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实习的意义范文
时间:2024-02-10 17:54:4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教学实习的意义,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1 医学生成长所需
当前,教育界呼吁将医学生培养从科学教育往科学与人文教育并举发展,同时将人文教育延伸至医院临床实习中。临床实习中加强实习医生医患沟通技巧培训时人文教育十分重要的步骤,因为对于罹患疾病的患者而言,他们或躯体受到痛苦折磨,或心理承受煎熬,或二者皆备受煎熬,不免会发生焦虑与抑郁,甚至绝望等,此时予以人文关怀就十分重要。可见,医患沟通技巧是医学生实习中的客观需求,必须重视。
1.2 现代医学模式所需
现代医学模式包括心理、社会及生理三种模式,而且社会不断进步与发展,患者在心理感受与维权意识上有了更高的需求,为此评论临床工作不仅仅是患者疗效,还要对他们的满意度进行调查。为了顺应医学模式的转变,与时俱进,就要尽量减少医疗纠纷,加强医患沟通十分关键。良好的医患沟通使得医护人员对患者病情与心理情况更了解,加强沟通与交流后促使彼此建立信任的桥梁,从而促进治疗与康复。
1.3 社会和谐进步标志
加强医患沟通可以促使患者从单纯服从医疗服务转变为医患之间平等交流并积极配合与参与治疗,同时也是患者享受规范化治疗的手段,充分体现了“以人文本”的社会需求,并且对现代医生服务理念赋予新的含义,也是社会和谐进步与发展的标志。医学属于经验性、实践性及专业性均较强的专业,存在可变性、未知性及挑战性,为此实习医生应在临床实习中积极参与、配合及理解,掌握准确的医患沟通技巧,从而在以后步入工作中可发挥医患沟通的最大作用。
2 临床教学中加强实习医生医患沟通能力培养的措施
2.1加强理论学习
根据临床实习医生的特点,选取合理的理论教材(比如《医患沟通学》(第二版)),在教师引导下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并促使学生主动将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教师则应熟练掌握深入浅出的讲解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2.2 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师可为学生提供,或者指导学生自主寻找有关于医生问诊的录像,了解与熟悉医患沟通的技巧,促使他们不断观察与对比他人与自身的行为,便于改善交流方式与提高沟通能力。
2.3 加强岗前培训
总的来说,医患关系包含很多方面,主要涉及伦理、法律及道德等,为此在临床实习前必须对他们进行岗前培训与指导,促使他们充分认识当前国内医疗形式的严峻性[1]。可采取专题讲座等方式,加强实习医生医疗制度、医疗法律、医患沟通技巧等方面的安全教育,不断强化他们的法制观念,从而培养一批有良好医德医风,并具备良好医患沟通技能与意识的有用人才,也可尽快促使他们从学生转变为实习医生,进入实习医院也可尽快适应新环境,避免医患不良事件。
2.4 引用案例辅助教学
临床教学中,教师应将以往典型医患沟通案例介绍给学生,让他们详细查阅,提出自己的疑惑,并对该案例中为何出现医患矛盾进行剖析,让学生回答矛盾是什么,焦点在哪里,医方是否存在失误或不足等。通过以问题为主的学习方式,指导学生学会主动思考问题与答案,教师对学生的解答进行必要的点评,同时提出不足与需要改进的地方。此外,还需指导学生课后主动查找医患沟通方面的资料与文献,并促使他们用所学知识与个人观点进行评论,得出答案,并在下一次课程中进行探讨,若有不同的观点,教师应进行分析与点评及总结。
2.5 现场实践
有条件的情况下,定期组织实习生到门诊办、医务科等临床科室实施观摩,多方位增加他们与医患的接触机会,通过亲身体验,提高他们对医患矛盾、医疗纠纷、处理等方面的认识与掌握,同时也让他们深知医患沟通的重要性,掌握提高沟通能力的技巧等。
3 讨论
篇2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及分组以2013年7月~2014年6月在我科实习的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员60名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抽签的方法随机分为EBM组(n=30)和对照组(n=30)。EBM组接受EBM教学模式,其中男18名,女12名,年龄20~24岁;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其中男17名,女13名,年龄20~24岁。每位学员实习期为6w,由同一教学组老师任教。两组年龄、性别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EBM组教学步骤如下:(1)学员通过问诊了解患者病史、症状、个人史及家族史等,通过体格检查发现阳性体征,总结初步辅助检查结果,根据上述信息做出初步诊断。(2)要求学员通过查阅资料,寻找有关该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依据、治疗原则和预后的相关证据。(3)学生和带教老师共同讨论证据的可信度,对证据进行客观评价,确定最佳证据。然后根据最佳证据结合患者具体情况,确定进一步诊治方案。(4)将诊治方案应用于患者,观察患者疗效和预后,检验方案的合理性和实用性。(5)如果在诊治过程中出现新的问题,及时再次查找证据,寻求解决方案。对照组学员采用传统的老师带教方式,跟随带教老师问诊、体格检查、书写病程记录、查房等。
1.3观察指标和考核方法学员入科后采取统一的肿瘤学理论笔试,实习期结束后再次进行理论考试,总分为100分,由同一老师出题并阅卷。另外,在实习结束后,进行病例分析能力考核,即给出3个病例摘要,要求学生列出初步诊断、诊断依据、诊疗方案,满分为100分,采用笔试方法,由同一老师出题并阅卷。采用自制的学员自我评价问卷调查表,对教学效果进行自我评价。同时采用自制教学满意度调查表进行满意问卷调查。
1.4统计学方法考试分数以x±s表示,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问卷调查资料以百分比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考核成绩两组入科时理论考试成绩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习结束后,两组理论考试成绩均较入科时显著提高(P<0.01),但EBM组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习后病例分析能力考核成绩,EBM组成绩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2.2实习生自我评价实习结束后,所有学员接受教学自我评价问卷调查,EBM组所有学员及大部分对照组学员均掌握了肿瘤科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依据、治疗原则和预后,两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并且两组学员均表示通过实习有助于今后工作和学习。而EBM组学员在提升临床思维能力、提高自学能力、提高文献检索能力、提高综合分析问题能力方面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
2.3教学满意度所有学员在实习结束后均完成教学满意度不记名调查,结果发现,EBM组30名学员中,对教学满意者28人(93.3%),基本满意2人(6.7%),不满意0人;对照组30名学员中,对教学评价满意者22人(73.3%),基本满意5人(16.7%),不满意3人(10.0%)。EBM组对教学满意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χ2=4.3200,P<0.05)。
3讨论
对实习学员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学员跟随带教老师,往往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做,学生看的被动学习方式。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自主性和学习兴趣,严重影响着教学质量。尤其是肿瘤患者起病隐匿,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诊断较为困难,治疗方法因人而异,往往需要具备多学科的相关知识。带教老师往往感到不好教,学员也不掌握。EBM模式强调学习方法的培养和终身学习的观念,改变了传统教学的思想和模式,从传授知识转变为教会学生学习知识,彻底改变目前学生学习的被动局面,促使医学生从终结性教育转变为终身教育。目前,国内有报道将EBM理念应用于肿瘤科的教学中,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能力、提高参与意识、提高信息获取能力、增强临床实践能力。本研究将EBM教学模式应用于肿瘤科本科实习生,结果发现EBM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能够提高学生理论考核成绩以及病例分析能力,同时提高了学员临床思维能力、自学能力、文献检索能力、综合分析问题能力,有助于学员今后的工作和学习。可见EBM教学模式在肿瘤科本科实习生中应用效果显著。
本研究采用的EBM教学模式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五步教学法,即提出问题、寻找证据、证据评价、临床应用及效果分析,符合EBM思维方式。我们体会,采用EBM教学模式,能够充分调动学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亲身参与到诊治方案的制定和实施中,以高度的责任心对待每一个病例。通过搜集多中心、大规模、随机对照和前瞻性研究获得的证据,可以丰富临床经验,掌握文献检索方法,了解某种疾病的诊治进展,开阔了视野。值得一提的是,EBM组学员中有12名学员撰写了医学综述类或病例报告类论文。这在以往本科实习生中是少见的。
EBM教学模式的实施首先要提供学员查阅文献的便利条件,我院为学员提供了便利的网络资源,开设了中国知网、维普资讯、万方数据库等中文免费全文链接,以及MEDLINE、PubMed等外文文献检索链接。其次要对证据的可信性和科学性进行判断和评价。所有证据应来源于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并且要注重研究的质量、设计、偏倚、样本、个数和结果是许多标准考虑的因素。此时,带教老师要协助学员对证据的可信度和权威性进行把关。另外,在疾病的诊治过程中,要对出现的新问题再次寻找证据,用EBM的证据解决问题。通过不断地寻找证据并进行总结,提高了学员对疾病的认识程度。
篇3
论文关键词:高职;教学做合一;学生主体性;教师主导性
当人们指出职业教育要面向市场、满足学生需要时,不难发现,不少高职院校毕业生表现出两个极端,即会用手的不会用脑,会用脑的不会用手。因此,需要借鉴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教学做合一”思想的教学理论,培养高职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实现高职毕业生的手脑并用、理论联系实际,并能很快适应生产建设需要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学做合一”的理论内涵及教学论意义
对“教学做合一”理论的涵义,陶行知先生在不同的论述中有不同的表述。在《中国师范教育建设论》中,对“教学做合一”的系统定义是:“教的法根据学的法,学的法根据做的法,事怎么做就怎么学,怎么学就怎么教。”1927年11月2日,他在“教学做合一”的演讲中进一步作出明确解释:“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说,做便是学。”1931年8月,陶行知在《教学做合一之教科书》别指出:“教学做合一”是生活现象之说明,即是对教育现象之说明,在生活里对事说是做,对己之长进说是学,对人之影响说是教,教学做是生活的三个方面,而不是三个各不相谋的过程。这种融教育法于生活法中的理念更加突出了以做为中心,强调了“行是知之始”的实践第一性。显然,陶行知先生主张学习者要从自己的经验中获得知识,肯定感性认识和直接知识的重要性,重视“劳力上劳心”、“动手的基础上动脑”。
“教学做合一”的教学论意义丰富而深刻,是实践性教学思想、主体性教学思想和创造性教学思想的基础。首先,“做”是“教学做合一”的核心,“教”与“学”均以“做”为基础。尤其是对动手操作能力要求极高的高职学生而言,实践是教学的核心,只有让学生在实践中饶有兴致地学习知识,才能使学生明白所学知识的真实意义,充分展示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其次,“教学做合一”强调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凸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作为人的主体性。只有在实践过程中,学生才能获得展示自己的机会和舞台,从而成为学习的主人,自主地支配自我、发挥自我,使他们的主体性潜能发挥得淋漓尽致。再次,“教学做合一”强调用思想指导实践行动,是思想与实践行动相结合的创造性教学。教与学在“做”上进行,学生不仅能充分理解教师传授的知识技能,并且能通过实践对已有的知识和理论进行验证、怀疑和否定,在“做”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既可培养动手能力,又可达到培养创新能力的目的,但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学做合一”对高职学生主体性发挥的指导
“教学做合一”的落脚点在“做”,重视通过“做”满足学生的表现欲和发展欲,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对于与普通高校学生心理特征有巨大差别的高职生而言,获得表现的机会是实现自身发展的重要前提之一,因为在“做”的过程中,他们实现了真正的自我支配,自我能动性得以充分挖掘,从而可以发挥其主体性。要使学生在接受复杂事物和知识的同时,提高主动构建知识的能力,正确发挥自身的主体性,笔者认为,应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多用眼看——做之前提首先是课前预习,这是自主学习的一种重要形式,包括阅读教科书、查阅网上资料和其他报刊书籍等。课前预习的内容分为两种,一种是与教学内容息息相关的,目的是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高效率地接受消化新知识,并能在教学互动环节中参与讨论,深入理解所学知识和技能的意义,针对某个理论可以做到举一反三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内容;另一种是与课堂教学没有常规联系,但可以通过预习获得丰富视野、拓宽知识面的资料,获得同位、同类型的知识,有助于对学生进行隐性教育的内容。譬如,在讲催化剂MnO2的性质时,先让学生预习MnO2可以催化哪些化学反应的进行,试着查阅其他的催化剂名称和催化的化学反应,然后总结催化剂的性质,并要求学生设计实验验证结论。这不仅可促使学生主动进行课前预习,还可以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提高课堂学习质量,充分发挥其主体性。其次是实验、实训课堂中的观察,这是自觉性学习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高职院校开设的多是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实验、实训课程所占比例较高,在学生的成绩考核中也很重要,这就要求高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主体性,认真自觉地观察,为进一步的理论学习获得感性认识。一是要注意观察实验步骤和实验现象,看清楚实验细节,尤其是安全系数较低的实验;二是要从不同的角度对观察到的实验结果进行总结概括;三是要质疑、反思、分析实验结果,透过表象认识本质,自主探究问题的解决方案。如做电路实验时,电线反接、错接会出现怎样的结果(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安全),该结果如何解释,电灯未亮的原因有哪些等。
多用脑思考——做之提升“教学做合一”不提倡盲目行动,而是强调思考之后进行的创造性行动。只有大胆思考、大胆质疑,才能突破原有的思维定势和现成的答案,加深对知识的理解。首先要分析比较小组成员提出的观点,自己可以提出补充或质疑。对不同的观点进行分析思考,既要联系原有知识,又要涉及新知识,将易混淆的知识在无意识中找出来,通过讨论争辩,使新旧知识构成新体系,掌握它们的精髓,提高学生的比较能力,训练学生的分析思维,使其真正理解所学知识的涵义。这样做还有助于学生将前后知识融会贯通,训练迁移能力和综合能力。其次要主动提问,既问自己,又问他人。“最大的问题是没有问题”,高职学生要克服惰性心理,善于提出问题,而后积极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学习中发挥主体性潜能,自主提问,然后利用发散性思维设计多种解决方案和可行性检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久而久之,就会提高学习兴趣和自信心,提出更多疑问,形成良性循环。
多用手做——教学之归宿“教学做合一”重视“做”,强调“学以致用”,所学的知识技能要用来解决实际问题,即用实践检验理论学习是否成功,用实践深化理论学习。首先,高职生在实训实验课堂中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认真做演示型、验证型和创造型实验。这些简单的实验操作是与其专业相关的职业岗位的基础操作,只有理解掌握了这些实验原理和步骤,熟练地做出最准确的实验结果,才有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适应职业岗位的要求。其次,高职生在实习期间要主动参与其所在单位的项目和课题研究,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运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学中做、做中学,充分地思维和实践,将主体性发挥到极致。除此之外,学生还可以自主走入社会、观察和了解社会,在社区中做相关实践,同时增强对社会的认识和期望,为以后融入社会真正起到铺路架桥的作用。譬如,建筑专业的学生可以带着测量工具到学校附近的社区做课题研究。
“教学做合一”对高职教师主导性作用发挥的指导
贯彻“教学做合一”的思想,高职教师不仅要本着“以学生之乐为乐,以学生之忧为忧”的态度,主动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倾向,了解他们的个性,力求在教学中以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组织教学,实现高职教学中的“五个结合”,还要改变角色,发挥主导性作用,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气氛,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建构知识为主。此外,高职教师还要积极参与职后培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在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指导。
实现高职教学“五个结合”一是课堂教学与非课堂教学相结合。课堂教学形式在时间和空间上对学生的专业性、实践性学习造成了障碍,而非课堂教学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以教学场所多样、教学形式灵活及教学目标有针对性的特点弥补前者的不足,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被咨询者,符合高职教育教学的要求。二是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相结合。这种教学方式是采用多种形式的、直观的,借助于有效的教学设备参与的,从教学体系、课程结构、教学环境、素质培养四方面着手的全程式实践教学,要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一一对应,做到“做中学,学中做”,教师由传统的“教书匠”转变为“指导者”,在全程中扮演“引导者”的角色。三是教师讲授与学生探究相结合。高职教育教学不再是由教师给学生灌输书本知识点,而是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学科特点,采用讲授与探究相结合的双边互动式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四是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多媒体技术相结合,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不仅枯燥单调,对高职院校专业课的教学质量和效率都极低,而利用便捷、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不仅可给实践教学的开放性提供可能,还可形成完善的实训内容资源库,给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技术支持,教师在实训中的作用更多的是判断学生的需要、设计学习环境、推动和鼓励学生学习、评价学习过程、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等,是学生学习探索过程中的启发者、合作者和促进者。五是教学环境与企业真实氛围相结合。在高职教学中,教学组织贴近岗位,有企业的味道;教学评价贴近职业资格鉴定,有职业培训的味道;教师作为“企业”的“领导”,要监督“企业员工”的工作质量,有仿真的味道。
实现高职教师角色转变首先,教师要由教学过程中的“灌输者”转变为“指导者”。传统教学中“填鸭式”的灌输方式枯燥乏味,学生缺乏兴趣,动手能力也较差。随着“提高高职毕业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理念的提出,教师要从知识灌输者转变为学习指导者,贯彻“教学做合一”思想,参与到学生中去,给学生以主动的、有启发性的点拨、指导和鼓励,做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和促进者,以帮助学生理清思路,促使学生深入思考。其次,教师也要由教学方法的“灌输者”转变为“指导者”。高职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其教学方法的特殊性,学生不能对所学的知识死记硬背,而是要通过实践加深理解。高职教师也要坚持“教学做合一”的思想,在实践中研究教学方法,并从实践中研究学习者的思维,从而发现更好的学习方法,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使学生从模仿应用逐渐发展到将各种方法内化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再次,教师要由教学课堂中的“灌输者”转变为“学习者”。高职教育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联系密切,与市场需求的变化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密不可分,高职院校中的每个人,尤其是被称为“教育资源核心”的教师,都必须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学习的大潮中,始终将自己定位为学习者,不断学习最新的理论知识,还要进行实操培训,才能紧跟时代和科技的潮流,熟练操作先进的设备,了解市场目前的需求和发展趋势,为自己的职业选择提供动力和支持,真正为学生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引导他们学习最新的科技、工艺,联系实际需要,饶有兴趣地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
篇4
当临床医学生进入到临床实习阶段后,往往都会因繁忙的临床见习而忽略了理论知识的巩固和学习,不少学生认为临床见习的过程就是单一培养临床实践能力,这种想法就如上学偏科的学生一样,往往不能建立起完善的知识体系,尤其是作为医学生绝大多数的实践判断来源于理论基础,如果不能正视理论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就会导致在临床实践中,因缺乏扎实的理论基础而影响到正确的临床诊治判断。轻的方面考虑则是将简单问题处理复杂化,浪费了有限的学习实践机会,也增添了病人的负担,重的方面考虑则关系到患者的最佳治疗时间。直接影响到患者的生命。所以在临床实习阶段,探寻一种既能在繁忙的临床见习中不占用太多时间,又能巩固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模式,是非常有必要的。
在临床实习中如果能充分利用间歇会诊或者查房时间,让见习学生之间组成小组以互相答疑的方式,对争议病例进行分析讨论,不仅可以熟悉患者病情,也能通过在分析中的针对性讨论,巩固对应的理论知识,加深了解该专业的最新学术研究,这样的答疑模式不仅充分利用了业余时间,同时这种不断提出问题,再不断解答问题的方式,使学生在讨论之余,不觉间就丰富了知识量。使贮备知识的过程更加生动,有趣。整个过程可以由学生们自主完成,带教老师可以参与到讨论中去,主要作为引导,让学生的讨论分析更有效率和针对性。
教学方法:
每次实习间歇时,可根据现场病例情况或者其他疑难问题。将实习学生随机分为几组,也可以由学生根据自发观点,自由结合结成小组,让每个小组轮流讲述本组观点和理由,其他有不同意见的小组,可以提出自己疑问和见解,并说明支持观点,来以此进行辩论,辩论的过程就是知识碰撞的过程,每个小组组员知识储备的多少会直接会影响到本小组处理问题的正确与否,在激烈探讨和争论时,基础知识会伴随整个过程深深的扎入每个学生的脑海,观点错误的学生,意识到自己知识面的不足,并对该知识留下深刻印象。观点正确的学生,也会用充分的理论知识来证明自己,从而使知识内容更为扎实。用这种方式可以使实习学生之间形成一个良性的互相学习,互相纠正,互相激励的良好学习模式。带教老师要会适时给予总结分析,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开拓思维。帮助他们培养找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这种答疑模式,使学生树立整体的医学观,另外并在课堂上很多的疾病是单独讲授的,学生对各疾病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之间的联系缺乏了解。通过临床实习答疑这种非常直观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将多种类型疾病之间的关联性和诊治手段都能有初步的了解和掌握。
可以说是将基础理论学习和临床实习完整契合起来的纽带。可以让实习学生尽快进入角色,并且锻炼学生的整体宏观思维能力。
实习小组答疑模式还能强化实习学生的自我促进能力,形成一个良好的自我学习氛围。通过小组学生之间的互相合作也能锻炼实习学生的团结能力,无形中加强他们的合作意识。提高交流能力,为今后工作中医患关系的沟通都能有良好的基础。深层次还可以培养实习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使实习学生之间也能相互学习,相互尊重。可以让学生将理论知识尽快运用到临床实践中去,同时也能让不断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反哺理论上的不足。
但要注意的是,在使用实习小组答疑模式培养实习生时,一定要注意选择好临床病例,临床病例的选择至关重要,除要有专业方向的针对性经典型之外,也要具备一定的复杂性,才能使学生达到通过分析该病例,争论该病例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果病例选择简单,举办实习学生答疑的活动意义不大,又如选择病例过于复杂,也不能引起学生的充分讨论,病例选择要循序渐进,逐渐加大难度。
篇5
消化内科是专业性较强的一门学科,且要求掌握的内容较多,如消化科常见病:消化性溃疡、肝硬化、急性胰腺炎、消化道出血等,同时也要了解消化科的新技术,如各种内镜下治疗、胶囊内镜等。以往临床教学多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重视知识的传授、重视教科书等。这种传统模式下培养的学生实践能力相当不足。在当前,在临床实习医生带教中,循证医学和PBL结合的教学模式被应用得很广泛。因为它充分体现出了以人为本的原则,有效的提高了实习医生的综合能力,给实习教学的稳定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作用。本文以60名消化内科实习医生作为研究对象,具体情况如下。
1. 一般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到到我院消化内科的实习医生60名作为研究对象,随机进行分组,其中传统组为30名,研究组为30名,给予传统组一般的带教方法,给予研究组循证医学和PBL结合的带教方法,实习时间为2周,实习结束后,对两组实习医生进行理论知识以及实践操作的考核。对两组实习医生的年龄、性别、学历等情况资料对比都无统计学差异(P>0.05),存在可比性。
1.2带教方法
1.2.1一般带教法
给予传统组的实习医生实施一般的带教方法,在他们进入消化内科后,由教学秘书进行统一管理,集中安排对他们一周两次的授课。在其余的时间里,实习医生要跟随老师学习医嘱以及病例的书写等等。在日常的医疗过程中,老师一边操作示范一边讲解,学生进行随听以及做好笔记,掌握医疗的各种基本知识。
1.2.2循证医学和PBL结合的带教方法
给予研究组循证医学和PBL结合带教方法,具体的流程如下:由带教的老师带领实习医生对病房进行巡查,了解消化内科的住院环境以及掌握每一位病人的病情特征,同时老师要做好正确的引导,帮助实习医生提出自身遇到的各种临床问题。鼓励学生们亲自翻阅医学资料、期刊、报告等等,在资料中查找出与问题有关的循证支持。引导实习医生按照自己找到的这些支持,针对每一位患者的实际病况,制定出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保证方案具备人性化的特点。同时,鼓励实习医生使用最科学有效的循证来向患者宣传各种健康教育、正确用药、有效预防等知识,促使制定的医疗方案真正的落到实处。
1.3带教效果判定
对两组实习医生进行理论知识及实践能力考核。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两组学生考试成绩用x±s 表示,采用t 检验进行统计分析,检验水准为α=0.05;问卷调查结果用百分比表示。
2.结果
实验组学生理论考试成绩为(93.6±3.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学生成绩(84.3±2.8)分,2 组学生成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9, P
3.讨论
篇6
1.1 存在放松懒散的思想
实习生在刚进入临床初期,学生学习情绪稳定,工作也积极努力。但3个月后,松散的情绪开始出现。有的学生片面地认为紧张的理论学习阶段已经结束了,考试的压力也减轻了,实习期可以放松了。另外,经过一段时间的科室实习,一些学生认为对临床工作比较琐碎,自己能参与的很少,导致实习热情减退。学生的学习态度松散,其表现是学风问题,其危害是影响在院期间的实习质量和毕业后的敬业精神。
1.2 对实习阶段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大多数医学院校临床实践的考核无标准或标准不统一,实习期间笔试和技能操作分值只占最后总成绩的极小部分,而且很多科室对学生的实习考核没有具体的量化标准,实习手册上的考核内容基本只有带教老师的评语或者日常考勤打分等,这样就造成学生表现的基本相似,努力不努力,积极不积极基本没有区别。而最后学校毕业证的颁发只要求学生毕业考试成绩及格,这样的考核标准造成许多学生重理论轻实践,造成学生认为实习阶段的好坏没有关系,从而对临床实习重视不够。实习期末,则有的学生认为招聘单位的择优条件与临床实习好坏无关,从而对实习的目的、意义及重要性理解不到位。
1.3 面临考研和应聘的双重压力
目前,随着毕业生分配制度的改革,学生毕业后实习自主择业。而事业单位改制,大部分省市级医院、医学院校及研究机构用人要求趋向于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高学历学位的毕业生。为了找到一个理想的工作单位,报考研究生进一步深造成了很多学生的选择,使得他们在实习期间不得不集中精力进行考研复习,或者迫于就业压力奔波于各城市各医院的应聘中,这样直接影响了医学生的临床实习质量。目前学生考研的考前复习、参加考试、联系就读的院校及导师、双向选择等,都在学生的临床实习期间,学生实习和考研、就业时间的冲突极大地分散了学生的实习精力,严重影响了学生实习的质量。
1.4 动手机会少造成学习无热情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伴随消费意识和法律意识的普遍增强,患者对医疗服务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在很多医院,病人都可以自主选择医师,而且偏向资历高的专家大夫,更不愿让实习医生检查、治疗。而且随着颁布《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要求医务人员严格依法行医,因此带教老师本身就面临患者和规定的多方压力,更不愿意因实习生的操作不规范,从而发生一些不必要的医疗纠纷等。这些方面都对实习生的临床学习带来了很大的限制,带教教师不敢让实习生操作,造成学生临床操作机会减少,临床技能得不到锻炼,无法达到知识结合实践的实习目的,终日只能干杂活的现象也极大地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1.5 对老师的带教水平和带教意识不满意
有些临床带教老师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教学培训,虽然知识渊博,但是带教经验不足,不知如何更有效地培养和引导学生。另外,带教老师都有繁忙的临床医疗工作,有些还身兼数职,医疗责任重大,用于临床教学上的精力和时间相对不足,加上教学时间不能合理地纳入个人的绩效考核,使得很多教师对临床带教缺乏积极性,教学意识淡薄。少数带教老师责任心不强,只让临床实习生跑腿打杂,甚至放任不管,严重影响了实习生的积极性。
2 相应的教育管理方法
2.1 抓好下科前培训,是做好实习生思想工作的前提
下科前的岗前培训是所有临床实习生到医院实习的第一步,该培训直接影响学生的整个实习过程。
医院安排的培训内容应包括医院的历史、文化,各项规章制度,实习生管理制度,病历书写,电子病历培训,医务人员礼仪,医疗卫生相关的法律、法规,医患沟通等。另外,必须安排至少一周的内外妇儿各科基本临床操作培训。
通过培训,规范了学生的言行和仪表,要求生活上要保持健康良好的生活习惯。教育学生使用通俗易懂的方式与患者沟通,尊重患者,保护患者隐私,赢得患者的信任和尊重。
通过规范的科室基本临床操作培训,可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临床操作流程,可以胜任简单的临床工作,便于增加学生和带教老师的配合度,帮助学生更快地融入到科室的日常工作中去。
通过系统规范的实习岗前培训,使学生更全面地了解医院的有关规章制度、操作要求及注意事项,从而较快地适应实习医师角色,更快地适应临床工作。
2.2 建立切实可行的临床实习质量评价体系
应尽快建立健全临床实习考核制度、具体的责任体系和可量化的评价考核体系,并将学生的实习期表现和评分如实填写在实习手册上并记入学生档案,学校应向用人单位如实提供学生的实习情况,这样实习的质量与就业的好坏就联系起来,学生就会主动重视实习期间的表现,真正做到改变重知识、轻技能,重理论、轻实践等状况,从而提高实习生的临床实习质量。
2.3 教育学生正确处理实习与考研就业的关系
为了减少实习期间考研、就业等事项对实习的影响,一方面可在考研前夕集中给予学生4到8周的考研学习假期。另一方面,系统开展就业指导课,尽力为学生开辟多方就业市场,及时为学生提供就业信息,在实习期间合理安排相关招聘会,使学生可以有的放矢,不必过多地奔波于各人才市场,从而节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安心实习。
通过教育学生正确处理实习与考研、就业的关系,重点是端正学生对临床实习的态度,认识到临床实习的重要性,合理安排实习、考研和就业的时间和精力。
2.4 鼓励教师多为学生创造动手机会
要转变临床带教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 可以通过对学生的技能评比量化带教教师的临床带教成绩,促使和鼓励教师大胆培养,放手让学生操作,强化学生的基本操作训练,锻炼学生的临床操作技能。同时要转变学生的观念,要使学生意识到临床操作技能只能从临床实践中去学,如果不积极动手就无法学到实际的操作能力。
另一方面,通过积极沟通,改变患者的态度和意识,改善医患关系,让病人理解并支持医学教育工作,从而创造良好的实习氛围,为学生尽可能多创造动手机会,让学生更多地实践操作,同时在实践中提出问题,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将理论知识转变为实际工作能力,多进行临床基本操作的技能训练,将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医生。
2.5 提高带教教师带教水平,强化教学意识
篇7
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发现,由于生源地域范围广,新生入学时计算机应用水平差异明显,具体表现为城市生源懒得听,农村生源听不懂,相信这也是困扰所有高校的一个共性问题。具体到医科类高校,学生主要以医学知识学习为主要任务,对于一些基础学科,如计算机、物理、数学等都很难有学习主动性,而学校在课程设置上对计算机课程也是尽量压缩课时。一方面学校不重视,另一方面学生懒得学,这就使计算机教学处于一个比较尴尬的境地。究其原因,是因为大多数学校领导和学生对当今医学计算机信息学认识上有偏颇,而实际上我国的医院信息化建设已经开展了数十年,医院的仪器设备也基本步入了信息智能化阶段,试问,如果医学生只具备医学常识、诊断能力,如何能够在操作这些智能化设备时得心应手、事半功倍呢?21世纪的医疗诊断模式绝对不会如19世纪那般单纯依靠医生个体能力,它是医生医术与医疗设备操作技术的有机结合。换言之,如果医生没有良好的医学信息学习背景作为从业支持,将来就很难在社会中谋得一席之地。
二、医学信息学教学改革探讨
2.1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改革
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2011年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试点项目工作会议精神,结合医学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要求,内蒙古医科大学首先在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上进行了改革,在教学方式上采取了分班教学,学生入学后,根据现有的计算机水平选择初级班或高级班。初级班主要是针对基础差的学生开设的,讲授的内容包括:计算机基础、操作系统、常用Office办公软件、计算机网络、计算机安全、网页设计技术、Photoshop、Flash等。高级班是针对能够熟练操作计算机及常用办公软件的同学开设的,讲授的内容主要包括:医学图像处理技术、医学信息系统、医院管理信息系统、远程会诊及数据库管理系统和医用数理统计软件等。计算机教学的基本建设之一是教材的建设改革,也是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要做到这一点,应当注重计算机技术发展,准确定位对象,突出专业特色,动态及时更新。计算机学科有其特殊性,计算机教材应及时反映计算机科学技术在医学信息技术方面的新成就、大趋势,不断推陈出新,缩短使用周期。笔者学校在医学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要求基础上结合自身的特点,组织专家编写了《医学计算机信息应用》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近6年的教材使用周期一般为一年半。
2.2计算机应用教学课程设置
就医学学生而言,教学主旨是所学专业与计算机教学有机结合,使学生能够使用学到的计算机知识解决医学专业领域所涉及的计算机信息问题。立足于这个出发点,学校在课程设置上重点讲解医学本、专科生各专业在医疗活动中必须掌握的计算机知识,如开设“医院管理系统”、“计算机在医疗设备中的应用”等课程,同时针对不同专业学生,开设有针对性的计算机知识讲座等。教师除在课堂上尽量讲解新知识外,还可就本学科的新知识、新进展开设讲座,拓展学生的信息面,邀请各大医院、各大医药公司人员来学校进行生动的校外辅导式互动讲座,如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的具体应用、远程医疗的实施、远程教育操作模式、医学图形图像传输等,从而转变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从“逼着学”上升为“我要学”,让学生根据需要选取合适的课程。开展不同类型的选修课学生,使学生由被动学习逐渐转向主动学习,扩充其知识面。将计算机真正作为一种能够促进本专业发展的有利工具,对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2.3逐步加强学生实验动手能力
计算机较之其它学科有其特殊性,如果不实际操作,理论知识会忘得非常快。很多知识点如果讲理论需要大费周章,而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几步就可以说明问题。因此,在该课程课时设置上,实验课时与理论课时比率为1∶1,同时还采取了以下诸多措施:首先,编写了一部与理论教学进度完全一致的配套实验教材,并在理论教材的同时更新实验教材内容,每次实习有一个具体内容,引领学生一步一步地做实验,避免实习的盲目性;其次,将教师教学课件及大量习题放到服务器上供学生下载,从侧面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自主自愿去探究问题,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再次,彻底改革考试方法,采用笔试和上机操作结合(两者各占50分)的考试方式,完全改成无纸化考试,学生需要在机房答题考试,以强调上机实验的重要性,回避一些人为因素问题。学生学习结束时,能独立完成毕业论文设计,上网查询、处理数据、录入论文排版设计与打印都要自己完成,为毕业后进行科研数据的处理与分析打下扎实的基础。在实验室建设方面,内蒙古医科大学建设了医院信息模拟网络实验室,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医院信息模拟网络应用环境,在充分调动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让学生充分了解医疗行业信息化应用。医院信息模拟网络实验室配合理论教育和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实验室内进行实际业务活动,使学生对医院的实际工作状况产生直观认知,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通过以上教学方法的相互结合,医院信息模拟网络实验室使学生在实践中应用理论,在实践中发展理论,从而培养学生掌握在信息化工作环境里所必须具备的基础知识、计算机网络应用能力、计算机基本应用技能,为以后顺利走上医疗工作岗位打下基础。
三、结语
篇8
【关键词】脉象仪;中医诊断;实践教学;应用探析
中国分类号:R241
脉诊是中医诊断疾病的基本手法之一,脉诊的实践教学方法就显得尤为的重要。我院先后新近十几台MM-3脉象仪仿生模拟手,它主要是乳胶管代替桡动脉,硅油代替血液,组成循环回路,通过模拟脉象装置能体会16种常见脉象,即浮、沉、迟、数、平、弦、滑、洪、等.让学生通过特定的波行来反复训练,悉心体会,做到“心中明了,指下易辨”。
1.对过去传统脉诊实践教学的方法进行分析
以往对脉诊实践教学主要采取:①讲解脉诊部位、方法、注意事项。②熟悉平脉的特征及常见病理性脉象的主要特征。③脉诊的定位、布指、以及运指的练习。④学生分组练习,进行相互体验反复进行脉诊训练。⑤教师和实训老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学生手法。⑥书写实验报告。
这种实践教学方法存在缺点是:①学生对脉象理论性的知识熟悉了,病理性的脉象比较少见,只能从文字上进行理解。②下指及运指把握力度不够好,诊脉不够熟练、手法生硬、而且同学相互之间练习不够严肃。③由于同学之间多为生理脉象,实践效果不明显,最终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导致进入实习阶段后不能很快适应临床诊断疾病。
2.脉象仪的使用对脉诊实践教学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2.1 脉象仪的使用对脉象四种属性及八种特征有了深刻的理解认识
任何一种脉象都具有“位、数、形、势”四种属性,即有深浅、至数、节律、长短、粗细、流利度、硬度及强弱八方面的特征。脉象仪的使用不仅可以加深对各个脉象认识和理解,而且更直接的体会典型脉象的指感特征。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如①深浅:浮取脉象搏动即为浅,沉取即为深,不浮不沉即为中。②至数:即脉搏的快慢。③节律:脉搏是否整齐。④长短:短即“首尾俱短,不足本位”长即“首尾端直,超过本位”。⑤粗细:对比不同个体的脉象,体会粗细不同的感觉,然后再进一步认识。⑥流利度:代表脉象是滑脉和涩脉,滑脉的流利感是“如珠走盘”,涩脉的“如轻刀刮竹”。⑦硬度:代表脉象是弦脉,“端直而长,如按琴弦,脉势强硬”。
2.2 改进了传统的脉诊实践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教学效果
过去我们只重视了理论知识的理解,忽视脉诊技能操作的练习,要想培养的人才适合社会需求,不仅要有扎实理论知识,而且具有较强动手能力。在近几年我们对脉诊实践教学采取新的教学模式,不仅掌握了各种脉象的特征,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并加强脉诊实践技能的训练给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反复训练的实践机会,使学生逐渐掌握诊脉的方法,实践教学也取的良好的教学效果。
2.3 脉象仪对病理性的脉象实践教学更为形象和全面化
脉象仪的作用是在理性认识的基础上加强感性认识,脉诊中许多病理性的脉象必须通过脉象仪来加强感性的认知,它不仅扩大了学生对脉诊内容的训练范围,还补充了过去单调的学生之间进行相互练习不足。脉诊指感的训练也使学生较快掌握中医常见典型脉象,对常见典型病理性脉象得到强化。
2.4 脉象仪使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脉象仪的使用改变课堂气氛,改善学生的学习态度,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利于学生对抽象、枯燥脉诊实践教学内容的理解,取得了良好教学效果,在实践教学的同时,也巩固了理论知识加深,改变了过去单纯的理论课堂教学,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为学生创造了一个较好的反复训练的实践机会。
3.脉象仪在使用过程中同时也发现存在一些不利因素和不足。
①脉象是人体全身性、综合性的生理病理信息的反映,它受个体差异性与时间性影响,因此脉象模拟手不能完全模拟人的脉象特征。②它将正常脉象的特征模式化,固定化,而简化了脉象与四季、地理环境、性别、年龄、体格、劳逸意识都有联系。③脉象仪在使用过程中手指容易晃动断裂、甚至老化,寿命短。④长时间使用导致硅油耗损,设定的格式出现异常,导致脉象错误的反应。⑤脉象仪运行时噪音显得有些大,破坏诊脉时的周围安静环境。
4.脉象仪补充了脉诊实践教学中的不足,但不能代替整个实践教学方法
脉诊的实践教学不能只靠脉象仪来完成,应该是它补充了实践教学不够完善的一面,是脉诊学习的进一步提高。我们经过几年的总结认为脉诊的学习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①首先了解脉象的主要特征,强调脉象中的重点及难点。②熟悉诊脉方法,部位和注意事项。③通过脉象仪来体会病例性的典型脉象。④在脉象仪上要求学生反复练习,掌握重点脉象指感特征。⑤训练中要多鼓励学生,激发他们进一步学习脉诊的兴趣及热情。⑥带教老师要细心、耐心,及时纠正错误手法。⑦课后书写实验报告汇总实践教学中的内容。这种脉诊实践教学方法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效果,达到了预期目的,受到学生和同行的良好评。
5.结语
脉诊是中医观察体内功能变化的一个重要窗口,对识别病证、判断病情、分辨病机和推断预后具有重要意义。中医脉诊临床技能的培养也是非常重要的。脉象仪应用能够使学生能尽快全面、正确掌握诊脉方法、技巧和常见脉象的指感特点,取良好的实践教学效果,以弥补脉诊实验教学的不足。也为学生以后进入临床科室见习、实习、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廖福义.《中医诊断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N〕.2010年6月第2版55-68
篇9
关键词: 医学生 实习 “五勤”教育
医学生从基础学科学习转临床医学实习后,有一个明显的适应过程。从教室走进医院,直接接触病人,接触社会,他们会经历新鲜、神秘和焦虑等多种心理变化。如何让医学实习生尽快地适应这一阶段的心理变化,顺利实现角色转换,出色完成临床实习,已成为许多医学教育工作者关注的课题。本文提出“五勤”教育是医学实习生进入临床阶段后的重要教育内容。
所谓“五勤”是指口勤、眼勤、耳勤、手勤、脑勤。
1.耳勤
五勤之中,首推“耳勤”。初进临床实习,大量的信息要通过医学生之耳来接收。这些信息,可来自带教老师,也可来自分管病房病人和家属。对带教老师,树立学生虚心求学的态度。实习带教老师对医学生的影响之大之深,可以用影响职业终生来形容也不为过分。一位虚心好学的学生,会让带教老师感到价值和尊重。融洽的师生关系,不仅能让老师乐于传授,而且有利于实习学生消除初进临床的焦虑心理,而“洗耳恭听”则是学生表现虚心好学的最好方式,而面对病人和病人家属,又是建立学生和蔼可信的形象的一条途径。研究表明,“倾听”是获得他人信任的最佳方式,特别是作为接受医疗服务的病人与为其提供医疗服务的医生者之间,特殊的环境、特殊的身份,后者的倾听,更易让前者产生托付与信赖感。在生物医学模式已转入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的今天,病人与医生的沟通与交流显得尤其重要。
2.口勤
作为学生,不懂就问是学习的基本素质。从学校到实习医院,进入陌生环境,接受新的老师,与不相识的患者打交道,有部分患者不理解实习医师,有病不愿意让实习医师接诊,也不愿意告之病情。面对患者疑惑和挑剔的眼光,许多实习医师感觉到压力很大,常常表现出紧张不自信的神态,有怯场的心理,问诊时刻板、生硬,打不开话匣子,面对病人的提问答非所问,不得要领甚至无言以对,操作中不知道如何向患者解释,不敢开谈。因此沟通就显得十分重要,是一种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技能,而在医疗服务行业中沟通的技巧更显重要[1]。如何进行沟通,主动开口即“口勤”,是其重要途径。实习医师要提高自身的沟通能力,变被动为主动,克服不自信,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积极参与职业角色,了解病情,掌握第一手资料,主动开口多问,熟悉自己病区的患者的病情变化。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化,对于来自不同社会阶层、文化背景的患者,学会尊重病人、以诚相待,这样在充分准备后,就可以消除患者的顾虑,增加患者的信任度,交流起来内容充实,讨论病情、分析问题、解疑去惑入情入理,条例清晰,科学客观。对病情的了解,对理论知识的熟悉,沟通时才能找到最佳切入点,交流起来才会逐渐顺畅,曾有一发热原因不明病人,就是实习医生“口勤”,在反复询问病史中了解到病人来自钩端螺旋体流行疫区,并有疫水接触史,才避免了误诊误治;“口勤”还体现在与带教老师的沟通上,实习医师实践经验不足,在实习时要虚心好学,多向带教老师请教,尊重带教老师,充分利用语言情感与老师交流,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理论联系实际,为尽快投入救死扶伤的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手勤
临床实习是学校教育的延续,是学生将书本理论知识向临床实践过渡的桥梁[2]。学校的课堂教育往往注重的是理论教育,即使开设的部分实验课,也因为受到教学条件、实验设施的限制,使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培养不足。医学工作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必须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较强的动手能力。因此,实习时应勤于观察,大胆动手操作。实习医师要深入细致观察患者,注意病人的活动、表情、语言、心理,用心体会,通过观察发现病情变化,勤动手作详细的记录,建立有代表性的病例档案,为诊治疾病提供准确的临床依据,综合分析,提高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获取更多的理性认识。在培养观察能力的同时,要注意提高自己动手能力的培养,实习医师应充分重视体格检查比如心脏的视、触、叩、听,从一次次的亲手检查中作出判断、鉴别,增强对疾病的感性认识。在做手术助手时,珍惜每一次机会,牢固无菌观念,严肃认真负责,从物品准备到操作流程均要做到标准化、规范化,训练自已的基本操作技能如切开、打结、缝合技巧,一招一式练操作等,一点一滴抓养成,只有经过反复的实践,才能掌握操作技能,对理论知识才有真正的理解,才能把学过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结合起来,同时也要尽可能多地观摩手术过程,向带教老师学习,不断强化自己的职业能力。
4.腿勤
俗话说“行万里路,读万里书”,这说明腿勤在实习中的重要性。多跑腿多巡查病房是一条重要的途径。在早查房之前将化验结果X光报告等先复习分析做好相关准备,并在带教老师指导查房之前自己先巡查所管病区病人的情况,了解自己所管病床患者的病情及其心理变化,进行必要的物理检查,做到对所管病区病人的病情变化心中有数,然后带教老师带领查房时的示范、提问、指导,对病人的诊治调整方案,实习医生更易理解,针对性、启发性更大,更能激发自己的学习欲望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到事半功倍,对避免医疗差错和医疗纠纷的产生,规避职业风险有更大的帮助,可以更好地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实习医师应多参加实习医院组织的科内、大科查房或全院查房,这类查房往往以查典型个案为主,示范意义和教学意义较强,特别是查房前对个案的熟悉,对设置问题的相关资料查阅等准备,必须做到腿勤,多跑图书馆,多跑病案室,多巡查病房,这样在大查房时对老师的总结或讲解特别是一些易混淆的鉴别诊断,才能做到心中明鉴,收益更大,并能了解学科的新知识、新进展;在处理完所管病床病人后或在休息时间,尽可能多地“串岗”,打破病区限制,对其他病区不同病例多观察、熟悉,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利用短暂的有限的实习时间极大地积累、丰富临床知识,扩展自己的视野,提高实习质量。
5.脑勤
孔子曾说:“学而不思则罔。”有部分学生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时,往往可以考出很高的分数,一旦进入临床实习时却手足无措,不知从何开始,这主要是死记硬背的结果。资料显示,约有40%的学生学与用的差距大,主要是部分教科书内容与临床实际情况脱节[3]。此种现状要求学生在实习中应抓住时机,培养自己的动脑能力,勤于思考,在观察中分析比较,结合病例多设疑问,联系在学校学过的理论知识,探究疾病的本质,做到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在接诊病人时分清轻重缓急,对平诊病例可先了解病情,从病人提供的零散、杂乱无章的信息中,勤思考,归纳梳理出重要的信息,再复习书本上理论知识,对照案例,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加深对疾病的理解和印象;对急诊病例应在带教老师指导下积极投入抢救,做到头脑清醒,反应灵敏,手脚勤快,动作迅速,做到周到细致,忙而不乱,有条不紊,以挽救病人生命为要旨。在患者病情稳定后,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如病人刘某,因支气管肺炎选用青霉素治疗,皮试时出现胸闷、呼吸困难、面色苍白、出冷汗,血压90/50mmHg……该病例为什么过敏?其过敏反应的机制是什么?该用什么药抢救?药物作用原理是什么?在脑海里多问几个为什么后,那么关于过敏性性休克的相关概念、原理、处理方法等多方面的知识得到了一个综合的复习、理解,印象深刻,通过参与抢救工作并不断质疑,对今后的临床工作再遇到类似问题就可以处事不惊、沉着应对了,这样既培养了分析判断能力,又使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参考文献:
[1]姜学林,赵也鸿.医患沟通艺术[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2:255-265.
篇10
关键词:微信平台;医学检验;教学;应用
医学检验专业具有专业理论知识广泛,实践操作性强和紧密结合临床等特点。现代检验工作[1]主要侧重于检测体系的建立、检验过程的分析、检验质量的保证,检验结果的审核及解释等,这就意味着医学检验的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检验理论知识储备,还需具备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实习生的医学研究思维和综合能力素养都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也加大了带教老师做好实习生教学工作的难度。伴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日益发展,移动学习已逐步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2]。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顺应时代潮流将微信融入教学的方法方式之中,使微信公众平台成为一种移动课堂以促进教学模式的更新。以医学检验科实习生为研究对象,探讨微信网络平台运用于医学检验实习教学改革中的作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医院自2018年起对实习生在常规教学基础上借助微信平台进行个体化教学,2017年为实施前,2018年为实施后,实施前后各随机选择27名实习生为研究对象。实施前后实习生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实施前理论教学采用传统常规的带教模式,由具备中高级职称的带教老师,根据医学检验专业实纲认真备课,并做好课件PPT,进行面对面的课堂授课。实践操作教学以实验室标准操作规程和实习课程大纲要求,在医学检验科进行实践培训,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教学中都未采用微信平台。实施后在传统常规带教模式的基础上,借助微信这一移动学台,根据医学检验专业技术的课程特色,建立满足检验实习带教需求的微信移动平台。①建立微信群。由检验科的教学秘书创建实施后实习生的微信群,并将中高级职称的带教老师和实施后实习生拉入该微信群,同时做好群内成员实名认证的宣传工作,方便带教老师更好的掌握各个实习生的学习和考勤情况。②教学过程的实施。中高级职称的带教老师将在每周二下午会给实习生进行小讲课和案例分析,授课内容涵盖多方面,包括临床微生物学、临床血液学、临床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和临床免疫学等医学检验专业的各个学科。因此,在进行小讲课和案例分析前,带教老师将通过微信群提前本次教学内容的重点与难点,便于学生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在进行小讲课和案例分析的授课过程中,带教老师将有针对性的对实习生进行现场提问并做好互动讨论与交流,以更好的了解实习生有没有做好课前预习准备工作及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等。在授课结束后,带教老师将医学检验教学相关的学习资料,例如课件PPT,语音文本和视频文件等上传至微信在线教学平台以丰富课堂内容,实现医学检验教学资源的实时有效共享,以帮助实习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同时带教老师也可以定期在微信平台进行教学任务的安排布置和在线疑难问题解答等,以增强带教老师与实习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有助于带教老师更好的掌握实习生的学习情况,逐步提高带教老师的带教质量。③教学效果管理。在实习结束前,带教老师及时组织实习生进行出科考试,完成实习生的教学效果管理工作。
1.3观察指标
统计实施前后的教学效果,在结束检验科实习时,带教老师将对实施前后实习生进行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的考核,并进行比较。教学满意度调查,带教老师发放教学满意度调查问卷表,收集实施前后学生对教学模式和效果的满意度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选择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χ±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实施前后实习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成绩比较
结果显示,实施后实习生的理论成绩与实践能力成绩,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见表1。
2.2实施前后实习生的满意度比较
结果显示,实施后实习生对教学模式和效果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见表2。
3讨论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微信响应时代潮流已然成为一种时尚的“日常生活用品”,且已有相关的文献报道表明微信已被应用到各种教育领域中[3]。对于学习任务繁重的医学生和工作忙碌的医务工作者而言,学习的时间和场所显得尤为重要,这时手机作为一种即时移动通讯设备就会成为最简易的信息获取工具,在闲暇碎片化有限的时间里,只要登录手机微信就可以随时随地无阻碍的进行学习查阅,享受时间和地域上的自由。利用微信这一移动学台,可以促进教学资源的高效整合,弥补传统教学在时间地域上的不足,是医学检验实习带教的一大助力。研究结果提示带教老师在教学上借助微信这一移动平台的教学模式可有效,明显的提高带教质量,提升实习生检验知识储备量及实践操作能力。①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带教老师常常以填鸭式和灌输式教学为主,这种实习带教方法一方面使得教学内容较为枯燥乏味,抽象难懂,致使学生只能被动的,机械式的去记忆带教老师所传授的知识内容,并不能真正的理解和掌握知识重点。另一方面,传统常规的实习带教模式往往是带教老师是主角,起主导作用,而实习生未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这将导致带教老师与实习生之间缺少有效的互动与交流探讨。实习生自己又因知识点枯燥抽象而缺乏学习的兴趣,这样就难以达到教与学相长的效果。②实习同学因岗位需要,如在输血科或病理科等轮转,或自身等因素不能及时参加带教老师组织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培训,错过后又不方便重新参加学习以致其理论成绩与实践操作考试成绩较为不理想。而实施后则是借助微信社交媒体平台的教学模式,该教学方法可以弥补传统常规教学上的不足,如微信可以多种形式如以图片、语音文字和小视频等展示,使得教学内容更为生动和形象,提高实习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发散实习生的创造性思维便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利用微信平台可便于教学内容传播,实现资源共享[4-6]。因某些原因未能参加带教老师组织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培训的实施后实习生,可以根据带教老师在微信平台上的学习资料,自己下载查阅,及时跟上大家的学习进度,提高自己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研究发现实施后实习生对带教老师采用微信平台的辅助教学模式和效果的满意度明显较高,这是由于微信社交媒体平台便于学生和老师保持探讨交流并形成有效的互动[7],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学习方便学生的问题能够及时有效的得到解答,提高了实施后实习生对教学模式和效果的满意度。综上所述,利用微信平台可以提高医学检验专业实习生的带教质量,增加实习生的理论知识储备量,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对带教老师的教学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徐婷,戎国栋,陈丹,等.医学检验专业新型实习教学模式的探索[J].中国医药导报,2015,12(16):84-88.
[2]刘亚兰,陈燕,蔡馥丞.e-PBL嵌合CBL教学模式在儿科培养临床思维能力的应用[J].中国病案,2018,19(11):75-77.
[3]张宝君,王储佳.微信对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的影响及应对策略[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42(4):91-94.
[4]林先刚,刘长安,朱洁.微信平台在临床专业《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继续医学教育,2017,31(4):22-24.
[5]郭丽芳,琚楠楠.借助微信平台深化PBL教学法在护生带教中的应用效果[J].护理研究,2017,31(27):3473-3475.
- 上一篇:对企业运营管理的认知
- 下一篇:关于法制规则