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实习小结范文
时间:2024-02-10 17:54:4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教学实习小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与学生相处关键要驾驭一个“度”既要让喜欢你又要让学生对你有所畏惧。记得刚来的工夫肖老师就对我说.
扫尾就很重要,这个“度”驾驭不是一两天能学得来的.也与老师的性情有很大关系。本人性情在这显得宽和不足而严厉不敷,并且一开始就与学生走得太近,以致于对背面的事情形成很大困难。其次还要细致场所,对差别学生也要差别对待。例如我一班四二人,性情差异非常巨大,并且每个学生的个性也是多样性的例如邓,待人热心,老实。记得刚来第二天,就和我说:张老师,叫邓,这很熟,以后有什么事需要帮忙,尽管叫我但他又容易急躁,语言心直口快,为此我也曾烦闷好久。这里的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鲜明的个性与特点。学会与差别性情的学生来往这是以前任教的宝贵履历。
与学生相处关键在于相识学生,另外更重要的一点.相识学生的性情、成长配景尤为重要。只要相识了学生,才能与他进行有效的相同,进而才能对他进行引导、教诲。这一点我肖老师对我启发很大,不光对我班学生的个性,成长配景洞若观火,并且善于处理各种纠纷抵牾。很多让人头疼的学生他都能教管好。同时她自己又是一个乐观阳光的老师,并以自己乐观阳光的品德去影响周围的人。让我看到要做一个好老师先要做一个高兴的老师;要做一个高兴的老师先要做一个高兴的人。只要高兴的人才有更多的精力去做好自己的事情;只要高兴的老师才能更加有耐烦、有信心的相识和处理学生们之间的琐事,并且在相识和处理历程中同时可以或许不断思考,总结更加有效的教诲要领。生活心态决定事情态度;生活状态决定事情结果。这是练习的第二笔宝贵财富。
二、班级管理心得
记得有位大学老师曾如是说过,对班级的管理.给你一个班级你能管理的井然有序,那么给你一座城市你就可以做个好市长;给你一个省,就可以做个好省长。可见班级的管理还是有肯定奥妙在里面的。
领会到管理班级肯定要抓住学生的特点,追随肖老师练习班主任事情.做到有针对性,同时又要宽严并济,严中有爱。学生有很大的从众心里,处理题目时要抓住带头的例如上操,打扫卫生,要先敦促“听话”学生和班干部带头,然后对一些“顽固的调皮分子”进行重点敦促。如许其它大部门学生就跟着去了。
篇2
地点:小板桥小学 一年级(1)班
历时一个月时间,在我们实习小组四位成员的共同配合与努力下,成功的完成了在小板桥小学的实习。我们小组的目标是培养低年级学生的专注力,为以后的学习与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回顾整个实习的过程,有欣喜的时刻,也有无奈之处。通过这次实习可以让我们在社会实践中学会了更多,从而弥补了我们单纯学习课本知识的不足,有利于我们更好的对知识进行消化与理解。
通过这次小学的实习我学到的东西对以后的学习与生活都会有很大的影响。虽然我们是大三的学生,但是参见实践锻炼的经验并不丰富,这次实习为我们以后继续开展社工的活动提供了经验,提供我们个人专业成长的机会。首先,成功的“破冰”为以后每期活动的正常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虽然第一期的活动过程中让我们工组员感觉和无奈,但是我们达到了“破冰”的目标,建立了信任感,这使的我们小组的成员具有很强的归属感,对小组活动的设置参加积极性很强。其次,我觉得志愿者的介入也是一种很好的形式。来自东陆阳光社的志愿者多数为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引入志愿者,一方面可以分担工作者的工作,从志愿者那里得到一些帮助,另一方面,也为学弟学妹以后实习的开展积累经验,有利于提高未来我们专业的实习服务绩效,具有一定的持续性。再次,在实习过程中曾经收到过一封家长大的感谢信,这对我们具有很强的激励性,这是对我们实习的一种肯定,给了我们更好的完成实习的信心。
这次实习从一开始我们就遇到很多困难,过程中我们也会发现不同的问题。但是换一种角度讲,发现问题就是发现了成长与服务提升的机会,总结我们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三个:第一,也是让我在整个实习过程中都在困惑的问题,就是我们实习实际发展与预先计划、实习契约的不相符。我们最初的计划书设定以应用戏剧的模式介入低年级学生的习惯养成,但是最后终究是以小组的形式开展,关于戏剧表演的部分只是少数环节涉及。实际开展与最初设想的矛盾,一直让我觉得这次实习很失败。第二,对服务对象需求评估不足,实习正式开展前缺乏对学龄初儿童生理、心理及社会环境的特征与影响,正是由于我们这方面知识的缺乏,使得最初的活动会出现失控的现象,而且有些活动会因为儿童的理解能力问题无法正常运行。第三,跟进工作不足。为了将我们的专注力练习与生活联系起来,我们曾经布置过几次作业,但是每次的回收状况都不良好,最重要的是我们没有对回收状况的不良采取任何的措施,进而每次布置的作业结果都不良好,没有达到我们布置作业多的目的。关于这次实习中遇到的问题,我们一定会吸取教训,在以后的实习中注意相关方面,进而提高我们得服务。
篇3
【关键词】教学细节;课堂教学;整体优化
Primary school language teaching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teaching details
Wang Yanling
【Abstract】To pay attention to the teacher’s nonverbal behavior: teacher’s nonverbal behavior, generally refers to the teachers’ position, eyes again, expressions, gestures, etc., if a teacher can master and use of language behavior, can not only give the students a lot of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but also harmonious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and get twice the result with half the effort.
【Key words】The teaching details; Classroom teaching; Whole optimization
1 为什么要重视教学细节
(1)从课堂教学最优化的角度看,整体的优化依赖于局部的优化,只有使每一部分及部分与部分之间做到优化组合,才能达到整体优化的目的。
(2)从全面育人的角度看,教师担负着培养一代新人的重任,教师的言行都直接影响着学生,教师应在每一个细小的环节上都以身示范,不能“不拘小节”。
2 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重视哪些教学细节
2.1 要重视教学环境的布置: 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能创设一定的教学氛围,起到教学语言,教学结构所无法替代的作用。如: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首先用黑纱白花、总理遗像布置灵堂的肃穆空间环境。通过播放哀乐,出示长安街送灵车场面的挂图创设情境,然后教师介绍文章时代背景及总理事迹,使这堂课达到了预期效果。这堂课之所以成功,主要原因是教者精心布置了与课文内容基调一致的教学环境。
2.2 要重视教学手段的适时运用: 我们经常看到有些教师很重视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但效果并不理想。原因是这些教师在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时没有掌握好时机。一般来说,教具使用时机要选在学生产生悬念、兴趣、渴求新知的时刻,例如:教学《我的战友》时,当教完在烈火中为了集体利益,为了战斗胜利,严格遵守潜伏纪律而壮烈牺牲时(此时学生感情被激发,即将掀起)随即让学生观看教学录像《打击侵略者》中丁大勇在烈火中的片断。把感人的活生生一幕展现在学生跟前,使学生心目中的这位钢铁战士高大形象油然而生。据此看来,教学手段运用时机比较恰当。
2.3 要重视教学的追问方法: 在语文课教学中,有时学生回答问题虽基本正确。但学生不可能对每一个问题都能深思熟虑,其中不乏有猜测答案的偶然因素。所以,即使回答是正确的,学生也不一定真正了解。为此老师可用追问方法进行试探,让学生暴露目标,以保证其对答案的真正理解。在教学《将相和》有这样一个问题,从蔺相如直用谎称璧有斑点的方法要回和氏璧,可以看出他具有什么性格特点?很多学生不加思索地回答:“具有勇敢机智的特点。”那你是如何理解这种特点呢?这一追问让学生语塞了。无疑,其回答没有经过深思熟虑,此时老师再点拔:“你认为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要璧?其结果会如何呢?大家讨论一下。”通过讨论学生明白了,由于秦王对璧爱不释手,秦王是不会把璧给蔺相如的,如果蔺相如直接抢璧,不仅有失面子,还有可能丢了性命,而说璧有斑点,则正好抓住了爱璧的特点,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巧妙夺回了璧。等秦王发现上当时,蔺相如已做了举璧撞柱的姿势。这样一追问,既能拓展学生的思维,又能保证学生对问题的真正理解。
2.4 要重视教学过渡语言: 教学过程是由一个个教学环节组成的,一个个环节好比是一粒粒珍珠,而过渡语言则是连贯珍珠之间的红线,缺少这条红线,再好的珍珠也组成不了美丽的项链。因此我们备课时应重视过渡语设计,如教学《桂林山水》时,可这样设计过渡语:我们听说过“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尤其是杭州西湖,那么我们欣赏过桂林漓江的水吗?现在来欣赏,这样自然而然过渡到讲授漓江水这一段内容。当教学完漓江水特点后又这样设计过渡语:“如情似梦的漓江水呀!作者用大海的壮观,西湖的秀美同漓江水比较显示它静、清、绿独特的美,使我们身临其境。”桂林的水更美,让我们带着向往,来观赏桂林这一带的山吧。这样逐步过渡,即自然总结了上文,又巧妙地过渡到下文。那么如果说这堂课教学是比较成功的,那么教学过渡语在这里起到了穿针引线,使教学环节环环相扣,步步深入的作用。
2.5 要重视评价语在教学中的鼓励作用: 在教学中,当学生回答了老师所提出的问题时,作为老师要给予学生评价,以此鼓励学生,但决不能简单地赞声“好”就了事,也不能在“不好”中给予否定。这样不会提高教学效果,而是在对学生回答中作出分析,再通过各种方法来鼓励学生。如教学《凡卡》时,让学生回答“凡卡在老板家受到哪些折磨,学生回答从“挨打、挨饿、挨冻”三方面,学生答案完全正确,我这佯评价,你回答很好,内容全面,指出关键地方,而且语言简洁明了。你再答一遍,大家注意听。这样的评价既给了这位学生答案的肯定,又分析原因这要求大家学习,以此鼓励可学生回答问题往往不如人意,如教完《草船借箭》时,提问:“你从哪儿看出诸葛亮是一位神机妙算的人。学生回答往往不全面,这样评价。你回答只是其中一方面,还不够全面,是不是该从知天地、地利、人心来回答呢?这样既提示了学生,又对学生回答给予肯定,使学生领悟到如何回答才完美,如果说这样教学效果会更好些,不能不说评价语起了一定作用。
篇4
三个月的工作,三个月的学习,从不熟悉到逐渐熟悉,从不适应到逐渐适应,作为新教师的我们经历着一种前所未有的改变。也许世上的许多事情都是这样,激情总会流于平淡,当最初的新鲜感褪去,我们仍需找到价值,或者找到动力继续为之奋斗。
水往低处流,极少往高处流,除非添加一些人为因素影响。而人也是一样,多数人均都是往抵抗力较弱的方向前进,也就是说,往轻松、简单的生活状态靠拢,但某些具有大毅力的人往往能够顶着压力而上,他们知道自己在某个阶段最需要什么,懂得权衡利弊。而我注定不是这类人,我没有如此复杂的想法,虽知道个中原委,但总不想太过涉猎,兴许是自己远没有成熟的缘故吧。最近其实经常被长辈“洗脑”,说自己作为一个新教师,在办公室里应该怎么做,平时待人接物应该怎么做,我那个时候会仔细听着,但行为上似乎总是无法做到(兴许我的心中不太认可这些吧,我一直认为,只要真诚就够了。但我后来发现,人与人之间的交际远没有那么简单。唉,我总归还是一个“长大的孩子”。生理已经成熟,心理素质却没有达到相应的程度。)
在这三个月中,因为自己的“不上心”,也做错过事,最大的莫过于上次科技节的开幕,作为负责人的我,纯粹因为个人原因(没有记性),而没有及时完成自己的任务。这件事给了我很大的触动,我之前一直都是有些粗心,有时也会忘记一些事情,但并未引起我足够的重视。经过这件事,我深刻意识到,自己对于一些细节的忽略,有时会给他人造成极坏的印象。也许是无心之失,但错总是犯下了,既然犯下,总不能让自己再犯,为此我也进行了相对深刻的反思,并从此有了写备忘录的习惯。再此,我还是得向学校道歉,也向我自己道歉。
在这三个月里,所遇到的问题不胜枚举,不管是教学上的,还是处理学生的问题。幸好,还有几个“师傅”可以请教,教学指导老师会跟你探讨教学活动的安排、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内容的深浅程度及众多教学上涉及到的问题,而教育指导老师则会对一些特定问题进行相应的指导,包括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副班主任、午会课该怎么上、学生反馈的问题该如何处理等等。让我印象最深的是我的区级教学指导老师——戴老师,她是一个做事极为认真的人,每周她都会提前设计好一个活动,而这个活动的安排跟我们新教师的培训息息相关,让我们在接受教学指导的同时,也完成了新教师的区级培训任务。每周四下午,她都会亲自到我们的学校来,要么是听我们的课,要么是讨论设计一个主题,要么是看一节录像课、评课,要么是······
其实,说到底,教学的路很长,尽管指导老师的帮助能够让我们少走一些弯路,但最终靠的还是自己对于教学、对于教育的钻研,最终靠的还是自己的努力。希望自己能够在未来,漫长的道路上保持相对热情,在成为一个好教师的路上越走越远。最后,感谢那些出现在我生命这一特殊阶段,帮助我成长的可爱的人民教师们!
篇5
【关键词】小学体育;体育教学;赏识教育
从马斯洛需求理论中,马斯洛将人的需求,由低到高依次可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种。而其中的尊重需求,也就是所谓的赏识需求,即,每个人都渴望被赏识,对于小学生来说,也不例外,也渴望在教育中,得到老师的赏识。
一、赏识教育概述
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赏识教育,即“赏识成功教育”【1】。所谓的赏识教育,主要是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主要通过欣赏、赞扬、认可、鼓励的方式,赏识学生的优点、长处,并以此达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的目的。赏识教育,其本身是一种鼓励式教育。主要是基于每一个学生都渴望被赏识、被尊重的需求,进行赏识教育。也就是指在教育学生时,不能将眼光局限于学生的弱项和短处上,更不能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小题大做。这样只会给学生带来一种无形的压力,从而给教育带来一定的反作用;相反,如果能用一种认可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就会让学生形成一种“我是好学生”的心态,并一直朝着正确的方向逐渐成长。
二、小学体育应用赏识教育的必要性
(一)赏识教育,激发学生运动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根本动力。通过赏识教育,学生在体育课上,可变得更加积极主动、心情愉快。这样一来,学生在上课时,必然会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敏锐的观察力,这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保持高昂的学习热情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赏识教育,可帮助小学生增强体育自信心
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利用赏识教育,充分肯定学生的动作,会让学生产生一种“我很棒”的感觉,从而不断克服小学生对体育课的自卑和懦弱。尤其是对于一些本不擅长体育运动的体育特困生来说,赏识教育尤为重要。这类学生因为各种因素,对体育课没有兴趣和信心,总是达不到体育课任务的要求。此时,唯有通过赏识教育,才能帮助体育特困生重塑信心,逐渐走出自卑的阴影。
(三)赏识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终身的体育意识
小学体育课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基础。而这一时期,也正是帮助学生树立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传统的教育模式,则很难达到这一教育目的;而通过赏识教育,则可以通过肯定、认可、表扬学生的方式,激发起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从而引导学生逐渐树立起终身锻炼的意识。
(四)赏识教育,有助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由于古板、严厉,会对师生关系产生负面影响,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赏识教育的运用,则可帮助其构建更为和谐的师生关系,在赏识教育过程中,学生感受到来自老师的认可、肯定、尊重,就会更进一步融入到课堂中,更加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从而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三、赏识教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一)树立赏识教育的意识
树立赏识意识,是进行赏识教育的关键所在。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只有树立赏识意识,认识到赏识教育的重要性,才能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进行赏识教育。因此,小学体育老师,在进行赏识教育时,必须要树立赏识教育的意识,明白和掌握赏识教育的内涵,从思想上真正地重视起来。
(二)转变传统教学方法,通过鼓励,激发学生的内动力
每个学生都渴望被赏识,这是一种正常的心理需求。老师的肯定、认可,会让学生在心理上得到满足。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及时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断地鼓励、认可学生,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的能力、体会到自己的价值所在,进而帮助学生不断地去追求更好的自己。
(三)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将每一个学生都当做天才来培养
发现学生的优点,是实施赏识教育的前提。所以,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老师应充分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天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用一种积极的、肯定的眼光,对学生的进步及时给予肯定,让学生相信自己的能力。对于体育成绩差,或者上课犯错的学生,教师也不能一味地批评,而应指出问题所在,并帮助学生找到其他的闪光点,让学生客观地认识自己。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成功的教育,来自于教师的肯定、认可。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进行赏识教育,可不断提升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是新课改对教育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小组学习” 优化组合 “导”与“学”
新课程推行已多年,但传统的教学模式依然充斥着中学历史课堂,因而一说起学历史,就会使人想起那就是死记硬背,只要掌握书本上一些现成结论就行了。这样,就使得越来越多的学生对历史课不够重视,进而失去了学习历史的兴趣。因此,我们有必要研究历史课的教学方法,努力点燃学生的探索热情,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在愉快中学习,从而提高教学效率。近年来,学校进行生涯规划发展共进小组的实践研究,生涯规划给了对前程一片迷茫的90后一缕希望的曙光,引导和帮助我们的学生为自己确定一个人生奋斗目标。有了目标,我们的学生才知道要往哪里去,去追求些什么。我们要让我们的学生体验达标的成功,强化自身达标的信心,发展共进小组让独生子女和同龄人合作、交流的机会,而“小组学习”的结构模式显然为中学历史教学提供了一个较好的学习情境,初步探讨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合理运用“小组学习”,及其结构模式的构建和实践运用。
一、什么是历史教学的“小组学习”
历史课的“小组学习”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单位,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学习,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活动。具体地讲,就是根据每个学生的特长、能力、个性以及认知倾向、思维方式等,将全班学生分成多类小组,教师有计划地指导、调控,小组成员间相互配合、相互帮助的合作性学习。它是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来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的个性与创造力得到培养和发展,是一种有别传统教学的教学模式。
二、“小组学习”的结构模式构建
1.明确目标:教师要先把本课(或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向学生交代清楚。
2.优化组合:按照学生实际,对不同情况的学生进行多层次的分组。
3.问题呈现:教师围绕总目标把本课重点、难点知识分解、设计成问题呈现给各组。
4.合作讨论:利用小组成员的各自优势,展开互帮互学、团结合作、共同提高,并引进激励机制。
5.讲评总结:由各组选派代表对所论问题作公开回答,并展开组与组之间的互评,最后教师点评、总结。
三、“小组学习”的实践运用
(一)“小组学习”的分组
“小组学习”与普通分组学习的最大差异是学生在“合作小组”这个集体中学习,学生除了与教师发生联系外,更重要的是小组内学生之间的密切合作。由此可见,“小组学习”的分组工作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引导学生组建同伴共进小组,每个学生的个人成长将直接依托小组共进这个平台,在小组共进的过程中明确生涯规划的内涵和获得群体合作共同成长的团队体验,强化个人依托团队发展、团队促进个人发展的意识。小组内部所有成员相互督促、相互协助、共同成长,从同窗发展为朋友,同时个人在群体之中变得更有动力、更有热情投身于各项有益于自我成长的任务之中。
小组分组可以以宿舍为单位,组成宿舍学习小组,平时以小组为单位互帮互助,可以是学习上的,也可以是生活上的,既强化了学习氛围,又加强了宿舍的凝聚力,减少了宿舍内部的摩擦。考试期间以宿舍为单位组成复习小组,展开学习竞赛,各宿舍赛一赛、比一比、算一算。在宿舍里营造较为浓烈的学习氛围。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认知倾向、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也都各有自己的个性、特长和潜能。因此,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也可以把这些不同情况的学生进行异质分组,尽量能使学生达到最佳组合。分组时,首先要注意小组成员的相对稳定;其次,要注意培养骨干力量,更要有一个认真负责又有威信的小组长,组长可由教师指定,也可由学生民主推选,当然最好是后者:第三,在评分时通常以小组为单位来计算成绩,要鼓励、尊重每位小组成员的发言,期望学习者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二)“小组学习”中的“导”与“学”
“小组学习”就是相信学生,让学生参与学习,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潜能,力求“导”为前提,“学”为主体,留给学生更多时间,互助共进,共同提高。
1.“导”(教师的指导)
“小组学习”中,教师要以合作者的身份参与教学,因而必须具有民主、平等的教学作风,在将自己作为学生学习伙伴参与者的同时也兼有学生指导者和意见倾听者。教师一般是引导学生进人教学情境中,在他们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解决。具体为:
(1)知识点指导这主要体现在问题的设计上,讲究的是透、精、新、深。“透”表现在要吃透课本中每章、节的重点、难点,“精”体现在对某一点知识的剖析上,而不是面面俱到,“新”指新意,要能突破旧的观念,注重和现实相联系,“深”指不仅要知道历史事件的内容,更要知道其所以然,了解历史事件之间的相互联系及其发展的必然性,从而了解历史发展的规律,让学生真正认识“以史为鉴”的作用。
(2)框架指导框架学习法的实际操作是在历史课堂教学中从一书,一章,一节的宏观入手,形成历史的知识网络,找寻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
(3)合作指导在“小组学习”这个相对独立的集体中,每位学生都担任一定的角色。为了使学生真正感受到自己是个合作者,应该尽可能让他们在接受知识上有自由选择的机会,使学生在“自由表达”和“自由参与”中,逐步达到自我实现。而教师的关键则在于帮助学生澄清他们想要学的内容,帮助学生安排适宜的学习材料的活动,帮助学生发现所学材料的意义,维持一个健康的学习过程的心理气氛。指导他们如何通过共同搜集资料,相互讨论,协作互补,从而达到共同提高。
(4)创造性指导“小组学习”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给予学生学习的时间、空间主动权,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和完成学习任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学生的创造力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表现的,当学生受阻于某一问题时,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转移注意力,从不同的途径去解决问题,教师还应尽可能巧妙地利用已有的知识,不断地创设情景,让学生积极投入到解决问题的尝试中去。
2.“学”(学生主体发挥)
“小组学习”可以把过去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位置转换成主动学习的位置,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个性的发挥在“小组学习”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有了充足的学习自,通过小组内的各种活动,激发了学习兴趣,并通过兴趣的带动,来促进能力的提高,进而突出个性的培养。
(2)协作精神的发挥当今社会是个紧密联系的整体,人与人之间良好的合作至关重要。“合作式”学习使个体之间的接触有所增强,使学生感到自己要想在学习上有所收获,必须做到小组每一个成员之间的相互帮助,相互取长补短,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在历史教学中,由于学生在知识面和思维能力上各有差异,另外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注重了历史学习的社会性,特别在研究性课程中对材料的搜集、整理、汇编,更是需要各位同学的通力合作。因而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善于和他人沟通、协作的精神也必将能得到进一步加强。
(3)情趣的发挥心理学研究表明:“同龄人之间的心理沟通的概率最高”。而“小组学习”除了学生和教师合作外,主要是应在同学之间展开,在充满温情和友爱的宽松学习环境中,学生有了更多的自,更容易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通过彼此启发,相互激励,形成新的思想、观念、方法,在自己原有基础上不断取得进步,就更易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尤其是在历史学习中学生由原来被动的历史知识的接受者转变为历史角色的体验者,在活动中满足了学生的“乐趣”要求。从而不仅丰富了历史知识,特别是培养了学习历史的兴趣,为其以后的终生发展打下了基础。
四、结语
由此可见,“小组学习”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成功学习和创新意识。在教学中,可建立师生间相互尊重、相互配合、相互理解、取长补短的良好教学氛围,使他们因自己的进步、成功乃至细小的才能发挥而享受到心理的满足和喜悦,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从而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小组学习”面向全体学生,在鼓励公平竞争的同时,更注重与他人协同的活动能力,使学生学会自尊自爱,善于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以他人的眼光看待问题,尊重不同的价值观念,从不同的角度解决问题,因而“小组学习”既是培养学生具有比较客观的辨证的历史观的重要方法,也是能较好地解决如何使学生学会、会学、好学、乐学等教改问题的新型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思维训练;模式
1详解小学数学教学思维的重要性发挥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学教学在得新知、增学问、广见识、养性灵、资源共享上更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尤其是加强思维训练、开启智慧的必由之路。数学教学活动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改变,多媒体教学、发散思维教学等呈现出活泼的氛围,尤其是教学理念、课堂实践也彰显出不同的策略,具有更深远的探索意义。
思维的拓展训练、实践训练更是促进中小学生智力发展的有效方法。在数学教学中,以学生的智力挖掘、思维训练为出发点,把思维培养作为开启智慧大门的钥匙。
2当前思维训练中的误区现象
2.1情境创设泛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总喜欢靠情境设置新颖来创新,这样就容易走入许多的误区,包括情境与数学内容无关、片面追求联系实际,骗取学生的兴趣;情境太荒诞,没有实际意义,机械化操作流于形式的“花架子”,却很少有实际的思维训练意义。譬如一位教师在教学“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时,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课前让学生和家长要10元钱,然后自己去商店买些东西。课上汇报课前实践活动的情况,然后将其改编成两步计算的应用题。但是,在课堂汇报时,却出现“冷场”,以致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在实际操作上适得其反。
2.2训练模式单一。思维训练是数学教学的主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时常会想起思维训练的运用,就会出现随意性很强、教学目标定位不准确的状况。尤其是在合作上片面追求形式,引导性不强,让学生被动接受等很严重的现象。教师却在枝节上大讲特讲,造成无意义的知识重复和遗漏,是导致课堂教学低效高耗的一个直接原因。
2.3自主思维闭塞。对于小学生来说,思维的启迪还需要更多的引导,单靠小学生有限的智慧难以完成思维训练的整个过程。信息接触的闭塞让学生学习流于形式,思维懒散不开放,创新意识不浓厚,加之教育手段老化,教师引导方法不正确等,难以让整过小学数学教学有更大突破,基于学生心理结构、思维特点、思维品质等的训练都只停留在表象上。
3全面培养新时期教学的思维训练模式
3.1设疑与实践的结合。疑问是学生阶段最大的基点要求。尤其是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思维的开启往往都是从疑问开始的,可以说,“疑”是学习过程中启动思维的起点。巧妙设疑,把握好学生急于解决问题、探索知识的心理,改被动为主动,及时地将学生引导到主动、自我探索的状态,从而启迪思维,常常可以打开学生思维的大门,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引导学生进行实物的相关性联想和表述。譬如在组织一年级学生通过拨计数器上的珠子,表示数“12”的时候,教师先和孩子们一起在个位上一个一个往上拨,拨完个位上10个珠子的时候,教师装着十分疑惑、无奈的样子问学生:“个位上没有珠子了,该怎么办呢?”学生心中产生强烈的疑问,疑惑的产生激发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热情,在热情的驱动中,他们积极地投入下一环节的探究活动中。
3.2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培养创新意识。精心创设教学情境,能有效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使学习的内部动机从好奇逐步升华为兴趣、志趣、理想。教师就教学内容设计出富有趣味性、探索性、适应性和开放性的情境性问题,并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指导,通过精心设置支架,巧妙地将学习目标任务置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产生认知困惑,引起反思,形成必要的认知冲突,从而促成对新知识意义的建构。因此,在创造性的数学教学中,教师若能善于结合实际出发,巧妙地设置活动情境,将学生置身于“问题解决”中去,就可以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吸引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知识的发现,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3.3鼓励自主探索与合作,发挥学生潜能。引导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合作交流等数学活动,从而使学生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在课堂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充分地经历探索事物的数量关系、变化规律的过程。例如,在教学“圆的面积”时,启发学生思考:“能不能试着自己动手剪一剪、拼一拼,把圆转化成一个你学过的图形?”把学生推到活动主体地位上,纷纷投入到“如何转化”的学习活动中去,热烈地讨论,大胆地尝试,独立地操作,积极地思考,不少学生找到不同于教材上的转化方法,表现出学生良好的思维独创性。学生在和谐的气氛中相互合作、共同探索,通过交流的方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发展问题。同时,通过交流去学习数学,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自身良好的数学素质并获得美好的情感体验。
篇8
关键词:小学语文 作文教学 低效原因 解决措施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2-0191-01
无论是在学习、工作,还是在日常生活中,写作都是一项极其重要的能力。而从小学这一最佳且最重要的时期开始,就启蒙、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写作,不仅是提高小学作文教学质量的出发点,也是培养具备优秀写作能力人才的关键。然而,我国的小学作文教学十分低效,为了实现素质教育,增强学生的写作兴趣,必须加大对小学作文教学低效的原因及其解决措施的研究力度。
1 小学作文教学低效的原因分析
目前,我国的小学作文教学十分低效,一方面是因为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时,依旧秉持传统的教学理念。具体而言就是,教师不仅会应用最普通的事例,教导学生如何写作,还会要求学生按照教师的思路进行写作。这部分教师普遍以为这样能更快速地帮助学生学会写作,可是长此以往,不但会增强学生对教师的依赖心理,限制学生的写作思维,致使学生的作文流入俗套,还会禁锢学生的想象与创新能力,导致教学低效;另一方面是因为,教师的教学水平低,不懂得如何开展高效教学,或者是教师采用的教学方式不合理,甚至有的教师还认为,作文教学不仅耗时长,而且效果差,占据了宝贵的课堂时间得不偿失,所以刻意缩短相关教学时间,减轻练习量。在这些原因的共同作用下,使得小学作文教学十分低效。
2 小学作文教学低效问题的解决措施
2.1 增强写作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兴趣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关键,也是促进教学高效进行的着手点,因此,欲解决小学作文教学低效这一问题,相关教师应着重增强学生的写作兴趣,以此提高教学质量。其实,增强学生写作兴趣的方法众多,比如,点名表扬、私下鼓励等。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点名表扬某位同学,不仅能充分传达教师对学生的肯定,满足学生的虚荣心,还能端正学生的写作态度,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值得注意的是,点名表扬的对象应是写作能力相对较强的学生,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其他学生信服,才能避免学生误会教师是因为“偏爱”的缘故。另外,教师应该明白,私下鼓励这一形式,是针对那些写作能力位于全班中等水平的同学,而且,在进行私下鼓励时,应注重时机,注意照顾学生的感受,理解学生的心理想法,防止学生对教师的鼓励产生反感情绪。
2.2 增加写作题材,促进形式多样
小学作文对文字应用能力,对文采、字数等的要求都不高,也就是说,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进入写作的世界,为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打下坚实基础,而不是着重提高学生在某方面的写作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适当增加写作题材,促进写作形式多样化,提高文章形式多样性的途径众多,比如,直接向同学们介绍文章的各种类型以及写作技巧。虽然这种方式相对枯燥,但是对部分学生而言,效果良好。再比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朗读一些优秀的文章,侧面向同学们展示不同题材文章的魅力,以此吸引学生进行相应的尝试。写作不是教师一人的任务,学生应自主增加课外阅读量,搜集各类题材的优美文章,努力增强文学功底。
2.3 自主修改作文,坚持写作练习
大部分教师采用的教学方式是先给出作文题目,再提供教师自己的写作思路,然后让同学自主构思,独立完成写作,最后进行批改。这种教学方式无可厚非,但是,修改作文更应交给学生来完成。因为,教师向学生指出某方面的错误,只是教师单方面的观点,并没有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学生并不理解为什么不能这样写,或者不知道应该改成怎么样。但是,如果学生互相交换着进行修改,那么不仅便于修改讨论的进行,还有利于学习他人的优点,了解别人的写作思路,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另外,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写作水准,适当地增减写作练习量。实际上,写作练习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写作需要积累,需要结合生活,需要具备真实情感,而练习正是帮助学生发现缺陷,促进学生提升自我的重要途径。但应注意写作练习量与写作练习的形式,过多过少的练习量都达不到良好效果,为此教师可结合练习形式,如以布置周记的形式,让学生每周练习一次,既保证学生的练习量,又符合学生的日常生活。
3 结语
进行小学作文教学改革,是一项浩大的工程,它不仅耗时长、实施难度大,还会面临到诸多问题。然而,提高小学作文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势在必行。一方面是因为,如果不进行教学改革,那么学生将毫无写作能力可言,在考试时也不具备优势,而且还会对学生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因为,只有进行教学改革,研究改善小学作文教学低效的有效措施,才符合新课改精神,才能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张耀武.小学作文教学低效原因及对策[J].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新干线,2013(12).
篇9
二、实习表现与效果这次实习达到了毕业实习的预期目的,为学校和学院赢得了良好声誉。在学校与社会这个承前启后的实习环节,同学们对自己、对工作有了更具体的认识和客观的评价。实习收获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1.工作能力。在实习过程中,绝大多数同学积极肯干,虚心好学、工作认真负责,主动向老师学习,与学生进行沟通.同时认真写好听课记录,成绩良好。实习学校的反馈情况表明,我们的学生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具备了一定的教学能力和沟通能力,普遍受到实习学校的好评。大多数学生能胜任指导教师所交给的工作。给学生教学的同时,不忘总结自己的不足,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2.实习方式。实习学校指定了指导老师来指导学生的日常实习。学生在实习学校,以双重身份完成了学习与工作两重任务。我们和正式教师一样上下班,完成教学工作;又以学生身份虚心学习,努力汲取实践知识。同学们认真的工作态度、较强的工作能力和勤奋好学的精神受到了实习单位及其指导教师的一致好评。
3.实习收获。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通过直接参与教学工作,学到了实践知识,同时进一步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使理论与实践知识都有所提高,圆满地完成了本科教学的实践任务。二是提高了实际工作能力,为就业和将来的工作取得了一些宝贵的实践经验。三是为毕业论文积累了素材和资料。
4.组织管理。带队教师亲自到实习学校,检查和指导实习工作,协调解决实习中遇到的问题。带队指导老师们在整个实习过程中的尽职尽责,对保证实习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教学实习方面实习学校为本组每位成员指定了一位指导老师和指导班主任,实习第一周按照学校实习计划进行听课和评课,从第二周开始大部分成员进入正式讲课阶段。
第一、在听课方面,我组成员制作了各学校政治教研组的统一大课表,要求各位成员要在没课的时间尽量去听课,不限于本人的指导老师,各位成员可以根据自己所带年级和所授课程,有选择地进行了听课。在实习期间同学们不仅听了指导老师的课,而且听了其他许多老师的课、实习学校一位高三资深政治老师的课以及一节非常精彩的高中语文课,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使大家受益匪浅。每次听课回来后大家认真评议并做了详细记录,同时小组定期检查听课情况。
第二、在备课讲课方面,由于本组大部分成员从实习第二周陆续开始就根据所分班级的正常课表进行授课,机会较多,时间较紧,为保证实习质量,我小组要求每位成员都要提前准备教案,在编写教案时努力以新课程改革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在教案中充分体现了新课改的创新精神,教案经指导老师通过并多次试讲方能正式授课。对此大家都非常重视,很早就写好了教案,反复修改并多次请教实习指导老师,同组的其他成员也纷纷献计献策。由于实际条件所限,小组安排的试讲时间一般为晚上8:30-11:30,同时小组要求大家晚上一起活动,向大家汇报一天工作情况,交流实习心得同时通知成员安排试讲,大家都能够主动自觉准时的参加。经过积极准备,每位成员的第一次讲课情况都比较好,受到了实习指导老师的好评,也受到学生的欢迎。
第三、巴州二中、第四中学、华山中学的公开课分别由苗磊、张迪、张玉香三位同学讲,大家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公开课的准备过程之中,保证了公开课顺利圆满的进行。各位同学在整个实习过程中表现良好,得到了老师和学生们的好评。
四、班主任工作实习班主任工作是实习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相比教学实习,班主任实习面临的问题更繁杂一些。由于我组成员在校住宿,与学生接触较多,这对于我们开展班主任工作帮助很大,在班主任日常工作方面,我小组要求每天9:00(京)进班,晚上与班级同学一起自习,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每天早晨监督晨读和课间操,中午监督眼保健操,晚上与学生一起上晚自习,并在晚自习上为同学们解答疑问。个别同学利用晚自习为学生单独补课,效果显著,受到学生好评。
2、配合原班主任老师完善了班级原有的一些规章制度;
3、每个人都至少独立主持了一次主题班会,有的以团结为主题,也有的以自律或是新学期新打算为主题,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4、早晨和晚上检查卫生状况,并参与班级日常管理。
5、积极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主动找个别学生谈心,为他们排忧解难。
6、解决学生特别是住校生的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困难。
7、主动与其他任课老师联系交流,了解学生情况。除了以上日常工作外,我们重点抓好两件大事:校运动会和主题班会,力求通过做好这两项工作来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组织管理能力。
9月底为各个学校运动会陆续举办的时候,我组成员积极投入到自己所在学校、班级的准备活动中去。还有几名同学报名参加运动会的场务工作。主题班会的是各中学学期计划的一件大事,关乎各班的发展及班主任工作的效度,但原班主任均放手给我们这批实习老师策划,因为我们的认真负责,已经赢得了他们的肯定。各组员在主题班会前都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上,并及时征求原班主任的意见,由于准备充分,选题贴切中学生实际,因此主题班会都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意义。通过这两项比较重大的工作,同学们切实感觉到自己开展班级工作的能力提高了。
除此以外,我们还争取机会多与学生接触,以求更深入了解他们的内心和要求,进一步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工作方式。不少组员通过鼓励学生“考大学”来明确他们的学习目标,激励他们认真学习,短短的八周时间,我们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在班主任实习过程中大家全力以赴,不辞辛苦,不仅得到班主任老师的高度肯定,也得到了班级同学的爱戴和尊敬,深受老师和学生的好评。
五、其他工作除了课堂教学工作和班主任工作外,我组成员还根据实习学校的安排参加了学校运动会的筹备工作、开幕式和比赛;组织同学庆祝教师节;个别同学参加了市财政考试的监考工作和成人高考的监考工作;每一位同学都在与自身工作不冲突的情况下帮助其他科目的老师进行监考和改卷、核分、登分、排名等工作。所有工作都按时圆满完成;我组的几位男生分别被分到政教处、行政办公室和工会办公室等行政部门,在完成实习任务之外做了大量的行政工作,受到办公室各位老师的高度评价。
六、实习生活的感悟通过近两个月的实习,使我们的理论知识得到检验和应用,进一步完善和提高了教学技能,提高了自身素质,从指导老师身上学到了不少好的教学经验和方法。同时也感受了高中课堂教学的实际状况,引发了我们对新的课程观和教学理念在高中课堂如何贯彻的思考。新课程改革的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方式给我们很大出动,并深深觉得现代教育需要不仅仅是这样的想法,更需要这样的实践。
你正在浏览的实习报告是法经学院库尔勒市实习小组中学教学实结 除了了解本专业课程以外,同学们还与办公室其他老师沟通以了解各学科目前所面临的具体情况,为全面了解当今中学教育状况积累了实际经验。通过担任助理班主任,使我们认识到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和辛苦,也了解和积累了一些班主任工作的方法和经验。通过与学生的接触,对现今中学生的思想和观念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体会,对今后从事教师工作有很大帮助。由于实习地点远离学校同时又是法经学院第一批在地州实习的学生,虽然实习条件比较艰苦,但本组每位成员都能自觉认识到我们是一个团队、是一个整体,都明白我们自身形象的重要性。在平时的生活中大家互帮互助,团结友爱,不论是在工作还是在平时的生活中,哪怕在吃饭这类日常活动中大家都能做到以集体为先,在假期时我们还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大家一起去孔雀公园,一起给组员过生日,一起游玩孔雀河。在实习学校的师生和其他师范院校实习生眼中我们是一支团结的队伍,经过这近两个月的实习,各位成员之间的感情也愈加深厚。实习结束时学生送别的感人场景至今依然历历在目,教师节的祝福、鲜花和礼物更使我们深刻感受到作为一名教师的责任和光荣。
七、实习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本次实习进程基本.顺利,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有一些不足值得我们重视,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讲课过程中,在对教材的挖掘程度上仍需努力,这反映出我们的理论水平还有待提高。
2、在驾驭和把握课堂教学的环节中,尚需积累更多经验,不断提升自身素质。
3、部分同学对新的课程理念与高中课堂教学活动结合时显得有些生硬,应更好的处理教材和学生的关系,做到以学生为本。
篇10
关键词: 小学书法教学 分阶训练 教学体系
就小学生书法教学来说,使学生掌握书法的基本语言是书法教学的首要目的,从技法学习过程看,教师应按照书法学习的规律和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分层次、分阶段地将难度分级,系统地组织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做到逐一解决、分阶训练,最终达到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一、感性阶段――以工具运用为核心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书法主要工具包括笔、墨、纸、砚等核心工具,以及字帖、毛毡、镇纸、水盂等辅助工具。在这些工具中,最重要的是笔、墨、纸三种。
从小学书法教学来说,学生对工具材料的熟悉程度直接关系到书写的实际效果。对于初次接触书法的小学生来说,这些工具都是他们并不太熟悉而又十分好奇的。教师应趁着小学生新鲜感强、注意力比较集中时对书写工具的特性作详细的讲解和介绍,让他们尽快准备、熟悉并掌握这些工具。当然,这些介绍应该区分重点,不应泛泛而谈。就毛笔而言,对毛笔大小的选择,毛笔的特性,毛笔和硬笔的区别,硬、兼、软毫的区别与特性,清洗和保养,执笔的方法,笔毫使用的部位,毛笔弹性的运用都要一一讲解到位,否则学生往往会因某些细节的稍不注意而影响到整个学习过程。对于纸张,虽不必像毛笔那样讲得太细,但应对练习用纸的特性作一般性的介绍,帮助他们尽快熟悉书写材料,达到事半功倍的练习效果。对于墨,只需向学生推荐价位合理、书写效果理想的墨汁即可,而重点应向学生介绍毛笔所含水分多少对书写效果产生的影响,帮助他们学会蘸墨、掭笔和控制毛笔内的水份。对于其他工具,只需说明用途和使用方法即可,也可向学生介绍现成可用的替代品,但不必作过多延伸。
就初次接触文房四宝的小学生来说,这时他们还处在比较好奇的感性阶段,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进行一些尝试性的练习,既可以是画画线,又可以是提按交替或中侧锋转换练习,还可以鼓励他们自由写字,让他们尽快熟悉这些陌生的工具。在学生练习时,教师应及时纠正学生错误的执笔方法和书写姿势,以便为技法训练做好准备。
二、具象阶段――以线条和笔法为核心
书写技能训练是书法教学的首要目标,也是提高学生书写能力的关键环节。在基本掌握工具特性后,就应该让学生接受正规、系统的技法训练。书法是线条的艺术,能否写出高质量的线条,是衡量学生是否已经掌握书写动作要领的重要指标。从小学生认识事物的特点看,他们最先关注到的往往是一些漂亮而有力的笔画、明快清晰的笔锋运用等具象的、局部的细节。因此,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从具体的局部出发,从最基础、也最重要的笔画书写开始,分步骤组织这一阶段的教学,让他们获得较充足的感性经验。具体而言,教师在这一阶段应着力从中、侧锋用笔(图1),提、按用笔(图2),顺、逆锋用笔、笔画的起收几个单一的用笔动作开始训练,让学生先了解并熟悉不同的书写动作对书写效果的影响。形成一定的感性认识后,再逐渐向技法难度相对较大的“中侧转换”、“提按交替”、“顺逆变化”等动作过渡,让学生通过一些有趣的“尝试”体会动作变化和线条丰富性之间的内在联系。
图1 中、侧锋练习
图2 提、按练习
有了一定的书写经验后,教师应从字帖或教材中挑选一些简单的笔画让学生进行临摹练习,让他们学会通过控制运笔动作完成比较美观漂亮的笔画效果,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笔画的粗细、长短、方向和角度,通过一定量的训练,帮助他们逐渐将各种基本动作做到熟练运用。当大多数同学达到相关要求后,教师应抓住毛笔锋面变化及其用笔轻重等关键技法点,引导学生通过临摹不同的笔画,逐渐掌握藏锋、回锋、一次转折(图3)、多次转折(图4)等一些更复杂的动作,要求学生在临摹时尽量做到书写动作和笔画形态的精确。
图3 一次转折
图4 多次转折
三、空间阶段――以结构和章法为核心
当大多数学生掌握了单一笔画和复杂笔画的书写动作后,教师应及时转向空间阶段的教学。和上一阶段观察角度较为具体、视距较近不同,这一阶段要求学生的视野要变得更宏观,同时对整体观察能力和思考分析能力的要求更高一些。
图5 聚散关系
图6 向背关系
图7 单字主笔
结构,在书法术语中称之为结字,也就是通过合理安排笔画的空间分布最终使一个字的整体达到和谐的方法。对于结构教学,教师应抓住聚散(疏密)关系(图5)、向背(迎让)关系(图6)、主笔(图7)等关键的知识点,一定要通过类似图例的联想、同字结构差异的比较、例字具体分析等方法,讲清楚疏密对比、结构呼应和主次关系的基本原理,以及这些方法在结构组织中的重要性。此外,教师还应结合范字,针对各种不同类型的结构进行分析和强化训练,并向学生传授参考格法3(图8)、外框法(图9)、重心线法(图10)和疏密区域法(图11)等辅助方法,帮助他们学会通过观察字形认识例字结字特点的方法。最后,教师还应进行专题小结,让学生基本掌握结字规律。
图8 常见参考格法
图9 外框法 图10 重心线法 图11 疏密区域法
章法,是通过字与字、行与行、段落与段落之间的有机组织使一件书法作品达到整体和谐的方法。与结构教学相比,章法教学不但要求学生具备更宏观的视野,在对一件作品的认识上更整体,这对于小学生的认识水平来说是比较困难的。这一阶段的教学,教师应以佳作解析和实际示范讲解为主要手段,即要通过PPT、书法挂图和书法作品集中各种幅式的优秀作品进行解析,并进行示范。此外,教师还应引导学生由易到难地通过临摹完整的集字作品逐渐向创作过渡。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点评分析,以便让学生尽快掌握基本的创作方法,熟悉创作流程,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眼力和创作能力的目的。
四、动态阶段――以笔势和节奏为核心
陈振濂先生在《书法美学》一书中认为,书法不仅仅是空间的艺术,还是时间的艺术。这是因为,书法是汉字书写的艺术,书写汉字的过程,不但遵循了基本的笔顺规律,而且将每一个书写的动作,按照书写顺序,依次固着在了笔痕当中。在书写过程中,运笔的动作是前后连贯、相互关联的一个整体,习惯上我们把这种书写动作的连贯性称之为笔势。对笔势认识程度的到位与否,既关乎学生书写动作的连贯性,又是学生能否将点画写得生动、将结构写得严密得势的关键。在这一阶段教学中,教师应要求学生在临摹时保持用笔过程的连贯性,调整学生在练习中常见的描画字形、拼接点画等不良习惯,要求学生保持一定的书写速度,并拉大与范字的视距(图12)。
图12 字帖范字及缺少笔势呼应的临摹字形比较
节奏与笔势息息相关,也是书法动态美的主要体现方式之一。节奏主要指在书写过程中针对不同笔画和形体在书写速度上产生的节律性变化。书写的节奏感,不但能使书法作品产生张弛有度、轻松自如的运笔感觉,还能产生音乐般的韵律感。在节奏感的教学和训练中,教师应充分发挥现代多媒体技术的优势,依靠中国传统乐曲(古琴、二胡等)的欣赏和舞蹈、武术或体育动作的分析,强化学生对节奏感的认识和体验。此外,在教学组织过程中,节奏还应与笔法训练相结合,有针对性地进行书写节奏的专门教学,力争让学生在书写一撇一捺、一点一画(图13)时都要写出节奏感,让学生形成良好的书写感觉。对于那些基本功较扎实、书写习惯好的学生,教师甚至可以鼓励他们接触行书或草书,让他们获得“毛笔在纸上跳舞”的书写体验。
五、情感层次――以情感投入为核心
“书为心声”,书法不仅仅是娴熟的书写的技巧,还是书家内心世界的表白和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无论是颜真卿的宽博厚重,还是柳公权的铮铮铁骨,无不反映了书法家艺术风格和人物个性的内在联系。王羲之的《兰亭序》给我们留下了文人聚会后的短暂欢愉和对人生短暂的感喟;颜真卿的《祭侄文稿》,扑面而来、跃然纸上的则是亲人不幸罹难后的沉痛与思念;坡的《黄州寒食诗帖》(图13)却给我们展示了书家精神失意、人生困顿的心灵独白。
图13 横画的书写节奏示例
图14 苏轼 黄州寒食诗帖
如果说前面四个层次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书写的工具材料和语言表达方式的话,那么,最后这一层次就蕴含了能打动欣赏者的精神境界和内在情感的灵魂和核心。教师在这一阶段应主要从如何使用书写的方式表达情感展开教学。换句话说,就是从不同作品的精神层次分析作品、分析书家的内心世界,从用笔、用墨、结构、章法等技法层面解析书家情感的控制与表达。在教学中,让学生获得更丰富的情感体验,让他们通过了解作品体悟“技”与“道”的辩证关系、理性与情感的关系、创作主体(书法家)和书法的关系,真正让学生看懂书法、理解书法,最终达到用书法促进学生精神境界成长和思维能力提高的目的。
近年来,在国家教育部的一系列政策推进下,小学书法教育发展迎来了可喜的发展机遇,然而,由于长期以来对小学书法教育的忽视,当前仍存在师资队伍缺乏、有关部门重视不足、书法教学体系不完善、教材教法研究薄弱等不利因素。要在当前困难的情况下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真正提高小学生的实际书写水平,逐步提高小学生的艺术修养和文化品味,除了要建立一批书法功底过硬、书法理论水平较强的小学书法教师队伍外,相关部门还应针对小学书法教育的现状,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书法学习的自身规律制定出科学、有效的技法训练系统和分阶段的教学质量监控系统。笔者认为,感性阶段、具象阶段、空间阶段、动态阶段、情感阶段既是教师在进行具体教学时应当遵循的基本顺序,又是教育部门建立科学、合理的技法训练系统和教学质量监控系统的基本步骤。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