语言都是以吸引别人关注而出现的,比如待我长发及腰,少年娶我可好这句原本是以表达作者美好情感的诗句在网络中被改为待我长发及腰,甩你一脸马尾可好,这样的语言不仅没有任何意义,而且其对原句的内涵是一种颠覆。但是尽管这样的语言没有任何内涵,却能够在学生群体中广受欢迎。我国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的国家,语文这门学科涵盖了唐诗宋词以及明清小说等丰富宝贵的传统文化内容,所以网络语言这种恶搞文化对于传统文化的发展不仅不能够起到促进作用,而且还会对学生继承传统文化形成阻碍,不利于我国语文教学的传统性发展。
1.3网络语言情感性挑战语言文学的严谨性
一般来说,互联网中的交流语言具有较强的随意性,这也就使得网络语言在内容组成上具有更强的情感性,比如在网络中流行这样一句话,可以充分描绘出网络语言的特点:在网络上,没有人知道你的样子,哪怕你是一条狗。所以说,网络语言在使用与形成上,不会受到发言者和创作者的年龄、能力或者社会地位的限制,但是网络语言一出现就会受到很多网民的追捧。比如“濉闭飧鲎郑不仅能够表达出发言者的无奈,而且还可以用在对一个人的面貌的描述,这种效果是语文教学所无法做到的。然而在语文教学过程当中,语言则是专属于表达各类情感且其每一种情感所使用的语言是特定的,具有很强的文学气息。所以说,网络语言的情感性的特点与传统的语文教学在语言组成、语言表达效果上的巨大反差,使得传统语言文学严谨性受到了巨大的挑战。但是从实际的语文教学上,学生对于网络语言极力追捧,而对于严谨性的传统语文语言却没有多大的学习兴趣。这样的一种发展趋势不仅会对传统语文语言的发展造成极大的威胁,同时长此以往会使得学生越来越不重视对语文的学习。
2.语文教学有效应对网络语言挑战的策略
2.1合理看待网络语言的出现与发展
网络语言作为互联网发展的新兴事物以及未来语言学发展的重要趋势,所以在语文教学过程当中首先就要合理的看待网络语言的出现与存在,并且要将好的网络语言引入到语文教材当中,从而可以让学生可以正确的运用网络语言。
2.2对学生进行网络语言的运用进行正确引导
当前学生在网络语言的运用多数都是跟风,这也就需要语文教学要通过多样化的手段来对学生在网络语言的使用上进行正确引导。首先是要对网络语言有一个正确看待态度,通过对传统语文教学手段、教学理念进行创新的方式来让传统语文成为学生正确运用网络语言的主要平台,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各类活动来让学生了解传统语言的魅力,以此来达到学生正确看待网络语言、合理运用网络语言的效果。
2.3开展语文网络教学
网络教学系统本身具有便捷、内容丰富的特征,所以当前教师在应对网络语言挑战上要在保障传统语文学习内容的基础上,将网络语言的优势引入到传统语文教学过程当中,以此来促进传统语文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例如学校可以通过创建网络教学平台来融合各项语文教学资源来促进网络语言与传统语文教学的融合。
2.4家长与社会要负起对网络语言的责任
首先,家长应当为学生创建出良好的语言学习、交流与运用环境,比如家长要对学生平时运用不良网络语言的行为进行纠正。而学校以及相关组织部门也应当通过加强网络语言管理来进一步的促进我国语文教学以及汉语的规范性发展。其次是从学生角度上说,家长在学生接触网络语言以及运用网络语言上主动地结合传统语文教学内容,从而可以自觉地正确看待与使用网络语言,让其发挥出更大的积极作用,避免因为过多使用网络语言而耽搁正常的语言能力的培养。
3.结语
网络语言作为互联网发展的新事物,其对当前语文教学已经形成了巨大的冲击,而传统语文教学作为有效传承中华文明,以及培养学生规范运用汉语的主要渠道,只有正确看待与运用网络语言才能是有效应对网络语言冲击的良好手段。所以说,当前在学校、家长、学生以及社会应当通过共同努力来正确看待网络语言,并且将其中好的内容引入到语言教学,剔除不良内容,以此来让传统语文教学可以朝向规范性、严谨性以及传统性的方向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俞巍.网络语言与语文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1(02)
[2]蒋丽,张金帅,孟玉梅.宽严相济应对网络语言对语文教学的冲击[J].文教资料,2010(01)
[3]张连法.网络语言与语文教学[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7(10)
篇10
一、要及时充电,学会运用网络提高业务水平
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是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大势所趋。每一位语文教师要懂得灵活运用信息技术来促进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这样的教师才称得上是适应时代需要的语文教师。语文教师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实现运用网络提升业务水平。
首先,要学会遴选和整合学科资源,制作课件。教师不仅要学会上网淘“宝”,从林林总总的资料中遴选出有用的学科信息资源以提高教学成效,还要学会综合运用网络提供的文本、图形、音频、视频等多种类型的信息制作课件,有效增加课堂教学容量,丰富课堂教学手段,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
其次,要学会利用网络资源创设情境进行愉快教学。入选语文课本的文章都是名篇佳作,但语言文字毕竟是一种抽象化符号,它所描绘的景物还需借助想象联想等才能形成完整的意境。如果教学中能适当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还原、虚拟具体情境,为学生创设形象生动、接近生活实际的学习情境,肯定能使语言文字更富有生命力,使学生在网络所带来强烈的外部刺激中加深体验,增强感悟,准确理解文本,从而激发起学习动机,启发想象力,这是传统课堂教学不可替代的优势。
最后,还要学会利用网络环境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协作学习,启迪学生思维。网络环境为语文教学提供了查询信息的便利,教师可以通过巧妙地设疑、置疑和激疑,引导学生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自己去探究,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疑难,进而去探索、创造。教师还可以充分发挥网络优势,通过BBS、QQ聊天、E-mail或博客进行交互学习,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自主协作学习。这种以建构主义理论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的学习方式,既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也便于学生按照自己的具体情况安排学习内容和进度,锻炼自学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团结协作精神。
二、学会运用网络与学生沟通互动
教师只有了解学生所需,想学生所想,当学生的朋友,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角色转变,才能“蹲下身子与学生交流”。而网络的出现,无疑为师生间的沟通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大大缩短了师生间的距离。
语文教师首先应学会利用QQ、微信、微博增进师生的思想交流。网络营造的对话平台避免了面对面交谈的尴尬,消除了青少年的心理障碍,使学生敢于大胆通过QQ、微信、微博聊天向教师表达自己心中的苦闷,便于教师正确引导释放他们的心理负担。再者,聊天中许多极为生动形象且风趣幽默的表情和动作的图形在电脑屏幕上构成了一张张卡通式的脸庞,不仅形象传神,而且营造了网络聊天者近距离交际的效果,使谈话更加轻松愉快,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及时发现并疏导学生的思想问题。
语文教师还要学会通过创建班级Q群、班级博客、教师个人博客或群组论坛等多种网络手段进行实时教学互动,展示学生优秀的仿写、片断描写和作文。普通教学中一般是采用打印、投影或朗读等方式展示学生的仿句和作文,操作很不方便;与普通教学不同的是,网络可以使学生的作文实时地呈现出来,有利于师生进行实时的交流与品评,通过这种方式进行修改和完善,语言的训练很容易落到实处。纸介质作文时期,学生与教师之间是多对一的单向联系,网络环境下的作文评改,读者既有同学,也有教师,批改者增加了数倍。在自改、互改的修正过程中,学生的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训练。正如上海语文教学研究会会长方仁工所说:“网络作文改变了以往那种学生写教师批的单向交流的状况,能让学生参与社会,畅所欲言。”教师还可以通过QQ空间或博客平台展示学生的优秀作文,学生也可以通过这些平台实时反映出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以及关于问题的解决思路等,使教师可以更有效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三、了解常见的网络语言,引导学生理性认识网络语言
随着中国互联网的蓬勃发展,互联网的烙印已经无声无息地渗透进学生的生活中,在他们的作文中网络语言也频频出现。网络语言的出现给汉语的发展注入了的新的活力,丰富了中学生的语言系统,但同时也可能造成他们使用现代汉语的混乱,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丰富自己的语言知识,增强引导学生使用规范语言的能力。有人说:“网络本身就是时尚的产物,如果教师连‘7456’‘打酱油’等常见网语都不懂,那么,与青少年交流的共同语言恐怕又少了一种。”这话说得一点也不夸张。语文教师如果不懂适量的网络语言,读不懂学生的文章,又如何谈得上对学生加强网语运用上正面的引导,促使其使用规范的语言文字?在这样一个信息化时代,掌握网络知识、熟悉网络语言,已经成为一种必备的素质,语文教师要不断加强学习,了解并熟悉网络语言,才能缩小与学生之间的“代沟”。
所以,语文教师要适应社会发展的潮流,正视网络语言的优势,适当学习并使用网络语言,正确引导学生理性认识网络语言。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语言的特点,结合中学生的心理和个性特征,因势利导,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对网络语言进行研讨与分析,帮助学生真正了解网络语言,理性认识网络语言,不盲目地求新求异。教师还可以通过传统语言与网络语言的对比,使学生既明白网络语言浅显、直白、诙谐的特点,又能认识到传统语言凝重、精练的特点,恰当使用传统语言能使一个人更有语言修养与学识。
四、增进与同行间的切磋与交流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语文教研活动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