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的魅力范文

时间:2023-04-12 04:33:1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语文的魅力,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语文的魅力

篇1

我对语文有一种说不出的喜欢,有了语文,我们会不再孤独,不再苦恼,心烦时可以瞒着妈妈写日记,发泄自已的情感,欢喜时也可以记下我的欢歌笑语。

我爱语文,语文是我们学习的母语,母语可以体现出我的喜怒哀乐,带给我快乐,带给我兴奋,有时让我失落的心中又燃起了希望,又有了一份信心,母语看似如此的枯燥,但它却可以被我写成美妙的小诗,美好的篇章,它可以充满色彩,把无味的咖啡,变成荔枝味的奶茶,如果你为语文打开一扇门,让语文也成为大家的爱好之一,美丽的风景画,美丽的风景画下来很美,写下来更加动人,更加吸引人,这就是语文的魅力,语文的奥妙,它可以描绘世界的千变万化,丰富有趣的文字,更能体现写作的无穷魅力与乐趣,这是它如磁铁般吸引我的地方,我坚信,它也一定能吸引我身边的每一位,不管是想识的还是陌生的朋友。

这就是语文的魅力,这就是语文可爱的一面,趣味无穷。

四川省巴中市南江县南中初一:胡汇灵(淡紫秋月)

篇2

关键词:魅力 语文教学 兴趣 主体合作

所谓魅力,从心理学角度说,是一种悦人心目、牵人情思的吸引力、是一种扣人心弦的、激励追求的感染力。而教学艺术的魅力是指在教学过程中由教师的教学功力而启迪学生的一种内在的、强大的、持久的教学吸引力。有魅力的课堂,是教学艺术性的集中体现,也是理想教学效果得以实现的保证。有魅力的语文课堂不仅能够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实现课堂实效性,而且能够体现课堂需要与学生成长需要的和谐统一。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不仅要有乐教的情趣,还要有会教的本领。

一、学海无涯兴趣为舟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对于课堂教学的要求也有了变化,在新时期的课堂教学下要求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们成为自己学习的真正主人。而学生们学习兴趣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此大教育家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充分的说明了学习兴趣在激励学生们学习中的重要性。所以在语文学科的教学工作中,要注意学生们学习兴趣的培养和调动,充分发挥学生们在语文学科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一)营造乐学的环境

每个人做事时都是受一定环境影响的,学习更是如此。语文教学的过程是有着一定的情感孕育其中的,而情感教学需要一定的氛围、情境作为依托。这就是我们现在语文教学提倡的情境教学,因此在当前的语文教学过程中为学生们创造一种有益于学习语文的情境非常重要。

作为语文教师来说为学生营造乐学的环境就要充分的把握好课堂,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教学的要求来科学、合理的设计教学流程和教学环节;同时教师的教学语言要生动幽默、富有感染力,这样才会使学生们喜欢听语文课、爱上语文课;注意教师的亲和力,尽可能的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其学生们亲其师信其道。

(二)教师要做真正护花的园丁

原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莲柯说过:“没有爱便没有教育。”冰心老师也说过:“有了爱,便有了一切,有了爱,才有教育的先机”。从教育本身来看,它是教师的教育学生的学的双向活动,教师和学生之间除了知识的交流之外,更多的还是语言、情感的沟通,所以我们常说教育是爱的教育。教师只有发自内心的去爱学生、关注学生的成长,才能够更好地做好学科教育,才会真正赢得学生的认可和尊重。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教师的爱不是盲目地、无原则的爱,教师对于学生的爱是有原则、有分寸的,我们对于学生教育的出发点就是做有益于学生成长和进步的事。所以在对待学生教育的过程中既要有对于学生们的赏识、表扬、肯定、鼓励,来肯定他们的努力和进步;也要及时的对于他们出现的问题和错误及时指出、批评、引导和纠正。做到宽严有度、严爱适当。

(三)精心设计教学流程

语文课堂要想真正征服学生,首先就应该是我们语文教师自己的教学水平能够使学生们信服,这就需要我们语文教师要上好自己的语文课,要科学、合理地来设计语文教学,认真上好每一节课,从学生的实际需求来安排教学,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来丰富语文课堂,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学生能力、激发学生思维,使学生真正感受到语文课堂的魅力。

二、多彩课堂学生为主

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真正的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所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要勇敢地抛弃旧有的教师主宰课堂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要结合语文学科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们的实际需求来打造新课改下的语文课堂,使学生们能够积极地参与进来,主动学习、自主探究,在语文课堂的学习过程中既能够收获知识也能够不断地提高个人能力和素养。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关注教育教学实际效益;关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过程;关注教学目标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真正做到立足学生发展,确立三维目标;立足学情,整合课程资源;力争使我们的每一位学生身心得到协调的发展。

三、团结协作互助前行

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在课堂上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事半功倍。合作学习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他们互助互学,集思广益,让需要解决的问题从学生中来,再到学生中去,这不仅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而且在参与互动的过程中增进交流,使其智力品质与非智力品质同步开发,有助于学生从更广阔的角度去吸取知识、认识世界。

(一)明确分工人人参与

明确小组合作学习中每个成员的职责,进行一定的分工,包括“主持人”“记录员”“检查员”和“汇报员”等。人人都是小组合作学习的主角,而绝不是“配角”或“听众”,使学生产生责任感,这样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种组内分工还必须是轮流交换,从而促使小组成员间的角色互赖,增进学生互动的有效性。

(二)把握时机精心设计

教师要吃透教材,预知学生可能提的问题,进行精心设计。在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然后根据学生提出来的各种问题,把握好讨论的契机,及时导入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强烈的好奇心驱使下探讨问题,从而取得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最佳效果。

(三)杜绝锦上添花注重合作学习效度

合作学习并非只是追求课堂气氛的热烈,因为热烈的课堂气氛并非都是有效的,关键在于能否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是否能学到知识,培养应有的能力。因此,在开展合作学习时必须考虑某篇课文是否有讨论的必要,某一问题是否有讨论的价值。讨论的问题要有一定的难度,适合学生学习和能力现状,才能有效地开启学生的思维。

总之,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上解决学习中的诸多问题,使语文课堂焕发出应有的独特魅力,这是每一个语文教师都应该深刻思考并努力做到的。我们语文教师要不断地追求、创新,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文化底蕴,做一个有魅力的语文老师,时刻关注学生的发展,提高教学效益,让语文课堂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让语文课犹如一朵朵俏立枝头的迎春花,散发出迷人的芬芳。

参考文献:

[1]卢东升.浅谈如何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J].新课程:中学,2010(4).

[2]黄永芳.让语文课堂插上激情的翅膀[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19).

[3]蒋文通.艺术留白在高中语文课堂建构中的实践探索[D].东北师范大学,2011.

篇3

【关键词】英语文学 修辞 语言

修辞手法是英语文学作品中最为常见的一种表达形式,且都有着各自的艺术特色和风格,并能将文学作品的意境和意蕴,淋漓尽致、入木三分地展现出来。通过赏析英语文学作品的修辞,感悟英语文化魅力,可提高我们英语语言的运用能力。

一、英语文学的比喻修辞

英语文学的比喻修辞同中国文学的比喻修辞有异曲同工之妙,它是英语文学中常用的修辞手法之一,比喻的英文为image,其来源于拉丁文,意为“影像”或“映像”。英语中的比喻修辞有明喻和暗喻,明喻是指本体和喻体之间有相同的特征,一般以as if /as thought/like等词作为标志,例如“Life be beautiful like summer flowers and death like autumn leaves.”(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泰戈尔的这句诗巧用比喻的修辞技法,把生的希望比作夏天绚丽的花朵,将死的静美比作秋天飘飞的落叶,使生与死的美表现得淋漓尽致。又如“Hope is a good breakfast,but it is a bad supper.”(希望是一顿美好的早餐,但是却是一顿糟糕的晚餐。)其含蓄的表达了培根的意思,他告诉所有人,如果我们能够尽早看到希望,那么就是一件美好的事情,因为我们还有很多时间去实现它,如果太晚的话就无能为力了。这句话将希望与早、晚餐的时间段结合起来,暗示时光易逝,应该在最有希望的时候去行动。

二、英语文学的双关修辞法

双关语,就是用一个词汇来表达两种涵义,一层是表面意思,另一层则是隐含意思,其在英语文学作品中也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它可以生动地表现人物性格,制造出幽默诙谐的故事情节。莎士比亚在他的文学作品就多处使用到双关语修辞,例如《针h相对》中的:“……but if he be a married man, he’s his wife’s head, and i can never cut off a woman’s head.”(……可是他要是个有老婆的,那么人家说丈夫是妻子的头,叫我杀女人的头,我可下不了这个手。)这段话中的“head”一词就是一语双关,表面意思是“脑袋”,深层意思是“领导”,在这里将丈夫当做妻子的“头”,即为妻子的领导,既形象生动地传递了作者的意思,又巧妙地刻画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又如莎士比亚在《亨利五世》中的一句话:“To England will steal, and there I will steal.”(我偷偷溜回英格兰,到那儿偷去)“steal”的字面意思是“偷”,但在这句话中还有另外一层意思,即“溜回”,此处也起到一语双关的作用,并且使得文章更具有讽刺色彩和幽默效果。

三、英语文学的夸张修辞

夸张经常用在英语的文学作品中,是作者应用丰富的联想,对某种事物的特征与作用进行放大或是缩小,使文学作品中的含义变得更加鲜明,从而引发读者对作者所修饰的事物产生想象。例如“the little girl eats like a bird.”原本这句话的本意是这个小女孩吃的很少,但使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后,就夸大成了“这个小女孩吃的像小鸟一样少”,又例如“The loud music almost drive me up a wall.”原本理解为吵闹的音乐把我逼疯了,但其意思则可以理解为“把我逼到墙上去躲都没办法”。通过这些例句,我们可以看出在英语文学作品中,使用夸张的修辞后,在阅读英语文学作品时心情会得以愉悦轻松,同时语言文化与魅力也得以彰显,使整个文学作品变得更加丰富。

四、英语文学的拟人修辞

拟人的修辞手法从字面上来理解就是将没有生命的物体或者是其它生物比拟为人,从而进行对该物体的描写,以能够使这些物体更加生动形象,从而让读者能够融入自己的感情。比如“The night gently lays her hand at my fevered heads.”(黑夜轻轻地将她的手放在我发烧的额头上。)这句话将黑夜拟人,可以看到在人称上使用的是“her”,将黑夜比拟为一位温柔的女性,为作者在生病时带去安慰和陪伴,同时也能够看出作者当时的孤独,只有黑夜为伴,并且只有黑夜在关怀着他。另外一句“The waves beside us danced.”(粼粼的波光在我们身旁舞蹈。)这句诗文将波浪拟人化,它的翻涌不息仿佛是在跳舞一样,一切景色都是那么美好和欢快。无论是哪一句,都能够很好地表达作者的情绪以及当时周围的环境,让读者随着作者描述的情景或开心或悲伤,完全被读者带入情境之中。

五、英语文学的矛盾修辞

英语谚语中常用矛盾修辞来一语道破生活复杂的学问,如“more hate,less speed”(欲速则不达),用more和less这一对反义词来表达过犹不及的含义,让读者更深刻地感受到在处理事情时一定要把握好度,不冒进,以平和的心态来面对一切。其次,矛盾的修辞能使文学作品的表现力与感染力得到增强,通过事物内在矛盾的鲜明对比,让读者在感官上得到刺激,在审美上得到愉悦。如“I find no peace,and all my war is done.”(我没有找到和平,而我已进行了一切斗争。)中利用peace和war这一对反义词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求,语言十分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六、总结

总之,在英语文学作品中,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是艺术表现的重要形式,也是作者思想智慧的结晶。同时掌握英语文学作品中的修辞手法,对于我们理解英语语言的规律,了解英语文化,读懂英语文学作品,以及提高英语阅读鉴赏水平大有帮助。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 “动”出兴趣“动”出成果“动”出成就感

苏教版教材在第三学段安排了“综合性学习”这一版块,旨在激发学生发现和创造的兴趣,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实践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创造潜能。教学时不能把它当作一般的语文练习题来对待,而应尽显语文综合实践的魅力。教师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开启学生的智慧大门,活跃学生的思维,使他们的想法充满个性。在教学中我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感受内容的多姿

教材在第三学段虽然只安排“说名道姓”、“节约用水”、“读报和剪报”、“我的成长册”四个语文综合性学习,但这些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如:“重名现象调查”、“自己姓名的渊源”、“小灵通漫游无名氏国”等,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有活动的空间。加之板块设计新颖,如“你知道吗”、“知识竞答”、“小小调查”、“考考你”、“大家来抢答”等,很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开学伊始,当学生看到学习内容时,迫不及待地想动手做。此时,我因势利导地问:“本学期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容你们感兴趣吗?大家想做哪些内容?打算怎样研究?”学生兴趣盎然,提出很多方法。我趁热打铁地将兴趣、爱好一致的学生分成学习小组布置活动内容。如教学“说名道姓”时,将同姓的学生安排在一组,布置他们查找资料,搜集跟自己姓氏有关的故事、名人、历史;“读报和剪报”导入语的对联激起了学生读报、剪报,了解天下大事的兴趣。针对这点,我鼓励学生阅读、交流读报心得、动手做剪报并准备评选“优秀读报员”;设计“我的成长册”更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介绍节水小窍门”、“编写公益广告”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

二、体验过程的艰辛

综合性学习强调自主性,重在“自主”与“过程”,要将“学”与“做”结合起来。通过学习活动,让学生“动”起来,“动”出兴趣来。对于小学生来说,兴趣往往是短暂的。在自主学习、调查、研究的过程中,一旦遇到难题,就缺乏毅力、缺乏恒心,使活动中途停止。如学生在读报、剪报的过程中,由于缺乏概括能力,很难把握主要内容,剪报时很难取舍,总是整版剪下来。久而久之就对剪报失去了兴趣。所以,在活动进行中,教师需要持续地关注指导,不断地进行阶段小结,及时调整。针对上述情况,我有的放矢地挑选几个做得好些的样本张贴在墙报上,组织学生欣赏并交流,提出合理的建议,不断完善,共同进步。现在,我班学生正忙于仔仔细细摘新闻、井井有条做剪报。又如,在调查水资源缺乏这一问题时,活动小组同学不怕艰辛利用节假日到农村,调查、研究,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再比如,学生制作成长册,目的是学生通过实践,能够总结自己的小学生活,给自己留下一份美好的回忆。要求学生能够就活动内容提早启动,广泛且有方向性地搜集材料,分步骤、有层次地进行精心制作。引导学生经历过程,“做”中体验,“学”“做”合一。这一过程是要花费时间,付出辛劳的。学生们开始总觉得有好多内容可选,可当活动进行时却显得手忙脚乱,失去了序。此时,教师不要急于求成,要引导学生实实在在地把每个环节做好,做得细致,并适时地给予点拨,鼓励学生的点滴进步。学生的成长册就是这样一步一步、一点一点地完善起来的。

三、品尝成果的愉悦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通过学习活动让学生“动”出成果来,“动”出成就感来。真正实现《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把书本知识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实现学生作为“整体”的人的和谐发展,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社会责任感。而经历活动过程的劳作后,学生更能感受到成果的不易。

1.成果展示。

展示一:对待重名现象我有招。

现状调查:目前,我们国家重名现象很严重。据统计,仅天津,名叫张华的人,1990年有213人;沈阳市有3000多个王伟;我们学校有15个李明,我们班就有2人。

不便之处:人际交往混乱,老师提问都喊“大李明”、“小李明”。如果有三个,是不是喊“中李明”?

形成原因:我国姓氏偏少;名字的用字过于集中。

解决办法:起名时输入电脑,一旦出现重名,红色信号警示,直到没有重名为止。也可以起四字名字。我们班的“庄石文君”就是嘛!不行!听起来怎么就像日本人?还是三字吧!――小小调查员。

展示二:一句话新闻。

师:同学们准备怎样播报最近的新闻呢?

生:大家好!欢迎收看《朝闻天下》,我是主持人莎莎。爷爷昨晚乘专机抵达汶川地震灾区。

师:真了不起!模仿起中央电视台主持人啦!你播报的新闻很有时效性!值得观看!(掌声一片)

生:下面播报校园新闻:昨天,我校《江南时报》小记者一行百余人到派出所参观访问!(教室响起雷鸣般的掌声)――明日播音之星。

展示三:我的成长――起名。

要求给成长册起一个名字:

“腾飞”、“我长大了”、“飞翔”、“七彩生活”、“纯真年代”――文学大师。

2.星级评选。

为自己心目中的未来之星加星,参加学校的小能人评选。如,才女――沙朔亦;女诗人――陈澄;设计大师--陈薇;小小调查员――赵林……

3.精华集锦。

篇5

下面我就结合多年的教育教学工作谈谈我的一些想法和做法:

一、做个充满爱心的老师

教育的全部技巧就是爱,正是这份爱,教师才能在课堂上真正尊重学生,才能以真心去宽容学生,才能“用自己智慧的火种去点燃学生思想的火把”(孙双金)。也正是这份爱,给教师勇于创新、勤于耕耘的动力,直面自我、否定自我的勇气。爱,就应该是我们教师教育技巧的全部,是基石,是核心。所以,我们应该胸怀激情,充满热情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用爱去启迪学生的心智,点燃他们思想的火花;用情去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真正做到“捧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叶圣陶)。

因此,我们要把课堂当成是播洒快乐的阵地,沟通交流的平台。教师要在课前做好了充分准备,带着好心情,以饱满的热情去和同学们一起欣赏这篇文章,将自己融入到文章之中,引领学生去用欣赏的眼光学习这篇课文时,他会感到心情愉悦,对你所提的要求就会牢记在心。学习产生了积极性,又何愁他不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呢?因此,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取决于教师课堂的热情度,教师语言的准确精炼、风趣幽默也是相当重要的一方面。我们也当过学生,谁会喜欢罗里嗦,严肃刻板、死板教条的老师呢?所以在教学时我们不妨换位思考一下。

这个问题看似跟语文教学无关,其实至关重要:要让学生喜欢上语文课,比上好一节语文课更难。它更是有效课堂的前提条件。

二、语文教师的魅力之源来自于教师的人格魅力,来自于教师的博学多才,来自于教师的风趣幽默的教学语言,来自于教师的课堂亲和力,来自于教师的课下和孩子们的自然融入。

1.实事求是是教师给孩子最好的表率,诚实是教师最大的魅力。人格魅力,它涵盖很多内容:正直、有爱心、公平、开朗的性格、乐观的生活态度、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对待工作、任务的认真态度、执着精神,还有气质、能力等。因此把自己修炼成一个有素养的人,还真不是件简单的事。孩子是我们的一面镜子,请时常照照自己,以正自身,才能正其身,使他们“亲其道”。

2.做一个有文学修养,博学多才的人。

教师必须具备“才”“学”两个方面。“才”是才能,教师必须具备的“才”可以有五个一来概括:“一口普通话,一手好板书,一副好口才,一笔好文章,一套好方法。”“学”指的是学问,教师不仅要精通专业知识,而且要精通现代教育理论,深后的文学底蕴,要不断调整,充实自己的知识结构。具备了才、学两个方面,才是做一位人民教师最起码的条件,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基础。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可能说过:“不论你多么亲切,你的话说的多动听,态度多么和蔼,不论你在日常生活和休息的时候多么可爱,但假如你的工作总是一事无成,总是失败,假如你做出来的成绩都是废品和“一场空”,那么除了轻蔑之外,你永远不会得到什么,这表明教师只有必备了真才实学,才能赢得学生的信赖和尊重。学生才能主动地教师靠近,虚心向教师请教和学习,这是形成良好师生关系的起点。为此师学识人格魅力折服的学子,长此以往也“愈亲其师,愈信其道”,进而“爱其师,乐其道”――进入一种良性循环。

以前我们常说,“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后来随着时展,科技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等众多因素,孩子们的认知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对老师们也有了新的要求,于是,发现一桶水是远远不够的,又改为“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长流水”而我个人认可更另一种说法:“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得是源头活水。”

一个好的语文教师,就是一本好书;一个爱读书的老师,就是同学们的榜样,因此,让我们和孩子们一起读书,孩子们也会自然而然的爱上读书,爱上你这个知识渊博的老师,爱上语文课,这就是语文教师的魅力之所在。

我们可以有选择地让孩子们阅读一些儿童读物、经典名著。特别是教材中涉及的名著一定要读,作家、时代背景一定要了解,这样才能更好地解读教材。如萧红的《呼兰河传》,林海英的《城南旧事》,马克?吐温《百万英镑》等。

这类书不仅我们要读,还要推荐给孩子们读,让我们走近孩子,去欣赏孩子们的真善美,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去亲近他们,才能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他们才会“亲其道而信其师”。另外,书读的多了,你的课堂语言自然就丰富了,就有了思维的深度,有内涵,有魅力。

3.深厚的语言基础可以缩短孩子与问题之间的距离,风趣幽默的语言能活跃课堂气氛,紧紧抓住孩子们的注意力。使课堂教学有张有弛。平时我们高年段说孩子们的课堂注意力为10-15分钟左右,但我们采用这种风趣幽默的语言,就可以调节课堂气氛,使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增加一倍。所以不要小看这课堂的剂,他也会使我们的课堂更高效,使学生参与面更广泛。如果在加点教师的态势语,那就更能吸引孩子了。当然我所指的这些方面它有一个度,并不是让老师们时时用,事事用,那样我们可不变成小丑了吗?

4.谈谈亲和力。

课上别把自己当老师,高高在上。也用不着非得低下身子去交流。就把自己当作和孩子们一起交流的学习者,一起学习的引导者,遇到困难时的指导者。多绽放你的笑脸,多发出你的笑声,多抬抬你的手,抚摸一下孩子的头,拍拍孩子的肩,多动动你的头,给孩子肯定的点头,多用用你的眼,给孩子深情地一眼,鼓励他的努力。这就是亲和力。我们既要站着教书,还要让孩子感受到你的亲和,你的爱。当孩子指出你的小错误,你要及时改正,要诚恳道歉,当你因为某些事耽误了孩子们的时间时,你还是要诚恳地道歉。课下,要像朋友一样和孩子们交流,回答他们小脑袋瓜里的一个个问题,不厌其烦。这就是亲和力。

篇6

语文作为小学教学重要的课程之一,是语言艺术的根本,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基础。要提高语文教学质量,需要语文教师注重课堂语言点评,发挥课堂点评语言的艺术和魅力,创造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的不同,效果可能会相差二十倍。

一、语文课堂语言点评的无效现象

(1)点评语言直白单调。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直白单调的语言点评造成课堂沉闷,学生学习热情不高。有些老师对学生的回答往往只用简单的“回答正确”“好”“不好”来回应,有时甚至没有点评。还有人常把口头点评语言用在课堂上,如“哦”“好吧”“那么”“好像是这样”等不标准的点评语言来应对学生的回答。这种单调苍白的点评不仅不能激励学生,学生无法正确理解老师的意思,还会造成学生注意力的分散,产生课堂应付的学习态度。

(2)简单的语言激励。随着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教师的教学理念也发生了转变,对学生采取鼓励教育。在课堂上,经常会出现“你回答得很正确”“你的发言很棒”“你很聪明”等点评语言,但是对于学生如何正确,如何很棒,如何聪明,教师并不给予具体说明。这种简单的激励,可能初始阶段会对学生有一定激励作用,但长此以往,学生就会感到麻木、枯燥,激励作用慢慢淡化。老师不将学生的回答作以细致分析,导致学生对答案没有明确的认识,对问题不能进行总结和归纳,对知识的掌握模糊不清。

二、语文课堂语言点评的艺术和魅力

(1)真诚的语言点评,课堂情感升温。教师在语文课堂给予学生的真诚的点评,可以引起师生的情感共鸣,拉近师生距离,学生在课堂的表现会更加积极。

慧敏是一个乖巧、内向的女孩,她很喜欢语文,但在课堂上从不举手发言。一次提问中,老师发现慧敏的手举得很低,头也不敢抬。于是老师趁这个机会请她发言。慧敏表现得极为紧张,声音非常小。老师微笑着说:“慧敏,老师和同学都很想知道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可是现在只有我和你身边的同学听到了你正确的回答,后面的同学肯定也很想知道,你可以大点声音告诉他们吗?”慧敏在老师的鼓励下大声地再次回答了问题。老师点评说:“谢谢慧敏同学,回答很精彩,问题分析得很到位,老师也是这样想的。”有了这次经历,慧敏在课堂上的发言变得主动积极,成绩也提高了很多。

(2)鼓励启发的点评语言,课堂充满活力。鼓励启发的点评语言,能使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中,使课堂充满活力。下面是课堂教学案例的片段,课文是《三顾茅庐》。

学生:如果没有刘备的再三邀请,诸葛亮是不是就不会帮助刘备打天下了?

老师:是啊,诸葛亮是不是太会摆架子了,跟你们似的,要老师问三次才会告诉老师答案,看来你们跟诸葛亮一样聪明啊!

(同学笑了起来)

学生:刘备为何如此欣赏诸葛亮,诸葛亮真的那么厉害?

老师:你的问题很有研究价值,其实从现代科技来看,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是有一定科学依据的,而在古代,科学是不被多数人懂得的,所以他被称为“神人”。刘备跟诸葛亮是患难兄弟,是朋友,同学们是不是也很乐意帮助自己的朋友呢?让老师看看你们的朋友在哪?

(同学们都牵起朋友的手)

(3)幽默的语言点评,课堂气氛活跃。幽默展现了教师的个人魅力、智慧和能力,是一门教学艺术。幽默的语言点评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对知识内容的深入思考和探索,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从而达到有效的教学目标。幽默的点评还能化解尴尬,学生回答问题出现错误时,教师通过幽默的点评,轻松帮学生走出困境,维护他们的自尊,保护他们敏感的心灵。教师不仅担任传授知识的责任,也负有培养学生身心健康的重任。小学生对教师有畏惧之情,害怕在老师面前犯错误而躲避老师,对老师的提问也总是小心翼翼。教师应该与学生拉近距离,成为他们的朋友,幽默的语言能使课堂气氛轻松活跃,从而增强学生对老师的喜爱之情,促进师生情感交流。

(4)生动贴切的语言点评,课堂深情满满。生动贴切的语言点评,可以将教学内容引申到实际的生活中,加深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加强对知识的理解,还能让课堂深情满满,给予学生适当的情感教育。下面是教师讲授课文《第一次抱母亲》的课堂点评片段。

老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位母亲为何能以80多斤的身体去承担100多斤的负重吗?学生:因为母亲要照顾家,对子女的爱让她变得有力量。老师:是的,这位普通的农村妇女,她所承担的实际上是支撑起了整个家。老师:请同学想想,歌颂母亲的诗词有哪些?学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老师:明明同学读得很有感情,你对母亲有什么想要表达的话吗?学生:我想对妈妈说,我爱她!老师:同学们把想对妈妈说的话都写在一张纸上,拿回去给妈妈看,好不好?

篇7

语文教师的课堂语言艺术高超,就会极为有效地提高语文的教学效果,继而深远地影响着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为开发和提高他们潜能、素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常常能听到教师在表扬某个学生时惯用“你真棒”、“非常好”等鞭策言语,我认为这不是教师的语言艺术。作为语文教师,在课堂上的语言不是随意客套、肉麻吹捧,而是斟酌再三的情感自然流露,其语言特点是让听者听起来心情愉悦的同时,又感觉教师的表扬分寸把握得恰到好处。

语文教师语言的魅力是任何先进的多媒体等辅助教学手段都难以取代的。在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的语言首先应该是简洁、流畅、平和,给人以惜字如金之感。

我在引领学生们阅读分析朱自清的散文《春》一课时,以让学生们想象着校园春天来临时那嫩嫩的、绿绿的小草形象,那桃树、杏树、梨树鲜花儿盛开的情景……开篇,这种有着引领但非生拉硬拽意味的亲切话语,在极短的时间内就抓住了学生们的心,抓住了学生们的情,激发出他们对春天回忆的思绪,很快就将他们引入到《春》的情景之中。

简洁,即一言出就准确无误地表达出自己所要表达的内容,给学生留下较多的想象、回味的时间,这就是语文教师应该具备的具有启发性的画龙点睛的智慧。要做到这一点,教师本身必须在广博知识的积累上下一番功夫,不断锤炼自身的教学语言艺术魅力,遵循语文教学规律及审美原则。

课堂语言的规范性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讲规范的普通话,课前要做好各种细致的准备工作,精心组织教学语言解读,做到语言浅显,讲解深入。课堂语言的简约性要求语文教师在课堂上不讲空话、套话、大话、闲话、废话,要精心设计、反复提炼课堂语言。教学语言的趣味性要求语文教师要善于设计扣人心弦的悬疑,化枯燥为风趣。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广泛博览和教材有关的故事、诗词等,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把它们引入课堂之中,使学生们在愉悦、和谐的氛围中获取知识。总之,良好的语文课堂语言应当是鲜活的、生动的、富有生命力及艺术魅力的。

语文教师课堂语言艺术魅力的两个重要方面是有声语言与无声语言。“无声语言”要求教师要重视外在形象气质,如发型、衣着等精神风貌的展现。

一个精神饱满、步伐稳健的教师,常常会使学生精神振奋。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举手投足间,对学生来说似乎都有某种深刻含意在其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通过它们更好地开阔自己的知识视野,感悟精彩的世界。同时,教师还要高度重视自己板书的巧妙。我在与学生们一起赏析《苏州园林》一文时,板书仅一个“美”字,以此激发学生探究激情,给学生留下联想与想象的广阔空间――“苏州园林”的美体现在哪些方面?作者文字的美又是怎样体现在字里行间的……教师的无声语言体现了语言的艺术魅力。

有声语言往往能体现出语文教师综合性的修养。优秀的语文教师要善于运用语言中的音调、语气、节奏等来表达出不同的情感。语文教师要善于凭借形象生动、富于幽默情感的语言技巧来打动学生的心灵,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创新思维。

一节课的开始,教师的导语极为重要。富有魅力的导语能立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学习热情及求知欲望,也为活跃课堂气氛创造良好的条件。我常常运用的导入方法有悬念导入法、情境导入法、典故导入法、审题导入法、设问导入法等等,在教学实践中导入的方法没有固定的模式,灵活运用才会使学生们感到自然亲切。我在讲解《济南的冬天》一课时是这样导入的:老舍的《济南的秋天》有这么几句话:“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了瑞士,把春天的艺术赐给西湖,秋和冬的全赐给了济南……”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欣赏老舍笔下的济南冬天美景。如此导入亲切自然、热烈活泼、生动精彩,学生听得出神入化,沉醉在济南美景的联想想象之中……一个便于继续探究的教学环境水到渠成般地迅速生成。

篇8

关键词: 农村初中 语文教师 课堂魅力

课堂是语文教师展现魅力的最大舞台。在课堂上,有魅力的语文教师以高尚的人格、丰厚的知识底蕴和高超的教育教学能力引导学生,让学生在语文的世界里畅游。与城市学生相比,农村学生存在学习基础薄弱、学习压力小及主动性、积极性不高等特点,因此农村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展现特有的魅力更重要。

一、博闻强记,给学生一个广阔的知识课堂

“为了使学生获得一点知识的亮光,教师应吸进整个光的海洋”(吴志强《语文教师人格魅力漫谈》)。农村学生知识面相对较窄,因而课堂上引入一些与课文有关的其他内容很有必要。如在讲授《岳飞》一课时,课前我向学生介绍许多与岳飞相关的事:岳母刺字、“莫须有罪名”、东窗事发等,然后朗诵岳飞的《满江红》。等我朗诵完后,学生无不被这位一代名将的万丈豪情吸引,学习热情大增。

语文教师讲授的课外知识可以是本学科的,也可以是其他学科的,如历史、时事政治,甚至是时下的流行元素,这样学生才会觉得与语文教师有共同语言,才会亲近语文教师,从而认真听讲。

二、解读文本,让学生感受独特的语言魅力

农村学生的学习水平、能力普遍比城市学生低,所以讲解课文的语言应是他们易于理解吸收的。那么什么样的语言风格更能增加教师的魅力呢?

1.用通俗、幽默的语言解说文本

语文教师应该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展现课文,深入浅出地进行解说,并适当地加入一些幽默的元素,使学生感受到文字形象生动的魅力。例如在教学《空城计》时,考虑到课文接近文言,学生在理解内容上有一定障碍,我讲解课文时运用通俗的语言。讲到孔明在城门楼上焚香操琴,我说:“这个孔明披上鹤毛做的披风,戴上头巾,玉树临风地在城门楼上点香弹起了琴。在这么一个紧张的时刻,孔明居然能在城门上做这么高雅的事,也难怪司马懿会起疑心。……”学生在被我逗乐的同时又有恍然大悟的感觉,随之更深刻地理解课文。

2.用生动、饱含感情的语言表现文本

讲解课文的语言虽然要通俗易懂,但应不失生动优美,否则容易让学生觉得语文教师言之无味。一个有魅力的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解读文本时,能通过控制声音的高低起伏、节奏快慢吸引学生持续的注意力,也能通过比喻、排比等手法让书本内容变得更形象生动,从而感染学生,产生共鸣。如在讲授《乡愁》一诗时,我示范配乐诗朗诵。当我用忧郁沉痛的语调读“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时,全班学生表情凝重,久久不能出声,可见已被我带入游子浓浓的思乡情中。

三、发挥亲和力,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农村学生对教师普遍存在畏惧心理,如果语文教师放下姿态,发挥亲和力,让学生喜欢你,从而“爱屋及乌”,“亲其师,信其道”,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让学生看到语文教师充满亲和力的神态

马卡连柯说:“做教师的决不能没有表情,不善表达情感的人,就不能做教师。”讲课时,随着课文内容的需要,或喜或悲,或忧愁或愤怒,让学生由你的表情而体验到文章所蕴含的情感;与学生交流时,随着学生的表现,或微笑或亲切或严肃,让他们由你的神态而理解你对他们的态度。曾经有学生对我说:“老师,你笑起来很好看,我们喜欢看你笑的样子。”确实,一个表情丰富的语文教师,会让学生觉得这是一个与他们一样的活生生的人,而不是一个高高在上不可冒犯的神,从而心生亲近之感。

2.让学生听到语文教师饱含亲和力的语言

课堂上,语文教师要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很大程度上要依靠语言。讲课时,提问方式可以亲和:“这个问题谁来帮我解答?大家觉得谁的说法更好?某某,你来试试吧!”评价学生可以亲和:“虽然你没说到重点,但能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很好!答得不错,不过有个方面你可能没考虑到”……甚至课前课中也可以根据需要和学生拉拉家常:“同学们,大家今天精神不错。某某同学,今天妈妈给你做什么好吃的了?”

有亲和力的语言能营造出一种平等、和谐亲善的氛围,学生自然而然地觉得语文教师离他们是那么近,那么和蔼可亲。

3.让学生感受到语文教师蕴含亲和力的动作

课堂上有声的语言能够表现语文教师的亲和力,如果再配上无声的动作,效果就会更显著,如提问学生时,伸出手做个请的动作;请学生坐下时,拍拍他的肩膀表示鼓励;学生表现得好时,给他们鼓鼓掌……这些动作其实也是无声的语言,以具有亲和力的神态、语言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周成平老师在《中国著名特级教师课堂魅力经典解读》一书中对魅力课堂作了这样的评价:“一节好的课……可以是幽默的!可以是智慧的!可以是诗意的!……总之一定是有魅力的!”农村初中生更需要这样的“好课”。农村语文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探索,提高教学能力,形成独特的个性,才能打造一节节有魅力的语文课。

参考文献:

篇9

1.知识贫乏,视野不宽。主要表现为就教材教教材,不能充分挖掘教材自身的知识和内涵,甚至经常出现知识性错误,更谈不上对语文知识进行有效拓展。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强、内容广博的课程,由于教学内容复杂,知识序列不够明显,加之课程内容的不断更新和调整,这就要求教师要具有较高的语文素养和较为完备的知识结构,不仅要掌握语文学科本身的基础知识,还要掌握边缘学科知识。

2.修养不足,基本功不扎实。好字、好口才、好文章,是语文教师应当具备的基本功,然而很多教师连这些基本功也不具备。汉字书写不规范,没有间架结构,字写得慢且难看。特别是年轻教师,更不注重书法训练。由于缺乏语言积累,表达能力差,整节课就那么几句话:好!太棒了!你真行!很难欣赏到教师自己的一段精彩表白。

3.教学品质不高。语文教师应具备优秀的教学能力,诸如口语表达、阅读分析、板书和朗读等。其中口语表达力十分重要,它能开拓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求知欲望。然而,很多教师口语表达能力极差,语无伦次,击不中要害,课堂语言如同谈家常。

以上是本人在日常听课中发现的制约语文教学水平的几个突出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还需要我们广大语文教师不断学习,不断探索,努力提高自身素养,做一名有魅力的语文教师。

一、丰富学科知识。扎实语文功底

语文是语言和文字,语言和文章,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统称。语文也是听、说、读、写等语言文字的能力和语言知识及文化知识的统称,语文教师应该成为语文的化身,要全面掌握语言常识、文字常识、语法常识、修辞常识、文体知识等语文基础知识,还要具备一定的现代汉语、古汉语、文学理论的基本知识。要加强语言修养和文学修养,因为这不仅是成为一名有魅力的语文教师的助推器,也直接影响着语文教学质量的高低。要做到这些,当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贵在坚持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一个语言修养和文学修养兼顾的教师,在教学中才能文思敏捷、妙语连珠,才会让学生喜欢语文、喜欢你,你的课堂才能魅力十足。

二、锤炼教学基本功

语文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尤为重要。它不仅影响着教师自身的教学魅力,更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字写得好的教师,其学生的字也普遍漂亮,普通话说得好的教师,学生的朗读水平也一定很高。因此,作为一个语文教师,一定要苦练教学基本功,让自己的字美起来,语言美起来,文章美起来。同时,教师的教学基本功,还包括组织和运用教材的能力、设计和组织教学的能力、现代教育技术运用的能力等,要做一个有魅力的教师,就应该全面掌握它们。

三、养成良好的教学习惯

一名有魅力的教师应具有良好的教学习惯,具体说要做到以下几点:1.举止端庄,语言文明。衣着要得体,与学生交流时话语不能太随便,肢体语言要运用得巧妙、恰到好处,不能给人以轻浮的感觉。2.上课要充满激情。富有激情的课堂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唤起学生学习的激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没有激情的课堂,任教师的语言再华丽、再动听,也打动不了学生的心灵,震撼不了学生的灵魂。而激情来自于你对事业的热爱,对语文这门课程的热爱,对学生的热爱。3.给每个孩子以期望。学生的潜力是很大的,看你怎么去发现、去挖掘,最好的方法就是多给学生以鼓励、赞扬和肯定,去唤起他们的自尊和自信,激发他们奋发向上的激情,不能轻易伤害学生、打击学生、讽刺挖苦学生。4.课堂管理要管放有度。管得太严,会使学生产生畏惧心理,不利于学生大胆探索和表现。管得太松,没有了正常的教学秩序更不利于教学,要做到严而有度,严而有爱。

篇10

关键词:中专语文;文学气息;自身素养;教学艺术

语文本应是最能吸引学生的一门学科,最能给人美的享受、情的感染、意的激发。现在,我成了一名中专的语文教师,几年的中专语文教学让我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那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语文竟很难激起学生的兴趣。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由学生自身的素质水平决定的,中专生本来基础就差,不爱学习,中专语文课不是专业课,又没有升学应试的压力,学生更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另一方面,就是在长期的应试教育影响下,语文的教学重语文训练而轻语文教育,片面地强调“语文是工具”,而忽视了语文的文学性,学生只看到语文里面单调死板的字词和语法,却无法领略其中无穷的魅力。

因而,笔者认为,作为中专语文教师,我们无法一下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语文素养,却可以让语文课散发文学的魅力,让一周两节的语文课成为学生美的享受,让学生自然地爱上语文,主动地学习语文,发挥语文真正的潜移默化的作用。那么如何才能要做到这一点呢?笔者从四个方面发表自己的看法。

一、语文教师要博览群书,提高语文素养,散发文学气息。

在这个知识爆炸的年代,语文教师要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求知精神,不断充电。孔子主张“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老子主张“活到老,学到老”。那么如何学呢?我认为首先要多看书、多读书、读好书。语文是一门基础的独立学科,又可以说是一门“综合课”,字词句篇,语修逻文无所不包;古今中外,作家作品涉及面广;天文地理,政治艺术包罗万象。语文教师要通过博览群书让自己掌握丰富的知识、培养文学的气质。其次,可以通过各种培训来提高自己,借鉴别人的经验,听听名家的见解,认识自己的不足,给自己压力并有针对性的进行学习。最后,通过交友进行学习。大家常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多交些素养较高的人做朋友,学习他们的做人、做事和社会经验,这样也可以提高自身的素养。

二、上课之前要充分准备,查找资料,认真备课。

在中专学校里,教案除了能应付检查外,只能成为废纸一张,几乎没有人按这样的教案上课。而备课是上课前的一种准备和设想,需要周密的思考、精心的设计,不需太注重形式,应该“不拘一格”, 能做到“心中有数”就行了。我们可以写成完整的教案,可以在教科书上批注,也可以准备一些和上课有关的资料,甚至什么都可不写,自己把课堂上需要的东西了然于胸。打破形式上的枷锁,是为了提高备课的质量,备课时一定要做到 “教材在我心中” “学生在我心中” “教学目标和思路在我心中” “教学方法在我心中”,我们既要遵循规律,又要张扬个性;既要全面考虑,又要突出重点;既要依托教材,又要突破教材,深挖教学资源,既要充分考虑教学中会出现的各种情况,会遇到的各种困难,又要大胆尝试,勇于创新。“教学相长”这个词教师在备课中是最有体会了,课堂上可能需要什么材料,有可能涉及到哪方面的内容,或者是哪个知识点,哪个相关的文学作品,教师必须提前准备,不记得的不知道的不熟悉的那都要重新开始学,到处翻阅资料的过程中教师自己也得到了提高。这样,教师便能纵横于课堂,轻松自如。一堂有备而来的课能让学生体会文学那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的乐趣。

三、设计课堂语言,发挥语言的魅力。

语言是人类进行思维和交际的工具,课堂教学语言则是师生双方传递信息和交流思想的载体,是教师教育教学思想的直接体现。教师通过语言将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课堂教学语言是否清晰、准确、简练、生动,是否有艺术感染力,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成败。特别是语文课,不同感彩的课文,对教师使用的课堂语言也有不同的要求,或欢乐,或悲伤;或热爱,或憎恶;或抑扬,或低沉,有时如绵绵春雨,滋润心田;有时像江河奔流,一泻千里。因此,作为语文教师一定要充分发挥课堂语言的魅力,善于把语言学家的用词准确、教育家的逻辑严谨、演说家的论证雄辩、艺术家的情感丰富集于一身。

四、发挥多媒体的作用,用文学性和艺术性灌溉语文教学,再现作者情感。

作为新时代的语文教师,要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运用文字、图表、影视、声像等效果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场景或氛围,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便于引导学生的情感体验,克服过去仅凭抽象的语言文字感受活生生画面的落后做法。文学性,是语文教学的灵魂。缺乏文学性的语文教学活动,就好比荒草丛生的田野没有了鲜花的点缀,荒凉而无生机,浩瀚无垠的大漠缺少甘泉的滋润,枯寂而乏灵气,就会把作者用血和泪、爱与恨写成的文章讲得苍白无力:学《最后一课》,学生领会不了那震撼人心的爱国之情;学《背影》,学生体味不出催人泪下的父子之情;学《回忆我的母亲》,学生感受不到那高尚真挚的母子之情。我们要用文学性和艺术性来灌溉语文教学,让作者用血和泪、爱和恨写成的文章有生动精彩的再现与演绎,引起学生的共鸣。

教师丰富的学识,完善的修养,艺术性的语言,用心的准备,文学性的教学艺术,定能让学生徜徉在文学的海洋。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当语文课弥漫着文学的芳香,散发着文学的魅力,上语文课成了一种美的享受。

参考文献:

[1] 饶腾杰.《语文学科教育学》.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 周庆元.《语文教育研究概论》.湖南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