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实习的目的范文

时间:2024-02-10 17:54:4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教学实习的目的,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教学实习的目的

篇1

关键词:项目教学;金工实习;教学方法

作者简介:张钦(1969-),男,江苏南通人,南京工程学院工业中心,助理实验师。(江苏 南京 211167)

中图分类号:G64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06-0135-02

基于项目的教学方法从几个方面激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挥出最高水平。首先,要求有一个复杂、有趣的任务。学生不应该选择过于简单的任务,因为这样的学习对他们没有好处。如果学生想得到的产品超出了实践要求,他们很可能通过付出更多努力来实现高质量的产品。其次,学生应当自己选择完成项目的方法,这使得他们对得到的结果充满了兴趣。最后,协作和团队合作能在解决项目的关键时刻起到重要的作用。

许多基于项目的经验经过设计,旨在促使学生创新实践方法,以获得更好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提高认知水平。在许多实践项目中,学生需要花费几个星期甚至整个学期来分析过程,包括文献搜索、选择方法、收集和制备样品、选择校准的方法,并呈现结果。然而,只有少数学生拥有这些实践能力和经验。

一、课程结构

基于项目的学习教学法在实践教学中的构想,可以利用3周的实践室课程实现。实践课程有10小时的听讲时间,70小时的实验室时间,学生们被分到各个实验室。在实验室的学习目标如下:一是学会使用车、钳、铣、刨、磨设备和工具。二是学会制定零件的加工工艺、制作零件、采购标准件。三是使用游标卡尺、千分尺评估所加工零件的数据。四是使用多种分析技术来分析数据,以确定是否符合零件图的要求。五是学会装配技术进行组装调试与验收。六是交流实习理论、过程和结果,包括验证报告、标准操作程序。

在许多课程中,学生在项目开始前就已了解所有的背景知识,这是完全没有必要的。为此,可以在学期开始安排一个简单的项目,另一个项目安排在学期末。按照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有时间参与到整个分析过程中。在实习的开始阶段,要指导学生如何正确使用车、钳、铣、刨、磨设备,并且要求学生必须进行简单、基本的操作练习,加工出零件经测量得到的数据必须具有高准确度和精密度。这些技能不仅对整个学期是必要的,并且对于小台虎钳的制造方案至关重要。工业中常常用到书面文件,因此书面验证和标准操作程序报告需要编制以备用。在实习的中期,传统的实习安排可以让学生学会装配技术以进行组装调试,这将提高最后的项目所需要的技能。因此,需重点学习量具使用和装配工艺。学生在后期的项目中,要加工制造小台虎钳,并设计一个科学海报以展示他们的实习成果。

二、基于项目学习的关键特点

设计和实施基于项目的学习教学法可以很容易地适应高等教育,使之从传统的讲授形式轻松过渡到以学生为中心的环境中。学生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

1.引导问题

设置一个真实的引导问题。通过向学生们展示他们的工作在现实世界中是有用的,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导教师的角色从讲课人和打分者变成了一个推动者或项目顾问。

2.确定必要的技能

要概述出每个项目中用到的技能。目标是教授基础课程的内容,以及在工作场所所需要的技能,如专业演示、协作和专业设备操作的能力。在小台虎钳制造方案项目中,课程内容包括:正确使用设备、手工操作技能,数据评估中使用的测量方法;产品装配与调试;图形分析、验证报告的技术写作和标准作业程序。在小台虎钳制造项目中,创建预算,耗材订购,团队合作决策,与非科研人员交流成果,展示海报,这些都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技能。

3.进入事件

进入事件是一个项目的介绍,并为学生提供工作动力以及最终的产品要求。该事件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如实地考察、信件或视频会议。最终市场需要什么样产品?通常情况下,可以由市场合作伙伴的一封简短的信明确描述该问题。由指导者写这封信,信件内容包含目标和课堂上的重要术语。市场合作伙伴批准并签署,安排一到两个地点进行实地考察。

4.知道和需要知道的清单

创造学生学习的环境是关键。以特定内容的需求信作为基础,学生将创建一个知道和需要知道的清单,这将为今后的课程研究提供方向。并计划如何在以后的课程中解决这些问题。首先,开展小组工作,并在课堂讨论中得出一张综合清单。该过程中指导教师只作为一名抄写员,使学生了解自己的贡献是有效和重要的。一旦清单产生,可以立即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而其他问题可以在今后通过多种方法详细解释,包括课堂教学、小组讨论和阅读教材。清单是动态变化的,可以删除已经解决的项目,添加待解决的项目。这与传统教导方式不同。传统教导中,所有的重要信息都提前给出,让学生用来完成项目。而在新模式中,它是驱动学生学习的最终动力。

5.意见和选择

在小虎钳制造项目中,学生团队自主决定加工和分析方法。一旦决定了最好的技术选择,学生们就会努力工作以取得成功。此外,在小虎钳制造方案项目中,由于没有实际装配操作经验,学生们遇到了难题。“如何将零件装配成合格的产品?”是后期加入需要知道清单的。学生会想方设法应对这一挑战。包括熟悉各零件的作用、相互关系、联接方法,确定装配方法、划分装配单元和顺序,使用夹具、量具和辅具提高准确度。任何可能的解决问题的方案都应该被尝试,学生们会很喜欢自由地制造。

三、面对大批学生的实验室项目的执行策略

1.教师选定的项目

小规模的实践课程经常让学生以自己的兴趣为基础选择一个项目。然而,在大班由指导教师选择问题是必要的,因为许多项目的制造成本会比较高昂。例如,对几个不同的制造项目进行分析,每个实习小组执行这些相同的制造项目。此外,不同的团队选择了同一个制造项目,这样就把制造成本的消耗降到了最低。给每个组安排家庭作业、查找文献,编写加工工艺并在上课时间选出做得最好的一队。讨论不同技术的优点和缺点是一个极好的锻炼,合作使得学生们找到一个合适的工艺。该方法需要在项目开始前约一个星期被指导教师批准,以便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生成自己的清单,其中包括成本。

2.学生团队之间的交流

许多小规模学校的实验室对学生完全开放。团体之间的合作对于及时完成项目制造必不可少,其可以缩短故障排除时间。例如,在一个项目中,整个一周,加工工艺共享,大大减少了开发所需的时间,所有团体都为制造和解决问题努力。记录每一个过程,在每天进行总结。在第二天开始工作前,团队应该参考笔记,并根据需要调整工作安排。学生可以很容易地发现完备记录的好处。持续合作,直到问题解决,然后各组对自己的产品进行分析。此外,上课时间被用于共享解决问题方法和编制加工进度报告。一个典型的进度报告,要求各组提供数据以及一个简短的问题分析,然后描述制造的困难点、如何解决、哪些问题仍然存在、未来的实验计划。依据个人所作贡献,学生获得两个评分:一是对自己团队内的,二是对大团队的。

3.团队的选择和评分

制造项目中,学生们被要求和他们没有合作过的个人组成团队。虽然没有正式的角色分配,团队的管理和职责分配的责任在于学生。使用百分比分数来评估整个项目组的每个成员,以此指明每位成员在整个项目中的贡献。在大多数情况下,学生一致认为工作是平分给每一个人的,那么每个人都应得到相同的分数。也有存在同组得分有较大差异的情况,某些小组成员会获得比同组人更高的分数,但这是他们讨论后的结果。如果同组的得分存在较大差异,并且存在分歧时,笔者会召集起这个小组学生开会了解情况,给出一份合理的成绩。不过到目前为止,并没有这种情况发生。

篇2

【关键词】广西仫佬族文化;学前教育;民族文化传承

【作者简介】罗竞,河池学院教师教育学院讲师,硕士;罗之勇,河池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副教授,广西宜州546300

【中图分类号】G127;G61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434(2013)05-0225-04

广西仫佬族90%聚居于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不仅是一个乐于接受先进文化的民族,也是一个善于保持本民族传统文化精华和特色的民族,拥有悠久的历史与灿烂的民族文化,其文化是华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原始性、独特性和丰富性等明显的特点,在我国民族文化史上可谓是一枝独秀。仫佬族文化是仫佬族儿童成长的文化土壤和摇篮,在仫佬族儿童人格的塑造、智慧的增长、美德的提升、审美能力的提高等方面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对学前教育有着重要的价值。

学前儿童已经能够认识自我、他人、自然和社会,逐渐形成最初的自我意识和社会交往方式,无时无刻不在受着民族文化的影响。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作为文化传承、交流和融合的重要途径,担负着文化初始教育和民族意识培育的时代重任。可见,民族文化的传承离不开教育,更离不开学前教育,而学前教育的发展又与民族文化背景息息相关。民族文化的教育是根与魂的教育,牵动着整个民族的命脉。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就必须从学前儿童开始加强民族文化教育。我们应该充分重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师幼民族文化认同感。构建传承民族文化的园本课程体系,加强民族地区幼儿园与家庭、社区的合作,共同为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学前儿童的全面和谐发展而努力。

一、培养师幼民族文化认同感

任何民族都拥有本民族认同的文化价值观,如广西仫佬族在饮食传统、民居建筑、传统服饰、宗教仪式、民间艺术、节日习俗、口头文学等多方面表现出与汉族迥异的文化特征。这些文化是本民族在多年的生存发展中传承与发扬的,代表了民族的价值观,展示了民族的生命力。因此,培养民族文化认同感也就是展示民族的价值观与生命力,对于任何一个民族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学前教育作为传承民族文化的基点,肩负着巨大的时代使命。作为主要的学前教育机构,幼儿园首先应该挑起重担,重视培养幼儿教师的民族文化认同感,唤起幼儿教师的民族意识与主人翁责任感,使幼儿教师成为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积极传播者,以此引导幼儿热爱自己的民族文化。

(一)唤起幼儿教师的民族意识与主人翁的责任感

学前教育的实施者是幼儿教师。幼儿教师在幼儿的心目中是神圣的,幼儿教师的一言一行时时刻刻影响着幼儿,所以,幼儿教师的信仰决定着幼儿的信仰,幼儿教师的行动决定着幼儿的行动。面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缺失与断层,面对脱离民族文化根基的学前教育,我们不得不担心少数民族幼儿的健康成长。在民族文化的传承过程中,幼儿教师的民族意识与主人翁责任感维系着儿童的成长与民族的发展,幼儿教师应该努力成为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积极传播者。对于广西仫佬族来说,幼儿教师在接受、赏识和尊重其他民族文化传统的同时,必须首先了解仫佬族的文化传统,真正意识到自己是民族文化传播的主人。肩负着重大的使命,真正为自己所拥有的文化传统感到自豪,用行动发扬和宣传自己的民族文化。同时,仫佬族学前教育机构的管理者也应该重视对幼儿教师民族认同感的培养。在幼儿园掀起仫佬族文化保存教育与传承的热潮,激励幼儿教师开展仫佬族文化的保存教育,传承仫佬族的文化精髓。

(二)激发幼儿对民族文化的热爱

幼儿教师是幼儿学习的榜样,其强烈的民族情感和意识会深深影响幼儿的情感。另外,幼儿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可以渗透民族文化教育,充分挖掘、利用生活环境中有利的教育资源,充实教育内容,拓宽教育途径,积极为幼儿创设生动、适宜的民族教育环境,创设浓郁的民族文化教育氛围,让幼儿在日常活动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感受到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深深地热爱本民族的文化。对于广西仫佬族来说,幼儿教师可以将仫佬族的饮食传统、民居建筑、传统服饰、宗教仪式、民间艺术、节日习俗、口头文学等内容渗透到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和幼儿的一日生活当中,让幼儿时刻感受着仫佬族的风土人情,深切地体会到作为一位仫佬族人的自豪与喜悦,从而对仫佬族文化产生深深的热爱之情。

二、构建传承民族文化的园本课程体系

如果说学前教育是民族文化传承的基本途径,那么幼儿园就是民族文化传承的基本机构。幼儿园要传承民族文化,必须重视民族文化与课程的整合。幼儿教师要主动地选择和利用具有浓郁的民族文化特色。最贴近幼儿生活、容易被幼儿理解和接受、适宜于幼儿学习探究的民族文化资源,构建传承民族文化的园本课程体系。如仫佬族的饮食传统、民居建筑、传统服饰、宗教仪式、民间艺术、节日习俗、口头文学等都是极富民族文化特色,又与幼儿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容易引起幼儿兴趣和适于幼儿探究的。教师可以充分发挥智慧,开发与构建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园本课程体系。有效引导幼儿学习本民族文化。

(一)充分利用民族文化资源,创设体现民族特色的教育环境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瑞吉欧教育体系把环境称为“第三教育空间”,还有人把环境称为“第三位老师”,目前我们也一致认为环境也是隐性课程。总之,教育环境对幼儿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还指出:“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等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对于仫佬族地区来说,幼儿教师也应该重视环境的教育作用,充分利用仫佬族文化资源,为幼儿的生活与发展创设能体现仫佬族特色的教育环境。

首先。可将主题活动的环境布置为基点创设具有仫佬族特色的教育环境。幼儿教师可以选择仫佬族特色开展相关的主题活动。充分利用室内的门、窗、墙面、走廊、楼梯间和室外的游戏场地等空间布置主题环境,向幼儿展示仫佬族文化特色。比如可以根据主题变化在室内的门、墙面、走廊和楼梯间展示仫佬族的青色服饰、民居建筑、节日风俗、特色小吃、传说故事等图片;在窗台上摆放各种民间的手工艺品;在活动室的一角设置“民俗风情”,陈列各种展示仫佬族特色的物品;在室外的游戏场地展示仫佬族的特色玩具,以供幼儿玩耍。

其次。可将区域活动的场所创建为基点创设具有仫佬族特色的教育环境。区域活动可以作为主题活动内容的补充与延伸。在活动室开辟出展现仫佬族特色的区域,呈现仫佬族民族文化的元素。比如在活动室中可以设置民族工艺区。摆放各种用于制作仫佬族手工艺品的材料和成品图片,以便于幼儿在此进行操作活动,学会制作本民族的手工艺品,培养对民族艺术的兴趣、热爱;可以设置服装表演区,摆放多种多样的仫佬族民间服饰或者制作民间服饰的材料,让幼儿通过自己动手制作民间服饰以提高动手能力,然后还可以穿上民族服装进行各种类型的展示与表演。感受民族服饰的美,培养幼儿对民族服饰的欣赏、认同与喜爱之情;可以设置民族美食区,摆放一些特色小吃供幼儿品尝,或者提供一些制作小吃的原材料和制作步骤图。让幼儿学会制作小吃并品尝小吃,感受民族小吃的美味与制作的不易;可以设置阅读区。摆放各种与仫佬族有关的书籍资料,供幼儿欣赏与阅读。

(二)将民族文化融入学前教育,开展民族特色文化教育活动

将民族文化融入学前教育的一种途径就是开展民族特色文化教育活动。首先教师可以自主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构建主题网络。在选择主题内容时。教师应该根据小、中、大班的班级特点选择不同的主题,使主题内容能反映仫佬族的民族特色,使得活动内容丰富多样,并呈现本土民族风味。在确定主题的基础上,采用“头脑风暴法”,在一张纸上列出所有与主题相关的内容,选择与幼儿生活经验相关、具有民族特色的内容,编制放射状的主题网络图。然后,教师再根据主题网络图中的内容定期开展相关的民族特色文化教育活动。下面以主题“我们的民族特色”为例。

把“我们的民族特色”作为主题活动,充分利用了仫佬族的民族特色资源,其中传统美食、民间游戏、民间文学、传统节日作为发散的四个维度的亚级主题,在此基础上又设计了具体的教育活动,均与本层级主题内容紧密相关。能体现出仫佬族的民族特色文化,并且涉及了语言、健康、科学、社会、艺术五大领域,有利于资源与活动内容的有机整合。

在此主题活动中,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学习制作和品尝仫佬族的糯饭、辣椒菜、腌酸菜等各种美食:玩有趣的民间游戏“抢粽粑”、“凤凰护蛋”、“烽火球”、“沙中淘金”、“三六九棋”等;欣赏、学习古歌谣、民歌、民间故事等;利用一年的特定节日婆王节、牛魂节、走坡节、灶王节、依饭节等开展特色教育活动,等等,让幼儿在活动中通过看、听、闻、尝、做等认识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特色传统文化,掌握社会风俗习惯、规章制度,学会处理日常生活,学会与他人友好相处,培养道德感、责任感和规则意识等,进一步增强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认同感,使之能更积极和乐观地面对幼儿园的学习和生活。

三、加强民族地区幼儿园与家庭、社区的合作

2001年5月22日国务院的《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规定:发挥学校、家庭、社会各目的教育优势。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一体化。《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在仫佬族文化传承方面,幼儿园与家庭、社区也应该加强合作,这样不仅可以营造传承仫佬族文化的环境氛围,形成良好的仫佬族文化教育的生态系统,而且可以促进幼儿园教育向生活世界的回归,在充分发挥教育功能的同时,强化家庭和社区的教育功能。提升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的水平。

(一)加强家园合作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此外,“家园配合,使幼儿在园获得的学习经验能够在家庭中得到延续、巩固和发展;同时,使幼儿在家庭获得的经验能够在幼儿园的学习活动中得到应用”。幼儿园可以成立家长委员会。邀请家长主动为幼儿园的活动出谋划策;也可以家长开放日和亲子活动的形式邀请家长参与幼儿园的活动,以传统饮食、传统节日、民间游戏、民间文学等受到家长和幼儿欢迎的主题为线索组织活动。活动前。教师应该积极发动家长提供材料;活动中利用家长的特长,向幼儿展示传统美食的制作方法、民间游戏的玩法。给幼儿讲述民间故事,教幼儿民间歌谣等,这样就可以充分发挥家庭在促进民族文化传承方面的作用。

(二)争取社区支持

篇3

目前学界就英语文化教学策略的探讨涉及到了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两个方面,比如,束定芳[2]、鲍志坤[3]、苗丽霞[4]等从英语文化教学原则的角度进行探讨;而有关英语文化教学方法的探讨也较为广泛,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有胡文仲和高一虹[5]等 。但是,涉及到我国民族地区小学英语文化教学策略的相关探讨则较为鲜见。基于多元文化背景下美国针对基础教育外语教学制定的《21世纪外语学习目标》的启示,笔者将从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两个方面探讨我国民族地区小学英语文化教学策略。

一、 美国《21世纪外语学习目标》内容简介与特点

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今天,美国政府与教育界意识到了外语学习对于提高国家软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性。因此,美国四大国家语言组织在得到资助后,从1993年开始研究和制定旨在针对美国多元文化背景下基础教育阶段(从幼儿园到十二年级)外语教育目标。从1996年颁布《面向21世纪的外语学习目标》(Standards for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 Preparing for the 21st Century)到1999年重新修订并更名为《21世纪外语学习目标》(Standards for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in the 21st Century))(以下简称《目标》),[6]《目标》逐步成为了美国基础教育阶段外语教学纲领性的文件。

1.5C标准与7大外语课堂教学内容

《目标》的核心内容包括了5C标准与7大外语课堂教学内容。5C标准即指基础教育阶段学习外语的五个目标。这五个目标是由5个以C开头的英语单词组成,故简称为5C标准,包括:交际(communication)、文化(culture)、联系(connection)、比较(comparison)、社团(community)。每一个目标除了有要达到的对应的总目标描述外还分列出了总目标下具体的子目标。总体来讲,5C标准的内容可以简单地概述为使用外语进行交流、了解体会多元文化、外语学习贯连其它学科、比较语言文化差异以及在国内、国际多元文化社区应用外语。5C标准的核心理念充分体现了语言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特点。围绕着5C标准,《目标》还提出了有别于传统课堂教学的7大教学内容,即外语课堂教学中学生应该有更多的机会探究、发展和运用包括语言系统(Language System)、交际策略(Communication Stategies)、文化内容(Culture Content)、学习策略(Learning Strategies)、其它学科的内容(Content from Other Subjects)、批判思维能力(Critical Thinking Skills)以及技术(Techonology)的7项教学内容。

《目标》中的5C标准之间相互联系、不可分割。7项教学内容与5C标准的实现又是紧密关联的,它们贯穿于整个外语教学的过程之中纵横交错和相辅相成。

2.突出文化教学与强调语言实践两大特点

虽然《目标》只是作为美国基础教育阶段外语教学的纲领性文件,但是在笔者看来,《目标》的核心理念与内容明显地体现了突出文化教学和强调语言实践的两大特点。

《目标》特点之一:突出文化教学。从《目标》制定的理论依据到目标的主要内容,文化教学被置于中心地位。首先,《目标》制定的理论基础是依据了三个方面的理论假设,即:关于语言与文化的假设、关于语言和文化学习者的假设以及关于语言和文化教育的假设。上述三个理论假设都涉及并强调了语言学习中文化学习的重要性、途径与方法、评价和应用;其次,《目标》的5C标准中联系、比较与文化都与文化教学有关。除了在外语教学中要将所学文化与其它学科联系和进行语言文化比较以外,《目标》还给出了文化学习要达到的总目标、子目标以及子目标说明。文化学习要达到的总目标是通过外语学习让学生获得和理解多元文化;两个子目标分别是:第一,通过文化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多元文化实践和与之对应的文化理念之间的关系。“文化实践”具体表现在被社会所接受的文化行为模式以及文化表现方式,简单的讲就是掌握多元文化下“在何时、何地应该怎么做”的知识;第二,通过文化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多元文化产物和与之对应的文化理念之间的关系。“文化产物”既以有形的方式表现(绘画、文学作品、一双筷子等)也以无形的方式体现(舞蹈、教育体制等);最后,文化的内容也是《目标》中的7大外语课堂教学内容之一。包括语言学习的同时还必须有机会接触该语言丰富的文化内涵;学生还应该了解说该语言的人们对学习本族文化的看法;学生应该学会使用工具书或其他技术手段去查找所需的文化知识,学会必要的交际策略去识别重要的文化特征和概念,并把这些特征和概念恰当地应用到日常的交际活动中去。[7]

《目标》特点之二:强调语言实践。首先,《目标》制定的三个理论假设中都谈及了掌握语言应具备的语言实践的交际能力、获取其他知识的能力以及国际交往的参与能力等;基于上述的三个理论假设,《目标》的5C标准中交际、联系与社团都涉及到了语言的实践。学生要能使用语言进行交流,包括应用语言参与交流并且提供和获取信息、表达情感以及交流观点等;将语言与其它学科联系起来以获取更多信息,包括应用所需语言与文化进一步强化和深入其它学科的学习等;将语言应用于国内以及国际多元文化社区交流之中。《目标》中的7大外语课堂教学内容也体现了语言的实践与应用:比如,适当运用语言开展交际活动、使用交际策略保证成功的交际活动、使用工具书或技术将所学语言文化特征与概念恰当应用到交际活动中等。

《目标》的两大特点同时还体现了美国基础教育外语教学广泛性与深入性的结合:文化教学内容根据基础教育的不同阶段既涉及到日常生活的话题也涉及到文学、思想的领域;另一方面体现了外语教学中多种方式的运用使学生充分体会多元文化和在多元文化中实践语言。

二、 《目标》对我国民族地区小学英语文化教学策略之启示

基于《目标》内容及特点所得到的启示,下文将从文化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两个方面探讨多文化背景环境下我国民族地区小学英语文化教学策略。

1.民族地区小学英语文化教学原则

在多元文化背景环境下,结合我国民族地区小学生年龄特点以及民族特点等,在实施英语文化教学时应考虑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第一,宏观性原则。由于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加之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尚未完全形成自己成熟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教师在进行文化教学时应把握文化教学内容的宏观性原则,即在进行文化教学时广泛地选择与所学内容相关和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易于小学生理解的文化内容;教师以浅显易懂的教学方式比如,简洁生动的文字描述、借助直观多样的图片或影像展示等来完成文化教学。学生通过对英语国家文化内容宏观性地认识以后可以感知到文化的多样性。

第二,相关性原则。文化教学除了与语言教学相关以外,教师还可以将语言教学中的文化教学与其他学科相结合以增加教学的灵活性和趣味性。在语言教学中可以将文化教学的内容结合音乐、美术、体育以及计算机等课程来呈现和完成。比如,针对民族地区的小学生能歌善舞的特点,教师可以考虑增加与歌舞相关的文化素材或用歌舞的形式进行文化呈现。

第三,结合性原则。我国民族地区有着自身的悠久文化历史,教师在进行英语文化教学时应注意不要进行单一的英语文化导入。在英语文化导入的同时应该结合与之同畴的相关本民族的文化以及汉文化的导入。学生可以在了解文化多样性的同时也增强了对本民族文化的了解和认同。

2.民族地区小学英语文化教学方法

在上述三种英语文化教学原则的指导下,实施和完成我国民族地区小学英语文化教学可以具体体现在下列教学方法之中。

第一, 由少到多移入文化。根据Damen的解释,一个具备有第二语言能力的人的文化习得过程常常包括两种:文化适应和文化移入。这其中,文化移入发生在第二语言的习得过程中。[8]语言学家Gillian Brown又指出:第二语言习得与文化移入的不同阶段有关。[9]对于民族地区的小学生来讲,在他们所处的年龄段期间对于母语文化的框架搭建尚不够完善,因此和成年人相比所受母语文化的束缚程度低。在他们尚还处于文化移入的兴奋与愉悦的阶段时适时地通过文化教学引入异质文化有利于提高小学生语言学习的兴趣性。

由于文化移入是以第一语言为基础,从少到多。[8]在民族地区小学英语文化教学的过程中进行文化移入时,适当使用各民族自身的母语进行文化介绍和呈现以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同时,文化移入的内容应少而浅,即: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不能一次性给予学生过多和深刻的文化内容。按照2011年《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中小学英语要达到的一、二级总体目标来看,小学生在小学英语学习阶段只需要达到接触以及乐于了解外国文化的目标。[10]例如:在介绍西方节日文化时,教师只需要将节日的大致内容,比如时间以及庆祝方式介绍给学生而无需进一步探究节日的文化渊源;选择文化内容时,教师可以尽量选择更容易为小学生所接受和理解的话题,比如:与日常生活相关联或者是与文化习俗有关的话题等。

第二,文化比较展示多元文化。心理语言学中的图式理论(Schema Theory)认为,语言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用已知的本民族文化,来解释未知的外国文化,发现不同和冲突时,图式必定调整,学习者相应产生一种“文化多面性”,以便克服原有的文化狭隘知识,适应新的文化环境。[11]

由于我国民族地区小学生面临的是多元文化语言环境,即本民族的母语文化、汉文化以及英语文化,因此在小学英语文化教学进行文化比较时,应该首先由浅入深、逐个呈现文化现象之后,再将文化现象进行对比。为了便于学生比较文化,教师可以考虑先从学生熟悉的母语文化现象呈现为导入,第二语言汉语文化呈现为辅助,最后呈现对应的英语文化现象。文化现象呈现完成后,教师再引导学生进行文化比较。在文化教学中结合本民族文化、汉文化以及英语语言文化进行文化的比较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发现不同文化的异质性和同质性,从而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起正确和较为清晰的多元文化图示,继而学会尊重和欣赏多元文化。

第三,创设文化体验与实践环境。如何将所学的文化知识进行有效地应用也是教师在文化教学中应该考虑的问题。在小学英语教学实践中,可以通过为学生创造了解多元文化的环境来达到文化体验和实践目的。

在具体的文化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以及教学环境与条件积极创设文化体验的环境。比如,民族地区小学英语文化体验教学可结合民族地区民族特色和教学环境,考虑采取创设小型文化表演和文化交流的方式来进行文化实践。教师可以利用民族学生能歌善舞的特色举行小型文化表演,让学生自行组合表演英语歌曲、儿歌、舞蹈甚至小型故事等;教师也可以向学生展示相关的图片、明信片、照片等。如果条件允许的话,还可以给学生播放相关的影像资料让学生体验文化;教师还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个文化话题的交际场景让学生进行文化交流。对于小学低龄段的学生,教师首先给学生展示文化交流的过程;在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后,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分组模仿实践;对于高龄段的学生来讲,则可以让学生根据文化话题先分组进行话题交流,之后学生再在全班进行分组展示。

美国《21世纪外语学习目标》在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制定与实施为我国民族地区小学英语文化教学提供了值得借鉴的经验。中美两国尽管在文化传承、价值理念与教育制度上不尽相同,但是面临时展所带来的挑战和新的形式,中美两国都意识到学习外语对于提升国家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性,由此,中美两国可以在相互学习与借鉴从基础教育阶段开始的外语教学改革经验中达到互补与共进。

参考文献

[1] 苗丽霞.近20年我国英语文化教学研究述评. 中国外语,2007(11):101—104.

[2] 束定芳.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以及外语基础阶段教学中的文化导入问题.外语界,1996(1):11-17.

[3] 鲍志坤.也论外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外语界,1997(1):7-10.

[4] 苗丽霞.论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原则.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4):46—49.

[5] 胡文仲,高一虹.外语教学与文化.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

[6] Standards for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in the 21st Century[M].Allen Press Inc.,Kansas,USA, 1999.

[7] 陆效用.美国21世纪的“5C”外语教育.外语界,2001(5):25.

[8] 陈申.语言文化教学策略研究.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1:15.

[9] 转引自谭丽.小学英语文化教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1):24.

篇4

关键词:设计实习 研究性实习 设计原则

正文: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的青少年学生基础差别较大,接受能力不一样,若按照大纲要求,进行多年一贯制的实习方法,那种程序化的实习教学模式,已不能很好地激发学有余力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此,我们提出了“研究性实习教学”并将之运用于实习教学过程中去,收到了良好的实习效果。

所谓“研究性实习教学”,是由教师给出实习课题,提供实习操作所需的设备、材料、工具及相关器材等,提出实习要求,然后要学生自己拟定实习计划方案,制定实习步骤,独立地进行实习。通过实习过程中的观察、分析、去进行研究,发现所谓的“新”现象、“新”问题,并想方设法来解决这些问题,总结出其规律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得出合理的正确的结论,研究出来他们原先并不知道的理论规律,从而达到在研究方法指引下学习理论知识的目的。

研究性实习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逐步进行实习研究方法的训练,让学生接触研究、探索、发明、发现的过程及方法。在研究发现的过程中,发展他们理性的、批判的思想方法,体验科研的苦衷与愉悦,培养他们的发现探究能力。要达到这种目的,首先要树立正确的设计指导思想,制定出研究性实习教学的设计原则。这是因为,设计原则的制定,会对整个设计实习教学过程的指导更趋于具体,并对设计课题的选定,设计思路等方面给予理论上的指导,从而使我们设计出的研究性实习教学更加科学、更加合理。

根据以上的指导思想,并结合我们实际工作中的体会与经验,我们认为设计研究性实习教学有以下设计原则。

一. 研究性原则

研究性原则就是所设计的实习内容,其中包含的理论性及规律性的知识内含往往要隐藏在深层次的背后,需要学生通过研究去挖掘、去探索。实习过程和结论之间往往存在着较大的距离,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往往不太明朗,需要学生通过尝试,提出假设解决问题的方案,经过不断地研究探索去跨越这段距离。研究性实习教学活动是培养学生独创精神的一种良好途径,它需要学生必须进行细致的观察、冷静的分析、合理的假设、科学的推论与总结,不仅能学会并形成一定的认知策略和技巧,同时,也激发了学生们的内在潜力,并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这也是素质教育所要求的范畴。

二. 趣味性原则

它是指研究性实习教学的设计要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其设计要生动有趣,使学生在整个研究实习过程中,始终保持着很高的学习兴趣。这要通过设计良好的实习内容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从开始的好奇逐步走向满含兴趣的自我探索过程。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自觉地积极地投入到研究性实习教学过程中去。那麽实习教学的效果可想而知。

三. 理论与实践一致性原则

研究性实习教学,不仅让学生学会观察、测量、分析等,还要让学生培养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打破过去那种认为学生实习就是附属于理论、服务于理论的观点。实习的目的不能仅视为训练技能和验证理论及规律,也是研究现象和规律、总结发展理论知识的重要途径,理论贯穿于整个实习操作过程中,他们是密不可分的统一体。所以,在设计研究性实习教学的过程中,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的一致性,在理论指导下实践,在实践基础上验证和发展理论。

四. 简单性原则

也就是说我们在设计实习教学内容时,尽量使用简单的工艺及设备,设计的课题要在学生的认知水平范围内,不要让复杂的设备和高难度的工艺操作来干扰我们的研究性实习教学目的的实现。太复杂、太难的课题,会使学生丧失研究的兴趣。而简单性的原则,会让学生在研究性的实践中找到自信,使学生感到在研究问题时轻松愉快,从而认识到其实研究并不神秘,它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学生在研究性的实习过程中能得到成功的快乐,从而调动学生的实习积极性、能动性,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五. 科学性原则

在研究性实习教学过程中,其设计必须要保证不出现科学性的错误,还要使设计具有科学的思想,解决问题时采用科学的方法。我们职业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掌握实践操作技能,提高将来工作的能力。知识本身的科学性也要求我们在研究实习操作过程中尊重科学,以事实为依据,以科学认真的态度对待研究性实习教学。

六. 安全性原则

研究性实习教学的对象是职业技术学校的青少年学生,他们缺乏实习操作的丰富经验,不能对一些突发事件采取科学合理的应急措施及时找出合理的解决方法,他们对设备的使用和维护还缺乏熟练的科学合理的操作,在研究探索过程中,尚不能预见安全问题的发生。因此,这就要求我们的实习设计必须安全可靠,既保证人的安全,同时也保证实习设备及整个研究实习过程的安全进行。

根据以上原则,我们可以比较科学合理地设计出一系列研究性的实习教学内容。通过研究性实习教学,使学生对研究探索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得以提高,主观能动性也得到了发挥。教学效果良好,可谓事半功倍。

研究性实习教学,就是要让学生独立地通过实习训练,去研究和探索总结出与实际情况相适应的结论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及工作适应能力。在此过程中,教师起指导、提示和纠正实习过程中的错误操作等作用。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这也正是实践与理论一致性原则的体现。通过研究性实习教学,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实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也会使学生自觉地将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并培养他们的发现探索能力,理论总结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在整个过程中,老师的督导、检查、总结、点评等,对学生起到激励作用。这种教师与学生共同研究、共同探讨问题的方式,将老师与学生的地位放在平等的位置上,减轻了学生的思想压力,有利于学生的积极性、能动性的提高,这使得整个教学活动愉悦而高效,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参考文献;

《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研究》——安忠、刘炳昇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篇5

关键词:实习程序教学法;实习程序图;钳工实习

【中图分类号】G718.1

正文:

(一) 实习程序教学法简介

一、实习程序教学法的结构

实习程序教学法主要由教学原则、实习程序图和分散评估法三大部分构成。教学原则是实习程序教学法的理论依据,实习程序图和分散评估法是实习程序教学法的具体措施和方法,它们三者共同构成了实习程序教学法的完整体系。

二、实习程序法的教学原则

教学原则是教学理论的核心,实习程序教学法有六条基本教学法则:

1、 整体性原则

整体性原则是指所设计的实习教学程序必须是一个将教学内容按其内在联系的规律性,进行有序排列的有机整体。它是制定最佳教学程序,获取实习教学最优效果的需要。

2、 可行性原则

所设计的实习教学程序,应是适合实习教学条件的,切实可行的。

3、 反馈原则

在实习教学活动中,应充分利用各种途径和方法收集教学效果,即时反馈,以便对整个教学活动进行有效控制。

4、累积性原则

这一原则是指在进行教学评估时,应对基本技能的教学进行逐个评估,将得到的逐个评估累积,即是实习教学的整体效果评估。

累积性原则是由实习教学的特点决定的。因为任何复杂的技能,都是由若干基本技能组成的。因此,对基本技能的教学评估就显得很重要。所以,实习程序教学法的教学评估采用分散评估法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5、唯一性原则

这一原则是指对学生的实习进行评价时,只能以实习的目标作为唯一标准进行比较,而不必在学生之间进行横向比较。其评价标准,只能是实习的目标:要么达标,要么未达标。

6、双主体地位原则

这一原则表明了在实习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分别在各自不同的范畴中同时居于主体地位,发挥各自独特的作用。

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的好坏,是通过学生的主动作用表现出来的。学生的主动作用发挥得越强,说明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的越好。因此,学生的学习应成为实习程序教学法的中心。

三、实习程序图的设计

实习程序,是实习教学中科学、系统地安排教学次序的依据,是实习程序教学法的核心部分。要设计出科学、实用的实习教学程序,必须进行以下步骤:

1、 据专业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确定出某阶段实习教学的总目标,再由总目标初步制定出程序大样图。

2、 根据实习的性质和目的要求,初步画出实习教学程序图,即划分出本阶段实习教学的各个单元,这个单元就是构成实习教学总目标的各个中介目标。

3、 邀请有丰富经验的师傅和专家,对实习程序图进行审议定案。

四、实习程序教学法的教学评估

实习程序教学法的教学评估采用分散评估法。分散评估法是一种分散评估和阶段检测相结合的方法,其核心内容是即时检测和即时记录,而不是采用传统的单元测验或期中考试。

1、即时检测

检测的原则是对每个教学小目标进行即时检测,教什么就考什么,而不是侧重于考学生的灵活程度和创造能力。

2、即时记录

每教完一个单元后,应及时对这一单元的实习进行检测和记录,教学完成全部实习目标后,也可进行总检测和记录。记录形式可分以下三种形式:1)合格、不合格;2)优、良、中、差;3)采用百分制评分记录。

(二)实习程序教学法在钳工实习中的应用

我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对钳工实习的要求是要在较短的培训时间内使学生掌握钳工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超作技能。根据实纲的教学计划,结合我校的实习条件,决定在钳工实习中采用实习程序教学法,使学生能在较短的培训时间内达到实习目的和要求。

一、 钳工实习程序图的设计

按照实纲的要求,确定钳工实习教学总目标,根据总目标初步制定了实习程序大样图。

(实习程序大样图)

在编制的实习程序图中,每一个方框表示一个实习单元,它是实现总目标中的分目标。其单元内原则上须具有以下三个要素:1)明确的条件状态。即应标明这一实习过程中应具备的客观先决条件,如实习环境、主要设备或工具、主要原材料等项。2)明确的行为活动。即在这一单元里干什么,或标明这一单元中的具体操作技能。3)高度概括的达标标准。即对这一单元内的操作技能提出概括性的要求。详细的单元结构可见图二的单元12:钻孔。

二、采用实习程序图的数学评估

本实习程序数学法采用分散评估法。数学每个单元时,均应及时进行检测和记录,每个单元教学时,均应对学员提出明确的要求和合格标准。检测记录可用合格、不合格评价。单元不合格者应及时补课直至合格。

三、实习程序教学法的特点

1、理论密切联系实际

实习程序教学法将专业理论与操作技能融为一体,使理论学习与技术训练同步进行。教师既讲授理论,又进行实际操作,教学手段灵活多样,学生边学边干。这样,讲课与操作练习相互弥补,相互充实,消除了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的界限。

2实习教学的系统性

程序教学法对每个小目标都有具体的目的要求和内容,因此避免了因师带徒

培训所带来的盲目性和无系统性。

3、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由于训练的目标明确、具体,学生懂得自己为什么要学习,知道当天应完成什么任务,了解每个课题、每堂课、每处练习应掌握哪些内容,达到什么目的。因此学习欲望和积极性较高。

4、实习周期短,见效快

实习程序教学法不搞单纯的知识积累,力求学以致用,用多少就学多少,因而特别适于短期培训或初步的入门培训。这样不致于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对社会和个人都有利。

5、教学难度大

因学生的年龄、基础和能力参差不齐,会给教学带来许多困难。这对教学条件尤其是师资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篇6

关键词 高校生物 野外实习 科研能力 模式

生物野外实习是高校生物教学内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巩固和充实学生理论知识,增强学生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生物学综合素质的提高。内容包括动植物学以及相关的生态环境考察等。但生物野外实习时间少、目的不明确、指导教师匮乏、实习环节得不到保障,更没有系统的评价考核体系。致使一些野外实习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没有真正发挥其重要作用。本文探讨了现行生物野外实习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培养学生初步开展科研工作的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引导,构建生物野外实习教学的新模式,为相关学校生物野外实习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一、生物野外实习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观念陈旧,学生不感兴趣长期以来,由于师生对生物野外实习缺乏足够的重视和周密的实习计划,于是实习就演变成了只是去验证课本的知识和认识各类动植物,学生问老师答,学生记物种,所属科、属。老师则是一本活知识词典,学生无形当中在进行一场认“种”的比赛。显然这是教师主动灌输,学生被动学习的一种验证性的教学模式,缺乏对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锻炼,学生学习起来没有多大的兴趣。这种固定单一的验证性教学模式使学生得到的是表面的、零碎的知识,实习效果很不理想。

(二)参与实习主动性不强,目的不明确,与科研脱节生物野外实习是直接面对未知领域的重要实践活动,是提高学生科研能力的好时机。然而以往野外实习是一种教师主动灌输,学生被动学习的教学模式,很难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只是觉得在游玩,认识物种,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目的很不明确,更谈不上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和科研能力的培养。学生仅仅为了完成标本采集、制作与识别等任务,很少与科研活动结合。学生被动的学习,也使得很快忘记内容知识。

(三)评价考核方式单一,没有很好的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考查一般生物野外实习考核方式,都是在最后两天,由指导老师在实习地周边,采集一些常见植物和拿出先前的动物标本,让学生辨认,说出一些简单的特征,对比辨别物种的一些简单特点,由此来确定学生的实习成绩。正是由于这种考核方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决定了所考出的成绩不能体现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各方面能力,只能说明学生记住了多少动、植物的名称,不能达到实习效果及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

很多学生是当作野外游玩,实习效果很难保证,与原本的教学目标相离甚远,不能体现野外实习的真正价值及意义。

转贴于

二、构建以培养科研能力为引导的生物野外实习新模式(一)实习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确定小组的科研小专题实习前的准备阶段,给学生讲清楚生物野外实习的目的和任务。要求学生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与带队教师讨论并结合实习地的具体情况,每个实习小组要确立一个大家共同感兴趣和切实可行的研究小专题,在实习过程中开展相应的研究工作。

(二)实习过程以培养科研能力为引导构建新型的野外实习教学模式1. 实习观念由验证性向研究性转变在生物野外实习教学过程中, 实习观念要逐渐由单一的验证性实习,转变为将探索性和验证性相结合的研究性实习。传统的验证性实习是以教师为主,学生被动学习,目的只是让学生简单验证课堂知识,缺乏对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锻炼,学习没有兴趣。而研究性实习则是由学生通过思维过程,进一步探索,得出科学问题的合理答案。学生在对科学产生兴趣的基础上,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有利于提高观察学习与综合分析问题能力,从而达到培养科研能力的目的。

2. 教学内容由学生被动学习向主动参与研究转变生物野外实习开展科研活动可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

实习前,教师设计科研小专题,每个大组细分成几个小组,小组成员搭配合理,男女比例适当,每个小组1-2 个小专题。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进行研究性实习,使学生从被动的学习转变成学生主动参与科研课题的研究,在围绕小专题的调查研究中,学生不紧学会了识别物种,采集制作标本等基本方法,更重要的是学生能主动地从科研的角度去发现问题,并与教师探讨,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样可使教师从实习中拓宽科研课题来源,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教师的科研活动中,以培养科研能力为引导的新实习模式才能更好的落实。

(三)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特别是科研能力的培养科学研究是运用知识和创造知识的探索活动过程,而生物野外实习的目的之一就是运用知识。在实习过程中,结合动植物种类识别,标本的制作,每个实习小组同时尝试开展相应的小专题研究工作。实习过程中学生有热情,采集主动,观察认真仔细,查阅工具书积极主动,提出的问题具有一定层次和高度。另外,我们还把教师的科研课题与教学结合起来,指导学生如何进行科研工作的野外调查,如可开展植物多样性、植物区系、野生浆果资源调查及其与环境的关系调查等教学活动。

科研能力的获得要求在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综合理解基础上敢于实践的思维模式,动植物学丰富多彩的野外实习活动有利于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

总之,以培养科研能力为引导的生物野外实习新模式的改革,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参与野外实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与综合素质能力。

篇7

[关键词] 环境艺术专业 顶岗实习 预就业

一、环境艺术专业行业状况

“环境艺术”是指环境艺术工程的空间规划,艺术构想方案的综合计划,包括环境与设施计划、空间与装饰计划、造型与构造计划、使用功能与审美功能的计划等。环境艺术,是一个新兴的、边缘的、综合艺术系统工程,是一个跨学科的综合性专业,涉及美术、雕塑、装饰文化、建筑基础知识、园林艺术、人体工程学、设计流派、材料学、心理学等多个领域,无论在专业理论的广度,还是在专业技能的多样化上,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市政项目、房地产项目的大量开发,环境艺术设计的一线实用型人才的需求量逐年增加。环境艺术专业涵盖了从过去的室内设计到今天的室外设计、广场设计、园林设计、街道设计、景观设计等全方位多范围领域设计。设计也由过去偏重硬件设施环境转变为重行为、生理、心理环境创造等更广泛更深意义的范围。

二、环艺专业教学模式与顶岗实习模式的有机结合

顶岗实习是学校安排在校学生实习的一种方式。非基础教育学校学生毕业前通常会安排学生进行实习,方式有集中实习、分散实习、顶岗实习等。顶岗实习不同于其他方式的地方在于它使学生完全履行其实习岗位的所有职责,具有很大的挑战性,对学生的能力锻炼起很大的作用;是《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的“2+1”教育模式,即在校学习2年,第3年到专业相应对口的指定企业,带薪实习,如果胜任用人单位可直接安排就业。教学模式可以定义为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作为结构框架,突出了教学模式从宏观上把握教学活动整体及各要素之间内部的关系和功能;作为活动程序则突出了教学模式的有序性和可操作性。教学模式通常包括五个因素,理论依据、教学目标、操作程序、实现条件、教学评价,这五个因素之间有规律的联系着就是教学模式的结构。所以,高职高专的教学模式、顶岗实习、就业三者是密不可分的一体,迅速建立适应市场人才需求机制,确立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项目教学模式,构建新的专业课程体系,制定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标准势在必行。应形成以“工作室制教学”为载体,以教学团队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职业能力为目标,注重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技能的人才培养模式。引入适合教学的社会实际项目,“专业教学项目化”的教学模式,“专业、基础一体化”的课程体系,“能力训练工作化”的教学方法,“过程管理公司化”的考核机制为内涵的“职业化教学”特色。通过校企合作,建设与企业运作模式基本相同的实训基地,引入企业工作的流程和生产模式,实训基地完全与社会企业接轨,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在推进校企合作过程中,充分运用企业的资源,努力实现企业资源的“共建、共管、共享”,满足学校实践教学需要的同时,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培训员工,实现校企双方共赢,努力实现实训室进企业、课堂进工地等合作模式。将项目与专业教学紧密结合,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的过程中感受企业的环境和工作氛围。培养适应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努力使顶岗实习基地,完全能够满足学生顶岗实习的需求。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使毕业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更好地适应就业岗位的要求,为就业作好心理准备,为实现毕业与就业的零距离过渡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顶岗实习与就业的一体化

工作室教师在带领学生承接室内设计、展示设计、景观设计等项目,让学生在真实项目的设计与施工监理中领会掌握专业技能,提高职业素养的同时,应事先拟定顶岗实习计划,结合顶岗工作完成毕业设计,就顶岗实习单位的实际项目进行调查和论述,并结合所学知识,组织学生进行顶岗岗前培训,对顶岗实习的意义、目的、实习内容、实习地点、实习单位、就业岗位、实习进度、时间安排与进度实习指导与管理、顶岗实习纪律和安全要求以及顶岗实习提交材料要求等做了详细的布署。

另外,要做好顶岗实习准备,在校内成立了顶岗实习指导小组,由资深教师负责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的专业指导与企业协调工作。根据环艺专业顶岗的分散性质,顶岗实习校内指导教师采取了网络、电话通讯以及实地探访、学生返校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使顶岗实习的顺利进行得以保证。工作经验和一定的劳动报酬。校企作出评价和改进建议,提升创新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学双方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获得相关共同指导,共同管理,共同考核,学生毕业前通过企业与学校共同组织的“顶岗工作鉴定”。

最后,实习结束,要举行顶岗实习成果汇报会。首先学生返校,带回他们的实习成果,由毕业生陈述自己在顶岗实习的感受。随后,同学们展示了个人在企业的成果图片、实际项目的佐证材料等。接着,老师结合在公司顶岗实习的实际项目与下企业指导情况,提出的相关问题,就学生的答辩情况给予相关的意见。最后,师生双方进行了沟通与交流。学生也可以给学院的专业教学、专业课程设置等提出了改进意见,顶岗实习与毕业设计、就业紧密结合,充分运用了“顶岗――就业一体化”的顶岗实习模式。实习结束后学生应上交如《顶岗实习联系函》、《学生顶岗实习协议》、《学生顶岗实习手册》、《学生社会实践证书》、《实习成果证明与实习成果证明》、《就业信息表》等材料。从而,力求达到企业、学生、学校三满意。

篇8

关键词: 教育实习质量控制档案管理

教育实习是培养合格师资的必由之路,对学生的教师职业意识、教学态度、教学风格、教学方法、教学能力等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教育实习质量既反映学生质量,又反映学校的办学水平,是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必查项目[1],因此,搞好教育实习的质量控制与相关档案的规范管理是极其重要的。

一、教育实习的质量控制

教育实习包括课堂教学实习、班主任工作实习、课外活动指导实习等内容,本文主要探讨课堂教学实习的质量控制措施。

(一)教育实习指导老师的遴选。

教育实习指导工作应选派具有讲师以上职称(含讲师)或具有硕士学位、教育教学经验丰富、思想作风好、工作责任心强的教师担任。指导老师应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严格要求学生,重视对学生独立工作能力的培养。

(二)备课会。

备课是教学工作的一个基本而重要的环节。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对于实习生来说,尽管他们已经学了相关的专业知识和心理学、教育学、教学法等课程,但凭借个人的力量要备好课还是比较困难的,必须借助集体力量、发挥集体智慧。备课会就是集思广益、共同提高的一条有效途径。

在编写教案之前,备课小组在组长的组织下,开一个有指导老师参加的备课会,对教学涉及的一系列问题进行广泛而深入的讨论。备课会上讨论的问题包括:这节课教学内容在整个学科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教学目的及达成措施;教学重点、难点各是什么,以及如何突出和突破;应采用哪些教学方法;如何引入新课;如何设计教学过程;应使用哪些教具;如何设计板书;如何理论联系实际;应提出哪些问题让学生思考和讨论;应渗透哪些思想教育以及如何渗透;应培养哪些能力以及如何培养;如何分配课堂时间;如何巩固新课;应布置哪些作业,等等。在备课会上,教师对发言积极的实习生要予以表扬,对有益的看法充分肯定,尤其要鼓励实习生提出创造性意见,对实习生的不当之处也要组织讨论、总结、完善。

(三)教案的撰写、修改与熟悉。

教案是教师实施教学活动的具体方案,优秀的教案是上好课的重要保证,实习教案必须是详案,即教师在课堂上的所有言行均要得以体现。教案一般包括课题、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用具、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

在教案初稿完成后,实习生要根据这节课的教学目的和要求反复修改,直到自己和指导老师满意为止,然后交原任课老师审批。在教案定稿后,实习生要反复熟悉,做到心中有数、运用自如,即使在课堂上遇到突发事件,也能处变不惊。

(四)试教过关。

备好课是不是就等于可以上好课了呢?对于实习生来说,回答是否定的。在备好课和上好课之间还存在一定距离,只有反复演练才能填充。反复演练不仅能使自己熟悉教案,而且能发现原来教案中的一些不足,从而起到检验教案、完善教案的作用,此外,反复演练使自己胸有成竹,能增强自己上好课的自信心。那么,怎样检验实习生的演练效果呢?得力措施莫过于试教过关。

所谓试教过关,就是在上课前两三天,指导老师听实习生试讲,以检验实习生的试讲是否达标。要搞好试教过关,首先必须使实习生清楚试教过关的标准,其次要对实习生严格要求,严格把关。虽然实习生清楚了试教过关的标准,努力有了方向,演练有了目的,但效果到底如何,还受他们自身素质和主观努力程度的影响,所以要真正使实习生达到试教过关的标准,指导老师还须对他们的备课和自我演练提出要求,并进行督促、检查和指导,对试教时出现的问题予以纠正,对达不到要求的试教重试。

试教过关,对实习生既是压力,又是动力。因为要试教过关,实习生就要更加认真地钻研课程标准和教材,更加深入地了解学生和研究教学方法,更加精心地编写教案和修改教案,更加主动地反复演练,这有利于提高教学水平。

(五)上课。

上课是教育实习最基本最重要的环节。实习生一定要精心准备,认真上好每一堂课。在上课时,要精神饱满,全神贯注。在讲课过程中,把注意力集中到学生身上,实现师生之间感情和信息的交流,不低头看教案,不照本宣科,更不东张西望,而要稳重、亲切、耐心、热情、循循善诱,语言简洁、流畅、生动,没有口头禅,声音宏亮、清晰,让所有学生都能轻松入耳。另外,既要尊重教案,又要根据课堂实际灵活调整教学方案。

(六)课后评议与自我小结。

每一次上课后,听课教师与上课教师都要一起召开评议会,评议的项目包括教学内容是否正确,重点是否突出,难点是否突破,教学组织是否恰当,教学方法是否合适,教学语言是否简洁、生动,教学效果如何等。总之,在评议会上,教师既要充分总结实习生的优点,又要指出存在的不足,并探讨改进的措施。实习生要充分听取大家的评议意见,总结自己在教学上的长处,明确自己的不足及今后改进的措施,真正做到一步一个脚印,一课一个台阶。

(七)实习成绩考核。

实习生必须按照实纲的要求,完成实习的全部任务,提高实习报告等实习材料方可参加考核。实习成绩应根据学生的实习态度、出勤与任务完成情况等项目进行综合评分,实习成绩评定应采用“优、高、中、及格、不及格”的五级记分制。实习不及格者需要重修,并经考核合格后方能获得教育实习学分。

二、教育实习的档案管理

每个学生的实习材料装订成册,然后按学号从小到大顺序存档。每个学生的实习材料包括实习手册、一份规范的教案、一份班主任工作计划、一份实结、一份实习论文等内容。实习手册内容包括实习生基本情况、实习学校基本情况、实习班级基本情况、实习班级学生名单、实习日志、听课记录、实习情况汇总表等。每个实习生都要认真填写实习手册,其中的每一项内容都要填全。此外,每个实习队的实习计划、实结与优秀实习生名单也要归档。

建立自我完善、自我约束的教学(包括教育实习)质量监控体系是质量控制的重要保证[2],是高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主要目的之一[1],高质量的教育实习和相关档案的规范管理是一个学校办学水平高的重要凭证[3]。因此,教育实习的质量控制与相关档案的规范管理工作,值得每个高校认真对待、积极探索、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教高厅[2004]21号.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Z].2004-8-12.

篇9

1给排水专业学生的认识实习教学方法探讨

1.1实习地点的选择实习地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既要考虑水厂各种工艺的代表性,也要考虑到实习经费的使用情况。我们在给排水专业学生的认识实习中选择了本地的大庆东城污水处理厂,有以下几方面原因:①城市污水处理技术是给排水专业授课的十分重要的一块。②该厂地处大庆,学生来往比较方便,实习费用低。③该厂的大部分设备从美国、英国、瑞典、日本等国家引进,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在实习中有利于加强学生对本专业的信心和加深对本专业工艺发展水平的了解。

1.2明确实习目的在认识实习前,教师必须清楚、具体地提出实习的目的,阐明该次实习的具体意义和它所包含的知识体系在给排水专业知识中的地位,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口。首先应该让学生对专业知识有一个大体的认识,认识到本专业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和重要性。作为给水排水专业来说,就应该在课程实习之前让学生了解到专业知识的大体结构和理论框架,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和本专业的重要性。针对某一次具体的认识实习,就应让学生了解到实习的目的和任务,实习中应用到的专业知识,只有对所从事活动目的和任务有了明确地认识,学生才会在实习活动中有着较高的积极性和兴趣,实习活动才会取得良好的效果。例如学生进行污水处理厂的实地实习前,首先就应该了解该厂的工艺流程和该工艺流程应用到的给排水专业的相关知识以及该厂的工艺与国内外相似工艺对比情况,以引起学生对认识实习的兴趣和重视。

1.3实习地的介绍学生在去实习地之前还要对实习地的具体工艺的原理和功能有初步认识,包括单体设备的结构和功能,使学生对让学生带着一定的熟悉感和某些等待回答的疑问去实习,这样就会促进学生实习的积极性和对专业知识认知的渴求,提高学生在实习中的注意程度。在学生对东城污水处理厂实习之前,我们首先向他们介绍了该厂的基本情况和工艺流程。针对现代学生的特点和爱好,我们选用了CAI课件的方式进行实习教学。多媒体CAI课件作为一种较为新型的教学资源,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的目益普及,正越来越多地得到重视和使用,它为开放教育和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方便。多媒体CAI课件是由计算机对视频、音频、图像、动画、文字等进行处理,使之有机结合在一起成为应用于教学的信息载体。它突破了文字的限制,以更加自然、逼真的方式展示视听世界,对改善人机交互能力和知识表达能力起到了重要作用。我们将水厂的平面布置、工艺流程和单体设备的结构等通过课件,以直观、生动的形象展现于电脑的屏幕上,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加深了学生对相关知识的了解,更好的达到了教学目的。

1.4实习中注意应用设备和流程两大关键引导学生的专业兴趣在实习中我们应该以工艺为线索,以设备为主线,通过先大体了解流程再具体认识单体设备的方法,了解单体的机理,类型,在工艺流程中的作用及设备的型号、操作条件、控制方法等,后连接关系,了解各个单台设备、各个工序如何接连运作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通过这种普遍联系的方法,由表及里,从整体到部分逐渐深入,使学生对该工艺的认识学生还没有对专业知识进行系统的学习,在认识的这一过程中就会产生大量的有关专业知识方面的疑问,这就会一步一步将学生引导到专业知识学习的意义和重要性上。

1.5开展自由的实习讨论讨论,是学生在专业认识学习中获取信息、加深认识、拓宽知识面的一个重要渠道,也是师生互动的一条重要渠道。通过讨论,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通过发表自己的观点锻炼表达能力:面对不同的见解时培养自己的分析能力。而且通过教师的参与,为学生解答认识实习中的各种疑问,可以使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初步认识不断的提高深度。这样的教学方式有利于促使学生积极思考、相互学习、最重要的是根大限度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参观讨论不同于一般的课堂教学讨论,可以在参观的过程中随时发生。边参观讨论,使主题更有针对性、更直观,容易为刚刚接触到专业知识的学生所接受。在这一系列认识实习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应着力训练学生将表象的参观感受通过专业语汇的表达,提炼成清晰的专业分析与评价的能力,以此来加强学生对给排水专业知识的全面认识,为今后的专业知识的学习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

篇10

科学的实纲和严密的实习计划是保证实习质量的重要基础

实践教学体系主要由实践性人才培养方案来确定,其教学目标和内容是由实践性课程教学大纲来保证,因此,实践性人才培养方案和实践性课程教学大纲就成为评价实践教学质量好坏的标准之一。我院在制定实践性人才培养方案时,采取教学院长负责制,在调研其他高校培养方案的基础上,经专业负责人、教研室主任和骨干教师的共同参与而制定;在制定实践性课程教学大纲时,采取以专业负责人牵头,调研其他高校本专业的教学大纲,考察生产实习基地情况,经过集体讨论,制定出适合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实践教学大纲,以保证教学实习的科学、合理及前瞻性。

在具体落实到实习环节时,我们采取相关教师在实习前到实习基地进行考察,根据实习基地的实际生产现状,结合实践教学大纲的要求,由主讲教师起草,学院和教务处层层把关,制定出具体、周密、切实可行的教学实习计划。

实习前的准备工作是顺利完成实习任务的保证

实习前的准备工作,包括指导教师的准备和学生的准备。指导教师从实习的目的和要求、实习内容和方法、实习需要的材料、实习的纪律和生活等问题进行充分的准备。对学生进行实习动员,向学生讲清实习的目的、要求及注意事项,组织学生对实习内容进行探讨及预习,鼓励学生带着问题及创新的内容进入到实习基地。学生要充分重视教学实习,实习前掌握相关的实习内容和注意事项,主动查找相关资料,制订实习计划,从思想和具体细节上都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我们专业历年来重视教学实习,每年实习前分别召开教师和学生的教学实习动员大会。通过在实习前向学生下发《水产综合教学实习任务书》,使同学们了解实习目的、内容、注意事项和实习纪律。同时要求学生在实习前充分利用校内图书馆、网上资源优势,查阅相关资料,增强了实习效果。这些措施为实习的顺利进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是保证实习质量的关键

“双师型”教师是既要有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较强的教学、科研能力和素质,又要有广博的专业基础知识,熟练的专业实践技能,一定的组织生产和科技推广能力,以及指导学生的创业能力和素质。

目前,随着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教师也愈趋年轻化。我院的教师平均年龄在35岁以下,实践技能几乎都是来自于教科书和在校读书时的专业生产实践;而现在随着现代生产的持续发展,水产养殖品种的不断引进、更新,养殖生产新技能的不断应用,这些教师原有的生产实践技能已不能满足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性教学的需要,有必要使这些专业教师的生产知识技能随着生产的进步而更新提高,以适应不断发展的实践性教学需要。

我院鼓励教师向“双师”方向发展,首先对现有教师进行职业培训,聘请一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校外专家对年轻教师进行指导,安排专业教师到水产养殖生产单位、水产科研单位进行专业实践;然后从生产科研第一线聘请高素质的水产专业人员作为兼职的客座教师,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车间主任和技师作为实习基地指导教师,对学生实践环节进行指导。通过两个层面加强实践师资队伍的建设,为实习教学质量提高作出保证。

加大实践环节的监督机制是保证实习质量的必要手段

1.形成完善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

首先在制度上形成监督机制,使所有行为都做到有章可循,我院制定了《莱阳农学院本专科学生实习工作管理规定》、《实习经费分配与使用暂行规定》、《莱阳农学院关于加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与管理的意见》等规章制度,从制度上对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指导教师的职责、学生的要求、考核办法等各个细节都做了明确的规定,使得在实践教学活动中做到有法可依。

2.形成不同层次的巡查体系

在实习过程中,学院检查小组采取不定期抽查的方式,监督学生实习情况、指导教师工作情况和实习单位的配合情况等;实习基地车间主任和指导教师管理学生,指导教师定期检查学生在生产车间的实习情况,解答学生提出的理论问题,帮助学生开展创新试验,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及生活需求,协调实习单位和学生的矛盾;车间主任安排每个学生的实习内容,考核出勤情况和实习效果;实习小组长协助考勤,定期或不定期向指导教师汇报小组成员的任何问题。

3.形成良好的反馈系统

实习结束后学生填写调查问卷,对实习情况、实习指导教师和实习单位进行评价,学院总结情况,查找问题。指导教师对实习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反馈给学生。这样就形成了学生从理论到实践,然后再上升到理论的一个循环过程。

适度的实习考核是保证实习质量的有效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