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范文
时间:2023-03-21 20:10:2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九年级语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 形成全新的认识
由于大多数学生和教师将早读当成早自习,而没有当成是一堂正式的课。学生随意散漫,读书声稀稀拉拉,想看点什么就看什么,不想看就搞别的事。教师早上辅导大多是去“点点卯”,走走过场,没有什么实在意义。个别抢占时间意识特强的九年级教师则分秒必争,占领早读阵地,在讲台上讲解习题,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因为他过于突出了教师,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最终只能是白费口舌、收效甚微。笔者认为教师是学生早读的指导者或促进者,学生是早读的主体,早读是一节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课。“一日之计在于晨”,早上起来学生头脑清醒,精神愉悦,是记忆的最佳时间。教师和学生要认识到早读是效果最好的一节课,是夯实基础的一节课,是储备写作素材的一节课,是为学生中考语文增加分数,为终身学习和个性发展奠定基础的一节课。唯有如此全新的认识,教师和学生才能将早读放到了适当的高度,真正从内心重视早读,从而形成良好的动机。良好的动机又会调动教师、特别是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早读效果。
2选用多样的内容
早读不能过于单一刻板,读一个早上的语音,或读一个早上的古诗,都容易造成一种审美疲劳,效果往往不佳。因此,要选用多样的早读内容,适当换下“口味”,以满足九年级学生的个性化需要。
2.1 读精典课文
这里的精典课文主要指一至六册语文教材的重点篇目。古人云:“松声、涧声、琴声、鹤声……皆声之至清者,而读书声为最。”朗读课文时要注意调动眼、脑、口、耳等感官功能,眼睛要看清文字,发音要清晰响亮,注意语音、语调,口耳相传,目视口诵。“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能吟。”多读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2 读基础知识
这里的基础知识指文言实词的用法、文言虚词的用法、文学文化常识、字音、字形、词语(成语)意义等。大纲规定的100个实词、18个虚词要分散在早读时间落实,易读错的字音、易写错的字形需要巩固。基础知识相对来说是死的,只要肯花时间,下苦功夫,还是能掌握的,尽可能避免丢分,捞足基础分。
2.3 读“错题集”
九年级语文教师应要求每一个学生备好一本“错题集”,把平时练习和考试中的做错的题,特别是基础知识方面的错题摘抄下来,早读读“错题集”,加强记忆kwPkAcFw0x,强行纠错,避免下次考试在同一个地方摔倒、重蹈覆辙。
2.4 背古诗文
背准确是做好默写题的基本前提,如果背不准,写得再多、再漂亮,也只能是浪费墨水和时间。有的学生每次考试默写题都写了,自我感觉良好,可是得分总不高,个别的甚至得零分。教师要及时整理好近三年中考古诗文的默写题,把《中考语文教学大纲》规定的几十篇古诗文一并有计划地分散到早读时间,让学生多读多背,记死记牢。
2.5 读美文和作文素料
九年级学生的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这就需要语文教师为他们搜集一些美文,如优美的散文、深刻的杂文、精彩的时评等,搜集一些作文素材,如感动中国人物事迹、名人名言等。朗读美文,可以缓解学生的精神压力,丰富学生的语言,陶冶学生的情操,增强学生的文化积淀。
3 采取灵活的形式
“语文教师读读读,数学教师写写写,英语教师背背背。”这是一些学生对三门主科教师教学方法的评价,从某个侧面表现出学生对教师方法单一的不满情绪。单一的早读形式肯定会抑制学生的兴趣,影响早读的效果。
3.1 读写背写结合
早读课以读为主要的形式,但教师一味地强调学生去读去背,时间一长,学生的注意力就容易转移,而且会出现疲劳感和枯燥感,甚至会产生逆反心理,肯定会影响早读的效果。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要求学生动用多种感官参与早读,做到“心到、眼到、口到、手到”,以感官的和谐达到较好的效果。“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字音、字形可采用边读边写的形式,古诗文可采用边背边写的形式,这样容易记牢记准。古诗文在背准确的前提下,特别要注意书写规范,默写题要尽可能拿满分。
3.2 各种竞赛
没有竞争是一潭死水,有了竞争才会生机勃勃、活力四射。竞赛可以提高学生参与的激情和学习的热情,增强学生实现目标的内驱力,释放学生的最大潜能。比如背诵和默写就可以采用竞赛的方式,如小组赛、男生女生赛、同桌PK等。教师要对竞赛获胜的同学进行表扬,竞赛获胜的学生则会产生成就感和满足感,进一步增强信心。教师对竞赛失利的一方进行鼓励,激发他们的成功欲望,为下次的竞赛积蓄力量。当然,竞赛既要考虑学生的整体能力,又要兼顾学生的个性差异,不能简单地一刀切。特别是个人PK时,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双方要旗鼓相当、有得一拼。
3.3 师生共同参与
朗读和背诵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方法,历史上许多文人墨客之所以文思泉涌、文采飞扬,大都是因为他们读得多、背得多、积累得多。作为一名九年级语文教师不能是手电筒―――只照别入,只要求学生多读多背,而自己仅仅充当一名纯粹的检查者或局外人。“教师本人是学校里最重要的师表,是最直观、最有效的模范,是学生活生生的榜样。”教师要主动参与到学生的朗读和背诵之中,早上专读辅导也可以在教室大声朗读。早读明确要完成的一级任务,如背诵之类的任务,教师可以适当地在早读时间当众背诵。“言教不如身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的主动参与、率先垂范,拉近了教师与学生的心理距离,感染和影响学生,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参与热情和成功欲望,大大了提高学生的兴趣,早读任务就比较容易完成。另外,教师在参与的过程中也提高了自身的素质,这正体现了教师终身学习的理念,真正实现教学相长的目的。
4结语
总的来说,对早读重新建立正确认识就会产生良好的动机,在早读课上设计丰富的内容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教师们应采取灵活有效的方式来调动学生早读的热情,给早读确定目标以免一无所获,也要对学生进行适时的早读检查,保证学生的早读质量。做好以上几点,相信便能有效地提高学生早读的效率,并对学习有所增益。
参考文献
篇2
一、语文基础。下面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选出答案后在答题纸上用铅笔把对应题目的选项字母涂黑涂满。(共12分。每小题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笨拙(zhuó) 订正(dìng) 既往不咎(jiù)
B.濒临(bīn) 魁梧(wú) 称心如意(chèng)
C.哺育(bǔ) 巢穴(xué) 刚正不阿(ē)
D.解剖(pōu) 机械(jiè) 斤斤计较(jiào)
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崇拜 提防 侧隐 目不暇接
B.恳切 怠慢 穿戴 重蹈覆辙
C.淳朴 慨叹 过分 各行其是
D.戳穿 摆渡 端详 焕然一新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或俗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A.打折优惠活动开始后,康乐馆一时门庭若市,前来参加健身活动的人数量激增。
B.在紧张而又热烈的气氛中,城市秋季运动会的各项比赛正在千姿百态地进行着。
C.回想往事,许多欢乐场景依然历历在目,我不由得感受到昔日校园生活的美好。
D.“独木不成林”,惟有全体队员团结协作,球队才有可能在联赛中获得好成绩。
4.对下列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通过融入诸多国际文化元素的图书节,让读者有机会了解参展国家的文化。
修改:删去“通过”或“让”。
B.近年来,我国教育界同仁就如何培养学生情商的问题公布了许多有益的见解。
修改:将“公布”改为“提交”。
C.只有学校开设多门选修课,学生才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确定和选择学习内容。
修改:将“确定”与“选择”调换顺序。
D.一个真正的探险者,应该是具有探索未知世界的激情与敢于挑战自己的非凡勇气。
修改:去掉“是”。
5.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A.《龟虽寿》——曹操——东汉
B.《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北宋
C.《陋室铭》——柳宗元——唐朝
D.《绿》——朱自清——现代
6.对下面文段中有关修辞方法作用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①卡车,你怎么跑得缓慢了?快些吧,快些吧,快把我们送到青海湖边去吧。
②看看吧!青海湖在草原上,闪着碧绿的光彩。她微微地荡漾着,闪动着,好像草原上立起了一张碧绿的竖琴。那一个接一个的纤细的波纹,不就是竖琴上的弦丝吗?伴随着微风,我们仿佛听到了阵阵悦耳的琴声。
③看看吧!青海湖脚立在草原上,扬头吻着蔚蓝的天,显出一种多么豪放美丽的风姿。她好像伸出了强大的手臂,一只手托起蓝天、白云、高山;一只手牵着草原和牛儿、马儿、羊儿。千百年来,在她的胸怀里,抚育了多少子孙后代,多少英雄儿女?草原多么葱绿,牲灵多么健美。青海湖,母亲般的青海湖呵!
A.第①段中的“快些吧,快些吧,快把我们送到青海湖边去吧”,运用反复的修辞方法,强烈表达了“我”希望尽快到达青海湖的迫切心情。
B.第②段中把“青海湖”比喻成“一张碧绿的竖琴”,形象地写出了青海湖绿波荡漾的美丽形态,抒发了“我”对青海湖的喜爱之情。
篇3
关键词:九年级;语文;深度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5-0120-01
九年级语文内容十分广泛,包含说明文、散文、议论文、文言文以及诗歌等,而九年级又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时期,探究九年级语文的深度学习具有重要作用,深度学习对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增强其自信心,帮助其更加深入了解语文知识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结合九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深入思考深度学习的策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九年级语文深度学习的意义
1.1深度学习有助于激发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积极性,调动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学好语文的前提。大多学生对学习并不一定存在天生的好恶,仅是在于对学习方法或是内容的不满。深度学习注重挖掘语文知识的内在本质,可以帮助学生发现语文的魅力,进而沉浸于语文的天地中,主动进行探究,从而获取更丰富的知识。在学习的整个过程中,会产生一定困惑与疑问,进而展开思考与提问,最终找到解决的方法,并加以运用,这也实现了学习的最终目的。
1.2深度学习有助于促进学生进行有效的自主学习。深度学习实现了语文有效自主学习的可能。学生进行深度学习,促使其积极、主动探究与搜集问题,以及解决技巧,进而实现或处理所获取的知识,帮助新旧知识的融合,构建新的知识体系,形成具有创造性的思想与想法,进而提升学生对于问题的分析与解决能力。
1.3深度学习有助于推动学生的持续、有效学习。持续而有效的学习要求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学习发现、分析、解决问题,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依据学生自己的身心特点,以及语文学科特性来开展有效教学,而深度学习为语文的持续而有效的学习提供了空间。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深度学习,促使其主动探究问题,搜集与处理语文知识,沉浸于语文的天地中,欣赏语言文字特有的文化气息,进行知识的扩展与延伸,进而构建新知识体系,提升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水平。
2.促进九年级学生语文深度学习的策略
2.1有效调动学生的兴趣,促进深度学习。如何帮助学生在语文深度学习中获取快乐,这就需要教师有效把握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点,调动其学习的兴趣。教师可以借助有效教学策略,调动学生的兴趣。如,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融入游戏教学,利用多媒体开展教学等手段,将教材中较为单板、抽象的概念、知识变为更具生动性、形象性,充满乐趣的教学,进而促进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激发其在深度学习中的积极性。例如,在进行《故乡》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展示闰土在幼儿时期与成年时期的图片,以及几张动作变化的图片,引导学生自觉发现这些图片的不同之处,促使学生从闰土的形象以及动作中感受作者写作的意图,进而反映出写作的时代背景,通过这样的教学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兴趣,同时可以有效促使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2.2寻求生活中的语文。语文不仅是一门语言学科,同时也具有很强的生活性。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随处可以发现语文的痕迹。因此,语文教学不能仅局限于书本知识,要重视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九年级的学生学业压力较大,课业的负担较重,把语文引进日常生活中,可以有效降低学生的负担,激发其学习语文的兴趣。例如,春联是九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载体,因春联是我们春节的重要习俗,在日常的生活中随处可见,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积极从春联中发现语文知识,自觉探索语言的奥秘,不仅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同时可以加深学生对于春联知识的印象。
另外,鼓励学生积极观察生活,积累写作的素材,也有助于强化九年级学生的语文学习,促进其有效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学生把日常生活点滴融进自己的写作中,其中包括学生自己的情感,拥有较为丰富的素材,学生在作文的写作中也会更加顺利,可以有效避免无话可写的情况。语文本是源自生活,生活又为语文服务,最大限度借助生活这一资源来促进九年级学生深度学习语文,可以有效提高九年级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
2.3引导学生学会批判性思维,拓宽思维深度。相关教育专家指出,处理信息、解决问题、学习、全球意识、批判性思维是新公民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尤其是批判性思维,越来越受到教育学家的重视,并将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作为学习必不可少的部分。
目前,我们的教育又是如何呢?欠缺批判性与盲目趋同成为许多学生共同的思维缺陷。忽视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极易促使学生养成被动听讲与理解,以及接受知识的惯性,久而久之形成缺乏主动性的习惯,宁可信赖教师的权威性,也不相信自己的判断与质疑。语文思维表面化与浅显化,如果给予学生独立进行故事与任人物的形象评价,极易导致学生无从下手。
深度学习重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引导学生借助探寻的方式与态度来看待世界,用创造和动态观念看待周边的事物。语文的批判性学习,有助于积极引导我们学生的思维向阅读和文本的深度探索,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深层情感。
2.4注重合作学习。深度学习注重知识的开放性,学生学习的过程应是围绕同伴间的探讨与合作分享来实现的。语文深度学习的实现,获取关于知识的全面而深刻的理解,不能只是依靠学生单独的努力,必须采取合作学习的形式,与同伴共同分享彼此的成果。在开展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促进其互相讨论、互相启发、互相努力,及时纠正错误,弥补彼此的不足以及知识方面的缺陷,从而引起具有创造性的连锁反应,借助不同的思维方式与各不相同的理解过程来互相冲击与碰撞,进而形成对于学习材料与学习活动的全面而系统的认识,提升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热情与效率。
总之,九年级作为中学时期重要的学习时期,也是语文素养提升的关键时期,寻求语文的深度学习策略是十分重要的,掌握一定的深度学习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增加其对于语文的兴趣,进而打好基础,因此教师要重视寻求生活中的语文,引导学生学会批判性思维,拓宽思维深度,注重合作学习,全面强化九年级学生的语文学习深度,提升其语文水平。
参考文献:
篇4
6.根据提示,将下列诗句进行分类,填写序号即可。 ①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②跟着我去踩田圃的泥土将润如油膏/去看牧场就要抽发忍冬的新苗/绕着池塘跟跳跃的鱼儿说声好/去听听溪水练习新编的洗衣谣。 ③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当所有的鸟儿因骄阳而昏晕,/隐藏在阴凉的林中,就有一种声音/在新割的草地周围的树篱上飘荡,/那就是蝈蝈的乐音啊! ④树叶的碧意是一个流动的海。 ⑤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化静为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音韵和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比突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在“沙砾”“小草”“蚂蚁”中任选一种。仿照下面的句式,写一组句子。 棉花,没有的五彩斑斓,也没有荷花的芳香迷人,但它用最质朴的面貌,带给人温暖与体贴。
8.说起最短的现代诗,人们会提起北岛的《人生》,这首诗只有一个字:“网”。仅这一个“网”字就可以启发我们无限的联想,请谈谈你由此想到了哪些,并写出其中的两个方面。
二、阅读(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文后问题。思念 舒婷一幅色彩缤纷但缺乏线条的挂图 一题清纯然而无解的代数 一具独弦琴,拨动檐雨的念珠 一双达不到彼岸的桨橹 蓓蕾一般默默地等待 夕阳一样遥遥地注目 也许藏有一个重洋 但流出来,只有两颗泪珠 呵,在心的远景里 在灵魂的深处 9.用“/”标出下面诗句的朗读节奏。 ①一幅色彩缤纷但缺乏线条的挂图 ②一题清纯然而无解的代数 ③蓓蕾一般默默地等待 ④夕阳一样遥遥地注目 10.这首诗有朦胧、深远的意境,这种意境是怎样产生的?请说说你的理解。 我的理解: 11.这首诗表达了女诗人什么样的情思?请谈谈你的思考。
(二)阅读下面文章,回答文后问题。新 叶①一夜春雨。清晨,我撩开白色的帘幔,一眼瞥见小窗下那几根光秃秃的枝条上,冷不丁里爆出些淡绿、鹅黄色的嫩芽。“新叶!”我不由眼睛刷地一亮,惊喜的叫出声来,陡然觉得一阵清风带着春的气息从面前拂过。啊!你好,新叶!②大自然里的花五彩缤纷,而“绿色的花”却十分罕见,如果说我见过的话,那就是新叶了。③人们总是把燕子飞来当作春天来临的预告,而我认为,新叶,才真正称得上春的使者。早在严酷的冬天,它就怀着自己的信念和希冀,坚定执着地等待着,积蓄着。一旦冰消雪化,它便急不可待地从干枝秃条上冒出来,怯怯地朝四处窥探一遭,然后,轻轻抖动小小的身子,亲切地互相招呼着,迎阳光,沐春雨,尽情舒展开来。不几天,就星星点点地缀满一树,展示出蓬勃的生机。④新叶一天天长大了,伴着春的脚步。转眼间,便是满目翠绿。仰头望去,在阳光的照射下,片片澄明透亮,青翠欲滴,恰似一芽芽鲜嫩的新茶投入沸水里。老远看来,却见一团团、一簇簇,浓淡相间,亭亭如盖。密处,浓得深邃,像汩汩流油;稀处,淡得清亮,像一层薄薄的光晕。⑤然而,倘若它只有惹人喜爱的风姿,怎值得我动之以情?留意观察许久,我发现一些使我敬慕的——它的德行和情操。⑥新叶的一生是短暂的。春天萌芽,夏日生长,秋风起后,大都飘飘去了。短暂的一生,却洋溢着无穷的活力和对生活的爱。首先,它从不挑剔所处环境的恶劣。可安家于深山僻野,或置身繁街闹市,忠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于地不争丰瘠,于人但求有益。它辛勤地工作着,日夜不停地吸收二氧化碳,输出新鲜氧气。它用自己的身体装点河山,美化环境,为大道挡阳拦沙,为路人庇荫遮雨。它扶持着艳丽的花朵、香甜的果实,却从不炫耀自己。默默地专心致志地垂着绿阴,谦逊而不卑贱,清高而不 A ,淡妆自持,深根自养,忘我奉献。大地的乳汁养育了它,它抱以一腔忠诚。即使凋落下来,也总是齐齐地集在树根前,不肯离去。而且,大多是叶面朝下,把最后一吻献给大地母亲。⑦也许是因为“绿肥红瘦”的缘故,花朵常常比绿叶更容易博得人们欢心。可是红花虽好,还需绿叶扶持。没有绿叶的“无穷碧”又哪来花朵的“别样红”?我赞美绿叶!⑧新叶青青,使我忽然想到:即使不能做一朵流芳溢彩的鲜花,做一片纯净高尚的绿叶又何乐而不为呢。人生,本该像它一样青翠、蓬勃、谦逊、诚恳。⑨朋友,愿你生命之树常青,永远长满绿油油的新叶,四季常青。12.根据第⑥段内容,思考A处应填写的词语,并把它写在下面的横线上。谦逊而不卑贱,清高而不 13.文中赞美了新叶诸多可贵品质,请你简要写出其中四种。⑴ ⑵ ⑶ ⑷ 14.作者赞美新叶的目的是什么?
篇5
【关键词】创意法,作文教学,研究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部分地区的命题作文仍旧随老师的兴趣爱好,想布置什么内容就布置什么内容,随意性很大,长期盲目多写、细致地改,耗去了老师和学生大量时间和精力,收效却甚微,到后来学生依然是:“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无处下手。”到初中阶段学习即将结束,学生习作依旧存在这些问题,文不对题,东拉西扯,没有中心;不分主次,平铺直叙,记流水账;层次不清,前后不连贯;开头离题万里或没头没脑,结尾拖泥带水或有头无尾,语句不通顺。为了让作文教学灵活生动而高效,在创意法教育理念指导下,我对九年级作文教学作了一些尝试。
1.转变教育观念,落实因材施教原则
曾几何时,满堂灌式的教学占满了整个课堂,根本不考虑学生年龄特征、认知水平、个性心理差异,一律进行刚性的“楔入”因而教出来的学生大多是生搬硬套,不会灵活的解决问题。而今,这种教育观念已被进行得如火如荼的创意法的教学理念所代替,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教师一桶水,学生一杯水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作文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那么,首先是观念上的转变,教师必须培养学生的作文创新意识,一改过去传统写法,教师给一个题材范围,学生不能越范围。所以,有的学生说作文时滔滔不绝,丝毫不费劲,真正下笔时却茫无头绪,其根本原因就是被作文的框框条条所限,被老师的思想限制住。现在完全打破这种写作方式。题材新颖、视角独特已成为写作的主流。当然,要培养写作意识、就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成为作文的作者、读者、评价者,从根本上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
2.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重视写作生活作文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的这句诗真正地概括了写作的一个重要元素: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去观察、认知、体验。作为教师应当让作文教学的课堂面向生活,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等社会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尽可能拓展学生的生活空间。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试想:如果下笔前没有对周围事物的观察,认识,何来心灵的体验,更不会有感情宣泄,又如何能写出好文章来呢?因而必须让学生走出课堂,不能拘泥于小小的课堂,多看看外面的精彩世界,去发现生活的真谛。为什么有的同学一提写作就头痛,因为他没有题材可写,而没有题材的根本原因就是缺少实践。没有亲自感受生活。只有用心去感受生活,才会“下笔如有神”,从感受生活到写作生活。这是一个质的飞跃的过程。当然,要想达到这个飞跃,必须靠学生自身。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尽可能提供可视、可听、可感的教学媒体从而成为写作的源泉。
3.从说话作文开始,提高差生的作文水平
“语言”首先是口头语言,在它产生很久很久才产生文字、书面语言,口头语言是书面语言的根本,又是检验书面语言的尺度。说话说得好不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作文写得好不好。说话和作文它们之间是正比例关系。照说话来作文,照说话来改文。“我手写我口”,这正是作文的道理。要下笔成文,就要出口成章。既能出口成章,自能下笔成文,特别是表达能力稍差一些的学生,要提高这些学生写作水平,先要提高这些学生说话水平。说话对话可以通过以下形式进行:a、课前几分钟说话;b、看图说话;c、复述课文;d、作文动笔前的小组口头试文、评点、修改。
4.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鼓励学生写个性文章
多年以来,我国一直采取“应试教育”的制度。在这种制度下,妨碍了一大批学生的天性。出现了最典型的弊病――高分低能。尤其在写作这方面,因循守旧,内容空洞,毫无自已的特色。恐怕写出了自已的风格,没有伯乐赏识与认可。泯灭了学生的灵性,扼杀了学生的个性,这大大制约了国家的发展,撑舵者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于是,提出了“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口号,教育制度由“应试”到“素质”。这一制度,适应了时代的发展,而新课程标准,更是在时代的千呼万唤下提出来的。它要求教师鼓励学生张扬个性,用富有个性的语言表达。正如世界上的人一样,美国人狂野,法国人浪漫,日本人精明,韩国人礼貌,俄罗斯人鼻子高,中国人真诚……各有各的不同。作文如做人,要教育学生是“真善美”的你就讴歌,是“假恶丑”的就要抨击,但不一味地颂美,而避讳莫如深丑,让人虚拟在幻美世界。作文独生到之处更在于不套写,不拾人牙慧,尽量做到人云我不云,这样定会给人旧貌换新的感觉。
5.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一书中指出,学习分为两类:我要学和要我学,我要学是基于学生对学习的一种内在需要。要我学则基于外在的诱因和强制。学习如此,作文亦如此。那么,如何让学生成为“我要学”的类型,而不是期待着“要我学”呢!激发写作兴趣。兴趣有直接间接之分。直接兴趣指向过程本身,间接兴趣指向活动结果。学生有了写作兴趣,特别是间接兴趣,写作活动对他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有兴趣自然事半功倍。相反,学生对写作不感兴趣,情况就大相径庭了。“强扭的瓜不甜”,效果必定事倍功半,拿写作的一个环节选题为例,让学生从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入手。事实上,今天学生的生活是非常丰富的:喜欢集邮的,可以到自己的邮票中找到题材;喜欢流行音乐的,可以从这些乐曲中寻找灵感……
6.相信学生,让学生去自由想象作文
新大纲提倡写想象作文,也就是给学生一个思维可以自由驰骋的广阔空间,对我们教者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挑战,是更新教学思想,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这以前对学生来说是一个,要想走进这个,教师要培养学生创造思维,锻炼创造能力,进行个性语言的表达。“其实地上本来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变成了路”,鲁迅先生的这句话不正是创新之路所归的目的地吗?要想开辟这条道路,加强学生的想象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7.以鼓励学生为主,改进作文评改方式
篇6
以党的教育方针为指针,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特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社会主义的思想品质,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化品味,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62人,其中男生34人,女生28人。从上期考试的情况来看,我的原班生成绩进步很大,班平成绩远超县平均。可是,在本期从其他两个班转来了一批走读生,而且是双差生,这给我的教学带来了无与伦比的压力。现在又是最后冲刺的一年,更是具有不能承受之重。
三、教材分析:
九年级上册在整个新课程教材体系中属于第五阶段,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准确地说,是肩负着提高学生文学欣赏能力的重任。本册教材教学内容以文学作品——诗歌、小说为主,安排了一个单元的议论文,继续集中学习文言文。
本册教材仍按照“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新课程理念选取教学内容,突出教学的人文性、多样性、探究性、开放性,重视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特别是文学欣赏能力的提高。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创造精神、合作意识与知识的整合能力。
第一单元:“诗海徜佯”。本单元编选的五首诗歌内容丰富,手法多样,语言精美,是诗人用心灵弹奏出的自然的乐音。教学诗歌,不宜多讲,更不宜偏重理性分析,要重在引导学生通过想像和联想,感受知诗歌的形象和意象,理解诗歌。要让学生熟读诗歌,最好能背诵。在朗读中体会诗歌的语言美、情感美、意境美和韵律
美。
第二单元:“思想风采”。本单元所选课文哲理性较强,注重从多方面给学生以人生的启示,并丰富他们的生活经验;注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思辩的能力;注意文体特点:演讲的口语性较强,书信书面色彩较浓厚。
第三单元:“少年生活”。注意小说的体裁特点,了解人物、情节、环境等要素,分析把握小说的主题;注意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的创造能力,阅读小说,既是接受的过程,也是再创造的过程,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的作品本身是首要的,但是得出自己的见解(可以和大家相同,也可以是独创的)也是很重要的;注意揣摩小说的语言,从中得到启发,并不断积累,提高实际的语言运用能力。 第四单元:“求知与读书”。这是全套教材中惟一的议论文单元,要重视。要让学生了解一些议论文的知识(论点、论据、论证等),在实践中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知识积累,阅读文章,形成具有个性的、自己的认识;注意读写结合,充分利用阅读的资源,指导学生的写作。 第五单元:古代白话小说。应注意人物性格、情节。中国古代白话小说一般通过丰富、曲折、完整的故事情节表现人物性格,体现了中国小说的特点。注意与历史结合起来,可以进行跨学科的学习;了解古人的生活,对古人要实事求是,理解不要偏颇,不要以现成的框架,求全责备;注意古代白话小说的语言。
第六单元:史传。了解历史,理解历史人物;紧密结合历史,可以进行跨学科的学习,以提高学生语文能力为主,搜集资料,筛选资料、讨论、评论、写报告等形式,进行语文能力的实践;辩证地认识古代社会和人物,认识历史的发展,不搞教条主义;注重文言文的教学,积累词语,理解句式,重视诵读。
课外古诗词背诵:共有10首,穿插在每周早读时间完成。
名著导读:学期初即布置阅读任务,鼓励并指导学生认真阅读,并做好读书笔记等,学期末进行交流。
四、教学目标:
(一)、阅读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
3、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
4、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5、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6、了解诗歌、散文、小说等文学样式。
7、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8、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
9、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10、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10篇。
(二)、写作
1、继续学习写记叙文,能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学会写简单的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学会写调查报告。
2、本学期应完成大作文8次,其他练笔等不少于5000字。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 (三)口语交际
1、能注意对象和场合,学习文明得体地进行交流。
2、耐心专注地倾听,能根据对方的话语、表情、手势等,理解对方的观点和意图。 3、能就适当的话题作即席讲话和有准备的主题演讲,有自己的观点,有一定说服力。 4、课堂内外讨论问题,能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中心、有条理、有根据。能听出讨论的焦点,并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
(四)综合性学习
1、能自主组织活动,在演讲、调查、讨论中,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
2、能就教材提出的问题,或提出学习的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共同讨论,先出研究主题,制订简单的研究计划,从报刊、书籍或其他媒体中获取有关资料,讨论分析问题,独立或合作写出简单的研究报告。
3、掌握查找资料、引用资料的基本方法,分清原始资料与间接资料的主要差别;学会注明所援引资料的出处。
五、教学措施:
1、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和社会发展对语文的新要求出发,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审美情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2、语文教学中,要加强综合,简化头绪,突出重点,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感之间的联系,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培养语感,致力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3、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发展他们的观察、记忆、思考、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4、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技能,全面提高语文能力。每堂课教师根据学生实际精心备课,尤其要备好学生,改变繁琐的教学方式,突出重点和难点。要提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启发式和讨论式,鼓励运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要避免繁琐的分析和琐碎机械的练习。
5、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习渠道,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6、作文教学,贴近生活实际,富有生活气息,灵活命题,形式多样,多写随笔,读书笔记,尝试互批共批,以改促写,有效提高作文水平。同时,结合学校的县级科研课题,认真研究,力求取得更大的成绩。
7、实行分层目标教学,根据教学内容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利用课外实行培优辅差,力争整体提高。
篇7
一、思想方面。
我拥护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遵守劳动纪律,团结同志;教育目的明确,态度端正,钻研业务,勤奋刻苦;关心学生,爱护学生,为人师表。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力求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
二、教学方面。
(一)认真备课上课,认真辅导学生,认真批改作业。
1、备课
备课时认真钻研教材、教参,力求吃透教材,找准重点、难点,虚心向同组语文老师学习。充分利用每周三的教研时间,积极参加教研组组织的教研活动。
2、上课
认真讲课,力求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精讲精练。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有举一反三的能力。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努力做到因材施教,教学方法力求受到学生的喜爱,能够和学生积极的融合在一起,教学任务顺利完成,学生的学习效果比较理想。
3、辅导
我利用午自修和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辅导,耐心讲解,及时查缺补漏。利用辅导和早读的时间,给学生加强一些课外的阅读练习。对学习比较差的学生进行集中辅导,对他们进行强化训练。
4、作业
学生作业及时批改,仔细批改,对好的学生进行表扬,不好的学生进行教育,对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中讲解。依据学生的自身情况,有区别的书写评语,认真书写评语,使学生在评语中可以知道自己的不足。
(二)注重阅读、写作与实践。
1、重视阅读教学,扩大阅读视野。由于课堂、教材的容量和时空限制,学生不可能获得大量的生活和语言素材。针对学生阅历不丰,见识不多,语言贫乏,知识面窄的实际,首先,我引导学生扩大阅读内容。其次,我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可以采取自由阅读和定向阅读相结合。自由阅读,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地选择阅读作品,我一般不加限制,但要讲清目的和要求,一个课时能认识一个事物便达到了目的。定向阅读,由我根据教学大纲的规定,以及某一写作单元的目的和要求,确定阅读作品目录。如大纲规定初中每个年级课外阅读三五本书,我针对记叙文的特点,有要求地布置,通过检查及时了解和发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已经掌握或没有掌握的问题,以便在往后的课堂教学中“有的放矢”。我要求学生每个学期背诵一定数量的古诗词,要求学生在的阅读中摘抄妙文佳句,多作一些笔记和卡片,这对增强学生的词汇量,激发思维,丰富语言,大有好处。
2、鼓励学生自由写作。练笔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只学理论不实践,无论达到提高的目的。定性作文与不受任何限制的作文相结合,这是近年来语文教学改革的成果之一。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除了强化课堂计划内定性作文(教学计划内规定的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外,还必须抓好学生的课外练笔,提倡写随意作文,其形式包括日记、周记、评论读书笔记以及信函等等。这是学生写作上自由耕耘的一块园地,让他们写自己的话,写实在的话,见什么写什么,干什么写什么,读什么写什么,想什么写什么。我根据实际情况规定每人每周写作的最低量度。有了量度要求,便于我全面总结,可起到督促检查作用。
3、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1)班会。叶圣陶先生认为“说话训练”是激励学生“产生与发表的总枢纽”,只有抓住了这个“总枢纽”,才能有效的带动作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我除了要重视课堂上学生“说”的能力培养以外,还要利用课外活动有计划地开展一些说话训练。班会是一种比较好的形式,不但使学生主动“说”,而且组织能力方面也得到很好的锻炼。
(2)竞赛。初中学生往往有上进心,不甘落后。可以利用这种心理来提高学习积极性。实验证明,竞争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手段之一,我认为个人之间竞赛优于团体之间的竞赛。语文的竞赛内容,包括书查字典比赛、汉语拼音比赛、演讲比赛、语文基础知识比赛、诗歌散文比赛、课外阅读竞赛等等。这些活动,应有计划
地开展。赛后要总结评比,以精神鼓励为主,辅以适当的物质奖励。
三、今后努力方向。
1、加强自身基本功的训练,课堂上做到精讲精练,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提高学生的学习的兴趣。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多同组语文教师学习经验。
2、对差生多些关心,多点爱心,多些耐心,使他们在各方面有更大进步。对学生多加强教育,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的尊敬同学、老师和家长。
篇8
关键词: 多元智能理论 九年级语文教学 影响
美国的加德纳基于对大脑损伤病人、特殊儿童、智力领域与符号系统关系等八个方面的研究与实验之后,对传统智力观进行了有力反驳,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目前比较明确且被学术界认同的八种智能是:音乐智能、身体―动觉智能、逻辑―数学智能、语言智能、空间智能、人际智能、自我认识智能、自然观察者智能。“多远智能理论”肯定了个体智能差异存在的合理性,主张尊重个体差异性,倡导全面发展人的多种潜能。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影响了许多科目教学,本文就这一理论在九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影响做论述与总结,以期对日后教学提供参考。
一、积极乐观的学生观让语文老师轻松应对课堂教学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学生的智力都有自己的特征和强项,应对学生抱有热切的成长希望,充分尊重学生,愉快地完成教学。到了九年级,学生和老师都处于在冲刺中考的“拼命”阶段,许多语文老师面对模拟成绩差的学生,往往火冒三丈,质问学生学习效果、上课效率、作业态度等,老师的这种认真负责是好的。但是有些时候,真的不是学生没有好好学,也不是老师的重点没抓好,难点没讲透。每个科目都会以其学科特点自然而然地吸引部分学生学习,喜爱文学的学生自然愿意亲近文本,将更多精力投入在语文课上。同样的,也有一些学生即使遇到了好的语文老师,还是自顾自地把精力倾注在其他科目上,或许,在他的心里,已经有了日后发展目标,老师完全可以不强人所难。既然每个学生的智力强项不尽相同,老师就要鼓励他们尽最大努力去学、去练,虽然有些学生离整体目标仍有很大差距,不过他能每天进步一点,每天都在超越自我,不是值得高兴的吗?
二、因材施教的教学观让语文老师尊重学生的智力差异
“多元智能理论”主张根据学生智力特点进行教学,教师要善于挖掘学生智力结构中的优势势力,采用多元化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使不同学生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在语文学习中,有些学生善于记忆,可以说,他们从小学一年级到初中阶段,完全是靠记忆支撑的。语文老师经常发现他们接触了不少文本,课上听得很仔细,也很努力地尝试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可是收效甚微,到了最后,还是靠记忆力取胜,深刻的理解只能流于表面,得不了太高的分。还有的学生,古诗文背诵常常不得分,可阅读理解无论课内还是课外都做得很棒,作文审题立意准确且有深度,语文成绩也不差。这两类学生是比较明显的在语文学科上有短板的代表,教师与其逼迫他们完成各自智力的弱项,不如采用适合他们智力优势的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让记忆力强的学生自主探究记忆式理解法,让理解能力强的学生在理解中记住需要背诵的篇章,即用他们各自的优势弥补自身的短板,放手让他们自主查漏补缺。这样一来,不同特点的学生便在教师尊重他们智力差异的基础上获得了最适合他们的发展。
三、多样化的成才观让语文老师坦然面对学生发展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学生的智力优势只要得到了合理发展,就有可能成为优秀人才,成才的道路应该是多样化的。语文学习的最终目的不是考试,也不是把学生培养成作家、记者、文豪,尤其在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老师的职责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让他们正确地听、说、读祖国语言,能准确写出自己的看法即可。至于学生日后的发展,不是学科老师能够左右的,如果有热爱文学,喜欢写作的学生,可以为他们以后的发展提供相应的参考意见,推荐相关书籍,简介发展方向,让学生对目前兴趣爱好有理性了解。有些学生确实不喜欢语文,不得不学习语文才与老师相识,老师大可不必强硬地塞给他们不喜欢的东西,把道理讲清,把考试局面分析透彻,鼓励他们尽量学,在他们能接受的考试项目上多些关注,多讲一些考试技巧,为他们在喜爱的科目上多争取一些时间,这样一来,师生关系才是融洽的,当学生怀着对教师的感恩情学习时,效果是不同的。这样的看法不是怂恿学生偏科,而是达到最基本要求的同时,给予学生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自由,成全学生的爱好。初中毕业后,有的学生上了高中,有的则早早接触职业技能学习,至于选择什么,家长和老师只是参考,真正的决定权在学生手中。哪怕一个可以上高中的孩子选择了高职类学校,只要他真心热爱,并对此有系统规划,长辈没有任务的理由阻拦。
参考文献:
篇9
一、情况分析:(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从整体来看,部分学生身上好的习惯(课堂听讲,记笔记,发言提问、课外阅读)正在逐步养成,语文的综合能力也在原来的基础上有了较大的提高,但仍有不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没有明显的转变,根据数据看出,13个班级中寄宿班之间、普通班之间的差距不大。(二)教材分析:本学期拟上完九年级上册及部分下册内容,上册教材共分为六个单元。第一单元是诗歌单元,让学生感悟人生,第二单元、第三单元关于人与自然。第四单元关于民俗文化,第五单元、第六单元古文阅读。下册主要包括爱国思乡之情的诗***歌单元、社会生活的小说单元,生命主题的散文单元、戏剧单元、两个文言文单元合共六个单元。初三语文的学习,是初中学习过程的第三个阶段(第五、六学期),也即最后阶段。教学重点上升为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使学生懂得语文对生活的服务关系,发挥语言的交际功能,更好的适应社会。同时,还要培养学生文学欣赏的能力。语文基本训练更进一步,进行记叙、说明、议论三种表达方式综合的训练,并落实到实际运用上。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描写方法和修辞方法和词类的有关知识,熟记课文中出现的生字生词的音形义。能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作用,理解思想内容和文章的思路,了解基本写法,具有一定的语言感受能力,初步掌握精读略读的方法,培养默读的习惯,提高阅读速度,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基本课文中的一些精彩片段,初步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读文言文课文,要了解内容,背诵一些基本篇目,熟练使用常用字典词典,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过程与方法目标:初步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能正确运用语言文字来进行口语交际,把课本中感受学习到的有关人的语文素质的东西灵活运用到生活中,从而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例如待人接物的仪态,为人处事的心理,读书看报看电视的习惯等。情感与价值观目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三、教学资源的开发:严格遵守教学的基本环节,努力创设具有个人风格的课堂教学模式,将课改理念自觉运用于加大信息技术与课件整合为教学提供服务。充分利用internet,拓展知识面,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能力
四、教学措施:1.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和社会发展对语文的新要求出发,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审美情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2.语文教学中,要加强综合,简化头绪,突出重点,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致力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3. 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指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发展他们的观察、记忆、思考、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4.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技能,全面提高语文能力。精心备课,尤其要备好学生,突出重点和难点。要提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启发式和讨论式,鼓励运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 5.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习渠道,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6作文教学,贴近生活实际,富有生活气息,把握中考方向,多写小作文片段作文,统一安排,尝试互批共批,以改促写,有效提高作文水平。 7.实行分层目标教学,根据教学内容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利用课外实行培优辅差,力争整体提高。 8.优化作业管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加强课代表,小组长的模范带头作用和监督作用,避免欠交作业。9.作业的布置和批改要有所区别,要因人而异。充分照顾到不同学生的特点。10.利用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报告会、演讲会、小辩论,锻炼能力,提高兴趣、培养思维及口头表达和语文知识的运用。五、教学进度周次 内容 备注1 沁园春 雪(2)
阅读名著《水浒传》、《傅雷家书》、《培根随笔》;背诵附录中的十首古诗。3 隆中对(3)、乐业与敬业(2) 4 5 作文(2)、故乡(3) 6 孤独之旅(1)、国庆放假 8 出师表(4)、词五首(1) 9 词五首(2)、综合性学习、作文(2)、期中复习 10 期中复习 11 期中复习、考试 13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2)、综合性学习、作文(2)、杨修之死(1) 14 智取生辰纲(2)、范进中举(2)、香菱学诗(1) 15 综合性学习、作文(2)、公输(2)、《孟子》二章(1) 17 综合性学习、作文(2)、曹刿论战(2) 18 邹忌讽齐王(2)、愚公移山(2) 19 《诗经》两首(2)、综合性学习、作文(2) 20 期末复习 21 期末复习 22 期末复习、考试
篇10
依照教学常规,我从以下三方面制定教学计划:
一、紧抓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环环相扣,把课堂教学的效益加以提升。
初三阶段的学习有他的特殊性,就是它处于初中生活的结尾阶段,收益性就是他的一个显著特点,家长的热望、社会评价的压力就像潮水一般涌来,我们只有稳住阵脚,把握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才能不负众望。
语文课堂教学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这两大部分构成,其中阅读又分为现代文阅读和文言文阅读这两大部分,我的设想是在教现代文阅读时注重教会学生整体把握文意,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紧抓知识点的剖析,对知识点的理解注重方法的传授,让学生能够做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同时,以阅读促写作,提醒学生注意模仿好的立意与好的结构,把相关内容化为己有。
文言文的阅读贯彻“在理解的基础上的读读背背”的原则,放手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自己理解文意,难懂的字词学会自己查阅相关资料,真正做到“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的境界。使得学生的探索积极性得到保护和发挥。
写作教学分两步走:第一步是平时材料的积累,指导学生摘录、点评、写随笔,让他们积累广泛的感受材料,以备不时之需;第二步是规范的写作训练,这是指编排在课本中的表达部分的指导与训练,要求教师认真备课,指导学生学会规范的表达,作文的批改规范到位,以正面鼓励为宜。
二、抓住机遇,结合学校科研课题研究,做好本学科的课题研究,以科研促进教学。
学校的多元智能理论研究和人文教育这两个课题,由前期的准备和启动阶段,过渡到这个学期的分类指导、分科实验阶段,我根据所任教学生的特点,拟定一下子课题:以读为导,引入新知――将朗读与课堂教学有机的整合。进行跟踪实验,建立数据库和资料库,在为期一年的实验中,争取出成效,以此提高语文的教学水平,形成所任教班级的特色与亮点。
三、加强课外活动指导,让学生的作品走出校园,为学校争得荣誉,为学校文化氛围的创设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