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经济的优缺点范文
时间:2024-02-17 15:12:5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计划经济的优缺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在市场经济环境和在计划经济环境两种不同的经营环境下,电力企业的发展有所不同。本文将关注的视角放在电力企业经济发展中计划管理的分析上,希望能够通过一系列分析得出计划管理的优缺点,帮助电力企业趋利避害,更好地发展。
关键词:
电力经济;经济发展;计划管理;优缺点
一、电力经济学简介
首先,电是一种很特殊的商品,最主要的特殊性是从发电、输电、配电、用电同时完成,这样的特点决定了它的实时性。其次,电能跟国民经济的相关性及同时性。GDP计算的时候,如果生产出来的产品没有卖出去,在仓库里面,也算到GDP里面去。在用电量中,生产出来的东西也许没卖出去,但是用电量用掉了。用电量也具有准确性及广泛性。几乎所有生产经营企业(不含汽车、飞机、轮船)都在用电。最后,用电量很容易获取。现在中国国家在电力用户侧有4亿支智能电表,还不包括电厂、电网中的电表,它们时时刻刻记录着每一个用户的用电状况。通过用电数据可以详细了解企业的生产状况、生产线的运行情况,也可以了解人们的生活习惯、用电方式,通过这个来分析企业生产的状况。电力经济学有一个最基本的原理:电能生产函数。电力大数据产量具有时时性、准确性、广泛性、可获取性,还有一个重要特点:用电量与生产产出呈严格的正相关。用电量越多,产出越多;用电量越少,产出越少。生产投入有许许多多的要素,用电量也是投入之一。如果中国单独拿出来作为其他投入的代表,就以用电量作为投入,看它的产出,这就是电能生产函数的基本思路。电能生产函数定义就是在企业生产中用电量与最大产出的关系。我们做了很多企业的调查,发现一个很有趣的东西,即我们发现:在企业生产中每新增一个单位的用电量,所能增加的总产出不变,即边际电能产出不变。由边际电能产出长期保持不变的特性,可以导出电能生产函数是一个线型函数:y=ae+b,其中a是边际电能产出,b是一个常数。对电石企业的测算,这个企业里面有三类生产线,不同类型生产线综合到一起,用电量与产量仍然保持很好的线性关系。不仅仅是产量,还可以看它的利润,看它的销售收入,看它的增加值,以及用工、劳动力等等。电力经济学里面有许多电能生产函数,有许许多多的特征,本文不详细探讨了。
二、电力经济发展中计划管理的优点分析
中国电力经济发展计划管理成效是显著的,现在的人均用电量跟日本70年代中期的水平差不多。因为日本工业体系是相对比较完善的,技术水平也差不多,在工业化的后期,他的二产用电量在下降,三产和居民的用电在上升,这是一种走势。另外,日本真正经济泡沫破灭是在90年代,房地产泡沫破了。中国现在也有这种情况,中国的房地产泡沫破了以后是不是跟日本一样呢?日本房地产泡沫是在工业化完成以后破的,中国现在处于工业化进程的后期,中国现在的经济发展阶段跟日本当年还差着十多年。中国的时间被压缩了,日本是90年代破的,中国现在相当于是在70年代中期,这样压缩的时段,中国后面的潜力还很大。第二点,日本现在是在完全市场经济的体制下完成的工业化进程,而中国现在还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中国改革的潜能还是很大的,中国改革的还能推动中国的经济往前发展。中国现在房地产泡沫破了,是不是跟日本一样一蹶不振,我觉得不会。如果现在房地产泡沫破掉的话,一定会有一段阵痛期,但是中国后面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因为发展阶段不一样,中国改革的空间还很大,发展空间也很大。改革促进经济增长潜能很大,反过来,拿经济增长的潜能倒逼,必须进行改革。
三、电力经济发展中计划管理的缺点分析
现阶段,在战略管理方面我国各个供电市场都取得了较为不错的成绩。但是因为供电市场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属于国有经济的组成部门,所以它在某些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各个部门的管理及运营体制不完善,机构工作性质不明确,各个部门的协调组织性差,对人才战略理念不够了解,缺少完整的聘任制度,缺少市场竞争意识,相关工作人员专业技能不足,服务素质不高、轻视营销战略带来的影响等等。这些问题的都极大的影响到供电市场的发展及带来的经济利益。
四、电力经济发展中计划管理向市场管理过度策略研究
市场内部的制度如果过于繁琐,就会影响市场长远的发展,并不利于市场的稳定运行。正因为电力市场不是独立存在而是国有市场的一部分,所以内部机构较为复杂,管理和运行体制也多多少少的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具体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对市场的内部结构进行整理改革,优化其管理体制,严格控制工作流程,对各个部门建立专职管理,确保工作能够快速并正确的进行。二是要成立奖罚分明的管理制度,不差别对待,分工明确,任务具体,目标清晰,以此提高市场员工的积极性和责任心,并通过建立这样的运行模式,来保证市场内外的同心力和凝聚力,促进市场的快速发展,收获更多的利益。
参考文献:
[1]发改委:争取两年内建立电力现货市场[J].变频器世界.2016(08).
[2]邹浩.电力体制深改背景下火电企业面临的形势[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15).
[3]张汉诗.文山电力被“借壳”后的财务风险与展望[J].管理观察.2016(23).
[4]万常洪.我国电力体制改革面临问题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27).
[5]黄智豪.电力改革对电力规划造成的影响[J].科学家.2016(06).
篇2
关键词:项目管理、模式、发展
中图分类号:TL372+.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the engineering project management also appeared a lot of new management model, how to select the management mode become all related units are concerned about focu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our country's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and the main existing problems, through to the traditional management mode flawed analysis, finally,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new management model for solving existing problems help, for enterprise optimize management model provides reference, to improve project management effectiveness and efficiency.
Key words: the project management, model, development
0引言
我国改革开放和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的建筑业出现了飞速发展,工程建设项目越来越多,规模也越来越大,我国各建设单位不仅有国内的竞争对手,还有国际上的竞争,这对企业管理的效率要求越来越高,因此优化管理模式对企业的发展和强大越来越重要。
1我国项目管理传统模式的现状和问题
由于计划经济的影响,我国的建设项目管理中有许多违背经济规律的做法,如违背工程项目建设程序,盲目抢工,忽视质量和节约成本,不按合同办事,协调时主观随意,再加上建设监理制起步晚,专业化社会化的监理模式还没有形成,我国项目管理整体水平低下,与国外的工程项目管理水平存在较大的差距。而且我国目前相关的法令法规不健全,在项目管理实践中出现很多混乱现象很多有关项目目标的控制工作无人具体负责。以上问题的长期存在,主要是由于我国监理制度不完善,导致我国许多工程项目在建设过程中难以控制项目的成本,进度和施工的质量;最终导致整个工程项目难以按计划完成,成本增加,质量没有保障,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然而,近几年随着工程项目招投标制度的发展和国外承发包模式以及建设监理制度的引入,并没有在根本上解决了这些问题。因此探讨一个解决我过管理模式现存问题的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2传统管理模式缺陷分析
2.1 工程建设领域自身存在众多问题
由于我国建设领域中一贯重技术、轻经济、轻管理、轻组织的现象并未得到彻底扭转,还没有建立起一套相对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和技术法规体系,政府还没有完全按照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运用法律和经济手段管理行业,行业技术创新能力比较低,对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理论在实际中的应用研究和探讨从上到下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实践上缺乏全面系统的总结和分析,合同法制观念淡薄,政府行政权力对工程投资建设干预过多过滥和决策机制不透明造成了不公平竞争和市场失序等恶劣后果,最终造成了工程项目承发包模式和建设监理制度在具体的实际运用中走样变形,从而直接导致了政府主管部门的管理职能在实际工程项目建设管理中的失效和偏差。
2.2 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产生的弊端
目前我们国家很多项目的业主是国有企业或者政府事业单位,由于国有企业或者政府事业单位负责人还不能责权分开,业主代表的身份有模糊性,很多时候所谓的业主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业主,也就是说其行为不一定是完全考虑自身实际需求,或者其工作原则不是利益最大化或者不是经济利益为主要驱动力。
所以在投资控制与进度控制上往往掺合太多的非理性因素,从而影响质量。特别在投资控制上,由于业主认识到投资是至关重要的,所以他们不太乐意把投资控制的责任交付给监理单位,而业主自己控制投资往往又容易出现很多问题。
2.3 监理工作仅停留在施工监理阶段
从理论上讲,作为监理应该熟练精通投资控制、进度控制、质量控制、合同管理、信息管理以及组织协调的任务。但是我国大部分监理工程师,特别是老一辈的人士大多都是从施工单位转过来的,他们有着懂施工,熟悉每一道工序,做质量控制可以做得很好,但是对于其他几部分的目标控制工作则不是很熟。所以在工作时往往不自觉的就把工作重点单单放在质量监督上,加上业主方的认识不足,国内的监理很多都演变为施工质量监理的代名词。国际上的惯例是“谁施工,谁负责”。监理可以对施工质量进行监督,但是一般只要能做到整体控制就可以了,不一定要负责到太细致入微的工序。然而,国内推行监理制这么多年以来形成的影响不是那么容易消除的。
由于建设行业的发展,加上从国外的引进,除了传统的设计-招标-施工项目管理模式之外,还出现了很多新的项目管理模式,比如设计-采购-施工交钥匙模式、项目管理型承包模式、代建制项目管理模式等,各种模式各有各的优缺点,我国企业应该要根据各种模式的优缺点来改进我国管理模式,促进我国建筑业的发展。
我国传统模式的主要缺点主要表现在项目设计招投标建造的周期比较长;管理和协调工作比较复杂;业主管理费比较高,前期投入大;总造价不容易控制变更时容易引起较多的索赔;建筑师和工程师对项目的工期不易控制;出现问题事故时设计和施工双方互相推诿责任。这些缺陷的存在主要是因为我国长期的计划经济的影响,工程建设并不是以利益驱动和最大经济效益为主要动力,没有建立起一套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政府还没有完全按照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来管理行业,法制观念薄弱,对工程投资建设干预过多过滥和决策机制不透明造成了工程项目承发包模式和建设监理制度在实际中不规范,从而导致了项目管理的失效,再加上监理制度的引进并没有像国外一样公正和严格,监理制度大多停留在施工阶段,而没有贯穿项目的全过程,所以出现了很多的问题。
3优化我国工程项目管理模式
3.1 政府要加强立法和执法
由于现阶段我国建筑业方面的法律法规没有完善,因此政府要加强立法来规范建筑市场,同时也要加强执法,在健全体制的基础上运用法律和经济手段管理行业,严厉打击市场上暗箱操作、随意分包、等违法行为,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使建筑行业公平竞争,来发挥市场的推动作用,提高行业技术创新能力,促进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
政府加强市场的管理并不是要过多干预建筑企业,相反政府应该给企业更多的自,做到权责分明,因为企业都是以盈利为主要驱动力,如果企业在招投标和施工管理中遇到政府过多的干预,企业就只注重质量而轻视设计和节约成本,就难以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的效果。因此,政府对建筑业的管理应只是在法律上规范建筑市场,保证竞争的公平性,而不要对其建筑施工过程有过多的干预。
3.2 加强建设三方的合作与交流
工程建设的全过程主要由业主、监理单位和施工承包商三方共同完成。我国长期以来的监理制度与国际上的项目管理模式有很大的区别,我国监理制仅仅是在施工质量方面,而国际上的监理制度包括设计准备、设计、施工、动用前准备以及保修五个阶段,贯穿建筑全过程。监理单位主要工作包括投资控制、进度控制、质量控制、合同管理、信息管理以及组织协调六个方面,业主和施工方之间主要靠监理单位来协调,因此完善和创新监理制度,提高监理单位的服务水平,对于加强建设三方的合作非常重要。
由于监理工作中存在较多的问题,所以,加强监理工作是加强项目管理的关键,而监理单位是与设计单位签订合同,既不属于业主,也不属于施工方,是业主和施工方的中间协调人,要公正地做好业主与施工方的协调工作,不能被一方收买。另外,业主也会聘请项目管理公司与设计单位合作,这样虽然增加了预算成本,但对整个项目运作过程的协调进行起到了极大作用。对业主来说,也要加强与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的沟通,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要求设计单位全称参与,督促设计单位加强与施工单位的合作,避免设计单位与施工单位互相推卸责任。
3.3 管理层内部决策要民主公开
项目管理负责单位在决策过程中必须尊重客观规律,科学进行决策,在决策过程中要先论证后决策,不能边投资边决策。同时,管理单位在决策的过程中要民主,对于项目规模大、投资多的建设项目,遇到重大决策时要集思广益,民主公开,充分论证之后再做决定,民主的同时也要使得决策公开化,坚决打击暗箱操作的决策行为,杜绝不公平竞争的现象。对于技术复杂的工程,还要集中经济、技术、管理各方面的专家来决策,做到决策最优化,实现项目效益最大化。
3.4 合理选择项目管理模式
每个项目都有每个项目的特点,因此业主要根据根据项目的特点,综合考虑各种模式的长处和缺点。业主选择不同的项目管理模式,项目建设主体各方在项目建设中的关系和地位也就会不同,各单位签署的合同也会不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合同是工程项目管理中各方的最高准则,各方都必须履行合同上的义务,不同的合同会产生不同的经济效益。同时,由于不同项目业主的项目目标不同,比如有些项目目标是追求速度,有的项目目标是控制成本,还有的项目目标是工程质量,业主要根据自己的项目目标来选择管理模式。最后业主还要考虑自身的技术力量和管理水平、项目资金来源与构成、建筑市场上承包商和咨询单位的优劣以及项目本身的性质与规模等问题,才能合理选择项目管理模式。
4总结
我国正处于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时期,建筑行业是国家的支柱行业,在建设市场,政府要不断完善法令法规,企业要不断完善项目管理模式,这样才能适应时展的潮流,与国际接轨,增加我国在国际上的竞争力,这对国家和企业的发展都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黄一刚,我国政府投资项目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J],2004年12月.
篇3
【关键词】溧阳市 物业管理模式 市场化物业管理模式 行政单位管理模式 业主自治管理模式
伴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的不断追求,推动着物业管理也在不断的探索更为合理的发展模式,这也引发了不少国内外的学者对此进行调查。根据国内外众多学者的调查发现,我国的物业管理产生于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过渡阶段,它与国外在成熟的经济体制环境下产生出来的物业管理模式背景完全不相同,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主要存在的三种模式为行政单位物业管理模式、市场化物业管理模式和业主自治物业管理模式。
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物业化水平的逐渐提高,这些模式的弊端也渐渐显露出来,虽然有很多学者都对很多大城市的物业管理模式进行了研究分析,但却鲜少有学者对三四线城市的物业管理模式进行研究。因此,本文是为了研究出更适合像溧阳市这样的小城市实施的物业管理模式,合适的物业管理模式不仅可以让业主和物业管理方相处的更为融洽,也可以提高整个城市居民的幸福指数。
1 物业管理模式介绍
1.1 市场化物业管理模式
1.1.1 建管分离物业公司管理模式
建管分离的物业公司管理模式是各个小区的房地产开发商在完成小区的基础建设后,通过招投标等各种手段,招聘物业管理公司来负责小区的物业管理工作,通过交接工作后,房地产开发商将不再对小区负责。
1.1.2 建管合一物业公司管理模式
建管合一的物业公司管理模式就是小区的物业管理工作仍旧是由房地产开发商下属的物业管理公司来对小区进行管理[1]。
@两种管理模式都属于市场化物业管理模式,物业服务企业管理模式是以大型专业物业公司为管理实体,实现小区区域性和整体性的综合化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有利于变单一的,专项的管理服务为综合性的、全方位的、专业化的管理和服务。也是目前运用最广,最受推崇的物业管理模式[2]。
1.2 行政单位物业管理模式
行政单位物业管理模式源于计划经济时期,计化经济体制下,住宅投资主体是国家,福利分房制度占主导地位[3],管理模式基本定位于传统房屋管理模式――政府主导模式。管理手段以行政命令、福利制结合为主的方式。
此时大量公有住房充斥全国,房屋产权全部归国家所有,政府牵头,按照统一标准管理房屋。在50年代之初改革开放之后,这种国家开发,国家管理的模式持续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但是在现行的市场化经济体制下,这种物业管理模式已经逐渐地显露出弊端,并且有被社会所淘汰的趋势,所以现在只有少部分的老旧小区在施行这种管理模式。
1.3 业主自治物业管理模式
业主自治物业管理模式是近年来新起的一种管理模式,是由全体业主选举出小区的业主委员会,由业主委员会主持小区的日常管理工作并定期召开业主大会,对重大事项作出决策。因为业主委员会是由小区的业主通过选举组成的,所以他们大多都没有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所以大多数业主自治管理模式的小区都会招聘一个“管理人”,作为一个专业的人才来管理小区,但是小区内的重大决定仍旧由全体业主表决决定。
2 溧阳市物业管理简介
溧阳隶属于江苏常州市,地处长江三角州,属上海经济区,人口约80万,农业、工业、第三产业发展都较好,总体经济在我国县级市中名列前茅,在福布斯“2007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榜”中排名49;在福布斯“2008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榜”中排名67。
虽然其经济文化发展速度较快,但是作为县级城市其物业管理的发展只有20多年历程,物业管理公司25家左右,主要的三种物业管理模式分别是市场化物业管理模式(建管分离模式)、政企单位物业管理模式和业主自治物业管理模式。
3 溧阳市物业管理模式调查研究
2.1 问卷设计与调查
2.1.1 问卷设计。
为完成对溧阳市物业管理模式的研究,笔者参考了大量的文献资料,根据溧阳物业管理现状,编制了《溧阳市物业管理模式调查问卷――业主卷、物业管理公司卷》。
问卷一针对性地设计了14道单选题目,和2道深度访谈题目,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实施调查:业主对物业的服务质量是否满意;业主对物业的收费是否满意;业主的困难物业是否能及时解决。问卷二针对性地设计了7道测试单选题目和一道深度访谈题目,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实施调查:是否成立业主委员会;物业费收缴情况;和业主的有矛盾吗。
2.1.2 调查过程及方法。
本调查于2016年4-5月发放问卷100份,回收100份,回收率为100%。剔除明显回答错误、项目缺失等原因造成的无效问卷10份,有效问卷为90份,有效回收率为 90%,本文利用交叉分析法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2.1.3 调查对象及范围。
在对业主进行调查时,选取了10个小区作为调查对象,它们分别为阳光城市、永盛家园、盛世华城、昆仑花园、嘉丰新城、世纪名城、时代景城、小圩新村、濑江花园、湾里新村。其中,属于市场化物业管理模式的小区是:永盛家园、世纪名城、盛世华城、时代景城。属于行政单位管理模式的小区是:昆仑花园、小圩新村、濑江花园。属于业主自治管理模式的小区是:嘉丰新城、阳光城市、湾里新村。
在对物业管理公司进行调查时,选取了4个物业管理公司进行调查,它们分别是溧阳市众诚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溧阳市扬子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江苏万恒物业有限公司、溧阳市燕山物业管理公司。我采访调查了物业管理公司各个岗位上的五位工作人员,分别有物业经理、保安、保洁员、维修部主任和财务部会计。
2.2 业主问卷分析
2.2.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分析
在本次调查对象的选择中,笔者选择了10个20岁以下的小区居民,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居民不具备社会经验,不太会去关注小区的物业情况。
20岁到50岁的调查对象比较多,因为他们大多都参加了工作,社会经验充足,也比较关注自己的居住环境,具有代表性。50岁以上是20人,因为他们大多是退休在家的老人,比较关心生活中的琐事,往往能从这部分人中获得重要的信息。
业主的文化程度分布:小学:10人;初中:21人;高中:22人;大学及以上:37人。在进行调查问卷时,学历是不可控因素,虽然如此,但笔者在收集问卷进行分析时发现文化水平分布还是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因为溧阳是一个小县城,所以高学历的居民并不是很多。
溧阳市属于小县城,而且工资水平普遍较低,所以大部分人的工资都集中在2000到3000之间,这也比较符合溧阳市居民的平均工资水平。而且在我的调查对象当中,有一大部分人是退休老人和学生,他们是没有或很少的收入来源的。
2.2.2收费标准分析
从对三种物业管理模式小区的收费标准分析可以看出,收费标准最高的为市场化物业管理模式,其次为业主自治物业管理模式,最后为行政单位物业管理模式。而且在调查中我发现了一个问题,就是某些小区确实存在业主拒缴物业费的现象,特别是市场化物业管理模式小区,业主通常会揪住某个物业没有处理好的问题而咄咄逼人,以此作为拒缴物业费的理由,而物业常常也对这种业主无计可施。
2.2.3 业主问卷满意度调查分析
我首先对问卷以小区进行分类,运用定量分析法对每个选项进行统计,满意度调查中10分为满意,8分为一般,6分为不满意,根据分数然后作出总结。
在调查的所有小区中,物业的收费制度都是一年一收。
从上表的满意度调查分析中可以看出,满意度最高的为市场化物业管理模式小区,因为这种小区提供的物业服务通常质量都比较高,能满足业主的大部分需求。
其次为业主自治物业管理模式小区,因为这类管理模式下的管理人员通常都不具备专业知识和管理技能,可能不能全面兼顾业主的需求,为业主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所以满意度一般。而行政单位物业管理模式小区的满意度最低,这是因为这种小区通常都没有明确的管理制度,日常的管理依赖于政府的监督,不能为业主提供满意的服务。
2.3 物业管理公司问卷调查分析
在对物业管理公司进行调查时,我除了对市场化的物业管理公司进行了调查,还对行政单位物业管理制度和业主自治物业管理制度的一些管理人员进行了简单访谈,了解到他们的日常工作。
2.4 物业管理模式评价
结合业主与物业公司的调查分析,可以看出在溧阳市三种物业管理模式在业主满意度、收费标准以及一些管理方法方面存在一些差异,也有各自优缺点。
1)市场化物业管理模式优缺点
优点:服务全、质量较好,满意度较高
由于服务内容全、服务质量较高、态度较好,普遍满意度较高,小区业主对市场化的物业管理模式满意度为9分,而且在物业服务类别、物业服务质量、物业服务态度方面的评分都在8分以上。这表明大部分业主对这种小区模式的J可,物业管理公司面临竞争压力,必然会致力提高服务质量,以此赢得消费者。比如三种管理模式的小区都存在乱停车的现象,但只有市场化物业管理模式下的物业管理公司会比较关注这种现象并对这种现象进行管理,维护了小区的公共区域,保障了业主的生活质量。
缺点:收费问题较突出
物业服务企业是盈利型的企业,所以物业在制定物业费的过程中,一定会将盈利最大化,无形中增加了业主的负担。所以在市场化物业管理模式小区中,常常会有业主拒缴物业费的现象。
沟通存在困难,在调查中,有12%的业主表示和物业存在沟通上的困难,一部分原因是沟通障碍,当业主出现问题时,常常不能找到有效的途径来和物业公司沟通并解决问题。
2)行政单位物业管理模式的优缺点
优点:业主单一化,易于管理
因为小区的居民几乎都是从属于共同的单位,所以有利于管理者和居民的沟通,易于管理,通常不会发生业主和物业之间的纠纷。通过调查发现,因为在行政单位物业管理模式下的小区居民和物业管理者都属于同一个单位,所以当业主遇到问题时,能很快的找到物业的相关负责人并进行沟通。
缺点:行政色彩明显,收费低廉,与市场经济体制不吻合
因为小区的物业管理是由单位的后勤部门负责,与福利制度相结合,所以物业管理收费普遍较低。调查显示,行政管理模式下的小区物业费普遍偏低,调查中的三个小区平均物业费为0.483元/米2,在溧阳市是属于较低水平。而更有一些老旧的行政单位物业管理模式小区是不向业主收取物业费的。低廉的收费,甚至免费,业主是喜欢的,但是明显不适应住房商品化模式。
3) 业主自治管理模式的优缺点
优点:充分发挥业主自治权,收费标准合理
业主自治管理模式是一次将所有权和管理权结合起来的创新,物权法颁布后,在全国都有一定的反响,很多小区的业主都在积极响应这种将管理权与所有权结合的新型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让业主充分发挥了自治权。
物业费是由业主委员代表广大业主来制定的,所以不存在收费过高的问题。调查显示,三个小区的平均物业收费为0.783,处于溧阳市的中等偏下水平,属于业主能接受的范围。
缺点:业主委员会缺乏专业知识,不具代表性
业主自己选出来的业主委员会成员通常没有专业知识,不懂管理系统,会导致很多管理上的漏洞,不能有效的管理小区,通常会做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在调查走访的过程中我发现,小区的业主委员会成员大部分都是退休的老人和家庭主妇,因为作为业主大会的成员,需要处理很多日常事务,占用大量的时间,所以很多年轻人都不愿意从事这项工作,这样的一个现象会导致业主委员会做出的决定缺乏代表性。
3 对溧阳市物I管理模式提出建议
通过笔者对溧阳市物业管理模式的调查和研究发现,目前比较适合市场经济发展模式的物业管理模式分别是市场化管理模式和业主自治管理模式。行政单位物业管理模式因为管理方式太过老旧,并且随着市场经济的稳定发展,这种计划经济时代产物下的小区已经渐渐消失,所以这种物业管理模式已经渐渐的被社会淘汰了。鉴于三种物业管理模式的优劣势分析,我提出以下建议。
3.1 对市场化物业管理模式提出建议
3.1.1 建立健全的公司制度
只有健全了公司的规章制度和法律,管理层和被管理层都能做到有章可循,当双方发生矛盾的时候,也可以快速的解决矛盾[5]。更重要的是严格的规章制度可以规范物业公司各个岗位的工作人员,让他们更明确自己的职责。
3.1.2 建立财务公示制度
为了解决物业管理公司和业主之间关于物业收费过高的问题,物业管理公司可以定期进行财务公示,将财务账单透明化,这样可以让业主更加清楚的知道自己交的物业费都用在了哪里,倘若有不明白的地方,也可以及早和物业人员进行沟通。
3.1.3 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
目前国内的很多物业管理公司的管理人员都比较业余,没有受到过专业的培训,因此,我觉得应该提高物业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学习基本的管理知识。
3.2 对业主自治管理模式提出建议
3.2.1 调动广大业主的积极性
通过研究发现,目前参与业主委员会管理的大部分是退休在家的老人,这样不仅让业主委员会缺少代表性,还会影响管理层做出正确的决定。所以,应通过各种激励手段调动广大年轻人的积极性,让他们也活跃在业主委员会的队伍当中[7]。这样才能做出更有利于小区发展的决定。
3.2.2 对委员进行培训
因为选拔上来的业主委员会成员都来自不同的阶层,有着不同的文化水平,所以应该对他们进行上岗前的基本培训,让他们知道如何去管理一个小区。
3.2.3 引入物业管理经理
因为在小区中选出的业主委员会成员通常都没有管理小区的经验,所以如果聘请一个物业管理经理则会给他们减轻很多压力,并且能保证小区的日常工作正常运行[8]。而业主委员会的工作就是监督物业管理经理、重大决策表态等等,是业主和物业经理之间的一座桥梁。
3.3 对行政单位物业管理模式提出建议
行政单位物业管理模式下的小区最重要的就是要加强政府的监督作用,通过政府的监督来提高单位物业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规范,提高小区的物业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张沈生,殷振瑶,孙建波.我国物业管理模式分析.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429~432
[2]张农科.关于我国物业管理模式的反思与再造.城市问题,2012(5):2~14
篇4
[关键词] 集团企业 财务管理模式 完善
集团企业是跨行业、跨部门、跨地区的许多经济和事业部门所组成的联合经营体, 是按照总部经营方针和统一管理进行重大业务活动的经济实体。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核心,对企业集团能否健康稳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模式较之单一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要复杂得多。因此,集团企业对于财务管理模式的选择要慎之又慎。
一、现行的财务管理模式评析
现行的企业集团对其集团内部各成员财务管理的模式主要有以下两种:
1.集权式的财务管理模式
集权式财务管理模式下企业集团的财权相当部分集中于母公司或母公司的财务部门,母公司对于整个集团公司采取严格控制和统一管理。集权式财务管理模式的优点有:(1)有利于统一指挥和安排财务政策,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集团的行政管理成本;(2)母公司可以在集团范围内发挥财务调控功能,有利于集团财务目标的统一;(3)有利于集团资金的统一调配使用,可以在集团范围内降低资金成本。集权式财务管理模式的缺点主要是财务管理权限高度集中于母公司,抑制了子公司财务创造性和积极性;而且高度集权容易造成决策成本较高,决策风险分散能力差。该模式主要适用于企业集团规模不大且处于组建初期、子公司管理效能较差,需要母公司加大管理力度等情况。
2.分权式的财务管理模式
分权式财务管理模式是指子公司拥有充分的财务管理决策权,而母公司对子公司以间接管理方式为主的财务管理体制。在分权式财务管理模式下,子公司在资本运作、财务收支、财务人员选聘和解聘等方面享有充分的决策权。分权式财务管理模式的主要优点有:(1)子公司拥有充分的决策权,有利于根据市场环境和公司自身情况做出决策,有利于调动子公司的积极性;(2)有利于减轻母公司的决策压力,分散母公司的决策风险;(3)有利于增强子公司的实力。分权式财务管理模式的主要缺点有:(1)子公司在追求自身利益驱使下,某些决策可能会损害公司整体利益,难以统一指挥和协调;(2)母公司财务宏观调控功能大大削弱,不利于及时发现子公司面临的风险和问题;(3)容易形成子公司“内部人控制”的问题。
需要明确的是,这里所说的集权和分权,并不是一个绝对的“集中”和“分散”的概念,而主要是体现在“权”的界限及其所体现的层次结构特征。以上两种财务管理模式各有优缺点,企业集团应依据自身股本规模及股权集中程度、子公司的重要程度、市场效率等因素权衡其利弊。
二、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1.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现行的财务管理模式受传统计划经济的影响,仅起到事后反映与监督的职能作用,事前参与经营、事中控制经营的职能弱化。同时,没有能把财务的原则性与灵活性高度统一起来,集团子公司由于没有相应的财务自和处置权,只得将财务问题层层上报集团总部,再由总部层层决策下来执行,容易丧失市场机会;而如果子公司临时财务处置权过大,容易造成财务决策盲目和失误,不利于集团资源的优化配置。
2.不能适应企业集团管理体制的需要
受长期计划经济的影响,现行的集团财务管理模式多带有行政干预的色彩,集权程度很高,往往把成员企业当作没有法人地位的附属工厂或车间,整个集团被看作一个大企业来管理,统一领导的财务原则过于绝对化。有些企业集团财权过度分散,把大量的财务控制权下放到子公司,母公司控制协调能力削弱,导致集团公司的财务监控严重乏力。
3.不能适应集团财务管理自身发展的需要
(1)财务职能比较单一。大部分企业集团财务管理还倾向于理顺账本、出具财务报表,单单履行反映职能,财务经营管理职能没有充分的发挥。(2)财务电算化滞后。财务核算与管理手段还比较落后,手工操作、财务信息传递速度较慢,致使集团公司财务信息化和数据化的目标难以实现。(3)比较重视财务管理的结算中心建设,但投资中心、利润中心、成本中心还没有很好的运作起来。(4)利益分配不清。 由于企业集团存在不同的组建方式、有着不同的资本纽带和结合方式,利益如何合理分配成为当前集团公司财务管理的一大难题。
三、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模式的构建和完善
1.完善企业集团组织机构
企业集团要进行财务的有效管理,首先必然要有组织机构上的保证。企业集团可以在集团总部董事会下面分设各类委员会,如战略发展委员会、财务管理委员会等,吸收分支机构及子公司的负责人或其授权代表担任委员,由母公司法定代表人担任主任委员、董事会,将一部分分支机构及子公司的重大财务决策权下放到各类委员会,并做出决策,保证集团总部权威的同时使决策更加合理科学。
2.加强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设
首先,要制定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应当由母公司组织制定统一的总体财务管理制度,而子公司可根据母公司制定的财务管理制度及其原则,结合自身特点,制定本公司具体的财务管理细则。其次,根据财政部下发的一系列内部控制规范,企业集团和其子公司应在货币资金、实物资产、对外投资、采购和付款、筹资、销售和收款、成本费用等方面建立严格的内控制度,形成行之有效的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制度。
3.明确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的统一目标
集权式企业集团实施财务管理的目标必须与企业集团的总目标保持一致,利润最大化是企业集团最为合适的目标。因为:追求利润作为市场经济下所有营利性企业的最终目标;利润指标涉及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和整个过程,并且涵盖了所有经济活动及反映这些活动的各项指标,综合性极强;利润的计算受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严格约束,规定性很强,便于量化和分解。所以,应在企业集团整体上明确利润最大化作为总的经营目标,而草屋管理模式的选择也应服从于这一最终目标。
4.推行全面预算管理
预算管理是集团企业实施有效控制的重要方面。母公司要根据集团发展规划,提出一定的总目标,据以编制公司的长期规划和年度预算计划,并将各项指标分解下达给各子公司。而子公司则要根据母公司下达的各项指标和单位的具体情况编制自己的年度预算草案,上报母公司审批。为此,母公司要成立专门的预算管理委员会,来审查和平衡各子公司的预算,并汇总编制集团总预算。经集团总部批准后的预算下达给各子公司,作为指导其经营活动的依据。同时,在预算执行过程中,母公司应根据实际情况需要随时调整偏差,保证预算的合理和科学。
5.强化内部审计制度
内部审计是企业集团经营管理的重要保障。集团企业应设立审计部门,并按照《审计法》、《审计局关于内部审计的规定》的精神,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内部审计规定》,并据此开展独立、客观的内部审计工作,加强对子公司的财务审计、年度审计和子公司经营者 的离任审计。企业财务控制能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内部审计所执行的力度,因此,内部审计工作要有一定针对性和防范性,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报告、及时纠正,并对相关责任人加以处罚,形成集团内部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促进企业营管理质量的提高。
6.强化现代财务管理意识
树立现代财务管理意识对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制的有效构建及运行有着重要的影响。根据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企业集团应树立与市场经济适应的新观念,包括成本效益观念、货币时间价值观念、资金成本观念、财务风险观念等等。
综上所述,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模式的选择是企业集团能否健康发展的关键。企业集团应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与任务及规模等等,灵活地选择和调整财务管理的具体方式和方法,保证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的总目标则,确保企业集团健康高速发展。
参考文献:
[1]谭建华:创建完善的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模式[J].决策与信息, 2006(04)
[2]王彤: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的模式及其完善[J].集团经济研究, 2005(09)
[3]仇利娟:浅议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模式[J].科学之友, 2006(06)
篇5
关键词:循环经济 各环节 法律调整方法
这里所说的循环经济主要包括物质、产品以及再生资源等进行不断的更新和反复循环的流动过程,通过这种物质循环的模式不仅能够提高资源的再生率,还能提高再生资源的利用率,一方面减少了环境污染,另一方面还能够使得经济与各种资源、人类的生存发展与环境的生态平衡相互协调发展。不过,要想让循环经济能够有序进行,发挥出其最大的社会经济效应,就应该结合法律调整的方法来为其保驾护航。
一、生产环节的法律调整方法
生产环节位于循环经济中的开始阶段,为循环经济运转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在循环经济活动的前期就应该制定相应的宏观规划,对能源以及资源等开展审计和考核等工作,结合环境评价制度,构建社会管理新体系;由于市场主体的根本目标就是追求利益最大化,国家可以颁布一些政策优惠、税收优惠等,能够帮助这些企业获得经济效益,从而更稳健的持续发展;通过法律手段节制那些高污染、高浪费率的企业减少高耗能设备,进行重点治理,对于那些无法再规定期限内整顿改造达到环保标准的企业,应该责令其停止运营。
在地区上,我国的经济发展严重的不平衡,应采取分阶段发展的方案:在经济相对来说发达的地区,国家重点要放在当地的教育以及科技开发上,进一步的巩固和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在经济相对来说落后的地区,国家应该适当的放宽税收政策,对于那些污染较为严重的企业应该提供一定的资金和先进的技术,引导其建立一套高效节能的资源体制,通过研发颁布分阶段发展的方案,为这些企业制定一套能够长期可持续发展的规划,逐步将这些企业引入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当中。所以,政府不仅要积极的引导、服务于各企业的循环经济发展,还要进一步的加强监督和惩处,对于那些严重违反规定的企业或者个人给予适当的惩处。
二、流通环节的法律调整方法
这一环节可以说是市场上一个能够发挥产品作用的重要阶段,不过在这一阶段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也最可能被忽略,因此,各大企业在流通阶段一定要注重产品的回收再利用,尽量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和对资源的浪费。不过很多企业只看到了短期的效益,认为这一制度只能给企业带来更大的风险和负担,而且还加大了企业的投资成本,因此对该制度很容易产生抵触的情绪,所以,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政府应当充分的考虑到投资成本、预计风险、可得效益等之间的协调,充分考虑到强制手段、经济手段以及其他手段的优缺点,充分考虑到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协调性,不能一味的给企业施加环境上的压力,否则将会遏制企业的持续发展和改造。
除此之外,单单依靠市场的内在规律是无法防范违法行为的发生的,结合政府政策以及监督管理能够在市场规律的基础上建立一套应急机制,对于一些没有在整改时间内规范企业运营的,应该责令其停产退出市场;对于一些严重危害环境造成市场混乱的企业应该给予适当的经济惩处或者行政处罚;对于严重的犯罪行为,应该根据刑法进行定案。因此,政府的监督管理政策应该建立在民主与公平的原则之上,体现其执法的效率性,决策的合理性,以及监督主体的平等性。另外,对于那些侵犯企业权益的行政措施以及生产者侵犯消费者权益的违章行为,政府监督部门应该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救济。
三、消费环节的法律调整方法
在产品流动的过程中,消费环节是处于流动的结尾位置的,在这一环节最容易产生环境污染物,而且污染物的数量相对会多一些,而且还最容易发生环境的侵权问题。而且一旦发生了环境污染,其危害是比较巨大的,而且潜伏期相对来说也很长,积累的很多年之后才有可能被人们发觉,这时由于潜伏的实践过长,已经很难进行取证了;其次,由于环境危害是公共领域的问题,而我国受害者普遍维权意识不强,只顾及自身利益受损,而对公共利益受损则置若罔闻,这就导致有权者宁愿私了,也不诉诸公堂,而无权者只能看着环境被践踏而无能为力。
因此,我国应尽快建立公益诉讼模式,扩大被动他律调整的监督范围和力度,然后通过民主的程序,通过论证由于注重公共利益而抑制了个人自由以及个人财产之间的合法关系,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公权力的合法性。政府行政部门也保护环境维护市场正常秩序为主要目标,监督管理企业的发展,实行政府干预政策,不过一定要限制政府的干预政策,否则一旦干预过度将会导致计划经济体系的重蹈覆辙。因此,政府应该颁布相关政策完善诉讼机制,减少诉讼的成本,降低诉讼风险,逐渐完善关于环境保护、惩戒违法破坏行为的他律救济体制。
总而言之,通过以上三个环节,结合他律以及自律等调整手段,针对不同的情况,可以选择能够发挥最大作用的法律调整手段,能够最有利于循环经济的发展。他律法律调整手段能够凸显国家的强制性,自律法律调整手段能够彰显个体权利的平等性,由于两种手段产生的根源不同,因此代表的市场主体的意识不同,作用到的市场领域也有所差别,不过如果任意二者进行扩大发展,将会颠覆法律的公正性,所以在现代法治社会只有对这些公权力进行有效的抑制和限定,最终才能实现公民和企业的权力逐渐的增加和扩大。
参考文献:
[1]申卫星.构建公权与私权平衡下的中国物权法[J].当代法学,2008,(4).
篇6
一、国外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演进
国外的企业绩效评价已经有r很长的历史,相对我国的绩效评价要成熟得多。国外企业绩效评价指标随着企业规模和组织方式等的变化发展大体分为三个时期,即成本绩效评价时期、财务绩效评价时期和经营绩效评价创新时期。
(一)成本绩效评价时期
成本绩效评价时期主要是指19世纪初到20世纪初这段时间,资本主义经济处于自由经济阶段。从19世纪初开始,企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规模经济的优势使得企业仅关注同类产品的生产效率,因此用于评价企业经营绩效的指标一般是成本、每吨公里成本等,这种绩效评价带有统计的性质。19世纪中叶金属制造业的出现,对单一的产出指标提出了挑战。为了对企业的生产效率进行系统的分析评价,金属制造业的机械工程师开创了科学管理活动。20世纪初,科学管理之父泰罗对工作效率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按照理想状态为每种产品制定了原材料和人工的数量标准,进而建立了产品的标准成本。标准成本制度的建立,标志着人们观念的转变,达到了成本管理的目的。成本控制的状况即标准成本的执行情况和差异分析成为该时期评价企业经营绩效的主要指标。
(二)财务绩效评价时期
财务绩效评价时期主要指20世纪初到20世纪90年代这段时间,资本主义经济从自由竞争阶段进入了垄断竞争。这一时期又分为三个阶段,即以销售利润率为中心的财务绩效评价阶段、以投资报酬率为中心的财务绩效评价阶段和以财务指标为丰的绩效评价阶段。20世纪20年代,运用得比较广泛的绩效评价指标是销售利润率,这是因为在当时情况下。许多控股公司的重点目标是税负最小化。随着杜邦公司、通用公司这类多部门企业组织形式的发展,投资报酬率指标的应用范围得到拓展,影响最大的就是杜邦公司提出的杜邦财务分析体系。到了60年代,许多控股公司出于成本效益及管理的方便考虑,通常借助于“投资中心”或“利润中心”实施对子公司的管理与摔制,运用得最为广泛的业绩评价指标主要是预算、税前利润和剩余收益等,并把它们作为对企业管理者补偿的依据。这一时期的绩效评价始终与产量相联系。
20世纪70年代,霍尔・麦尔尼斯对30家美国跨国企业1971年的绩效进行评价后,发表了《跨国企业财务控制系统――实证调查》一文,强调最常用的绩效评价指标为投资报酬率,其中包括净资产回报率。在泊森与莱西格对400家跨国公司1979年经营状况所做的问卷调查分析显示,经营利润和现金流量也成为该时期绩效评价的重要因素。
20世纪80年代后,评价指标的特点是产生了非财务指标。从而出现了以财务指标为主、非财务指标为辅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许多跨国公司意识到过分强调短期财务业绩容易在竞争时处于不利地位,于是,他们把着眼点更多地转向企业长期竞争优势的形成和保持上,并开始重视过程能力、生产周期、客户满意度等非财务指标,这为后来的企业绩效评价体系创新奠定了重要基础。
(三)经营绩效评价创新时期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企业经营环境面临着巨大的变化,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特征越来越明显,市场瞬息万变,技术日新月异,信息经济迅速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空前激烈。企业为了生存发展,就须有长远的战略眼光,制定适合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为了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就必须形成和保持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而战略性竞争优势即核心竞争优势的形成与保持是由多方面因素决定的,那些影响企业战略经营成功的重要因素应在绩效评价体系中得到充分体现。由此在企业绩效评价方法的创新方面,出现了以美国纽约Stern Stewart咨询公司创立的经济增加值为代表的财务指标创新和以卡普兰和诺顿创建的平衡计分卡为代表的非财务指标创新。
二、国内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演进
我国企业绩效评价起步较晚,基本上是由政府进行的,其发展过程大体如下: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对企业经营效益的评价称为考核。其考核对象主要是工业经济的运行效果。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财产所有权和经营权高度集中,企业的经济运行完全服从于国家计划,其主要任务就是完成国家下达的总产值指标。因此,政府制定了一系列考核指标,但主要目的是约束企业的经济行为。这一时期的丰要考核指标有“生产产值”、“企业规模”和“产品产量”等。
20世纪70年代末至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企业成为市场的主体,企业的竞争环境和管理方式都发生了重大变化。1982年,国家经委、国家计委等六部制定了“企业16项主要经济效益指标”,1992年,国务院、国家计委和国家统计局下发了工业经济评价考核6项考核指标,重点考核评价我国工业经济的运行效益。1993年财政部出台的《企业财务通则》设计的财务业绩评价指标体系是一套与计划管理相适应的指标体系,由8项指标组战,分别从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和获利能力对企业绩效进行评价。
根据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财政部于1995年制订和颁发了《企业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试行)》的通知,所建立的指标体系包括总资产报酬率、资产负债率、社会贡献率等10项指标,从投资者、债权人和社会贡献三方面对企业的经营绩效进行评价。1997年,同家统计局等对1992年颁布的工业经济效益评价体系进行调整,重点从企业盈利能力、发展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4个方面、7项评价指标对T业经济的整体状况进行评价。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深化,市场竞争主体更加平等,1999年6月。财政部、国家经贸委、国家计委等联合颁布了《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规则》和《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操作细则》,并于2002年对其进行了修订,提出了新的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三、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发展趋势
(一)给效评价指标体系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企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是人力、资本、土地、技术等各要素的有机组合,它存在于外部环境之中,不断与外部环境发生各种联系,同时也受到企业内部经营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对企业绩效的评价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综合各方面的因素才能真正客观、正确地反映企业的绩效。从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演进过程看,无论国内外,每一时期的绩效评价都是由于
企业生产经营的特点以及企业所处社会经济环境和管理要求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变化的,并且整个发展进程始终遵循着与企业内外部经营环境相适应的总体趋势,集中表现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差异上。总之,企业要想在剧烈变动的市场中生存和发展,就必须有能力及时察觉企业内外环境的变化,并积极做出应对。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作为企业管理系统的一部分,以环境为起点进行设计就成为种必然趋势。
(二)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向主体多元化、指标综合化发展
传统的企业绩评价主要在于满足股东、债权人或管理者的需要,只偏重对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衡量。但随着相关理论的兴起,利益相关者的概念及内涵被大大扩展。信息时代的到来、经济全球化与一体化过程的加快使顾客、政府、供应商等利益相关者与企业的关系越来越南切。不仅股东、债权人要了解企业的绩效状况,顾客、政府等也要了解企业的绩效,企业绩效评价主体向多元化发展是必然趋势。
篇7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人开展和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行,教育质量的评价不能仅仅根据考试成绩这一单项指标来决定。作为教师,过去的评价方式和技术在新时代已不能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需求,单从考试成绩一方来验证,对人的发展、教育的发展、社会的发展都是不利的,教师必须适应时代的发展,用新视角评价中学生。
现在,很多教师将现在的中学生同六七十年代的中学生作纵向比较,结论是现在的中学生缺乏远大理想,缺乏吃苦精神、缺乏甚至根本没有信仰。过去说为祖国学习、为人民服务,而现在由于社会经济的转轨,越来越多的中学生把学习和自己的前途命运联系起来。高中毕业生选择专业时考虑最多的就是希望将来有好职业,好收人,报考最多的,必然是那些最热门、最有发展前途、最轻易挣钱的专业,而那些冷门专业,虽然国家需要,却很少有人问津。
现在的中学生缺乏奋斗和吃苦精神,承受挫折的能力差。在普通中学,大约有半数学习对学习缺乏信心,以为自己本来就不是会读书的料,读书是别人的事。当他们碰到新情况、新问题,尤其碰到困难时,适应能力差,不能进行良好的自我调节。考试失败或学习上碰到难题,生活中碰到不顺利的情况时,经常失去自信,破罐子破摔。任性、娇气、怕吃苦,劳动观念淡漠。许多同学,对别人勤奋苦读视而不见,当别人考上重点学校却死活想不通。
当前,我们国家正处于社会经济急剧转型时期,这种社会大变革对教育的影响巨大而深远。在这种变化的大环境中,我们应如何看待当代中学生?他们的道德面貌,人格发展有什么时代特征?这些特征中,哪些是积极的,哪些是消极的?许多老师认为,现在的中学生主流意识越来越淡漠,思想越来越多元化,因此,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难度也越来越大。站在成年人的立场来评价当代青少年,他们确实是充满矛盾的一代。从整体上看,他们身上可以发现许多相互矛盾的地方,假如继续用原有的现念去看待他们,我们很容易陷人困境。时代在前进,难道中学生就没有随着前进?
在一个多元变化的社会中,社会成员必须不断调整自己的观念,而青少年恰是最敏感的群体。他们最没有保守思想,能最快地领悟到什么样的行为适应现代社会。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消费观念,法制观念,以及对平等权利的追求等,无不以最快的节拍和四周变化着的环境相协调。在青少年身上,很少有我们成年人那些固执,僵化的历史沉积。假如从这个角度看,我们完全可以推断,现在青少年的观念,也许才能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要求。
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信息传播技术日新月异,成年人很轻易扮演那个落伍的角色。许多从事教学工作多年的老师普通话水平测试无法过关,还要由学生给纠正语言错误。许多教师都面临一种尴尬:发现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知识知道得比自己多得多,教师非但没有东西可以教给学生,反而感到自己不如学生。面对诸如CEO,SOFO这样的新概念,许多老师如在云里雾里,茫然不知所云。现在的中学生对个性自由发展充满渴望,充满热情。他们非常希望家长和教师理解他们,尊重他们,给他们更大的自由空间,让他们自己决定自己。社会每个成员潜力的最大调动,就不知不觉地发生在每个人对自由的这种追求上。遗憾的是,我们许多家长和老师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还是以传统方式对待他们。例如搭积木,中国的家长总是要求孩子按照说明书的图样去进行固定模式的练习,假如孩子有哪些部位搭得不一样,就会提出来,让孩子重来,直到搭得一模一样为止。这就慢慢地消磨了孩子自由创造的探索欲望。
过去,我们的理想总是很远大,但确买很空洞。现在的中学生理想抱负切合实际,通过发展自己来振兴国家和民族,所以非常注重个人能力的锻炼。比如,现代社会非常需要人际交往能力,自我表达和自我表现能力,腼腆,羞涩在他的眼里已经成为缺点。他们认为胆小、退缩的人不容易被社会认同,所以崇尚大胆,注重表现,这和激烈的社会竞争有着直接的关系。今天,个人利益得到充分肯定和承认,它已被纳人道德的内涵。现在需要反思的也许是我们的学校,家长和教师自己,我们的教育方式能够适应这个激烈竞争的时代的需要吗?能够适应这些充满激情和个性的中学生吗?
“教师的威信来自思想前沿性,语言的哲理性、熟悉新问题的深刻性,对学生作出总体评价的积极向善性,对学生缺点的宽容性,来自蕴藏于我们自己的人格深处,体现着真善美的、充满魅力的人格。”的确,一个思想保守,僵化,说话婆婆妈妈,看新问题肤浅,总是以苛刻,挑剔的态度对待学生的教师,肯定适应不了现代思想积极活跃的青少年一代,肯定会成为素质教育发展的伴脚石,那么应该建立一种什么样的教育模式呢?
过去的中学生生活在计划经济时代,物质的相对贫乏使他们更懂得艰苦朴素,吃苦耐劳;政治气氛的浓厚使他们从小就具有远大的理想和崇高的信仰,集体主义、革命传统深深地扎根于他们的心里。然而谁能说他们的信仰就没有盲从性?
篇8
关键词?? 城建; 行政管理; 改革对策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 城市政府的主要职责是把城市规划好、建设好、管理好,这是新的历史时期对城市政府职能的新要求,。城建职能作为城市政府的中心职能这一定位已经越来越明确。改革开放后我国城市政府的职能, 逐渐向城建职能为主方面转变。
一、城建行政管理存在的问题
1、职能行使方式不合理。一是建管不分导致重建轻管。有的城建与管理职能不分, 实行所谓建管合一的体制, 而实际运作中则是重建设职能, 轻管理职能, 片面强调基础设施等硬件建设, 忽视城市管理等软件建设, 将城市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过多地归咎到市民素质不高上去。二是建设与管理职能行使方式异化。建设职能的实现方式行政化, 政府包办太多, 一些可以交给市场、社会承担的建设、维修任务却由政府去成立专门机构直接承担; 而管理职能则处于从属地位。
2、城建行政模式计划经济色彩浓厚。现行的各城建行政模式仍然带有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不确定色彩。从我国城建机构设置数量上看, 一般设有建设、市政工程、规划、土地、环卫、环保、公用、园林、房屋、人防等方面的管理机构。从运行实践看,这些大城市现行城建机构体制存在以下四个突出问题:( 1) 机构较多, 层次多, 人员臃肿。( 2) 城建部门之间职责关系不顺, 运转不协调。( 3) 城市规划职能分散, 体制关系不顺。( 4) 市与区的城建行政事权划分不合理。
3、政事、政企关系未合理确定。从事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管理的公用企事业单位, 不论以何种组织形式存在, 它们所提供的产品都是纯公共品或半公共品, 具体承担着实现城市政府关于城建行政目标的任务。然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一些公用服务性质的企事业单位则往往以竞争性为理由, 片面强调政企分开, 力图脱离政府主管职能部门的监督; 导致一些公用企事业单位在为城市提供公用服务方面降低品质要求, 损害广大市民的利益, 甚至背离了城市政府设立公用企事业单位的宗旨。
4、城建投入不足, 渠道单一, 市场化程度低。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 市政基础设施被视为消费性支出, 在重生产、轻消费的指导思想下, 城建投入只是在安排生产后的边角料; 各大城市在城建上投入欠账太多, 以至改革开放后, 面对愈趋活跃的城市经济和不断增长的人口压力,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显得手足无措, 筹多少钱就办多少眼前的急事, 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缺乏系统长期的总体规划, 对资本来源也无规划, 城建带有补漏的应急色彩。
二、城建行政管理改革的对策
城建行政体系在各种环境变化面前的不适反应,要求改革现行城建行政管理体制, 建立起一种能适应环境变化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型城建行政管理体制。
1、经济改革。( 1) 实现财政投入方向的转变。具体地说, 财政投入方向包括两个层次的转变:首先, 要实现投入重点从经济领域转向城建领域。其次, 财政投入城建的范围要重点转向城建公共品上来。随着经济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 城建领域公共品与非公共品的范围也会发生变化, 财政投入的范围也要随之变化。( 2) 开放城建投资, 实现投入主体多元化。首先, 要开放城建投资领域, 不仅仅是城建领域的非公共品即市场产品如城市运输、住宅、电力供应等要取消限制, 对投资者开放; 对于公共品、半公共品如道路、桥梁、供水及排污等领域也要对投资者开放, 以解决目前城市政府公共品、半公共品供给不足或供给质量不高的问题。其次, 要对各类投资主体开放。目前城建投资主体主要是当地城市政府。开放投资主体, 就是要允许和鼓励除当地城市政府以外的其它一切主体参加城建投资,同时,各类投资主体均应一视同仁, 享受平等待遇。( 3) 提高城建投入的效益。城建要走向市场化, 不论是政府投入还是非政府投入的城建事业、项目、均应由市场选择承建实体, 以竞争招标方式,交由社会承担具体建设、服务任务, 而不是限定仅由政府所属施工实体或国有企事业单位承担。
2、制度改革。( 1) 建立科学的新型城建行政单元制度。当前困扰我国各大城市城建行政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中, 城建行政单元划分不合理可能是一个没有被认识而又极其重要的问题。城建行政单元制度是指城市政府在推行城建行政时, 将全市划分为若干治理区域进行管理的制度。( 2) 合理确定城市政府城建管理事权的划分制度( 3) 建立充分反映民意的城建行政决策制度( 4) 建立科学的城市公用企业、事业监督管制度( 5) 建立城建行政公共关系制度。城建行政公共关系制度, 是指城建行政各部门均要建立起各部门的公共形象形成和维持制度, 其目的是建立起各部门与公众良好的沟通关系, 树立良好的专业行政形象, 为市政府各职能部门的城建行政获取公众支持的资源。
3、组织改革。( 1) 根据城市政府城建行政职能, 城市政府城建行政组织改革模式有三种模式可供选择。第一种模式是实行规划、建设、管理三者分开的机构模式。第二种模式是规划独立、建管合一的机构体制。第三种模式是实行规划、建设、管理合一的机构体制。上述三种组织模式各有优缺点, 采用何种组织机构模式, 要与各个城市的历史与沿革、习惯、特点相适应, 从各自实际出发, 因地制宜确定。( 2) 建设精干高效的城建执行体制。面对数百万甚至上千万人口的整个城市, 各职能部门要执行市政府的决策, 执行各项法律法规, 离不开一个精干高效的城建行政执行体制。首先, 在整体上将各职能部门分为指挥监督和具体执行两个同的层次, 各职能部门总部, 负责市政府重大决策执行的部署、指挥、协调、监督及与具体管理相关的决策等职责任务。其次, 建立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相适应的现场执行体系。随着现代管理技术、手段的改进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管理层次越少, 管理效率就越高。市政府城建各职能部门原则上只下设一个现场执行层次, 现场执行层次不再设下级执行层次。
结束语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 城市政府的主要职责是把城市规划好、建设好、管理好, 要把主要精力转变到这方面来。这是新的历史时期对城市政府职能的新要求, 必须努力实现.城建职能作为城市政府的中心职能这一定位已经越来越明确。
参考文献
1 .顾朝林. 论城市管治研究. 城市规划, 2000 ( 9) .
2 .吴志强. 论新世纪中国大都市发展战略目标. 规划师, 2001 ( 1) .
3 .潘汉生. 大城市城建行政体制改革研究. 武汉出版社, 2000.
4 .陈振光, 胡燕. 西方管治: 概念与模式. 城市规划, 2000 ( 9) .
5 .黄光宇, 张继刚. 我国城市管治研究与思考. 城市规划, 2000 ( 9) .
篇9
[关键词]城市 垃圾处理 资源化与无害化
垃圾是人类生产和生活中产生的固体废物。无害化是城市得以生存和持续发展的基础之一,长期以来一直是城市环卫工作的核心。而现实中资源化概念的提升对垃圾处理行业产生的着极大的冲击。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无害化、资源化是城市垃圾管理的重要原则之一。尽管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下的垃圾管理形式已经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但这些管理的原则没有根本上的变化。关于垃圾处理无害化和资源化的问题,在技术和政策上的认识普遍存在混淆和争议。
1 资源化和无害化的基本概念与辩证关系
资源化是指回收和转化利用垃圾中的有用资源,使之重新进入对人类有用的物流和能源利用中。无害化是指生活垃圾在经过科学的管理和处理后不损害人体健康、不污染环境。
从表面上看,要实现垃圾无害化原则,需要进行一定的资金投入,而资源化可以将垃圾转变成资源,变废为宝。尽管两个过程在资金流上是相反的过程,但在注重环境成本发展的社会,两者之间存在着一致的辩证关系。
无害化和资源化没有矛盾。无害化不是垃圾处理的目的,而是控制目标,资源化则是垃圾无害化的重要而有效的手段。资源化能够创造财富的同时,并不足以对垃圾处理实现经济上的补偿和平衡。资源化不是说明政府不需要再对来讲处理进行投入,也不说明垃圾处理不需要进行收费,资源化是垃圾处理的目标之一,从循环经济的高度来看,资源化比无害化具有更高的层次。
无害化和资源化是相辅相成。无害化支撑资源化,不考虑垃圾无害化,单纯从资源化出发索取的财富,是以牺牲环境成本或者健康为代价的,也就是环境成本的外部化。资源化为无害化创造条件,一个资源化效率很高的项目有强大的经济实力来支撑垃圾无害化治理的投入。
从可持续发展观的角度看,更应该把资源化放在很高的高度上来认识垃圾处理行业的发展。《中国21世纪议程》也将大力推行城市垃圾资源化作为目标之一,垃圾资源化目标对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意义同样重大。
2 实现资源化和无害化的管理途径
市场化体制下,垃圾处理的具体实施者是企业,追求最大利润是企业的本性,监管水平是关系资源化和无害化执行效果的关键。比如,垃圾焚烧发电的飞灰是一种危险废物,如果按照国家规定进行处理的话,企业需要支付的费用大约是1000元/t,甚至有的高达2000元,如果按照一吨垃圾产生的3%左右的飞灰计算,每吨垃圾的处理成本将提高30~50元。类似的问题还包括垃圾焚烧产生的二恶英、垃圾填埋产生的渗滤液污染问题、堆肥产品中的重要金属问题等等。这些污染物的控制和监管水平,直接关系资源化和无害化的经济平衡点。经营企业会倾向性寻找不按照危险废物处理的机会和可能,这时就需要政府的严格科学监管。
对于不同垃圾成分的资源化问题,政府需要分类加以区别对待。有些垃圾成分不需要政府引导,市场机制本身就可以很好地加以解决。比如废纸、矿泉水瓶等;有些政府应该提供一些有利的鼓励政策,促进资源化进程,如电子垃圾处理和堆肥等;还有一些可能根本无法进行资源化利用,或者目前阶段资源化利用在经济上不可行。按照垃圾处理无害化的标准和协议,保护环境,为公众提供一个美好的环境。企业可以通过技术进步来提高竞争力和降低成本,从而获得大量的市场份额和利润率。有效的管理机制和技术进步是解决垃圾问题的关键。
国家制定和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再生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国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为垃圾管理奠定了大的政策环境背景。但是地方配套不到位,制约了垃圾处理的产业化和市场化进程,也为技术路线的制定和选择带来很大的风险。例如对从事垃圾处理的企业可以获得税收优惠的鼓励政策,但是目前仍然没有确定是哪种税收优惠、优惠的幅度;大部分城市也不能提供垃圾焚烧上网电价的规定。这些问题使得企业在进入垃圾处理行业时无法准确得到资源化的价值,基本都是个案研究、一事一议,具有很大的不规范性,企业进入市场受到限制,已经进入市场的企业也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风险。
一些地方政府政策的制定仅仅从单一的角度出发,没有综合的、科学的发展观念,丢失了很多资源化的利益。一些政策调理和标准规范的制定过于草率,在国外一项标准的出台往往需要3-5年,在国内缺乏基础性研究资料的情况下,几个月九可以完成,科学性差。
3 实现资源化和无害化的技术途径
分类收集是实施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目标的有效途径,将有利于降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再利用的技术难度和成本。没有分类的垃圾,由于垃圾中有机质高,使得填埋场渗滤液浓度高、产生量大;焚烧处理热值低;堆肥产品质量不高。目前,由于环境意识、管理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实行全面的垃圾分类收集尚需时日。粗分类可能是目前情况下一个比较好的解决混合收集难以处理的途径。
垃圾处理如果不能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理结合的话,完全丧失了意义,即使在起始端做到了分类,在收集时重新混合到了一起,不仅不能起到分类的作用,前期的分类也将不会得到贯彻和执行。在很多城市的试点证明,分类运输的效率很低,这与垃圾分类的种类过细有关,把垃圾分为干湿两类作为过渡阶段,在公众投放时非常方便,而且在运输过程中也容易实现。
篇10
农村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后,农村集体逐步退出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的主置,政府也未能及时进行田间工程改造,造成工程投资与管理主体缺位。加之长期以来投入严重不足,以往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维护除了靠少量的财政资金补助处,主要靠受益区农民投工投劳。农村实行税费改革后取消了“两工”(劳动积累工和义务工),农田水利建设的农民投入部分急剧减少,工程老化失修加剧,功能衰减严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和农民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也有了较大进展。但是,无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投入、建设速度,还是管理体制改革之进展,都与实际需要相差太远。
2.当前水利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工程设计
2.1.1前期工作欠缺
我省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大多建成年代久远,坝为土坝,渠为土渠,建设及管理比较粗放,资料档案缺乏有效的管护,基本上都没有进行专业设计,更不上资料的保存。另一方面,工程建设存在很大的盲目性、随意性,工程重复建设多、半拉子工程多,基本没有相关建设档案资料。由此导致工程现状资料相对混乱,真实有效资料数据严重匮乏,这给以后的规划与设计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这就容易导致基础资料的真实性、合理性较差,也影响了设计成果的准确性与合理性。
2.1.2设计标准不一
目前,水利工程实施部门多,各部门在进行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改造中普遍都存在设计标准不一致的现象,设计流量、断面面积、衬砌厚度、衬砌超高、垫层厚度等取值没有按照规范规定值,凭设计人员经验及常规进行设计,如渠道过水断面采用原有土地渠过水断面而不经计算,水池墙体单薄,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或者是经济较浪费等情况。
2.1.3缺乏方案比较
对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设计,目前有的设计方案缺乏比较,有的设计比较方案存在明显问题甚至不可行。根据规范要求,在初步设计阶段必须进行多方案比较,选择多种技术上可行和经济上合理的方案进行比较,计算各比较方案的工程量及投资,从满足工程功能要求如设计流量、水位,以及施工管理、等方面评价各方案的优缺点,为确定合理的设计方案提供决策依据。
2.2工程施工
2.2.1技术力量薄弱,管理难度大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具有点多、线长、面广等特点,加之水利工程实施部门多,普遍存在技术人员少,专业技术力量薄弱,而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改造工期要求又紧(秋收后才能开始建设,必须在次年春灌前完工),致使在水利工程施工管理、质量控制等方面存在困难较多,管理难度大。
2.2.2质量意识淡薄,监管体系不全
近年来工程建设任务重,管理经验欠缺,没有形成完整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体系,机构不健全,制度不完善,管理责任没有落到实处。由此导致工程建设中缺乏必要的质量监督,无工程监理人员等情况,致使工程质量得不到保障,影响工程效益的充分发挥。
2.3产权管理与工程养护
2.3.1工程产权不明确,管理体制不顺
小型水利工程在都是由国家投资与群众投劳相结合建成的。20世纪80年代,随着农村家庭联产承包经营制度的实行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土地分产到户经营,以往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管理模式已不相适应,普遍存在工程管理主体缺位,工程产权不明,管护责任不清,建管互相脱节,管理上出现“无人问津”的现象。
2.3.2养护经费不足
因小型水利工程量、面广、线长,国家投入少,受益农户及管理单位也无力投入,致使工程得不到及时的维护养护,工程老化抢修、破损严重,效益不能充分发挥。
3.解决对策
3.1加大工作力度,做好前期工作
搞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是改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增强抗御自然灾害能力,提高土地生产效率的主要措施,也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的主要措施。要搞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就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3.1.1增加资金投入,做好前期工作
各级财政,是设区市、县(市、区)两级财政,应拿出一定的资金用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规划、科研等前期工作(中央、省级投入主要用在主体工程上)。要安排足够的人力、财力,尽早做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调查、勘测、科研等工作,确保工程现状数据、资料的可靠性,为以后编制科学、合理、高效的改造设计方案打下良好的基础。
3.1.2加强技术人员培训
基层水利部门可以采取派出去、请进来,实行短期培训等方法,抓好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
3.2规范设计,提高设计水平
3.2.1严格方案审查制度
小型农田灌溉工程分布广,工程技术种类繁多,为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工作高效、科学、合理地进行,使得工程设计在经济、技术以及在资源利用方面充分可行的优化,必须严格衽方案审查制度。通过相关专业的、有经验的专家针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特点,在工程规划布局、建设程序等方面提出合理化建设,并依据各种不同的工程条件提出合理化建议,并依据各种不同的工程条件提出各种小型建筑物定型设计,如渠墙、渡槽及滑坡地段的处理等。
3.2.2主要建设项目必须进行多方案比较
对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渠道衬砌是工程改选的主要内容,因此,工程方案比较也主要是衬砌方式的比较,包括渠道衬砌形式、厚度及超高等。
3.2.3严格执行设计资质证制度
依据审批工程的规模,建立健全资质认证制度,确保具有一定设计资质的水利工程的设计单位进行工程设计,对不符合要求的不予审查。
3.3加强监督,确保工程质量
3.3.1严格执行工程招标制度
所有审批的工程,必须经行政主管部门招标办批准后,按照基本建设程序,严格按招标规定与招标程序进行工程施工招投标。
3.3.2实行工程监理制度
工程建设业主要委托具有资质的监理单位对工程施工进行监理。主要项目施工必须严格执行相应的施工规范,监理人员要运用质量谁与否权对施工单位进行检查并指导,督促施工单位建立健全保证体系并使之正常运转,以确保每一道工序、每一个环节质量合格。要建立完善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施工、检查、验收等制度,保证工程建设和维护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